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几品攻略完整详细,胡雪岩官居几品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胡雪岩官居几品
2,官居几品超完整攻略
超完整攻略!!!请大家多多观赏宣传!!! ※声明 此攻略使用2015/11/22当日版本测试 本人到此为止总共玩了27次,且每一次更新都重新复检此攻略 虽不保证肯定正确因为该游戏有些部分"数值随机",但基本不会出错 如果真的还是有出错,恳请大家海涵 >"< *此攻略有参考且加入作者自己公布的部分,其实每一关开头作者都有温馨提示了 PS.本来想给大家干净板的攻略,但后来我自己看完觉得有我心中的OS.也满有趣就没改了,不喜欢就包含一下吧ˊ>ˋ ※ S/L=SAVE/LOAD(存档→读档) ※前言 主角的父亲表示完心愿后去世...... 为父守孝三年(孝道+40) 去考科举,完成父亲心愿(选这个就不用玩了 ′_ゝ`) ※乡试 乡试条件:智谋>45 才学>55 孝道>60 *夜市6~12月会出现吃的,全都吃素面(我的路线里没吃面!) *"才学"一直都是比较少额度的选项,所以我通常都会选它! 数值选项简单介绍: 回府:就寝(智谋+1) 读书(才学+1) 书院:看书(才学+2智谋+1)买书(才学+5智谋+3) 早晨:吃早餐(金钱-40 智谋+2 才学+2) 德治3年1月用完早饭,苏岳父大人会前来拜访 伯父,侄儿不能要 (金钱+500) 伯父......侄儿记下了 (金钱+900) PS.识时务者为俊杰!该选哪个你们懂得 = ̄ω ̄= 出门就会遇见桑瑜的剧情,这里选什么都没差 (我个人认为好感数值差异不大,但本人个性火爆都会选"上前阻止") OS.我一直都希望有"直接揍他!"的选项  ̄︶ ̄ 来到镇上选择"书斋"会遇到讨人厌的白俊毅 辩驳(我都选这个,原因是中秋剧情里要选隐忍,所以我选这个发泄 >~<) OS.怎么还是没有"直接揍他!"的选项呢?! ˊ>ˋ 3月和6月都有桑瑜剧情,6月的剧情选项就看你喜不喜欢她自己选,但其实差异不大 OS.其实我没有很喜欢她,浅语问起来还没有选项让我辩解,郁闷 ˊ︿ˋ" 乡试攻略: 德治3年1月:吃饭 外出 书斋 书斋 城楼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2月:吃饭 外出 书斋 书斋 城楼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3月:吃饭 外出 苏府 花谷 城楼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4月:吃饭 外出 书斋 书斋 城楼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5月:吃饭 外出 花谷 书斋 城楼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6月:吃饭 外出 书斋 寺庙 城楼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7月:吃饭 外出 花谷 书斋 书斋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8月:吃饭 外出 花谷 书斋 书斋 上香 就寝 (中秋) ---------------------------------- 中秋剧情 前剧:隐忍(城府+10) 中秋考题:A王维 C裴士淹 C柳浑 A徐凝 A泥香带落花 B春江花月夜 ---------------------------------- 德治3年9月:吃饭 外出 钱庄 书斋 书斋 上香 就寝 (把钱都存进去,只要剩下1000元左右即可,不想存就去花谷吧!) 德治3年10月:吃饭 外出 花谷 书斋 书斋 上香 就寝 (闹死) 德治3年11月:吃饭 外出 花谷 书斋 书斋 上香 就寝 德治3年12月:吃饭 外出 花谷 书斋 书斋 上香 就寝 乡试考题(简单来说就是都选第一个): 1孙子兵法 2戊 3求才(求贤若渴) 4树上开花 5朕的后宫 ※会试 会试条件:智谋、才学、孝道>100 ------------------------------------------ 重点整理: *这里是一个抉择的关键,我建议大家在这里就选好 *青楼每个姑娘找两次,第三次再去找的时候,她就会要你娶她(请各位斟酌!) [专情、花心、永安侯、京兆尹] 因为这都会影响你所需要的店铺数量和基本数值 花心测试:5个孩子+1妻17妾,就要准备"一千万" ※※※ 强烈建议 5年~6年9月都不要去青楼,专心刷技能跟店铺(不论要不要花心,都请这么做) 在这里把技能刷好,把店铺过张好,不用管年龄(后面有其他办法补救!) 有机会就在这里去店铺刷一下"交际",这在后面很有用(不是为了店铺的钱而已) 店铺:不论什么路线我都建议大家至少破50间,有保障又不会崩坏(后面可以花钱买好感) 花心线:1妻17妾,请准备100间吧! 〒~〒 晚上都选浅语! *如果你要花心这里就超极重要了,免得她之后会各种死= =" 不断流产,不难产,家宅不安,病死...... (才刚开始,对她好点吧ˊ>ˋ) 只要有怀孕你真的想留下孩子,最起码要再知道怀孕的那天再去探望一次! -------------------------------------------- ※我的版本包含[永安侯+云家天下+1妻17妾+人鱼+人鱼宝宝] 数值选项简单介绍: 书院: 看书 1万 (才学+2 智谋+1) 上课 5万 (才学+3 智谋+6) 诗会: 参加 20万 (才学+10、智谋+15) 酒肆: 吃饭 6千 (才学+2 智谋+2)6月~12月都可以用餐把握机会! 正题: 刚到京城时会有浅语的贴心询问,我都会选"夫人多虑了,这已经很好了" 第一晚返正浅语怀孕就陪她吧!(有夫妻深情对话>///<) 德治5年1月,早上浅语会生产 PS.这里说实在我都选去找稳婆,但我老婆说应该选烧水,所以大家随便选数值不变" 小孩出生有四个选项: 1真的? (难道还有假的?= =") 2双胞胎? (虽然很稀奇,但其实浅语更厉害生的是龙凤胎") 3孩子怎么样? (如果是要走子嗣满堂,我发现选这个有差,但就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了 ╮(╯▽╰)╭ ) 4浅语怎么样? (这才是人话嘛!我都选这个^_^,增加好感) 德治5年1月:外出 钱庄 店铺 店铺 书房(店铺都选视察) 店铺扩张方式如下,存钱存到100万然后去扩店(不断循环增加店铺) 因为改版的关系,早上就有诗会了,只要金钱足够我都建议选诗会 ---------------------------- 第一次诗会答案: 1.D诗经 2.B秦代(实际上从战国开始) 3.D305篇 4.C司马迁 ------------------------------ 9月:贡院 ※作者建议直接在京城准备会试的时候,去诗会刷智谋,刷到500以上,就不用考虑能力值的问题了 *注意:正六品以前处理政务不加政绩。 会试答案: 1.弟子规 2.瀑布 3.墨子 4五牛图 5.文武 6.隶书 7.兄弟 8.庙号 9.24 10.仙人骑凤 殿试答案: 1.D 重沼泽—建池养鱼—杂鱼作饲料 2.D 8:1 3.D 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4.A 戊烷 5.B 夏威夷宣言 ※初入仕途-永修县 正七品升从六品 ---------------------------------------- ※重点整理(此重点针对花心路线): 如果想要家宅安宁,浅语的好感必须要比其他妾多300 例:浅语589 未央197 (这样两者相安无事) 以下妾室好感太高会有麻烦喔! 锦娘、娉婷、如霜(这是个超会找麻烦的ˊ>ˋ)、长乐(怎么两姐妹差这么多= =) 至于"清清"没别的就是爱钱 ╮(╯▽╰)╭ 收了素素(浅语的丫环),浅语会大爆走╰(‵□′)╯,好感也会瞬间掉很多!!我查看确实超过50 想要她,只要去书房选择让她留下,好感超过100,前往许洲她就会变妾了(是很安分乖巧的类型 ̄ˇ ̄) 想要浅语安然活到最后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买礼物! 是"买礼物",不是"赏赐!!" 去夜市买礼物给浅语,陪她的时候千万别选赏赐,会掉好感(真的是好老婆呢!>_<) 当"郭海"的好感到达70之后,每次晚上去夜市都选择买礼物给"浅语"(确保她平安) ----------------------------------------- 回归正题(以下请使用S/L): 才刚下马车"段承轩"会跟你说话 选择"还事先处理公务为上"(我这么认真你能不感动吗?! XD) 10月:处理公务>处理政务>段承轩 段承轩:大人您怎么看? (这里要存档,刷政绩) 选择:欺骗百姓,无耻之徒 (比较能刷高分,其实极限也+3) 下午 寺庙-下棋 晚上 夜市-买东西给"郭海"(加郭海好感) 11月: 早上 外出选寺庙-下棋 下午 县卫 处理政务>郭海 郭海:大人您怎么看? (这里要存档,刷政绩) 选择:应该是人祸 (极限也才+5) 晚上 夜市-买东西给"郭海"(加郭海好感) 12月: 专情:外出 寺庙 寺庙 夜市 花心:外出 街道(刷你喜欢的美女) 县卫(选郭海刷好感) 酒肆(刷双舞) ※初入仕途-永修县 从六品升正六品 1月:处理公务>处理政务>段承轩 段承轩:大人您怎么看? (这里要存档,刷政绩) 选择:理顺城内秩序 (比较能刷高分,其实极限也+2~+3) 下午 寺庙-下棋 晚上 夜市-买东西给"郭海"(加郭海好感) 2月: 早上 外出选寺庙-下棋 下午 县卫 处理政务>郭海 郭海:大人您怎么看? (这里要存档,刷政绩) 选择:由官方来举行 (极限也才+3) 3月: 从这里开始就看你走什么路线了! 