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游戏页游好兄弟,推书君第50期
作者:本站作者而且国内游戏商和国外游戏商,做游戏的理念是不一样的,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既然能赚到钱,为什么要冒着游戏失败,被玩家骂,血本无归的风险去开发一款新游戏呢?即使是一直被誉为精品游戏代名词的暴雪,也开发出了《风暴英雄》这类在国内小市场的游戏。
手机端游戏是如何崛起的?
2008-2011年——折纸时代时代特征:智能机井喷,先知先觉者市场卡位这是个万物混沌,宇宙洪荒的时代。2008年,iPhone诞生,其首次使手游脱离了物理键盘的局限,有了除“上下左右”之外的新玩法,比如划屏、摇杆、重力感应等。如果说iPhone居高不下的售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机用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那么Android的补位则完成了智能机对功能机的最后一击。
自2009年起,安卓手机出货量开始暴增,此后连续数年增速最高可达8~9倍。2012年达到分水岭,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越 PC。直到今年,智能手机的增长势头才出现放缓。同时,应用商店模式兴起,逐步让手游行业从无序走向有序,移动互联网让智能机充分拓展了应用场景,地铁上、餐厅内、办公室里……。2010年,国内出现了第一批智能机论坛,论坛成为玩家寻找、下载游戏的入口,比如机锋网、安智网、安卓网等。
在这段时期,涌现出了一批至今都堪称经典的手游作品,比如《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水果忍者》、《小鳄鱼爱洗澡》等国外作品以及《捕鱼达人》、《乐动达人》、《二战风云》这样的优秀国内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在昆仑万维、热酷游戏、触控科技、蓝港互动、顽石互动等手游公司并驾齐驱之时,传统的游戏巨头如腾讯,也开始在手游行业进行布局。
和端游的巨大红利相比,手游当时的商业前景依旧雾里看花。但巨头们超前的敏锐触觉,显然已经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即将爆发,不管如何,都要在“移动游戏”这个重要领域落子。2012~2013年——青木时代时代特征:市场觉醒势能爆发,产业格局初现2012年,中国移动游戏产业积蓄已久的势能终于爆发。从市场规模上看,2012~2013年分别为65亿和112亿,同比增长68.2%和246.9%。
市场的觉醒与规模的急剧膨胀,使得大量资本对这座尚未拓荒的“金矿”开始前瞻性布局,产业局面开始发生变化:三大运营商开始接入智能机游戏,手游产业链进一步细分,一些依靠爆款产品获得用户的手游开发商,开始转型发行商,如乐动卓越。一些领导型手游公司开始谋求上市,如中手游。两年间,市场上涌现了多款标志性的产品,一次次刷新产业想象的极限。
《忘仙》的千万月流水可以说是手游行业一枝独秀。随后,《我叫MT》、《大掌门》、《王者之剑》、《时空猎人》等游戏也越过千万月流水的门槛。2012年,是手游创业者的乐园,很多端游大厂还处于谨慎观察阶段,直到越来越多流水千万的产品出现,才真正触动到了传统端游厂商的神经。腾讯游戏在UP2012年度发布会上首次提出了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战略,泛娱乐大师顾问团和专业动漫发行平台亮相。
对于手游圈而言,产品格局更加完善。热酷旗下《找你妹》凭借屌丝风格、搞笑搞怪和网络热点红极一时,并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跨界合作,不仅成为休闲游戏领域难以企及的高峰,也成为一种流行至今的社会现象。随着蓝港的《王者之剑》、银汉的《时空猎人》等ARPG标杆产品崛起,国内4个主流手游类型全部登场——休闲单机、SLG、卡牌、ARPG。
2013年,以腾讯、百度、360为主的手游渠道格局确立,几大渠道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一年,“涉手游”并购总共22起,涉及金额高达203亿之多,如掌趣17.39亿并购玩蟹,热酷游戏则从此次收购中获得1.2亿元,这也为热酷逐步由“单一发行”模式转向“投资 发行”的业务模式奠定了基础;华谊6.72亿并购银汉、神州泰岳12.15亿收购壳木软件等。
当然,也有Forgame、IGG、博雅互动香港上市等资本运作。根据易观的调查,季度流水过亿元的移动游戏发行商超过5家(分别是中国手游、触控科技、飞流、昆仑游戏和热酷游戏),产业链的发展愈来愈成熟。2012-2013年,上线的手机游戏已经超过1000款。虽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早期人口红利却在迅速减少。
同时,由于同质化问题严重加上手游天生短暂的生命周期,真正存活下来的手游不超过5%。2014年——虚铜时代时代特征:产业模式趋于成熟,迎来上市大潮进入2014年,资本热度依旧旺盛,移动游戏市场规模首次超越页游,产业步入精品化时代。《刀塔传奇》、腾讯的“天天”和“全民”系列在越来越拥挤的产业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版本迭代”的标杆产品,同时,《海岛奇兵》、《Clash of Clans》等海外产品立足中国市场,获得了市场不少的青睐。
这一年,“IP”、“手游冬天论”、“端游手游化”、“海外发行”、“手游代言”成为年度移动游戏热词。手游市场进一步细分,《奇迹MU》、《乱斗西游》、《天龙八部3D》、《超神之路》等ARPG品类、《崩坏学园2》、《百万亚瑟王》等二次元题材、《战舰帝国》等军事题材、《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综艺类题材,成为中国移动游戏市场迅猛增长的新亮点。
什么类型的游戏比较耐玩?
