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赤壁之战游戏进不去,三国志战略版赤壁之战地图介绍

作者:本站作者

赤壁之战,主要靠水军。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了。赤壁之战时,曹操内部矛盾日益加剧。04赤壁之战后,曹操三声狗叫赤壁之战后,曹操依然放不下这事,就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再夺回荆州。赤壁之战,本是一个很一般的战役。赤壁之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曹操的百万大军为何在赤壁之战中战败?

曹操的百万大军为何在赤壁之战中战败

赤壁之战,本是一个很一般的战役。但由于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从而拔高了这次战役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实际上,名不副实。我认为,可以把这次战役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时间节点,但对这次战役本身不应该给与过高的评价。当然,作为这次战役的主动发起者,曹操的确也犯下了战略性错误,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历史走向。01战役过程《三国志·曹操传》记载:208年十二月,曹操占据了荆州南郡。

孙刘形成联盟对抗曹操。孙权为了解救刘备之困,派兵进攻合肥。曹操亲自率兵从江陵征讨刘备,到达巴丘,同时派遣张熹救援合肥。孙权得知张熹到达,于是撤走。曹操抵达赤壁,与刘备交战,战事不利。此时发生大规模的疫病,兵士死亡者很多。曹操决定带领大军归还,刘备占据了荆州、江南诸郡。这个过程,在《三国志》其他一些人物,如刘备、诸葛亮、孙权、周瑜等传记里也有记载,基本都很简单。

增加的环节,就是刘备派遣诸葛亮劝说孙权共同抗曹,以及周瑜力劝孙权与曹操决战。之所以说是一次很一般的战役,是由于战役发起的偶然性,持续的时间很短,过程很简单。简单来说,就是曹操经过精心准备,决定讨伐荆州。但由于荆州牧刘表突然病逝,其次子刘琮不战而降。这令曹操没有思想准备。曹操就想顺势除掉刘备。不想刘备跑到了孙吴的地盘上。

由于刘备与东吴孙权报团取暖,建立了联盟,曹操临时决定与孙刘决战,企图一举解决江南的问题。但由于曹军水土不服,发生了大面积的疫病,曹操只好撤军。就这么一场战役,甚至说就发生了一场战斗,不足以称为三国三大战役之一。不仅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两次战役相比,就是与其他战役相比,无论从规模、持续时间、还是战役的惨烈程度,都相差很远。

就是夷陵之战,也有观点认为称不上三大战役之一。之所以有此评价,还是在战役之后,历史的走向。官渡之战的结果,直接左右了历史的走向。夷陵之战的结果,多少影响着历史的走向,但并不比其他一些战役影响更大。而赤壁之战之后,的确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但这一局势的出现,并非是赤壁之战的直接结果。赤壁之战,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02曹操的错误决策官渡之战时,曹操顶不住袁绍的进攻,想要打退堂鼓。谋士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采纳了其建议,侥幸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赤壁之战前夕,贾诩认为应该首先安抚百姓,而不应该劳师远征江东。但曹操不听,结果遭遇严重挫败。现在看来,曹操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由于刘表突然地病逝,导致了曹操过度的放松,缺少了应有的慎重。

没有充分的准备就贸然发动了对东吴的大规模战役,犯下了兵家之大忌。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有两段很有说服力的评论,或许是最好的注解。其一,赤壁之战后,曹操想起了病逝的郭嘉,专门作诗以悼念:“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为何哪?是因为之前郭嘉郭奉孝多次对曹操说:南方多疫病,如果你要去南方的话,恐怕很难活着回来。

曹操是后悔没记住郭嘉的话,导致了失败,因而怀念起郭奉孝。在曹操、曹丕时期多次征讨江东,以及孙权多次攻伐曹魏,都是无功而返,大多是由于出现了疫病的原因。这不是偶然的事件。由于连年征战,大量人口死亡,得不到合理的处置,引发瘟疫是大概率事件。鬼才郭嘉能够算出曹操不得生还,也不是没有依据的。曹操没有想到这一点,而这又正是赤壁大败最重要的原因,这是曹操所犯下的低级愚蠢的错误。