专情:外出 寺庙 寺庙 夜市(买礼物给郭海) 花心:外出 街道(刷你喜欢的美女) 县卫(选郭海刷好感) 酒肆(林双舞) 只要郭海好感到70 下午就去寺庙 刷到林双舞 晚上就去夜市找市民聊天刷交际 ※初入仕途-永修县 从六品升正六品 每天早上都选: 处理公务>处理政务-你处理了这个月的基本政务(在这句话存档刷数值) *请尽量将数值保持在上升+3,才能节省时间 *请注意当你的"政绩到达30"时,当天晚上会有自动剧情,郭海会来找你处理命案 *破案立刻升官!! 花心:再断案前好好利用早上刷街道 ---------------------------- 案情: 命案现场共六条线索: 男人的腰带、簪子、窗户、首饰盒,尸体的胸口、尸体的头发 os. 这女尸真丑 Σ( ° △ °|||) 1早上选择:处理公务>找段承轩 (下午过后依照自己的线路选择) 2早上选择:处理公务>找郭海 3早上选择:外出>郊外>查案>小偷 4早上选择:外出>书院>查案 5早上选择:外出>寺庙>抓人(郭海好感大于70,否则殉职) 6早上选择:处理公务>去牢房 (选择"相信") 7早上选择:外出>郊外>查案>贾府>小翠(问簪子) 8早上选择:外出>郊外>查案>贾府>小翠(问贾府情况) 9早上选择:外出>郊外>查案>贾府>来福(问腰带) 10早上选择:外出>郊外>查案>贾府>来福(问贾府情况) 11早上选择:升堂>断案>断案>女的说谎>男的逃跑>戒指是女人的 *那个女的是罪犯 ( 凶手!凶手就是你! ※许洲 每天早上都选: 处理公务>处理政务:你处理了这个月的基本政务(在这句话存档刷数值) *请尽量将数值保持在上升+8~+10,才能节省时间 下午-县卫(沐风) 晚上-夜市(沐风) 一直刷到都200 *政绩、林沐风都200以上,去郊外剿匪,选择林沐风,隔年1月升官到通州。 再刷林沐风其实同时就再刷"沐雪",达到100好感就去冰人馆 表妹攻略:晚上选择书房,吃她做的东西,好感到100,之后会自动收房 ※通洲 *请记得时间是3年,3年时间到会发生蛮族入侵(不管你是什么线) 专情:开始拜访各洲,去金轩楼买好感 花心:先花一年刷完所有美人,然后去冰人馆取回家 *注意!刷好一个娶一个!分散炮火,不然浅语会暴毙 >"< (晚上要花时间,去浅语那一两次安抚一下!) 如果交际值够高去(湖洲、文洲、云洲)拜访都可以很快刷到80! ※※※ 请注意再去各洲之前,请先刷下面这个"隐藏人物" -------------------------------------------- ※超极重要的关键人物!!(请使用S/L大法) 在通洲早上选择外出,你决定出去看看(在这句话存档,刷下面的隐藏人物) 老爷请留步...... 再下这里有一些小玩意,老爷可要看一看? 选择:看看 我这里可都是从瑶池仙境那里弄来的高级货~ 虽然贵了点,但保证物超所值。 凝丹丸(一千万) 嘿嘿,这东西吃一颗,涨50点智谋 流光散(六千万) 返老还童,不是难事,价钱虽贵,但物超所值! ⊙ . ⊙ os. 千金难买光阴,你们懂得!= ̄ω ̄= *保险起见,请刷到时间在10年或12年 因为蛮族入侵时间在17~18这时间点让他运行才不会BUG 所以刷到12年再出城去拜访各洲时间比较充裕,由其是想要刷人鱼的!! ---------------------------------------------- 我的顺序是先从湖洲→文洲→云洲 云洲 老菜坊(过了这个村,就没这间店搂!回到京城再来就没有这些了): 全蟹宴: 增加智谋 宫廷御膳: 增加智谋 *选两个都会+8~+10,不知道是不是BUG — —" 灵米鲜鱼汤: 增加交际 (+8~+10) 满汉全席: 你增加了很多属性 (才学、智谋、交际、城府,是随机的,不过最少都会+5) 湖洲 金玉轩: 金佛像(3千万,三皇子) 稀有玉石(3千万,大皇子) 象牙宝剑(3千万,太子) 绝品蓝宝石(5千万,皇上)+10~+12 PS. 这就是为什么很需要店铺,我都用买的 ╮(-_-)╭ 文洲 当铺: 基本上在这个时期"当铺"没用,把东西都留下来,等到剧情再"京城"时再用! ---------------------------------------------- 大家期盼已久的人鱼攻略! @^0^@ 桃花岛 美人鱼(超极需要使用S/L大法): 起初刚到桃花岛先选择"钓宝",先跟大家解释物品! 宝物栏(分成两种): 1金钱类: 珍珠(1银) 夜明珠(2银) 夜光杯(3银) 璧血剑(4银) 女娲石(1金) 固本培元丹(5金) 2人鱼类: 鳞片(搜集5个才能在客栈有人鱼选项),剩下的都是跟好感有关的 胭脂(-2) 木梳(-3) 铜镜(+1) 玉佩(+2) 玉手镯(+3) 有了5个鳞片,就到客站找人鱼 聊天3次+玩耍 (早上去是+10 下午去是+9) 好感到200才能幸宠,好感300才能怀孕 *怀孕后要陪她12~15次才会生鱼宝宝(一天陪下来算两次) *请注意!人鱼怀过程中请不要中断陪伴,可以早上或晚上选一次去,一次去钓宝,但不要出城,会容易难产" ---------------------------------------------- 如果没有要玩人鱼线,就在桃花岛刷宝物准备以后换金银 刷固本培元丹【一颗换5金】,最少要有12颗【换60金】,特地刷2次"三把璧血剑"【换24银】 当你确定都晃完了再回去通洲,这时你早就超过3年期限了,所以一回通洲立刻就会引发"蛮族入侵剧情" *请注意时间不可超过17~18年 ※位级人臣(这里主要为"云家天下"攻略) 在这之前已经在桃花岛准备好所有的前置作业了,所以就可以专心"杀人" o(‵▽′)ψ 阿~不是"...... 是铲除势力,我们是文人要婉转点 >ω< *我完全不在乎皇上,所以在稳定之前,前两年我都没上朝,就算有也都是弹劾姓白的 (╬ ̄皿 ̄)=○( ̄#)3 ̄) (奏折与弹劾方式: 公务→书写奏折→选你要的,明日早上去皇宫参加早朝,选择:上书就可以啦!) 首先第一个月 直接出城前往文洲-当铺,去完当铺有了金子、银子就去拜访+势力 回客栈就确认势力(从弱的先开刀 ^_^) 第二个月(使用S/L大法) 早上在文洲-承轩跟你说话的时候存档,然后选择"回城" 画面跳到大地图会有剧情,剧情处理完会回到大地图画面(没有剧情再读档一次) 这时再选文洲,又会回到"承轩跟你说话",这时候"再次存档"(以下无限循环刷剧情) -------------------------------------------------- 剧情说明: 1白俊毅势力 白衣男子:大人!青天大老爷阿!你要为我们做主啊! 选择:尔等刁民让开! 白衣男子会被沐风制服,白俊毅势力-10 2 民妇:大人!青天大老爷阿!你要为我们做主啊! 选择:发生了什么事? 民妇:大人!太子爷手下的人强劫了老妇的女儿,望大人做主! 选择: 莫要胡言乱语!(太子好感上升) 此事当真?!(还有后续剧情) 民妇:大人!老妇不敢有半句虚言! 选择: 本官定会还你一个公道!(声望上升、势力+1、太子好感下降) 把老妇抓起来!(太子好感上升) 3 你在路上碰到了洗劫村庄的马匪 选择:本官义不容辞!(声望+5) 4 你在路上捡到一个包袱 (+5金) --------------------------------------------------- 刷玩了剧情就可以乖乖前往"湖洲-金玉轩" 金轩铺刷"老鸨"跟"夫子"好感,个刷12次足以 (这里我刷过21次所以我确定!但为了保险我还是会存档) 下午-拜访,回客栈确认"老鸨"跟"夫子"刷的数值(不行就重来,破百就好) 金玉轩: 珍藏孤本 2金(刷12次) 华美霓裳 2金(刷12次) 菩提子 5金(买一颗就好,只要见和尚一面用而已 ╮(╯▽╰)╭ ) 第三月 回京城,时间会跳第四月 早上-书院-取得门客;下午-庄子-收银子;晚上-青楼-找老鸨"聊天"取得貂蝉门客;回府-书房-确认势力 第五月 早上-寺庙-添油香钱(刷和尚好感);早上-寺庙-添油香钱(刷和尚好感) 晚上-青楼-貂蝉-执行打压任务;回府-书房-拉拢势力 S/L大法!! 貂蝉:大人,您来了。<<存档1(要刷完成使命!) 貂蝉幸不辱命,成功完成任务。 <<<存档2(刷数值!) (继续选择"执行任务") 回家进书房,见"郭嘉" 郭嘉:大人,您来了。<<存档3(先不要管势力有没有成功,因为要确认"貂蝉刷的"数值!) "查看分布图"<<确认"刷的势力",这里一定每次都要刷到对方势力往下数值掉8,这样才来的急结局! (如果没有再回到貂蝉存档2那再刷,如果有就回到郭嘉存档3刷势力上升!) 和尚好感到100时,去寺庙,选择见和尚,会取得刺客门客 之后行程改为如此 早上-上朝;下午-公务-折子(尽量写弹劾白俊毅或民生折子) 晚上-青楼-貂蝉-执行打压任务;回府-书房-拉拢势力 从数值低下手为强,刷九次就到可以刺杀的数范围为了 但这时还没获得门客,所以在打压福王时我仍然提高警觉 到第二个皇子也差不多要到可以刺杀的数范围时也获得了杀手门客,这时就开始刺杀 之后行程改为如此 早上-上朝;下午-庄子(确认刺杀,可以打压被刺杀者势力回升) 晚上-青楼-貂蝉-执行打压任务;回府-书房-拉拢势力 到了这里只剩最后一位皇子了,此时他的势力也势必来到120~140左右了 不过我们自己也已经有190以上的势力了,剩下两年杀他绝对足够!哼哼~ ※ 辛苦各位的观看了!攻略到此结束! 大家都玩得开心! ^_^ 林隽笔
3,通判是几品官
