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王者类的游戏攻略,有类似乱世王者的策略游戏吗
作者:本站作者1,有类似乱世王者的策略游戏吗
这类的游戏输入rts类似的有《魔兽争霸》

2,乱世王者手游平民玩法攻略 乱世王者平民玩家怎么玩

3,乱世王者中神兽白虎100级到120级多少肉能养成

4,乱世王者中这个兵种遭到冷落它真的有那么弱吗
常玩战争策略类游戏的玩家都知道,游戏中有各种各样的部队供我们选择,手游《乱世王者》也是一样的,一款好游戏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平衡,可是如今《乱世王者》里却有一个兵种遭到了冷落,那就是骑兵,可是骑兵真的很弱吗?
《乱世王者》里的兵种是存在相生相克关系的,步兵营中的枪兵克制骑兵,骑兵反过来克制弓兵和弩兵这样的远程部队,那么按理来说每个兵种都应该有出场机会才是,为何骑兵就成了“下水道”兵种呢?主要原因是目前游戏里枪兵比较流行,加成枪兵的武将张飞获取难度也比较低,就造成了骑兵出场很容易被克制的现象。
一般来说,主公们的部队如果选择以骑兵为主,都是为了发挥骑兵可以冲锋远程兵种的特性,以此来针对对手的弓兵。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同为9级的骑射手跟枪兵之间,攻击力相差不大,但是防御力方面枪兵则领先很多,可是枪兵并不具备像骑兵那样的冲锋技能以及加快行军速度的特点,所以骑兵并不是不能出场的。
那么我们大量训练骑兵之后要怎么合理利用呢?除了侦查到敌方部队主要以弓兵时用来针对之外,还可以在撞田及打野时使用。骑兵特殊的加快行军速度的技能让我们面对这种冲突不是很强的战斗时可以事半功倍。
决定使用骑兵之后,不要忘记对士兵和战斗力有超高加成的武将,适合于骑兵的武将有哪些呢?其实游戏中一开始赠送给主公的武将马超就是一个很适合率领骑兵作战的武将,当然如果想追求更高的作战能力,还能去培养橙色的赵云,将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通过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乱世王者》里的兵种还算是比较平衡的了,没有绝对的强和弱,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战斗目的和对手来决定兵种的配置以及带头武将。
5,乱世王者新手攻略 乱世王者游戏第一天怎么玩
6,乱世王者手游新手攻略
7,800 多个人物沉浸式体验这款包罗万象的策略游戏让你做一回乱
主题:我的游戏时代
作者:Lawliet
战场人生
少读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向往的是战场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羡慕的是英雄气慨。
然而: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现实中的乱世战场想必不只有英雄气,还有悲情。
战国时的日本,虽其战场无中国之广阔,但诸侯间战争不乱,英雄间风云际间,亦同乱世中国般耐人寻味。
木下藤吉郎,作为日本战国出人头地第一人,其故事不仅励志,还充满迷团。
藤吉郎,被织田信长贬称猴子,却为何深受信长重用?
本能寺之变中,猴子作为最终的大赢家,真的只是为主报仇吗?
刻画日本战国人生的《太阁立志传 5》(下文统一简称为《太阁 5》),便是以这位人物为主人公,展开的一款包罗万象的策略 RPG
入坑
《太阁 5》在 2015 年的游民星空单机游戏推荐榜里排第 5,这个数字不算惊艳,但这可是一款 2004 年出的游戏。直至现在,仍有不少人在百度贴吧里呼吁更新《太阁 6》,其经典程度可见一斑。
扮演日本战国中一名真实人物,通过游戏中的各种趣味游戏升级,努力完成历史剧情,完成成就是《太阁 5》的最初主游玩法。后来玩家开始不满足于光荣公司给出的主线剧情,开始自创假想剧情 mod,则进一步丰富了《太阁 5》的玩法(在此推荐《人间五十年》mod)。
由易到难的小游戏
《太阁 5》里无论是升级成长还是主线剧情,都有小游戏引导。小游戏丰富多样,从战棋类的野战到愤怒的小 GG 那样的弓箭游戏都有。
游戏难度由玩家扮演角色的属性决定,如弓箭游戏中,玩家的武力越高,箭耙就越大,反之亦反。
其中最难的应该是打炮了,要根据四个铁环的运动轨迹预判打炮的时机和角度,力争一穿四。所以一直以来我觉得《太阁 5》里最难收集的单卡就是靠打炮比赛获胜而得的山城传了。
丰富职业与海量人物
《太阁 5》共 5 个主流职业可选:武士,剑客,忍者,海贼和商人,可玩度较高。此外还有医师、茶师和工匠三个兼职可以作为副业。如果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混吃等死完成农民结局。
《太阁 5》里的人物共 800 个,初级除猴子外还有四个其他人物可作为主角,分别对应 5个主流职业。其他人物则要收集他的人物卡才能使用。人物卡有金色、镶边和普通三个等级,等级越高,人物卡越难收集。不得不说金卡收集是本游戏的乐趣之一。