其二,所有大佬对周瑜评价都很高,就曹操这个手下败将不服气。曹操说:赤壁之战,正好遇到了疫病,我烧掉了船只,自行退军,横使周瑜这小子获得了虚名。这个自然有曹操找个芝麻粒垫屁股的意味,但不可否认的是:疫病是导致这场战役最关键的因素。03没有赤壁之战也会有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之前,荆州是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刘表病逝,刘琮投降,曹操占据了荆州,实际上仅仅是占领了南郡。本身南阳郡就在曹操手里,江夏及南四郡还没有染指。赤壁之战,是曹操从南郡的治所江陵发动,追击刘备到达巴丘,然后与孙刘战于赤壁。战败之后,曹操丢掉了江陵,回到了南阳郡,但控制了南郡的襄樊。如果曹操采纳贾诩的建议,不发动对东吴的征讨,先安抚百姓,情况又会如何哪?能不能守得住南郡,能不能进一步控制江夏及南四郡?这是一个大问题。

荆州地理位置重要,军事战略意义重大,曹孙刘三方势力相互交错,错综复杂。我认为曹操如果控制了南郡,对其十分重要,但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曹操一旦控制南郡,孙刘联盟将会更加紧密,誓死对抗曹操。从战略意义上来说,对曹操是很不利的。曹操控制南郡,对孙权是致命的威胁。在此情况下,孙权会与刘备妥协。孙权占据江夏,刘备占据南四郡的可能性很大。

刘关张三兄弟,再加上诸葛亮,把南四郡经营好,进而图谋西川,这也是《隆中对》的战略布局。从历史史实来看,赤壁之战的前后,比较明确的就是一个南郡的归属。南郡是荆州的治所所在,提起南郡就以为是荆州,这显然是把南郡的重要性过度的拔高啦。关羽失荆州,失掉的也就是南郡,也没有一般认为的那么玄。我认为,不管是否有赤壁之战,都不会最终影响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

关羽失掉了荆州,三国依然存续了四十多年。荆州重要,但不是决定三国鼎立最主要的因素。就刘备打不赢就跑的个性,绕过荆州转个弯,跑到益州去,也会立国,一样称帝。曹操在刘琮投降后,亲率五千精骑,日夜兼程,马不停蹄的追赶刘备,是有战略意义的。刘备不存在了,就可能不会有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从徐州、冀州,再到荆州,刘备一路逃亡,最终落脚点在益州。

实在不行还有个在最南方的交州。不安分的刘备,只要活着一天,就有称帝的想法,就是对曹操的威胁。因此,三足鼎立是由于刘备的存在,而不在于荆州的得失。04赤壁之战后,曹操三声狗叫赤壁之战后,曹操依然放不下这事,就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再夺回荆州。荀彧说:现在荆州就像是一块骨头,刘备孙权就好比是两只狗都在争抢,谁也不想让对方得到。

一方得到,另一方就会疯狂的争抢。如果这时候谁去动这个骨头,这两只狗会一起来咬人。曹操一听,立马就“汪汪汪”连叫三声,许褚听了哈哈大笑。本来是很有趣的事,却没有人跟许褚一样凑趣,搞得很不爽。史实正如荀彧的判断,对于荆州这块肥肉,绝不是骨头,刘备、孙权的争抢就没有停息过。最后也是孙权把荆州抢到了,还杀掉了关羽。

如果曹操过早的参与进来,孙刘联盟将会更加的稳固,给曹操的战略机会会更少。这或许就是赤壁之后,曹操没有对孙刘有更大的军事行动。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平定凉州消灭了马超、韩遂的实力;进击汉中,招降了张鲁。由此看来,似乎是赤壁之战导致了三国鼎立。实际上,曹操还不具备统一天下的实力。这是出现天下三分的根本原因。之所以对赤壁之战前后的形势,作这么多的介绍,就是想说明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很偶然,没有很大的说道。

不能说曹操这次战役的失利,对历史走向的影响没有,但绝对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仅仅是这次战役的时间节点很重要,就如同夷陵之战。即便刘备没有发动夷陵之战或者夷陵之战没有失利,刘备也不可能统一天下。这都是大势所趋,一个具体的事件,多少会影响历史的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的走向。但关于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一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不是发生了疫病,曹操攻破了孙刘联盟,那么又置诸葛亮的《隆中对》于何地哪?。

曹操南征为什么不先渡江然后陆战攻城?

