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vr软件攻略,如何禁止三星手机Oculus安装,再使用其他VR软件进行观看
作者:本站作者1,如何禁止三星手机Oculus安装,再使用其他VR软件进行观看
三星手机修改应用程序权限操作:设定-应用程序-应用程序许可-选择要修改的应用程序-开启/关闭相应的权限
vr设备还是pc的好,手机的话先看看测试跟体验吧
2,虚拟现实硬件设备有哪些
硬件的话 目前无非就是头盔,omni等多向跑步机,头盔又分成电脑头盔和手机头盔 我体验过的头盔来看的话 目前最好的是htc的VIVE 自带空间定位 手机偷窥的话是三星的Gear VR和homidoVR
3,keruisi vr用什么软件
手机盒子的话如:暴风魔镜、vrfarm、vrbox、小宅Z4 推荐几个软件:橙子vr、3d播播、腾讯炫镜、暴风魔镜 三星gear的话推荐 milkvr 望笑纳
手机盒子的话如:暴风魔镜、vrfarm、vrbox、小宅z4 推荐几个软件:橙子vr、3d播播、腾讯炫镜、暴风魔镜 三星gear的话推荐 milkvr 望笑纳keruisi vr用什么软件
4,三星多屏互动设置方法
1、打开在软件商店下载安装好的【多屏互动.】。 2、接着需要多屏开启时需要点击右上角的【连电视.】。 3、接着还需要电视安装该应用的电视端才可以进链接。 4、需要保持相同网络才可以多屏任务开启。 5、接着选择要投屏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就可以投在电视上看了,如下图所示。
1.首先,在桌面上找到手机的设置界面,单击设置,然后进入设置菜单。 2.在设置页面的菜单栏中,找到高级设置,单击进入。 3.向下滚动高级设置菜单选项,找到多屏互动,然后单击进入。 4 . 进入多屏互动后,手机会自动搜索,搜索到可用的设备,然后单击设备名称就可以进入多屏互动。
Screen Mirroring中文释义为屏幕共享或无线屏幕镜像,在部分三星手机中也叫Allshare Cast。用户可以通过此功能将手机屏幕投放到电视屏幕上显示。目前三星采用安卓4.1.2以上操作系统的手机及平板电脑支持上述功能,例如:S4、S5、Note2、Note3、Mega等系列。
三星手机屏幕共享功能的的使用方法: 1.需要三星电视支持该功能。按电视遥控器的【节目源】键,选择【Screen Mirroring】。 2.手机开启方法:双指下滑通知栏-屏幕共享(或Smart View);部分机器操作:设定-连接-NFC和共享-屏幕共享。 3.搜索到电视名称连接即可。 注:若无法正常连接,请将手机软件、电视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后再尝试。
5,samsung gear有什么用?
Gear是三星的一款智能手表的名称,该手表用蓝牙连接手机后可以在手表上操作拨打电话和接听电话,通过手机上的软件设置,还能在手表上显示微信和信息之类的,也能通过手表控制手机播放音乐。它主要有三个很特别的功能,其他移动端VR没有: 1、调节焦距; 2、供电口; 3、屏保和唤醒。 三星和Oculus公司在一年半以年前宣布合作推出VR设备时曾明确表明Gear VR还没有准备好推向消费市场。最先推出的"Innovator Edition"旨在面向开发者,并且当时仅支持Galaxy Note 4这一款设备。随后公布的第二版(依然是开发者版)加入了对Galaxy S6和S6 Edge的支持,当时的定价为200美元. 应该说这一售价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依然比较贵(加上手机的成本大概在800美元之上)。2015年底,Gear VR终于迎来了第一款消费者版本,相较此前的两款开发者版本它的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售价也很给力的来了个拦腰对折(仅 售99美元),并且增加了A、B两档卡扣以兼容更多机型(包括S6,S6 Edge,S6 Edge+和Note 5)。 更为重要的是,包括三星Gear VR商店和Oculus商店在内的内容资源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目前已有相当多的VR应用、游戏、体验视频提供用户选择。今年伴随S7/S7 Edge在MWC大会上大放异彩的Gear VR本质上和去年的Gear VR消费者版一模一样(三星很聪明的借势把Gear VR重新发布了一遍),仅仅是内容数量进一步充实,同时加入了对S7/S7 Edge的支持. 理论上仍然算是Gear VR的初代产品,并非是进行了大幅升级的“第二代”。除了Gear VR,今年在MWC的前后发布了三个重量级的VR设备:HTC VIVE、Oculus Rift以及PlayStation VR。它们无一例外的提供了一个更强大的视觉效果和更沉浸式的操作体验,与此同时成本也更高昂(比如HTC VIVE售价达到了799美元,而这个价格已是HTC不断努力后的结果). 并且定位都是家用机和PC。仅就移动端的虚拟现实体验来说,Gear VR在现阶段可以说是难觅对手。例如LG此次发布的LG 360 VR就几乎完全被Gear VR的光芒掩盖了,因为它更像是LG为了尽快参与到VR竞争中来而匆忙上马的半成品。
6,这届CES:亮亮视野CES发布消费级AR眼镜;NOLO VR提供纯6DoF...
