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灵武神塔1分钟8层攻略,剑灵武神塔怎么打第一层?
作者:本站作者1,剑灵武神塔怎么打第一层?
在你传送过去后,在一层中间那个,你看看一层那个副本让进就是了
就趴猫蜜蜂 就行了 那个多简单啊
你要去摸柱子才会出怪
第一层不是以秒为单位来记得么
第一层不是脸滚键盘的事吗?
2,剑灵武神塔第一层怎么过方法介绍
力士打第一层是十分容易的,应该是所有职业打第一层都十分的轻松。第一层是需要玩家选择两个职业来作为自己的对手。一共有6种职业:剑士、拳师、力士、刺客、气功和弓手。那么作为力士,我推荐玩家去选择挑战的职业为气功师和弓手。因为这两个职业的血量不多,打得快!相信玩家现在都应该会带红色眩晕的宝石吧?反正我推荐力士是必带的,因为力士卡刀输出触发眩晕的几率是十分高的,武神塔人型BOSS很多,十分有利于宝石特效的发挥。回归正题,第一层的BOSS都会释放全屏范围的伤害技能,释放值钱一般都会念叨一句话,注意下就好,可以抓着BOSS一起转出技能范围也可以用狂风抵挡大部分伤害。第一层爆的是蓝色戒子,没什么用处,可以忽略。
召唤其实随便打打就过了。可以选气功和弓手远程的职业。开花粉可以抵抗,其他的时候可以用猫击倒和双晕控制,很好打的~
3,剑灵找不到武神塔一层 怎么进去
进入武神塔一层,需要挑战两个 NPC挑战者,而面对挑战者,则需要玩家自己去选择。 在玩家刚进入武神塔的时候,站在中间的青云禅师会开始说话,说完话之后玩家就需要在六面旗帜中选择一个,而六面旗帜则分别对应着六个职业(其中没有灵剑士),因为旗帜上都有着对应着各个职业的LOGO,即可进入武神塔一层。 扩展资料 剑灵主要以破招式进行防御。在破招式状态下可以格挡或反制多个敌人的攻击,因此可以和多个敌人展开正面战斗。对怪物的攻击方式越是了解, 就越能以破招式加攻击做好坦克角色。 基本是以拔剑连接各种近战招式进行输出,同时利用的逆风行避开敌人的攻击。面对高难度怪物时,可以切换到 御剑术姿态,在远距离安全地攻击对象。此外可以利用下段斩 等组成合击技,打断怪物的攻击。 在面对由多个敌人组成的首领怪群时, 拳师可以作为辅助坦克保护队友的安全。 通过迅步拳可以维持较高的仇恨值。在扫堂腿击倒目标后接上擒拿,可以让首领怪无法动弹。
剑灵新版本中开启了最新的无尽之塔。这个无尽之塔看起来像是武神塔的翻版。但是怪物的打法和技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无尽之塔总共100层,每层有三个武功让你选。挑战时间超过8分钟,便不能再继续挑战下一层,副本强制结束。 这个本生魂、苍龙还是优势非常大的。 这个本不是说比武赢了你就厉害,是要你瞬间秒怪然后尽快上100层。 你跟npc玩跑酷,拖时间,是行不通的,时间只有8分钟。
武神塔一层在武神塔二楼白云的房间 还是青云了 看地图 上了二楼去那什么云的老人房间里 就是有个小姑娘 和青云站在一起 还有几个木头人 是二楼 幽兰那一层右边尽头的一个房间 然后进去后有门 进去就是武神塔一层 如果你说的是武神塔这个位置 那么你就在地图上找到海蛇补给基地 下面有个岛屿 传送过去吧
4,剑灵武神塔怎么去
步骤如下: 1、角色等级43级以上,完成水月平原的所有主线任务,角色必须要在水月平原才能激活任务,完成以上条件任务栏会激活“白云禅师的召唤”任务。 2、点击任务栏上出现的“白云禅师的召唤”任务, 3、找到青儿,和他对话,就可以传送。 4、对话完后按住M发现“暴风海蛇基地”下面有个武神之塔地区的传送点激活 5、使用传送移动到武神之塔。,就会出现在第一层。
剑灵武神塔进入条件 完成所有主线任务和白云禅师的召唤后即可进入武神塔 1、角色等级43级以上 2、完成水月平原的所有主线任务 3、角色必须要在水月平原才能激活任务 4、完成以上条件任务栏会激活“白云禅师的召唤”任务 剑灵武神塔怎么去 一、点击任务栏上出现的“白云禅师的召唤”任务 二、在养猪场的丰登谷找青儿或者找海树村的红儿对话(二者哪个都可以) 三、对话完后按住M发现“暴风海蛇基地”下面有个武神之塔地区的传送点激活 四、使用传送移动到武神之塔。到武神之塔后激活塔地区的传送点以后开始可以随意传送。在武神之塔想要到其他地方必须要通过传送才可以。 ------------------------------------------------------------------------------------------------- 如果我的回答解决了你的问题,请及时采纳,如果还有疑问请留言追问哦! -------------------------------------------------------------------------------------------------
剑灵武神塔进入条件 完成所有主线任务和白云禅师的召唤后即可进入武神塔 1、角色等级43级以上 2、完成水月平原的所有主线任务 3、角色必须要在水月平原才能激活任务 4、完成以上条件任务栏会激活“白云禅师的召唤”任务 剑灵武神塔怎么去 一、点击任务栏上出现的“白云禅师的召唤”任务 二、在养猪场的丰登谷找青儿或者找海树村的红儿对话(二者哪个都可以) 三、对话完后按住m发现“暴风海蛇基地”下面有个武神之塔地区的传送点激活 四、使用传送移动到武神之塔。到武神之塔后激活塔地区的传送点以后开始可以随意传送。在武神之塔想要到其他地方必须要通过传送才可以。
5,机关巨兽一般在哪刷?
中枢决斗。这个最好挂着打 魔境3 还有提供其他BOSS的资料 将军殿 尸霸:4小时 中枢大殿 机关巨兽:1小时 炼狱8层 机关巨兽:1小时 炼狱11层 尸霸:2小时 炼狱15层 三头蛇王:1小时/4只 炼狱18层 逆魔:2小时 炼狱沼泽 幽影武士(极品):30分钟 炼狱魔境 炼狱魔境三层 机关巨兽:30分钟 炼狱魔境七层 逆魔:4小时 炼狱魔境八层 利爪魔:4小时 闪电魔:4小时 禁地魔王:4小时 炼狱魔境九层 通天教主:4小时 极品烈焰使:26分钟 炼狱魔境十层 炼狱魔君:3小时 幽影武士(极品):1小时/2只 魔眼:1小时/4只 桃园 尸霸:2小时 逆魔:2小时 禁地魔王:2小时 三头蛇王:1小时/2只 机关巨兽:30分钟 逆魔大殿 逆魔:4小时 五蛇殿 三头蛇王:2小时 铁血魔宫 铁血魔王:6小时 地下魔域八层 铁血魔王:6小时 幽影武士(极品):1小时/6只 九重云霄 通天教主:4小时 极品烈焰使:21分钟 焰火屠魔记 尸霸:1小时 逆魔:2小时 通天教主:2小时 禁地魔王:2小时 黑暗轮回 闪电魔:6小时 利爪魔:6小时 魔穴 禁地魔王:6小时 真将军殿 狂尸霸:6小时 玄冰殿 蛇妖王:6小时 三头蛇王:2小时/2只 逆魔大殿(真): 逆魔之王:8小时 活动地图 暗之系列魔王:3点准时刷出 炼狱魔镜7层 暗之系列魔王 4点准时刷出 晚上8点准时刷出 报点的怪物及NPC: 魔穴的禁地魔王是禁地肉店.和禁地之门右上方打藤妖 外面的黑暗的利爪魔和闪电魔是禁地书店.里面的(分次爆出) 九重云霄的通天教主的是死水的衣服店和4角牌楼的怪 地下魔域8层铁血魔王的是死水的首饰店.中州的衣服店。地下魔域7层的鬼方火卒 魔镜沼泽杀 鬼方火卒 告诉你魔境8和魔境9禁地和通天的时间. 魔镜6杀假通天教主报炼狱魔君的时间. 炼狱魔镜8层的闪电魔是海宾平原的流浪商人 炼狱魔镜8层的利爪魔是幽静空间的流浪商人 炼狱魔镜10层的炎魔报桃圆地图所有BOSS的时间。 中州的木材商人报铁血魔宫的魔王
机关洞的.中枢大殿和角斗场都经常刷.一般是1小时1只
在中枢大殿 4小时 一般刷在右下方的小房间里
机关洞的.中枢大殿和角斗场都经常刷.一般是1小时1只.
机关洞
6,竞猜篮球里面,比如我选了5场!规则我选5串1 4串1 3串1!结果重了4...
5串1不中,4串1中1注,3串1中4注!!看来你是中了,恭喜恭喜!
