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装备5 攻略书,合金装备5 全流程有几章几关
作者:本站作者1,合金装备5 全流程有几章几关
主线是两章50关,1-31是第一章,32-50是第二章,另外还有150个左右的支线任务可以反复打。。。
2,《合金装备5幻痛》boss乍得沙赫人残血在你面前开大怎么躲
尽量不要站在它正前方,它发招之前就跑开,不要跟它硬碰硬
就是合金装备,名字叫“萨赫勒猿人”,也是ps版合金装备1的那个机器人。
3,合金装备5 抓了静静她一直呆在监狱只触发了打螺旋桨剧情,当时静静...
静静会一直跟你出任务直到45关
印象里如果进度正常的话一般在打火人的时候基本就能带上静静了,不用担心带不上
能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4,合金装备5幻痛运输专家在哪 运输专家技能怎么获得攻略
其实,所谓的运输专家并不是唯一的,只是一个独特的技能,中后期都有很大的几率在任何任务当中碰到,不过,最准确的方法是,选择主线任务,屏幕右面会出现任务的具体信息,包括任务具体位置,每个主线任务界面的右上方,都会出现,执行该任务时会获得的蓝图,自己可能碰到的有技能的专家,找到有可能会遇到运输专家的任务,再次进行,然后,就简单了,最无脑的,把该任务所有的敌人全回收了,肯定会有这个专家。聪明的,抓到敌人挨个拷问,直到敌人供出拥有高技能专家的位置,很方便的。。。
网上应该有攻略,自己找找,其实合金装备5幻痛在选择任务的时候地图上方有提示你这一个任务都能找到什么专家或者图纸
5,胡莱三国 周瑜 吕布 吕玲绮 貂蝉 张合 张飞 黄忠 关羽 最佳技能搭配
最佳都是相对的,比如说重视单挑,统御,打兵。或者混合用,遇到对方有部分技能相克,也不能保证次次都赢。
楼上少说了夏侯,魏延,周泰,太史慈之类的统御将。这些和周瑜,貂蝉,关羽,黄忠基本的搭配都是一样就是统御+打兵为主流。技能搭配:运筹+兵种攻防+流星+重弓。现在统御将确实是优势太大了
吕布的话就是天生的打兵将。也能让人下马,自己也容易被单挑将打下马。一般不推荐单挑技能(要么附带一个就行)推荐:三打兵+武精或者2打兵(流星+重弓)+另外两种自行搭配。可以偏重统御也可以再加强打兵和单挑效果
吕布女儿,张颌,张飞之类的就是纯单挑将。学技能张飞偏单挑攻击(斜刺,浑天必学),张颌(硬气+盾),吕布女儿(体魄强健)另外看你需要,学单挑的各种技能或者其他搭配。
楼主你说的太广阔了,你可以去网上搜下这类的东西,到处都是的。不过基本搭配就上面所说的,首要一点,是要认清将的优势在哪儿,要突出他的优势。缺点再怎么弥补,可以说都是缺点,用这类的技能只能说是浪费。
- 周瑜技能:特种兵攻击。+特种兵防御+流星箭+重弓
双枪打兵+特种兵的攻击防御。损害别人的兵马,提高自己的整体。胜率大大的
- 吕布技能:运筹帷幄+斜刺+特种兵攻击。+特种兵防御
吕布本身单挑、加上斜刺有下马机率、统御的特种兵容易兵马取胜、
- 吕玲绮技能:体魄强健+无懈可击+硬气功+斜刺。
本身吕玲绮血多、外加前三个技能、让对手单挑无可奈何、再加本身技能+斜刺取胜单挑
- 貂蝉技能:武器专精+流星箭+特种兵攻击+运筹帷幄。 流星箭打兵多、外加武器专精既配合本身技能让单挑更胜一筹还增加打兵技能
- 张郃技能:硬气功+体魄强健+斜刺+骁勇善战。
这个也不好解释、就是看样子的、
- 张飞技能:武器专精+骁勇善战+斜刺+浑天斩。
张飞技能不用解释、大多数人都用这个、
- 黄忠技能:运筹帷幄+弓兵防御+步步为营+势如破竹。
本身弓兵攻击外加防御、再加上运筹增大带兵数、加上步步为营和势如破竹、攻打城池。
- 关羽技能:骑兵防御+运筹帷幄+硬气+同仇敌忾。
关羽单挑并不厉害,所以上个硬气、防备下马、+同仇敌忾、增大攻击力、配合骑兵攻击上升、运筹兵马数量多。
这是我自己的2个将你看看可以不...