本周,第52届CES在拉斯维加斯开幕。蓝驰创投已投企业亮亮视野、NOLO VR在展会上为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带来全新产品和体验。
经过四年研发,亮亮视野此次发布的新品——双目光波导眼镜「LEION」,破解了目前光波导AR外观笨重、显示效果差、难以量产的几大痛点。简洁轻便的外观、拥有大规模量产的光波导显示模组、原有应用和商业生态复制的能力,将支撑产品从工业、安防向更多元化的行业延伸,包括影音娱乐、AR游戏、教育、导览等,惠及C端用户,做一款真正的消费级AR眼镜。
NOLO VR曾在2017年的CES上大放异彩,今年使用旗下产品「NOLO CV1」搭配Oculus Go参展,继续为玩家带来不借助电脑,只在一体机上就可以完成的6DoF移动VR体验。目前,「NOLO CV1」完成适配的头显已超过十余个品牌和型号。
亮亮视野首款双目波导眼镜「LEION」
「LEION」智能眼镜仅重79g,采用分体式设计,直连手机即插即用,兼容基于「Vuforia」、「EasyAR」等SDK开发的AR应用程序,可满足影音娱乐、AR游戏、教育、导览、工业、安防等不同行业和用户需求。
不同于其他双目AR设备中常见的「头环式」设计,「LEION」选择了类似眼镜的佩戴方式。在提供30°视场角的前提下,「LEION」可长时间舒适佩戴,也确保了光波导显示模组可以非常贴近用户的眼睛。
与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合作研发的光波导方案「L-PAT」采用阵列波导,波导模组仅1.5mm厚,透过率超80%,真实还原7μm的像素细节。该方案的成本将远低于行业认知价格,高良率可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
亮亮视野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唯一实现规模商业化的AR眼镜产品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已在工业、安防等多个垂直行业落地应用并产生实际商业价值。截至目前,亮亮眼镜实际日活使用时间超过4万小时,2018年服务客户总数达500家。蓝驰创投为亮亮视野B轮、B+轮投资方。
在AI能力上,「LEION」的芯片升级到「Movidius Myriad X」,搭载自主研发神经网络推理框架,计算效能是传统CPU架构性能的百倍以上,算力是前一代产品单目智能眼镜「GLXSS」的10倍,可胜任前端实时多脸采集、识别工作。以人脸识别为例,搭载新一代人脸识别模型,在眼镜端即完成万级别人脸库后台的人脸识别工作。
在AR体验上,双目光波导可呈现更多信息。AI提供的图像、语音识别将作为AR新的入口,可以被精准叠加。同时。亮亮视野自主研发了艺术风格化神经网络技术,戴上「LEION」,人们可以看到梵高所观察到的世界。用自主研发的人脸关键点检测技术,人们可以将人脸自拍AR玩法切换到第一视角,更好地与身边的朋友互动。
在AR导览方面,佩戴上「LEION」,景点信息不仅可通过语音识别翻译,还可以将第一视角主动感知的信息实时图像识别后直接翻译显示眼前。在博物馆场景中不仅能识别整幅画,还可识别画中物体的详细信息,像雕塑艺术这类原有AR引擎难以处理的3D物体也可进行精准识别。「LEION」具有毫秒级识别场景中所有目标的AI能力,可以为「Pokemon Go」类AR游戏提供精准定位服务。目前,亮亮视野正在和任天堂进行意向合作。
NOLO VR继续提供纯6DoF移动VR体验,可适配头显已达十多个型号
2017年CES上吸引众多观众驻足体验的NOLO VR,今年使用「NOLO CV1」搭配Oculus Go参展。展会期间,NOLO VR向众多观众展示Oculus Go+「NOLO CV1」畅玩「Steam VR」游戏。值得注意的是,NOLO VR设备提供的“第三种体验”,也是移动VR一体机的另一种可能——不借助电脑,只在一体机上就可以完成的纯6DoF移动VR体验。体验的内容是曾一度霸榜Steam VR游戏榜单的《Stand Out VR Battle Royale》,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VR「吃鸡」游戏。
NOLO VR成立于2015年,核心团队由毕业于中科院、清华、北邮、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博士以及来自IBM、三星、华为、乐视、完美世界、暴风科技等知名企业的行业专家组成。NOLO VR团队全球首创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声光电混合空间定位核心技术「PolarTraq」是当今市面上唯一能够同时满足“单基站、一对多、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刷新率、高鲁棒性、大范围”的三维空间定位技术。蓝驰创投为NOLO VR的A轮投资方。
NOLO VR旗下的硬件产品——「NOLO CV1」是一套具有6DoF定位交互功能的VR外设,搭配Oculus Go、小米VR一体机、Pico G2、创维S8000等移动VR一体机,配合NOLO HOME软件使用,只需简单操作即可无线畅玩Steam上的数千款VR游戏,未来还可以提供像本次CES展会上展示的纯6DoF移动VR体验,再加上移动VR一体机自有的观影和3DoF游戏体验,消费者仅需花一份VR套装的钱即可享受到三种截然不同的VR体验。
「NOLO CV1」与Oculus Go的适配早在2018年5月完成,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曾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对此体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体验令人震撼。
目前,「NOLO CV1」完成适配的头显型号包括:Oculus Go小米VR一体机、华为VR2、大朋E3、小派4k、星轮V8、爱奇艺小阅悦Plus、GEAR VR、Cardboard、PSVR、创维S8000、Pico G2等。
