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红包车攻略钱不多,摩拜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作者:本站作者1,摩拜的收费标准是什么?
展开全部 半小时一块钱不到半小时按半小时收费
2,移动宽带机顶盒丢了赔钱吗?赔多少?
设备几百块,那是不可能的,他们那样说话 是在耍孬熊。你直接咨询10086.吧你的情况说明白。
一般情况 下不需要,只是当时缴纳的押金不返。
移动的机顶盒是租用用户使用,该机顶盒设备需要用户缴纳100元押金,用户的机顶盒设备丢失,该押金就无法退回给用户,抵消用户丢失的机顶盒设备费用。
不好说,押金未必等同于设备的价格。就像共享单车,摩拜的车辆造价一辆车要上千元,但押金只收299元,你觉得299元能抵得上一辆摩拜单车的成本吗?宽带猫的押金虽然要一百,但我也觉得一百是买不到这样一个宽带猫的。
如果是需要注销的话,那么是需要把宽带机顶盒交回去的,如果宽带机顶盒丢失的话,那么是需要赔钱的,具体赔多少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营业厅。
3,广州摩拜单车收费怎么收费的
骑行摩拜单车需要交押金 299元,微信上可交,也可下载摩拜app交纳押金。 正常情况下是30分钟内收费1块钱。 遇到有红包的时候,和优惠季是可以免费骑车的。
您好。 在摩拜单车运营区域内还车,每30分钟1元;非运营区域内还车,每30分钟100元。 查看广州地区运营区域,可在app首页,缩小地图之后,可见红圈,圈内为运营区域。 更多摩拜单车使用问题,在app首页右下方,点击红色小感叹号,选择用户指南,基本可查到您日常遇见的问题与解答。
骑行摩拜单车需要交押金 299元,微信上可交,也可下载摩拜app交纳押金。 正常情况下是30分钟内收费1块钱。 遇到有红包的时候,和优惠季是可以免费骑车的。
广州的美团单车现在的收费是怎样计算?新用户又如何办理呢?
4,哪些征兆,告诉我们公司可能不行了?_
我一位做HR的朋友,在某民营知名品牌食品公司工作。
大约1年前,她跑来和我吐槽说公司突然搞起了“销售文化”,频繁更换中层。
换上去的新领导,都是能在短期内销售业绩最好的,但业绩好不等于善于管理。
很快公司氛围就乌烟瘴气,好员工纷纷跑路了。
而她多了一个做销售背景的头,天天教做人。这对专业的HR来说,是很痛苦的。
不久前她辞职了,原以为这就是大结局。没想到有续集:
一个供应商来打听公司搬家去哪里了,原来的办公场所被食药监贴了封条……
一、潮水何时退去
一家企业从巅峰坠落,需要多久?
我在《如何判断行业和公司有没有“钱途”》里提到:
柯达坚持了不到5年就陷入困境,雅虎顽强抵抗了10来年,诺基亚6年,08年还是出货量全球第一,14年就不得不委身微软了;
国内节奏更快,人人网3年,开心网2年,凡客1年,摩拜和ofo差不多5到6个月……
越往互联网时代走,公司崛起的速度更快。
作为员工,估计还能体验在风口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快感。
但同时,公司下滑的速度也更快了。
当风口的猪带着惯性砸向地面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的职场人,大势面前,可能做不到力挽狂澜。
但你是否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你是否能及时跳下沉船?或者你还以为这是技术性调整?
巴菲特说:“只有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对投资人来说,的确如此。
但是对于员工来说,你也一直在水里玩耍,就算看不清谁在裸泳,没准偶尔也会摸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裸泳线索。
有些裸泳,太明显了,正常人都能看出来,比如:
工资奖金发不出了(很多小伙伴提了);
高管离职了(ofo最近走了不少);
供应商来堵门了(乐视);
不招新人开始裁员了(还是乐视);
不择手段省钱了(砍福利,砍培训);
老板两面三刀说瞎话欺骗员工……
有位小伙伴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案例。
一家做区块链的公司HR,入职就被公司领导建(要)议(求)买公司的币。
他买了,也涨了,想卖掉套现,却发现卖不掉。
接下来几天有一批一批的人来公司找老总,接着财务总监,技术总监都离职了。
他看着苗头不对,也撤了。
工资都发不出来,肯定是崩溃边缘了。这个时候就算发现,可能也晚了。
这头风口的猪已经以自由落体之势,脸朝地俯冲了。
我想和大家谈谈我围观过的,那些更加典型,却没那么显眼的裸泳迹象。
二、公司“不行了”的三个征兆
销售导向,成本控制
大部分公司,除非你有常人不可及的技术壁垒或者是政策壁垒,销售导向很正常。
成本控制也是如此,正常公司都有。
但是一个好好的公司突然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强调销售导向或者成本控制,那就非常可疑了。
以我文章开头提到的案例来说,这家公司去年突然出炉了一个奇葩制度:
大区总监和所有中层,只要连续三个月销售排名最后三位,不管什么原因,不管能力如何,统统降级;
业绩好的不管管理能力如何,一律高升。
公司业绩不好,需要变革,这很正常。
转型变革中肯定也会有员工被裁、业务紧缩、成本被砍的阵痛。
经历过08年金融危机的人都应该有体会,这并不代表公司会垮,也有不少转型成功的案例。
但当公司推出这种鸡血政策,就是向员工传递一个声音:我要钱,我现在就要。
这种制度的后果是什么?短视。
屁股决定脑袋,这种制度下的管理者,最远只看三个月。
公司的长远利益,客户价值,员工敬业度?不存在的,咱只看收入。
如果坑客户能保住自己的总监位置,为什么不?
如果虚报收入,能让自己晋升,股东利益受损又与我何干?
于是乎,恶性循环。
公司为什么会这么猴急?自然是缺钱了,而且缺钱缺到了公司已经无法考虑3个月后的事情了。
这是可怕的信号。
那么,“销售导向”除了短视,还会带来哪些问题呢?
