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巫婆变美女攻略阿sue,身材真棒!阿龙-戈登发布自己赤裸上身的照片_

作者:本站作者

1,身材真棒!阿龙-戈登发布自己赤裸上身的照片_

魔术球员阿龙-戈登今日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张自己赤裸上身的照片(见新闻配图)。

“一天天地生活。”戈登写道。

2017-18赛季常规赛,戈登场均出场32.9分钟,能得到17.6分7.9篮板2.3助攻1抢断。

巫婆变美女攻略阿sue,身材真棒!阿龙戈登发布自己赤裸上身的照片

2,巫婆变阿sue小游戏怎么玩才能变成阿sue

球选紫色的,下一层选粉的和肤色的,下一层选红绿的和紫的,第二列选长长的粉红的药水,下一层任选衣服罐子,草莓的是裙子,花的是礼服,星星是男的休闲服,三半是烂衣服,第三列选那个瘦的黄和紫那个,最后选兔粉就行了!

....................................................................

每一样都选第一个。

巫婆变美女攻略阿sue,身材真棒!阿龙戈登发布自己赤裸上身的照片

3,我玩一个小游戏,是写老巫婆变成阿SUE的,配方是什么?有截图就更...

配料:蛋:紫,粉,绿 第二层:粉色和肉色 第三层:红绿相间.紫 第二列的第一层:长的是公主.绿的是史莱克.紫的是黑妞.粉的是小花猫 罐子:草莓是普通的衣服.花是礼服.星是男生的衣服.饼是破烂的衣服 第三排的第一层:红黄相间的是胖.黄紫相间的是中等.橙绿相间的是瘦 箱子:要选兔食

球选紫色的,下一层选粉的和肤色的,下一层选红绿的和紫的,第二列选长长的粉红的药水,下一层任选衣服罐子,草莓的是裙子,花的是礼服,星星是男的休闲服,三半是烂衣服,第三列选那个瘦的黄和紫那个,最后选兔粉就行了!

巫婆变美女攻略阿sue,身材真棒!阿龙戈登发布自己赤裸上身的照片

4,阿sue游戏中的《巫婆造女孩》怎么调配才变公主?

第一行的第一个是眼睛的颜色,随便。第二行第一个是肤色,用粉色和肉色。第二个是用瓶子最高的那个。第三个用瓶子最高的一个。第四行出了两个蓝色的不用,其他的都用。第二个是衣服,随便选。第三个是脸型,要用兔子的。

第一个是眼睛的颜色,用紫色。皮肤用粉色和肉色。年龄用最高的那个。性别用红色。形象用最高的那个。装扮用花。身材用从右边起第2个。脸型用兔子。再点完成就可以了。

眼瞳:用第一个紫色的。 皮肤:用粉色和肉色。 年龄:用最高的那个。 性别:用紫色的。 形象:用最高的粉色的。 装扮:随你选一个。 身材:用(横着数)第二个 脸型:用兔子的!!

5,昨晚被老公啪啪啪了,涨姿势小技能走你!_

①在啪啪啪的过程中鼻子会充血,那是因为啪啪啪会让血流速度加快,也就是说,你的鼻子会稍微变大。

②研究表明穿袜子啪啪啪比较容易到达天堂。

③50%的男人对自己的丁丁大小表示不满意,但是85%的姑娘表示对另一半的大小感到满意,男人们,开心了吗?

④南瓜的味道可以激发性欲。

⑤小妹妹的敏感程度是小弟弟的两倍,小弟弟有4000多条神经纤维,小妹妹有8000多条。

⑥只有1%的姑娘可以从胸部的刺激达到高潮,so,男人们别花太多时间在上面,那只适合前戏。

⑦男生和女生嘿咻时,会排尿困难,大多数人觉得是丁丁变大的缘故,但其实是产生了抗利尿激素的缘故。

⑧发现G点的教授惠普尔差点把G点命名为”惠普尔痒处“

⑨单身狗福利:趴着睡比较容易做春梦!

