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ps4生化危机7攻略PC,我想玩生化危机7是更新电脑配置还是买PS4

作者:本站作者

1,我想玩生化危机7是更新电脑配置还是买PS4

个人感觉买个PS4会好些,毕竟电脑这东西现在更新的太快了,各种游戏要求的配置也越来越高,如果不是配置非常高的电脑淘汰的也是比较快(你喜欢玩这种大型游戏的话)。 ps4的话现在各种优质游戏也有很多在上面发布,你需要考虑的只有需不需要买正版游戏和ps4的破解= =
看你需要的最需要的是什么。ps4虽然没多少钱可惜的是游戏要钱这点比较伤。真心喜欢玩什么游戏的而且是ps4平台专属的那么你还是入手ps4吧,笔记本就算神州的估计也就是一个i7+ gtx860m或者gtx870m样子7000多吧。基本你说的那些游戏没啥大问题。楼上说屏幕的问题倒不是什么难点只要用个vga接口接到电视机上基本就能打。不过只限于打游戏看电影。。拿电视当显示器估计要瞎眼。其实画面差别真心不算太大,如果 你是画质党不好意思就当我没说。

ps4生化危机7攻略PC,我想玩生化危机7是更新电脑配置还是买PS4

2,生化危机7怎么玩VR版

本人发售前就预购了生7 现已通关 说说感受: 游戏是第一视角 而且大多数要在封闭狭小的空间中探索 所以诡异的音乐配合冷不丁出来的怪很带感 很刺激 找到了久违的生化感觉 游戏有多个结局 剧情党的福利 游戏中很多地方需要解密 枪战部分适中 弹普通难度下还算够用 困难模式下 能够找到老生化的压迫感 那种被怪在狭窄的空间中追击 却无奈弹的匮乏 最后总结 本游戏适合老生化系列的Fans偏解密和剧情冒险 适应了枪战无脑突突突的同学就要注意了 总之 在生化7中能够看到卡婊的用心 终于回归了“恐怖”
先得买ps4vr 好几千呢 阁下有钱就可以买 买来按说明接ps4上和显示器上就能玩 pc目前似乎还没有一个信得过的vr 有的话也可以买来 在pc上玩
生化危机7 vr版目前为play station vr游戏主机独占,为期一年。等明年steam可能会有生化危机7 vr版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ps4生化危机7攻略PC,我想玩生化危机7是更新电脑配置还是买PS4

3,生化危机7每一关的过关秘籍都是什么

《生化危机7》是一款根据电影改编的一款游戏,是一款生恐怖类游戏,其凭借恐怖还有孤独凄凉的氛围赢得很多玩家的喜爱,那么这样一款的游戏我们怎样才能够顺利的通关呢?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生化危机7》通关的秘籍吧。 第一章在第一章中我们会跟着剧情自动开车,停车后我们会发现一个老宅子,我们进入宅子,上阁楼在桌子上拿录像带,在播放,随后跟着剧情寻找暗道,再从中救出你的伙伴,然后跟着伙伴走得到地图,根据剧情在时期旁边的武器和变异的伙伴战斗,最后在找到枪支弹药再打败BOSS,第一章就算是顺利完成。 第二章第二章就是从一个诡异的家庭中逃脱出来,在剧情中你需要离开餐厅通过厨房还有走廊甩掉杰克大叔走到走廊撞角的小桌子拿到钥匙,并且接下来去储藏室通过钥匙打开地下通道,随后进入洗衣房,通过伊森的帮助知道出口在主厅后,开始寻找出口在寻找的过程中你会遇到杰克,与这个杰克发生殊死搏斗,你可以通过开车将杰克撞死,最后寻找到打开主厅的钥匙,进入主厅。 第三章第三章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一些,就是寻找打开大门的钥匙,我们在这个剧情中会探索海洋馆,寻找钥匙,在这其中同样也是会遇到敌人,但是很容易就会被我们打败,最后一个钥匙 你同样是要跟僵尸杰克战斗打败他才能够拿到钥匙,然后就可以打开大门通往下一个章节。 第四章第四章你会走出宅子进入到森林你需要解救你的朋友,并且还需要跟虫子进行殊死搏斗,最后通过灯笼谜语打开密道逃走。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几章通关秘籍,大家有兴趣可以去试试。
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装备搭配,然后会利用地图的bug进行卡怪,这样以来每一关过起来都会非常的轻松。
还没有呢
秘籍有二楼的一卷“废弃房子录像”,互动后米娅会变成丧尸,可以拿起斧头跟米娅战斗,全无处不在先生一号的位置在徽章门进入大厅后们的右手边。

ps4生化危机7攻略PC,我想玩生化危机7是更新电脑配置还是买PS4

4,使命召唤7僵尸模式攻略

僵尸模式说简单也不简单,其实你主要记得几个要点就是了,首先不能跟僵尸玩硬拼战,其次不能躲在角落守点打僵尸(会被包抄围死)。最后记得各种道具的用途。7代里多了2个道具,一个是狗牌,一个是铁锤。

下面我做一介绍各种僵尸掉落物品的用途。

狗牌——在地图所有有洋娃娃的宝箱地点出现宝箱,并且抽枪变成10块一次,时间很短,最多抽2~3把枪就消失了。

铁锤——修复地图所有被僵尸所扒开的窗口,不增加个人金钱。

炸弹——立即杀死出现在场的所有僵尸,不包括一轮里未出现的僵尸。

2X——做任何增加金钱的事情金钱为双倍计算,包括你修窗口。

骷髅头——不管用什么武器只要打到僵尸都是爆头,僵尸立即死。

最后告诉你一下,前期最好攒多点钱,然后去开门寻找宝箱,找到宝箱就去抽枪,看RP了,运气好抽到好枪,运气不好都是垃圾枪。

攻略没有 每个人打出来的都不一样 就给几个小要点吧

1 在手不熟时不要跟僵尸近战

2 时刻记得 身上要有蓝色汽水

3 如果不能熟练的使用非自动及半自动步枪 还是使用自动武器吧

4 不要蹲点

5 发电机打开的越早越好

6 枪支强化不要盲目的来 因为你不知道一会从安全屋出去时会怎样

还在自己解决吧,我要去看看坦克时封测激活码又开始放了,去官网或者贴吧去找吧
一开始无视散弹,买把步枪就好了,然后尽量节约子弹(比如僵尸快死的时候一刀过去),然后运气好有子弹夹,然后凑钱,开几个门,找到德国二战那把枪,用他坚持到第一批地狱犬。然后凑钱,去开发电机。(开发电机不止可以抽奖,防守的时候还可以拉开机关,虽然会出现很讨厌的爬行僵尸)然后开抽枪的位置,抽到把辐射和雷电可以撑到20多关了。

5,使命召唤7僵尸攻略

我首先告诉你不是的五角大楼不是使命召唤7的最后关卡而不过是僵尸模式中一个可选玩的地图,战役模式和僵尸模式是分开的。僵尸模式的所有地图本身是生存游戏(看你能活多少轮,无限轮的僵尸)无法通关的,五角大楼打过了也不会有其他的关卡的。 剩下的僵尸关卡如果你有听说过的如月球阿森松等僵尸地图,那些通常是要得正版花钱买才能获得的僵尸地图。虽然说现在网上有可以玩所有僵尸图(使命召唤7共有11张僵尸图可以玩)的使命召唤7但运行不是非常稳定...
打开players ----config.cfg. (用写字板打开)先删除bind MOUSE1 "+attack" 在添加以下内容后保存即可 bind [ "jump_height 200" bind ] "jump_height 39" bind F1 "god" bind F2 "give all" bind F3 "noclip" bind F4 "notarget" bind F5 "timescale 0.25" bind F6 "timescale 1" bind F7 "timescale 1.5" bind F8 "timescale 2" bind MOUSE1 "+attack;give ammo" seta thereisacow "1337" seta sf_use_ignoreammo "1" seta sf_use_clastergrenade "1" 进入游戏在游戏中设置好亮度和分辨率后退出在把config.cfg 需要标记为只读 BIND XX 为要绑定的按键 可以自定义 使用说明: 热键 作用 F1 无敌 F2 全武器 F3 飞行 F4 隐形 F5 子弹时间(慢动作) F6 正常速度 F7 1.5倍速度 F8 2倍速度 [ 超级弹跳 ] 正常跳跃 如果实在不行 试试这个
不是 还有两张阿森送 和call of the dead 这两张图去游民星空下最新的完美中文版使命召唤7即可 楼上乱扯 使命召唤7除了俯视小游戏外 共4张 five 剧院 啊森送 call of the dead 还要个p正版碟 游民星空早挂上了 去下载完美中文版 4张全有
是啊!很难!我就是打到最后,僵尸越来越多,还越来越难打死,反观我子弹还越来越少!操他大爷的!真不知道该怎么躲,有没有什么死角之类的,用刀捅僵尸。