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明代早朝的定义,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在明朝可以说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所以说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明朝上朝的人数不可谓不多。当然很多都是站班的不能与皇帝直接沟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左右。网络配图 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资格。网络配图 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 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明代早朝的定义,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在明朝可以说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所以说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明朝上朝的人数不可谓不多。当然很多都是站班的不能与皇帝直接沟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左右。网络配图 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资格。网络配图 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 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笼统的来说共有26个级别。王爷是一个爵位,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只封授给皇帝的儿子和近亲,郡王则封授给功臣,附属国君。亲王等级高于郡王。正一品:摄政王,一般是由皇帝的亲族或者戚族担任。暂代暂时因为别的原因而不能理政的皇帝处理政务。史上著名的摄政王有周公、王莽、多尔衮、爱新觉罗·载沣弊端是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皇帝的子孙。从一品:圣王爷(皇太后儿子)侧一品:尊王爷(皇太后儿子)正二品:晋王爷从二品:御王爷侧二品:王爷正三品:固伦尊亲王从三品:和硕尊亲王侧三品:恭贤尊亲王正四品:固伦亲王从四品:和硕亲王侧四品:恭贤亲王正五品:晋锨亲王从五品:铭钦亲王侧五品:贤怡亲王正六品:恭亲王从六品:仁亲王侧六品:宣亲王正七品:穆亲王从七品:庄亲王侧七品:景亲王正八品:孝亲王从八品:睿亲王侧六品:贤亲王正六品:怡亲王从六品:亲王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明代早朝的定义,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在明朝可以说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所以说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明朝上朝的人数不可谓不多。当然很多都是站班的不能与皇帝直接沟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左右。网络配图 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资格。网络配图 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 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笼统的来说共有26个级别。王爷是一个爵位,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只封授给皇帝的儿子和近亲,郡王则封授给功臣,附属国君。亲王等级高于郡王。正一品:摄政王,一般是由皇帝的亲族或者戚族担任。暂代暂时因为别的原因而不能理政的皇帝处理政务。史上著名的摄政王有周公、王莽、多尔衮、爱新觉罗·载沣弊端是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皇帝的子孙。从一品:圣王爷(皇太后儿子)侧一品:尊王爷(皇太后儿子)正二品:晋王爷从二品:御王爷侧二品:王爷正三品:固伦尊亲王从三品:和硕尊亲王侧三品:恭贤尊亲王正四品:固伦亲王从四品:和硕亲王侧四品:恭贤亲王正五品:晋锨亲王从五品:铭钦亲王侧五品:贤怡亲王正六品:恭亲王从六品:仁亲王侧六品:宣亲王正七品:穆亲王从七品:庄亲王侧七品:景亲王正八品:孝亲王从八品:睿亲王侧六品:贤亲王正六品:怡亲王从六品:亲王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文状元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武状元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明代早朝的定义,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在明朝可以说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所以说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明朝上朝的人数不可谓不多。当然很多都是站班的不能与皇帝直接沟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左右。网络配图 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资格。网络配图 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 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笼统的来说共有26个级别。王爷是一个爵位,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只封授给皇帝的儿子和近亲,郡王则封授给功臣,附属国君。亲王等级高于郡王。正一品:摄政王,一般是由皇帝的亲族或者戚族担任。暂代暂时因为别的原因而不能理政的皇帝处理政务。史上著名的摄政王有周公、王莽、多尔衮、爱新觉罗·载沣弊端是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皇帝的子孙。从一品:圣王爷(皇太后儿子)侧一品:尊王爷(皇太后儿子)正二品:晋王爷从二品:御王爷侧二品:王爷正三品:固伦尊亲王从三品:和硕尊亲王侧三品:恭贤尊亲王正四品:固伦亲王从四品:和硕亲王侧四品:恭贤亲王正五品:晋锨亲王从五品:铭钦亲王侧五品:贤怡亲王正六品:恭亲王从六品:仁亲王侧六品:宣亲王正七品:穆亲王从七品:庄亲王侧七品:景亲王正八品:孝亲王从八品:睿亲王侧六品:贤亲王正六品:怡亲王从六品:亲王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文状元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武状元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宋代开始,官和吏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政府中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的领头人,是官员;而“办集一切者,吏也”,就是各部门的办事员,官管着吏,但需要吏去办事,官做不好可以贬为吏,吏考核优秀也有机会升为官。汤显祖,明朝的著名戏曲家,当年因为上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吏。明朝《会典》将吏分得详细,共12种吏目,还分为文职吏和武职吏,比如六部的吏员称为“都吏”,各军都督府的吏员称为“掾吏”,还有司吏、通吏等。明朝吏差不多三个来源,一是各地选拔的,平民家庭,能书能写的,通过选拔可充为吏;二是一些官员或学生犯罪了被贬嫡为吏;三是全国各地的学生,成绩一般,没考上功名的,可以充为吏。叶县明代县衙。前面说了,吏如果考核优秀,是可以当官的。吏员的充役年限以9年为期,叫役满,可以去考核,如果考上了,就可以出任官职,如果考不上,可以再充吏员,又是9年,而出任的官职大小在于充吏所在的衙门的品级,如果充吏所在的衙门是正一品的,那吏员能给到正七品,二品衙门给到从七品,三品出身给八品,四品出身给九品等。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赴京赶考牵连科场案,被贬为小吏,唐伯虎觉得是耻辱坚决不去,从此断了仕途。