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夜装备攻略,漫漫长夜被浪攻击时怎么选择武器
作者:本站作者1,漫漫长夜被浪攻击时怎么选择武器
被狼扑倒的时候 游戏会根据你所拥有的近战武器 在屏幕中间依次显示 用鼠标在图标上点选 然后反击即可
2,漫漫长夜全技能效果作用一览
想要在这荒凉的世界中生存,一定要学习更多的技能 雪地行者:角色体力回复速度加快20%。 跑酷者:角色奔跑时能力的消耗降低25%。 生火大师:游戏开局角色的生火技能就是3级。 高效机械:角色制造东西时的能量消耗降低10%。 冷聚变:角色的温度增加2度。 书本智慧:角色阅读技能书时获得的经验值增加10%。
3,漫漫长夜物品多久刷新一次
任何物品都可以刷新(枪,家具,零食,未放入物品过的箱子之类的都可以),失误失误,几个小时吧,关掉游戏好像都会计时(对了,植物刷新最慢,要游戏的几个月吧?)。久了就受不了这种刷新机制,建议大家玩正式版的剧情模式,舒服多了.
你好! 我也曾熬过漫漫长夜,记不清我在这里有多少个不眠之夜。在黑暗中咀嚼孤独,只有一些心事陪着你。时间就像被拉长得像刀锋那么细 如有疑问,请追问。
4,侠盗飞车之漫漫长夜的秘籍与攻略
GUNSGUNSGUNS====所有武器 IFIWEREARICHMAN====得到$250,000 GETTHEREQUICKLY - 车子超快 GETTHEREVERYFASTINDEED - 车子超超快 GETTHEREAMAZINGLYFAST - 车子超超超快 FANNYMAGNET - 女人都会被你吸引 LEAVEMEALONE - 通缉级别变为0 THUGSTOOLS=================暴徒武器 PROFESSIONALTOOLS==========专业武器 NUTTERTOOLS================高级武器
5,漫漫长夜怎么玩
漫漫长夜怎么玩 漫漫长夜新手入门技巧攻略 当游网 1、开局点手上的铁片开始。 2、玫瑰果需要背包上面点手动加工才能烧。 3、不要在触发剧情的房间里搜刮,东西是放在外面的柜子里的,除了盲婆的食物放在她的冰箱下层。 4、农场钥匙?在卧室火炉左上角的罐子里。 5、晚上铁道维修房注意地上有电。 6、手电筒?只能晚上有极光的时候自己充电使用。 7、猎人小屋在新图铁道不是神秘湖捕兽者屋。 8、猎人小屋剧情不是电话是火炉上的猎枪别乱开枪后面剧情需要。 9、学习老猎人的技能。
《漫漫长夜》游戏操作方法一览 2015年4月12日 来源:游迅网 编辑:小黑妹 [已有0人评论][有偿投稿] 《漫漫长夜》游戏怎么操作?不少玩家对《漫漫长夜》的操作方法还不是很清楚,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漫漫长夜》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游迅网 wasd键——角色移动 鼠标左键——确定,互动 鼠标右键——取消 shift键——跑动 i键——物品菜单 m键——点火柴 esc键——暂停菜单
6,我像要一份侠盗猎车漫漫长夜的攻略,希望大家帮帮忙。
THUGSTOOLS =棍子类武器 PROFESSIONALTOOLS =枪类武器 NUTTERTOOLS =变态武器 PRECIOUSPROTECTION =加满防弹衣 ASPIRINE =加满血 YOUWONTTAKEMEALIVE =加2个警察抓你的星星 LEAVEMEALONE =警察星星变零 APLEASANTDAY =好天气 ALOVELYDAY =超好天气 ABITDRIEG =云天 CATSANDDOGS =雨天 CANTSEEATHING =小雨天 PANZER =给你个坦克 LIFEISPASSINGMEBY =时间过得更快 BIGBANG =附近所有车子爆炸 STILLLIKEDRESSINGUP =换玩家的人物 FIGHTFIGHTFIGHT =街上人打架 NOBODYLIKESME =街上人被你装了会跌到 OURGODGIVENRIGHTTOBEARARMS =街上所有人有武器 ONSPEED =走的更快 BOOOOOORING =走的更慢 WHEELSAREALLINEED =车子不见..