楼主你好,首先僵尸模式不是通关模式,每次出现的僵尸称作一波,至于能通关多少波还是个未知数,因为波数是无限的,就看你生存技能有多强了。你指的五角大楼那一关只是单击通关后自带的一个地图,同样也是无限波的,就看你能存活多久了。另外,目前使命召唤7里一共有3个僵尸地图,一个是电影院,一个五角大楼,还有一个是横版“彩蛋”。如果你未解锁所有僵尸地图的话,可以在进入游戏后在主菜单那里常按空格键,人物就会站起来,走到拷问椅后方会看到一个小电脑,进入dos系统后输入doa就可以进入横版僵尸了,横版僵尸有点像小时候玩的小霸王游戏机那种类型,还不错的,楼主可以换个口味试试。另外另一个指令是3arc unlock是解锁所有僵尸地图,比如你刚装游戏没有任何存档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立即获得3个地图解锁。

你是不是出现bug了 去游民星空看看吧 应该有解决方法

6,赛博朋克2077基本完成一周新闻汇总附几个神秘的激活码搜狗

一周新闻汇总

首先感谢小伙伴 @木子杏 提供的九个游戏激活码,小伙伴们随缘激活吧。

2ARRP-XCZ57-53IQQ

0C62C-9L730-5ZJXQ

JMBHD-5YB67-DW4DV

0C78X-TXNDZ-305B6

5TLVD-IYJDF-6G7FV

0B62D-GZYTY-AT7B2

ZNJF7-BRDFZ-52EEX

6LMI6-CEAEF-3BG3C

BBQDH-D6EWG-27RN0

每日一咕

TI8战报,决战即将打响

LGD惜败OG(最后没冲下来真是可惜啊,BP确实有点问题),掉入败者组,EG则是战胜液体,进入败者组决赛。败者组决赛将由LGD对阵EG,胜者将和OG决出本届TI的冠军。

大巴黎加油啊!!!

ps:有一句说一句,这届TI办的真的很差。

赛博朋克2077已基本完成

在采访中,制作人 Richard Borzymowski表示游戏已开发了六年之久,目前游戏的流程已完成,但是仍需测试和打磨。所以什么时候才有实机演示。

DOTA2公布两名新英雄

真是不容易。中国风英雄天涯墨客已推出,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则是MARS,细节未公布。

才不是年货,19年将不会有阿萨辛新作

在今年的科隆游戏展上,育碧CEO Yves Guillemot确认了明年将不会有刺客信条的新作,于会将重点放在今年即将登场的奥德赛(18.10.5)的后续内容更新上。游戏或将足够支持几年的游玩,第二年季票预定?

鬼泣5将支持简体中文

发售日期为19.3.8,登陆ps4、xb1、pc,官博也宣布了将支持简体中文!

“买爆!”

在全新的预告中展示了尼禄的各种能力和连招,非常的酷炫,还有随叫随到的NICO房车。辣个男人在最后手持摩托车出现了,也确认了将作为可操作的角色之一。

那么,小编再重复一遍,“买爆!”

此外,Capcom公布了今年东京游戏展的游戏阵容

将提供鬼泣5(ps4、xbox1)、生化危机2(双角色,ps4、xbox1、pc)以及洛克人11(ps4、switch)的试玩。指不定还有什么惊喜呢。

怪物猎人世界联机修复

在经历了两周的断线体验之后,Capcom终于推出了联机修复补丁,小编个人体验确实好了不少(裸连)。

此外,还推出了全球1000w出货纪念。

8.24 8:00~9.7 7:59,所有联网玩家都可以获得免费赠送道具,如下:

魔兽世界 争霸艾泽拉斯首日销量340w

作为系列的第七个拓展包,争霸艾泽拉斯上架仅一天就卖出了340w份,主题则是部落和联盟的冲突,角色等级上限也提升到了120级,还有各种新的内容。

你甚至能在NBA 2K19中打CBA

本作的生涯模式名为The Way Back/迷途知返,主角将以我国的CBA联赛为起点,向NBA发展并成为巨星。

ps:这是林书豪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游戏还请到了漫威电影中猎鹰的扮演者Anthony Mackie参与到生涯模式的演出中。

莎木3确定发售日期

在今年的科隆游戏展上,Deep Silver确认莎木3将于19.8.27发售,还有一年的时间,这次总不会跳票了吧。

风起!正当防卫4全新演示

4代的亮点则是天气系统,玩家可以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搞破坏。

7,放下键鼠柄来体会一下奇特的游戏输入方式吧

动脚不动手,输出靠吼,看哪儿打哪儿……这既不是科幻,也不是玩笑。

编辑丨熊宇

提到游戏输入设备,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键盘、鼠标、触屏、手柄——它们的确是当今最常见的控制设备,但都太普通了。

去年,任天堂Labo让人大开眼界,人们惊讶于游戏机还能与现实产生如此联动。许多评论提到,Labo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游戏。这样的评论虽然没错,不过,人们在提到“传统游戏”时或许也有误解——许多游戏也有不一样的交互方式,它们的巧思丝毫不逊色于任天堂Labo。

比如,有些游戏能够用“声控”,有些游戏能够“眼控”,体感控制就更多了……更不用说还有众多游戏为了有还原感,推出了一系列或巧妙或智障的神奇外设。

丨 跳起来,跑起来!

前些日子的一段视频让玩家惊呼,他们打起游戏来还不如一只兔子。

这样的说法当然有几分玩笑意味在其中,在视频中,主播Luality引导着兔子在跳舞毯上移动,操作着角色击杀了《血源诅咒》里的第一个Boss。兔子当然不知道自己在这段视频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忙活半天可能也只是为了一顿晚餐,不过,用跳舞毯玩游戏可不可行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解决:兔子都行,没理由我不行吧?

“兔子都比你打得好”

v.qq.com

跳舞毯,顾名思义是用来跳舞的。早在1986年,万代就曾公布过一款NES的跳舞毯外设。跳舞毯始终与运动游戏和音乐游戏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也能够通过系统支持或自定义的按键映射代替手柄、键鼠等游戏设备。或许一款游戏你已经身经百战,十分熟练了,但换成跳舞毯来玩说不定会有全新体验。

NES的外设Power Pad,1986年(美版1987,欧版1988)与运动游戏《Stadium Events》一同发售

在各个视频网站上你可以搜到大量用跳舞毯玩游戏的视频——毫无疑问,用跳舞毯玩那些原本不支持这种设备的游戏是一种极为富挑战,并且很锻炼身体的玩法。

更锻炼身体的方式是直接跑起来,许多VR游戏就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进行开发。通过各种空间定位技术,玩家在现实中的行为能更直接地体现在游戏中,因而玩游戏也可以变得不再仅仅是按几个键,而能够以一种手舞足蹈的方式进行交互。许多玩家都提到过,第一人称的《生化危机7》VR版更加刺激,游戏的旅程也更加快乐。

不过,过了这么久再回过头看,VR游戏并没有取得人们当年预想中的普及。除了技术和成本外,“空间”是更难克服的问题。例如,在游戏中“向前移动”几乎是必定出现的行为,但是谁家有这么大的房子能够让你一直往前走呢?或许,万向跑步机才是VR游戏的终极解决方案。

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并正确地检测移动,才可能有一个拟真的游戏环境

万向跑步机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它们的共同点是将人固定住,玩家仍然可以前后左右移动与转向。有了这一设备,至少现实中所有与“移动”相关的输入都可以得到一种接近现实的还原。

目前万向跑步机的问题更多集中于普及度与成本控制方面——其实,现在连高端VR的普及度都极低。而对于一般人来说,万向跑步机动辄5位数的售价也过于高昂。

说到VR就不得不提任天堂的Virtual Boy,这款发售于1995年的头戴显示设备,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就通过视差原理显示出了3D画面。但是,它的价格高昂,显示效果也很一般,最终在商业上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谁能想到,20年后我们会重新开始尝试类似的东西呢?

