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马云谈2017赚钱攻略,马云有致富的秘诀吗闪电富翁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秘笈吗

作者:本站作者

1,马云有致富的秘诀吗闪电富翁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秘笈吗

若说他没有秘笈,阿里巴巴怎么会如此的受人欢迎呢,怎么会经营的这般好呢,富翁当然有自己的不同之处,有宝典,闪电富翁创业营销秘籍总结了所有富人的创业经验和致富思想

马云谈2017赚钱攻略,马云有致富的秘诀吗闪电富翁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秘笈吗

2,马云说如何白手起家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分析一下,什么生意你最适合做。你擅长的,自然就是你容易收获的。 另外先从小本的生意做起,等赚了钱再把生意做大,选择创业项目的时候就要多方面考虑了:1.可以先试销产品,赚了钱之后再往大了做;2.不用一开始就开大店,可以节省很多的成本;3.餐饮市场是一个经久不衰的;4.选独家的产品,竞争小;5.找扶持力度大的总部,比如山城渝味重庆小面,可以帮你做市场的最好。

马云谈2017赚钱攻略,马云有致富的秘诀吗闪电富翁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秘笈吗

3,大佬言论 马云企业家赚一个亿时钱已不是自己的

9月26日,马云在由中央网信办主管、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主办的《网络传播》杂志发表署名文章,谈企业责任。

马云表示,企业家要看清楚钱的本质,钱是完善社会、让社会进步的资源。

他指出,“企业家手中的钱,既是个天文数字,也是天大的责任和担当。你有一百万、一千万的时候,钱是你的;但有一个亿的时候,钱就不属于你。只是社会大众相信你会把钱用得更好,所以才把钱交给你。企业家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原文阅读)

马云谈2017赚钱攻略,马云有致富的秘诀吗闪电富翁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秘笈吗

4,怎么能让马云带我赚钱

你智商过人还是你比别人优秀?还是掌握了别人都不会的技术??还是你有惊天项目??商人无利不起早,对别人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注定贫困一生,别说马云了。你当地有点钱的人甚至有些钱的亲戚朋友都懒得搭理你 说难听点,压根看不起你们一家! 如果你真的想马云带你。再投胎一次或许有些机会!
直接打电话到阿里巴巴总部去就行了。也可以在马云的博客里留言啊。或者直接到杭州去找他。最后祝你好运。
那得看你的背景和时丽了

5,马云早年创业靠卖黄页赚到第一桶金

马云,1964年9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父亲是曲艺界元老。但马云没有从事戏剧行业,其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后来,马云辞职后换了几份工作,包括做过一个新开张的肯德基店的店长助理。

1995年,马云凑了2万块,创办了海博翻译社。因为帮助杭州市政府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合作,马云在去美国时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在家人好友的帮助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当时的互联网并不普及,很多人将马云视为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出人意料的是,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不过,随着互联网在中国升温,竞争者们也随之出现。而当时强大的杭州电信,最终使得马云向对方出让了70%的股份。由于双方合作并不愉快,在外经贸部向马云伸出橄榄枝时,马云将自己所持的中国黄页剩余股份贱卖,带着几个创业伙伴远走北京,继续开发网上贸易站点。在租来的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埋头苦干15个月后,不仅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而且将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

然而,外经贸部此前对马云团队许诺的股份因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落实。于是,他决定再度重新创业。1999年2月,连续四次创业失败的马云,靠着凑来的50万元,在杭州的湖畔花园创办了阿里巴巴,alibaba.com上线。马云希望能在十个月内拿到融资,但却一次次被VC给拒绝了,据说这些拒绝的VC达37家。这边钱花完了,那边融不到资,马云只好四处借钱发工资。

但幸运的是,马云的梦想,吸引了高富帅的蔡崇信。蔡崇信放弃了年薪百万的工作加入阿里巴巴,月薪仅500元。而不仅利用自己精通的法律和财务知识,帮马云打造了阿里巴巴的制度框架、股权架构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更雪中送炭的是,蔡崇信利用自己在华尔街的人脉,帮马云募到第一笔天使投资,即由高盛公司牵头的500万美元。随后,这笔融资也引起了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的注意,“神奇6分钟”后,马云打动孙正义投资2000万美元,从此,马云的商业帝国开始走上正轨。