曹操南征为什么不先渡江然后陆战攻城

其实这是一个军事与地理相结合的问题,按照传统的观念来说,北方善步骑,南方善舟船,曹操完全可以渡过长江,像当年袁绍渡过黄河在黄河以南曹操的地盘上发动官渡之战一样,在荆南四郡对孙权或刘备发动进攻,为何曹操不用呢?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军事问题,一个是地理问题,两个问题又互相结合。曹操从军事角度上讲,如果渡江作战,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要保证自己的战略运输线和后勤补给线,那个时候的长江,可没有一座桥,渡江只能靠船只运输,渡过长江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证自己的战略运输线和后勤补给线不受到敌人的攻击。

而想要保证运输线和补给线的绝对安全,还得靠水军,也就是制水权,谁有制水权,谁就能控制长江,谁控制了长江,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如果曹操控制长江,他就有能力渡江作战,如果孙权和刘备控制了长江,那么曹操在长江以南的所有军队就变成了孤军,没有补给,没有后勤,只能就地取材,但长江以南没有支撑大规模战争的物资和补给,一旦被孙刘联军切断了长江,长江以南的曹军基本上就会全军覆没。

长江与黄河水路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后,实际上长江以南的荆南四郡在名义上是全部归属曹操的,曹操其实是有条件渡过长江,在南方对孙权进行攻击的,但是这个办法所花费的时间会很长,因为最快拿下刘备和孙权的方法就是沿着长江用水军出击,这是攻击刘备和孙权在时间上最快的办法。因为刘备和孙权把几乎所有的防御力量都放在了长江沿线,对于曹操来说,只要击败了这些长江边上的防御力量,刘备和孙权基本上就会被消灭,原来曹操南下攻打荆州是做了长远打算的,谁知道荆州不战而降,这让曹操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思想,贾诩和程昱都有劝曹操暂缓发动赤壁之战的建议,但曹操都不听,因为只要击败了刘备和孙权在长江沿岸的军事力量,就能加快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更何况此时曹操的军事力量占了绝对的优势。

孙权、曹操、刘备从军事力量的数量和实力上来看,曹操远胜孙刘联军的数倍,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换了谁都会选择与孙刘联军主力在长江决战,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孙权和刘备,就能迅速统一整个南方,所以从军事的角度来看,曹操选择不渡江作战,而是沿江作战,但同时在长江北岸,曹操仍然有陆军跟随的。从地理角度来看,曹操不能渡江作战的唯一原因就是长江。

长江流域图因为长江是中国非常特殊的一条河,我们都听说过长江上会有军舰航行,但没人听说过黄河上有军舰航行吧,这就是长江与黄河的区别,因为长江不仅比黄河深,而且还比黄河宽。黄河的平均宽度是659米,平均深度是2.5米,长江的平均宽度是964米,平均深度是10米以上,最深的地方达到惊人的103米,所以长江更适合发展战舰,而黄河不行,所以袁绍可以渡过黄河打曹操,因为双方都没有水军,只是靠船渡过黄河然后交战,但长江不同,长江是深水航道,很适合战舰航行,所以孙权把长江当成天险,大力发展战舰。

荆州地图长江在古代真的就是天险,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除非你用水军击败孙权军,否则你无法渡过长江,即使一时渡过了长江,也无法立足,孙权能够凭借强大的水军封锁你的交通线,打击你的补给线,而且凭借运河和支流,战舰能够从长江进入洞庭湖、鄱阳湖、淮河等各个支流和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在长江以南,如果曹操无法消灭孙权和刘备的水军,就永远也无法击败他们,即使渡过长江作战,你也会现在南方仍然需要战船配合作战,因为从荆南四郡攻打孙权,还是要跨过湘水,还得依靠水军护航,要不然孙权方派出水军攻击你的渡江船只,曹操在南方的陆路进攻还是要失败的。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获胜,是因为曹操有人和的优势。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则是因为失去了人和的优势。官渡之战,曹操的人和优势。官渡之战时,之所以说曹操有人才优势,是相对于袁绍来说的。袁绍麾下的人才济济,可是却不团结,互相争斗。195年,皇帝从长安、洛阳一路流浪东来,沮授、田丰要求袁绍迎天子到河北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颍川派系的淳于琼、郭图,却认为皇帝是个烫手的山芋,迎不得。199年,袁绍集团决定南下攻曹,内部谋士们又在战略问题上闹了起来。沮授、田丰从客观事实出发,认为曹操人才济济,军队兵力规模小,却战力强悍,不宜强攻,也不能过早的与之决战。但是他们认为曹操的地处平原,四面受敌且粮草不足。所以,沮授、田丰提出派骑兵袭扰曹操,同时派兵压境,拖跨曹操。

曹操的地盘全是平原,最利于骑兵袭扰。曹操四周的诸侯们无不觊觎中原,对曹操虎视眈眈。如果袁绍采用沮授和田丰的战略,曹操天大的本事,也会活活被拖死。可是又是颖川派的郭图、审配,为了反对而反对,坚持用兵力优势一战消灭曹操。反看曹操集团,却齐心协力。曹操的内部谋士们分两派,一派是铁杆的曹派,一派是忠于皇帝的保皇派。