5,京东“特”烦恼_
一个沉默是金,下乡送快递、出任村主任,打造勤奋草根人设;一个日均15条推特,电话会怒喷分析师,全美直播放飞自我;身陷囹圄的刘强东与吞云吐雾的马斯克,同为各自业界的挑战者,却有着冰与火一般的个性差异。
但对京东与特斯拉而言,同样遭遇“9月烦恼”的背后,两家企业有着相似的DNA:同样在纳斯达克上市,同样上市不到十年,同样由70后领导人“铁腕统治”;也同样因高成长性的争议,成为长期的“空头游乐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认为,股价大跌看似因领导人个人行为所致,却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
01 不再高成长的高成长股
在对京东今年二季度财报的解读上,市场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连续九季度盈利的背后,营运指标改善毋庸置疑,但在成长指标上,京东无疑出现了罕见的全面滑坡:除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以外,几大主要成长指标均出现大幅度同比增长下滑,就连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也创下2017年一季度以来新低。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要知道,京东目前的2018年预测PE(市盈率)高达500倍,但2019年与2020年的预测PE仅为70与29倍——传统意义上,一家30倍市盈率的科技公司,已经完全符合成熟期企业的标准。这意味着市场预期京东将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实现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这对成长指标已露疲态的京东而言,谈何容易。
而当高成长性不再,盈利能力不接,京东基于高成长性的估值就出现了逻辑的反噬:年初至今,京东股价已下跌超30%,且大部分跌幅出现在二季度财报之后;纵观其股价与每股收益的高相关性,倘若其三季度主要成长指标继续恶化,京东的股价困局将雪上加霜。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对于特斯拉而言,营收同比增长率的重要性压倒一切:不管公司如何连年巨亏,成本控制如何不堪,只要能造车(最好是Model 3),公司就有戏——除却产量之外,特斯拉几乎对任何传统财务指标免疫。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历史股价与主要成长指标的关系也反映了这一点,特斯拉股价的走势与其营收同比增长率亦步亦趋,且公司在2017年中报时营收同比增长率的下降,正好对应着其近两年股价由盛转衰的拐点。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相较京东,特斯拉的估值对高成长性、尤其是营收同比增长率的依赖更为极端,这意味着一旦其产量不及预期,或是公司营运前景出现其他问题,其股价下跌的空间更大,且跌势将更为迅猛。
更重要的是,京东所处的电商行业仍有传统模式可言,特斯拉的对手则只有自己,不确定性的一旦累积反噬,将没有先例,更无法锚定;如此看来,马斯克私有化主张背后的焦虑,一点也不亚于刘强东追赶马云的压力。
02 信众出走,空头上路
说完了内生动能,再来说外部压力:
人在美股飘,很难不挨空头刀,对于京东与特斯拉这样的远景驱动型企业而言,看法最易两极分化:相信的人成为了虔诚的信众,不相信的则成为了长期的空头。
对于京东而言,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与腾讯不仅是贵人,也是最为虔诚的信众,但情况在2016年底发生了变化:陪伴京东走过艰难岁月之后,高瓴资本随京东股价上涨一路减持,已淡出京东大股东行列;如今唯有腾讯旗下黄河投资与当年“抄底”的沃尔玛仍在坚守,刘强东本人的增持应该值得期待。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在最初就相信特斯拉的,除了马斯克本人,就是富达。但正如高瓴资本之于京东,富达在2017年特斯拉股价不断创新高的过程中同样一路减持;同期,第三、第四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同样略有下降。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对两家公司而言,持股集中度的下降、尤其是最大股东的减持,意味着更多机构的加入、以及随之而来观点与价格分歧的加剧——京东与特斯拉近期以来的股价动荡,与各自虔诚信众的出走不无关系。
而从空头视角看京东与特斯拉的股价运行,我们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特斯拉空头比京东空头更聪明
在空头最为猖獗时买入京东是门好生意
以放空比率(区间卖空股数/交易量)来衡量空头势力强弱,可以明显看出京东的空头的“追跌杀涨”倾向——在股价的几个阶段性低点大举做空,而在阶段性高点做空者寥寥(仅2015年底明显做对),这就造成即使在京东股价并非一路上涨的情况下,空头总体正确率仍低,且在败仗中“败则一败涂地”。
就最新的京东放空比率而言,刘强东事件恰好发生在京东自上市以来空头士气最为低落的时点。一方面,这意味着京东的空头们又一次踏空;另一方面,京东的空头们应当又再一次处在“赶晚集”的路上,这意味着短期内京东将面临新一轮做空压力;最后,就京东空头们的反指属性来看,当京东的卖空股数/放空比率达到甚至超越前高时,再度买入京东的时机或许就已成熟。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相比京东,特斯拉空头不仅势力日益壮大,且成功率要比京东空头高得多。从最新的放空比率看,特斯拉的空头们显然也没能料到马斯克的惊人之举,遗憾未能提前布局成功。
从放空比率所处的低位来看,特斯拉很可能也将面临着新一轮做空压力,但由于特斯拉空头并不具备京东空头的反指属性,我们难以单凭空头情绪预判特斯拉的买点。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03 无处遁形的道德风险
对于两家遭遇“9月烦恼”的高成长性公司来说,或许更值得他们长期忧虑的,是事件中折射的道德风险。
就特斯拉来说,抛却成长性与产量不谈,品牌的环保与科技内涵是吸引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特斯拉汽车的主因。马斯克的“吞云吐雾”显然并不环保,但更重要的是,其行为失控已经引发管理层与大众对品牌价值的反差感,并可能继而造成他们对产品科技属性的连带质疑——对一位当众吸食大麻烟的CEO,如何保证他造的车能在自动驾驶时万无一失?