在外界流传的关于阿里巴巴接到投资的只字片语中,都潇洒地提到6分钟搞定孙正义的2000万美元和雅虎后来的10亿美元,实际上更多的苦痛不为人知。没有豪华的团队配置,也没有美国成功模式可参考,与北京、上海、也广州等地的同行相比,阿里巴巴一度是互联网行业的丑小鸭。互联网素来以烧钱著称,阿里巴巴创办后也面临资金压力,最为窘迫的时候银行里只有200元。有一次马云去见上海的投资商,对方出了一个苛刻的条件。马云不满意但不免犹豫,于是溜出去问管财务的同事,得到的消息是:账上已经没钱了。回去之后马云还是咬着牙放弃了这笔投资。

他不说,没有人知道当时他的内心有多么煎熬。在时隔15年之后的纽约IPO路演会上,马云才以玩笑的形式一吐当年窘境:“15年前我为融资200万美元,我来纽约,失败而归,15年来我就没放弃,这次来纽约就是想多要点钱回去。”

6,悄悄告诉你过年期间月入上万的兼职秘笈

编者按: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作者:白菜打怪。36氪经授权转载。

再过半个月就要过年了,请问你家的“主子”安排好了么?

主子肯定就是你的至爱宠物了。过年动辄跑10天那么长,带不上飞机火车,又不能单独把它们留在屋里的,咋办呢?

一般这个时候,我们都找宠物寄养中心了,再不然,就是请人上门喂养。

所以就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专门提供宠物领养和上门喂养宠物的付费服务。这也算是新兴且热门的假期副业。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一段不堪回首的回忆。

前年的我,年三十还在医院值班,由于轮班制度不能回家过年。这个时候同事跟我诉苦:“怎么办,我家的兔子找不到寄养位,过年期间它怕是要饿死了。”

我自告奋勇,把兔子接了回去,拍着胸脯保证一定把它养得白白胖胖,结果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甚至有点失控:

兔子弹跳力极强,满屋子蹦跶,随便躲在床底下或者哪里,根本找不到;

它对食物要求极高,要一天喂两次营养膏,还要把草和蔬菜粒按比例搭配,时不时还要补充一点胡萝卜干;

卫生让我崩溃,闻着满屋子的味道简直要窒息;

笼子底座一天更换一张护理垫,但是这已经不能满足它的需求了。我一天要换两次护理垫,才能保证它的生存环境没那么糟糕。

我一直以为寄养和上门喂养的副业很简单,不就是补点食物和水,打扫一下环境就把钱挣到了?

帮同事寄养兔子的那几天,我如梦初醒——那简直是场噩梦,我的生活不仅一团糟,而且还被这个小胖子咬了一口。

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容易的,包括伺候别人家的主子,没有两把刷子,这活儿一般人还真做不好。

但是我的朋友CC在家做自由职业者,她做的宠物寄养却很成功,每月轻松上万。

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简直要跪了:这普通人动起脑筋来,简直比创业大佬还励志!

所谓专业,就是一出招就踩中痛点

我曾经去过CC家,简直要惊掉了我的下巴:

各种猫爬架、玩具一应俱全,简直比淘宝店还齐全;

一条龙服务设施应有尽有,比如宠物洗澡、烘干、消毒器材一个都不能少;

宠物医院联系方式倒背如流,自己老公的生日记不住,主子们的年龄全部答对;

看完我只想说两个字:专业。

CC骄傲地说:“那必须啊,想要获得客户的信任,硬件齐全是最直接的表达。”

每个人都希望把钱花得值一点,希望自己的主子能够被照顾好。

但是宠物们既不会出钱也不能表达,所以真正要抓住的,还是宠物奴们的心态。

每个铲屎官都希望在自己回家过年的时候,主子们能过得舒服一点,所以看到CC家的环境和设施,想着主子在快乐无忧的环境中度过愉快的节日,就像老母亲慈爱地看着孩子在地上打滚……