基本规则 [编辑本段] 基本规则一 1.比赛方法 一队五人,其中一人为队长,候补球员最多七人,但可依主办单位而增加人数。比赛分四节,每节各12分钟,每节之间休息5分钟,中场休息 10 分钟。比赛结束两队积分相同时,则举行延长赛 5 分钟,若 5 分钟后比数仍相同,则再次进行 5 分钟延长赛,直至比出胜负为止。 2.得分种类 球投进篮框经裁判认可后,便算得分。3分线内侧投入可得2分;3分线外侧投入可得3分,罚球投进得1分。 3.进行方式 比赛开始由两队各推出一名跳球员至中央跳球区,由主审裁判抛球双方跳球,开始比赛。 4.选手替换 每次替换选手要在20秒内完成,替换次数则不限定。交换选手的时间选在有人犯规、争球、叫暂停等。裁判可暂时中止球赛的计时。 5.罚球 每名球员各有 4 次被允许犯规的机会,第五次即犯满退场(nba中为6次)。且不能在同一场比赛中再度上场。罚球是在谁都不能阻挡、防守的情况下投篮,是做为对犯规队伍的处罚,给予另一队的机会。罚球要站在罚球线后,从裁判手中接过球后10秒内要投篮。在投篮后,球触到篮框前均不能踩越罚球线。 6.违例 大致可分为(1)普通违例:如带球走步、两次运球(双带)、脚踢球(脚球)或以拳击球。(2)跳球违例;(3)跳球时的违例:除了跳球球员以外的人不可在跳球者触到球之前进入中央跳球区。 基本规则二 24秒钟规则:进攻球队在场上控球时必须在24秒钟内投篮出手(nba、cba、cuba、wnba等比赛均为24秒,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比赛中为35秒)。 8秒钟规则:球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对方的半场)。 5秒钟规则:持球后,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掷界外球出手,fiba规则规定罚球也必须在5秒钟内出手。 3秒钟规则:分为进攻3秒和防守3秒。进攻3秒:进攻方球员不得滞留于3秒区3秒以上;防守3秒:当某防守方球员对应的进攻方球员不在3秒区或者3秒区边缘、且彻底摆脱防守球员时,防守方球员不得滞留禁区3秒以上。 侵人犯规:与对方发生身体接触而产生的犯规行为。 技术犯规:队员或教练员因表现恶劣而被判犯规,比如与裁判发生争执等情况。 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应立即被罚出场外。 队员5次犯规:无论是侵人犯规,还是技术犯规,一名球员犯规共5次(nba规定为6次)必须离开球场,不得再进行比赛。 违例:既不属于侵人犯规,也不属于技术犯规的违反规则的行为。主要的违例行为是:非法运球、带球走、3秒违例、使球出界、用脚踢球。 队员出界:球员带球或球本身触及界线或蚧线以外区域,即属球出界。在球触线或线外区域之前,球在空中不算出界。 干扰球:投篮的球向篮下落时,双方队员都不得触球。当球在球篮里的时候,防守队员不得触球。 球碰板后对方不得碰球,直到球下落。 被紧密盯防的选手:被防守队员紧密盯防的球员必须在5秒钟之内传球,运球或投篮,否则其队将失去控球权(nba规则中无此规定)。 球回后场:球队如已将球从后场移至前场,该球队球员便不能再将球移过中线,运回后场。
没懂你的意思!你中了四场 如果买的五串一那你就一分钱没有,
ghteenth century”—the
方法/步骤 1 方法一:如果出现苹果手机死机卡住的情况,这时可以先尝试按住顶部的“电源”键5秒左右。 2 看手机有没有反应,如果在死机不严重的情况下,此时手机会进入锁屏状态或是自动重启。 3 方法二:如果当按了“电源”键不起作用的时候,还可以把主屏“Home”键和“电源”键一起按住,强制关闭手机的电源。 4 总结如下。
7,复习 | 「咬」_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六夫人:你写这个干啥?你知道你的读者里有未成年的孩子吗?
我:我知道啊,可是呼声实在太高,天命难违啊!
六夫人:还天命难违,给你脸了,说!(啪)你想干啥?(啪)哈?!(啪)
……
真是三巴掌打醒梦中人,我这才开始仔细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篇。题目你们都能整明白吧?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讨论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扪心自问了半天,总结出来以下这些理由。
第一,「咬」这事儿不管我讲不讲,它都客观存在。有人乐此不疲,有人情有独钟,甚至是有些人的唯一选择。既然「咬」这么广泛存在且又如此深入民心,那为何不告诉大家「咬」的正确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呢?
第二,人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我和我的团队也在努力把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展现在你们面前。无论将来是否要「咬」,你都有必要去了解这种传承至今的文化,真正做到无忧无虑地接受或有根有据地拒绝。
第三,性相关的内容很多,但是可信的很少——从既往的读者反馈来看,这类文章很容易获得更多的关注,这说明目前存在的窘境。我总是用这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好吧,其实就是我自己想写了。
最终,妻子拒绝了我的请求,并把我的手绑上了。
但是,这难不倒我,因为我还有大污姐。
召唤第二人格!
哈哈,哟,小六子,被媳妇儿绑了吧?这事儿啊,还得你大污姐我来!(甩~)
「咬」的历史
其实对于性这件事情,从古到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当今社会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外加人们越来越懒,所以很多方式和方法都没有传承下来……
你很难想象在古时候,妓女会「女上位」的话,可以招揽更多的生意,因为玩儿得开啊~如果有「咬」的项目,那更不用说,恐怕门槛都要被踏平了!这就说明在过去,这种方式会被认为是比正常性生活更加令人不耻和刺激的行为,连之前在文章中出现过的神书《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里也提到,即使是最XX的女子也羞于去做。
而事实上,「咬」这种行为并没有消失,而是经久不衰。同时它也不只是人类所特有,很多动物身上也出现过类似的行为。当然,它们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信息,比如通过气味、外观、分泌物等来判断对方是否健康、有足够的生殖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判断雌性动物所处的生理周期。还有啊,这种行为也能判断短时间内对方有没有跟其他动物发生过性接触等。
你看看,动物的世界比我们复杂多了,我们现在一提到这事儿只会说:咦~太污了,人家不想聊……所以,如果以后你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话,那最好多收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配合老六之前教给你们的那些知识,基本上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了。
后来,随着人类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观念的开放,「咬」变成了一种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行为,不管是男女、女男、男男女女、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喂,好好讲课啊,舌头怎么不听使唤了?
总之,没有人会做统计来证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式,却有一个小伙子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他叫Ian Kerner,坦然承认自己跟早泄常年做斗争,结果都失败了……是的,顺着这个思路想,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练习,他掌握了灵活使用舌头来取悦伴侣的奥义,然后将之付诸文字并集结成册,教大家「如果只剩下舌头,你还能怎么办?」。
最后,这位「身残志坚」的小伙子不仅得到了伴侣的认同,还获得了读者们的一致赞扬。
从历史长河里「咬」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躲躲藏藏还是公开分享,适龄成人都有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
「咬」的方法
我大可以直接把书扔给你们,说:去吧,自己去看吧~
但是,那跟我们上学时遇到的生理卫生课老师有什么差别?而且,谁会需要看什么书嘛……网上到处都是视频,谁还不能照猫画虎啊?再说了,人类在探索身体奥秘方面可真是有与生俱来的天赋,除了自己咬自己有点儿费劲以外,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方式,哦,不,有些人自己咬自己也是手拿把掐的。
男咬女、女咬女
当接受者为女性的时候,除了技巧本身,心理上的安全感更加重要。因为对于很多女性来讲,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外阴和气味的人并不多,或者说内心总会认为外阴是「丑陋和肮脏」的,这让伴侣「咬」起来并不顺利。因此,第一件事请,就是要找个舒适的环境,并且像进行「正餐」之前的前戏一样,要有一些爱抚和亲昵的言语,让她在放松的状态下,缓慢地开始。
有一个关键的思路是,不要认为「咬」只是前戏的一部分,草草了事之后就要吃「正餐」,而是把「咬」当做接下来要专心做的事情,品味每一刻的丝滑……好,收。这蹩脚的翻译腔你们能接受吗?需要澄清的是:其实很多女性认为单就体验来讲,「咬」的愉悦程度远大于XXOO。
接下来就是手法,不对,舌法了。这不是游戏攻略,没有一个具体的公式,需要你们用心去体会。当然,也有人把这件事情做成类似吉他英雄那样的游戏app,练习舌头的神技。
总之,「咬」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左右开弓、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切记不可一开始就重点猛攻,像是乱撞的西班牙公牛;也要尽量避免牙齿触碰和损伤到皮肤或组织。真正的高手讲就有条不紊、温柔体贴,像是蝴蝶的翅膀飞过,又像是从厚厚的积雪上踩过……
最后就是高潮了,这个节骨眼儿很关键,不能打乱节奏,心中默念之前的节拍,不要试图加快节奏或者改变方式,否则可能会把她从巅峰拉下来。
好了,可以了,这部分再写下去很容易被举报。
女咬男、男咬男
同样是影视作品中所热衷的情节,毕竟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所以从满足男性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看,「咬」的意义很重要,尤其看到对方在进行过程中露出楚楚可怜的眼神什么的,男人几乎当场融化……
只是,事实上,单纯从感觉上来讲,「咬」对男性的意义远没有对女性那么重大,因为无论采用何种技巧,基本上都是在模拟XXOO时的感觉。
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无论位置如何,都要注意保护膝盖。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脑补的所有画面,都需要用到膝盖,尤其是在户外或者不平的地面上。永远记住要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因为我的确见到过意外滑倒咬伤生殖器的病例。
其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保持润滑都很关键。尤其是尺寸明显不是很匹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两败俱伤。至于舌头的技巧就不多说了,没见过真的,还没吃过冰棍儿吗?流程基本上差不多。同样需要注意避免牙齿的接触,若能留意眼神与手势的配合,可以加分不少。
最后,高潮这事儿可能就需要你来掌控了,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谁来清理的问题。突然想到一个成语——生「精」止渴,感觉哪里怪怪的。但是这个问题并不能忽略,因为接下来要讲的格外重要。
「咬」的安全
前面说了很多技巧和理论,但具体是否可以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踏实可靠的安全保障——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首先,必须要刷牙,这应该是全宇宙的共识了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牙线,实在不行也得用漱口水。什么?这样很破坏情趣?好吧,你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塞菜的牙缝……不要事前一时猴急,等到事后追悔莫及。
接下来就要分情况讨论了。如果是固定性伴侣,都是轻车熟路,认真清洗之后就算摸黑进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担心就担心那些新的、不固定的、不了解的、不可靠的……那就要多加小心了。
除了最基本的清洗以外,你可能真的需要依照传统医学的「望闻问切」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红肿、破溃、出血、赘生物、异常分泌物;闻闻是不是有什么异味,比如恶臭、酸臭等,如果清洗之后还是挥之不去,那就要拒绝了;问问是不是有不洁性接触史,问问是不是做过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过什么的话,那就进行最后一步——切掉!哈哈,开玩笑,别捂裆,该检查就检查,该治疗就治疗。
「咬」会不会感染性传播疾病?
