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永生传说攻略,介绍木乃伊。包括故事,传说,诅咒。
作者:本站作者1,介绍木乃伊。包括故事,传说,诅咒。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此词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miai,意为“沥青”。世界许多地区都有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或用香油(或药料)涂尸防腐的方法,而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表示对死者的敬意。 古埃及,在很早的时候,因文化原因,把国王或大臣的尸体制成干尸即木乃伊保存下来,没有很高的医学水平,做不到这一点。与古代中国不同,制干尸在古代埃及甚至形成一种风气。 此外,人体冷冻技术亦被一些学者称为制作现代化的木乃伊技术的一种。如果有人死去,他的尸体首先被送到一个被称为“衣部”的地方:专门净化尸体。尸体被苏打水清洗过后,就送到叫“诖拜特”(意为纯洁之地)或“培尔—那非尔”(意为美丽之屋)的地方,完成香料的填充。
《木乃伊诅咒》内容简介:威尔·鲍高丁准备做一个古埃及研究课题,没想到却来到了20世纪40年代的埃及。旅途中,他将:遇上一位古埃及学者;亲临一个被诅咒的坟墓;面对无数可怕的陷阱;进入满是木乃伊的神庙。在一个新朋友的帮助下,威尔要去解救家族中的一位长辈,揭开古埃及诅咒之谜。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木乃伊其实是古埃及一种统治人民的一种手法,他们有一种传说,人活着的时候是什么官职有什么权力死后被制成木乃伊在阴间就会有同样的官职权力,所以为了欺骗民众让民众相信编造的谎言每一任法老都会举行制作木乃伊的仪式,如果你不听话,活着的时候会受到折磨,死后也同样会被责罚,不能转世。
2,女票的七夕愿望清单又更新了?别慌,你的保命攻略在此!_
此时无论你是情商常年掉线的钢铁直男还是深谙套路的情场老司机,相信接下来的这个消息都会让你不寒而栗,因为,传说中的“七夕”要到了。不管男生们是否已准备就绪,这份全国统一考卷已经在下发的路上了。
七夕年年有,礼物花式送,“今年的七夕要给女朋友送什么礼物?”试问广大男同胞们,这道李约瑟难题级别的考题你有答案了吗?
牛郎织女的传说、情侣爱意的表达使得七夕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借着这么一个浪漫的机会,送女朋友玫瑰花、香水、包包、裙子、首饰、化妆品……你独自喜滋滋,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殊不知在权威的女性视角下这才仅仅过了及格线而已。
今年送礼能不能直接冲上王者段位就看你的巧心思了,还好,这有一份成熟的攻略能帮到你。
女神篇
Daniel Wellington七夕限量永生花礼盒
近几年火速风靡ins穿搭圈的瑞典腕表品牌——Daniel Wellington,网红博主几乎人手一只,手表也能时髦好看!
七夕限定礼盒拿来送女朋友再合适不过!简约百搭的手镯配饰,摩登又带着点高雅的经典系列手表,搭配在一起非常时尚!不论日常还是派对,都能hold住全场~
购买双腕表套装搭配限量永生玫瑰花,还赠送七夕限量版钥匙和锁形臻心扣,打开你心门,浪漫到想嫁!
MAC
MAC依旧火力全开,爱的子弹蓄势待发!七夕限量唇膏+眼影,5个配色可选择。不管御姐、萌妹还是知性,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组合!
小几百就能拿下的唇膏套装,包含了chili、see sheer等热门色号,可以说超级划算了!
当然,大家翘首期盼的巨型口红刷具也在七夕售卖啦!不用跑去代购就能在七夕拿下它,送给女朋友保准开心~
Space NK
集合全球各地杰出口碑产品,来自英国久负盛名的美妆集合店——SpaceNK当然也要在七夕造福大家!七夕限定礼盒把全世界的优质品牌精选,装进一个盒子里!
人手一瓶的英国贵妇品牌EveLom洁颜霜、法国高定彩妆BYTERRY的三效合一水滴状惊艳唇笔、仙女超爱的香氛品牌diptyque的玫瑰香调沐浴慕丝、去除衣物异味的THE LAUNDRESS细致衣物香氛喷雾……承包你的生活方方面面,不用再费尽心思拼凑,这盒就足够充满爱意啦!
科颜氏
每年科颜氏总会在七夕搞些小浪漫,今年也不例外!卖断货的十大明星产品一起来凑热闹咯!
针对不同功效搭配的明星套装,可针对需要自行选择!天猫下单还能享受甜蜜5重礼,统统装进充满爱意的七夕限定礼盒里!
特别的是还附赠K星七夕限定卡包,骨头先生牵着爱心气球的图案萌翻,非常适合出门随身携带哦!二维码还能让你录音送情诗,给对方不一样的七夕小惊喜~
十四行诗黑糖礼盒
你见过会说情话的黑糖吗?是啊,文艺又浪漫的十四行诗来帮你助力七夕的表白了!每盒黑糖茶里,都有一封随机的玫瑰情书~
精选来自台湾黑皮甘蔗,融入冲绳直火焙煎工艺,让黑糖有股自然的焦糖炭烧香,却不会焦苦,温暖每一个女生!
七颗闪耀的黑糖,单独包装。像巧克力般精致,每一颗都很特别。七夕拿来送爱的人再合适不过啦~
3,龙王传说简介_
龙王传说是《斗罗大陆》系列的第三部,讲述《绝世唐门》故事结束万年后的斗罗大陆,神界消失,龙王降世。这本书中人类与魂兽的矛盾将进一步激化。伴随着魂导科技的进步,斗罗大陆上的人类征服了海洋又发现了两块大陆。魂兽也随着人类魂师的猎杀走向灭亡。魂导科技的发展又出现了斗铠。穿戴四字斗铠的极限斗罗,是连十大凶兽之首-帝天都难以击败的存在。沉睡无数年的魂兽共主银龙王苏醒在星斗大森林最后的净土苏醒,它要带领仅存的族人,向人类复仇!物种间的大战在所难免。这本书将是斗罗大陆系列中人类与魂兽关系线索的重要转折点。
唐舞麟
武魂:蓝银皇
精神力:灵渊境
魂力等级:五十九级(截止到实体书13册结束,穿上二字斗铠,在斗铠增幅下实力魂力都达到魂圣巅蜂层次,现一拳力量没任何辅助就能达到150吨-超越了力量型的三字斗铠师,先天魂力3级)
斗铠:二字斗铠-龙月
武器:黄金龙枪
第二职业:七级锻造师(斗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圣匠)
身份:唐门斗魂堂黄级斗士黄三、史莱克七怪队长、本体宗宗主的亲传弟子、海神阁当代长老之一、自然之子(它是被大自然承认的种子。植物界称为大道之种,种子在历史上只出现过极少数的几次-只有当大陆的自然之心被破坏时才会有自然之种产生。从而作为未来大自然的核心而存在。换而言之就是当大自然被破坏的太过厉害时站在植物最顶端的存在们就会培育出1枚种子,赋予1位自然子由其寻找机会生根发芽,从而让大自然能重新繁育。种子能在任何植物神上,也能在动物上,可出现在人类身上属首次。如依附他无论什么时候植物系魂兽都能以他为根继续修炼,有他庇佑连天劫都不会有,他就算陨落了也会化作自然古树,作为依附者会在古树庇护下重生。就算不是永生也差不多了。上一位它是史莱克学院的那株黄金古树。是黄金树的存在支撑着自然界。可如今黄金树已陨落了。若种子没生根发芽,自然将消亡,毁灭将降临人间,一切生物都会因食物链的断裂而逐渐死去,斗罗位面最终会走向崩溃,一切物种皆不存在,最终黄金树选择舞麟成为新的自然之子)
爱人:古月(已和娜儿融合成真正的古月娜)
父亲:唐三
母亲:小舞
养父:唐孜然(机甲设计师,为了唐舞麟,被神秘组织带走)
养母:琅玥
姐姐:唐舞桐/王冬儿
姐夫:霍雨浩
锻造老师:邙天、慕辰、枫无羽
学院老师:沈熠、蔡月儿
恩师:舞长空、牧野
师伯:震华
师祖:浊世
朋友:当代史莱克七怪、王金玺、张扬子、欧阳紫馨、慕曦、戴云儿
性格:有点小腹黑
经历:在神界被时空乱流挪移时被唐三传送至斗罗大陆,体内有金龙王十分之一的神力精华和金龙王第四十九条肋骨神器黄金龙枪,由唐三布下一十八道神血封印封住,需在一定期限内获得天材地宝解封并吸收,否则金龙王精华破封他会有生命危险。被唐孜然一家抚养长大,6岁时觉醒武魂蓝银草,并进入红山学院魂师班学习,毕业后进入东海学院,期间由舞长空介绍加入唐门。和零班同学通过史莱克招生考试成为工读生,并当上1年级班长和锻造委员。后习得了师祖浊世传授的自创魂技龙惊天——金龙惊天。之后发现能和古月进行武魂融合技——神龙变。神龙变共有九变,但是因为使用武魂融合技会使封印松动,所以被老唐禁用。后以满分成绩顺利通过史莱克学员第1学期的期末考试。并在第2学期中和2年级一起打败了3年级。在去星罗帝国的船上被牧野教导的本体宗特训之法 让他武魂二次觉醒为蓝银皇。在星罗大陆参加高级魂师大赛时击败怪物学院获得团体赛冠军,随后参与唐门斗魂堂的龙谷行动。于龙谷中找到龙族目墓地并耗时千日葬龙。后返回史莱克学院参加海神缘相亲大会成功表白于古月。后于魔鬼群岛服兵役顺带历练,被噩梦老魔要求再去北海军团偷飞机,现已结束训练返回大陆。因史莱克学院被毁,而进入冰火两仪眼修炼
4,我上次看书~上面说木乃伊得身体内部保存完整~只药想办法帮它的血液...