等于说吏员想当官,最少要在吏这个岗位干满9年,经过考核有机会当官,而充吏的衙门品级决定了当官的品级,正一品对应的是正七品官,吏员当官最高的起点是七品,可以当监察御史、给事中、知县等。有人当吏的时候衙门才4品,那就坐死了吏期满后想当官,也只能是个9品,所以在吏员当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叫转岗。明初有个叫冯坚的典吏,在洪武24年向朝廷上书,言九事,朱元璋很欣慰,提拔他为五品左佥都御史。吏员干一期是9年,叫考满,而满3年叫役满,这时吏员可以有转岗的机会,所以很多吏员为了在9年期满起步更高,会拼命的转岗,可以由低品衙门转向高品衙门,或者外地衙门转向京城衙门,洪武13年制定六部官掉,官员104员,吏员443员,结果到正德时期,在京吏约5000人,全国吏超6万人,完全是吏多位少,很多考满根本没有职位安排,可见竞争激烈。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5点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时就会在午门外等候,即北京时间03:00时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代英主却是天天坐朝。网络配图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明代早朝的定义,明代的朝会分为三种,大朝,朔望朝,常朝。在明朝可以说凡是所有在京官员,不论官职大小一律由上朝的义务,凡是来京述职的外省官员也必须上朝。所以说明朝的早朝是一件极其壮观的场面,一次上朝的人有上千人。据记载成化二十三年一次失朝的官员就达到了1118人。明朝上朝的人数不可谓不多。当然很多都是站班的不能与皇帝直接沟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话。唐早朝的时间,七点到八点左右。网络配图 唐前期按制度“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唐六典》卷4《礼部》)。每日朝参就是常参,一般不用摆列仪仗,也无大排场,是真正的行政日。参加者称常参官,人数少而级别高,都是五品以上职事要重者。清朝的规定是:一品(包括正、从,下同)官可以站在殿内(应该是太和殿)朝见皇帝,二品官站在殿门口外面,三品官在更外面。三品以下没资格。网络配图 至于早朝的人数,并不是确定。因为清朝除有品级的官员外,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男爵相当于二品,子爵相当于一品,其余的都是“超品”。除此之外还有各个王爷(亲王、郡王、贝子、贝勒)。这些“爵爷”并没有被要求去早朝,但是也有早朝的资格。 还有就是各省的督抚,提督等,具备早朝的资格,但是由于身在异地,因此虽然位列一、二品,但是也不早朝。笼统的来说共有26个级别。王爷是一个爵位,分成两等:亲王和郡王。亲王只封授给皇帝的儿子和近亲,郡王则封授给功臣,附属国君。亲王等级高于郡王。正一品:摄政王,一般是由皇帝的亲族或者戚族担任。暂代暂时因为别的原因而不能理政的皇帝处理政务。史上著名的摄政王有周公、王莽、多尔衮、爱新觉罗·载沣弊端是很容易蜕变为兄终弟及,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皇帝的子孙。从一品:圣王爷(皇太后儿子)侧一品:尊王爷(皇太后儿子)正二品:晋王爷从二品:御王爷侧二品:王爷正三品:固伦尊亲王从三品:和硕尊亲王侧三品:恭贤尊亲王正四品:固伦亲王从四品:和硕亲王侧四品:恭贤亲王正五品:晋锨亲王从五品:铭钦亲王侧五品:贤怡亲王正六品:恭亲王从六品:仁亲王侧六品:宣亲王正七品:穆亲王从七品:庄亲王侧七品:景亲王正八品:孝亲王从八品:睿亲王侧六品:贤亲王正六品:怡亲王从六品:亲王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文状元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武状元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宋代开始,官和吏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政府中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的领头人,是官员;而“办集一切者,吏也”,就是各部门的办事员,官管着吏,但需要吏去办事,官做不好可以贬为吏,吏考核优秀也有机会升为官。汤显祖,明朝的著名戏曲家,当年因为上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吏。明朝《会典》将吏分得详细,共12种吏目,还分为文职吏和武职吏,比如六部的吏员称为“都吏”,各军都督府的吏员称为“掾吏”,还有司吏、通吏等。明朝吏差不多三个来源,一是各地选拔的,平民家庭,能书能写的,通过选拔可充为吏;二是一些官员或学生犯罪了被贬嫡为吏;三是全国各地的学生,成绩一般,没考上功名的,可以充为吏。叶县明代县衙。前面说了,吏如果考核优秀,是可以当官的。吏员的充役年限以9年为期,叫役满,可以去考核,如果考上了,就可以出任官职,如果考不上,可以再充吏员,又是9年,而出任的官职大小在于充吏所在的衙门的品级,如果充吏所在的衙门是正一品的,那吏员能给到正七品,二品衙门给到从七品,三品出身给八品,四品出身给九品等。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赴京赶考牵连科场案,被贬为小吏,唐伯虎觉得是耻辱坚决不去,从此断了仕途。等于说吏员想当官,最少要在吏这个岗位干满9年,经过考核有机会当官,而充吏的衙门品级决定了当官的品级,正一品对应的是正七品官,吏员当官最高的起点是七品,可以当监察御史、给事中、知县等。有人当吏的时候衙门才4品,那就坐死了吏期满后想当官,也只能是个9品,所以在吏员当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叫转岗。明初有个叫冯坚的典吏,在洪武24年向朝廷上书,言九事,朱元璋很欣慰,提拔他为五品左佥都御史。吏员干一期是9年,叫考满,而满3年叫役满,这时吏员可以有转岗的机会,所以很多吏员为了在9年期满起步更高,会拼命的转岗,可以由低品衙门转向高品衙门,或者外地衙门转向京城衙门,洪武13年制定六部官掉,官员104员,吏员443员,结果到正德时期,在京吏约5000人,全国吏超6万人,完全是吏多位少,很多考满根本没有职位安排,可见竞争激烈。正一品:职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
爵 :王
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
勋:国公
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正三品:
职官:侍中、中书令、吏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六部尚书、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军都尉
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中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从四品上:
职官: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正五品上:
职官: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国子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都水使者、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县令、亲勋翊卫羽林郎将、中都督/上都护府长史、亲王府典军
文散官:中散大夫
武散官:定远将军
爵:开国子
勋:上骑都尉
正五品下:
职官:太子中舍人、内常侍、中都督/上都护府司马、中州别驾、下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朝议大夫
武散官:宁远将军
视正五品:萨宝
从五品上:
职官:尚书左右司诸司郎中、秘书丞、著作郎、太子洗马、殿中丞、亲王府副典军、下都督府/上州长史、下州别驾
文散官:朝请大夫
武散官:游骑将军
爵:开国男
勋:骑都尉
从五品下:
职官:大理正、太常丞、太史令、内给事、上牧监、下都督府/上州司马、驸马都尉、奉车都尉、宫苑总监、上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散大夫
武散官:游击将军
正六品上:
职官:太学博士、中州长史、亲勋翊卫校尉、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令、武库中尚署令、诸卫左右司阶、中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朝议郎
