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游戏什么时候有的,周天子什么时候灭亡的
作者:本站作者之所以古代的皇宫里有太监,是因为有他们存在的必要。《雷神之锤》现在的人可能很少了解这个游戏对当年市场的冲击,这是一代传奇,现在用的WASD键位就源自这款游戏的顶尖玩家,它甚至影响了一代显卡行业的发展。《文明2》著名的再来一回合,或是大敲奇观什么的。
1996年的电脑游戏都是什么样的?
我对97年和95年的大作都比较熟,比如《辐射》或是《仙剑奇侠传》不过96年的话,还是有不少出名大作的~以下游戏图片在前,介绍在后。《古墓丽影》1996这个动作解谜系列已经有很多代了,非常经典。《文明2》著名的再来一回合,或是大敲奇观什么的。《雷神之锤》现在的人可能很少了解这个游戏对当年市场的冲击,这是一代传奇,现在用的WASD键位就源自这款游戏的顶尖玩家,它甚至影响了一代显卡行业的发展。
(被网友发现图给错了2333,从百科扒一张过来)《红色警戒》国内更著名的是二代红警,另外这张图不一定是原版。有可能是98版的截图,我不太确定。《暗黑破坏神》暴雪的著名刷刷刷游戏,不过同样,2代在国内更加出名。除此之外还有《猎杀潜航》《英雄传说4朱红之泪》《大富翁3》《上古卷轴2》《暴力摩托》《魔法门之英雄无敌2》等经典游戏,这里就不一一说了。
为何周武王自愿降低身份称天子,做人皇不好吗?
他好意思吗?单说周武伐纣,说纣王残暴,从古至今都是有争议的。从目前的文献看,小邦周反贼一枚,古本竹书纪年,就是清华简,有明确记载,文王身前就已经称王,儒家不承认这点,汉景帝时期被怼的没办法,拿刘邦出来说事,才蒙混过去,到了董仲舒一家独大,后面就不提了。总之周武王偷鸡成功,大邑商倒了。微子启和周武早有约定,胶隔做的中间人,临阵谋反,导致帝辛连朝歌都没回的去,在鹿台自焚,还被周武把头割下来示众,完了微子启被封做了宋的国君。
然后周朝抹黑帝辛不遗余力,纣王的罪出于今文《尚书》六项,最大的一条居然是酗酒,到了战国增加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越加越多,最后搞了一百多条。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有质疑的声音。子贡,孟子,朱熹…等,都曾质疑过纣王的罪名,甚至孔子都说过桀纣之恶不致如是。事实上周灭商以后,叛乱不断,先有武庚,就是纣王的儿子,被周公旦和老姜灭了,后有北方和东方的商朝遗民,周成王亲征才平掉,几乎一半疆域都造反了。
你人生中玩的第一个游戏,大概什么时候玩的?叫什么呢?
我84年的,今年34岁,说起自己玩游戏的故事,挺有意思的。那是91年,刚上小学没多久,回家写完作业和小朋友在楼下玩,老爸很神秘的把我叫回家,在黑白电视前鼓捣一个机器,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老爸用三个月的工资,偷偷背着老妈买的日本任天堂红白机,带着一个卡带,是魂斗罗。我们爷俩只要有空就玩这个游戏,老爸和我一块玩,后来卡带就借着玩,换着玩。
九几年,卡带很贵,就是山寨的,也要上百元。在玩游戏的这条路上,我爸一直不管我,还鼓励我玩,所以截止现在,各种电视游戏机基本我都玩过。老爸给我买过世嘉机,给我买过PS1,给我买过DC,上大学怕我没事干,在2005年,给我买了PSP,后来工作需要在外地,我又自己买了各种掌机,目前正在玩PS4……老爷子现在也玩游戏,不过他走网游路线了,从传奇,奇迹,大话,后来玩梦幻,玩问道,玩魔兽世界等等,我对网游没感觉…。
唐朝的时候,老皇帝驾崩,新皇帝是如何处理老爹留下的妃子的?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关于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了武则天,作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又做了唐高宗的皇后,后来她又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她就是一个传奇!那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且听我慢慢道来。一、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唐朝的妃子制度四妃(即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以上三等是为二十七世妇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以上三等是为八十一御妻综上在满编的情况下有121人,再加上后宫的宫女,六尚司等,传闻的"后宫佳丽三千",应该差不多也有这个数。二、皇帝的这些女人们,在其死后,大概有以下几种结局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女性都是附属于男性的附庸品,皇帝的女人也不例外,她们属于皇帝的私有财产,在皇帝死后,这些人的命运大致有以下四种:1、有子嗣的妃嫔:如果自己的儿子继任为新皇帝,则自己就成为"皇太后";如果自己的儿子没有当皇帝,则可以随其子到封地上颐养天年,还可以有"王太妃号"。