人人都几乎不用多说,马上付了定金。哪怕价格比别家高点他们也愿意。

想想,这就是“宠爱经济”了吧——为了宠爱,多付一些也愿意。这种溢价,真的是不赚白不赚。

所以,CC是我认识的大富婆,她一个月光照看宠物,月赚5k,几乎顶得上自己的工资。

关于这一点,CC狡黠地跟我笑了一下说:我这叫做“差异化赚取用户剩余价值”……

好吧,她说的我都一知半解,但是“差异化”三个字,的确是90分和100分之间永远没法跨越的鸿沟。

这个道理,我能懂。

100分的森海塞尔耳机,和90分的漫步者耳机之间,销售价格可以是10倍;100分的戴森吹风机,和90分的飞利浦吹风机之间,价格也是10倍。

马云爸爸说:客户第一。

马化腾老大也说:引导并超越用户需求。

敲黑板划重点:客户的最痛和最爱,就是你走向100分的杠杆。

赚钱是其次,享受过程是关键

如果说CC先从环境下功夫,在外观上赢得了大家的信任,那么她深入人心的手段更是一流。

她是如何做的呢?

CC上门喂养宠物的时候,总是会给小宠物们拍视频,不定期发给主人们,既满足了主人们的思念心理,又为自己无形中积攒了好评。而且她还会在各个微信群和豆瓣中分享自己喂养宠物的经验,简直成了专业大V。

不仅如此,不论是谁家的宠物,她都会用装饰品把它们打扮得美美的,每次发朋友圈都能收获一波好评,这简直是她的“独家口碑服务”。

但是,这么多的服务内容,CC完全是把这些当做享受,并不觉得日复一日重复这些小事很辛苦。用她的原话说就是:“咳,赚钱这事真的是顺带的,我真的喜欢小动物啊!”

我想到了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

他做了75年之久的寿司,他的店只有十个座位,不提供小菜、饮料,最低消费是3万日元(人民币一千七百多元)。

即便如此,想要去他的餐厅用餐依然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90多岁的小野二郎会注意餐厅的每个细节,包括客人坐的位置。用餐时,小野二郎会一边捏寿司,一边观察客人的性别、咀嚼速度、用餐习惯、哪只手是惯用手等等,同时调整寿司的大小和放置位置。

做这些让他觉得很享受,所以他并不会厌倦,一直坚持了75年。

无论什么工作,热爱才是做好的启明星。说什么努力认真、发愤图强都是屁,不喜欢的话,努力的每一分钟都像是被逼。

普通人做小副业,“精准”就是生命

按理说,CC依靠出售寄养位和上门喂养的服务,已经能够赚得盆满钵满,就不用再折腾了。

但是,她还会开发关联业务。她依据宠物们对食物和营养膏的喜好程度,承接了国内外一些猫粮和狗粮的零售业务,依靠早先积累的人气,赚取一些电商差价。

老实说,这块才是她的主要业务,所谓“月赚过万”也是这么来的,养宠那只叫做“低价引流”。

最近,她说有人询问宠物们身上的装饰是从哪里购买的,于是CC下一步准备开拓宠物饰品市场了。

对于宠物奴们的需求,她的嗅觉比谁都灵。

她朋友圈里面70%都是精准客户,平时没事就去翻大家的圈,主子们需要啥,她一翻就有灵感,商机因此也源源不绝。

这不,不久前,她还办了一个互换平台,谁家有不用的宠物东西,都可以在这里跟别人互换。

虽然这个项目并不能挣钱,但是这就是一个吸收用户的信息池,她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精准用户。

毕竟,竞争激烈,垂直用户最有意义。

千万粉丝的咪蒙公号,头条报价80万;但是百万中产的GQ杂志,头条报价超过100万。

根本原因就是,泛泛的过路者,和精准的有钱人,价值相差太大。

谁够垂直,谁更优胜。有侧重点,才有着力点。从商业设计的第一步开始,我们就不该做大而全。

04、写在最后

代养宠物,表面看只是喂养的轻松活,其实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而且,背后的商机更加是无穷无尽。

这从侧面让我明白,无论是多小的行业,都有痛点难点差异点,只要抓住了这个点,我们就能成功。但是一般人往往会忽略它。

我记得曾经和一个做保险经纪人的老师聊天,我问:您能不能来写一下保险科普的文章啊?

