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人大战攻略,苹果喵星人大战第三关怎么boss怎么打
作者:本站作者1,苹果喵星人大战第三关怎么boss怎么打
最后一关不用特殊喵,第一行肌肉墙体蜥蜴巨人女武神,其余喵放第二行。战斗前点一下电脑图标,战斗开始点右上角图标关闭电脑手动打,一直出肌肉墙体,金币多余的出别的。boss出现后立即点电脑图标,然后电脑就很容易打赢了。 详细攻略可以到97665上查 挺全面的

2,喵星人大战怎么快速获得果实
growyellow里面的关卡获得胜利即可快随获得果实。
首先打开喵星人大战争的战斗模式选项,向左滑动,找到legendstage。打开后选择“start”(开始),进入关卡选项,往下滑,其中有一个“growyellow”(成长黄色)的选项。点击它,在里面的关卡中获得胜利,便可以掉落种子或者果实。
喵星人大战正版是一款乱斗类手机游戏,喵星人大战正版游戏中玩家需要组建自己的猫军队,守好自己城池的同时去占领别人的城池。这是一款有趣的游戏,有很多新奇的英雄角色。

3,《喵星人大战》如何装备道具?
我们在喵星人大战Battle Cats这款游戏中购买了道具后,就需要把道具装备上,道具装备上才能正常使用,而且还有很多玩家不知道怎么装备道具,那么小编将为你们解决困惑。 进入了喵星人大战Battle Cats后,我们需要进入关卡选择界面才能装备道具,关卡选择界面的右下方有六个道具,这六个道具的颜色是灰色的,也就是还未装备的道具,那么玩家需要点击这六个灰色的道具,使灰色变成其它的颜色,这样就装备好道具了(如上图所示)。 六个灰色的道具经过我们的一一点击后,颜色就会变得丰富起来了,这个时候,道具就成功的装备在关卡里面了,但是此次的装备效果只维持一关卡,所以下次要使用的时候还需要点击这六个道具(如上图所示)。

4,喵星人大战的游戏攻略
存档使用方法
1、首先从itunes上下载喵星人大战正版游戏;
2、然后下载并解压存档,可以得到一个SAVE_DATA文件;
3、运行游戏到主菜单画面,然后退出游戏并关闭后台进程中的该游戏程序;
4、将你的IOS设备和电脑连接,然后打开itools或者其他的目录管理工具都可以;
5、使用Battle Cats存档的最后一步,打开该游戏的安装目录,然后将刚才解压出来的SAVE_DATA文件放置到documents目录下并选择覆盖即可。
5,逆战萌鼠大反攻活动介绍 猫鼠大战归来_
哈喽,各位看官老爷们大家好,这次给大家带来的是逆战萌鼠大反攻活动介绍,猫鼠大战再次归来啦,这次又会有怎么不一样的玩法带给我们呢,一起来看看吧。
这次的猫鼠大反攻从户外转移到室内啦,也是相当符合万圣节气氛的万圣节厨房啦。一起来看看新的猫鼠大战的地图和新内容吧。
万圣节厨房
玩法介绍:萌鼠逆袭,开启大反攻,战场转移至万圣厨房,玩家依旧扮演两个阵营:“喵星人”和“鼠星人”。”喵星人“以抓住所有“鼠星人”为目标,“鼠星人”则以躲避“喵星人”并搜集地图上的“奶酪”成长为“吃猫鼠”逆袭取胜;而在此次更新中加入了“鼠星人”被关到笼子后可以灵魂出窍的新玩法,“鼠星人”将会以灵魂状态肆意捣蛋,影响战局!更有全新地形与道具为这场追逐添油加醋!
新内容
新掉落
以上就是逆战萌鼠大反攻活动介绍啦,更多关于逆战的最新资讯及赛事新闻尽在全球电竞网逆战专区,微信搜索"GN枪王靶场"点击关注加入微信号,有好礼游戏周边相送,更有美女老司机带你开车哦,记的多多关注哈~感谢收看,我是云墨,咱们下次再会!
6,喵星人大战怎么玩
关卡:喵星人大战Battle Cats第一关
召唤兵种:大男子主义的猫
敌军基地血量:1000
过关奖励:1000XP
?
进入了喵星人大战Battle Cats第一关的游戏界面后,我们能够清楚的发现这一关的敌军基地血量是1000,我们需要使用技能或者召唤更多的士兵去摧毁敌军基地,玩家需要召唤7-10个大男子主义的猫就可以成功的摧毁敌军的基地,但是在打斗的过程中,会有1-3只猫会被消灭掉(如上图所示)。
?
这一关非常简单,玩家们只需要不停的召唤大男子主义猫就可以成功的摧毁敌军1000血量的基地了(如上图所示)。
?
关卡:喵星人大战Battle Cats第二关
召唤兵种:大男子主义的猫
敌军基地血量:1000
过关奖励:1300XP
进入了喵星人大战Battle Cats第二关的游戏界面后,发现这一关敌军的基地血量也照样是1000,首先玩家需要把金钱的上限值升到3级,金钱上限值升级按钮在游戏界面的左下角。金钱的上限值升到3级后,玩家需要召唤10只大男子主义猫开始防御敌军的进攻,然后等大男子主义猫消灭敌军的士兵后,就把金钱上限值升为4级,这样就能摧毁敌军的基地了(如上图所示)。
这一关在升级金钱上限值的时候,会有几个兵靠近猫基地,不过不要紧,升到3级后,马上出兵就可以防止敌军攻击你的基地了!
7,喵星人大战兵种选择
这游戏我觉得很好玩不知道楼主如何看?让我为您倾情手打……首先第一只:终极形态健美喵,感觉优点只是便宜吧,前期炮灰后期也是…坦克喵:别的不说,血厚!便宜!攻击低,是真正坦克…战斗喵:不是很有特点,对付红色较好…恶心喵:这是本人最爱,尤其是终极的美腿喵,赞!单体输出高射程远,攻速很慢适合后方…牛喵:速度快攻速快,适合当冲锋短时间内逼退敌人血一般…飞碟喵:群攻击,适合对付密集的怪血少…鱼喵:血厚攻高,冲锋型对红色有效(鱼和猫的感觉好诡异)…蝙蝠喵:恶心喵的升级版吧攻速很慢…巨神喵:强力!攻强!血厚!攻速略慢,昂贵!…以上是免费的兵种,求采纳阿楼主,再送楼主我买了的罐头兵种:忍者喵:战斗喵的强力版,价格200…相扑喵:坦克喵的强力版长得恶心价格200…武士喵:350很强力,性价比高,终极形态骑士喵…箱子喵:750速度快!!!蝙蝠喵的超强力版…僵尸喵:750鱼喵的强力版,终极形态恶魔喵很可靠
买了以后主页面会多一个equip的选项,点击进去就能替换猫咪了···把买的猫拖到方格里面就行了。 另外升级特殊喵的时候还是要到special cats里面进行升级的~
首页右下角点击invite friends 第二项输入77hy0,送你10000xp
8,喵星人大战刷宝藏攻略
1. 有时候会出现200%的标记(进入关卡选择界面时),这个时间段刷宝概率双倍(可能只限某些版本) 2. 用猫粮购买刷宝必中的道具,一个能用2次,全金宝必中 3. 在即将攻克敌方城堡时,一直点对方城堡上的标志物,刷宝概率会增加(据不可靠消息,貌似有用,有人试验过) 4. RP爆发 5. 望采纳~ 另:如果楼主想省事,可以下载八门神器直接改猫粮
那个是嗡嗡老师,血量399996 攻击9000 他要命的地方远不是血量,而是秒杀炮灰的攻击和超高的攻速和移速。 如果只有普通猫和女武神,那么你想过关需要刷出几乎所有的宝藏(尽可能全是金宝)。基础科技诸如产兵速度造钱速度之类的也要升满。注意:千万别升级猫炮的攻击力,一级攻击只能增加50却要延长填充cd,不值当,猫炮重在击退和清兵的效果。远程输出猫的等级必须满级(长腿,恐龙,女武神),具备了这些,你才有与之相抗的能力。 对方城堡要到半血才会出嗡嗡老师,你要在嗡嗡老师出来前将造钱升到8级并尽可能造出两只女武神。对方9000的攻击力注定炮灰抗不了第二下,你需要的是炮灰链不断将其滞留于原地,为后方dps提供安全的输出环境。你至少需要3个极限产兵的炮灰才有可能达到这个效果。而普通猫中只有肌肉猫,墙猫,斧头猫能达到,所以必须不断的造,一刻不能停。而草尼马因为速度快,则用于前线崩溃时补线。当你造出4只女武神的时候,他也就差不多跪了,接下来就是上高地拆家了。
9,腾讯要一统江湖了?33亿元投新丽,40亿投斗鱼,29亿投虎牙,4000...
3月3日,新任亚洲首富马化腾在全国两会提交了他的8份书面建议,其中第三份是《关于推动“科技+文化”融合发展 打造数字文化中国的建议》。马化腾认为,要通过“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打造中国特色文化IP。马化腾还提到,要通过游戏、动漫等形态创新转化特色文化资源,树立文化品牌。
如果您留意过马化腾这几年的言行提案,就会了解,这位来自潮汕的新首富,凡是他大张旗鼓公开探讨的方向,腾讯全部都布局已久,而且已经构建起相当强的竞争壁垒。
这次也不例外。
动漫领域腾讯已经入局六年,腾讯动漫平台业内数一数二。这两年它更是加大布局力度。去年腾讯投了玄机科技、绘梦动画、动漫堂、徒子文化等14家动画漫画公司,今年头两个月腾讯就又投资了幕星社(4000万占10%)、铁鳞社(数百万)等,还有更多家在完成和披露的路上。
游戏行业的市场份额,腾讯已经过半,游戏CP也投了上百家,而且早就将触角深入到能给游戏带来流量的工具、媒体等领域。其中游戏直播方面,此前腾讯投资了在赛事方面合作过的PLU团队做的龙珠,3月8日同一天宣布了投资斗鱼6.3亿美元(约40亿元人民币),投资虎牙4.6亿美元(约29亿元)。
竞争优势尚未特别突出的影视领域,腾讯也没闲着。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博纳影业等老牌发行公司,它全都有份;工夫影业、柠萌影业等资源雄厚的新锐CP,它投资颇多。
就在今晚(3月11日晚间),光线传媒宣布昨日与腾讯签署协议,以33.17亿元的对价将持有的新丽传媒27.64%股份出售给林芝腾讯。这么一来,腾讯在正在冲刺上市的影视公司新丽传媒的持股仅比第一大股东曹华益少一点点(腾讯旗下世纪凯旋也有4.08%新丽传媒股份)。
腾讯正如七雄中的强秦,倚仗着山河之利关隘之险(QQ+微信),步步蚕食关东六国的地盘。
腾讯如果真一统江湖,其他家还怎么玩?总不能都排队给腾讯发BP或者投简历吧?
