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1377游戏传奇来了,回顾2021斗兽场

作者:本站作者

后来改变了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丶扈家庄与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似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没有李善长,难道靠刘伯温来治理后方?那朱元璋就完蛋了。这场战争打了近4年,朱棣最终打败朝廷的中央大军,攻到了南京城。

武松打虎有可能吗?

武松打虎有可能吗

老虎的体重在90-306公斤之间,身体强健,四肢发达,爆发力非常强。老虎的掌击力量1000公斤左右,咬合力为500公斤左右。普通人的掌击力量为125公斤左右,因此老虎的掌击力量为普通人的7至8倍,因此一般人的力量远低于老虎。老虎的速度22米/秒,是当前人类最快世界纪录的2倍还多,约为普通人的3倍;猫科动物反应速度是人类的3-5倍,老虎作为大型猫科动物,其反应速度也远快于人类。

老虎轻轻一跃就能够跳起三四米高,人类远远无法达到。老虎一扑,能够产生上千公斤的冲击力,当今人类根本无法抗衡。如果按照《水浒传》里面的说法,武松天生神力:武松抱起天王堂前石墩,三五百斤重,轻轻抱起,再一撇,陷地一尺深。然后右手提起,往上一抛,离地一丈多高,然后双手接住,轻轻放回原处。面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

按照这个描述,三五百斤重的石墩,右手提起往上一抛一丈多高,这样的神力,在当今时代不可能有,但是如果是用来对付老虎,确实有得一拼。而且,老虎一般来说不会随便伤人。人类是所有物种里最可怕的生物。如果一只老虎开始吃人,基本上都是因为伤病在身,难以捕捉其他动物,所以才铤而走险对付人类。武松遇到的那只老虎,在景阳冈吃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很大概率这是一只伤病虎,而且不幸遇到了天生神力的武松。《水浒传》里面有三次打虎事件:景阳冈武松打虎,登州解家兄弟打虎,李逵打虎。登州解家兄弟遇到的那只吃人老虎,也有可能是伤病虎。而李逵遇到的是一窝老虎,食物匮乏,而且两只虎崽嗷嗷待哺,所以才吃人。武松凭借蛮力,解珍解宝靠毒箭,李逵用的是朴刀。功夫再高,也怕朴刀。

历史上,朱标真正的死因是什么?

武松打虎有可能吗

明朝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是朱标,他的死因在大部分史学家看来是最无破绽的。《明实录》记载:朱标是因感染风寒医治数月未愈而死,史学家认为他的死因无破绽是因为:他被皇帝朱元璋保护得太好,以至于没人可以对他做任何手脚。所以,朱标的死因在历史上就被定性了:风寒死。可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历史上真实的朱标死前虽确实感染过风寒,但风寒却并非他的真正的死因。

在医疗条件并不好的古代,风寒确实可以要人命,可风寒说白了毕竟只是感冒,所以一场风寒真正要人命且是在有大量御医的情况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要找出朱标的死因还得对照汉惠帝刘盈,刘盈和朱标一样都是年纪轻轻就辞世了, 所不同的是史学家多认定刘盈的死与其母吕后有关。吕后生性残暴,而刘盈则性格温和一身儒雅气,这种性格也最终注定了他的死因。

在亲眼见了母亲给他看的“人彘”,即刘邦宠妃戚夫人被剁去手脚、割舌的惨状后,刘盈因受刺激太大开始一改往日作风终日饮酒作乐,不久他便一命呜呼了。刘盈的死表面是死于荒淫无度,实际却是抑郁所致。他的最终死因和母亲的残暴有着直接关系,根源是:母亲喜好杀戮,他却天性善良。善良的人都有良知,在良知驱使下,吕后的杀戮无度成了刘盈最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精神压力的增大,刘盈的精神终于崩溃,继而因抑郁而亡。

相比之下,刘盈与朱标的性格几乎完全一致,两人都生性纯良、仁慈、一身儒雅。在这个之外,两人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有一个喜好杀戮的父母。所不同的是,刘盈是母亲好杀戮,而朱标则是父亲朱元璋残暴、嗜杀。朱元璋疼爱长子朱标,这不仅因为他是马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还因为:朱标身上的儒雅气是他最为欣赏的。朱元璋杀人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喜欢株连。

