暗黑地牢修改攻略,骑马与砍杀光明与黑暗怎么改指挥官
作者:本站作者1,骑马与砍杀光明与黑暗怎么改指挥官
2,暗黑破坏神 ATMA 使用方法及完美装备库
3,暗黑地牢怎么修改金钱 修改金钱背包及饰品方法解析
4,暗黑地牢修改器及使用方法详解 修改器怎么用
5,暗黑地牢 地牢级别修改方法分享 怎么修改地牢级别
6,周末玩什么任天堂名作打折游戏和杀戮尖塔东方MOD
本周我们推荐的是《前进!奇诺比奥队长》《炸弹鸡》《Dream Quest》《马力欧网球Ace》《来访者》《反重力场》这几款游戏。
编辑丨甄能达
“周末玩什么”是来自触乐编辑们的每周游戏推荐。每周末,我们都会各自推荐一款当周的新游戏(偶尔也会有老游戏),它们可能是PC或主机游戏,也可能是手机游戏,来供大家参考、选择。当你在周末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导。
丨 刘淳:《前进!奇诺比奥队长》(Switch)
想必你在《超级马力欧:奥德赛》里见过奇诺比奥了——这位总爱躲在一些特别隐蔽的角落、与马力欧同步在世界各地冒险的家伙,其实也有脱离马力欧大叔的个人作品。受《超级马力欧3D世界》中的“奇诺比奥队长大冒险”启发,宫本茂在2014年推出了一部以奇诺比奥探险寻宝为主题的冒险游戏《前进!奇诺比奥队长》,今年年初复刻后又在Switch上推出。
在《奥德赛》里让马力欧好找的奇诺比奥
这是一款非常“任天堂”的游戏,任天堂官方将其称为“箱庭游戏”。日语中的“箱庭”是指一种微缩盆景,将自然的沙土、植物与建筑、人物等模型,组建成庭园山水以作装饰之用,宫本茂从中学到的思路是,把一个关卡做成一个箱庭,在场景中提供可互动的丰富元素,让玩家进行自由探索与尝试。
“箱庭游戏”讲求的是精且细、小而美,“马力欧”“塞尔达”系列皆深谙此道,这次的《前进!奇诺比奥队长》则是对“箱庭”一次非常直观的展现。
卡通迷宫冒险新作《前进奇诺比奥队长》预告片_腾讯视频?
v.qq.com
游戏预告片
游戏的所有关卡都是一个个立体方块,宝藏、机关、陷阱、敌人皆被置于其中,这个方块又因有空间感与层次性,其中又藏下了许多连接通达的线路。玩家除了常规的控制奇诺比奥行走、奔跑以及互动来进行冒险,更重要的一点是以上帝式的视角来观察这个“箱庭”世界。
玩家可以上下左右转动,或是拉近放远视角,目的在于探清这个微缩世界的构造,同时也在不断为新发现的风景惊喜。这就像是将关卡本身作为一个玩具,一个可进入的微缩景观来把玩,游戏完全移除了“跳跃”这个常见操作,目的也在于强调这种纯粹的探索乐趣。
一个很典型的关卡,玩家可以用摇杆或是体感转动视角,视角也可以被拉近
相比这种只能拉远查看的俯视角,我更喜欢近观,拉近后就像是微观世界的大冒险
游玩《前进!奇诺比奥队长》的过程总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那会邻居家里有一个微缩盆景,我经常把脸贴着玻璃看上好久,盯着里面运行自如的奇妙生态,脑补着各种好玩的冒险故事,这是种孩童看待世界的想象,非常纯粹。
《前进!奇诺比奥队长》提供的便是这种趣味。每个关卡体量其实并不大,给人的探索欲望却非常强,它不鼓励你一开始就奔着终点而去,而是让你完全放松下来,自由地在这个世界里漫步游弋,为着新的发现欢呼雀跃。在一般的探索方式外,游戏还会时不时提供一些别样的玩法,不论是触屏控制机关,还是利用体感来射击,都在间断的出现中,时刻让玩家保有对这趟冒险的新鲜感。
一些类轨道射击的额外关卡,用体感操控比用摇杆灵敏多了
掌机模式下用触屏操控机关,有时会挡住屏幕还是挺难受的
我特别注意到奇诺比奥有各种小动作,奔跑时会气踹吁吁,遇到同伴时高兴拍手,害怕时会瑟瑟发抖,许久不动就会倒下呼呼大睡,站在窗户面前会朝远方呼喊,原地多转几圈之后就眼冒金星,游戏所提供的就是这样短暂却绵密的趣味。
星星就在眼前等你,你却在一旁睡大觉
这次的复刻版一共分为3段冒险故事,拥有超过70个关卡,相比原版还增加了以《奥德赛》为主题的4个新关卡,另外,每个关卡除了常规的通关,还有全收集任务、特殊任务、捉迷藏模式及限时模式,整个内容量相对来说足够你玩上好一阵子了。
在游戏的“捉迷藏”模式中,一个像素版的奇诺比奥会藏在地图的某一处,你需要把他找出来
更多的内容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玩具的乐趣需要亲自上手方能体会。跟之前的《森喜刚:热带寒流》一样,这也是一个因时运不济而被大众忽视的佳作,如果你也喜欢这种探索的乐趣,Switch上的复刻版将是你补完体验的绝佳机会。
丨 忘川:《炸弹鸡》(Switch)
至今我仍在犹豫要不要买《超级炸弹人R》。
我相信很多人都玩过《炸弹人》。玩家操作的是个一触碰敌人就会当场毙命的“脆皮”小家伙,除了移动和“下弹”没有任何其他的行动手段。在阻碍重重的迷宫里,玩家需要利用自己“下”的弹会延时爆炸这一特性,炸出通路、收集道具、消灭敌人,最终获得胜利。
《炸弹人》的配图是网上找的,我也不敢确定是不是我玩的那个版本——不过多年来核心玩法的确没有太大变化
我小时候特别迷《炸弹人》,因为操作虽然简单,但游戏中的“反馈”特别精确直观:你每次移动,摁一下方向键固定只走一格;你初始放的炸弹,引爆后的攻击范围也固定是个“十字”;连敌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行进轨迹——这些“固定”让孩童时期的我得以一秒理解这个游戏世界的运转规则,飞快体验到游戏的核心乐趣,也让我一直对那些“操作至简却能玩出花”的游戏好感爆棚,还一度沉迷各种Flash小游戏不可自拔。
