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大冒险困难模式攻略,正常的大冒险的攻略
作者:本站作者1,正常的大冒险的攻略
走到边缘处,注意跳跃键已经变换方向,在右上方,跳过之后会发现无法继续跳跃 感受别的竞技类型吧 能和朋友快乐的作战的哦。玩家不用太在乎个人等级 取而代之的是玩家参加排位或者匹配游戏 同时王牌z对t决的每位英雄还有熟练度, 每升一级可获得一定的点数,每一个技能各有不同
2,正常的大冒险的简单和困难模式怎么过?
简单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先进入简单模式哦,先进入游戏的关卡界面。把关卡界面往下拉到最低部,这时可以看到三个模式的选项,这里我们选择简单模式。(注意:只有通过所有的关卡后,三模式才会开启,因此没开启的小伙伴要加把劲哦!)
进入简单模式后,看到四周全都是带刺的墙壁,逐渐向你逼近。那么这要怎么办呢?哈哈,也许是开发者对于最后一关你扇他那么多的巴掌怀恨在心吧,这里小甲很严肃的告诉大家,没有通过的方法。这个关卡纯属开发者与我们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而已。
困难模式过法:
首先我们要先进入关卡选择界面哦,然后把关卡界面往下拉,拉到最底部就可以看到三模式选项,这里我们选择困难模式(注意:只有把所有的关卡通过了之后,才会开启三模式哦,所以小伙伴加油呀!)。
进入困难模式后,会弹窗提示你去警察局自首,这时无论是选择OK还是CANCEL都是没有用滴。小甲很严肃的告诉你,这只是开发者的一个小玩笑,所以这关是怎么玩都过不了的哦。
困难模式真的很难,难到都要去警察局咯。
3,冒险难度怎么过 新大都会冒险模式专属宝箱里有什么
获得方法: 新版本推出的黑暗大都会冒险模式中掉落的宝箱即可开出,另外在体服中看到声望也是可以换到的,不过具体价格还是要等到正式服价格为准! 尸龙面具介绍: 尸龙头皮所制,佩戴者浑身寒冰尸气摄人心魄,令人不寒而栗,尸龙面具作为套装三件之一,集齐三件套将为持有者提供巨额猎场攻击加成。
4,正常的大冒险第八章怎么过
第八章有分为三个关卡你要过第几个? 8-1关卡攻略: 1.本关一开始先按住牢笼的底部,然后按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进行滑动,即可脱出牢笼。 2.脱出牢笼之后,落到另一个场景,先把右边的石块先顶出来。 3.然后站在右边的石块上,按着图中箭头的方向移动(注意,一定要稍微有碰到一点最右边的带问号的石块,将其踩碎,但要保证自己不掉下去,这操作难度稍微高点,大家对尝试哈,小甲也是试了好多次才过的哟)。 4.将带问号的石块踩碎后,接着回头把左边的石块顶出来,利用石块来到下图所示位置。 5.引诱左边的敌人,它会来追你,此时迅速跳上石块,等敌人到达坑处直接掉下去,它会帮我们打开右边的开关。 6.这时我们按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踩碎最左边带问号的石块,然后落下去将左边的开关打开。 7.此时下面的刺会全部消失,拿到火炬之后,本关成功通关。 其他两个关卡你可以去http://news.4399.com/zcddmx/哪里同时还有其他章节的关卡攻略供你参考~
网上有攻略 直接百度
这样才能安全着陆。 继续往左走,导弹会一直往下移动,来到下一层。 然后一直向右走,注意不要跳到管道中间。 在导弹上跳跃4次,沿原路返回。走到第七个砖块左右的位置时正常的大冒险8-2 一进入关卡就要按住向左的方向键不放,会出现一个导弹,直接越过3个管道,就可以顺利过关啦。 再下到第二层,要小心上层的砖块会落下来,不要被砸到了,马上跳到导弹上面,跟着导弹一起往右移动,把两个问号砖块顶掉。 把三个问号砖块顶掉。然后走到最顶上的砖块位置,从空隙中回到上一层。 砖块落下来后,调整到下图高度即可
5,正常的大冒险第三关怎么闯.
先不要吃药水!跳过它,然后慢慢走下台阶。??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1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2.每走一阶台阶,就垂直跳跃一次,把带尖刺的砖块给顶掉。??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2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3.第三个台阶要注意,你一踩上去,砖块就会掉落,所以要在砖块掉落的同时往上跳到右侧的台阶,同时不被右边的尖刺刺到。??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3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4.第四个台阶也要注意,一旦把上面带刺的砖块击碎,一大串砖块就会落下来,所以顶完砖块,就马上往右走。??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4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5.然后把开关前的所有带刺砖块全部顶掉,原路返回,回到下图位置。??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5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6.吃到药水后,小人会一路向右狂奔。跑过开关后,砖块会掉落。在下图位置记得按一下跳跃,安全到达右侧的平台。??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6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7.左侧的砖块顶一次就行,右侧的砖块顶到如下图所示位置。??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7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8.然后直接跳上左侧砖块,砖块位置调整好以后就千万不要去踩弹簧了。再跳到右侧砖块。到了上面的平台后马上往右走(不要跳!),躲开炸弹的攻击。落到下图所示的砖块上。??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8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9.等怪物向左开始移动的时候,垂直跳跃一次(跳到左侧的平台上也可以),就可以利用陷阱把怪物杀死。??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9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正常的大冒险神器之五第三关过关图文攻略[多图]图片10 《正常的大冒险》8-3攻略 集齐五神器 10.最后向右走,就可以拿到神器过关啦!??
具体是怎么样的 那关有什么,说下我应该还记得。被坑死了,我全过了
6,提供区块链一站式解决方案的「Wowoo」,希望透过大公司的产品服...
虽然区块链技术进入“2.5时代”,却依然没诞生出“大众级应用”。Odaily星球日报近期接触的日本区块链服务商Wowoo认为,最有机会改变这一现状的,也许是已经有落地应用和用户基础的大公司。因此,Wowoo采取了类似B2B2C的商业模式,先向想参与区块链、却没有技术背景的公司和团队提供包括技术支持、白皮书撰写、发币、ICO、社群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再通过这些分布在各领域的“区块链化”产品直接影响C端大众的日常生活。
据CEO Fujimaru Nichols介绍,Wowoo现已服务十余家合作方,分布在医疗、运动、视频、捐赠、智能手机等行业领域,其中有日本最大的在线问答平台OKWave(曾投资过比特币钱包Breadwallet、日本区块链创企TechBureau等)、做新药研究和测试的医疗上市公司I’rom、从旅游配套服务起家的台湾Redhorse等。
Fujimaru通过一些合作实例向我们进一步说明区块链带来的改变。比如Wowoo参与的医药项目Lifex(将于本月ICO),在医疗大数据方向应用区块链技术,借助P2P网络和智能算法连接罕见病患者和发明新药新疗法的中小医疗科研公司,为公司提供更多的研究数据,让病人获得更便宜的新药。再比如与Redhorse和日本政府合作,借助区块链让公益捐赠的过程更加透明化。更to C的案例是,允许球迷跨越球队和组织,直接用token支持那些不是冠军或巨星、却给球迷带来感动的运动员;或者为社区用户建立一个渠道,以token鼓励公益事业践行者等各种“令人感动”的事件。