他杀人动不动就株连,因着株连的缘故,仅仅通过“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朱元璋就杀了数万人。在朱元璋的朝堂上当臣子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他喜好杀戮,有时候他杀人甚至纯粹可以因为心情不好。很多官员早上上朝后,晚上便再也没有回来。朱元璋的大开杀戒让天性纯良、仁慈的朱标很不能理解,为了劝说朱元璋少杀戮,他甚至不断地与父亲顶撞。

之前,马皇后在世时,父子间的这种矛盾都被轻易化解了,毕竟女人从来是化解父子冲突的利器。可马皇后死后,他们之间的矛盾便再也没人能调和了。朱元璋是天子,是父亲,朱标是太子,是儿子。所以,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朱标注定是被迫退让的一方。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朱标的弟弟朱檀死了,他的死因史载是“服食金丹,毒发伤目而薨”。

实际上,他多少是被父亲吓死的,在此之前,因为他和媳妇汤氏干过一些混账事,他受到父亲朱元璋的重处,而媳妇则被父亲下令凌迟处死了。这以后,朱檀便夜不能寐了,他睡不着不仅因为闭眼就看到惨死的媳妇,还因为他害怕哪天父亲不高兴就会要了自己的命。这样的精神压力下,他开始行为异常,金丹便是他异常行为的表现之一,不久,他便因此丧命了。

对于这一切,朱标都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这件事情让朱标对朱元璋更加恐惧了,因为他知道:虎毒不食子,可父亲朱元璋却是能间接食子的。洪武二十四年,历史再次重演,这次朱元璋的另一个儿子、朱标的另一个弟弟犯事了。此人,正是朱樉。朱樉被封为藩王之后开始荒唐妄为,他在封地上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朱元璋得知后大怒。

不用说,如果没有适当干预,朱樉的结局势必和朱檀一样。朱标得到皇弟朱檀的事情后非常着急,他生怕父亲又一怒之下干出什么来,这样的结果是仁慈的他最不愿见到的。此时的朱标正奉皇命巡视陕西西安,巡视期间,他便一直操心弟弟的事。人在操劳时,最忌精神压力过大,可偏偏此时的朱标却无法卸下压力。不久,他便因操劳、忧心过重而感染了风寒。

原本,这也并不是大病,适当修养便可痊愈,可因为一心担忧二弟朱樉,他还在病中不断想法劝说父皇放过二弟。这自然加速了他的病情,朱元璋平生最痛恨“贪”,而朱樉偏偏犯了他的大忌,他又岂肯轻易罢休?一心想救弟弟的朱标看到父亲忧心自己的病后,便更加频繁地求父亲看在自己的份上放过弟弟了。朱元璋虽心疼长子,却一直不肯松口,这无疑加速了朱标的死亡。

某日,朱元璋来看病中的朱标,朱标见父亲满脸关怀便大着胆子道:“父皇,儿臣求您以后少造杀戮,就当为子孙和百姓积福德。”朱元璋听完眉头紧皱,良久后他缓缓道:“父皇是在为你扫清道路啊,这都是为你、为大明江山永固,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说完后朱元璋便拂袖而去,只留朱标声声喊着:“父皇,您听儿臣一言……”这以后,朱标的病情便越发重了,人说病由心生,朱标的病更是如此。

他每每想起父亲大开杀戒就是为自己就心痛不已,一想到那些被父亲残忍杀害的臣民他就痛苦不已。朱标从小便受儒家思想影响,仁爱早已刻入他的骨髓,这样的他早已对父亲的残暴统治心有怨懑,可作为儿子、臣子,他敢怒敢言却始终无济于事。另一边,眼见自己最疼爱的儿子病情日益加重,朱元璋终于同意放朱樉一马,可此时,朱标却已因极大的抑郁而致病入膏肓了。

你最喜欢的朝代是哪一个?为什么?

