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无双手游百花技能攻略,大唐无双 百花医怎么玩?
作者:本站作者1,大唐无双 百花医怎么玩?
金装建议直接买. 自己做的话很浪费之间。。你那些时间不如拿去押镖. 百花医要好打点操作也简单。。拼命吸就行了. 矮子的话副本比较好用 群的牛
百花蛊比较好..又会加血攻击也还可以.. 省钱的打法就是433,护心+三星+神力/敏锐 金装当然去买,这个打法听便宜的~不同的区价格不一样,我们区400J左右这金装就搞定了 武器如果没啥钱就弄两个实用的金装就好了
下fb 刷贡献换首饰,pq赚钱。 fb里面只要加光环和加血就行了,加血要有提前量,也就是不要等没血了再加,要提前加,但是不能在t还没拉到仇恨的时候加,那样怪就打奶妈,切记,t拉怪的时候别加血
2,大唐无双手游百花怎么样 百花技能一览
百花技能解析: 断魂引(输出技),对单个敌人进行持续引导,伤害逐渐提升,在4秒内造成一定攻击百分比毒伤害。百花的初始和主要输出技能。 八门化伤(AOE+治疗),对范围内敌人造成毒伤害,并治疗自身和队友攻击力的治疗量。在造成伤害的同时治疗队友,在副本中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提供输出。
百花医的技能大多是加血. 刷fb和悬赏. 都不太行. 除非你后期把号砸得很暴力. 不过百花毒是不错的选择. 不管刷什么,. 一个毒蜂走遍大唐. 毒蜂无视防御. 一个李代桃僵减伤百分之50再反弹百分之50, 又可以给自己加血. 刷悬赏是非常快的.! 50来级的时候+8套都蛮强力的. 有点点小变态的角色.
3,大唐无双手游百花厉害吗
无名:攻击类型 远程 输出 职业定位 百步穿杨 疾如闪电 百花攻击类型 远程 辅助 职业定位 妙手回春 至情至性 主要看你个人喜欢哦
本人玩大唐无双一年多了,现在感觉非rmb玩家挺难混的,相比较之下,医生这个职业装备要求可以稍微低点,因为下fb和战场只需要你加好血就行了。。如果非得在蜀山 矮子 百花蛊里选一个最不烧钱的职业,那么就练矮子吧。。矮子是主力输出,输出低一点的话问题也不是非常大。当然,不花钱装备啊 bb 都很难搞上去,打架你是肯定不是rmb玩家的对手了,这点你要想清楚。我现在玩的是毒百花,因为觉得毒百玩起来很简单方便,就毒蜂 银蚕 李代这三个技能好用。总之,首推矮子,其次百花蛊,不蜀山,蜀山你装备上不去,抗怪也抗不了,很废的。。
4,大唐无双百花医首饰及天赋选择
主精神的首饰 天赋主精神副智力 装备炼化融合 敏锐套
去178看看资料吧 有很多篇
大唐无双专区: http://dt2.178.com/
论坛讨论地址: http://bbs.178.com/forum-520-1.html
我个人对各职业的评论:没有垃圾职业
http://dt2.178.com/201005/67224479045.html
四点技巧 大唐无双玩家教你玩转百花医
http://dt2.178.com/201006/69875526304.html
5,大唐无双手游百花武将选择搭配解析 百花武将怎么选择
百花武将推荐,大唐无双手游百花武将用什么好,百花是大唐无双手游中的辅助加血职业,虽然是个远程输出,但是相对而言,百花的技能输出都是比较低的,所以需要搭配合适的武将,这样百花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这里首先推荐的武将是玄奘,玄奘的名将技能是普渡众生,使12步范围内队友立即回复生命上限60%的生命,技能升级后可以让百花免疫不良状态,百花的回血加上武将玄奘的回血效果,双重回血,可以保证奶到队伍里的每个玩家。 接着就是聂隐娘,成长属性是攻击9、防御5、生命7,名将技能是巧拨千斤,8秒内令自身受到的攻击伤害减少50%,同时把全伤害的50%反弹给对方。这样一个既能够吸收伤害,又能够输出伤害的武将,非常适合百花这样的职业。 最后推荐的是红拂女,成长属性是攻击8、防御6、生命9,名将技能是侠骨柔情,使12步范围内队友立即回复攻击力对的生命,这样的技能,配上和队伍里高攻击力的队友,可以立即把队友奶满,保证队伍的重要输出,提高组队效率。