说个吕布吧,吕布本来就防低了,碰上一张飞不就坑嗲了,被下马的话别人还加了百分之三十的攻击。硬气功必备,重弓加满弦或重弓加流星(说威力就第二个厉害点吧,几率当然回到第一)最后就是来个运筹二(什么鸟周瑜被你打一枪兵就差不多的了,吕布力量高,三回合貂蝉都得回去了,一般的周瑜起码都五回合)所以说对貂蝉就是得看RP(不敢说牛B,只能说在黄巾军都打菜一样打)
6,黑魂3和希里丝敌对后怎么获得银猫戒指
无法获得,就是击杀希里斯也只能获得薄暮护符,下周目吧
由于《黑暗之魂3》的游戏本身的设定,且一周目攻略没有完整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无法保证攻略中出现的路线是游戏的最优路线,如果出现表述不清甚至错误的情况,还请玩家及时提出,我会第一时间修改,由于《黑暗之魂3》港版中文的发售日期相较于其他版本要晚,有一部分玩家选择等待中文版的发售,故此,在保证游戏进度的情况下,攻略二周目甚至三周目的时候,会查缺补漏,尽可能完善攻略,以便中文版发售后,玩家可以放心的参考本文,攻略重点在于BOSS战的打法心得以及游戏游戏推进过程中的路线选择,那么,下面正式踏上被虐的旅途; 游民星空 角色创建 游戏开场动画后,游戏进入创建人物的界面,除了常规选项外,玩家在创建人物的过程中,对日后攻略游戏影响最为深远的选项莫过于角色出身的选择,角色的出身决定角色的初始属性与装备,除此之外,玩家还可以从九个陪葬品中选择一个陪葬品,不过,在游戏推进的过程中,其余八个陪葬品,玩家是可以全部获得的; 玩家创建角色时,可选择的出身(职业)一共有十种,分别是骑士、佣兵、战士、传令、盗人、刺客、魔术师、咒术师、圣职者、一无是处的人(参考血源),而可以选择陪葬品分别是生命戒指、女神祝福、隐秘祝福、黑火炎壶、炎之贵石、无主之魂、生锈的金币、龟裂的红色宝珠以及幼嫩白枝; 游民星空游民星空 玩家对于角色出身的选择,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每一种出身决定了角色日后成长的方向甚至战斗时的风格,但是无论如何选择,除非玩家对自己的操作自信到极点,否则,千万不要选择一无是处的出生,数值看似非常不错,但是选择这种出身与其他出身的玩家,完全是两种体验,每种出身的初始数值不同,日后的成长也就不同,各出身初始数值如下;创建好角色之后,正式进入游戏; 基本操作&游戏界面 基本操作: △:切换右手武器双持/单持;o:调查(互动);x:后撤步;□:使用道具/魔法;↑:切换法术槽;↓:切换道具;←:切换左手武器;→:切换右手武器;L1:防御(盾)/左手武器;L2:使用战技;R1:右手武器攻击;R2:右手武器强攻击;左摇杆:移动角色;右摇杆:移动视角;左摇杆+x:朝摇杆推动方向翻滚;R3:锁定/解除锁定目标; 更多操作技巧:点击进入 游戏界面: 左上角红条为体力槽、蓝条为战技槽、黄条为耐力槽,左下角为武器装备栏、右下角是玩家所持的魂; 游民星空 灰之墓地(灰の墓所) 进入游戏后,第一个分岔口左转,走到底,可以拾取一个灵魂,然后,原路返回,径直朝前走,可以拾取一个灵魂,途中会遇到三个敌人,注意躲避,战斗不难,一路向前,悬崖旁坡道的尽头是游戏中第一个营火,选择点燃营火,和系列以往的作品一样,可以回满血瓶使用次数,同时战技槽和体力槽回复最大值,同时第一次点燃篝火可以习得“休息”的动作(并且跳“点燃营火”的奖杯,铜杯); 第一个营火左右各一条路,严格意义上说,左右两条路是互通的,右侧除了两个杂兵外,没有可收集的东西,右侧小路,玩家会遇到手持长矛和木盾的杂兵,这里应付杂兵的关键点在于,抢在杂兵出手前出售,猥琐一点的可以勾引杂兵先攻击,然后伺机而动,尽头可以捡到5个火炎壶,消耗道具,蹲营火不会补充,原路返回,准备进入遗迹,迎接第一场BOSS战;
7,重生细胞攻略是什么?_
重生细胞低难度通关攻略:前期最好用的装备应该就是一把红色近战武器加上一把冰冻弓。在升级的时候优先升级血瓶和初始武器这两项,这样子既能够让自己多几次喝药的机会,也能够在前期就能够拿到武器。卷轴的选择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选择自己使用武器的卷轴颜色,在没有同武器颜色可选的时候,再选择加血多的。
