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君心未史第三章攻略,永恒之沫30阿尔宙斯没抓到该怎样去三周目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永恒之沫30阿尔宙斯没抓到该怎样去三周目

阿尔宙斯:捕获迪亚鲁卡,帕鲁奇亚和基拉帝纳,魅影摩天楼全部地区通过后击败艾沃利获得天界之笛。

永恒之沫30阿尔宙斯没抓到该怎样去三周目

2,君心流年中楚千钰线的攻略

不是单纯靠选项就可以达到ccc结局的,还需要各种行动,比如一开始送衣服,平时没事就往保健室跑。最容易遗漏的一个就是第一次刚进入16F就要立刻回校舍这条(因为没提示),一旦下楼梯之后的剧情了就没法弥补了。别的基本没啥了,多注意选项就行。

君心流年中楚千钰线的攻略

3,君心我心第三章攻略

第三章魔星陨落杜画诗:虽然别的兵器我也会使一点,但是袖箭我自幼便有练习,现在基本能十发九中哦!-小而精致,确实是好物。【人心+1】失雾影:(皱眉)特殊的……手札?-(随失雾影出房门) 失雾影:明珠来江城可是想家了? -我只是想同你一起旅行【失雾影好感+1】-(留下与杜画诗聊天)【人心+1】(去哪里呢?)-(往左边走)杜画仙:姐姐,姐姐!-理【获得神秘的信】 -(向失雾影求助)【获得更神秘的信】-(往右边走)-练琴【技艺1-2】(要去哪里转转呢?)-练琴【技艺1-2】-外出 -软香阁【人心+1】 -露枫亭  -送过去了【失去更神秘的信】【银两+50】【人心+2】【获得杜画仙的信赖】  -没送过去【人心-1】(第二天:今天要去哪里呢?)-练琴【技艺1-2】-外出 -露枫亭【失雾影好感+1】 -荷花塘【勇气+1】(第三天:今天要去哪里呢?)-练琴【技艺1-2】(龙尧离与失雾影打架中)-龙尧离快住手!【失雾影好感+1】-失雾影快住手!【龙尧离好感+1】(四大门派加入战斗)-(不知道失雾影伤势如何?)【失雾影好感+1】赵晟:我不会让你跑了的!-拔出簪子刺对方-犹豫(或超出时效)【达成结局:香消玉殒】(眼前有两条路,左边的一条路似乎没人走过,树木繁茂,不知通往何方;右边的一条路要比左边平坦一些,也许顺着右边的路可以走上官道)-走左边的【左线江湖】-走右边的【右线江湖】

君心我心第三章攻略

4,你有哪些让生活有质量而且不多花钱的小攻略

谢谢邀请。 九月十二日把《二十四史》加入书架,已经六个多月了。因杂务缠身,始终未能阅读。这几天利用几个晚上大致看了一遍,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毛老人家说,人不通古今,就像牛马穿了衣服一样不伦不类。作为高等动物,不了解古今,不熟悉地理,甚至连基本的知识都知之甚少,要很好地生存,恐怕还是有点费力,起码生存的质量不高。我认识不少大学生,有一部分不喜欢历史,一部分不喜欢地理,结果不知道朱元璋是何许人也,南京是哪个省的省会。从这点小事上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忽视了历史,不熟悉地理,恐怕想拥有理想的工作都比较困难。毛老人家一辈子喜欢看书,《二十四史》看了一辈子。里面精彩的点评可谓伟人高识,让人茅塞顿开。在摇晃的公交车里,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二十四史》里的许多人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和大家共同探讨。若如是,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大乐事。
谢谢邀请。 九月十二日把《二十四史》加入书架,已经六个多月了。因杂务缠身,始终未能阅读。这几天利用几个晚上大致看了一遍,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毛老人家说,人不通古今,就像牛马穿了衣服一样不伦不类。作为高等动物,不了解古今,不熟悉地理,甚至连基本的知识都知之甚少,要很好地生存,恐怕还是有点费力,起码生存的质量不高。我认识不少大学生,有一部分不喜欢历史,一部分不喜欢地理,结果不知道朱元璋是何许人也,南京是哪个省的省会。从这点小事上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忽视了历史,不熟悉地理,恐怕想拥有理想的工作都比较困难。毛老人家一辈子喜欢看书,《二十四史》看了一辈子。里面精彩的点评可谓伟人高识,让人茅塞顿开。