6,大唐无双手游百花怎么样 百花技能属性搭配
百花介绍 职业:百花 攻击类型:远程 职业定位:妙手回春,辅助 技能介绍: 断魂引(输出技),对单个敌人进行持续引导,伤害逐渐提升,在4秒内造成一定攻击百分比毒伤害。百花的初始和主要输出技能。 八门化伤(AOE+治疗),对范围内敌人造成毒伤害,并治疗自身和队友攻击力的治疗量。在造成伤害的同时治疗队友,在副本中治疗的同时也可以提供输出。 花仙藤(控制技),对身前敌人造成毒伤害,并定身3秒。百花的主要控制技能,让目标无法移动,百花可趁机拉开距离,继续远程打击。 逆转丹行(治疗技),治疗指定队友血量,并将治疗量的30%弹射至附近的2个队友,单体高治疗,并能弹射给其他队友。 雨露甘霖,在3秒内持续回复定力 光环,可在攻击、防御、生命三种光环间进行切换,同一时间只能激活一种光环。在平时任务时可选用攻击,在副本中可切换为防御和生命,保证自己的生存。 乱舞(逃生技),瞬移至随机位置,在PK中是必带技能,能瞬间脱离危险。 百花咒(辅助技),使单体敌人伤害降低20%,持续一定时间,在打BOSS使用可降低BOSS的伤害 圣光普照(辅助技),使自身或指定队友无敌。强大的辅助技能,无敌状态下敌人无法攻击目标 技能搭配 主线任务、清怪:八门化伤+花仙藤+光环+雨露甘霖 百花本身的输出技能不多,更多的是辅助治疗。普攻断魂引是主要输出技能,可对敌人造成持续伤害。八门化伤可对范围内的敌人造成毒伤害,是百花唯一的AOE技能,可用于清怪。花仙藤则为控制技能,对敌人造成伤害并定身。除此之外百花可在攻击、防御和生命三种光环之间进行切换,在做主线任务的时候建议切换到攻击光环,加强输出。 组队副本、BOSS;八门化伤+逆转丹行+百花咒+圣光普照 在队伍中百花的职责就是加血,保护队友安全,因此小编选择了治疗和辅助型强的技能。八门化伤和逆转丹行可为队伍带来强力治疗效果。百花咒使单体敌人伤害降低20%,在面对BOSS时效果更佳,可大大降低BOSS对队友的伤害。圣光普照则是辅助神技,使自身或指定队友无敌,对前排肉盾来说绝对是福音。 PK:花仙藤+逆转丹行+乱舞+百花咒 花仙藤是百花的主要控制技能,让目标无法移动,这时百花可趁机拉开距离,远程继续输出。选择逆转丹行不选择八门化伤的原因是逆转丹行的单体治疗更高。百花咒主要用来降低敌人伤害。乱舞能瞬间移动到随机位置,能让百花暂时躲避敌人进攻,是PK必带的技能。
奶妈主要是加血多体质,加血量多就行,主加精神和智力
7,假期觉得无聊?这些奇葩网站你需要了解一下!_
大家好!我是避开国庆人人人人人宅在家的实习生小洁儿~
国庆七天假,有很多朋友会在这个时候去人山人海里旅个游,顺便拍点照片在朋友圈晒幸(ren)福(duo)。
而总有一些像你我这样的人,在领导同事的工作重压之下,已经丧失了出门「冲锋陷阵」的勇气,宁愿在家过上几天不洗头不化妆不洗澡的宅日子。
但是!即便小长假里我们没有恋爱,没有酒精,没有旅游,也不能忘了「苦中作乐」呀。
所以,嘿嘿嘿......
洁儿给你准备了一个「神奇锦囊」,陪你度过这个有(wu)趣(liao)而漫长,但永远不希望它结束的假期!(建议电脑端体验)
01
适合发呆的文字雨
◆ ◆ ◆
gogoame.sumbioun.com
这是一个文字雨网站,通过模拟重力、加速度、风等因素创建的艺术文字瀑布,你的鼠标也可以控制风向~
打开页面后,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静静的看着掉落的琐碎字母发呆,可能会有一闪而过的灵感出现呢!
点击左侧的【A】可以输入自定义文本,输入中文的时候记得文字之间用空格隔开。
这些文字像雨滴一样满满掉落,还是挺浪漫的~
02
脑洞艺术字
◆ ◆ ◆
网页链接
Fontpark 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用文字作画的网站,全开放的文字输入,灵活的控制操作,Flash 的流畅都会给你惊艳的感觉!
你会发现,原来用简单的文字也能做出这么精彩的、充满灵感的画!