以上这些,也是我会关注到《炸弹鸡》(Bomb Chicken)这款游戏的原因。
《炸弹鸡》的主题海报
《炸弹鸡》虽然是我不太拿手的平台动作游戏,但核心却像是把《炸弹人》塞到了横向卷轴地图里,玩家操作的鸡除了左右移动和下“弹”也没有任何其他的行动手段——甚至炸弹鸡还不会跳!其他平台游戏“跳”一下就能去到的高处,炸弹鸡需要在原地孵“弹”叠高高当垫脚石才上得去。但《炸弹鸡》做到了让玩家只需要方向键和下“蛋”键就能玩转整个游戏,且反馈也非常精确直观,关卡的层次变化完全是通过地图设计带来的,操作始终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怎么说呢,就是老游戏的那股子醍醐味。
虽然炸弹鸡只会下“弹”,但这个“弹”能用来干的事情,绝对比你想象中多
开发《炸弹鸡》的还是Nitrome,这是一家出过大批精品Flash游戏,始终坚持用像素画面开发创意游戏的“小而美”型公司——大概可以拿来类比的就是大家或许更熟悉的、做过《游戏发展国》的开罗游戏。这家和老任一样用“N”开头的游戏公司,同样拥有不少忠实粉丝,粉丝甚至还有“Nitromians”这样的专有称呼。我虽然不是“Nitromians”的一员,但曾经也玩过不少他们家的游戏——主要是他们每做一款游戏都会相应地设计一个全新的“Logo”,实在太有记忆点,我也就记住了,也刷足了好感度。
Nitrome其实一直与时俱进,从页游、手游、Steam到Switch,甚至还挑战过AR游戏——虽然始终坚持像素风
结果就是,至今我仍在犹豫要不要买《超级炸弹人R》,但没怎么纠结就上手了《炸弹鸡》,因为它像“炸弹人”的变形,开发公司又比“炸弹人”IP现在的拥有者KONAMI可信得多。
虽然《炸弹鸡》过段时间也会在Steam上推出,并支持Windows、macOS双平台,但我个人还是推荐在Switch的掌机模式下游玩。我个人也不希望这款开发超过2年的游戏,因为整体风格而被划入“4399”的行列。但愿我这篇推荐,能让部分玩家注意到它,并尝试了解下这只计划从“BFC”出逃的肥萌鸡。
的故事特别简单,就是帮助炸弹鸡解救族群,摆脱被吃干抹净的命运
游戏——真香。
丨 胡又天:《Dream Quest》(Steam)
上个月我说要制作《杀戮尖塔》的《东方Project》模组以后,就有小伙伴来跟我推荐了一款《Dream Quest》,说《杀戮尖塔》从那里面借鉴了很多。
既然如此,我自是要买一套来研究一下。玩了几遍,的确所言不虚,这是一款纯靠游戏性就足够出彩的独立佳作。
简单讲,它就是一个Roguelike+卡牌+RPG的游戏。画面极其简陋,作者自己画的,大部分卡牌和行走图都是用火柴人和简单的线条图形解决,稍好一些的画,据说也只是作者父母画的。操作介面未经打磨,做什么都只能用点的,键盘没用。说到底,它根本不是一个完成品,只能说是一个实验作;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实验作,启发了后来许多Roguelike加卡牌战斗的作品,而作者本人也被暴雪挖去做了《炉石传说》的《勇闯安戈洛》。
画得最好的还真就是火柴人
相对于画面的极度简陋,《Dream Quest》在核心内容,也就是卡牌战斗上,却是细致非常。玩家初始牌组只有几张攻击1、两张攻击2的牌,再加几张职业专属牌,之后渐渐从战斗、探索与购买中增减(可以删牌),没有什么保证能组出强牌的方法,都要随机应变。每个敌人也都有自己的牌组和战斗风格,让你几乎不可能用一招吃遍全场,例如有些玩家喜欢用小牌组,集中强卡,减少随机性,但碰到会一口气把你牌组内的3张牌换成无用“诅咒”的敌人,你就完蛋了。
战斗画面与卡牌说明
所以论难度,这款游戏相当难。我已经打了好几十场,还没有一局是能闯过第3层Boss(等级7)的,据说全部也就4层,大魔王是10级。从“好玩”的角度,也可以说它在平衡上还欠优化,太硬核;反过来,也可以说它很有挑战性、够硬核。当然,事实也许是,作者可能想先做难一点,试探极限,然后他去上班了,这个就不再更新了。
玩家也可以通过一次次的挑战,积累分数,解锁成就,每个成就会解锁不同的卡牌或能力,让你在之后的新局有个好一点(但也只是一点)的初始条件。这里就要开始肝了,据说解锁全成就所需的分数相当恐怖,可能要玩300个小时以上。我主要是体验它的设计,就没去和这无尽的挑战搏斗了。
来自玩家的好评
总之,这款《Dream Quest》的确是一款很值得借鉴的作品,特别是对独立游戏开发者而言。也在此感谢当时向我推荐它的小伙伴。
Steam传送门、iOS传送门
另外,我所发起的《杀戮尖塔》的“东方”Mod制作小组“东方绝顶特训班”,本周也做出3个可玩角色——“骚灵乐团”“致命女仆”和“觉妖怪”,其设计各有特色,关于这3个角色,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更详细的说明。有兴趣试玩Mod的朋友请点此下载,本链接将在下个版本出来后失效,另请勿在意简陋的图画。
说真的,我觉得这个画风非常搭
丨 陈静:《马力欧网球Ace》(Switch)
起初让我推荐《马力欧网球Ace》,我是拒绝的。然而我迫切需要找一个游戏来冲淡一下室友对《暗黑地牢》的热情——不是说《暗黑地牢》不好,但将近一个月只玩一个游戏还是有点儿吃不消。于是我寄希望于《马力欧网球Ace》,希望它可以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然而事实和我的希望有着不小的偏差:《马力欧网球Ace》好玩是好玩,硬核是硬核,但为什么初次接触它的玩家,总能感受到一股“劝退”的气息呢?