2、无子之妃又两种结局:一种是低等妃嫔出家为尼,如四品才人武则天就被迫在感业寺出家;一种是高等妃嫔无需出家,依例居于太宗别庙崇圣宫。3、殉葬 :唐武宗有两妃殉葬,一为王贤妃、另一妃孟才人。4、守陵:《资治通鉴》:"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三、还有一种结局,那就是嫁给新任皇帝,如:武则天。
武则天十四岁就进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但武则天并未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高。唐太宗死后,武则天被唐高宗先是封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武则天67岁才当上皇帝,她在位15年,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皇帝!她在位期间善于治国,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注重人才选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等,史称"武周之治",为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极其重要的基础。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庸,地位低下,即使是皇帝的女人,在皇帝死后,依然毫无地位可言。武则天作为一个女人,不甘心一辈子当别人的附庸!她要为天下的女人争一口气,女人也可以顶起一片天!现在,我们处于新社会,讲究男女平等,她们再也不是封建社会里男性的附庸了。新时代的女性各各都是"武则天"!"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某些领域甚至比男人的作用更大!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作为一名男同胞,更应该关心关爱女性!为中国的女同胞们点赞!(本文系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喜欢本文,请关注和点赞,有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
放着美貌的宫女不用,非要用太监来伺候自己,难道古代的皇帝傻?其实并不是,而是只用宫女的话,皇帝扛不住。在古代的皇宫里,除了皇帝以及其家眷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太监和宫女了,这些人各司其职,共同服务着皇室成员。而这其中,不管是哪个朝代,在选拔宫女时都有十分严格的标准,比如面容姣好、体态匀称等,说白了,想要当宫女,最起码的一个要求,就是长相要说得过去。
而相比之下,选拔太监就简单得多,一刀下去,一个合格的太监就产生了,至于长相,只要不吓人就成。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全用宫女来伺候自己,而非要增设太监这个角色呢?毕竟美貌的宫女看着都赏心悦目,用起来岂不是比太监更舒心?事实上,倒不是古代的皇帝非要用太监,而是如果单纯只用宫女的话,就会带来不小的麻烦,这些麻烦会让皇帝扛不住,并且,很多工作只依靠宫女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历代历代的皇宫中,才会有宫女和太监的同时存在。