在2015年中到2016年底这段动荡时期,特斯拉就曾接连出现高层离职;而自今年3月财政检察官等多位高管集体离职以来,特斯拉高管离职潮再现,且大多加盟了直接竞争对手。这不仅将对特斯拉的品牌价值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此消彼长的不可逆伤害,还可能预示着新一轮股价动荡的开始。
数据来源:Wind,创见研究院
而对京东而言,不论刘强东案结局如何,其辛苦经营的人设都已崩塌;与此同时,同股不同权带来的股权结构问题被无限放大:此前机构们投资京东时几乎无需计价的道德风险,如今也将在各路分析师的估值模型中展现存在感——比起基石投资者的出走与短期做空压力的累积,或许公司治理中道德风险的暴露,才是少年京东最大的成长烦恼。
6,包装、炒作、买卖,谁在区块链域名生意里淘了金?_
域名,这个“古典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据传是在1983年由保罗·莫卡派乔斯发明的。由于人们很难记住IP地址,因而产生了域名这种字符型标识。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域名在国内互联网圈也成就了很多的“知识英雄”……
懂懂笔记发现,每当一个风口来临后,都会带火相关行业的域名。而当区块链浪潮来袭,资本市场大量涌入时,域名——这一“古典互联网”的宠儿再次爆发出巨大的商机,尽管数字货币多次遭遇严厉监管,但区块链域名的生意似乎仍旧持续火爆。
helloqkl.com代表“你好区块链”,bitdurex.com代表“比特杜蕾斯”,qklzg.tech代表“区块链中国”……想象不到,这一个个似乎与区块链沾不上边的域名都被赋予了超凡想象力,而拥有者将这类域名以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利润售出的例子,也不在少数。
做区块链多累,他们做区块链域名
李瑞(化名)是今年刚毕业的大学生,目前在上地软件园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如果不是区块链的大火,或许他很难在短时间内靠域名积累起令大多数同龄人艳羡的财富。
“其实我对域名有特殊情结,读大学的时候就喜欢囤一些域名。不为其他的,就是单纯的兴趣爱好而已。”李瑞笑着告诉懂懂笔记。
而这个业余的兴趣爱好让他在大三那年就获得了一笔意外财富。“我现在卖域名的收入超过了六位数。但说实话,我确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时我只是看上了一些比较喜欢的域名就买了,其中包括一些跟区块链有关联的域名。其中最便宜的也就十几块钱,但没想到去年开始区块链火了以后通过邮件找我买域名的人越来越多,最高的开到五万一个。”李瑞笑着耸了耸肩膀。
如果说李瑞只是无意中因为区块链的火爆而意外收获了第一桶金,那么王健(化名)可能是域名交易中的资深老手了。
作为一名职业“囤域名者”,王健2008年从广告公司辞职后,全部工作和生活就彻底围绕着域名转了。
“我这些年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各个域名网站上找性价比高的域名。过去这一年来的重心就是找跟区块链有关联的域名,因为买家开的价高。”王健在坐在电脑桌前,满脸疲态眼睛却放着光。
“现在数字组合或者五六位以内的短字母组合非常受欢迎。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什么意义的字母、数字组合,可能对某个人或公司来说就很重要。” 王健满脸神秘地说道,“毕竟那些带chain的域名都已经被注册绝了,所以要找到其他有新意的,或者是拼音缩写的域名才有价值。”
当问道及域名生意收入时,王健摆了摆手:“和区块链里那些炒币发家的比起来差远了。”
不知所谓的小域名,火起来都靠炒
懂懂笔记在搜索网络后发现关于区块链域名交易的内容多达几百万条。其中一些域名交易网站采取竞价和一口价的模式进行域名售卖,也有一部分是在场外进行私自交易。这里面,不乏域名原始注册者、收购倒卖者和炒家。
“现在带区块链含义的域名都很贵,好的区块链域名比普通域名价格会贵上百倍甚至上千倍,有些特牛的域名甚至卖家都捂着不愿意卖。他们手中的域名是用于自己的网站导流和树立品牌的,区块链行情一转好他们赚的会更多。”王健告诉懂懂笔记。
每种跟区块链有“暧昧关系”的域名都被赋予想象。带有Blockchain、Bitcoin、Ethereum……这一类型的国际域名已经不多,于是qkl、lian也变得洛阳纸贵,甚至一些数字加上英文的组合也火了,每一个数字、单词拆开来都蕴含着无限财富。
王健并没有拥有太多域名,他坦言自己只是一个域名的“搬运工”。
他向懂懂笔记展示了他与某位上游卖家的沟通过程以及一小部分域名类型。在这张表中的域名如果带有“eth”,就跟数字货币“ETH”有了关联,因此一些参与“ETH”项目的公司就会出一定的溢价来购买这种域名。
该卖家对王健表示如果卖个好价钱可以拿10%到20%的提成。不过,这位卖家手里的不少域名在王健看来属于比较普通或者卖不上价的,他平时经常会主动出击,去搜刮一些潜力巨大的国际域名。王健称如果收集到的域名能被赋予更多想象空间的话,价格便会一飞冲天。
“域名的含义本身在于个人的理解和发挥。一是卖家要会解释,二是要主动赋予域名更牛的价值。比方说lian.com、51lian等域名既可视为单拼域名,有“链”的含义,也可视为双拼域名,有“李安、利安、离岸”等含义。往往这种域名可以在很多领域获得客户青睐,当然肯定还是在‘链圈’收益最高。”王健仔细地解释。
“我举例的这个lian.com是在2016年8月售出的,交易价超350万元,可惜前两年没敢下手拿下这个域名。” 王健表示,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圈里,区块链域名最高卖到超过五十万元,“我可跟人家比不了呀,都是高手。”
除了小倒爷,大佬机构也疯狂
站在更高层面上看,域名的买卖在互联网行业中早就盛行,更且过去几年高价域名买卖时有发生。当区块链火爆后,除了一些小倒爷以外,动辄百万级的域名在区块链大平台的交易中也很常见了。
xmt.com这个域名看似不知所云,但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区块链终端花210万元将其拿下了,买方在交易结束后立即就将域名搭建为全球化区块链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另外,火讯财经以七位数高价拿下了双拼域名 huoxun.com域名,它是一家被标榜为“最火的区块链资讯”网站;Mike Mann以125万元高价出售域名 cryptoworld.com,该域名有“加密世界”含义,域名买家则是区块链数字资产交易平台Binance。
“其实在区块链圈子里,不管是知名投资人还是无名创业者,都在争夺域名,有的是真敢下本钱,只不过那些话题被币圈热潮的疯狂遮盖了而已。”王健表示。
王健表示,目前在区块链域名交易圈里公认最出名的大佬莫过于戴跃。
戴跃早些年花了280元注册1861.com.cn,注册后第七天就被买家出价15000元购买。china.vc的投资家咖啡、hnz.com.cn的湖南招聘网、loupan.com的楼盘网……戴跃在互联网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是和域名大咖划等号的。
“在域名生意中,.COM等价BTC、.IO等价ETH,如今我入手的域名已经价值1.5亿。卖域名是乙方,做投资可是甲方。” 戴跃在域名界闯荡二十多年后,最终在区块链域名里完成了华丽腾飞。
的确,这几年区块链的火爆也让戴跃的名字为很多米农和币民熟知。比如他手里那些奇货可居的两字母.com域名,就是域名圈子里如同顶级钻石般的存在。其中,他拥有的QN.com号称售价达到了300个比特币;而陈伟星为了“打车链”从戴跃手中收购的VV.COM,据传也价值不菲。对于域名收购,戴跃也时有惊人之举,包括巨资收购JL.com后,近期又高价拿下了LP.COM、RZ.com。或许,这股币圈域名的热潮一时间仍会持续下去。
有区块链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区块链投资,币圈的域名投资似乎更稳妥,成本和风险更低,而其中成功的秘诀,仅仅在于你怎么去炒作和包装它……
当然,这种域名炒作的暴利还是依托在区块链的热度上,它是在炒作下诞生的一个品牌和流量生意。
当币圈的冬天逐渐到来,并且生存环境越来越严酷时,区块链域名买卖还会火下去吗?