有可能。
理论上来讲,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体液。拿HIV来说,在米青液当中含量最高。确实有人感染HIV单纯是靠「咬」出来的,这么多年以来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共就记载了三例,足够说明这件事情的危险性了。
虽然发生条件很苛刻——需要足够量的病毒,需要同时存在破溃或者破损,外加很多次以及频繁发生等条件,但是我们仍然建议采用安全措施,比如:咬时专用套,不要诧异,真的有这类产品。
同样的,其他病毒也是如此,比如常见到的HPV病毒,不管高危还是低危,其传播方式也与HIV类似,同样需要注意。
好了,基本上把我想要讲的内容都说完了。
滴,下车请当心,带好您的行李物品。
完
好了,今天就这样。
晚安,我爱这个世界。
▼点击下方标题,更多相关知识等你来撩~
1. 拍照、夜宿、做头发,关于性,你可能还需要知道更多
2. 有性生活之后,90%的女性会得这种病!
3. 这是一份严肃的「人体润滑剂」研究报告,但是内容相当粗俗坦诚……
- 互动游戏 -
封面图片:@LHAfterHours
图片设计:六层楼
责任编辑: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8,十问比特币_
这两天的心情,估计就跟过年一样的感觉吧。
之前的那些日子,一些人惨淡离场,一些人冷静下来思考。
但是,无论如何,静下心来思考,永远是对的选择。一方面是,不可避免的价格决定信仰;另一方面是,区块链作为多种技术的组合,有太多概念可被偷换、炒作、混淆。
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时间里,鸵鸟区块链实验室,带着一些问题再来回溯下比特币的设计逻辑。中本聪的伟大之处在于,将一系列技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用经济学原理解决了技术上无法解决的问题。任何单个的技术特性并不构成区块链的本质。
当对区块链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成为了常态,这使我特别想穿越时空,回到中本聪设计比特币的现场,探究他是如何思考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所以我尝试用这篇文章探讨中本聪是如何一步一步设计出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如何用逻辑串联起这些区块链所用到的核心技术:
点对点网络、非对称加密签名,哈希函数,UTXO、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区块链式结构等
其中,中本聪贡献了UTXO交易记账方式,并创新地用经济激励组合起这些技术。
接下来,我们开始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合这些技术。
问题一: 怎么理解电子现金和记账?
既然我们要设计的是电子现金系统,我们先来探讨一下电子现金的概念。
如果给出以上一笔记账,我们想有哪些情况可以这样记账?
情境1、银行系统中,V神向本聪支付1元钱
应对这次交易,银行会在自己的账目上进行一次划转记账:
这笔记账本质上是债务的转移,本来银行欠V神1元,变成了银行欠本聪1元。也就是本聪有权利用这笔记账向银行兑现1元。
情境2、现实中,本聪问V神借1元钱
这时V神会打一张白条给本聪:
将来,本聪可以用这张白条,向V神索要欠款。
情境3、点对点网络中, V神向本聪发送1元电子现金
这时,V神其实发送的是条记账,记账中的1元如果所有人都认可,即所有人都愿意兑现,那么基于比特流的这笔账目就可以作为电子现金在网络中自由流通。
情境4、V神向本聪支付一元现金
这种情况是,实体现金完成了物理转移后的记账,但货币本质上也是这样一种账目,本聪拿着1元现金,最终要向社会去兑现这1元纸币的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四种情境不同,却可以用相同的记账方式,而电子现金系统本质上,是在网络上用账本记录价值的转移,但网络的自由属性,又让价值的传输面临着必然风险。
问题二:电子现金在单笔转账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
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借用情景3“V神向本聪发送1元电子现金”,暂时先不管电子现金的发行问题。
当我们用以下记账方式,在网络中收发电子现金,会有什么问题?
1.我们并不知道发出或接收这笔交易的人是本聪或V神本人,即现实身份和网络身份无法真实对应;
2.本聪或V神可以不承认这笔记账,谎称未发生交易;
3.本聪或V神篡改交易;
对应这三个问题的实质是:
1.身份(与交易对应)的真实性:确认交易的发起方和接收方。
2.交易的事实性:交易是否真的发生,不可伪造。
3.事实的不可篡改性:交易发生后无法篡改。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寻找解决方案。
问题三:怎样解决交易的真实性?保证交易不可伪造、无法篡改?
1、传统思路:中心化担保记账
我们常用的方式是用可信第三方担保,比如,V神和本聪叫好朋友BM来做担保:
记账格式(一式三份)
这种记账方式学术名词为“三式记账法”。基于BM的公信力,BM可以认证V神和本聪身份的真实性,双方交易的事实性,此后任何一方篡改交易都可以找到BM的记账副本实现仲裁。
但是,如果BM作恶呢?
问题四:如何防止仲裁者作恶?
针对如何防止仲裁者作恶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是在思考,如何在一个网络中进行点对点自由支付,既能够不借助中间人,还能保证支付的安全。
为了达到这种安全,我们首先引入一个技术:非对称加密签名。
先简单解释一下数字签名生成和校验的过程:
1 生成:用generateKeys方法把keysize输入,产生一对公钥和私钥。
2 签名:将一段消息和私钥作为输入,输出签名消息。
3 校验:将一段消息和签名消息和公钥三者输入,输出为真,则签名属实。
我们用非对称加密签名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1.公私钥即身份,解决身份问题,并有一定的匿名性,钱包地址即是公钥的哈希值;
2.用私钥对应的公钥可以校验交易的真实性。
我们用数字签名实现以下记账:
此支付中,本聪可以用V神的公钥校验支付,确认是V神支付并签名的,实现了:
1.真实性:只有私钥拥有者才能,对自己的支付进行签名。
2.事实性:公钥校验支付,证明支付已发生,并且没有私钥,无法伪造。
3.不可篡改性:没有私钥,不能修改已确认发生的交易。
那么又有一个新问题,如果是私钥拥有者篡改交易呢?
另一方面,以上支付仅在两人之间发生,实际是,支付发生在更大规模的网络中,网络中各节点如何确认,支付是否被本人篡改,确认账户中是否有足够余额?
问题五:在P2P网络中,随着节点和交易的增多,如何保证支付的有序性和不可篡改性?
假设在第一笔交易(交易1 “V神向本聪支付1元”)的基础上多加一些交易:
· 交易2 V神向本聪支付2元
· 交易3 本聪向v神支付1元
· 交易4 本聪向BM支付2元
首先,在P2P网络中,为了让每个节点,能验证全网的所有支付,每笔支付必须向全网广播,每个节点才能收到并记录下全网支付,进行判断。
当V神收到交易2和交易3时,因为是两个节点之间的有限交易,所以比较容易作出判断交易的有效性。
当引入第三个节,BM收到交易4时,作为新加入的节点,要重新验证之前所有的交易,判断本聪账户上是否有余额支付,所以需要对之前的交易进行检索和引用。而本聪在进行支付4中也需要提供证明,佐证自己的支付能力。
此时,为了已发生交易的不可篡改,校验支付,我们再引入一个技术哈希指针:
哈希函数简单解释,是任意长度输入经过哈希计算,能生成固定长度的输出。
哈希函数有三个特性:
1.输入和输出有唯一的对应关系,两个输入即使差别很小,也得不到同一哈希值。
2.已知哈希值不能反向计算输入值。
3.哈希计算没有规律,要得出特定值或者特定域哈希值,只能不断随机尝试输入。
这些特性可以用来方便地链接两笔支付:
一方面,哈希指针指向的前一笔支付,可以很方便对前一笔交易内容计算哈希值,判断是否与本哈希值相等,确定前后关系;
另一方面,前一笔交易有任何细微改动,都得无法算出相同的哈希值,保证了确认发生支付的不可篡改性。
如下,用哈希指针将支付1、2、3、4连接成链,一方面可以确认所有支付的前后顺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已发生的支付不可篡改。
通过前三笔交易可知,本聪账上还有支付2中收到的2元,本聪可以在支付4用哈希指针直接引用支付2,即用V神支付给他的2元付给BM。
当BM收到这笔支付后:
1.可以通过哈希链条,确保之前的每一笔交易未被篡改过。
2.如果不放心,还可以用本聪和V神的公钥验证所有交易的真实性。
3.审计所有交易,确认本聪对支付2的引用有效无误的。
至此,我们用非对称加密技术、P2P网络广播和哈希链式结构在有限节点系统中实现了:
1、非对称签名解决了去中间人的点对点支付,确保了支付对应唯一网络身份(即公私钥)的真实性,不可伪造性。
2、账本记录已发生的支付,可以按照前后顺序用哈希指针依次连接,保证不可篡改性,同时方便在账目中引用支付。
但是在现实中,我么面临的是更大规模的点对点支付需求,引发我们新的思考:
1.在支付规模极快增长后,我们应该选用什么样的记账才更高效进行交易的记录和审计校验。
2.已发生的交易因为哈希链式结构不可篡改,但当下发生的双重支付该如何避免?
例如:本聪在向BM支付2元后,又向第四个人发起支付5,用同一笔2元支付给第四人,而此时第四人有可能还未收到支付4的广播,甚至全网其它节点收到双重支付后也无法处理支付4和支付5。
问题六:在大规模、有并行支付需求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对交易记账?