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

那么,再20年后,我们会拥有什么呢?

丨 声控、眼控,以后会有脑控吗?

即便有一天技术成熟,VR设备和万向跑步机普及了,也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太累了。

对“死宅”们来说,能不出门就不需要出门,能不动就尽可能不动。这时候,别说跑步机,就连正常的操作都嫌累,那么,有没有手都不动,躺着就能玩的办法呢?

还真有,眼球追踪技术就可能满足不动手操作一切的愿望。顾名思义,眼球追踪技术能够捕捉眼球运动,并进一步为这些运动赋予相应的功能。不过,现在的技术条件还很难达到一个眼神控制一切的程度,目前它提供的仅仅是一种辅助功能。

已有一些游戏支持眼球追踪技术,《全境封锁》《古墓丽影10》《杀出重围:人类分裂》《刺客信条:奥德赛》等游戏都可以在搭配相应设备后开启此项功能。你可以直接用眼神调整视角、选择目标,最重要的是,在一些使用枪械和弓箭的游戏中,你可以直接使用眼神瞄准,从而让手残党也能够百发百中。

眼球追踪技术在远程攻击时的辅助演示

在VR领域,眼球追踪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说,这一技术还没有被广泛使用——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VR技术还不够成熟,除了性能外,眩晕感、眼球追踪的精度、万向移动的成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也有许多技术能够让人看到希望,却未能找到合适的应用方式。

相比起眼神控制,声控听起来就没那么高端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却是所有玩家很容易就能用上的。

2017年,一款名为《八分音符酱》(休むな!8分音符ちゃん)的游戏在网上流行起来,这款游戏的玩法很简单,乍看它是一款极为简陋的平台跳跃游戏,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声控”的——声音决定行动,窃窃低语能让角色缓慢行动,而一声怒吼则让角色精神百倍地跳起来。

游戏的玩法简单,“操作”却很鬼畜,这使得它的游玩视频在社交网站上广为流传——这些视频全程伴随着呻吟、嘶吼、呐喊、咆哮等奇怪的东西。

以正常的平台跳跃游戏来说,如果没有弹墙跳跃等操作,在这个情况下是必死无疑了,但在这款游戏中,如果你高喊“快回来”,它真的可以回来

声音大小决定移动快慢,如果你觉得这种设计过于粗暴,不够刺激……不妨看看《Stifled》,这是一款围绕着声音设计的恐怖游戏。

在黑暗中,你什么都看不清,只能够通过麦克风发出声音去探寻周遭,根据你的回音,显示器上会生成可视的线条;同时,你的声音也将吸引黑暗中敌人的注意——潜伏着的不可知之物也在用声音定位你。不出声,你看不见,发出声音看得更清楚,但同时也更危险……

通过回音探测出的世界呈现出简单的线条

同样利用声控玩游戏,《In Verbis Virtus》也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这款有些中二的游戏需要你真正地念出咒语,而你也能在屏幕上看见自己咒语的效果。听起来很棒,但玩起来却很羞耻。游戏的咒语甚至可以自己设定,例如,你可以使用普通话释放魔法——听起来更棒,但却更加中二与羞耻了……

丨 玩游戏就是要拟真

说到中二与羞耻……这其实是角色扮演中时常伴随的东西,只要不多想,并且切实在增强玩家的代入感,那就无事发生。为了增强代入感(顺便赚钱),厂商们一直在努力为游戏推出各种专属外设。

FPS是当今最热门的游戏类型之一,如果说要为FPS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外设,那毫无疑问应该是枪械了。在过去,虽然有不少枪械外设(如PS3上的光枪),但VR游戏显然更适合使用这一外设——VR设备通常伴随着基本的定位系统,能够解决枪械瞄准的检测判断问题。PS4游戏《遥远星际》推出的配套枪外设就给过玩家不错的游戏体验。

《遥远星际》的枪外设看起来并不像枪,但是在游戏体验中你看见的并非实物,所以手感更加关键——它的手感其实还不错

载具模拟就更常见了,相信你早就知道一些飞行模拟游戏曾出过用来模拟飞行的外设,而老司机专用的方向盘外设同样很有市场——有的还能搭配脚踩的油门与刹车使用。这些载具不仅仅是摆在游戏厅里炫酷的玩意儿,许多狂热的赛车游戏爱好者们利用这些设备玩起了现实中的24小时赛车拉力,的确代入感极佳。

T-Flight StickX飞行摇杆模拟器,支持PC、PS3上的多个游戏

玩家们常说“枪车球”,现在在外设上,枪与车都有了,有没有球呢?虽然球类运动很难推出合适的外设,但球类外设还真有——

这应该是最近最有名的外设了吧?

《精灵宝可梦Let’s Go:皮卡丘·伊布》取消了野外战斗,用扔球代替;取消了孵蛋,用扔球代替。本质上这是一个扔球的体育游戏!

若论正经的球类体育游戏,专属外设就相对少见了。在早期,有一些足球游戏支持使用跳舞毯操作,但具体游玩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音乐游戏的外设或许是所有外设中最专业的,《吉他英雄》曾推出过吉他与架子鼓的外设,它们看上去极为逼真,让玩家更有“演奏感”。而《摇滚史密斯》则直接模糊了游戏与现实的界限,这个游戏的“外设”是一把真正的电吉他——你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演奏游戏,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吉他教学软件。

《吉他英雄》官方外设,参考了电吉他Gibson SG的设计,但体积上要略小一些

在模仿现实这方面,Wii拥有大量的外设:枪、方向盘、钓鱼竿、球拍,甚至还有瑜伽垫、保龄球。

“请千万不要真的扔出去”,说明书上如是写道

当然,还有许多“中看不中用”的外设,它们看起来极端炫酷,但是用起来和普通手柄没啥差别(甚至还不如一般手柄)。

《生化危机4》曾经推出过一款电锯手柄,造型极具特色,做工也非常精良,只不过玩起来和正常的手柄并没有太大差别,可能拿在手里还有点累赘。相比扩展性的外设,它更像是一个收藏品。

这真的是个手柄

PS2游戏《鬼武者3》曾推出过一款名为“打刀·明智拵”的控制器,这个条形控制器从外观上来说非常棒,但操作起来的感觉就不好说了。

看起来非常炫酷

玩起来却没什么不同……或许更傻?

丨 在设备的背后……

其实,游戏的输入设备还有很多,本文列举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最熟悉的,仍然是鼠标、键盘、触摸屏、手柄。

人们熟知的设备只有少数几个,这是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任何大型游戏平台的玩家都以千万或亿计,平台首先考虑的是通用性,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游戏设备,或去深度个性化定制,即使Xbox手柄对亚洲人来说有点大,也只能忍着。但在街机时代,事情并不是这样的。与现在所有游戏都可以用键盘、鼠标、手柄玩相反,几乎每一台街机的输入方式都不一样。

理论上来说,一台街机应该对应一部游戏,因此,每一个游戏都可以借由新的硬件设计一套专属的输入方式。事实上,许多外设在推出家用机版本前早就已经有一个街机版本,并且这种外设已经被街机验证为是可行的、成功的。即便当今,在新出的街机(尤其是日本街机)上,也常常见到一些较为新奇的玩法。

街机可以让设备适应游戏。但对于当今主流的家用机市场来说,更多却是游戏适应设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然,标准化的输入设备也有它的好:可以让更多人玩到它,并且极大降低了门槛。至于输入方式不够丰富的遗憾,就靠各种稀奇古怪的外设来弥补了。

所以,不要一刀切地认为各种各样的游戏外设“奇葩”“古怪”,那同时也可能是创造力和游戏体验的新疆界。近几年来Switch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提醒人们,当电子游戏在屏幕内越来越好玩、好看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游戏可以向屏幕之外扩展,那里有更多惊喜在等着玩家朋友们。

原文链接:放下键鼠柄,来体会一下奇特的游戏输入方式吧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8,周末玩什么群星20射爆别人家的行星

