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冷医师的正确攻略,出院患者可以送医生锦旗合适吗
作者:本站作者1,出院患者可以送医生锦旗合适吗
医生阅人无数,能记住的可能只有家人,或者是同行。如果你能和他拉上朋友关系,时不时出来吃个饭。节日到家里去看看他父母。类似的。 送就送一个很漂亮,很特别的挂在他办公室。记忆会好一点。再拉上记者什么的,拍拍照。搞搞动作
你在“e患者说”app里评价完医生以后,官方会送你代金券,用这个代金券去医生页面就可以给医生送鲜花,去科室页面可以给科室送锦旗
2,...不正确的是( ) A.非处方药也应该按照规定的方法或在医生的指 - ...
B 试题分析:A、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 B、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Rx. C、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即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 D、拒绝毒品,远离烟酒是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3,男人如何变得高冷?
高冷男生一般都是比较成熟的,试着多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学成人生存,经历多了就不会那么幼稚了,没发现小孩子话多吗,因为没有保护意识啊,高冷男话是精髓啊 不过还有些人高冷不是真高冷,只是在另一个人那里都吐槽完了而且- -然后喜欢在女生面前装逼了 但是呢,还是建议不要刻意高冷啦,小心憋死自己,而且现在女生追的高冷男多半是有高冷的外貌,不太爱理女生的奇葩性格=、=,若你有高冷男外貌你可以选择做高冷或者暖男,暖男也是很受欢迎的,对于缺爱的小女生来说,一个高冷男真正和女生谈的时候如果对方是很活泼的或者很火辣的,女生就会感到要得抑郁症了,不过也只有不太了解女生的冷漠型高冷男才会那么干,天生高冷一般是不爱说话的那种,和女生谈了以后都会变身暖男,很纠结有米有? 楼主啊,其实阳光幽默型也是有人追的,开朗的女生喜欢这种,但是成熟理智的女生觉得高冷男更成熟,其实高冷男说白了就是外貌有气场+内心成熟+高智商,没有高冷男外表就学温柔吧,不然女生以为你变态...楼主我说的都真的,纯手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生百态,人不能一概而论的,男人里不乏坏男人,但也不缺少好男人,反之,女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1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 2有原则,有主见, 3懂得适可而止,懂得恰当沉默, 4从不说硬话,从不做软事 5保持稳重,从容,淡定 6遇事沉着冷静,临危不乱
人生百态,人不能一概而论的,男人里不乏坏男人,但也不缺少好男人,反之,女人也是一样的道理!
喜怒哀乐不显示在脸上,沉默少语。待人处事不热情不主动,有能力但比较内敛。
看亲爱的热爱的,主要看李现
4,尖锐湿疣的治疗你要选对方法_
尖锐湿疣的治疗方法要要选对,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让患者更早康复,还可以减轻患者治疗费用和治疗周期。
众所周知尖锐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在性传播疾病中排第二为,在性活跃人群高发,且目前发病仍有上升趋势。
是目前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去除病变组织快速,能很快地安抚患者内心的恐惧。如常见的激光、冷冻、电灼、手术切除等,这些都是较快能去除疣体的方法,但治疗过程大多伴随着痛苦......或疼痛,或留疤,同时物理治疗复发率高,疾病容易反复发作,引起身心的痛苦和治疗费用的累积。
1.外用药物治疗。包括腐蚀性的药物鬼臼毒素、二氯醋酸、三氯醋酸等,上述药物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孕妇使用的时候要小心。咪喹莫特用于防复发疗效好,对于较大疣体的去除效果较差。
2.冷冻治疗。冻治疗的最大好处是局部去除疣体快,但复发率较高在30-70%。治疗过程中会有局部红肿,疼痛及水疱溃疡反应,病人耐受性差。孕妇可以使用。
3.激光治疗。通常用CO2激光,采用烧灼法治疗尖锐湿疣,本疗法最适用女阴、阴茎或肛周的湿疣。对单发或少量多发湿疣可行一次性治疗,对多发或面积大的湿疣可行2-3次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一周。
4.电灼治疗。采用高频电针或电刀切除湿疣。方法:局部麻醉,然后电灼,本疗法适应数量少,面积小的湿疣。徽信公众号:尖锐湿疣百科
5.手术治疗。对带蒂的较大、孤立的疣体可考虑手术切除。尖锐湿疣一般不主张手术切除,因为手术治疗后,很容易复发,使治疗失败。但对带蒂的、较大的疣体或疑有恶变者,可考虑手术切除。为防止复发,术后应该配合其他治疗。
6.光动力疗法。疗效确切,清除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无创,不留疤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清除HPV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病灶,显著降低复发率。特别适合治疗反复复发的尖锐湿疣以及用其他疗法治疗无效的患者。光动力治疗价格高,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可以改用其他治疗方法。而且不用医院的治疗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疗效差异。
尖锐湿疣的治疗切莫着急,治疗后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一定会治疗好的。
5,因脑部缺氧所引起的头痛有什么治疗方法?