7,焦点分析 | 手机、PC市场红利见顶,硬件巨头入侵家电生意_
家电这个传统的生意,招来了很多新巨头的注意。
小米很早开始做电视,最近反复说自己出货量正超越一众传统家电巨头,而且也推出了自己的空调;华为提起电视时候一直闪烁其词,但已经有内部人士证实电视正在研发当中;联想在9月底召开的Tech World上展示了净化器、扫地机器人,并称未来半年陆续有多款白电产品发布;“小公司”一加也高调进入电视行业,说要给消费者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家电是个难做的生意,这意味着这些公司需要在原有业务之外,另开供应链,另开生产线,另组团队,而且,几乎所有市场报告都会说,家电已经是夕阳产业,房地产不景气,节能补贴、家电下乡等政策优势也不复存在,现在踏入这个行业并没太多赚头。
然而,手机、PC的生意也不好做,它们面临技术和市场的双重瓶颈,于是,这些硬件公司便想着用家电搭配被看做未来趋势之一的IoT,在底层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创造新的体验,借此打破瓶颈,也给市场一个新的故事。
进入存量市场,硬件巨头不得不开辟新市场
手机、PC行业存量市场,马太效应越来越强,虽然小米、华为还在开辟海外市场,但红利见顶也不会太远。
PC行业早就进入了存量市场,手机行业也在这个阶段挣扎了2年了。PC形成了联想、惠普、戴尔、苹果、华硕、宏碁top 6的稳定阵容,手机形成了三星、苹果、华为、小米、OV top 6的稳定阵容。市场格局不存在太多悬念。
在手机市场,过去两年还有一些变化,华为、小米、OV更多地蚕食了小厂家的份额。但接下来更多地是巨头之间的竞争,谁要侵夺彼此的份额都不容易。
接下来,要提升业绩的方向无非两个,一个是在每一部手机上薅更多的羊毛。这里面分为两点:一个是提升手机的平均售价,不光苹果大张旗鼓地这么做(iPhone XS Max的价格被写进了各种段子),以性价比著称的小米也在悄悄地这么做,向更高端的市场渗透。小米最新一季财报透露,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增长了25%以上。一个是加码互联网服务,从每一个手机入口挣更多的服务费用,这要求客户群体高端化,并激活客户更大的付费欲望。
但只有这个还不够,这只是在原有的矿里掘金,作为巨头而言,还需要找更多的矿。于是第二个方向出来了:从手机、PC延伸到家电生意。
从手机、PC就近转向同为硬件的家电,是个顺其自然的逻辑。在这个扩展中,相比PC厂商,手机厂商有更大的优势——手机通常被认为智能家居的核心硬件,在构建智能家居的生态中处于中心地位。
当然,生意场钱说话,手机、PC厂商们想做家电,除了核心业务见顶的压力外,自然也是因为这个市场诱惑不小。
家电单品的体量均不如手机、PC那么庞大,但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家电加在一块,也是不逊于手机市场的庞大体量。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白电产业2017年冰洗空三大白电销量突破33000万台。
而且,相比于手机、PC市场出货量几乎不增长的情况,家电市场还保持了不错的增速,虽然增速也在下滑。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白电产业2018一季度空冰洗销量共计7319万台,同比增长6.9%;其中内销、出口分别达4347万台、2972万台,同比增长11.2%、1.2%。而智能家电的增速还明显快于整体增速。
另外,连接更多的家电,也可以在C端构建更大的物联网生态,这是未来竞争的大战场。把家电纳入物联网,不仅可以让原有的硬件业务更加稳定,而且还可能会催生更多的新机遇。
家电厂商也给了硬件厂商机会
在这个市场当中,传统家电厂商依然是强势的一方,无论白电和黑电都是如此。可以看下董明珠经营的格力,业绩一直很出色,但这并不妨碍小米打空调的主意。
相比于手机、PC而言,家电的门槛要低不少,尤其是小家电。当下的市场环境而言,没有其他厂商再踏进手机市场,少数手机厂商(华为、小米)踏入了消费级PC市场,但是很多厂商都对家电跃跃欲试。由此也可窥测不同市场的门槛高低。
小家电由于门槛低,所以即便晚一些进入,也可以凭性价比、渠道、品牌的优势快速崛起。小米的很多生态链企业就是如此,比如,刚在美国上市的云米科技主要产品就是净水器等小家电。
对于大型的家电,比如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这些,要进攻这些市场并不容易。传统厂商依旧强势,尤其是白电三巨头美的、格力、海尔,前两家市值都在2000亿美元以上,盈利能力也好于小米这样的手机企业。
但传统家电厂商有几个致命的弱点。
一是对年轻人的品牌吸引力弱化。对于90后、00后这些互联网原住民来说,小米这样的手机厂商,要比家电厂商品牌认知更鲜明,在互联网上家电厂商的声量远不如手机厂商。这些年轻人成为消费群体后,如果小米、华为、一加能提供家电的选择,他们可能更容易想到这些厂商。品牌的弱化兴许不会影响短期的营收,但会让一家公司无形中丧失未来的市场。
二是在智能上的乏力。这一点上硬件巨头和互联网公司拥有天然的优势。未来的家电都会向更加的智能方向去走。以属于黑电的音箱为例,硬件巨头、互联网公司凭借内置AI的智能音箱,成功获取了这个市场。与此同时,手机厂商更熟悉互联网的玩法,更善于互联网化的营销。
三是对新需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更远的未来,我们一定会产生更多新的需求,而这些新需求将有机会催生新的硬件品类。对于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手机厂商而言,他们能更快地作出反应。
上述几个弱点都很难弥补,这是由技术发展造成的很难逆转的趋势,而且不同企业的基因也影响他们的选择。当家电变得越来越智能的时候,这些机会就会越来越亲近硬件巨头,疏离家电厂商。
虽然现在,大型家电尤其白电,还是家电巨头的市场,短期内很难动摇。但小米已经在电视这个领域切出了一道口子。在竞争未来的赛道上,传统厂商并不像他们的体量展现出的优势那么大。
进入家电市场,硬件巨头可以怎么玩?