好在我们所处的文化娱乐行业是个创意产业,即便是抱了腾讯大腿或者腾讯亲儿子,也有可能面临项目连续失败的情况,比如那些拿了腾讯投资却接连浪费微信游戏船票的游戏CP,比如从美股退市想回国享用高PE却陷入进退两难的某司。
最近的例子是腾讯在海外投的Snap(20亿美元收12%股份)和Supercell(86亿美元收84.3%股份),最近都受到较为严重的质疑。Snap是平台,用户股价均大跌;游戏公司Supercell则是产品青黄不接,营收利润双下降,三文娱今天推送的第二篇讲的是它们俩的事。
本文接下来,为您呈上这一周的ACG大事件,分为IP动态和资本消息。
IP周刊
国产漫画方面,截至10日,腾讯漫画月票榜首与上周相同,仍为《灵契》,本周月票数量为6125张,紧随其后的是《我为苍生》和《一人之下》。相比于上几周,《妖怪名单》为新上榜作品,自2014年4月14日开始连载,以恋爱、都市、玄幻、校园、热情、搞笑为标签。综合而言,本周榜单变化不大,几乎都是榜单老面孔,作品人气值大部分为30亿以上,有几部超百亿、甚至过200亿。
有妖气的榜单较前两周的变化也不是很大。榜单上的《镇魂街》、《驭灵师》、《雏蜂》、《非人哉》、《星STAR》、《噬规者》等都是老面孔。《讨厌你喜欢你》是新上榜作品,目前在有妖气APP中的热度为两千六百多万。
快看榜居于第一名的仍然是《甜美的咬痕》,该作品几乎是长居首位,在快看的人气值已达到753.39亿。此外榜单上的名单也都属于常上榜作品,人气值最低的也是12亿多,像《怦然心动》、《捡到只小狐狸》、《女巨人也要恋爱》等作品,人气值均已超过400亿。
国产动画方面,本周B站排行榜第一名仍为《一人之下》,本周有两集上榜。《狐妖小红娘》、《妖神记》、《爱神巧克力》等作品的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本周新上榜作品为《峡谷重案组》,该动画是一部集悬疑、搞笑、奇幻、励志为一身的作品。
本周爱奇艺的榜单,《熊出没之探险日记》仍高居榜首,而且《熊出没》系列占据榜单前四名,可见其火热程度。《哈喽!葡星人之极训特工》于2018年2月24日在爱奇艺、腾讯等平台播放,在爱奇艺平台的播放量已达到584.3万。
本周优酷榜,《峡谷重案组》强势登顶,据统计,至3月1日,《峡谷重案组》第2季上线十天,全网播放量已破亿。《天行九歌》、《少年锦衣卫》、《画江湖》系列等都是榜单上常见作品。
《王者歪传》第一季上周虽未登榜,但本周又重新上榜,作为《王者荣耀》的同人漫画,目前已更新至第九集。
动画电影票房方面,《熊出没·变形记》自春节档上映以来热度一路攀升,直逼6亿。
上映刚到一周的《比得兔》的累积票房也过亿,表现良好。
作为一部按照好莱坞标准配方生产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合家欢国产动画片,《妈妈咪鸭》未映先火,从截止至上映当天下午5点半的票房来看,其表现甚佳。
《妈妈咪鸭》讲述了大雁大鹏与一对鸭子姐弟淘淘、憇憇因缘际会而结成“南迁寻亲”小分队,一路经历了一连串惊险、刺激而又有趣的冒险故事。
相比而言,前一天上映的《飞鸟历险记》有些逊色。
动漫改编手游畅销榜方面,众手游和往常表现几乎差不多,上榜的都是老面孔。《火影忍者》和《Fate/Grand Order》、《葫芦娃》依旧占据榜单前三,剩下的《航海王》系列、《龙珠激斗》也保持在畅销榜前100名以内。
在动画电影剧本立项方面,二月上旬一共立项2部。
《战神传奇》既有手游,也有电脑端游戏。手游是由江苏悦虎开发,以玄幻为背景创作的新型拟真版手游。
电脑端是由中青宝研发的一款角色扮演游戏,2013年发行,2014年度获得十大最受欢迎原创客户端网络游戏奖。
2017年5月12日,《定海神猪》的著作权人与要塞(YOUSOI)等投资机构在重庆签署了定海神猪品牌合作及投资协议。各方就《定海神猪》IP投资约14亿元,主要致力于打造海神猪系列电影、电视、手游以及衍生品开发。
二月上旬的动画电影剧本立项即为其中一个。
一周大事件
1.光线传媒33亿元转让所持新丽传媒27.64%股份给腾讯
3月11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公告称,已于3月10日与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以33.17亿元的对价将持有的新丽传媒27.64%股份全部出售给林芝腾讯,光线传媒将不再持有新丽传媒的股份,腾讯将代替光线传媒成为新丽传媒的第二大股东。
同时,光线传媒与新丽传媒也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双方同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开发电影、电视剧项目。
公告披露,经初步测算,光线传媒将获得的投资收益约为22.66亿元(未扣除所得税)。
新丽传媒正在IPO申请当中:2017年6月20日,新丽传媒第三次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目前证监会尚没有披露进一步进展。
2.《寻梦环游记》和科比 《亲爱的篮球》获奖:奥斯卡最佳动画奖揭晓
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于美国时间3月4日晚(北京时间3月5日上午)举行并公布获奖名单。皮克斯动画片《寻梦环游记》顺利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寻梦环游记》主题曲《Remember Me》获得了最佳原创歌曲奖。动画短片《亲爱的篮球》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寻梦环游记》的《Remember Me》
科比《亲爱的篮球》
200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奖被细分为最佳动画长片奖和最佳动画短片奖两个奖项。《寻梦环游记》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第19部动画长片,这也是导演李·昂克里奇(LeeUnkrich)第二次获得奥斯卡奖,上一次是凭借《玩具总动员3》获奖。《亲爱的篮球》是科比第一次涉足动画片领域。
历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
3.幕星社获腾讯四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三文娱获悉,聚集了诸多网红漫画家的原创漫画公司幕星社近日完成四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方为腾讯。幕星社出让10%股份,投后估值4亿元人民币。
幕星社2010年在北京成立,后搬迁到杭州,是一家原创漫画工作室,聚集了包括幕斯、old先、坛九等微博红人在内的优秀漫画作者,最小的作者清风澈出生于1996年。2018年初,幕星社与腾讯动漫达成战略合作,《19天》《SQ》等热门作品一并入驻腾讯动漫平台。
据腾讯动漫报道,2017年幕星社作者所在的微博全站头部用户数据达到41.8万,大V的规模达到2.5万人(大v是指每个月单月阅读量在1000万以上的人群)。幕星社的单篇漫画的阅读量在2000万以上。
4.斗鱼宣布获得腾讯6.3亿美金投资,虎牙宣布获腾讯4.6亿美元投资
3月8日,斗鱼创始人兼CEO陈少杰宣布,获得新一轮6.3亿美金融资,腾讯独家投资。今年1月,路透社曾报道称,斗鱼计划2018年赴港上市,募资额为3亿至4亿美元。
3月8日,虎牙直播也宣布融资,腾讯独家投了 4.6 亿美元。此轮融资后,欢聚时代仍将保持对虎牙直播的多数控股权。不过有媒体披露,在投资完成的第二年和第三年之间,腾讯可以通过市场公开价格购买虎牙直播剩余股份,最多达到 50.1%的控股权。
5.卖积木的乐高一年收入58亿美元,还要与腾讯结盟攻略中国市场
乐高集团3月6日公布了2017年全年财报,该公司2017年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双下降,结束了由星球大战系列玩具和乐高电影成功带来的高速增长。全年收入下降8%至350亿丹麦克朗(约合58亿美元),净利润下降17%至78亿丹麦克朗(约合13亿美元)。中国市场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两位数增长。北美和欧洲等大多数成熟市场收入下降。这也是13年来乐高销售额首次出现下降。
乐高结束了由星球大战系列玩具和乐高电影成功带来的高速增长。乐高中国市场收入显著增长,而且还要与腾讯结盟,进一步爆发。乐高2017年畅销的产品包括: 乐高城市、乐高得宝、乐高创意百变、乐高好朋友、乐高幻影忍者等系列。
6.汪汪队大获成功,出品公司进行了第20场收购
《汪汪队立大功》制作公司Spin Master本周宣布收购美国百年毛绒玩具制造商Gund,后者因推出胖吉猫玩具闻名。本次收购价格为7910万美元。此次收购拓展了Spin Master的品牌组合,增加了新的毛绒玩具业务。
Spin Master这次是从私募股权公司Balmoral Funds投资的Enesco LLC公司处收购了Gund。Gund成立于1898年,是全球领先的毛绒玩具制作商之一,被美国品牌委员会认定为美国最值得信赖的玩具品牌之一。
本次交易是Spin Master公司成立以来的第20次收购,也是其2015年IPO 以来的第9次收购。对GUND的收购预计将于2018年4月1日结束。SpinMaster计划通过此次收购将业务扩展到婴幼儿玩具和特种礼品。
7.柠萌影业完成数亿人民币C轮融资
曾推出网文改编网剧《择天记》的上海柠萌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C轮数亿人民币融资。本轮投资方包括汉富资本、五牛控股和千毅资本等机构,老股东腾讯、弘毅投资继续加持。
资料显示,2014年柠萌影业成立于上海,代表作有现实题材剧《好先生》、《小别离》,古装剧《择天记》、《寂寞空庭春欲晚》。
8.山猫传媒新三板挂牌上市,2017年1-7月营收1402万元
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公告显示,湖南山猫吉咪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申请获得批准,并于3月2日挂牌。
资料显示,山猫传媒成立于2003年8月,是一家从事原创3D影视动漫、游戏和移动互联网内容制作以及动漫衍生产品研发销售的高科技文化企业。山猫传媒主营业务为动漫电视剧等内容产品的制作、发行和基于动漫内容产品的动漫衍生产品和服务的经营。
9.欢聚时代净营收33.685亿元 同比增长51.9%
欢聚时代(Nasdaq:YY)3月5日发布了截至12月31日的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报告显示,该公司第四季度净营收劲增46%至36.265亿元,直播业务营收同比增长51.9%至33.685亿元。
同时,该公司财报显示旗下游戏直播平台虎牙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秘密提交了IPO申请文件。
YY直播和虎牙营收
据各季度财报显示,2017年四个季度,虎牙直播的营收分别为3.8亿元、4.4亿元、5.5亿元和6.9亿元,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虎牙直播2017年各季度营收
该公司表示,2017年第四季度在YY直播和虎牙的双重推动之下,移动直播业务每月活跃用户人数(MAU)同比增长36.6%至7650万;总视频直播付费用户人数同比增长25.0%至650万人。
2017年第三季度,直播业务营收增长60.4%至28.716亿元(4.31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7.904亿元。YY直播营收23.192亿元(3.486亿美元),虎牙营收5.524亿元(8300万美元)。2017年第三季度,直播业务每月活跃用户人数同比增长36.6%至7300万,付费直播用户增长46.5%至630万。
10.万达电影:2月实现票房13.5亿元,观影人次3071.3万人次
3月8日消息,万达电影披露,2018年2月,公司实现票房13.5亿元,观影人次3,071.3万人次。1-2月累计票房21.6亿元,同比增长27.3%,累计观影人次5,154.6万人次,同比增长28%。截止 2018 年2月28日,公司拥有已开业直营影院531家,4,692块银幕。
11.北京将加大力度净化网络视听环境
新华社3月6日报道,从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获悉,北京将加大“净网”力度,推进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网站落实“总编辑内容负责制”,对严重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加强网上境外引进节目的管理。
据新华社介绍,2017年,北京共清理下线色情淫秽、血腥暴力和低俗视频28万多条,关闭上传违规视听节目用户501个。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约谈违规网站60余次,提交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查处了凤凰网、Acfun、新浪微博、花椒、秒拍、梨视频等20多家视频网站、社交平台、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提交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关闭了无证视听网站31家。
12.曾拥有4亿用户的多米音乐正式宣布APP暂停运营
在腾讯、阿里、网易互相授权合作自己音乐资源的时候,小平台多米音乐先出局了,它9日正式发布停服公告,称将暂停多米音乐APP客户端的内容运营。
多米股份3月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为优化公司业务布局,提高整体盈利能力,从长远发展考虑,公司决定暂停多米音乐APP客户端及偶扑客户端业务运营。上述线上业务2017年度收入约占公司2017年度总体业务收入的13%。
3月6日,网易云音乐与阿里音乐共同对外宣布,双方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的合作。网易云音乐将天娱、爱贝克思(avex)、丰华、华研国际等优质音乐版权转授给阿里音乐;同时,阿里音乐将滚石、S.M. 、BMG 等优质音乐版权转授给网易云音乐。
13.绝地求生2月玩家下滑12% 流失19万人
近日,根据Steamcharts的统计,《绝地求生》2月份的平均玩家数比1月下滑了12.23%,从1月份的1584886.8下降到1391015.3,减少约193871人。
14.玩具反斗城考虑关闭美国所有门店
根据CNBC报道,去年9月在美申请破产保护的玩具反斗城可能考虑关闭美国所有门店。在令人失望的假日季节后,玩具反斗城面临31亿美元贷款违约的风险,其销售、交通和利润都远远低于公司向出借人的承诺额。
此次破产重组不影响其在亚洲地区的业务,玩具反斗城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扩张,加速开店计划。
10,在日本,熊猫是一种信仰_
本文授权转载自
看客inSight(ID:pic163)
低欲望社会?
