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三十六计网游武将攻略,三十六计莫强求城楼将军祝捷酒打一生肖

作者:本站作者

1,三十六计莫强求城楼将军祝捷酒打一生肖

你好,答案是龙 属龙人对爱和谄媚习以为常,那是属龙人本应得到的。属龙人恼怒时很固执,不理智并很专横,但属龙人发作之后就能原谅别人,属龙人也希望别人能原谅属龙人。有时属龙人也许会忘记道歉,这似乎很迟钝,实际上是属龙人真的没有时间为自己做解释,属龙人只想开始工作。属龙人的感情是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当属龙人说爱别人时,别人可以肯定属龙人是真心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三十六计网游武将攻略,三十六计莫强求城楼将军祝捷酒打一生肖

2,三十六计英雄推荐攻略 哪个英雄最厉害

首先大部分人提到的巡测、郭嘉、赵云这一些,确实是培养过后提升可观,和目前大火的司马懿、吕布和诸葛亮也有一战之力,但如果想要稳胜,那几乎是没什么可能的,大部分人是建立在吕布无敌的基础上来说明,很多时候看多了攻略,平民武将培养后就能够打司马懿和吕布这样的充值将,明显是被误导了,然后大部分人自然而然的就当成主将玩起来了。 在新区里这些武将成为主流的话,对于司马懿和祝融还是有影响的,要是祝融当主将佩戴顶配宝物的话就可以很轻松的去压制周瑜和赵云等全才,但是祝融是打不过司马懿的,所以削弱司马懿是必然的,之所以司马懿现在这么强大,那是因为在现在最火的过关斩将副本里,司马懿损失的兵很少,比起其他武将来说明显用处更大! 吕布之所以这么强这么受欢迎,那是因为培养成本低,神勇13狂热13加上倚天剑和大宛马就算成型了,在国战里不管打谁都可以发挥出不小的作用来。 三十六计练将攻略就先介绍到这里,不管是吕布还是周瑜赵云等猛将,都得顺应版本的变化,跟着游戏走才是正确的!
三十六计中有哪些英雄适合分解呢?   三十六计英雄分解需要消耗玩家一定数量的银币,玩家经常会过多的分解,让自己没有银币来发展封地,够买资源,所以玩家需选择合适的英雄进行分解,帮助自己得到最实用的技能碎片。   名将:   魏延,分解可以得到阵型,反攻,冲锋。   徐庶,分解可以得到重箭,回射,阵型。   夏侯渊,分解可以得到践踏,激动,回避。   法正,分解可以得到灵巧,修养,固守。   张郃,分解可以得到践踏,机动,回避。   甘宁,分解可以得到阵型,反攻,武技。   荀彧,分解可以得到重箭,连射,学识。   其他的英雄都有着不错的属性,并且有些英雄还可以解锁特殊的史册,适合先招募,多余的碎片再进行分解。

三十六计网游武将攻略,三十六计莫强求城楼将军祝捷酒打一生肖

3,三十六计武将怎么培养 三十六计武将选择培养攻略

需要获取足够的“军械”,激活兵阶,升级兵阶 如何获取军械? 1、通过“演武场”副本获得军械 2、通过商城购买军械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演武场副本只有三星通关,才会开启扫荡功能,否则只能一次次打 2、商城中购买需要花费黄金,建议在军械缺少不多,无法再通过演武场获得军械这种极端情况下进行购买,土豪随意 最后总结下,谁能三星通关演武场越多,那么能扫荡的关卡越多,可获得军械越多,升阶更快。其次,在关卡卡住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花费黄金在商城购买军械,提升军阶,再去通关演武场。这样才能使军阶提升的速度最大化。基本就是如此啦,嗨,因为我平时木有什么空暇时间,不得不用个扶助:游戏蜂窝(免ROOT),支持自动采集 打野 点将 征兵 竞技场及自动升级兵营等等、、嗨,可怜的上班狗。
你好,就目前版本来看,貂蝉是不适合作为第一主将来培养的,如果你是小r或非r的玩家,那将来的某一天,貂蝉也是迟早要成为红董卓或红吕布的副将的,本着这个思路去学技能的话,那中心思想就是,学的技能怎么便宜怎么来,比如主动技能按照优先级顺序可以学1迷离自带,2奇门,3鼓舞,4离间(统帅不足90靠宝物提升,升级完成后宝物卸下)离间的优先级最低,因为当你需要学离间并且提升技能等级的时候,必然是貂蝉已经成为某个红将的副将的时候才会去点离间,兵种技能也是一样以便宜的碎片为主,辅助技能可学可不学,因为作为副将是无视辅助技能等级的
一是收集技能碎片提高技能等级,主要来源:书院问道、武馆切磋、演武场、书商、珍宝阁、军演、野战和国战开箱子; 二是收集武将碎片突破品质,主要来源:围猎、拜访、武馆切磋、将魂商店、演武场、酒馆招募、每日名士、充值活动。 以上这些地点大多都有日常任务奖励,也可以消耗黄金增加次数。 中后期还要打造宝物,也是一个黄金坑。 日常任务/成长任务都会陆陆续续给黄金,黄金除了用来买武将碎片、技能碎片,前期还要买资源(辎重站),一般前面几次便宜的四种资源都买,后面贵了买银两和粮食,买多少看自己实力。

