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discipline攻略,discipline的结局

作者:本站作者

1,discipline的结局

五个结局就是END1导END5啊。。。中间分支选择不同就进入不同的END。。。

discipline攻略,discipline的结局

2,discipline end1攻略

没办法,这个版本有BUG,是打不出END1的,而且是基于英文版汉化,日文版的全CG存档也不能用.据说作者正在修复中,等第2版吧.
网上没有中文功略,HGAMECN有日文的.那些选项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有些选项不影响剧情走向,影响剧情的都多少带中字,猜也猜到了,没必要非找中文啊.

discipline攻略,discipline的结局

3,discipline剧情

剧情是梦幻中的一中任务吖,有金钱经验还有物品奖励的~

剧情是梦幻中的一中任务,剧情跟句级别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经验奖励,物品,钱,剧情点,剧情点可用来学习变身等等技能!

discipline攻略,discipline的结局

4,Discipline全CG存档的使用方法

你在第一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随便存个档,然后就会看见在装这个游戏的磁盘根目录会多出一个Discipline的文件夹,把Discipcf.saw拷贝到这个文件夹就可以了。

游戏会把存档目录放到默认的D:Discipline所以最稳妥的做法就是把整个游戏的文件都放到里面。 如果还不行呢,就重新安装,选择这个目录为安装路径。 如果还不行,那就无能为力了。 软件这种东西,你懂的。

给你发私信了 请注意查收

5,discipline结局都有哪几种?

官方游戏攻略  注:标记★号的地方请自行存储回收CG!攻略文字不便于写入攻略的用。。。。代替   汉化版由于特殊性 很多选项可以随便选,完全对应神猫在线&蓝猫组共同汉化版,策划+撰写+ 审校:大师♂罗庄   第1日 很擅长 认真回答 苦笑着挨了   第2日 拒绝 尝一尝 ★。。。闻一闻   [1]第3日 拒绝 向音川求救 算了 石头   第4日 算了 还是算了 巧克力 一定要忍住啊 拔出来吧 ★。。 身上。。 ★脱下。。。 脱下。。。   第5日 问 不行 保持沉默 谢绝   第6日 保持沉默 坚持住 跑   ★。。。。。。 0724545   【存档1】 希望让音川当家教 8日目   【存档2】 不介意集中精神学习 欲望的样子…… ★射在脸上 9日目 事情完成的很漂亮很顺利 射出到薰的里面 想办法欺骗 10日目 正直的说不打 后面随便选   END1   8日目   继续学习   偷看音川的裤裤   9日目   事情完成的很漂亮很顺利   .....薰的身上   蒙混过去   后面随便选   END2   8日目   在两人来之前上锁   偷看音川的裤裤   9日目   事情完成的很漂亮很顺利   .....薰的身上   坦率的kiss   后面随便选   END3   载入记录1    第6日求金田辅导我吧   7日目   100   第9日汉化版随便选   第10日能打到   其他的汉化版随便选   END4   载入记录1   第6日 找须藤去   第9 10日 汉化版随便选   11日目   ASK   吃下   第13日 脱。。。。   【记录3】 维也纳咖啡 巧克力芭菲   END5   载入记录3   姜汁汽水 草莓土司   END6   载入记录1   第6日 作弊   第7日和以后   汉化版随便选 编辑本段DISCIPLINE EX  DISCIPLINE的EX版,现已出汉化。   与原作无太大区别,多一个END6和一个BAD END(两个MS都是BE - -||) 编辑本段DISCIPLINE LS  DISCIPLINE的前传。玩家可分别以蕾娜、须藤为视角进行游戏。目前好像尚未汉化。 编辑本段同名动画  DISCIPLINE游戏的同名动画:   DISCIPLINE 序章 DISCIPLINE 第二章 监禁 DISCIPLINE 第三章 DISCIPLINE 第四章 ?戒律? DISCIPLINE 第五章 ?潜入? DISCIPLINE 最终章 DISCIPLINE 总集编 ~Special Edition~   DISCIPLINE零 前、后编

参考资料
  • 1

    http://blog.csdn.net/luozhuang/archive/2008/10/04/3015183.aspx

6,你的跑步机,是一种酷刑工具_

推荐

作者:Diane Peters

译者:Sara Yang

来源:译言

(ID:yeeyancom)

编辑:

雪梨

社长说

万万没想到,现在的我其实是花钱自愿臣服于一台曾经残酷恐怖的监狱刑具上??

