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连营七百里小游戏,一兵一将火烧连营
作者:本站作者谁看出来连营七百里的弊端?刘备连营七百里的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直接吓得拿不稳信件,可见诸葛亮是一眼看出来问题所在,而且料到连营七百里必遭惨败,注意,不是一般的失败,而是惨败。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而在当时,火烧连营的弊端许多人都看出来了呢,难道征战一生的刘备会发现不了,其实刘备应该是知道连营七百里的弊端呢,刘备输在对东吴的大意上,这点和关羽的轻视东吴如出一辙;也和曹操轻视曹刘联军一样。
火烧连营之后对吴蜀两国的影响是什么?
火烧连营之后,对吴蜀两国的影响就是,吴蜀已经事实上退出了统一天下的竞争者行列,被人所灭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火烧连营前夕,吴蜀恶战,导致吴国实力损耗巨大。若不是火烧连营的计谋得逞,吴国几乎是无力回天了。即便是火烧连营后,吴国战胜了蜀国,吴国的损耗也是几十年都恢复不了的。北望中原已是转头成空了,因而吴主孙权,终日与酒为伴,醉生梦死。
因为此时的东吴,也就是在混吃等死。火烧连营后,蜀国国力损失大半,百年难复。蜀国已不存在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了,诸葛武侯对此也心知肚明。诸葛武侯北伐:一是以攻代守,打乱魏国的军事节奏,让魏国被动应战,阻止魏国主动伐蜀。二是以发动对外战争,来压制蜀国内部分歧。三是诸葛武侯想赌一把。一旦魏国内乱,说不定蜀国能获得统一中原的机会。
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时候,为什么诸葛亮没在刘备身边?
谢谢邀请!对于刘备被火烧连营七八百里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不在诸葛亮身边,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刘备是不会带诸葛亮讨伐东吴的。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和众大臣的劝告,一意孤行,执意伐吴。因为诸葛亮的策略是联吴抗曹,认为刘备的这一举动是错误的,为了私情误了国家大事,这些,刘备非常清楚,若把诸葛亮带在身边,恐怕报不了仇。
二是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可以说是立足未稳。对西蜀百姓来说,这是一个外来政权,因此百姓要安抚,诸葛亮是最合适的人选;同时刘备伐吴,后方空虚,要严防曹魏偷袭,必须要有人留守后方,这个留守人诸葛亮最合适。三是诸葛亮轻视东吴,万万没想到刘备会败得这样惨。诸葛亮认为自从周瑜死后,东吴元气大伤,一些文臣都在意料之中,一些武将,才能平庸,不会对蜀军造成多大威胁,胜败还很难说。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聪明一世的刘备为何会犯下如此大错?
谢谢邀请。战场上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格式。刘备犯错也很正常,这叫防不胜防。刘备即使没有火烧连营的失败,也会遭受其他的失败。刘备这次起兵,注定是要失败的。刘备在关羽死后两年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打出给关羽报仇的旗帜,其目的是想顺长江而下,一举拿下东吴。这时的刘备是比较强大的,有益州和汉中做后盾,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战船齐备。
但是,刘备犯下几个大错。1、战略不对。这个时候虽然曹丕称帝,魏国政权更替。但曹魏方面,仍然是刘备和孙权共同的敌人。如果两家放弃仇恨,刘备接受孙权的赔礼,顺水推舟,重新结盟,共同对付魏国,这才是正路。2、动机不对。刘备此战士想一举拿下江东,跟曹操隔江对抗。虽然刘备目前很强大,但是要一举拿下江东并控制江东,几乎是不可能的,十分冒险。
即使占领了,却很难控制住。毕竟孙家是两代人多年的根基所在。3、时机不对。尽管刘备当时已经稳固了蜀汉,但也只是短短的四年时间。更应该好好地消化消化,积蓄积蓄力量。毕竟益州、汉中都是在天然屏障里,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很容易发展经济。做个长远的准备,几方面准备,攻打江东会更容易一些。4、战术不对。大家都知道,从重庆到武汉,是要顺江而下的,过长江三峡的。
长江三峡地势狭小,不适宜大规模屯兵,刘备却在巫山与东吴对峙。刘备应该分兵两路,一路从汉中顺汉江而下,直取荆州、江夏。使得东吴慌乱,包抄三峡吴军的退路。再另一路,从长江而下,就直接拿下巫山一代,不会形成在巫山的对峙。5、心态不对。刘备这次是想树立自己的威望,并扶持新的荆州派势力。所以,带领的是一帮新人,是马谡的哥哥马良为主要谋士。
这帮人没有实际经验,只想一味巴结刘备,毕竟是蜀汉皇帝御驾亲征。又不敢让皇帝累了,也不敢让皇帝渴了。毕竟刘备的身份已经不是创业时候了。现在贵为天子了。总之,聪明一世,精明一世,创业成功的刘备,身份变了,心态变了,膨胀得厉害。注定了东征的失败。火烧连营,只是具体一场战役的失败,其实刘备从起兵之时,就注定了失败。
夷陵之战连营七百里,很多人都看出来问题,刘备真的看不出吗?