当然会产生这种感觉的核心原因一般都在于你很菜,但无论如何,一直给人“老少咸宜”“合家欢”印象的任天堂,突然给劝退了一回,还是让人有点吃惊。
游戏广告请来了网球天王纳达尔
游戏的单人模式可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实际上,假如你把整个单人剧情模式都视作一个大型新手教学关的话,甚至会觉得它做得很不错——故事从马力欧与桃花公主搭档打败库巴成为网球锦标赛冠军开始,黑暗瓦力欧和黑暗瓦路易基想要把古代泰阳王国遗留下来的“千年球拍”交给马力欧,却不小心由路易基接手。原来千年球拍拥有控制人心的黑暗力量,路易基不幸中招,被千年球拍带走。为了拯救路易基,马力欧与朋友一起到世界各地收集5颗宝石,重新封印千年球拍。
我对于这样的设定还是接受良好的,毕竟“泰阳王国人人会打网球”就像“古埃及人人会打牌”一样,一旦接受,就完全不奇怪。而且“营救路易基”也比传统开场的“救公主”来得有趣些(想想“马里奥坟场”的“桃花公主又双叒叕被抓走了”)。游戏里对于网球技术的还原也相当不错,真实网球场上能够打出的平击、弧线、挑高、扣杀、截击、放小球等技巧都可以在游戏中使用,组合在一起即可应对大部分状况。而技术击球、狙击、The World加速、特别击球等需要攒能量放大招的部分又是“超级系”“杀人网球”不可或缺的内容,激发条件不难,却也需要多加练习。
埃及人人会打牌!
放大招也是网球的一部分
之所以说剧情模式像是大型教学关,就是因为不论森林、洋馆、雪山、火山,还是大海,你所遇到的每一个对手、每一道关卡都是在训练一个或几个技能,目的就是帮你熟练掌握它们,以免到了锦标赛上太丢人——如果你抱着“随便打打”的想法,没有在森喜刚、食人花、慢慢龟这样的角色身上苦练技术,那么在锦标赛中很容易被世界各地的高手打到心态崩溃。正如“魂”系列里,假如你没有在“盾反老师”“背刺老师”“枪反老师”那里好好学习的话,后期恐怕只能修脚过——是一样的道理。
洋馆这一关让我打了很久……
这样的设置对于游戏本身而言十分合理,甚至可以说是巧妙,很多认真打过了剧情模式的玩家,锦标赛上的成绩即使打不到优秀,至少不会太差。但对于不少休闲玩家来说,有些练习就像高考前的“五三”——好吧这样说实在太残忍了——就像“怪物猎人”系列的训练所任务一样,硬安排你去做一些不擅长的事,就难免让人失去干劲。
至于锦标赛模式,鉴于我的胜率一直徘徊在20%以下,打法上肯定是没法给出什么建议——即使是菜鸡互啄,大多数时候我也是被啄的那个。不过时间长了,心态反倒越来越平和,偶尔在大比分落后的时候翻个盘,属于意外惊喜。
在角色的选择上,目前登场的所有角色被分成了全能、防守、速度、力量、技巧等几个种类,但除了力量型角色跑得慢、海堂薰害羞幽灵的超级弧线球等十分有限的几个例子之外,这些类型之间的区别似乎都不太大。根据我查阅的攻略,有些玩家总结出不同角色的身高、臂展与碰撞体积都不相同,体型大、臂展长的角色在对战中相对占优(例如酷霸王vs.奇诺比奥这样的体型差,酷霸王需要跑动的距离远远小于奇诺比奥,更会间接拉开蓄力的差距),为此我特地选择酷霸王和他儿子(酷霸王Jr)打了几盘,似乎的确能够验证这种说法。
星之公主据说也是很Imba的角色
至于游戏的体感功能,就是完全的鸡肋了。我没有买游戏的专属球拍,所以体感功能也只是用Joy-Con来玩的。作为一个在大学体育课上打过网球的人,我只能说《马力欧网球Ace》的体感还不如Wii网球来得好……体感模式只能用单只Joy-Con操作,一切需要蓄力的招式通通不能使用,算是比较“真实系”的网球,而这也决定了它在锦标赛模式中完全无用,更显鸡肋。假如任天堂能够专门针对体感玩家做出一个比赛,并且与已有的锦标赛有所区分,或许体感的吸引力还会大一些——但我仍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手感确实不敢恭维。
尽管吐了不少槽,不过我认为《马力欧网球Ace》还是值得推荐的。至少,它是一个“合格”的“马力欧”衍生游戏,其中能够找到的乐趣并不少,作为超级系网球更是能给人“打网球拯救世界”和“杀人网球”的双重成就感。打着打着,一不小心一晚上就过去了……
丨 林志伟:《来访者》(Steam)
《来访者》是一款十分欢脱的游戏,这里的欢脱指的不是游戏本身带有搞笑或是幽默成分,相反,这是一款以刑侦人员为主角,虽然以游戏的标准而言不能算严肃题材,但玩法还是比较正经的解谜破案游戏。由于游戏大量使用真人视频,以及视频中那国产网剧般尴尬的演技,让我在游戏的过程中多次发出难以抑制的笑声。当然,这种未经雕琢浑然而成的喜剧效果,肯定不能算是缺点。
在游戏里,这个尸体(龙套)还在乱动