站在大众用户的角度,在接受上述服务时,可以在Wowoo的钱包APP中使用多种付款方式(同时支持主流数字货币、在线支付、信用卡)。Fujimaru认为,市面上大多钱包面向投资者,Wowoo希望用更简洁的UI和操作流程让普通人也参与到区块链服务中。这就是前文提到的“B2B2C商业模式”。
Wowoo的壁垒在于团队中有IT和区块链经验的工程师,服务的核心是帮助企业设计和发行token(客户也可选择使用Wowoo的token,WWB)。为此,Wowoo开发了两项技术:SAC(smart active control)通过添加更有延伸性的协议层,让智能合约的编写更灵活、简单;TAC(token active control),为缺乏实际使用场景的虚拟资产赋予投票权等更多用途和权益。
Wowoo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向合作方收取服务费。此外,Wowoo将于今夏发布测试版平台,把合作形式从“线下签约”切换到更方便的“在线填写需求”,正式版平台计划在明年上线。
考虑到政策环境,Wowoo会先面向欧洲、东南亚市场。
目前,Wowoo处于私募阶段,正在接触各国资方。包括ICO阶段在内,Wowoo已募集约合3亿美元的WWB。
虽然团队核心成员来自日本和法国,但公司主体注册在政策相对宽松的新加坡。团队现有约50人,分布在香港、台湾、日本等地。Fujimaru Nichols,有跨国商业经验。首席架构师Yukio Yamashita,曾为交易所等设计交易系统,同时有创业和量化经验。开发者Augustin Vidovic,曾参与Morgan Stanley证券等公司的金融系统设计,有丰富的架构和开发经验。
7,有哪些整人的方法? 越毒越好
一、生活适用: 1、调制怪味可乐 买一瓶可乐,喝掉一半后,掺入醋、酱油、盐、芥茉等佐料,精心调制一份色泽正常的怪味可乐。遇到熟人就装作正在喝,然后大方地把“可乐”递上去,对方毫无戒备,一边道谢一边大口喝下去,紧接着皱眉头、张口便吐。 你还可以依法炮制,如往矿泉水里倒入二锅头酒,往啤酒里兑点肥皂水等等。 2、牙膏夹心饼 把夹心饼拆封,小心地拨开两片饼干,去掉原来的夹心,拿出牙膏(最好是黑人牙膏,味道不错!)挤出适量至饼中,分量随个人“饮食”习惯,最后加以黏合,尽量做得逼真像样。你一般根本不用特地使用,只需将之放至明显处,最好准备几片原始的夹心饼,一边吃一边看电视,自然而然就有人光顾品尝了。这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到处请人品尝,虽然其风险性较大,但肯定有不少人中圈套。 3、点歌 准备好一个饭盆或搪瓷脸盆(其他经打击后可以发出洪亮、高分贝的物体均可)以及电话。尽量用一种很正式的语调给对方打电话,接通后按照下面的话来说:这里是音乐电台,有一位X(可说可不说真实姓)先生/小姐要为Y先生/小姐点一首歌,如果您想听的话,请拨#号键收听(一般人都会按一下)。谢谢,歌曲是动力火车的《当》,请仔细收听。然后敲一下事先准备好的打击物,只敲一下,发出“当”的一声,在对方未反应过来前,说:谢谢收听,愚人节快乐,再见! 此方法适用于宿舍之间,或可用电话联系的好友,最后是较亲密的人。另外在打电话过程中千万不可以笑,以免影响效果和气氛。 4、双倍邮资 估算好时间,提前给你的朋友寄一封信,但不要贴邮票,也不要把自己的发信地址写上(不然就会退给你的)。这样愚人节这天,你的朋友将收到一张由邮局发给的取信通知单,被告知,他有一封欠资邮件,请到某某邮局办理处领取,并付上双倍的邮费。当他风尘仆仆地来到某某邮局,毕恭毕敬地奉送上双倍的邮费后,打开信封,却发现里边飘出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愚人节快乐!”不过这个恶作剧可能时间上会有所误差,效果未必有想象的那么好。 5、送礼物 如果愚人节那天有人过生日,就送给他一个写着“生日快乐”的大盒子,把盒子里装满碎纸片,并将盒底弄松。当他拿起盒子时,盒底掉落,碎纸片飞得满屋都是,准得让那位被愚者收拾半个钟点。 6、测量 恶作剧者拿一截绳子,拦住一位行人,要他帮忙测量一下尺寸。再拿着绳子的另一头,转过楼角,又拦住另一位行人,如法炮制。然后你就可以躲在一边看热闹去了。两头的人可能会等上十几分钟,见没有动静才放下绳头,去找对方问个明白,这时才会发现上当了。 这是愚弄陌生人的好办法。 二、快口小办法: (1)1+1等于几 伸出1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再次伸出2个手指,问别人“这是几”;再次伸出3个手指,问别人“1+1等于几”; 10个人里最多1个人答对。(要点:动作要连贯) (2)猫怕老鼠 找一个朋友,让他先说3遍“老鼠”,然后再说3遍“鼠老”,待他说完,立即问他“猫怕什么”,几乎可以保证他会回答“老鼠”,本人试过多次,屡次不爽!(要点:速度要快。) (3)猪是谁? 问朋友:猪的英语拼写是PUG吧? ——不对,是PIG——不是吧,我怎么记得是U(YOU)啊 ——你弄错了,是I, ——猪是U ——猪是I 经典教训:愚人节,千万别上厕所! 愚人节千万别上厕所,真的!再提醒一句,这不是演习,千万别上厕所! 傻不呵呵的直奔厕所而去,事毕,找厕纸,惊呆,空卷轴无纸。 瞬间想明白原来今天是愚人节,点G怒骂道,折腾人也不要找这里啊!正在急得挠头时,发现兜装手机,喜极而泣,这简直是最后一根救命草啊。 于是电话同事一号,“吾在厕所,无纸,速来救急!” 同事答:“今天愚人节,刚才就有人喊要厕纸救急的,怎么又有人?不可信!”话毕,挂机,痛骂中。 电话同事二号,“吾在厕所,无纸,速来救急!” 同事答:“今天愚人节,一概外出工作一概拒绝,不好意思!”话毕,挂机,痛苦中。 电话同事三号,“我知道今天是愚人节,吾在厕所,无纸,速来救急,请相信我!” 同事答:“你怎么可以模仿我,刚用这招骗一人,你怎么未经磋商就擅自使用?”话毕,挂机,无奈中。 电话同事四号,拨号中……隔壁蹲厕响起一声,“朋友,别指望了,我在这里已经三小时,电话已经没电,至今未脱困!” 晕厥中 ……
8,关闭推荐系统,你会看见不一样的世界_
通过上面的简单描述相信大家对于推荐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推荐系统的方式可以分为协同过滤推荐,基于知识推荐,基于内容推荐,组合推荐等方法。
以上方法推荐的切入点是不同的,策略各异,但是总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各种方法得知用户的喜好,并把符合用户喜好的东西推荐给用户,达到让用户可以阅读到自己喜好内容的目的。
这为用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就提升了用户单位时间内享受内容的数量,用户的使用体验得以提升。对于平台而言,精准知道用户的行为也是很有价值的信息。看起来两全其美,没有什么问题。
一、一个不恰当的例子
很多事情其实并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作者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推荐系统到底在干上面。如果把推荐系统比作一个餐馆,用户比喻为顾客。
这个餐馆能够知道每一个用户每天来都吃了什么,然后这个餐馆为了增加用户的用餐体验,想出了一个好的办法,它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不同的菜单,比如:这个用户喜欢吃面,那么我就给这个用户提供面食菜单。
那个用户喜欢吃肉,那么他的菜单上都是肉一类的食品。每天来吃面的用户针对自己只有面的菜单肯定也只能点面食,因为他都不一定知道还有海鲜的存在。久而久之,他的菜单越来越偏向面。
一段时间之后,这个用户吃面吃腻了,但是餐馆还是为他提供了面的菜单,他想告诉餐馆可以换个吃的不?
不过餐馆没有回应并表示该功能暂时没有上线,顾客舍不得离开这家餐馆,因为食品质量很好,装修也不错。那么他只好化妆打扮了一番再来到了这个餐馆。
这个时候餐馆不认识他了,就给了他一份总菜单,用户从总菜单中仿佛看到了新的世界,原来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啊。
以上这个例子其实已经很明确了,饭馆就是网站,吃饭的人就是用户,推荐内容就是菜单,化妆之后再来就是换了个账号或者游客登录。
通过上面的例子说明了推荐系统的一个问题就是限制了用户的视野,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喜好是广泛的,且在无形中剥夺了用户接触广泛内容的机会。
二、推荐系统限制了用户的视野吗?