我们也可以用网站随机给出的文字,经过放大、缩小、旋转、复制等操作,用文字创造有趣的图案,需要一点脑洞~这个网站,我能玩一天!
在作画之前,强烈推荐大家看一下它的 Gallery,里面藏有太多优秀的作品!
这些图案都是用文字画出来的哦!到网站上看,配上动作,效果更棒~
03
真·没啥用·网站
◆ ◆ ◆
www.theuselessweb.com
▲ 这个网站长这样
它是一只来自澳大利亚的程序猿发明的网站,收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useless web」。
首先,请你满怀期待地点击一下「PLEASE」按钮!
也许你会看见:
? 网页链接
你的鼠标可以任意变化画面里的人手指的位置。
? 网页链接
一只一直舔屏的法斗。不要舔啦!!
? 网页链接
一个一直在用单手甩葱的卡哇伊少女。
? 网页链接
一个好像是机器人的不明生物体?(越看越惊悚...)
? 网页链接
这个东西晃得真的会中毒,适合下午犯困或心有愁事的时候玩耍。
? 网页链接
炫酷表情包不用再到处找了!容易眼花呕吐的,请谨慎使用。
? 网页链接
永不扯完的厕纸,在家应该很需要。
每一次点击都仿佛看见了新大陆一样!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屏幕上会出现什么有(zhi)趣(zhang)的画面。还有很多魔性的网站,洁儿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压根列举不完!
截至今年 9 月,这个网站已经有超过 350 万点击率,平均每一个人会停留约 10 分钟。等等,我先算一算……全世界的人竟然一共在这上面花了超过70年!真的是太无聊了!
04
你还无聊吗?
◆ ◆ ◆
还无聊的,还可以再玩玩儿这个。
例如这个网址……
我的电脑开着吗?
网页链接
它会告诉你:
这真的是大实话啊!
嗯,我们继续。
▽
今天是圣诞节吗?
网页链接
它会告诉你:
据说圣诞当天它会跟你说「是的」
而我还要再等两个多月!
有谁当天截到了可以发到我们后台
说不定有惊喜福利~~
好,我们再换个问题问
▽
大型强子对撞机毁灭世界了吗?
网页链接
▽
那……我是最棒的吗?
网页链接
我先不告诉你点进去是什么
你自己玩玩看吧!
:)
这些奇葩网站的合集链接都在下方啦,复制到浏览器就可以玩!
【适合发呆的文字雨】
gogoame.sumbioun.com
【脑洞艺术字】
网页链接
【真·没啥用·网站】
www.theuselessweb.com
进入这个网站后,点【please】会随机进入一个无聊的网站。
【打发时间的最佳去处】
网页链接
当你点开最后一个网站,希望你享受今天推荐的所有的网页浏览。然后,把你的电脑关掉,出去走走吧。
祝你们玩儿的开心,不用谢~
◆ 星标置顶 ◆
公众号又双叒改版,小伙伴们可能无法及时学到咱们的干货知识。按照指示进行星标,就不怕错过啦~
◆ 好文推荐 ◆
◆ 王牌课程 ◆
《和秋叶一起学 PPT》易上手、见效快、服务好、系统全面,是 PPT 领域王牌课程。图文课件+视频讲解+配套习题,直观易懂,易上手操作,零基础也能轻松学!
猛戳【阅读原文】,下一个 PPT 高手就是你!
8,大佬的这项关键技能,群众都没学会_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二说”,作者 虫二
中国市值最高的公司摊上大事了,一篇《腾讯没有梦想》让媒体选好立场,分别站队,吃瓜群众拎着马扎儿火速赶场,就为了要看马化腾和一众大佬如何反击,至于腾讯到底有没有梦想,谁会真正关心?