因为头痛是脑缺氧引起的,所以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治脑缺氧,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的话(如呼吸系统障碍、脑血管病、颈椎病等),注意以下几点基本上都会得到改善的:1、充足的睡眠和正确的睡姿(仰卧时颈部不应悬空,睡枕不宜过高,侧卧时以右侧卧为宜)。2、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及参加户外活动。3、适当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增强肺活量。4、合理的膳食培养(脑的保健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血液供给是否充足的问题。5、严防一氧化碳(煤气)中毒。6、戒烟限酒。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植物性蛋白诸如豆制品、核桃仁、南瓜籽和芝麻等对维护脑的健康具有一定作用。《本草纲目》中把芝麻、大豆、红薯列为健脑上品。
头痛(各种头痛均可):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可除根。忌吃花椒、胡椒
脑供氧不足应该是颈椎或血管硬化引起的,吃点清源素+活血通脉胶囊+养血清脑颗粒就可以了。
*相思之雨*告诉你:常见的头痛大致可分成三类:一.肌肉收缩引起的头痛:因肌肉收缩引起的头痛是所有的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因为头颈部肌肉的收缩所造成,通常,头痛的部位与肌肉并不一致,它会传导至前额,两侧太阳穴,甚至眼眶部,由于疼痛部位的不同,往往令人对它的起因不解,事实上只是颈部肌肉收缩引起的,这一类的头痛往往因工作压力或家庭压力增加而变得更厉害,它也可能因为走路或睡觉姿势不正确,或是埋首工作太久而引起,不论原因是什么,此类头痛都是暂时性的,而且只要服用一般的头痛药就可以止痛。因眼睛疲劳引起的头痛与肌肉收缩引起的头痛在感觉上很类似,但前者与眼睛的使用有很明显的关系,头痛会因过度使用眼力而加剧。此外情绪也有关系,如沮丧焦虑,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以及颈部关节炎等也可造成这种头痛。 二.偏头痛: 偏头痛是发生率次高的头痛,它是因为头部血管的收缩而引起,偏头痛的症状在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表现,发作时是一阵阵短暂而剧烈的头痛,有些人发作前会看见一些亮光,然后头痛。有些人则只有视觉症状而没有头痛的情形,但大部份的头痛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微,如头痛不会持续很久,一侧比较厉害,常伴有恶心、呕吐,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等等,偏头痛有时会因压力的突然增加或消失而发作,如进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或是繁重的工作结束准备去度假时发作。 三.头部、眼睛、耳朵,甚至牙齿疾病所引起的头痛: 因头部,眼睛,耳朵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是最少见的,而且不同的疾病也会伴随着不同的症状:如眼睛疾病引起的头痛局限于眼眶部同侧头部,伴随着视力模糊,怕光,彩虹似的光圈等等,高血压也会引起头痛,所以测量血压可帮助诊断。因头部疾病如脑瘤引起的头痛,往往持续数周甚至数月,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此类头痛的程度有时因头部姿势改变而加剧,而且有四肢无力等症状,因脑部肿瘤引起的头痛会随着时间而迅速的恶化。 引起头痛原因的探讨及诊断 如果你的头痛是慢性而且反覆发作的话,作一次彻底的检查是必要的,关于这一点,你的家庭医师会帮助你,查出是什么原因引起头痛,因为有些头痛合并有眼睛的症状,这时你必须找眼科医师检查,他会帮你查出头痛是否与眼睛有关,是不是需要配一付眼镜甚至是患有更严重的眼疾。一位合格的眼科医师是受过完整专业训练的医师,他能够为你眼睛作彻底的检查,如果有毛病的话他会给你正确的药物或手术治疗,因为眼睛的问题,并不是引起头痛的最主要原因,所以一旦眼科医师认为你的头痛与眼睛无关,他会为你介绍其他专科医师,以期有正确的诊断及治疗。 *相思之雨*告诉你:头痛的治疗 头痛治疗要根据头痛的原因,如果真的有严重的疾病引起头痛,当然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果只是单纯的偏头痛或紧张性头痛,你大可放心的接受医师给你的建议及治疗并建立自己的信心,头痛的问题自可迎刃而解。 眼睛与头痛的关系 虽然因为眼睛的问题引起的头痛,并不常见,眼科医师仍然可以藉其内科知识帮助你找出头痛的原因,如果真的是为眼疾或屈光的问题引起头痛,他自然会给你正确的治疗或是正确的眼镜处方。所以关于头痛,你还有不明了的地方,随时与眼科医师联系,他会帮助你的。最后*相思之雨*祝你健康快乐!快乐开心!..
6,豆瓣9.1,人“生”不宜!_
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正确答案应该是——能够顺利的被生到这世界上。这才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头等大事。
剧情纪录片《生门》,正是记录了一个个关于生命降生的故事。
这是一部没有戏精的演员与精心编写好的剧本,却比大部分国产剧都更加精彩的纪录片。
该片的拍摄地点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这是整个湖北知名度最高的产科医院。
该院的很多孕妇都是慕名前来的,还有一部分病情复杂的高危产妇是从别的医院转来的。
所以这里总是一床难求,甚至走廊里也都排满了病床。上面躺着等待床位的孕妇,旁边坐着他们的家属,医生、护士在走廊间匆匆的来回窜梭。
就是在这么一个忙碌、嘈杂的环境中,导演用镜头纪录了无数个承载着家人希望的宝宝的诞生。
新年夜的苦与甜
第一集正值大年三十,其他诊室可以休息,但新生儿不会因为过年就晚一天来到世上,所以整个妇产科都在加班。
不仅要加班,还比平时更忙,因为其他诊室的病人一部分转到了妇产科。
陈主任和医生董良波这边刚做完一例刨腹产,还没下手术台,就听说外面有个独自前来引产的女病患出血越来越严重。
让人头痛的是这位女病患哪怕疼得要死,也坚决不透露任何一位亲人朋友的联系方式,而手术是需要有人签名才能进行的。
于是,医生、护士一边做手术准备,一边轮番上阵、软硬兼施的劝她,哪怕叫一个朋友来也行。
有人搞不懂为什么医生不先救死扶伤,而是一定要等人来签名。