只有轮子 COMEFLYWITHME =苍蝇飞来飞去 ICANTTAKEITANYMORE =自杀 GREENLIGHT =所有红绿灯变绿 MIAMITRAFFIC =路上车子开的很快 TRAVELINSTYLE =车子会飞 THELASTRIDE =给你一辆葬礼车 ROCKANDROLLCAR =给你一辆加长型礼车limo RUBBISHCAR =给你一辆垃圾车 GETTHEREFAST =给你一辆SABRE TURBO BETTERTHANWALKING =给你一辆caddy GETTHEREQUICKLY =车子超快 GETTHEREVERYFASTINDEED =车子超超快 GETTHEREAMAZINGLYFAST =车子超超超快 FANNYMAGNET =女人都会被你吸引 CERTAINDEATH =嘴里放跟烟
7,【文学随笔】那年那人那梦_
每颗心上某个地方,总有个记忆挥不散;每个深夜某个地方,总有着最深的思念,世界万千的变化,前方的路终会难,累了就歇歇吧,回到成长之处,回到梦想之源,顺着那个灵犀的方向,回看那年的快乐地片段。 风儿吹呀吹呀,吹入我心扉,想念那时心,黄昏着不能入睡,哒哒的钟摆声,敲响梦想的时分。 忘不了,永生永世,手挽着春姑娘,越过山岗,跨过平原,闯入花海,爬上摇摇的树枝,近瞧洁白树枝,偷听花开的笑声,闻闻叶嫩花香;风阵阵吹起,扬起漫天雪飘,踩着绿绒绒的草坪,和着风儿奏歌、阳光投射的舞台,一起垫起脚尖,拈起蕾丝裙边,迎着风的方向,翩翩而起,飘飘啊,飘飘啊,消失在前进远方。 偶而夜雨倾盆,三更雷雨闪电相交,静卧只听夏的独歌,千里相歌会,拍击沟沟瓦,时而密密、时而稀疏嗒嗒;屋檐下青石板上滴哒,院旁林间莎莎作响,田旁芭蕉啪啪,然后顺着光滑的叶面滚下,空中三百六十度旋转的优美弧线,嚓嚓敲打低矮的草叶,最后咚的一声钻进泥土的刹那间,用尽全身的力量,呐喊生命最后的一声,壮美而浪漫结局终是梦的写真。 朝来又是艳阳高照天,早早的起床,去悄悄地聆听雨夜后幽静、看看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赶着太阳露出半边脸之前,一路猛驱赶牛羊上山坡,呼吸湿润的空气,在山岗之上等待,远方山体间探出一个微笑的半边脸,她笑了,我也笑了;忽然长空一啼长嘶,雄鹰在高空划破寂静的早晨,真想化为那矫健羽翼上的灰黑色的斑点,让雄鹰带着我,飞过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脉、每一个村庄,看每一缕袅袅炊烟随风升空,然后端坐落在故乡村头那颗老树的梢尖,永不厌倦听夏歌唱,直到最后一次呼吸。 萧瑟的风,吹得人好痛,漫漫长夜,街头灯笼飘摇。夜深了,情真了,我睡了,而你却等候着,等候着我熟睡,悄来到我的身旁,担心会着凉,帮我掖好被角,久久地望着,不忍闭眼,不忍离去,我知道,你想抱抱我,但又怕惊醒我 ,在那一刻,我知道我有全世界最爱我的爸妈,守候在我身旁。那年里,你们为了这个家,爸爸长年在外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一年又一年,妈妈在家起早贪黑,忙里忙外,日复又一日;那梦里,我们一家子正围着桌子吃饭,在抬头得刹那间,我发现,爸爸的笑脸上多了几道皱纹,说话声音低沉,头上也长出了很多了白发;妈妈的皮肤再也不白皙,手指变得粗糙,脸色更是蜡黄许多,身材也臃肿不少;看着看着,泪花就顺着脸颊流了出来,湿了被角,钻进了心房。