在熊猫面前,不存在的。
时隔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再次访华。
这次来访,安倍还带着一个“特殊任务”——肩负着“全村人的希望”,他向中国提出了再租一只大熊猫的请求。
如果租不到,那么一切都将崩坏。
“熊猫租借”起源于1982年。彼时野外大熊猫数量锐减,中国政府决定不再无偿赠送,而是改为有年限的“研究型租借”:
他国租借一只熊猫,每年需向中国支付100万美金。如因人为原因造成熊猫死亡,需向中国赔偿50万美金。繁殖生下的小熊猫到了3岁还必须归还中国。
条件如此苛刻,但世界各国依旧乐此不疲,其中日本民众对熊猫的热爱最为“变态”。
“大和民族对熊猫,就如东北人对海,广东人对雪。”
《樱桃小丸子》有一集叫《小丸子去参观熊猫》。剧中小丸子表示:“看熊猫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心愿。”
“人生在世,连熊猫都没有看过,会非常丢脸。”
小丸子的奶奶也回忆说,熊猫第一次到日本时,老中青三代共同疯魔:
“排队3小时,观看10秒钟。”
近年最疯魔的要数“每日panda桑”高氏贵博,一个买了年票、每天去上野动物园拍熊猫的人。
2017年12月21日-2018年9月21日,高氏贵博拍的大熊猫香香。
本来,看“香香”是要摇号的,但幸运的高氏贵博第一天去就看成了:
“一般来说,想看脸。不过,那天它用屁股对着我睡觉呢。对我来说那是最棒的「初次见面请多多指教」。”
坚持拍熊猫6年的高氏贵博
为了揭开“日本熊猫疯”的源头,NHK拍摄了纪录片《熊猫来了!日本首次公开不为人知的大作战~》。
一切,都得从1972年那两只“初代旅日大熊猫”说起。
“我是日本第一个抱熊猫的人”
“在我之前,日本没有人抱过熊猫。我是第一个。” 冈崎彬回忆起当年,仍然面露骄傲。
1972年9月,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了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中日联合声明》后,周恩来总理决定把两只大熊猫赠送给日本。
这一年冈崎43岁,在全日空工作,人送称号:“动物运输业界第一人”。
这对大熊猫的运送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头上。
1972-1980年间,中国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北韩、西德赠送过16只大熊猫。
虽然经手过不少猛兽,熊啊,狮子、豹子什么的,但这次的任务,最让冈崎头大。
“大熊猫是珍贵的国宾,又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一定一定一定不能出什么差错。”
那个年头,全世界见过熊猫的人极少,冈崎彬甚至连熊猫的大小都不知道。
出发前,他特地跑了一趟伦敦动物园找攻略。
伦敦动物园曾经用飞机运输过大熊猫姬姬。图为1958年,姬姬正在进行第一次体检。
交接的日子转眼就到。10月28日一大早,专机就载着竹子和苹果出发,中午12:30就抵达了北京。
“当时北京机场还是座安静的机场呢。”冈崎说。
距离交接还有2个小时,冈崎让下属们先去吃午饭,自己一个人留在机舱里等待——
但没想到,兰兰和康康,就在这时送了过来。更没想到的是,一位女士,大概是饲养组的组长,问他要不要抱抱熊猫。
就这样,冈崎彬有了所有日本人梦寐以求的体验:亲手,抱了,大熊猫。
“它还把脸凑过来舔我,敲可爱的。”
“空姐也可想摸了。”冈崎说。但等到其他人回来时,康康和兰兰已经被装进笼子送上飞机。
飞机上,康康和兰兰吃光了所有的零食,一路都在睡觉。但冈崎还是放不下心,时不时隔着笼子摸摸。
晚上6:50,在一支战斗机编队的护航下,飞机抵达羽田机场,2000多名记者早已蜂拥而至。
看到大批记者举着相机,冈崎的脑海里,又浮现起一个多月前在伦敦动物园听说的那件事:
姬姬因为媒体闪光灯的刺激,受到惊吓而去世。
有了前车之鉴,这时,冈崎特制的熊猫笼便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栅栏前的遮光帘可以隔绝外界,避免熊猫见人受惊。
在机场等候的媒体老师们
连熊猫的影子都看不见,有记者十分不满:“别遮遮掩掩,赶快掀开帘子!”甚至有人搞人肉袭击,直接冲了过去。
但冈崎彬依旧不为所动。
约晚8点,经历了“史上最短”的通关和检疫后,大熊猫换乘卡车前往动物园。一路上有警车开道,为求谨慎,行车时速只有30公里。
到达上野时已经是晚上9点,园内聚集了几百人。人群中,还有日本当红艺人黑柳彻子(著有《窗边的小豆豆》)。为了看一眼熊猫,那天晚上,她从电视彩排现场偷偷溜了出来。
小时候,黑柳彻子收到叔父从美国寄来的熊猫玩具,自此一发入魂。
媒体大军也一路追到动物园。一再承诺绝不开闪光灯后,遮光帘掀开了10分钟。
镜头下,活泼的康康好奇地望着笼外,兰兰则以屁股示人。
熊猫旅日初体验:
吃苹果,还得是富士的
事实上,早在田中角荣访华前,日本国内就盛传“中国会赠送熊猫”。
等到确切消息一出,各大动物园就立刻行动起来。每天都有官员跑到外务省,请求接收大熊猫。
考虑再三,田中角荣首相决定,交给业界OG——上野动物园来照顾。
收到风声的上野市民不能淡定了。
为了欢迎熊猫,人们匆匆把白熊雕塑涂成了熊猫色;上野街头,“你好”的中文字样也随处可见。
市民准备迎接大熊猫:“你好,康康、兰兰。”
而上野动物园却陷入了一片焦灼。
怎么饲养熊猫呢?事实上大家都没有任何经验。
不只日本,当时整个西方世界对熊猫的了解都非常有限,被赠送的大熊猫寿命往往不长。图为1972年2月,尼克松在北京动物园观看大熊猫。
此时,距离大熊猫的到来只剩三周时间。
为了迎接康康和兰兰,园方花费4000万日元建造了近300平米的熊猫舍,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可以说相当的豪华。
熊猫舍
又根据北京动物园发来的电报,紧急推出了“熊猫饲养计划”,任命52岁的本间胜男担任饲养员。
本间被称为“老虎本间”,在猛兽的饲养上有自己的一套。
兽医也迅速确定了让田边兴记来担任。
田边当时只有32岁,虽然年轻,但医术高明。
第一次见到熊猫,田边的第一反应是“好大啊”。
“不仅仅是大,是超级大!”2岁的康康55kg,4岁的兰兰88kg,几乎是成年人的体态。
来到日本的第一个夜晚,康康一直在咩咩叫,这是田边第一次听到熊猫的叫声。
“就像小狗离开母亲,来到新家后,孤独哭泣的感觉。”
“他们都这么难过了,还非要运到日本来。”田边心里也跟着难过,“但既然来了,我就一定让他们都健健康康的。”
借助中国和伦敦动物园的信息,动物园为熊猫准备了大米、玉米粉、大豆粉、牛奶、水果,还从筑地市场运来了大叶竹作为主食。
但是康康和兰兰一点都不吃。
动物园心急如焚,把全国各地与四川相近的竹子全部找来,千叶县、箱根的……
最后发现,康康最喜欢吃栃木县大田原的竹子;而兰兰最喜欢的是苹果,还得是“富士”的,在日本可以说非常奢侈了。
为了满足熊猫们爬一爬、荡一荡的愿望,园方还在活动场里挂了轮胎,没想到康康非常喜欢。
一周后,康康出了小状况,因为前一天东京下了场雨,康康有些流鼻涕。
熊猫宝宝很虚弱,感冒也可能致死,不巧的是当晚跟北京动物园又联系不上。
不吃药不行,但药物的副作用更让人担心。情急之下,田边想到了中药:
熊猫来自中国,竹子本来也是中药的原料,还没有副作用,接近自然的东西应该更好一些。
吃竹子的康康
晚上九点,中川和田边避开记者,偷偷溜出动物园,许久才找到一家开着门的中药店。
“孩子感冒了,想要点中药。”
店主一边调药一边问孩子的年龄和体重,中川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2岁,55kg。”把店主吓得够呛。
两人连忙改口:“说错了,说错了,年龄要大一点的。”
没想到,中药的效果非常好。第二天,康康的感冒如田边的预期一样有所好转。
不到上野看熊猫,
白来世上走一遭。
与此同时,因为国民迫切想见到熊猫,上野动物园决定在11月5日向公众开放。
薛定谔的风险,再次横亘在大家面前:园方得知,康康和兰兰本来是野生的熊猫宝宝,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
紧张感再次弥漫上野动物园。
保守起见,园方决定,先来一场小型“热身”。11月4日的媒体见面会,有350人来到现场。两只熊猫在镜头动个不停,媒体老师喜出望外:“这不是很健康嘛!”
但在旁观察的工作人员却十分警惕。
熊猫是喜静的动物,基本都在睡觉,这样兴奋背后应该有异常。果不其然,两小时后,兰兰一反常态——因为过度紧张,呼吸数是平常的15倍,达到了每分钟300次。
为了照顾兰兰的状态,园方决定把第二天的公众展示时间缩短至两小时。
在紧张与不安中,第二天的公众展示来了。
这天,上野动物园附近被热烈的气氛包围着,就像《樱桃小丸子》里全家老小一起排队看熊猫的情节一样——
这天一大早,来看熊猫的人,从上野地铁站一直排到公园门口,足足排了两公里。
有人从别的城市赶来,更有3000多人彻夜排队。
热闹程度堪比十一期间的旅游景点,机动部队、警察叔叔不得不筑起人墙维持秩序。
排队3小时,见面10秒钟。
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瞬间化身痴汉——眼睛不转了,路也不走了,除了“卡哇伊内~卡哇伊内~”之外,就说不出别的话了。
老中青三代,基本全跪,无一幸免。 来源:BBC纪录片
曾任园长土居利光说起熊猫宝宝时,更是一脸温柔:
“他们的体型和身姿都很有趣,脸部正面看非常圆,身体更像婴儿的头身比,坐姿是所谓熊猫坐。
对普通人来说,就像看小宝宝一样,即使长大也是。”
很快,两只“初代旅日大熊猫”就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熊猫热。
开放熊猫馆的第一天,一共有5.5万人来到上野,最后只有不到1.8万人见到了熊猫。第二年,上野动物园以920万参观人次打破了历史记录。
此后七年间,到访的人数达到3200万人,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1/4。
不过天天让你见那么多人你也得疯,经历了几天惊心动魄后,1972年11月9日,园方宣布开设“闭馆日”,在游客最多的周末前后(周五和周一)让康康和兰兰充分休息。
“熊猫热”逐渐渗透到方方面面。凡是跟熊猫沾边的饮食、玩具,都十分畅销。
1972年,东京,两个抱着熊猫玩偶的姑娘。
荧幕上的熊猫形象,也在一夜之间流行开来。
日剧《推理要在晚餐后》,剧中的警部很喜欢熊猫。
更重要的是,这对萌兽从此成为了中国的象征。
“此前没有建交、十分陌生的中国,从此成了熊猫的国度。”
1972年,与熊猫玩偶互动的日本小朋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园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979年9月,兰兰病倒。
病情持续了三天,兰兰的体温一度上升到四十度,脉搏微弱,几乎没有排尿。
从全国各地打来的鼓励电话接连不断,鲜花、书信也堆满了动物园的收发室。
然而,1979年9月4日,在陪伴了人们9年之后,兰兰还是离开了。
兰兰离开那天,田边也陪在她身边。
“看到她的时候,我就知道她救不回来了。”
负责解剖尸体的也是田边。“我没有哭,查明病因是我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
后来他痛心地发现,当时兰兰已经怀有身孕。
凌晨一点,饲养员向外界宣布了噩耗,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日本。
清晨6点,天刚亮,两、三百个小孩来到了动物园悼念兰兰,随后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就像1972年9月公众展示那天一样,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有孩子甚至为“兰兰”手缠黑纱,带着水果、鲜花,站在熊猫馆前双手合十,为她祈祷。
十个月后,康康也随之离开了这个世界。
1974年,在雪地里玩耍的康康。
因为难以接受,本间辞掉了饲养员的工作,把“像孩子般照料多年的康康、兰兰作为职业的终点”。
而田边则继续当了30多年的兽医。在熊猫舍角落的仓库,百余卷饲养日记被保存着,几十年来一日不落。
如今他在家里种了好几种竹子:“万一发生了什么紧急情况,熊猫宝宝没有食欲的时候,算是有备无患吧。”
田边家的竹子
康康和兰兰之后,代表中日友好的熊猫一只接一只来到日本。
目前,共有10只胖达生活在日本——这是除中国以外,全球饲养熊猫第二多的国家。
其中人丁最兴旺的是和歌山白浜动物园。1994年,2岁的大熊猫永明从中国来到和歌山,目前已是15只熊猫的爸爸了。
2017年6月12日11点52分,上野动物园也迎来了一只熊猫宝宝。
——这是动物园首次自然繁殖的重大成果。为了给熊猫宝宝起名字,东京都甚至设立了“选考委员会”,最终,从32万份投稿中选出了“香香”这个名字。
香香的熊猫坐。高氏贵博 / 摄
“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排便”、“第一次从树上掉下来”……香香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上野再次成为熊猫狂热者的耶路撒冷。
更重要的是,胖达永远肩负着日本民众的期望:平和の象徴になりますように。
“请成为和平的象征。”
参考资料
[1] 「パンダが日本にやって来た」~カンカン重病?知られざる11日間
[2]パンダが来た!?日本初公開 知られざる大作戦?
[3]あの日々のこと?蘭蘭(らんらん)、康(かんかん)とその死
[4]シャンシャンの可愛さに負けず、パンダのビジネスモデルを図解?分析してみた。黒澤 友貴
[5]《一见熊猫误终身……这些日本人还有救吗?》,天天快报
供图 视觉中国 | 撰文 C尘 | 编辑 简晓君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星标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11,周末玩什么:心灵旅行、钓鱼模拟、海岛建设,总有一种方式适合你_...