她冲口而出说:现在写保险的已经很多了,恐怕很难吧……

是的,的确很难。公众号已经2000万个了,哪怕只有1%写保险科普,也有20万个。但是,电商这么拥挤的赛道,依然跑出了拼多多;流量分发的路上已经躺着一个今日头条,还不是一样诞生了“趣头条”。

人生,所有不可能都是借口,就看你决心有多大。陈丹青说过:“年轻人仍然所见极有限,又迷失在太多讯息中。然而讯息不等于眼界。”一夜暴富,可是这样的机会何其渺茫。幸而,我们还能做到小步快跑。

宠物寄养看上去很轻松,只要有个房子,买点动物粮食就可以开始了。然而,其实每一个小商业,做得好的秘密都特别多。

我把CC的盈利秘密扒给你了,你get到了么?

7,如何在一个领域用3年努力超过别人10年成长成为最会赚钱的那2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粥左罗”(ID:fangdushe520),作者 粥左罗。36氪经授权转载。

01.成长,要先认路涨见识

2012年,我注册了个微博,当时也算是个文艺青年,喜欢发点什么,表达一下自己。我的感觉还不错,所以当时身边同学都只有一两百个粉丝时,我就有三千多了。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这才是扎心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2015年我进入新媒体行业的时候,看了很多新媒体大V的草根发家史,我那时候才意识到,原来2012年我在工地上干苦力活一天赚80块钱的时候,很多人通过微博都发大财了。

其实微博当时还处于时间红利期,我本来是完全有机会做起来的,即使做不到百万大号,做个小几十万还是有把握的。我有表达欲,文字功底也不错,我知道发啥大家会喜欢、发啥大家更愿意转发,更重的是,那时候我上大学,正闲的失眠呢,有大把的时间。

那我缺什么?我唯一缺的就是见识。

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微博还有这么大的商业价值。靠发微博还能赚钱?我当时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没有基本的商业常识和互联网思维。

像之前的我一样,很多人常说自己缺少机会。其实不是,因为你见识少,可能很多机会都曾跟你擦肩而过,你只是不知道而已。

我讲上面这个,其实想说见识远比你想象的重要:

你的见识决定了你的判断,你的判断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成长,你的成长决定了你赚钱的方式,你赚钱的方式决定了你的层次。

职业发展尤其如此,进入一个新行业、开始一份新工作,先不要着急去拼命、努力,先等一等、看一看,认认路,涨涨见识。

职场中的涨见识,主要是涨行业见识,具体是三个方面:

1、要知道自己有哪些上升通道。

2、要知道自己想成为这个行业里的谁。

3、要知道自己手里的活儿做绝了是啥样。

这个其实就是,不管你进入哪个行业,都要看看,从你这个岗位、职位出发,继续往下走的话,都有哪些路可走,以你的能力最差能大概能混成什么样,最好可以混成什么样,你的职业天花板在哪里。

比如2015年入行新媒体后,摸索了两三个月我分析之后,就觉得我好好努力一下,最差也可以成为一个百万级大号的运营主管,如果混得好,甚至自己在合适的时机也能做一个账号出来。

想明白这一点,心里不慌。

这个就是,你要看看,在你这个领域里有哪些牛逼人物,你必须多去搜索,列个清单,每个都充分了解,然后看看你喜欢哪些?

你再去研究他们的成长路径,回过头来再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你要问自己,你希望自己成为谁?你觉得你能成为谁?

想要快速成长,初期一定要给自己一些真实存在的对标人物。

这个也是让你涨见识的,你得知道你这个领域里,最牛逼的人是什么水平,你得多去了解,多开开眼。否则,你很容易变成井底之蛙。

我刚入行创业邦时,同事写个三四万阅读量的文章,我就觉得好高啊,好厉害啊。我这就是没见识。当我知道有不少号篇篇10万+的时候,我对待这份工作就是另一个态度了。

当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一篇文章几百万阅读的时候,我又是另一个感受,当我知道咪蒙一篇文章可以涨粉几十万的时候,当我知道一条的创始人每篇文章改上百遍标题的时候….