那梦里,时不待人,真不愿看你们老去,也想过长生不老,甚至想过,去找孙猴子学的一身本领,再去大闹天宫,盗取不老仙丹,一颗给爸爸,一颗给妈妈;我相信,有你们在身旁,就有永恒的力量。在那年那梦里,我还没听够那一曲爱的歌谣。 北风呼啸,南国雪飘。整片大地都被寒冷笼罩,寒冷刺骨的风迎面吹了上来,仍然吹不散,同伴和我的那份热情,在雪地里,你追我赶,堆雪人,打雪仗,相互嬉戏,各得其乐。长辈们见我们在雪地里玩闹,免不了得心生关怀之情,叫我们进屋,或把我拉到炉火旁,烘烤被冻地发抖身体。现在回想起来,只记得归来时留下的那一窜脚印最为清晰,沿着那个清晰的方向,来到那方圣洁沃土,掏出自己的心,深深地把它埋在冰雪之中,永保留那份纯,那份真。
8,第8章 野湖里的露天浴_
此时,荒原上的光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西移动,浅黄色与葱绿色交织的草原被分成界线分明的阴阳两块。但阴面很快占了上风,太阳把最后一点光线都沉入水中,黑夜接管了大地。
日光下,一切都是明朗的。而一旦黑夜袭来,清晰变成混沌,希望堕落成空虚,风从世界的尽头刮过来,将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宣告它在这荒岛的主权。
唐清沅站在黑暗里,忽然就觉得心里某个地方生出一个大洞。大风穿膛而过,一阵一阵地泛着冷意。她自诩不怕孤单。但当夜魔与她比邻而居的时候,她又觉得,如果现在肖恩在,一切都会不同。即便看不见他,知道他就在隔壁的那种感觉也是踏实的。
人是生而孤单的动物。再孤僻的人,都需要同类的陪伴。哪怕那个同伴平时并不讨喜,但他的存在,就像暗夜的篝火,总能带来温暖与安全感。
她正这样想着,傲慢的声音又在身后响起。
“你总是趁我不在,到我房门口窥视吗?”一点也不客气,甚至带着几分刻意显露的自以为是。
可这声音,如撞向镜面的石头,瞬间打破了夜的冷硬,让唐清沅一点也无法生气。
“不,我只是想问问你要不要吃晚饭。还有——晚上不安全。”清沅决定忽略肖恩语气里的利刺,温和地对他传递自己的善意。
“这岛上,除了我们两个最危险,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妥。”肖恩也收起话语中的锋芒。
尽管肖恩就站在唐清沅的身后,可是她却完全看不见他。就好像他是暗夜中的精灵,那样安静自持,不动声色。
“你去哪了?”唐清沅听见黑暗中,自己的声音又轻又小,像个怕黑的孩子。于是她又故意提高声线,让声音重新成熟理智起来,“你去哪了?”
“游泳。”他说,那声音软得滴水,简直要令耳朵受孕。就算不听话里的意思,光是那道温柔低沉的声线,就已经是诱惑了。
“游泳?”她的声音再提高八度,“哪儿可以游泳?海里?”
肖恩看着黑暗中的中国姑娘,看着她脸上镇定自若的假面,被自己这句话迎面一击,震得粉碎。
她的眼睛即便在暗夜中也有光亮,虽比不过千里迢迢之外的星光,甚至比不过黑暗海潮中鱼虾的荧光,但却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力量。那光里,有震惊,有喜悦,甚至还有饥渴。
他太知道,长期不能洗澡时,那黏腻的皮肤对清洁的水的渴望。那种渴,是沙漠中的旅人对绿的渴,是失眠者在漫漫长夜里对梦的渴,是孤独的男女对爱的渴。
他曾经都尝过,所以他懂得。
“想去吗?”他决心放她一马,给这个岛上唯一能给他的寂寞解渴的女人一点好处。
这时他还不知道,这一刹那的善念,将改变他的命运。
一想到被清冽的水包裹着肌肤的感觉,唐清沅心里最后一点防线和矜持就都崩塌了。两周没有擦洗过的皮肤,一寸一寸地骚动起来,火烧火燎地痒,仿佛每个皮屑都想逃离。而头皮更是瞬间就绷紧了,每根发丝都是渴的、痛的、焦灼的。
来不及犹豫,没有丝毫挣扎,她听见自己干干脆脆的声音:“我去!”