7,复盘年度十大商业事件,不卓越,王难当_
意外像是迟早会发作的毒瘤。
2018年,贸易摩擦、全球股市低迷、监管加重、裁员频发......大小环境双轮周期的作用下,创业公司融资和生存变得艰难,它们中的一些用力追赶上市的班车。
巨头们活得也不轻松。百度前COO陆奇出走,滴滴的顺风车事件、Facebook的数据泄露丑闻。公司管理或业务的漏洞爆发得突然,其病根则早已埋藏。
市场比任何时候都苛刻——一些错误并不是错,而是不够卓越。腾讯被质疑没有梦想、姗姗来迟地加码云计算,ofo对抗各种困难勉强撑过了2018,京东开始防御曾经看轻的小弟拼多多,Facebook则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天价罚单。
商业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变化,没有永远的王。苹果势头暗淡之下,沉寂多年的微软凭借创新力今年重回全球市值第一之位。成立仅三年的拼多多市值已接近京东。势头迅猛的字节跳动向百度和腾讯发起挑战。
逆风不一定翻盘,它意味着遴选和洗牌,只留下更健康而强大的选手。2018像一道分水岭,从此之后,新经济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残酷而激烈。
我们精选了全年十大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事件,来给2018年画上一个句号:
刘强东黑天鹅事件:一次意外引爆了京东暗藏的危机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刘强东美国之行的意外风波,把京东的挑战赤裸裸地摆上了桌面。
9月初,一起关于“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性侵女大学生被捕”的消息在网络上发酵。事件突发后几经转折,至今悬而未决。
就像Note 7炸机门,引起三星在手机市场下行的危机。很多人将三星败退中国市场的原因归咎于此,其实在此之前三星在中国市场已逐步淡出一线,原因在于渠道压力和产品规划的失策。
刘强东个人风波迟早会有结果。但此事背后,京东业务和未来成长性的考验无疑将持续更久。
随着第三季度财报出炉,各项“不达预期”的指标使得京东股价重创:上市四年半,京东股价一度跌回19美元的发行价原点。而事实上,从2月26日起,京东股价便再无抬头之势,两个月内市值蒸发1162亿人民币,下跌超过30%。
京东被资本市场看淡,不仅是受到刘强东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更多在于京东这家传统线上零售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整个行业,2018年,中国线上零售额整体增长陷入瓶颈,主流电商都未能奉上一份足够亮眼的财报,京东也不例外。长期以来,京东的股价都靠增长率“顶”上去,用“高增速故事”来打动投资者,但与竞争对手相比,京东的高增速故事或许也不那么完美。
上市四年以来,第一对手阿里的增速一直大于京东,营收每季都能保持50%的增长;反观京东,最新一季财报只交出了25.1%营收增长的答卷。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迅速崛起使得京东遭受双重夹击。拼多多最新一季GMV环比增长43%,同比231%,年活跃买家同比增长144%,较上季新增4200万;而京东GMV同比增速只有30%,年度活跃用户首次出现环比下滑。拼多多在财报当晚收涨16.63%,京东却应声大跌,与拼多多市值差距缩小到26亿美元。
京东和拼多多,一直被看做腾讯遏制阿里的左掌右臂。随着淘宝、拼多多各自占领城池,隔岸观火的京东反而成了城门失火后被殃及的池子里的“鱼”。
尽管目前情况不容乐观,但长远来看,京东未必会一直消沉,仍然有机会翻身。
为了保住核心竞争力、应对新零售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京东一直在加大物流、技术研发和投资上的支出。从资产角度来讲,仓储物流前期投入大,短期内达不到预期盈利,但以京东的体量,未来起量会非常迅速。京东CFO黄宣德也称,2018年是一个非常重的资本支出年,预计会在本年完成最重的投资阶段,2019年会有所缓和。
京东正从“粗旷发展”向经济型公司转变,其已经开放的物流板块和正在迭代的数字科技板块,后期都有持续的想象空间。此外,京东若能在窗口期关闭之前成功防御拼多多的扩张,并以有力的增长说服资本市场,便还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京东走到这一步,黑天鹅事件并不是“罪魁祸首”。它目前的股价已被低估,如何给内部和外部以信心、走出低谷值得关注。
滴滴顺风车事件:无限期下架“现金牛”业务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已经可以确定的是,滴滴下半年的诸多计划,都被8月24日那一天打乱了。
这一定是滴滴管理层今年最不愿意回忆的一天,8月24日下午,浙江乐清女乘客赵某在搭乘滴滴顺风车,从乐清市虹桥镇前往永嘉县时,被司机钟某杀害。此后,几乎所有涉及到滴滴的新闻稿件里,这场“顺风车事件”都无可避免地被提及。
用户最先感受到了变化。先是滴滴顺风车业务被强制下线、为期一周的夜间整改让人们感受到了“打车难”、随后就是被强制上线的一键报警和录音功能,这家之前以业务和数据为导向的公司,声称自己要“All in”安全。
最近几个月,滴滴不断对外传达自己的服从和整改之意。甚至最新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也与此相关。快车和专车合并了,现在看来,这更像是滴滴在面临“合规化”条件下所作出的必然调整:快车是“合规”的重点业务线,会受到最大的冲击,而专车和豪华车的“合规化”则相对轻松,此时把它们合并,可以从整体上进行调控。
一方面是作为“现金奶牛”的顺风车业务继续无限期下线,另一方面则是面对政府严苛的监管,以及上市进程放缓,此次滴滴所做出的架构调整,似乎有一丝悲凉的意味。