大型家电是一个很难啃的市场。但是这些硬件厂商还是有自己的优势在。
上面提到传统家电厂商的几大弱点,与之相对的则是硬件厂商的优势所在:年轻人对他们的品牌认知度更好,更智能,更贴近互联网。具备这些优势,这些厂商就可以有不同的玩法,也更容易把握新机会。
从产品来说,家电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传统家电变得更加智能,比如电视、空调、洗衣机等等。
这些市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夺取的,白电三巨头的业绩和盈利能力都不错。但硬件厂商可以以一种类似于“伪发明”的姿态进去。在概念的炒作,以及“智能”的革新(这个是实际存在且不可逆的优势)上,手机、PC厂商都是占优势的。
以智能音箱为例。早期的智能音箱就是多了对话功能,但最实用的功能还是听歌。虽然现在智能音箱加了屏幕,但对很多用户而言依然如此,因此智能音箱常有鸡肋之嫌。
但正因为这一点“智能”的区别,和“智能音箱”概念的包装、营销,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就夺取了音箱市场。
智能音箱的厂商们并没有发明音箱,而是在其中内置AI,发明了“智能音箱”的概念, 并以此说服了用户。我们今天似乎渐渐忘了,音箱正是传统黑电的一个品类,而将其归入到智能硬件的领域。小米进军电视市场也是同理。
从市场的刚需来看,就像音箱的功能主要还是听歌,洗衣机主要还是洗衣服,空调主要还是调节气温,冰箱虽然能挖矿,但主要还是冷冻和保鲜,短期很难炮制新的刚需出来。但在这些产品上添加一些更智能的元素,辅以适当的炒作,就可以吸引一些科技发烧友和尝鲜的用户。
如果能在核心功能上过硬,就有望吸引更多的用户。再之后,就是资本、供应链、渠道上去拼了,这些是不可避免的笨功夫。
第二个发展方向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生活的丰富,一定会催生新的需求,产生新的家电。
上面提到,由于手机厂商、互联网企业掌握更多的用户数据,他们可以更快地察觉新需求,并作出反应。更重要的是,未来新产生的家电几乎都会是智能硬件,很可能离不开AI、VR、AR这些技术。对于这类的机会,具备相关技术的硬件巨头、互联网厂商会有更强的把握能力。
以翻译机为例,这个需求来自于出国旅行的热潮。掌握AI技术的硬件厂商、互联网企业、AI企业,就可以把握住这个机会。科大讯飞、网易有道、百度、小米都推出了翻译机,联想也将推出自己的翻译机。但对家电厂商而言,这样的机会只能白白错过。
虽然翻译机不是家电,但也可以看出,在这个方向上,传统家电厂商有些无力。
小结
对于手机、PC厂商而言,核心业务红利见顶是近在眼前的事实。有余力、有野心的厂商自然会考虑攻占新市场,瞄上家电也就顺其自然了。而且,也不只是小米、华为、联想、一加看到了这样的机会,苏宁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做家电。
但攻占这个市场,尤其是三大白电市场不会很轻松。 除了等待互联网原住民90后、00后成长之外,小米这些玩家,还需要在产品的核心功能、供应链等方面下大功夫。这是一个诱人的市场,硬件巨头有他们的优势所在,但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攻坚战。
8,游戏手机都不值得买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 李晨 。36氪经授权转载。
游戏手机都不值得买。
这是现阶段我针对市面上的游戏手机得出的结论。
今年是游戏手机元年,或许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就像之前有可穿戴设备元年和 VR 元年一样,当年这些品类的产品都在一两年内获得了爆发式增长,但如今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产品是否还值得购买?
我对游戏的手机看法亦是如此,当然,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和主观的看法,而我是如何得出的这个看法,接下来就讲讲我自己的理由。
硬件上无法自由选择
排除还没上市的华硕 ROG 外,在已经上市的产品中,黑鲨游戏手机应当是综合性能最强的产品了,可是仔细检查一遍这款游戏手机的配置之后会发现,硬件方面并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以骁龙 845 平台为基础的一台高配置手机,然后做一些散热设计以及更暴力的温控管理。如果黑鲨卖得好,相信最重要的原因会是价格。
▲ 只要有钱,这样也是可以的. 图片来自:Offcloud
这和用来玩游戏的 PC 完全不同,PC 上的各部件之间是完全模块化的,只要处在支持范围内,有极多的品牌和产品可以选择,此外还有各种加强版和超频版。而越是为游戏而生的 PC 机,显卡占整机预算的比例就越高,甚至会越发的极端。
手机则相反,由于高度集成的原因,它并不是由一个个单独的处理器、主板、GPU、散热器等这样的模块组合成,而是一个完整 SoC 平台,其中主要包括了 CPU、GPU、ISP、DSP、基带等多个模块,无法进行单独更换,一但使用整个平台除非厂商进行深度定制,否则都是标准化的配置。
而标准化,在规定了下限的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平台的天花板。
同时也意味着,移动端越是高端的芯片组就越是以「水桶」为标准,不会出现某些极端的配置。比如三星的 Exynos 8895 将 Mali G71 堆到 20 核,而不是直接飚到 32 核,自然是权衡了功耗和成本的考虑。
至于某些喜欢玩双路泰坦之类的极端发烧友,移动平台可能并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尽管同平台上大家的起跑线都半斤八两,但实际体验中偶尔也会有较明显的差异,主要在于软件上的优化以及与游戏厂商的合作,但既然是商业上能搞定的事,想要提高总是有办法的。这种环境下,游戏手机就更没有值得购入的必要了。