● ● ●

你的跑步机,是一种酷刑工具

如果你是美国5180万在跑步机上锻炼的人们中的一员,你会发现在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你的肌肉线条和身材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变。你会在跑步机上长达30分钟的慢跑中思考着努力工作是否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或者考虑一下,这样的锻炼是否会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甚至你可能会想运动结束后去找一个风扇来降降温。

两百年前,“跑步机”在英格兰被发明出来,开始时它被用作监狱的劳教设备,换句话来讲是为了让犯人们接受惩罚,让他们在汗水中受苦。

此外,跑步机带来的动能可以磨一些玉米粒,或者抽水作为额外的功能。威廉·库比特(William Cubitt)是一位在磨坊主家庭中长大的土木工程师,他在1818年发明了“跑步机”,在早期也被称为“踏车”。

1851年,库比特因为监督伦敦水晶宫的建造而名声大噪,并因他的努力工作而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爵士。库比特在跑步机早期的设计中尝试了多种方法,包括安装上两个轮子让它们的齿轮相互连接。在他所有的版本中受欢迎的一款被安装在了伦敦布里克斯顿监狱,它的形状是一个宽轮,囚犯们用脚踩着嵌在轮子里的踏板,轮子就会转动,囚犯们需要不停的踩踏以保持宽轮转动。

你可以把这台跑步机想象成滚木的运动,只是这只像滚木一样的轮子是被固定的。这台被放在布里克斯顿监狱的跑步机与磨玉米的地下机械相连,联动时可以获得玉米粉,这样的设计在当时可以说十分有趣了。

这台跑步机可以让多达24名囚犯在车轮中按顺序站立,其他监狱里的这种设备要小一些,而且大多数跑步机在短时间内就安装了隔板,这样犯人就不能相互交流了。他们在夏天一天工作10个小时,在冬天工作7个小时。

这项发明的时机正好,18世纪末,正值英国开始对监狱进行改革。根据历史学家祖克曼.亨利克(U. R. Q. henrique) 在1972年发表的一篇题为《监狱独立纪律体系的兴起与衰落》(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Separate System of Prison Discipline)的文章,监狱此前几乎没有向被收犯人提供任何东西。

他们的家庭不得不带来食物和毛毯,贿赂看守的行为普遍发生。当监狱开始提供这些生活必需品时,人们担心穷人们会为了得到这些免费的东西而偷盗犯罪。这些在犯人眼里的奢侈品需要劳动来抵消——在某种意义上劳动是痛苦的,甚至是无意义的。

在监狱里,罪犯一代比一代的猖獗。因为轻量刑罪犯离开时往往会留下一些隐藏的信息、开锁工具和一些有关越狱和不正当行径的技能,监狱管理人员既想集中改造犯人,又想把犯人分开防止他们有集体关系。

“跑步机”在惩罚和工作两个方面都开始有应用。长时间的工作既无聊又让人精疲力竭,很快它就开始被更多地被当做一种刑具,而不是工作机器。起初,它被用来磨玉米或抽水,或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但它很快就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惩罚手段,“把空气磨碎”亨里克在书中形容在“跑步机”上的感觉。

自从”跑步机”把所有的货箱都填满了,它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据历史学家David H. Shayt说,到1842年,在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的200所监狱中,有109所开始使用”跑步机”。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等人因严重猥亵罪而入狱,他们当时就被安排到了“跑步机”上工作。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设备通过让犯人们出汗——先不说实际的工作产出,它本身改造犯罪的功效受到了质疑。例如,1882年版的《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有一篇题为《监狱电力》(Prison Electricity)的短文,呼吁监狱采用一种更有效的跑步方式。

作者写道:“罪犯们痛恨这跑步机,而且它本身也没对改造罪犯起到什么作用。”作者的建议是“将电动机器连接到曲柄上”,这样“可以把开发出来的能量以电能的方式储存起来”。报告中写道,监狱可以出售能源来为自己的维护费买单。