不请自来,来分享一款我觉得耐玩的手游:《最强弹一弹》这是一款微信最新上线的小程序游戏,无需下载,打开小程序搜索即可,不占多少内存。这款游戏也非常简单,就是一款单机消除小游戏,就像以前的《泡泡龙》一样,玩家发射弹球击打带数字的方块,方块打掉多少分就给玩家加多少分。只要角度找好,一轮中一个方块也有多次被击打的可能。
每一轮过后方块会自动上移,当方块触碰到页面最上方,玩家即为失败。没有时间限制,可以说是非常佛系了。当玩家发射的弹球碰触到带有“ ”字样的小球小球时,玩家即可获得额外一只弹球。游戏中玩家能弹射的小球会越来越多,帮助玩家就更快上分,但方块数字也将越来越大,需多次击打,难度增加。当玩家发射的弹球碰触到带有蓝色星星图案的小球时,会当即给玩家加分。
为什么会有人在网页游戏里砸几十万?
网页游戏制作如此粗糙,为啥有人充值几十万呢?在这里我要提到两个概念,“游戏快感回报周期”和“游戏区服统治力”一、游戏快感回报周期大家都知道玩游戏,那种“变强”的快感,有人会花几年在MC里建造一个史诗级建筑,有人会花几个月弄一件DNF史诗装备,但是这种长周期的快感回报,是某些人不愿意等待的。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等待,那怎么办呢?游戏充值就成了游戏快感回报最快的方式。
估计在座的各位,有很多人都没忍住那1元首充或者6元首充,就是这个道理!每一次充值都会带来快感,不差钱的玩家也就很愿意去充这些钱了。二、游戏区服统治力一个游戏,平民有平民的玩法,土豪有土豪的玩法。花费几十万,上百万,登顶全服战斗力排行榜,称霸整个游戏!这种统治一个游戏,战斗力碾压每一位玩家的感觉,也就只有这些有钱人才能玩的起了。
中国网游中的“页游”是如何成功的?