⑩姑娘们记得嘿咻完一定要排尿,这样能避免感染。

6,巫婆变美女攻略

楼上这个你别理她,孩儿。各个瓶子的功用 左边柜子 第一层 从左往右(洋红+红+绿)的瓶子——大人 天蓝瓶——婴儿 紫红瓶——女性 蓝色瓶——男性 第二层 肤色 第三层 眼睛的颜色 中间柜子 第一层 衣服样式 草莓——草莓蓬蓬裙 花——公主裙 星星——休闲装 三色圆——补丁蓬蓬裙 第二层 人物选项 从左往右 紫红瓶——美女、帅男 绿色瓶——怪物史莱克 深紫瓶——小黑猫 粉红瓶——粉红猫咪 右边柜子 第一层 脸型 狐狸——尖脸 鱼——肿脸泡 兔——鹅蛋脸 猪——胖圆脸 第二层 身材 瓶子的形状与身材是向对应的 然后就看大家怎么超级变了,是变美女还是怪物。 球选紫色的,下一层选粉的和肤色的,下一层选红绿的和紫的,第二列选长长的粉红的药水,下一层任选衣服罐子,草莓的是裙子,花的是礼服,星星是男的休闲服,三半是烂衣服,第三列选那个瘦的黄和紫那个,最后选兔粉就行了!

不是对药水的,是有绝世佳人,美丽动人,姿态平庸,品位真差,得评价的巫婆变美女小游戏。 --------------骇世魔术!

7,梁朝伟撑住,港片撑住_

这周末,又有两部港片报到。

都是曾经火过的大IP,都是一隔数年,再度打造。

《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系列第三集,距离上集23年。

《欧洲攻略》系列第三集,距离上集13年。

是不是又要祭出“圈钱”两个字?

不过,现实看起来不太令人担心:

《新乌龙院》猫眼想看指数38万+,淘票票28万+,新片里排第一。

《欧洲攻略》预售票房已经破了千万,领跑周末。

或者,是观众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就像前年的《大话西游3终结篇》,明知道是骗局,还是端给刘镇伟3.5亿票房;主演韩庚,还把“至尊宝梗”用在了《前任3:再见前任》,哭出个19亿男主……

Sir理解这些观众。

不就是被香港电影喂大的我们,忘不掉这口初乳。

毕了业坐了班,一个镜头就能催泪的,还是港片的老味道。

其实说《新乌龙院》是港片不太妥,朱延平虽然跟王晶很像(体重除外),但却是地道台湾人。

《新乌龙院》曾是他卖得最好的商业片,捧红两个童星,可这次第三集,少了核心人物释小龙(去《武动乾坤》里找找看?)。

Sir连它的预告片都看不下去,像是拼多多出品的喜剧综艺……

在此敲警钟(终)。

但《欧洲攻略》,Sir看之前不想把话说死,毕竟梁朝伟坐镇,已经成为很多老观众的心水系列。

今天Sir就想聊聊——

在当年无比心热的港片经典中,有哪些我们特期待拍续集?

Sir小时候,左等右等老不来的一部港片续集,是《倚天屠龙记》系列。

第一集《魔教教主》结尾,女神张敏最后扭头说:

“想救六大门派,就到大都来找我吧!”

豆瓣一看,不只Sir一个耿耿于怀。

那故事摆当年,称得上新意十足。

张无忌50%黑化。

周芷若90%黑化。

整个武林100%黑化,华山派全部伪君子……

为什么值得拍续集,因为王晶下了一步金庸不敢走的棋。

正派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的李连杰,在大银幕上第一次扮腹黑。

一对剑眉,下手绝狠。

还有洪金宝的巅峰武指,他把自己在《东邪西毒》片场迟迟不得杀青的憋闷,呈几何倍数释放,创造了至今未被超越的打斗奇观。

剧组远赴内地取景,全阵容+大场面,据说王晶为这戏花了8000万港币。

那可是1993年的真·港币,真·A级制作。

最终……香港1000万票房收场。

(同时赶上了台湾、新马泰这些香港电影重要外阜地区集体退货武侠片,还有《侏罗纪公园》开启好莱坞碾压港片的模式)

这是“港片历史惨案”,武侠片自此由盛转衰,所以《倚天屠龙记2》也错过了最佳拍摄时机,杳无音信至今25年。

港片心水,同样少不了星爷。

眼看《美人鱼2》都杀青了,但《食神2》《功夫2》,一直连影子都没有。

传闻倒是一直有:

香港回归那年,传闻星爷要和吉姆·凯瑞合作《食神》续集。

图片来自《大公报》

甭管做披萨还是牛排,这个设想,堪称东西方喜剧天王的顶级料理。

但因《食神》饮食顾问去世,项目作罢。

《功夫2》至今没有启动,传言是剧本无从突破。

图片来自《三立新闻网》

第一集的完整度高到水火不侵,第二集要是不“打出中国”,引入国际动作狂魔,感觉很难有创作理由。

于是,两部的续集皆杳无音讯,一个已经22年,一个至今14年。

另外有一位大咖,曾怒骂周星驰做人自私没品,但也佩服他做导演的才华。

猜到了吧,此人也是Sir的偶像——杜琪峰。

图片来自《新浪》

说到杜导,Sir也有遗憾……《黑社会3》呢?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看到,超越前两集的更庞大的社会寓言。