看热闹的不怕事大,看客有两种心理:一是希望事件中有人失态,马化腾当然不会指着作者的鼻子破口大骂,但激愤之下,言多语失就有好戏可看了。二是等料,腾讯为了自证梦想,或许晒出猛料秘辛,那么剧本就有续集了。
但大佬之所以为大佬,就在于见多识广,宠辱不惊,既不会因为被踩到尾巴暴跳如雷,也不会轻易认错,只会摆出一副开诚布公,夜半虚席,敬畏人言的姿态。
想让大佬认错一般只有四种情形:
第一种由马云做了示范。
他曾经特别掏心窝子的表示:“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这逼格太高了,一般人学不来。
第二种叫做这锅我不背。
微软CEO纳德拉眼高于顶,但总是乐于承认WP手机的失败,为什么?因为这锅是鲍尔默的,他一点责任也没有,反可证明接了个烂摊子。
类似情况还有老佛爷慈禧太后,庚子国难之后,她晓得对各方要有交待,欣然搞了个罪己诏,因为下诏背锅的是光绪皇帝。
第三种比较特殊,叫做自我纠正。
有人曾经问我,“小米6有什么缺点?“我告诉他:“小米7发布时雷军会告诉你!”一般在错误得到修正或后果可控时,人们会变得开明。
最后一种是形势比人强。
当败局已定,残酷的现实逼面而来时,多数人才会反思,失败的创业者总是乐于自我剖析,听来闻者足戒,原因在此。
但这只是主观因素,大佬学不会弯腰,还因为积威之下内部缺乏自省的氛围。
再厉害的打工仔也只敢在体系外撒野,比如阿里十年元老冯大辉离开之后没少抨击阿里,当然也没少给自己惹麻烦,嘴上积德的说他黑白分明,挑事的说他是祥林嫂。
立志做魏征第二,想当老板诤友的少之又少。
魏征辅佐李世民17年,当面劝谏50多次,上书言事200多次,下不了台的李世民有时也想干掉“田舍翁“,但魏征命硬,有第一夫人长孙皇后救场。现实中,你有没有李世民这种老板尚在其次,先看看有没有这样的老板娘。
但大佬的刚愎自用又是有道理的。
在重要的历史关头,胜利者往往是力排众议,不为浮言所惑,这也说明在关键时刻,宸衷独断远比从善如流有用的多。
事实上,大佬得以成功的真正秘诀既非不犯错误,也不是勇于认错,而是如何低成本的修正和处理错误以及可能带来的间接伤害。
一、自我辩护是外界观察和评判能力的一种方式。
有研究显示,大部分人遇到与自己观点相左的信息,仍然坚信自己是正确的,“人们只会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自己已经形成的看法”。这就是自我辩护。
以今天的公关危机为例,公众习惯了从企业的应对策略观察是非曲直,而不是事件本身,换句话说,你自我辩护的方式要比错误本身更引人注目。
所以认错只是权宜之计,很快就会反客为主,变害为利。去年阿里钉钉的产品营销很成功,但广告越位撩拨微信,引发群嘲,马云碍于身份就不得不发话,但道歉的同时仍不忘强行碰瓷:广告太LOW,像京东做的。
去年12月火绒安全软件与QQ刚正面,马化腾的反应友善,不仅道歉,还誓言自查,这当然不是给KESO面子,也不是大度,而是犯不着。因为火绒的体量还没资格做腾讯的友商,更适合用来展示胸襟而不是胸肌。
不信换成360试试。
自我辩护最成功的是UFO组织。迄今没有任何权威资料证实外星生命造访过地球,但UFO组织对于一次次被证明虚假的“第三类接触”从未出面认错或是做任何澄清。
上个世纪的中国,《飞碟探索》杂志是唯一有能力击败《故事会》、《青年文摘》和《知音》的纸媒,尽管它所“科普“的大多是虚构故事和错误信息。
为什么?因为人类探索未知的信念从未动摇,就有更高的容错能力。同理,互联网创新的便利会让人们选择性忽略它的副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淘宝卖家骂人,滴滴打人,电商和网约车仍会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腾讯有没有梦想,都可以安然入睡。
二、无所谓绝对真理,也无所谓不可补救的错误。
坐在清风徐来的书斋里,品评别人很容易,所谓言者无罪是最高级的豁免权,但很多企业的经营战略看起来南辕北辙,为什么实际推行却都很有效?比如程维坚持,“不能在垂直赛道里做到绝对第一,对我们来说就是失败。”王兴则认为“互联网的下半场就是上天,入地,全球化”,几乎把所有热点都纳入美团的赛道。
大多数战略决策至少是需要五年观察期的,那些公众随意品评的所谓战略其实都属于战术范畴,是阶段性策略或权宜之计,当然也不存在抽象意义的对错。
真正的战略需要时间检验,腾讯、阿里进军新零售、大文娱,支付宝做来往,做圈子社交,美团做网约车,滴滴做外卖,都是时势使然,成功与否与大环境和执行力密切相关,战略本身不存在对错,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并没有讨论的意义。
这就好比特朗普的减税计划和万亿大基建,究竟会把美国推向债务黑洞,还是全面复兴,上至庙堂,下至乡野,都能发表高论,但基本就是胡说八道。
职场的情况也差不多。
绝大多数工作都不是数学公式,没有标准答案,就拿互联网公司的三套马车来说,产品、技术和运营,一直以来都习惯了互相甩锅,技术认为在给产品和运营擦屁股,产品认为运营和技术不懂用户体验,因为大家的职能平行而不交叉,都是屁股决定脑袋的本位主义,KPI的奴隶而已。
以圈子事件为例,支付宝在来往之后坚持做社交是不得已的尝试,虽然隐隐觉得哪里不对,但不试过总不死心,被腾讯打死总比被吓死好。
管理层既然有决心,团队不过是执行,“所谓用户活跃度面前可以不择手段无节操”到底是谁的锅?