埃及金字塔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坟墓里,发现了许多保存非常好的木乃伊。在埃及,距离赫勒万8公里的地方,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坟墓,都是第一、第二王朝时期的。坟墓里那些保存完好的木乃伊表明,埃及人制作木乃伊的技术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1953年,爱默里教授在北萨卡拉的古代墓地里发现了一座大墓,这是属于第一王朝的一个法老(很可能是乌阿拉斯)的。除了主墓外,另外还有72座坟墓,排成三行。墓中躺着许多奴隶的尸体,看来他们想在新的世界里服侍他们的王。在64具年轻男尸和8具年轻女尸的身体上丝毫没有留下暴力的痕迹。 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相信人死了以后还会有生命。除了金银珠宝之外,墓中还有谷物、油类和香料,显然,这是为复活预备的食物。除了盗墓外,陵墓还被打开过。墓被打开之后,法老发现在他祖先的墓中一切食物都保存得很好,死者既没有吃掉这些食物,也没有把它们带到另一个世界去。当陵墓再一次封闭时,墓穴里又放进了新的食物。墓穴封了起来,为了防备盗贼,还安上了种种机关。这一切都说明,埃及人认为人的复活是遥远将来的事情,而不是眼下的事。 1954年6月,在萨卡拉又发现了一座陵墓,陵墓没有被盗过,因为装有珠宝和黄金的箱子还在墓中。石棺是用滑动的盖子盖的,而不是可搬动的盖子。6月9日,戈内姆博士郑重其事地打开了石棺,可是里面却是空的,什么也没有。难道木乃伊丢下珠宝逃走了吗? 前苏联的罗登科发现了一个陵墓,即库尔干五世墓,距外蒙古边境80公里。陵墓的外形像座石头小山,墓内铺着木板。所有的墓室都塞满了从未融化的冰,因此墓室中的所有东西都是冰冻的。在一个墓室里有一男一女,都作过防腐处理。两人复活后可能需要的东西样样俱全,有放在盘子里的食品、衣服、珠宝,还有乐器。墓室中一切东西,包括两具裸体的木乃伊,都在低温下保存得极好。在一个墓室里,学者们发现了一个有4排、每排6个正方形的矩阵,每个正方形中都有一幅画。整个矩阵可能是尼尼微宫中石毯的复制品。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奇特的狮身人面像,头上有复杂的角,背上有翅膀,摆出向天上飞去的姿势。在那座墓室中所用的低温冷冻法对人类来说是过分考究了,这显然是打算应付地球末日的。 古代人保存木乃伊是出于什么目的呢?这一定是相信肉身可以转世,才不惜花费任何代价去这样做的。那么,原始人是从哪里获得肉身转世的意识的呢?许多壁画和传说说得明明白白,神答应从星球上回来,让保存得很好的尸体复活,开始新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在墓室里给这些木乃伊准备了真的食品的原因,否则,木乃伊要那么多的钱、珠宝以及他们喜爱的东西干什么呢?而且,在墓室里,木乃伊还有奴仆,这些奴仆无疑是被活埋的。这样安排的目的显然就是为了在来生继续过从前的生活。这些陵墓造得十分坚实,几乎可以防原子弹,它能够历经沧桑而不坏。 人们不禁要问,是谁把肉体再生的思想灌输给未开化的人们的?为使藏在一个非常保险的地方的尸体,几千年后能够复活,必须保护人体细胞。这个大胆的思想源自何处?至今为止,人们认为这一套神秘的复活念头只是起源于宗教观点。也许埃及法老对这种事情知道得更多一些,因为法老曾对人们说过:“我要为自己造一个墓地,千年不坏,老远就能看见,神答应回来唤醒我。” 物理学家兼天文学罗伯特·爱丁格在1965年出版的《永生的展望》一书中提出了一种设想:我们21世纪的人可以把自己冷冻起来,这样,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来看,我们的细胞仍然活着,而生命活动的速度减慢到原先的亿万分之一。目前,这个设想还只是幻想,不过有些迹象表明这是可能的。现在每个大诊所都有一个骨库,可以在低温的条件下把人骨保存好几年,供随时取用。新鲜的血液可以在零下196℃的低温下长期保存,这也是很普通的了。而活细胞在液氮温度下几乎可以永久保存。由此看来,长期保存生命这一奇迹的想法不久就会成为现实。 1963年3月,俄国拉荷马大学的生物学家断定,已经死了好几千年的埃及公主梅纳的皮肤细胞具有生命力。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现了保存很好的木乃伊大都栩栩如生。印加人时代留下的冰川木乃伊在理论上是能够复活过来的。1965年夏天,前苏联电视台节目中播出了一个节目,两条狗已经低温冷冻了一星期,在第7天,它们被重新解冻,奇迹出现了,那两条狗又像往常那样欢蹦乱跳了。作为太空计划的一部分,美国人正在认真研究将来在飞往遥远太空的长途旅程中,将宇航员冷冻起来的问题,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爱丁格教授预言,将来有一天,人的尸体既不用火化,也不会被蛆虫吃掉,可以在低温冷墓或低温冰箱中冷藏,等到医学发达到能够治愈使他们致死的疾病的时候再复活。 我们设想几百年后,人类将具有今天无法想像的宇航能力,旅行社将在小册子上列出到其他星球上去的航班,写明准确的往返日期。显然,这种能力的先决条件是所有的科学部门都能跟得上宇航的发展,光靠电子学和控制论是不能成功的,医学和生物学都在做自己的贡献,找出延长人类生命的办法。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提出几个问题:木乃伊和外星人有什么关系呢?古代人是怎样知道人体细胞在经过特殊处理后生命活动的速度会减慢到亿万分之一,因而可以一直存活下去?永生的思想来自何处?人们从哪儿获得肉体转世的概念?史前的太空来客是否已经拥有我们今天必须从头学起的知识了?未知的智慧生物是不是已经有办法处理尸体,能让尸体在几千年后重新活过来?也许他们十分精明,已经想到至少要保藏一个生前十分博学的死人,以便有朝一日可以从他那里了解当年的历史?谁能告诉我们这一切?有人对上述事实是这样推测的,外星人来到地球后,把他们保存尸首的方法传给地球人,为的是有朝一日重新复活。所以,地球人兴起了保存尸体的活动,这就是到处都可发现木乃伊的原因。
不是真的,木乃伊的制造是要将人体器官取掉的,一旦取掉器官,这个人也将失去了生命,想要其复活只是空话......
5,木乃伊传说资料
木乃伊的千年传说 20多年前,中国长沙马王堆出土了一具西汉时期的女尸,在地下保存2000多年,仍然完好无损。那时候,中国人使用的防腐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与中国同为世界文明摇篮的古埃及,在很早的时候,喜欢把国王或大臣的尸体制成干尸即木乃伊保存下来,没有很高的医学水平,做不到这一点。与古代中国不同,制干尸在古代埃及甚至形成一种风气,这是为什么呢? 在古埃及,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神话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地神塞布的儿子奥西里斯很有本事,曾一度为埃及国王(法老)。他教会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如种地、做面包、酿酒、开矿,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此,人们很崇拜他,把他视作尼罗河神,人们的生命就是奥西里斯给予的。他有一个弟弟叫塞特,存心不善,阴谋杀害哥哥,夺取王位。 有一天,塞特请哥哥共进晚餐,还找了许多人作陪。进餐时,塞特指着一只美丽的大箱子对大家说:“谁能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奥西里斯在众人的怂恿下,当着大家的面试了一试。但他一躺进去,塞特就关闭了箱子,上上锁,把他扔到尼罗河里去了。 奥西里斯被害以后,他的妻子雨神伊西斯到处寻找,终于找回了尸体。不料,这件事被塞特知道了。他半夜里又偷走了尸体,把它剖成14块,扔在不同的地方。伊西斯又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找到奥西里斯尸体的碎块,就地埋葬了。 后来,奥西里斯的遗腹子荷拉斯出生了,他从小就很勇敢。长大成人后,打败了塞特,替父亲报了仇,并继承了人间的王位。他把父亲尸体的碎块从各地挖出来,拼凑在一起,做成了干尸“木乃伊”。又在神的帮助下,使他的父亲复活了。 奥西里斯的复活不是在人世间的复活,而是在阴间的复活。在另一个世界,他做了主宰,专门负责对死人的审判,并保护人间的法老。 这个神话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后来,埃及法老听到了,便利用它来欺骗人民,说法老有神的帮助,因此活着是统治者,死后还是统治者。谁要是反对法老,那么,他活着时会受到惩罚,死后也不能顺利通过奥西里斯的阴间审判。 此后,每一个埃及法老死后,都要把奥西里斯的神话表演一番。第一步是举行寻尸仪式。第二点是举行洁身仪式,即把尸体解剖,取出内脏和骨髓,制成干尸“木乃伊”。具体方法是,先把尸体浸在一种防腐液里,溶去油脂,洗掉表皮。70天后,把尸体取出晾干。在腔内填入香料,外面涂上树胶,以免尸体接触空气和细菌,然后用布把尸体严密包裹起来。这样,经久不腐的“木乃伊”就制成了。第三步是诵念咒法,为“木乃伊”开眼、开鼻、开耳、开口,把食物塞进它的嘴里。据说,这样就能像活人一样呼吸、说话、吃饭了。最后是埋葬仪式,把“木乃伊”装入石棺,送进他们生前为自己经营的“永恒住所”——坟墓里去。 古埃及人在很早时,就有灵魂不死的观念。他们把人的死亡,看成是到另一个世界“生活”的继续,因而热衷于制干尸、修坟墓。他们用盐水、香料、膏油、麻布等物将尸体泡制成“木乃伊”,再放置到密不透风的墓中,就可经久不坏。深藏墓中不会腐烂的尸体,静静等待着死的灵魂重新回来依附于肉体。 古埃及人又意识到,人的复活只能在阴间,而不是在人间。因而,尸体同灵魂的重新组合,也不能使人重新回到人世,而只能生活在地下深宫。作为统治者的奴隶主为了满足自己死后生活的需要,不惜动用国家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建造坟墓,金字塔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坟墓里还必须摆放各式各样生前的生活用品,便于死者享用。 “木乃伊”的制作,夹杂着一些神秘和迷信的东西,就“木乃伊”制作本身来说,它反映了古埃及医学水平所达到的成就。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埃及人积累了不少解剖学的知识,初步了解到人体血液循环和心脏功能的关系,以及大脑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今天能看到的《爱德温·史密斯纸草》是古埃及最重要的医学文献。这部医学著作是19世纪60年代一个名叫爱德温·史密斯的人发现的,大约是公元前1600年的抄本,其中最古的部分可以上溯到中王国时期。纸草上半部系统地叙述了人体的构造,很有一点像今天的人体解剖学,并列举了48种病例,分为可治、难治、不可治三种类型,还对病状作了详细的描述。可惜的是,下半部已经失传。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医生施行外科手术的图像。这些都说明古埃及医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古埃及的医学成就直接与他们解剖尸体、制作“木乃伊”有关。
埃及比中国历史悠久,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说起埃及,很难不想到埃及艳后,古埃及文字已经死亡,亚历山大曾打到埃及,拿破仑也曾打到埃及,法国殖民了埃及,可是却被英国舰队消灭在亚历山卓。埃及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埃及旁边是利比亚,长久以来被贬低为流氓国家的利比亚在卡扎菲的领导下。现在埃及成为了旅游大地区,旅游业成为埃及的重要支柱产业。木乃伊和金字塔是埃及的符号,古老神秘是卖点,要在此完整述说整个古埃及文化是不可能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古老神秘的埃及文化的几个关键词,这牵涉到一些传说: 木乃伊 曾经火爆一时的好莱坞大片《木乃伊》(The Mummy ,又译为《盗墓迷城》),给无数影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部电影及其续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叛逆的祭司和法老之妻之间发生了恋情,结果引发法老的震怒,法老之妻被制作成木乃伊后埋葬,而祭司则被下了狠毒的诅咒严刑囚禁起来。三千年后,人们在寻宝时不慎释放了已经变成充满怨恨的恶魔的祭司,结果引发了一场人间灾难......而这部意外地达到4亿美元票房的电影实际上只是上世纪70年代同名电影的重拍,当然,精彩的电影特效和连续的情节高潮是它成功的最大原因,但是无可否认的是,神秘的木乃伊题材对现代人人来说,具有着非凡的吸引力。 简而言之,木乃伊就是通过涂敷香料保存下来的尸体。古?<叭讼嘈湃说纳??换嶂战幔?词乖?死"后,生命仍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延续,而尸体就是灵魂栖息的场所。因此,为了保护死者的肉体,古埃及人研制出了一套极为先进的防腐方法。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古埃及人没有留下有关木乃伊制作方法的文字记载,不过后人的研究推论出了一套"木乃伊理论",这或许能够解释古埃及人的神奇高超的医学秘密。 根据希罗多德和狄奥多勒斯的说法,木乃伊制作主要采用埃及某些地区特别是奈特龙洼地出产的氧化钠使尸体完全干燥,之后吸出脑髓,向脑部注入药物,然后再取出内脏,仅仅留下心和肾。再后用椰子酒和捣碎的香料洗净体腔,注入树脂或者是浸过树脂的亚麻布等物,原样缝好。这样当然是不够的,尸体还将全部埋入氧化钠中干燥70天,之后进行清洗,涂上油膏和香料。最后的步骤是用上等的亚麻布将尸体严密包裹起来,在亚麻布上涂满树脂。 古埃及人并不会把内脏随意处置,所有被切除的内脏全部要经过干燥处理,然后用亚麻布包裹,装入瓶中,置于墓室内。当然,要想完全按照这套法子来制作木乃伊,并不容易,这大约需要消耗掉1000多米的优质亚麻布,普通的平民是没有如此财力的,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如此。这或许部分解释了为何留存至今的木乃伊相当稀少。 木乃伊的制作工艺说明了古埃及人能够规模化地生产相关用品,比如充作干燥剂的氧化钠和优良的亚麻纺织品。古埃及人无疑掌握了丰富的化学和医学知识,并且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并且被允许解剖尸体,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也间接证明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和欧洲人大相径庭,要知道,在古希腊,解剖尸体是重大罪过。 木乃伊让想像力丰富的人们设想到了一种永生的方式,冯·丹尼肯认为:在诸神重返时,将唤醒沉睡的木乃伊。事实上,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保证人的新鲜血液在零下195摄氏度下不受时间限制地保存下去,并且还有人进行了冷冻人体的研究——患病的人体被保存在专门的冷冻场所里,待医学破解病因,便将人解冻。这无疑是非常大胆的设想,更加大胆的设想就见诸于电影和电脑游戏了:木乃伊被描绘为一种复生了的怪物,它拥有巨大的力量,能给人带来疾病和不舒适感,是十分可怕的对手。我们在《木乃伊》系列电影里已经见识到了木乃伊那夸张的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无数电子和电脑游戏中,木乃伊更是常见的敌人。早在FC游戏《双截龙》里,木乃伊就作为最终BOSS之一存在;PC大作《博德之门Ⅱ》里,木乃伊能令玩家染病并且迅速损失生命值直至死亡;而由电影改编的游戏《木乃伊》也借着强劲的影院票房和巨大的影响力登陆游戏机和电脑。今天,木乃伊已经成为和吸血鬼同样经典的电影和游戏题材,它被赋予了背离原始含义的新内容:邪恶而强大的亡灵。美国人哈德著作的小说《木乃伊复活之迷》生动地描绘了木乃伊的复生故事。
6,《红海行动》也来掺一脚的摩洛哥早就被玩坏了_
春节回家和爸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一场据说是燃爆了的电影《红海行动》,正被几乎就没停过的炸弹机关枪轰得七荤八素时,突然眼前一亮,一个熟悉的村镇赫然出现的大银幕上,不禁脱口而出:哎,这不是《权力的游戏》里的渊凯城么?