一些业务也受到了影响。顺风车事件之前,滴滴打算下半年试水酒旅业务,因此被无限期搁置;上半年和美团打得火热的外卖业务也悄悄停止了近一步扩张——一名内部人士称,如果没有顺风车事件,外卖业务本不会收紧这么快,意外发生后,它的重要性被“降维”了。这还只是我们知道的细节,事实上,“很多的业务的发展和进程均被打乱,有一些被缓期了,还有的业务干脆就因此不做了,这里面有你们知道的,也有很多你们从没听说多的”。
还有一些关联公司的命运被改变。根据财经报道,原本滴滴已经决定在ofo的收购协议上签字,但是顺风车事件发生后,自顾不暇的滴滴暂停了这一计划。对于ofo来说,如果能够在今年下半年被滴滴收购,这会是一个相对不错的解决,但是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如果。
那次意外事件的影响力还贯穿整个网约车市场,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死角。除了滴滴,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易到、美团出行网约车平台和嘀嗒出行、高德顺风车等公司都陆续迎来了交通部等检查组的入驻。就像是一场没有人事先能预料到的考试,各个平台也只能各自施展手段。
巨大压力下的安全功能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出行行业树立了安全新标准,例如录音、黑名单和一键报警等功能,包括首汽、美团等行业参与者也都陆续跟进。
这些都至少让人们意识到出行市场尽管巨大,但一只脚踏在公共服务领域,面对政府施加强监管已经成为必然。而安全已经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壁垒。
头腾大战:未来信息之战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字节跳动是唯一没有被BAT资本染指的小巨头,但它的快速崛起却让这些巨头们担忧不已。这其中最有危机感的可能是腾讯。
虽然两者在新闻聚合产品上有竞争,但马化腾的“东兴饭局”还是邀请了张一鸣一起把酒言欢,但因抖音在春节期间的爆发式增长促使关系急转直下,最终两位CEO在朋友圈关于短视频抄袭和封杀的口头之争彻底引发“头腾大战”。
6月初,“头腾大战”达到高潮。字节跳动曾细数腾讯封禁其产品的八项“罪状”,并以不正当竞争的理由将其状告到法院并要求赔偿9000万元;而腾讯也因字节跳动的一条push,要求其全量推送道歉并赔偿1元挽尊。
有人认为,“头腾大战”是腾讯在3Q大战之后遇到的又一大危机,短视频不仅在蚕食用户时间还在撬动腾讯的社交根基。马化腾说要尝试社交与短视频和直播的结合,后续连发包括微视、有视频等14款短视频,但是并没有打造出爆款。此前,今日头条新任CEO陈林还不忘揶揄,短视频是不是风口,看友商推出的14款产品就可以判断。而最新数据显示,抖音国内月活4亿,日活2亿。
回过头来看,3Q大战让腾讯提出了坚持多年的开放战略,聚焦到社交、数字内容和互联网+这“两个半”的核心业务上。不可否认,字节跳动的崛起,分食了腾讯系的用户时间,双方也先后在新闻聚合产品、信息流产品以及短视频领域形成激烈竞争。但“头腾大战”的影响似乎远小于3Q大战,前者并没有让腾讯的战略发生根本变革。
上半年,腾讯财报不理想,牵连股价巨幅震荡。但主因是游戏这一主营业务增长疲软,加上游戏版号审批受限以及密集的游戏监管政策,让游戏罕见出现环比同比下滑。进行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这是腾讯应对外界种种质疑的回应。除了应对字节跳动这样的竞争对手外,腾讯急需要云业务、广告等新的增长点来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同期,字节跳动也遇到了危机。旗下的今日头条、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等先后面临整改,内涵段子甚至被永久关停。这对张一鸣的打击不小,他公开发布反思致歉信,而公司的估值也无形中下降了一截。后续字节跳动在不断孵化新的产品,加速海外扩张,来提高公司估值。此前,字节跳动已经完成不低于25亿美元的Pre-IPO融资,估值达到750亿美元;还在进行30亿美元的债券融资以及100亿美元字节跳动基金的搭建,调整后的它又开始全力狂奔。
12月初,“头腾大战”似有再次燃起的迹象。字节跳动可能要推出一个独立的IM产品飞聊,挖来了微信团队前几名员工在公司的健身房秘密研发良久。进入觊觎很久的社交领域,进入腾讯的核心领地,这是字节跳动对腾讯再次发起的进攻。在前几个赛段都取胜的字节跳动,会不会将成功进行下去,而腾讯又会做出怎样的反击,将是接下来的亮点。
内容资讯之后,字节跳动已经涉足游戏、电商、社交等领域,它的边界已经越来越宽,能不能hold住这份荣光才是对它的考验。
经济下行、资本寒冬、裁员不断,字节跳动却在不断扩张,员工已经从去年的4000人极速增加到超3万人。以挑战者和颠覆者不断成长的它,不仅突破了BAT搭建的天花板,而且也在尝试加入其中。
Facebook:亮起用户数据泄露丑闻,有惊无险的警钟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今年,Facebook经历了史上最大的危机。
3月18日,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数据丑闻爆发,不仅泄露了5000万用户数据,还涉嫌左右美国大选,演变成为威胁国家安全事件。
这影响了用户和资本市场对Facebook的信心。事件爆发后的7个交易日内,Facebook股价暴跌18%,市值流失了950亿美元。Pew Research调查显示,剑桥分析数据丑闻后,约50%受访者暂停使用Facebook APP数周。26%的人直接卸载,长期MAU总量可能会受到影响。
欧洲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出台之后, 还给Facebook开出了3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90亿元)的罚单。
9月又一次曝出数据泄露丑闻,9000万用户受到影响。3月的丑闻,由于剑桥分析公司「合理地」利用 Facebook 的数据接口,让Facebook的经营模式遭受了道德谴责。而9月的丑闻更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Facebook安全技术的信心。
