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景小屋小游戏攻略,湖中屋内怎么玩
作者:本站作者1,湖中屋内怎么玩
2,这个游戏攻略谁有
3,逃离方块湖小屋攻略眼球怎么拿
4,别把她弄醒了怎么玩 步骤
5,正义的伙伴们
一个游戏在问世之前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人力、技术,如果是在国内,还要加上近一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版号。但在问世之后,它需要直接面对的对象只有一个——玩家。
编辑丨陈静(知乎ID @固马 )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们不完全是真实事件,每个人却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状况。
人们会喜欢一些游戏,不喜欢另一些游戏。他们有很多善良或者不善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游戏公司知道,该听玩家的,而且必须听玩家的。
丨 1
何霆(化名)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正义的伙伴。
这在现实中听起来很是中二,但在与游戏相关的事情上正好合适。
何霆的故事正式开始于2018年6月。他所玩的游戏看起来颇受欢迎,但何霆却觉得运营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他颇为不满。
有人画了张图:收养来的女儿给家里赚了钱,却连庆祝晚会都没资格参加。图上,抱膝坐在门外的孤独小女孩和门内的温暖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所有观众的保护欲、正义感和斗争心。
“运营××××!”何霆熟练地使用各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
“7月不课金!”“8月不课金!”有人发起了这样的活动,他很想积极响应,但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角色没抽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运营得到教训呢?
办法不是他想出来的。这个被后来者称为“游戏玩家发票维权鼻祖”的点子要归功于论坛上的一位大哥。大哥在帖子里犀利指出,社交网站上的声讨帖没用,不课活动没用,各大App市场刷差评也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开发票。
“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大哥说,这也是在后来各种各样的要发票活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代理商没有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一旦他们不开或者开假发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是,大量开发票会给代理商的财务造成压力,财务在公司里的地位可比运营高多了,让他们去对付运营必然更有效果。”
“正当权利”的说法实在很诱人。看着大哥的帖子,不少人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财务主管恼羞成怒、运营团队玩命道歉的画面,何霆也不例外。这个方法称不上快捷方便,甚至算得上麻烦,但胜在足够正当,对方无法拒绝。
“发票是必须开的,敢不开就投诉。”论坛上有人这么说,“但记得要投诉代理商而不是游戏,代理商凉了无所谓,游戏不能受影响。”
他对这种说法深表赞同,并且立刻投入了要发票的行动中。具体过程不能说是顺利,因为排队时间确实很长,游戏的客服也像所有被安排收拾烂摊子的客服一样让人火大;但也不能说是不顺利,大概收拾烂摊子久了,客服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公式回复,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反应。
简单说就是,虽然敷衍着,可发票还是给开了。
这让他的成就感降低了一点,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怀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合理合法、理智正义、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给运营添堵确实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儿。他开始在论坛、贴吧、QQ群里给每一个想知道这件事儿的人介绍开发票的攻略,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然而质疑声也很快淹没在“求群号”的列队回复之中。
要发票活动一天之后,代理商道了歉,还搞了声势浩大的抽奖,这反而鼓励了索取发票的人们“加大力度”。论坛上出现了修改版的《论发票战》和发票版的《国际歌》;贴吧里的“小道消息”宣称,玩家们已经要到了50万张发票;QQ群里也有人前仆后继,提出“发个攻略呗”的小白们得到了无比友善的指导。
遗憾的是,人们原本构思的“持久战”大概只持续了一星期,与发票相关的大规模讨论也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要发票”登上了各个媒体(虽然绝大部分是游戏媒体),“游戏运营不把玩家当人看,玩家被逼无奈只能要发票”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过了半个月,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反馈:“我的发票到了,你们呢?”
到底有多少人去要了发票,要了多少张,没人知道,正如没人知道代理商的“道歉”是真的道歉还是自罚三杯、抽奖有多少游戏玩家抽中一样。
不过在何霆看来,事情的结果不重要,因为它的原因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代理商乃至所有的游戏运营都知道,玩家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你无视我的意见并把我视为韭菜,那么我就去找一个能修理你的人,让他修理你。这个人可以是财务,可以是税务,也可以是其他“厉害角色”。
两个多月后,另一个游戏代理商同样在运营问题上惹恼了玩家。看到这条消息,何霆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过,还是有人比他快了一点点:
“隔壁××游戏要发票都成功了,我们凭什么花钱遭罪?找运营要发票啊!”