毫无疑问是限制了的,以抖音为例,从它的启示页面是推荐就可以看到:抖音的目的是让用户沉浸在不断的刷和刷之中,但是以它优秀的推荐系统,用户大概是刷不到“不相干”的东西的。
如果一个用户的兴趣广泛,他第一次登陆抖音被舞蹈所吸引,然后看了不少相关的内容,之后他就很难享受抖音的其它内容了,毕竟根本看不到。
当然,相信公司肯定不会做的这么绝对,比如:推荐系统虽然偏好是推荐内容的,但是也会放一些随机的内容进去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不过在推荐机制的运作下,用户看到新天地的机会还是被大大的剥夺了。
推荐系统的不完美之处就是没有考虑用户腻了的问题,也许用户某个时候发现这些相关内容自己都已经能够背过了,真的是想要看新的内容了,可惜这些推荐系统并不知道。
用户找新内容的时候,推荐系统将是最大的阻力。就好像一个不会换菜单的饭店一样,认准了用户喜欢吃米饭那么永远给用户拿来的是米饭的菜单。
比如:作者以前很喜欢看b站的番剧,后来觉得漫威的电影很不错,但是打开b站后首页永远是番剧,靠一时的漫威相关点击量还很难动摇推荐系统。
无奈之下只能够不登录或者使用搜索功能,值得一提的是不登录无法保存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而搜索功能最大的问题在于搜不到有趣的东西。
简而言之,就是你搜索电影得到的内容肯定没有首页出现的电影内容有趣,因为首页的是很多人推荐或评分高等因素作用下选出来的,但是搜索的结果就比较简单了,根据相关程度排序等方式。
上图为登录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前后的差距截图,第一张截图是没有登录的时候,会提示让用户登录并说明登录后有新天地让用户体验私人订制。第二张截图以及第三张截图都是登录之后的样子,可以看出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
因为最近《复仇者联盟3》的上映,作者搜索了很多相关的内容,所以基本上首页推荐全部是与它有关的东西。而第一张截图应该就是哔哩哔哩正常的样子,歌曲、游戏、二次元为主。
三、如果我是产品经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处理的方法其实十分简单,即增加一个按键,关闭系统推荐功能。这个模式下用户将会得到一个新用户的待遇,他看到的东西就相当于一个新用户首次登陆的时候看到的,即一份完整的菜单。
这个时候,系统不会使用用户的使用习惯来给用户做推荐,系统会假装不认识该用户。
那么这个功能和没有登陆有区别吗?
当然有,而且很大。在这个模式下,推荐系统并不运作,但是并不代表系统不知道用户是谁以及干了什么。系统还是可以继续收集用户的数据的,并把这些数据和以前的数据汇总起来,加上一定的权重来重新评估用户。
当用户打开推荐功能的时候,一个新的“菜单”将出现在用户的面前。而对于用户而言,也可以在该模式保存自己喜欢的内容,除了不会受到推荐系统的干扰之外,一切都是一样的,收藏点赞打赏功能一个不少。
四、作为用户可以如何规避被推荐的问题
做法虽然有点麻烦,但是也是可以实现的,尤其是电脑端可以完美的实现不被推荐的效果。即同时打开两个网页,一个登陆一个不登录,不登录的网页上找好玩的,找到了如果想要保存,在登陆的页面上搜索后进行操作。
以上的做法虽然繁琐,但是确实可以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毕竟用户得到的信息=推荐的信息+随机的信息,如果推荐的信息太多,随机的必然会减少。尤其当用户已经腻了一个领域的时候,推荐的信息=不想看的信息。这个时候推荐系统的运作就比较尴尬了。
五、总结
b站推荐系统的广告语是打开推荐系统,给你一个不同的世界。但是作者想要说的是:关闭推荐系统,也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否定推荐系统,在互联网信息过载的情况下,推荐机制能够很好的过滤没有用的信息,让用户能够在信息中找到那些更加适合自己的。
作者只是提出一个想法,一个选择,来做到不同的事情。
其实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比如:多年从事一个行业,或者读书读到博士,都会受到局限。如果视野长期的看着一个地方,除了会导致思维狭隘之外,还会让人不知道视野之外的东西。
推荐系统是很好的,但是希望系统能够给用户不被推荐的权利。毕竟,人也会经常换个口味。
#专栏作家#
马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产品设计以及用户体验,力求在技术一定的情况下将产品做到极致,充分发挥技术的潜能。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9,此剧笑毒太深!慎点!_
春节过后,听说小伙伴们不仅清起了肠胃,还闹起了剧荒?
也是......说到剧,尤其是近期国产剧,真的是一言难尽。
放眼古装领域,还记得前不久被2.3分《新寻秦记》支配的恐惧吗?
转战经典武侠篇,对2.5分《新笑傲江湖》丑拒的本能还在蠢蠢欲动吗?
就在君君不敢再对新剧抱有任何期待,准备把《甄嬛传》怒刷第36遍的时候,惊喜出现了。
一部当初不屑一顾,刷后根本停不下来的「超魔性下饭神剧」,就这样暗戳戳地入了君君的法眼——
《单恋大作战》I 2018
豆瓣:7.1
君君鉴片
《单恋大作战》
适用人群:想开怀一笑的,认准它
推荐理由:笑到飙泪的减压神器
时 长:34*35min
推荐指数:★★★★★
观看地址:优酷视频
作为一枚90后中年少女·油腻·君,本以为心里的小鹿撞了十几年,早就撞死了。
这种甜腻腻的校园爱情风,在君君的脑瓜子里也早就作不起啥妖了。
再加上这么多年了,还是没能从国产青春片「车祸·撕逼·堕胎」的恐惧中挣扎出来.....
所以一开始,君君对它当真是不屑一顾。
但是!!!
作为一部青春题材的国产网络剧,豆瓣7.1的评分还是勾起了君君的窥探欲。
要知道,这个分数在国产网剧里已经是不可多得的尤物了。
更难得的是,这部剧由超人气国产漫画改编而来。
原作者尤米,从2015年起开始连载漫画《单恋大作战》,2016年更新完结。
原作绝对的人气爆棚,微博上百万粉丝追更,全网阅读量超过3亿次,实体书首印就达20多万册。
至于改编效果,从人气和口碑来看,完全没有让粉丝们失望。
嗯,传说中的「不看不造,一看笑出猪叫」,说的大概就是它了。
这是一个关于单恋和暗恋的故事,从十几岁的小屁孩到君君这样的老阿姨,那都是有共鸣的。
故事和人设基本保留了原作的设定:男闺蜜胡理山、中二女主夏白橙、呆萌男二石井学长,三人扑朔迷离的感情就是主线。
怎么形容这部戏呢?
从视效上看,算是介于二次元和三次元之间,妥妥的2.5次元没错了。
时不时内心OS动画小剧场:
冷不丁的异次元特效乱入风:
突如其来的真·漫画神还原质感:
从画风上看,虽然是粉红系小纯爱,却有《死神来了》《死亡笔记》暗黑系既视感。
是不是混搭又拉风,诡异又有毒?
有毒到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不出一集,春节被催婚的抑郁就可以抛到九霄云外。(别问君君是怎么知道的)
(宝宝心里苦)
比起原著的甜,剧版多了几分犀利设定,比如说爱情诅咒。
胡理山拒绝了贞子妹的表白,对方怀恨在心,诅咒他心爱的夏白橙小姐姐,碰到表白就会遭到厄运。
这位妹子,我看你骨骼清奇
是个美容美发的好材料
在这之后,每当胡理山向夏白橙表白,总会出现各种意外状况。
轻一点的高空掉花盆、掉油漆桶;
或者是,女主当场头晕目眩易推倒;
严重一点的,高空坠机神马的也是分分钟的事;
再要不就遭遇车祸;
或者和路灯来个亲密接触;
就连大风车也是说倒就倒;
当然,这个诅咒也有一个唯一的好处。
那就是如果你拿不到高处的东西,只需要壁咚女主,对她唱一首爱的告白,就能轻松搞定~完美~
据说,破除诅咒的唯一方法是,必须让夏白橙主动向喜欢的男生表白才能解封。
可呆头鹅夏白橙对自己一点表示也没有,等她向自己表白估计没戏。
所以,胡理山的计划是——
找一个高富帅让夏白橙去告白,然后被对方无情拒绝,这样自己就可以趁虚而入了。
于是,一场「男闺蜜助攻女神表白情敌」的年度大戏开始了。
为了帮夏白橙告白石井,胡理山甘愿被伪娘撩;
自动变身洗剪吹高手,帮女主洗头凹造型;
甚至抱着夏白橙,满操场追着别的男生表白:
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石井这座万年冰山居然被女主暖化,感情走向了三角线......