武散官:昭武校尉
勋:骁骑尉
正六品下:
职官:千牛备身、备身左右、下州长史、中州司马、内谒者监、中牧监、上牧副监、上镇将
文散官:承议郎
武散官:昭武副尉
从六品上:
职官: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员外郎、大理司直、国子助教、城门郎、符宝郎、通事舍人、秘书郎、著作佐郎、侍御医、诸卫羽林长史、两京市令、下州司马、左右监门校尉、亲勋翊卫旅帅、上县令
文散官:奉议郎
武散官:振威校尉
勋:飞骑尉
从六品下:
职官:侍御史、少府/将作/国子监丞、司农寺诸园苑监、下牧监、宫苑总监副监、互市监、中牧副监、下府果毅都尉
文散官:通直郎
武散官:振威副尉
正七品上:
职官:四门博士、詹事司直、左右千牛卫长史、军器监丞、中县令、亲勋翊卫队正、亲勋翊卫副对正、中镇将
文散官:朝请郎
武散官:致果校尉
勋:云骑尉 正七品下:
职官:内寺伯、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诸卫左右中候、上府别将/司史、上镇副、下镇将、下牧副监
文散官:宣德郎
武散官:致果副尉
从七品上:
职官:殿中侍御史、左右补阙、太常博士、太学助教、门下省录事、尚书都事、中书省主书、左右监门直长、都水监丞、中下县令、京县丞、中府别将/长史、中镇副、勋卫太子亲卫
文散官:朝散郎
武散官:翊麾校尉
勋:武骑尉
从七品下:
职官:太史局丞、御史台/少府/将作/国子监主簿、掖庭/宫闱局令、下县令、太庙诸陵署丞、司农寺园苑副监、宫苑总监丞、公主家令、亲王府旅帅、下府别将/长史、下镇副、诸屯监、诸折冲府校尉
文散官:宣义郎
武散官:翊麾副尉
视从七品:萨宝府祆正
正八品上:
职官:监察御史、协律郎、翊卫、大医署医博士、军器监主簿、武库署丞、两京市署丞、上牧监丞、执乘亲事
文散官:给事郎
武散官: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职官:奚官/内仆/内府局令、备身、尚药局司医、京兆/河南/太原诸县丞、太公庙丞、诸宫农圃监、互市监丞、司竹副监、司农寺诸园苑监丞、灵台郎、上戍主、诸卫左右司戈
文散官:征事郎
武散官:宣节副尉
从八品上:
职官:左右拾遗、太医署针博士、四门助教、左右千牛卫录事参军、上县丞、中牧监丞、京县主簿、诸仓/诸冶/司竹/温汤监丞、保章正、诸折冲府旅帅
文散官:承奉郎
武散官: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职官:大理评事、律学博士、太医署丞、左右千牛卫诸曹参军、内谒者、都水监主簿、中书/门下/尚书都省/兵部/吏部/考功/礼部主事、中县丞、京县尉、诸屯监丞、上关令、上府兵曹、上挈壶正、中戍主、上戍副、诸率府左右司戈
文散官:承务郎
武散官:御侮副尉
正九品上:
职官:校书郎、太祝、典客署掌客、岳渎令、诸津令、下牧监丞、中下县丞、中州博士、武库署监事
文散官:儒林郎
武散官: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职官:正字、奚官/内仆丞、内府局丞、太史局司辰、典厩署主乘、下县丞、下州博士、京兆/河南/太原府诸县尉、上牧监主簿、诸宫农圃监丞、中关令、亲王国尉、上关丞、诸卫左右执戟、中镇兵曹参军、下戍主、诸折冲队正
文散官:登仕郎
武散官:仁勇副尉
从九品上:
职官:尚书/御史台/秘书省/殿中省主事、奉礼郎、律学助教、弘文馆校书、大史局司历、太医署医助教、京兆/河南/太原府/九寺/少府/将作监录事、都督/都护府/上州录事市令、宫苑总监主簿、上中县尉
文散官:文林郎
武散官: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职官:内侍省主事、国子监录事、崇文馆校书、书学博士、算学博士、门下典仪、太医署按摩/祝禁博士、太卜署卜博士、太医署针助教/医正、太卜署卜正、太史局监候、掖庭局宫教博士、太官署监膳、太乐鼓吹署乐正、大理寺狱丞、中下州医博士、中下县尉、下关令、中关丞、诸卫羽林长上、诸津丞、诸折冲府队副、诸率府左右执戟
文散官:将仕郎
武散官:陪戎副尉
流外一等:诸卫/都水监/羽林军录事、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令史、太常寺谒者、司仪署诸典书、河渠署河堤谒者、太医署医针师、内侍省寺人 视流外一等:萨宝府祓祝
流外二等:太卜署卜助教、秘书/殿中/内侍省令史、城门/符宝/夕文馆令史、通事令史、尚书/门下/中书省/御史台书令史、太常寺祝史、宫苑总监录事、典客署典客、亲勋翊卫府录事、太史局漏刻博士、御史台殿中令史
流外三等:城门/符宝书令史、秘书/殿中/内侍省、御史台书令史、、诸牧园苑监录事、诸仓监/诸关津录事、诸卫羽林军府/太子詹事府令史、尚食局主食、、秘书/殿中/内侍省诸局书令史、内侍省内典引、尚药局太医署按摩祝禁师、太常寺赞引、太医署医工/针工、太卜署卜师诸计史、率更寺漏刻博士
流外四等:、诸卫羽林军史、门下省主宝/主符、太医主药、门下/中书省传制、太医署按摩祝禁工、御史台监察史
视流外四等:萨宝府率
流外五等:大理寺司直平事史、诸署农圃监、诸牧园苑监史、诸都护府史、太官署监膳史、良酝署掌酝、掌醢署主醢、诸典事、亲勋翊卫率府史、大理寺狱史
视流外五等:萨宝府史
流外六等:亲勋翊卫府史、诸仓关津府史、、太医署药园师、诸亭长
流外七等:门下省主节、诸掌固、大史监历生、天文观生、诸仓关津史、诸仓计史
流外八等:守宫署掌设
流外九等:国子学/太公庙干、诸辇者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文状元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武状元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文状元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武状元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宋代开始,官和吏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政府中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的领头人,是官员;而“办集一切者,吏也”,就是各部门的办事员,官管着吏,但需要吏去办事,官做不好可以贬为吏,吏考核优秀也有机会升为官。汤显祖,明朝的著名戏曲家,当年因为上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吏。明朝《会典》将吏分得详细,共12种吏目,还分为文职吏和武职吏,比如六部的吏员称为“都吏”,各军都督府的吏员称为“掾吏”,还有司吏、通吏等。明朝吏差不多三个来源,一是各地选拔的,平民家庭,能书能写的,通过选拔可充为吏;二是一些官员或学生犯罪了被贬嫡为吏;三是全国各地的学生,成绩一般,没考上功名的,可以充为吏。叶县明代县衙。前面说了,吏如果考核优秀,是可以当官的。吏员的充役年限以9年为期,叫役满,可以去考核,如果考上了,就可以出任官职,如果考不上,可以再充吏员,又是9年,而出任的官职大小在于充吏所在的衙门的品级,如果充吏所在的衙门是正一品的,那吏员能给到正七品,二品衙门给到从七品,三品出身给八品,四品出身给九品等。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赴京赶考牵连科场案,被贬为小吏,唐伯虎觉得是耻辱坚决不去,从此断了仕途。等于说吏员想当官,最少要在吏这个岗位干满9年,经过考核有机会当官,而充吏的衙门品级决定了当官的品级,正一品对应的是正七品官,吏员当官最高的起点是七品,可以当监察御史、给事中、知县等。有人当吏的时候衙门才4品,那就坐死了吏期满后想当官,也只能是个9品,所以在吏员当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叫转岗。明初有个叫冯坚的典吏,在洪武24年向朝廷上书,言九事,朱元璋很欣慰,提拔他为五品左佥都御史。吏员干一期是9年,叫考满,而满3年叫役满,这时吏员可以有转岗的机会,所以很多吏员为了在9年期满起步更高,会拼命的转岗,可以由低品衙门转向高品衙门,或者外地衙门转向京城衙门,洪武13年制定六部官掉,官员104员,吏员443员,结果到正德时期,在京吏约5000人,全国吏超6万人,完全是吏多位少,很多考满根本没有职位安排,可见竞争激烈。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文状元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武状元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宋代开始,官和吏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政府中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的领头人,是官员;而“办集一切者,吏也”,就是各部门的办事员,官管着吏,但需要吏去办事,官做不好可以贬为吏,吏考核优秀也有机会升为官。汤显祖,明朝的著名戏曲家,当年因为上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吏。