本周我们推荐了《光明旅者》《终极钓鱼模拟器》《女巫猎杀》《隐形之盒》《海岛大亨5》《Typoman》《勇者斗恶龙11》这几款游戏。
编辑丨甄能达
“周末玩什么”是来自触乐编辑们的每周游戏推荐。每周末,我们都会各自推荐一款当周的新游戏(偶尔也会有老游戏),它们可能是PC或主机游戏,也可能是手机游戏,来供大家参考、选择。当你在周末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导。
丨 刘淳:《光明旅者》(PC、PS4、Switch、Xbox One)
我是被《光明旅者》的像素风吸引的,老实说,我不太喜欢这种有些粗粝毛糙的风格,平滑精细的画面可能更合我的口味,但《光明旅者》中的颜色实在处理得太好看了,从主界面红绿两色的碰撞开始,一个安静美丽又隐藏着躁动不安的世界逐渐展现出来,并成功勾起了我前去探索的欲望。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像素风有种莫名的偏见,这风景多美呀
《光明旅者》是一款ARPG,游戏讲述了一个末日后的世界,一切都被巨神兵摧毁殆尽,主角是一位四处环游的旅者,他身患顽疾来此寻找解药,也一并探索这片被废弃的土地的过往,以及那些被人遗忘的知识、技术和故事。
开发团队一直对外强调,游戏灵感来自《塞尔达传说:众神的三角力量》和《暗黑破坏神》。《光明旅者》注重探索,但还是以战斗为主,可也并非《暗黑破坏神》式的“刷刷刷”,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弱化解谜的 “塞尔达传说”。
火无处不在
《光明旅者》最大的亮点是冲刺(Dash)系统,轻轻按下冲刺按键,残影未消,便已到了另一处。这个操作也是游戏动作系统的核心。配合近战劈砍和远程射击两种攻击,一路横突直刺下来,战斗体验让人觉得无比帅气爽快。
后期升级连续冲刺后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残影,游戏还“贴心”提供了“连续冲刺800次”不断的成就
游戏中的战斗多集中于封闭的空间内,各种敌人蜂拥而至,如何在快速闪避中灵活反击,将敌人逐一歼灭,是这种快速战斗方式带来的最大乐趣。当然,冲刺并非毫无限制,在一开始的默认状态下,每连续执行3次冲刺,就会硬直上一会,如何把握冲刺的收与放,也让战斗有了自己的节奏。
后期可以解锁新的枪支,强化冲刺能力,但我觉得没有太大的变化
将这一切包装起来的是游戏含而不露的叙事方式,同许多游戏一样,《光明旅者》省去文字与对话,借助图像和符号讲述故事,故事碎片式地分布在地图上,玩家一边走来一边看,在自行拼凑中给出自己的解读。
游戏就是用这种连环画来讲故事的
游戏提供的这种探索感,这时候就非常 “塞尔达”了。它没有太多解谜的成分,强调的是一种纯粹的探索,东南西北4个区域风景各不相同,地上地下两块相互联通,还有数不过来的隐蔽通道,就藏在各种图像细节的提示之中。
游戏将地图工整地划分成了东南西北4个区域,每个区域尽头有1个Boss,最后解锁中央的终极Boss
西边的树林,东边的水泽,北方的山风,南边的沙土,红蓝绿黄,每个区域对应一种色调,也对应一种风情。现在回想起来,我依旧记得沉浸其中的感觉,那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孤寂。眼前的美丽景色使人平静,又藏有一丝不安与担忧,一个身患重病的神秘旅人,好像正在进行一场无望的探求。
游戏中有不少这样的场景,神秘、空阔、美丽、孤寂
因为事先看过一些采访,通关《光明旅者》的过程中,我不时会想到主创Alex。Alex从小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正是抱着自己可能随时死去的心态,创建了“心脏机器”工作室,在成功众筹后耗时多年完成了这个游戏。
在游戏进行过程中,主角到特定地点时就会咳血不止,生命值太低时也会不断渗血,手柄不时震颤,像心脏在微弱搏动,更别提这个末日世界寻求解药的旅人故事了,某种意义上,这就像是Alex一次自传式的书写。
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冒险故事
《光明旅者》所代表的复古潮流,可被当作对经典游戏的回溯,但不仅如此,它也在现代化的语境下加入了制作人私人化的表达。它源自Alex小时候逃避病痛时的游戏慰藉,也融入了他现在对生命所持有的新理解。这可能正是《光明旅者》的独特之处。
借着游戏刚刚登陆NS新平台的契机,我把它推荐给所有没有玩过的玩家。最后提一嘴,不少NS玩家初次知道《光明旅者》的存在,可能是因为某款宣传图与之神似的NS独占游戏,但两者比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请千万不要因此错失了这款优秀作品。
Steam传送门
丨 杜辰:《终极钓鱼模拟》(Steam)
我第一次玩钓鱼模拟游戏是在某款现在看来奇奇怪怪的手机上,那部手机的名字我已经忘记了,它是一个翻盖手机,有个长条状的滚轮。手机自带一个钓鱼游戏,应该是厂商专门为这个滚轮设计的,游戏的放线和收线都需要滑动滚轮,收线时滚轮吱吱作响的声音就像鱼线在绕线圈上滚动,非常带劲。
可能是这个设计太过巧妙,我再也没玩过比那一款给我印象更深的钓鱼模拟游戏了。我玩过《Fishing Planet》,玩过《Euro Fishing》,都没能找回当年鱼上钩时疯狂滑动滚轮的感觉,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在各种游戏里热衷于钓鱼。我在《魔兽世界》里钓鱼,在《最终幻想14》里钓鱼,在《星露谷物语》里钓鱼——不瞒大家说,我已经自认是一个“游戏老渔夫”了,虽然在现实世界里我连鱼竿都没摸过一次。
直到我买了《终极钓鱼模拟》,我才明白,残酷的真实系模拟钓鱼可以多么难。
和很多钓鱼模拟游戏一样,《终极钓鱼模拟》有诸多场景可以选择,每个场景有自己的难度等级,游戏中还有人物等级一说,不达到一定等级将无法进入高难度地图。这似乎有些限制玩家自由,因为游戏一开头给人物升级确实挺难,很容易造成玩了很久还只能去前两张图的尴尬局面。
这是最初始的地图,只能钓上来傻乎乎的鳟鱼
游戏画面还算不错,这对钓鱼游戏至关重要,因为在等待鱼上钩的过程中,玩家只能看一看周围的景色,如果发现湖畔的小舟和森林都是劣质贴图,无疑非常影响心情。Steam上有评论指出游戏优化不好,帧数太低,我也感觉到了这个问题,在到达水边前走的一段路确实不那么流畅,但是钓鱼游戏一般不会太经常要求你移动,找到一个固定鱼点之后可以钓很久,所以并不会很影响游戏体验。
游戏的画面还是非常不错的
在最核心的钓鱼玩法上,因为我没有实际钓过鱼,不敢说《终极钓鱼模拟》是不是最专业的,但它肯定是最复杂的。“不同的鱼需要不同鱼饵”这种基本设定自然不必多提,游戏里不同鱼上钩之后的挣脱逻辑居然也不一样,按“C”键切换到水下视角就能发现,有的鱼一个劲用力挣脱,有的鱼会挣一会歇一会……鱼钩也对能否钓上特定鱼种有很大影响——比如第一个地图里,很多常见鱼需要76号鱼钩来钓,这对钓鱼爱好者似乎是一个常识,但在教程中完全没有提示,需要玩家自己仔细比对鱼类图鉴和商店的物品说明来领悟。
每种渔具都可以3D展示,这是最常用的苍蝇鱼饵
除了前期准备工作,鱼上钩后的拉线又是不懂钓鱼的“云渔夫”的一大障碍。《终极钓鱼模拟》用拉力条表示线的松紧,玩家需要分别调整鱼线松紧、长短和收线速度,不同品质的鱼竿线圈各不相同,比如新手鱼竿只有0和100两个放线速度,更好的鱼竿有更多的档位可选。
前面说到了,不同鱼之间挣脱行为不一样,对鱼线造成的拉力也不一样,一直挣脱的鱼会一直给鱼线拉力,但是不会很大;歇一会再蓄力的鱼则会让鱼线拉力波动很大,拉力大时需要卸力收线,拉力小时则可以加紧不动坚持一会……我玩了很久,对这些东西也是一知半解,往往记不住某种鱼的挣脱逻辑,只能看右下角的拉力表操作,很多时候就在拉力变化的几秒钟内被鱼挣脱了。
鱼上钩时水面会有明显的涟漪,据社区情报,有高手能靠看涟漪就判断大概是哪种鱼
钓不同的鱼操作并不相同,最基础的浮漂钓鱼还比较好理解,就是很自然地一收一放,45度将鱼钓上来。但游戏后期还有很多高级鱼种,需要抄网(这个词儿是不是更陌生?),虽然可以设置自动使用,但抄网需要鱼平躺在水面,这就要求收线时不能再一收一放,要尽量收紧,让鱼被拉到水面,还不能被挣脱。
到了游戏后期,有些地图允许你开船去到水域中间,钓一些岸边没有的鱼,还有冰钓元素——玩家需要在冰面凿出一个个窟窿再下钩,不必说,冰钓的操作和湖畔钓鱼也有很大不同,我在冰钓地图一只鱼都没钓上来,就不多说了……
冰钓需要购买专用的打孔器
乘船钓鱼时,可以靠船上的超声波探鱼器得知哪里有鱼群
《终极钓鱼模拟》中带有多人游戏元素。在游戏的地图界面可以选择在本地或在多人服务器中垂钓,但即使多人垂钓,你也看不见别的玩家,只能在公频里打字交流(这游戏里也没有语音)。游戏没有什么评分系统,钓上来了一条鱼,那很好,去钓下一条吧!非常类似于真实世界的钓鱼体验,毕竟现实里和朋友去钓鱼,不会有人在你们钓完之后给你们挨个打分,评价你的鱼是SSS还是C。
这是多人服务器里钓上来的一只褐鳟鱼
《终极钓鱼模拟》是让我消耗时间最长的一款钓鱼游戏,它复杂而迷人的垂钓系统让我感觉自己在和鱼搏斗,没上钩时就看看风景,一旦有鱼上钩,双手都需要展开一系列操作,左手用键盘调整水上水下视角,右手控制鱼竿力度和收线速度。钓上来鱼之后有种久违的感动。
切换到水下界面能看到鱼线长度和鱼的深度
总结一下的话,《终极钓鱼模拟》并不适合一般爱好者,如果你对钓鱼本身不那么热衷,上手难度和简陋的教程很容易让不那么有耐心的玩家很快就放弃。但对于有现实钓鱼经验的玩家和忠实的钓鱼模拟爱好者来说,这款游戏有深度十足的垂钓系统,可垂钓地图也不少(开发者还在不断更新),基于真实钓鱼的渔具种类更是一个不缺。
游戏自带中文,虽然是机器翻译,但是实际游玩中难住玩家的一般就是那些专业的钓鱼用语,本身作为一款模拟游戏,没什么复杂的句子和段落,机翻能准确翻译出渔具的名字,就够用了。
《终极钓鱼模拟》目前刚刚结束测试,更新到了1.0正式版本,钓鱼爱好者不妨一试。
Steam传送门
丨 林志伟:《女巫猎杀》(Steam)
《女巫猎杀》是一款带有RPG元素的恐怖题材射击游戏,近日正式发售了。《女巫猎杀》的画面不是很好,粗糙的建模和落后于时代的光影、纹理都相当劝退。游戏的开始也非常平淡,没有开场CG,只有几句简短的文字介绍,玩家就被丢到了阴云密布、永无晴天的小镇上自生自灭。
游戏画面还相当阴暗,几乎没有亮色调的物体出现,在游戏里不认真观察会错过很多东西,像这张图里就藏着一只猫
对于大部分玩家而言,初见本作的几个小时内很难发现游戏的乐趣在哪里,大多数玩家都会在两小时之内选择退款,因为它看上去就像是某个二流工作室随手做的垃圾游戏,丢在Steam上,能赚多少是多少。但实际上,这款游戏在Steam上的评价是特别好评。在认真玩了一阵之后我也发现,游戏粗糙外表下的确潜藏着优秀的素质。
想知道画面有多粗糙?看看这张人类NPC的截图体会一下
在《女巫猎杀》中,玩家将扮演一个18世纪的女巫猎人,在一张广阔的地图上猎杀各种超自然生物。与《巫师3》那种带着各种魔药、剑油,一边和人讨价还价、一边斩杀水鬼,还能抽空与女术士翻云覆雨的猎魔人不同,《女巫猎杀》中的猎魔人非常硬核,在战斗力上就是完全的普通人,他所能仰仗的武器只有一把银剑和两把火枪。
乍看之下,有热武器的猎魔人会比波兰剑仙强上不少,但实际上游戏中的火枪虽然命中率不低,但装填速度实在太慢,两枪打不中敌人基本上只能读档重来,因为你的敌人不仅攻击力高,攻击欲望还极强,只要被他们近身,几秒之内就会被击杀。
游戏中的两杆火枪都是前装式火枪,一枪开完得装弹好久
游戏的大地图也相当劝退。在背景设定中,玩家扮演的猎魔人将前往一个小镇解决灵异事件。可在小镇外的森林中,他遭遇了不明野兽的袭击,玩家的首个任务就是击杀森林中的野兽。就像每个北日耳曼神话中的诡秘黑森林一样,这里的森林地图不仅地形复杂,还充满各种各样不死生物,等着狩猎初来乍到的猎魔人。
在游戏前期没有购买指南针前,玩家只能凭感觉去记忆地图,这又变相加大了游戏难度,因为森林中的怪物是会不断复活的,游戏的自动存档机制又几乎相当于没有(玩家只能在存档点或更换地图时自动存档),玩家得不到补给,又容易迷路踩雷,很快就会被耗死,然后重新开始游戏……
即使有了地图,也比较抽象,看也只能看个大概
在玩《女巫猎杀》时,玩家必须像在玩《血源》《黑暗之魂》这类游戏时一样,时刻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留意一切风吹草动。这款游戏中的敌人也不像其他第一人称游戏那样,只要在视野外就会停止或暂缓行动,这就要求玩家时刻注意眼前的敌人同时,还要注意四周的脚步声——开发商硬生生在一款单机游戏中塑造出了竞技FPS游戏的紧张感。
主角近战实力不是很强,至少在面对超自然生物时,提着银剑近战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
这样的高难度游戏,反而带来了很强的代入感,游戏出色的氛围塑造进一步加深了这种代入感,远处怪物窸窸窣窣的走动声、风吹过树木的呼啸、被怪物或是主角惊吓而飞起的鸟群,这一切都让你从心底里相信:“你就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猎魔人,在这场狩猎中,你不是猎人,就会变成猎物。”
与《寂静岭》一样,游戏中会时不时出现浓雾,一些怪物会从迷雾中向你发起进攻,非常带感
当然,游戏也不是整个流程都保持着这种单一的玩法和高难度。随着玩家不断击杀各种各样的超自然生物,也能回到事件发生的小镇去购买各种各样的补给品与道具。玩家本身,也能通过技能来自我强化,随着流程解锁的各种主动技能可以丰富玩家对抗敌人时的战略战术。
游戏中的技能就像传统RPG中的魔法一样,需要花费MP施放,可玩家的MP数量稀少且不能自动回复,甚至连存档都得花费总量一半的魔法值
作为一款小成本独立游戏,《女巫猎杀》缺点很多,譬如过于粗糙的人类建模,不影响游戏体验但还是让人有些不舒服的卡顿,以及所有恐怖游戏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的廉价Jump Scare元素。不过,考虑到它定价只有40元,总体来说还是物超所值。目前这款游戏在Steam平台打折,折后31元,打折截止到下周二结束。
Steam传送门
丨 熊宇:《隐形之盒》(Steam、Android、iOS)
今天来推荐一款很有难度的益智游戏《隐形之盒》。游戏在我们熟悉的玩法上添加了一个微小的改动,使得游玩体验完全不一样,甚至是充满恶意。
游戏的主要玩法是使用上下左右滑动所有方块,直到碰到障碍物,再利用障碍物来将所有方块放到目标位置。这个玩法至少在20年前就有了,而且作为小游戏被加入了多个游戏之中,“精灵宝可梦”系列的道馆就经常采用类似玩法。
就过去的经验来说,这类游戏只需要乱按,多试几次就能通过,即便是关卡复杂,也不需要什么特别头疼的计算。《隐形之盒》的难度在于,它极为恶意地隐藏了需要移动的方块,这使得游戏体验完全不一样。
从教学关来看玩法其实挺传统的,真正的难度来源于看不见(本关为教学,所以可见)
游戏一共提供了70个关卡,在尽可能短的步数内通过关卡可以获取更高评分。除了教学关外,在第一步移动后,玩家操纵的方块就会被隐去,也就是说,玩家需要自己记住方块所在的位置。
迷宫会越来越复杂,方块只有在起点才会被看到,移动中是全程不可见的
方块的位置并不难判断,所以听上去并不困难?那么,如果出现多个方块呢?随着游戏的推进,关卡会越来越复杂,一次操作将移动不止一个方块,玩家需要记住不断变化位置的多个点。
需要同时记住两个方块的位置,到达终点后方块便不会被移动
除此之外,关卡里的障碍物也各种各样,例如不能碰撞的尖刺。尖刺并不意味着排除了一条道路——在有多个方块又只有一个终点的情况下,玩家可能选择牺牲某一个方块,使得另一个方块抵达终点。因此尖刺本身可能只是一种干扰,但在另一些时候又成了阻碍。
可以献祭其中的一个,只需要一个方块到达终点即可
作为益智游戏,本作并不太休闲,因为看不见移动的主体,碰运气过关变得更加困难,而计算又挺累,还要考验自己的记忆力……所以,尽管我没有通关,还是想把这个游戏推荐给记忆力好与想要自虐的朋友。
从UI来看,本作应该是移动端首发的游戏,但在PC平台使用键盘操作也比较舒服。目前游戏在Steam平台打折,仅售4元。
Steam传送门
丨 陈静:《海岛大亨5》(Steam)
严格说来,“海岛大亨”这么经典的系列已不需要再过多介绍,不过我还是借此机会要给大家提个醒——Steam上的《海岛大亨4》《海岛大亨5》目前都打2折,“喜加一”的机会来了。鉴于《海岛大亨6》跳票到了明年1月,在等待的时间里,重新拿起4代、5代玩一玩,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海岛大亨4》与《海岛大亨5》之间,我更加推荐《海岛大亨5》。
《海岛大亨5》本体加DLC,目前正在2折
本质上来说,“海岛大亨”系列毫无疑问属于经营建造类游戏,但我很赞同IGN编辑在评测中对它的评价——它更多地强调了“有趣”和“风格”,而非“建造”和“挑战”。也就是说,假如玩家只想玩一个一心一意建房子、修路、美化环境的游戏,那么“海岛大亨”系列并不适合。在如今看来已经不算高质量的画面和种类不算丰富的建造选项之外,“海岛大亨”让玩家们考虑的从来都不是如何把自己的岛屿建造得更漂亮(当然,只要你想,你还是能规划得很好),而是如何让“故事”的发展更有趣。
从这个角度上说,《海岛大亨5》可圈可点。
与前几代相比,《海岛大亨5》更突出了时代感,在挑战关卡中,玩家需要从20世纪早期、殖民主义盛行的年代,一步步带领自己的人民走向现代(同时填满自己的腰包)。在每一个时代,玩家的目标都不尽相同,很多时候前一个时代需要大力扶持的东西,下一个时代就要想方设法地削弱甚至取消;作为一个加勒比海地区小国的领袖,“求生存”是国家存续的第一要义,殖民时代如何一边讨好宗主国一边谋求独立,世界大战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冷战时代如何在几大势力之间长袖善舞……
与此同时,你必须同时考虑政治和经济的策略,以及由内政外交引申出的民生、军事、宗教等诸多问题,在与美苏谈笑风生的时候突然被人民起义推翻,那就很不划算了。
进入现代之后,建筑风格和此前的时代大不相同,如果有前代遗留的建筑,对比一下就更明显
很多人戏称“海岛大亨”系列为“水表大亨”,在这方面,相信玩过的朋友都深有体会。在我看来,“海岛大亨”系列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它在“虚拟的游戏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营造出了一种似真非真的氛围。这一点从游戏的外包装上就能看得出,而进入游戏后的“捏人”环节,如果你不想费力去自定义,就可以选择那些已被设置好的领袖——你可以在里面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顺带看看他们的初始设定,可能会找到不少有意思的地方。
“海岛大亨”系列的载入界面上都会附赠一小段话,有些是“领袖”们的名言,有些则是事迹。《海岛大亨5》在前代领袖们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不少非洲、中南美洲统治者的内容,许多人玩家可能并不熟悉,但读起来仍然妙趣横生。
载入界面有时比游戏本身看着还有意思,有玩家总结过载入界面的所有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自行可以搜索一下
重要的是,那些载入界面上的内容,有些看上去令人瞠目结舌,甚至会让人怀疑“这真是现实中发生过的事吗”;而在进入游戏之后,当你埋头苦干发展经济、改善住房、免费医疗、协调国内各派别关系、眼看着要全民致富,人民在选举中却都投给了你的对手,这种感觉简直难以言表,但这时你会发现,你可以直接在大街上把竞争对手干掉,那么,你会怎么做呢?