太监泛指古代皇室所役使得男仆,历史上第一个太监姓甚名谁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太监就一直存在。之所以古代的皇宫里有太监,是因为有他们存在的必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似乎古代的皇宫里并没有太多工作,无非是一些伺候人的事情,只要把皇帝一家子伺候好了,就没什么其他事情了。如果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抛开那些繁琐的侍奉工作之外,古代的皇宫里,还有不少其他工作,并且,在这些工作中,有不少只能是太监才能完成的。比如搬个重物,抬个东西,这种纯粹依靠体力的工作,必须由男性来做,这个时候,太监就派上用场了。虽说太监不完整,但他好歹是个男人,力气自然就会大一些,这种脏活累活,还真得只能是他们才会干。当然,这种基础性的体力工作,找几个壮实的宫女也可能会完成,但若是遇到更复杂的工作,宫女就不一定能胜任了。
拿明朝来举例子,明朝的太监,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干一些粗活累活的人了,反而成为了皇帝的“左膀右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朝廷的决策。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为了防止文官集团权势过大,因此就废除了宰相制度,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但他有这个能力和精力不假,不代表他的后辈儿孙也有。到了建文帝时期,他首先就扛不住了,加上他对于朝廷上下了解程度不如朱元璋,因此,他就需要有一个顾问机构,来帮助他出谋划策。
于是,内阁就这么形成了,当然,包括建文帝以及明成祖朱棣在内,都对内阁进行了权力限制,比如规定内阁大学士品阶最高只能到五品,只能充当顾问,最终决策还得由皇帝来定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还是逐渐成为了明朝文官集团中,最大的权力机构。而内阁的权力过大,显然是皇帝不希望看到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如何压制内阁。
想压制内阁,那自然得用皇帝最信任的人,那么皇宫里,谁才是皇帝最信任的呢?自然是照顾皇帝衣食起居、陪伴皇帝长大成人的太监了。于是,从单纯传递皇帝旨意开始,到执行皇帝意志,明朝的太监逐步演变成了集各种权力于一身的司礼监。最初的时候,司礼监只是忠实地执行皇帝意志,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皇帝的懒政,司礼监的权力越来越大,基本上能与文官集团分庭抗礼。
比如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以及万历皇帝时期的冯保,还有正德皇帝时期的刘瑾,这些都是有名的大太监,曾经的他们权倾朝野,牢牢压制着文官集团。也就是说,古代的皇帝利用太监来压制文官集团,达到朝堂上的平衡,让太监成为了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部分,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皇帝为了控制朝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工作,宫女们做不到吗?我们不排除有那种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宫女,但太监有个宫女无法替代的优势,就是太监不会生孩子。
众所周知,只有进行过净身手术后,才能入宫当太监,因此就保证了太监不可能会有子嗣。没有子嗣,自然就不会对皇帝的权力造成威胁,即便是权倾朝野,但也只能是一时,但假如太监有子嗣的话,那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比如前文提到的刘瑾,在他得势时,大到政策决定,小到官员任命,都是他说了算,说他是二号的皇帝都不为过,但如果他能有儿子的话,他肯定会想方设法把权力传下去。
但正因为他无法传宗接代,因此,正德皇帝才任由他胡来,到了最后,正德皇帝看不下去了,一道旨意,就能将刘瑾凌迟,若是刘瑾有后人,正德皇帝怎么能安心看他一步步做大?但换成会生育的宫女,皇帝的权力就危险了。如果一个宫女也能一步步地走到刘瑾的位置,那她不管是和谁生孩子,这个孩子就会成为直接受益者,来继承她的权力,但这又是皇帝不可能会允许的。
哪怕是自己的妃子,皇帝也不希望这个妃子的儿子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何况是宫女呢?这就是皇宫里太监存在的原因,除了能干体力活,来弥补皇宫里劳动力缺失之外,太监还充当着执行皇帝意志的角色,这一点是宫女们做不到的,尤其是在古代女人地位低下的特殊背景下,让一个女人在朝堂上耀武扬威,几乎所有的人都不会接受,哪怕是武则天在位时,照样还是有不少人反对。