三、快速试错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比错误更危险的是不敢试错,泰戈尔说过:“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关在门外”。
互联网下半场,风口和产品的生命周期都被大大压缩,以往的启动、成长、成熟和衰落四个阶段越发模糊,摩拜上线爆红不过两年,共享单车就已经走到瓶颈,强如腾讯也不敢躺在QQ上睡觉,内部多个团队孵化移动社交产品,互相PK,微信只不过最后胜出而已。长远来看,单款产品的变现和盈利能力被摊薄,因此必须快速迭代、快速试错,这就导致高投资、长效运营的思路不再靠谱,互联网信奉唯快不破原因在此。
当年摩托罗拉盛极一时,管理层判断手机创新封顶,未来是服务之争,因此推出了野心勃勃的铱星计划,企图在服务稳定性和成本结构上压制对手。
铱星计划在时间、性能、成本和拓展性4个维度上充分考虑了长效机制,耗费34亿美元在3年内将66颗卫星送上太空,最终于1998年组网成功,但在同样周期内,技术进化出了更多的替代方案,摩托罗拉的投资效益不高,铱星面世半年就不得不停运,无法维持运营的66颗卫星在两年内陆续坠入大气层自行焚毁。
在后互联网时代,你押宝一项业务或一个产品的机会成本大大提高,市场和需求也不允许你实行庞大而按部就班的计划,熟练而迅速的资本运作才是王道。
从这个角度上说,依托用户和流量秀财技的腾讯无可厚非,有10套房子的土老财与手握10万+的作者,谁羡慕谁还不一定呢?
四、将错误合理化是最高能力。
大多数人习惯于对抗而不是承认错误,常见的方法是自欺和归罪,前者选择性忽略所有自身因素,后者寻找一切托词,把错误解释为外界影响或某种群体共性。
真正的大佬往往四两拨千斤,因势利导。
1984年,Richard Branson创立英国维珍航空,曾经激进的向波音公司预订了20架飞机,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让他始料不及。维珍当时有两个选择,退订或者与波音对簿公堂,Richard Branson找到了第三条路,他力排众议给波音追加费用,为每架飞机的经济舱定制影音娱乐系统,这成了今天航班的标配,但在当时看起来像是自杀。
结果维珍航空通过差异化优势迅速在萧条市场中脱颖而出,不但获得了稳定客源,而且成为与英国航空分庭抗礼的第二大航空公司。
网络上每天数不清的文章和帖子,开着各种药方,如果有哪位大佬真的按图索骥,用公议来治理公司,这家企业会是什么样子?
古代的皇帝对此最有心得,明清两朝,大臣们兴致来了,就会写一通“亲贤臣,远小人”的奏折,问题在于谁是贤臣、谁是小人在现实中并不容易鉴别,实操上又没有靠谱的解决方案,所以不胜其扰的皇帝选择无视,将奏折“淹了”,学名叫做“留中不发”。腾讯梦想事件中,有人忙着P图马化腾的回复,其实是低估了小马哥的智慧。
五、认错是成功者的专利,不属于升斗小民。
职场上难免犯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认错的权力,大佬是公众人物,被逼到死角时认错反而可以利益最大化,升斗小民绝对不行。
还是以互联网公司为例,你是一个UED,承认流程设计不妥是什么责任?作为攻城狮或码农,承认代码有误是什么后果?作为产品运营承认ROI很烂是什么结局?
你以为很坦诚,其实用认错的方式在一个组织中苟延残喘毫无意义,因为你的自我矮化已经使得任何成绩与你无关,老板分期权时会想起一个无能的下属?