最好香港仅存的男性演技派都别坐着,一起上吧,全上。

可惜一样杳无音讯,至今12年。

(倒不是商业和市场的阻滞,我们都知道杜琪峰在担忧什么)

说了这么多男性作品,插一嘴表妹的,表妹期待的续集很荷尔蒙:

《头文字D2》。

理由很明显,因为可以集邮港台帅哥。

当年的《头文字D》,对一年后的《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影响巨大,后者直接选择了用真实赛车手实拍漂移。

但表妹不care,她几乎是把《头文字D》当青春片看的。

“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

麻蛋,这台词,简直是本世纪最早的青春宣言。

其实《头文字D》上映当年,就传出了续集计划——《阿尔卑斯山赛道》,新增主演是舒淇+郑秀文,扮演佐藤真子+沙雪这对飙车姐妹花。

据表妹小道八卦说,续集没戏是因为余文乐和陈老师曾在后台打架……

《头文字D》上映同年,还有一部至今被低估的《七剑》。

徐老怪本世纪第一部武侠片。

每一把剑对应一种使用技巧,也对应一种角色性格和一种人生哲学。

有象征进攻与防守的游龙剑、青干剑。

有象征牺牲的竞星剑,象征希望的日月剑。

还有分别象征智慧、平衡、坚毅的莫问剑、天瀑剑和舍神剑。

这么专注于开冷兵器脑洞的,除了徐克没第二个。

可惜,当年被寄予厚望要“连拍七集”,第一集便阵亡(票房没过亿)。

但据Sir的北京朋友法兰西胶片说,《七剑》曾有一个四小时版本,被该剧组内部奉为神作。

片中大量动作戏采用纪录片理念拍摄,某种程度是徐克1995年作品《刀》的延续。

然而,因为制片人看不懂徐克的武打实验,仅保留了电影里逻辑清晰的部分,把实验的部分全部剪了(据说底片都扔了)……

法兰西胶片曾向当时的摄影师邱礼涛询问,邱礼涛肯定了这一传闻。

其实,我们也能从现有的影像里发现一些“新实验”的蛛丝马迹。

当年,要是我们理解了徐克,说不定他现在还在拍《七剑》的续集,也就没机会探索狄仁杰的多类型了。

人生只有一次。不拍哪个系列,于徐克都是一种遗憾。

说回来,港片续集大抵三种。

一种,内容好,却被市场或其他外部条件所限,拍不下去;

一种,万事俱备,有条件慢火煨出作品宇宙;

一种,大众期待高,主创却圈钱求快,拍渣了。

本周末的《欧洲攻略》又是哪一种?

它算大IP,但导演不是第一梯队的。

它的商业娱乐属性偏高,除了梁朝伟坐镇,还有畅销元素:

时尚+旅游。

对,“攻略”就有这个意思。

先说时尚——

前两部《攻略》的时尚点,靠日韩+香港。

这一部不同了,再提日韩有点不识时势,于是香港有了,内地的时尚味找上了skr哥吴亦凡、国产剧女王唐嫣、超模杜鹃。

有卡司,而且都是一线,但这并不能说服Sir买票。

再说旅游——

当年《东京攻略》后,据说紧接着要做《大阪攻略》,鉴于环境相似,所以弃了;后来改成《澳洲攻略》,但剧本死活没写出来。

要不去上海?可导演马楚成的《飞鹰》已经拍过上海;做《非洲攻略》吧,梁朝伟又表示很担心:

“那太热了,拍两天可以,两个月会死人的。”

图片来自《东方早报》

最终,真正激励这个IP的,不仅仅是导演马楚成,还有梁朝伟本人。

喜欢在伦敦喂鸽子的他,曾主动电话导演“攻略欧洲”。

旅游这个点,倒是中国观众普遍接受的。

只要故事过关,外景地新鲜就会加分——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香港导演相比内地,之前拍国外是占优势的,因为前两集时还是13年前,从90年代到2000年初,港人拍片都能以“亚洲富家翁”的心态遨游四海。