这时的保皇派,是倾向于帮助曹操的。虽然曹操对皇帝不好,可是毕竟还接纳了皇帝。让衣食无着,四处流浪的有了安顿之所,而袁绍是拒绝接纳的。保皇派清楚的知道,如果袁绍获胜,皇帝的环境会更加恶劣。因此,曹操内部是团结的,大家群策群力,打败了袁绍。赤壁之战时,曹操内部矛盾日益加剧。孙刘两家各自的内部,为了利益,空前团结,齐心合力的抵抗曹操。

一,曹操的恐惧,关于邺城不得不说的事儿。凡事都有两面性,曹操把天子和朝庭弄到自己的根据地许都,收获了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奇效。但是曹操也因为天子的到来,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愿意跟随天子辛苦流浪的重臣公卿们,无一不是忠心耿耿的人。他们只认大汉,其余的人谁敢有不臣之心,就会被他们诛杀掉。天子初入许都,或许还会对曹操的收留有所感激。

但是在许都一段时间后,曹操集团的人仍然只认曹操,不认天子。天子的大臣们,虽然拿着曹操提供的俸禄养家,却无缘于权柄,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生活安定下来后,这些大臣们就结成保皇派,对曹操起了杀心。天子和保皇派,论治国安民不如曹操,玩权谋之术却是融化在血液里的东西,很熟练。毕竟他们当初有阴死董卓的经验,再多一个曹操又如何。

他们给曹操挖了无数的或明或暗的陷阱,让曹操心惊胆颤。躲过了保皇派多次的明枪暗箭,曹操真的害怕了。这种害怕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发自曹操内心深处的。曹操居然对自己的许都感到不安全,因为保皇派的势力在许都影响力太大了。曹操在官渡之战后,逐步攻下了邺城这个都市。曹操立刻有了在邺城建立第二个“许都”,以避开皇帝和保皇派。

曹操带兵到邺城没几天,就声称梦到了一道巨大的金光冲天而起。翌日,曹操就给人讲了自己的梦,并让人到梦中之地挖掘,挖出了一只铜雀。文武众人皆以为,铜雀的出土,是天命归曹的征兆。曹操大喜之下,修铜雀台,营建邺都。曹操奸诈的很,梦铜雀的故事,与曹操说的“吾梦中爱杀人”一样,不过是个托词罢了。而且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出,曹操刚到邺城就做梦,挖出铜雀,分明就是事先早就筹划好了。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从此对邺都的营建很关心,把邺都放在了比许都更重要的位置,比如,建安文学的发源地就是邺都,而不是许都。更重要的是,曹操训练水军的玄武池,也建在了邺都。一切都说明,曹操与保皇派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正因为因此,曹操才放弃许都而重新修建邺都的,把许都当做监视保皇派的地方。曹操的措施,保皇派和天子都是知道的。

他们对曹操更加绝望,反对和反抗也更激烈。因为,天子和保皇派知道,曹操打败江东,势必会天下无敌,很快就会统一天。到那时,天子和保皇派就真的彻底没有翻盘的机会了。曹操带兵南下时,先杀了靠近保皇派的孔融,逼迫皇帝罢免了原来的公卿,任自己为首相,这才敢带兵出征。可见,曹操对许都的保皇派是多么的不放心。曹操内部不团结,还表现在军队里。

赤壁之战,主要靠水军。然而,曹操没有嫡系水军,曹操的水军是投降的荆州水军。曹操阵营里,武将以北方人居多,他们拒绝荆州水军的武将们的融入。曹操也对荆州的降将也不待见,因为一点疑心就杀了蔡瑁,张允。蔡瑁,张允是荆州水军的重要将领,曹操说杀就杀,荆州水军岂能不寒心。曹营的对岸,孙权和刘备两家,却空前团结。刘备集团所有人都希望打败曹操,因为在刘备集团里他们可以一言九鼎,富贵至极。

被曹操打败的话就沦为一届草民,终日为温饱操心。孙权集团的情况,和刘备集团差不多是一样的,甚至比刘备还要心齐。孙权集团比曹操集团形成的更早,是靠打仗起家的,且经过几十年的考验,人和这一块自是不缺。孙权家里时代都是江东富豪,在江东很有声望和人脉。172年,江东出现一万多人的暴乱事件,当时所有的人都感到无奈。