在摇晃的公交车里,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二十四史》里的许多人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和大家共同探讨。若如是,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大乐事。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谢谢邀请。 九月十二日把《二十四史》加入书架,已经六个多月了。因杂务缠身,始终未能阅读。这几天利用几个晚上大致看了一遍,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毛老人家说,人不通古今,就像牛马穿了衣服一样不伦不类。作为高等动物,不了解古今,不熟悉地理,甚至连基本的知识都知之甚少,要很好地生存,恐怕还是有点费力,起码生存的质量不高。我认识不少大学生,有一部分不喜欢历史,一部分不喜欢地理,结果不知道朱元璋是何许人也,南京是哪个省的省会。从这点小事上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忽视了历史,不熟悉地理,恐怕想拥有理想的工作都比较困难。毛老人家一辈子喜欢看书,《二十四史》看了一辈子。里面精彩的点评可谓伟人高识,让人茅塞顿开。在摇晃的公交车里,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二十四史》里的许多人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和大家共同探讨。若如是,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大乐事。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
谢谢邀请。 九月十二日把《二十四史》加入书架,已经六个多月了。因杂务缠身,始终未能阅读。这几天利用几个晚上大致看了一遍,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毛老人家说,人不通古今,就像牛马穿了衣服一样不伦不类。作为高等动物,不了解古今,不熟悉地理,甚至连基本的知识都知之甚少,要很好地生存,恐怕还是有点费力,起码生存的质量不高。我认识不少大学生,有一部分不喜欢历史,一部分不喜欢地理,结果不知道朱元璋是何许人也,南京是哪个省的省会。从这点小事上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忽视了历史,不熟悉地理,恐怕想拥有理想的工作都比较困难。毛老人家一辈子喜欢看书,《二十四史》看了一辈子。里面精彩的点评可谓伟人高识,让人茅塞顿开。在摇晃的公交车里,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二十四史》里的许多人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和大家共同探讨。若如是,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大乐事。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
谢谢邀请。 九月十二日把《二十四史》加入书架,已经六个多月了。因杂务缠身,始终未能阅读。这几天利用几个晚上大致看了一遍,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毛老人家说,人不通古今,就像牛马穿了衣服一样不伦不类。作为高等动物,不了解古今,不熟悉地理,甚至连基本的知识都知之甚少,要很好地生存,恐怕还是有点费力,起码生存的质量不高。我认识不少大学生,有一部分不喜欢历史,一部分不喜欢地理,结果不知道朱元璋是何许人也,南京是哪个省的省会。从这点小事上可以看出,如果我们忽视了历史,不熟悉地理,恐怕想拥有理想的工作都比较困难。毛老人家一辈子喜欢看书,《二十四史》看了一辈子。里面精彩的点评可谓伟人高识,让人茅塞顿开。在摇晃的公交车里,写下这段文字,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二十四史》里的许多人物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能和大家共同探讨。若如是,则是我人生中的又一大乐事。