因为近些年来,本来好心救人的医生到最后却因“家属未同意”而承担责任的案例不在少数。
这让整个社会也越来越意识到,现实情况远比简单的把“救死扶伤”的道德枷锁给医生带上复杂。
而同一天晚上,医生董良波怀孕40周的老婆也住进了同一家医院。
把老婆稍微安置好,董医生就又跑去看别的病人了。
面对摄像头,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忙,不能一直陪着老婆。
人缘超好的董医生被其他女医生、护士们称为“波波”。
另一位怀孕的女医生调侃,“你们一定要采访下他的老婆,妇产科男医生很少,他们比女医生更累更辛苦。”
第二天,“小波波”顺利出生,接生过无数个生命的董医生在看到自己的宝宝时也露出了初为人父的幸福和感动。
一个病房内的冷与暖
第二集中讲述了发生在一个病房内两个家庭的故事。
第一个家庭,是一位蛮横不讲理的大妈带着女儿来做引产。
这位大妈是“谩骂式”的医闹。她觉得护士稍有怠慢,就像机关枪一样开骂,也不管此时是在医院里。
在这种情况下,护士不能还嘴,还得继续干活,维护好日常工作。
医生更不能因为被骂了两次就拒绝给病人治疗,所以可行的办法只能是和解。
这一集的主角是来自农村的第二个家庭。
夫妻俩一贫如洗,两人刚结婚,还没来得及交医保,妻子陈小凤就怀孕了。
不幸的是,她同时具备中央前置性胎盘、糖尿病等症状,又怀的是双胞胎。
这种情况下,大人孩子都保至少要五万,而当丈夫的只能拿出五千。
于是 “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对他们来说真成了一种必须得做的选择。
一个男人被贫穷逼到要在自己的老婆和孩子之间做选择的地步,那是得有多难受。
于是他们只好开始拼命借钱。
丈夫在医院守着,大伯拉下脸面,在村子里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借钱。
为了凑齐五万元,大伯借了几十家。
他借了人家近期要办婚礼用的钱,尝试了农村小额贷款,甚至借了高利贷,终于勉强把钱凑齐。
苦难和贫穷始终刻在这家人的脸上,作为一家之主的男人数次落泪。
最后,钱凑齐了,手术成功了,孩子也保住了。但丈夫和大伯却始终露不出高兴的表情。
但让人感觉温暖的是,整个病房的人都在帮他们出谋划策。
骂过医护人员的大妈甚至提出让当老公的赶紧去借钱,自己帮忙看护的建议。
突然感觉这个阿姨也并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了。
其他病友也纷纷帮忙打饭,还塞红包给他们。
割舍 or 留下
第三集的主角中有一位身患妊娠高血压的孕妇方萌。
因为她病情加重的非常快,而胎儿又超轻、不足月,所以医生建议她终止妊娠、放弃胎儿。
但吃下流产药的她并没有开始流产的迹象,时间不知不觉就跨过了怀孕28周。
无法再等下去的医生决定用手术的方式取出胎儿。
但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怀孕28周的胎儿在我国法律上属于早产儿,这样的胎儿有50%的存活率。此时,父母就不能再随意遗弃。
而对于方萌一家来说,是继续抢救宝宝还是放弃成了一个难题。
一方面,他们担心孩子不足月,又吃了堕胎药,即使抢救也会落下残疾。
另一方面,如果放弃这个孩子,方萌再次怀孕,在早期就患妊娠高血压的几率也很高,未来可能也没有孩子。
在一家人即将做出决定时,李主任对丈夫讲,不管你们做什么样的决定,一定要想好,以后绝不后悔。
等待降生的喜悦
在这家医院中,同样有很多怀孕的医务人员。
产科的住院医师王亚丹,自己就也是一个孕妇。
她和老公和千千万万有了宝宝的夫妻一样,盼望着孩子的降生。
老公在日历上详细的标明老婆怀孕的历程:哪天知道的消息,那天去产检发现有60克了,哪天感觉到胎动......
文艺的老公还会给宝宝念散文,一念,宝宝就会动。
说到对宝宝的期待,这位老公笑呵呵的说,我希望他做个最普通的人就可以了。
这部纪录片更像一部中国式的“战争片”,不仅是孕妇本人、更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战争。
有的人在观看时倾向于对其中的人物进行道德评价。
比如,对于到处筹钱的陈小凤一家,他们会表示鄙夷,没钱还生孩子。
但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同情的,因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都有可能“因病致贫”。
把我们卡住的金额可能不一样,但同样可以把一个家庭逼到山穷水复的境地。
这是我透过纪录片中“生”这个窗口,所看到的社会问题之一,即老百姓看不起病。
事实上,在这部冷暖交叠的纪录片中,给人留下较深刻印象的还是那些充满矛盾、较为悲惨的故事片段。
这些片段在让人在揪心的同时,逼迫着我们看到中国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
以药养医制度的问题,医疗资源稀缺、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医疗体制急需改革......
这部片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展现了其他中国影视作品中极力回避的话题。
也许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它并不合适宜。比起清醒,我们更喜欢自我麻醉、逃避现实。
但真正的现实往往比电影中的更加残酷,而且我们是无法逃避的。
所以观看这部片子,是我们认识生命、直面人生的开始。
(想看的,爱奇艺有)
7,是不是没有医生给你们好好介绍过口服避孕药?_
图片: Dribbble | 设计: Thierry Fousse | 责任编辑: 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我在门诊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过来,说自己一个月吃了八次某婷。按照最长72小时内吃一次的话,这是不是算下来除了生理期都在OOXX?这都不用tt?难道每次都来不及?她男朋友还在旁边亲亲密密地腻歪着。吃够了狗粮的我默默地想:如果这是我的妹妹,肯定打她。
小宝贝们(温情甩~),跟对了人,天天都是情人节。假如跟错了人,恐怕只能天天乱吃药了。为了不搞出人命,今晚老六请来六葫芦美药师和咱们好好说道说道。六葫芦小火车,呜呜污……
口服避孕药一般分三种:长效避孕药、短效避孕药与紧急避孕药。木有做好措施的、tt没带够的,都得备着它们,在必要的时候闪亮登场救人于水火。这三种避孕药里,你们是不是觉得作用时间长的效果更好些?短效避孕药和紧急避孕药的效果一样吗?气氛暧昧薄酒微醺激情似火忘了tt这码子事儿(我才不信!!!),家里没有紧急避孕药,是不是随便拿一种药吃下去就行了?别急,咱们一样一样说。
短效避孕药
短效避孕药具有剂量小、代谢快、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一般比较推荐。常见的短效避孕药有哪些呢?