另外,如果皇宫里全部用宫女的 话,会有不少的麻烦。古代的皇宫里,还有不少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比如到宫外去宣旨,或者是代表皇帝皇帝去督查战况等,这些工作如果让宫女来做,那么麻烦就大了。首先,古代的社会风气,决定了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样才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要求,而让一个宫女去抛头露面,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如果皇帝坚持这样安排,那他的皇位就不稳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封建社会时期,女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而皇权又是不容亵渎的,让一个女人抛头露面,或者是代表皇帝外出,是不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如果皇帝非要这样做,那么“无道昏君”的帽子就没跑了,皇帝也不傻,犯不着冒天下之大不韪。其次,如果让宫女出宫办差,指不定会遭遇什么,毕竟女性从来都是弱势群体,万一遇到歹人给侮辱了,这岂不是有损皇家脸面?再者说,一般宫女在入宫时,年龄都在十几岁,古代的人成熟得也早,保不准这个宫女有个青梅竹马什么的,假如她趁着出宫办差的机会,与自己的情郎旧情复燃,做出点什么事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一来,这个宫女办完差回到宫里,又刚好被皇帝看上,这岂不是让皇帝蒙羞?再假如,皇帝不知道这个宫女在宫外干了什么事,临幸并成功让这个宫女怀孕,那么,生下来的孩子,算谁的?总之这都是各种各样的麻烦,为什么古代的皇宫会规定宫女一辈子不能出宫,这就是原因之一,无他,规避风险。古代的宫女们一旦入宫后,基本上就终老在皇宫内,即便是到了清朝顺治年间之后,允许放宫女出宫,但也是让那些到了年纪的宫女“自动离职”,给予一定补偿后打发走,绝不可能会让这些宫女再回到皇宫。
不仅仅是宫女,包括嫔妃也是如此,清朝时,规定嫔妃可以数月或者一年可以与父母见上一面,但也是在好几个太监的见证下,根本不会出现嫔妃单独见家人的情况。但如果是太监出宫办差,那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了。太监出宫,最多也就是仗着权势耀武扬威,可能会欺压官员和百姓,但他绝对寻不了快活,既然寻不了快活,也就不会节外生枝,惹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封建社会发展了数千年,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少朝代,皇宫里的各项制度都是在无数经验和教训中确定并沿袭下来的,为什么非要用太监而不只用宫女,这也是皇宫规矩的制定者参考了无数事例得出的最终结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很多没必要的麻烦。综上所述,古代的皇帝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全部用美貌的宫女,主要原因是太监不仅能干一些粗重的体力活,还能帮助皇帝来平衡朝堂势力,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同时,单纯用宫女的话,办差不方便,另外宫女会生育,这就不能保证皇家血脉的纯正,最重要的是,如果皇帝身边全部是美貌的宫女,身体也扛不住。
明朝万历皇帝长达28年不上朝,难道不怕自己江山被他人架空吗?
1581年,冬,万历皇帝朱翊钧,前往慈宁宫向太后请安。但太后不在。恰巧,太后的一名宫女,端水伺候朱翊钧洗手。这一年万历皇帝刚满18岁,正是荷尔蒙极为旺盛的年岁。于是,肌肤相触,万历心血来潮,当即脱了裤子,把这名宫女宠幸了。按照规矩,宠幸之后,皇帝要留下一个物件,作为临幸的凭证,也算是个信物。但是,万历却耍流氓了,提起裤子就走人,没给宫女信物、也没跟太后汇报。
但是,宫女怀孕了。这就是大事了。关键是肯定瞒不住,首先就瞒不住太后。太后发现这名宫女的肚子越来越大,于是就问怎么回事。皇帝搞临幸这种事根本无法抵赖,因为有起居注。于是,太后拿着起居注,质问万历皇帝:你到底脱没脱裤子。万历想抵赖但抵赖不成,只能红着脸说:确实脱裤子了。太后转怒为喜:既然脱裤子了,那就不能耍流氓,你得照顾皇家体面。