《来访者》是一款国产冒险游戏,玩家扮演一名架空城市中的“探长”,在一场命案中寻找各种线索,分析嫌疑人的口供来寻找真相。游戏中所有的证物、证人、证词都会随着游戏流程的推进逐渐出现,玩家需要做的,就是将正确的证据组合起来。
举例来说,游戏中被用作凶器的时钟停在了9点50分,而9点30分后有证人表示在案发现场附近听见争吵声,那么将两者结合就能推定作案时间在9点30分之后。
总体来说,作为解谜游戏,这种玩法是十分老套的,但有一点比较有新意,就是游戏中几乎所有能用实物的地方,都采用了实物拍摄,再加上大量采用的真人视频,以及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游戏背景设定,这些设定在国产游戏历史上是很少见的,对中国玩家而言也因此有着极强的代入感。在玩这款游戏的过程中,我甚至产生了自己在看超低配版《重案六组》的错觉。
游戏的“网剧色彩”还是比较浓的
游戏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首先,内容饱满度方面,游戏中是存在支线剧情的,这一点很好,特别是对于这种小成本游戏而言。但是游戏的核心玩法——推理,却缺乏自由度。错误的推论将逻辑以及判断导向死路,或者导致嫌犯逃脱这种真实情况并没有出现,游戏中所有证据的组合,都只能按照作者设计的流程进行。这种设计虽然在解谜游戏中很常见,但比之有复杂分支以及多样化结局的作品,如今这样处理让《来访者》显得更加缺乏可玩性。
游戏的推理界面
游戏中的推理成分也存在一些不足。譬如采用真人视频这一点,其实是解谜游戏中具有极大潜力的设计,因为真人的面部表情可以潜藏3D建模难以企及的信息量,可是在《来访者》中,且不说演技问题,作为主要推理线索来源的“证词”部分,其能提供的信息也只有“与事实相反的证言”“前后表述不一的口供”这些,受制于成本和演员水平,它无法作出《黑色洛城》那样的深度处理。
有时候为了获取信息,还要把一段表演拙劣的视频看上几遍,这就有点难受了
总体而言,《来访者》是一款有缺陷但也十分有趣的小成本国产解谜游戏。虽然在玩法核心上不能算是一流,但也可堪一玩。接地气的游戏背景以及尴尬出别样趣味的演员表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游戏的缺陷。游戏现在Steam上打折,仅售10元,7月15日以后恢复原价12元。
Steam传送门
丨 熊宇:《反重力场》(Steam)
今天推荐一款“4399”小游戏。《反重力场》(Defy Gravity)是一款画面有些粗糙,手感比较生硬的平台跳跃游戏,它有一套较有趣且相互呼应的系统,尽管它没有充分地开发利用这套系统。
总体来说,游戏的目标和一般的平台跳跃游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从起点到达终点,不同之处在于,游戏加入了引力的概念,主角可以从手中的武器中射出引力场或斥力场。当你靠近引力场的时候,会被拉进引力场的中心;而相应的,斥力场则会使你远离中心。你可以使用防护罩来免受引力场和斥力场的干扰。
游戏的操作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上下左右、二段跳,只不过多了发射与取消引力场、斥力场的按键
引力场与斥力场不仅可以影响自身,也可以影响环境中的部分道具,一方面,你可以将不需要的阻碍清除;另一方面,你也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你需要的道具抓取到面前;甚至游戏中有些关卡是乘坐一个仅能被引力场与斥力场影响的移动平台来通关的。
使用斥力场扫清道路
对于平台跳跃游戏来说,如何移动是最核心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从最原始的上下左右开始,而“马里奥”系列则将跳跃这一天才设想融入游戏。遗憾的是,我们再也没有迎来如同“跳跃”这样的核心机制上的进化。平台跳跃游戏的设计,后来只是在移动、跳跃的基础上快一点或慢一点,加入新的技能……当然,这样也带来了许多很棒的游戏。
《反重力场》这个游戏在机制上的改变当然远远不能与“马里奥”的“跳跃”相提并论,在实际的游玩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但它的引力系统的设想仍然很好,在游玩中,它是某种更底层的设计(和“跳跃”一样),而不是让玩家突然想起来“这里可以放一个技能”。
在混乱的引力场中穿行,注意躲避!