“游泳池”是半里地之外的一个天然野湖,其实叫作池塘更贴切。水面四周长满了半人高的灌木和齐腰深的荒草,远远看过去密不透风。如果不是有几颗稀稀朗朗的星从云头钻出来,映出些许浅淡的水光,谁也不会发现这里。
唐清沅拨开草丛,探头望过去,水面被风吹出绸缎般的褶皱。
“是融化的雪水和雨水,干净,但冰冷!”肖恩站在远处说,“你最好热热身再下去,如果腿抽筋,我可不会来救你。”
唐清沅在黑暗中对他回眸一笑。那笑容从黑暗中溅出火花,灼痛人的眼睛。
她脱掉外衣挂在灌木上,只穿了背心、短裤,稍稍热身后便欢呼一声,纵身跃入湖中。星光下,她纤细健美的身形,如一尾灵活的鱼,啪的一声清脆入水声,一摆尾便不见了。接着,肖恩听见她的尖叫,欢快,但充满了战栗,甚至带着牙齿相叩的碰撞声。他知道,那是被冰冷的湖水激的。
他想笑,可是风太大,将那个笑容吹得散碎在风中。是的,黑暗中,他的笑容真的散开了,身体微微晃了晃,如同一段受到信号干扰的电视画面闪烁、扭曲了几帧,才又稳下来。
唐清沅入水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一片清明。冷冽冰寒的水,像冬日的清晨一般,瞬间包裹住她的每寸肌肤。她沉潜了一会儿,迅速从水里抬起头,胸臆中有一种自由不羁的豪情在来回冲撞,如海啸冲击着礁石,仿佛要破壳而出。
她忍不住兴奋地大声尖叫。露出水面的肌肤,被夜风一吹,瞬息便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疙瘩,连汗毛都在哀号。她迅速将肩膀沉下去,又在水里来回游了两圈。
夜间的水面一片黝黑,但却澄净清澈,掬起来透明有光。
莫名,她就想起了亚马逊丛林那段生活。她和几个法国学生和当地土著的孩子们,每天下午都把汗津津的身体泡进半清半浑的河水里。
那条河,流了上万年,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根本已经是生命本身。她在水里如在母体中一般自在惬意,所有的烦恼、困倦、疲乏、焦虑……都随水冲走。那是她生命中最放纵、最快乐、最返璞归真的瞬间。那种原始的、隐秘的,来自肉体与大自然相互交融、彼此依存与安慰的亲近感,让她懂得生之可贵。
唐清沅畅快地在水里游弋,让冰冷的水将温热的肉体泡软,再搓掉那些已经更替的皮屑与老化的细胞。这是活着的水,没有游泳池消毒液的味道,水里有生命,与她的生命在这一刻共享这清净甘甜的时光。
肖恩远远注视着在水里撒欢的唐清沅。即便被黑暗笼罩,他也能清楚地看到她脸上孩子般单纯的喜悦。她的身体隐在水下,头发荡起来,漂浮在水面,变成更深的一片黑影,似绒密的水草在恣意地舒展。仿佛就这样在荒原的野池塘里洗个澡,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
他想,她大概是他所见过的女人中,欲望最少的。她只吃简单的食物,不在脸上过分雕琢,衣服以舒适方便为主,行动简洁、做事干练投入,沉默、平和。
无人岛上的生活枯燥乏味,条件艰苦。可是她每日却兴致勃勃,甘之如饴。即便自己平日里对她多有冷嘲热讽,她也只是大度地笑一笑,最多用中文小声嘀咕一两句,但并不让人讨厌,反觉得可爱。
“冬天以前,你都可以来洗澡。”肖恩微笑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嗨,冬天我也敢来,我曾在零下二十度的哈尔滨冬泳过。”唐清沅在水里大声回应。
“哈尔滨在哪儿?”肖恩问。
“在中国北部,改天我翻地图告诉你。”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胡乱聊起来,整个南太平洋上春天的信风当起了使者,来来回回,替他们传送着信息,像学生时代隔了半个教室传纸条。
一直泡到手指皮肤都皱出无数个川字,唐清沅才恋恋不舍地从水里钻出来。
风一下就把她吹透了。料峭春寒借风还魂——她几乎是跳着扑到灌木丛边,捞起毛巾裹在身上,牙齿还在拼命打架,“肖恩,请、请你转过身去,我要穿衣服了。”
风送过来肖恩的谎言:“放心吧,我的视力没那么好!”
唐清沅抬头看看远处,被黑暗笼罩的大地,连星光都是稀薄的,她连他在哪里都看不清。
她放心地脱下湿淋淋的背心短裤,以超光速换上干燥厚实的外套——可是黑暗中,摸索了半天,也没找到裤子在哪里。
糟糕——
“肖恩,我的裤子被风吹走了——肖恩?”