其中最难收集的当属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和真田昌幸了,上杉谦信得用其义子上杉景胜在 save 大法的帮助下努力发动御馆之乱才得取得。
沉浸式体验
为什么说《太阁 5》能带来沉浸式体验?因为游戏中人物的遭遇和我们的生活太像了。这固然得益于《太阁 5》本身取材于历史,也和游戏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有关,也就是所有人物在游戏中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剧情。最明显的一点,只要主角有同事,就会有个同事会毫无原因地嘲讽主角。
比如你玩猴子的时候,佐佐成政这个不识货的就会一直不爽你,哪怕你开修改器保持和他三星的人际关系都不行。这事在玩游戏的时候会觉得烦得很,但细想一下生活不就是如此吗?就像郭德纲说的:
天下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或一个艺人,能够被所有人都接受
这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而即便你已经十全十美了,没并没有什么卵用。由于《太阁 5》的剧情里安排了很多合理的小烦恼,让人容易感同深受。
《太阁 5》的主线剧情最丰富的除了猴子外,应该就是忍者服部半藏了,而《太阁 5》中最难获得的 CG 锅煮五右卫门就是在服部的剧情中获得的。游戏中服部身为武士却被贬为忍者,在暗中辅佐德川家康一统日本。如果说猴子是游戏中的阳,服部便是阴。服部的剧情多反映人心的丑陋与乱世的无奈。
说到阴阳,就还得提一下《太阁 5》里的娶妻系统。这个游戏里美工做得很精致,美女不少。但只能娶一个老婆,有妇之夫在外调戏美女后回家会被打成残血。导致不少年轻人自制的假想剧情中,第一个事就是要消除这个阻碍以成功纳妾。在此我只能说少年,这事想想就行,现实生活中你一个老婆都不一定 hold 得住。
咳咳,跑题了,回到游戏中。游戏中的男角色则多为好色之徒,比如猴子。游戏里的猴子垂涎信长之妹阿市,和历史是相符的。历史中猴子统一近几还把阿市之女收为已有,但游戏里猴子的正妻宁宁死不了,所以只能作罢。
这就不得不对比下光荣公司做的三国题材游戏了。从曹操传至三国志 13,光荣公司时不时地就会把英雄抱得美人归的事放进游戏中来。这种事本身很符合逻辑,曹丕不就抢了袁熙之妻甄宓为妻么。关公在打吕布前也曾多次向曹总司令(即曹操)申请事成之后将敌将秦宜禄这妻收为妾,只是曹司令见了那美女后自己留用了而已。
但中国古人一直认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英雄抱得美人归不是什么好事。李逵就曾因误闻宋江好色而要和宋江绝交。所以我一直觉得光荣公司旗下的三国游戏没有其日本战国游戏那般有代入感。
结语
二十一世纪初电脑刚流行起来,光荣公司当时推出了很多优秀的单机和掌机游戏,如《太阁》、《三国志》、《无双》、《信长之野望》等。如果让我给一个为什么非常喜欢《太阁 5》的原因,我觉得是这游戏让我有所成长。
多数人认为玩物丧志,家长们也喜欢把儿女学业上的失败归结于游戏的发明。我觉得这是天大的冤枉。有谁敢说自己没有游戏中学到知识的?把知识融入游戏中进行教学其实是每个教育者应当追求的事,只是说这事的确不容易。但让游戏背学习失败的锅绝 对是逃避责任。
《太阁 5》作为一个多元策略 RPG,往往会将历史事件或演义事件通过不同人物、不同阵营的角度呈现给玩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历史课是按这样的方式来讲授,估计没什么人会打瞌睡。
令人可惜的是,《太阁 5》的续作在其发布 14 年后仍无音讯。原因很简单:没有市场竞争力。光荣公司这两年推出的手游《三国志》和《曹操传》也是旧盒装新药,靠情怀圈老玩家的钱,毫无新意。
《太阁 5》呈现了很多人生结局,但当时可能谁也没想到游戏本身的结局是未来没有《太阁 6》。作为玩家只是希望立志的故事永远不会断, 每个人都能获得他期待的结局。
8,乱世王者新手怎么玩 乱世王者新手玩法攻略
9,谁动了孩子的游戏
虎嗅原创组作品,首发于虎嗅旗下年轻厂牌“难逃一吸”(ID:suck2333),头图 视觉中国
作者丨天使不投资人
作为一家信仰算法的公司,今日头条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增设了数千人的人工内容审查团队。有人觉得头条咎由自取,也有人觉得头条是时代的“冤大头”。但要说有谁比头条更咎由自取也更冤大头,您得到成都看看。
作为《王者荣耀》的诞生地,腾讯成都分部寄托了腾讯对自身游戏内容的希望。然而在下一个“农药”出现前,成都腾讯大厦先添了一道奇景:多达200人的“主动客服”。
这200位客服采用十分传统的“打电话”工作方式,所做的事情更是匪夷所思:在AI识别出“可疑”游戏账号并找到联系方式后,客服们要逐个联系账号拥有者,并询问:“您好,请问XXX账号是您本人在使用吗?”