“海岛大亨”系列一定要玩带全DLC的版本
尽管你可以在游戏中为所欲为,然而奇妙的是,“海岛大亨”并不是那种鼓励人“作恶”的游戏,它浸在骨子里的嘲讽味道让玩家不知不觉养成了“吐槽”与“质疑”的习惯——在游戏里做一个独裁者,你或许会心安理得,但你也很难抑制住时刻吐槽自己的欲望。
最后,“海岛大亨”还有一点值得推荐,那就是游戏的背景音乐。3代、4代、5代的音乐风格一脉相承,带着浓厚拉丁风情的曲调一旦响起,就能立刻让你眼前浮现出加勒比海的阳光、蓝天、沙滩,以及费了半天力气建起来却在龙卷风里毁于一旦的住宅楼,加上扑面而来的叛军……这个时候,估计你又会想要打开游戏玩上两局了。
《海岛大亨4》OST,也是优秀的作业BGM?
www.bilibili.com
遗憾的是Steam平台上的《海岛大亨4》《海岛大亨5》都没有中文版,但在评论区里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好心人提供的汉化补丁。
《海岛大亨6》完整中文预告_腾讯视频?
v.qq.com
《海岛大亨6》也要来了
Steam传送门
丨 胡正达:《Typoman》(Steam)
Typo有打印错误之意,按照超级英雄系译法,这个游戏似乎可以翻译成《错字侠》之类的,满满的中二感。
玩家在游戏中将扮演由单词“HERO”组成的火柴人,面对同样由字母组成的各种怪物以及重重机关。这些机关会通过散落在地上的字母与玩家产生互动,举个例子:远远地看见一处升降台,升降台附近的地上摆着个字母“N”,角色身边摆着个字母“O”,此时,玩家要通过滚动的方式将“O”挪到“N”旁边,合称“ON”。在合体完成的一瞬间,金光四射,电闪雷鸣(大雾),升降台也应声而动,这样,玩家就用一次简单的单词拼写通过了一个基础机关。
ON!
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游戏的基础玩法,事实上,在游戏中拼写难度要比这个稍高一些,但也不算太难,可能玩家词汇量太大还会给自己造成一些困扰。另外,游戏中充满了带感的设定,比如“LOVE”可以作为武器对抗“FEER”,“PART”可以通过字母换序变成“TRAP”之类的,让人不禁赞叹设计者的创意。
通过挪动字母来拼写单词
虽然游戏中操纵的是字母人,但其实这个人物是有背景故事的,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收集26个闪光引号来对解锁故事,遗憾的是,这个故事并不精彩,看起来和游戏精彩的关卡设计有些割裂。
游戏共分为3个大章节,全部通关后可以解锁两个小游戏。一个是一分钟内用字母拼单词,比的是手速;一个是利用Lie和字母拼单词,比的是想象力。两个游戏难度都不高,但颇为精巧,值得一试。
自带两个迷你游戏
现如今大作拼底蕴,小品比创意,《Typoman》虽然是款小成本游戏,但处处透着制作者的精巧设计,诚意十足。从某种程度上说,《Typoman》能被归到“功能游戏”里,要是功能游戏都能按这个标准来,玩家想来也不会心生抵触了。
游戏目前在Steam平台打折,售价为12元,特别好评中,十分推荐!
Steam传送门
丨 胡又天:《勇者斗恶龙11:寻觅逝去的时光》(Steam)
周一回到台北,周三突然看到消息:《勇者斗恶龙11》出Steam版了!
我的内心开始波动:这个月,我除了日常任务,还要出门访谈,还要交际应酬,还要照顾一下同人活动,还要修订博士论文好在明年出版,还要跟团去日本……
然而何必矫情呢?打游戏是我的正业,有什么好挣扎的呢?
3分钟后,买了。
身为JRPG两大祖庭之一,“勇者斗恶龙”系列应该已经不用我多介绍。这里就先讲重点:
PC版的优化做得很好,电脑不太差就基本不会卡顿。
这是欧美版,只有英、法、意、德、西文,没有中文和日文版,配音也是英语。所以如果想要中文,目前大概还得找PS4,去年11月就出中文版了。
目前Steam国区买不到,欲购请转区,我是用1790台币买下来的。
基本上,“勇者斗恶龙”系列打的就是情怀。史莱姆系列怪物是情怀;8元的药草、10元的解毒草是情怀;回合制战斗是情怀;鸟山明的人设是情怀;去教堂才能存档,也是情怀。今日我们硬件的机能与数值策划的学问已经进步如斯,但这里很多东西就是不能改、不用改,因为它是JRPG,因为它是“勇者斗恶龙”。
当然,随着时代与画面的进步,现在再看到一些安排,还是会有些尴尬。例如,难道都没有人吐槽过,为什么国王和王后要整天坐在王座上,也没个办公桌?为什么我们想找这些身居高位的统治者,都是直接走进去就可以了,顶多也只要先通报一下,然后你进王宫里可以先乱逛,把国王卧室里不值钱的四角内裤也拿走,到摸无可摸的时候再继续剧情?因为是游戏嘛。
小时候在2D像素画面上看到这种国王、王后、大臣呆在定位上的王座室布局,不觉突兀;现在3D了,看起来就有点好笑
在营地里可以掏出来变大使用的锻造炉,令人想到《七龙珠》里的胶囊道具系列
制作组大概也很懂这种时代发展带来的非现实感与违和感,所以很多地方也会幽你一默。例如担当存盘点的教堂,通常有教士,或者只有神像,但在某些非常状况下也会看到小孩子来代班。还有,如果你在告示牌背面按键调查,系统会说主角试图阅读,但他站错边了。这些都是可以让你唤回童心笑一下的小地方。
代班教士的小朋友
战斗中进入聚精会神状态可发动极限技,然而这英文名“Pep Powers”取得有点怪,音节短促乏力,读起来又有点像“尿尿”(Pee),我决定从此管它叫“尿力”了
必须称赞的是战斗系统的AI:我总算玩到了一款AI不蠢的JRPG。当你低血量的时候,NPC队友会正确地给你回复;当你中异常状态的时候,NPC能解就会给你解。兴许是见多了RPG Maker和其他一些公司制作的无脑AI,我在《勇者斗恶龙11》这里感动得一塌糊涂。然而为什么其他公司不早做?把队友AI写得不要那么蠢,会很难吗?
目前打了10小时,缓步攻略中,难度适中,本作对经验值与金钱的把控很见功力,在不特别练功刷钱的情况下,你不能每到一个新城镇都买下最新最好的武器防具,而是要有规划取舍,然而就算用差一两档的装备,一样可以过当前主线。毕竟时代变了,玩家不再能接受1代到5代那样硬核的难度了。
话说这是我第一款真正买了正版的《勇者斗恶龙》。小时候在PC上玩过2代、3代,是精讯“移植”的版本,3代更因为1992年台湾地区的“著作权法”实施,不能拿出来卖了,结果是在拨接式BBS上流了出来,Bug还没清完,打到某个Boss会宕机,结果网友就分享打到那边的时候开PC-Tools修改存盘,跳过那段的方法。之后也只玩完过5代,6代只打到开头,再之后,就是2016年8月在《OZ大乱斗NS》的副本里玩到了拉姐制作的1代复刻版,是为对此系列30周年的致敬。想想这经典系列还有好多没有补,就像家里还有很多经典的旧书新书我没读过,唉,补得完吗?