Facebook虽然通过出色的公关、平稳的业绩稳住了局面,7月中旬Facebook市值还首次突破了6000亿美元。但数据泄露丑闻将对Facebook的品牌形象和用户口碑产生长期的影响,这对Facebook而言是一记有惊无险的警钟。
为了加强审查,今年三季度Facebook的员工人数同比上涨了45%,总资本支出同比上涨53%。
10月份,Facebook的几位主要股东也提交一份提案,呼吁扎克伯格辞去董事会主席一职。虽然这是象征性的,因为扎克伯格拥有几乎全部的投票权,但这也反映出投资人对扎克伯格以及Facebook现状的不满。
相比于数据丑闻而言,增长放缓是更大的考验。二季度财报不及预期,Facebook 首席财务官 David Wehner 表示未来两年营业利润率会降至 30%-40%,这是他们“史无前例的预测数字大幅度下调”。这对股价的影响惊人,7月26日,Facebook股价暴跌19%,单日抹去了约1000亿美元的市值,创造美国历史上市值最大的单日跌幅。
Facebook APP的用户与变现能力均趋向增长周期尾声,不过Instagram 和 WhatsApp对年轻人有较强的吸引力,凭借这两款APP,Facebook依然可以保持较好的增长。
随着Facebook业绩增速从原来的40%降至30%-35%,用户泄露丑闻依然在持续影响,Facebook的市值将持续受到压力。此外,Facebook由于盈利归于依赖广告的增长模式,依然存在隐忧。相比之下,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谷歌、亚马逊、腾讯都是多种业务布局,不依赖线上流量的业务都具备一定规模。Facebook也需要积极探索摆脱单纯依赖广告的增长模式。
新经济公司上市潮:移动互联网成熟VS抢先上市的焦虑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2018年是新经济公司迎来上市潮,无论是总量和所涉行业都是丰收年,包括小米、滴滴、拼多多等多家行业巨头。港交所还发生了一天八家公司IPO的奇景。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多新经济公司有了上市融资的需求,投资人也有了退出的需求。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上市发行服务部主管鲍海洁表示:“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国这么多新经济公司,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时间点,是一个比较成熟、可以去考虑上市的阶段,这是一个比较自然的事情。另外PE投资到了一定时间,有了退出换棒的需求,上市是很重要的退出换棒的渠道。”
与此同时,A股和港股都在想办法吸引新经济公司,为此A股推出CDR政策,港股则推出同股不同权的新政(港交所上市规则中没有定义什么是新经济,上市规则中允许使用同股不同权的章节,叫做创新产业公司)。从两地互联互通开始,H股全流通、3+H、同股不同权、亏损上市等制度红利都在逐步释放。
新经济公司的成熟和政策的襄助,让大批公司走向IPO,其中港股市场尤为活跃。
德勤预测,2018年全年香港约有180只新股上市,融资规模达1600亿港元到1900亿港元。东北证券报告显示,进入夏季以来,内地赴港上市的企业数量以每月超过10家的速度增长,全年内地赴港IPO的企业有望破百家,堪称历史之最。
在这种形势下,几家巨头的上市给市场提供了很多热点。7月9日,小米作为港股第一支同股不同权公司,以17港元股价、543亿美元市值上市。9月20日,美团点评成为香港第二家“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美东时间7月26日,拼多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此外,还有多家百亿美元以上的巨头在筹备上市,包括蚂蚁金服、滴滴出行、阿里云、字节跳动、陆金所等等。
但这种争先恐后的上市潮背后,也透露出一种焦虑,这来自于一级市场的钱荒和上市环境恶化的预期。
易凯资本CEO王凯此前在接受创业家采访时表示,“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级市场的资金将出现断崖式下跌,至少减少50~60%,甚至70~80%。募资越来越难。”
这意味着独角兽们将越来越融到钱。在移动互联网上起家的公司很多都是靠烧钱快速扩张,并没能实现盈利,想要继续获得资本的支持,独角兽们就更多地选择走上二级市场。
另外,对于科技泡沫破灭的恐惧,也让这些公司抢先上市,甚至流血上市。一旦科技泡沫破裂,没有足够的资本储备,很多独角兽将难以抵御寒冬,因此哪怕流血上市,也要抢先在二级市场筹备弹药和棉衣。因为明天说不定还不如今天。
而持续一年并且依然进行中的贸易战,也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今年科技股大势不振,也可能加剧创业公司IPO的紧迫感。
陆奇出走:百度扭正航道后,失去了舵手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与腾讯、阿里不同的是,这两年外界对百度最大的期待不在一把手身上,而是陆奇。陆奇离开百度,对双方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017年1月17日,曾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陆奇加入百度,此后开始了大刀阔斧改革,在战略、组织、价值观方面都进行了大幅调整。
战略上,陆奇把百度从O2O业务上拉回来,AI in到AI上面。自从错过移动互联网机会,200亿投入的O2O也虎头蛇尾,百度翻盘的希望寄托在AI上面。