这一工作比推销“现金贷”更加吃力不讨好。据悉,超过60%的客户在听到第一句话后就会挂断,其中不乏怒骂一句“有病”者。
最后的武器
这些客服在做的工作,是主动探寻借用大人账号打游戏以绕过防沉迷限制和支付限制的孩子。就像当年孩子会借用成年人身份证进入网吧,如今的孩子借用大人账号打游戏也是家常便饭。
腾讯的目的是先于家长、社会和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儿童”“网瘾少年”,通过电话确认目标后再联系家庭、给出建议,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防沉迷关怀了。
作为技术十分成熟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如此这般做“防沉迷”工作,就和对算法颇为自信的头条启用人工审查一样——说好听点是弥补技术的缺陷,说难听点就是“求生欲强”。
这两年国家对游戏什么态度,每个关注游戏产业的人都不瞎。至于应付愤怒的家长,更是中国游戏公司的家常便饭。
在事情危急到今年这揍性之前,腾讯也曾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产品来解决儿童沉迷游戏的问题,并且构建了中国最为成熟(没有之一)的防沉迷系统。说来非常讽刺,作为最会诱导用户“氪金”的游戏公司,腾讯也是唯一一家在防沉迷系统加入“限制支付”功能的游戏公司。
然而再好的防沉迷系统也有严重的先天缺陷:
亲子身份验证困难。大多数防沉迷平台会在注册、验证身份(可以简单理解为“证明你儿子是你儿子”)这一步就将家长劝退,对那些缺乏耐心或缺乏“网感”的家长尤其如此;不幸的是,特别在意孩子“网瘾”的家长往往就是这类人。
孩子帐号获取困难。即便最先进的平台在验证身份后允许家长使用身份证、手机、微信号等线索模糊查找,如果家长并不熟悉孩子的帐号且不愿询问(事实上多数家长都不熟悉且排斥沟通),锁定亲子账号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限制游戏却无法挽回亲情。所有防沉迷平台客服接受的最严厉斥责只有一种:“用了你这个系统,孩子不理我了/孩子跟我大吵一架/孩子离家出走了。”90%的家长找到防沉迷系统,是因为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无法靠自己解决、只能求助外力的程度。防沉迷等于核威慑,当你需要它爆炸时,结果已经无法挽回了。
因此,即便腾讯花大力气搭建了最为先进的防沉迷平台,仍然迫不得已地在今年加入了这一“主动客服”,力求在亲子关系严重恶化前,让家长得以“先下手为强”。从技术到人力,从“发现问题”到“没事找事”,互联网公司面对无穷质疑的最后武器,就是进一步加强自我审查。
不得不佩服腾讯的决心、技术实力(和求生欲):在客户发现问题之前试图先帮客户解决问题,哪怕承受60%的“有病”谩骂。从6月成立到现在,成都客服中心主动拨出了300万通电话。我不知道这200位客服工资多少,只想替腾讯、社会和国家都对他们说声“谢谢,辛苦了”。
然而,即便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游戏公司有如此决心和实力,中国AI发展之势又如此喜人,旁观者也无不扼腕叹息。一位从业者直白地向我表示:国家也不管,家长也不管,才轮到企业管这种屁事儿。
谁都不管孩子
在游戏沉迷这个问题上,施压者并非只有国家。游戏在中国的多年“污名化”之路上,国家和家长扮演的角色一向“只有意见,并无建议”。如今中国儿童沉迷游戏的问题客观存在,也跟国家政策及家长选择有莫大关系。
自从小学3点半、初中4点半(教育界称330、430难题)放学,接送孩子就成了一部分家长的老大难问题。无论家长每日请假乃至辞去工作自己去接,抑或拜托亲朋、雇佣保姆去接孩子,接到孩子后,漫长的下午和晚上该怎样度过又是个问题。
诚然,初中阶段,许多地方政府会组织免费晚托班缓解家长压力(在GDP角度,也是解放家长一下午的生产力),小学则基本无解。况且,自从今年国家严禁公校补习、公职补习,初中的免费晚托也成了梦幻。一些富足家庭确实会将孩子交给付费晚托班,但这并非多数人可作出的选择。
幸亏中国的网络发展如此之快、手机产业如此之强,每个懒得盯孩子的家长,都可以甩给孩子一部手机,让他爱玩啥玩啥去。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容易使孩子过早接触到不适宜其年龄的内容,更是疏远了亲子关系,让孩子“对手机比对父母亲”——若非如此,所谓“网瘾”何以发现如此之晚,又何以如此难靠家庭自己解决?