武松打虎有可能吗

在古代,我最喜欢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因为中国最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兵家、法家、墨家、纵横家等等诸子百家无不出自春秋战国时代,他们共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人生若能亲自聆听老子讲《道》,向孔子学《礼》,和屈原同唱《离骚》,陪鬼谷子下棋,与孙、吴一起排兵布阵,和李悝、韩非子争论是非,拜墨翟、鲁班为师,死又何憾!春秋战国时代,虽有国却没有界,人身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百家争鸣,群星璀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刘伯温的故居在哪里?刘伯温有后代么?

刘伯温故居的地理位置在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明史·刘基传》记载:洪武四年正月赐老归,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见不得,微服为野人谒见。基方濯足,令从子引入茅舍。刘基晚年告老还乡居住的地方就是1311年6月15日刘基生于此的住宅,1375年4月16日他在这里逝世,真称得上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殁于斯。

刘基故居现存有刘基48岁弃官归隐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故居和诚意伯庙、书院、刘基读书路、聪明泉、刘集墓(刘基高祖墓)、天葬坟、白鹤仙桥、武阳亭、云来亭、故里纪念亭、盘谷亭、辞岭亭、擎天亭、官刺吏墓、刘貊墓(刘基次子刘璟后),刘璟祠、刘琏祠等等人文景观,金龟山、宝剑山、七星落垟、寿桃山、马尾瀑、亢五峰、神仙崖、仙叠岩、老龟寿崖、老鹰岩、龙壁洞、石馨洞等自然景观,共同组成了整体的刘基故里景区。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因为政区沿革变化引发的问题,那就是刘伯温在他的时代不是温州文成人而是处州青田人(今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文成县是1946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刘伯温的谥号“文成”来作为县名,刘伯温的家乡南田正是在这时被划入温州的。所以,我们不能追溯刘伯温为温州人,但也需要明确其故居的地理位置现在在温州。

刘伯温有后代,其后代中的一部分承袭他的诚意伯的爵位,有一个由文臣逐渐向武臣过渡的过程,并与明朝相始终。刘伯温长子刘琏,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刘伯温次子刘璟,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

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第1代诚意伯就是刘伯温本人,刘伯温的儿子一辈没有承袭诚意伯的爵位。第2代诚意伯刘廌是刘伯温的孙子,其长子刘琏的儿子。第3代诚意伯刘瑜是刘廌六世孙,刘伯温九世孙——刘廌和刘瑜之间刘法(刘伯温四世孙,下同)、刘柜(五世孙)、刘昙(六世孙)、刘禄(七世孙,翰林院五经博士)、刘宪(八世孙,生平具体情况不详)。

第4代诚意伯刘世延是刘瑜的孙子,刘洪的儿子,这位当了很长时间的诚意伯,颇多骄横不法的情事。第5代诚意伯刘荩臣是刘世延的儿子。第6代诚意伯刘孔昭是刘荩臣的儿子,积极参与明末和南明的派系斗争,拥兵自重,翻云覆雨,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但刘孔昭最后没有降清,抗志不屈而死,算是没有给身为大明开国功臣的祖先丢脸。

水浒中祝家庄和扈家庄现实中有没有,有的话是现在的那里?

水浒中的祝家庄是确确实实的存在的。祝家庄,下属阳谷县李台镇管辖。在阳谷县城偏东南25里处。村内民居依金堤而建,村内的布局还存在着当年的影像,人若进的村去,就好像是进了迷魂阵一样,大部分人都会转向。凤凰台还有着一丝的古基,当年的舍利寺塔,也就是时迁盗金鸡的塔,已不复存在,现在只是剩下了一片空旷的塔痕,相传,塔内的井,与莘县舍利寺塔内的井相通,它们相距三、四十里地,传说从前人们把一只鸭子做上记号,第二天居然在舍利寺塔内的井里出现了。

当年的,李家庄(已成为了乡镇,就是现在的李台镇);王家庄(既现在的王沙沃);还有现在的莲花池(相传莲花池就是当年的祝家庄的后花园)都是祝家庄的邻村。在祝家庄的西南,有一炉里村,相传就是当年祝家庄锻造兵器的武器库房。至于扈家庄,也许是作者为了增添故事的氛围和气势,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娱乐性而虚构的一个情节吧。

(也有传说‘祝家庄正西六丶七里地有一胡沙沃村,就是当年的扈家庄演变而来)1937年,毛主席曾经在《矛盾论》中,对祝家庄进行过点赞“《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了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丶扈家庄与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似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

假如在战争中平民击杀落单的敌人,合法还是非法?算故意杀人吗?