限时特惠中:现在买就送每回合回血、回魔的饰品各一,技能种子3个。有这两个饰品的确好打非常多
我就不继续吆喝了,感兴趣的点链接进去看看吧。
Steam链接(非国区,请自备代理打开)
原文链接:周末玩什么:心灵旅行、钓鱼模拟、海岛建设,总有一种放松方式适合你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12,采访了50个KOL,36氪预测了41个未来 | 2018新商业展望合集_
2018将会是残酷的一年。
并购是它的主旋律——所有可能产生大机会的领域都已置于巨头军备竞赛的阴影下——这可能带来无趣,也可能有出人意料的竞争结果。
今年,我们走访了超过50名投资人、创业者、管理者及分析师,试图通过研究新商业领域里的明星公司、热门领域,去预判接下来一年的关键事件。
我们去年的许多预言已成真,比如做内容的和做社交的越来越像、非主流文化成为主流、信息流大挣其钱、互联网金融公司集中上市、便利店等线下业态难被取代、外卖市场发生并购……
融合仍在继续。今年,我们依然在内容平台与社区、文娱与游戏、零售与电商、出行与新汽车、手机与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新金融,以及新增的区块链这8大领域,预测未来一年值得关注、大概率会发生的41个趋势。
期待与诸位探讨。并期待着观察历史发生。
一、红利到顶,瓜分内容剩余流量
2018将是移动互联网继续马太效应的一年,内容平台尤盛。在资讯分发这个领域,头条、百度、腾讯以及剩余门户的分歧争执将会继续深化,多方竞争已经从暗箭走向明枪,而在短视频这块还算新生的战场,快手、头条系的两大产品,以及腾讯、YY、360等跟进的产品线群魔乱舞,市场喊了多年存量竞争之后,终于迎来“狼来了”的一天。
1 巨头收割开始
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头部公司,它们个头都已经相当巨大,但是主App已经面临增长的天花板。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增长?答案是收购。在社交、音乐、新闻、视频及短视频等领域,头部公司正疯狂而又残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对内容行业来说,今年注定是“大吃小”的并购之年。步入狗年没多久,就已经发生了头条收购Faceu,陌陌收购探探等行业重磅交易,体量虽然都在十亿美金以下,但是胜在频次高,速度快。市面上所有残存的体量稳定但后劲不足的中小公司,都将成为大公司为做大日活而虎视眈眈的猎物。
2 撒币送钱将成常态
2017年下半年以来,内容平台涌现了派派、趣头条这种依托送钱模式实现百万、千万日活的增长神话,也有直播答题这种新的拉新神器蔚然成风,这些原先看似不起眼的增长方式在不同的平台发挥了截然不同的效力,接下来也仍会改变行业认知,送钱、撒币之后,新的方式仍会不断被尝试验证。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差异化的内增长方式边际效应会愈发明显,一个新生事物从出现到被行业普及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甜头留给一个平台独享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尤其是越来越头部的内容平台。
3 内容向社交化转型
在内容分发格局渐稳、各家内容千篇一律的新形势下,平台方单纯从内容层上下功夫,已经不是一个付出回报比较高的方案了。接下来,一大批社交场景会迁移、移植到内容平台上,使得平台实现从内容与人,到人与人关系的演化。
从评论、社区、问答、类微博信息流模块渐起,到无数内容平台增添社交媒体属性,从直播平台倒向社交到一系列技术、玩法、组织方式的进步,在内容生态的基础上让人们交流、沟通、玩乐,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
以今日头条为例,今年的战略目标已然是“智能社交”。快手因为用户间存在社交关系,在2017年已经发生了裂变式增长。快手能否更像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一样,在接下来一年中发挥网络效应继续高速裂变,是留给人们心头的疑问。
4 粗制滥造的内容不行了,整肃开始
在新的形势下,粗制滥造、低门槛分发内容的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从对内容源的整顿肃清,到各大平台频频因为执照问题出现变故,再到算法被视为洪水猛兽后阶段性回归人工审核,内容平台的最大成本,俨然已经从内容的生产,走向内容的治理。
这个浪潮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世界,像 Facebook 也正在整核心算法,调整新闻内容和亲友动态之间的比例,除却监管因素,内容行业过去几年过度繁荣所带来的问题也确实激化了社会的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加剧,逼迫平台必须自我改变。
二、广告主瞄准线下
我们正身处行业结构巨变的节点——广告营销行业正从内容驱动转向内容和技术双轮驱动。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和数据曾经被视为广告营销业的救星,但这一行的人们如今正在被无处不在的流量造假困扰。好处在于,广告营销的能见度开始被更大范围内的受众知晓,人们对它的重要性也有了显著提升。
5 互联网公司变成大广告主
得益于互联网企业旺盛的广告投放需求,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电视和网络综艺的冠名商都被互联网品牌占据。互联网企业开始倾注更多成本在营销推广上,并且这不再是偶然出现的个例。毕竟,当互联网的模式创新空间日渐缩窄,流量红利的收割期也行将结束时,作为新事物的互联网行业也必然会面临与传统行业相似的路径选择,它们亟需通过广告营销活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种趋势将会不可逆地持续下去,而传统的广告营销人们也会发现,当这些全新的金主们进入后,整个行业环境也将迎来一波微妙的变化。比如不少追求效率的互联网广告主开始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广告制作,广告公司感觉到的压力正变得比以往更大。
6 重新认识线下价值
除了网易云音乐的“乐评专列”,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地铁也成为了不少广告主(尤其是互联网广告主)争相追捧的媒介资源。如果每天留意地铁中出现的广告,你甚至能大致洞察到哪些行业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
一方面,线上流量价格的上涨将部分广告投入倒逼回传统线下;另一方面,没有实体产品的互联网企业需要将自身服务实体化让消费者有所感知,而线下环境能提供的丰富体验也让擅长创新的企业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快闪店是这一思路的另一明证,除此之外,例如淘宝造物节、有货潮流新品节等线下活动也开始拥有了不小的传播声量。2018年的户外广告资源仍将获得广告主青睐,而越来越多的线下活动不仅将成为商业地产运营方增强吸引力的法宝,也将变成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关系的纽带。
整合营销专家 唐·舒尔茨
腾讯副总裁 郑香霖
可口可乐媒介总监 杨曼曼
onenine首席内容官 邰毅磊
W 创始人 李三水
三、躁动的娱乐大年
用户的注意力,驱动了泛娱乐产业里人、时间和金钱的流动。去年我们的核心判断是人民需要娱乐,它的核心是消费掉大众的时间,人们总要有处安放自己的注意力,而它们集中的地方就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和收入。过去一年,腾讯、网易、今日头条、快手等公司的表现都印证了这一点。
2018年,好消息是创意、人才的流动更加激烈,稀薄的时间,井喷的内容,竞争不止存在于同类公司之间。以用户的身份来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极度丰富的娱乐时代。
“坏消息”是,这些产品也许会让人无意识地花了太多时间在娱乐,它们竭尽全力投你所好,牢牢将你绑在手机上。但除了娱乐的碎片化的内容,也许你还需要点别的养分。
7 打破次元壁,重新认识小众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再造一个嘻哈很难,但它起码打开了一个题材创新的缺口。2018年,打破次元壁成了最值得延续的经验。视频网站所筹备的网综中,嘻哈、街舞、机器人都属于重投入的新类型。
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也在打破次元壁,哪里是最有活力的创意发生地,资金、资源就往哪里流动。陈可辛、冯小刚等电影导演都已经声称在考虑拍网剧,换做三年前,网剧还被认为是这个圈子里上不得台面的边缘产品。
作为文娱产业标志性的产品——偶像的产生也体现打破次元壁的趋势。直播短视频平台、K歌软件、社交网络,都在为这个行业输送明星。不要再用“草根”来形容他们,在这个越来越去中心化、越来越圈层化的娱乐时代,没有什么是自上而下的。
8 文娱类公司迎来上市潮
2018年将是文娱公司冲击上市的大年,考虑到盈利现状,美国、香港是这些公司的首选。 爱奇艺、快手、虎牙、映客、B站、腾讯音乐都已经传出许多次准备上市的消息,上市成功与否,决定着它们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多远的安全距离。
上市对品牌、资金流入等各方面的影响,能让这些公司在长跑中稍微喘口气。何况真正的压力还来自它们的背后,在完成多轮融资,活过残酷的内容烧钱战之后,这些公司也到了该给投资方一个交代的时候。
这就要求这些公司必须讲出更加漂亮的商业模式故事,告诉潜在投资者投入产出比新的计算方式。在新一年里,它们必须在内容产出上投入更多金钱和资源。只不过,以内容为核心,它们说的却是社交、社区、游戏联运和生态链的故事。
9 一百倍市盈率的教育行业,还有革新可能
教育行业太火了。刚过去的一年,教育领域出现了独角兽,上市公司好未来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100倍。教育类公司也变得更有钱砸广告、借助资本力量迅速扩张,房企、出版行业跨界进入,包括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将使原来大量典型的区域性的、传统的中小型教育企业,面临兼并或者淘汰。
而从教育的定义上看,它与过去也不尽相同。对于青少年而言,是素质教育,STEAM教育;对于成人而言,则是一系列自我提升教育产品,包括知识付费的出现。2018年,这一趋势将持续发展,艺术教育、高端学前教育、国际教育都市场潜力。
随着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线教育能够提供的品质、效率和吸引力都在提高。尤其是对于已经成熟的K12教育而言,人工智能、线下硬件和小班课的普及,很可能会促进2018教育内容的一次爆发性的进化。
10、游戏难以摆脱巨头控制
2018年,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腾讯、网易两大游戏巨头将继续牢牢控制中国游戏市场,看点只在于它们谁能从对方碗里多抢一点份额。
在巨头的推动下,电竞的商业价值将在2018年迎来大爆发。在试水头部赛事投放之后,广告主也在进入到电竞产业的方方面面。只是这里有个前提,游戏是有“爸爸”的行业,最头部的资源永远掌握在腾讯这样的游戏厂商手里。
不过其他环节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比如微信小游戏开放后,将迎来一波小游戏的红利期,中小厂商的优质作品也会有机会脱颖而出。而《绝地求生》在2017年的火爆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产品的长处足够长,有一些短板也无所谓。
11 电竞从富二代玩票转为大公司入场
可以预见,2018年顶级的电竞赛事赞助费会越来越贵,有意做电竞推广的品牌,应该早早开始备战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电竞的影响力量级已经扩大到顶级品牌商无法忽视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证明电竞用户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更多具有高消费力的用户正在成为电竞观众。
另一方面,2017年上半年苏宁、京东收购LPL联赛战队,年底又有B站、FunPlus、滔博、华硕玩家国度等四家自带资源的公司投资收购《英雄联盟》LPL联赛战队。这些公司把一支电竞战队当做流量入口的行为,是出于理性商业利益的考量计算,已经完全不同于此前富二代买战队的玩票性质。
但这里面也存在尚未补齐的短板:有数据显示,目前电竞行业人才缺口高达26万,而从业者才区区5万,做电竞教育的机会依旧很多。
12 微信小游戏可能上天,轻量化游戏会越来越多
张小龙在2018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花了很大精力介绍小游戏,动辄数亿的用户活跃度令人鼓舞,轻量化游戏很有可能迎来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游戏那样的红利期,许多开发者在卯足了劲等待风口把自己吹上天。
不过,日活千万的爆款小程序去年并不少见,今年能真正站住脚的小程序和小游戏,需要拿留存率说话。当这种轻量化游戏越来越多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又能反过来吸引更多从来不玩游戏的用户尝试,其中有部分可能会转化为体验更好、耗时更长的重度游戏玩家。
即便轻量化游戏像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初那样成就了新一批的游戏公司,但A股上市道路短期内却不太乐观,这主要取决于证监会的态度是否会转变。
详细版请戳: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总经理 杨奇虎
星美集团执行董事 郑吉崇
骨朵传媒CEO 王蓓蓓
今日网红CEO 彭超
熊猫TV副总裁 庄明浩
ImbaTV 联合创始人 Esports海涛
英雄互娱创始人应书岭
触乐网创始人祝佳音
资深游戏媒体人多边形
四、电商和零售进入第二春,却不是由消费驱动
2017年至今,零售业呈现出难得的再度活跃,这种繁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消费的驱动,而是充满“人为作用”的痕迹。背后是两方的需求在靠拢——线上流量红利时代终结,线下急于提升经营效率。恰好作为基础设施的移动支付和视觉识别等技术趋于成熟,大量资本又没有了更好的去处,实体商业的格局重组撕开了一条大口子。
这是两个巨大体系的加速融合,两种不同的思维和组织架构,其中还涉及众多创业者和淘金者。
13 唯品会之后再无百亿电商?快去微信圈地
搜索式电商在过去两年进入尴尬期,阿里、京东两大平台像黑洞一样吸住流量和商家,垂直电商纷纷走向瓶颈甚至绝境。“电商战争已经结束了,唯品会之后再无百亿级电商”,人们纷纷说。
直到拼多多的数据震惊了行业——其交易量已经超过京东,2017年GMV超千亿。而这是一个仅成立两年多的公司。同时,云集微店年GMV接近百亿,环球捕手也在向百亿冲击。它们业务爆发的共同点在于,挖掘和利用了微信的社交流量,比如拼多多是拼团,而云集微店和环球捕手则是分销。
流量压力下,到“淘外”做生意已经成了第一批在淘宝发家的人的共识,腾讯对于电商的渴望则为他们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小程序则在把这种趋势推向高潮,对于还没有进入微信电商生态的人来说,2018年必须要“占坑”了,而对于手握流量的人来说,2018年则是变现之年。相对于稳定的“淘内”,这里是一片埋藏着流量和金钱的荒原,把电商又拉回了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14、巨头军备竞赛,2018年商超将完成“站队”
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对于实体商业的第一回合争夺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一年将进入第二梯队收割期。对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商超企业,巨头大概率不会亲自收割,而是由旗下企业开展。
但无论哪种方式,2018年商超类实体将完成“站队”,站队后还可能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各自体系内的企业之间开展的合作会频繁出现,比如盒马鲜生与大润发已经开始合作,那盒马鲜生与阿里投资的其他业态也不会远了。
商超只是第一步,“收割”还将蔓延至便利店、餐饮、服装、商业地产。另外,很多“新零售”创业公司自一诞生就走进了投诚巨头的命运里,凡是高频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巨头都会将其纳入收割范围。
15 中国零售进入“空战”时代
大润发原有领导层将在未来两年里与阿里实现权力的平稳交割,腾讯、永辉战投家乐福也被认为是家乐福中国原股东退出中国的信号。
零售业是一个专业度很高的领域,在信息化不够的年代更多仰仗经验和熟练度,但拥有多年经验的这一批零售业中坚力量,在新时代里未必能够掌控话语权。对他们来说,打通线上流量、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这一过程却无法全靠自己来实现,必然面对话语权的流失。新零售业态已经充满互联网血液,实体商超被收割之后也免不了一步步走向大权移交的那天。
面临“新零售”的疯狂挖角,这个多年来稳固的体系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打散、重建。曾经的陆战之王已老去,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时代结束了,零售业进入“空战”时代。
16、外卖和新零售、无人货架发生关联,阿里可能收购饿了么