这一机制带来的结果是,游戏在动作上的复杂化,并且引入了更多解谜要素。一方面,你需要一边跳一边放出引力场(或斥力场),然后接一个连跳,这在操作上更复杂了;另一方面,在你跳不过去的地方,可以静下心来考虑如何利用引力系统降低难度。因此这一系统还是极具潜力的。
听起来很棒对不对?不过在实际的处理中,游戏的关卡设计只能说比较一般,并没有将这套系统充分利用。除此之外,引力场与斥力场同时使用极大增加了操作数量和难度,尤其到了游戏的后半部分,你会发现这归根结底还是个平台跳跃游戏(而且有些硬)。
因此,我推荐你试一试,但并不是很建议深入游玩。毕竟从“好玩”的角度来说,这款游戏并不算特别出众。现在游戏在Steam上打折,仅售3元。
Steam传送门
原文链接:周末玩什么:Switch名作、Steam打折游戏以及新的《杀戮尖塔》“东方”模组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7,周末玩什么Labo开马车NS版暗黑地牢Galgame合集
本周我们推荐《超级马力欧赛车8》《音乐方块复刻版》《橘子班短篇作品集》《暗黑地牢》《塔罗斯法则》《Crawl》《FIFA 18》《Megaton Rainfall》这几款游戏!
编辑丨甄能达
“周末玩什么”是来自触乐编辑们的每周游戏推荐。每周末,我们都会各自推荐一款当周的新游戏(偶尔也会有老游戏),它们可能是PC或主机游戏,也可能是手机游戏,来供大家参考、选择。当你在周末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导。
丨 刘淳:《超级马力欧赛车8》+Labo(Switch)
Nintendo Labo在惊艳亮相后,后续热度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任天堂说这符合他们的预期。我司也在拼完Labo后将其放到一旁吃灰了。我对Labo有个失望的地方在于,那些配套的游戏并不怎么好玩,所以,我倒一直很期待后续的更新,没准会出现一种颠覆性的玩法?
没想到,没等来这个更新,倒先等到了别的:Labo组件与第一方游戏联动了,第一弹就是《超级马力欧赛车8》。简单来说,你现在可以用Labo里的摩托车组件玩《马车8》了。作为一个才玩了拼装好的Labo摩托车3分钟不到,就高呼这是我玩过的最带感的赛车游戏的“伪任豚”,我顶着拖泥老师看着愚蠢之人的眼神,亲自上手Labo,在《马车8》里跑了几场比赛。
马力欧大叔也玩起了Labo,任天堂说后续会有更多联动
体验过几轮后,我的感觉跟玩Labo时一样,初次接触可能很新鲜、有趣,久了就难免无聊、腻歪起来了。
玩《马车8》的安装过程与Labo里的摩托车游戏如出一辙:首先将手柄拆离主机,再将游戏主板嵌入纸板槽内,两个手柄嵌入左右手把,最后将底托抵住腹部,双手分别握住手把,姿势到位后一切就绪。
操作上也基本一致,转动右边手把来发动引擎,像骑自行车一样转动手把,利用主板的重力感应转换方向;按压右边手把外侧的凸起控制漂移、跳跃,左边手把内侧的凸起则对应投掷道具的操作,露出来的手柄摇杆和按键,则是刹车、镜头切换及向后投掷道具。
安装与操作跟Labo里的摩托车基本相同
但问题在于这个控制器的材质终究还是纸板,一方面纸板的模拟度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它的耐久度也不太够。通过转动两端手把实现精准的方向操控似乎不太可能,所以千万不要事先将其脑补成非常顺滑舒适的方向盘外设。另外,我对按压手把凸起的力度也拿捏不准,轻了担心按不到肩键,重了又怕按坏纸板。再者,组装拆卸有点麻烦,对纸板也有伤害,这套组件就玩过几次摩托,跑了几局《马车8》,纸板的一些嵌合部分已经有些软塌塌了。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减分点是,长时间抵住肚子很不舒服。
当然,奢求一个纸板还原方向盘的体验有些过于强人所难,这次特别的联动本质上就是一次比较轻松、娱乐的尝试,而且说实话,转动手把启动引擎后那恰到好处的震动反馈,也确实能让初次上手的玩家尝到一股新鲜劲。
我现在更好奇的是,有了官方对《马车8》的Labo适配后,玩家会不会自己DIY一个方向盘出来。知道了Labo的原理后,剩下的无非就是纸板的嵌套、橡皮筋加一点反光贴纸了,很期待大神们会捣鼓出什么玩意。
还记得这个预告片里一闪而过的纸板方向盘吗?
丨 忘川:《音乐方块复刻版》(PS4/Steam/Switch/Xbox One)
休闲游戏或许是最难推荐的游戏类型。一方面,因为规则极简,没什么花头,得亲自体验才能领会那种“停不下来”的毒性;另一方面,不管声光再好、包装再时髦,只要玩法还是那一套,就会被部分人先入为主地贴上“4399”的标签——比如今年秋天要登陆PS4的《俄罗斯方块效应》。
PSVR新作《俄罗斯方块效应》宣传视频?
v.qq.com
就算上了4K甚至支持VR,部分人仍难掩轻视,“这不就是用‘虚幻4’做了个《俄罗斯方块》吗?”
可在我看来,正因为“俄罗斯方块”的玩法并不过时,才需要通过声光的升级换代来延续它——并不是只有所谓的大作才值得被重制或复刻。
而我的“本周推荐”就有点像“俄罗斯方块”的变种,题为“Lumines”。它曾在掌机PSP上风靡一时,这次是时隔多年的高清复刻。虽然游戏也包含了相当于玩法教学的“Mission”、要求拼出指定图案的“Puzzle”、追求高分的限时挑战“Time Attack”及本地双人对战等模式,但游戏的核心在我而言仍然是“Challenge”——这是个什么模式呢,想象一下无穷无尽的经典“俄罗斯方块”你就明白了。
但《音乐方块》和传统“俄罗斯方块”最大的差异在于,引入了“音乐”要素。随着流程推进,游戏的背景、方块、特效也会随BGM的变换而变换,游戏收录的BGM超过40首,Switch版甚至引入了HD震动……好了,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说:“这不还是个方块消除游戏吗?它的毒性在哪里呢?”