犯什么法?犯哪的法?世界的法吗?我们爱好和平,发生在中国的战争,不是最大的犯法吗?犯中国的法吗?敌人都打到家里了,你还在想要不要反抗?到底犯不犯法,你得先问问,战争中敌人遇到平民会不会击杀平民。但这个问题我想南京大屠杀的30万罹难同胞可以告诉你答案,敌人击杀我们30万同胞杀起来都跟喝凉水似的,这会你问我战争中击杀落单敌人是否合法?那我就告诉你,如果有一天,若有敌人来犯我天威,踏我国土,伤我平民,不论合法与否,我必杀之,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就算一个也杀不死,也得让他们知道,在我们中国,哪怕是个平民,我们的民族气节也是不容他们任意践踏的[发怒]。

朱元璋为什么明明知道燕王能力强,却不立其为帝,结果导致内乱?

明太祖朱元璋60岁的时候,太子朱标死了。这下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就空了出来,选谁当太子让朱元璋伤透了脑筋。他最喜欢四儿子燕王朱棣,但是如果立他为太子,老二老三肯定不服。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反复考虑,朱元璋决定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认为这样就名正言顺了。一天,朱元璋和朱允炆聊天,问他:*边境上的事我都交给你叔叔们管了*。

没想到朱允炆却说:*那如果叔叔们有异心怎么办呢*?朱元璋沉默了一会说:*依你看怎么办呢?*朱允炆回答说:*用德行来争取他们的心,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的行为,如果不起作用的话,就削减他们的封地,再不行就兴兵讨伐他们*。朱元璋觉得也只能这样,没有其他的方法。朱元璋去逝后,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史称建文帝。

按照朱元璋的遗诏,他禁止叔叔们进京奔丧,当时朱棣已经从燕京赶到了淮安,也被迫反回。这件事引起了诸王侯的不满,民间有人造谣说,各路诸王要造反。朱允炆听到这个消息后,忙把兵部尚书齐泰和黄子澄找来商量。黄子澄说:*燕王兵马最多,实力最强,人也最有能力,如果先拿他开刀,他肯定会造反。应该从其它王侯开始削藩,最后剩下燕王了,他势单力孤的时候再收拾他*。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于是建文帝朱允炆就派了几个大臣到燕王的属地去负责当地的军政事务,实际上就是让他们去监督朱棣。朱棣为了争取时间,干脆装疯卖傻,他一会跑到街上大喊大叫,一会又抢别人的东西吃。这些朝廷派来的大臣经过明查暗访,很快把朱棣的内慕调查出来,马上就报告给建文帝。建文帝马上就调兵遣将,准备讨伐燕王朱棣。

这时燕王朱棣得到了消息,派士兵们把朝廷派来的几个大臣都抓起来,然后都给杀了。随后以燕王为首的几个王爷都起兵造反,他们打着消灭朝中奸臣齐泰、黄子澄等口号,又称*靖难*。这场战争打了近4年,朱棣最终打败朝廷的中央大军,攻到了南京城。几天后,守将李景隆开城投降,朱棣率大军进了北京城。随后皇宫里就燃起了熊熊大火,等大火扑灭后,朱棣派士兵们在灰尘里找建文帝的尸体,都没有找到。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76岁惨遭灭门70余口,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纠正一点,李善长并没有被灭门。李善长之子李祺是朱元璋长女临安公主的驸马,至少他跟公主生的儿子李茂还是活得好好的,没有受到株连。但是以李善长如此高龄,本就已经风烛残年,朱元璋为何还不愿意放过这位开国元勋呢?要知道李善长案以前,朱元璋并没有屠杀过开国功臣。究竟是他自愿出手,还是有一股神秘力量逼他举起这把屠刀呢?笔者以为,李善长的幕后黑手,是以朱标为首的太子党。