炎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妈富隆)
大名鼎鼎的妈富隆一盒21片装,服用方法是在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即出血第一天)开始第一片,每天一片,连续服用21天(按照包装上标注的顺序服用。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药上面虽然写着日期,但那是为了提醒服用,每个日期对应的药物成分完全一样),然后停药7天,接着再服用下一盒。
妈富隆上市时间久,价格便宜,但是有一个让爱美的小宝贝们谈之色变的问题,那就是「发胖」。其实,这完全不要紧。吃药以后显得「胖」,那是医学上说的「水钠潴留」,并非长了脂肪。只要停药一段时间,自然就「瘦」下去了。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美欣乐)
美欣乐的成分和妈富隆相同,是同一厂商生产的亲姐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超低剂量的现代口服避孕药。它的成分和「姐姐」妈富隆一样,只是剂量小,不良反应也会少一些。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
达英-35也很熟悉对不对?吃过达英-35治疗痘痘的朋友们,举起你们的手,让我看到你们!达英-35可以治疗因雄激素过高导致的部分疾病,比如痤疮啥的。它的服用方法也和妈富隆一样,从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即出血第一天)开始第一片,每天一片,连续服用21天(按照包装上标注的顺序服用),然后停药7天,接着再服用下一盒。
屈螺酮炔雌醇片(优思明)
优思明的价格比前面三款贵一些。这是一种新型短效避孕药,最大的特点是里面的成分很像人体自身能够产生的孕酮,所以它可以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甚至还能让皮肤滑嫩嫩(污污污)。服药以后,最初的几天可能有轻微出血,但很快就会消失。用法也和上面的三种药物一样,在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即出血第一天)开始第一片,每天一片,服用21天,停药7天,再服用下一盒。
以上四种药的服用方法一样,成分含量不同,不良反应也不同。至于选择贵的还是便宜的,选择长期占有市场的还是新晋的后起之秀,各位可以综合考虑,自行决定。
不过,这四种短效避孕药都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要连续服用21天。大家可以在手机上定个闹钟,每天提醒;也可以把药放在护肤品包里、牙具旁边等显眼的地方;甚至可以在随身包包里面放一盒备用。万一中间还是忘了怎么办?在12小时内及时补救,还有机会。
紧急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是事后避孕药,这种方法一般在无防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目的是防止妊娠。紧急避孕药的剂量起码是短效剂量的8倍。讲真,的确有人用它长期避孕吗?不难受吗?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吗?这心得有多大啊?服药后可能导致月经改变、恶心、头痛、腹痛、乳房胀痛、疲劳、眩晕等,一般24小时内会好转,可它的避孕成功率只有80%左右。
注意:这种药一个月经周期尽量只服用1次。
如果不小心再度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就得再服药。注意,这样月经紊乱的概率会增加,避孕失败的几率也会提高。请看我这张苦口婆心的葫芦脸,小宝贝们,为了各自的健康,请尽量事前避孕好么?
如果遇到性侵犯,不要犹豫,在报警的同时,别忘了去药店购买避孕药,尽量把可能对自己产生的伤害降到最低。
这类避孕药中,最常见的就是毓婷,它的通用名是左炔诺孕酮,在无防护性性生活或避孕失败72小时以内,服药越早,预防妊娠效果越好,单次口服2片;或首次服1片,间隔12小时服第2片。但是(敲黑板,划重点!)——六葫芦建议2片一起吃。为什么?因为对于这个剂量的左炔诺孕酮,2片一起吃非但不会增加不良反应,而且还可以避免漏服。现在新出了金毓婷,其实就是毓婷的double版,服一片即可。
其他安婷、丹媚之类的药,就是厂家不同,制剂形式不一样,其本质(成分)相同,看哪个顺眼选哪个就成。如果24小时内多次发生无保护性行为,那么无需重复服药。每次服药仅对前72小时的OOXX奏效。
如果在服药后三周内大姨妈没有造访,就得去药店买一根验孕棒,看看是不是避孕失败。妊娠期间要是不小心服了一次常规剂量,一般没什么影响,不会导致不良后果。假如哺乳期的妈妈不小心服用,请将服药后3天内的母乳丢弃,过3天再哺乳。
长效避孕药
说起长效避孕药,好像现在市面上已经不多了,一般不建议未育的女性服用。它剂量大,不良反应也较大,而且不能立即停药,停药后也不能立刻怀孕,因此不推荐。
它的优点显而易见——一个月只需服用一次,如果正确服用,避孕成功的概率很高。但是,六葫芦希望大家都能在医生或者药师的建议下使用长效避孕药(这句话的意思小宝贝们都懂,对不对?),所以在这里不赘述。
最后,哺乳期的妈妈请尽量不要用避孕药,把避孕的责任交给宝宝爸爸。什么,他想裸奔?那让他去给娃换尿不湿、洗衣服、刷奶瓶吧。
完
关于口服避孕药的事儿集合起来都够出本书了。至于意外怀孕、流产、痛哭、分手等,这样的故事大概可以填满整个图书馆……如果相见不能红着眼,至少还能要点儿脸。一个tt没多少钱,踏踏实实用上,不就什么事儿都没有了吗?
实在不行,网上还有去超市选购安全套的教程,还有老六和六葫芦这样恨不得每天定时给喂药的贴心老铁……总之,这个事儿不想多说。有时候吧,我告诉自己,你们长大了,不能什么事儿都管着了。可事到临头,还是放心不下。
行了,今天就聊到这里。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紧急避孕国际协作组. 紧急避孕药给药和服务指南[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6):425-429.