另一方面,很显然跑步机也不是那么安全。1885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在跑步机上死亡》的文章,文章中谴责达勒姆监狱因跑步机的运作导致一名患有心脏病的囚犯死亡。监狱中使用跑步机导致一周就会有一名囚犯因此死亡——这些让人们觉得:“‘踏车磨坊’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有时它反而是有害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那时的人们对身体和思想越来越多的关注,关于康复和教育的关注度也有所提高。整个19世纪通过的一系列监狱法案越来越多地限制了囚犯在这些装置下劳动的时间,1898年的法案要求停止使用这些装置。到1895年,全英国只有39台,到1901年只有13台监狱跑步机在使用。

在短短一个世纪内,曾经风靡一时的监狱跑步机就因为太过残酷和毫无意义而被英国淘汰,但这并没有阻止它被引入美国。跑步机于1822年来到美国,在四个不同的监狱里被建立起来。它曾在纽约东26街的监狱里短暂流行过。第一个安装在那里的跑步机造价3050.99美元,一次让16名囚犯进行义务劳动,他们每天要碾碎40-60蒲式耳的玉米。

不到两年,三座这样的监狱被建立起来,其中两座是女性监狱。但是到1827年,这些跑步机只是偶尔被使用了,最后在监狱搬迁时被废弃。

就像在英国一样,美国人也对如何处置罪犯而感到苦恼。他们是否应该在监狱中独立工作,还是让他们反省改造自己以前的罪行和心理?如果他们在监狱里工作,那目的又是什么?

在美国,答案似乎不可能是罪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辛苦工作”。1827年,波士顿监狱纪律协会(Prison Discipline Society of Boston)写道,“直到犯人被释放时,监狱的跑步机都不会教给他任何有用的东西。”这并不是对人力的有益使用。

1822年,在纽约州奥本的一所监狱里,一种新的治理犯人的方法被发明出来。这种方法被称为“集体工业”,犯人们坐在一起工作,把监狱变成一个工厂,尽管这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工厂。

工厂的规则通常要求犯人低头走路,步调一致,不许说话,在牢房外要坚持完成自己的工作,对违规行为的惩罚是鞭刑。“这种新制度被认为是人道的,最重要的是,是高效的。在监狱围墙外,劳工短缺。

这些犯人并没有每天磨几十蒲式耳的玉米,而是做鞋子、衣服、五金、家具、步枪和钟表。私人制造商将原材料或未完成的产品带进监狱,并向犯人们支付劳动报酬。

这个想法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全国各地的囚犯都开始投入工作,直到人们开始担心监狱的这种劳动关系会干扰开放市场的运行。关于监禁、工作和惩罚的主流观点仍在不断发展,但单调乏味的工作在监狱早已不复存在。

直到1913年,一项美国专利的“训练机”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20世纪60年代,美国机械工程师威廉·斯道布(William Staub)发明了一种家用健身器材,名为PaceMaster 600。后来他开始在新泽西州制造家用跑步机。(他自己也经常使用,直到96岁去世前的几个月。)

现在,它已经成为美国最畅销的运动器材了。当然,在美国这两种运动器材都很有市场,现在的跑步机可以让人们在恶劣的天气中依旧可以跑步或走路,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健身房。但我们仍会选择继续前进,让这些设备在我们运动出汗的同时,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快乐。

● ● ●

1

你可能会喜欢:

口红简史:咦,原来你是这样的口红!

女好色,男卖腐:性别关系的另一种幻想

社会学了没

泛社会兴趣社区

理解社会 探索自我

微信 ID: socialor

合作请加微信:isocialor

7,宝洁离职员工生存攻略火了:我离开外企,来到民企的第278天_搜狗问...

周末,宝洁30周年的盛大庆典刷了三天屏,500人的校友会在广州举行,大家欢庆、感怀,彼此拥抱着合影,骄傲自己曾经是这个伟大公司的一员。

P&G,这个百年历程的公司,为中国输出了一批又一批了不起的职场人才,他们正直、深思、专业、进取,充满热切与勇气;

同一天,HR在工作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说跟我同样来自PG的一位总经理离职了,他在这个公司呆了不到四个月。