为什么要这么说,我们在下文中细细道来。没有李善长就没有大明朝李善长是濠州定远人(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从史料来看,李善长并没有在元朝中过功名,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和江南文人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在朱元璋身边只有徐达、汤和几个嫡系小伙伴的时候,李善长就加入了他的部队。

二人一见如故,李善长勉励朱元璋向同样白手起家的汉太祖刘邦学习,同时提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治军纲领。可以说朱元璋所部过硬的军纪,是他打天下的重要助力之一。朱元璋与李善长剧照在明朝建国的艰难历程中,李善长虽然没有任何战功,但正是有李善长在,朱元璋可以放心地用兵而不用担心粮饷问题。也正是有李善长在,朱元璋可以大胆地御驾亲征而不用担心老根据地的安危。

《明史》中对于李善长在这个阶段的表现,是这样描述的:“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换句话说没有徐达,老朱还可以用常遇春。没有常遇春,还有冯胜、李文忠等等。但是没有李善长,难道靠刘伯温来治理后方?那朱元璋就完蛋了。此外在明朝尚未建立之时,李善长就已经是三位公爵之首:宣国公,另两位是信国公徐达和鄂国公常遇春。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大封功臣,李善长更是名列开国六公爵之首的韩国公。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右丞相徐达与朕同乡里,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勚居多。此二人者,已列公爵,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余悉据功定封。—《明太祖实录卷五十八》当年李善长将朱元璋比作刘邦,现在投桃报李,朱元璋也将李善长比作萧何。

但此时的韩国公已经56岁高龄,高强度的丞相工作对他来说已经难以胜任。因此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开始李善长就已经“以疾致仕(因病退休)”,此后朱元璋又把自己的长女临安公主嫁给了老太师的儿子李祺,君臣之间称得上是关系和谐。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爆发的丞相胡惟庸谋逆一案中,早就有人指证李善长乃至淮西勋贵和胡惟庸勾结(胡惟庸本人便是李善长一手提拔起来的)。

所谓的“淮西勋贵”,就是当年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这一批人多是老朱的老乡,所以朱元璋并没有动手处理淮西老兄弟的念头,整个勋贵集团都没有在胡惟庸一案中受到牵连。既然如此,为何朱元璋会在十年之后重翻旧账,把李善长和淮西勋贵和胡惟庸联系起来并大肆株连呢?胡惟庸剧照来势汹汹的李善长案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四月,吉安侯陆仲亨的家人在凤阳老家用公家的租田放贷,朱元璋一怒之下对其家人进行了治罪。

但是事件很快升级,陆仲亨的家奴封贴木等人告发陆仲亨与众多公侯当年和胡惟庸结为朋党,曾谋划发动政变。由于事关重大,陆仲亨等人纷纷下狱。又由于词连太师李善长,朝野之中要求将韩国公一并治罪的呼声也很高。面对来势汹汹的舆情,朱元璋很快意识到这是一场针对整个淮西勋贵集团发动的总攻击。从朱元璋本人的想法出发,淮西老兄弟们虽然近年来愈加跋扈,大错小错不断,但是总体上是忠于皇帝的。

对他们敲打一番可以,但是连根拔除绝不符合朱元璋的利益,是他不能允许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洪武皇帝连续打出多套组合拳,目的就是挽救淮西勋贵。第一招:公侯还乡由于不清楚本次幕后黑手究竟是谁,朱元璋紧急向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下旨,让随同他们北征的公侯立即回京。随即老朱又将心腹爱将袁洪从山东都指挥使的任上调回京城,出任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乙丑,诏晋王留山西、河南并护卫兵马驻于天成、白登等处操练,时往来提调。其定远侯王弼等悉遣还京。诏今上留征进马军于上都或兴和、兴州。相度便益,令都督、都指挥总率屯驻,常往来阅视。其公侯悉遣还京。—《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一》而在此之后,朱元璋又做了几件事情,向朝廷百官传递其本人的想法:其一:舳舻侯朱寿二子朱兴、朱能犯法当死,朱元璋以其父的勋劳,特旨赦免。