随音乐变换的游戏画面
这里容我插段题外话。在我的中二时期,我非常迷恋日本女歌手椎名林檎。她在2007年为电影《樱花乱》制作过原声,这些曲子被收录在专辑《平成风俗》里。后来,椎名林檎和顶尖的动画公司合作,为专辑所有歌曲都制作了风格各异的PV动画,推出了题为“平成风俗 大吟醸”的DVD。
和传统的音乐录影带不同,除了最后一首歌,椎名林檎本人完全不曾在画面中出现,每首歌的词意都被看似晦涩难明的影像所解构。但这张DVD当年却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完全不知道歌词在唱什么,可这些抽象至极的影像却将我带进了某个“领域”,让我一瞬间仿佛从这个现实世界抽离,禅修入定一般。
平成风俗 大吟醸?
v.qq.com
《平成风俗大吟醸》PV集,非Wi-Fi环境或非大王卡用户,考虑到流量请暂时略过
有一种症候群被称为“俄罗斯方块效应”——对,就是那款PS4新作的标题——它指的是当人长时间专注于某种活动,之后会在意识、精神和梦境中再现参与这项活动时的一幕幕。比如我玩久了《俄罗斯方块》,出门看见方正的事物,仿佛能看到无形的方块在下落,被消除;又比如我沉迷《大神》时,出门看到枯树都忍不住伸手画个圈,因为游戏中这么一画,枯树就会抽芽开花。
简单来说,有毒性的游戏会带来一种“共感”体验,仿佛在某个瞬间你和游戏画面取得了同步,和下落的方块、音乐的节拍都在同一频率上,让你“停不下来”,而这种体验有时候甚至包含了不可名状的情绪——我在看《平成风俗大吟醸》的时候感受过,玩《音乐方块》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音乐方块复刻版》实机视频_腾讯视频?
v.qq.com
而且画面还比PSP版本好一百倍!
《俄罗斯方块效应》的制作人水口哲也将之称为“禅机”,就是指一种逻辑思考从脑袋中消失,只靠本能来游戏,好像超越了什么东西的状态。他让《俄罗斯方块》VR化,甚至复刻自己2004年的旧作《Rez》时都引入VR模式,都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刺激多种感官,创造某种化学效应,让玩家感受到某种超越“娱乐”的东西。
——忘了说,《音乐方块》也是水口哲也的作品。
因此,我很愿意推荐《音乐方块复刻版》,基于以上笔墨难叙的理由。但愿我们频率一致。
P.S.: 说不定,我会为了《俄罗斯方块效应》而买PSVR?至少我司的拖泥老师已经……
Steam传送门
丨 林志伟:《橘子班短篇作品集》(Steam)
Steam夏促已经开始了一周多,大部分玩家愿望单里的大作基本已经买全,就算有踩雷的,今天退款的款项基本都已经到账Steam钱包了。因此,我准备向大家推荐一款轻量级的、甜品般的游戏。
愉快的采购之后,剩下的钱既不能购买大作,又不想错过一些在夏促中打折的轻量级游戏
《橘子班短篇作品集》是《高考恋爱100天》开发商橘子班的最新作,与他们之前单一主线的作品不同,这款游戏由10个短篇Galgame组成,每一个基本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短篇小故事,并且10个故事都有全程普通话配音,相当的良心。
游戏的10个剧本
另外,这款完全由国人制作的Galgame,也继承了橘子班在《高考恋爱100天》中的优点,即高度贴近现实生活的场景与剧情描写,这也是国产Galgame最大的优点。
其中,《蝴蝶》这个最近更新的剧本,作为一款Galgame,其实严格意义上的恋爱剧情并没有出现多少,但是靠着其现实主义的题材以及CV卖力的演出,还是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蝴蝶》剧本的选材算是比较大胆的了
除《蝴蝶》之外,游戏的其他剧本也相当有特点,其中既有与《高考恋爱100天》同背景的作品,还有带有“超自然元素”的“因为是××节”系列。
就质量而言,这10部剧本的水平都不低。其实橘子班的Galgame基本上都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们并不太擅长掌控剧本较长的游戏,在之前的《高考恋爱100天》中这个缺陷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在游戏中,临近高考的十几天基本上就是单纯地刷数值,剧本水准直线下降。而在这部《橘子班短篇作品集》中,由于本身剧情就短,因此反而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CV的演出真的相当卖力
《橘子班短篇作品集》在一周多前刚好更新完了全部剧本,现在正值夏促,售价仅为18元,平均下来一个剧本均价仅1.8元,十分划算。
Steam传送门
丨 陈静:《暗黑地牢》(Switch)
《暗黑地牢》不是一款新游戏,即使是Roguelike水平不高的我,也听说过它的鼎鼎大名——只可惜此前还没玩过。这一次想要推荐它,完全是因为我可爱的室友。
在我看来,《暗黑地牢》在流畅爽快方面不如《杀戮尖塔》,但在引人沉迷这一点上则如出一辙。早在2016年1月发行的这款游戏,直到今年1月才登陆Switch,我的室友本周一买到了它。鉴于她平时对Roguelike游戏的兴趣比我还要低些,这也并不奇怪——然后,家里的电视就彻底被它占领,世界杯、假面骑士和SGDQ都要给它让路。
用电视玩还是更好一些,Switch自身的屏幕玩这个游戏很伤眼