唐清沅绝望的喊声刚吹到风里,风又从另外一边送来肖恩肆无忌惮的闷笑。
“喂,肖恩,你倒是帮我找一下啊!”
“唐,我说过,你要当作这个岛上只有你一个人!”即便隔了重重夜色,唐清沅也能听出肖恩低缓声音里的幸灾乐祸。
他总是这么无情,铜墙铁壁一般,让人钻不了空子。
她俯下身,顺着风向,光裸着两条被风吹得冰凉的长腿,在地上一阵乱摸。
“这边——”肖恩终于看不过眼,“你自己来取,我站远一点。”
唐清沅只能连蹦带跳地循声扑过去,捞起被吹到草丛里的裤子,胡乱套上。
“奇怪,你怎么能看到我的裤子?”清沅满腹疑问。
“因为我有一双信天翁的眼睛。”远处再次传来肖恩的笑声。
“该死!”唐清沅懊恼地低语。
她想起信天翁的眼睛构造特殊,即便高翔在天空,也能看见黑暗中大海潮汐下鱼虾的鳞光,这也是让它们能在夜晚捕食的天赋。
但随即,唐清沅自己也笑了起来,笑声清脆,并无恼意。
遗世独立了数万年的失望岛上,第一次响起了温暖的笑。笑声,是孤独症患者的良药。
尽管失望岛上并不缺少生命,这里有海鸟、象海豹、海狮、企鹅,昆虫、鱼虾,各种植物,有些生命体甚至是岛上独有的……但没有一种,能够发出笑声。
那笑声,被风一吹,传遍了整个黑墨墨的岛屿,传向空旷的原野,回荡在每个幽暗的角落。荒凉的孤岛,在这一刻迎来生命中从未体验过的一种悸动。如果闭上眼仔细聆听,你会听到失望岛那颗苍老沉寂的心脏,扑通、扑通随着这些笑声跳跃的声音。
经此一役,回去的路上,那种沉闷感也像被大风刮走了一般。
两个人肩并肩一路蹚着草,边聊天边往回走,那感觉就像散步……自从有了飞行器,人类大概已经放弃散步这个行为很久了。此刻,唐清沅忽然有种回到旧时光的浪漫体验。
走到宿舍门口,肖恩竟然邀请她道:“来我房里坐会儿?有东西给你。”
唐清沅好奇地点点头,一点也不对他设防。
她能肯定,像肖恩这样的容貌,根本不需要占女人的便宜。而且因为长年在野外工作,她自信对男女之间的距离把握得很好。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大多在营地间亲密无间,有一种动物般质朴的默契与信赖。
因为远离都市,没有名利的纷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反而变得简单。有时候甚至连性别都是模糊的。
9,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独居?_
推荐
作者:李煜玮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
编辑:
阿烦
社长说
那个人还没出现的时候,我们要先爱自己。
● ● ●
我们为什么选择独居?
曾令人艳羡的牛郎织女一年也只见一天,一年里不见的364天,他们其实也是独居的男女。这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其他那些独居时的女性,她们的生活,到底会呈现出怎样的质地。
在我看来,独居女性可以分三类:身独心不独-心独身不独-身独心也独。
身独心不独
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解释一下:身独心不独的是,虽然独自生活,但其实也有很牵挂的亲密关系,只是他们并不以同居的方式共同生活,除此之外,约会、度假、共进晚餐,偶尔在彼此家中留宿等这些恋爱标配,她们一样不少。
什么样的人会愿意用这样的方式生活?
33岁的Lisa就是这样的独居者。从英国回到中国时她28岁,正是打拼事业的好时期。在她30岁时,成功升任了公司中国区的市场总监。与此同时,她遇见了现在的男友,一名同是海归,大自己5岁的男人,两人在经过半年期的磨合后,确立了恋爱关系,然而特别的地方是,他们俩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恋爱、约会不同居的模式。
这让我好奇。Lisa给出的答案是:
这样的方式避免了生活习惯上的矛盾和纠结,也少去了相互适应和压抑的痛苦,彼此生活得很自在,也并不妨碍谈恋爱,毕竟现在一切都如此便利。彼此想念的时候,一辆滴滴就能解决距离问题。另外我想要的大多数东西都能自己满足,少了依赖和期待,相处更轻松。
这和传统的婚恋观,实在有着太大的反差。然而这已经不再是特殊现象,在全球范围内,独居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浪潮。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欧睿信息咨询公司(Eurom onitor International)的一份报告,在过去15年中,全球独居生活的人数剧增,从1996年的1.53亿上升到2011年的2.77亿,15年间增长了55%。到2020年,全世界将新增4800万单身人口,增幅达20%,这意味着独居将成为大多数国家增长最迅速的家庭群体。
牛郎和织女的痛苦,竟然成为了许多当代人的主动选择,为什么?