但现在不同了。

香港又回到了弹丸之地,合拍年代内地经济飞腾,电影市场也成了世界第一票仓——要拍国际,靠几个壮观镜头忽悠已经远远不够。

角色也得求变。

梁朝伟扮演的林在风,同样不能再有太多的港人心态,他更像北上后的港人,亦南亦北,眼光要宏观。

“纯纯的老香港味”只能是调剂,比方说这集里加入的林子祥。

此外,片中梁朝伟据说还会遇到《一代宗师》里的对手,打洪拳的刘家勇(刘家良外甥),张彻第五代未上契的干儿子罗莽,以及七小福的元秋……

所以《欧洲攻略》的幕后主创,一样要眼光宏观地变。

其实,香港导演的创作态度一直在变,尤其是北上的几位。

(徐克办公室设在传媒大学知道吗?王晶一年70%的时间都在北京了解一下)

可以说,从开始的北上捞金,慢慢变成了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创作态度:

“把我关起来,还你一个世界。”

这次攻略的对象,据说也不再是亚洲黑社会,而是美国CIA和意大利黑手党。

内里向往过去,外在又迎合当下,这才是《欧洲攻略》的本质。

具体怎样,进影院才知。

本周末,Sir应该会买票看。

因为出于对港片的深深情怀,Sir想看看除了顶级的徐克、周星驰之外,其他港片IP还能不能站稳内地市场的生存之路。

越大的市场越残酷,哪怕是面对情怀和记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8,这套阅读指南,帮你「压榨」读书的价值_

编者按:本文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36氪经授权转载。

经常有读者问我:L先生,你懂这么多东西,平时是不是读了很多书呀?

确实是的,我每个月花在买书上的钱,基本都在500-1000块。

这里面,绝大部分是电子书(亚马逊、豆瓣、多看、微信等),其他一些没有电子书版权的,才买实体书。

即使这样,家里的实体书也已经清了好几趟,送了不少给朋友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比起付费参加价格不菲的课程,读书,实在是一件性价比极高、又极其自由的知识获取方式。

原因无他,只因为大陆的书价,实在是太便宜了。

就说实体书吧。大陆的实体书,每本在30-50元之间,1000块可以买到20-30本。而相比之下呢,亚马逊出售的英文书,基本是14美元打底,差不多90块;台湾的书,均价在500-600新台币,折算大约110多块;香港的书,好的要去到150-200港币,亦即120-150人民币左右。

更别说大陆的电子书,普遍还有打折。算下来,1000块,在上述地区只能买5-10本,在大陆起码能买25本。

(当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挑)

每每和朋友聊及这个话题,都有人会问:那这么多的书,你能看得完吗?

同样,后台也经常有读者问:我买了很多书,也经常会看,但总觉得自己消化不了,得不到什么东西,怎么办?

其实,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我们传统的读书方式,是非常低效的。

传统的读书方式是什么?打开一本书,花上1-2个小时,一页一页读;今天读完,明天接着读。读完一本书再打开另一本书;间或在书里做做笔记、写点摘抄……

不是说这样不对。在信息匮乏的时代,这没有问题。但如今,我们能触及的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最大化地「压榨」书本的价值。

关于如何读书,我已经写过好几篇关于方法论的文章,详见:

「我一年读500本书,你呢?」

读书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学不到什么东西?

但这些更多的是关于「思维方式」。那么,有没有什么实用技巧,可以更有效地「压榨」书本的价值呢?

今天,分享一套我自己的实用阅读指南。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书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无论你读的是文学,还是实用书籍,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书里的文本,转化成新的信息,进行摄入;再通过思维的分析、联结、消化,把这些新信息嵌入到记忆中,内化成为知识。

这些知识,有些是显性知识,你可以回想起来,并有意识地进行运用和模仿;有些是隐性知识,你未必能想到它们,但它们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谈吐举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书塑造人的人格」。

从这个过程思考,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书,却留不下什么东西呢?

主要就是这三个环节出了纰漏:

1)没有将文本变成有效的信息;

2)缺乏思维的参与,没有将信息嵌入记忆里;

3)缺乏行动,没能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第三点讲过很多,不赘述了,今天主要聊聊1和2。

我会分享4个技巧,来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1. 问题和目的导向

如果你接触过一些讲阅读方法的书,一定会知道,它们开篇都是这句话:「带着问题去阅读」。

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呢?

举个例子,像下面这张图:给你10秒钟时间,看一遍,然后遮住,问你:图上有什么?