明朝《会典》将吏分得详细,共12种吏目,还分为文职吏和武职吏,比如六部的吏员称为“都吏”,各军都督府的吏员称为“掾吏”,还有司吏、通吏等。明朝吏差不多三个来源,一是各地选拔的,平民家庭,能书能写的,通过选拔可充为吏;二是一些官员或学生犯罪了被贬嫡为吏;三是全国各地的学生,成绩一般,没考上功名的,可以充为吏。叶县明代县衙。前面说了,吏如果考核优秀,是可以当官的。吏员的充役年限以9年为期,叫役满,可以去考核,如果考上了,就可以出任官职,如果考不上,可以再充吏员,又是9年,而出任的官职大小在于充吏所在的衙门的品级,如果充吏所在的衙门是正一品的,那吏员能给到正七品,二品衙门给到从七品,三品出身给八品,四品出身给九品等。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赴京赶考牵连科场案,被贬为小吏,唐伯虎觉得是耻辱坚决不去,从此断了仕途。等于说吏员想当官,最少要在吏这个岗位干满9年,经过考核有机会当官,而充吏的衙门品级决定了当官的品级,正一品对应的是正七品官,吏员当官最高的起点是七品,可以当监察御史、给事中、知县等。有人当吏的时候衙门才4品,那就坐死了吏期满后想当官,也只能是个9品,所以在吏员当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叫转岗。明初有个叫冯坚的典吏,在洪武24年向朝廷上书,言九事,朱元璋很欣慰,提拔他为五品左佥都御史。吏员干一期是9年,叫考满,而满3年叫役满,这时吏员可以有转岗的机会,所以很多吏员为了在9年期满起步更高,会拼命的转岗,可以由低品衙门转向高品衙门,或者外地衙门转向京城衙门,洪武13年制定六部官掉,官员104员,吏员443员,结果到正德时期,在京吏约5000人,全国吏超6万人,完全是吏多位少,很多考满根本没有职位安排,可见竞争激烈。韦小宝是已故金庸先生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一号人物。一切所谓原型,与韦小宝这个艺术形象都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换言之,韦小宝没有原型,他是一个时代众生相的杂合体。那么,韦爵爷到底是几品官呢?清朝的爵位系统清朝的爵位系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复杂,它分为了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含同姓的觉罗)和外藩爵位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家族近支,即所谓宗室黄带子;外藩爵位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带有强烈的统战性质。这二者与韦小宝关系不大,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一说清朝的异姓功臣爵位。实际上,说异姓功臣爵位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爱新觉罗家族远支——觉罗红带子能够获得的也是这类爵位。这里我们就不去纠结了,姑且以异姓功臣爵位称之。清朝的异姓功臣爵位中含公侯伯子男五级,但却不局限于公侯伯子男五级,在男爵之下还设有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四个级别。除此之外,轻车都尉及以上爵位又分为了一至三等,同一爵位的三个等级之间没有品级差异,主要是政治和物质待遇的区别。当然,也有人说是四个级别,例如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与一等子爵,有人就认为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等级。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到底算不算独立于一等子爵之外的一个等级,本人认为有待商榷,这里我们姑且从众,不将其算作一个独立等级。按照清制,伯爵及以上爵位为超品,即高于正一品。子爵为正一品、男爵为正二品、轻车都尉为正三品、骑都尉为正四品、云骑尉为正五品、恩骑尉为正七品。爵位通常以云骑尉为基准,最低级别的恩骑尉主要起到了为非世袭罔替爵位兜底的作用。清朝爵位分为世袭罔替和限次承袭,限次承袭者世袭次数结束后,通常会被授予恩骑尉,然后世袭罔替。如果本支绝嗣,恩骑尉可由旁支世袭,但只限三次、不能世袭罔替。韦爵爷究竟是什么爵、到底是几品?很多人都知道韦小宝被称为韦爵爷,那么他究竟是什么爵呢?其实,韦小宝的爵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晋级的过程。韦小宝最初的爵位是一等子爵,这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中的第四级,低于伯爵、高于男爵。子爵是几品呢?前面已经说过了,正一品。换言之,有了这个子爵,韦小宝就是不担任任何官职,他也是正一品!这已然是官员品级中的最高等级了,清朝没有封爵的殿阁大学士也不过就是正一品而已。之后,韦小宝又以平定神龙岛之功晋爵二等通吃伯。伯爵是超品异姓功臣爵位中的第三级,最低的超品爵位。换言之,在成为二等通吃伯之后,韦小宝的品级已经超越了正一品。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高得没品”了!再后来的通吃侯等等,同样是“高得没品”……清朝平定台湾的名将施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爵位就是三等靖海侯。由此也足可见,清朝的侯爵是种什么样的存在!韦小宝最后的爵位是一等鹿鼎公,一等公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的巅峰,除去所谓“承恩公”之外,整个清朝能够获得一等公爵位者,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是战功赫赫的武将,如年羹尧、傅恒、福康安等。即便是晚清时期挽狂澜于既倒的曾文正公也没能获封公爵!当然,这里面有政治因素,但也足见公爵的尊贵了。而一等公又是公爵中的最高等级,换言之,韦小宝已经达到了异姓功臣的巅峰。再往上就只有清初的“三顺王”和吴三桂、孙可望了……在“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清朝取消了异姓封王的权力,不再给异姓封王,异姓功臣的爵位最高只能到一等公,而韦小宝就是一等公!那就更加是“高得没品”了。不过话说回来,韦小宝不过就是已故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讨论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诸公权当是饭后无聊的谈资吧,别太较真儿。九门提督是清朝比较特殊的一个职位。九门提督虽然也叫提督,但是和清朝的提督却有点不一样。在清朝,提督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是一省绿营兵的最高统帅。何为绿营兵?其实是相对于八旗兵而言的。绿营兵,由汉人自成(相对应的八旗兵由旗人组成),军营旗帜为绿色,故而得名。绿营兵虽然也是清朝的常备兵种,但是地位远不如八旗兵,所以就造成了提督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提督为从一品,比起八旗兵一省之统领驻防将军的正一品低了半级,这倒也没啥。驻防将军相对比较独立,不受地方督抚的钳制,但是提督却不一样,他受到总督和巡抚的钳制,哪怕巡抚只是正二品。我们言归正传,回到九门提督这个话题上来。九门提督和其他提督一样,也是武官,其品级初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九门提督驻京武官的身份决定了他的重要性。京城是什么地方?那可是皇帝极其家属生活的地方,不容有失。而九门提督作为京城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自然是驻防的八旗劲旅),地位相当重要,因此在清朝,九门提督这个职位,非旗人不能担任,而且非皇帝的心腹不能担任。历史上担任过九门提督之人,无一不是皇帝的亲信重臣,如隆科多、和珅、荣禄等人。试想一下,要是九门提督把城门一关,带兵杀入紫禁城,那是多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九门提督历来都是有皇帝亲信之人担任。九门提督之所以被冠以九门之城,是因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治安和守备任务,这九做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守备京师,当然要有足够的人马。九门提督统帅着京师的五个巡捕营(绿营兵),以及部分八旗兵,总人数加起来有2到3万人马,都是精锐之士,战斗力不可小觑。当然,到慈禧年间,九门提督下面的兵力战斗力退化严重,面对八国联军的进攻根本就行成不了有效的抵抗。