重生细胞也称死亡细胞(Dead Cells)是由来自法国的开发商Motion Twin制作的一款类银河恶魔城风格的(Metroidvania)独立游戏。本作在Metroidvania的基础上融合了roguelike。 在PS4和Switch平台推出《重生细胞》实体版本,实体版和PC正式版本都在2018年8月18日推出。
重生细胞手游已经发售一段时间了,但是这款游戏对于不了解的玩家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重生细胞低难度通关攻略:
1、游戏的难度可以在最开始吊着很多瓶子的地方选择,最初进入游戏默认是零细胞难度,每在一个难度下通关,就会解锁下一个难度等级,最多能够到达五细胞难度。每次难度提高会增加怪物的攻击力,同时地图中的怪物组成也会有所变化,并且也会减少每关结束时补充血瓶的次数。所以低难度下只需要拥有合适的装备就好了,而高难度则需要一定的游戏技巧和策略。
2、在低难度的游戏前期最好用的装备应该就是一把红色近战武器加上一把冰冻弓。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将怪物用冰冻弓冻起来,然后使用近战武器贴脸输出,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少被怪物攻击的可能性,提高存活效率。
3、在前期的升级中,除了解锁武器之外,也要将一部分细胞用来升级自己的血瓶。建议玩家在升级的时候优先升级血瓶和初始武器这两项,这样子既能够让自己多几次喝药的机会,也能够在前期就能够拿到武器。
4、而继承金币的技能其实可以晚一些再进行解锁。因为在低难度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使用商店的,通过打怪和开宝箱获得的武器就足够通关了。
5、虽然解锁武器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每把武器都值得解锁,有些武器的攻击速度很慢,或者暴击的触发条件很苛刻,除了花里胡哨之外并不实用,所以并不建议玩家每件装备都进行解锁。其中不推荐解锁的装备有大剑、胡桃夹子、长鞭、冰片和斯巴达之靴。这几把武器都不怎么实用,所以可以留到后面再解锁。
6、卷轴的选择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当一个卷轴选择过多之后,它的提升血量能力就会减弱,因此很多玩家会选择轮流选择增加血量最多的卷轴。但是这样也会造成我们的武器输出能力不足的情况,因为卷轴是能够为同色的武器增加百分之十五的攻击力的。所以最好还是专一选择自己使用武器的卷轴颜色,在没有同武器颜色可选的时候再选择加血多的。比如说我使用一把红色武器,那么在能够选择红色卷轴的时候都要优先选择红色,只有在没有红色只有紫色和绿色可选的时候,再选择两个卷轴中加血更多的那个。这样既能够保证有足够的攻击力,也能够有一定的血量。
7、如果想要不断挑战高难度,建议在早期解锁一面盾牌,然后进行盾反的练习。所谓盾反就是在敌人攻击到自己前的瞬间点击盾牌使用键,这样人物就会做出一个用盾牌拨开的动作,这个时候能够免疫敌人的所有伤害,如果是远程武器还能够将它反弹给敌人。在低难度下盾反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在高难度下敌人的攻击力很高,使用翻滚已经无法躲开所有攻击了,所以就一定要学会使用盾反才能够在高难度下完成游戏。
8、当有远程武器或者对自己的能力足够自信的时候,就可以优先选择诅咒宝箱了。诅咒宝箱会掉落细胞、卷轴和强力武器,并且低难度下的诅咒数量只有十个,很容易就能够完成诅咒。
9、如果想要买金币门后的装备但是却没有足够的金币时,我们也可以使用攻击来打开金币门,不过这样就会有一击必死的诅咒,必须要击杀五十个敌人才能够解锁,因此如果金币门里的装备非常强力,其实还是可以选择的。
8,这套阅读指南,帮你「压榨」读书的价值_
编者按:本文微信公众号“L先生说”(ID:lxianshengmiao),作者:Lachel;36氪经授权转载。
经常有读者问我:L先生,你懂这么多东西,平时是不是读了很多书呀?