不好回答,对不对?

但如果事先告诉你:我要你观察墙上挂的东西。同样,10秒钟,再提问:墙上挂了几幅有文字的画?

基本没有难度,谁都能记住。

问题导向的作用,就在这里:它相当于一个过滤器,改变了我们神经信号的「bias」刺激,让关注内容的权重提高,非关注内容的权重降低。那么,后者就变成了背景,前者则凸显出来,进入我们的思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去攻克和消化它们。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阅读效率低下,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的吸收能力 —— 我们只是看到了,理解了,但并没有真正把它进行转化。

因为转化所需的资源,远远高于「识别」和「理解」。

所以,更好的做法是,时时刻刻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只关注那些相关的内容,从而集中优势资源,专注理解、消化它们。

所以,我一直说:书不是用来「读完」的,而是用来「查」的。

一本书,只要能给我一点启发,解答我的一个疑惑,提供一个角度,就已经值回价钱了。

如何去「查」?这就需要以问题和目的为导向,去搜寻和定位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浏览和阅读。

另一层:很多读者提到,有些书,我哪怕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还是读不懂,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很常见。其实,就是因为你选的书,跳出了你现阶段的需求和能力范围。假设你在该领域的积累是10分,去读一本平均50分的书,怎么可能读得懂?

更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呢?读一本10分的书,然后,从书里去提问,找到问题,再顺藤摸瓜,去「查」相关领域的书,把问题解决掉。这样,才能一步步把10分,提高到11分、12分。

提高阅读效率,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2. 113 包围法

如果说「问题和目的导向」是阅读的基本原则,那么「113 包围法」,就是践行这个原则的基本方法。

具体来说:

1)同一时间内只「查」一个知识点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验:读一本书,浏览一堆网页,觉得信息量巨大,到处都是新鲜的知识点,但读完之后,脑海里除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别的什么都记不住?

这就表明,你陷入了「信息黑洞」里面。

大量不加筛选的信息,同一时间涌入大脑,只会使大脑变得混乱,认知资源被迫大量分散,会大大影响记忆和理解的效率。

所以,务必要习惯「舍弃」的心态:这个时刻,我只关注我想知道的、搜寻我想了解的东西。别的固然很好、很有用,也先放一放,不要打扰自己的大脑。

这样,才能让大脑专注,集中精力去透彻解答一个问题。

2)以一刻钟(15分钟)为单位时间

传统的阅读,会告诉你:你要划出整段时间,一页页地读,连续读1-2个小时。

但这其实很粗糙 —— 阅读的意义,是从书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实用的,还是精神层面的(比如文学)。跟页数、字数,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呢?以「知识点」为单位,少量多次阅读,并不断进行反思。

例如,阅读一个小时,我会把它分解成「4个阶段」,每个阶段15分钟。每过一个阶段,我都会停下来,问自己:这15分钟里,我离一开始的问题,又推进了多少?

这4个阶段,有可能是4个不同的知识点,有可能是2个知识点,也可能是集中全力、攻克1个知识点,这没有关系 —— 重点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可以知道,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浪费,我始终在让思维参与到阅读中来。

当然,时间不一定是15分钟,看你的实际情况。我建议设置在10-15分钟,不容易疲倦,也比较容易警醒自己。

3)反思时,问自己3个问题

在第二步进行反思时,不妨参考这个模板,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读到了什么信息?

关于我的问题,我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解答?

要完全解答这个问题,我还需要什么信息?

简而言之,把阅读当成一个项目,带着目标,不断地分割、回顾、思考,一步步向目标推进。

这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地方。

如果你只是为了放松和消遣,那没有任何关系,怎么读都可以。但如果你是为了学习和自我提升,那么,必须让思维参与进来,不断地反刍和思考,把阅读当成一个项目。

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3. 写阅读总结

有过学术基础的同学,应该知道:做学术时,导师经常会要求你,做一个 Research Review。

不同地方叫法不一样,但大同小异:针对一个主题,把你所阅读的文献整合起来,写一份总结和归纳。

撰写 Review 时,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简单的内容,要整合到一起,并不容易。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核心,对信息进行浓缩提炼,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更困难。

但坚持下去,慢慢的,你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效率,都会水涨船高。

这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用上来呢?