[2] 戴小青.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痤疮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1): 108-110
- 上期文章 -
- 更多服务 -
8,放下键鼠柄,来体会一下奇特的游戏输入方式吧_
动脚不动手,输出靠吼,看哪儿打哪儿……这既不是科幻,也不是玩笑。
编辑丨熊宇
提到游戏输入设备,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键盘、鼠标、触屏、手柄——它们的确是当今最常见的控制设备,但都太普通了。
去年,任天堂Labo让人大开眼界,人们惊讶于游戏机还能与现实产生如此联动。许多评论提到,Labo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电子游戏。这样的评论虽然没错,不过,人们在提到“传统游戏”时或许也有误解——许多游戏也有不一样的交互方式,它们的巧思丝毫不逊色于任天堂Labo。
比如,有些游戏能够用“声控”,有些游戏能够“眼控”,体感控制就更多了……更不用说还有众多游戏为了有还原感,推出了一系列或巧妙或智障的神奇外设。
丨 跳起来,跑起来!
前些日子的一段视频让玩家惊呼,他们打起游戏来还不如一只兔子。
这样的说法当然有几分玩笑意味在其中,在视频中,主播Luality引导着兔子在跳舞毯上移动,操作着角色击杀了《血源诅咒》里的第一个Boss。兔子当然不知道自己在这段视频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忙活半天可能也只是为了一顿晚餐,不过,用跳舞毯玩游戏可不可行的问题似乎也得到了解决:兔子都行,没理由我不行吧?
“兔子都比你打得好”
v.qq.com
跳舞毯,顾名思义是用来跳舞的。早在1986年,万代就曾公布过一款NES的跳舞毯外设。跳舞毯始终与运动游戏和音乐游戏联系在一起,但同时,它也能够通过系统支持或自定义的按键映射代替手柄、键鼠等游戏设备。或许一款游戏你已经身经百战,十分熟练了,但换成跳舞毯来玩说不定会有全新体验。
NES的外设Power Pad,1986年(美版1987,欧版1988)与运动游戏《Stadium Events》一同发售
在各个视频网站上你可以搜到大量用跳舞毯玩游戏的视频——毫无疑问,用跳舞毯玩那些原本不支持这种设备的游戏是一种极为富挑战,并且很锻炼身体的玩法。
更锻炼身体的方式是直接跑起来,许多VR游戏就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进行开发。通过各种空间定位技术,玩家在现实中的行为能更直接地体现在游戏中,因而玩游戏也可以变得不再仅仅是按几个键,而能够以一种手舞足蹈的方式进行交互。许多玩家都提到过,第一人称的《生化危机7》VR版更加刺激,游戏的旅程也更加快乐。
不过,过了这么久再回过头看,VR游戏并没有取得人们当年预想中的普及。除了技术和成本外,“空间”是更难克服的问题。例如,在游戏中“向前移动”几乎是必定出现的行为,但是谁家有这么大的房子能够让你一直往前走呢?或许,万向跑步机才是VR游戏的终极解决方案。
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并正确地检测移动,才可能有一个拟真的游戏环境
万向跑步机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它们的共同点是将人固定住,玩家仍然可以前后左右移动与转向。有了这一设备,至少现实中所有与“移动”相关的输入都可以得到一种接近现实的还原。
目前万向跑步机的问题更多集中于普及度与成本控制方面——其实,现在连高端VR的普及度都极低。而对于一般人来说,万向跑步机动辄5位数的售价也过于高昂。
说到VR就不得不提任天堂的Virtual Boy,这款发售于1995年的头戴显示设备,在当年的技术条件下就通过视差原理显示出了3D画面。但是,它的价格高昂,显示效果也很一般,最终在商业上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谁能想到,20年后我们会重新开始尝试类似的东西呢?
看上去是不是很眼熟?
那么,再20年后,我们会拥有什么呢?
丨 声控、眼控,以后会有脑控吗?
即便有一天技术成熟,VR设备和万向跑步机普及了,也仍然存在一个问题:太累了。
对“死宅”们来说,能不出门就不需要出门,能不动就尽可能不动。这时候,别说跑步机,就连正常的操作都嫌累,那么,有没有手都不动,躺着就能玩的办法呢?