在一场又一场的“发票门”中,总有人提醒大家验证发票的真伪
丨 2
要发票或许有效,但在要不了发票的情况下,玩家还有其他办法。
在朋友们眼中,王东(化名)毫无疑问是个“大佬”。他对自己玩过的每一个游戏了如指掌,可以在每个人遇到任何卡关问题时给出正确答案。当然,他的朋友只在几个群以内,所谓的“大佬”也仅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因为王东既不是速通玩家,也不是电竞选手。真正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游戏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很难为外人所改变。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玩了10年游戏,不用别人教了。
如果说王东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概只有脾气不好这一条。就因为这个,在他10年的游戏资历里,经历过论坛禁言、联系方式拉黑、社交账号封号、回答被折叠等几乎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操作。以前对他这种人的称呼一般是喷子,现在则改成了暴躁老哥。
王东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就不能叫做喷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道理,不管你说了什么。”有些朋友对他说,就算是讲道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喷人更是不对的。王东对这个说法倒不是不赞成,然而他也承认,自己有点儿改不过来了。
不论如何,让王东最在乎的还是游戏。他玩了10年游戏,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有游戏玩就不管别的,买过不少盗版盘,也是破解网站的常客,如今不一样了。“以前玩游戏只花过网费,现在该补票的就要补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的游戏库里已经有了两三千个游戏,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他认真玩过的大概十之二三,其他的要么是补票,要么是游戏打折时单纯的“喜加1”。
“喜加1”经常被人吐槽,但王东自有他的一套道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管是早还是晚,总算是为游戏公司贡献了一点销量,总比嘴上嚷着喜欢却不买强。”除此之外,王东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国区的游戏销量已经很高了,多买,就能让游戏公司重视国区玩家的需求。以前玩盗版,看不懂剧情,现在很多游戏都自带中文,肯定不是游戏公司良心发现。”
王东再一次喷人源于一件事:他预购的某个新游戏在宣传时声称有官方中文版,临发售时却突然宣布取消中文。这种近于欺诈的行为让所有国区玩家怒不可遏,王东也是其中之一。他想过很多办法,在所有能留下印记的地方怒斥垃圾厂商和垃圾游戏。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解气,游戏公司根本看不到他们在骂——偶尔看到了也可以装看不见——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厂商能看见的地方说,而且还需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说完就完了。很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玩家纷纷去平台上打起了差评,一时间把游戏的评价从“好评如潮”拉到了“褒贬不一”。
“‘没中文就差评’实际上是这么来的。”王东说,“游戏公司可以出尔反尔,玩家就不能抗议了吗?”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公司在更新里加上了中文,这被很多玩家视为差评行动的胜利。实际上,没人能真的确定是差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掌握了这个手段的玩家们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差评加“We need Chinese”开始出现在更多游戏的评论区里。
这样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说,许多游戏公司起初就没有打算支持中文,平台也把“不支持您的语言”放在购物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上,主观上没有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人说,不少独立开发者没能力搞中文版,如果觉得没中文就玩不下去,大可以不买;更有些人说,呼吁中文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给游戏公司写信,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搞活动,还可以主动成立汉化组,这比给差评实际多了。类似的说法很多,各种表达形式都有。但在王东看来,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己花钱买的游戏,可以用任何理由给差评。这就是个战术问题。”王东说,“以前玩家和厂商联系的方法不多,玩家说话厂商未必听。现在有平台了,平台让玩家评价,那么评价就是玩家最简单方便的表态途径,厂商也能直接看到。如果他们继续无视玩家的意见,那就接受差评呗。”
“我连游戏都买了,为什么不能差评?很多喷我的人可能连游戏都没买。评价反映的是游戏体验,因为语言不通,游戏体验很差,为什么不能差评?评价可以影响玩家,我就是要提醒像我一样的玩家避雷,当然更该给差评。厂商在国区卖游戏没有中文,你们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没有本地语言就拒绝评测游戏吗?看到一个游戏支持18国语言却没有中文,是他们不想做吗?就是根本不重视国区。国区贡献着名列前茅的销量结果根本没人重视你,有些人还要站在厂商立场上说话,跪太久站不起来了吧?”
王东一气呵成地打出这段话,发表在他的第203条回复中。让他不明白的是,“付了钱的人有权利评价他买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和他抬杠。
有些游戏厂商确实在收到差评之后更新了中文,但也有些无动于衷
丨 3
在王东发表自己的第204条回复时,苏颖(化名)正在填写她的第一份举报表格。
苏颖很难说自己算不算游戏玩家。她玩过不少游戏,都是被朋友带着的,MMORPG没兴趣,MOBA玩不来,玩得稍微长久一点的都是抽卡课金游戏,而她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完全不高。在她看来,大多数的抽卡游戏都大同小异,差的很差,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可以随随便便找出游戏的100个缺点,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她花在CP(即Couple,粉丝们喜欢的情侣配)、同人和周边上的钱跟精力比在游戏上多得多,比起玩游戏,不如说游戏都是为CP服务的。