母以子贵,只要这个宫女生下儿子,那就是我朱家的长子。而这个宫女也争气。在1582年8月,宫女王氏真给万历生了一个儿子。因为万历的皇后王喜姐一直没能生出儿子,所以这个长子也就成了嫡长子。这个人就是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而这名宫女,就是后来的孝靖皇后。那么,这个李太后是怎么想的?一个宫女怎么可能在大明后宫逆袭上位呢?没别的的原因,就是惺惺相惜。
因为李太后也是宫女出身,从都人到侧妃再到贵妃,最后母以子贵成了太后。1582年,万历皇帝可谓三喜临门:7月,张居正病逝;随即,弱冠亲政;8月,诞下龙子。所以,从张居正辅政到万历亲政,非常顺畅。根本就不用搞什么政治斗争和权力洗牌,生老病死的自然铁律就能搞定权力交接。但是,国本之争发生了。1581年,朝廷已为万历备选九嫔;1582年,万历正式册封九嫔。
九嫔,才是给万历皇帝举国选美的俏佳人。皇后王喜姐在1577年已经入宫,没人会比皇后更早。而就在这个关键点上,你万历搞了一出临幸宫女。如果九嫔姿色平常也就罢了,宫女王氏可以专宠后宫,而王氏之子朱常洛,自是毫无争议的大明长子。但,九嫔里面恰有万历皇帝的本命佳人,就是后来的郑贵妃。宫女王氏,给万历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公主;而郑贵妃给万历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公主。
除了长子朱常洛外,次子、老三、老四,都是郑贵妃所生。可见,万历对郑贵妃才是真爱。爱情,是美好的;可一旦遭遇权力,就要变质为悲剧了。万历皇帝朱翊钧定要爱情为先,以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大臣们非要长子为尊,以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然后,君臣之间就搞起了斗争。1589年以后,见斗不过大臣,万历皇帝直接不上朝了。然后,大臣们主动进攻,要求册立朱常洛为太子。
1590年,大臣们集体情愿,继续要求册立太子,向皇帝施压。万历招架不住,只能勉强答应:等皇子十五岁时,再决定册立太子。但是,大臣们不干,再次集体逼宫。这时候,我们就能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官员干皇帝,根本就不需要带头,完全是自组织集结、自动化操作。但,大明朝堂毕竟是有主事人的,皇帝是班主任,怎么也得任命个班长。
这个班长就是当时的首辅申时行。申时行怎么玩?他在大臣和皇帝之间玩左右逢源。在大臣跟前,那就跟着大臣一起干皇帝;在皇帝跟前,那就表示支持皇帝。然后呢?然后申时行悲剧了,被发现首鼠两端,于是名誉扫地。先不管册立太子的事情了,大臣们集体搞弹劾、一起干首辅,硬是把首辅申时行赶回了老家。1593年,万历皇帝开始出手,将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圈定了一个太子后备军。
但是,大臣们不干。于是,首辅王锡爵采取折中办法,建议将长子朱常洛交由太后抚养,从长子变相成为嫡子。但万历不干,坚持三王并封。但大臣们也不干,首辅王锡爵只能请辞。首辅就是悲催的命,夹在大臣与皇帝之间太难受。大臣们干废首辅之后,接着干皇帝,然后万历被干怂,收回成命。但是,这事还没完。万历跟大臣们搞起了冷战,君臣关系也就没法好了。
万历说:你们不同意我的太子,我就不干活;大臣说:你不干活就不干活,原则问题死也不能让。国本之争,干了十五年之久。最后,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实在看不下去了,老太后亲自出手干预。1601年,万历皇帝终于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郑贵妃之子)为福王、朱常浩(周端妃之子)为瑞王。同时,太子朱常洛开始出阁读书。
这个太子真够惨的,从小到大被唤“都人子”(都人,就是宫女的意思),就没受到什么教育。即便出阁读书了,朱常洛也没啥好果子吃。因为皇帝老爹看不上,所以寒冬读书,太监竟敢不给生火。而比朱常洛更惨的则是他的母亲王氏,长期被丈夫冷落、又长期被宠妃刁难,基本就是被幽禁在后宫,最后哭瞎了眼睛、悲愤而死。万历皇帝在大臣那里受的气,全都撒在这母子俩身上了。
但是,这事还没完。朱常洵被立为福王之后,却不就封,赖在京城不走。于是,大臣们只能继续战斗,纷纷上书,要求福王就封。直到1614年,福王朱常洵才赶赴封地。但1615年却发生了梃击案:一个叫张差的人,拎着一根的大棒,就冲进了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打伤了守门太监。这是公然刺杀太子啊!于是,矛头所指全都对准了郑贵妃和福王。