《红海行动》剧照 巴塞姆小镇
《权力的游戏》S3E10剧照 渊凯开城投降
于是一部以也门撤侨事件为原型,扬我军威、正能量满满的春节档电影,瞬间出戏,穿越到率领着无垢者大军和三条龙的龙妈身边。深入内陆调查黄饼的女记者身后的大门里,似乎随时会涌出一大群口称“弥莎”的渊凯城奴隶。
于是这部大部分在摩洛哥取景的国产电影立刻就没那么神秘了。仔细一扒,摩洛哥这个国家基本上就是人家欧美电影导演们的后院,虽然整个国家差不多都是不毛之地,但片场星罗棋布,赫然有“非洲好莱坞”之称。《红海行动》(叫黄沙行动更贴切)的取景地,基本都是无数前人踩过点的地方。
摩洛哥简明地图
摩洛哥的位置
非洲国家摩洛哥,位居广袤的撒哈拉沙漠西北角,隔着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和西班牙遥遥相望,主要人口聚居地分布在狭窄的海岸线绿洲上,往内陆稍微走一点便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单一的自然景观,单一的阿拉伯人文景观,却能吸引众多电影来此取景。据维基百科不完全统计,有66部在摩洛哥拍摄的知名电影,其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好莱坞大片。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
第一,离文明世界——欧洲近;
第二,没有战乱,政府友好。
因此,摩洛哥是历史片、谍战片、战争片的绝佳片场。
伊拉克太危险,拍伊战去摩洛哥;
中东战乱多,拍圣经去摩洛哥;
埃及人不友好,拍古埃及去摩洛哥;
肯尼亚太远太落后,不如去摩洛哥;
也门打得都撤侨了,拍电影还是去摩洛哥吧……
在摩洛哥拍摄的电影之不完全统计
先说《红海行动》中眼熟的村镇——伊维亚内陆的小镇巴塞姆。这里是摩洛哥内陆的一处世界遗产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Ksar of Ait-Ben-Haddou)。
这是一组由高墙围起来的土制建筑,典型的前撒哈拉居民聚居区,摩洛哥南部的古城和重要关口。虽然城堡就如在沙滩玩泥沙砌堡垒般砌出来,而且还手工精雕细琢,不过整座城极其巨大稳固,古时足以抵御外敌。
《红海行动》之前,除了《权力的游戏》将这里当做渊凯城,还有2000年雷德利·斯科特的《角斗士》,作为马克西被卖做奴隶的非洲村落;
2010年的《波斯王子:时之刃》,作为一处市集;
2004年《亚历山大大帝》,作为亚历山大和蛮族女子结婚的村落;
1999年《木乃伊》,作为主角买到骆驼的埃及小镇;
1962年《阿拉伯的劳伦斯》中也有上镜。
《红海行动》中出现了摩洛哥城市卡萨布兰卡。1942年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卡萨布兰卡》讲的就是这个城市里的故事。但讽刺的是,影片没有一个镜头在卡萨布兰卡取景,因为1940年代时,摩洛哥对好莱坞人士还是很遥远的。
说回卡萨布兰卡,《红海行动》之前有阿汤哥的《碟中谍5》,同样在城市地标哈桑二世清真寺前取景。
《红海行动》中的城市街道巷战地点不明,但也早就有美国人的先例。2014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美国狙击手》,为了表现狙击手在伊拉克作战的英雄形象,当然不可能真跑到伊拉克去拍摄,在摩洛哥首都拉迪特郊外选了一块地方,完成了城市街道狙击战的戏。
《红海行动》城市街道战
《美国狙击手》城市街道战
《红海行动》最后一场大戏——抢黄饼,拍摄地点是摩洛哥内陆的加拉梅朵火山口(Gara Medouar)。
《红海行动》剧照 黄饼基地
加拉梅朵火山口卫星照片
这里已深入撒哈拉沙漠腹地,距离绿洲城镇伊尔福德(Erfoud)21公里,西吉马萨村西边。所谓火山口不过是高地上一块巨大的马蹄形岩石,形状酷似火山口或陨石坑,但实际上并不是,只是岩石风化的结果。
这么一处偏僻沙漠中的所在,也早已被万能的人类发现并用来拍电影了。
在1999年《木乃伊》中,失落的埃及古城布景便是建在加拉梅朵火山口里;
2015年风评最差的007电影《幽灵党》,大反派幽灵党的老巢也建在这个火山口里。
两部电影最后都把火山口里的东西统统炸掉了。
所以《红海行动》不过是踩着前人的脚印来到加拉梅朵,建了个黄饼基地让中国蛟龙队员去抢,好在四个人能力有限,终于没有炸毁基地,只是开着满载黄饼的运输机离开战场。
除了《红海行动》跟进折腾的片场,摩洛哥还有很多被玩坏的地方。
位于直布罗陀海峡的南口,距离欧洲最近的城市丹吉尔(Tangier)是谍战片的最爱。
《007:幽灵党》中,邦德来到这里寻找“美国人”客栈;
《谍影重重3》,伯恩在丹吉尔密密麻麻的屋顶上摆脱盯梢;
诺兰的传世之作《盗梦空间》里,丹吉尔充当一座肯尼亚城市,莱昂纳多在这里找到汤姆·哈迪扮演的骗术大师,并且走街串巷摆脱追捕者。
南部沿海城市索维拉(Essaouira),最不能放过的她海边的古城。
索维拉古城(Medina of Essaouira)是一个典型的18世纪晚期发展起来的北非防御港口城市,以同时期欧洲防御城堡为蓝本,加上北非地方特点建造而成。自从城市建成开始,索维拉就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海港,连接着摩洛哥以及撒哈拉内陆地区与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如今索维拉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可以看到古城以阿斯塔波港口的身份出现。
但这一地点的选取却是参考了电影《天国王朝》,史诗电影的宏大场面似乎令同一座古城变得更宏伟了,当然不排除后期特效的作用。
但早在1951年,知名导演奥逊·威尔斯便开拓了这一取景处女地(此君导演的《公民凯恩》是所有电影学院学生的噩梦)。
《奥赛罗》剧照 摄于索维拉古城城墙
威尔斯的《奥赛罗》,全名《奥赛罗的悲剧:威尼斯的摩尔人》,开创了美国人在摩洛哥拍电影的先河,至今在索维拉还有一尊威尔斯的纪念雕像。
《奥赛罗》不仅在索维拉古城取景,还涉足了摩洛哥另一处世界遗产,位于北部杰迪代的马扎甘葡萄牙城(Portuguese City of Mazagan)。
《奥赛罗》剧照 摄于马扎甘葡萄牙城
马扎甘葡萄牙城水塔
这是葡萄牙人16世纪早期在大西洋海岸修筑的殖民地军事要塞,保留下来的葡萄牙式建筑包括水塔和圣母升天教堂。
另一部在马扎甘葡萄牙城取景的知名电影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和《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合称为导演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
相信大家都认为影片是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拍的,但其中美女梅兰妮的家是搭设在摩洛哥杰迪代的海边,距离马扎甘葡萄牙城非常近。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剧照 背景中为马扎甘葡萄牙城
返回内陆,由于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的门槛已被电影剧组踩烂,大家商定并一致同意在附近建起一座影视城,以解决在摩洛哥荒漠拍片的巨大需求。
这便是成立于1983年的阿特拉斯影视城(Atlas Studios),几座古埃及风格的城楼孤零零矗立在瓦尔扎扎特浩瀚的荒野中,堪称摩洛哥的横店。
上述史诗电影,诸如《木乃伊》《角斗士》《天国王朝》等等都曾在这里拍摄过,而《权力的游戏》中,丹妮莉丝用三头龙换来无垢者军队的地方,便是使用了《天国王朝》在影城中的布景。
《权力的游戏》S3E4剧照
阿特拉斯影城布景
7,木乃伊的传说。
奥西里斯神的传说 死亡判官 — 奥西里斯 奥西里斯(Osiris)原是埃及的法老,在一次酒宴上,被自己的弟弟赛思阴谋装进了箱子里,扔进尼罗河。他的妻子伊西斯找到箱子,并使他复活(也有说不复活),但赛思再次发现了他,将他分尸成48块,扔到了埃及的各个角落,伊西斯再次找到他的尸骸,并拼在一起。但此时他已经无法在人间复活了,便成了地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 奥西里斯是埃及最重要的九大神明“九神”(Great Ennead) 之一。他生前是一个开明的国王,死后是地界主宰和死亡判官。他还是复活、降雨和植物之神。 被称为"丰饶之神".是文明的赐予者,冥界之王.执行人死后是否可得到永生的审判. 奥西里斯是努特 (Nut) 和格伯 (Geb) 的孩子,伊希斯 (Isis) 是他的妹妹(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他还有一个生性嫉妒的兄弟赛思 (Seth),并最终为其所害。 奥西里斯以一个留着胡须、手持连枷及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权杖、头戴王冠的木乃伊形象出现。他头戴象征上埃及的白色王冠,王冠周围插满了红色羽毛。他的皮肤为绿色,代表着植物——他在做国王时教会了埃及人耕作。 虽然他是冥界之神,但他并不是魔鬼或黑暗之神。相反,他象征着埃及人所相信的死后可以永世荣耀的希望. 一般在壁画中,若脸上涂有绿色的颜料,则表示在复活中或已经复活,它的崇拜仪式起源于阿拜多斯,因此,那里有许多它的神庙,它变得广受欢迎是在中王朝之后,十八王朝时它可能是最广泛被崇拜的神,同时,持续到晚期埃及
那是神话中的神话