CP很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比起CP,她更看重的是本命。熟稔饭圈规则,她同样了解游戏公司的那一套:官方对每个角色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气冷热、卖气高低、剧情轻重、立绘美丑、皮肤多少,对于粉丝来说都是战场。
苏颖正在玩的游戏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她又喜欢上了一个人气角色,立绘精美、戏份多,预告片和海报也都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尽管官方卖腐有些刻意,然而她的本命和CP确实互动不断,周边商品成双成对,编剧笔下感人至深的友情被源源不断地折合成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也填补了她的爱心。
然而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要维持对本命的爱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与精力。苏颖会出现在一切提到本命名字的文章、视频和评论里,哪怕是字母缩写也无法漏网,为的是确保一切关于他的正面消息能够得到传播,负面消息都能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家”的动向也是不能不关注的——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圈地自萌”是个值得赞美的行为,但对方圈的地不能出现在己方的眼里。
游戏某一次更新之后,苏颖突然发现她的本命角色没有新立绘和新皮肤。不仅如此,他也不再出现在海报上的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角色。更加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新的“C位”正是她所萌CP的对家。
一些画面出现在苏颖的脑海之中:对家有了官方的支持,有了立绘、皮肤和活动,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肯定会出现海量的对家内容,正如她们以前所做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前站在热门官配立场上甩出的冷嘲热讽,如今也会被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粉丝被嘲无关紧要,本命受到攻击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对家乃至所有人知道她爱的角色和他的粉丝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游戏官方显然不是个好目标,粉丝争吵声再大也只是运营眼中的流量。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圈内解决不了的,圈外可以解决。
苏颖举报了自己说过“一生推”,爱过角色也萌过CP的这款游戏。角色形象不健康、内含同性恋倾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她爱过游戏多少,举报的理由就有多少。
她想过举报的后果,却不认为那有多么重要。“反正在别人眼里,游戏就是这种东西,就算没有人举报,每年的‘精神毒品’‘电子海洛因’‘青少年沉迷’就少了吗?”她说,“举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被举报就出问题,只能说他们本来就有问题。”
如今,举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图片做了模糊处理)
丨 4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正的根源是一句话。
上个月,我们采访了不少游戏制作人,他们在等待版号的过程中苦熬。其中有一位开发者说:
“不要以为只有没过审的游戏会被版号影响,过了审的也一样。我听说有些玩家因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没过审,就把别的过审的游戏举报了。”
原文链接:正义的伙伴们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6,还记得这个Flash小游戏网站吗它其实很有意思
也许重温一款简单却精致的Flash小游戏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快乐。
实习编辑丨牛旭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喜欢把那些体量小、画面差,可能玩法和系统还十分简陋的游戏称作“4399”。提到小游戏,尤其是我们即将谈到的Flash小游戏,国内那些以数字命名的游戏平台可能会第一时间浮现在各位朋友眼前。比起主机游戏和PC端游,小游戏不需要玩家设备有多好,只要电脑能带动浏览器,也没有兼容问题,就可以体验它全部的内容。
为了方便玩家,让他们迅速体验到核心内容,身心愉悦,又能消磨时间,通俗易懂、简便快捷地上手成为Flash小游戏的精髓。在手机游戏征服熊孩子之前,他们霸占电脑、砸毁键鼠,多半是在玩这些看似简陋的游戏,患有严重摸鱼症的上班族,也会在悄悄进行小游戏时随时准备按下“老板键”(我没有)。
在电脑配置升级前,我也曾沉迷过一段时间Flash小游戏,在我接触过的所有此类游戏里,美国小游戏网站Armor Games发布的那些游戏是我最喜欢也最难忘的。
Armor Games网站成立于2004年(下文中简称AG),是一个提供免费在线Flash小游戏的网站。与大部分此类网站不一样,AG不仅提供在线Flash游戏,还会赞助符合网站要求的开发者并提供技术支持。受到AG赞助和支持的游戏会在开场动画中出现AG特色的剑盾标志,并且最终也会在AG网站上发布。
伴随着铁器碰撞的声音,两把剑交叉后并在盾牌后面,经典的标识让每个接触过AG的玩家都难以忘怀
AG的创始人Daniel McNeely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拜欧拉大学,这是一所基督教大学,作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Daniel McNeely经常会在和外界交流时引用《圣经》里的典故。不过与传统印象中的教徒不同,Daniel McNeely非常热爱游戏,而且从古典到现代,小游戏到3A,都很喜欢。正因为对游戏的热爱,促使他想要创建一个伟大的游戏网站。
除了网站,AG拥有自己的游戏工作室“Armor Games Studios”,他们和开发者合作,将游戏发行到Steam平台与GOG、Humble Store等多个平台,给玩家带去了更多优秀的作品。
丨 小游戏也有大乐趣