游戏也拉不开差距
首先,游戏手机这个概念就有些偏颇,我们先看一下目前所谓游戏手机的评测都是什么项目,翻遍网络上的评测你就能发现,几乎所有的游戏手机测试项目都逃不开「农药」(《王者荣耀》)和「吃鸡」(《绝地求生:刺激战场》),而这两款游戏都带有很明显的多人竞技成分,可以说正在逐渐发展成移动平台的电竞项目。
电竞手机难道不是游戏手机吗?当然是,电竞属于游戏,那么理应电竞手机属于游戏手机,但同时也要明白电竞手游的集合范围要小于手机游戏,这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相比主机游戏和 PC 游戏的多样性,主流手游的类型实在是过于集中了。
此外,国内主流手游的集中还导致了另一个问题的出现 —— 在主流电竞手游上,所谓的游戏手机与主流旗舰手机拉不开差距。
关于这点,vivo 创意创新领域总经理王友飞就曾表示:
如果 NEX 把竞技模式触发以后,其实就是一个相当极致的一个游戏手机。内部对比测试下来,包括内部用户使用下来,完全不输于某些游戏手机。
最明显的就是曾经《王者荣耀》的多线程优化支持,达成了合作的厂商就专门开放多线程进行深度优化,没达成合作的厂商就只能用性能生吃。而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进行了「优化」的机型表现从中端提升到了旗舰的水平,随着多线程优化、 Vulkan 接口以及高帧率模式开放,目前中高端产品在王者荣耀上都能达到 60 帧的满帧水平。
一个小插曲:当年不支持多线程深度优化的机型,在改成特定机型后游戏帧数获得了飞跃性提升。
这里不得不单独拿出来提的是华为号称「很吓人技术」的 GPU Turbo,目前关于技术的具体实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或定论,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可以说是超乎预料的好,毕竟在之前的印象中,麒麟 970 这个平台是典型的瘸腿平台,GPU 远远弱于骁龙 835和 Exynos 8895,但随着 GPU turbo 在麒麟 970 机型家族中普及,主流手游已经无法对麒麟 970 平台造成太大压力了。
至于很多人喊着的《崩坏 3》高负载场景,在测试中属于比较小众的游戏,这款游戏的高负载场景确实压力较大,更能体现出极限性能的差距,不过在荣耀 Note 10的发布会中,《崩坏 3》已经加入了「豪华测试全家桶」。
▲ 黑鲨跑《火力全开2》. 图片来自:百度贴吧网友@暂时就叫这名了
不过比起「崩崩崩」,其实《火力全开 2》才是测试移动 GPU 性能天花板的游戏,打死不降频的黑鲨极限画质下只有 14 帧,非骁龙 845 平台则会直接掉到个位数。
在这里提前要说清楚的是,游戏手机和带有游戏模式的手机这里是区分开的,前者是黑鲨红魔这样的「专职」,后者是 vivo NEX 和荣耀 Play 这样的兼职。如果游戏手机在游戏上建立自己足够的优势,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它呢?
手游生态相对畸形
在移动端的手游领域,抛开大逃杀类和 MOBA 类型,再把独立游戏和卡牌类游戏去掉,在我的印象里已经很久没有一款有足够流行度的游戏了。尤其是单机游戏,早年的枪车球大作其实不少,像《真实赛车》《极品飞车》《狂野飙车》《使命召唤》《N.O.V.A.》以及《2K》系列等等,如今除了《狂野飙车 9》和《2K18》之外,已经很少见到这种「大型 3D 手机游戏」了。
▲ 课金就像吃饭一样. 图片来自:ahgame
其中「课金」(俗称氪金)手游的横行要负有不小的责任,只要你是氪金手游玩家,相信你对 98、128、328、648 这样的数字就不陌生。一次付费买断的普通手游通常也就一百来元,根本无法和这种动辄充个几百上千,甚至几万几十万的氪金游戏相比。
这种氪金游戏的影响力有多大?SQUARE·ENIX 现在被称为是手游大厂,任天堂的氪金手游《火焰纹章:英雄》上线一年盈利 3 亿美金,相比之下买断机制的《超级马力欧 Run》的收入是 5600 万美金。
任天堂新社长古川俊太郎在 5 月份刚刚表示:
任天堂将持续在手游业务领域发力扩张,预期目标是让手游业务收入达到 10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58 亿元),他还希望这一目标是通过发布一款现象级的手游大作就能实现。
另一方面,主机包括掌机游戏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份额缩水后出现了回暖的现象,任天堂 Switch 的大卖更是为移动游戏的品质立下了难以逾越的标杆,尽管手游玩家和 Switch 玩家是两个相对分离的群体,但也代表了移动端游戏的两个极端,同时也使得独立游戏开发在移动平台上有了更多且更友好的选择。
即便购入一台配置够极致的手机,你也会发现自己面临着高性能手游稀缺的窘境。
专属外设难以加分
有人说黑鲨红魔这样的游戏手机在华硕 ROG 面前还称不上是真正的游戏手机,原因是 ROG 相比黑鲨和红魔更加「垂直」,更加专注于手机游戏领域。的确,ROG 相比黑鲨和红魔有了更多为游戏定制的外设和性能更强的处理器。
但 ROG 这样的手机也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遇,就是专属的外设虽然好,但在兼容性上反而几乎为零,这意味你更换手机后,下一代可能就无法再使用之前的外设,而非专属定制的外设则有着更强的兼容性,比如飞智的黄蜂手柄支持 iPhone 6 - iPhone 8,还包含 Plus 机型。那种类似 NVIDIA Shiled 掌机的手柄更是能够吃下绝大多数手机。这样一来, ROG 这种专属手柄的价值不能说没有,但差距肯定会缩小不少,至于黑鲨这种功能不强的手柄就更是只有减分了。