对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会选择基于账户来记账,即对每一笔支付记录,一个账户支付到另一账户,并计算支付后账户的余额。
例如,一开始本聪账户有3元,V神账户有0元,当本聪要支付给V神1元时:
1、检查本聪账户余额是否充足,如果不充足,就终止交易。
2、在本聪账户中减去1元,在V神账户中加上1元。
3、此时本聪账户有2元,V神账户有1元。
而中本聪并没有用这种记账方式,而是为比特币发明了UTXO方案,也是本文开头介绍的,中本聪运用的少有原创技术之一。
UTXO(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未花费输出)是基于交易行为的记账方案。
先简单做个演示,假设系统奖励本聪3元,奖励V神0元,那么记账形式为:
由于是系统奖励,所以这笔支付的输入(put in)没有对应的前一笔输出(put out),只有输出V神0元,本聪3元。
我们接着用这种格式记录4笔支付:
分析一下交易1:
基于交易的记账,就要保障每笔交易的有来源(输入),有去向(输出),本交易1中的输入来源用哈希指针指向了“支付0”中的输出:本聪的3元。
而输出则指向V神和本聪的地址,UTXO的特点是,输入来源(即花费的输出)作为一个整体输入,全部消耗,而不是取部分输入,即在交易1中,输入的是本聪的3元,而后又向V神地址输出1元,反向本聪地址输出2元。
后面的三笔支付的思路一样,不再赘述。
所以我们说,某人有多少比特币,指的是此人地址中有多少UTXO(未花费输出),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UTXO方案中,并没有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币的概念,只有未花费的输出,一个人可以生成无数的公私钥对,拥有无数的地址,而这些地址中UTXO的总和需要钱包来管理,本文不对钱包做过多阐述。UTXO方案在比特币中的代码表现为:
1、元数据:交易规模、输入数量、输出数量、本次交易哈希值、锁定时间。
2、输入:对应之前一笔交易的某个输出、之前交易的哈希值、前输出地址和签名。
3、输出:接收地址的公钥哈希值
这种结构中,比特币脚本代码能自动处理签名校验,支付校验等工作。对于比特币的脚本代码,其实便是智能合约的概念的源头。
在改进比特币的历史上,有过各种对脚本代码功能扩展的设想,即我们在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能否通过自动执行的代码,来实现“满足某条件下必然执行的代码”和“点对点支付行为”的结合?
这就是后来的以太坊,本文暂不展开对只能合约进行阐述,有机会在后面的文章推演以太坊的逻辑。
至于为什么要用到UTXO方案,而不是基于账户的方案。我们还是回归到本节问题四,可能就是对应解决大规模的交易效率,和并行交易的问题。
1、如果我们用基于账户的方案,数据记录的对象是账户的状态,即每个账户对应的交易、和对应的余额。而如果基于交易来记账,对象则是UTXO,即UTXO对应的地址。
在一个电子现金系统中,公私钥虽然可实现部分匿名性,但是一旦一个地址和特定的人的行为对应上,匿名性便丧失了,所以大家更愿意用更多地址来进行支付交易,由此会产生大量的废账户,和冗余的数据。
而基于UTXO的方案可以一定意义上保证,每一条记录的有效性,而从数据库的层面上,UTXO方案相对而言更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查询效率。
2、如果,本聪支付给V神1元,和BM支付给本聪1元同时发生,基于账户的方案由于没有办法同时共享本聪账户的状态,所以没办法并行发生。而UTXO方案由于是基于每笔UTXO的状态,所以可以并行处理关于同一账户的多笔交易。
关于UTXO方案,当然还有跟多的点可以深入,包括一些缺点和问题,但本文不展开讲,还是回归到设计的逻辑,我们毕竟是为一种电子现金系统设计数据库存储方案,我们对中本聪采用这种方案,偏向于理解为一个支付系统对效率的要求,同时也回答了本节探讨的支付系统大规模效率和并行支付问题。
我们接着展开双重支付的问题。
问题七:如何解决双重支付的问题?
我们仔细思考双重支付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在大规模的点对点网络中,我们无法解决分布式账本一致性问题,当一个没有同步最新最准确账本的节点时,会受到双重支付攻击。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是谁来记账的问题,是所有人都可以来记账;还是有限的可知节点记账(pbft、paxos);还是选举出一个可信的节点,来记录大家都认可的公共账本。所以虽然网络是分布式的,但是要解决双重支付的问题,我们还是选择用一本可靠的公共账本来解决。
因为在一个开放的,节点能随意进出的网络中:
1、无法让每个节点保持持续更新状态。
2、节点状态不可知,无法确认网络中节点是临时离线还是永久离线。
3、女巫攻击,及公私钥生成成本低,如果采用一人一票制,就会有大量低成本节点破坏共识过程。
所以,没有办法直接应用有限节点的投票百分比方式,只能选择一种机制进行竞争记账。
关于记账节点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其实牵扯到区块链中常被大家提到的公有链、私有连、联盟链问题,和公有链竞争公共账本记账权的共识机制问题。
此处我们不展开探讨,我们还是专注于讨论,在一个节点完全自由进出,所有节点都有权利记账的分布式网络中,怎样设计一种公式机制进行竞争记账,通过可靠的分布式公共账本解决双重支付问题,达成分布式共识。
提到分布式共识,其实回到了一个点对点的支付网络的本质,即分布式网络的问题,
分布式网络有一个CAP定理:
分布式系统最多在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之中同时达成两者。
由于作为一个交易系统,必须达到其中两者:
可用性:在一些节点故障或作恶的情况下,数据能否正常更新,即支付正常进行。
分区容错性:因为账本更新不同步,能否容忍产生错误分区(即区块链结构的分叉)。
其中,可用性必然要满足,分区错误必然发生,所以点对点的支付系统必然达不到高度一致性的要求。
至此,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在一个低一致性的网络中解决:
怎样避免女巫攻击。
怎样争夺记账权(分布式网络的公共账本),达成共识记账,避免双重支付。
问题八:如何解决女巫攻击的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女巫攻击,发邮件由于成本非常低,所以我们经常收到垃圾邮件。
所以解决女巫攻击的核心是,使得攻击成本大于收益,避免大量低成本的恶意节点争夺记账权。此时我们引入工作量证明(POW)的概念。
我们选用哈希函数SHA256,来进行工作量证明。
此时我们回想哈希函数的第三个特性,如果给定下面的哈希函数:
“hash(给定信息+随机数)=特定域哈希值”
当对给定信息和随机数进行哈希运算,要得到特定值或者特定域值时,这个随机数只能用穷举法得到。
即工作量证明pow的特征:
1、寻找到特定域的哈希值对应的随机数很难。
2、用给定信息和随机值计算哈希值很简单。
下面列举一下一些哈希值,有个直观感受
(哈希值每位数字都可能是0123456789abcdef):
例:
6797aed6e76de66dcd7ad5fd3fd2d3f4d567
7f6cdc908f908ddae325da4e5acef5fe675ef5
000006e76de66dcd7ad5fd3fd2ae325da4e5
0000000000000000 dc908cd7ad5fd3fd2ad
一般哈希运算得到的哈希值类似前两个,但是当要求得到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哈希值,需要进行大量的穷举运算,才能试出随机数。我们一般所说的比特币挖矿即为寻找随机数的过程。
再次总结一下POW的特点:
1、只能用穷举法寻找随机值。
2、所以寻找随机值的过程全凭运气。
3、难度可调:调整0的个数。
4、难度调整可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即工作量证明成本高于作恶收益
至此,我们用pow机制解决了女巫攻击问题,让争夺记账权的行为有了成本。
但同时会出现一个新问题:
如果成本大于收益,怎么激励节点去争夺记账?
例如:
有一笔1000元的转账,记账的工作量成本调整到1000元,这时候如果花费500元成本才能获得50%概率的记账权。对于这种记账,节点根本没有足够的动力,更不用说争夺记账。
问题九:怎样激励节点争夺记账权?
我们想到两种方式:
· 打包交易区块,对区块进行记账。
· 对记账者进行比特币奖励,和交易手续费奖励。
打包交易,使得每次包含的交易变多,收益变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激励问题,但是一般一个节点对一个区块中所有交易进行双重支付攻击不现实。
所以中本聪用奖励比特币的形式,让记账打包这个行为被重金奖励,使得节点有足够的激励去记账。
这正是比特币设计最巧妙的地方,在纯技术组合之上引入了经济激励:
基于这种激励形式,虽然在技术上双重支付已被赋予极大的成本,但最终解决双重支付问题的方式是,让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有了一致的利益。
1、最开始,记账节点为了维护比特币网络,认真记账,避免每个区块中的双重支付和其它问题,使得比特币支付网络具备了支付功能和价值,而这样的点对点的支付网络所带来的价值又让比特币本身的拥有了价格,并且由于一定的金融属性,导致比特币有价格上涨金融基础。
2、这时节点矿工们拥有比特币和算力,如果比特币网络不可靠,手上持有的币和挖矿设备会失去价值,所以节点为了一致的利益共识和经济激励,会负责地为支付网络记账,甚至花更巨大成本继续争夺记账权。相应的,全网算力的提升又使得比特币网络可靠性更强。
3、工作量证明机制和比特币奖励机制的结合让网络所有节点拥有了共同的利益。所以从技术层面来看,工作量证明机制实现的是全网记账规则的共识;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对通过工作量证明争夺到记账权的节点们,又形成可牢不可破的利益共识,所以这两个层面的共识是相互成全的,缺一都达不到全网形成统一又可靠的账本。
分析到这,我们对网络运行规则应该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他的运行原则如下:
1.允许任意节点自由进出网络,节点间进行点对点支付,广播交易。
2.同时节点可以参与竞争记账。
3.竞争节点进行穷举随机数,进行工作量证明竞争记账权。
4.试出随机数的记账节点打包交易,验证交易,生成有效区块,并广播全网。
5.其他节点收到广播验证:交易的有效性和区块的有效性。
6.节点验证区块后更新账本,并终止工作量证明工作,更新未确认交易池。
7.节点在验证的区块后面,寻找新的区块。
8.循环往复直到永远。
我们直观看一下区块链的结构:
针对这个区块链结构提几个重点:
1.链式结构其实有两层,一层是每笔交易指向前一笔交易,一层是打包交易的区块,与前一个区块一相连。我们要意识到一笔交易指向的前一笔交易不一定在区块链的前一个区块上。
2.Merkle根是,区块体中记录的交易用哈希指针一层一层指向一个Merkle根,由于区块头很小,区块体很大,而一个交易只对应一个Merkle根,所以在验证交易的时候,节点可以通过只下载区块头,寻找Merkle根的方式验证,提高验证效率。
3.在区块体的交易中,第一个是币基交易,记录着奖励比特币的数量和对应记账矿工的地址。币基交易即比特币的发行方式,比特币每10分钟打包一个区块,每个区块现在奖励12.5个比特币,每四年减半。
说到这,虽然为了共同的利益,矿工一般都选择认真记账,剔除双重支付和有问题的交易,但是还会有一个问题:
两个记账节点同时发现一个有效区块怎么处理?即分叉问题。
问题十:怎样处理区块链的分叉?