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而在当时,火烧连营的弊端许多人都看出来了呢,难道征战一生的刘备会发现不了,其实刘备应该是知道连营七百里的弊端呢,但是刘备输在对东吴的大意上,这点和关羽的轻视东吴如出一辙;也和曹操轻视曹刘联军一样。七百里连营的巨大弊端刘备准备东征孙权的时候,当时的大将黄权就提出了“顺江东下,易进难退”的重要问题,并表示自己可以当先锋,让刘备坐镇后方,其实这是一个挺好的建议,但是已经丧失冷静的刘备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不仅没有采纳黄权的建议,而且干脆将黄权打发到江北,直接不让从军了。
夷陵之战的刘备而刘备兵峰正盛,一路进军到夷陵才遇到东吴军队的防守,此时已经深入吴底数百里,而夷陵已经是东吴的门户,夷陵是必须要守,而刘备是一定要攻取,但是此时的东吴大都督陆逊防守夷陵不出站,刘备也无法向前推进,而当时天气炎热,刘备军队庞大,而山区地形狭窄,为了便于通讯,刘备将军队一字排开,连营七百里。
连营七百里最大的弊端是军队无法集中,就如一条长线一样,而且正值夏日,林木茂盛,一旦火烧,后果不堪设想。谁看出来连营七百里的弊端?刘备连营七百里的消息传到成都,诸葛亮直接吓得拿不稳信件,可见诸葛亮是一眼看出来问题所在,而且料到连营七百里必遭惨败,注意,不是一般的失败,而是惨败。驻守成都的诸葛亮连营七百里的消息同样传到了魏国,魏国曹丕也是惊讶,并且坦言,传言刘备一生征战,其实并不会打仗,而相信不久东吴的捷报就会传来。
曹丕至于东吴方面,陆逊在得知刘备连营七百里后,立马向孙权奏报,胜利在望。可见,当时许多人都看出来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巨大弊端,那为什么刘备没看出来呢?刘备完全知道,但输在轻视看看不同人物对刘备的评价,诸葛亮跟从刘备后,几乎没有从事军事行动,主要的军事行动主官都是刘备,而曹丕方面,在刘备死后大大松了一口气,因为曹魏认为,蜀汉方面,只有刘备会打仗,其他人根本不行。
孙权方面自不用提,刘备东征,孙权直接向曹丕称臣,并且举全国之力抗衡刘备,就连大都督陆逊也称呼刘备为“猾虏”。那么这样来看,刘备似乎不可能意识不到连营七百里的危害的,就算刘备看不出来,从军的谋士也看不出来吗?火烧连营其实不然,刘备此时兵力强盛,与东吴作战屡战屡胜,而且东吴向来进攻不行,十万大军围困合肥都打不下来,在刘备心中,东吴就是软柿子,防守可能还行,进攻万万不可能,如果进攻只能是自讨死路。
而自己虽然连营七百里,但是营寨坚固,东吴根本无法攻破,更何谈放火呢?但是刘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军队已经懈怠,补给困难,而东吴面对的亡国战争,所有将士奋勇杀敌的决心极大,因此战事完全没有按照刘备预料的那样。这点和关羽、曹操类似,曹操铁索横舟,虽然考虑火攻的危险,但是时令是冬天,东南风的概率小,风力小,很难火攻;而关羽虽然防备东吴,但是想着糜芳等镇守南郡,不会快速掉掉荆州,可见,这些声名赫赫的军事家所犯的错误都是轻敌导致,而非能力导致。
夷陵之战蜀汉到底损失多少?真的是“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吗?