对于不熟悉Roguelike的人来说,游戏最吸引人的一点当然是克苏鲁元素,这一点从开发团队Red Hook的Logo上已经能看出端倪。在这个基础上,游戏的玩法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或者说非常的“硬核”,需要考虑的细节非常多。在Steam评论中,就有玩家非常诚恳地建议其他人要放平心态,否则很容易在开头就被劝退。假如你选了“血月”难度,更是如此。
尝试着玩了一下“血月”难度,结果在意料之中——还是先玩“明耀”吧
游戏中,由4名成员组成的探险队绝对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技能和特质,技能在战斗中需要各种配合,特质则不仅有正负区分,游戏过程中角色还有可能随机感染负面特质,必须在特定的医疗建筑中才能治好。
压力(San值)的设定是游戏的另一大特点。顾名思义,压力太大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酒馆和教堂都能为角色减压(当然要花掉相应的金钱),减压效果与角色的特质挂钩——这听上去不难理解,但假如你的某个角色染上了“只有在妓院才能减压”的毛病,同时又突发了“重口味”怪癖而被妓院拒绝入内的话,那还真的不太好办……
玩这游戏偶尔也会见到“熟人”,可惜这位麦克雷先生一不小心被深潜者打死了……
与Steam版相比,Switch版的操作手感实在不敢恭维。用触屏玩的话还好,假如用手柄,那就要面临各种复杂的键位组合,以及更多的操作步骤。尽管这一点可以用“玩着玩着就熟悉了”大法来破解,但对于刚上手的人显然不那么友好。如果说一个玩家会被Steam版第一个迷宫劝退,那么他换去Switch的话,很有可能是被键位劝退的。
一部分键位设置(大概六分之一),实际上的操作比写出来的还要复杂很多
然而,用Switch和电视玩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两个人同时体验到乐趣。配置队伍、使用技能、选择路线、探索风格……都可以商量着来。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做法对通关很有益处,但另一些时候,作死也是双份的,所以也会出现如下对话:
室友:“前面有个祭坛,我要不要开呢?” 我:“富贵险中求,开!” 室友:“是陷阱!扣了好多血,San值也狂升,早知道不开了。” 我:“这就是克苏鲁的精髓嘛,知道得越多越可怕,手欠作死是会死的。” 室友:“所以富贵险中求一类的话只是瞎说的吗……”
目前Switch版包括了游戏本体和《猩红庭院》DLC,苦修者和破盾者这两个在DLC中出现的职业也列于其中,在游戏开始时可以选择要不要开启DLC。Steam版6月20日刚刚更新的DLC《The Color of Madness》(这一章让人感觉尤其的“克苏鲁”)还没有登陆Switch,想来日后也会补上。
当然,Switch版归根结底还是比不上Steam版方便快捷又便宜。更何况夏促还没有过去,抓住三折机会入手也是不错的。即使是包含了所有DLC和OST的“先祖版”也仅需83元,是“喜加一”的不二之选。
Steam传送门
丨 胡又天:《塔罗斯法则》(Steam)
一连推了《超级六边形》(本周一我打通了第5关,这可能就是我的极限了)以及《VVVVVV》《N++》几款丧心病狂的游戏,这周我答应了来推一个和平一点的。
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还有致死机关,非常和平。你也不会死,因为你是机器人,苏醒在人类文明已经灭亡的不知多久以后。
你有时候会想要一些可以慢慢玩的益智解谜游戏,例如以前在Windows、Linux、Mac平台上都有出现的那个把原子组合成分子的免费游戏《Atomic》,可是那个玩到后面实在有点太烧脑了,而且是免费的,不符合我们最近夏促推坑的宗旨。所以我来推一款去年买的《塔罗斯法则》。
我虽然是文科生,也还很喜欢这种理科游戏的
《塔罗斯法则》的解谜内容,就是在“行走模拟器”的基础系统上,拾取每一关里的干扰器、箱子,和机关互动,最后拿到俄罗斯方块形状的魔符。关卡设计得都还不错,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似乎也就没什么好谈的。
所以它还有剧情,还有哲学。设定上,你大约……可能是承担着重建人类文明的使命,而游戏中这一片片神殿、场地都是用来试炼你的地方,而散落各处的终端机、二维码,也隐藏着人类文明毁灭之前的讯息,以及科幻小说里乐此不疲的,关于人工智能和“何以为人”的哲学探讨。
这些魔符的形状,不知是致敬还是恶趣味
但这些都不是我推荐它的真正理由。我推荐它的真正理由是:它居然有粤语配音。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肯在多语言配音上下这么大本钱,你如果用简体中文进游戏,会听到普通话配音;而我当初是选的繁体中文,结果一进游戏就听到了粤语,而且语调相当之庄严。这实在是一个惊喜。
我对方言有特殊的爱好,加之在香港住了3年,所以感觉很是亲切,特别是,从庄重的父亲嘱咐到生活化的少女日志,在书面语和白话之间的拿捏,香港的配音团队都做得很称职。所以对配音这个领域有兴趣的朋友,很可以买来比较一下普通话和粤语配音的区别。
这款游戏目前夏促期间两折,只需要22元。社区中有评论说这是《传送门2》之后相当好的一款同类游戏。我还没玩过“传送门”系列,所以这次也买了“V社大全集”一折组合包。这个V社实在是靠Steam平台已经赚饱饱,开出这种气人的价钱。也不知道我多久以后才会大概把里面我没玩过的游戏都打开来看上一看。