同事说他刷新了宝洁在本公司就职最短的纪录。宝洁,在他们眼中,成为光环与怀疑并存的名字。

外企与民企。像江湖中的两大派别,彼此对望,彼此诱惑又充满忌惮。外企是一个高大上的殿堂,有完整的战略,精密的流程,统一的价值观,充沛的人才、供应商、客户资源。

而民企则是一个身怀绝技的江湖高手,有着野狼一样的心智,军队一样团队,不计成本的死砸广告的精神,接地气的Copy& Paste,在外企跟global扯淡的空档,迅速占领了种种先机-。

民企人一直想从外企学点什么,他们总在怀疑自己的思路和打法不是完备和优越的,他们冥冥中相信那些百年不死的外企掌握着普适性的真理。

而外企人总想去民企试试自己,他们厌倦了外企里火柴盒般狭小的权利范围和过于缜密和缓慢的流程,却又害怕失去外企的优渥待遇被狼群踩死。

今天是我离开宝洁,进入民企的第278天,魔女小姐说:“千万不要写文章啊,江湖的险恶在两年后也会忽然闪现出来,只要一写文章就啪啪打脸。

“但时常被假故事刷屏,想在新旧交替的日子里做个小小的总结。算是这二百多天的“生存攻略”。

攻略第一条:有一个头脑,分辨本质与二手逻辑

更换环境,很多人会死在对二手逻辑的信仰上。我对二手逻辑的定义是:在某种特定情况可以成立的理论框架。

任何理论都有边界,从一个场景移植到另一个场景,是不是超越了它的边界,这是需要格外留心和甄别的问题。

很多人离开宝洁的第一份工作都做不太久(我当时只做了一个月),他们会被扑面而来的混乱吓到。

在头脑中固有的“Framework”和最基本的“Believe”忽然失效了:为什么没有Project Leader呢?为什么大家都不用日程表发会议邀请呢?为什么个地方的Visual相差这么多呢?为什么凡事都要问客户意见呢?……

很多无法理解的现象会颠覆十几年外企的认知,混乱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地方太乱,呆不得。

跟宝洁这样的公司比起来,所有的地方都是“乱”的。在我入职一个月的时候,老板问我对这个品牌的感受,我说:“我们品牌不像宝洁的品牌,是被设计好的,或者国外成功的品牌移植过来,她们统一、完整、自圆其说。

我们的品牌是经过二十几年自己生长出来的,像一棵树一样,留着很多当时探索和试错的痕迹,所以看起来她是混乱的、不完整的、甚至矛盾的。这也很正常。”

任何状况的存在,都有它的原因和背景。

我们是不是能破开表面,去理解背后的成因,这影响着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我们能不能在一个崭新而艰难的环境中生存,并不是凭靠忍耐和毅力,而是靠更深刻的理解能力,因为能够理解,所以可以做出判断:或者接纳,或者改变。

每一个行业都是不同的,快消、耐消,或者奢侈品;每一个人群都是不同的,少女、母亲、男人,孩子或者老人;每一个渠道也是不同的,超市、专卖店、化妆品店,甚至每个电商平台都有不同的玩法……

我们凭什么可以跳槽,凭什么可以在如此不同的领域中切换?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当年我的Mentor,在补牙的时候被我打电话要求谈心的靖捷先生,摇身一变成为万众瞩目的天猫总裁,引用他在校友会的Quote——

要去找到所有事情背后最本质的最朴素的内核,那一定不是理论体系,一定不是模型和框架,体系越复杂,应用场景就越有限;

理论越完备,适用条件就越苛刻;

忘记那些结论,应用那些方法,用外企教给我们的思考方法,去发现这个行业这个产品这个渠道这些用户的动机、障碍、习惯,不要套用,不要照搬,不要简单的移植。

在宝洁,我们常常会在不同的品类里套用照搬,所谓reapply,这不是一个好习惯,电池做个货架摆在收银台,剃须刀也要摆,牙刷牙膏也要摆;

卫生巾发放试用装,擦脸油沐浴乳也跟着发放,卫生巾用一次就能感觉出差别,所以试用可以刺激购买,但擦脸油抹个一斤也感觉一样,发放几十万免费的试用装,真的有用么。

但宝洁好在是快消,彼此套用就算没什么益处,也算无伤大雅。但这样的思路换到更大跨度的行业,就非常危险了。

攻略第二条:放下你判断人的标准,去面对每个个人

Leadership,StrategicThinking,Collaboration,Discipline,Mastery,通常的外企有这样一套统一的评价人的标准。跟老板谈话,每季度的自查,每年的评级,我们都要为自己在这几项上打分。