把娱乐交给数码产品,几乎等于把亲子教育交给网络。如此对待,孩子没有网瘾才是新鲜事儿。然而我们毕竟不能苛责家长:学校早放学,家长工作忙又累,不把孩子推给手机,难道要推给国家么?
刚刚过去的9月4日,新华社发表时评:不能让农村青少年成网游成瘾“重灾区”。这一评论虽然将矛头对准游戏和游戏公司,却客观上暴露了日常生活匮乏、家长管教缺位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的现实。留守儿童多发网瘾,与核心家庭(父辈子辈同堂,祖辈往往在老家)老人依赖网络十分类似。网络在他们手里并非闲暇的玩物,而是唯一的精神寄托。
而就在此前一天,9月3日,一条标题为《13岁男孩玩“吃鸡”坠楼身亡 家长:要起诉游戏公司》的视频又在微博热了一阵子。视频中家长言之凿凿地将孩子之死怪罪于游戏公司,绝口不提自己作为监护人的缺位——盯不住孩子“吃鸡”,难道还盯不住孩子跳楼么?
如果在北美,这种孩子跳楼都浑然不觉的家长,大概率在孩子年幼时就会被起诉,剥夺抚养权甚至坐几年牢。在中国,未尽到监护义务的家长不但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危险,反倒可以自以为是地拿起法律武器“将游戏公司一军”——得承认我国家长大概和工业化国家差距还蛮大的。
但是,当他们自顾自地将矛盾推给游戏公司时,有关部门能做出公正的裁决吗?
国家意志
说到国家对游戏的态度,阅读文章至此的朋友们根本没必要听我废话。如果您是从业者或者核心玩家,应该也早已了解今年游戏业遭受的浩劫如版号不批、网游限量等政策,主要是因为主管部门权力交替所致。
文化部管游戏与工信部管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信部虽然要限制游戏的意识形态并做出内容审查,但同时也要肩负引导游戏产业发展的使命。然而文化部的职责却只有前半部分,用个互联网从业者容易理解的说法:如今的主管部门根本没有产业、经济相关的KPI,自然是管得越严越好。
那么,应该管什么?什么叫严管,又什么叫松管?
中国没有明确的游戏分级制度,有很多从业者会根据常识判断,这个问题可以依靠改革解决——现在规则不明确的审查模式,创造了很多审查的灰色地带也就是寻租空间,错误、低效,也应该被时代淘汰。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灰色审查”之所以没有改,可能是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前审查部门的阻挠、牵制,只要结构一变,部门啪啪一改,一切迎刃而解——然而今年主管部门确实变了,风向也真的变了:变得更糟糕了。
“网游限量”这种几乎是计划经济时代才能诞生的政策,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常识,也不符合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更不符合一度流传甚广的“权力寻租”论调——有关部门疯起来连灰色收入都不要了?