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自媒体作者要想写好关于历史的文章还是应该从一下几点入手。 1、首先要加强自己对文史的研究和学习,只有广文博见才能有更多的发言权。 2、充分的尊重历史,这样的文章才更有价值,比如乾隆年见是否有“香妃”一说,如果没有调查历史,只是凭借“还珠格格”这本小说和电视剧就认定有这个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小说是最不能信的,虽然新疆有一个“香妃”庙,但是清朝那段时间的文献根本没有“香妃”一说,不过乾隆皇帝是有一位“嫔妃”叫“荣妃”,而且根据考古发现乾隆皇帝确实有一位五官是新疆人的嫔妃,至此大家就会明白小说是再加工了。 3、多研究集大成的学家对历史文章著述观点,就像练习书法一样先学会“描红”,这样不断的坚持下去定会融汇贯通,提炼出自己文章的独特观点和风格。写的不好,大家多多见谅,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谢谢。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明史》有详细的“对食”记载,意为宫女和宫女同性恋爱结为“夫妻”,也就是现在的女同性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宫女11、2岁就入宫,地位最低下,长到青春期时,情窦初开,整日的无聊与寂寞的宫女们为了弥补内心世界的空虚,在宫女之间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性爱关系,称为“对食”。宫女与宫女之间叫“对食”,宫女与太监之间叫“菜户”。最早的“对食”记载于汉武帝时期,刘彻的第一任陈皇后,膝下无子而受冷落,长期苦闷中的陈皇后想解乏,就让随身宫女扮成男装,然后媾和于室,刘彻发现后大怒,废黜了陈氏的皇后封号,打入长门宫幽禁起来。《汉书》也有“房与宫对食”的记载,可见汉朝时宫女之间“对食”不在少数。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中,捧壶端盘的宫女。后来“对食”范围逐渐发展为异性,北齐的胡太后养了男宠不满足,还与太监“对食”,被儿子高纬发现后,斥责其淫乱行为;五代的南汉,大家都知道,是个禽兽王朝,想当官必须自宫,于是南汉朝廷臣子们都是太监,正好成了宫女们的“对食”对象,《南汉宫词》有“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的句子。图为北京恭俭胡同,左边几个大烟筒就是当年的净身房。到了明朝时,宫女和太监对食现象达到鼎盛,还出现了新名词叫“菜户”,不但有中间人作媒,还要举行婚礼拜天地,在宫内各司其职,出宫后夫唱夫随,双方互相接济亲属,养老送终,宫女和太监们都以找到“菜户”为荣,如果有宫女或太监找不到“菜户”会被耻笑,受人欺负,其中会厨艺的宫女最吃香,位高权重的太监最吃香。图为明朝内宫监太监腰牌。最出名的要数大太监魏忠贤和明熹宗乳母客氏了,就是那个木匠皇帝的奶妈客氏受宠信,太监们都巴结她,想组成“菜户”,客氏本来就有相好的,是掌印太监王国臣,但这老家伙年龄大了弄不动了,而魏忠贤以前在社会上就是个混混,会来事儿,把客氏搞得五迷三道的,于是客氏和魏忠贤厮混在一起。一次被王国臣撞上了,被戴绿帽子的王国臣不敢找客氏闹,于是去找魏忠贤麻烦,两国三言两语就打起来了,惊到了正在赶木工活的明熹宗,这傻皇帝知道宫中有“菜户”现象,这是不公开的秘密,所以就当成一件平常事在一旁看热闹,而这时的客氏请皇帝做主,明熹宗就让客氏自己选跟谁,于是选了魏忠贤,从此小魏子一步登天,王国臣不久被杀。张嫣,明熹宗的皇后,21岁开始守寡,长得年轻貌美,受到宫内太监觊觎,想与其对食,被张嫣严厉拒绝。还有件事,明熹宗23岁就死了,留下了年轻的张皇后守寡,当时后宫“菜户”现象极为普遍,便有胆大的太监想靠上年轻貌美的张皇后,成为其“菜户”那还不但抱得美人,还能飞黄腾达,当时内侍太监总管陈德润自恃优秀,收买张皇后身边宫女,帮忙美言几句,旁敲侧击,但被张皇后严厉拒绝,气到不得的陈德润决定硬闯张皇后寝宫,结果强上未遂,被贬到孝陵守墓,此事说明,对食和菜户在明朝是一种公开的普遍现象,也说明了明朝的太监胆儿有点肥。