亚曼拉公主的诅咒 大约是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时的埃及,有一位名叫亚曼拉的公主。这位公主生前并不出名,当她去世以后,埃及人就像对待其他王室成员那样,遵照当时的习俗将她的遗体制成一具木乃伊,葬在帝王谷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位普通的公主迅速被世界遗忘,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二十世纪以来,这一名字被人们以敬畏的口吻一再提起,而且俨然成了魔力和恐惧的代名词。 1890年,四位英国年轻人在埃及游玩。通过当地的文物贩子,其中的一个人买到了一副古代埃及棺木,里面躺着的就是这具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虽然棺盖上镌刻的咒语令人很不舒服,但英国式的傲慢抵消了恐惧。 当木乃伊运回他们居住的饭店之后仅仅几个小时,那位幸运的买家却没有告诉任何人,也并未带上一点食物、饮水或是工具,就像是要去附近散步似的,一个人悄悄地走近了沙漠,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天早上,另一个在街道上遭到枪击。虽然最终将木乃伊运回了英国,但厄运也紧紧跟随,剩下的两人中的一人迅速破产,另一个在生意和家庭生活上连遭打击,最终只落得穷困潦倒,重病缠身。 噩梦如影随形 公主的木乃伊的下一位拥有者是一位热爱埃及文化的英国富商,不久,这位商人就遭到了车祸,他的别墅也被一场离奇的、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片瓦不存。在巨大的恐惧下,他将这具木乃伊捐给了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看来并不害怕那说起来令人毛骨悚然的传闻,他们接受了这一礼物。然后在经历了运送卡车失控撞伤路人、搬运工人受伤和突然无故死亡等一系列不祥的事件以后,终于将亚曼拉公主安置在博物馆的埃及陈列室中。但是,处于埃及古物簇拥之中的亚曼拉公主似乎这才显示出真正的魔力。先是夜间负责守护的警卫向上级报告说,在她的棺木附近时常会传出轻轻的哭泣声和敲击声。不久,一名夜间值勤的警卫神秘地死去。 博物馆决定将木乃伊收藏到地下室,不料,作出这一决定的主管在一周后就暴死在自己的办公桌前。一名为木乃伊拍照的摄影记者在照片洗出来的第二天在自己的家中饮弹自尽,而照片上本来并不应该存在的可怕的人脸恐怖地狞笑着! 最终,饱受折磨的大英博物馆将这具木乃伊卖给了一位私人收藏家。他在买下这位麻烦公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请来了全欧洲最为著名的通灵者波拉瓦茨基为这具木乃伊举行驱邪仪式。在繁琐冗长的驱邪仪式结束以后,波拉瓦茨基夫人无奈地宣布,在亚曼拉公主的身上存在着“惊人的大量的邪恶的能量,恶魔将永存在她的身上,任何人都将束手无策”。波拉瓦茨基夫人向这位收藏家提出了忠告,尽快地将她处理掉。 伴随泰坦尼克号 在辗转流离十余年后,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终于被她的最后一任主人———一位不信邪,对灵异现象嗤之以鼻的美国考古学家花巨款买下。为求稳妥起见,这位考古学家选择了当时刚刚下水,由最先进技术制造而成的巨轮———泰坦尼克号运载。他将这位麻烦不断的公主小心翼翼地安置在船长室的后方,以期能够一路平平安安地到达美国,并没有人注意到棺木上那不吉的铭语。 1912年4月10日中午,英吉利南部的南安普敦港乌云密布,成千上万的人拥到这里,来为大不列颠的骄傲,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的处女航送行。乘船的绅士和贵妇们,在甲板上得意洋洋地向岸上招手告别。送行的人们心怀羡慕地同他们打着招呼。一时之间,港口空前繁华热闹。 神秘的超时空感应 在泰坦尼克号出发前的最后一刻,有一位伦敦的实业家因为一个怪梦而放弃了自己的船票,就在三天前,他梦见泰坦尼克号在海中翻沉,大量船员和乘客拼命逃生。人们争先恐后地挤上救生艇。许多大人小孩被无情地抛向大海。绝大多数人悲惨地随船一起被大海吞没。他因为放弃这次旅行受到了朋友的一致嘲笑,因为泰坦尼克号的安全性能远远超越了时代。而后来被人一再提起的关于救生艇不足的问题,实际上被所有人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谈论“不沉之船”的沉没,简直是个笑话。1912年4月14日,海上风平浪静,天空繁星闪烁,天气出奇的寒冷。就在这天晚上,泰坦尼克号上面的一个工作人员的14岁的侄女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她梦见有一艘非常大的船的一端突然间沉下去,而且她还听见一声非常尖利的叫声。 同在14日的晚上,一个叫杰西的少女躺在一艘客船上就要死去。她把自己的一个幻觉告诉上尉索登,她说她看见一艘船在下沉,而一个名叫瓦里的人正在拉着小提琴向她走过来。说完女孩就死去了。拉小提琴的瓦里?他是谁?现在我们知道,瓦里·哈特里,泰坦尼克号上的乐队指挥,就是他在沉船过程中仍然出色地指挥乐队继续演奏,直至随船一起沉没。虽然索登几年前就认识他,但是那少女她肯定从未听说过瓦里·哈特里。 大约三个半小时以后,“泰坦尼克”号就撞到了冰山上。 其实早在1898年的时候,当时一位名叫摩根·罗伯特森的作家出版了一本叫做《泰坦号失事记》的书。这本书描述了泰坦尼克号客轮悲剧性的沉没。在故事中这艘新造的客轮在横穿大西洋做她的处女航时,撞上了一座冰山。全船3000名乘客中的绝大多数都被淹死了,而原因居然也是救生艇的数量远远不足。 差不多同时,威廉·斯特德,一位作家兼社会活动者,写下了《泰坦号失事,或无稽之谈》一文。文中描述了一艘虚构的客轮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后人员死伤惨重的悲惨状况。然而也许是亚曼拉公主可怕的嘲弄,斯特德也是泰坦尼克号的死难者之一。 怪事接连不断 由于泰坦尼克号的巨大吨位,与冰山冲撞的力量足以超过700列火车的总和。很快船舱开始大量进水,抽水机无济于事地轰鸣着向外抽水。直到这时,大多数人还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船舱上层豪华舞厅中的舞会继续进行,人们对自己的危险处境毫不在意。因此,虽然泰坦尼克号在11点40分就撞上了冰山,但是到了0点5分才有人下令打开救生艇的苫布。船员以演习的名义将乘客紧急疏散到甲板上,保护妇女和儿童登上此时比生命还要重要的救生艇。然而很快地,大多数人嗅到了恐怖的气氛,秩序开始混乱起来。 在船上的电台旁边,报务员杰克·菲利普斯一遍遍地拍发着海上遇难呼救信号,直到最后一刻。 接到求救信号后,有6艘船只立即驶往出事现场,其中有泰坦尼克号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当时大约离出事地点几百海里远的喀尔巴齐亚号在船长的指挥下以几乎是自杀性的航速向泰坦尼克号飞速靠近,而离泰坦尼克号最近的两艘船却没有听到紧急呼救信号。在锚泊的加利福尼亚人号上,无线电报务员不可思议地正在呼呼大睡! 船长下令放信号火箭。然而,船上居然没有用于求救的红色火箭,最后只找到几筒用于庆祝的白色火箭。火箭接二连三地放了起来,附近的加利福尼亚人号就算没有接到电报信号,船上的船员也一定看到了信号,但奇怪的是,他们却一直未能赶到。有关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各种结论莫衷一是。但是在知道亚曼拉公主的木乃伊也在船上时,很多人相信,是亚曼拉公主的诅咒导致了这场悲剧。 沉船周围的神秘发光体 然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人们更加疑惑,除了公主的诅咒,我们总愿意找到更加确实的答案。那么,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泰坦尼克号幸存的船员回忆说,在船将沉的时候,海里神秘地出现了许多奇特的光点,在泰坦尼克号的前后左右来回地不规则运动。1985年,泰坦尼克号终于在大西洋底被发现。研究人员曾试图打捞船上的遗物,但未能成功。令人不解的是,他们在对其残骸进行勘察时,并没有发现传说中的与冰山碰撞的损伤。假设泰坦尼克号是因撞上冰山而遇难的话,在船体的创伤处或其周围部位应该会留下不规则形状的痕迹,或船体钢板出现不规则的开裂现象。但是,考察时完全未发现这种情况,却在其右舷的中下部发现一个直径为90厘米的圆洞,其边缘十分圆滑规则,像是被某种工具切割加工后形成的样子。 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专家雷蒙托·塞兹涅尔同国际专家组对这一神秘圆洞进行研究后认为,泰坦尼克号是被一种功率强大的激光束击穿后造成底舱大量进水,这才是泰坦尼克号翻沉的真正原因。 更加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对沉在海底的船体作考察时依次拍摄的一系列水下照片中,发现了一些来历不明的奇特发光体围绕着泰坦尼克号游弋。海洋学家们确认,这不是人们已知的任何生物或自然现象。它们很像是某种能量凝聚体。其中在6幅水下照片中发现了8个这种神秘的水中发光体! 木乃伊———可怕的诅咒———神秘的预感———用激光击沉泰坦尼克号的USO(水下不明物体),这其中似乎有着某种神秘的内在联系。无论结果是什么,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眼光仔细审视面前的世界,看穿宇宙的奥秘。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事物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还有多少这