此外,ROG 游戏手机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硬件上的问题,对于软件生态来说也是无能为力,试想你拿到最强的游戏手机后,除了「农药」和「吃鸡」,还能想到十个以上想玩的游戏吗?但是 PC 端和主机端有《荒野大镖客》、《巫师》、《上古卷轴》、《GTA》、《塞尔达》、《地铁》、《使命召唤》、《刺客信条》、《战神》、《怪物猎人》。好了,够十个了,但每年能引起热烈讨论的游戏还远远不止这些,而这些游戏的规模都不是手游能承担的。
最后,还是要回到游戏本身来,画面、音乐、甚至创意都无法独自代表一个游戏好或不好,游戏现在号称第九艺术,正是一个新兴的能够激发极大创造力的领域,通过各种各样的游玩方式,让玩家获得不亚于甚至超越电影和音乐等传统艺术领域的满足感。
我们感谢索尼带来电影化,感谢任天堂带来创造力,感谢 R 星带来的庞大世界,感谢贝塞斯塔带来的魔幻传奇,感谢卡普空带来的动作手感,也感谢世嘉,感谢微软,感谢那些开发出好游戏的人们。以及那些落幕的,鼎盛的,新生的游玩方式。
当然,这些都和现阶段的游戏手机无关。
9,手机AI芯片决斗倒计时,苹果华为高通战备解密_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ID:zhidxcom),作者 心缘。36氪经授权转载。
就在未来短短一个月之内,我们即将迎来2018年业内最重磅的两大AI手机芯片发布——华为麒麟980、苹果A12。
近一年来,商业化落地已成为AI发展的一大热门主题,而智能手机领域无疑是最贴近人们生活且单一出货量最大的AI落地市场之一。自去年华为苹果先后发布AI芯片,移动AI芯片的战火已经点燃。如今,全球前几大智能手机都已具备自产手机芯片的能力,纷纷基于AI芯片构建更全面的AI应用生态,高通作为老牌造芯工厂在手机AI芯片也表现强劲。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透露,华为将在8月底召开的德国IFA消费者展上发布新一代旗舰芯片麒麟980,会“遥遥领先”对手,他表示先把牛皮吹出去,再看能不能做到(华为余承东放话:手机今年出货2亿 明年冲世界第一)。随着下个月苹果A12和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高通骁龙855的问世,下一代AI旗舰版芯片的战火将再度重燃,巅峰之战即将打响,而新的王者很有可能将在华为的麒麟980、苹果的A12和高通的骁龙855之间诞生!
AI性能大比拼
去年秋天,华为推出的麒麟970拔得了手机AI芯片落地的头筹,搭载这款AI芯片的华为Mate 10和Mate 10 Pro开始进入人们的口袋。麒麟970之所以敢称之为“AI芯片”,正是基于其全新HiAI人工智能移动计算架构中集成的专用AI处理单元——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这款NPU的计算速度比CPU快25倍,能将能耗效率提高50倍,中科院计算所孵化出的AI芯片届独角兽——寒武纪科技(Cambricon)正是该NPU的技术合作方。
据传,即将推出的麒麟980将继续沿用寒武纪IP核,新一代NPU很可能就是寒武纪在今年5月推出的第三代终端IP产品Cambricon 1M。这款NPU使用台积电7nm工艺生产,提供2Tops、4Tops、8Tops三种规模的处理器核,并支持多核互联,其8位运算效能比达5 Tops/W(每瓦5万亿次运算),性能比前任麒麟970采用的寒武纪1A高10倍,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及各类经典学习任务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计算平台。
此外,华为配合NPU推出面向开发者的HiAI移动计算平台,向开发者提供其AI计算库、API等开发所需的全套工具,也支持开发者通过TensorFlow和Caffe这些第三方框架接入。
去年,在麒麟970发布两周后,苹果公布自研AI芯片A11。A11芯片上也搭载了一个专用于神经网络计算的硬件模块——“神经网络引擎(Neural engine)”,该模块采用双核设计,能以每秒最高6000亿次速度处理机器学习任务,为FaceID的人脸识别、AR物体侦测、Animoji脸部追踪、Siri语音助手等功能提供驱动。
而今年苹果的A12芯片暂时未被曝出大的升级处理,除了可能会继续沿用去年A11使用的神经网络引擎。基于AI芯片,苹果已经初步构建起围绕AI的应用生态,包括FaceID、AR增强现实技术、Siri语音助手等应用以及Core ML、Create ML等面向开发者的机器学习工具。作为下一代iPhone的“心脏”,A12的服务范围将有望扩展到更多的苹果生态之中,为用户开辟更广阔的移动端AI应用和开发的世界。
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苹果和第三大手机厂商华为都在去年陆续推出搭载专用AI处理模块的移动AI芯片,作为安卓阵营手机芯片第一大提供商,高通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早在去年7月,高通就开放了骁龙神经处理引擎(NPE,Neural Processing Engine)的软件开发包SDK,开发者可以用它在骁龙600和800系列上优化AI应用。
今年2月,高通再度重磅出击,推出包含软硬件两部分的AI引擎(AI Engine),在骁龙核心架构上搭载了神经处理引擎(Neural Processing Engine,NPE)、Android NN API、Hexagon神经网络库等软件,是AI在智能手机等终端上的应用更快速、高效。
在和高通几位高管的交流中,智东西被告知,尽管出于保密需要,高通方不方便透露骁龙855的具体信息。不过,负责AI业务的高通产品管理总监Gary Brotman告诉智东西,目前高通芯片自研DSP不仅能非常高效地完成各种AI任务,而且非常灵活。