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明史》有详细的“对食”记载,意为宫女和宫女同性恋爱结为“夫妻”,也就是现在的女同性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宫女11、2岁就入宫,地位最低下,长到青春期时,情窦初开,整日的无聊与寂寞的宫女们为了弥补内心世界的空虚,在宫女之间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性爱关系,称为“对食”。宫女与宫女之间叫“对食”,宫女与太监之间叫“菜户”。最早的“对食”记载于汉武帝时期,刘彻的第一任陈皇后,膝下无子而受冷落,长期苦闷中的陈皇后想解乏,就让随身宫女扮成男装,然后媾和于室,刘彻发现后大怒,废黜了陈氏的皇后封号,打入长门宫幽禁起来。《汉书》也有“房与宫对食”的记载,可见汉朝时宫女之间“对食”不在少数。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中,捧壶端盘的宫女。后来“对食”范围逐渐发展为异性,北齐的胡太后养了男宠不满足,还与太监“对食”,被儿子高纬发现后,斥责其淫乱行为;五代的南汉,大家都知道,是个禽兽王朝,想当官必须自宫,于是南汉朝廷臣子们都是太监,正好成了宫女们的“对食”对象,《南汉宫词》有“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的句子。图为北京恭俭胡同,左边几个大烟筒就是当年的净身房。到了明朝时,宫女和太监对食现象达到鼎盛,还出现了新名词叫“菜户”,不但有中间人作媒,还要举行婚礼拜天地,在宫内各司其职,出宫后夫唱夫随,双方互相接济亲属,养老送终,宫女和太监们都以找到“菜户”为荣,如果有宫女或太监找不到“菜户”会被耻笑,受人欺负,其中会厨艺的宫女最吃香,位高权重的太监最吃香。图为明朝内宫监太监腰牌。最出名的要数大太监魏忠贤和明熹宗乳母客氏了,就是那个木匠皇帝的奶妈客氏受宠信,太监们都巴结她,想组成“菜户”,客氏本来就有相好的,是掌印太监王国臣,但这老家伙年龄大了弄不动了,而魏忠贤以前在社会上就是个混混,会来事儿,把客氏搞得五迷三道的,于是客氏和魏忠贤厮混在一起。一次被王国臣撞上了,被戴绿帽子的王国臣不敢找客氏闹,于是去找魏忠贤麻烦,两国三言两语就打起来了,惊到了正在赶木工活的明熹宗,这傻皇帝知道宫中有“菜户”现象,这是不公开的秘密,所以就当成一件平常事在一旁看热闹,而这时的客氏请皇帝做主,明熹宗就让客氏自己选跟谁,于是选了魏忠贤,从此小魏子一步登天,王国臣不久被杀。张嫣,明熹宗的皇后,21岁开始守寡,长得年轻貌美,受到宫内太监觊觎,想与其对食,被张嫣严厉拒绝。还有件事,明熹宗23岁就死了,留下了年轻的张皇后守寡,当时后宫“菜户”现象极为普遍,便有胆大的太监想靠上年轻貌美的张皇后,成为其“菜户”那还不但抱得美人,还能飞黄腾达,当时内侍太监总管陈德润自恃优秀,收买张皇后身边宫女,帮忙美言几句,旁敲侧击,但被张皇后严厉拒绝,气到不得的陈德润决定硬闯张皇后寝宫,结果强上未遂,被贬到孝陵守墓,此事说明,对食和菜户在明朝是一种公开的普遍现象,也说明了明朝的太监胆儿有点肥。史思明啊,来,我跟你讲!提起安史之乱,我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在名气上,安禄山比史思明名气大很多,这并非说史思明不如安禄山,而是安禄山的风头太大。安禄山长得又肥又胖,经历也很传奇,从一个偷山羊的小贩,经过多年努力,化身为大唐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且深受唐玄宗信赖。史料记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不可否认,安禄山是权力游戏中的佼佼者,满朝文武,他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只怕一个李林甫。别看安禄山是个三百多斤的胖人,肚子都能没过膝盖,但安禄山跳起胡舞却能流转如飞。除此之外,杨贵妃、唐玄宗还曾给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还给安禄山举行过三日洗澡的仪式。所以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戏份最重,也最能吸引眼球。史思明同样老奸巨猾,只是他表现得相对委婉,在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拿来接力棒,开始了下半场。狡诈多端,假意归降史思明是安禄山的发小,他们曾经一起偷过山羊,一起参军,一同在朝廷身居高位。天宝年间,史思明屡立战功,任知平卢军事,唐玄宗曾经亲自召见史思明,予以重用。