三十六计网游武将攻略,三十六计莫强求城楼将军祝捷酒打一生肖

4,三十六计武将怎么搭配最好 哪个阵容最厉害

主人公:吕布+关羽+张辽 或者 周瑜+关羽+张辽 中心思想:骑兵流的最终目标是在第一回合开大秒,无损是最终目标。 吕布+关羽+张辽 技能结构:个人主技不算(例如关羽的军神) 骑兵方面:掩杀+突击+机动。此为骑兵流的第一大招。弓兵方面:连射+重箭。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1、主人公:吕布+关羽+张辽 或者 周瑜+关羽+张辽 中心思想:骑兵流的最终目标是在第一回合开大秒,无损是最终目标。 2、吕布+关羽+张辽 技能结构:个人主技不算(例如关羽的军神) 骑兵方面:掩杀+突击+机动。此为骑兵流的第一大招。弓兵方面:连射+重箭。 这样搭配可以在第一回合直接秒光全场,即使骑兵秒不掉,后面的弓在被动重箭+连射的发动情况下基本保证自己无损。至于辅助技能中,前后(特别是前排)的2个加兵力技能肯定是要的。张辽方面可以加一个离间增加输出。 3、周瑜+关羽+张辽 技能结构:其实和上面差不多,但是周瑜少了一个掩杀,可以增加离间/箭岚等。 此2种我个人更倾向吕布,因为周瑜可以搭配的阵容更多,下面会说到。 其中有很多还没研究透。 4、步兵流:主人公:孙策+赵云+??? 中心思想:以强大防御的盾兵在前,硬是顶过第一回合,然后通过技能掩杀,军神,狂热等的近身伤害秒掉对面 技能方面:步兵的举盾和列阵非常非常强大,冲锋是输出技能,孙策+赵云可以学习军神。后排暂时没研究。 此流派必须是后期,培养艰难,步兵2抗技能A+才能有一定防御能力,前期自身消耗非常巨大。步兵的兵力可以直接导致骑兵流的掩杀无效。在大后期骑兵流的输出是秒不掉全场,此阵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5、军师流。主人公:贾诩+郭嘉+周瑜 中心思想:3大智力最高金将,通过离间+天雷极大输出。另外速度高,可以使用1级兵对换对面高级兵,造成巨大消耗比。周瑜还有一个箭岚。猜测可以造成一波流。 6、以上流派中,技能开放多的可以增加一些加血,鼓舞之类的辅助型技能。基本就是如此啦,嗨,因为我平时木有什么空暇时间,不得不用个扶助:游戏蜂窝(免ROOT),支持自动采集 打野 点将 征兵 竞技场及自动升级兵营等等、、嗨,可怜的上班狗。