本周推荐《猎天使魔女1+2》《刺客信条探索之旅:古埃及》《Fe》《群星》《只言片语》《Vagante》《圣剑传说2》重制版这七款游戏。

“周末玩什么”是来自触乐编辑们的每周游戏推荐。每周末,我们都会各自推荐一款当周的新游戏(偶尔也会有老游戏),它们可能是PC或主机游戏,也可能是手机游戏,来供大家参考、选择。当你在周末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导。

丨 忘川:《猎天使魔女1+2》(Switch)

本周我推荐的《猎天使魔女1+2》,和我上周安利的《龙之皇冠Pro》有点像:它们都移植自上一世代的主机,都是高清复刻,而它们各自的游戏类型,近年在市面上都罕有佳作出现。2014年,海外媒体Gamespot曾给Wii U版《猎天使魔女2》打满分,对游戏各方面都给出了超高评价,而“缺点”只有一条,“未来或许不会有哪款动作游戏能超越它”——2018年,Switch复刻版上架,Gamespot的评语没变,缺点也还是那个缺点。

时隔4年,Gamespot给出的评分没变,评语也没变

而在《猎天使魔女3》宣布将被任天堂Switch独占,一群玩家希望新作能推出PS4版时,制作人神谷英树连发15条推特直言,他们只是开发商,没有发行商给资金、给IP授权,他们什么也不能做,“如果不是任天堂全资,我们根本无法开始这个项目”——这是《猎天使魔女2》被Wii U独占的原因,也是新作被Switch独占的原因。

是的,这样线性流程的3D清版纯动作游戏,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除了任天堂,大约也不会有其它发行商支持《猎天使魔女》新作的开发。而这样的“硕果仅存”,正是我想推荐《猎天使魔女1+2》的原因:在当下,你已经很难有机会玩到比它更好的同类游戏。

但这并非完全的“情怀加成”,而是游戏本身的素质的确过硬。开发该系列的白金工作室,前身是CAPCOM的第四开发部,开创了《生化危机》《逆转裁判》《鬼泣》等知名系列,在被CAPCOM重组为四叶草工作室后,更一连推出了《红侠乔伊》《大神》《神之手》等风格、游戏性兼具的佳作。而《神之手》至今仍是我PS2时代最爱的动作游戏之一,拳脚自由组招的系统,快节奏的战斗,极度爽快的打击感,后来鲜有超越者。至于外包给白金制作、玩家比较熟悉的《尼尔:自动人形》,在动作系统方面相比白金未参与的《尼尔》初代,也有非常显著的进化。

有趣的是,《猎天使魔女》和《尼尔:自动人形》的主角嘴角都有痣,动作捕捉的原型则一个是舞蹈演员,一个是剑舞师

而《猎天使魔女》,至今仍是最能代表白金工作室的作品。它老让我想到《新世纪福音战士》——这部用宗教元素包装、带有强烈末世氛围的科幻动画,会把一场操作机甲的协同战斗,处理得像交响音乐会上的双人舞,会让世界末日变得像宗教仪式,吹响末日号角的还是一群“天使”。而不管正片内容多残酷、多灰暗,片尾永远是一轮水中倒映的满月、一个少女的虚影和那首脍炙人口的名曲《Fly me to the moon》。

而月亮、畸形天使、暴力美学、如舞蹈般优美的战斗身姿,乃至那首《Fly me to the moon》,通通可以在《猎天使魔女》里找到,只不过游戏的故事一点也不沉重致郁,还用了一位时尚性感的御姐作为主角。这位和天使缠斗的魔女,身上的衣物是头发幻化,走路像走秀,战斗像起舞,二段跳时还会张开蝴蝶翅膀。她能化身飞禽走兽,也能无视重力飞檐走壁。

游戏里的“天使”们老让我想到《EVA》剧场版里的量产机

游戏最有趣的地方在于,玩家的一切操作几乎都可“打断”,也就是说,游戏几乎不存在硬直,玩家有完全控制自己角色的自由。而在遭遇敌人攻击的瞬间按下闪避,只要卡准时机就会进入“魔女时间”,玩家将可在时间减速的状态下,无视敌方护甲打出可观的伤害,如果能实现连击,“魔女时间”的持续时间也会延长——对,国内的手游《崩坏3》借鉴过这个设定。

同时游戏存在自动锁定,若玩家不指定目标,角色发招会自动对准距离最近的敌人,于是《猎天使魔女》的战斗不再依赖站位和防御,而更要求掌握连击的技巧和闪避的时机。它鼓励玩家进攻,鼓励连击,连闪避也因为会进入“魔女时间”而成为进攻的一部分。喧哗流的战斗,时髦值爆表的演出,加上魔发编织、处刑演出等设定,一切核心都是为了让玩家看得过瘾玩得爽。

华丽的战斗场面

而基于自动锁定机制,游戏还支持触屏操作,通过简单的点按、滑屏,手残玩家都能轻松打出华丽的连击——虽然这设计和《尼尔》的“自动战斗”芯片一样有偷懒之嫌。2代也专门加入了双人联机模式,无论本地还是在线,都能享受到协同战斗的乐趣。虽然Switch版只支援720P,但换来的60帧无疑能带来更好的游戏体验,这么算下来,唯一的遗憾也只剩“没有中文版”了。

最后,感谢我妹在游戏正式上架前,为我从香港带回偷跑的“1+2无限高潮版”。喜欢这个系列的玩家推荐购买这个版本,不仅两代都有实体卡带,还附带Switch游戏少有的铁盒哦。

“无限高潮版”

P.S: 一代用了《Fly me to the moon》,二代用了《Moon River》,不知道三代关于月亮的主题曲是什么呢?以及联想到游戏里的变身画面,其实比起《EVA》,《猎天使魔女》还是更像成人版《美少女战士》啊……

丨 张一天:《刺客信条探索之旅:古埃及》(Steam)

《刺客信条:起源》可能是市面上对4k支持最完善的游戏。如果你有一台XBOX ONE X或是足够好的PC,游戏的画面之细腻会刷新你对游戏的认知。不过,这款风光大于游戏性的作品也被不少玩家吐槽:

我们创造了宏大的古埃及让玩家们游玩,玩家们可以通过摄影模式拥有完美的游戏体验, 我们还加入了自动寻路系统让玩家更有效率的摄影,以及一只猎鹰,赛努,来让玩家拍出更好的照片,而且在这个游戏中,玩家们甚至可以选择去当一名刺客。

而现在,从善如流的育碧已经正式把这款玩家嘴里的“埃及走路模拟器”独立出来,作为一款名为《刺客信条的探索之旅:古埃及》(以下简称《探索之旅》)的游戏单独发售啦~《探索之旅》里去掉了不练级一刀捅不死人的战斗模式,随便骑马划船爬墙信仰之跃,鹰牌无人机完整保留,人物模型随便换,快速旅行任意选,不用刷级不用帮路人大妈搬箱子,进入游戏第一分钟就可以直奔整个游戏最好玩的地方AKA拍照模式简直爽歪歪。

猎鹰在旅游模式里彻底成了活体大疆

其实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来,育碧在“做一个纯粹的教育科普观光软件”和“做一个教育科普观光性质的游戏顺便推销一下游戏本体”之间是有一点摇摆不定的,这体现在作品里就是导览模式里“去游戏化”执行的尺度有些奇怪。《探索之旅》的导览部分的基本模式是,你要走到游戏里的某个特定位置(当然你可以之间在地图上快速移动到这个地方)开始导览,听完一段讲解,走到下一个道标点,听下一段讲解。

在旅游模式里,你需要跟着提示……逛街

在听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一个游戏人物撒丫子跑一段路,这本身就是一个有点违和感的设计(有些博物馆的虚拟游览App也是这么设计的,没错,这也很奇怪),搭配刺客信条就更奇怪了。一位刺客祖师埋头冲刺从一个小摊贩处冲到另一个小摊贩那里听一段讲解,这已经有点别扭了,如果你用来跑路爬墙信仰之跃的是尤利乌斯凯撒或者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那就更KUSO了(顺便,如果你用埃及艳后爬墙上各种旗杆之类的地方,会发现她的蹲姿直接穿模了……)。