还真有,眼球追踪技术就可能满足不动手操作一切的愿望。顾名思义,眼球追踪技术能够捕捉眼球运动,并进一步为这些运动赋予相应的功能。不过,现在的技术条件还很难达到一个眼神控制一切的程度,目前它提供的仅仅是一种辅助功能。
已有一些游戏支持眼球追踪技术,《全境封锁》《古墓丽影10》《杀出重围:人类分裂》《刺客信条:奥德赛》等游戏都可以在搭配相应设备后开启此项功能。你可以直接用眼神调整视角、选择目标,最重要的是,在一些使用枪械和弓箭的游戏中,你可以直接使用眼神瞄准,从而让手残党也能够百发百中。
眼球追踪技术在远程攻击时的辅助演示
在VR领域,眼球追踪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说,这一技术还没有被广泛使用——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VR技术还不够成熟,除了性能外,眩晕感、眼球追踪的精度、万向移动的成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也有许多技术能够让人看到希望,却未能找到合适的应用方式。
相比起眼神控制,声控听起来就没那么高端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却是所有玩家很容易就能用上的。
2017年,一款名为《八分音符酱》(休むな!8分音符ちゃん)的游戏在网上流行起来,这款游戏的玩法很简单,乍看它是一款极为简陋的平台跳跃游戏,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声控”的——声音决定行动,窃窃低语能让角色缓慢行动,而一声怒吼则让角色精神百倍地跳起来。
游戏的玩法简单,“操作”却很鬼畜,这使得它的游玩视频在社交网站上广为流传——这些视频全程伴随着呻吟、嘶吼、呐喊、咆哮等奇怪的东西。
以正常的平台跳跃游戏来说,如果没有弹墙跳跃等操作,在这个情况下是必死无疑了,但在这款游戏中,如果你高喊“快回来”,它真的可以回来
声音大小决定移动快慢,如果你觉得这种设计过于粗暴,不够刺激……不妨看看《Stifled》,这是一款围绕着声音设计的恐怖游戏。
在黑暗中,你什么都看不清,只能够通过麦克风发出声音去探寻周遭,根据你的回音,显示器上会生成可视的线条;同时,你的声音也将吸引黑暗中敌人的注意——潜伏着的不可知之物也在用声音定位你。不出声,你看不见,发出声音看得更清楚,但同时也更危险……
通过回音探测出的世界呈现出简单的线条
同样利用声控玩游戏,《In Verbis Virtus》也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这款有些中二的游戏需要你真正地念出咒语,而你也能在屏幕上看见自己咒语的效果。听起来很棒,但玩起来却很羞耻。游戏的咒语甚至可以自己设定,例如,你可以使用普通话释放魔法——听起来更棒,但却更加中二与羞耻了……
丨 玩游戏就是要拟真
说到中二与羞耻……这其实是角色扮演中时常伴随的东西,只要不多想,并且切实在增强玩家的代入感,那就无事发生。为了增强代入感(顺便赚钱),厂商们一直在努力为游戏推出各种专属外设。
FPS是当今最热门的游戏类型之一,如果说要为FPS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外设,那毫无疑问应该是枪械了。在过去,虽然有不少枪械外设(如PS3上的光枪),但VR游戏显然更适合使用这一外设——VR设备通常伴随着基本的定位系统,能够解决枪械瞄准的检测判断问题。PS4游戏《遥远星际》推出的配套枪外设就给过玩家不错的游戏体验。
《遥远星际》的枪外设看起来并不像枪,但是在游戏体验中你看见的并非实物,所以手感更加关键——它的手感其实还不错
载具模拟就更常见了,相信你早就知道一些飞行模拟游戏曾出过用来模拟飞行的外设,而老司机专用的方向盘外设同样很有市场——有的还能搭配脚踩的油门与刹车使用。这些载具不仅仅是摆在游戏厅里炫酷的玩意儿,许多狂热的赛车游戏爱好者们利用这些设备玩起了现实中的24小时赛车拉力,的确代入感极佳。
T-Flight StickX飞行摇杆模拟器,支持PC、PS3上的多个游戏
玩家们常说“枪车球”,现在在外设上,枪与车都有了,有没有球呢?虽然球类运动很难推出合适的外设,但球类外设还真有——
这应该是最近最有名的外设了吧?
《精灵宝可梦Let’s Go:皮卡丘·伊布》取消了野外战斗,用扔球代替;取消了孵蛋,用扔球代替。本质上这是一个扔球的体育游戏!
若论正经的球类体育游戏,专属外设就相对少见了。在早期,有一些足球游戏支持使用跳舞毯操作,但具体游玩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音乐游戏的外设或许是所有外设中最专业的,《吉他英雄》曾推出过吉他与架子鼓的外设,它们看上去极为逼真,让玩家更有“演奏感”。而《摇滚史密斯》则直接模糊了游戏与现实的界限,这个游戏的“外设”是一把真正的电吉他——你可以认为它是一个演奏游戏,也可以认为它是一个吉他教学软件。
《吉他英雄》官方外设,参考了电吉他Gibson SG的设计,但体积上要略小一些
在模仿现实这方面,Wii拥有大量的外设:枪、方向盘、钓鱼竿、球拍,甚至还有瑜伽垫、保龄球。
“请千万不要真的扔出去”,说明书上如是写道
当然,还有许多“中看不中用”的外设,它们看起来极端炫酷,但是用起来和普通手柄没啥差别(甚至还不如一般手柄)。
《生化危机4》曾经推出过一款电锯手柄,造型极具特色,做工也非常精良,只不过玩起来和正常的手柄并没有太大差别,可能拿在手里还有点累赘。相比扩展性的外设,它更像是一个收藏品。
这真的是个手柄
PS2游戏《鬼武者3》曾推出过一款名为“打刀·明智拵”的控制器,这个条形控制器从外观上来说非常棒,但操作起来的感觉就不好说了。
看起来非常炫酷
玩起来却没什么不同……或许更傻?
丨 在设备的背后……
其实,游戏的输入设备还有很多,本文列举出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最熟悉的,仍然是鼠标、键盘、触摸屏、手柄。
人们熟知的设备只有少数几个,这是当今时代不可避免的:任何大型游戏平台的玩家都以千万或亿计,平台首先考虑的是通用性,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游戏设备,或去深度个性化定制,即使Xbox手柄对亚洲人来说有点大,也只能忍着。但在街机时代,事情并不是这样的。与现在所有游戏都可以用键盘、鼠标、手柄玩相反,几乎每一台街机的输入方式都不一样。
理论上来说,一台街机应该对应一部游戏,因此,每一个游戏都可以借由新的硬件设计一套专属的输入方式。事实上,许多外设在推出家用机版本前早就已经有一个街机版本,并且这种外设已经被街机验证为是可行的、成功的。即便当今,在新出的街机(尤其是日本街机)上,也常常见到一些较为新奇的玩法。
街机可以让设备适应游戏。但对于当今主流的家用机市场来说,更多却是游戏适应设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当然,标准化的输入设备也有它的好:可以让更多人玩到它,并且极大降低了门槛。至于输入方式不够丰富的遗憾,就靠各种稀奇古怪的外设来弥补了。
所以,不要一刀切地认为各种各样的游戏外设“奇葩”“古怪”,那同时也可能是创造力和游戏体验的新疆界。近几年来Switch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提醒人们,当电子游戏在屏幕内越来越好玩、好看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游戏可以向屏幕之外扩展,那里有更多惊喜在等着玩家朋友们。
原文链接:放下键鼠柄,来体会一下奇特的游戏输入方式吧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9,正义的伙伴们_
一个游戏在问世之前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人力、技术,如果是在国内,还要加上近一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版号。但在问世之后,它需要直接面对的对象只有一个——玩家。
编辑丨陈静(知乎ID @固马 )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们不完全是真实事件,每个人却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状况。
人们会喜欢一些游戏,不喜欢另一些游戏。他们有很多善良或者不善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游戏公司知道,该听玩家的,而且必须听玩家的。
丨 1
何霆(化名)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正义的伙伴。
这在现实中听起来很是中二,但在与游戏相关的事情上正好合适。
何霆的故事正式开始于2018年6月。他所玩的游戏看起来颇受欢迎,但何霆却觉得运营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他颇为不满。
有人画了张图:收养来的女儿给家里赚了钱,却连庆祝晚会都没资格参加。图上,抱膝坐在门外的孤独小女孩和门内的温暖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所有观众的保护欲、正义感和斗争心。
“运营××××!”何霆熟练地使用各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
“7月不课金!”“8月不课金!”有人发起了这样的活动,他很想积极响应,但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角色没抽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运营得到教训呢?