对待下属、上级、合作部门,我们也会说“这个人Leadership很Strong”,“那个人Collaboration有问题”,外企在招聘的时候,首先已经用这套标准在甄选,进入公司的人有基本的类似的面貌。

据说宝洁里最多的两个星座是白羊和天蝎,天蝎以强大的leadership和ambition身居高位,而白羊以火热的Passion for Winning和Ability of Solution霸占在中层。

民企的队伍,在最初就是一个各自不同的小队伍,有人能思考,有人能干活。基于这种不同的人的小规模合作,民企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大的部门,各个部门在招聘的时候,更看重的是专业能力,而不是普世性的素质。

更何况,汇聚在民企中的人有着非常多元的经历和背景,来自外企,来自民企,来自乙方,还有本企业培养起来的管培生。

在这样复杂的面孔背后,还有一个令人遗憾的真相:不太高的Pay。

所以你不能指望招来斯坦福的MBA,不能指望招来有5年以上外企经验的中层经理,他们的薪资已经远远高于你可以给的。

但你必须带着这支队伍前进,如果你想做出一样漂亮拿得出手的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去了解他们每个个体,根据他们的背景、优势、动机和愿望安排具体的工作,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去琢磨,谁和谁可以组合在一起,谁和谁最好不要接触,谁可以放心让他自己跟Agency开会,谁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项目,必须事事盯紧指导。

“现在的人都不行,也招不来人,薪资给的太低。”

这样的抱怨像一个死循环,阻隔在你所接手的队伍和你所期待的成绩之间——做不到的,人不行。也有不少人最终放弃,回到外企,是因为他们“搞不定”民企复杂而面貌清奇的队伍。

固然民企缺少外企素质全面的“三好学生”,却不免处处都是身怀绝技的“特长生”。能不能用好他们,甚至哄好他们,是个考验。

“即使那些一无是处的江湖流氓,也是有用的,在年终评级的时候,你可以让他们帮你扛掉C的名额,心怀坦荡把他们开掉”。一位在外混迹多年的PG同事深得精髓的说。

攻略三:不要敬畏规则和流程,要敬畏人才和资源

民企并不是没有完善的流程,觉得民企“混乱”,很多人以为是流程缺失,不是的,缺失的是执行流程的必要的能力和资源。

而外企的人在细密的流程和制度中生活久了,对这些东西产生了莫名的习惯和敬畏。觉得宁可生意做不好,也不能犯了政治错误。这样的思想移植到民企,往往就糟了糕。

因为你不敢质疑流程,还就真的什么也做不好。

比如在外企我们都知道大的营销项目,要请广告公司比稿。宝洁举个旗子,世界各地的广告公司都提着脑袋赶来,接brief,脑暴,贡献最优的提案,希望成为PG的合作伙伴。当我来到民企,也被告知,所有的项目都要比稿。

然后,当我们举起旗子,并没有公司来参加比稿。

还比呢,连一个稿都没有。4A公司直接说不管多少比稿费,都不参加比稿;有的公司说“我们不接民企的项目,吃的亏太多”;客气的一些说“我们最近太忙了,没有精力”——你要遵循公司流程继续等下去吗?

而当我拉来当年合作过的广告公司,当他们的创意也确实征服了各级经理,我忽然在某一天被“告上法庭”,说这是在“指定供应商”。这是一个很吓人的帽子。

在外企训练多年,当然知道这是个政治问题。流程和资源,哪个更重要呢?选择政治正确的安全,还是冒着风险向前冲呢?