免费的在线小游戏网站主要依靠流量来满足广告盈利的需求,因此网站上往往充斥着许多质量低下的小游戏,以达到这一目的。这些游戏有吸引眼球的配图和直戳主题的名字,内容却少有深度,玩家贡献了点击量之后会发现并没什么可玩性,这也是为什么长此以往,许多玩家对小游戏不屑一顾的原因之一。AG赞助出品的Flash小游戏却并非为点击量而生。 它们没有史诗般的画质和复杂的操作选项,却能通过简单的表现方式让玩家付出大把时间,或追求升级,或挑战更高的分数纪录,收获和玩“大游戏”时一样的乐趣。
正因为这样,一些经典的Flash小游戏在推出多年后还备受玩家关注和热爱,更是被移植到手机平台或是重制成端游再度与玩家见面。
在许多玩家心目中代表塔防游戏巅峰的“王国保卫战”系列(Kingdom Rush),最早就是以Flash小游戏的形式在AG网站发布的,游戏中定点搭建防御塔的玩法在当时几乎重新定义了塔防小游戏的模式。
“王国保卫战”系列玩法简单、上手容易,不同道具间的平衡性也做得非常出色,系列自推出后广受关注,IGN给《王国保卫战》打了9分,称赞它“应该是世上最棒的正统塔防游戏,不仅有趣、精致,更困难无比”。这个系列游戏目前在Steam平台和iOS、Android端都能玩到,手游版本虽然提供了内购,但就算不课金 也能通过谨慎的战术编排来打通关。
《王国保卫战》在AG网站上的Flash版本,与系列手游的操作和UI还是非常近似的
“Sonny”系列出自游戏开发者Krin手中,是AG网站上最受欢迎的系列之一。这是一系列丧尸题材、动作冒险类的回合制RPG游戏 ,战斗系统设计完善,角色加点的选项种类也很丰富,玩家可以通过技能和装备搭配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打法。这一系列游戏 的UI设计和美式漫画风格的插图也是一大亮点,背景音乐更称得上是大制作的水准,单独拿出来也十分耐听。在许多体验过的玩家心里,《Sonny》就是当年(2007年)Flash小游戏中的佼佼者。
iOS端《Sonny》的过场动画截图,游戏讲述一个男孩因为意外变成半僵尸半人的怪物并失去了记忆,之后调查自己的身世并报仇雪恨的故事
2009年12月在iOS首发的《愤怒的小鸟》曾因独特的投掷机制和物理破坏效果等红极一时,但早在同年4月,一款Flash小游戏就通过几乎相同的玩法收获了非常高的人气,这就是由AG赞助并发行的“Crush the Castle”系列的第一部作品。
《Crush the Castle 2》,单从砸死人后会喷血雾这一点来看就不像《愤怒的小鸟》那样可以放心让小孩子玩的游戏
《Crush the Castle》的Flash版本比《愤怒的小鸟》早,但系列手游实际上推出较晚,很多人不知道《Crush the Castle》更早涉足了此类玩法。事后,没人对“愤怒的小鸟”开发商Rovio Entertainment发起诉讼,但Rovio拒绝回应是否抄袭创意的态度,让许多深爱AG和“Crush the Castle”系列的玩家心中不平。
2018年最新推出的系列续作《Crush the Castle: Siege Master》延续了经典的操作系统,通过点击屏幕来发射投石机的机制并不很容易上手
对于网民们的想法,“Crush the Castle”系列的开发者Jeff Wofford与AG创始人Daniel McNeely都表现出了并不介意的态度,他们表示,这款游戏的创意最早源自于Flash小游戏《Castle Clout》,AG是在得到游戏开发者许可后才制作了“Crush the Castle”系列,严格来说不算是原创。在被问到对《愤怒的小鸟》的相似性有何看法时,Daniel McNeely还说:“无论他们是否从“Crush the Castle”获得灵感,我都希望他们能够做到最好。”
“Crush the Castle”系列受玩家欢迎的程度丝毫不亚于AG赞助的其他作品,甚至在游戏推出9年后的2018年还有新作面世。新作除了延续经典的玩法外,还包含了内容更丰富的地图和更多种类的弹药,并且依旧是免费下载。
《Crush the Castle: Siege Master》里,躲藏在建筑物下的反派角色变成了骷髅人,相对于系列前作的硬核画风,这一作的卡通风格已经友善得多
“最后的战役”(The Last Stand)是由Con Artists开发的系列Flash小游戏,第一部作品于2007年发布在AG网站上,也是AG赞助的游戏中最经典的系列之一。系列第三作《联合城》(Union City)在国内玩家中也拥有众多粉丝。
《联合城》游戏截图。Con Artists在AG发布的其他8部小游戏题材广泛,且都很受欢迎
《联合城》是一款僵尸末日题材的2D横版射击小游戏,虽然是Flash游戏,但拥有一个庞大的2D横版样式的开放世界,在这个充满丧尸的危险世界里,玩家要穿越整个城市,拯救在灾变中与自己失散的伴侣。
这款游戏可玩内容非常之多,玩家在开始游戏前可以选择自己角色的名字,还有简易的捏脸系统可以自定义角色外观,甚至性别(剧情中玩家要拯救的对象也相应地会变成妻子或丈夫)。在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搜刮物资或击毙僵尸,拾取到不同外观和属性的衣服、防具和武器。武器系统是本作的一大亮点,有将近400种枪械和近战武器可以选择。
图为贴吧网友wtmdsyx整理的《联合城》全武器图鉴中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武器种类非常丰富,仅一把步枪就拥有9种不同形态,属性也各不相同
与系列前两部作品的原地打靶不同,这一作里玩家可以自由探索地图中的所有场景,并自主选择主线或支线剧情(还有捡垃圾)。与其他AG上的其他优秀作品一样,《联合城》有高质量的背景音乐和精美的UI,唯一感觉不足的地方恐怕就是目前它还没有移植到手机端,或重制成一部完整的端游。
能够推出一系列优秀的Flash小游戏与质量丝毫不减退的续作,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AG对自己赞助的游戏独特的帮扶方式。他们不会去控制开发者的创意,也不会彻底改造游戏本身。一般情况下,开发人员会拿测试后接近可发布的游戏来给AG的工作人员看,AG会在UI上进行一些修改,但最大程度地保留游戏开发者最初想要表达的内容。用Daniel McNeely的话来说,总的思路是:“我们希望让他们保持自己的风格,同时(这款游戏的风格)仍然是Armor Games的一部分。”
根据不同主题,AG的标志也会有些许不同的变化,图为在《寿司猫:蜜月》(Sushi Cat: The Honeymoon)游戏开始前出现的AG网站标志
丨 不只是小游戏
免费的在线Flash小游戏网站无论在国内外都多如牛毛。随着技术进步,有些网站开始提供精品Flash小游戏内容模板,网站的内容建设变成了一种免费的第三方专业服务,只要有域名,几分钟内就能免费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小游戏网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收获广告流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域名在玩家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通过赞助优秀的Flash游戏,并推出更令人惊艳的续作,AG早已完成这一目的,在小游戏玩家心里留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然,AG并没有满足于仅仅被当作一个知名的Flash小游戏网站,AG旗下的工作室Armor Games Studios从2015年成立至今,以发行商的身份在Steam和其他平台上发布了十余款独立游戏。不光有曾经热门的Flash小游戏续作,也发行一些全新的独立游戏,并且都得到了不错的评价。