最合理的解释是:曾经的“寻租设想”是错的。有关部门并不是仅仅要限制色情、暴力、低俗,也没打算要从说不清道不明的审查原则中寻找猫腻,而是发自内心地觉得游戏根本就不是什么好鸟儿。
至于怎么得出了这个结论,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在虎嗅文章《腾讯想做个好人》中,作者六九讲述了一段腾讯投资Paradox(简称P社)的失败经历。彼时腾讯正值TGP宣传期,想借助P社的硬核策略游戏扭转核心玩家对腾讯的成见,并高调赞颂《群星》《城市:天际线》等P社作品。
后果大家都知道了,《群星》这游戏虽然在腾讯投资后火速出了官方中文版,但直到今天TGP更名wegame,这游戏在中国的正版仍然连影儿都没有。
实际上,除了意识形态问题极端敏感的《钢铁雄心》系列,彼时的腾讯曾经希望将“P社四萌”中的其余三部小众硬核作品全部引进,但也遭到了有关部门的极力阻挠。时至今日,在WeGame平台搜索Paradox,显示结果仍然只有《城市:天际线》。
很难想象不血不黄,画面几乎等于UI+纯文字的P社游戏会触犯家长敏感的神经。有不靠谱儿传言称,面对刻意隐去《钢铁雄心》的“P社四萌”,有关部门并非像审批其他游戏一样给出具体的游戏内容问题及修改意见,而是直言“Paradox的游戏就不要想过审了,他们意识形态有问题”。
就算传言再不靠谱儿,这也是人类逻辑能够推测的唯一原因。
这说明了三个问题:
有关部门对游戏的审查可能傲慢,但绝不无知。若非有一定游戏经历的核心玩家,很难透过P社游戏的粗糙外表,看透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动意识”;
即便在文化部接手之前,意识形态审查也是摆在明面上的问题。只不过因为鲜有公司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进那些显然涉及意识形态的游戏(被腾讯刻意择出去的《钢铁雄心》系列即是典型),这一原则通常被国内一众只困扰于暴力、色情审查的从业者忽略了;
审查部门的官僚气息仍然浓厚。意识形态问题同样“相当严重”的《城市:天际线》(说《王国风云》《欧陆风云》系列比这玩意更敏感的人不是对P社有误会,就是对敏感有误会)最终得以安全通关,据说是照顾到同期炒得火热的“智慧城市”概念。当然,信不信由您。
失去的是1050亿吗?
在游戏工委发布的《2018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半年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数字: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050.0亿元。
如果与中国其他产业相比,1050亿是个很尴尬的数字。说它大吧,和国计民生产业比确实不起眼;说它小吧,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又太不客观。
一般评价这种产业,当想要割舍时,就指责它是“落后产能”;想要保留时,就说它“带动了很多就业”。
游戏可确实带动了很多就业,尤其对于那些曾被它“祸害”得“百无一用”的孩子们。某游戏公司高管对我如此描述新晋从业者——
游戏业内部的那些就业的学生,都觉得做游戏很酷,这是肯定的,否则他们就不会进游戏行业了嘛。
那这些孩子都是些什么人呢?不了解游戏产业的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觉得是一群游戏死宅,掌握着一些游戏以外“没什么用”的技能,因此只能在游戏行业混碗饭吃。至于那些程序啊、产品啊、运营啊、客服啊,在游戏产业以外不也普遍存在?
然而并非如此。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是多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游戏公司对音乐、美术的需求供养了国内大批艺术、设计人才。实际上,无论日本还是中国,画师和音乐人都与游戏产业有极深的交集,其中一些人更是以游戏公司为长期、主要的收入来源。
国产游戏如今的艺术表现有相当突破
日本可能还好,然而在中国,虽然“第九艺术”备受轻视和限制,前八种艺术混得怕不是更差。因此,对于众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学子,游戏公司成了他们最靠谱的、能发挥一技之长的选择,哪怕不是“没有之一”,也找不到太多“旗鼓相当的对手”。
听到“网游限量”,艺术生的心是拔凉拔凉的。比他们更凉的,则是位于下游的分发、联运企业。
是的,游戏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行业,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借用艾瑞这张图,业外人士可以管窥这一产业的规模。