从成龙大哥代言传奇类页游的那天开始,大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按照成龙大哥代言一家垮一家的毒性,这个行业迟早得出事,果然最近这个行业的大哥《贪玩蓝月》就出事了。6 月 12 日,《贪玩蓝月》研发商浙江盛和游戏的控股母公司恺英网络晚间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实控人王悦的《通知函》,王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已被上海市公安局正式逮捕。
相信大家都对《贪玩蓝月》这款游戏一点都不陌生,这款传奇类页游凭借着「搭嘎好,我是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我在贪玩蓝月等你」等魔性的广告词外加上疯狂砸钱得来的曝光率,不仅在大众心中刷足了存在感,而且也造就了 B 站经典的鬼畜素材。虽然在观感上很low,但是《贪玩蓝月》的流水额是非常惊人的,《贪玩蓝月》的月流水在 2017 年就超过 2 个亿,是所有页游中最高的,就算跟行业寡头腾讯网易的大部分游戏相比,也不遑多让。
这款游戏的所有权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在王悦被抓进去的当天,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发布了一个公告,声称《贪玩蓝月》与恺英网络并无直接的关系,王悦也并非媒体报道中的《贪玩蓝月》公司实控人。要搞清楚其中的关系,还是要从王悦本人说起,这个曾经在 2016 以 70 亿元身家,与滴滴创始人程维一同入选「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中国最年轻富豪的 80 后,是怎么一步步成为阶下囚的。
王悦,1983 年出生于江苏昆山的一个教师家庭,2001 年开始在长安大学学习修大坝的专业,在大学期间王悦并没有像那一批大学生一样开始沉迷于游戏,而是把聚焦点放在了做网站做流量上,通过制作下载站、音乐站这些资源类的站点,王悦在大学期间就已经依靠广告年入百万了。可以说,王悦是一个极具商业头脑的人,而在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了位于上海的 51.com,从产品经理做起,三年时间内组建了 51 的游戏部门并且担任负责人,并且将用户量从 0 做到了 1.7 亿。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这个自称并不喜欢游戏的年轻人看到了游戏的商机,并且在 2008 年自立门户成立了恺英网络。恺英网络一开始就相中了当时风靡全国的社交游戏,并且借助人人网和腾讯的巨大流量,用户数量迅速发展,公司也很快月入千万。随着页游时代的到来,恺英网络也迎来了最快速的发展期,恺英网络开发和运营了包括《蓝月传奇》(贪玩蓝月前身)、《蜀山传奇》等多款热门游戏。
而到了手游时代,恺英网络依然顺风顺水,推出了《全民奇迹MU》首日流水就达到了 2600 万,并且长期位列国内 iOS 畅销榜前五。出色的业绩也让恺英网络在 2015 年底成功借壳上市,市值一度达到了 400 亿之巨,王悦一夜之间暴富,而且这个市值也远远超过了王悦在内的管理层的预估,大家都想着赶紧高位套现,于是在股票还没有解禁的短短的时间内,恺英网络出现了大量的股权质押,管理层通过这种方式过上了富豪的生活。
王悦也在 2016 年达到了人生顶峰,入选了当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然而好景不长,到了 2017 年,恺英网络业绩增长不如预期,股价也一路下跌几近腰斩,也就是在此时,为了提升股价,恺英网络共花了 18.07 亿元拿到了当时《蓝月传奇》的开发商—浙江盛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71% 的股权,凭借这波操作,公司市值有所回升,而《蓝月传奇》在后来由江西贪玩代理后改名改成了《贪玩蓝月》,也是在贪玩的营销下到达了知名度的巅峰。
然而对于王悦来说,几笔收购短期内的确让股价稳定了下来,但是也只是饮鸩止渴,尤其是在 2018 年整个游戏行业受限于版号等问题,导致没有新游上线产生流水,股价再度出现了大幅下滑,王悦试过了区块链完成自救,但是最终回天乏术,资产随着公司市值下滑到 100 亿的时候几乎归零,王悦也在 2018 年从公司逐步淡出,卸任了总经理、董事长之位。
而把他投入囹圄的正是当时为了提升股价而做的收购,根据公安机关的立案事由:王悦涉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在当年收购盛和的时候,恺英网络就要求浙江盛和在 2017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将现金支付的 16 亿元中的 7.5 亿元用来购买上市公司的非限售流通股,自实际购买日起锁定三年,次年开始逐年解禁(36%、32%、32%)。
而王悦其实也是中国游戏行业的一个缩影,在行业里面本身并不爱玩游戏的人却掌握着制作游戏的真正话语权,而游戏策划则只能按照这些操盘手的要求去制作所谓的游戏,去产生流水,从而在金融市场上完成增值。甚至为了做流水,整个行业充斥着各种暗箱操作:自充值、砸钱请明星代言造势,甚至操控股价。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操盘手们可以快速变现,实现财富的疯狂增值。
为什么中国不能做一个类似于GTA的游戏?
我告诉你最现实的答案,中国没有一个具备3A游戏品牌号召力的厂商和发行商,就算挂靠在国际大发行商旗下,敢于做3A游戏的别说国内,国际上都少,为此而铤而走险实在不符合市场经济。这就是为什么骗钱套路的垃圾国产到处都是的最主要原因——有钱投资要先考虑资金回笼和如何挣钱,情怀?别跟我谈情怀,我是商人你咬我啊?当然了,挣钱嘛,这样的思想无可厚非。
外服游戏平台抢占国内pc端市场,大陆游戏厂商该何去何从?