但从上一代骁龙845系列来看,高通已在其芯片中配置支持TensorFlow和Halide框架的六核移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并在几代之前就将其使用到异构计算和神经网络开发。
和华为、苹果的架构方案不同,下一代骁龙855很可能还是不会搭载独立NPU。上个月,Gary Brotman还告诉智东西,虽然高通内部有关于专用AI处理模块的研究进展,但AI算法发展飞快,芯片硬件设计往往一年半前就固定下来,一年半前的AI算法与今天完全不同,新算法出现后可能不适配于固定硬件,他认为暂时看不到搭载专用AI处理模块的手机芯片的意义。因此骁龙855很可能跟上一代骁龙芯片一样,具备更弹性的机器学习架构,分布在CPU、GPU、DPS等每个单元上,能适配市面上多种机型。
在智东西和高通Imagination、联发科以及华为海思等行业专家的采访过程中,我们得到一个普遍的结论,AI芯片确实是目前的行业趋势之一,随着手机差异化的减少,最终NPU将会变成“大家都得有”的东西。
CPU提升不明显,GPU参数飙高
据悉,麒麟980在配置上依然采用的是ARM架构,主频最高可达2.8GHz,CPU方面并没有太多的亮点,而其饱受诟病的GPU则有了较大升级。
就在上周的华为旗下手机品牌荣耀Note 10新品发布会上,荣耀总裁赵明公布了来自华为2012实验室的两项新技术:THE NINE液冷散热技术和和双Turbo技术(CPU Turbo+GPU Turbo)。
先于今年6月问世的GPU Turbo已经打通EMUI操作系统和GPU、CPU之间的处理瓶颈,使得图像处理骁龙提升60%,能耗降低30%,一扫之前在GPU表现上的颓势,缩短了和骁龙GPU的差距。
而此次首发的CPU Turbo得益于THE NINE液冷散热技术,把芯片产生的热量快速均匀分布到机身其他部位并迅速散发出去,整体散热性能提升41%,在激发CPU的极限性能的同时使CPU最高可降低10℃。
据传,麒麟980将首用华为自研GPU芯片,性能将是高通Adreno 630的1.5倍左右,在GPU Turbo加持下性能增长将达到50%-60%。如果麒麟980还配置上述THE NINE和CPU Turbo,AI计算效能可能持平甚至超越高通。
目前,苹果的A12处理器的核心数和架构信息还没有明确的消息。和华为一样,苹果AI芯片的主要短板之一也是GPU。根据前段时间曝光的跑分来看,A12在自研GPU方面做出了较大程度上的升级。A12在GPU跑分提升至21619,比上一代A11的16000提高约三分之一,同时提高手机流畅度和散热能力。不过A12在CPU方面的提升似乎并不明显。
高通的Adreno GPU一直都是业界标杆,下一代高通芯片骁龙855的GPU传闻就更加恐怖了,据说“虐杀”一众竞争对手的Adreno 630还只是高通Adreno家族的中端低功耗产品,真正杀手级别的GPU是强化版的Adreno 640和堪比PC显卡的Adreno 680。按照高通发布新品的一贯节奏,骁龙855究竟采用哪款GPU可能到年底才会正式揭晓。
7nm制程与功耗问题
目前,苹果和华为的移动AI芯片都基于ASIC的深度学习,不仅能实现更高准确率,还比GPU、FPGA等传统通用芯片方案有更低的功耗。ASIC是全定制芯片,可基于AI算法进行定制,是未来AI芯片发展的主流方向。
与它们不同的是,骁龙AI芯片并不是直接叠加专用AI计算单元,而是在骁龙平台集成AI引擎,通过多核异构计算架构,让CPU、GPU、DSP等不同模块相互配合,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安排工作负载。
三款芯片都将采用7nm工艺制程,其中麒麟980和苹果A12的代工订单都交给了台积电,而高通的制作公司暂时不确定是三星还是台积电。按照惯例,华为和苹果的发布会将发布新旗舰版手机,而台积电的处理器生产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近日据台媒报道,台积电工厂因病毒感染,导致数条生产线被迫中断,此次事件被波及的包括负责28nm、16nm和7nm制程的生产基地。目前,台积电官方做出简单回应,表示各大产线已恢复正常,停产时间不超过1天。对于晶圆厂而言,每次生产投入成本极高,一旦中断很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台积电此次停工是否会对苹果AI12芯片和麒麟980芯片的供应造成影响,目前尚不得而知。
根据此前台积电在股东会议上宣布的数据,2018年是7nm制程芯片大量投入生产的一年,跟之前的10nm FinFET工艺对比,7nm制程能够在相同晶体管数量下缩减70%的芯片DIE封装尺寸,将性能约提速20%,再加上升级之后可以减少功耗在40%左右。
日前,一颗疑似苹果A12处理器的跑分数据现身GeekBench 数据库,新机型号为iPhone11,2,预装iOS 12系统,处理器为六核设计,主频为2.49GHz。
从上图可以看到,苹果A12的单核性能4673分,相较上一代A11的4100分有所提升,其多核性能为10912分,和A11的10500左右得分持平,不过考虑到距离苹果发布会还有一段时间,这份跑分成绩并不会是A12的最终成绩单。
虽然麒麟980和骁龙855的具体跑分还不得而知,但从A12的跑分信息和上图中的一些信息来看,和A12平起平坐还很困难。根据GeekBench 4数据猜想,麒麟980的单线程和多线程跑分分别约在3000分和7000分,而骁龙855的单线程和多线程得分分别约在3500分和9500分,相比之下,A12的性能表现已经相当出色。
功耗问题是手机芯片的核心问题之一,一块手机芯片无论有多强的算力,如果没有低功耗,依然面临市场的淘汰危机。在功耗方面高通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尽管7nm进程的工艺虽然在性能方面十分的强悍,但这可能会导致存在较为严重的发热问题,有网友爆料称A12的功耗比预期的还要高出23%,其高功耗问题还在解决中。
基带芯片:belong 765 vs 5G