Steam传送门
这款游戏PS4版的推荐可以参看往期的“周末玩什么”。
丨 熊宇:《Crawl》(Steam)
暑假即将到来,是时候大家聚在一起,然后和认识多年的朋友们走到友谊的尽头了。因此今天我要推荐一款能够迅速达成这一目标的多人游戏。
在《Crawl》的世界中,勇者与怪物的身份不是固定的。在开局阶段会由一名玩家充当勇者,而其他玩家将充当阻碍勇者的幽灵,幽灵能够附身在各种物品上,达成闹鬼的效果;或者是幽灵用召唤阵变身成怪物,与勇者直接对决。一旦勇者被击败,完成最后一击的幽灵便能成功上位,成为新的勇者,而旧勇者便会沦为幽灵。整个游戏过程中任何玩家都不会闲下来,勇者将始终以一敌三,并且节奏会越来越快,直到一名勇者逃出地下城。
勇者与幽灵的乱斗
听上去很讽刺对不对?很像那个击败恶龙后成为恶龙的故事,不过那个故事太过文艺,这个游戏所要揭示的仅仅是勇者行业中的种种黑暗现状:恶性竞争不断加重,勇者叫苦不迭,地下城民不聊生。
就多人游戏的体验而言,游戏的节奏控制得当,勇者与怪物都有各自的成长体系,每个玩家都有事做,并且哪怕是获胜无望,也可以从背刺勇者中获得乐趣。同时,游戏还能够测试并锻炼朋友之间对彼此的包容,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了。美中不足的是,游戏仅仅支持本地联机,这无疑极大阻碍了它的进一步传播。
幽灵模式下也可以进化各种怪物形态
本作现在仍然处于Steam夏季促销期间,游戏售价24元,作为友尽(分手)手续费来说是十分便宜了。
Steam传送门
丨 胡正达:《FIFA 18》(各大主机平台)
冷门迭出的世界杯小组赛阶段已经结束了,不知各位球迷朋友们心情如何,支持的球队有没有出线呢?有的话当然最好,那意味着接下来的半个月依然有所指望,如果没有的话也不要遗憾,不如擦干眼泪,放下救心丸,抓紧时间来玩玩《FIFA 18》世界杯期间为球迷朋友们特供的“世界杯模式”,替他们完成未能实现的冠军梦。
谁能想到俄罗斯队小组赛踢得这么好……
在小组赛头两轮,两场比赛中间会有一个小时的间隔期,这时我就会掏出手柄玩上两局,截至目前,用过的球队有西班牙、比利时、巴西、阿根廷、德国、葡萄牙、乌拉圭,最好成绩是用比利时进入决赛,点球大战惜败德国。从这个角度看,游戏和现实果然差距好大。以及,在游戏里,韩国队每次都能小组出线,大概孙兴民在AI的控制下真的很强。
梅西还是强啊
至于《FIFA 18》的游戏性,除了迎面阻挡时重心不好调整,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就是本世代最好的足球游戏了。以及,因为是周末推荐环节,能在休息日邀请三五好友来家一起看球之余,掏出手柄对战一番,想想真是畅快啊。
丨 张一天:《Megaton Rainfall》
最近其实在玩好几款挺有意思的游戏,不过后续会出专门的测评,就不在这里进行推荐了。今天想说一款很小众的游戏:《Megaton Rainfall》。
这款“超人模拟器”属于典型的“点子大于内容”的游戏,本身完成度不高。对于一般玩家来说,这款游戏大概只有上手前一个小时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之后哪怕主线没有通关,估计也玩不下去了——所以我只会在打折的时候推荐它。
是的,这算是一款“超人模拟器”
游戏的剧情近乎没有——事实上,如果真的完全没有那些絮絮叨叨的剧情的话,可能游戏还会更好玩一点。玩家扮演一位刚刚从自己的外星亲爹那里得到超能力的超人,跟随满世界扔立方体、说话自带字幕的亲爹,一路在地球和外太空打击破坏城市的外星人、收集宝物。
这款游戏最令人惊讶的一点无疑是,它用极小的体量完整建立了一个从银河之间到街头巷尾,基本无缝衔接的地图。和一镜到底的新《战神》类似,这款游戏也用类似音爆、大气层、星空之类的元素巧妙地隐藏了不同场景间切换的读盘时间,给人的感觉十分顺畅。
你甚至可以随便在宇宙里找一个星系进去逛逛——虽然里边没啥东西就是了
在战斗方面,设计者确实体现出了一些经验不足的地方——敌人的移动速度太快了,虽然玩家扮演的是速度超级快的超人,但面对这些飞来飞去的外星人,仍然会追赶得很痛苦。游戏中有放慢时间的技能,不过冷却时间较长,对缓解跟不上敌人的问题帮助并不大。
游戏中玩家会经常飞行在高楼大厦间与外星人战斗,一栋又一栋摩天大楼在交战的余波中倒下。这时你甚至可以主动降落在地面上,和四散奔逃的路人一起仰视正在肆虐的外星人军队——假装你玩上《巨影都市》了。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款游戏里并没有高速冲向敌军进行近战的设定,哪怕以十几马赫的速度钻进对方怀里,也只能小心翼翼地继续发射冲击波,这实在是有点遗憾。
敌人在战斗中突然逃窜,突破音障留下一个“烟圈”——可惜,玩家飞得更快,却没有这种特效
今年E3让我最失望的一点是,传闻中的“阿卡姆超人”最终还是没有露面。这也可以理解——超人这个题材在游戏领域绝对是制作者的噩梦,飞天遁地的三维移动、一拳下去天崩地裂的场景破坏、可以供超人探索战斗的广袤战场,对当代的游戏技术来讲,都是很蛮不讲理的需求。
恰好,这些难题在这款小游戏中被部分解决了。所以我还是带着一点私心推荐一下这款游戏——如果超人游戏的市场前景、技术路径都能更明确一点的话,“阿卡姆超人”应该能来得更快些吧。
Steam传送门
原文链接:周末玩什么:Labo开“马车”、NS版《暗黑地牢》、Galgame合集,以及Steam夏促又一弹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