九门提督的职权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的杂,包括巡逻、守夜、执勤、维护治安、抓捕犯人、审讯犯人、消防,同时还有肩负起抵御敌人进攻的任务。如果套用现在的话来说,九门提督有点类似于首都的公安厅厅长同时兼有部分首都卫戍司令的职责,兼顾警察和军队的双重身份。九门提督一职,设立于清朝康熙十三年,一直存在到了民国时期。溥仪退位之后,清朝宣告灭亡,但是九门提督这个机构依然存在,只是换了一个名字,继续负责保卫紫禁城(毕竟溥仪还生活在里面),直到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机构才宣告瓦解。要想分辨八旗旗主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就要从八旗制度开始说起。明朝末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明万历29年,努尔哈赤整顿了女真部落,最初设了黄、白、红、蓝四色旗,编为四旗,随着势力的壮大,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制度正式确立。此时的女真人,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八旗每一旗均设有旗主一人。有的人经常把都统和旗主混淆。满清八旗,每一旗的最高官职为都统,满语称固山额真,品级为从一品,职掌一旗的户口、军事训练等职务。但它相当于各旗行政上的管理员,并不是世袭职务,也不一定是由本旗的人出任,虽然也有旗主兼任都统的情况,但都统和旗主是两回事儿。清朝分封领主,各旗的领主,从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乃至镇国将军,名下都有数量不同的佐领。而每一旗中,拥有佐领最多的领主被称为旗主。旗主对本旗的旗民拥有很大的权力,更类似本旗的小君主,掌握本旗的生杀大权,但清中后期基本上失去了这些权利。因此,旗主是八旗内部制度,并非行政职务,也没有品级,或者可称为超品。而经常说的铁帽子王,也并不一定是旗主。清朝一共拥有12个铁帽子王,世袭罔替,永不降爵。清初的六个铁帽子王,曾是八旗的旗主,如多尔衮曾经是正白旗的旗主。但清朝中后期,随着皇权的集中,铁帽子王也渐渐失去了权力。状元,就是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是在最后一次考试(唐是省试,宋后殿试)中,取得的进士第一名,也称鼎元、殿元。状元,不是官职,是考试成绩的荣誉。有文科状元、武科状元之分。文状元考试成绩无论怎么牛,一般不能马上去地方担任实职,需一步步历练。一开始,状元普遍进翰林院。翰林院是皇帝秘书机构,各朝作用大同小异。翰林院修撰,从六品,职责是掌修国史、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讲经史,以及起草典礼文稿。任职翰林院,因是天子近臣,加上状元的光环,一二十年大多都能混到三品左右,如果真有能力、家族背景、皇帝喜欢,以及运气等因素,可以做到尚书、或进入内阁。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是正七品,就是口头常说的"芝麻官";其余进士考试合格者,进翰林院,称庶吉士。状元、进士,一般要等三年后,考试合格者,部分可以安排到各部或地方任职。武状元开始于中唐,风行于南宋。一般从六品“校”干起,相当于如今的正营或副团清初,武一甲进士授副将、参将;二、三甲进士授守备;武状元榜眼、探花授一、二等侍卫等。宋代开始,官和吏有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政府中某一部门或某一地区的领头人,是官员;而“办集一切者,吏也”,就是各部门的办事员,官管着吏,但需要吏去办事,官做不好可以贬为吏,吏考核优秀也有机会升为官。汤显祖,明朝的著名戏曲家,当年因为上疏触怒了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吏。明朝《会典》将吏分得详细,共12种吏目,还分为文职吏和武职吏,比如六部的吏员称为“都吏”,各军都督府的吏员称为“掾吏”,还有司吏、通吏等。明朝吏差不多三个来源,一是各地选拔的,平民家庭,能书能写的,通过选拔可充为吏;二是一些官员或学生犯罪了被贬嫡为吏;三是全国各地的学生,成绩一般,没考上功名的,可以充为吏。叶县明代县衙。前面说了,吏如果考核优秀,是可以当官的。吏员的充役年限以9年为期,叫役满,可以去考核,如果考上了,就可以出任官职,如果考不上,可以再充吏员,又是9年,而出任的官职大小在于充吏所在的衙门的品级,如果充吏所在的衙门是正一品的,那吏员能给到正七品,二品衙门给到从七品,三品出身给八品,四品出身给九品等。江南大才子唐伯虎,赴京赶考牵连科场案,被贬为小吏,唐伯虎觉得是耻辱坚决不去,从此断了仕途。等于说吏员想当官,最少要在吏这个岗位干满9年,经过考核有机会当官,而充吏的衙门品级决定了当官的品级,正一品对应的是正七品官,吏员当官最高的起点是七品,可以当监察御史、给事中、知县等。有人当吏的时候衙门才4品,那就坐死了吏期满后想当官,也只能是个9品,所以在吏员当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叫转岗。明初有个叫冯坚的典吏,在洪武24年向朝廷上书,言九事,朱元璋很欣慰,提拔他为五品左佥都御史。吏员干一期是9年,叫考满,而满3年叫役满,这时吏员可以有转岗的机会,所以很多吏员为了在9年期满起步更高,会拼命的转岗,可以由低品衙门转向高品衙门,或者外地衙门转向京城衙门,洪武13年制定六部官掉,官员104员,吏员443员,结果到正德时期,在京吏约5000人,全国吏超6万人,完全是吏多位少,很多考满根本没有职位安排,可见竞争激烈。韦小宝是已故金庸先生小说《鹿鼎记》中的人物,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一号人物。一切所谓原型,与韦小宝这个艺术形象都是存在很大差距的。换言之,韦小宝没有原型,他是一个时代众生相的杂合体。那么,韦爵爷到底是几品官呢?清朝的爵位系统清朝的爵位系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复杂,它分为了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含同姓的觉罗)和外藩爵位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家族近支,即所谓宗室黄带子;外藩爵位主要授予外藩蒙古、回部、西藏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带有强烈的统战性质。这二者与韦小宝关系不大,这里就不详细叙述了。接下来我们具体说一说清朝的异姓功臣爵位。实际上,说异姓功臣爵位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爱新觉罗家族远支——觉罗红带子能够获得的也是这类爵位。这里我们就不去纠结了,姑且以异姓功臣爵位称之。清朝的异姓功臣爵位中含公侯伯子男五级,但却不局限于公侯伯子男五级,在男爵之下还设有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四个级别。除此之外,轻车都尉及以上爵位又分为了一至三等,同一爵位的三个等级之间没有品级差异,主要是政治和物质待遇的区别。当然,也有人说是四个级别,例如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与一等子爵,有人就认为二者属于两个不同等级。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到底算不算独立于一等子爵之外的一个等级,本人认为有待商榷,这里我们姑且从众,不将其算作一个独立等级。按照清制,伯爵及以上爵位为超品,即高于正一品。子爵为正一品、男爵为正二品、轻车都尉为正三品、骑都尉为正四品、云骑尉为正五品、恩骑尉为正七品。爵位通常以云骑尉为基准,最低级别的恩骑尉主要起到了为非世袭罔替爵位兜底的作用。清朝爵位分为世袭罔替和限次承袭,限次承袭者世袭次数结束后,通常会被授予恩骑尉,然后世袭罔替。如果本支绝嗣,恩骑尉可由旁支世袭,但只限三次、不能世袭罔替。韦爵爷究竟是什么爵、到底是几品?很多人都知道韦小宝被称为韦爵爷,那么他究竟是什么爵呢?其实,韦小宝的爵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晋级的过程。韦小宝最初的爵位是一等子爵,这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中的第四级,低于伯爵、高于男爵。子爵是几品呢?前面已经说过了,正一品。换言之,有了这个子爵,韦小宝就是不担任任何官职,他也是正一品!这已然是官员品级中的最高等级了,清朝没有封爵的殿阁大学士也不过就是正一品而已。之后,韦小宝又以平定神龙岛之功晋爵二等通吃伯。伯爵是超品异姓功臣爵位中的第三级,最低的超品爵位。换言之,在成为二等通吃伯之后,韦小宝的品级已经超越了正一品。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高得没品”了!