这其实是给身陷囹圄的陆仲亨等人打气。其二:命追封皖国庄襄公仇成之子仇正袭封安庆侯,诰文中还有“功既成于前人,福必延于后嗣”这样的话。其三:诏遣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宋国公冯胜、申国公邓镇、颍国公傅友德等六位公爵,以及永平侯谢成、南雄侯赵庸、崇山侯李新、怀远侯曹兴、凤翔侯张龙、定远侯王弼、安庆仇正、武定侯郭英、巩昌侯郭振、鹤庆侯张翼等十位侯爵还乡。

老朱给出的理由是“列侯年老”,可问题是像徐辉祖、李景隆、常升、邓镇这些人都还年轻得很。甚至于仇正刚刚袭封,现在却被通知要立刻回老家养老。从这个角度上说,朱元璋急于保护这些在京公侯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朱元璋与朱标剧照第二招:三法司大调整光是保护公侯还不够,朱元璋接下来对三法司的主管官员进行乾坤大挪移,目的就是将本次案件压下去。

闰四月三十日,都察院左都御史詹徽被调去署通政使司事,通政使茹瑺调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佥都御史袁泰则升任左副都御史,这个调动是大有玄机的。通政使司在洪武朝的时候责任非常重大,掌内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据说朱元璋曾经在八天内处理的内外诸司奏劄数量高达一千六百六十,涉及大小事件三千三百九十一件,换句话说老朱平均每天要做出400多个决定。

但是不要忘了,朱元璋看到的奏劄已经是经过通政使司整理提炼过的,也就是说通政使司的工作强度还要更为巨大。现在力主弹劾的都察院老大詹徽被调去署通政使司事,显然是打算让他淹没在工作的汪洋大海之中,暂时无暇紧盯李善长和陆仲亨不放。至于茹瑺,既然是通政使,说明他是朱元璋绝对信任的臣子。而山西万泉人袁泰,和淮西勋贵一样属于“北人”。

把这两个人送去都察院管事,只能说老朱用心良苦。在改组都察院的同时,刑部和大理寺主管官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月初一日,刑部尚书赵勉和户部尚书杨靖官职对调。五月初二日,刑部左侍郎邵永善和兵部左侍郎张忠官职对调。五月初五日,大理寺卿张庭兰调任通政使,填补茹瑺留下的空缺。詹徽、赵勉、张庭兰等人都是湖广人氏,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赵勉的岳父翰林院学士刘三吾曾经公然在朱元璋面前提出对南人“以德化”,北人“以威制”。要知道出身淮西的皇帝本人在广义上也属于北人,可见当时朝堂之下的暗流有多汹涌。李善长的最终结局一击致命的李善长手迹在朱元璋连续打出的组合拳面前,李善长案渐有降温趋势。不甘失败的幕后推手又适时推出了一封李善长手迹,最终将这位老太师彻底击倒。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胡惟庸密谋叛乱之时,曾经派前元旧臣封绩出使沙漠求见北元皇帝,打算将北元结为外援。胡惟庸被杀后,封绩就留在了漠北,不敢南归。直到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大将军蓝玉大破元军于捕鱼儿海之时,顺手将封绩也一起抓了回来。结果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封绩交出了当年他和李善长之间的往来书信,一下子引爆了整个舆情。

今按得封绩往来沙漠私书,有善长手迹,大逆不道,罪状甚明。—《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蓝玉剧照抓到封绩的是蓝玉,蓝玉又是什么人呢?蓝玉有一个姐姐,嫁给了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常遇春和蓝氏的女儿常氏,是皇太子朱标的正妃。蓝玉是太子妃的亲舅舅,自然也可以算是太子的舅舅。这次针对李善长以及淮西勋贵的后台究竟是谁,恐怕不言自明了吧。