孙权的父亲孙坚,挺身而出,和几个好友招募了一千多人平叛,从此孙坚有了自己的军事领导团队。孙坚本人因平叛之功,做了三任县丞(副县长),专司军事职责。黄巾起义爆发,朱儁奏请孙坚担任左司马。孙坚带着精挑细选的1000多人,与黄巾军血战无数,足迹踏遍南北大地。事后,孙坚因功升迁别部司马。不久,孙坚又随张温到凉州平叛,因功到中央做了议郎。

187年,长沙爆发叛乱,朝庭派孙坚前去平叛,让孙坚做了长沙太守。在长沙风平浪静后,孙坚又帮助临近的庐江太守平叛,因功晋升武成候。汉朝没有异姓封王的,西汉的韩信也是封个淮阴侯。孙坚有长沙这个地盘,又被封武成候,等于是一路诸侯了。跟随孙坚的程普等人,也因此身价倍涨,富贵加身。消息传开后,江东的豪门子弟,皆欲投奔孙坚建立功业。

孙坚尝到了做一方诸侯的甜头,野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89年,孙坚打着北上讨伐董卓的旗号,吞并了荆州、南阳,拥数万精兵,有了争霸中原的实力。然而孙权集团兴奋的去中原争霸时,却遭遇惨败。兵败中原后,孙坚没有了退路,粮草都 成了问题,只好依附于袁术就粮。后来孙坚打着袁术的旗号去进攻荆州,实则是想私自吞下荆州,却中了埋伏身死。

孙坚死后,孙策和部将只好依附于袁术。在袁术麾下,孙策和孙坚旧部地位低下,生活水平与昔日在长沙时叛若云泥。强烈的落差,让孙策和部将们不甘曲居人下。孙策费尽心机,得到了袁术的信任。194年借着为袁术收取江东为由,带着一支几百个人的小部队脱离袁术,前往江东故地。孙策前往江东途中,江东的各路兵马纷纷来投,攻无不克的孙策越来越强大,军队规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加上孙策很有领导才能,情商高,很快把江东的人才和豪门团结在一起,占领了整个江东。昔日的孙坚旧部,富贵更胜昔日。200年,孙策遇刺,孙权上台了。到赤壁之战时,孙权已经精心治理了8年,江东海晏河清,很是兴盛,俨然有了一个兴盛国家的气象。昔日跟随孙坚、孙权打天下的老将们,都享受到了开国元勋的待遇。曹操要求孙权集团投降,这是孙权和那些江东老将们不能容忍的。

他们有昔日依附袁术的经历,知道降曹后,富贵就会化为乌有。为了保住富贵,孙权和武将们决定和曹操拼了。他们先先强硬的告诉文官们,与曹操必有一战,然后起倾国之兵对抗曹操。于是在赤壁战场,孙刘一方齐心协力,曹操一方却矛盾重重。看似强大的曹军,其实已经因为心不齐而落了下乘。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心齐,泰山移。

赤壁之战,曹操为何会输,他的谋士天团干什么去了?

赤壁疑云在三国历史中,曹操本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但赤壁折戟使得这个机会破灭了。细思之下,曹操的赤壁之败有很多令人不解的地方,比如曹操为何要在冬季发兵,为何会将希望寄托在荆州水军上,为何不让军队休整恢复,为何将船用铁锁相连等等。我们都知道,曹操本身善于用兵。在以往的战争中,他总能选择最明智的策略去赢得一次又一次艰难的战争。

可为何赤壁之战这一次他却破绽百出?更令人疑惑的是,以往发挥重大作用的谋士天团上哪里去了,为何没像以往一样发挥重大作用?谋士们去哪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番。简要回顾公元208年1月,曹操已完全吞并袁绍势力,平定北方幽冀之地,于是开始准备南下讨伐荆州,以推进统一天下的进程。同年7月,曹操一切准备就绪,发动南征。

8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继任荆州牧。9月,曹操兵临新野,刘琮怯懦又受到属下蒯越等人怂恿,于是举州投降曹操。刘备在樊城毫不知情,最后曹军入境时才惊觉不妙,仓皇逃跑。曹操派五千精锐骑兵追击,在当阳长坂击溃刘备,刘备危急中被关羽水军接应至江夏避难,曹操占领江陵,轻松取得荆州。12月,由于曹操想趁大胜之势,一举平定江东,于是他从江陵发兵,顺江而下。