我的眼界不断的拓展,我见识到这个行业最牛的人是怎么做事的时候,我的状态、我的标准、我的野心都会变大,我会从各个方面都要求自己做到更好。

2017场我做了8场新媒体特训营,外加给中国移动、中石化、联想这样的企业做了内部培训,每次我做线下培训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太多的人只关注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对于整个行业、整个市场都了解太少。

比如当我说到千万用户级别的音频账号@夜听 时,大家哇——没听说过。当我说,新榜的“号内搜”特别好用的时候,他们会说——粥老师,号内搜是啥玩意。

当我说,如果你是科技互联网圈的记者编辑,你得去看看宋玮是怎么做选题、怎么做采访的,他们说宋玮是谁——就是那个漂亮到让王兴无话不说的小晚啊。

这就是,见识不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想在短时内一直保持快速的成长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其实整体来说,就是你进入一个行业,就要尽可能得多去了解这个行业的一切,包括最牛的公司、最牛的人,你会知道,在这个行业里:我现在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处于什么位置?我要去到什么位置?我将来想成为这个行业怎样的存在?

02.学习,要直奔顶尖高手

在任何一个行业的快速成长,都要靠大量的、持续的学习,然后去实践。所以,不同的人学习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成长的速度截然不同。

关于学习,我今天最想说的其实是你一定要直奔顶尖高手。

有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什么意思呢?比如说,高中的时候,我的目标一直是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我是山东的考生,考这个大学你的分数得在640分左右,我第一年考了581分,我没去上学。

我复读一年,心里的目标还是要考北京外国语大学,第二年我考了621分,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分数还不够,但是很多211大学我都可以去上了,所以我最后来了北京,读的北京体育大学。

你知道嘛?我初中成绩很差,没考上高中,花钱买上的,那个高中就在我们市下面的一个镇上,属于我们那个市质量最差的高中之一。

不是我刻意说自己学习不好,它差到什么程度?我们学校的文科班6个班,经常一个考上本科的都没有,也就是你考成学校的文科状元,分数都有可能上不了本科。

就在那种学校里,我把目标定成了考北京外国语大学,很多同学都笑我,当时大家的目标都是考个普通的二本,甚至考个好一点的大专。但我就一心就要考北京外国语大学,我管你们呢。

结果最后高考,我真的成了我们学校的文科状元,581分,成为6个文科班里唯一一个能上二本的,虽然我拿到通知书后就扔在一边了,我看不上。我要继续复读,考我的北外。当时在自习室,吃完开心果都要用壳子摆出北外俩字来。

你看,当年大家的目标都是上二本,所以大家都去上了大专;我的目标是上重点本科,所以我考上了二本。你觉得一个立志考大专的人,能考上211大学么?

这就是“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

另外,我希望你也能从我这个高考经历中领悟到另一点,那就是你得做个有野心的人,不要盯着自己身边那几个人看,我如果也天天盯着自己那个学校看,学习的目标也是班里或者学校的前几名,那我的上限就是他们。

那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直奔顶尖高手。有朋友问了?学习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我怎么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呢?我刚入行,还是一个小宝宝呢,我直接向顶尖高手学习,能学得会么?

其实,从学习的对象来划分的话,学习有两种。

一种是非常典型的需要你一步一步进阶的,不能一下学最顶尖的东西,比如我们学物理、学数学的时候就有很大的这样的感受。

另一种,也就是大多数学习,不太需要你去一步一步的进阶,你可以直接学最顶尖的。比如我要学打台球怎么才能打得准,我需要先找一个初级的教我、再找一个中级的教我,最后再让丁俊辉教我么?不需要,我可以直接请丁俊晖教我怎么打。

再比如说,我想学书法,想学怎么写更好看的楷书?我是不是直接可以学楷书写的最好的大师,当然可以,不用先去学次一点的,再去学好一点的。

比如新媒体就是不用非得一步一步进阶的。比如说,这个市场上有3个教你写爆款标题的高手,如果这三3个人的水平分别是70分、80分、90分,你一定要直接去学那个90分的高手。