我们在2017年年初预测,新的一年中,在外卖领域大的并购案可能会发生,甚至外卖大战可能出现最后的胜者。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只预测对了前半个部分,2017年夏天,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外卖领域的胜负依旧不明显。饿了么的背后有阿里扶持,而美团也在年底拿到了腾讯领投的40亿美金。双方之间大有要拼到最后的趋势,不止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36氪,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至少在短期之内,不会接受这两家公司合并。做外卖,对于饿了么来说是全部,而对于美团来说,这项业务也支撑了其巨大的估值。而补贴也都基本停止,2018年可能会继续胶着。
值得关注的,阿里是否会收购饿了么,并把饿了么掰开揉碎,作为自己的基础设施使用。阿里对口碑的投入一直不小,就是因为阿里巴巴对线下市场,尤其是本地生活服务一直觊觎已久。而外卖的配送团队,跟盒马鲜生这样的业务,乃至无人货架的货品配送,都可能业务协同。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果小美创始人、CEO 阎利珉
缤果盒子创始人、CEO 陈子林
银河系创投合伙人 蔡景钟
灵兽传媒创始人 陈岳峰
五、寡头相争,旅游业的论持久战
在携程、美团、飞猪“一大两小”的割据局面中,旅游行业诞生新的平台级公司的窗口已经关闭。受困于流量魔咒,近两年的旅游圈充斥着创业公司倒闭、破产的坏消息。但一个行业共识是,细分领域的创业机会依然存在。
17、大公司各自把持流量入口
2018年,携程需要在全球各地加速扩充酒店库存,同时加速建设面向海外的品牌。与此同时,它还得面对美团的虎视眈眈,国内市场,美团在门票、短途游、酒店领域持续挑战携程的市场份额,携程通过去哪儿反制美团的动作也会更积极。但应该不会爆发新的价格战,一个核心原因是,三家各自把持了稳定的流量入口,很难歼灭对方。
飞猪机票的平台模式受到航司欢迎,借助天猫淘宝双十一,特价机票很多的印象也在影响着用户心智。2017年万豪和飞猪成立合资公司昭示着大型酒店集团摆脱携程束缚、提升议价权的急迫心理,但美团和飞猪在高星酒店上的供应链能力和订单转化能力,仍要打上问号,这也会是2018年两者主要追赶的方向。
在三家大公司的阴影下,同程、途牛、蚂蜂窝等二线玩家将戴上紧箍咒,不赚钱就出局。
18、大机会没了,小机会看看“旅游+”吧
巨头垄断之下,成长型企业无非两种命运:被消灭,或者被并购。
一个行业共识是,大的机会微乎其微,但细分领域还可作为。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一些有助于改善行业效率的技术型公司会涌现,比如航空科技类、酒店科技类、目的地科技类公司。另外,很多机会将诞生在“旅游+”这个范畴,“比如旅游+游学、旅游+亲子,此间的创业壁垒是你懂教育、懂用户,而不是产品价格有竞争力。”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同程CEO吴志祥
环球旅讯CCO 王京
华威国际投资董事 朱峰
旅游商业观察(TBO)创始人 彭涵
社科院旅游特约研究员 杨彦锋
六、出行乱战,扭做一团
出行领域的边界,正在并将不断消失。
在36氪的诸多报道中,你不难发现过去一年,出行领域的新闻异常频繁:滴滴收购了小蓝,还自己做起了单车;美团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持续扩张、为了对抗美团,滴滴先是和饿了么谈融资,后来号称自己做外卖业务;摩拜在网约车领域插了一脚;共享单车进入倒闭(合并)热潮;百度和蔚来汽车等做硬件的开始寻找线下渠道,投资了首汽约车……
梳理出行领域和BAT之间错综复杂的投资关系,朋友的朋友未必是朋友,朋友的敌人也未必是敌人,最终的胜负到来之前,先不要急着下结论。
19 美团摩拜,打车领域的新公司
滴滴并通过兼并获得的垄断和宁静,只是暂时的。
广大群众们需要网约车,但网约车新政下运力不足,将继续成为2018年出行市场的大背景。所以,美团、摩拜这样“新”公司,神州、首汽这样的老公司,都将在2018年将继续参战。
摩拜和美团正成为关键的搅局者。虽然美团进入北京打车市场暂时遇到了一点牌照上的小阻碍。但是美团不会放弃,它甚至最近还开始试水共享汽车。摩拜则凭自己的流量优势,接入了首汽约车、曹操和嘀嗒等网约车市场的小玩家。
虽然滴滴一直称并不看好美团和摩拜,也不认为这两家公司会对自己有实质性的威胁。但新的竞争者很可能会撕开一个口子,占据一小部分市场。竞争之下,滴滴这样的出行平台,2018年抽佣比例只能减少。
很抱歉,在上一年对2017年的预判中,我们最大的判断失误,是认为获得了垄断且毛利丰厚的滴滴会在这一年启动上市。但现在看来,还有诸多阻碍。
20 共享单车“三足鼎立“,战争还会持续一阵
无论是舆论还是双方的投资人,喊ofo和摩拜尽快合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现在看来,两边的创始团队都还比较坚挺。
ofo和摩拜都还没有放弃融资,背后的“大腿”们似乎也没有打算放弃。毕竟,作为一门本质是租赁生意,共享单车领域是一个只要有钱就能持续玩下去的战场。于是,一个本来可能清场的共享单车,2018年初演化成三大力量支持的多角戏。腾讯支持摩拜;阿里支持ofo,并成为哈罗单车第一大股东;滴滴旗下有ofo,还有“海棠”和“小蓝单车”。
但是,共享单车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存在,它挣钱太少了。正因如此,它目前还非常依赖融资和背后的“大腿”,一旦资方出现什么异动,就会造成大的格局变动。也正因如此,它一定会变形,比如摩拜尝试做打车业务,而新业务模式的成绩如何,将决定着单车公司的实际自主权。
21、出海,有人真得利,有人讲故事
新一年,出海依旧是滴滴的重头戏。
滴滴出海的原因非常简单:作为估值超越Uber来到560亿美金的出行巨头,如何守住自己的估值,并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更好的故事。显然,相比起去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寻找机会,国际化是个更优的选择。而在国内,不论是在滴滴的传统中短途出行、最后一公里,还是新能源“共享”汽车业务,滴滴都面临着新的竞争态势。
ofo和摩拜也对外宣布2018年海外进程还将继续。但这让人有点怀疑,两家融资的钱是否还够他们在海外投放新车。这是不是,只是一个讲给资本听的“故事”。
22、新能源车和线下入口相互需要,谁能最终控盘?
各大车企和线下各大入口越来越交缠了。百度和蔚来汽车一起投资了首汽约车;摩拜牵手一汽做共享汽车; 滴滴、美团和神舟纷纷切入分时租赁市场。滴滴还在与12家车企集团合作,根据滴滴出行自己的公开发言,它未来将打造一个开放的新能源汽车共享系统,用户可以用App来用车,就像打车一样。
两者显然相互需要。正在大造车的新能源车企们,总要加入战斗——未来人们都不一定买车,可能直接租用(共享)。当它们要获取用户,就难免跟滴滴、ofo和摩拜这几家产生交集,争夺话语权。不过争夺未必会那么快,在2018年,都曾提出过共享汽车的威马、小鹏汽车等,第一台车上都是SUV,还并不是营运车辆的主流选择。
目前看起来,一个是以滴滴为代表,试图把新能源车纳为己用的系统;一个是以蔚来汽车为代表,试图参与摩拜这种上游流量入口的造车企业。两个系统如何缠斗,是2018年的重头好戏。
七、汽车业百年之变与存亡大考
2018年,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改变还将继续。无论是整车、智能网联,还是销售体系,都将无可避免地被互联网进一步渗透。但汽车是个价值巨大的复杂产业,有着牢固的体系和的严谨的传统。2018年,将是互联网彻底改变行业之前,对传统势力低头学习的一年。
23、 量产大考3要素:产能、销售、充电服务
2018年,初创车企将经受创业以来最大的考验——量产。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以及工厂能否按时交付合格的产品,对互联网基因的初创车企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汽车制造产业链复杂,生产线准备、供应链管理、甚至团队融合的矛盾,最终都会在量产中暴露出来,造成如同特斯拉Model 3所遭遇的产能困境。“真正有规模和品质的交付,有很多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量产的复杂性直言不讳。
新能源车的配套服务体系,也是初创车企需要解决的难题。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服务的搭建,和新车上市同时在倒计时。不仅蔚来汽车在布局,滴滴也在布局。这张“充电/换电网”,将是未来的一个战略要塞。
24、 BAT加码新汽车,先要撬动大车企
2018年,BAT一定会继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与车企合作,使方案落地。
阿里巴巴上汽合资公司“斑马”通过做车联网来打造的爆款车,在2018年有望出现更多,上汽在斑马的角色势必要逐渐淡化,阿里的斑马势必要跟更多车企合作。这个爆款策略也会被更多人跟进。
百度的发力点还在自动驾驶,以及搜集数据上。他们的“阿波罗计划”试图用帮助厂商搭建起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交换数据共享。但对于分享数据,传统车企极度谨慎,他们体系庞大、流程规范,对于数据传统保守,并且长期以来,都掌握着强势的话语权,想要合作,BAT也得放低姿态。而且,自动驾驶在近5年内都很难真正落地。
相比于传统车企对数据的保守,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的初创车企,与资方BAT业务层面的合作更有想象力。在2018年,依然可以期待BAT等大家伙对新造车行业里的投资和合作,但是合适的新造车企业却并不那么多。
25 汽车金融这块肥肉,汽车电商和互金公司怎么抢?
汽车金融,无论是车险、新车还是二手车贷款,都有很多钱,也都有很多坑。
汽车电商们已经做了二手车贷款了,2018年,包括瓜子、优信、大搜车、人人车等都跨向新车,能怎么做值得关注的看点。不同与混乱分散的二手车,新车市场原本就有成熟的4s店销售,和车厂本身提供贷款的体系,这一回是虎口夺食。
在新车销售上,好车源不好抢。主机厂向4S店、经销商消化库存,往往是以畅销车、滞销库搭售。2018年,汽车电商及金融公司若要打入新车市场,怎么撬动主机厂?人人车创始人李健认为,车源的壁垒既不能通过打广告来构建,也无法凭用户规模与主机厂交换,因为对于主机厂而言,每一家现下的采购体量都是相当微不足道的。撬动主机厂的方法论,迄今为止都还是个难题。
汽车电商们都在建设线下渠道,这能增强他们的议价能力。港股上市的易鑫、美股上市的趣店,也都进入市场,开线下店、用重资产模式运营,将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滴滴出行创始人 程维
华平投资合伙人陈伟豪
小鹏汽车董事长 何小鹏
斑马CEO 施雪松
人人车CEO 李健
出行领域资深观察者 Devin
八、“AI改变世界”更靠谱了一点
“AI改变世界”这件事,在2018年会更值得人期待。
不只是BAT,京东在谈智能仓储配送,滴滴在谈智慧交通……BAT,以及滴滴、京东这样的小巨头,手中攥着大量数据、也有直接服务消费者的场景,这意味着,AI走出实验室,变成你我可感知的产品,机会正越来越大。你熟知的那些互联网公司,会变得更“今日头条”和“快手”。
投资人已经对动辄估值过亿美金的早期项目见怪不怪。“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成了创业圈里风靡的说法。炒作AI概念的创业泡沫越吹越大。一方面,资本的热度沿着产业链蔓延,“卖水人”、向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收割了第一桶金。智能音箱初步撬开了市场。但另一方面,落地体验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但无论如何,AI技术都正在成为新商业的基础设施,成为新的“互联网+”。
26 巨头逼近,站队开始
谁会在AI领域变得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有话语权?
答案是:掌握数据的公司。原因很简单,技术和算法上要产生差异很难,但大数据是独特的、稀缺的、有壁垒的。
围绕巨头的站队开始了。一种是BAT投资。阿里已经投资了5家AI芯片公司,成为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的股东。百度计划2018年投资10家以上AI创业公司。另一种,是巨头做平台输出技术,小公司加入生态。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生存机会存在于垂直的细分场景,跟巨头在通用领域PK,几乎是死路一条。就算对于巨头而言,深入垂直行业也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医疗这类专业性高、体系和数据相对封闭的领域。就场景而言,金融、安防、教育、服务机器人、新零售和无人驾驶,被看作2018年最有落地机会的细分行业。
27 能“看懂”比能“听懂”更有钱赚
语音公司的风头迅速被计算机视觉公司盖过。2017年底,国内大四计算机视觉独角兽中的两家先后破世界纪录拿到巨额融资。原因在于,现阶段,视觉技术比语音技术的落地空间更大。机器理解人类谈话真实含义的技术尚不成熟,而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场景中的问题,包括场景安防、金融、无人驾驶。
你有没有觉得,身边的摄像头变多了?以安防为例,每年政府都有巨大的维稳投入。有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每千人拥有的监控摄像头数量是59个。反恐、刑侦、情报都对AI技术有所需求。
消费者们还能感受到,去年iPhone X搭载了刷脸识别的Face ID,刷脸已经真正走入生活。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也都在推广刷脸解锁,大有全面替代指纹解锁的趋势。政府考勤也正从刷指纹变成刷脸。
一轮硬件升级正蓄势待发。能“刷脸”的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打卡机等等都可能相继出现。
28 语音识别要摆脱“听不懂”的尴尬
目前的语音识别,一旦涉及专业名词,准确率会大幅下降。接下来,AI语音技术将变得越来越“细致”。而智能硬件、金融、制造业、教育、翻译等行业,已经对人工智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尝试意愿。
技术服务商接下来的一步是定制化服务。仅科大讯飞消费者BG,就有接近500名研发人员,专门跟合作厂商对接做前端定制、以及后续运维等服务。
而Siri这类大公司在做的通用型的AI语言助手,要达到人们对智能的预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它更像是一个稳步前进的过程:拿智能音箱举例,目前唤醒的成功率、远场识别的精准度、降噪水平、跟人类持续多轮对话的能力,以及机器说话的语调跟人类的相似程度,以及我们能在音箱上使用的技能的丰富程度,都会有所提升。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松禾远望基金创始人、迅雷创始人程浩
Face++(旷视科技)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谢忆楠
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首席战略官战文宇
九、手机凛冬这回真来了
当下的手机市场和曾经的 PC 市场类似,好听的说法是成熟、稳定,不好听的说法是无趣、停滞。
在 OV 的带动下,手机行业在过去两年开始了“上山下乡”,四五线城市乃至农村道旁的围墙上都能看到智能手机的宣传。它们成功了,潜在的消费者都成了实在的顾客,中国再也没剩下“潜在”手机消费市场。
没有亮眼的新技术,没有换机的动力,即便有全面屏、AI 等新概念加持,2017 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依然在下滑,而这一趋势,在 2018 年将愈发明显。
在一个不再增长的市场里搏杀,意味着每一口肉都是从敌人碗里抢来的。
29 小米、OV,巨头线下“血战到底”
“我们要坚定地战场前移,指挥部设在前线。我们要以省为单位、以城市为单位、以每个县乡甚至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战场的每一处始终保持勇猛机敏,寸土必争、血战到底。”在小米的新年内部信里,雷军说,要在 10 个季度内重回国内市场第一。
“县乡乃至社区网格”,基本已经下沉到线下渠道的神经末端。小米之家自建自营,成本高,可以用来圆满小米“新零售”的故事,为二级市场多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要依赖合作伙伴的小米专卖店和授权店,才能真正深入到县乡社区。
借着步步高的线下销售渠道优势,Oppo、vivo线下的 20 万销售点,是 OV 开疆拓土、超越小米的先锋功臣——到了市场不再增长的时候,20万销售点却可能成了负担。2018 年,OV 的渠道会精简,并加强自己在一二线的渗透率。
“互联网思维”和“线下商业本质”的神话,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已经全然去魅。线下之战意味着,大家最终是殊途同归。
30 出海必需但很难,小公司日子更难
以往中国手机公司把海外当做补充市场,但2018 年海外市场的地位会慢慢与国内平齐。出海不但是因为国内换机潮的红利已经消退,还能拉动公司所在地的出口额,改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毕竟,华为进军美国的失利,在 2018 年可能还会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
小公司在海外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依靠海外的成绩,一加在 2017 年获得了 100 亿的营收,足以支持它继续做“小而美”的公司,但一个原因是它没有面临来自华为、小米的正面竞争。
苹果与三星竞争时,一方面是产品和营销的厮杀,一方面也在专利方面互相攻击。大举出海的中国公司,可能也会面临相似的处境。一些在国内能蒙混过去的方式,在国外可能会让公司付出极大的代价。
内外夹击下,小公司的日子会更难。谁会在2018年死去?行业里都在窃窃猜测。金立这样的品牌非常危险,而魅族黄章的“梦想机”做得好不好,对魅族这种体量公司的影响也可能是致命的。
31 都要卖高价,但是支撑高价的技术(噱头)在哪?