可以确定的是,三国演义里记载的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是假的。关羽死后,很多人认为刘备不会为关羽复仇,因为彼时得蜀汉已经筋疲力竭。只有曹魏谋臣刘晔坚持认为刘备会出兵,他的理由是:刘备于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等兴兵报效,于始终之分不足。出于对刘备人品的信任,刘晔认为刘备一定会出兵。事实上,曹魏几百名大臣里,只有刘晔的判断是正确的。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准备,刘备在公元221年倾巢出动、兴兵报仇。蜀军兵分两路、讨伐孙权。孙权得知刘备大举出兵,知道来者不善,为了避免遭受曹魏和刘备的两面夹击,孙权赶紧向刘备服软。但刘备志在报仇,怎么会退兵?无奈之下,孙权只好硬着头皮派大将陆逊率兵五万余人迎战。一开始蜀军气势如虹,旗开得胜,捷报频传。东吴主将陆逊避其锋芒,处于守势。
但东吴军队慌而不乱,井然有序,养精蓄锐。所以前期战斗打了三个月,蜀军只是在气势上占了上风,但并没有消灭东吴的什么有生力量。战争进行到222年夏初,刘备的攻势渐渐减弱,两军处于僵持阶段,这时候蜀国刘备亲自率领蜀国大军来到秭归安营扎寨,不久移师夷陵,东吴大军也随后赶到。双方兵力大规模集结,占据有利地形,排兵布阵,连营数百里。
拉开架势。东吴军队在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一直按兵不动挫掉蜀军锐气,蜀军官兵长期对峙不能决战,产生了浮躁情绪,军心不稳。就在此时,陆逊抓住战机,命令东吴军队采用火攻焚烧刘备军营,当年诸葛亮在赤壁火烧曹营的一幕又在夷陵上演。只见刘备数百里连营成了一片火海,蜀军官兵惨叫声响彻一片。陆逊果断下令东吴军队多路出击,分头进攻,把蜀军分割成几块。
蜀军首尾不能相顾,乱作一团,很快溃不成军。蜀军死的死、降的降,几乎全军覆灭,只有刘备带着数十残兵败将讨回蜀中。刘备报仇不成,反遭惨败,羞愤交集,回去后一病不起,在次年春天病逝于白帝城。这场战争就是三国争霸中著名的夷陵之战,它和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一起被称为三国的三大战役,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夷陵之战刘备的蜀军到底出动了多少人,真的是【三国演义】中所说 有70万大军吗?《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不是正史,里面虚构的成分非常多,跟真实的历史出入很大。
而且在实战中,进攻一方往往会虚张声势,多保兵力,给对方以震慑,也是一种心理战术。那么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全国总人口有多少呢?当时曹魏人口506万,东吴256万,蜀汉128万,加上流动人口,最多1000万左右。这样看来,蜀国号称的70万大军含水分不少。夷陵大战双方的军力对比,我们可以看看史书的有关记载。根据【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记载,东吴方面固陵守军5000人左右,江陵守军5500人左右;上陵守军5000左右。
其它各部将领的军队三万人左右,主帅陆逊的军队有一万人左右,东吴在夷陵之战投入的总兵力5.5万人左右。蜀汉方面:诸葛瑾率部3000人在江陵驻扎,但没有参战,是作为战略预备部安排的。冯习为先锋官率领蜀军的先头部队有40000人左右。刘备亲自带领的蜀军精锐部队2.5万人左右。蜀军中还有马良动员的少数民族部队大概有2000人左右。
黄权带领一部分军队负责监视曹魏军队动向,所属部队兵力有5500多人。蜀军出兵讨伐东吴,从蜀国到东吴为了保证后勤供应,沿路都要有人留守,负责运输线保卫工作的部队有三千人左右。将军赵云带领军队在江州负责接应,兵力3000人左右。算下来蜀军的总兵力在7.5万左右(不包括赵云接应部队5千人。),其中刘备在夷陵主战场投入的兵力6、7万人左右。
蜀军大败后,刘备只剩下千余人逃回,几乎全军覆没,实际损失不低于6.5万人。这六七万人,是当时刘备的全部家底,都是经历过汉中之战的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们全军覆没后,蜀汉政权的军事力量虚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连成都附近的蛮族叛乱都无法镇压。如果不是诸葛亮力挽狂澜,夷陵之战后,恐怕整个蜀汉政权就此毁于一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