或许对照一下Lisa的回答和传统的婚恋模式,我们能找出一些线索。
Part1
物质基础和社会文化的改变
身独心不独的成因之一
在过去:传统的婚姻,主要功能是提供经济保障,同时由于传统思想和社会习俗,女性的选择基本被困于家庭,获取保障的方式不得不依靠婚姻。
同时,女性价值的主张途径,在过去十分稀少,对于那些中断职业发展的育儿女性,复出时想重回之前的职业高点,困难重重。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她的《向前一步》中写道:女性在企业主管与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仅有14%-17%。
这个有点可悲的数字,还是基于女性平权意识较为强烈的美国。因此,迫于生存,迫于对保障的需要,当事业和家庭相冲突时,更多女性仍然选择放弃自己,保住家庭。
所以这样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女性成为了男性、家庭的私有资产。当人被物化,且被作为一个零件融化在家庭的整体结构里时,分化与独立,意志与空间就变成了奢望。独居也在这样的环境里,被多数人视为“失败”和“异类”。
而现在:职场通道较之过去更开放,机会也更多,社会文化对女性的看法也显然比过去宽松,女性因此有了更多机会和方式来发展自己。
在职业上获取空间,在教育中持续自我投资,由此赚到更多钱,让自己过的舒服。与此同时,各种理财产品、保险和养老方式的出现,也让女性不必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家庭的保护。
可以这样说:女性用社会提供的机会创造了财富,为自己买来了独立。
此时的独居,已经和惨没什么关系,它成为了一种自主自发的选择。对于Lisa来说,因为不需要从对方处求得很多的照顾,所以选择伴侣时,在心理层面上对自己感受的尊重也会清晰许多,不强求自己,自然少了许多“不得不”的委屈。
虽然Lisa并未和男友同居,但在这样的距离里他们能互相尊重,按照自己的节奏相互适应,更精细的照顾到各自内心的需要,而非简单的生存层面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的亲密关系,每建一层,舒适度和满足感也许都会较之传统关系有许多明显差异。
至少它回到这样一个本质:人,不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同时也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存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不再是两种存在的非此即彼,而是两者都能被平衡兼顾,都能享有选择的空间。
Part2
意志的觉醒和娱乐方式增多
身独心不独的成因之二
弗洛伊德说:人的本我遵从的是“快乐原则”。那传统的婚恋方式满足了我们的哪些快乐?
网上有个段子:
我和闺蜜搬在一起住了。之前独处惯了也没啥,现在这种感觉超级美妙。两人一起逛超市,买菜做饭,逛街购物,吃好吃的餐厅,晚上饭后运动跑步,聊天八卦,一起扫除,有时两人各干各的不说话,有时一起撸串宵夜+追剧,还要男朋友干啥?两个小姐妹在一起可比男朋友有趣多了。男朋友只顾吃鸡,你难受他只会让你喝热水……
是的,这样的男朋友还要他干啥?
当恋人或伴侣能够提供的快乐,已经轻而易举可被其他关系和商业服务取代,这样的亲密关系就被迅速稀释成了速溶咖啡——除非你买不到星巴克、costa、illy,否则你轻易不会喝它。
抱着这种想法的不仅是段子手,现实生活中不乏对异性失望,选择丰富多彩的独身生活的女人。
我身边的一位女朋友,离婚之后从30+到现在40+,一直单身。然而她的公司开得有声有色,和读书时得姐妹不定期地成团聚会,从上海玩到国外,带孩不带孩一伙人都热闹非凡。一个人在家孤单了就叫朋友去喝酒同住,想嗨了就约上人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合伙人忠诚,老友贴心,她的独身生活里,从来不缺乏高质量的陪伴。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和另一个人一起生活呢?