5,三十六计英雄搭配攻略 如何培养合适的英雄

《三十六计》英雄搭配攻略 如何培养合适的英雄 《三十六计》手游中的英雄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物理伤害型、技法伤害型、防御型和辅助型。这么多英雄个个身怀绝技,但如何组队才能发挥出他们最大的能力呢?由于蜀魏吴三国之间有一定的牵制关系,所以我们就根据国家来介绍武将搭配: 【蜀国阵容】 前排→赵云,“神威龙胆”,对目标范围内随机部队造成7次攻击,每次造成技能伤害并且增加全体攻击力。 中排→马超,“锦衣绝尘”,对敌方最高部队及其相邻目标造成技法伤害。 后排→黄忠,“百步穿杨”,对敌方兵力最低部队带来技能伤害。 由此大致可以了解蜀国武将组合属于:范围+单体+高伤害 【吴国阵容】 前排→孙策,技能是“霸王再临”:被动增加全军暴击率,主动攻击第一排敌军。 中排→太史慈,技能是“裂石崩云”:被动提升自身暴击,主动增加自身攻击,并使我方弓兵进入连射状态。 后排→甘宁,技能是“锦帆破浪”:被动增加自身暴击伤害,主动对敌方全军造成物攻伤害并降低防御,提升我方全军攻击。 吴国阵容的特点:暴击+普攻伤害高,同时配合弓兵特性,伤害极强。 【魏国阵容】 前排→典韦,技能是“死战不退”:对有减益状态的敌人提升所造成的伤害,主动提供护盾并反弹普攻伤害。 中排→郭嘉,“天妒寒心”,对敌方全军造成技法伤害。 后排→贾诩,“乱世毒计”,对目标造成技法伤害。 魏国武将的特点: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方攻击越高典韦的反伤就高,对方有加成BUFF则贾诩的技能效果越强。 现在我们来整体分析一下三国之前的克制关系: 蜀国克制魏国 赵云先释放技能,争取秒杀敌方的前排和中排;如果秒杀不成功,马超的高范围伤害可以对其进行补充伤害。如果对方还有存活,那就交给黄忠了,黄忠的技能的特点,是释放后无冷却CD,基本每回合击杀对方一个武将。所以蜀国阵容遇到魏国阵容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吴国克制蜀国 孙策、太史慈、甘宁三人都是增加暴击伤害和暴击率的,孙策先手释放技能对方并给对方附上普攻伤害加成的负面效果,其次太史慈和甘宁配合弓兵散射特性,在3回合内将第一排和第二排射死。所以对付蜀国阵容,吴国这一搭配肯定是战无不胜了。 魏国克制吴国 由于吴国阵容会给自己加暴击BUFF,普通伤害又高,那吴国遇到这套魏国阵容组合会把自己反死,所以吴国基本就输了。 看完了三国的阵容搭配,我们会发现每个阵容都有优点和弱点,对方使用什么阵容,我就用针对的阵容攻其软肋。以强胜弱,方为上策。 最后,想告诉主公的是,没有最强的阵容,只有最合适的阵容,以上只是三国阵容中的典型搭配。主公可以根据自己手中的武将情况,来研究如何排兵布阵,同时研究对方阵容的弱点来与之抗衡,这也是三国策略游戏《三十六计》的魅力所在!
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来选择,无疣传奇 战士、法师、道士。三大英雄神技各自发挥“战、法、道”三职业pk优势,修自不同经络法道的英雄神技以不同的技法各自发挥超强杀伤力。

6,三十六计详解 值得永久收藏

全文共6370字 | 阅读需12分钟

说起《三十六计》,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孙子兵法》。实际上他们其实不是一回事,而是两本不同的兵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而《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源于南北朝,由檀道济总结而出,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檀道济(?—436年4月9日) ,东晋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将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檀韶、檀祗之弟。曾参与讨伐卢循,灭后秦及元嘉北伐等战役,是开国元勋。

檀道济身出寒门,少年时期,父母双亡,檀道济跟随兄姊生活,家境十分贫寒。长大成人后参加了谢玄创建的北府兵,檀道济投到了刘裕部下。在刘裕率兵平定京城之乱时,檀道济脱颖而出,被刘裕看中,刘裕夺取政权后,任用檀道济为参军,封爵为唐县男。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亲率大军伐后秦,檀道济被任为冠军将军,充当先锋。他迫使后秦项城守将投降,接着进攻新蔡,杀新蔡后秦置太守。而后急攻许昌。檀道济兵威大震,一举拿下阳城、蒙阳,兵锋直指成皋。接着,檀道济挥师围攻洛阳,守军待援不至,自觉孤城难守,于是开城投降。随后,檀道济又会同其他军队攻下潼关;友军王镇恶的部队攻克长安,后秦遂灭。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取消司马氏帝号,自立为宋武帝,檀道济被封为护军将军,后又受命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等职。宋景平元年(423年)抵挡住北魏的进攻。文帝即位后,诏檀道济前往征讨谢晦,大获全胜,封为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病重,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文帝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将檀道济及其子等八人一并杀害。 檀道济根据多年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那么《三十六计》究竟是哪三十六计呢,正经妹今天就来带大家看一看。

《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引申: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引申: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引申: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引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引申: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

第六计 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引申: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营造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引申: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引申: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引申: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此计是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引申: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引申: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如果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引申: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此计指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引申: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此计指要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引申: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么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的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引申: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引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引申: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引申: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引申: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引申: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此计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引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此计是指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而后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引申: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此计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引申: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此计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引申: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引申: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引申: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此计是指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治军时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引申: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此计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引申: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此计是说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引申: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此计是说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或者是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引申: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引申:以美女诱人的计策。此计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引申: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引申: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引申: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顺应着他人的性情达到目的。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引申: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引申: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正经国学(zjguoxue),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檀道济”词条。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请到这里找我

7,三十六计1

总说

【原文】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译文】

六乘六等于三十六,这些数目里包含着谋略,同时谋略中包含有数目。这是阴阳相互协调的道理,时机就蕴藏在这里头。时机不能过分完备,过分完备就会贻误战机。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

防备十全十美,便容易使斗志懈怠;平常司空见惯了的,往往不容易引起怀疑。秘密蕴藏在公开化的事物里,而不是存在于与公开形式相对立的事物之中。非常公开的事总是隐藏着非常机密的东西。