用埃及艳后玩信仰之跃是一大乐趣

在《探索之旅》的导览中,每一个导览点除了全程语音的讲解,还会自动把视角对准某个东西,并提供一张可供玩家参考的资料图。这一环节有时会有些瑕疵。譬如,自动调整视角的时候可能会有游戏中的某个东西,比如一个路人或是一根柱子挡在你面前。再比如,某一尊狮身人面像戏比较多,你需要走到它前面的第一个导览点——出介绍——再走3米——出介绍,看同一个东西我要走好几次分好几段听讲解,何必呢?还有一段讲解,是在介绍法老和祭司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然而游戏里并没有什么与此搭界的场景,所以这段讲解的镜头就很尴尬的给了几个在神殿区域席地而坐聊天的路人……

可以融入古埃及人生活这点很有意思,顺便一提,这张截图利用了游戏自带的滤镜功能

总之,育碧这部《探索之旅》,作为一款游戏远比作为一款教育科普软件有前途。《探索之旅》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例如,游戏本体里的“混入”系统被保留了下来,玩家可以和路人一样在某一堆篝火面前烤烤火,或是在某个神像面前拜一拜。如果以后能有些更加“游戏”一点的内容的话,相信《探索之旅》会变得更加物超所值——虽然游戏本体里面作为一个刺客祖师帮路人大妈搬箱子的任务非常让人头大,但如果能扮演一个古埃及平民做些什么——比如乘着船沿尼罗河运个货,那应该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所以,如果因为对战斗系统、数值系统等方面存在顾虑而没有入手《刺客信条:起源》的话,这次真的可以下手了。顺便一提,游戏本体自带《探索之旅》内容,如果拥有原版游戏的话无需单独购买。而由于分级方面的因素,游戏本体里的一些内容经过了和谐化的处理。

在Steam购买《Discovery Tour by Assassin’s Creed: Ancient Egypt》?

store.steampowered.com

丨 刘淳:《Fe》(Switch)

我曾写过《Fe》的前瞻。我之所以会关注这个游戏,一是因为Zoink Games做的游戏艺术风格都挺独特;二是EA Original企划带来的加成作用,之前的《Unravel》不太好玩但让人眼前一亮;最重要的还是用声音完成一切的设计,这款游戏最吸引我的地方也在于此。

很独特的美术风格,但说实话,大面积的同种颜色,以及大量的多边形场景,看多了有些疲劳

简单来说,你需要用声音与其他生物沟通,成为朋友后获得对方的帮助;你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声音,以解锁更多的路径和地点;你需要时刻躲避无声者的追捕,最终用声音反过来征服他们。游戏中的声音设计得非常优美,不论是随口嚷嚷的咿咿呀呀,抑或彼此互动时的缓慢吟唱,以及渐入高潮时响起的悠扬乐声,都令人非常享受。

更重要的是,声音这是一个很美的概念,能让人产生非常多的想象——沟通的脆弱、联结的不易、话语的力量。游戏在这个类似森林的空间,也构建了一种基于声音的生态;但落实到具体设计上,这个生态未免还是显得太过工整了,我所期待的应该更加混乱,有在声音森林里的摸索与厘清,也有偶然当中发现的意外之喜。

这个概念在践行时遇到的一个阻碍在于,游戏在情感上迈了一步,玩法却没能同步跟上去。具体体现就是玩法上有非常多的缺陷,很多外媒给出差评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游戏的平台与解谜部分,总给人种欠缺打磨的观感,这些内容偏偏遍布其中,于是你一边想为美妙的声音陶醉,一边又被蹩脚的设计频频打断,这种感觉不好受。

我之所以推荐这个游戏,关键还是在于EA。鉴于EA与G胖闹掰了,游戏虽然上了全平台,但PC只有“橘子”在售;而且受《星球大战》差评的牵连,很多人看到EA掉头就走,我觉得这对《Fe》并不公平。这个游戏有想法有不足,你可能不会喜欢,但至少应该来看一看它。

制作组预计今年发售的另一款作品《Flipping Death》,同样很独特

丨 林志伟:《群星》(Steam)

P社的战略游戏《群星(Stellaris)》在前几天更新了游戏的2.0版本,并推出了全新的大型DLC《启示录》。其实P社的游戏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每次版本更新都会对游戏的玩法产生巨大改动。简单来说就是,更新前与更新后的P社游戏完全不是同一个。

现在的《群星》相较于之前的版本,游戏节奏大大放缓,虫洞和曲率航行技术被彻底割掉,这让这款以太空模拟为卖点之一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一款走格子的普通战棋游戏。另外,航行方式的改变让这个版本的《群星》游戏节奏变得更慢了,以前一局800颗恒星系的游戏,快的话一周就能结束。而现在两周都不一定能打完。

过慢的节奏与走格子玩法也让许多玩家给出了差评

不过,我还是要推荐一下现在版本的《群星》,因为我们终于可以把别人的行星射爆了!

在新DLC《天启》中,我们可以建造自己的歼星武器。虽然有很多人认为P社这个DLC的创意很大程度上“剽窃”了玩家的MOD“末日武器”,但你不得不承认这真的很有意思。

在安装了《启示录》DLC后,玩家在后期将能制造一种名为“巨像”的特殊战舰,这种战舰能够使用轨道激光让一颗行星像颗西瓜一样被射爆,被射爆后的行星还有一定几率产生若干矿产。

像这颗行星就什么都没有

除此之外,还能选择更加温和一点的手段使用巨像,譬如使用中子光束,在不毁坏地面建筑物的前提下,杀死一切有机生物。据说唯心主义政权,还能将巨像改造成杀死一切无宗教信仰生命体的“真启示录”武器,让那些无信者感受神的愤怒(细思极恐)。

不过这种战舰的制作难度颇高,因此很多时候只能在后期使用,而且射爆行星后还会让全宇宙的政权对你永远-80好感,因此这种行星武器在战略上的用处不是很大。

但是P社的游戏,胜利永远不是游戏的目的。因此,这个版本的《群星》很有可能会变成“恨他就去把他的母星炸了啊,人生短暂没那么多时间给你造战列舰,没有搞过种族灭绝还好意思说过自己玩过《群星》?”

无可争辩

最后,游戏本体现在Steam打折,游戏商店界面显示没有中文,但是游戏文件里有中文文件,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法修改成P社自己汉化的官中,只不过质量过低不是十分推荐。想要玩的玩家,可以先趁此机会把游戏主体和几个DLC入了,毕竟这是P社的游戏,没有DLC和有DLC完全不同。

图源百度Stellaris吧,为您入坑《群星》提供帮助

在Steam上购买《Stellaris》?

store.steampowered.com

丨 胡正达:《只言片语》(移动平台)

《只言片语》是一款本格推理题材的文字解谜手机游戏。游戏形式较为新颖,采用串联词句,串起线索,得到推论的方式。案件的逻辑性较强,推理难度适中,属于动脑又不累脑的程度。

拖动问号,整理语序,游戏便可顺利进行

游戏背景采用了当下流行的人工智能风潮,探讨了科技、社会、伦理在进步面前发生的矛盾,直白、强硬的叙事方式能给玩家一定启发性。

如果是看小说的话,我通常会选择更注重写实的社会派推理,毕竟无论案件如何,大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是主角。相比之下,本格派推理更注重逻辑,讲究线索、手法和设计感,在推理中容不得半点模棱两可之处,结局往往追求一种严谨中的反转感。看得多了就觉得很多作家陷入了套路化的炫技陷阱中。当然,炫技这件事本身没错,只要炫得自然,是可以避免引起反感的。

说到推理小说改编游戏的话,解谜性更强的本格派的确更合适。《只言片语》在故事背景方面交代的也足够清楚,不至于使玩家陷入游戏剧情无聊的空虚感中。

要说游戏缺点的话,大概就是操作略显迟钝,手感有瑕疵,不过不影响游戏本身进程。

目前这款游戏正在开放测试阶段,如果对本格派推理感兴趣的话,可以在TapTap上下载一试,反正免费,玩玩不亏。

丨 楼潇添:《Vagante》(Steam)

《Vagante》可以理解为一个“RPG元素十足的《Spelunky》”,也有人叫它“又一款2D黑魂”、“又一款类银河战士恶魔城”“又一款横版Roguelike”。这些形容点明了它的某些特质,其中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游戏很难。