对于涉及你工作能力和成绩的任何质疑,必须光速回怼,现在的产品都是复杂的综合体,每个因素都有蝴蝶效应,个人所能犯的错误以及所造成的影响都很可怜。
唯一的原则是不要说谎,因为人与人关系的基础是信任,尤其事关职业操守。一个组织有时会默许不当行为,但绝不会容忍谎言。
刘强东曾经发狠,“你贪了10万元钱,我就算花1000万元调查取证,也要把你查出来,把你开除,因为你做的事情完全违背了我的价值观,”其实这跟价值观没半毛钱关系,只与信任有关,尼采说过:“我感到难过,不是因为你欺骗了我,而是因为我再也不能信任你了”。
很多人觉得对批评应该宽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让媒体人高度迷信自己的春秋笔法,其实柏杨早就说过: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
9,这套法则,治好你的信息焦虑_
在这个时代,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载。
想一想你每天的生活:
打开任何APP、网站,总会有铺天盖地的「猜你喜欢」「智能推荐」「大家也在看」;
刷一下朋友圈,常常就停不下手,直到最后一条才罢休;
更不用说主动搜索信息时,一个个链接点进去,转眼间打开几十个标签,看了半天才惊觉时间流逝……
一切互联网产品都在做一件事:用大量的碎片信息,不断地「冲刷」你的神经,让你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愉悦感。
它们想尽办法把你留住,目的就是为了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些信息黑洞之中呢?
很多人问我:你一直强调碎片化学习的危害,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避开所有碎片化信息,完全靠读书来学习?
当然不是。
这其实是一个广泛的误解:碎片化学习,并不等于碎片化信息。
后者是信息的属性,前者是学习的态度。
简单来说:前面提到的例子,都属于碎片化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价值 —— 比起读书,它们或许不够深入,但更加多元、即时和丰富。
在这个社会中,信息即竞争力。对它们善加利用,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重点是什么呢?是看你如何吸收和利用它们:是零碎、无序、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还是始终知道「我想要什么」,用一根主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纳入自己的体系。
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发挥它们的价值呢?
今天,分享一个我自己管理信息的方法 —— 「431法则」,希望对你有用。
一
如前文所述,我们每一天,都处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
光是「接触」这些信息,都可能令你应接不暇,更别说吸收、储存、应用了 —— 你甚至也许连「我该专注什么」都很难做到。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对信息进行分类,再依据不同分类,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我会依照两个维度,兴趣和系统性,把信息分成 4 类:
1、噪音
不感兴趣又零碎的信息,我称为「噪音」。
这些「噪音」包括什么呢?热点事件,时事评论,社交动态,明星动向,以及各种来源不明、道听途说的资讯……也就是充斥在我们朋友圈、微博、各类新闻APP,以及日常聊天的内容。
这类信息价值最小,但占比却最大。日常生活中,超过70%的信息,几乎都属于「噪音」。
对于这些信息,我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不看。
我基本不看新闻,也不关注任何热点。原因很简单:真正重要的资讯,我早晚也会知道,不急在一时。有这些时间,用来关注我更感兴趣的内容,岂不是更有意义?
我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如果都被这些「噪音」所占据,哪还有多余的空间留给真正重要的思考?
很多人经常会觉得累、感到信息过载,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无法舍弃这些「噪音」,大脑被它们填满,乃至于无法处理其他信息,思考其他事情。
所以,信息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舍弃」,筛出这些噪音,避免它们干扰你的大脑。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面对两个敌人,一个叫「以后用得着」,另一个叫「大家都在谈」。
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你囤积起来的信息,日后真正派上用场的,有多少?这些跟你生活毫无关联,又不成体系的零碎信息,过了一段时间,你能再找到它们都已经不容易,更何况用起来。
有多少东西就在「可能会有用」「以后用得到」的自我安慰中,被尘封起来,悄然消耗着你的掌控力和生活空间?