确实是的,我每个月花在买书上的钱,基本都在500-1000块。
这里面,绝大部分是电子书(亚马逊、豆瓣、多看、微信等),其他一些没有电子书版权的,才买实体书。
即使这样,家里的实体书也已经清了好几趟,送了不少给朋友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比起付费参加价格不菲的课程,读书,实在是一件性价比极高、又极其自由的知识获取方式。
原因无他,只因为大陆的书价,实在是太便宜了。
就说实体书吧。大陆的实体书,每本在30-50元之间,1000块可以买到20-30本。而相比之下呢,亚马逊出售的英文书,基本是14美元打底,差不多90块;台湾的书,均价在500-600新台币,折算大约110多块;香港的书,好的要去到150-200港币,亦即120-150人民币左右。
更别说大陆的电子书,普遍还有打折。算下来,1000块,在上述地区只能买5-10本,在大陆起码能买25本。
(当然,质量也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挑)
每每和朋友聊及这个话题,都有人会问:那这么多的书,你能看得完吗?
同样,后台也经常有读者问:我买了很多书,也经常会看,但总觉得自己消化不了,得不到什么东西,怎么办?
其实,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我们传统的读书方式,是非常低效的。
传统的读书方式是什么?打开一本书,花上1-2个小时,一页一页读;今天读完,明天接着读。读完一本书再打开另一本书;间或在书里做做笔记、写点摘抄……
不是说这样不对。在信息匮乏的时代,这没有问题。但如今,我们能触及的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用最短的时间、最大化地「压榨」书本的价值。
关于如何读书,我已经写过好几篇关于方法论的文章,详见:
「我一年读500本书,你呢?」
读书最大的误区是什么?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却学不到什么东西?
但这些更多的是关于「思维方式」。那么,有没有什么实用技巧,可以更有效地「压榨」书本的价值呢?
今天,分享一套我自己的实用阅读指南。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读书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无论你读的是文学,还是实用书籍,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书里的文本,转化成新的信息,进行摄入;再通过思维的分析、联结、消化,把这些新信息嵌入到记忆中,内化成为知识。
这些知识,有些是显性知识,你可以回想起来,并有意识地进行运用和模仿;有些是隐性知识,你未必能想到它们,但它们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谈吐举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书塑造人的人格」。
从这个过程思考,为什么我们读了很多书,却留不下什么东西呢?
主要就是这三个环节出了纰漏:
1)没有将文本变成有效的信息;
2)缺乏思维的参与,没有将信息嵌入记忆里;
3)缺乏行动,没能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第三点讲过很多,不赘述了,今天主要聊聊1和2。
我会分享4个技巧,来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1. 问题和目的导向
如果你接触过一些讲阅读方法的书,一定会知道,它们开篇都是这句话:「带着问题去阅读」。
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呢?
举个例子,像下面这张图:给你10秒钟时间,看一遍,然后遮住,问你:图上有什么?
不好回答,对不对?
但如果事先告诉你:我要你观察墙上挂的东西。同样,10秒钟,再提问:墙上挂了几幅有文字的画?
基本没有难度,谁都能记住。
问题导向的作用,就在这里:它相当于一个过滤器,改变了我们神经信号的「bias」刺激,让关注内容的权重提高,非关注内容的权重降低。那么,后者就变成了背景,前者则凸显出来,进入我们的思维。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去攻克和消化它们。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阅读效率低下,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的吸收能力 —— 我们只是看到了,理解了,但并没有真正把它进行转化。
因为转化所需的资源,远远高于「识别」和「理解」。
所以,更好的做法是,时时刻刻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只关注那些相关的内容,从而集中优势资源,专注理解、消化它们。
所以,我一直说:书不是用来「读完」的,而是用来「查」的。
一本书,只要能给我一点启发,解答我的一个疑惑,提供一个角度,就已经值回价钱了。
如何去「查」?这就需要以问题和目的为导向,去搜寻和定位信息,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浏览和阅读。
另一层:很多读者提到,有些书,我哪怕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还是读不懂,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很常见。其实,就是因为你选的书,跳出了你现阶段的需求和能力范围。假设你在该领域的积累是10分,去读一本平均50分的书,怎么可能读得懂?
更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呢?读一本10分的书,然后,从书里去提问,找到问题,再顺藤摸瓜,去「查」相关领域的书,把问题解决掉。这样,才能一步步把10分,提高到11分、12分。
提高阅读效率,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2. 113 包围法
如果说「问题和目的导向」是阅读的基本原则,那么「113 包围法」,就是践行这个原则的基本方法。
具体来说:
1)同一时间内只「查」一个知识点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验:读一本书,浏览一堆网页,觉得信息量巨大,到处都是新鲜的知识点,但读完之后,脑海里除了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别的什么都记不住?