【计名由来】

本计的计名出自一个传说。唐贞观十七年(643)时,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军30万御驾亲征高丽国。相传这一天,太宗来到漫无边际的海边,但见白浪滔天,汪洋一片,便不禁为怎样才能渡过大海发起愁来了。前部总管张士贵见状,赶忙召集众将商议对策,正在大家面面相觑、一筹莫展之际,部将薛仁贵想出了一个主意,说道:“皇上担心大海阻隔,难于征伐高丽,我今有一计,定让大军平安渡过大海,取得东征的胜利。”张士贵听了这话,十分高兴,连忙要薛仁贵把他的计策说了出来……

几天后,张士贵领着薛仁贵一起拜见唐太宗,向太宗禀奏道:“今有一位老人,精通干海之术,可将海水变干,定能帮助我军东征成功。”太宗听说有此神人,龙颜大悦,立即命张、薛二人带路,前去会见老人。于是君臣三人,在薛仁贵的引领下,穿过一条帷幕遮蔽的通道,来到一处绣幔锦帘、茵褥铺地的大厅中,文武百官正在此迎候。太宗召见老人,夸奖了他的法术,并且大摆筵席,召集群臣与老人一道开怀畅饮……过了许久,忽闻风声四起,涛声如雷,杯盏尽数倾倒,房屋摇晃。太宗忙询问缘由,近臣便揭开帷幕让太宗看,只见四周大海茫茫,水天一色。

太宗问道:“这是什么地方?”此时,张士贵、薛仁贵才如实禀奏道:“这是为臣用的‘瞒天过海’之计,得风势助威,30万大军已经渡过大海,就要到达东岸了。”

这就是传说中薛仁贵用的“瞒天过海”计。这里所说的“天”,本意指的是天子,所谓“瞒天过海”,是指瞒着天子在不担惊受怕的情况下,安全地渡过大海。后来,人们把“瞒天过海”作为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这个“天”的含义就非常广泛了,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指忠心维护的“天子”,而是指应该予以消灭的敌人。

【古今战例】

贺若弼智取京口之役

隋开皇四年(588)冬,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为统帅,大将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讨伐陈国。隋军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出广陵、瓜洲,最后来到江北。大将贺若弼一心想要出奇制胜,便尽力掩盖隋军渡江的意图,以麻痹陈国军队。他先是组织隋军在沿江一带频繁调防,且每次调防都是张旗列队,虚张声势;同时又派出大批士兵经常沿江打猎,故意做出安营扎寨的姿态。开始,陈军以为隋军将至,急忙调兵遣将,准备应战。后来,见到隋军只是调进调出,看不出有渡江的意图,慢慢地也就习以为常,不那么在意了。再加上贺若弼还把准备用来渡江的战船统统隐藏起来,只在江边摆一些小船、破船,陈军看不出隋军有立即渡江的意图,戒备心就更加松懈了。就这样,双方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第二年春天,贺若弼仔细观察了陈军的阵势和情绪,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一声令下,突然挥师渡江。由于陈军疏于戒备,猝不及防,隋军一举攻占了京口,生擒徐州刺史黄恪在内的6000余人,随后又乘胜进军陈国都城建康(今南京),最后灭掉了陈国。这就是贺若弼成功地运用“太阳,太阴”之术所取得的一次战争的胜利。

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战

1941年10月18日,日本军阀首领东条英机正式登上了首相宝座,而且兼任陆军大臣、内务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极力加快“南侵”步伐。一方面与德、意两国签订同盟条约;另一方面则积极筹划向美国开战。其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珍珠港,企图通过对这个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的集中打击,使其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

日军袭击珍珠港时采取了十分阴险的计策,用中国兵书上的话讲,就是用了“瞒天过海”之计。

首先,由于美国当时的全球战略方针着重点是对付德国法西斯,因而极力避免短期内在太平洋地区可能发生的战争,竭力制造出一种和平的假象,而日本正是利用了美国的这种心理,于1941年8月7日主动提出:希望日、美首脑在火奴鲁鲁直接会谈,以解决两国争端。8月26日,日本内阁又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表示“日本渴望维持太平洋的和平”,并再次希望日、美首脑会晤,“阐明双方见解”,以便消除相互间的猜疑和误会。11月4日,又派出特使来栖前往华盛顿,协助日本驻美大使野村与美国政府就和平解决两国争端问题进行谈判。直至12月4日,日本政府仍命令野村、来栖将谈判继续下去,还特别警告他们不能使美方产生谈判将会破裂的印象。