很多个晚上,我在工作群里长篇幅的刷屏。我要说一个道理:面对现实。我们是谁,谁愿意跟我们合作,先不要奢谈完美的流程,先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把事情做起来。

可能老大们被我刷蒙了,再也不想看到我深夜的长篇大论,我的项目一个一个被莫名的批准了,带着“先推进,尽快完善流程”的评语批准了。

宝洁校友会上,一位HR的话被刷屏了:

我们都会从PG离开,我们衷心的希望,你带着荣耀和更好的选择离开。多么宽广的胸怀啊。我在PG的时候,常常怀着真诚的祝福送走一个又一个手下,送她们去创业,去留学,去各种公司在更高的位置任职。

因为我不怕呀,宝洁有的是人才储备,有的是找不到Assignment的人随时顶上。在全球各个地区,都有你可以调遣的人,送走了一个,还会再来一个。

但民企不同。

外企到处是找不到位置的人,民企却满眼找不到人的位置。走了一个人,并没有人可以补上。

没有全球的人才储备,没有Ready to promote的人才梯队。甚至没有可以招聘来的人,即使几个月后招来了,也不确定他能不能坚持过试用期。

今天有一个设计师提出了离职,我仍然保持着在PG的优雅的笑容,说祝福你,希望你找到了令你更满意的工作。

但聊到最后,我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如果万一那边干的不顺心,尽快回来。

我并不是丧失了宝洁的伟大胸怀,我只是没有了宝洁里多到富余的人才。

给手下涨薪升职,他们说“谢谢领导”。我很想由衷的跟他们说:不要谢我,是我要谢你们的不离职之恩。

攻略第四条:不要问老板要什么,问问你自己要什么。

外企给人一种安全感。常常可以去问老板: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的KPI是什么?你有什么意见?你做出一套方案,各个部门都会给出自己的意见,在知识丰富架构合理的组织里,各部门用专业意见和彼此牵制的KPI做出最优解。

尽管过程是很慢的,但你知道,这个结果你是不用负全责的。所有人都在Share Responsibility。

在外企我们常常抱怨自己没什么发挥的余地。因为被“夹”在各部门之间,各种意见征询结束,你的选择也就定下来了。当我来到民企,忽然发现自己“自由了”。

自由是一种可怕的感觉,就是当你在会上随便说了一句话,所有人都在点头,然后就要去执行了;

当你不确定自己的方案,想拿到会上讨论,竟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

你想问问老板这事靠谱不靠谱,老板说你最专业,品牌的事我们听你的意见。

哎呀妈呀,之前是要convince各部门的大小头目,给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

而现在,前面所有本该反对的人们,退到的两边,一条明晃晃的通途,我却忽然不敢迈步了。

我的想法真的对吗?真的靠谱吗?真的不会搞砸吗?搞砸了,所有的责任都在我一个人身上。因为我“最专业”,大家都在听我的。

传说中出来做事情压力大,原来并不是老板的意见太多,而是没有什么意见呀。每次提方案做决定,我都在穷尽之前所有的专业经验,来论证自己的判断。

但其实,并没有人听我的论证,我只是在给自己壮胆,讲给自己听。

在离开外企的日子里,胆儿大成了我最突出的优点。

有人说在外企是个自我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到了民企就都是消耗。我觉得不是。民企是一个让你探索的试验田。因为没有人知道正确答案,所以你总是可以“试试看”。

我想收获点什么呢?我要干点什么呢?这又是多么令人激动多么诱惑的问题啊。

比如刚来的时候,很多人告诉我,这里是不怎么做电商的,因为有庞大的线下加盟商,内部的组织架构也过于交错,电商一直不被讨论。甚至广告上都不能放天猫Logo。

想618做个代言人的天猫首发,竟然一片反对声。Excuse Me,难道不是全中国的品牌经理都在跪求天猫小二收下资源吗?

有一天晚上,我可能不要命了,我给老大发了几条措辞严厉的信息。大意是消费者在哪里,品牌就要在哪里。批评说天猫和京东集中着全世界最多的消费者,而我们却在蒙着眼睛,在这两个平台上糊弄。

我应该是一边喝酒一边发的,抱着反正开掉我也能找到工作的念头,说了不太留余地的真话。

出乎意料的,老板回信息说他同意我,他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几个月后,我们的电商了真的重整了。“全渠道品牌建设”被写在了未来三年的战略里。小朋友们兴奋的说:“真的吗?可以全方位拥抱电商了吗?”

“其实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电商”,我老实的告诉老板。

老板看着还在组建中的电商队伍,看看那个没什么粉丝的崭新的店铺,看着双十一的目标,看着我纯真的脸——他肯定觉得上当了。

你想要尝试什么,想要学习什么,想要获得什么,就去做吧。

你说那失败了怎么办呢?