与此同时,也便随着高管的大面积换血。副总裁兼百度糯米总经理曾良、首席科学家吴恩达、高级副总裁兼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副总裁陆复斌、副总裁邬学斌,除曾良因收受利益被辞外,其他人均因“个人发展原因”离开公司。就在今年3月,百度贴吧事业部总经理胡玥、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90后副总裁李靖(李叫兽)也陆续出走。
可是,今年5月18日陆奇也黯然离开。一位百度内部知情人士对36氪透露,陆奇的离职与同百度搜索系高管的政治斗争有关。百度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张亚勤、向海龙、王海峰、朱光等人将直接向李彦宏汇报。
陆奇在百度的四百多天,百度股价提升了近60%。对于陆奇的离开,百度也“盛情欢送”,市值两天狂跌14%(137亿美元),非常够意思。
对百度来说,幸运的是,在陆奇离开前,两大AI业务的管理团队都已经搭建好:李震宇负责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景鲲负责的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
但问题在于,如何吸引核心人才留下和加入。最近几年,百度在AI领域流失了超过40位技术大牛,从吴恩达、林元庆、张潼、余凯、戴文渊。行业内的人,甚至把百度称为“人才黑洞”。
陆奇帮百度扭正了业务轨道和公司风气,搭建了AI团队,可是从架构初建到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公司,中间还有一段距离。陆奇的离开,带走了大家对百度的部分信心,百度要靠业绩重新赢回这份信心。
百度的三季报显示,百度AI业务,无论是DuerOS物联网生态,还是无人驾驶的商业化都在稳步推进。截至今年9月,DuerOS智能设备激活量达到1.41亿台,环比增长41%,百度的Apollo生态已经有130位合作伙伴。百度预计,到2019年,搭载Apollo L4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将达到1万台。
过去3年,阿里、腾讯单季营收都从二三百亿飙升至800亿以上,但百度营收一度增长停滞,直到今年三季度才提升至282亿。三年前,把BAT并列尚有一定合理性,但现在三者已明显不在一个梯队上了,市值的差距就能明显反映出来。从市值或估值来看,百度只能和京东、小米、TMD并列中国互联网第二梯队。
AI是百度翻盘的希望,陆奇是舵手,现在舵手走了,如何把这条大船开好,等待AI、智能驾驶商业化的窗口,成为李彦宏要思考的问题。
当然,双方“分手”后,也得说下陆奇去哪了。对于这个阶段的陆奇而言,离开百度后,适合陆奇、又不屈才的机会确实不多了。各大科技巨头的二把手或三把手的位置已经填满。8月份,陆奇的下家浮出水面。他成为YC中国的1号员工和掌舵人,他将在中国寻找10年后的谷歌和苹果。
资管新规出台:一级市场寒冬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2017年以来,“资本寒冬”之说声浪渐起。今年四月“史上最严”资管新规出台,又加剧了这种形势。
4月27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此举旨在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资管新规是为了打破刚兑、降杠杆、降风险、降成本。正式稿中最大的变化在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到2020年底”(意见稿原定过渡期至2019年6月底,市场前期预期是适度延长至2019年年底),这表明监管层力确保市场平稳,给予金融机构充足的调整和转型时间。
银行自身募资困难,蔓延到一级市场,中小VC/PE开始经历至暗时刻。
投中研究院VC/PE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3季度仅139支基金进入募资阶段,同比下降41.35%;目标募资规模545.53亿美元,同比骤降金8成。VC/PE基金深陷募资困境,新成立基金数量及目标募资总规模双双大滑坡。
但寒冬之下,红杉资本、IDG等头部机构依然受到资本青睐。投中研究院VC/PE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新高,主要归功于部分明星项目的大额融资及部分头部机构的积极战略布局。
一级市场银根紧缩,创业公司募资变得更加困难,随之而来的是劣质项目被淘汰,估值泡沫被挤压,共享单车企业先后离场就是明证。此外,上文提到,一级市场的钱荒也间接促使更多的独角兽选择上市。
但明星项目和潜力赛道依然不难融资。联合办公、在线教育等行业却融资不断,今年6月,VIPKID宣布完成了D+轮5亿美金的融资,至此VIPKID将成为国内唯一估值超过200亿元的教育类创企。
无论投资机构还是创业公司,资本寒冬加速了优胜劣汰的过程。此外,最严资管新规的出台,也给了整个一级市场反思和纠偏的机会。
歌斐资产投资董事李晓表示,中国一级市场这条产业链,现在还是一个“水龙头”的模式,主要是靠增量资金不断流入。“水龙头”模式的问题就是特别依赖新的源头资金的供给,开关一关,整个行业就叫苦连天了。
但反过来说,资管新规也会倒逼一级市场PE/VC的行业纠偏,减少对银行资金的依赖,让行业自身逐渐形成一个可持续、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腾讯架构调整:对B端市场姗姗来迟的觉醒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腾讯这一年过得不算愉快。仅从股价就可以看得出来,年初至今(截至12月19日收盘),腾讯股价大跌23.6%。腾讯股民的身份已经成为开玩笑的天然素材,就像2017年的乐视股民一样。
游戏业务的瓶颈已显而易见,市场饱和加上监管加强,腾讯公司未来的想象空间不能再躺在这只现金牛上。游戏是流量生意变现的天然渠道,依然是腾讯未来的营收、利润主力,但增长点却要另辟其他。与此同时,头条系短视频也让腾讯的大本营即时通讯遭到冲击。
腾讯面临的危机把这个问题摆到了桌面: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巨头靠什么取得持续的增长,支撑未来的想象空间?