然而,就在这一片和平的气氛中,日军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巨大的军事进攻阴谋:11月5日,日本天皇召开御前会议,预定12月8日以袭击珍珠港为起点,正式对美国开战。接着,日本内阁就任命大将山本五十六为偷袭珍珠港联合舰队最高指挥官。11月15日前后,规模庞大的日军联合舰队采取化整为零、分散行进的办法进行结集;以“赤诚号”旗舰为首的4艘大型航空母舰分别驶离基地,按照不同的航线,向单冠湾悄悄进发;与此同时,准备攻击珍珠港的机动部队也陆续开往单冠湾待命。为了防止舰队的行踪被暴露,在行动中,各舰都选择远离商船航道的航线,同时,在舰队已经到达单冠湾后,又故意派出一条靶船向西南群岛方向行驶,收发模拟的无线电讯号,给人们造成日舰没有离开日本海的错觉。

当然,日军这一系列隐蔽的军事行动也并不是完全不能察觉的。比如,12月2日早晨,美国驻菲律宾的海上侦察机就曾在中国南海上发现过日本潜艇,并在金兰湾内发现大型日本运兵船20余艘。美国政府还曾为此向日本政府提出质问,要求其说明在印度支那增兵的理由。日本政府便欺骗美国说,增兵是为了“防止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的活动”。又比如,12月6日上午,美国驻英大使又传来一份英国海军部的重要情报,说是发现一支庞大的日本舰队,由驱逐舰和轻型巡洋舰护航,正穿过暹罗湾驶向拉克地海峡,如此等等。尽管日军入侵行踪一再暴露,但因美国政府始终对日本政府抱有幻想,轻信其和平的谎言,因而丧失了警惕,甚至到12月7日(即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还致电日本天皇,“希望美国总统和日本天皇共同驱散天空的乌云”。但实际上,这时日本的特遣舰队、机动部队已经“瞒天过海”,逼近珍珠港的所在地——瓦胡岛了。

1941年12月8日上午7时40分,这是一个令美国人民永世难忘的时刻。日军第一批183架攻击机从特遣舰队的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到达瓦胡岛上空,拉开了偷袭珍珠港的序幕,紧接着又是171架水平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的轮番轰炸。当天正是星期天,驻岛美军毫无戒备,损失极为惨重:4艘主力舰中1艘受重创,3艘被炸伤;1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以及其他舰艇被炸沉或炸伤,188架飞机被炸毁。陆海军官兵死伤达4500余人……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仅这一次美国海军所遭到的损失就远远超过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受损失的总和。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

与其强攻集中的敌人,不如使用计谋将它分散,然后逐一击破;与其出兵正面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它虚弱的后方,尔后将它置于死地。

【计名由来】

本计出自《史记》记载的齐魏桂陵之战。计名则出于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兵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位于山东的齐国求援。齐王即刻招募8万军队,任命田忌为统帅,孙膑为军师,火速前往援救赵国。田忌原想率兵直奔赵都邯郸,与魏军决一死战。但军师孙膑建议说:“魏国出动全部精锐部队攻打赵国,国内必定空虚,没有重兵把守。因此,我们应攻打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这样,魏军必定会停止对邯郸的包围,回兵救援本土。”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带领齐兵向魏都大梁进军。消息一经传开,魏将庞涓慌忙从赵国退兵,全速赶回魏国救援。而这时,齐军已在魏军回国必经之地桂陵一带(今河南长垣县西)设下伏兵,以逸待劳。魏军长途跋涉,精疲力竭,又遭到齐军的突然伏击,大败而归。赵国之围也很快被解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战例。后人把这次战例的经验加以升华、概括,列为三十六计的第二计。可见,此计主要是用来解围的。它的特点是:以迂为直,避实就虚,攻敌之所必救,以此来解除敌军的围困。具体地说,就是:当本军某部遭敌军围困不得突围时,救援的军队不应直接攻击围困的敌军,而应以迂为直,选择敌方防守相对空虚、而又地处要害的地区进行攻击,以迫使敌方撤围回援,并趁敌军在回援途中无所防备发起突袭,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古今战例】

晋国攻曹、卫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楚成王任命成得臣为将,亲率大军,纠合陈、蔡、郑、许四路诸侯,一起攻伐宋国。宋成公派遣公孙固向晋国求救。然而,由于晋文公在19年的流亡生涯中,曾得到过楚成王的帮助,故而不便直接与楚军作对。这时,晋文公的参谋狐偃出了个主意,说道:“我军目前的立场不便直接前往救援宋国,与楚国作对。但何不先去攻打与楚国结盟的曹国和卫国呢?这两国的国君在您流亡时期都曾对您极不友好,晋军师出有名;卫国的楚丘城是当今楚王舅父的领地,而曹国则紧靠楚国本土,若我军攻打这两国,楚军势必回师救援,这样便可解除宋国之围了。”