以我自己来说。我会先带着一个问题,去横向拓展,广泛阅读各种不同的材料,比如书籍、课程、视频,中文和英文……再运用113包围法和笔记法,从各种材料中,提取出对问题有帮助、相关性高的内容,把它们记下来。

然后,我会定期针对这些内容,写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用一个更大的主题把它们统摄起来。这就形成了对这个领域的一个局部的「知识网络」。

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地去形成、构建新的知识网络,把它们联系起来,连成一个整体。

我的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构建起来的。

所以,之前有读者说过:读我的文章,感觉有一种「整体性」。仿佛每次都是从一个大的整体里面,取出一小部分,根据主题进行裁剪、打磨,再呈献给读者。

他说得非常对。

这其实就是一个「局部 → 系统 → 局部」的过程。不断地把碎片化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提炼,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把它们变得有序,涌现出整体性和系统性。

坚持做阅读总结,你也可以实现。

4. 场景联想法

你可能还会记得,最开始的分析中,我提到的阅读模型,最后一步,是从知识网络,到实践。

这已经脱离阅读的范畴了,它需要你付出行动。但实际上,阅读时,我们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辅助行动的,比如「场景联想法」。

做法非常简单:反刍、思考时,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知识点,可以跟哪些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

如果你读到一个规律、原理,不妨问自己: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个规律和原理来解释?

如果你读到一个方法,不妨问自己: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如果你读到一些案例,不妨问自己:我可以如何拆解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些启示可以用在哪些项目和任务里?

诸如此类。

联想之后,不要立刻将其丢掉,最好记下来,做成待办事项,提醒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去试着实践一下。

这是一个把「知」和「行」结合起来,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阅读可以是一种放松和休闲,可以没有任何目的。

但自我提升,必然是一项需要努力的任务。

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毫不费脑,就把知识吸收内化。

与你,与大家共勉。

9,正义的伙伴们_

一个游戏在问世之前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人力、技术,如果是在国内,还要加上近一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版号。但在问世之后,它需要直接面对的对象只有一个——玩家。

编辑丨陈静(知乎ID @固马 )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们不完全是真实事件,每个人却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状况。

人们会喜欢一些游戏,不喜欢另一些游戏。他们有很多善良或者不善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游戏公司知道,该听玩家的,而且必须听玩家的。

丨 1

何霆(化名)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正义的伙伴。

这在现实中听起来很是中二,但在与游戏相关的事情上正好合适。

何霆的故事正式开始于2018年6月。他所玩的游戏看起来颇受欢迎,但何霆却觉得运营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他颇为不满。

有人画了张图:收养来的女儿给家里赚了钱,却连庆祝晚会都没资格参加。图上,抱膝坐在门外的孤独小女孩和门内的温暖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所有观众的保护欲、正义感和斗争心。

“运营××××!”何霆熟练地使用各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

“7月不课金!”“8月不课金!”有人发起了这样的活动,他很想积极响应,但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角色没抽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运营得到教训呢?

办法不是他想出来的。这个被后来者称为“游戏玩家发票维权鼻祖”的点子要归功于论坛上的一位大哥。大哥在帖子里犀利指出,社交网站上的声讨帖没用,不课活动没用,各大App市场刷差评也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开发票。

“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大哥说,这也是在后来各种各样的要发票活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代理商没有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一旦他们不开或者开假发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是,大量开发票会给代理商的财务造成压力,财务在公司里的地位可比运营高多了,让他们去对付运营必然更有效果。”

“正当权利”的说法实在很诱人。看着大哥的帖子,不少人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财务主管恼羞成怒、运营团队玩命道歉的画面,何霆也不例外。这个方法称不上快捷方便,甚至算得上麻烦,但胜在足够正当,对方无法拒绝。

“发票是必须开的,敢不开就投诉。”论坛上有人这么说,“但记得要投诉代理商而不是游戏,代理商凉了无所谓,游戏不能受影响。”

他对这种说法深表赞同,并且立刻投入了要发票的行动中。具体过程不能说是顺利,因为排队时间确实很长,游戏的客服也像所有被安排收拾烂摊子的客服一样让人火大;但也不能说是不顺利,大概收拾烂摊子久了,客服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公式回复,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反应。

简单说就是,虽然敷衍着,可发票还是给开了。

这让他的成就感降低了一点,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怀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合理合法、理智正义、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给运营添堵确实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儿。他开始在论坛、贴吧、QQ群里给每一个想知道这件事儿的人介绍开发票的攻略,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然而质疑声也很快淹没在“求群号”的列队回复之中。

要发票活动一天之后,代理商道了歉,还搞了声势浩大的抽奖,这反而鼓励了索取发票的人们“加大力度”。论坛上出现了修改版的《论发票战》和发票版的《国际歌》;贴吧里的“小道消息”宣称,玩家们已经要到了50万张发票;QQ群里也有人前仆后继,提出“发个攻略呗”的小白们得到了无比友善的指导。

遗憾的是,人们原本构思的“持久战”大概只持续了一星期,与发票相关的大规模讨论也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要发票”登上了各个媒体(虽然绝大部分是游戏媒体),“游戏运营不把玩家当人看,玩家被逼无奈只能要发票”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过了半个月,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反馈:“我的发票到了,你们呢?”