而在此之前,刘备和孙权在诸葛亮与鲁肃的串联下,结成抗曹同盟。周瑜、程普率3万人与刘备的2万人组成5万联军,在赤壁共同迎战曹操。当时,曹军本来就已起了瘟疫,战力士气减弱,但曹操依然坚持进军。在最初水战失利的情况下,曹操不得不与联军对峙,周瑜抓住曹军铁索连船的破绽,等待东南风一起便火攻曹军船队,大破曹操。

曹军死伤过半,被迫撤退。我们总结一下曹操失败的原因:1、水军不行曹操兵强马壮不假,兵力也多,中原部队大约有15万,荆州降卒大约有7万,加一起就是约22万人。但是面对长江天险,骑兵、步兵都没用,首先得靠水军获得控江权。战前,曹操在邺城凿个玄武池操练水军,这就是摆样子,其实根本练不出来水军。曹操真正依靠的是荆州水军,可惜显然荆州水军向来是东吴水军的手下败将,赤壁之战中也是不好使。

水战打不赢,拿不到控江权,曹操的陆地部队就过不了长江,只能在岸边干瞪眼,人数再多也没用!2、瘟疫流行我们现代都知道水土不服的事情,北兵南征往往没等打就会病倒一片,何况是遇到瘟疫流行,士兵将成片地丧失战斗力。有人可能觉得荆州兵不存在适应性问题,但是前面都说了只靠荆州兵打不过联军,又是刚投降的部队,哪里能全指望他们?所以,瘟疫至少对北方军队造成了重大削弱,所以本就不习水战的北卒就更加的乏力了。

打不赢就只能隔江耗着,但这种消耗对曹操很不利,越拖越问题越多。3、铁索连船加情况不熟曹操让人用铁索将船连接起来,这样船就会变得平稳,以应对北方士兵不适应船只颠簸的问题。这个举动初衷本是好的,然而却为火攻埋下了隐患。毕竟,铁索连船会导致火势连续蔓延,一传十,十传百。但曹操可能也知道这一点,他本是打着冬季没有东南风的主意,以为火攻烧不到自己。

我猜这也是曹操决定在冬季发兵并且铁索连船的原因。冬季都刮西北风,没有东南风火势就无法烧向自己这边。可惜,曹操功课没做足,不知道长江地区冬季也会有几天的东南风,而周瑜等南方宿将都清楚,就等着风一起以滔天之火送曹操回家。谋士天团与以往的大战不同,曹操的破绽为何没人出来弥补?每每发挥重大作用的谋士天团哪去了?1、先说曹操的四大谋士(1)荀彧“王佐之才”荀彧,曹魏文臣之首,才能自然很高,如果他在也许能更好地应对不利局势。

然而,荀彧从来都是坐镇许昌,居中调度,他并没有随军,自然指望不上。△荀彧(2)郭嘉郭嘉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两人十分对眼,就好像刘备和法正一样。可惜郭嘉在207年就病逝于北征的路上。曹操在赤壁失败后,就曾遗憾感叹“郭嘉在就不会输成这样了”。(3)程昱程昱当时都68岁了,是个“老狐狸”,怎么会不防备火攻。

不过正史没有记载他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倒是在《三国演义》中,程昱提醒过曹操要防备火攻,只不过曹操以冬季无东南风为理由,没有采纳。我想小说的情节虽然不能当正史,但是以程昱的水平,他一定能看出火攻的风险。只不过,程昱这个黄河边长大的北方人,不了解长江这边的气候。(4)荀攸公元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对荀攸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

荀攸是经常跟随曹操出征的谋士,不过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他的表现,倒是《三国演义》中提到他赞同程昱防备火攻的建议,只是曹操以冬季无东南风为理由,荀攸等人也没有更多可说。像荀攸这样的北方人,也没在南方当过官,和程昱一样,自然也不知道长江冬季也有东南风的事。2、再说其他以军谋智略见长的谋士们(1)戏志才戏志才是曹操早期的心腹谋士,196年就病逝了,郭嘉就是接他的班。

(2)贾诩贾诩曾劝阻曹操继续东征,他认为荆州初定,士兵疲惫,局势不稳,准备不足,应该先安抚百姓,巩固基业,等待时机,再稳扎稳打地东征。曹操没听他的,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太祖不从,军遂无利。——《三国志》我赞同贾诩的意见,曹操明显是飘了。曹操会仓促发兵,就说明曹操低估了孙权,低估了长江,低估了东吴水军,并且高估了自己这边的实力。但凡曹操有个清楚的认识,就不会不听贾诩的建议。而贾诩这个人精,知道自己已经扫了曹操的兴致了,后面肯定就不会再多嘴了。(3)刘晔刘晔是公元199年随刘勋投奔曹操的,最初被辟为司空仓曹掾,地位不高,资历太浅,说话没分量,直到公元215年征张鲁时才担任主簿。