2016年PAX East游戏展上,在AG展位试玩《The Adventure Pals》的玩家。这款游戏由Massive Monster开发,由Armor Games Studios在Steam平台上发行
作为发行商,Armor Games Studios与开发者之间更多地强调“合作”而不是“领导”,他们与冒险游戏《细条纹》(Pinstripe)的开发者Thomas Brush的合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细条纹》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制作——除了配音外,开发者Thomas Brush一个人几乎包揽了从美术到音乐的所有工作。这个过程漫长而孤独,Armor Games Studios在作者背后默默地支持着。经过长达5年的制作(跳票一年),《细条纹》带来一个充满作者本人浓厚个人风格的奇幻世界。玩家要扮演名叫Teddy的神父,一路闯进无数美丽而诡异的世界中,追逐神秘的细条纹先生,寻找被他绑架的女儿。
精致的手绘画风搭配令人难忘的音乐,《细条纹》收获了Steam平台的“特别好评”
谈到与AG间的合作,Thomas Brush说:“我的发行商非常出色,每当我需要时他们就会出现在我身边。如果开发者与一个会歪曲制作者意愿的发行商签约,那对他们的创意和项目来说几乎是最糟糕的事。选择AG对我来说是幸运的,跟他们合作就像是和老朋友一起工作那样自在。”
深受Esao Andrews和Eyvind Earle等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影响,Thomas Brush创作的“细条纹”世界,风格处处透着鬼魅
丨 两把剑,一把盾
几乎每个小游戏玩家都会对AG经典的剑盾标志有深刻的印象,因为鲜有渣作出现,在Flash小游戏质量参差不齐的环境下,AG的剑盾标志出现在游戏开场就代表了游戏的品质保证。
剑盾造型的灵感来自于创始人Daniel McNeely,他认为,剑与盾的搭配首先符合了他想要的主题和利基市场,那些出现了恶龙、城堡和骑士的冒险故事是Daniel McNeely的心头好。另一个灵感来源来自《圣经·以弗所书》6章11节:“要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这是Daniel McNeely最爱的经文之一。
13年来Armor Games网站的标志几经变换,剑与盾的搭配仍旧是其中重要的组成元素
成立之初,AG网站的名字还叫做“Games of Gondor”,直译为“刚铎的游戏”。正如 “刚铎”两字所代表的意义,网站最早以“魔戒”主题的Flash小游戏为特色,发布了诸如“Hob the Hobbit”,“Battle for Gondor”和“Orc Slayer”等经典的“魔戒”主题小游戏。
外国网友留下的Games of Gondor旧址截图,当时网站的横幅和UI都是中世纪风格
2005年,EA从中土企业(当时被称作托尔金企业,拥有托尔金最著名的两部作品,包括作品标题、人物和地点名称等在内的全球独家权利)的手中拿到了基于“魔戒”系列文学作品制作游戏的版权,与原作者托尔金有关的任何组成单词都自动获得版权保护,“刚铎”这个书中虚构的城市也一样。为了避免版权纠纷,“Games of Gondor”不得不被关闭,更名为最为网友熟悉的“Armor Games”。
这个标志很容易被记住,许多年后的今天,Armor Games贴吧里还有网友在凭借记忆寻找当年心爱的Flash小游戏
虽然“刚铎”域名使用了仅仅一年,“Games of Gondor”对于AG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许多最早的小游戏玩家都是通过它认识的AG,即使现在旧域名已经无法访问,那批小游戏玩家们对它的怀念也从未消逝,AG网站的粉丝Zorav在老网站更名后收集了那些带有“Game of Gondor”标签的游戏,并且新创建了一个网站来供AG论坛上的怀旧党们过把瘾。
Zorav的网站还还原了经典的网站横幅
创立之初,AG上的游戏大多来自于小游戏网站Newgrounds(旗下的“狂扁小朋友”系列是许多网友玩4399类游戏的启蒙之作)。Daniel McNeely从这个网站找到了许多优秀的游戏和它们的开发者,并且付钱赞助给他们来为AG开发Flash游戏。
不光玩游戏和寻找游戏,Daniel McNeely同时也是一名游戏开发者,他在AG的帐号上传过6款Flash小游戏,包括《City Invasion》《Armor Academy》《Cattle Pult》等等,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了解一下创始人的喜好是什么。
Daniel McNeely是自家网站的忠实玩家,在AG的论坛里,他用“DannyAG”的帐号时不时和粉丝们聊着天。从他的帐号信息中能看出,他达成了自家多个游戏的总共92个成就,就连个性签名都是“我正忙着玩儿”(Getting busy playing...)。
丨 时代变迁
虽然与许多高分游戏联系在一起,AG在国内的关注度却一直不是很高,2016年左右,AG网站在国内已经不能正常打开。还想去AG网站怀旧的国内玩家们可以试试百度贴吧置顶贴里的办法,通过修改hosts文件打开网站,重温沉迷Flash小游戏的时光。
2016年的PAX East,Armor Games Studios工作人员在自家展位合影
Armor Games如今已经陪伴全球各地的玩家走了14年,随着设备与软件的更新迭代,Flash游戏早已不再是最好的娱乐选择,但AG留下的高质量小游戏还是让老玩家们难以忘怀,在畅游高质量大作塑造的奇幻世界之余,也许重温一款简单却精致的Flash小游戏能带给你不一样的快乐。
但AG的存在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时代变迁,代表新生势力的手游不光继承了休闲小游戏的思路和创意,也顺带把Flash游戏从消磨时间的最佳选项里挤了出去。以Steam为首的在线游戏平台和App商店脱颖而出,更是显得Flash游戏整合网站跟不上时代潮流,Flash游戏开发商开始寻找更多的赚钱方式。Daniel McNeely察觉到这一点后,2010年左右把目光转向了更多平台,并且拿出他当年寻觅和赞助小游戏的行业嗅觉,用发行工作室的形式继续为小型游戏的制作和发行探索未来道路。
必须看到,Flash小游戏对手游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很多早期手游的思路都是从小游戏里学来的,如今,更广大的游戏市场为小游戏敞开了大门,当年的小游戏推动者AG也参与其中。这就是游戏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原文链接:还记得这个Flash小游戏网站吗?它其实很有意思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7,周末玩什么沙盒自由建造感兴趣吗还有几款创意或超难小游戏
本周我们推荐的是《GNOG》《Blockout》《不挖就死》《疯狂机器3》《传送门骑士》《勇气与荣耀》这几款游戏。
编辑丨甄能达
“周末玩什么”是来自触乐编辑们的每周游戏推荐。每周末,我们都会各自推荐一款当周的新游戏(偶尔也会有老游戏),它们可能是PC或主机游戏,也可能是手机游戏,来供大家参考、选择。当你在周末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导。
丨 刘淳:《GNOG》(iOS、PS4、Steam)
《GNOG》是一款“拆箱子”式的点击解谜游戏。