后者也是一样的。
依赖「谈资」企图融入圈子,跟上某种「潮流」,其实是一个伪需求。你能否真正为一个圈子接受,在于你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而不在于日常聊天和交际之中。
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让别人得以依赖你,比「有话可说」重要得多。
2、资料
我在日常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副产品。
什么副产品呢?对我来说,主要是这三类:
案例:某某名人的故事,某某公司的案例,某某心理学实验……诸如此类。不在我的关注范围内,但非常系统详实,很难得。
经验:一些「How to」类的内容,比如旅行攻略,操作指南,工具应用……短时间内用不着,但确实有用的东西。
文档:别人整理出来、关于某个知识领域的文档。最典型的就是行业和调研报告。兴趣不大,但如果自己去整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这些信息的共同点是:短时间内对我没什么用,但它们本身经过整理,非常系统详实。如果当作噪音,一起筛掉的话,未免有点可惜。
像这一类低兴趣、高系统性的信息,我称之为「资料」。
如何处理「资料」呢?我的做法是:不保存资料本身 —— 因为这样成本太高,而是用「关键词 + 钩子」的形式,将它们储存起来。
关键词描述了「资料」的内容、价值和可能的用处,钩子则告诉了我:当我需要的时候,能够去哪里找到它们。
如果是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我会在笔记里新开一页,简单写下几个关键词,再留下链接,简单写上操作指引。
在书里看到的内容,就新开一页笔记,写上哪本书、多少页。后面用到时在电子书里查找即可。
如果是实体内容,比如纸质书、杂志,就拍照,丢到电脑里,用文件夹或Onenote储存起来,记下详细链接。
这样,当需要的时候,在笔记工具里搜索关键词,就能看到对这些资料的描述。下一步,再按图索骥,一步步去找到它们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断「往上溯源」,找到资料的原始出处,不断拓展自己的信息库。
比如,在书里看到一个案例,我不会单单把它记下来,而是会去看它的参考文献(如果有的话),去寻找:作者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案例的?是来自自己的一手走访,还是从别处得到再加工?
同样,在网上看到一个报告、图表,我不会单单把它记下来,而是去找它的出处(通常会有标注),或者用搜图的方法,找到这份图表的原始出处,自己试一遍整个流程。
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单纯的「记录资料」,变成「拓展渠道」,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想法
这是重头戏,也是除了「噪音」之外,每天接触最多的信息。
那些我感兴趣、同时又不成体系的零碎信息,我把它们称为「想法」。
为什么叫「想法」而非「数据」「资讯」呢?很简单:任何一条数据,只要是我感兴趣的,我一定不会停留在「记录」,而是会让思维参与进来。
最终它所呈现出来的,很多时候都不是它原本的样貌,而是经过思维交互、扩充、改写之后的样子。
举个例子:
当我读到某个感兴趣的数据时,我不会停留在「记住」,而是会问自己: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为了得到结果,我还需要什么数据?
我可以从哪里获得这些数据?
简而言之,我所记录下来的,不是这个数据本身,而是我的思考过程,以及从数据中解读出来的可能性。
同样,如果你翻阅我的读书笔记,会发现:这些笔记基本跟书里的内容没有关系,绝大多数都是我的思考和发挥。
比如,前几天,读某位设计师的访谈,读到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 —— 这时,我就会去思考:
它跟哪些知识点能联系起来?
我可以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它?
我可以把它用到什么文章里?
记在我的笔记里的,是后者,而非这个观点本身。
简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不断把自己的视角拔高,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信息: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能推出什么?它能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们真正的价值。
4. 方法
最后是第四部分:感兴趣,又系统的信息,我将其称为「方法」。
这类信息,基本有两种。
第一种,是可以直接操作、践行的方法,比如某个软件的应用,某个思维模型和框架,某个有效的技巧,等等。
这类信息,能碰见的机会不多。一旦发现,我会安排时间应用起来,再观察整个过程,记下疑问和可以优化的地方,不断反馈和迭代。
反复多次重复,直到能熟练应用,就能将这个「方法」内化,变成自己的技能。
第二种,是从「想法」升华,转变成项目和任务。这也是一种「方法」。
这一种,需要跟「资料」联合,用主题将它们统摄起来。
举个例子:在网上看到泰国的一个景点,特别感兴趣,我就会把它记下来,然后看看自己的日程安排,考虑:是否在今年安排一次旅游?
这时,它是一个「想法」。
如果决定出行,我就会在笔记软件里,搜索「泰国」「旅行」等关键词,找到之前积攒下来的大量「资料」 —— 包括别人的游记、攻略,参观路线,推荐的酒店和餐馆,以及出行时要注意的各种 Tips、带上飞机的物品……诸如此类。
接下来,再新开一页笔记,把这些资料整理好,梳理出整个行程安排:带什么,去哪里,如何准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
这时,它就从「想法」,上升、转变成了「方法」。
那么,当我准备出行时,只要打开笔记工具,聚焦到这一页,就能掌控整个行程的所有注意事项,避免任何遗漏和疏忽。
不仅如此,这份笔记,还能成为我的经验,分享给朋友,成为他规划旅行的「资料」。同样,我自己下次旅行时,也能通过检视、回顾这份笔记,优化整个旅行安排。
当然,未必一定是「旅行」这么大的主题,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事项,其实都可以转化成「方法」,对它们进行落实和践行。
比如:
从一个数据出发,去推论和思考行业趋势;
从一个观点出发,去写出一篇文章,论证某个论点;
从一个技巧出发,去引申、补充成一个方法论,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
从一个模型出发,在生活中创造各种问题、机会,将这个模型落地实践,再找到问题点、疑难点,去请教别人、搜寻资料,完善对这个模型的掌握;
……
这些,都可以是一种「方法」。
它是「资料」和「想法」最终的归宿,也是将笔记和知识真正用起来的途径。
二
前面讲的,是对日常信息的 4 种分类。
那么,分完类之后,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呢?