天宝十一年,在安禄山的帮助下,史思明升任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唐玄宗待安禄山不薄,对史思明也不错,但狼就是狼,不论为喂他们多少肉,他们也没有满足的那一天。等到羽翼丰盈,安禄山果断举起大旗造反,而史思明是其手下头号悍将。公元755年,史思明攻克饶阳州郡,公元756年,攻克常山,史思明长于统兵,手下部队精锐善战,在中原大地上几乎所向披靡。大致也只有郭子仪、李光弼才能暂时阻止他的前进。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着手派兵遣将抵御叛军。公元757年,安禄山疾病缠身,眼睛也瞎了,被次子安庆绪所杀。此刻,唐军和叛军处于胶着状态,李亨派出郭子仪和李光弼,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接替安禄山成为伪燕的第二位皇帝,叛军不同于官军,本身就是叛乱分子,加之安庆绪水平有限,很多将领不服安庆绪的管束。史思明就是其中一位,安庆绪见史思明兵力强盛,还不听调度,就有意干掉史思明,接管他的军队。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奉安庆绪命令,率五千骑兵到达范阳,准备废掉史思明。史思明摆下酒宴款待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而暗地之中,史思明命军兵解除这五千军兵的武装。并给他们穿资路费,打发这些军兵回家,如果不想回家,就编入史思明的军中。明显,姜还是老的辣,安庆绪不仅扳不倒史思明,还被其吃掉五千人。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还成了史思明投降李唐的投名状。史料记载:“李光弼使衙官敬俛招之。遂令衙官窦子昂奉表,以所管兵众八万人,及以伪河东节度高秀岩来降。”为了暂时的利益,史思明放下身段,投降了唐军,实际上,这只是史思明的缓兵之计。风云再起,史思明自立为帝皇帝是为九五至尊,上天的儿子,这至高无上的宝座,在数千年年间,无数争端都因其而起,史思明作为一位枭雄,自然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公元758年,局势稍有安定,唐肃宗着手想废掉史思明,因为双方都很清楚,此时是乱世,先下手为强。只有杀掉史思明唐肃宗才能安心,而史思明也断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史思明手下近十万人马,兵强马壮,想要解决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暗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名为乌承恩的人,因为他原来就是史思明的旧部。老奸巨猾的史思明,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端倪。乌承恩的小儿子还留在范阳,这天晚间,乌承恩叫来儿子,告诉了其来的真实目的:“吾受命除此逆,明便授吾节度矣!”意思只要杀掉史思明,那么我就是节度使了。只是他不清楚,床下,还有两人在偷听,而这两人正是史思明安排的。很快,消息传回史思明耳中,旋即史思明将乌承恩父子抓住,乱棍打死。史思明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天下人,他史思明没有做错什么,他再二次背叛是被逼的。史思明的这一招,不仅找到了再次反叛的借口,还将口实踢给了唐肃宗和李光弼。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自立为帝,是为伪燕的第三位皇帝,而在此之前,他已经用计将安庆绪干掉。难兄难弟,同样被儿子所杀既然再次造反,那么史思明还是梦想着夺回长安,奈何李光弼还挡在他的面前。河阳之战,在李光弼的英明指挥下,史思明被杀得大败,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然而,在公元761年,史思明在北邙山大败李光弼、仆固怀恩,找回了面子,河阳三城也再度被史思明占据。一时间,战争再次陷入僵持阶段,史思明这个人,和安禄山有些类似,残忍嗜杀且阴险狡诈,他对待手下将领常常是非打即骂。或许史思明忘记安禄山是怎么死的,没有安排好他的儿子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况且史思明也算不上智者,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激怒了他的儿子史朝义。