古埃及人的信仰属多神教类,且多半都可以动物来作为其象征。 阿蒙 Amon 底比斯的主神,因底比斯的兴起而成为国家的主神。这个名字意指"The Hidden One",圣兽是鹅和公羊。 阿努比斯 Anubis 外形幻化成山犬的死神,也是墓地的守护神。塞特与奈芙提斯之子,木乃伊的创造者。它引导死者的灵魂到审判的地方,同时监督审判,使死者免于第二次的死亡。 安穆凯 Anuket 在埃及十分崇拜安穆凯,并把她当成是克奴姆及沙提的女儿(或同伴)。圣兽是瞪羚。她被当成(冷)水神,人类的头上戴有羽毛冠。 阿顿 Aton (Aten) 太阳头上之圆盘,朝日刚露出地平线时的太阳神。在阿克奈天(即 Amenhotep IV)宗教改革时,被奉为唯一真神,他的继任者 - 图坦卡门王(Tuankhamun)因神官而恢复以前崇拜阿蒙·拉的信仰。 阿匹斯 Apis 它是最早将神性表现在动物身上的神只,孟斐斯人多崇拜它。其象征丰饶及生产力,乃一戴有太 阳盘及圣蛇的公牛神,目前在孟斐斯有神牛墓,所埋葬的就是这些阿匹斯圣牛。 阿陶姆 Atum 落日之太阳神,为众神之首,是创造世界的主神,苏及泰夫姆特的父亲。 贝斯特 Bast (Bastet) 猫神,崇拜中心在 Bubastis 的三角洲城。自从猫变成宠物后,贝斯特变成家中很重要的神只及图像。(猫杀死攻击太阳神的蛇常被画在纸沙草上)。 贝斯 Bes 本为非洲的原始信仰,十二王朝时期方进入埃及,是一有胡子且好笑的矮子,充份显示出想像力聚集的成果,是以往的埃及人所没有的。其被当成音乐之神,且保护那些表演的孩子们。 荷鲁斯四子 Four Sons of Horus 这四个儿子是负责保护奥西里斯的身体。 艾谢特 Amset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看似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肝,也被伊西斯女神保护。 哈碧 Hapi (Golden Dawn,Ahephi)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是一具有狒狒头的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肺,也被奈芙提斯女神保护。 杜米特夫 Duamutef (Tuamutef;Golden Dawn,Thmoomathph)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是一具有狐狼头的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胃,也被奈斯女神保护。 奎本汉穆夫 Qebhsenuef 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是一具有猎鹰头的木乃伊,保护已死人的肠,也被塞勒凯特女神保护。 艾德乔 Edjo 三角洲的蛇神,下埃及的象征及守护神。 给布 Geb (Seb) 大地之神,表示植物生长繁茂的地面。地球之神,苏及泰夫姆特之子;奴特的兄弟及丈夫;奥西里斯,伊西斯,塞特,奈芙提斯的父亲。圣兽是鹅,通常以黑或绿皮肤男人的形象出现,分别表现生长的万物及肥沃的尼罗河。有人说它掌有死者灵魂是否下地狱的权柄,使人不能上天堂。 荷鲁斯 Horus 鹰神,王权的守护者,外形幻化为鹰;为奥西里斯与伊西斯之子。法老即为人间的荷鲁斯。 哈波奎特斯 Harpocrates (Hor-pa-kraat;Golden Dawn,Hoor-par-kraat) 孩提时的荷鲁斯(Horus the child), 用以区别年长后的荷鲁斯。它保护上埃及的小孩子,头发旁分并吸着手指。 哈托尔 Hathor (Het-Heru,Het-Hert) 爱及丰饶的女神,是古埃及所有女神中最美的,外形幻化成牡牛。埃及最古老的女神之一,希腊文提及其为天空女神。它经常被视予和伊西斯相同,主要崇拜地在 Edfu ,以为是荷鲁斯之妻。在底比斯它曾被认为是死神,但是一般均认为它是爱、舞、酒及外国之神。 海奎特 Heqet 青蛙头的女神,乃八个最被隐士崇拜的神只之一。在 Antinoe 被视为是克奴姆之妻。 海鲁-拉-哈 Heru-ra-ha 由Ra-Hoor-Khuit 和Hoor-par-Kraat 组成。这个名字在埃及文中意指"Horus and Ra be Praised!"(赞美荷鲁斯及拉)当然,这是不同与言所翻译出来的意义,或许只是因为要进入不同文化所译的。 伊姆贺特普 Imhotep (Imouthis) 是建筑师,医生,更是第三王朝 Zoser 王的宰相,为 Zoser 王在塞加拉(Sakkara)建造了阶梯金字塔。在他死后被奉为医药之神及布塔神之子,与托特神同为书记的守护神;希腊则尊之为Asklepios。
木乃伊的起源 相传古代埃及有一位英雄叫奥西里斯,他是天神与地神的儿子,也是埃及人的国王,在他的统治下,埃及人民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奥西里斯有个弟弟叫塞特,他嫉恨哥哥的威望与地位,想害死哥哥以夺取王位,塞特想出了这样一个诡计:他请奥西里斯和许多人来赴宴,席间,他拿出一只华丽无比的箱子,说谁能够躺进这个箱子,就把它送给谁。很多客人都试过了,但都不合适。轮到奥西里斯时,他刚躺进去,塞特就盖上箱盖,加以重锁,把它投入尼罗河中。奥西里斯被害后,他的妻子伊西丝找回了尸体,把它藏到安全之处。塞特闻讯后,又找到了尸体,把它剁成14块,分散于埃及各地,以防拥有全尸的奥西里斯复活。但伊西丝还是找全了尸体,后来奥西里斯之子荷鲁斯长大成人,打败了塞特,为父亲报了仇。荷鲁斯又和母亲一起,将奥西里斯的尸体拼在一块,做成了木乃伊。在神的帮助下,奥西里斯复活了,复活后的奥西里斯成为冥间的国王,埃及的主神。 这则神话反映了埃及人最初的自然观和宗教观,它主要来自对农业神奥西里斯的崇拜。奥西里斯的死,象征着谷物收割以后,田野里的一片死寂,他的复活则象征着来年大地的欣欣向荣。后来,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神话被每一位登基的新法老所仿效,他们先做一次假想的寻尸和认尸表演,然后将先王的遗体做成木乃伊并为它举行复活仪式。按古埃及人的观念,人死只是灵魂暂时离开肉体,它最终还要降临,那时人就会复活。正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埃及人才热衷于制作木乃伊。 金字塔的出现 有了木乃伊,是不是就能确保死人的复活呢?还不一定。因为木乃伊只有放在一个安全宁静的地方,不受任何打扰,才有利于灵魂的降临。所以采用什么样的丧葬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金字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金字塔最早是作为法老的陵墓而建的,它巍峨壮观、坚固雄伟,庇护法老的灵魂再合适不过了。以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为例,它高约150米,由230万块巨石堆砌而成,每块重约2.5吨。塔的占地面积为52,900平方米,体积为260万立方米。在塔下距地面30米处和塔内高出地面15米处各修有一座墓室,分别被称为国王墓室和王后墓室,两座墓室设计精巧、机关密布,常人难以进入,是存放木乃伊的绝佳场所。其中在王后墓室内凿有两条通向外部的管道,这并不是为了通风,而是便于法老灵魂的自由出入。 金字塔为什么要建成“金”字形呢?这本身即出于灵魂复活和永生的需要。金字塔外观呈四棱锥体,底面为正方形,四个侧面为等腰三角形,四条棱象征着从太阳射向地面的光线。采用这种形状,意味着法老死后要享受太阳神“拉”永恒的保护,享受死后永久的再生。远远望去,金字塔宛如一柄直插天际的利剑,尖尖的方锥体就像一条通天之路。在一座金字塔内发现的一处铭文写道:“……法老长眠在通向天堂的阶梯上,他能由此迈步进入天堂。”法老们无疑把复活和永生的希望寄托在金字塔上了。
8,亡者归来:游戏中的吸血鬼题材探源_
后现代的“吸血鬼猎人”的创作源泉,确切说来,是18到19世纪,西方近代文学浪漫主义思潮的支流“黑色浪漫主义”。
作者投稿丨Tinym
10年前,《暮光之城》里的潇洒迷人的吸血鬼王子夺取了银幕外无数小女生的芳心,在世上掀起了吸血鬼浪潮,笔者记得当时的女同学们似乎人手一本翻烂的《暮光之城》原著,如同圣经不离身的虔诚基督徒,每逢课间休息就大开剧情讨论会。
工业革命后百年来,吸血鬼是一个“永生”的娱乐明星、媒体宠儿,从哥特小说到好莱坞电影,从大众文学到第九艺术,德古拉刚现身于笔端,又登上舞台银幕。当今流行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多少可以追溯到布拉姆·斯托克笔下的德古拉伯爵:他将盛行于东欧的吸血鬼信仰和罗马尼亚、中世纪的“穿刺公”弗拉德三世(以对敌人或自己的臣民施以残酷的穿刺刑而闻名)进行艺术融合,塑造了一个血统高贵、永生不死、危险又迷人的形象。其实,“大众文化中的吸血鬼始祖”这顶帽子,对于德古拉来说,还是太过沉重;后现代的“吸血鬼猎人”(吸血鬼题材的发烧友)的创作源泉,确切说来,是18到19世纪,西方近代文学浪漫主义思潮的支流“黑色浪漫主义”。
《龙之皇冠》对横版过关ACT的老前辈《恶魔城》的致敬,黑暗、神秘主义、厄运、古堡、诅咒、吸血鬼、狼人其实是百余年前的哥特小说留下的遗产。而衣冠楚楚、潇洒迷人的吸血鬼绅士或贵族则源自拜伦、波里道利、斯托克等作家诗人的中世纪幻想
丨 既熟悉又陌生的吸血鬼幻想
对于中国受众而言,“德古拉”是舶来的文化产品,吸血鬼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本世纪以来,来自西方的吸血鬼向中国发动着“全面战争”——既有《德古拉》等文学经典的引进,又有《暮光之城》《精灵旅社》等通俗影视文学的译介,带有吸血鬼元素的游戏更是数不胜数;吸血鬼还另辟蹊径,以日本ACG为跳板登陆中国,如漫画之神创作的《吸血鬼在日本》、让人暴露年龄的《吸血姬美夕》、让合法萝莉流传开来的《东方红魔乡》、当年土豪玩家能在GBA或PS系列上接触的“恶魔城”系列、诸多洗脑曲的源头《化物语》,等等……
当年中少出版社译介的一套会让少年儿童“把持不住”的魔幻漫画,算是笔者的“吸血鬼”启蒙之一。虽然主角是女巫,但其实在西方的吸血鬼信仰中,女巫、狼人等死后的化身就是吸血鬼
陌生是因为,吸血鬼是一个源自异文化的符号,在图像时代,我们看到的永远是“洋葱”的表面——德古拉其实并非最原汁原味的吸血鬼,他是吸血鬼信仰的文艺化、现代化。后现代的娱乐工业向我们兜售的“吸血鬼”,其实是数百年来种种文化符号、文化碎片堆积附会而成的形象。
不同时代,不同族群的人们,将各自的幻想投射到吸血鬼的身上。工业革命时期,这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对旧世界的眷念与决裂,这种双重矛盾的情感投射在古堡或庄园中的吸血贵族上,到今天这个娱乐至死、消费至上的后现代,投射的对象又变成了女性们的万人迷“吸血男神”,或是阿宅们的纸片人“吸血老婆”。
图像时代,被人们赋予了“吸血鬼”符码的“仿真情人”和“仿真老婆”
吸血鬼的形象在不断发生着变迁。哥特小说是恐怖题材的始祖,而《德古拉》等吸血鬼经典正是所谓“艺术恐怖”的先驱,然而如今的新生吸血鬼,有的让人为之倾倒,有的引人为之“社保”,这就是一个“情感悖论”:我们是如何从恐怖、惊悚中获得娱乐的?然后恐怖的化身,为何会化作大众喜闻乐见的卖点、甚至是所谓“萌要素”?
吸血鬼题材的大众文化产品是欣赏分析不完的。但是,追溯吸血鬼背后的文化渊源,了解吸血鬼亚文化流行背后的文化心理,至少可以令人触类旁通,并得以更好地欣赏此一类型的艺术作品。
丨 吸血鬼信仰的内核:通过仪式的紊乱
当前,网络上发表有大量题为“十大吸血鬼”“著名吸血鬼大盘点”等吸引人眼球的文章,这些文章对吸血鬼的分类有一个相同的模式:无论是真实历史人物、神话传说人物,还是文学虚构人物,只要跟血字扯上一点联系,就划作吸血鬼,什么莉莉丝、什么该隐等等。这其实引出了一个问题,吸血鬼,难道顾名思义,就是“吸血的怪物”吗?