制作组为玩家提供了近10个箱子,并将其描述为“巨大怪兽的头颅”,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个小房间,里头放置有开关、按钮和把手,需要玩家旋转、点压或拉动,在探索这个奇妙箱子的同时,享受各种互动带来的美妙反馈,并解开对应每个箱子的特殊谜题。
箱子的正面与反面,里头有一个小世界
每个箱子都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和一个特定的任务,箱子内部的设计非常天马行空,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过关指示。游戏鼓励玩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先去与所有可能的点交互一番,在掌握箱子内部的结构与逻辑后,进而开始整个愉快的“拆箱子”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点击交互体验被处理地非常舒服,想象一个画面:你的每次操作就如同拧紧一个发条,甫一松手,所有音画反馈便一齐跳了出来,这种“Pop Out”的自然与流畅感,让人不自觉就想随便多点几下。
附着于箱子上的谜题也有些特别,因为箱子的架构建立在想象的基础上,解谜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完成这种想象。游戏在场景里藏了不少谜题的答案,玩家不仅仅要胡乱捣鼓,也要试着去关注其中的细节。
这个箱子的任务是要为这个小人制造音乐
另外一方面,这些谜题的难度也被处理得刚刚好,它们既有一定的思考含量,同时又不会太过为难玩家。我个人在游玩过程中,就是在不紧不慢地解着谜,从没遇到被卡住的状况,完成一个箱子一般需要10多分钟。
《GNOG》中的所有点击与解谜,都让我感到非常放松与自在。那些箱子都很漂亮,给人的感觉甚至很活泼,色彩绚烂、动画可爱、配乐优美、音效生动。正如制作组所说,这些箱子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特别的玩具,玩家游玩时就如同孩童一般无比好奇,也爱不释手。
这种玩具质感让我想起另一个开发小组——Vectorpark,他们制作的一系列点击解谜游戏,体量都特别小,但非常有意思。游戏里头的所有物品都有一种弹性般的生命力,点击之后的反馈也充斥着千奇百怪的怪诞趣味,玩上一会心情就会变得很好。
Vectorpark的所有游戏在官网上都有试玩,感兴趣的话可以去试试,保证会让你开心一整天
《GNOG》同样小巧精致, 2小时左右的流程虽然不太长,但乐趣非常饱足,将它当成一个好看的交互作品来欣赏似乎也不错。
色彩搭配实在是太好看了
最后提几点小建议,这游戏用鼠标操作很不自在,尤其是里面有大量旋转操作,鼠标往往稍微转那么一下,光标就不知道甩到哪里去了,因此PC版我也推荐使用手柄游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PS4或iOS版;另外,这款游戏开发之初就非常强调VR体验,游戏的PC及PS4版都支持VR,iOS版则加入了特别的AR功能,因为条件所限我没有亲自体验,但就评测来看,VR似乎让游戏体验增色不少,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去尝试一下。
AR功能让你在现实中“拆箱”
iOS传送门、Steam传送门
丨 胡又天:《Blockout》(DOS、FC、MD)/《Blockout II》(Windows、Linux)
来推个能锻练你数学能力、加强立体几何的老游戏:1989年的《Blockout》,或者我们可以直接管它叫“立体俄罗斯方块”。
游戏的内容用“立体俄罗斯方块”这几个字就可以说完了,我永远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在仁爱路圆环那家“宏棋”门市的橱窗外,看到里面一台彩色屏幕的电脑,跑着这款游戏的自动示范,那时我非常着迷。
画面就是这样,未掉落的方块呈空心透明状,每一格都有辅助线
看着电脑流利地落下一个个立体的方块,我小小的心灵完全被这简洁的几何之美给迷住了。如果没别的事,我可以站在那边,一直看个两三分钟(如果更久的话,长大后我可能会选择理科而非文科)。当时的念头,就是“我好想玩这个游戏”“我一定要玩这个游戏”。
后来具体是什么时候买到、玩到的我忘了,应该是在8岁二年级的时候吧,那时候我家电脑还是单色屏幕,玩这个,画面就不能用颜色来区分方块在第几层,只能用网点。3层以下情况简单时还好,再上去一复杂就很容易看不清了,不过那也没差,因为如果你堆到了3层以上,底下2层又还有空隙没堆实,那你很快就会处理不过来,越堆越高,Game Over。
平面的《俄罗斯方块》只要眼明手快,起始堆个10层你都可以一行行清到底,但玩这个立体的,你连下面有什么都看不清,除非你空间感和记忆力超群,清楚记得哪几格是空的。即便如此,这里的方块,有x、y、z轴乘上顺时针、逆时针一共6种转法,刚开始打高级模式的时候,你连方块长什么样都还搞不清楚,更别说是把它转到对的位置了。
最简单的模式只有平面方块,高级一点就会开始把4格和5格的方块堆出不平整的2层了
是的,这游戏非常之难,真上手玩和看示范完全是两回事。我也没多么逆天,小时候也就能应付前两种模式,后来高中大学时,上网把它找回来复习,打最难的,好像也没有超过10万分。因为它是如此的烧脑,所以我也从未沉迷,每次最多打个两三局、十几分钟就不玩了。此外,它对我还有一项实打实的好处,就是:在做智力测验的时候,那种让很多人叫苦不迭的“空间关系”题目,再也没有难倒过我。
智力测验“空间关系”例题
每次做完这种测验,都会听到很多人抱怨这些叫你在脑子里把方块转来转去的题目太晕了,我就窃喜:嘿嘿,那是因为你没练过。我练过“立体俄罗斯方块”,碰到这些题目,特别是直接给你5格、6格方块来转的,就是“秒杀”。大学毕业,预备军官考试智力测验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做不完题目(设计上就是没想要你在时限内答出所有题的) ,不少人只做得到一半,而我就能全都做完,还多出5分钟时间来验算。最后自然很高分,比很多高中在数理资优班、大学在理工科成绩一流的同学还高。
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也可以算是一款“功能游戏”了。百科资料显示,1993年就有学者做过研究,指出本游戏对10到14岁少年的空间观想能力有显著的增益。所以,这是一款非常适合拿给小孩子玩、大有益于“科教兴国”的小游戏,强烈建议腾讯爸爸和各界大佬考虑在微信之类的平台上移植。
原版封面,非常幽默,亦可谓超越时代水平的优良设计
有趣的是:因为当年做出这款游戏的公司叫“California Dreams”,我一直以为它是一家美国公司,刚刚一查才发现,这家公司其实是波兰的,两位作者的姓名是Aleksander Ustaszewski和Miros?aw Zab?ocki。所以不只《俄罗斯方块》是苏联的伟大贡献,“立体俄罗斯方块”也是大斯拉夫民族的光辉,不过这倒也不是那么重要,毕竟数学之美是超越一切的。
原版《Blockout》可以在各种搜罗DOS时代游戏的网站上找到,现在大家想玩的话,去找爱好者复刻出来的《Blockout II》就可以了,最终版2.5版发布于2014年,支持Windows和Linux平台,并且开放源码;我非常期待我们经历无数升学考试洗礼的国人,可以把这东西魔改出个什么样子。
《Blockout II》在游戏结束时会开动3D引擎,把全局转给你看,乃是原版所无
在做直播或是VTuber的朋友,更加不可错过它。你老婆打“立体俄罗斯方块”可以完爆你你你的大脑你知道吗?