你要去学他起标题方法,而不是先去找那个70分水平的人学习。再比如说,你学排版,你肯定也是直接去学排版颜值最高的帐号。

想复制?我看你是想多了,要是能复制,我选马云。要是能复制,市面上已经有差不多10万个咪蒙了。

所以,首先要打消这个念头,别老想复制谁,天天复制黏贴,这个是职业病。

既然不能复制,我们为什么还要整天学习顶尖高手,要学习顶尖高手的什么?在我看来,向高手学习,主要是学 4 个方面。

1、学具体的技巧。

2、学技巧背后的方法。

3、学方法背后的认知。

4、学认知背后的成长路径。

这样学习顶尖高手的路径,是更全面的、更深度的、更有价值的,这样才不容易被带歪。

什么是被带歪了?

比如有些二逼青年,听别人说比尔盖茨、扎克伯克都是大学辍学成就了一番事业,所以自己也辍学了。人家辍的是哈佛大学?你辍的那是什么大学?

再比如说,你听说一条,靠微信广告(俗称广点通)砸了几百万就迅速把号做起来了,然后你觉得你学到了,然后你也有钱,就拿出500万去砸广点通了,结果涨粉效果差,涨粉后掉的也很快。这其实就是,你学顶尖高手的时候,只学了人家的其中一点,结果就被带到坑里去了。

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说明了这一点。

罗振宇之前一直说,年轻人不要买房子,然后在一次节目里说,自己把房子和车子全都卖了,然后租房、租车。然后,很多年轻人就信了,也把房子卖了。

结果呢?罗振宇在2017年初说:当年我没说后半句,当时我把房子卖了之后,买了腾讯的股票,实际上腾讯的股票比北京的房价涨得还好,所以在北京房价新一轮上涨之前,我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

很多人说这些牛人老是坑人,其实不是人家坑人,而是你不会学习。

具体应该怎么按照那 4 个维度去学习顶尖高手呢?我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学习咪蒙做新媒体。

第一个维度:我要学它做新媒体的具体的技巧,咪蒙最值得学的是什么,比如标题的技巧,简直绝了,比如《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队离婚》、《早知道分手这么爽,我早就分手了!》,我觉得这些标题太吸引眼球了,我得一个一个去琢磨去学习。

第二个维度:学咪蒙起标题技巧背后的方法。然后,我就明白了,咪蒙说些好标题的方法就是要引发用户的好奇心、要在标题中自带矛盾、要把话说一半留一半等等。然后她说,你的标题一定要简单、粗暴、甚至是要极端一些,嗯,我又明白了。

然后,我知道,咪蒙的一篇文章可能要取出几十个上百个标题来,甚至还要发到标题顾问群里去让大家投票,嗯这不又学到一个方法么。

然后我又学到,咪蒙的助理每天都要去搜索各个大号、朋友圈的牛逼标题,然后大家一起分析,你看又学到一个方法。所以,到这个维度的时候,就比第一步更深入更进一步了。

第三个维度:学习方法背后的认知。这个就比第二个维度更近一步了。你会想咪蒙为什么每天要在标题上花那么大的功夫?因为在咪蒙的认知里,标题极其重要,甚至比内容都重要。

那咪蒙为什么非得把标题起的简单粗暴呢?因为咪蒙认为标题一定要让用户2秒钟之内看明白,不能超过两秒,因为用户刷朋友圈的速度很快,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

第四个维度:学习认知背后的成长路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你要问咪蒙为什么是这样的?罗振宇为什么是这样的?新世相的张伟是怎么一步一步把新世相做得这么牛的。

你把顶尖高手的路径搞清楚,你会有更加深入的认知。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去分析,咪蒙为甚么会在表达上变成如此极端、如此会引发强烈情感共鸣、又如此那么喜欢宣扬女性要独立要有钱要自己给自己安全感,这时候你就得去她的成长路径了。

你看看她的原生家庭,你看她母亲的婚姻,你看他父亲有多极端,你就明白了。现在的你,都是过去的一点一滴堆成的。今天不展开讲了。

除此之外,你学习顶尖高手的时候,要挑每个方面最顶尖的,比如学取标题我就学咪蒙,学策划爆款活动我就学新世相,学怎么投广点通我得研究下一条、电影工厂,学怎么玩转评论区回复我得看看脑洞运营等等。

03.精进,要拼谁更有耐力

这几年,我经常对身边的人的学习和成长行为进行观察,然后我就看到一个普遍规律:

当人们在进入一个行业、做某一个职业或者学习某一项技能的时候,80%的人在前半年尤其是前三个月都是进步很快的,半年之后就开始放缓,一年之后你就看不到他的成长了。

为什么呢?