这种逆偶像剧的暧昧模式,忍不住笑到飙泪。
《单恋大作战》虽然是流量IP改编,里面并没有一个超流量明星,只有一群内心戏爆表的戏精本尊。
比如饰演胡理山的长腿欧巴孔垂楠;
这位「史上最衰,没有之一」的的悲催男主,秒秒钟都在贡献表情包。
实力坑队友的满分技能也是注孤生的节奏......
石井,她想大便
我去帮她借点纸
好在男主属于传说中那种越看越好看的第二眼帅哥。
刷到第11集已经被位兄台实力圈粉。
一直以来,他为夏白橙付出了很多,但傻白女主就是感觉不到,总是把他当哥们儿。
心疼胡理山1秒钟
至于女主夏白橙,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她就是《巴啦啦小魔仙》里的“严莉莉”,刘美含!
果然岁月不止是一把杀猪刀,还是一支魔法棒啊!
别看外表是日系少女的观感,骨子里却是中二少女的体质。
一遇到男神,女主光环立刻碎成渣;
石井学长则是《热血长安》里的李少卿;
这位冰山帅哥,外表看似冷酷,内心却火山涌动,闷骚撩妹不在话下;
对于他的好基友陈琢——一个自带BGM的美男子,同寝三年还是记不清人家的名字,永远把陈琢叫成“陈真”。
即便是这样,依然挡不住被好基友当成初恋般呵护。
而胡理山的好基友小白,则是个能够为兄弟COS女装的八卦小王子。
也不贵,每次收费20.
胡理山的表姐胡蓉,由武大校花黄灿灿饰演,全剧颜值担当无疑;
而夏白橙的弟弟,正是一上线就迷倒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小阿离。
小小年纪撩妹技能满分;
姐姐,你单身吗?
说这帮人是戏精本尊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个个内心戏多到可怕。
不同于一般青春剧男女主强行加戏的套路,这部戏就是戏精的爬梯,把小甜蜜都藏在笑点里。
因为戏精太多,《单恋大作战》的正确打开方式是——
开弹幕!开弹幕!开弹幕!
蠢萌男主永远是弹幕里不能错过的梗。
“吕子乔是你吗?”
“一级残废鉴定完毕”
作为一部国产漫改剧,并且是国产少女系列漫画的改编,这部剧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惊喜。
继《全职高手》《秦时明月》点燃国漫新希望之后,终于又有一部漫改剧扛起了打响国漫翻身仗的大旗,并且填补了国产少女漫改领域的空缺。
只一句,春日第一发毒弹,《单恋大作战》妥妥的
10,投资赚不了钱?因为你有这20种“财富心理学谬误”_
编者按:为什么一位当了一辈子秘书的女士最后能捐出700万美元的财产?为什么一位受过顶级教育的金融高管却宣告破产?因为管理财富的关键未必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行动。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一种行为。而行动这个东西很难传授,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坏的投资决策导致坏的行为。前The Motley Fool 屿《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Collaborative Fund合伙人Morgan Housel总结了20种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如果你能避免这些财富心理学谬误的话,投资收益一定会大为改善。
我来告诉你2位投资者的故事,两人并不相识,但是他们走过的道路却发生了有趣的交集。
Grace Groner 12岁就成了孤儿。她一直都没有结婚。从来没有过孩子。她也从未开过车。大部分时间内她都是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单居室的屋内,她一辈子就干过一种工作:秘书。据大家所说,她是一位可爱的女士。但她过的是一种简朴而平静的生活。这使得她在2010年以百岁的年纪逝世后捐献出来的700万美元更加令人困惑。认得她的人问:Grace去哪儿弄那么多的钱呢?
其实这里并没有秘密。她没财产可继承。Grace只是从微薄的薪水里省出了一点钱投入到股市,然后撒手不管享受了80年的复利。
Grace过世几周之后,一则不相关的投资故事又成为了焦点。
美林证券拉美分部前副主席Richard Fuscone宣布个人破产以避免丧失自己的2个家的抵押品赎回权,其中一个家的面积接近20000平方英尺,每月的房贷达66000美元。Fuscone是Grace Groner的反面。在哈佛和芝加哥大学接受教育的他后来在投资界太成功了,以至于40岁左右他就宣布退休以“追求个人兴趣和慈善公益事业”。但是高额借贷与流动性投资毁了他。Grace Groner将真正的财富捐赠给慈善的同一年,Richard站在一份破产判决面前宣布:“我已经被金融危机压垮……唯一的流动性来源是我妻子能够卖掉的任何私人家具。”
这些故事的目的不是告诉你要像Grace一样,避免成为Richard。其真正目的是想指出在其他领域发生这样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要不你想想看,还有哪个领域一个没有受到过教育、没有相关经验、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的人的表现还能大大超过一个受到过最好教育、经验最丰富、拥有最好资源和最好的关系的人?永远都不会有Grace Groner做心脏病手术要好过一位接受过哈佛医学院培训的心脏病专家这样的故事发生。或者开发出比苹果工程师的还要快的芯片。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在投资这个领域就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这是因为投资不是研究金融。而是研究人们如何对待财富。而行为是很难传授的,哪怕是真正聪明的人也很难领会。你没法将行为概括成公式去记忆或者电子表格模式去追随。行为是天生的,因人而异,难以衡量,会随时间而改变,人很容易受否认其存在的影响,尤其是在描述自己时。
Grace和Richard证明了管理财富未必就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行为。但是金融通常不是这么教你或者讨论的。金融业讨论做什么讨论得太多了,但是关于当你想做的时候脑子里怎么想的讨论就很不够。
本文描述了我经常看到的大家在对待财富时会出现的20种缺点、偏见,以及坏行为的原因。
1、成功是挣得的,失败是应得的之谬误:低估运气和风险所扮演角色的倾向,未能认识到运气和风险是同一个硬币的不同面。
我喜欢问人一个问题,“关于投资我们不懂的东西你想了解些什么?”
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问这个的人太少了。但这会迫使你问到的任何人去思考什么是他们本能上认为是真的但并不会费太多时间去回答因为它很琐细。
几年前我想经济学家Robert Shiller提出了这个问题。他回答说:“运气在成功结果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喜欢这个回答,因为没人会认为在财务成功中运气没有扮演一丝的角色。但既然运气很难量化,而且指出大家的成功靠运气是很无礼的,所以默认的态度往往是不把运气当做一个因素。如果我说“假设全世界有10亿名投资者。你是否会认为其中有100人成为亿万富翁纯属机缘巧合运气所致?”你会回答,“当然。”但然后如果我再让你列举出这些投资者,你可能就会退缩了。这就是问题所在。
失败也是一样。失败的企业是因为不够努力吗?坏的投资是因为考虑得不够彻底吗?任性的职业生涯是懒惰的产物乎?