你也可以不实际耗费脑力去玩它,你可以只跑Demo,看电脑有条不紊地把一面面的方块下下去消除掉,就很治愈了。
奇怪的是,我中午在办公室和同事力推这款游戏,他们看了都没有人说想玩,张望老师还说“我拒绝和你说话”,这是为什么呢?是之前《超级六边形》的精神创伤太重了吗?
另,我们的《杀戮尖塔》模组,本周也更新了,请点此链接移驾发布帖。
丨 胡正达:《不挖就死》(Steam)
《不挖就死》(Dig or Die)是一款沙盒冒险类游戏,玩家将扮演一位飞船坠毁落入敌对星球的销售代表,幸运的是,角色卖的商品是自动制造机,所以,他可以在险恶的环境里活下去。玩家需要通过挖掘、拾取、击杀等多种方式搜集材料,逐步升级自己的工具,最终造出火箭逃离险境。
搜集材料升级自动制造机,造出更多先进武器
这是个危机四伏的星球,玩家会遭遇到各种凶险,每到夜里,成群结队的怪物就会向玩家发起突袭,此时需要建立堡垒,架起自动武器自卫。外出行动的时候,物理层面上的行为也会对玩家造成伤害,比如掉落而死,需要注意的是,游戏地图里坑道众多,有的深不见底,稍有不慎就会坠入其中;在雨水、渗漏水、湖泊、地下河中,玩家深入水底时间过长会因窒息而掉血;当天降大雨,玩家又在地下洞穴的低洼处时,极有可能被飞涨的地下水闷死。
如果不是在“帮助”选项里就告诉玩家游戏目标,一开始真不觉得能造出火箭
换气时被发射激光弹的萤火虫杀死了
在游戏中,除了要小心怪物袭击、坠落遇险,玩家还要运用一些物理知识帮助自己脱离险境,比如搭建堡垒时,如果重心不稳,建筑物就会坍塌。当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时,活用高塔和桥会让游戏轻松许多。
游戏为玩家提供了5个难度选项,最低难度自不用提,怪物甚至不会自动攻击。到了所谓的“简单”难度,正如开发者提醒的那样,就“没那么简单”了,玩家在打怪时已经无法为所欲为,边打边跑才是上策。
残酷=算了吧
目前,游戏除了经典模式外,还提供创造模式(可使用所有物品,并能改变地形、地貌),含深海、空中世界、基地防御3种玩法的自定义模式,以及多人合作模式。游戏目前还在更新中,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模式可选。
总之,这是一款难度极高的沙盒冒险游戏,游戏玩法丰富、乐趣很高,感兴趣的玩家可以一试。
Steam传送门
丨 熊宇:《疯狂机器3》(Steam)
小时候的暑假——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我特别喜欢玩物理小实验的玩具:在一个房间内搭建各种滑轨、摆放多米诺骨牌、然后一个小球滚下来触发各种连锁反应。后来(不得不)沉迷写作业,渐渐忘掉了这种体验,直到我突然发现了《疯狂机器3》。
游戏主界面陈列着各式关卡
《疯狂机器3》是一款主打物理模拟的解谜游戏,玩家需要利用给定的材料来搭建(或者补完)一个物理谜题,这些谜题往往会从下落的小球开始,以打开某个开关而结束。在布置机关的时候,游戏是静止的,而一旦实验开始,就像观看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一样,玩家就只是一个旁观者,只能观察自己的布置是如何生效的。
利用滚木建造金字塔!
《疯狂机器3》不仅仅是一个怀念童年的小游戏,解谜要素也十分优秀。游戏提供了超过80个关卡,在设计上都经过了仔细考虑,没有太多的重复厌烦感。这些关卡按照主题来分组,例如齿轮、光线、电力、重力等,每个主题都有从易到难的适应过程,简单的谜题门槛很低,较复杂的谜题也能通过多次尝试来找到解答之法。
疯狂机器3 第5关_腾讯视频?