到底有多少人去要了发票,要了多少张,没人知道,正如没人知道代理商的“道歉”是真的道歉还是自罚三杯、抽奖有多少游戏玩家抽中一样。

不过在何霆看来,事情的结果不重要,因为它的原因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代理商乃至所有的游戏运营都知道,玩家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你无视我的意见并把我视为韭菜,那么我就去找一个能修理你的人,让他修理你。这个人可以是财务,可以是税务,也可以是其他“厉害角色”。

两个多月后,另一个游戏代理商同样在运营问题上惹恼了玩家。看到这条消息,何霆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过,还是有人比他快了一点点:

“隔壁××游戏要发票都成功了,我们凭什么花钱遭罪?找运营要发票啊!”

在一场又一场的“发票门”中,总有人提醒大家验证发票的真伪

丨 2

要发票或许有效,但在要不了发票的情况下,玩家还有其他办法。

在朋友们眼中,王东(化名)毫无疑问是个“大佬”。他对自己玩过的每一个游戏了如指掌,可以在每个人遇到任何卡关问题时给出正确答案。当然,他的朋友只在几个群以内,所谓的“大佬”也仅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因为王东既不是速通玩家,也不是电竞选手。真正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游戏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很难为外人所改变。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玩了10年游戏,不用别人教了。

如果说王东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概只有脾气不好这一条。就因为这个,在他10年的游戏资历里,经历过论坛禁言、联系方式拉黑、社交账号封号、回答被折叠等几乎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操作。以前对他这种人的称呼一般是喷子,现在则改成了暴躁老哥。

王东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就不能叫做喷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道理,不管你说了什么。”有些朋友对他说,就算是讲道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喷人更是不对的。王东对这个说法倒不是不赞成,然而他也承认,自己有点儿改不过来了。

不论如何,让王东最在乎的还是游戏。他玩了10年游戏,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有游戏玩就不管别的,买过不少盗版盘,也是破解网站的常客,如今不一样了。“以前玩游戏只花过网费,现在该补票的就要补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的游戏库里已经有了两三千个游戏,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他认真玩过的大概十之二三,其他的要么是补票,要么是游戏打折时单纯的“喜加1”。

“喜加1”经常被人吐槽,但王东自有他的一套道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管是早还是晚,总算是为游戏公司贡献了一点销量,总比嘴上嚷着喜欢却不买强。”除此之外,王东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国区的游戏销量已经很高了,多买,就能让游戏公司重视国区玩家的需求。以前玩盗版,看不懂剧情,现在很多游戏都自带中文,肯定不是游戏公司良心发现。”

王东再一次喷人源于一件事:他预购的某个新游戏在宣传时声称有官方中文版,临发售时却突然宣布取消中文。这种近于欺诈的行为让所有国区玩家怒不可遏,王东也是其中之一。他想过很多办法,在所有能留下印记的地方怒斥垃圾厂商和垃圾游戏。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解气,游戏公司根本看不到他们在骂——偶尔看到了也可以装看不见——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厂商能看见的地方说,而且还需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说完就完了。很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玩家纷纷去平台上打起了差评,一时间把游戏的评价从“好评如潮”拉到了“褒贬不一”。

“‘没中文就差评’实际上是这么来的。”王东说,“游戏公司可以出尔反尔,玩家就不能抗议了吗?”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公司在更新里加上了中文,这被很多玩家视为差评行动的胜利。实际上,没人能真的确定是差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掌握了这个手段的玩家们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差评加“We need Chinese”开始出现在更多游戏的评论区里。