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当然。但多大程度?很难知道。当很难知道时我们默认就会走极端,把失败看作主要是错误使然。这本身就是错误的。
人的生活是其自身经历以及遇见过的人的折射,这其中有很多都是靠运气、以外和机遇推动的。大胆与鲁莽的区别没你想象那么大,如果不相信运气的话你就无法相信风险,因为它们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有时候其对结果的影响要比光靠努力还要大。
儿子出生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
有的人出生在鼓励教育的家庭;有的则出生在反对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经济富裕鼓励创业的国家;有的不幸出生在被战争和贫穷困扰的地方。我希望你能成功,我希望你能赢得成功。但是要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努力工作,也不是所有的贫穷是懒惰所致。在判断人,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人的时候要记住这一点。
2、成本规避综合征:未能识别某种情况的真正成本,太过强调财务成本而忽视了赢得回报必须付出的情感代价。
比方说你想要一辆新车。其售价是30000美元。你有几个选择:1)付30000美元。2)用不到30000美元买一辆二手的。3)偷一辆。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避免选第三种,因为偷车的后果要比好处严重。这很明显。
但假设你想在未来50年挣得10%的年化收益率。这种回报是免费得来的吗?当然不是。为什么这个世界要免费给你一个这么好的东西?比如汽车,你得付出一些代价。
这种情况下这个代价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就像汽车一样,你有一些选项:你可以买下来,接受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你可以找不确定性不那么大但是回报也低一点的资产,也就是相当于一辆二手车。或者你还可以尝试相当于侠盗猎车手的行为:拿到回报同时避免随着而来的波动性。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就会选择第三种。就像偷车贼一样——尽管这是善意的、不违法的——他们想出了些花招和策略来拿到回报又避免付出代价。交易。轮动。对冲。套利。杠杆。
但财神可不是很青睐那些既想要回报又不想付出的人。一些偷车贼能够侥幸成功。但更多的人会被当场逮住。金钱也是一样。
这在汽车身上体现得很明显,但这投资上就没那么明显了,因为投资的真正成本,很少是财务费用这样容易看见和衡量的东西,而是情感代价和市场要求的现货价这样相当有效率的东西。1995到2016年间Monster Beverage的股价涨了211000%。但在此期间其股价曾经先后5次下挫超过1半。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心理代价。巴菲特赚了900亿美元。但这是靠70年如一日每天阅读SEC行情走势12小时而取得的,其代价往往是疏忽了他的家庭。这也是一项隐性成本。
每一笔金钱回报都要付出你所能看到和计算的财务费用以外的代价。接受这一点至关重要。Scott Adams曾经写过:“我听到过的最好建议之一大概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取得成功,请先想清楚代价,然后付出代价。这听起来似乎很明显不足道,但如果展开想想的话,就会明白它的威力巨大。”非常精彩的财富建议。
3、车里的有钱人悖论
如果你看到有人开一辆好车,你很少会这么想,“哇,这个家伙开的那辆车很酷。”相反你会想,“哇,如果我有这辆车大家一定会认为我很酷。”不管这是不是下意识的,这就是大家的想法。
财富的悖论是人们往往想向别人发出自己应该被喜欢或景仰的信号。但现实中那些别人会忽视对你的敬仰,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财富是令人钦佩的,而是因为他们主要想利用你的财富作为自己想要被人喜欢和敬仰的标杆罢了。
这个东西并不微妙。在每一种收入和财富水平的人群中都很普遍。把停机坪上的私人飞机出租10分钟给人进去拍个自拍放到Instagram上面的生意正变得越来越火。拍这些自拍的人以为自己一定会受宠而没有意识到除了提供一辆供拍摄的飞机外自己大概不会在意实际拥有这架飞机的是谁。(编者注:既然你都不在意东西的主人了,别人又怎么会在意呢?)
当然,这里想说的不是要放弃对财富的追求。或者甚至对豪车的追求——这两个我都喜欢。而是要认识到大家通常都渴望受人尊重,而谦逊、仁慈、睿智以及有同理心往往比能快的车赢得更多的尊重。(编者注:内在的胜过外在的)
4、一种会令预测你的未来愿望和行动变得困难的因时制宜的倾向,导致无法获得来自于当前决定的长期复利回报。
每位5岁的男孩都想长大的时候能开一辆拖拉机。然后你长大了意识到开拖拉机也许不是最好的职业。于是作为一个青少年你梦想能成为一名律师。然后你意识到律师工作太辛苦很少有机会跟家人在一起。于是接着你想成为家庭主妇/家庭煮夫。然后到了70岁你意识到自己应该多存点钱好退休。
世事多变。当你对未来想要什么的看法如此易变时是很难做出长期决定的。
这就又回到了复利的第一原则:不到必要的时候,别去打断它。可是当你的人生华改变时怎么才不会打断一项理财计划——职业、投资、开支、预算或者随便呢?很难的。大家喜欢Grace Groner和巴菲特变得如此成功的原因部分在于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让复利疯涨。但我们很多人一生当中改变太大了以至于并不像几十年都做同一件事。或者任何接近的事。所以我们就不要讨论80年的时间周期了,我们的财富可能会经历4个不同的20年周期。这种情况下复利的表现就没有那么出色。
这个并没有解决方案。但我学到的一件事情也许有帮助,那就是回归平衡,给错误留出空间。当你如此容易受到变化影响时,在一个目标、一条路径、一种结果上面吊死是没有后悔药可吃的。
5、锚定自己的历史偏见:你的个人经历构成的也许只是这个世界发生的0.00000001%,但也许却占到了你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看法的80%。
如果你是在1970年出生那么当你到了青少年及20多岁——正值学习有关如何投资以及经济机制的基础知识容易受到影响的青葱岁月之时,股市扣除通胀之后就已经涨了10倍。如果你出生在1950年,那同样的市场到了你20几岁时还是一样的:
这个观点有很多解读方式。在密歇根州Flint长大的人对于制造业工作的重要性的看法会跟在华盛顿特区长大的人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在大萧条或者1940年劫后的欧洲期间成年的人,他们的信念、目标以及看重的东西一定是阅读本文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所无法看透的。
大萧条吓坏了一代人,大萧条影响到了这帮人的余生。至少是大多数人。1959年约翰·肯尼迪被记者问到对大萧条的记忆,他回答道:
我对大萧条没有第一手的知识。我的家庭拥有全世界最多的财富,而且这些财富还越来越值钱。我们有了更大的房子,更多的佣人,我们旅游更多了。我看到的跟大萧条有直接关联的唯一一件事情是我父亲多雇了一些园丁,这仅仅是为了给他们一份工作好让他们有口饭吃。真的,在我到哈佛读到相关资料之前我对大萧条都一无所知。
既然再多的研究或者开放的心态都无法真正重现恐惧和不确定性的威力,大家在生活中就会以完全不同的观点去看待经济的运作方式,看待它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去保护别人,以及哪些应该重视哪些不应该重视。
问题是对于世界是如何运转的这个问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解释,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理智。如果你早上醒来就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的话是很难乐观的,因为大家喜欢可预测的感觉以及明确额度叙述。所以他们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建立他们所认为的世界应该的运作方式的模型——尤其是对于运气、风险、努力和价值这样的东西的模型。
这是有问题的。当每个人都体验过世界的一点东西但却利用那些经历去解释预计会发生的一切时,很多人最终就会变得失望、困惑,或者对他人的决定感到目瞪口呆。
一群经济学家曾经分析过一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投资习惯并得出结论:“当前的(投资)理念取决于过去的领悟。”
在跟别人争辩投资观点的时候,或者当你对他们存钱或者乱花钱,在特定情况下恐惧或者贪婪感到困惑时,或者任何时候无法理解为什么别人会这么对待财富的时候,记住这句话。事情会变得更有意义。
6、历史学家是先知的谬误:没看到历史是研究意外和变化的,却用它来作为未来指南的讽刺性。在一个创新和改变是发展之命脉的领域过于信赖拿过去的数据作为未来情况的信号。
地质学家可以看着10一年的历史数据然后建立起地球如何行为的模型。气象学家也可以。还有医生也是——2018年肾脏的机制跟1018年的还是一模一样的。
过去为未来指明了具体方向的想法挺诱人的。它倡导的是未来之路由数据铺就这样一种想法。历史学家——或者分析过去作为指明未来的一种手段的任何人——是很多领域当中最重要的人士之一。