v.qq.com
这一关是运输小球的循环
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编辑器供玩家自制关卡,你也可以在Steam的创意工坊上下载别人设计的关卡。游戏提供的编辑器功能强大,在创意工坊中甚至能看见其他玩家模拟出了许多有趣的东西——高尔夫、过山车、三维弹球……不过,相比热门游戏,本作创意工坊中的自制关卡数量并不算多。
网友自制的三维弹球,还会飘过奇怪的东西
当然,《疯狂机器3》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作仍然是那种“不自由的解谜”,绝大多数时候玩家的目标仍然是发现唯一解。不过,对于解谜游戏来说,提供多种路径会让复杂程度直线上升,而路径间不平衡的设计又会让玩家倾向于使用简单的方法,从而失去乐趣,因此这个自由度的问题其实还算可以理解。
Steam传送门
丨 陈静:《传送门骑士》(iOS、Steam)
《传送门骑士》(Portal Knights)不是一款新游戏,不过趁着最近手机版正式上线iOS和Android平台,刚好可以再推荐一波,因为它确实相当不错——我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够力度,但小岛秀夫也曾经夸过它,所以应该还是不错的吧。
作为沙盒类生存游戏,《传送门骑士》很容易被拿来与《我的世界》《勇者斗恶龙:创世小玩家》和“乐高”系列作比较,或者按照小岛秀夫评价的那样,像是这3个系列的结合体:同时具备了高自由度的收集建造、清晰明确的任务线、丰富多元的玩法和造型可爱的角色,门槛也不高,既能让沙盒老玩家找到乐趣,也适于新手入门。
小岛秀夫也玩过《传送门骑士》
《传送门骑士》在RPG、探索、建造等若干条主线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出多种不同的玩法。我个人很喜欢的一点是,游戏中有48个岛屿(地图)可供探索,而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老家。在不同世界穿梭,杀怪、做任务、收集素材之后,有一个“家”可回,实在令人备感欣慰。当然,在这个设定之下,把其他世界一律“三光”,回到老家之后大兴土木,也是可以的——这甚至比打Boss要有趣多了。
只要是建造类游戏,就总会有建筑大佬,还有人在游戏里造Miku的……
了PC和移动平台,《传送门骑士》还有PS4、Switch、Xbox One版
除我还有个槽不吐不快:这游戏明明叫做“传送门骑士”,然而玩家可选的3个职业分别是战士、游侠和法师——骑士在哪儿呢?
游戏可以在比较低自由度的模式下捏人,共有战士、游戏、法师3个职业可选——就是没有骑士
相比而言,移动平台上的《传送门骑士》优点和缺点都相当明显:优点在于它比较好地还原了PC版的内容,画面、功能和玩法都没有因为转换平台而大幅缩水。与PC版相同,手游版也支持最多4人的联机,而且国服只要联网便可以随时和朋友一起玩,比起国际服“仅限同一Wi-Fi”更加方便。当然,手游版最重要的优点还是便宜,花30块钱就可以玩到与Steam、WeGame版68元差不多的内容,可以说是赚到了。
不过,手游版的缺陷同样源自“还原”——1.3GB的容量,运行起来很吃手机配置。此外,沙盒、建造、高自由度的属性也让游戏天生就对画面尺寸和操作模式有要求,这些几乎全是移动平台的短板,想要手机版玩起来舒服,恐怕游戏还要进一步有所优化。
不只《传送门骑士》和沙盒类游戏,很多体量较大、玩法较复杂的游戏都会在手机上面临这样的问题
综合而言,《传送门骑士》PC版本和移动版的推荐值各不相同,PC版的长处当然是大屏幕和操作舒适,手机版适合随时游玩,可以说各有各的长处。
iOS传送门
Steam传送门
丨 林志伟:《勇气与荣耀》(Steam)
人类的快乐源于同类的痛苦,在玩了《勇气与荣耀》这款游戏之后,我愈加坚信这一观点。
《勇气与荣耀》是一款十分欢脱的游戏,在我上大学时这款游戏曾经血洗过不止一个视频网站的游戏区——字面意义上的“血洗”。
甚至还有做成系列的XD
这款游戏的操作也很简单,方向键移动、W与S控制载具前后抬升、Shift键加速,乍看之下,这款画风鬼畜、建模粗糙的游戏,简直就像是个刚学了点Unity的大学生应付了事的作品。
但当你按下方向键,正式在游戏中驰骋时,你才能感受到这款游戏惊人的减压能力与乐趣。
塔诺西!
可以这么说,《勇气与荣耀》是“反人类游戏”的集大成者,类似的作品有之前红极一时的《掘地求升》、大名鼎鼎的《模拟山羊》,这类游戏的特点就是极端反人类的操作方式以及刻意制造笑料的物理引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游戏并不适合所有人,你得……对上电波
以上这些,在《勇气与荣耀》中都有。在游戏中,你需要像在大部分竞速游戏中一样,驾驶各种常见交通工具,诸如自行车、越野车、摩托车、敞篷跑车、反重力滑板、火箭轮椅,通过一个又一个记录点最终到达终点。
只不过,在这段路途中等待你的不是“尘埃”中与你并驾齐驱的对手,也不是“极品飞车”中与你上演生死时速的警察,甚至不是《暴力摩托》中对你拳脚相向的机车骑士,你要面对的,是地雷、电锯、暗弩、链锤甚至是火炮。
For Glory!
在到达终点的这段过程中,你需要绞尽脑汁去规避那些危险的“路障”,因为你操控的驾驶员和你一样,都只是血肉之躯,汽车、自行车踩上地雷,骑手会被炸得血肉横飞;高速行驶的摩托撞上墙壁,驾驶员会四肢不全;缺乏防护的敞篷跑车被巨型链锤击中,会连人带车变成一张纸片。
文字描述会让它显得像是一款安全交通警示游戏,或者是一款血肉横飞的恐怖游戏,但听听它鬼畜的音效以及用物理效果刻意营造出来的喜剧效果,看着那些面容呆滞的小人们一个个在欢快的音乐中血浆飞溅,总感觉自己一下就舒坦了。
这种游戏倒也能这么用啦
这款游戏的耐玩程度也很高,游戏本身自带关卡编辑器,同时它也支持创意工坊,玩家甚至可以在游戏中直接接入创意工坊,下载游玩全世界玩家创造的地图。
游戏内自带的关卡编辑器
《勇气与荣耀》其实很早以前就已经上架了Steam,但在昨天游戏的正式1.0版本才上线,无论是画面优化、还是稳定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非常合适在压力巨大(比如头条死限临近、周末推荐不知推什么)的时候玩一玩减压。
Steam传送门
原文链接:周末玩什么:沙盒、自由建造感兴趣吗?还有几款创意或超难小游戏推荐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