容易做的C端生意差不多做完了,巨头们不得不啃重资产、不太性感的B端生意。在B端市场(这里主要是指企业业务、云计算业务)拥有先发优势的亚马逊、微软在这个转折点走得更加悠然,后发的巨头们(比如腾讯)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今年9月30日,腾讯做出重大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保留原有的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微信事业群(WXG)。
这是时隔六年后腾讯架构首次调整,提升腾讯云的战略地位,腾讯云部门从原来的3000多人增加到7000多人。2018年,腾讯陆续启动南疆江宁、广东清远、河北怀来、重庆等自建数据中心项目,将沿袭阿里云自建数据中心的模式。
上半年《腾讯没有梦想》一文引起了轩然大波,直指腾讯创新能力、把握战略机会能力的退化。战略对对巨头的生命力尤其关键。亚马逊AWS是赢在战略远见的典范,微软的复兴也是靠纳德拉的改革,今年腾讯也走上了这条路。
相比之下,腾讯的局面也更艰难一些,因为当下云计算市场头部效应已经非常突出。
腾讯云虽然起步稍晚,但增势不可小觑。三季报中,腾讯首次披露了云业务的收入,超过60亿元,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超过100%,超出市场预期。腾讯云从2013年全面开放,2015年尚未进入Top 10,2016年已经在中国市场占到7.34%。根据IDC报告,2017年腾讯在中国公有云(laaS)市场份额达到10.3%,今年上半年提升至11%,均位列中国市场第二。
云计算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甚至可以用十年来计算的长跑赛道,腾讯在资本、生态上都有独特的优势,追赶的时间窗口也依然存在,让它有望成为一个重量级的选手。
马云宣布退休计划:阿里帝国进入过渡期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与百度、腾讯、京东相比,阿里今年相对顺利。但马云的退休,也让这家公司的未来引起关注。
在第一代互联网大佬中,马云是第一个“放手”的人。马云 2013 年开始就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
今年的教师节,马云宣布传承计划: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由张勇接替,2020年股东大会时还将退出董事会。
截至目前,马云在阿里商业帝国的大战略上都极具远见:从阿里成立把握住互联网电商的历史级风口,到后来与eBay抢夺中国市场的战争,再到成立蚂蚁金服涉足金融,再到移动支付的推广,以及2009年布局云计算,现在成为支撑阿里想象空间的核心业务,基本上算无遗策。
虽然马云声称要转身当“教师”去了,但马云在阿里未来的关键布局上,很可能还将持续发挥影响。在宣布退休的信中,马云也说“将继续阿里巴巴合伙人和为合伙人机制做努力和贡献”。
对于阿里这种巨头而言,选择合适的接班人非常重要,这关乎企业能否维持长期稳定地增长。微软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第二任CEO鲍尔默任内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机会,纳德拉凭借云计算扭转了局势,让微软重回巅峰。IBM数十年长盛不衰,是因为IBM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位出色的CEO出现,九十年代的郭士纳就是代表,这让这家公司始终站在巨头的行列屹立不倒。
马云在公开信中提到,张勇加入阿里巴巴已经十一年,自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以来,展现了卓越的商业才华和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连续13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
马云留给张勇的是一手好牌,电商业务稳步发展,新零售布局完善,云计算市场处于第一梯队。在未来几年,考验张勇的关键是,如何保持阿里业绩稳定持续增长。就像乔布斯将火炬传给库克,世人对苹果CEO的期待,就从创新引领者转变成对职业经理人的期待,库克让苹果的营收、利润不断增长,今年市值一度突破万亿美元,相当于翻了两倍以上。
“准董事长”张勇已经烧了第一把火。11月26日,张勇宣布阿里再次组织调整,提升了云计算和天猫的地位:阿里云事业群将升级为阿里云智能事业群、加强对智能互联网的投入;天猫升级为“大天猫”,形成天猫事业群、天猫超市事业群、天猫进出口事业部三大板块。
这是张勇接任CEO以来的第四次大型组织调整,主要是为了在电商和云计算两大业务的未雨绸缪。接下来的两年,是马云交班的过渡期,张勇需要保持住阿里电商业务的地位,并打赢云计算的战争。
美团收购摩拜,共享单车“终局”
商业影响力:★★★
社会关注度:★★★★
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变数,ofo应该可以活过2018年,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从今年4月份,它的老竞争对手摩拜被美团收购后——在很多人看来,ofo这家公司已经无法实现独立存在了。
行业已经有声音认为,共享单车进入了终局阶段,ofo成了这个阶段的最后一根漂浮的稻草。
2018年对于ofo来说,无疑是艰难的一年。如果说去年年底有媒体曝光ofo和摩拜挪用用户押金、欠下供应商巨额欠款时,人们对此的感受和判断还不深刻,那么今年,关于共享单车从风口浪尖到情况急转直下,每一步都可以用残酷现实来量化。
“缺钱”这一主题贯穿了ofo的整个2018年,并为这家公司今年所发生的一切标注了精确注脚。
年初的E2-1轮融资之后,传说中即将到来的“2-2”号融资至今没有进展,反倒是已经有大半年毫无资金进账的摩拜突然又迅速卖给美团,结束了共享单车烧钱大战。之后,坚持要独立发展的ofo却频繁遭遇坏消息:资金链断裂、裁员、从海外撤出、用户押金无法退出、缠绵于财务官司以及搬到更便宜的办公场所、押金挤兑风波……负面信息如雨点般砸过来,密不透风。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ofo整体负债总金额达到65亿元,其中用户押金大约36亿元,供应链欠款超过10亿元。今年8月,ofo还因拖欠6800多万元货款,被合作伙伴、自行车生产企业上海凤凰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放在资本充裕时期,“烧钱”对互联网公司是常态,只要融资能补上就行。但是,ofo的融资从年头拖到年尾,也一直没有进展。
所有人都相信ofo已经没钱了,被收购甚至破产清算,任何一种结局都在情理之中,即使这样的结果下一秒就出现,也不会有人惊讶。
没钱了的ofo还在拼命找钱,卖蜂蜜广告,和金融平台合作将用户押金转换成P2P产品。这家公司始终不承认自己没钱,但是在现实面前,如何生存下去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11月中旬,戴威在ofo公司开了一场全员大会,他声称:“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不过他也在这次大会上“承认”,如果能够在去年就探索ofo的盈利模式,而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投资人和融资,也许今天的局面会不同。
这也意味着,戴威很有可能已经在反省,如果上半年接受滴滴或者阿里的收购,对于ofo来说也算是一条不错的退路?
从现实主意和结果导向来看,大半年前成功“上岸”的摩拜似乎略胜一筹,虽然陷入让美团加剧亏损和成为财务报表“黑点”的窘境,但是不用再“自力更生”的摩拜,显然心态上已经大有不同。
但是这真的是ofo想要的结局么?没到落地的最后一刻,任何人都无法成为戴威。
不过留给戴威和ofo感慨的时间已经不多,今年10月,戴威突然卸任运营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原本供应链负责人接任。36氪了解到,从法人角色抽身出来的戴威,已经将全部精力放在了找钱、谈收购以及“除去”破产之外的所有可能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