这是大众形成的一般观念,当然这并没有错,或许在汉语文化圈内,吸血鬼的定义就是这样约定俗成的。的确,吸血鬼的传说中很多版本都涉及到了血液,但是,虽然听起来很拗口,吸血的“吸血鬼”,只是诸多吸血鬼传说的版本之一。本文讨论的是成为后世黑色浪漫主义文学直接创作源泉的,在中欧、东欧肆掠的Vampire,而不是更为广阔的、关于血液的民俗信仰。
那么究竟什么是吸血鬼呢?首先,吸血鬼的源头至今在学界仍然争论不休,但大致定了4个候选源头:土耳其语、希腊语、斯拉夫语与匈牙利语地区,这也大致勾勒出吸血鬼信仰的流行区域——巴尔干半岛和北部的斯拉夫语族诸国组成的东正教文化圈。这一背景导致即便是到了驱魅的近代,东欧的吸血鬼信仰依然泛滥的要因之一:夹在欧洲与亚洲之间,必须懂得与穆斯林打交道的东正教会对待异教迷信比天主教会更为宽容,甚至还将吸血鬼信仰融入自己的礼拜仪式。那么我们就来看一则原汁原味的吸血鬼口头传承:
他们将威士忌装入瓶中与尸体埋在一起,吸血鬼喝了酒就不会回家了。死者亲人会呼喊死者的名字,说道“喝了酒就去瓦拉迪亚(另一个村庄),就别回来了”。如果你这样的做的话,吸血鬼就不会回来,但是他会去瓦拉迪亚喝酒,然后他回来的时候,墓地必须保持安静,否则整个仪式就会失效。 ——记录于1932年7月3日,转引自斯拉夫语言家Jan Louis Perkowski的论文《The Romanian Folkloric Vampire》
这个村子的吸血鬼只需要喝上一杯就能够安息,真是和善的亡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正如民俗学家穆格奇(Agnes Murgoci)总结的:“最典型的吸血鬼就是复苏的尸体,我们可以称其为死者吸血鬼类型”,以及牛津的神学家、神秘学家萨默斯(Montague Summers)所引述的:
“一具活着的尸体,这种说法虽然自相矛盾、令人费解,但这就是吸血鬼。”
吸血鬼,和他的娱乐业“同事们”——僵尸、木乃伊等等一样,都属于“亡者归来”的模型,看起来平凡无奇,但事实上包含了深厚的人类学内容,比如信仰中,为什么死者会回家呢?首先这个思想建立在,古人认为尸体腐烂之前,灵魂会留在死者的身体之中,也就是肉体—灵魂的二元论基础上,这就是人们为什么会守夜、守孝;另外,死者刚下葬这段时间,正符合人类学家杰内普所提出的通过仪式(Rite of Passage)理论中的阈限阶段(Liminal Phase)。
所谓的通过仪式,指的是人从生命中的一阶段进入另一阶段的过程,比如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社会中的人经由通过仪式,发生着身份的新旧转换,例如死亡,在集体意识中就是脱离生者身份变成死者。杰内普进而将通过仪式划分成3个阶段,其中“阈限”指的是通过仪式中,人“脱离原来的身份而没有获得新的身份的”模糊阶段。
无论是灵魂—肉体二元论,还是通过仪式,都在说明,在文明社会的集体潜意识之下,依照民众们自发形成的学问(也就是所谓的民俗),生者必须郑重小心地对待死者,否则死者则会找上们来,发生各种严重后果。
而信仰中,吸血鬼正是处于一种人刚死不久,灵魂还留在体内的阶段,他们并未完全转变成死者身份,而是在模糊阶段中找上门来给生者添麻烦的亡者——吸血鬼会伤害或者捕食死者的亲属,这既是吸血鬼的最典型特质,也是“吸血”迷信的根源。那么既然东欧的农民们按照传统仪式,“正确”地料理死者,又怎么会产生吸血鬼呢?这就是由于外部原因,死者的“通过仪式”发生紊乱了,即人在从生者到死者的过渡仪式中没有安息,陷入异常,而这个外因,多数情况下就是传染性疾病,比如在吸血鬼信仰的流行期18到19世纪,依然肆虐的鼠疫和霍乱。
日本轻小说刻画的黑死病亡魂(集合)形象与法国报纸(1912)插图中的霍乱化身。由此可见,西方的死神形象,就是“归来的亡者”
一户人家死了人,随后死者的亲人们接连死去,这就是吸血鬼传说的基本原型。东欧落后农村地区的民众,由于对病理学的无知,以及对尸体分解期间肿胀渗血等现象缺乏科学认识,只有杜撰出吸血鬼的传说——捕食生前亲人的死者,以及解决方法——将尸体掘出,焚烧,或将木桩钉入心脏、肚脐等等,作为传统仪式的补充,修正死者的通过仪式,新的民俗由此诞生。
杰内普所著的人类学经典《Rite of Passage》日文版
猎杀生者的吸血鬼传说,体现的是人们对死者的恐惧与厌恶,然而人们对死者的情感是相当复杂和矛盾——既有恐惧,也有眷念,这一点在不同文化中都是相通的。比如汉字文化圈中,日本的怨灵文化和中国的三大鬼节。《说文解字》中说,“人所归为鬼”,中国文化中“归来的亡者”就是“鬼”,中国人驱魅避鬼的同时,也讲究尊祖敬宗。
东欧的亡者民俗也是一样,猎杀生者,仅仅只是吸血鬼传说的一部分,吸血鬼传说中也有不少死后夫妇、死者情人类型的传承,比如男子死后变成了吸血鬼,与生前恋人幽会的故事,正是爱情驱动着死者化作吸血鬼,从坟墓里爬出来,这也是吸血鬼常常和狼人、魅魔混淆在一起的原因,甚至在南斯拉夫地区还记录了男子装扮成吸血鬼与恋人相会的习俗,甚至是吸血鬼诱奸或通奸的案例。
总之,正是传承中的吸血鬼具有情人的侧面,所以他们也成为后世诸多“人鬼情未了”“禁断之恋”类型的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之一。
可以看到,“吸血”仅仅只是吸血鬼信仰(捕食生者)衍生出来的一个侧面,吸血鬼诞生自外因所致的通过仪式的紊乱——死者应该是上路的人,怎么能回来呢?这里面蕴含了生者对死者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吸血鬼信仰的内核,其实是世界各地文化共通的一个模型:“亡者归来”。
丨 从传说到文学:资产阶级的“黑色浪漫”
信仰中原汁原味的吸血鬼当然影响到了文学中艺术化的吸血鬼。
西方近代文学的浪漫主义思潮和东欧盛行的吸血鬼信仰,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二者背后的时代背景是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革命。这个时期,欧洲诸多大文豪都对吸血鬼青眼相看,比如歌德的《柯林斯的未婚妻》(The Bride of Corinth),波德莱尔的《吸血鬼的变形》(The Outgrage of Voluptiousness)、拜伦的《吸血鬼》(The Vampyre)、柯勒律治的《克里斯特贝尔》(Christabel),18世纪中叶在英国发源的哥特小说流派,成为了吸血鬼最活跃的舞台。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简单的说是一种富于幻想的文学风格,而哥特小说则属于一种“黑色幻想”:
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荒野为背景,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内容,常有鬼怪神灵或其它超自然现象出现。这些作品中常常笼罩着神秘、阴森、恐怖的气氛,充满悬念,具有独特的艺术震撼力。其美学基础是审美上的“壮美” ,而其心理基础则是人内心中的恐惧感。
哥特小说正是当今盛行的“恐怖艺术”的源头,然而其中的奇幻、恐怖要素并不是单纯用于娱乐,而更多是“致力于揭示社会罪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面, 并进行深刻的道德探索”。可巧的是,中国也诞生了一部“黑暗浪漫主义”作品,那就是《聊斋志异》。无论是哥特,还是志异,不过都是往现实中披上幻想的迷彩,借用郭沫若对《聊斋志异》的评语,正可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哥特是毁灭古罗马的一支欧洲蛮族的名字,它化作了中世纪的代名词,在后世承载着人们对中世纪的幻想。哥特式绘画、哥特小说则让哥特这个词进一步与鲜血、死亡、恐惧、诡异联系在一起。以褶边为特征的哥特服装几乎成为日式吸血鬼的标配(绘图:てらじん)
文学作品中吸血鬼德古拉诞生的时代,可以借用狄更斯《双城记》的名言来形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社会的诞生与旧社会的毁灭,让人类看到光明未来的同时,也将人性的丑恶暴露得一览无遗,有趣的是,同一时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辛辣地用吸血鬼来比喻资本:
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有恒产者有恒心。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
德古拉的时代,同时也是羊吃人、童工、奴隶贸易、殖民侵略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代,资产阶级做了新社会的主人,物质上利用工业革命为自己攫取剩余价值,然而精神上却向往怀念着中世纪旧社会的高贵血统、显赫家世,因而他们笔下的“德古拉”无不是魅力非凡的“吸血贵族”。就如同现实隐喻一样,资产阶级总会在故事中驱逐、葬送吸血鬼,讽刺的是,殊不知昔日的勇者变成了恶龙,他们自身早已化作了吮吸剩余劳动的“吸血鬼”。
丨 走向后现代的数据库:为什么恐怖的化身会被“射爆”?
信仰中的吸血鬼属于未开化的农业社会,而文学中的吸血鬼属于现代性的工业社会,前者蕴含着百年来吸血鬼Cult背后的文化心理和人类学根基,后者则奠定了大众文化中的人们喜闻乐见的吸血鬼形象——危险而又迷人的嗜血贵族,而百年后,在碎片化、扁平化的新媒体时代,吸血鬼的真身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包装亮丽的娱乐明星,成为后现代的“数据库消费”的一部分──数据库消费是日本哲学家东浩纪提出的文化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在后现代,人们的消费内容从 “物语”(故事、剧情或者宏大叙事)走向了“数据库化的设定”(标签化的角色、萌要素,或者微小叙事),即从“结构”走向了“解构”。
解构是一个内涵颇为复杂的文艺理论、艺术哲学术语,本文的“解构”用白话来讲,就是将“套路”分解成种种元素,然后在新的语境下重组,或者与新的元素拼贴,从而实现“颠覆”或“反套路”,比如“勇者斗龙”这个文艺作品中的常见套路(题材),就可以分解出“勇者”“龙”“公主”“善良”“邪恶”等种种元素,芥川龙之介的《桃太郎》就对桃太郎传说解构,让“勇者”变成了“恶龙”,而斯托克的《德古拉》将吸血鬼与穿刺公拼贴,造就了“吸血大公”。解构比起整体,更加强调部分(元素),东浩纪所提出的后现代的“数据库”,其实就是流行文化中一种典型的解构现象。
美国的动画常青树《辛普森一家》里有一集讽刺了美国的畅销书产业,故事中,女主角丽萨集结了春田镇的各路神明,齐心协力创作一部食人魔题材的魔幻小说,希望能击败市面上充斥着的,由资本策划、基于市场调查,以工业化流程创作出来的吸血鬼小说,结果最后还是给买下了版权的出版社换了皮。
《辛普森一家》第23季第6集:The Book Job(2011年11月)
出版社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无论你的食人魔小说写得多么有创意,但我们做了市场调查,食人魔题材无人问津,青少年们不会将他们的零花钱花在这样的故事上。
剧集揭示的现象,其实并非单纯出版业的业态,而是整个流行文化产业的迷局:堂堂的创意产业,却要兜售皮囊/噱头;人们的消费对象在愈发走向碎片化、扁平化、快餐化;昔日的大叙事作品被解构成数据库化的元素、标签,然后拼贴成“新”的微小叙事作品,等等。
不同性质的媒介,就有不同的吸血鬼文化。主打“换老婆”玩法的微小叙事游戏也决定了其中的吸血鬼的形象必然是极其扁平、碎片、数据库化的。即便是军舰、少女、吸血鬼、双马尾的拼贴画,也是当今的吸血鬼传承的形态之一
吸血鬼自身也同样被解构重组,从传统的语境剥离,置于时代流行的语境之中,当今流行文化“长尾”的一端。农业时代,吸血鬼活在口头传承中,工业革命时期,活在印刷品和戏剧舞台上,好莱坞与电视的时代,诞生了影视剧吸血鬼,而今天吸血鬼还活在新媒介之上(包括所有的数字产品),媒介塑造着人类,也塑造着人类所创造的吸血鬼文化。
吸血鬼身上投射着我们自身,也投射着塑造我们的媒介。新媒介是碎片化的,扁平的,鼓吹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那么吸血鬼的形象也同样如此,为什么昔日的恐怖化身,到今日却引人“射爆”,也就很好解释了。
丨 结语:如何设计一个打动人心的吸血鬼形象或故事?