办法不是他想出来的。这个被后来者称为“游戏玩家发票维权鼻祖”的点子要归功于论坛上的一位大哥。大哥在帖子里犀利指出,社交网站上的声讨帖没用,不课活动没用,各大App市场刷差评也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开发票。
“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大哥说,这也是在后来各种各样的要发票活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代理商没有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一旦他们不开或者开假发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是,大量开发票会给代理商的财务造成压力,财务在公司里的地位可比运营高多了,让他们去对付运营必然更有效果。”
“正当权利”的说法实在很诱人。看着大哥的帖子,不少人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财务主管恼羞成怒、运营团队玩命道歉的画面,何霆也不例外。这个方法称不上快捷方便,甚至算得上麻烦,但胜在足够正当,对方无法拒绝。
“发票是必须开的,敢不开就投诉。”论坛上有人这么说,“但记得要投诉代理商而不是游戏,代理商凉了无所谓,游戏不能受影响。”
他对这种说法深表赞同,并且立刻投入了要发票的行动中。具体过程不能说是顺利,因为排队时间确实很长,游戏的客服也像所有被安排收拾烂摊子的客服一样让人火大;但也不能说是不顺利,大概收拾烂摊子久了,客服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公式回复,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反应。
简单说就是,虽然敷衍着,可发票还是给开了。
这让他的成就感降低了一点,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怀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合理合法、理智正义、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给运营添堵确实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儿。他开始在论坛、贴吧、QQ群里给每一个想知道这件事儿的人介绍开发票的攻略,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然而质疑声也很快淹没在“求群号”的列队回复之中。
要发票活动一天之后,代理商道了歉,还搞了声势浩大的抽奖,这反而鼓励了索取发票的人们“加大力度”。论坛上出现了修改版的《论发票战》和发票版的《国际歌》;贴吧里的“小道消息”宣称,玩家们已经要到了50万张发票;QQ群里也有人前仆后继,提出“发个攻略呗”的小白们得到了无比友善的指导。
遗憾的是,人们原本构思的“持久战”大概只持续了一星期,与发票相关的大规模讨论也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要发票”登上了各个媒体(虽然绝大部分是游戏媒体),“游戏运营不把玩家当人看,玩家被逼无奈只能要发票”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过了半个月,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反馈:“我的发票到了,你们呢?”
到底有多少人去要了发票,要了多少张,没人知道,正如没人知道代理商的“道歉”是真的道歉还是自罚三杯、抽奖有多少游戏玩家抽中一样。
不过在何霆看来,事情的结果不重要,因为它的原因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代理商乃至所有的游戏运营都知道,玩家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你无视我的意见并把我视为韭菜,那么我就去找一个能修理你的人,让他修理你。这个人可以是财务,可以是税务,也可以是其他“厉害角色”。
两个多月后,另一个游戏代理商同样在运营问题上惹恼了玩家。看到这条消息,何霆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过,还是有人比他快了一点点:
“隔壁××游戏要发票都成功了,我们凭什么花钱遭罪?找运营要发票啊!”