亲密关系的质量要求,也连带着对对象构建亲密的能力,一起指数级提升。就像男性不再以女性是否会做饭生娃作为选择标准,女性也不再仅以男性是否能挣钱养家为唯一标准。大家的期望一起从物质层面的相互满足,跃进到了精神层面的是否流通。
美国社会学家埃里克·克林伯格(Eric Klinenberg)在分析美国独居现象的原因时,发现那些经历分手或离婚的人,在可以选择和家人或室友住在一起,但却仍然选择了独居,原因是:他们发现和错误的人同住是最糟糕的事。
哪些人可以算的上是错误的人呢?
显然精神层面难以沟通的人将会被放在首位。其次,除了那些明显的想要粗暴强加价值观给你的人,那些不能自控总对你温柔建议,认为你应该如何改变更好的人,或许也会令人糟心。
想想后者的糟心常常还会被人误解为不知好歹,不得已时还得解释那种微妙而隐秘的不爽,不如痛痛快快的一个人住。朋友够多,实力够稳,怕什么漫漫长夜不知如何过?
更何况我们还有手机。还有无数互联网内容供应商。游戏、视频、剧集、书、音乐、社交活动……没有找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信息革命让我们自娱自乐,即时满足的便捷性飞速提高。
技术革命也在改变着亲密关系。泰国颇有名气的试管婴儿,国内也已日趋成熟的冻卵技术,让许多女性有机会在未来政策开放时,可以在不借助男性伴侣的情况下拥有孩子。
公号主艾小羊在她的文章里写:多数女性不想结婚,是不愿被婚姻拖累,一夜返贫。或许对一些女性来说,都不用等到进入婚姻才后悔,结婚前若发现双方精神追求相差甚远,就压根不会选择结婚。
这也对亲密关系的必然性提出了更高考验:当诸多原先在亲密关系里被粗糙满足的快乐和需要,被技术和其他关系取代之后,还有什么满足和乐趣,可以让双方忍受磨合时的不快乐,共同用去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一起追求?
当女性已不再在经济地位上需要被男性决定前路时,男女之间又会生出哪些新的羁绊,让彼此建立起新的关系模型?
这时的需求,或许将不再停留在彼此的功能层面上,而是上升到了存在的级别。
功能需求是指实用性,使用价值。这多少有把人物化、工具化的嫌疑。比如:“你是不是个有价值的女人只看你能不能生孩子,能不能家庭事业兼顾。”。而存在级别是指:我们如何通过这段关系,清晰地确认自己的存在,并拥有空间自行成长,而不是在功能需求中被对方暴力拆迁和重塑;同时在以彼此存在为优先级的关系中,双方能够如其所是的做出选择,爱彼此,由此带来更好的分化、成长和独立。
这也是法国电影《两小无猜》里的金句由来:“好的爱情是你通过一个人看见全世界。”这话的意思不是指我们找了个有钱对象周游了列国,而是因为这段关系和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们的自我功能得以茁壮发展,强大到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看见全世界。
心独身不独
Part3
屈服于难以击败的现实
心独身不独的原因
这类独居女性,或许是处于假性同居状态。虽然与老公孩子或是男友,过着同住一屋的生活,但是心理感受上,基本与单身无异。
老公对自己缺少关心,失去交流欲望。有关亲密的要求常常被拒,工作太忙大家各管各。如果对方睡觉还打呼,睡觉时间点不同导致总被吵醒,干脆夫妻两人不在一屋睡,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婚内的单身主义。
然而之所以不放弃这样的关系,也有两个彼此相悖的原因。
一来是可能还有爱意残存。一个人若对另一个人心有忿恨,说明彼此仍有很深的纠缠。当亲密的需要被深埋在潜意识冒不出头的时候,常常会化作意识层面的冷淡和隔离,这是一种勾引,以及婴儿层面的等待,等待着对方可能会有一天突然看懂自己的心酸和委屈,提供温热的怀抱,融化心里的坚冰。
二则可能是冷冰冰的现实。离婚可能会拿不到一线城市的户口,独自一人买不起房也没资格买房(国家都开始收单身税了),可能会面临官司,丧失掉对孩子的监护权,强势家人的逼迫,职业发展上的不利……种种这些原因,都可能是把人困在屋内的风雨。
多数情况下,这种状态下的女性会走向三个不同的方向:
1.到了时机合适,积累也到位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离婚或分手;
2.开启漫长又辛苦的自我成长之路,寻找亲密关系的新出路;
3.静默无声地熄灭掉所有亲密的欲望,像艾丽斯·门罗在《逃离》一书中描述的女主角,假装看不见这个世界的真相。
无论哪个选择,都无法避免地要从巨大的孤独中起步。
心独身不独的女性,是被摆在十字路口,被人生要求回答重要问题的一群人。
身独心也独
Part4
创伤下的自我保护
身独心也独的原因
这类独身女性的境遇并不能算好。因为当独居的同时又缺乏其他的社会支持,多数情况下,这是一种封闭和创伤的状态。