由于没有史料记载,我推测以他的职位,赤壁之战时很可能留在许昌。但就算刘晔随军出征,以他当时的资历地位,他的作用也不会强于荀攸、程昱等人。(4)董昭董昭是曹操“霸府”的司空军祭酒,也就是原来郭嘉的位置,那是心腹中的心腹,马屁精中的马屁精,曹操称魏王就是董昭带头策动的。所以,董昭不会顶风说曹操不爱听的话,毕竟他也是个北方人,说不出什么新花样来。

(5)杜畿杜畿是以智略闻名的曹魏重臣,不过他长年担任河东太守,镇守河东,所以也是来不了的。(6)司马懿司马懿这个三国最大的赢家,城府极深,谋略极多,但他是公元208年才被强行征辟出仕的,最初担任文学掾,多与曹丕混在一起。赤壁之战时,他还是一个夹着尾巴装小白兔的职场新兵,在许昌兢兢业业,认真工作。结语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曹操赤壁之败在于操之过急、轻敌自大、准备不足。

而曹魏的谋士天团虽然都是智计高绝之士,但是要么劝阻曹操不听,要么因故不能随军。最重要的是,他们几乎都是北方人,没人熟悉水战和长江水文,更没人能阻止瘟疫。以我想来不管谁来谋划,也只是帮助曹操减少损失,想渡江打赢孙刘联军不太可能。文以载道,史可明鉴,@清山雅舍热衷研读历史,分享历史,期待朋友们的留言关注。

为什么赤壁之战时,曹操那么多谋士没有一个看出火攻计来的?

曹操当败,非战之罪也。赤壁之战是三国三大经典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导致曹操一统天下的希望瞬间破灭。这场战争有个奇怪现象,就是战争开始以后,我们就很难见到曹氏集团重要谋士的身影,即使有人向曹操提出建议,那也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众谋士集体失声呢?1.知己不知彼曹操集团有四位知名人物,荀彧、荀攸、郭嘉、程昱。

其他谋士多以他们四人为首,所以这也就是曹操谋士集团的核心。环境陌生。这些谋士有一个共同点,生长于北方,他们对于北方情况非常了解,所以曹操可以屡战屡胜。可是到了南方以后,当众人面对全新的环境时,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去熟悉周围的一切,然而曹操用兵向来主张兵贵神速,在众人还沉浸在研究之时,战争就已经打响了。那么在这样陌生的环境中,众人也就很难有所作为。

敌人陌生。曹操阵营中的许多谋士,刚开始并不是曹操所有,他们是来自各个军阀之中,对自己曾经的主公可谓相当熟悉。比如郭嘉,来自袁绍阵营,所以,他才能提出“十胜十败”之说,因为他已经将袁绍研究的非常透彻了。正是因为这种知己知彼,所以曹操才可以坚定抗袁的决心,才可以做到统一北方。可是当曹操面对孙权时,众谋士就知之甚少,而且这个全新的对手还过于年轻,这就非常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一种心理上错觉。

所以正是因为对于敌人的陌生,这才造成了众谋士的计谋止步与荆州。战术陌生。在平定北方的大小战役中,曹操主要以陆战为主,谋士考虑之处也多于此,可是赤壁之时因为长江天险的缘故,曹操以水军为主,并且因为军中没有精通水战之人,将水军交由荆州降将蔡瑁之手。这并不是曹操的信任或者是为了收服,更多的是一种迫不得已,因为自己军中缺乏通晓水战之将,缺少善谋水战之士,所以不得不为。

而 对于文人谋士,身体相较武将本来就弱,加上水土不服,生病者也是不少,这也就导致他们不能全精力的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但是即使他们身体健康,他们也不愿意全身心的投入,这就是众人无法识破敌人计谋的第二个重要原因。2.曹汉矛盾激化 初心已变曹操在一统北方后,势力快速扩展和稳定,他已经成为天下最大的诸侯,内外无人敢与之作对,当年奉天子以令不臣已经被曹操演义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不臣之心天下皆知,汉献帝也已经名存实亡,沦为傀儡,尤其是曹操诛杀皇后,更是令其野心暴露,所以当时就有人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赤壁之战时,郭嘉已死,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两人关系自然要更为亲近,而且陈群,司马懿等人也都是荀彧举荐,自然以荀彧为首,所以谋士已经形成以荀彧为主的核心。而荀彧当初投靠曹操不是因为曹操,而是因为汉献帝,明确点说,他是汉献帝的大臣,并不是曹操的谋士。