在一场又一场的“发票门”中,总有人提醒大家验证发票的真伪
丨 2
要发票或许有效,但在要不了发票的情况下,玩家还有其他办法。
在朋友们眼中,王东(化名)毫无疑问是个“大佬”。他对自己玩过的每一个游戏了如指掌,可以在每个人遇到任何卡关问题时给出正确答案。当然,他的朋友只在几个群以内,所谓的“大佬”也仅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因为王东既不是速通玩家,也不是电竞选手。真正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游戏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很难为外人所改变。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玩了10年游戏,不用别人教了。
如果说王东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概只有脾气不好这一条。就因为这个,在他10年的游戏资历里,经历过论坛禁言、联系方式拉黑、社交账号封号、回答被折叠等几乎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操作。以前对他这种人的称呼一般是喷子,现在则改成了暴躁老哥。
王东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就不能叫做喷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道理,不管你说了什么。”有些朋友对他说,就算是讲道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喷人更是不对的。王东对这个说法倒不是不赞成,然而他也承认,自己有点儿改不过来了。
不论如何,让王东最在乎的还是游戏。他玩了10年游戏,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有游戏玩就不管别的,买过不少盗版盘,也是破解网站的常客,如今不一样了。“以前玩游戏只花过网费,现在该补票的就要补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的游戏库里已经有了两三千个游戏,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他认真玩过的大概十之二三,其他的要么是补票,要么是游戏打折时单纯的“喜加1”。
“喜加1”经常被人吐槽,但王东自有他的一套道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管是早还是晚,总算是为游戏公司贡献了一点销量,总比嘴上嚷着喜欢却不买强。”除此之外,王东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国区的游戏销量已经很高了,多买,就能让游戏公司重视国区玩家的需求。以前玩盗版,看不懂剧情,现在很多游戏都自带中文,肯定不是游戏公司良心发现。”
王东再一次喷人源于一件事:他预购的某个新游戏在宣传时声称有官方中文版,临发售时却突然宣布取消中文。这种近于欺诈的行为让所有国区玩家怒不可遏,王东也是其中之一。他想过很多办法,在所有能留下印记的地方怒斥垃圾厂商和垃圾游戏。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解气,游戏公司根本看不到他们在骂——偶尔看到了也可以装看不见——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厂商能看见的地方说,而且还需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说完就完了。很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玩家纷纷去平台上打起了差评,一时间把游戏的评价从“好评如潮”拉到了“褒贬不一”。
“‘没中文就差评’实际上是这么来的。”王东说,“游戏公司可以出尔反尔,玩家就不能抗议了吗?”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公司在更新里加上了中文,这被很多玩家视为差评行动的胜利。实际上,没人能真的确定是差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掌握了这个手段的玩家们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差评加“We need Chinese”开始出现在更多游戏的评论区里。
这样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说,许多游戏公司起初就没有打算支持中文,平台也把“不支持您的语言”放在购物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上,主观上没有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人说,不少独立开发者没能力搞中文版,如果觉得没中文就玩不下去,大可以不买;更有些人说,呼吁中文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给游戏公司写信,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搞活动,还可以主动成立汉化组,这比给差评实际多了。类似的说法很多,各种表达形式都有。但在王东看来,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己花钱买的游戏,可以用任何理由给差评。这就是个战术问题。”王东说,“以前玩家和厂商联系的方法不多,玩家说话厂商未必听。现在有平台了,平台让玩家评价,那么评价就是玩家最简单方便的表态途径,厂商也能直接看到。如果他们继续无视玩家的意见,那就接受差评呗。”
“我连游戏都买了,为什么不能差评?很多喷我的人可能连游戏都没买。评价反映的是游戏体验,因为语言不通,游戏体验很差,为什么不能差评?评价可以影响玩家,我就是要提醒像我一样的玩家避雷,当然更该给差评。厂商在国区卖游戏没有中文,你们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没有本地语言就拒绝评测游戏吗?看到一个游戏支持18国语言却没有中文,是他们不想做吗?就是根本不重视国区。国区贡献着名列前茅的销量结果根本没人重视你,有些人还要站在厂商立场上说话,跪太久站不起来了吧?”
王东一气呵成地打出这段话,发表在他的第203条回复中。让他不明白的是,“付了钱的人有权利评价他买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和他抬杠。
有些游戏厂商确实在收到差评之后更新了中文,但也有些无动于衷
丨 3
在王东发表自己的第204条回复时,苏颖(化名)正在填写她的第一份举报表格。
苏颖很难说自己算不算游戏玩家。她玩过不少游戏,都是被朋友带着的,MMORPG没兴趣,MOBA玩不来,玩得稍微长久一点的都是抽卡课金游戏,而她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完全不高。在她看来,大多数的抽卡游戏都大同小异,差的很差,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可以随随便便找出游戏的100个缺点,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她花在CP(即Couple,粉丝们喜欢的情侣配)、同人和周边上的钱跟精力比在游戏上多得多,比起玩游戏,不如说游戏都是为CP服务的。
CP很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比起CP,她更看重的是本命。熟稔饭圈规则,她同样了解游戏公司的那一套:官方对每个角色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气冷热、卖气高低、剧情轻重、立绘美丑、皮肤多少,对于粉丝来说都是战场。
苏颖正在玩的游戏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她又喜欢上了一个人气角色,立绘精美、戏份多,预告片和海报也都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尽管官方卖腐有些刻意,然而她的本命和CP确实互动不断,周边商品成双成对,编剧笔下感人至深的友情被源源不断地折合成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也填补了她的爱心。
然而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要维持对本命的爱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与精力。苏颖会出现在一切提到本命名字的文章、视频和评论里,哪怕是字母缩写也无法漏网,为的是确保一切关于他的正面消息能够得到传播,负面消息都能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家”的动向也是不能不关注的——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圈地自萌”是个值得赞美的行为,但对方圈的地不能出现在己方的眼里。
游戏某一次更新之后,苏颖突然发现她的本命角色没有新立绘和新皮肤。不仅如此,他也不再出现在海报上的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角色。更加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新的“C位”正是她所萌CP的对家。
一些画面出现在苏颖的脑海之中:对家有了官方的支持,有了立绘、皮肤和活动,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肯定会出现海量的对家内容,正如她们以前所做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前站在热门官配立场上甩出的冷嘲热讽,如今也会被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粉丝被嘲无关紧要,本命受到攻击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对家乃至所有人知道她爱的角色和他的粉丝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游戏官方显然不是个好目标,粉丝争吵声再大也只是运营眼中的流量。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圈内解决不了的,圈外可以解决。
苏颖举报了自己说过“一生推”,爱过角色也萌过CP的这款游戏。角色形象不健康、内含同性恋倾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她爱过游戏多少,举报的理由就有多少。
她想过举报的后果,却不认为那有多么重要。“反正在别人眼里,游戏就是这种东西,就算没有人举报,每年的‘精神毒品’‘电子海洛因’‘青少年沉迷’就少了吗?”她说,“举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被举报就出问题,只能说他们本来就有问题。”
如今,举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图片做了模糊处理)
丨 4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正的根源是一句话。
上个月,我们采访了不少游戏制作人,他们在等待版号的过程中苦熬。其中有一位开发者说:
“不要以为只有没过审的游戏会被版号影响,过了审的也一样。我听说有些玩家因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没过审,就把别的过审的游戏举报了。”
原文链接:正义的伙伴们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