这就表明,你陷入了「信息黑洞」里面。
大量不加筛选的信息,同一时间涌入大脑,只会使大脑变得混乱,认知资源被迫大量分散,会大大影响记忆和理解的效率。
所以,务必要习惯「舍弃」的心态:这个时刻,我只关注我想知道的、搜寻我想了解的东西。别的固然很好、很有用,也先放一放,不要打扰自己的大脑。
这样,才能让大脑专注,集中精力去透彻解答一个问题。
2)以一刻钟(15分钟)为单位时间
传统的阅读,会告诉你:你要划出整段时间,一页页地读,连续读1-2个小时。
但这其实很粗糙 —— 阅读的意义,是从书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是实用的,还是精神层面的(比如文学)。跟页数、字数,一点关系都没有。
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什么呢?以「知识点」为单位,少量多次阅读,并不断进行反思。
例如,阅读一个小时,我会把它分解成「4个阶段」,每个阶段15分钟。每过一个阶段,我都会停下来,问自己:这15分钟里,我离一开始的问题,又推进了多少?
这4个阶段,有可能是4个不同的知识点,有可能是2个知识点,也可能是集中全力、攻克1个知识点,这没有关系 —— 重点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可以知道,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浪费,我始终在让思维参与到阅读中来。
当然,时间不一定是15分钟,看你的实际情况。我建议设置在10-15分钟,不容易疲倦,也比较容易警醒自己。
3)反思时,问自己3个问题
在第二步进行反思时,不妨参考这个模板,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读到了什么信息?
关于我的问题,我得到了哪些有价值的解答?
要完全解答这个问题,我还需要什么信息?
简而言之,把阅读当成一个项目,带着目标,不断地分割、回顾、思考,一步步向目标推进。
这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地方。
如果你只是为了放松和消遣,那没有任何关系,怎么读都可以。但如果你是为了学习和自我提升,那么,必须让思维参与进来,不断地反刍和思考,把阅读当成一个项目。
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3. 写阅读总结
有过学术基础的同学,应该知道:做学术时,导师经常会要求你,做一个 Research Review。
不同地方叫法不一样,但大同小异:针对一个主题,把你所阅读的文献整合起来,写一份总结和归纳。
撰写 Review 时,你会发现:很多看似简单的内容,要整合到一起,并不容易。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它们的核心,对信息进行浓缩提炼,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更困难。
但坚持下去,慢慢的,你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效率,都会水涨船高。
这其实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在日常阅读中,不用上来呢?
以我自己来说。我会先带着一个问题,去横向拓展,广泛阅读各种不同的材料,比如书籍、课程、视频,中文和英文……再运用113包围法和笔记法,从各种材料中,提取出对问题有帮助、相关性高的内容,把它们记下来。
然后,我会定期针对这些内容,写一个简单的总结归纳,用一个更大的主题把它们统摄起来。这就形成了对这个领域的一个局部的「知识网络」。
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地去形成、构建新的知识网络,把它们联系起来,连成一个整体。
我的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么构建起来的。
所以,之前有读者说过:读我的文章,感觉有一种「整体性」。仿佛每次都是从一个大的整体里面,取出一小部分,根据主题进行裁剪、打磨,再呈献给读者。
他说得非常对。
这其实就是一个「局部 → 系统 → 局部」的过程。不断地把碎片化的知识点,总结、归纳、提炼,纳入自己的知识网络,把它们变得有序,涌现出整体性和系统性。
坚持做阅读总结,你也可以实现。
4. 场景联想法
你可能还会记得,最开始的分析中,我提到的阅读模型,最后一步,是从知识网络,到实践。
这已经脱离阅读的范畴了,它需要你付出行动。但实际上,阅读时,我们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辅助行动的,比如「场景联想法」。
做法非常简单:反刍、思考时,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知识点,可以跟哪些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
如果你读到一个规律、原理,不妨问自己: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个规律和原理来解释?
如果你读到一个方法,不妨问自己: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如果你读到一些案例,不妨问自己:我可以如何拆解这个案例?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些启示可以用在哪些项目和任务里?
诸如此类。
联想之后,不要立刻将其丢掉,最好记下来,做成待办事项,提醒自己在需要的时候,去试着实践一下。
这是一个把「知」和「行」结合起来,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阅读可以是一种放松和休闲,可以没有任何目的。
但自我提升,必然是一项需要努力的任务。
没有谁能轻轻松松,毫不费脑,就把知识吸收内化。
与你,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