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不处理,区块链有自身的运行规则,区块链网络在运行过程中自然会有一条最长的链,而大家都以最长的链作为全网的有效公共账本:
1.不干预,按照交易规则和共识规则自动运行。
2.节点选择交易最合理,最长的区块链。
3.竞争可能持续多个区块,最后节点切换到更长的链条挖矿。
这种方式的特点:
1、当前区块并不能保证交易状态,由最长的链条决定
2、确认数越多,新链替代成本越高,交易越不可篡改。
所以一般我们会多等一些确认,才认为交易真的成功了,比如比特币的6次确认。
从本质上讲,最长链其实是最重的链,拥有算力最多的链,共识更牢不可破的链。
写在最后:
到这儿,我们已经完整地设计出了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我们选用点对点的网络,希望构建出,能不通过第三方自由传输价值的网络;
我们又用非对称签名解决了,点对点网络的身份问题、真实性问题和伪造交易的问题( 只有窃取私钥才能伪造交易);
在点对点网络中进行记账、数据存储时,我们用哈希函数构建了链式结构,使得我们的交易有序可追溯,已确认的账本难以篡改,哈希函数不仅链接了支付,更构建了区块链账本的基础架构,同时也是后面进行工作量证明的技术方案;
而在解决谁来记账,构建可靠的公共账本时,我们运用了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来进行争夺记账权,并创造性地和经济激励结合在一起,进一步解决了双重支付问题,同时使得整个网络有着牢不可破的利益共识。而这种最长链代表着有效记账的机制,又天然解决了区块链分叉问题。
当然,分叉问题其实不需要解决,区块链的世界是个自由的世界,只要有一群节点愿意认同其它共识,或者新的技术来构建新的区块链条,完全可以硬分叉出一个新的社区,这也许就是区块链的魅力,它自由,它不惧节点的不一致性和任意进出,我们用一整篇文章来对设计思路进行梳理,最后发现,其实共识才是区块链的灵魂。
而这种共识,正好,也必须是基于利益的。因为,它符合人性;因为,它使共识具有广泛性。人类社会不缺乏协作,但是鲜有像比特币这样,达到如此广泛和大规模的共识,也许这就是区块链的意义,改变共识的方式,降低共识的成本,提高共识的效率,产生大规模协作的价值。
9,投资赚不了钱?因为你有这20种“财富心理学谬误”_
编者按:为什么一位当了一辈子秘书的女士最后能捐出700万美元的财产?为什么一位受过顶级教育的金融高管却宣告破产?因为管理财富的关键未必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行动。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一种行为。而行动这个东西很难传授,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坏的投资决策导致坏的行为。前The Motley Fool 屿《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Collaborative Fund合伙人Morgan Housel总结了20种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如果你能避免这些财富心理学谬误的话,投资收益一定会大为改善。
我来告诉你2位投资者的故事,两人并不相识,但是他们走过的道路却发生了有趣的交集。
Grace Groner 12岁就成了孤儿。她一直都没有结婚。从来没有过孩子。她也从未开过车。大部分时间内她都是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单居室的屋内,她一辈子就干过一种工作:秘书。据大家所说,她是一位可爱的女士。但她过的是一种简朴而平静的生活。这使得她在2010年以百岁的年纪逝世后捐献出来的700万美元更加令人困惑。认得她的人问:Grace去哪儿弄那么多的钱呢?
其实这里并没有秘密。她没财产可继承。Grace只是从微薄的薪水里省出了一点钱投入到股市,然后撒手不管享受了80年的复利。
Grace过世几周之后,一则不相关的投资故事又成为了焦点。
美林证券拉美分部前副主席Richard Fuscone宣布个人破产以避免丧失自己的2个家的抵押品赎回权,其中一个家的面积接近20000平方英尺,每月的房贷达66000美元。Fuscone是Grace Groner的反面。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接受教育的他后来在投资界太成功了,以至于40岁左右他就宣布退休以“追求个人兴趣和慈善公益事业”。但是高额借贷与流动性投资毁了他。Grace Groner将真正的财富捐赠给慈善的同一年,Richard站在一份破产判决面前宣布:“我已经被金融危机压垮……唯一的流动性来源是我妻子能够卖掉的任何私人家具。”
这些故事的目的不是告诉你要像Grace一样,避免成为Richard。其真正目的是想指出在其他领域发生这样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要不你想想看,还有哪个领域一个没有受到过教育、没有相关经验、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的人的表现还能大大超过一个受到过最好教育、经验最丰富、拥有最好资源和最好的关系的人?永远都不会有Grace Groner做心脏病手术要好过一位接受过哈佛医学院培训的心脏病专家这样的故事发生。或者开发出比苹果工程师的还要快的芯片。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投资这个领域就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这是因为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研究人们如何对待财富。而行为是很难传授的,哪怕是真正聪明的人也很难领会。你没法将行为概括成公式去记忆或者电子表格模式去追随。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人很容易受否认其存在的影响,尤其是在描述自己时。
Grace和Richard证明了管理财富未必就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行为。但是金融通常不是这么教你或者讨论的。金融业讨论做什么讨论得太多了,但是关于当你想做的时候脑子里怎么想的讨论就很不够。
本文描述了我经常看到的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
1、成功是挣得的,失败是应得的之谬误:低估运气和风险所扮演角色的倾向,未能认识到运气和风险是同一个硬币的不同面。
我喜欢问人一个问题,“关于投资我们不懂的东西你想了解些什么?”
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问这个的人太少了。但这会迫使你问到的任何人去思考什么是他们本能上认为是真的但并不会费太多时间去回答因为它很琐细。
几年前我想经济学家Robert Shiller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回答说:“运气在成功结果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喜欢这个回答,因为没人会认为在财务成功中运气没有扮演一丝的角色。但既然运气很难量化,而且指出大家的成功靠运气是很无礼的,所以默认的态度往往是不把运气当做一个因素。如果我说“假设全世界有10亿名投资者。你是否会认为其中有100人成为亿万富翁纯属机缘巧合运气所致?”你会回答,“当然。”但然后如果我再让你列举出这些投资者,你可能就会退缩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失败也是一样。失败的企业是因为不够努力吗?坏的投资是因为考虑得不够彻底吗?任性的职业生涯是懒惰的产物乎?
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当然。但多大程度?很难知道。当很难知道时我们默认就会走极端,把失败看作主要是错误使然。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人的生活是其自身经历以及遇见过的人的折射,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靠运气、以外和机遇推动的。大胆与鲁莽的区别没你想象那么大,如果不相信运气的话你就无法相信风险,因为它们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有时候其对结果的影响要比光靠努力还要大。
儿子出生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有的人出生在鼓励教育的家庭;有的则出生在反对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经济富裕鼓励创业的国家;有的不幸出生在被战争和贫穷困扰的地方。我希望你能成功,我希望你能赢得成功。但是要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努力工作,也不是所有的贫穷是懒惰所致。在判断人,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一点。
2、成本规避综合征:未能识别某种情况的真正成本,太过强调财务成本而忽视了赢得回报必须付出的情感代价。
比方说你想要一辆新车。其售价是30000美元。你有几个选择:1)付30000美元。2)用不到30000美元买一辆二手的。3)偷一辆。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避免选第三种,因为偷车的后果要比好处严重。这很明显。
但假设你想在未来50年挣得10%的年化收益率。这种回报是免费得来的吗?当然不是。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免费给你一个这么好的东西?比如汽车,你得付出一些代价。
这种情况下这个代价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就像汽车一样,你有一些选项:你可以买下来,接受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你可以找不确定性不那么大但是回报也低一点的资产,也就是相当于一辆二手车。或者你还可以尝试相当于侠盗猎车手的行为:拿到回报同时避免随着而来的波动性。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选择第三种。就像偷车贼一样——尽管这是善意的、不违法的——他们想出了些花招和策略来拿到回报又避免付出代价。交易。轮动。对冲。套利。杠杆。
但财神可不是很青睐那些既想要回报又不想付出的人。一些偷车贼能够侥幸成功。但更多的人会被当场逮住。金钱也是一样。
这在汽车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但这投资上就没那么明显了,因为投资的真正成本,很少是财务费用这样容易看见和衡量的东西,而是情感代价和市场要求的现货价这样相当有效率的东西。1995到2016年间Monster Beverage的股价涨了211000%。但在此期间其股价曾经先后5次下挫超过1半。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巴菲特赚了900亿美元。但这是靠70年如一日每天阅读SEC行情走势12小时而取得的,其代价往往是疏忽了他的家庭。这也是一项隐性成本。
每一笔金钱回报都要付出你所能看到和计算的财务费用以外的代价。接受这一点至关重要。Scott Adams曾经写过:“我听到过的最好建议之一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取得成功,请先想清楚代价,然后付出代价。这听起来似乎很明显不足道,但如果展开想想的话,就会明白它的威力巨大。”非常精彩的财富建议。
3、车里的有钱人悖论
如果你看到有人开一辆好车,你很少会这么想,“哇,这个家伙开的那辆车很酷。”相反你会想,“哇,如果我有这辆车大家一定会认为我很酷。”不管这是不是下意识的,这就是大家的想法。
财富的悖论是人们往往想向别人发出自己应该被喜欢或景仰的信号。但现实中那些别人会忽视对你的敬仰,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财富是令人钦佩的,而是因为他们主要想利用你的财富作为自己想要被人喜欢和敬仰的标杆罢了。
这个东西并不微妙。在每一种收入和财富水平的人群中都很普遍。把停机坪上的私人飞机出租10分钟给人进去拍个自拍放到Instagram上面的生意正变得越来越火。拍这些自拍的人以为自己一定会受宠而没有意识到除了提供一辆供拍摄的飞机外自己大概不会在意实际拥有这架飞机的是谁。(编者注:既然你都不在意东西的主人了,别人又怎么会在意呢?)