“大不了被开掉呗,难道还找不到工作吗?”

这是我入职以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常常抱着被开掉的打算,做了一些决定,说了一些话,吵了一些架——想做点什么,总会冒着风险,如果想安全的混工资,干嘛不选个待遇优厚的外企来混呢?

攻略第五条:为生活划出一条界限,不怕得罪人的遵守它。

民企有周末吗?天天加班吗?嗯,有的。嗯,加的。

哪个公司不加班呢?外企会假装仁慈的鼓励你“Work Life Balance”,民企不过比较实在,连这句话都不说了。

如何保有Life呢?你有勇气给自己划一条线,不怕得罪老板的严格遵守吗?

有一次周末开月度例会,总裁也要参加。我却早早买了票要带孩子去看演出。老板对我很仁慈,批准了我上午请假,等我中午拎着外卖溜进会议室,总裁发现了我,说“哎哟你怎么迟到这么久,我们都开完了。”我就厚着脸皮说:“那正好,我走了。”

总裁并没有记恨我,其实他们都是讲道理的好人。

另外一次,周六上午,手下忽然打电话给我,说:“老大让你下午来一下,他说就来一会儿,有个事一块听一下他的想法。”

我说我真去不了,我在外面带孩子。如果一定要我听,就麻烦你拿个录音笔录下来发给我吧。

我的手下很实诚,她真带了一根录音笔。我想老大已经气歪了鼻子,但他还是容忍了我。笑着说:“好吧好吧,你录吧”。

攻略第六条:想减少一些压力的话,就告诉别人“其实我也不知道”吧

从外企来到民企,总是顶着一些光环。好像人家说“哎呀你是北大毕业的呀”。北大为我背书了十好几年,现在轮到了宝洁。

我们要顶住这样的光环,害怕别人发现我们其实一无所知,因此更看轻了我们。自信与自卑,像一枚硬币一样翻来翻去。

压力来自你“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成功,但你要假装信心满满。”

第一次参加空间组会议,讨论店铺里一块区域的规划和设计。大家都看着我,说这是品牌说了算的。我坐在那里,一点思路都没有。“可我一点也不懂啊。”

一不小心我就没装下去,说了真话,“我在快消只摆过货架,纯平面的工作啊。完全没有空间想象能力啊。”对面的设计总监低头笑了,说没见过我这样当领导的。

我发现这一招很有用,大家不再对我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我也能当个“普通消费者”,给出一些基于自身水平的意见。

后来在年会上,我对全体事业部的同事们说:今年我做的事情,我不知道能否成功,我只知道目标在那里,只有走出这一步,我们才知道成败在哪里;

再后来在订货会上,我对一千多位加盟商说: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件事,完全没有成功经验,连失败的经验也没有。但我觉得值得尝试一下,所以想跟大家一起,不抱希望的试试看。

再再后来,在战略会议上,我对高层和总裁说:可以给我定任何KPI,因为我不知道能做到什么,连讨价还价的依据都没有;

我也不知道今年的媒体投入能带来多少销量,我可以根据Rationale给出一个估算,但说真的没有任何一个数字可以被复盘。

入职278天,我并没有什么压力。我觉得我把压力都给了别人,让别人目睹这个“什么也不知道”的人在公司里试试这个,搞搞那个。

抱着“大不了走人”的念头,争论,顶嘴,吵架。这是在外企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能因为那时候的工作语言是英语,自知吵不赢吧。

攻略最后一条:不要以为在江湖混就要变坏一点,永远做一个正直的好人。

而且不要怕别人知道,你就是一个正直的好人。

谢谢宝洁,告诉我并令我终身相信这一条。

最后的最后,我要像感谢宝洁一样感谢目前就职的这家公司,我的老板们,他们一直在忍耐我的上蹿下跳,支持我的“我也不知道”试验,他们在践行自己的诺言,承担压力和责任。他们确实是那种令我尊敬的不扯淡的企业家们。嗯。

本文作者柠檬茶,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红皮儿日记本”(id:Redness_Notebook)。

本文为LinkedIn经授权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LinkedIn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章所包含的文字和图片来源于pixabay和原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进行删除,并就版权问题联系相关内容来源。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文章TAG:discipline攻略  discipline的结局  discipline  攻略  结局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