在基带方面,麒麟980有可能升级为华为今年2月在MWC发布的首款8天线4.5G基带balong 765。Balong 765是全球首个支持LTE Cat.19的芯片,最快下载速度可达1.6Gbps,是全球首款TD-LTE G比特方案,也是业界唯一支持8×8 MIMO(8天线多入多出)技术的调制解调芯片,频谱效率相对4×4MIMO提升80%,能有效降低时延。
此前,全球最快的商用4G基带是高通的骁龙X24,下行速度达到了Cat.20(2Gbps),但仅支持4×4 MIMO。不过此前Balong 765偏向应用于车联网、无人机和智能工厂,是否会被麒麟980采用仍存疑。
高通更是默默藏了一个大招。据消息称,软银集团在3月发布的财报中不慎透露了高通的下一代旗舰芯片的部分信息,包括骁龙855将搭载5G基带骁龙X50。骁龙X50基带是全球首款5G调制解调器,能实现5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以及低至1/2ms的延时,同时还向下兼容4G的频段,有利于用户过渡。
在与高通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案后,挂靠英特尔基带的苹果在基带性能上可能无法和上述两者相提并论,虽然A12处理器的基带尚未曝光,不过就之前苹果A11用的Intel XMM 7480基带来看,其速度仅450Mbps,和其他二者相去甚远。
虽然华为在基带专利方面的进展日新月异,但通讯基带芯片基本被高通垄断,华为还将继续从高通买芯片。芯片领域差距仍然不小,从零研究时间久且未必成效显著,为保证华为手机的竞争力,暂时不会再麒麟芯片一棵树上吊死。今年四月份,在华为分析师大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明确表示,华为智能手机将坚持采取高通、MTK、麒麟多芯片供应战略,确保三个芯片是相互竞争状态。
如果关于骁龙855基带的爆料属实,这与此前高通宣布的5G商用节奏基本符合,很可能到明年上半年我们就能看到5G投入商用。
当然,一切还未成定局。众所周知,近两年来,华为和高通在5G方面一直拼得最狠。去年MWC上,高通发布全球首款5G调制解调器——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并于去年10月份在香港宣布了基于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了全球首个5G数据连接(data call)。
而在不久之前落幕的MWC2018上,华为正式发布了首款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巴龙5G01(Balng 5G01)和基于该芯片的首款3GPP标准5G商用终端华为5G CPE。 这意味着华为同时突破了网络和终端这两大5G商用的基础条件,成为全球首家可以为客户提供端到端5G解决方案的公司。
争分多秒,华为将再夺头筹
华为第一次“杠过”苹果,要从去年华为发布会说起。去年9月2日,华为搞了个大新闻——发布世界首款移动AI芯片麒麟970,比去年9月12日的苹果发布会足足提前了10天。
而就今年各家新品发布会时间来看,华为将再度打响第二代旗舰手机AI芯片的头炮。根据余承东透露的消息,华为将在本月31日召开的德国IFA消费者展上推出麒麟980,目前华为发布会的海报已经在网上曝光。
按照惯例,苹果下个月将举办一年一度的秋季新品发布会,苹果的A12芯片也将携新款iPhone登场。此外,根据此前消息,高通骁龙855自6月以来已经投产,它将携手联想发布全球第一个5G手机,而该款手机有望在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问世。
虽然去年华为率先推出AI芯片,不过从手机芯片CPU、GPU等的整体把控来说,还是稍弱于苹果。不过既然去年麒麟970已经进入AI芯片第一梯队,今年说不定麒麟980能再接再厉,在性能方面缩短和其他竞品的差距,未来几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赶超也不是没有可能。
结语:AI——智能手机的下一个风口
在这个用AI讲故事的时代,AI、AR、VR等新兴技术正成为拉开智能手机之间体验差距的关键法宝。作为连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核心平台,智能手机也已成为AI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从人脸识别到语音助手,从图像美化到智慧生活,手机上的AI应用正在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
为什么要给智能手机专门配置一枚AI芯片呢?原因很简单。术业有专攻,CPU、GPU有它们特定的功能,但它们都不是为机器学习任务而设计。而苹果、华为所使用的专用AI处理单元专用于大规模计算,为百家争鸣的AI应用提供更高效的运算处理能力和更低的功耗,实现软硬结合,让手机变得更加“聪明”。此外,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手机上的AI应用需要通过将数据传至云端以实现训练任务,这会引发数据泄露的风险。苹果、华为、谷歌等少数公司已经能做到直接在移动终端本地运行AI任务,这不仅使得为AI应用开发者开拓更丰富的想象空间,而且有助于保护用户隐私。
在AI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家手机厂商对AI技术落地的方式或许各不相同,但如若想要构建基于AI的应用生态,AI芯片将是不可或缺的入场券。随着AI芯片的普及,自主研发能力能让手机厂商将更多的创新技术和供应链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局。大势当前,无论是移动AI芯片的领跑者还是追赶者,都不应有丝毫的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