游戏平台一直是国内外的游戏公司都比较看重的东西,因为你选择了一个好的游戏平台去上架自己的游戏,很有可能就会有更高的关注度,销售量也是比较高。现在国外的游戏平台如steam、EGS这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反观国内的游戏平台,好像只有腾讯的wegame,而且很多玩家都是将这个平台当成是腾讯的游戏登陆器。就如同一部分玩家对待steam平台一样,只是用来登陆一下吃鸡而已,但是游戏平台能够做的事情可不只有这些。
Steam是国外进军大陆最成功的海外游戏平台没有之一,很久之前就是靠着刀塔2成为了国内游戏玩家的香饽饽,fps游戏盛行之后cs.go也是成为了大家的宠儿。更是不用说席卷全球的绝地求生上线,让steam取得了游戏销售量的巅峰。也是让steam再次在国内玩家的视野里刷屏。一瞬间steam就席卷了国内市场,不只是pubg的销量提升,玩家们发现steam商店里面有着很多的同样很好玩的游戏,于是对于steam的首充纷纷开始。
这样的场景出现,steam当然乐于看到的,但是国内的游戏厂商就不太开心了。本身国内的游戏都是以免费为主,然后进行游戏内的收费,但是steam的营销成功也让国内的游戏厂商起了苗头。首先是腾讯迅速将tgp游戏平台更名为wegame,然后在维持原有腾讯游戏免费登陆的同时,开启了自己的wegame商店。但是国内的游戏实在是参差不齐,大家都发现,那些需要付费的游戏玩起来甚至还不如腾讯之前推出来的免费游戏好玩,所以wegame的销售量可以称得上是可怜。
不过说到底还说自己游戏开发的硬实力不行,就像是steam一样,刚一开始跟我说需要先掏钱再玩游戏的时候我也不能接受,但是发现不掏钱还真就不能玩上这个火爆全球的绝地求生,就只能乖乖掏腰包,同时还得把加速器的钱掏出去。这就是游戏开发的硬实力。现在EPIC也是看到了大陆在游戏方向上面的潜力,开始将自己的平台像大陆模式转化,投其所好的开始了支付宝 微信支付的模式。
像网易腾讯这种游戏大厂已经赚够了钱,为什么不做一些优质游戏?
首先,腾讯网易虽然吸金能力十足,但既然是个商业公司,自然要谈收益,也就没有所谓的赚够了钱,钱永远赚不够。而目前中国市场能赚到钱的模式,都摆在那了,例如网易的《阴阳师》开箱、腾讯的《王者荣耀》皮肤。既然能赚到钱,为什么要冒着游戏失败,被玩家骂,血本无归的风险去开发一款新游戏呢?即使是一直被誉为精品游戏代名词的暴雪,也开发出了《风暴英雄》这类在国内小市场的游戏。
而在说到游戏品质,国内有!腾讯有《天涯明月刀》、《斗战神》,当初斗战神可是有老马亲自站台推广的游戏,可是现在你也看到了,凉凉!网易有即将到来的《逆水寒》,质量好不好,等几天咱们一看便知。品质好为什么反应平平,在我看来这些游戏生错了时代,现在已经不是端游的天下,电脑互联网普及到了各家各户,玩家的口味也开始变得刁钻,画面,内容,开放度无一不需要考量。
网易腾讯均属于互联网公司,游戏领域是他们所属的一块。但并非全部,腾讯有社交、电影、动漫诸多区域,网易也有传媒、邮箱等等;而这两家公司上头还有股东,并不是三石老马想干嘛干嘛,他们也有压力,资本市场均已盈利为目的,卖不的情怀,既然有前人铺好路了,只需复制黏贴,何必再自找麻烦,开发一款新模式的游戏呢?在笔者眼里,国内做的最好的优质游戏是什么呢?《梦幻西游》纯国产游戏中运营也好,游戏内容也好是国内最好的。
但是看看梦幻的画风是什么呢?1:中国西游系列 2:Q版 3:组队打怪。是不是很清新,很有趣,看不见任何的暴力元素。我想题主问的应该是为什么中国游戏厂商没有拿得出手的3A级大作?这个和中国内地游戏氛围有非常大的关系,不管网易腾讯,单机游戏的经验是非常非常差的。而相对于国内玩家,更乐于接受免费游戏带来的初始体验,等我爽过之后开心了再掏腰包,该开箱开箱,该充钱充钱。