晋文公听从了狐偃的计策,一面叫公孙固回报宋成公务必坚守阵地,一面以先轸为将,率领三军人马进军卫国,一举攻占了卫国的五鹿城,直逼楚丘,迫使卫成公向晋国谢罪请和;接着,又挥军东指,一举攻破了曹国。而这期间,楚成王讨伐宋国正是连连告捷之时:在攻占了宋国缗邑后,又围困宋都睢阳。这时,忽然听说晋军已攻占卫国五鹿城,战势直逼楚丘。楚成王怎能眼见自己舅父的领地不保而置之不理?于是,只留下一部分兵马由成得臣率领,继续攻打宋国,自己则亲自率领劲旅回师救援楚丘。但当他的兵马才走到半路时,又听说晋军已经攻破曹国,对楚国本土已造成直接威胁。形势万分紧急,无奈之下,楚成王只得命令成得臣从宋国撤出全部人马,以确保本土安全。就这样,晋文公用狐偃的“围魏救赵”之计,成功地解救了宋国之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战

1947年初,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在对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失败后,为了挽救其垂死的形势,又聚集兵力,拼凑了60万军队向我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一时间,我山东解放区面临40万蒋军压境,情势十分严峻;而陕甘宁解放区遭到20余万蒋军进犯,也处于非常危急的态势之中。在陕北,敌军的部队有时甚至进攻到距离毛泽东主席所在的中共中央机关仅仅只有500米左右的地方……

面临敌军的疯狂进犯,该如何应对?怎么变被动为主动?毛泽东和全体将士坚定沉着,临危不惧,运筹帷幄,深谋远虑,制定了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这个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围魏救赵”计的创造性运用。

1947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分析当时的军事形势时说:“蒋介石收缩兵力,形成两个拳头:一个在山东,大兵40万;一个在陕北,也有20万。刘伯承说这是蒋介石的‘哑铃战术’,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哑铃’的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这个哑铃的中间就是刘伯承、邓小平所在的中原。蒋介石把兵力集中起来搞重点进攻,那么他在中原地区的兵力就势必薄弱了。因此,一旦刘、邓发起外线出击,实行中央突破,必定能打破蒋军的重点进攻,而且这样一来,整个‘棋局’也就都被搞活了!”大家都十分赞同毛泽东的分析和决策,认为这是扭转整个战局的正确方针。

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部署,从6月14日起,刘、邓率领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由河南安阳出发,经汤阴、冶陶等地,从山东东路渡过黄河,再转战寿张、台前,进入鲁西南地区,然后又由河南党山北向店,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刘、邓大军千里奔袭,一路攻战,歼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刘、邓大军一旦进入大别山地区,便会对蒋介石的重要军事基地——兖州、徐州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直接威胁到蒋介石的“心脏”——南京。正如周恩来当时所分析和描述的那样:“蒋介石搞了个黄河战略,一个拳头打山东,一个拳头打陕北,想迫使我们在华北与他决战。可是,他们两手这么一伸,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趁机还他个黄河战略,紧紧拖住他的两个拳头,然后对准他的胸口猛插一刀!这一刀就是刘、邓大军。他们渡过黄河,大闹鲁西南,在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后,又以出其不意的动作挺进大别山,直插蒋介石的胸膛。可以说,这正是给蒋介石致命的一刀!”

事实正如周恩来所分析的,蒋介石在“胸膛”上猛受一刀后,痛苦不已,最后不得不放弃正在进行的重点进攻,急忙从陕北、山东抽回5个师,连同其原本留在中原地区的8个师,总共拼凑成13个师,妄图对刘、邓大军进行合击。但是,这样一来,我山东、陕北地区被围困的紧张局势便顿时改观。不仅如此,在毛泽东和中共军委的战略思想指导下,我陕北、山东、晋西南的人民解放军还分别在彭德怀、陈毅、贺龙和陈赓的率领下乘机发起全面反攻,将战线由解放区引向蒋管区,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军一度所处的被动局面,而使整个解放战争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全国规模的进攻”(毛泽东语)阶段。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

敌人的情况已经了解,友军的意向却不明朗,这就应当想方设法诱导友军前去对敌,以保存自己的战斗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中“损下益上”的道理推演而形成的谋略。

【计名由来】

本计在春秋战国的史书中多次出现,而“借刀杀人”一语,实际出于明代戏剧《三祝记》“这所谓借刀杀人,又显得恩相以德报怨,此计何如”一语中。这出戏是写范仲淹的政敌企图让他做军队统帅——环庆路经略招讨使,去抵挡西夏人赵元昊的侵犯,企图借西夏人之手杀害范仲淹的故事。

本计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利用敌方内部矛盾,或者借用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灭敌对势力。而其关键所在,则是善于捕捉和利用敌方内部的矛盾以及敌方与盟友间的矛盾,想方设法把这些矛盾扩大、激化,直至引起敌方的自相争斗,或者是敌方与盟友的争斗,以达到削弱或消灭敌方实力的目的。所以,在军事上,此计是阴谋而非阳谋,平常之时,不可不防,非常之时,不可不用。