当然,这里想说的不是要放弃对财富的追求。或者甚至对豪车的追求——这两个我都喜欢。而是要认识到大家通常都渴望受人尊重,而谦逊、仁慈、睿智以及有同理心往往比能快的车赢得更多的尊重。(编者注:内在的胜过外在的)
4、一种会令预测你的未来愿望和行动变得困难的因时制宜的倾向,导致无法获得来自于当前决定的长期复利回报。
每位5岁的男孩都想长大的时候能开一辆拖拉机。然后你长大了意识到开拖拉机也许不是最好的职业。于是作为一个青少年你梦想能成为一名律师。然后你意识到律师工作太辛苦很少有机会跟家人在一起。于是接着你想成为家庭主妇/家庭煮夫。然后到了70岁你意识到自己应该多存点钱好退休。
世事多变。当你对未来想要什么的看法如此易变时是很难做出长期决定的。
这就又回到了复利的第一原则: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可是当你的人生华改变时怎么才不会打断一项理财计划——职业、投资、开支、预算或者随便呢?很难的。大家喜欢Grace Groner和巴菲特变得如此成功的原因部分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让复利疯涨。但我们很多人一生当中改变太大了以至于并不像几十年都做同一件事。或者任何接近的事。所以我们就不要讨论80年的时间周期了,我们的财富可能会经历4个不同的20年周期。这种情况下复利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
这个并没有解决方案。但我学到的一件事情也许有帮助,那就是回归平衡,给错误留出空间。当你如此容易受到变化影响时,在一个目标、一条路径、一种结果上面吊死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5、锚定自己的历史偏见:你的个人经历构成的也许只是这个世界发生的0.00000001%,但也许却占到了你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看法的80%。
如果你是在1970年出生那么当你到了青少年及20多岁——正值学习有关如何投资以及经济机制的基础知识容易受到影响的青葱岁月之时,股市扣除通胀之后就已经涨了10倍。如果你出生在1950年,那同样的市场到了你20几岁时还是一样的:
这个观点有很多解读方式。在密歇根州Flint长大的人对于制造业工作的重要性的看法会跟在华盛顿特区长大的人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大萧条或者1940年劫后的欧洲期间成年的人,他们的信念、目标以及看重的东西一定是阅读本文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所无法看透的。
大萧条吓坏了一代人,大萧条影响到了这帮人的余生。至少是大多数人。1959年约翰·肯尼迪被记者问到对大萧条的记忆,他回答道:
我对大萧条没有第一手的知识。我的家庭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财富,而且这些财富还越来越值钱。我们有了更大的房子,更多的佣人,我们旅游更多了。我看到的跟大萧条有直接关联的唯一一件事情是我父亲多雇了一些园丁,这仅仅是为了给他们一份工作好让他们有口饭吃。真的,在我到哈佛读到相关资料之前我对大萧条都一无所知。
既然再多的研究或者开放的心态都无法真正重现恐惧和不确定性的威力,大家在生活中就会以完全不同的观点去看待经济的运作方式,看待它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去保护别人,以及哪些应该重视哪些不应该重视。
问题是对于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解释,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理智。如果你早上醒来就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的话是很难乐观的,因为大家喜欢可预测的感觉以及明确额度叙述。所以他们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建立他们所认为的世界应该的运作方式的模型——尤其是对于运气、风险、努力和价值这样的东西的模型。
这是有问题的。当每个人都体验过世界的一点东西但却利用那些经历去解释预计会发生的一切时,很多人最终就会变得失望、困惑,或者对他人的决定感到目瞪口呆。
一群经济学家曾经分析过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投资习惯并得出结论:“当前的(投资)理念取决于过去的领悟。”
在跟别人争辩投资观点的时候,或者当你对他们存钱或者乱花钱,在特定情况下恐惧或者贪婪感到困惑时,或者任何时候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对待财富的时候,记住这句话。事情会变得更有意义。
6、历史学家是先知的谬误:没看到历史是研究意外和变化的,却用它来作为未来指南的讽刺性。在一个创新和改变是发展之命脉的领域过于信赖拿过去的数据作为未来情况的信号。
地质学家可以看着10一年的历史数据然后建立起地球如何行为的模型。气象学家也可以。还有医生也是——2018年肾脏的机制跟1018年的还是一模一样的。
过去为未来指明了具体方向的想法挺诱人的。它倡导的是未来之路由数据铺就这样一种想法。历史学家——或者分析过去作为指明未来的一种手段的任何人——是很多领域当中最重要的人士之一。
但我不认为金融是其中一个领域。至少不像我们想象那样。
经济的基石是事因时而变,因为无形之手痛恨一切无限期地保持太好或太糟的状态。Bill Bonner曾经这么描述市场先生的运作机制:“他穿上了一件‘资本主义在起作用’的T恤,但手里还拿着一把大锤。”很少有东西会很长时间内维持不变,这使得历史学家的作用要比先知小很多。
考虑几件大的事情。
401(K)(退休金账户)已有39年的历史——这已经老得足以竞选总统了。Roth IRA(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年份还不够久,还不能喝。所以今天有关美国人如何为退休做好打算的个人理财建议和分析与仅一代人之前还行得通的那个并不能直接可比。世道不一样了。
风投产业25年前几乎还不存在。现在有些基金的规模已经比一代之前的整个行业都要高。Phil Knight曾经写过他创办耐克后那段早期日子的情形:“那时候还没有风投这样的东西。一位有抱负的年轻创业者可以依靠的地方很少,而且仅有的那些还是由厌恶风险毫无想象力的看门人,换句话说,银行家守着。”所以说我们对资助创业者、投资周期、失败率的认知都是没有深厚的历史可以借鉴的东西。世道变了。
或者再看看公开市场。标普500在1976年以前都没有把金融股纳入进去;但现在金融已经占到了该指数的16%。50年前技术股几乎还不存在。今天,它们赢超过了指数的1/5。会计规则也随着时间转移也发生了改变。披露政策、审计、市场流动性等也是。世道变了。
跟金钱有关的任何事情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大家讲给自己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喜好。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文化和世代更迭而改变。而且会不断变化。
在金钱方面我们对自己玩的这种心理花招是对那些已经到过那里、做过那些事情的人的过度崇拜。经历过特定事件未必就代表你有资格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实际上很少会这样,因为经历会导致过度自信而不是预言的能力。
这并不意味着在思考财富的时候我们应该无视历史。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微妙之处:历史挖得越深入,你的概括就应该越普遍。像人与贪婪和恐惧的关系,在压力下如何行事,以及对激励如何响应之类的一般事物,这些往往不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太大改变的。研究一下金钱史对这类东西是有用的。但是特定趋势,特定交易、特定板块,以及特定的因果关系永远都是演进过程的一个展示。
7、在乐观主义是最合理态度的世界里受到悲观主义的诱惑
历史学家Deirdre McCloskey说:“出于我从来都不能理解的理由,大家都喜欢听世界要完蛋了。”
这并不出奇。John Stuart Mill曾经在1840年代写道:“我观察到被一大群人尊崇为圣人的,不是那些在别人绝望时充满希望的人,而是那些在别人充满希望时感到绝望的人。”
这部分是出于自然选择。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将威胁看成比机会更紧迫。巴菲特说过,“要想成功,你必须先活下来。”
但对金钱悲观的诱惑程度不一样。假设说准备有一场衰退要到来,有人就会把消息转发给你。假如我们准备要有一场大衰退,报纸会生怕你不知道。如果我们接近下一场大萧条的话你会在电视上看到。但是如果说好日子快要来到,或者市场还有运作空间,或者公司潜力巨大的话,评论员和旁观者之流的共同反应是你要么是推销的,要么就是很滑稽地漠视了风险。
这里有几点要说的。
一是金钱无所不在,所以发生了什么坏事情的话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的,尽管影响的方式不一样。这是对的,比方说天气的影响。佛罗里达肆虐的飓风对92%的美国人都没有直接的风险。但一场经济衰退却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包括你在内,所以要注意。像股市一样特殊的东西也一样:超过半数的家庭都直接拥有股票。
另一点是悲观主义需要行动——走开!出去!快跑!卖掉!躲起来!乐观主义基本上就是让你按照目前的路线享受旅程就行了。所以其紧迫性没那么高。
第三点是金融业赚了很多钱,所以会吸引无数的骗子、贩子以及扭曲事实者许下空口承诺——尽管有监管。只要赏金足够大,哪怕是诚信守法的金融工作者也会把垃圾产品说成是对自己的客户有好处。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被金融业糊弄过,以至于即便是对乐观的理性宣传也会被“如果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那可能就是这样的。”这样的论调所笼罩。
顺便说一句,大多数对乐观主义的宣传都是理性的。当然不是全部。但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乐观主义。真的乐观主义并不相信一切都会很好。那是自满。乐观主义是一种信念,认为好结果慢慢会青睐你,哪怕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想到大多数人每天早上醒来都想着要把事情做得好点效率高点而不是想要制造麻烦,这就是乐观主义的基础。这并不复杂。当然也不是铁定如此。这只是大多数人最合理的预测。统计学家Hans Rosling换了种说法:“我不是乐观主义者。我是非常严肃的可能主义者。”
8、对于指数式增长因为受到线性的直觉思维倾向的推动而低估了复利的威力。
1950年代IBM制造出了3.5MB的硬盘。到了1960年代已经可以做到好几十MB。到了1970年代,IBM的温彻斯特硬盘驱动器容量已经达到70MB。然后硬盘开始指数性地存储容量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大小变得越来越小。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PC大概是200—500MB的容量。
然后……砰!东西爆炸了。
1999 – 苹果的iMac推出了6GB的硬盘。
2003 – 120GB登陆Power Mac。
2006 – 250GB出现在新的iMac上。
2011 – 有了第一块4TB的硬盘。
2017 – 60TB的硬盘。
一起在看一下。从1950到1990我们一共增加了296MB。从990到今天我们增加了6000万MB。
复利的关键从来都是大。复利一直都很大——无论你研究过多少次——大到你的脑子无法理解的地步。2004年比尔·盖茨指责新的Gmail说为什么会有人需要1个GB的存储。科技作者Steven Levy写道,“尽管他了解先进技术,但是心态却仍然停留在在存储的旧范式上。”(编者注:盖茨认为邮箱搞这么大是个浪费)对于事物的变化速度之快你永远都不会习惯的。
我曾经听过很多人说自己第一次看到一张复利表——或者如果你从20多岁、30多岁时开始存钱到退休时你的钱会多了多少的故事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未必。那可能会令他们感到惊讶,因为结果从直觉上来说似乎是错的。线性思维要比指数性思维直观得多。Michael Batnick曾经解释过这一点。如果我让你心算一下8+8+8+8+8+8+8+8+8的结果,你在几秒钟之内就能算出来(72)。如果我让你计算8x8x8x8x8x8x8x8x8,你的脑子会爆炸(134217728)。