这款游戏的品质也很好说明,我只需列一下它的上架时间、价格、销量与玩家评价——2014年年末以抢先体验形式上架、更新至今、美区售价15刀(国区只要48元)、销量7万左右、特别好评。

一个卖15刀的2D像素游戏能拿到这个数据不容易。2月22日,《Vagante》脱离了抢先体验阶段,更新正式版本,它还说要涨价,从2月25日起改成18刀(国区涨不涨价没说),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骑士有一招从天而降的剑法

我很欣赏这款游戏丰富的细节设计:法师可以把药水倒来倒去,许多属性攻击可以依据现实逻辑实现某种新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水里导电有巨量伤害,更好玩的就不剧透了),Buff与Debuff也相当丰富,光是跳就能跳出花来……《Vagante》还支持2-4人在线与本地合作,队友不能直接互相伤害。请注意我说的是“无法直接互相伤害”。

唯一的遗憾是《Vagante》没有中文。希望早日有,我相信这游戏出中文不会亏。

在Steam购买《Vagante》?

store.steampowered.com

丨 陈静:《圣剑传说2》重制版(PS4)

对我来说,《圣剑传说2》的重制版并不如《巨像之咆哮(汪达与巨像)》那样有吸引力,毕竟后者的设定和震撼力永不过时,而前者相比之下过于“王道”,非常扎实、扎实到让人觉得太中规中矩,反倒担心它能不能成功吸引当下的玩家们被养刁了的注意力。

不过事实证明,作为25周年纪念,PS4上的重制版比我想象中的出色不少。

重制版的标题画面依然是像素风格,红色鸟群飞过的场景勾起人们的情怀

游戏自带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语音则有日文与英文两个版本

限于原作的视角和机能,重制版的画面尽管采取了全3D制作,但除了过场动画确实更有表现力之外,大多数时候即使是3D画面,细节的演出也必须与原作相同,整体给人的观感与原作差别并不大。全新改编的经典BGM和新增的人物语音颇有诚意,特别是由伊藤贤治(代表作《浪漫沙迦》《魔力宝贝》等)操刀的游戏音乐,值得另一番推荐。

1993年在SFC平台上发售的《圣剑传说2》画面

重制版3D画面的精细程度与时下的大作并不能同日而语,但与游戏本身的风格还是十分合衬的

游戏在操作方面保留了原作的亮点,角色的攻击力由体力槽来决定,“打一下就跑”的战术行之有效,对于讲究行云流水式打法和连招combo的人来说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但战斗并不会因此而陷入套路,配合敌人、场地、同伴的不同状况选择武器、魔法和战术,操作十分讲究,一旦走位失误面对数量庞大的杂兵,还是很容易GG的——这个时候,重制版加入的自动保存功能就十分应景了。除此之外,相比原作中初始每种道具只能携带4个的设定,重制版可以手动调节上限(最多12个),也从另一个方面尽量避免流程中的反复作业。

只有体力槽为100%时才能打出致命一击

游戏的手感对于PS4的手柄来说略有些违和之处,原作中的环状菜单、切换界面和快捷键都需要重新适应或手动调整键位;右上角的小地图一方面可以“回顾”当年的画面,另一方面也能让人更方便地定位,以免出现错过一个指示牌就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的尴尬场面。

环状菜单其实非常直观,只是操作时需要熟悉一下

至于游戏的剧情,我倒不想透露太多。实际上,作为起初以《最终幻想》外传推出的作品,《圣剑传说》的剧情一向被评价为平铺直叙、中规中矩,难以给人带来强烈的情绪共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淳朴扎实地讲好一个故事,认认真真地演出每一个细节,不强行煽情,也正是它的可贵之处。

“少年拔起了圣剑”的经典故事,结局也十分感人

9,良心小黄油第十四弹生化危机特辑

从题材到玩法,一些“小黄油”借用了“生化危机”系列中的元素,并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作者投稿丨DLS_MWZZ

“生化危机”系列无人不知,自初代于1996年发售以来一直是挂上恐怖、科幻等标签的航母级大作。无论有心还是无意,“生化之父”三上真司当年绝对想不到,自己的造物后来会在“小黄油”领域有着深远又长久的神奇影响——这回我们就来聊聊“生化系”小黄油吧。

?《生化危机3》里吉尔姐姐真的被触手……了无误

丨 本尊之光:我是你爸爸

“生化危机”系列涵盖了诸多容易引起人们奇怪遐想的元素,成了日后诸多“小黄油”借鉴的基础。比如不少“小黄油”都需要崩坏的世界背景,以便让合体情节合理出现,“生化危机”中人间地狱浣熊镇的概念就十分贴合。

那么,什么才是“生化味”呢?“生化危机”在情节和系统上都高度融合了多种元素,但第一个关键符号当然还是丧尸,继承自现代“丧尸之父”罗梅罗《活死人之夜》中的恐怖形象。这些丧尸的成因是科幻的人造病毒,而非传统神话的巫术,其攻击带有传染性的特点是恐怖感的重要一环,也繁衍出了花样变异的生化怪物大家庭。

丧尸,人人都能变成的怪物

但在如今这个丧尸满地走的时代,似乎仅仅有丧尸作为敌人还不够。作为AVG定位,“生化危机”系列还有两个典型的玩法特征,一个是“文斗”,一个是科幻背景的解谜,在表达上,则使用了大量电影化的手法,以及相当水准的艺术内涵。

“文斗”指的是游戏中的动作难度和密度远低于ACT游戏。与ACT以击倒敌人为目标不同,恐怖游戏与敌人作战是为了获得生存空间,甚至包括避敌不战。所以,早期的“生化危机”并不会让玩家像但丁那样双持无限弹药随便突突或二三四段跳,大部分战斗核心在于玩家是否有意愿击倒敌人,游戏里体现为单独存在一个“举枪”按键,按下它时,说明玩家已明示要击败敌人的意图——早年的“生化危机”甚至还带自动瞄准,动作成分极其点到为止。

沉着冷静应对的话,大部分敌人其实和《星之卡比》难度接近

解谜则分为宏观和微观。微观是具体的谜题外皮,比如寻找钥匙、宝石、保险丝。这些解谜一定程度上与上述的动作元素是结合的,比如要玩家实际操作角色推箱子,而不是“按F键”完成操作,或者很多Boss战的真正打法都是智取——打爆油桶而非力敌。这种设计不仅适当配比了动作密度,也充实了解谜内容,是老“生化”系列乐趣的体现。

宏观上的解谜就是剧情,“生化危机”的故事常常和某些阴谋研究挂钩,玩家要探寻真相,整个游戏进程就是一个巨大的谜题。与这种解谜相伴的,就是“生化”特色的“File系统”,需要玩家通过流程中搜集的信息来获知故事内情,这也是“小黄油”们较易学到的点。

生化小纸条,真正的“起源级”碎片化讲故事系统之一

电影化手法的运用也很多。情节上,“生化危机”着重体现在借助末日感背景对角色的人性进行描绘和探讨。比如丧尸片里常见的感染病毒者在仍保有人性时的抉择,或者是面对黑幕下的疯狂计划时做出符合各自理由的选择等——在现实基础上借某个幻想源头拓展描写是典型的电影格式。

在早期“生化危机”的制作上,电影感的体现是标新立异的创造性以及与恐怖类小众题材完全不相配的大手笔,给人一种大大突破平均值的反差。比如《生化危机3》长达一分半的全CG开场动画。在PS时代,CG动画极其寸土寸金,除了播片专业户史克威尔外,能这么让人惊艳的厂商没有几个。

《生化危机6》的“电影大片级连续剧”在流程量上也算是一种突破

上述的种种元素都是挣得人气的利器,还有许多典型的首创或发扬光大的设计值得一提,比如读盘开门、负伤状态、倒计时逃脱等,让人一见就能感受到一股“生化味”扑面而来。这些经典元素促使许多游戏制作者前赴后继,来借鉴取经,很多小游戏都借用过“生化危机”的设定,或者将某些段落作为致敬彩蛋出现。