然而“一图流”描述游戏产业还是不足的。首先这张图仅仅描述了中国移动游戏产业而未涵盖PC和主机游戏(当然此二者在中国也相对薄弱);其次缺乏对一些新兴渠道的梳理(比如微信小程序),也没有照顾到橙光游戏之类的UGC平台;最后在代表性商标的选择上也不尽如人意,当然这就是小问题了。
实际上,图中十分重要的分发、联运环节,并非仅仅是应用市场、超级App和门户的盈利点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早年常说的电商、增值、游戏三种“商业模式”,很准确地概括了互联网生态的命脉,而游戏正是最重要的命脉之一。
举个简单的例子:
5月11日,在今日头条的一场分享会上,今日头条一负责人称:2018年Q1抖音的消耗能够持平今日头条,而游戏行业内抖音在近期已经超过了今日头条,甚至是它的两倍。其中今日头条占比接近25%,西瓜视频31%,抖音游戏占比接近70%。1月至4月期间,抖音的消耗一口气攀升了121%。3月对全部广告主开放后,只有不超过15%的游戏客户还没有投放抖音。
至于头条系的广告投放总量相信各位心知肚明:每月大几十亿毫不夸张。简而言之,仅在头条系一家渠道,游戏广告投放每月便带来10亿~20亿的收入。如此多快好省,将来即便头条自己动心去做游戏,也绝不夸张。
再来看另一家早就“动了心”的企业,腾讯。之前提到的分发和联运,与占据着中国游戏半壁江山的腾讯游戏无关。严格来说,腾讯的授权、研发、广告、分发、支付等环节全由自己一家公司完成,不涉及与其他企业的联运。腾讯从最开始“用IM完美诠释互联网三大变现渠道之一”,变成了如今干脆的“游戏公司”定位,可见游戏带动其他产业盈利、乃至反客为主的极大驱动力。
腾讯的市值即便今年遭遇重挫,也始终徘徊在3万亿人民币左右。即便不像腾讯一样被定位成“游戏公司”,中国互联网生态中与游戏沾边的从业者又何止头条一家?是尴尬的1050亿,还是数万亿、数十万亿规模的产业,有关部门真的算不清这笔账吗?
无间
我小的时候,最早接触的游戏就是《穿越火线》这种。初中有次看到别人玩PS2,觉得这上面的游戏太NB了,我就每个周六坐两小时车,去教化附近的电玩商店看别人玩。哈尔滨不像北京,我们小时候能买得起主机的家庭不多。我能有今天,真的不容易。
——《腾讯想做个好人》
好不容易跳出国产“氪金”游戏的局限后,六九很快成长为一名核心玩家,并致力于向别人推广各种真正意义上的“好游戏”。他很清楚如今的中国市场还是手游玩家为主,但他从自己和许多小伙伴的亲身经历判断,就像电影一样,玩家对游戏的审美也会不断提高。
很难硬拗游戏的教育意义。我们不能苛求每个《文明》玩家都去阅读文明百科中数十万字的历史科普,但我们知道即便是90年代末的游戏《帝国时代》,也点燃了一批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心中的星星之火。
“不能说你玩了三国游戏就会去读《三国演义》,也不能说你玩了舰C就会对二战感兴趣,但确实有很多人真的被游戏开了个头。”一位从业者说,游戏的正面意义或许依赖玩家的内在驱动和自律,但并不等于没有。换句话说,游戏的反面意义也绝不会体现在多数玩家身上。
如果考虑到在北美、欧盟及台湾早已有着20年历史的功能游戏,游戏的正面意义就不仅局限于文化层面,更聚焦于物理、医学、数学、军事、消防、急救、编程等具体的学科和行业,并做出了确实的贡献。如果有谁说游戏只是骗消费者钱的工具,那些从来不“to C”也生存了几十年的游戏公司,只会露出轻蔑的微笑。
然而,假如中国的产业政策一意孤行地打压这一虽庞大但初级的游戏市场,或许还未等到游戏开出收入、就业以外的花朵,这一产业便会过早凋零。在网游限量这种疯狂政策的压迫下,不仅权力寻租的阴云将始终笼罩于这一在中国诞生不久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被扔给数码产品”的孩子们也只能终日沉沦于“初级形态”的国产游戏,等不来“看到PS2,觉得游戏真好”的那一天。
连给家长主动打电话这种事情都做出来了,偌大如腾讯,在畸形的市场管制下也毫无尊严可言。三年之后又三年,游戏公司想做个好人,监管答应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互动学习训练营v3.1 安卓版
知孝v1.0.3 安卓版
风云作文宝v1.0.1 安卓版
万剑医云v2.19.1 安卓版
中策大数据v1.2.0 安卓版
慧邦中工v2.0.1 安卓版
酷余企业版v1.5.1 安卓版
模卡v4.4.0 安卓版
印券行v1.0.03 安卓版
盘山职教智慧校园v5.6.6 安卓版
不渝v1.2.20230810 安卓版
锦鲤计步v2.3.1.1 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