31岁的白羽,独居已经超过2年,她是独自一人从外地来深圳工作,来深圳之前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在家中被亲人各种责难。
到了深圳后的2年,她相继和工作中认识的朋友,以及恋人同住,期待能有新的开始,结果在经历了一场友谊和恋爱的双重打击之后,她选择了一个人独居。
她的独居生活是真的独居。除了工作,几乎再也没有其他的任何社交。微信里的未读红点对她而言,就像猎枪的红外准心,看到就让她喘不过气。电话更是一种可怕的压力。不到逼不得已,她绝不回电话也不回信息。
用这种方式,她为自己隔出一片可以喘气的空间。不用酒精或者疯狂泡吧来麻醉自己的原因,是因为成本太高。而不愿和其他朋友交谈的原因是,他们基本很难懂她的感受,总是耐不住性子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在她一遍遍尝试解释自己心里的某些感觉而无果时,她干脆放弃了倾诉和解释。
封闭自己可以让自己清净点,但代价显然也是巨大的。比如巨大的孤独感时常会让她感到生活无望,有时她怀疑的不仅是她为什么来深圳,更严重的时候会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存在在这个世界上。
这种独居是一种自我隔绝,像野兽在洞中的自我舔舐,关系中的创伤击垮了她,以至于她对任何一种形式的亲密都会排异过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让她重创。
然而这种无能为力感,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防御,为了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受创,她切断了社会支持,在她的内在资源不足或调动不了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加重她的创伤。
与此同时,因为超过30岁,又经历过健康问题,白羽对“生病和猝死”这两个问题开始越发敏感。由于现代工作的压力增大,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外卖、久坐、缺乏锻炼、熬夜等,突发疾病和猝死的新闻已经不再是偶发事件。这不仅是白羽,也是其他独居者们最怕的打击,可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是个难以突破的困局。
因为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挫,从而选择独居的,也并非少数。日本闻名世界的宅文化里,构成主力军的便是活在幻想中的年轻男女,比起现实的3D真人,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二次元世界里的男生女生,从而对现实的人与关系几乎没什么兴趣。
我们在此无法得知那些宅男宅女们过去的生活里发生了什么,但是我们能够知道的是,一旦当我们的潜意识适应了某种模式,被过去的创伤经验格式化之后,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我们会很难走出“孙悟空为保护唐僧画的圈”。
而这会让我们像一个磨盘一样,不断的平行打转,很难向上突破。
破解的最好方法,是需要一段新的客体经验。
南希·威廉姆斯曾在一次课上说:“根据研究,改善依恋模式,我们需要一段亲密的关系,这关系可以是一周2-3次的咨询,持续两年;或者是一段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持续5年。”
如果实在难以找到爱人,或许可以努力挣钱,先去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关于独居女性在亲密关系上的种种状况,最后,我想说无论我们目前身处哪一种关系模式之下,永恒不变的主题,是我们与自己的亲密。
这种亲密,是我们得以向外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而要维持和体会这种亲密,有时我们需要一些仅仅属于自己的空间,需要在心理层面上,有一个自己与自己独处的居所。
在这个居所之内,我们照顾自己,倾听自己,给予自己耐心,因为只有当我们真的能够与自我安然同在,接纳自己时,我们与现实的链接才不会脆弱和断档,我们才有力气去搭起一座关系的桥梁。
以前为了生存而同居,现在为了生活而分居,但我想我们希望的是,在拥有真正的生活时,我们生活在一起。
● ● ●
1
你可能还会喜欢:
“作为一名普通滴滴乘客,我在期盼什么?”
房租,耗光了年轻人的首期
我不是“单身”,只是没有性伴侣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