这起小案子在激烈的漩涡中各种激荡,马上就要演变成一场宫廷惨剧。福王长期不就封,这是郑贵妃和福王的问题,因为还在惦记着太子之位;太子长期被虐待,非但太子,连太子他妈都被折磨死了,这应该是万历的问题;大臣们因为国本之争更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所以能搞死郑贵妃就绝不会手软。国本之争以来,光首辅就被逼退了四个,朝堂官员三百多人受到牵连。
这已经不是立场之争了,而是血海深仇。眼看大臣们要把梃击案往大里整,万里皇帝立即就慌了。已经不上朝二十五年了,但这一次终于出山见大臣了,让万贵妃跟太子道歉、自己跟大臣们拍胸脯,好不容易把此案赶紧了断。但是,之后呢?之后,万里皇帝继续不上朝。但不是有万历三大征吗?皇帝不上朝,那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战,这些仗是怎么打的?皇帝不出面,但可以出上谕;上谕就是定决策,那就是去打;朝堂立即定攻略,将士马上行战阵。
大明的官僚机器该怎么运作就怎么运作,然后这仗就打胜了。但,后来的萨尔浒之战却打得惨败,辽东完全崩溃。有些仗,靠官僚机器的惯性是可以打赢的;但有些仗,却真需要君臣一心和劳心谋划了。梃击案之后,郑贵妃肯定是翻盘无望了。别说他跟大臣拉了仇恨,就是万历皇帝也没法跟大臣们相处了。但大臣们也受到了伤害,首辅怜恤被逼退,朝臣纷纷被收拾,尤其是东林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但最受伤的应该是大明:台省空虚,诸务废堕,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天下将有陆沉之忧。“陆沉”,这个词简直太形象了。六部、大理寺的干部,十缺其六,大臣之间各种争斗不断,后期党派林立。而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后金的崛起,大明朝没能把辽东的女真人给盯住。这时候,女真在辽东已经建国了。但,难免就要问一个问题:万历皇帝为什么没被架空?大明万历朝的主旋律就是国本之争,而主要内容就是君臣冷战。
而从上述国本之争中就能发现皇帝不能被架空的原因:一是大明根本就没有权臣。要架空皇帝,首先得有乱臣贼子。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乱臣贼子,而是董卓、曹操之流。但是,大明朝有吗?根本就没有。如果真能有这么一个能够压住大臣、能够控住皇帝的权臣,那么,国本之争也不会争这么久。大明最有权势的大臣,应该是内阁首辅。但内阁首辅的日子一直很悲催:对下,他压制不住百官;对上,他降服不住皇帝。
尤其是君臣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内阁首辅就一直在背锅,成了风箱老鼠、两头受气。在大明朝,无论是内阁首辅还是司礼监太监,谁也当不了权臣。得罪皇帝肯定不行,但得罪官僚体系,也不行。甚至,那个推进改革的首辅张居正也不行。与其说是万历清算张居正,不如说是大臣们要清算他。二是官僚体系已经相当成熟。有人说万历并非躲在宫里吃喝玩乐,而是一直盯着朝政的,只不过把办公地点搬到了后宫。
万历三大征都是因为万历的英明神武。如果真是如此,那萨尔浒怎么败了、女真怎么建国了?三大征能成功,主要是官僚体系足够强。这伙人不仅保障了制度性的皇权,而且也有能力应付国事和战争。就大事来说,一个生于深宫、长于妇人的皇帝能干什么?也许啥也干不了,让官僚系统自己运行,可能更有效率。也正是因为官僚体系足够成熟,所以,皇帝要任性,大臣们立即群起攻之,根本就不用结党、搞联盟。
但成熟的官僚体系不能一直被透支,对付女真崛起这件大事,就真需要君臣同心了。三是忠君思想已经极为深厚。国本之争,争得是什么?表面上是立谁当太子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较量。“太子者,国之根本”,就是这个核心观念,所以大臣们一定要捍卫。而立储以长,则是大臣们的立场,所以原则问题半步不退。因此,这不是利益之争、不是小人之争,而是君子之争。
原因就是忠君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争斗的双方都是在为大明好。但这个忠君,不是忠于皇帝个人,而是忠于皇帝制度。皇帝个人要任性,不行;但架空大明皇帝,也肯定不行。所以,任凭万历怎么不上朝,大明朝堂也不会把他这个皇帝架空。但难受是肯定要有的:该任命的官员不认命、该批复的奏折不批复,甚至连后期的内阁大臣都不认识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