但我不认为金融是其中一个领域。至少不像我们想象那样。
经济的基石是事因时而变,因为无形之手痛恨一切无限期地保持太好或太糟的状态。Bill Bonner曾经这么描述市场先生的运作机制:“他穿上了一件‘资本主义在起作用’的T恤,但手里还拿着一把大锤。”很少有东西会很长时间内维持不变,这使得历史学家的作用要比先知小很多。
考虑几件大的事情。
401(K)(退休金账户)已有39年的历史——这已经老得足以竞选总统了。Roth IRA(罗斯个人退休金账户)年份还不够久,还不能喝。所以今天有关美国人如何为退休做好打算的个人理财建议和分析与仅一代人之前还行得通的那个并不能直接可比。世道不一样了。
风投产业25年前几乎还不存在。现在有些基金的规模已经比一代之前的整个行业都要高。Phil Knight曾经写过他创办耐克后那段早期日子的情形:“那时候还没有风投这样的东西。一位有抱负的年轻创业者可以依靠的地方很少,而且仅有的那些还是由厌恶风险毫无想象力的看门人,换句话说,银行家守着。”所以说我们对资助创业者、投资周期、失败率的认知都是没有深厚的历史可以借鉴的东西。世道变了。
或者再看看公开市场。标普500在1976年以前都没有把金融股纳入进去;但现在金融已经占到了该指数的16%。50年前技术股几乎还不存在。今天,它们赢超过了指数的1/5。会计规则也随着时间转移也发生了改变。披露政策、审计、市场流动性等也是。世道变了。
跟金钱有关的任何事情最重要的驱动力是大家讲给自己听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商品和服务的喜好。这些东西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文化和世代更迭而改变。而且会不断变化。
在金钱方面我们对自己玩的这种心理花招是对那些已经到过那里、做过那些事情的人的过度崇拜。经历过特定事件未必就代表你有资格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实际上很少会这样,因为经历会导致过度自信而不是预言的能力。
这并不意味着在思考财富的时候我们应该无视历史。但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微妙之处:历史挖得越深入,你的概括就应该越普遍。像人与贪婪和恐惧的关系,在压力下如何行事,以及对激励如何响应之类的一般事物,这些往往不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太大改变的。研究一下金钱史对这类东西是有用的。但是特定趋势,特定交易、特定板块,以及特定的因果关系永远都是演进过程的一个展示。
7、在乐观主义是最合理态度的世界里受到悲观主义的诱惑
历史学家Deirdre McCloskey说:“出于我从来都不能理解的理由,大家都喜欢听世界要完蛋了。”
这并不出奇。John Stuart Mill曾经在1840年代写道:“我观察到被一大群人尊崇为圣人的,不是那些在别人绝望时充满希望的人,而是那些在别人充满希望时感到绝望的人。”
这部分是出于自然选择。我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将威胁看成比机会更紧迫。巴菲特说过,“要想成功,你必须先活下来。”
但对金钱悲观的诱惑程度不一样。假设说准备有一场衰退要到来,有人就会把消息转发给你。假如我们准备要有一场大衰退,报纸会生怕你不知道。如果我们接近下一场大萧条的话你会在电视上看到。但是如果说好日子快要来到,或者市场还有运作空间,或者公司潜力巨大的话,评论员和旁观者之流的共同反应是你要么是推销的,要么就是很滑稽地漠视了风险。
这里有几点要说的。
一是金钱无所不在,所以发生了什么坏事情的话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的,尽管影响的方式不一样。这是对的,比方说天气的影响。佛罗里达肆虐的飓风对92%的美国人都没有直接的风险。但一场经济衰退却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包括你在内,所以要注意。像股市一样特殊的东西也一样:超过半数的家庭都直接拥有股票。
另一点是悲观主义需要行动——走开!出去!快跑!卖掉!躲起来!乐观主义基本上就是让你按照目前的路线享受旅程就行了。所以其紧迫性没那么高。
第三点是金融业赚了很多钱,所以会吸引无数的骗子、贩子以及扭曲事实者许下空口承诺——尽管有监管。只要赏金足够大,哪怕是诚信守法的金融工作者也会把垃圾产品说成是对自己的客户有好处。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被金融业糊弄过,以至于即便是对乐观的理性宣传也会被“如果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那可能就是这样的。”这样的论调所笼罩。
顺便说一句,大多数对乐观主义的宣传都是理性的。当然不是全部。但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乐观主义。真的乐观主义并不相信一切都会很好。那是自满。乐观主义是一种信念,认为好结果慢慢会青睐你,哪怕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挫折。想到大多数人每天早上醒来都想着要把事情做得好点效率高点而不是想要制造麻烦,这就是乐观主义的基础。这并不复杂。当然也不是铁定如此。这只是大多数人最合理的预测。统计学家Hans Rosling换了种说法:“我不是乐观主义者。我是非常严肃的可能主义者。”
8、对于指数式增长因为受到线性的直觉思维倾向的推动而低估了复利的威力。
1950年代IBM制造出了3.5MB的硬盘。到了1960年代已经可以做到好几十MB。到了1970年代,IBM的温彻斯特硬盘驱动器容量已经达到70MB。然后硬盘开始指数性地存储容量变得越来越大而且大小变得越来越小。1990年代早期典型的PC大概是200—500MB的容量。
然后……砰!东西爆炸了。
1999 – 苹果的iMac推出了6GB的硬盘。
2003 – 120GB登陆Power Mac。
2006 – 250GB出现在新的iMac上。
2011 – 有了第一块4TB的硬盘。
2017 – 60TB的硬盘。
一起在看一下。从1950到1990我们一共增加了296MB。从990到今天我们增加了6000万MB。
复利的关键从来都是大。复利一直都很大——无论你研究过多少次——大到你的脑子无法理解的地步。2004年比尔·盖茨指责新的Gmail说为什么会有人需要1个GB的存储。科技作者Steven Levy写道,“尽管他了解先进技术,但是心态却仍然停留在在存储的旧范式上。”(编者注:盖茨认为邮箱搞这么大是个浪费)对于事物的变化速度之快你永远都不会习惯的。
我曾经听过很多人说自己第一次看到一张复利表——或者如果你从20多岁、30多岁时开始存钱到退休时你的钱会多了多少的故事时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未必。那可能会令他们感到惊讶,因为结果从直觉上来说似乎是错的。线性思维要比指数性思维直观得多。Michael Batnick曾经解释过这一点。如果我让你心算一下8+8+8+8+8+8+8+8+8的结果,你在几秒钟之内就能算出来(72)。如果我让你计算8x8x8x8x8x8x8x8x8,你的脑子会爆炸(134217728)。
这里的危险是当复利不那么直观时,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潜力而聚焦于通过其他手段去解决问题。这不是因为我们想得太多,而是因为我们很少会停下来思考复利的潜能。
研究巴菲特如何创造财富的书超过了2000本。但没有一本的名字叫做《这个家伙整整3/4世纪都在不断地投资》。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他绝大部分成功的关键;其实你脑子里很难算清楚他的收获因为这东西不直观。有讨论经济周期、交易策略以及押注哪些板块的书。但是威力最强最重要的书应该叫做《闭上你的鸟嘴然后耐心等待》。这本书就一页,里面是一张长期的经济增长表。物理学家Albert Bartlett一语中的:“人类最大的缺点是我们无法理解指数函数。”
复利的反直觉要为绝大多数的令人失望的交易、糟糕的策略以及成功的投资尝试负责。好的投资未必是要赚到最高的回报,因为最高的回报往往是一次性的,在终结时会磨灭了你的信心。好的投资是赚到相当好的回报让你能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坚持下去。这个时候复利就会疯狂起来。
9、在一个需要逆向思考才能取得高于平均结果的领域却迷恋于社会认同。
在奥马哈举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吸引了40000人,这些人都认为自己是逆向投资者。大家凌晨4点就起来跟着成千上万的其他人一起排队然后相互告诉对方自己的终身承诺是不要随大流。很少人能看到这里面的讽刺性。
一切值钱的东西都会有高风险。高风险就可能会做错亏钱。损失金钱会让人不理智。而渴望避免做错的最佳做法是让自己处在一堆同意你的人周围。社会认同很强大。别人同意你就像是你是正确的证据而不需要用事实去证明。哪怕是下意识的,大多数人的看法都有漏洞和缺陷。而群体和社会认同帮助填补了那些漏洞,减少了你对自己可能会错的怀疑。
在跟金钱打交道时把大众视为正确性的证据的问题在于机会几乎永远都是跟流行性背道而驰的。真正推动丰厚回报的是估值倍数的增长,而估值倍数增长要依靠一项投资在将来变得越来越流行——而这个东西总是锚定与当前的流行度的。