【古今战例】

周瑜计杀蔡瑁、张允二将

公元208年,曹操亲率20余万大军攻伐东吴,孙权命周瑜为大都督,领军应战,双方对峙于三江口南北两岸。

一天,周瑜乘坐楼船前往江北探察曹军水寨,发现曹操水军阵营十分严整,“深得水军之妙”,不禁大吃一惊,便问手下曹军水军都督是谁?左右回答说是蔡瑁、张允。周瑜听罢心想:“蔡、张二人久居江东,精通水战,假如不设法先除掉他们,将很难攻破曹兵!”想着想着,便命令楼船返回寨中。

第二天,周瑜正在军中议事,忽然接到军报,说是曹操军中有故人蒋干前来拜望。周瑜一听,笑着对在座的众将说:“这是曹操的说客到了。”随即,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对着众将如此这般地吩咐了一番,就带领随从,前呼后拥地走出寨门迎接蒋干。

周瑜把蒋干迎到军中,寒暄一番后,就大摆筵席,盛情款待,还请了数十员文官武将出席作陪。席间,周瑜命令部将太史慈担任监酒官,交待说:“今日我与故人相会,只叙友情,不谈军旅之事,但有违反者,立斩不赦。”蒋干闻听此话,吓了一大跳,心里捉摸着:“我本是奉主公曹操之命,以故旧之情前来劝说周瑜归降的。不料他一下就把门给封死了,这却如何是好?”他见周瑜对太史慈下令时,神情严肃,又不敢造次,只得怀着一肚子鬼胎,硬着头皮,坐在那里饮酒。一时间,满座文武,杯觥交错,谈笑风生,一直闹到夜深。这时,周瑜佯装酒醉,对着蒋干说:“子翼(蒋干的号),难得今日老友相聚,今晚就与我同眠一榻吧!”边说边拖着蒋干朝自己帐中走去。周瑜躺在榻上,只一会儿工夫,便呼呼“大睡”。蒋干却怎么也睡不着,听到军中已打二更,便借着帐内残灯起身张望,突然见到书案上堆着一卷文书……“这其中定会藏有一些军事机密!”蒋干心里这样想着,于是,便悄悄起来翻阅偷看,果真看见其中一封信是曹军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来的。信上竟有这样一段话: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指曹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就将曹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先此敬覆……

不看便罢,看过之后,蒋干的心不由得猛然一沉,心想:“好险,原来蔡瑁、张允竟是暗通东吴的奸细!”他谨慎地把信藏在衣袋里,再回头看看周瑜,见他依然躺在那里沉睡,而且还说着梦话:“子翼,数天之内,我教你看看曹贼的首级……”说完又打起鼾来。蒋干听了这些梦话,更是又急又气,却不敢声张,只得再和衣躺下,假装入睡,想在暗中再探个究竟。到了四更时分,朦胧中,忽见外面有人进入帐内,将周瑜轻轻叫醒,悄悄说道:“江北有人到此……”周瑜连忙示意来人住口,并起身和那人走出帐外。蒋干又隐约听到那人在帐外对周瑜说:“蔡、张二将说,‘急切下不得手’……”不一会儿,周瑜回到帐内,走到榻前轻唤蒋干几声,蒋干只是蒙头假睡,不予理睬。周瑜见蒋干不“醒”,自己又躺下睡着了。到了五更天时,蒋干眼看天将大亮,便偷偷起身,走出大帐,带上随从,急忙驾船回到曹军大寨。

回到大寨之中,曹操询问此行去江北游说周瑜归降的情况怎样?蒋干回报说:“周瑜心志坚定,非言词所能说动。”曹操听了老大不高兴。蒋干接着又说:“主公且勿忧虑,这次过江,虽然游说不成,却为您打探到一件极其重要的机密哩!”说着,便拿出从周瑜帐中偷来的信件让曹操看,并将昨夜所见所闻一一禀报。曹操不听则已,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将蔡瑁、张允叫到帐中,厉声说道:“我命你二人今日即刻进军东吴!”蔡、张二人回禀道:“眼下水军尚未练熟,不宜轻进。”曹操听罢大怒,喝道:“等到水军练熟,恐怕我的首级早已献给周瑜了吧!”蔡、张听了这话,一时摸不着头脑,慌忙之中,也不知如何回答,正在犹豫之时,曹操已下令将二人立即推出辕门斩首。

等到两人的首级呈上来时,曹操才省悟过来,知道是中了周瑜的“借刀杀人”之计,后悔莫及。

张伯伦和达拉第的绥靖政策

苏联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引起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惊慌。从1918年初到1922年,英、法、美、日等国,先后对苏联进行了4次严重的武装干涉,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