德古拉行走于世已有百余年,即便是今天这个上帝已死、鬼魅尽被祛除的时代,吸血鬼的故事依然让人们魂牵梦萦。如果说吸血鬼传说的分类与解码者是民俗学家或人类学家,而吸血鬼传说的传承与创造者就是坐在屏幕前的我们。写一篇吸血鬼的研究论文固然不易,但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塑造一个打动人心的吸血鬼角色,撰写一个引人入胜的吸血鬼故事,将吸血鬼元素成功地融入你的作品,让吸血鬼继续“永生”下去。
我认为,解锁这些成就的钥匙或许就隐藏在吸血鬼传承的历史之中——无论是农民的迷信,还是资产阶级的幻想,让吸血鬼流行起来的原因,并不是其纷繁多变的信仰细节,也不是其光鲜华丽的艺术外表,而是文化心理、时代精神。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人们在这个事象或形象上倾注的最简单而又最真挚的共同情感,比如对死者的恐惧,对逝者的眷恋,对人性丑恶的控诉,对社会黑暗的批判等等。
如果你要将吸血鬼这样数百年堆砌起来的文化符号融入你的创作,首先应该解构“吸血鬼”,理解前人对吸血鬼的“附会”(创作),然后像剥洋葱一样地剥去这层文化外壳,然后在时代的集体潜意识基础上,重构出你独特的吸血鬼形象或故事,这也正是斯托克如何创作出德古拉的——他解构了信仰中的吸血鬼,从而实现了吸血鬼从“乡巴佬”到“贵族”的华丽转身。
当今的人们酷爱“设定”,给真实的人物设定,给虚拟的人设定,在很多人眼中,设定就是角色设计的代名词。而昔日的吸血鬼,在当今就是一个设定的集合,其中许多元素都是来自前人的文化遗产,被纳入了今天的流行文化数据库,用于新的创作之中。但是真正打动消费者的,不是设定,而是设定背后的文化心理、集体潜意识,比如《东方红魔乡》中的“黑暗童话”,《暮光之城》中的保守主义价值观,《精灵旅社》中的亲子间的文化鸿沟,这个时候,无论你创作的是吸血鬼,是僵尸,还是木乃伊都已经不重要了。设定是用来“扮演”的,本身就包含了“假”的含义,而文化心理、集体潜意识是永远演不出来的,正是它们让吸血鬼变得立体化,变得丰满,变得栩栩如生,让幻想也变得“真实”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与拓展阅读
论文与专著:
《The Vampire: A Casebook》,Alan Dundes编著
《Vampires and Vampirism (Dover Occult)》,Montague Summers著
《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肖明翰著
网络文献:
《通过仪式:自我再生神话的仪式书写——维克多·特纳仪式理论的神话学解读》
《无影之影——吸血鬼流行文化的分析》
《吸血鬼和僵尸:怪物与资本主义究竟有何渊源?》
原文链接:亡者归来:游戏中的吸血鬼题材探源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9,飞入中国的火之鸟_
如果我说,有这样一部漫画,它包罗万象,涵盖古今,采用了一切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表现手法,覆盖了所有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题材,前无古人,很可能也后无来者。那么你可能会问:真的有这样的漫画吗?——答案是:有。
编辑丨陈静
1954年,26岁的手冢治虫在画下《火鸟:黎明篇》时,已经意识到它将会是一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笔墨的长篇作品。但他或许没有想到,这部作品从此将伴随他未来的全部人生,直到他去世之时,也未能完成。
《火鸟》虽因作者手冢治虫的去世戛然而止,却也因此在不完整之中缔造了完美:一个生命的传奇。
丨 火鸟·凤凰·不死鸟
正如传说中的不死鸟必须浴火而重生,《火鸟》漫画的创作与出版同样一波三折。
1954年,手冢治虫开始在学童社杂志《漫画少年》上连载《黎明篇》。这是《火鸟》传奇式的开篇。不到一年,出版社宣告破产,杂志随之停刊,《黎明篇》也无疾而终。1956年,手冢在“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现在讲谈社的前身)发行的少女漫画杂志《*****》上连载了《埃及篇》《希腊篇》与《罗马篇》。为了配合杂志风格,这3个短篇带有明显的少女漫画元素,主旨“火鸟”的设定也与其他篇章有着较大差异。
《漫画少年》版《黎明篇》(收录于后浪出版公司《火鸟》中文版,图片来源:@几何宇宙)
此后的十几年里,手冢经历了一段低潮期与转型期,创作受到极大影响,还一度陷入与剧画(20世纪50年代在日本兴起的一股漫画潮流,主张漫画应更多面向成人,多创作严肃、现实主义作品。)的争端。加在他身上的压力极大,甚至导致他要去接受精神鉴定。20世纪60年代初,手冢重整旗鼓,不断转换画风以寻找更加适合自己与读者的表现形式。1967年,他在自家虫Pro商事创立的杂志《COM》上重新开始创作《火鸟》,不仅重画了《黎明篇》,还接连发表《未来篇》《大和篇》《宇宙篇》《凤凰篇》《复活篇》《羽衣篇》《休息篇》《望乡篇》和《乱世篇》。
《COM》版《火鸟》合集(图片来源:@几何宇宙)
1973年,由于经营不善,虫Pro商事倒闭,《COM》停办,《火鸟》再次中断连载。《望乡篇》和《乱世篇》都没能画完,手冢的笔又不得不停了下来。
3年后,手冢再一次开画《火鸟》,这次是在朝日Sonorama旗下的杂志《MANGA少年》上。这本杂志自创刊起就深受手冢影响,创刊号招牌作品即为《望乡篇》。此后3年多的时间里,手冢不但先后画完了《望乡篇》和《乱世篇》,还有《生命篇》《异形篇》问世。然而到了1981年,《火鸟》的历程尚未结束,《MANGA少年》的生命周期却走到了终点——就在《异形篇》完结之后,《MANGA少年》也休刊了。4个月后,杂志以《DUO》的名字重新登场,只是上面已经没有了《火鸟》的位置。
手冢治虫并没有放弃。此时,他内心的鸿篇巨著架构已成,只差付诸笔端。1986年,手冢在角川书店的小说杂志《野性时代》上开始连载《太阳篇》,历时约两年。《太阳篇》结束之后,《火鸟》距离真正的完结仅一步之遥,在手冢的构想中,他只要再画完最后的“现代篇”,此前作品中所有的时间线即可收束于此,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最终都要定格于“现在”,亦即当下的世界——对于手冢治虫来说,“现在”也并不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而是更加广泛的、由数十亿人构成的“世界”。
朝日版《火鸟》合集
连载过程中,《火鸟》曾在不同出版社推出合集。每出版一次合集,手冢治虫都要对漫画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修改。以他自己的标准,这是为了“不浪费读者的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让《火鸟》的爱好者们很难找出一个标准的“样板”来——就像漫画中的角色们倾尽所有却仍然无法捉到火鸟一样,《火鸟》本身也显得难以捉摸。
丨 过去·现在·未来
《火鸟》的故事围绕着“火鸟”展开。根据书中设定,它实际上是宇宙中的能量聚集体,在人类眼中,则以全身覆盖着火焰的鸟形出现。上古时代,人们视它为神明,称它为“火之鸟”“凤凰”“不死鸟”,传说喝下它的血,就可以获得永生。
漫画中的火鸟形象,看起来有点Q
“火鸟”通晓人类的语言,了解人类所有的历史与未来,还能感知每一个人类的命运。它从一个更高的维度观察着人类世界的生命与轮回,却不失悲天悯人的态度;它会帮助善人,惩罚恶人,但并不限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简单逻辑;它做出的选择,有时看似无情,然而无不建立在生命的尊严之上。
按出版顺序,《火鸟》分为12篇,每一篇都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
1、《黎明篇》:公元3世纪,邪马台国的女王卑弥呼恐惧自己衰老死亡,希望得到熊袭国火山中的火鸟之血。她派出猿田彦带兵进攻熊袭,又让神射手赴火山猎杀火鸟。她的欲望让两个国家卷入了战争,生灵涂炭。而神射手以铁箭杀死火鸟后,却发现尸体仅仅是个干枯的壳子,一滴血也没有。最终,卑弥呼死在火鸟的尸体旁,火鸟则在烈焰中重生。邪马台国灭亡,大和王朝建立。
2、《未来篇》:公元3404年,地球表面生态被破坏殆尽,人类转入地下,建立了5个由电脑管理的超级城市。宇航员山之边真人与变形生物珠美相爱,不容于社会,只能逃到地表,并遇到了想要复活地球生物的猿田博士。博士成功培养出了许多生物,它们却无法适应外界环境,只能活在试管之中。另一方面,由于电脑失控,引发了城市之间的核战争,地底之下的人类全部灭亡。此时,火鸟来到地球,赐予真人永恒的生命,并交给他一项漫长的任务:继承博士的遗志,让死去的地球复活。
《未来篇》:人类最终毁灭于核战争
3、《大和篇》:大和国国王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永垂不朽,命人为自己建立一座豪华的大墓,并决定抹杀与自己同时代的其他国家。因此,他派遣王子去刺杀邻国熊袭的国王。王子在任务过程中爱上了熊袭国国王之妹,完成任务后带着她回到大和。然而他因为反对父亲铺张浪费建墓的举动,与相爱的女子一同被活埋在墓中。火鸟怜惜殉葬者,自愿分给他们血液,喝下火鸟之血的殉葬者即使被埋在地下,仍然唱出凄厉的歌声。
4、《宇宙篇》:2577年,一艘太空船因撞上小行星损毁,4名成员自冬眠中醒来,发现了宇航员牧村死去多时的干尸。牧村临死前留下遗言:“我是被杀死的。”4人尽管分别搭乘小艇逃生,却因为牧村之死而彼此猜忌,在质疑中惶惶不可终日。后来,真正的凶手猿田被火鸟引导至“流放行星”,令他接受永生不死的刑罚。
5、《凤凰篇》:日本奈良时代,男子我王出生时被父亲连累,瞎了右眼,断了左臂,受尽欺凌长大。他因此怨恨世人,堕落成大盗,无恶不作,还砍断了雕刻师茜丸的右手。他后来受高僧点拨,决定改邪归正,钻研雕刻技术。而茜丸受伤后也重新振作,并受到当权者赏识,主持了东大寺大佛的建造。后来,二人在鬼瓦雕刻比赛中狭路相逢,尽管我王的作品较好,茜丸却在决赛中说出我王是当年伤害他的凶手,害对方被砍掉了唯一的手。被驱逐的我王并未放弃,用嘴叼着凿子继续雕刻;茜丸却继续投入权力的漩涡,不能自拔。
6、《复活篇》:2482年,少年玲于奈遭遇严重事故,医生将他的全部身体和部分大脑换成人造器官,最终救活了他,却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自此,他眼中看到的任何生物都是石头和垃圾。某日,他终于看到了一位“正常”的女性,并爱上了她,而她在普通人眼里只是一个机器人。玲于奈的亲戚对他们的感情百般反对,并逼问他埋藏的宝物,即火鸟之血的下落。玲于奈意识到,害自己受伤的事故很有可能是蓄意谋杀。一番波折后,他把自己的意识复制到量产型机器人“洛比达”之中,机器人因此有了人性。但洛比达始终因自己的身份而痛苦,最终,数万台洛比达选择了集体自杀。
《复活篇》:男主角的身体被改造后,眼中的人类都是石头
7、《羽衣篇》:公元10世纪,一个渔夫捡到了“天女”的羽衣,天女为讨回羽衣而与渔夫结婚,渔夫答应3年后将羽衣交还。此后,二人生下一个女儿,过着平静的生活。眼看3年之期将近,渔夫却被强征入伍。天女心中不舍,用自己的羽衣贿赂官差以换回丈夫。此时丈夫才知道,“天女”来自1500年后的未来,她为了躲避战争,用时间机器逃到古代。为了让妻子不致犯下“改变历史”(羽衣实为尼龙织物)之罪,丈夫想追上官差夺回羽衣,却被杀死。丈夫之死令妻子觉悟,她决定带着女儿回到未来,直面自己的命运。
8、《望乡篇》:地球人夫妻乔治和露美买下了遥远的行星“伊甸17”,希望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园。二人到达不久,乔治意外身亡,露美生下遗腹子“该隐”,她不愿让孩子在无人星球上孤独终老,别无选择之下,她将自己冷冻,等该隐成人后再与他生下后代。然而他们的后代中没有一个女性,露美不得不一次次地冷冻自己,一次次与自己的子孙结合。某日,火鸟偶然路过这个星球,它怜悯露美的遭遇,为他们带去了能够适应任何环境的变形生物,星球上由此诞生了人类与变形生物混种而成的新生命,并建立了文明。已经成为女王的露美,晚年时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想要回到地球。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因为梦想而死。
9、《乱世篇》:平安时代末期,樵夫弁太为了救出青梅竹马,阴差阳错成了一名武士。他受到传奇人物源义经赏识,然而义经追求的是杀戮和权力,只想利用弁太的蛮力杀人。在源平之战中,义经杀了弁太的青梅竹马,弁太忍无可忍,杀死了义经和他的全部手下,带着自己的妻子逃亡。二人被源义经之兄源赖朝军队追杀,突围过程中全身中箭,站立而死。
10、《生命篇》:2155年,某电视台因为“狩猎克隆动物”节目收视率不佳,制片人青居想出了一个新企划——狩猎复制人。为此,他动用关系让政府修改法令,规定复制人不算人类。为了制造复制人,青居一行人前往秘鲁,在丛林里遇到了一位有着鸟类面孔的女性。节目大获成功,然而被选中狩猎的复制人原型竟然是青居本人。阴差阳错之下,青居的“真身”也被扔进复制人中,成了猎杀的对象。为了活下去,青居不得不展开逃亡。
《生命篇》:青居想出了“狩猎复制人”的点子,被复制的却是他本人