荀彧最初的设想也是与曹操两人共同辅佐汉献帝,一文一武,一内一外。可曹操独揽大权,这已经背离了荀彧的初心。所以,赤壁之战时,“王佐之才”荀彧在曹操的老窝里据守。所以“赤壁之战”的锅还甩不到他的头上。3.骄傲过头,不接受他人建议曹操称霸北方,接手荆州以后,已经意得志满。他觉得自己马上就要平定天下了,对谋士的话根本听不进去。

曹操决定对江东用兵的时候,贾诩曾经劝阻过曹操。他向曹操提议,先在荆州稳定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再加上曹军的军威,用不着打仗就能收服江东。可惜曹操没有听从贾诩的话,迫不及待地发兵南下。其实除徐庶外,曹操帐下还有一人看出了其中的猫腻,此人就是程昱,而且是看出了两次。这第一次是在曹操采纳庞统的铁索连环计之后,见不习水战的曹军在战船上如履平地,心中大喜。

可一旁的程昱却说,丞相,这样做船是稳了,但东吴用火攻,我们难以回避,不得不防。曹操听后哈哈大笑,说程昱你只看到了表面,却忽略了关键。火计需借助风势,而此时正值隆冬时节,只有西北风,东吴用火攻岂不是引火烧身么?假如现在是十月季节,我一定会提防。当然曹操这么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冬天只有西北风,何时刮过东南风?程昱一想也是,可能是自己多虑了。

这第二次是火烧赤壁之夜,风向却由于诸葛亮的法术突然变成了东南风。而曹操并未警觉,带着众将在等待黄盖前来投降。不久,探子说黄盖的降船到来,曹操大喜。这时程昱定睛看了一下,马上看出了猫腻,对曹操说:主公这是诈降,别让黄盖靠近。曹操不解。程昱说,黄盖说他的船上放的是粮草,应该吃水深速度慢才对,而现在黄盖的船只却吃水浅速度快,再加上东南风骤起,明显有诈。

曹操顿悟,却为时已晚,被铁索连环的战船顿时成为一片火海,曹操只能丢下大军狼狈逃窜去了。所以并不能说曹操帐下除了徐庶没人看出此计,只是曹操没有采纳罢了。最后“赤壁之战”的胜负并不仅仅在于这把火,还有多方面的突发因素。首先在历史上庞统并没有献连环计,曹操自己把船连在一起。这有可能是曹军不善水战的缘故。总之没有庞统设计,曹操的谋士竟然没有一个看破这样的桥段。

在天时地利都处于不利的情况下,为何曹操还要发动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了。因此,曹操受到了很多指责。可是,如果我们回过头认真审视这场战役,曹操真的没有取胜的机会吗?说曹操天时地利都不利,这是不确切的。我们可以从张昭劝说孙权的话里,得出曹操既占天时又占地利的真相。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孙权的部下计议的时候,已经把一切都计议在内了。这里,地利是指长江。曹操占领荆州后,就占据了长江的上游。而且又拥有了刘表长期建设的水军,更是对孙权威胁很大。

如果我们在后世取江南的战例中找相似的战例,可以参见元朝灭宋,曾国藩灭太平天国的战例。都是占据长江上游,顺流而下,获得成功的。因此,说曹操不占地利是不公允的。而天时,当时是冬天,这个时候西北风盛行。曹操占据上风头,又有强大的水陆军队,不能说不占天时。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天时地利都占,形势十分有利。

这才是孙权犹豫,群臣建议投降的原因。但是,曹操最后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败在人和上。曹操虽然占领了荆州,但是,在一个战役结束后,没有进行战役间的休整,就急忙投入另一个战役,这犯了兵家大忌。这样,他收编的这些刘表的军队、领地、民众,都没有进行消化。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不但不能形成合力,还让自己的兵力分散。

面对东吴,曹操又过于自满。他认为东吴孙权年幼,他的手下有很多归降的呼声,江东很可能不战而下。所以没有做很精细的准备,不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上都犯了巨大的错误,造成了赤壁之战的失败。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然占有天时地利,但是由于他的骄傲自满,丧失了人和,最终走向了失败。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文章TAG:赤壁之战  战略版  三国志  进不去  游戏  赤壁之战游戏进不去  三国志战略版赤壁之战地图介绍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