这里的危险是当复利不那么直观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潜力而聚焦于通过其他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不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很少会停下来思考复利的潜能。
研究巴菲特如何创造财富的书超过了2000本。但没有一本的名字叫做《这个家伙整整3/4世纪都在不断地投资》。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他绝大部分成功的关键;其实你脑子里很难算清楚他的收获因为这东西不直观。有讨论经济周期、交易策略以及押注哪些板块的书。但是威力最强最重要的书应该叫做《闭上你的鸟嘴然后耐心等待》。这本书就一页,里面是一张长期的经济增长表。物理学家Albert Bartlett一语中的:“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我们无法理解指数函数。”
复利的反直觉要为绝大多数的令人失望的交易、糟糕的策略以及成功的投资尝试负责。好的投资未必是要赚到最高的回报,因为最高的回报往往是一次性的,在终结时会磨灭了你的信心。好的投资是赚到相当好的回报让你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下去。这个时候复利就会疯狂起来。
9、在一个需要逆向思考才能取得高于平均结果的领域却迷恋于社会认同。
在奥马哈举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吸引了40000人,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是逆向投资者。大家凌晨4点就起来跟着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一起排队然后相互告诉对方自己的终身承诺是不要随大流。很少人能看到这里面的讽刺性。
一切值钱的东西都会有高风险。高风险就可能会做错亏钱。损失金钱会让人不理智。而渴望避免做错的最佳做法是让自己处在一堆同意你的人周围。社会认同很强大。别人同意你就像是你是正确的证据而不需要用事实去证明。哪怕是下意识的,大多数人的看法都有漏洞和缺陷。而群体和社会认同帮助填补了那些漏洞,减少了你对自己可能会错的怀疑。
在跟金钱打交道时把大众视为正确性的证据的问题在于机会几乎永远都是跟流行性背道而驰的。真正推动丰厚回报的是估值倍数的增长,而估值倍数增长要依靠一项投资在将来变得越来越流行——而这个东西总是锚定与当前的流行度的。
问题是:大多数逆向投资的尝试只是非理性的犬儒主义的伪装——而犬儒主义是可以流行起来吸引大众的。真正的逆向投资主义是当你的看法令人感到非常地不舒服和蔑视以至于你都要再三想象是不是对的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当然会有那种情况出现。按照定义,大多数人无法成为逆向投资者。从统计上来说,敞开怀抱拥护这一理念你就能成为其中之一了。
10、在一个不受明确规则而受松散不可预测趋势统治的领域却诉诸于学术
Harry Markowitz(哈里?马科维茨)因为建立了告诉你股票债券应该如何组合要取决于你理想的风险等级的公式而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鉴于此,几年前华尔街日报问他是如何投资自己的钱的。他回答道:
如果股市大涨而我没有进去——或者如果股市大跌我没有出来的话,我会将我的饮恨程度可视化。我的意图是让将来的后悔最小化。所以我把债券和股票投资五五开。
有很多东西金融学术在技术上是对的但却无法说清楚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行为的。许多金融学术工作都很有用,也推动了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主要目的往往是智力激励以及给其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么说我不是责备他们或者看轻他们。而是想告诉大家要认识到其真实面目。
我记得有一项研究表明年轻投资者应该在股市中使用2倍的杠杆,因为,就统计而言,即便你彻底失败了仍有可能随时间转移而获得出色的回报,只要你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投资的话。但没人在现实世界里面会这么做。他们会发誓今生再也不会投资了。在电子表格上管用的东西跟在餐桌上管用的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这里的脱节在于学院派往往想要非常精确的规则和公式。但现实世界的人只是把那些东西当作辅助来试图弄清楚一个本质上就回避精确的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世界。你没法通过精确和推理解释清楚随机和情绪。
大家还会被学者的头衔和学位所吸引,因为金融不向医疗这样的领域要证书认可。所以一个博士头衔就会鹤立鸡群。这就给学术界在做出论断和为理念辩解制造了强烈的吸引力——“根据这项哈佛的研究……”或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云云,所以……”当别人引用“来自一家知名机构的西装革履的人在CNBC”上说的话时总会很有分量。一个严酷的现实是金融领域往往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赢得诺贝尔奖:而是人性和纠错的空间。
11、金钱的社会效用以财富增长为直接代价;而财富是你看不见的
我过去常把车停到酒店里面。那是在2000年代中期的洛杉矶,那时候钱都跑到房地产去了。我的假设是开法拉利的客户肯定是很有钱的。很多都是。但后来随着我认识了一些人才了解到他们其实没那么成功。至少没有我假设的那么成功。很多人都是成就平平,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车上面。
如果你看到一位开着20万美元豪车的人,关于此人的财富你唯一了解到的数据点是他们的20万美元比买车前没那么值钱了。或者那辆车是租来的,而这真不能代表财富。
我们往往靠看到的东西去判断财富。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银行账号或者业务报表。所以我们靠外在表现来猜测财务成功。汽车。住宅。度假。Instagram上的照片。
但这里是美国,我们所珍爱的一个行业就是帮助大家制造假象直到他们把它变成真的。
其实财富是你看不到的东西。财富是没有购买的车。是没有购买的钻石。是推延的翻新,是放弃的衣服以及拒绝升舱头等舱。财富是在银行里面还没有转化为你看到的东西的那些资产。
但那不是我们对财富的看法,因为你没法将看不到的东西放到上下文中进行研究。
歌星蕾哈娜在过度开支之后几乎破产然后把她的理财顾问给告了。那位顾问回答道:“告诉她如果你把钱花在东西上,你最终就会得到东西而不是金钱真的有必要吗?”
你可以笑。但事实是,是的,大家需要有人告诉这一点。尽管大多数人说自己想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们的意思其实是“我想花100万美元,”这完全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对立面——百万负翁。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财富的一个关键使用是控制你的时间并且为你提供选项。资产负载表上面的金融资产可以提供这个。但其直接代价是用物质上的东西向大家展示你究竟有多少钱。
12、在复利的第一原则是不到必要时候不去打断的领域却有采取行动的倾向
如果你的水池漏水了,你会拿起扳手去修好它。如果你的胳膊断了,你会给它打上石膏。
如果你的理财计划出问题了,你会打算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适用于个人理财、商业理财和投资计划)是你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出问题?
水池坏很明显。但是投资计划出问题的解释却是开放性的。也许这只是暂时失宠呢?也许你只是经历了正常的波动呢?也许你这个季度有一堆的一次性开支但是你得储蓄率还是足够的呢?这很难知道。
在很难区分是出问题还是暂时失宠时,默认的倾向是前者,然后马上采取行动。你开始拨弄扳手看看哪里需要修复。这似乎是件需要做的负责任的事情,因为当你生活里几乎所有其他事情都出问题的时候,正确的行动就是去修复。
有些时候理财计划是需要修正的。哦,有没有呢。但也没有说有不受波动性影响的长期理财计划。偶尔的剧变通常是一项标准计划当中的一部分。
当波动性必然存在且是正常的时候,往往却被当做需要修复的东西来看待,打击采取行动最终却终端了一个好计划的执行。“什么也别做”是金融最具威力的话语。但这既让个人难以接受又让专业人士很难收到钱。所以,我们就瞎搞。瞎搞得太多了。
13、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这不仅是在金融上的,也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
本·格雷厄姆曾经说过,“安全边际的目的是让预测变得没有必要。”
这句话实在是太睿智了。但是对此最常见的回应,哪怕是下意识地,却是,“谢谢你本。但我很擅长预测。”
在几乎所做的一切涉及金钱的事情时大家都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有两样东西导致了这个:一是认为你对未来的看法是对,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承认反面的不舒服感受的驱使。二是因为没有采取让你对未来的看法成真的行动你因此给自己造成了经济伤害。
但是犯错空间却不受重视还被误解。这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避险,是那些不想猫太大风险或者对自己观点不够自信的人才用的。但是使用得当的话情况恰恰相反。犯错空间让你可以忍耐,而忍耐让你可以坚持得足够久,从而让从可能性很低的结果获益的机率降临到你身上。最大的收益出现得很少,要么是因为不经常发生,要么是因为需要时间去积攒复利。所以部分策略犯错空间足够大可以忍受策略其他部分困难的人相对于犯错时被清盘出局插入更多代币的人要更有优势。
犯错空间还有多方面的含义。资产下降30%的时候你还能活下来吗?从表格上来看也许能——也就是说付账单和保持现金流为正还没有问题。但是在心态上呢?很容易低估一次30%的下降对你心智的影响。在机会最大的那一刻你的信心可能会全无了。你或者你的配偶也许决定是时候实施新计划或者走上新的职业生涯了。我知道几位投资者在亏损之后就因为心力交瘁而退出了。身体也被掏空了。电子表格可以对大衰退的历史频率进行建模。但它没法对回到家看着你的孩子然后想到如果你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的那种感受进行建模。
14、受到玩的金融游戏不同于你的他人行动影响的倾向
1999年思科的股票涨了3倍。为什么?可能不是因为大家认为这家公司值6000亿美元。Burton Malkiel曾经指出过思科按照这个估值的隐含增长率意味着在20年内其市值就会超过整个美国经济。
其股价上扬是因为短期交易员认为它会一直涨。他们是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他们玩的游戏——“这只股票交易价是60美元,我认为明天之前它会值到65美元。”
但如果1999年时你是长期投资者的话,60美元是唯一可买的价格。那么你周围看看然后对自己说,“哇,可能别人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呢。”然后你还是买下来了。你甚至还自以为自己聪明。但然后交易员突然不玩游戏了,你,还有你的游戏都完蛋了。
你没意识到的是变动边际价格的交易员跟你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你从玩的游戏跟你不同的人身上去找线索的话,注定是会被愚弄并且最终亏损的,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目标。
关于财富很少有事情比这两件重要:一是理解你的投资期,二是不要被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说服。
这不仅仅是投资。你如何储蓄,如何开支,你的商业策略是什么,你对金钱如何看待,你什么时候退休,你如何看待风险等这些可能都会受到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影响。
个人理财是极其个人化的,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是向别人学习的同时意识到他们的目标和行动可能跟对你自己生活利害相关的东西相去甚远。
15、迷恋于金钱娱乐因为金钱是情绪化的,而情绪会受到争吵、极端观点、闪光灯以及对你福祉的威胁之影响。
如果普通美国人的血压升高了3个点,我的猜测是有些报纸会把它放到第16版,没什么变化,一切照旧。但如果股市跌了3个点,好吧,我们会如何反映都不用猜。这条来自2015年:“奥巴马总统听取了对本周一全球市场震荡情况的汇报。”
为什么看起不太重要的金融新闻会压倒客观上更重要的新闻呢?