问题是:大多数逆向投资的尝试只是非理性的犬儒主义的伪装——而犬儒主义是可以流行起来吸引大众的。真正的逆向投资主义是当你的看法令人感到非常地不舒服和蔑视以至于你都要再三想象是不是对的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当然会有那种情况出现。按照定义,大多数人无法成为逆向投资者。从统计上来说,敞开怀抱拥护这一理念你就能成为其中之一了。
10、在一个不受明确规则而受松散不可预测趋势统治的领域却诉诸于学术
Harry Markowitz(哈里?马科维茨)因为建立了告诉你股票债券应该如何组合要取决于你理想的风险等级的公式而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鉴于此,几年前华尔街日报问他是如何投资自己的钱的。他回答道:
如果股市大涨而我没有进去——或者如果股市大跌我没有出来的话,我会将我的饮恨程度可视化。我的意图是让将来的后悔最小化。所以我把债券和股票投资五五开。
有很多东西金融学术在技术上是对的但却无法说清楚人们在现实世界中是如何行为的。许多金融学术工作都很有用,也推动了行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主要目的往往是智力激励以及给其他学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么说我不是责备他们或者看轻他们。而是想告诉大家要认识到其真实面目。
我记得有一项研究表明年轻投资者应该在股市中使用2倍的杠杆,因为,就统计而言,即便你彻底失败了仍有可能随时间转移而获得出色的回报,只要你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投资的话。但没人在现实世界里面会这么做。他们会发誓今生再也不会投资了。在电子表格上管用的东西跟在餐桌上管用的东西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这里的脱节在于学院派往往想要非常精确的规则和公式。但现实世界的人只是把那些东西当作辅助来试图弄清楚一个本质上就回避精确的混乱而令人困惑的世界。你没法通过精确和推理解释清楚随机和情绪。
大家还会被学者的头衔和学位所吸引,因为金融不向医疗这样的领域要证书认可。所以一个博士头衔就会鹤立鸡群。这就给学术界在做出论断和为理念辩解制造了强烈的吸引力——“根据这项哈佛的研究……”或者“正如诺贝尔奖得主云云,所以……”当别人引用“来自一家知名机构的西装革履的人在CNBC”上说的话时总会很有分量。一个严酷的现实是金融领域往往最重要的从来都不是赢得诺贝尔奖:而是人性和纠错的空间。
11、金钱的社会效用以财富增长为直接代价;而财富是你看不见的
我过去常把车停到酒店里面。那是在2000年代中期的洛杉矶,那时候钱都跑到房地产去了。我的假设是开法拉利的客户肯定是很有钱的。很多都是。但后来随着我认识了一些人才了解到他们其实没那么成功。至少没有我假设的那么成功。很多人都是成就平平,把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车上面。
如果你看到一位开着20万美元豪车的人,关于此人的财富你唯一了解到的数据点是他们的20万美元比买车前没那么值钱了。或者那辆车是租来的,而这真不能代表财富。
我们往往靠看到的东西去判断财富。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银行账号或者业务报表。所以我们靠外在表现来猜测财务成功。汽车。住宅。度假。Instagram上的照片。
但这里是美国,我们所珍爱的一个行业就是帮助大家制造假象直到他们把它变成真的。
其实财富是你看不到的东西。财富是没有购买的车。是没有购买的钻石。是推延的翻新,是放弃的衣服以及拒绝升舱头等舱。财富是在银行里面还没有转化为你看到的东西的那些资产。
但那不是我们对财富的看法,因为你没法将看不到的东西放到上下文中进行研究。
歌星蕾哈娜在过度开支之后几乎破产然后把她的理财顾问给告了。那位顾问回答道:“告诉她如果你把钱花在东西上,你最终就会得到东西而不是金钱真的有必要吗?”
你可以笑。但事实是,是的,大家需要有人告诉这一点。尽管大多数人说自己想成为百万富翁,但他们的意思其实是“我想花100万美元,”这完全是成为百万富翁的对立面——百万负翁。对于年轻人来说尤其是这样。
财富的一个关键使用是控制你的时间并且为你提供选项。资产负载表上面的金融资产可以提供这个。但其直接代价是用物质上的东西向大家展示你究竟有多少钱。
12、在复利的第一原则是不到必要时候不去打断的领域却有采取行动的倾向
如果你的水池漏水了,你会拿起扳手去修好它。如果你的胳膊断了,你会给它打上石膏。
如果你的理财计划出问题了,你会打算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适用于个人理财、商业理财和投资计划)是你怎么知道它什么时候出问题?
水池坏很明显。但是投资计划出问题的解释却是开放性的。也许这只是暂时失宠呢?也许你只是经历了正常的波动呢?也许你这个季度有一堆的一次性开支但是你得储蓄率还是足够的呢?这很难知道。
在很难区分是出问题还是暂时失宠时,默认的倾向是前者,然后马上采取行动。你开始拨弄扳手看看哪里需要修复。这似乎是件需要做的负责任的事情,因为当你生活里几乎所有其他事情都出问题的时候,正确的行动就是去修复。
有些时候理财计划是需要修正的。哦,有没有呢。但也没有说有不受波动性影响的长期理财计划。偶尔的剧变通常是一项标准计划当中的一部分。
当波动性必然存在且是正常的时候,往往却被当做需要修复的东西来看待,打击采取行动最终却终端了一个好计划的执行。“什么也别做”是金融最具威力的话语。但这既让个人难以接受又让专业人士很难收到钱。所以,我们就瞎搞。瞎搞得太多了。
13、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这不仅是在金融上的,也包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
本·格雷厄姆曾经说过,“安全边际的目的是让预测变得没有必要。”
这句话实在是太睿智了。但是对此最常见的回应,哪怕是下意识地,却是,“谢谢你本。但我很擅长预测。”
在几乎所做的一切涉及金钱的事情时大家都低估了对犯错空间的需要。有两样东西导致了这个:一是认为你对未来的看法是对,这主要是受到了来自于承认反面的不舒服感受的驱使。二是因为没有采取让你对未来的看法成真的行动你因此给自己造成了经济伤害。
但是犯错空间却不受重视还被误解。这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避险,是那些不想猫太大风险或者对自己观点不够自信的人才用的。但是使用得当的话情况恰恰相反。犯错空间让你可以忍耐,而忍耐让你可以坚持得足够久,从而让从可能性很低的结果获益的机率降临到你身上。最大的收益出现得很少,要么是因为不经常发生,要么是因为需要时间去积攒复利。所以部分策略犯错空间足够大可以忍受策略其他部分困难的人相对于犯错时被清盘出局插入更多代币的人要更有优势。
犯错空间还有多方面的含义。资产下降30%的时候你还能活下来吗?从表格上来看也许能——也就是说付账单和保持现金流为正还没有问题。但是在心态上呢?很容易低估一次30%的下降对你心智的影响。在机会最大的那一刻你的信心可能会全无了。你或者你的配偶也许决定是时候实施新计划或者走上新的职业生涯了。我知道几位投资者在亏损之后就因为心力交瘁而退出了。身体也被掏空了。电子表格可以对大衰退的历史频率进行建模。但它没法对回到家看着你的孩子然后想到如果你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的那种感受进行建模。
14、受到玩的金融游戏不同于你的他人行动影响的倾向
1999年思科的股票涨了3倍。为什么?可能不是因为大家认为这家公司值6000亿美元。Burton Malkiel曾经指出过思科按照这个估值的隐含增长率意味着在20年内其市值就会超过整个美国经济。
其股价上扬是因为短期交易员认为它会一直涨。他们是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他们玩的游戏——“这只股票交易价是60美元,我认为明天之前它会值到65美元。”
但如果1999年时你是长期投资者的话,60美元是唯一可买的价格。那么你周围看看然后对自己说,“哇,可能别人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呢。”然后你还是买下来了。你甚至还自以为自己聪明。但然后交易员突然不玩游戏了,你,还有你的游戏都完蛋了。
你没意识到的是变动边际价格的交易员跟你玩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戏。如果你从玩的游戏跟你不同的人身上去找线索的话,注定是会被愚弄并且最终亏损的,因为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不同的目标。
关于财富很少有事情比这两件重要:一是理解你的投资期,二是不要被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说服。
这不仅仅是投资。你如何储蓄,如何开支,你的商业策略是什么,你对金钱如何看待,你什么时候退休,你如何看待风险等这些可能都会受到玩不同游戏的人的行动和行为影响。
个人理财是极其个人化的,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是向别人学习的同时意识到他们的目标和行动可能跟对你自己生活利害相关的东西相去甚远。
15、迷恋于金钱娱乐因为金钱是情绪化的,而情绪会受到争吵、极端观点、闪光灯以及对你福祉的威胁之影响。
如果普通美国人的血压升高了3个点,我的猜测是有些报纸会把它放到第16版,没什么变化,一切照旧。但如果股市跌了3个点,好吧,我们会如何反映都不用猜。这条来自2015年:“奥巴马总统听取了对本周一全球市场震荡情况的汇报。”
为什么看起不太重要的金融新闻会压倒客观上更重要的新闻呢?