因为你刚开始进入一个行业、做一份工作的时候,你是纯小白,你什么都不太懂,你身上带着一种初学者的心态,会如饥似渴的学习新东西,这个状态由几方面促成的:

01你刚入行确实什么都不会,所以你想不想学你都必须要学;

02你刚入行,一切对你来说都是新鲜的,不逼着你学,你也有兴趣;

03正是因为你刚入行,之前啥都不懂,所以你学一点就有反馈、学一点就有反馈,所以这个阶段,学习是非常快乐和有成就感的。

可半年之后呢?

该学的都学的差不多了,工作都能正常去做了,这个时候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都已经毫无新鲜感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正向反馈变少了,之前的学习让你从0分做到了70分,但接下来你可能非常努力的学习俩个月,很多工作也只能从70分做到72分,学习变得没有那么快乐和有成就感了。

一年之后,更严重,所有都变成了例行公事,你甚至开始讨厌学习了。

所以,大部分人都在工作一年后,停止了成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公司的很多员工工资好几年不怎么涨,因为你的能力停止增长了,你的薪水当然也差不多停止增长了,偶尔给你涨个一千两千,不过是因为物价上涨了而已。

所以说,你要想成为某一个领域的高手,更重要的不是你的爆发力好不好,而是你有没有持久力。

你的精进之路,要持续有耐力,你要以天为单位精进。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你应该听说过,他除了会投资,还是全世界最会学习的人,关于学习,他说过一句话,你要保证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比你今天早上要聪明。

这就是每日精进。

我进入新媒体行业才刚刚满两年的时间,都已经成为能给500强做培训、能开线下课的讲师了。你可能第一反应是很快,这么短的时间成长如此快。

但两年真的很短么?两年超过700天!!

如果整整700天里,你每一天都能做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比早上更聪明了,你的成长就是巨大的,你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牛逼。

不夸张的说,我这几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因此我用三四年的时间在这个领域里收获了很多人十年的成绩。

为什么?没有那么多原因,我智商情商都不高。

你拆开算,如果按一天一天的算,很多人10年里真正做到每日精进的天数,加起来可能真的没有我3年多。如果你能做到每天都比前一天进步,相信我,变得牛逼只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会来的很快,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这是说精进要以日为单位,做到每日精进。

那精进要以年为周期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你想成为这个领域的绝对高手,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放在足够长的周期里去看这件事,因为我们刚才说了,很多人的精进之路在一年后就停止了。

有句话叫,越对未来有信心,越对当下有耐心。

其实就是让你放长线,钓大鱼。反正我就是这么要求自己的,我起点低,没有那么多资源,那我就赌那些时间复利强大的能力,未来一年、两年、三年,我继续日复一日的精进。

这样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别人想做到你的水平,必然也要经历这个过程,所以越难的事情越要早做久做不停的做,成功的道路上一点都不拥挤。

这一点,我们从更现实的意义上说,精进的目的是什么?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精进?

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我们要成为这个领域里金字塔顶端的人”。

你一开始肯定是在金字塔的底端,你怎么就能站到金字塔顶端呢?

要记住,你是把别人当梯子,你是在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走,那谁特么愿意让你踩着自己肩膀往上走呢?他自己还想往上走呢。

所以怎么办呢?充满动机的去竞争!你干掉一个对手,你就能踩着他肩膀往上走。如果这个领域里有100个人,你排在90名,你就是最底层的,你干掉一个对手,你就往上走一步,你一个月干掉10个,8个月后,你就是这个领域的前十名。

所以,没什么大道理,就去干。

04.赚钱,要变得不可替代

我们每天工作这么拼命工作,目的是什么?其实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赚钱,这个大家应该都认同,每个人都想赚更多的钱,当你想赚更多的钱的时候,你要想的老板凭什么要给我更多的钱,我想要100万的年薪,老板凭什么给我100万?