2018 年手机无疑还会变贵,BOM 成本变高,消费者也有付费意愿,京东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70% 以上的用户购机预算超过 2000 元,预算在 3000 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达 31.8%。
但要让用户掏钱,卖点在哪? 2018 年的新技术,没法能像视网膜屏、指纹解锁一样轻易俘获用户。
全面屏是目前最明确可预见的卖点,但看起来更像是 PPT 上的噱头。比起前代手机,它们没太多视觉上的优势。苹果引领的“异形屏”可能会是最佳选择。传闻华为 P20、小米 MIX 2S 和 vivo X30 等旗舰机型都将使用异形屏。
荣耀总裁赵明对36 氪说,全面屏是小风口,“5G 是真风口”。5G 可能带动的不止是手机行业,它延迟低,带宽高,速度快,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都离不开 5G 的普及。每次网络的进化,都会把手机产业带向新的高峰。
5G虽然不会在 2018 年成熟——2018 年,5G 将完成标准的制定,通信设备也会在今年开始搭建;2019 年,消费者可以体验到 5G 手机;2020 年,5G 可以正式商用。当 5G 时代真正来临时,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的差距会再次拉大。
32 AI ,手机的未来
电影“Her”中的AI手机,将是手机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的中高端手机都说自己有人工智能,但效果欠奉。
AI手机之战,关键是数据。为了获取数据,硬件出货量便更加重要——硬件不仅包括手机,也包括其他能联网的硬件。
小米在构建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从庞大的硬件用户那儿获得数据。华为也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华为不但手机出货量过亿,还建设有众多的网络设备,这都可以成为它数据的来源。
只是,当数据成了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都急需的资源,纷争在所难免。华为和腾讯已经为此事发生了摩擦,而当合作进一步深入之后,类似的摩擦也会越来越多,在摩擦过程中,AI 时代的隐私规则才会逐步完善。
33 智能硬件“挖手机的墙角”, 用说话解放双手
多亏了语音技术,被看淡了三年的智能硬件行业正摆脱不温不火。
智能音箱开始火了,苹果的无线耳机Airpods颇受好评。苹果、谷歌、三星、科大讯飞、出门问问……都推出了自己的无线耳机。随身、轻便,能调动AI语音助手,让耳机被看作是很适宜作为入口的产品。
“今天手机占用了人们95%~98%的时间,这本来就是不合理的。”“手机这种媒介设备一度被看做手的延伸,今天你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处理几乎所有事,但手机唯一不能满足的就是你希望解放双手的场景。”出门问问李志飞、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夏勇峰这样的从业者们,认为智能硬件市场因此仍有机会。
手机不再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但目前,小米依然是智能家居生态链中做得最好的一家,2018年小米上市,这也是它千亿美金市值故事里最有力的一笔。
试图从语音切入、掌控入口的人们,比如BAT、科大讯飞、搜狗,目前还没能解决语音唤醒成功率的问题,从销量上看,市场也并未真正打开。技术巨头们是不是能在2018年强推出Amazon的Echo那样的爆款?这可能是改变格局的关键。
360 手机总裁 李开新
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 李楠
一加科技创始人 刘作虎
荣耀总裁 赵明
小米生态链副总裁 夏勇峰
出门问问创始人 李志飞
优必选高级研发副总裁 吴牟雄
Rokid创始人 Misa
某手机渠道商高管 Taylor
十、监管之下,新金融模式创新终结
贯穿2017年全年的主题无外乎几个关键词:现金贷、监管、巨头、上市。现金贷的速生速死、赴美上市的潮起潮落、流量巨头暗暗的加速布局,和监管的手起刀落,共同交织而成了互联网金融冰火两重天式的2017。
而行至2018年,随着监管加速收紧、政策红利和流量红利消退、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遇到挑战、规模和盈利空间均被压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会又在哪里?
34 监管更严,上市潮还在,但不会再有新的“罗敏”
2018年,不该对监管的“心慈手软”抱有幻想。监管会是全方位的,支付、信贷、征信、资管、以及刚刚爆发的区块链,都难以逃脱。
这不全是坏事。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被强监管,作为创业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对监管抱有侥幸心理,更不应该以投机的心态钻监管的空子。合规仍是唯一的出路,曾经轰轰烈烈的金融科技如今正全心渴望被招安、收编,但仍有大量公司逃不掉被整治、清场的命运。
尽管如此,2018年会延续2017年的上市潮,并且会有一批企业——比如陆金所,在上半年集中挂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主流商业社会对其的认可。
但上市冲高市值再下跌的戏剧化故事也许不会再现。对高市值的期待会冷静下来。大家也逐渐意识到,比起高市值,快步走到资本市场中去是更重要的事。后者意味着自我矫正、意味着走到阳光下,意味着赢得信任。
35 新巨头也难逃手脚被束
在重归牌照监管的主题之下,互联网巨头也很难在金融业务上获得飞跃式发展,即使是蚂蚁金服这样的巨头,在监管之下,小额消费贷业务的收入利润也会受明显影响。
继BATJ后,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在过去一年加快了布局金融的步伐,它们对金融科技虎视眈眈,但是,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这个产业再孵化出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如此体量巨大、牌照齐全的巨头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尽管它们坐拥流量、牌照、技术、人才等资源领先优势。
腾讯的金融业务尚有想象力,但新的互联网小巨头想像原来一样不断侵蚀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土和利益,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基于自身体系做一些闭环式的业务,将金融作为整体业务的一个内嵌产品、增值业务,寻求线性发展,还是可以的。
36 模式创新已死,技术创新看好,草根难有活路
做技术还是做金融?这是个问题。
在强监管之下,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会自然的向两个方向分化:技术驱动、金融驱动。
中国有金融,也有科技,但没有金融科技。如果做金融,就老老实实接受监管,尤其是一行三会的领导,没有牌照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做科技,老老实实做好科技的本分,不要妄想用科技颠覆金融。未来,做科技还是做金融,是摆在行业内所有公司面前的一个选择。
像趣店这样的面向C端的、流量驱动型机会已经消失了。监管在斩断金融科技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斩断了他们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在未来两三年内,模式层面的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大量非持牌的创业公司将被清退出市场。
技术驱动型的创新还有机会。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将大数据和AI应用到一些金融服务场景中,做出增量,会是未来两年的重点,比如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信贷产品等,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37 出海的机会窗口刚刚打开
像很多行业一样,随着国内的政策红利和流量红利逐渐消失,金融科技创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东南亚。
一方面,出海对于大量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避险手段。另一方面,一些在中国已经被证明的模式现在在国内很难发展了,那么东南亚人口众多,经济环境很蓬勃,其中一些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还不错,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适合互联网金融出海。
具体的出海方式有多种:自己做、孵化团队、投资当地企业等。比如,星合资本孵化了一批公司去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主要做现金贷、消费分期、贷款超市等业务。还有人认为,金融行业敏感,与其自己做,不如找一个当地的合伙人来做,或者直接投资当地企业,更安全。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出海,如何更好的本土化、融入当地商业环境和社会,是接下来一年金融公司出海要面对的问题。
创世伙伴资本主管合伙人周炜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
点融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
钱袋宝创始人、现区块链领域创业者孙江涛
十一、革命?泡沫?冷静后区块链可能诞生初代巨头
“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人皆谈区块链”,作为2018年开年的第一个“风口”,区块链在被部分投资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同时,也引发了同样庞大而激烈的质疑:它是更多通过币市投机而进入大众视野,因此大众对它的认知更多与币市的上涨和下跌息息相关;它目前的商业实际应用还停留在小范围测试阶段。而它自身又有非常强的颠覆性,因此对区块链未来一年的判断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不谈币市的喧嚣,还原区块链技术本身,它不是天使或者骗局,仍然是一个处于非常早期的技术。它也会遭遇类似于2015年的VR、2016年的人工智能一样,呈现W型的发展过程。
38 区块链的热度会逐渐下降,进入沉淀和调整期
区块链在舆论和资本上已经接近到达第一个发展的高峰。目前排名前一百、市值总计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量级的数字货币发行者们,至今仍未孕育出一家真正做出事情,真正有切实场景落地的,给人类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公司。而纷纷宣言杀入区块链的传统互联网公司,目前也仅仅停留在谈概念、讲故事的阶段。
2017年币市火热的原因之一是:以智能合约为标志,区块链技术走向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与现实商业场景结合的可能,也让长期渴望大故事的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做市”炒作,以及2017年上半年监管还未关注到这一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2018年,这些优势条件恐怕不再存在,比特币2018年年初的“腰斩”证明了这一点。监管压力已经使得大部分国内项目为了避嫌出走海外。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长期技术,仍然处于早期发展期,投入回报周期长。这些因素会使得大多数追逐短期的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减弱。
热度会在2018年会逐渐衰减,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当区块链的泡沫被刺穿后,整个行业由癫狂回复理性。并由此可能会诞生出第一批真正在产业上有影响的公司,也就是区块链行业的初代巨头。
39 底层技术的进化是重中之重,这是明年的最重要看点
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可用性远未能达到商用标准。
区块链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存在诸多缺陷,包括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承载高频密集交易等问题。例如,被广泛使用的底层技术以太坊的性能无法支持高频、大用户数量的应用,每秒只能做7-15笔交易2017年的以太猫就造成了整个以太坊网络的严重拥堵。
并且,基于共识算法而存在的区块链,本身就没有在研发人员当中形成完全一致的共识。没有统一规范,造成基于不同底层技术的公有链、联盟链无法互通,形成“信息孤岛”。最后,目前的区块链在开发、使用上仍然具有高门槛。
这都意味着,如果没有底层技术的革新,区块链只能局限于少数的to B场景,to C 的商业应用遥遥无期。
因此,区块链在底层技术层面依然需要不断迭代创新,这应该是2018年的一个观测重点。国外被期待取代以太坊的有EOS、AE,国内有NEO、量子链、阿希链等,将在2018年迎来重要节点:它们有些会在上半年正式公测、有些会完成技术迭代,有些则会扩张已有的生态。它们的表现,将会极大影响到人们对区块链未来的评估。
40 落到真正的应用场景上很难,成功的代价是高死亡率
在2017年下半年,区块链行业快速走向应用,出现大量基于特定的商业场景的项目。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伪“区块链+”投机项目。
区块链依托于公链进行各种应用场景的尝试已经不少,金融、征信、游戏、版权、食品追溯等等,都在探索之中。
区块链加应用场景,应当首先考虑应用场景的需求,而不是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例如,盲目强调“去中心化”,很可能会忽略中心化带来的效率增益和专业优势。
而且,线下也得有配合的设备。例如,用区块链做共享租车的前提,是智能车锁的普及。而对大多数日常交易来说,区块链技术也不一定是最迫切的需求。
目前的区块链与商业场景结合模式可能有三点:是否是非常高的信用需求,是否有非常高的隐私保护需求,是否需要有非常高的交易需求。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技术性能还太弱,低频交易会好过高频交易。
这都意味着,2018年区块链不会有人们期待的“爆款”的出现,因为爆款前提是大用户量,但区块链无法支持,大部分可应用的区块链项目仍然会从B端开始。
41 大公司会持续入场,但仍然会以实验和布局为主
区块链是巨头掌握强大话语权之下的必然产物。
大公司的进入会为区块链带来大量的新关注度,但大公司优势,包括流量和用户量、资本、技术储备,在短期内无法转化为区块链领域的领先优势。
另外一方面,区块链相关的如代币发行、交易监控、敏感数据会带来很高的政策不确定性。因此,大公司介入时,很可能不会规模化,而以小范围技术实验和布局为主。
此外,外整个区块链行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早期区块链行业是由技术极客引领的小范围社区,人数少,难度高,技术分散且缺乏统一标准。当区块链逐渐落地,原来的师徒制、项目制的传授方法已不适用,需要有体系的职业教育。这将是今年年初迅速会出现的一个趋势。
NEO创始人 达鸿飞
量子链创始人 帅初
比原链联合创始人 段新星
沃尔顿链CEO 莫冰
阿希链创始人 单青峰
闫浩(内容平台与社交)
方婷 (大文娱)
张信宇(游戏)
王水(广告营销)
王卜(零售与电商)
乔芊(零售与电商、旅游)
韩洪刚(文娱、手机)
孙然(人工智能、前沿科技)
杨林(出行与O2O)
王海璐 (新汽车)
张雨忻(金融、区块链)
冯尚鉞(区块链、教育)
互动学习训练营v3.1 安卓版
知孝v1.0.3 安卓版
风云作文宝v1.0.1 安卓版
万剑医云v2.19.1 安卓版
中策大数据v1.2.0 安卓版
慧邦中工v2.0.1 安卓版
酷余企业版v1.5.1 安卓版
模卡v4.4.0 安卓版
印券行v1.0.03 安卓版
盘山职教智慧校园v5.6.6 安卓版
不渝v1.2.20230810 安卓版
锦鲤计步v2.3.1.1 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