在管理信息时,又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呢?
我将它们总结为下面 3 种。
1)联想
你会发现,无论是针对「想法」的发散思维、扩充和完善,以及针对「方法」的主题整理,最核心的就是一点:联想。
也就是,将单条信息,跟其他相关信息挂钩。
很多时候,单条信息本身看不出任何东西,但当大量的相关信息聚集起来,就会构建出新的信息 —— 趋势,结论,创意,等等。
这其实就是系统论中的「涌现」:大量局部组合起来,可以涌现出整体。整体大于各个局部之和。
这种不断将散落的点,联结起来,构建成网络,不断赋予它们整体性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实现突破和跃迁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升级」。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联想呢?
第一种方法,是自上而下,思考:我手头上有什么,还需要什么东西?
这就需要积累大量的思维模型和思维框架,时时刻刻把手上的资料和想法,放到框架中去审视,进而去思考:我还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获取这些信息?不断地去补完这个框架。
第二种方法,就是自下而上。通过关键词和标签的形式,为每一条资料、想法做好储备,待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将它们串联起来,同主题进行统摄,构筑成「方法」。
关键词前面已经讲过。什么是标签?标签可以理解为「更大的关键词」,通常是一个项目 —— 比如智识训练营、深度成长营,等等。我会把所有跟它们相关的信息,都打上对应的标签,再定期进行整理、思考、分析,将这些零碎的信息整合起来,思考如何应用到项目中。
简而言之:关键词是多元的,不确定的,细分的;标签是确定的,项目的,高层次的。
通过「联想」,不断地让信息流动起来,这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
2)假设
可能有朋友会问:很多时候,手上的信息未必完整,也未必能从中看出什么,应该怎么办?
这时,就需要进行「假设」。
假设是研究型学习最好的方法,也是将「描述」和「意义」连接起来的本质。你不知道这些信息有什么意义、意味着什么,怎么办?不妨试试大胆作出假设,再围绕假设去搜索信息,来检验你的假设。
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大量的书,但仍然提不出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在被动「输入」,没有真正把输入转变成为输出,把学到的东西跟实际联系起来。
这中间的桥梁,其实就是「假设」。
举个例子:很多书都会告诉你「原理」「规律」「效应」,那么,当你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某种现象,能否大胆作出假设:这种现象跟某种原理有关?再围绕这个假设,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调研,来检验它的正确性。
如果经过检验,这个假设站得住脚,那么,你所学到的知识,就真正派上了用场,而不是囤积起来的无用信息。
当然,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没法获得精确、充足的一手数据,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各种事实以及解读,来推理、论证出我们的「假设」,它们更多是对二三四手信息的综合分析,而非新知识的创造。
但即使如此,也比单方向的输入,要好得多。
3)搜索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去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
无论是将「联想」上的拼图补完,还是进一步检验和确认「假设」,搜索,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关于搜索,大家基本都理解,不多说了。分享几个注意点吧:
(1)多关键词,交叉搜索。
用单一的关键词往往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时,不妨多试试一些关键词,间接描述要搜索的对象,从一些周边的线索入手,去逼近搜索结果。
(2)专业平台
「搜索」并不意味着只能用搜索引擎,更多的时候,利用专业平台,能更有效地抵达目标。比如 Google 学术、报告库、线上图书馆、各类行业数据库……诸如此类。
平时多积累一些信息库,用的时候会更高效。
(3)英语
还是那句话,中文信息网络上,存在巨大的「结构洞」。很多东西用英文搜索,能得到更权威、更有效的结果。
三
最后,就是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那句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关注的、需要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同样,只有能够被自己用起来,在应用中重新审视、优化、完善,才算是完成了信息的使命。
做不到这两点的话,信息对于你而言,只是无意义的囤积而已。
再次复习一下「431法则」:
4 个分类:噪音,资料,想法,方法。
3 种策略:联想,假设,搜索。
1 条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希望这套方法,能够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爆炸时代,让头脑更清醒,把信息真正用起来。
在不可控的时代里,让一切更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