我刚入行时,啥都不会,月薪5000,说实话已经非常开心了,我都觉得我拿多了。

但仅仅过了8个月之后,我跟我的领导说:老板,我要申请加薪。

老板说:好,你说个数吧?

我说:你觉得我值多少钱呢?

老板说:你说吧,给个数。

然后我就开口了,我提心吊胆的说了一个几倍的数字。但是,老板假装思考了一下就马上答应了。为什么我要的这么高呢,老板还一口答应了?

进入新媒体行业之前,我是在北京西单大悦城做服装店店员,不瞒你说,最后走的时候我算是被开除的,而且是当着其他同事的面,我们店长当场表态说不需要我。我当时底薪是2300元。

对比一下这两个经历,回过头来再说,你值不值钱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就是你的不可替代性。

我在做服装店员的时候,老板看我不顺眼老给他提建议,一抬脚就把我踢掉,就是因为,这种服装店的服务员,它一天能从58同城上招10个来面试,只要他愿意,也是说,我走了,随便一个人来都能顶替我,说不定比我还干得好。

创业邦的时候,我开口就是n倍工资,老板一口答应,因为我走了,他可能花半年时间都找不到第二个我,就是这么简单,当时很多大号想把我挖过去,给出的薪水都远超我当时的工资,而且也远比他们在招聘网站上写的那个最高的数还要高,原因就是不可替代性。

你去根老板提加薪或者思考自己薪水怎么涨的时候,你要问自己一句:我在公司或者这个行业的不可替代性有多强?

所以,你要想赚更多钱,就要不断的提高你的不可替代性,你的不可替代性越高,你的薪水就越高,这是一定的,市场会有偏差,但记住市场的偏差都是临时的,你值100万,你今年拿不到100万,明年肯定能拿。

你说你老板瞎他看不到,一般不可能,瞎的很难做老板。如果你老板真瞎,也没关系,你老板的竞争对手不瞎,他会给你100万。

怎么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我这篇就想说两点:一个是专注,一个是选择。

先说专注。

我在月收入两万的时候,不会修图,不会做PPT,不会谈合作,不会做GIF图等等,我就会一件事,写爆款文章,我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做到不可替代,我就值钱。

你啥都会,会修图、会排版、会做ppt、会谈合作,啥都会,那你为什么拿的钱没我多?因为你虽然啥都会,但你每一个都没做到极致,也就是大家都能替代你。

不要小瞧专注。你只要专注在一个小领域,做到足够牛,做到不可替代,那么在这个时代,你一定能赚到很多钱。比如说给罗永浩做PPT的,许岑,他PPT做得足够牛逼,一年就能赚几百万。

再说说选择。

选择很重要,这篇先不聊大方向的选择,说说被很多人忽视的日常工作中的选择。每一次你都要问,我这样选择是否能提高我的不可替代性?

比如在创业邦的时候,2016年我升职为新媒体运营经理。

当时我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去管理一个100万的大号,管理6个人,在公司风光、有地位,但我没去干。我选择去帮公司从零到一做一个新号,就带着一个人去做,又苦又累不风光,在公司的位置也不够。

那为什么我做了这样的选择?因为,你招聘一个能管理百万大号的运营主管,和招聘一个能从零到一做出一个号的人来说,哪个更难?当然是后者。所以我就做了那个暂时不怎么样,甚至有风险,但长期看来会增加我的不可替代性的选择。

再比如,2017年很多社群想要找我去分享,有很多大会邀请我去讲一讲,有很多平台想要去直播一下,但大部分我都没去,因为2017年我的目标是成为这个领域的课程第一名,做那些东西挺好,但前提是我手里已经有最牛逼的课程了,但还没有,所以整个2017年我几乎退掉所有那些东西,一心一意闭门写课。

我做事的方式都是这样,如果我定下一个核心目标,一切不能帮我更好的去完成这个目标,打造这个不可替代性,那我一定不去做,不管表面上看起来有多风光。

文章TAG:马云谈2017赚钱攻略  马云  2017  赚钱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