11、《异形篇》:日本战国时代,将军残虐无道,人民苦不堪言。某日,将军身染重病,求“八百比丘尼”医治。将军之女左近介为了除掉父亲,潜入深山中的尼姑庵杀死了八百比丘尼。她也因此再也无法离开尼姑庵。无奈之下,她在庵中住下,用八百比丘尼留下的火鸟羽毛为人治病。她的患者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在战乱中受伤的妖魔鬼怪。见过众生之苦的左近介最终顿悟,决定削发为尼,却在此刻意识到,传说中活了八百岁的比丘尼,就是无法走出轮回,一次次杀了“比丘尼”的自己。
12、《太阳篇》:663年,一位百济国王族青年在与唐王朝的战斗中失败,被剥下脸皮,换成了狼头。一位老婆婆救了他,二人又在海边救了一位倭国将军,三人一同漂流到倭国。青年因为有一张狼脸,意外受到了本地神明“狗族”相助,又因为将军引荐,受到倭国王室器重。此后,他被卷入“壬申之乱”,表面上是佛教与本土神祇的斗争,实则是两位皇子之间的权力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受同一个噩梦困扰,在梦中,他是活在21世纪的青年坂东,当时的社会被崇拜火鸟的教团“光”支配,不愿被“光”统治的人们只能作为“影”活在阴暗的地底。坂东作为间谍潜入“光”教团内部,不幸被俘,还被套上了头套,那头套同样是狗的造型……
以出版顺序阅读《火鸟》,直观的感受是时间的跳跃——忽而是远古时代,忽而是几千年后的未来。而将其按照上文中的编号稍加梳理,则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奇数篇”描述过去,“偶数篇”描述未来,序号越小,离我们所处的时代越远;最终的《太阳篇》以蒙太奇的形式结合了过去与未来,可以视为对未完成的《大地篇》(现代篇)的一个铺垫。
《火鸟》出版顺序(图片来源:GiXo,“ヤマト”意为“大和”,下同)
《火鸟》时间顺序(含每个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
实际上,《火鸟》中的所有故事,最终都是同一个故事。对此手冢治虫曾明确表示:“我想从‘最初’与‘最终’同时开始创作一个长篇故事,并且结束于‘过去’与‘未来’的结点,也就是‘现在’。分别阅读每一篇故事时,会觉得它们没什么关联,但在读到最后一篇时,就会意识到每一篇都是一个长篇故事的一部分。”
在此基础之上,手冢在《黎明篇》《未来篇》中还设下了一段独具匠心的内容:《未来篇》最后几页的画面,与《黎明篇》初始几页几乎完全相同。整个故事的时间线除了以“现在”为基点不断聚合之外,“最后”与“最初”又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轮回。它有始有终,却又循环不息。
《火鸟》故事的内在联系
《火鸟》通过结构向读者清晰地展现了它的内核:生命的永劫回归。
丨 爱·轮回·生命
手冢治虫曾经明确表示,《火鸟》的主题是“生命”。
准确地说,《火鸟》描写的是生命的多重形态:上古时代“喝下火鸟之血即得永生”的传说,与未来故事中揭示火鸟实为宇宙能量聚合体,暗喻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永生不死、穿越时间也无法逃避的仇恨、杀戮与战乱,令读者意识到人类个体的渺小,而人类文明本身也在不断重复着相同的错误;一旦面临灭亡的边缘,哪怕仅剩一人,甚至不惜乱伦也要生存下去的做法,正是生命面对艰难环境的存续本能;同一角色的不同化身在多个故事线中重复出现,是东西方哲学共通的“轮回”概念;人类生存的宇宙只是多元宇宙中一个极小的组成部分,而宇宙的复杂性又与构成生命的基础——细胞结构有所关联,宏观与微观相互演化,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火鸟》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图为2004年的TV版
表面看来,《火鸟》很容易让读者联想起佛教的世界观:“世事无常,人生皆苦”。每个篇目所描绘的场景中,人们的生存条件都极为艰险,这种艰险一部分来自自然,如《黎明篇》中喷发的火山,或《望乡篇》中荒凉的小行星,但更多的是来自人类的欲望——《未来篇》中笼罩在核危机之下的地球、《大和篇》中的殉葬制度、《生命篇》中复制人遭狩猎的社会,等等。在这样的条件之下,人毫无疑问会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们需要适应自然,彼此共存,却又受到自身的局限,为人性与欲望所苦。
实际上,在手冢治虫的观念之中,艰难与痛苦并非人们对于生命的认知,而是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了生命的本质——假如没有困境的压迫,生命也不会有如此强大的动力持续发展。同样,“永生不死”不该是生命追求的本质,故事中每次提及火鸟赐予人类永生,其目的都是惩罚而非鼓励,这种惩罚同样预示着“火鸟”——亦即作者——的态度:在漫长的时间与空间中,单一个体无法拥有生存的特权,而作为整体的“生命”,也要面对螺旋式发展与永劫回归的现实。
究其原因,依然由“生命”的本质决定。生命的扩张本能与生存空间的局限永远存在着矛盾,《火鸟》故事中,人类的活动无不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在远古时代,可能是深山中的小村(《黎明篇》),即使到了宇宙中,也要靠着太空船和宇航服的保护(《宇宙篇》),《未来篇》中更是直白地将所有生物都置入试管之中,一旦离开就会马上死亡——将“试管”的范围扩大,就是所有人同时面临的生存困境。
为了生存,生命需要扩张。《乱世篇》开头有个狗与猴子的寓言:当一条狗与一只猴子落单时,它们同舟共济;后来它们成了彼此族群的领袖,就要为了争夺地盘而战斗,至死方休。这是动物的本能,并不难理解,正因如此,当看到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人类与机器人、人类与克隆人、人类与其他宇宙生物……互相争斗、彼此残杀时,读者亦能感同身受。生命的扩张不能以简单的道德评判,一方面,人类(或者其他生物)生存空间的扩大总伴随着见识的提升,也有人性的解放与对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扩张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欲望的膨胀与自我中心的提升。
如果《火鸟》的故事尽于此处,它很可能会发展成为一部带有悲观色彩的黑暗作品。然而手冢治虫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为仿佛走入死胡同的人们指引出一线希望——爱与轮回。
《火鸟》中有一个“灵魂”角色——大鼻子猿田,他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在多个篇章中,故事中的细节也多次提醒读者,这些猿田都是相互关联的,他经历的生死病苦也可以看作单一个体在生存过程中的缩影。《宇宙篇》中,火鸟因猿田犯下了杀人罪而让他受到永生惩罚,并且以子子孙孙都有丑陋的大鼻子而提醒他曾经犯下的罪行(《未来篇》中的猿田博士因为这个大鼻子而终身找不到女朋友……)。在他真正认识自己犯下的错误并赎清罪过之前,惩罚不会消失。这种藉由轮回赎罪的概念更加明显地体现在《异形篇》主人公身上,她需要在不断重复的时间中一次次杀死自己,摆脱轮回的唯一方法是对“妖魔鬼怪”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性命。
《火鸟》中多次出场的猿田与手冢本人的自画像对比
毫无疑问,在轮回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感情是爱。
火鸟对于人类抱持的感情,大概可以折射出手冢本人的态度:目光透彻,心地纯真,惩恶扬善,在了解人性的脆弱、不断重复错误的基础上,仍然愿意相信人性中的善与爱。火鸟面对已经毁灭的人类文明,仍会说出:“下一个1000年,或许他们会做得更好。”
人类在轮回中经历的体验,最终会化为爱。这种爱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也可以跨越物种,还可能以意识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复活篇》中爱上机器人的少年,《望乡篇》中露美临死前强烈的思乡之情,《未来篇》中担起复活地球生命之责的真人,以及无论如何都“会在未来的某天复活”的猿田……敬畏生命,怀抱爱,这或许正是手冢治虫通过《火鸟》想要传达给所有读者的希望。
丨 剧中剧
说手冢治虫是日本当代“故事漫画”的奠基人,并不为过。20世纪40年代,他创新性地将电影式分镜用于漫画创作中,引发了“漫画”这一艺术形式的新浪潮。在此基础上,他还改变了漫画的阅读顺序,将原本较为机械的“自上而下、自右至左”,转化为更加灵活的“自右至左、自上而下”。这个看似微小的改变对漫画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漫画的分格可以更加灵活,更有利于漫画家运用画面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的视线。
如今我们在漫画中常见的夸张表情、效果线、拟音字,乃至角色头上的黑线与汗滴,同样出自手冢治虫的创造。除此之外,他还在漫画工具、漫画创作体系、动画行业等层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有人说,如今的大多数漫画家仍然在为手冢治虫一手建立的城堡添砖加瓦,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特别夸张。
到了集大成之作《火鸟》中,手冢治虫对漫画手法的掌握更加纯熟,由画面表现出的史诗、战争、情感、悬疑故事,无不丝丝入扣,魄力十足。他在其他作品中爱用的幽默形象,以及用“打破分格框线”造成的“出戏”“入戏”效果,也令画面的表现力更加多元。
《宇宙篇》的故事充满悬疑色彩:围绕着一名宇航员被杀的事件,还活着的4名成员陷入质疑与猜忌。手冢并没有将4人安排在同一空间内以增加张力,而是让他们各自登上了逃生艇,彼此之间的一切交流都通过无线电来完成。在这一篇目中,手冢直接将画面由上而下分成4份,以此表现4个人在同一时间的不同状态,与4人在各自封闭空间之内的行动、心理活动相比,读者的“全知全能”更衬托出悬疑的氛围。
《宇宙篇》中,读者可以同时看到4名角色的状态
《羽衣篇》更像是一场“戏中戏”。画面背景固定,镜头固定,所有角色仅从“舞台”两侧上场和退场。这一方面基于羽衣故事的传说元素,另一方面也是对手冢本人开创的“电影式分镜”的一个突破。传统风味十足的戏剧舞台场景,也可以用来表达天马行空的科幻主题。重要的是,这样的镜头还把更多的信息留在了画面之外——在舞台之下,角色们有怎样的经历,怎样的想法?在开幕之前,落幕之后,戏中人与戏外的读者,又将何去何从?
《羽衣篇》的戏剧化表现
丨 余话:《火鸟》与游戏
或许是原作太过沉重,《火鸟》改编游戏不多,仅有Konami在1987年推出的两部游戏作品:《火鸟凤凰篇:我王的冒险》(FC)及《火鸟:凤凰篇》(MSX)。
两个游戏都是为了与1986年上映的剧场版动画《火鸟:凤凰篇》联动而制作的。出于时代与主机性能的限制,二者都无法完全展现原作神韵,然而以游戏的标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火鸟凤凰篇:我王的冒险》1987年1月发售,它保留了主人公我王的设定,漫画中的数位主要角色也有登场,但与原作剧情相关的部分仅由说明书进行解释,本身则是一款相当“主流”的横版动作游戏。主角我王可以扔出凿子击败敌方怪物,放置鬼瓦前进、跳跃或阻挡敌人,通过全部16个关卡(每个关卡还有最终Boss)收集16个火鸟雕像碎片后即可通关。
《火鸟凤凰篇:我王的冒险》
由于与原作差别太大,游戏当年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Fami通》只给了它26分。
不过作为横版动作游戏,《火鸟凤凰篇:我王的冒险》有不少巧妙的设计——关键道具鬼瓦具备多重用途,需要玩家灵活使用;游戏共有16关,然而除了基础的“大和篇”8关之外,“来世”(5关)与“太古”(3关)都需要在各个关卡中寻找隐藏传送门才能到达,如果在“大和篇”第7关之前没有完整收集,游戏会自动回到第1关并无限循环。此外,游戏还引入了“多周目”概念,一周目结局播放完之后会自动进入二周目,小怪和Boss的难度均有大幅提升。
作为FC平台上的横版动作游戏,《火鸟凤凰篇:我王的冒险》质量还是可以的
另一部MSX平台上的《火鸟:凤凰篇》1987年4月发售,是一款纵版射击游戏。主角我王击落敌人后会获得“火鸟羽毛”,用来升级装备或在Game Over之后复活。比起《我王的冒险》,《火鸟:凤凰篇》与原作的关联更弱,在漫画读者与游戏玩家之间的影响也更低一些。
MSX平台上的《火鸟:凤凰篇》
本月,《火鸟》漫画的简体中文版终于出版。尽管缺了《大和篇》《望乡篇》,但额外收录了《漫画少年》版《黎明篇》《休息篇》,《COM》版《羽衣篇》《望乡篇》《乱世篇》,以及《火鸟》舞台剧剧本、手冢治虫随笔等内容。虽有所缺憾,但至少能让当下的国内读者一睹巨作风采。这只传奇般的火之鸟,终于也飞入了中国。
简体中文版《火鸟》(图片来源:后浪出版)
原文链接:飞入中国的火之鸟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