李善长虽然读过书,但是和太子背后的江南文人集团不是一路人。在洪武朝堂上愈演愈烈的南北之争,其实就是太子党和淮西勋贵争夺话语权的的斗争。原本老牌勋贵还有战功作为倚靠,但随着蓝玉等新一代武勋的成熟,朱标手下已经有足够的力量与淮西集团分庭抗礼。双方之间的图穷匕见,是迟早的事。被连根拔除的淮西勋贵五月二十日李善长入宫,他本人乃至朱元璋本人,都想为挽回局势做最后的努力。

二人暮年相见,想起当年一个做刘邦,一个做萧何的话,史载“为之流涕”。会晤结束,朱元璋让老太师从右顺门出宫。从右顺门可以直接走西华门回太师府,不用辛苦从承天门在绕一个大圈子,也是朱元璋对老战友的体恤。然而就在右顺门,朱元璋对文武群臣说了这样一句话:“吾欲宥李佑等死,以慰太师。太师年老,旦暮无以为怀”。此时的老朱情急之下,连“朕”都忘记说了。

所有大臣的目光都投向跟在皇帝身边的太子身上,可是以“为人友爱”而著称的朱标却始终一言不发。太子不发话,群臣当然没有一人松口为李善长求情,大明开国第一元勋的命运就此注定。群臣复奏:“善长开国旧臣,任寄腹心,亲托骨肉,而所为如此。臣等考其事反状甚明,敢以死奉法。”上曰:“法如是,为之奈何?”善长大惭曰:“臣诚负罪,无面目见百官矣。

”乃抚遣归第,赐佑及陆亨等死,善长遂自经。上命以礼葬之,厚恤其家。—《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二》南京明故宫卫星复原图据统计,本次惨遭株连的公侯名单如下: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荣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河南侯陆聚、宜春侯黄彬、南雄侯赵庸,申国公邓镇(宁河武顺王邓愈之子)、济宁侯顾敬(追封滕国襄靖公顾时之子)、靖海侯吴忠(追封海国襄毅公吴祯之子)、巩昌侯郭振(追封陕国宣武公郭兴之子)、辽东都指挥使梅义(汝南侯梅思祖之子)。

这些人之中,邓镇、赵庸甚至还在之前公侯还乡的名单之中,侧面证明了朱元璋挽救李善长的努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次太子党的出击,最终以大获全胜而告终。当然他们不会想到两年后太子一死,朱元璋立刻发动蓝玉案将他们一网打尽。结语:笔者之所以认为李善长案与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不同,是因为它不符合朱元璋的作风。胡蓝案都是在爆发以后迅速株连相关人员,其雷厉风行的特征符合朱元璋一贯的作风。

而李善长案从四月底陆仲亨等人入狱,到五月下旬众人被赐死,历时近两个月(中间有一个闰四月),说明这是一个政治妥协的结果。陆仲亨、唐胜宗、郑遇春等人都是朱元璋的凤阳老乡,他们再怎么胡闹,对老朱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除掉他们,对于朱元璋来说显然是自损一臂,只能靠利用太子手下文物官员之间的矛盾来平衡朝堂。好在朱标深受老朱的信任,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康熙和胤礽之间,只怕早已经血流成河了。

朱标剧照至于日后朱棣篡位重修《太祖实录》为何要为朱标遮掩,其实也很好理解。首先淮西勋贵早已式微,朱棣本人并无意去为他们平反。其次幕后黑手虽是太子党,但做出决定的毕竟是朱元璋本人。如果一味强调朱标等人在此案中的作用,难免会有指责太祖皇帝昏聩不明之嫌。对此事进行模糊化处理,是最符合朱棣自身利益的。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鸣冤。

王国用激烈地指出李善长位及人臣,生封公爵,死必封王。子尚公主,女为王妃也并非难事,又何必要去跟着胡惟庸造反?而且李善长最早跟随陛下,历经千辛万苦才成就大业,他凭什么相信胡惟庸可以成功?陛下最后竟然以天象当死大臣为由赐死李善长,则尤为荒谬。现在李善长已经死了,多说无益,只希望陛下今后引以为戒。而朱元璋的态度很耐人寻味,《明史》的记载是“太祖得书,竟亦不罪也”。

文章TAG:斗兽场  1377  传奇  回顾  游戏  1377游戏传奇来了  回顾2021斗兽场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