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遭到了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虽然几次干涉均以失败告终,但帝国主义并未善罢干休,尽管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但却都把苏联视为头号敌人,把消灭苏联共产主义制度作为首要的战略任务。

193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和意大利重新恢复了国力,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的支配和鼓动下,准备再次重温称霸世界的美梦,其中一个主要的攻击目标便是苏联。1937年,德、意、日3国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正式用条约形式确认苏联是他们的共同敌人。

在瓜分世界的问题上,当时英、法两国与德、意两国是存在尖锐对立的,但由于德、意两国把苏联作为主要的打击目标,这与英、法两国的全球战略相吻合。因此,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为代表,实行了一种所谓的绥靖政策,即以牺牲中欧、东欧一些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向德、意妥协,纵容他们向苏联进攻,以达到“借刀杀人”、从中渔利的罪恶目的。1938年4月,英、法、德、意4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就是这种绥靖政策的集中体现。按照《慕尼黑协定》的规定:捷克将苏台德区及同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的其余领土,由英、法、德、意“保证”将不再被侵犯。在德国的军事威胁和英、法施加的压力下,捷克政府被迫接受了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同年10至11月,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继而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于1939年3月,背信弃义地占领了捷克全部领土,并于同年9月进攻波兰,从而为以后进攻苏联打开了通道。

然而,张伯伦和达拉第搞绥靖政策,借助德、意法西斯的力量来搞垮苏联的阴谋并没有成功。随着德国进军波兰,英、法的利益直接受到威胁,英、法被迫对德国宣战。1939年9月,德国就势攻入法国本土,次年6月,法国宣布向德国投降。与此同时,英国也被迫撤出西欧大陆。不久,德国又加紧了对东欧及南欧各国的侵略;意大利也乘机夺取了英、法在地中海和北非的殖民地。张伯伦、达拉第原本是想“借刀杀人”,谁知竟然杀到自己头上来了。这便是他们实施绥靖政策的结局!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

要使敌军逐渐困顿,不宜直接攻击,待敌精疲力竭、声威锐减之时,我方即扭转战争态度,变被动为主动。

【计名由来】

本计语出《孙子兵法·军事篇》:“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虚实篇》也有:“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本计的特点是,把握战场的主动权,诱敌深入,“调动”敌人,耗敌方之士气而养我方之锐气,然后抓住战机,克敌制胜。按“损”卦的说法,就是:以静制动,“损刚益柔”。

【古今战例】

曹刿论战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任命鲍叔牙为大将,率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带着曹刿在长勺与齐军相遇。

齐国的鲍叔牙在指挥乾时大战时曾打败过鲁军,根本不把这次战争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鲁庄公听到齐军鼓声震天,有些沉不住气了,也要下令擂鼓冲锋。曹刿急忙阻拦道:“且慢!”随后便请鲁庄公传下命令:“凡有吵闹叫喊、随意行动、不听指挥者,一律处死!”这时候,齐军已经随着鼓声冲了过来,鲁军却纹丝不动。齐军见无隙可乘,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鼓声再次响起,鲍叔牙催促士兵又一次发起冲锋,鲁军还是不动,齐军只好又退了回去。这样连攻两次,始终不见鲁军出动,鲍叔牙更得意了。对手下的人说:“鲁军怕是吓破了胆,不敢出战,我们再冲一次,他们准垮无疑。”说着就又传令擂鼓。

齐军连冲了两次,见鲁军不还手,都认为这第三次还会跟前两次一样,所以一个个拖着戈矛,扛着刀枪,无精打采地跑过来,全然没把鲁军放在心上。但这次,鲁军憋足了气,要决一死战。曹刿手提宝剑,向北指道:“打败齐军,在此一举!”随后,立即请鲁庄公下令擂鼓冲锋。此时,鲁军阵内鼓声大作,鲁兵如猛虎下山般地冲了过去,刀劈箭射,直杀得齐军七零八落,狼狈而逃。

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却不明白,问曹刿:“齐军头两次擂鼓,你不让我军迎战,直到他们第三次擂鼓,你才叫我军还击,这是为什么呢?”曹刿回答说:“打仗最重要的是士气,士气旺盛,就会胜利;士气衰落,就要失败。擂鼓的作用是鼓舞士气。擂第一次鼓,士气最旺盛;擂第二次鼓,士气开始有些下降;等到第三次擂鼓,就没有多少士气了。我们不急着擂鼓,就是为了让士兵们保持旺盛的士气,等他们二鼓一过,敌军士兵们正是士气最低落的时候,我们一鼓作气地攻过去,还愁打不败他们吗?”

文章TAG:三十六计网游武将攻略  三十六计莫强求城楼将军祝捷酒打一生肖  三十  三十六  三十六计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