再后来的通吃侯等等,同样是“高得没品”……清朝平定台湾的名将施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爵位就是三等靖海侯。由此也足可见,清朝的侯爵是种什么样的存在!韦小宝最后的爵位是一等鹿鼎公,一等公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的巅峰,除去所谓“承恩公”之外,整个清朝能够获得一等公爵位者,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是战功赫赫的武将,如年羹尧、傅恒、福康安等。即便是晚清时期挽狂澜于既倒的曾文正公也没能获封公爵!当然,这里面有政治因素,但也足见公爵的尊贵了。而一等公又是公爵中的最高等级,换言之,韦小宝已经达到了异姓功臣的巅峰。再往上就只有清初的“三顺王”和吴三桂、孙可望了……在“三藩之乱”被平定之后,清朝取消了异姓封王的权力,不再给异姓封王,异姓功臣的爵位最高只能到一等公,而韦小宝就是一等公!那就更加是“高得没品”了。不过话说回来,韦小宝不过就是已故金庸先生在小说中杜撰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讨论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诸公权当是饭后无聊的谈资吧,别太较真儿。呃……另两位的答案都有些问题,我给解释一下吧:一,唐代已有“通判”、“通判官”的名目,但所指并非具体官职,而是对“四等官制(唐代律令制度之下,各个衙门里,官员一般分成长官、通判、判官、主典四个处理公务的层级)”中次官一级的称呼。二,“通判”作为具体官职,并非宋代创设。五代十国中,杨吴和南唐政权都设有职能类似宋代的通判。如杨吴张延翰,以江州观察巡官通判(江州)军府事;南唐张易,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宋太祖在平定湖南后开始任命通判,应是受到了南唐制度上的影响。三,杨吴、南唐、两宋的“通判”是所谓“差遣”。“差遣”发展自唐代的“使职”,其最大的特征之一,便是没有相应的官品,而是以另外的某个有官品的官职作为本官去充任。比如上文所举两例,就分别是以“江州观察巡官”和“水部员外郎”作为本官去充任通判的。再如北宋彭惟节,以“太常博士”“通判广州军州事”;南宋马之纯,以“朝散郎”“通判静江(府)军府事”等等……宋代的通判都是州一级行政区的官员,主要有三:即通判某州军州事(州的通判)、通判某某府军府事(府的通判)、通判某某军事(军的通判)。北宋元丰改制以前,通判同长官并列,既不是副手,亦不是下属。元丰改制后,才成为副职。但不论元丰前后,在长官老、病、为武臣、不受信任等情形下,则由通判主持政务。就担任通判官员的具体官品而言,因其本官不同,故而差异极大——高有至五、六品者,低有至七、八品者,且未必比知州(知府、知军)低,偶尔亦有通判本官官品反高过知州本官官品的现象。直到北宋哲宗元祐年间,确立了州通判的官品(上州通判正七品,中、下州通判从七品)。之后的具体实行中,除了以此为标准对应官品任命之外,也依然有不对应官品来任命的情况存在。四,元代不设通判。五,明代在府的官员编制中重设了通判一职(正六品),但职掌上与同知(正五品)无甚分别。六,清代除了沿袭了明代的府通判一职(正六品)外,还有州通判和厅通判。州通判,通常简称州判,类似府通判。直隶州和散州的州判均为从七品。厅通判,则与府·州通判不同,称“抚民通判”或“理事通判”,实为厅的长官(清代厅的长官或为同知,或为通判)。不论直隶厅、散厅,厅通判的官品均为正六品。
4,晋代的光禄大夫官居几品
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九品中正里的第三品,掌顾问应对,相当于现代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策顾问这一类的魏、晋以后,作为加官与褒赠之官。晋于光禄大夫之外,又添置左右光禄大夫。左右光禄大夫金章紫绶,与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品秩第二;光禄大夫银章青绶者品秩第三。自此又有金紫光禄大夫、银天地光禄大夫的名号。所以晋代光禄大夫只是皇帝赏赐的褒奖一些人所设的官,不分什么几品的。大夫为皇帝近臣,分为中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无固定员数,亦无固定职务,依皇帝诏命行事。应该相当于现在智库的一些人员吧。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橙光游戏官居几品会试怎么过 会试攻略详解
刚到京城的第一个月: 外出——钱庄【把所有钱都存进去】——店铺【视察】——回府——(想生孩子的去找苏浅语,想提升属性的去书房,不过书房那点属性,还不如孩子来的实在)然后后面的一整年,就是德治4年一年,你的路线就是: 外出——店铺【视察】——店铺【视察】——酒馆【最贵的】——生孩子橙光游戏官居几品攻略1. 开始有几十万存款,先去视察店铺增加进账。几个回合后现钱和存款达到100万就去钱庄提够100万去扩张店铺以此类推,只要存款和现钱之和到100万就扩张店铺,资产会越来越多。2. 可以在京城多留2年刷够店铺,但注意存款和现钱不要突破10亿,否则就会变成负值。如果只要苏浅语一个人,二三十个店铺就差不多,如果要妻妾成群,那就四五十个。3. 关于刷属性:只有下午有诗会,一次20万4. 关于京城刷小妾:晚上去青楼,一个人去见3次后身上有100万就能娶回来,但娶一个苏浅语好感掉50
6,官居几品游戏攻略官居几品白俊毅势力怎么削弱
这个游戏最近挺火的诶,我是已经通了,而且试过了很多种结局了!哈哈哈!楼主你问的这个,我给你个地址,这里的攻略超级详细,我不信看完你不通!http://www.h5uc.com/glzt/4669.html首先找到疑点男人的腰带、簪子、窗户、首饰盒,尸体的胸口、尸体的头发第一天早上选择处理公务然后去找段承轩 (下午过后依照自己的线路选择)第二天早上先处理公务再去找郭海第三天早上选择外出然后去郊外选择查案再选择小偷第四天早上选择外出先去书院然后选择查案第五天早上选择外出然后去寺庙选择抓人(注意要刷郭海好感度,郭海好感度大于70,不然会死)第六天早上选择处理公务然后去牢房 (选择"相信")第七天早上选择外出去郊外接着查案,然后到贾府向小翠询问簪子第八天早上选择外出去郊外查案,然后到贾府询问小翠贾府情况第九天早上选择外出去郊外选择查案再去贾府询问来福(问腰带)第十天早上选择外出去郊外查案到贾府询问来福(问贾府情况)第十一天早上选择升堂断案断案女的说谎男的逃跑戒指是女人的最后确定那个女的是罪犯 ( 凶手!凶手就是你!
7,官居一品手游门客培养攻略 门客怎么培养
1、直接在商城又称集市里购买,一般在特惠礼包里才有,而且只有潜力礼包才机率出强化卷轴。2、在关卡通关里也有机会获得,每个大关卡后面的boss击败后会获得一定的政绩、声望、强化卷轴和金钱。1、门客的初始等级是100级,满级后需要通过提拔才能继续升级,提拔需要相应的服饰,最低的男爵服饰在副本里的积分兑换中兑换,所以你要坚持每天中午晚上打副本,不然没积分就没衣服穿服装是都是通过男爵套装来进行合成升级的,提拔一次等级上限加50级,下次则需要更高级的服装来提拔 联盟贡献也可以兑换升级提拔的道具。2、获得门客后,你需要用金钱来为他们升级,所以这游戏里钱和兵力也是永远都不嫌多的。门客的属性都会加成到玩家身上,所以说他们是你的分身也不为过。请注意,提高门客属性是提高你的势力值的最重要手段 每个门客等级可以分为三大项——人物等级、书籍等级、技能等级 人物等级提高后四项属性都会增加,并且人物升到60级才可以去衙门PK 书籍等级需要强化卷轴或者书籍经验才能提升,前者需要完成任务或者成就或者元宝购买,后者可以通过出使衙门(相当于PK)和书院学习获得。3、门客的资质由他拥有的书籍和书籍的等级决定,请注意资质越高门客每次升级提高的属性也越多书籍等级决定门客的资质,你可以通过用强化卷轴或者书籍经验提高书籍等级来提高资质。4、基本就是酱紫啦,因为我平时木有什么空暇时间,不得不用个扶助:蜂窝游戏(免ROOT、云挂机),支持自动喊话 自动收菜 自动宴会及自动挂机等等、、嗨,可怜的上班狗、官居一品手游门客怎么培养升级门客的初始等级是100级,满级后需要通过提拔才能继续升级,提拔需要相应的服饰,最低的男爵服饰在副本里的积分兑换中兑换,所以你要坚持每天中午晚上打副本,不然没积分就没衣服穿服装是都是通过男爵套装来进行合成升级的,提拔一次等级上限加50级,下次则需要更高级的服装来提拔 联盟贡献也可以兑换升级提拔的道具。获得门客后,你需要用金钱来为他们升级,所以这游戏里钱和兵力也是永远都不嫌多的。门客的属性都会加成到玩家身上,所以说他们是你的分身也不为过。请注意,提高门客属性是提高你的势力值的最重要手段 每个门客等级可以分为三大项——人物等级、书籍等级、技能等级 人物等级提高后四项属性都会增加,并且人物升到60级才可以去衙门pk 书籍等级需要强化卷轴或者书籍经验才能提升,前者需要完成任务或者成就或者元宝购买,后者可以通过出使衙门(相当于pk)和书院学习获得。门客的资质由他拥有的书籍和书籍的等级决定,请注意资质越高门客每次升级提高的属性也越多书籍等级决定门客的资质,你可以通过用强化卷轴或者书籍经验提高书籍等级来提高资质。
文章TAG:
官居几品攻略完整详细 胡雪岩官居几品 攻略 完整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