因为金融具有其他东西——齿颚矫正、园艺、海洋生物学所没有的娱乐性。金钱有竞争、规则、沮丧,有得失、英雄、恶棍、团队和粉丝等等,这些使得它诱人地更接近于体育赛事。但是金钱还有更令人上瘾的地方,因为财富活动就像体育赛事一样你既是粉丝又是运动员,结果会直接地和在情绪上影响到你。
这是很危险的。
我已经发现了,在做出金钱决策不断提醒自己投资的目的是收益最大化而不是无聊最小化是有帮助的。无聊完全是OK的。无聊是好的。如果你希望把这条框定为策略,提醒自己:机会出在别人不做的地方,而别人往往不碰无聊的东西。
16、对承担风险的乐观主义偏见,或者“俄罗斯轮盘赌在统计上应该有效”综合征:在任何情况下坏处都不可接受时过分迷恋对机遇的偏好
Nassim Taleb说,“你可以是风险爱好者但却完全不能接受毁灭。”
意思是说你必须预先承担风险,但是让你彻底毁灭的风险永远都不值得去冒。玩俄罗斯轮盘赌的时候机率对你有利。但是其潜在的好处永远也抵消不了坏处。
某件事情的概率对你有利——大多数时候房地产价格都会涨,大多数时候每个两周你都会拿到薪水——但是如果一个东西有95%的机率是对的话,则错的机率是5%意味着你几乎肯定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候遇到不好的一面。而如果不好的代价是破产的话,则剩下那95%的时间所带来的好处也不值得冒险,不管这看起来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在这里杠杆就是魔鬼。杠杆会把常规风险变成某种可以导致毁灭的东西。其危险在于理性乐观主义大多数时候会掩盖某些时候破产的风险,导致我们系统性地低估了风险。过去10年房地产价格跌了30%。一些公司拖欠自己的债务。这就是资本主义——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那些带杠杆的会毁灭两次:他们不仅破产了,而且在每次机会成熟的时候都被剥夺了重返这场游戏的机会。2009年破产的房主没有机会利用2010年廉价的按揭利率。莱曼兄弟再无机会在2009年投资廉价债券。
我自己的钱是杠铃状的。我那一部分的钱冒险,而另一部分就像受惊的乌龟。这并不矛盾,但是财富心理学会让你以为自相矛盾。我只是想要确保自己能够维持得足够久等待风险给我回报。再次地,要想成功,你先得活下来。
这里的关键点是关于财富很少有东西的价值能跟期权一样。那种只要你想就能跟想跟的人一起做你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其ROI是无限的。
17、在一个如果没有跟合适的行为相匹配则技能无关紧要的领域却偏好于技能。
这又把我们撤回到Grace和Richard的例子。投资需求有一个层次论,要想让上一层的有意义首先必须掌握下一层的主题:
投资需求层次论:投资行为—资产分配—费用&交易成本—证券选择—税费
Richard非常擅长金字塔顶部的技能,但是底部的东西没掌握,所以一切都没有意义了。Grace把底部的技能掌握得非常好,所以顶层的那些几乎都没有必要了。
18、否认你对世界运作机制的看法与世界实际运作机制之间的不一致,这主要是受到了希望形成清晰的因果关系叙述而不顾一切与金钱有关的东西内在复杂性的驱动。
有人曾经把特朗普说成是“无法分辨发生的事情与他认为应该发生的之间的区别。”抛开政治不谈,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毛病。
这个要分成3点:
你看到这个世界上很多的信息。
我无法处理完所有的那些信息。所以你有个过滤器。
你只过滤那些跟你认为世界应有的运作方式匹配的信息。
既然每个人都想用清晰的话语解释自己看到的东西以及世界的运作机制,我们认为应该发生的与实际发生的之间的不一致就会被掩盖住了。
举个例子。税收更高应该会拖累经济增长——这是一种常识性说法。但是税率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是很难识别的。所以,如果你坚持税收与增长之间的关系说法的话,你会说这数据里面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错了。你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你碰到别人把数据扔到一边来支持自己的说法——比如认为对冲基金取得优异表现否则没人会投资它的话——你认为这属于偏见。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上千个。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东西,哪怕有证据表明不是这样。故事大于统计数据。
要接受一切涉及金钱的东西都是收到不合逻辑的情绪的驱动,其运动件多到任何人都无法掌握的地步,这是记住历史是研究发生那些大家都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的一个好的开始。对于财富来说尤其是这样。
19、政治信仰推动金融决策,受到经济是政治行为不端的表亲的影响
我曾经出席过一场会议,会上一位知名的投资者的开场白是“你知道奥巴马总统什么时候谈过坚持控枪和圣经的事情吗?这就是我,伙计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他们的鲁莽政策如何影响了经济。”
我不关心你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那样的思考方式不可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的。
但这却相当常见。看看下面这张表,看看2016年发生了什么。GDP增长率、就业率、股市增长情况,还有利率,这些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只是总统变了:
几年前我发布过一堆不同总统治下的经济表现数字。看到后大家都疯了,因为数据经常跟他们所认为的应该基于的政治理念不吻合。不久之后一位记者问我对一则新闻发表评论,那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民主党主政如何在统计上比共和党会有更加强劲的经济表现。我说你不能做出这种论断因为样本规模太小了。但是他不断地强调这个观点,并且写了一篇文章让读者要么欢呼要么冒汗,取决于他们的理念。
关键不是说政治对经济没有影响。但这话题太敏感的原因是因为数据往往令那帮人大吃一惊,这本身也是意识到政治与经济的关联未必像你想象那样明确的原因之一。
20、3个月泡沫:把最近的过去外推到不久的将来,然后低估了无论你预测不久的将来会发生什么都会影响到你的将来。
9/11之后那个月的新闻头条很有趣。很少有人会接受攻击是一次性的想法;下一场大规模的****袭击肯定就要来临了。一位防卫分析师在2002年说:“另一场灾难性的恐怖袭击不可避免,发生只是时间问题。”另一篇头条则说:“一位高级反恐官员说这是‘什么时候而不是会不会的问题’”。除了预计另一场袭击即将到来以外,这里还要一种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到人的信念。《今日秀》曾经向白领工作者推销过一种降落伞让他们放在桌底下以防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从摩天大楼跳下去。
相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会继续发生在心理学上会不断出现。我们喜欢模式也有短时记忆。那种刚刚发生的事情的重复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的额外感受是一种衍生物。当你在处理财富方面的东西时这种感受是一种折磨。
每一次金融上的大赚或者巨亏都会紧跟着大众对会有更多的赢或亏的期望。一旦对那些时间的效应会反复出现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痴迷之后,就会跟你的长期目标脱节。例子:2008年的股市跌了40%的预测是还会有另一场连续好几年的大跌。预计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很快就会再次发生是一回事,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种错误。但是没意识到你的长期投资目标可能仍然不受影响安然无恙,哪怕还会经历一次大跌也如此,则是近期偏差的一个危险的副产品。“市场往往会随着时间而护肤并且再创新高”不是金融危机流行的经验总结;“市场会崩溃而崩溃很恶心”才是,尽管前者实际上发生的机率比后者高得多。
大多数时候,大事件的发生并不会增加其再次发生的机率。而是相反,因为均值回归是金融一条残酷的定律。但是即便当某件事再次发生了,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或者不应该按照你想要以为的方式影响你的行动,因为大多数外推都是短期的,而大多数目标都是长期的。一项旨在经受住变化的稳定策略几乎总是要比试图防范刚刚发生的事情再次发生的策略更出色。
——————
如果说这一切有什么最大公约数的话,那就是谦卑、适应性、长投资期以及对一切流行的涉及财富的东西保持质疑。也可以概括为:准备好逆来顺受。
Jiddu Krishnamurti主持灵修讲座多年。随着年纪变大他变得更加坦率。再一次著名的演讲中,他问听众想不想知道他的秘密。
他悄悄地说,“知道吗,我不关心发生了什么事情。”
关于对待财富的心理这也许是最好的诀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