因为金融具有其他东西——齿颚矫正、园艺、海洋生物学所没有的娱乐性。金钱有竞争、规则、沮丧,有得失、英雄、恶棍、团队和粉丝等等,这些使得它诱人地更接近于体育赛事。但是金钱还有更令人上瘾的地方,因为财富活动就像体育赛事一样你既是粉丝又是运动员,结果会直接地和在情绪上影响到你。
这是很危险的。
我已经发现了,在做出金钱决策不断提醒自己投资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而不是无聊最小化是有帮助的。无聊完全是OK的。无聊是好的。如果你希望把这条框定为策略,提醒自己:机会出在别人不做的地方,而别人往往不碰无聊的东西。
16、对承担风险的乐观主义偏见,或者“俄罗斯轮盘赌在统计上应该有效”综合征:在任何情况下坏处都不可接受时过分迷恋对机遇的偏好
Nassim Taleb说,“你可以是风险爱好者但却完全不能接受毁灭。”
意思是说你必须预先承担风险,但是让你彻底毁灭的风险永远都不值得去冒。玩俄罗斯轮盘赌的时候机率对你有利。但是其潜在的好处永远也抵消不了坏处。
某件事情的概率对你有利——大多数时候房地产价格都会涨,大多数时候每个两周你都会拿到薪水——但是如果一个东西有95%的机率是对的话,则错的机率是5%意味着你几乎肯定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遇到不好的一面。而如果不好的代价是破产的话,则剩下那95%的时间所带来的好处也不值得冒险,不管这看起来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在这里杠杆就是魔鬼。杠杆会把常规风险变成某种可以导致毁灭的东西。其危险在于理性乐观主义大多数时候会掩盖某些时候破产的风险,导致我们系统性地低估了风险。过去10年房地产价格跌了30%。一些公司拖欠自己的债务。这就是资本主义——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那些带杠杆的会毁灭两次:他们不仅破产了,而且在每次机会成熟的时候都被剥夺了重返这场游戏的机会。2009年破产的房主没有机会利用2010年廉价的按揭利率。莱曼兄弟再无机会在2009年投资廉价债券。
我自己的钱是杠铃状的。我那一部分的钱冒险,而另一部分就像受惊的乌龟。这并不矛盾,但是财富心理学会让你以为自相矛盾。我只是想要确保自己能够维持得足够久等待风险给我回报。再次地,要想成功,你先得活下来。
这里的关键点是关于财富很少有东西的价值能跟期权一样。那种只要你想就能跟想跟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其ROI是无限的。
17、在一个如果没有跟合适的行为相匹配则技能无关紧要的领域却偏好于技能。
这又把我们撤回到Grace和Richard的例子。投资需求有一个层次论,要想让上一层的有意义首先必须掌握下一层的主题:
投资需求层次论:投资行为—资产分配—费用&交易成本—证券选择—税费
Richard非常擅长金字塔顶部的技能,但是底部的东西没掌握,所以一切都没有意义了。Grace把底部的技能掌握得非常好,所以顶层的那些几乎都没有必要了。
18、否认你对世界运作机制的看法与世界实际运作机制之间的不一致,这主要是受到了希望形成清晰的因果关系叙述而不顾一切与金钱有关的东西内在复杂性的驱动。
有人曾经把特朗普说成是“无法分辨发生的事情与他认为应该发生的之间的区别。”抛开政治不谈,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毛病。
这个要分成3点:
你看到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信息。
我无法处理完所有的那些信息。所以你有个过滤器。
你只过滤那些跟你认为世界应有的运作方式匹配的信息。
既然每个人都想用清晰的话语解释自己看到的东西以及世界的运作机制,我们认为应该发生的与实际发生的之间的不一致就会被掩盖住了。
举个例子。税收更高应该会拖累经济增长——这是一种常识性说法。但是税率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识别的。所以,如果你坚持税收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法的话,你会说这数据里面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错了。你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你碰到别人把数据扔到一边来支持自己的说法——比如认为对冲基金取得优异表现否则没人会投资它的话——你认为这属于偏见。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上千个。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哪怕有证据表明不是这样。故事大于统计数据。
要接受一切涉及金钱的东西都是收到不合逻辑的情绪的驱动,其运动件多到任何人都无法掌握的地步,这是记住历史是研究发生那些大家都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好的开始。对于财富来说尤其是这样。
19、政治信仰推动金融决策,受到经济是政治行为不端的表亲的影响
我曾经出席过一场会议,会上一位知名的投资者的开场白是“你知道奥巴马总统什么时候谈过坚持控枪和圣经的事情吗?这就是我,伙计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他们的鲁莽政策如何影响了经济。”
我不关心你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那样的思考方式不可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的。
但这却相当常见。看看下面这张表,看看2016年发生了什么。GDP增长率、就业率、股市增长情况,还有利率,这些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只是总统变了:
几年前我发布过一堆不同总统治下的经济表现数字。看到后大家都疯了,因为数据经常跟他们所认为的应该基于的政治理念不吻合。不久之后一位记者问我对一则新闻发表评论,那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民主党主政如何在统计上比共和党会有更加强劲的经济表现。我说你不能做出这种论断因为样本规模太小了。但是他不断地强调这个观点,并且写了一篇文章让读者要么欢呼要么冒汗,取决于他们的理念。
关键不是说政治对经济没有影响。但这话题太敏感的原因是因为数据往往令那帮人大吃一惊,这本身也是意识到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未必像你想象那样明确的原因之一。
20、3个月泡沫:把最近的过去外推到不久的将来,然后低估了无论你预测不久的将来会发生什么都会影响到你的将来。
9/11之后那个月的新闻头条很有趣。很少有人会接受攻击是一次性的想法;下一场大规模的****袭击肯定就要来临了。一位防卫分析师在2002年说:“另一场灾难性的恐怖袭击不可避免,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另一篇头条则说:“一位高级反恐官员说这是‘什么时候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除了预计另一场袭击即将到来以外,这里还要一种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到人的信念。《今日秀》曾经向白领工作者推销过一种降落伞让他们放在桌底下以防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摩天大楼跳下去。
相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会继续发生在心理学上会不断出现。我们喜欢模式也有短时记忆。那种刚刚发生的事情的重复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的额外感受是一种衍生物。当你在处理财富方面的东西时这种感受是一种折磨。
每一次金融上的大赚或者巨亏都会紧跟着大众对会有更多的赢或亏的期望。一旦对那些时间的效应会反复出现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痴迷之后,就会跟你的长期目标脱节。例子:2008年的股市跌了40%的预测是还会有另一场连续好几年的大跌。预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很快就会再次发生是一回事,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种错误。但是没意识到你的长期投资目标可能仍然不受影响安然无恙,哪怕还会经历一次大跌也如此,则是近期偏差的一个危险的副产品。“市场往往会随着时间而护肤并且再创新高”不是金融危机流行的经验总结;“市场会崩溃而崩溃很恶心”才是,尽管前者实际上发生的机率比后者高得多。
大多数时候,大事件的发生并不会增加其再次发生的机率。而是相反,因为均值回归是金融一条残酷的定律。但是即便当某件事再次发生了,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或者不应该按照你想要以为的方式影响你的行动,因为大多数外推都是短期的,而大多数目标都是长期的。一项旨在经受住变化的稳定策略几乎总是要比试图防范刚刚发生的事情再次发生的策略更出色。
——————
如果说这一切有什么最大公约数的话,那就是谦卑、适应性、长投资期以及对一切流行的涉及财富的东西保持质疑。也可以概括为:准备好逆来顺受。
Jiddu Krishnamurti主持灵修讲座多年。随着年纪变大他变得更加坦率。再一次著名的演讲中,他问听众想不想知道他的秘密。
他悄悄地说,“知道吗,我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情。”
关于对待财富的心理这也许是最好的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