即便是RPG,《Blood Rush》里也致敬般地出现了类似《生化危机》初代里莉莎·特雷沃的角色

本文介绍的“小黄油”不止是借用“生化味”当中一两个独立的点,在包含了多个“生化味”元素的基础上,它们还有各自的有趣尝试。

丨 《Parasite in City》:性感女郎独自求生路

此前介绍《Mansion》时,我已经提起过《Parasite in City》(以下简称为《PIC》),这款游戏当时常见的代称就是“生化黄油”,它影响了后来包括《Mansion》在内的大量作品。

《PIC》开篇选择了类似《生化危机3》的情节,玩家一觉醒来迎接异变

《PIC》因技术问题和所处年代的影响,定位是ACT,只有少量点到为止的解谜成分,比如推箱子或按开关,甚至比前文介绍的《Mansion》解谜还要少,只能算“有比没有强”。由于其制作年代较早,女主造型和游戏名又显然致敬了另一部有“RPG生化”之称的名作《寄生前夜》(Parasite Eve),获得了不少情怀点赞。

看漂亮姑娘干糙活也是一种消费娱乐导向,类似于穿比基尼洗车

奠定《PIC》教科书地位的,是它完全还原了《生化危机》里的“举枪”,这是大部分玩家认可它是一个“生化味”游戏的第一印象。游戏中,玩家有上、中、下3个角度的瞄准方向,且有一定的模糊判定,与PS时期的《生化危机》如出一辙。此外,游戏还加入了“生化危机”后4作中加快节奏的物理攻击,可以说“很懂”了。

女主角的动作姿势自有一套暴力美学,看着就愉悦

在成人元素上,《PIC》也厚道地超越时代。尽管游戏里只有7张CG,但所有的CG都是动态的,仅仅有6种普通敌人和一名Boss的反派阵容,却用小动画排列组合出来20余种演出,动态精致细腻,正好迎合了当时“小黄油”让角色花式赴死、收集演出的玩法。

这里就不放能动的了……

技术上,《PIC》也极其时髦,菜单画面甚至还用了Live 2D技术,那可是遥远的2013年,主流对Live 2D技术还没什么概念。更“懂”的是,这个动态菜单画面还伴有女主的声效,这可连后来2016年的《Mansion》都没做到,良心可鉴。

《PIC》技术上颇有“一战时期的单兵连射武器”之感

丨 《異形の箱庭》:似曾相识,却又别有洞天

与《PIC》同时代的另一部优秀却冷门的“生化危机”作品是《異形の箱庭》(以下简称为《异》)。游戏中,玩家扮演一位在荒岛研究设施的监狱中醒来且“一无所有”的少女,努力解开谜团并逃出生天——乍看十分的《维罗妮卡》,除了没哥来救。

所以,女主的道具是怎么存放的……

《异》相较于传统“生化”,加入了生存系统。角色除了生命值,还有“体能”“精神值”和“饱食度”3个关系能力的参数。体能用来奔跑或执行战斗动作,精神值影响体能恢复速度、瞄准效率等关系战斗的参数,最基本的恢复方式就是睡觉。饱食度则影响精神值的恢复和消耗,如果饿肚子睡会让恢复效果大打折扣,十分《饥荒》。

这种设计大大增加了玩家游戏过程中的恐惧效果,也导致《异》的友善度很低,到今天都是小众游戏里的冷门。这种结果倒是间接解释了《生化危机4》即便定位为“生存恐怖”,却依旧简单地以HP为主要维生参数的理由——难度过大,就不容易普及。

有谁还记得雨伞公司南极基地的“线性冲击炮”吗?

《异》的一大新异点就是多结局。传统“生化危机”中也会因流程中选择的不同,或者操作男女主的不同出现多种结局,《异》则十分厚道地根据玩家游戏进程选择的不同提供5个结局,且结局的进度位置和条件都各有区别,让人“防不胜防”,其中还对“生化”传统的“直升机逃生”式结局有所重塑,敬意与创意并举。

《异》广为流传的1.02版并未收录结局列表功能,因此当时到底游戏有多少个结局也各有说法,更为作品本身增添了一分神秘感和传说感——小游戏能做一两个结局已经很努力了,这么多差异较大的结局可谓良心。

对于“生化危机”传统的避敌玩法,《异》也进行了改造尝试。游戏中女主在过于靠近敌人时,将处于“恐慌”状态,无法跑动,会被大部分敌人的突进攻击所伤,因此想完美闪避就要计算与敌人的距离,一次性用冲锋掠过恐慌判定区,才好全身而退。

《异》也存在着小游戏友善度略低的问题。比如在传统的“打字机”存档方式下,却有许多“初见杀”段落,使得玩家极易损失大量进度,非常劝退。

老式游戏常用初见杀来打击玩家

尽管如此,《异》仍是一款极为精致的类“生化危机”游戏,甚至1.00版本后,作者还删除了“小黄油”几乎必备的画廊功能,仿佛也有种“洗白宣言”之感。加之用心的BGM也达到了相当的渲染效果,很有三上系“生化”的神韵,如果是老“生化”爱好者的话请勿错过——而且还有汉化呢。

丨 《Anthophobia》:这是一个充满绿色的世界

“生化危机”用科学的病毒概念将西式丧尸元素进行了重新演绎,并在初代就不拘泥于只感染人类,今天的《Anthophobia》(意为“花恐惧症”,以下简称为《A》)便是深得此等精髓的佳作。在《A》中,丧尸病毒体现为将动物变回植物化的症状,很像《生化危机》里Plant 42那套植物系的延伸挖掘。

游戏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满了各种叶绿素颜色的诡异场景

昆虫系、植物系等设计元素,由于人类存在认知隔阂,是极其难把握的。即便是“生化”系列,后来对植物元素也鲜有涉猎,能有相似水准设计度的,也只有《启示录》一代里的深渊病毒海鲜套餐,或者是以蘑菇为核心的《最后生还者》,这都需要相当大的工作量和脑洞——如此对比便知,能够适当平衡并包含了“猎奇”“恶心”“暗喻”“色情”“恐惧”等丰富设计元素的《A》,在敌人设计方面有多用心了。

迷之头皮发麻又颇感新异的精神污染设计,我只是给看上去像“那儿”的打了码……

《A》虽以ACT为形式,但AVG元素很多。比如第一关,玩家要四处找钥匙自救脱困,第二关甚至还配备了一位“追哥”伴随全程。在进程上,《A》每关都有一难一易两条支线通向不同的Boss,既丰富了AVG的探索感,也充实了动作游戏Boss战的乐趣。

更有爱的是,作者显然也是个颇有情怀的ACG爱好者,借助“生化危机”的Flie系统塞了很多彩蛋在游戏中,并进行了再融合。比如,游戏中的小纸条们提到许多派遣特工的信息,在过关途中你将目睹其各异又归一的下场。这些特工显然都来自作者喜欢的一些作品,比如把名字从原作“Marisa”改成男性版“Manrisa”的过气车万角色。

仔细看会发觉还偷偷发了糖,即便是末日两个人也要永远死在一起……

《A》如此有爱,当然备受好评,虽然友善度和尴尬的难度曲线扣分不少,依旧能获得支持,促成后来重制版的推出,相比早年CG质量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的原始版要好看得多,这也间接说明了游戏品质的良心可靠——好游戏才有重生权。

左侧为原版CG,右侧为重制版,实用性倍增?

丨 《感染屋敷2》:简单粗暴的情色B级片

《感染屋敷2》(以下简称为《感染2》)像极了缩水版的《生化危机》初代,玩家控制两位女主从不同起点解开谜团,逃离公馆,因此,还具备类似《生化危机2》的双主角交替解谜,并且各有结局。游戏中,可在安全屋随时根据进度需要切换角色,使相对固定的关卡流程,玩起来变化也丰富得多。

霰弹枪、恶心的人形敌人、暴露的女主,B级片核心竞争力一个不少

如果说前面的《A》对变异设计还有不少美术感的话,那么《感染2》的特点便是敌人造型彻底以恶心和猎奇为导向,风格明显致敬《沙耶之歌》,堪称精神污染。同时,《感染2》也在剧情中暗示了“视觉干涉”的设定。其含义是感染者看到的世界与常人相异,概念最初也源自《沙耶之歌》。这种让玩家怀疑自己所见的设计,也增加了一份细思恐极的寒意。

主角一个试胆误入,一个寻找从医父亲的死因,但就是不愿多穿件衣服

《感染2》既然是“2”,那当然就有“1”。“感染”的作者至今共推出了4部作品,在同一个大世界观下从最简单的右进式ACT一路成长为如今的小“生化”,过程颇为立志。更有趣的是,通过串联这4作会发觉,它们似乎都在描述同一个时间点不同地区的状况,每一作都是角色在脱离困境后发现病毒已经广泛爆发,颇有外传性质的《生化危机:爆发》的细节视角味道。

和其他“小黄油”讲述反抗命运的成人童话不同,《感染》更像《沙耶之歌》那样侧重人性的探讨,比如第三作结局时暗示女主对这个变异的世界居然有些喜欢,不由得引起了对人性的反思——到底谁才是怪物呢?