这样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说,许多游戏公司起初就没有打算支持中文,平台也把“不支持您的语言”放在购物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上,主观上没有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人说,不少独立开发者没能力搞中文版,如果觉得没中文就玩不下去,大可以不买;更有些人说,呼吁中文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给游戏公司写信,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搞活动,还可以主动成立汉化组,这比给差评实际多了。类似的说法很多,各种表达形式都有。但在王东看来,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己花钱买的游戏,可以用任何理由给差评。这就是个战术问题。”王东说,“以前玩家和厂商联系的方法不多,玩家说话厂商未必听。现在有平台了,平台让玩家评价,那么评价就是玩家最简单方便的表态途径,厂商也能直接看到。如果他们继续无视玩家的意见,那就接受差评呗。”

“我连游戏都买了,为什么不能差评?很多喷我的人可能连游戏都没买。评价反映的是游戏体验,因为语言不通,游戏体验很差,为什么不能差评?评价可以影响玩家,我就是要提醒像我一样的玩家避雷,当然更该给差评。厂商在国区卖游戏没有中文,你们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没有本地语言就拒绝评测游戏吗?看到一个游戏支持18国语言却没有中文,是他们不想做吗?就是根本不重视国区。国区贡献着名列前茅的销量结果根本没人重视你,有些人还要站在厂商立场上说话,跪太久站不起来了吧?”

王东一气呵成地打出这段话,发表在他的第203条回复中。让他不明白的是,“付了钱的人有权利评价他买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和他抬杠。

有些游戏厂商确实在收到差评之后更新了中文,但也有些无动于衷

丨 3

在王东发表自己的第204条回复时,苏颖(化名)正在填写她的第一份举报表格。

苏颖很难说自己算不算游戏玩家。她玩过不少游戏,都是被朋友带着的,MMORPG没兴趣,MOBA玩不来,玩得稍微长久一点的都是抽卡课金游戏,而她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完全不高。在她看来,大多数的抽卡游戏都大同小异,差的很差,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可以随随便便找出游戏的100个缺点,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她花在CP(即Couple,粉丝们喜欢的情侣配)、同人和周边上的钱跟精力比在游戏上多得多,比起玩游戏,不如说游戏都是为CP服务的。

CP很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比起CP,她更看重的是本命。熟稔饭圈规则,她同样了解游戏公司的那一套:官方对每个角色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气冷热、卖气高低、剧情轻重、立绘美丑、皮肤多少,对于粉丝来说都是战场。

苏颖正在玩的游戏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她又喜欢上了一个人气角色,立绘精美、戏份多,预告片和海报也都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尽管官方卖腐有些刻意,然而她的本命和CP确实互动不断,周边商品成双成对,编剧笔下感人至深的友情被源源不断地折合成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也填补了她的爱心。

然而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要维持对本命的爱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与精力。苏颖会出现在一切提到本命名字的文章、视频和评论里,哪怕是字母缩写也无法漏网,为的是确保一切关于他的正面消息能够得到传播,负面消息都能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家”的动向也是不能不关注的——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圈地自萌”是个值得赞美的行为,但对方圈的地不能出现在己方的眼里。

游戏某一次更新之后,苏颖突然发现她的本命角色没有新立绘和新皮肤。不仅如此,他也不再出现在海报上的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角色。更加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新的“C位”正是她所萌CP的对家。

一些画面出现在苏颖的脑海之中:对家有了官方的支持,有了立绘、皮肤和活动,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肯定会出现海量的对家内容,正如她们以前所做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前站在热门官配立场上甩出的冷嘲热讽,如今也会被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粉丝被嘲无关紧要,本命受到攻击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对家乃至所有人知道她爱的角色和他的粉丝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游戏官方显然不是个好目标,粉丝争吵声再大也只是运营眼中的流量。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圈内解决不了的,圈外可以解决。

苏颖举报了自己说过“一生推”,爱过角色也萌过CP的这款游戏。角色形象不健康、内含同性恋倾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她爱过游戏多少,举报的理由就有多少。

她想过举报的后果,却不认为那有多么重要。“反正在别人眼里,游戏就是这种东西,就算没有人举报,每年的‘精神毒品’‘电子海洛因’‘青少年沉迷’就少了吗?”她说,“举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被举报就出问题,只能说他们本来就有问题。”

如今,举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图片做了模糊处理)

丨 4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正的根源是一句话。

上个月,我们采访了不少游戏制作人,他们在等待版号的过程中苦熬。其中有一位开发者说:

“不要以为只有没过审的游戏会被版号影响,过了审的也一样。我听说有些玩家因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没过审,就把别的过审的游戏举报了。”

原文链接:正义的伙伴们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文章TAG:巫婆变美女攻略阿sue  巫婆  美女  攻略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