也就是常说的游戏免费,内购消费模式。而国外常见的买断式,在国内并不流行,货我还没验过呢,就想骗我掏钱?想都别想!国外的单机游戏并不单纯是一个游戏,更是将游戏当做实体产品在卖的,它好比一个“手机”、“电脑”,看得见摸得着。一旦做差了,没了销量还烂了口碑,能不用心吗?而国内曾经的“仙剑”系列“古剑”系列,到现在受众玩家都年龄大了,简单说,赚不到钱!除了大陆游戏氛围的原因,还有就是国内编故事的能力。
这好比拿个图纸再造一栋房子不难,但是什么都没有设计一套房子确是难上加难。除了需要泥水匠、木工等基础,还需要一个好的设计师。腾讯网易不差牛逼的程序员,这个是肯定的,但是有没有好的编剧,这个我不清楚!除了《王者荣耀》、《梦幻西游》,相信你们也听过这样的广告词“我系查扎辉”、“贪玩蓝月兄弟来战”。这样的是好游戏吗?你们心里也有数,但是不妨碍这样的游戏能赚钱呀,还有“天书世界”、“传奇”等等等等,流水的游戏,铁打的用户。
同样都是号称花几个亿,为什么感觉国内的游戏和国外的游戏差距这么大?
国内的游戏都喜欢打着“耗资X亿,历时X年”的广告语来宣传,动不动就以亿为单位,以数年为开发周期。不知道的人可能还会觉得,这游戏开发商真的下血本啊,做出来的游戏肯定有意思。但殊不知,这其实只是国内一种屡见不鲜的套路罢了,做出来的游戏真没几个能看的。而国外的游戏,如果也是以亿为单位,那两者品质差距真的不小。
就拿今年的某水寒来说,所谓的斥资五亿,开发出来的东西就这个样。场景贴图以“亮”取胜,近景粗糙,人物建模更是和硅胶娃娃没太大区别,而且皮肤贼亮,人物衣服也比较僵硬。真的没看出来这所谓的国内顶尖画质有什么好。特别是对于单机游戏党来说,看到这游戏的宣传语和实景之后,只会抿嘴一笑。这其实也和国内游戏市场的实际情况有关,国内的玩家更倾向于玩社交性强的网游,而且国内的玩家PC配置还不是特别高。
所以为了满足更多的玩家,对于游戏质量的重视,不如对服务器之类的重视。当然了,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技术差距。虽然这些游戏开发商打着用这个引擎,那个引擎的噱头开发游戏。但实际上一些核心技术还是缺乏,他们不愿意把资金放在这上面做突破,因为他们觉得,差不多就行,反正有玩家买单,只要网络好,服务器好就行。要不然为什么国内这么多游戏,画质都那个样,不是他们不想做好,而是没那能力。
而且国内游戏商和国外游戏商,做游戏的理念是不一样的,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但对游戏的投入不一样,国外所谓的游戏成本,很多都是实打实的成本,而且对待自己研发的游戏就像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但是国内游戏商就比较将就,各种乱七八糟的都算研发成本,人事变动也给你算进去。此外宣传费用这种大头也算他们的研发成本,而且国内的游戏商在宣传费用上喜,真的没少花。
此外还要说一下人物建模这些精细的东西。国内游戏商根本舍不得钱,宣传图给你看的真的就是宣传图,和游戏实际根本不一样,甚至你把游戏人物放大了看,和宣传图是两个人的情况都不少。所以真的不是我去贬低国内的游戏商,是他们真的不用心。要不然,做出来的东西,画面还不如蓝洞这个小作坊弄的《绝地求生》,你说他们用心了?所以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不想花那个钱,尽可能地节省成本;技术有限,还舍不得钱做突破;敷衍了事,不追求细节的东西;市场决定,他们认为没必要投入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