结局时,女主拿着沾满鲜血的手术刀微笑着奔向变异的外界……

由于这个系列精神污染力真的很强,除非各位朋友格外坚韧,否则非常不建议你去尝试——这段文字与其说是介绍,不如说更像是预警吧。

丨 “Exclusion Zone”1+2:《Mansion》全面进化型登场

《Exclusion Zone》(以下简称为《EZ》)是Alibi在《Mansion》大成功之后飞快出产的加错技能点进化型。

对现今大部分习惯玩枪械游戏的玩家来说,ASDW移动、鼠标右键高精瞄准、左键开火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在常用键盘操作的“小黄油”领域,则采用ZXC功能键的形式,这一旧规给一些新成年的玩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因此《EZ》初代大胆地在2D平面ACT里完整重现了枪械游戏的操作方式,包括R换弹和空格跳跃,不仅提升了操作手感,也让枪支的代入感大大强化了,这是《EZ》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

缩水版《生化危机4》或《启示录2》的感觉非常强烈

《EZ》中有大量革新的想法,不止有颠覆性的操作设计,还加入了体能概念以及丰富的武器装备和求生道具,让玩家仿佛真的作为调查特工派遣到孤岛丛林里,一边求生,一边完成任务,但这些革新具体到游戏中却造成了极不友善的结果。

比如,由于解谜提示不到位,玩家常常绕圈子,而本就十分耐打的敌人在玩家切换场景后会复活,大大增加反复跑路的成本。再加上补给品非常有限,进一步挤压误判谜题的容错空间,结果很多玩家甚至连第一关过不去。

前几条命丢进去都见不到这玩意儿,更别提后面会发生的惨剧了

有了《EZ》的摸索,续作《EZ2》才能以真正完全的形态出场。它几乎改掉了前作所有的蹩脚问题,还大大强化了女主角的各项能力,不再让玩家因为一些奇怪的限制而感到憋屈。

当然,一向喜欢“点到为止”的Alibi这次也没例外。虽然流程一共只有5关,玩家熟门熟路打起来,流程只有大约10分钟,但Alibi仍旧不忘设置两个结局,触发条件也直白,更不用任何先决条件,生怕玩家玩不全,也是一种良心了。

玩到这里,用膝盖也猜得到是分支

别看流程短,《EZ2》还见缝插针加入了一些人物关系、游戏背景等内容的介绍,在短短10分钟里快节奏地展示出了极高密度的信息量,一改旧时游戏靠时长凸显价值的思路,非常符合新时代游戏最短时间、最大体验的标准。

更厚道的是,《EZ2》刷新了Alibi合体演出内容的上限。《EZ2》的CG多达10张,是系列之最,合体演出动画更是借助15种敌人、平均每种都有两三个变化,搞出了极为豪华的阵容,可以说《EZ2》确实是好玩又好用的典型。对比以往只有6个、8个的寒酸回忆,真怕他们这样玩过火了累着。

《EZ2》终于不会获评“糟蹋了好图的游戏性”

丨 《Paio Hazard》:细节中的可玩性

《Paio Hazard》(以下简称为《PH》)宛如“小黄油”里的商业游戏,乍看只是中规中矩,实现一些必备元素,并未做什么离谱的设计,甚至粗玩还觉比较平庸,但依靠小细节上的精心考虑和处理,这部游戏有了极其友善的可玩性。

要有情怀?那就在研究所加个情怀元素呗

比如,游戏吸取了前人因动作操作不佳而影响友善度的经验,为了流畅性和降低门槛,大胆取消了本该被当做《生化危机》核心元素的“举枪”动作——既然不能像动作游戏宗师Capcom那样做出流畅的手感,甚至因为操作蹩脚影响玩家游戏体验,不如去掉。

而且就算去掉,其他元素的交叉补充也丝毫不降低游戏的“生化味”。例如《PH》参考了《生化危机》里受伤程度能在运动能力上有体现的设计,当玩家HP过低时也会变为“受伤”状态,行动能力下降,这就很有“生化味”了。此外,它还能结合“小黄油”喜欢拿女主衣装面积和血量挂钩的设计,新意与敬意并存。

由于急救包充足,这个状态其实不太有存在感,更显得纯粹为情怀

《PH》也不只参考前人经验,还做了些有趣的发展。前述的许多游戏都存在着操作问题,也间接印证只有Capcom自己,才有能耐把传统AVG做到《生化危机》这样的效果,那菜鸟级的个人作者怎么办呢?

《PH》很取巧。在流程中后段,玩家能入手一个技能——“二段跳”,这个技能使得女主的操作感倍增,并借此能在2D场景下避开许多敌人,表面看似不合情理,玩起来却实际符合了《生化危机》里尽量避开杂兵、减少消耗的设计思路。

在成人元素上,《PH》也没漏掉自己的创意。在老《生化危机》有读盘画面的时代,就有一些颇有想法的小伙伴质疑过,穿着裙子的吉尔姐姐爬梯子时是怎样的风景?在后来的《启示录》里,也有一些玩家喜欢跟在制服版杰西卡的后面“仰望天空”,但由于游戏模型和视角原因显然是毫无收获——于是,《PH》来为大家圆梦了。

这是动画,切换画面的操作交给了玩家,想看多久都随你

作为小品游戏,《PH》一个多小时的流程长度恰到好处,对抗最终Boss的手段是颇具戏谑意味的智取。此外,游戏拥有多达16场复数CG组成的合体演出,质量极其精致。

大约还是能看出CG的精致来的

丨 结语

除了上述的游戏,“生化系”的“小黄油”还有不少实践着奇怪设计的作品。比如让玩家扮演怪物与人类之外的第三方的《She Ill Server》,角色的感觉像是个召唤师;还比如把故事背景换成外星人题材的《Xenotake》,颇有几分《生化危机》姐妹篇《恐龙危机》之感;再比如同样“整建制”设计昆虫系敌人的《JK Hazard》,竟有类似《VR战警》的人质解救模式;等等。

这界面和操作一下梦回街机时代,《启示录》也有类似段落

总的来说,比起此前提起的花样盛开“银河城”,“生化系”的“小黄油”要显得小众得多。大部分小游戏顶多着重拿来《生化危机》中的一两个要素稍作演绎,毕竟融合了复杂的恐怖、艺术、动作、解谜、科幻等多元素的“生化危机”题材有相当高的门槛,想要把这堆东西平衡恰当、做出成品本就很难,更别指望能堆叠多高的游戏性了。

操作极为尴尬的《巨乳危机》致敬了《生化危机》初代的丧尸回眸,不过换成了……

举个例子,单说难度曲线问题。上述游戏中只有《EZ2》和《PH》能真正意义上顺畅地玩下去,像《PIC》第一关很容易被群敌和迷宫路劝退,想体验游戏,最好搭配通关存档带的无限弹药作弊来平衡。《A》则更难一步,开了游戏自带的作弊都未必打得过支线Boss。这些问题并非因为关卡太难,也非玩家太菜,是动作设计的不成熟导致玩家缩手缩脚,游戏作者也常被迫用其他方式挽回玩家口碑。

如今,《生化危机7》市场反响很好,可是乱挖坑带给后续故事的迷茫感也更加强烈,在等待答案的日子里,如果你不介意,就先拿些涂了“黄油”的“零食甜点”填填肚子吧。

不知不觉中,当年想看清楚阿莱克西亚裸变而失手被烧死的玩家都长大了

原文链接:良心“小黄油”第十四弹:“生化危机”特辑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文章TAG:ps4生化危机7攻略PC  生化  生化危机  危机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