史思明为人残暴,而史朝义待人温和,颇受下属追捧。一次,史思明在陕州战败,要求史朝义修筑一座三角城,并限时一天造好,用来储备粮草。史朝义不停地赶工,但时间太短了,在史思明视察的时候,还是没有完成,史思明这家伙对儿子放下一句狠话:“等攻下陕州,就宰了你这个杂种!”不论史思明如何不待见史朝义,那毕竟也是亲儿子,史朝义听到父亲的话,被吓得瑟瑟发抖。据史朝义对父亲的了解,这句话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他会真的会这么干。为了保命,史朝义联合手下将领,成功抓住了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不愧为兄弟,连死法都这么相似,不久史思明就被史朝义派人绞死,结束了他的一生。史思明的死,让叛军失去了顶梁柱,安史之乱不久后被平定,但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此开始,成为唐朝的噩梦。之所以,史思明没有安禄山有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场叛变更正确的讲,应该是安禄山之乱,史思明只是在安禄山的基础上延续了叛乱。之所以人们对史思明不了解,主要还是因为安禄山是头,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截止到杨贵妃被弄死为止,后面的历史大家就不怎么感兴趣了。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明史》有详细的“对食”记载,意为宫女和宫女同性恋爱结为“夫妻”,也就是现在的女同性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宫女11、2岁就入宫,地位最低下,长到青春期时,情窦初开,整日的无聊与寂寞的宫女们为了弥补内心世界的空虚,在宫女之间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性爱关系,称为“对食”。宫女与宫女之间叫“对食”,宫女与太监之间叫“菜户”。最早的“对食”记载于汉武帝时期,刘彻的第一任陈皇后,膝下无子而受冷落,长期苦闷中的陈皇后想解乏,就让随身宫女扮成男装,然后媾和于室,刘彻发现后大怒,废黜了陈氏的皇后封号,打入长门宫幽禁起来。《汉书》也有“房与宫对食”的记载,可见汉朝时宫女之间“对食”不在少数。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中,捧壶端盘的宫女。后来“对食”范围逐渐发展为异性,北齐的胡太后养了男宠不满足,还与太监“对食”,被儿子高纬发现后,斥责其淫乱行为;五代的南汉,大家都知道,是个禽兽王朝,想当官必须自宫,于是南汉朝廷臣子们都是太监,正好成了宫女们的“对食”对象,《南汉宫词》有“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的句子。图为北京恭俭胡同,左边几个大烟筒就是当年的净身房。到了明朝时,宫女和太监对食现象达到鼎盛,还出现了新名词叫“菜户”,不但有中间人作媒,还要举行婚礼拜天地,在宫内各司其职,出宫后夫唱夫随,双方互相接济亲属,养老送终,宫女和太监们都以找到“菜户”为荣,如果有宫女或太监找不到“菜户”会被耻笑,受人欺负,其中会厨艺的宫女最吃香,位高权重的太监最吃香。图为明朝内宫监太监腰牌。最出名的要数大太监魏忠贤和明熹宗乳母客氏了,就是那个木匠皇帝的奶妈客氏受宠信,太监们都巴结她,想组成“菜户”,客氏本来就有相好的,是掌印太监王国臣,但这老家伙年龄大了弄不动了,而魏忠贤以前在社会上就是个混混,会来事儿,把客氏搞得五迷三道的,于是客氏和魏忠贤厮混在一起。一次被王国臣撞上了,被戴绿帽子的王国臣不敢找客氏闹,于是去找魏忠贤麻烦,两国三言两语就打起来了,惊到了正在赶木工活的明熹宗,这傻皇帝知道宫中有“菜户”现象,这是不公开的秘密,所以就当成一件平常事在一旁看热闹,而这时的客氏请皇帝做主,明熹宗就让客氏自己选跟谁,于是选了魏忠贤,从此小魏子一步登天,王国臣不久被杀。张嫣,明熹宗的皇后,21岁开始守寡,长得年轻貌美,受到宫内太监觊觎,想与其对食,被张嫣严厉拒绝。还有件事,明熹宗23岁就死了,留下了年轻的张皇后守寡,当时后宫“菜户”现象极为普遍,便有胆大的太监想靠上年轻貌美的张皇后,成为其“菜户”那还不但抱得美人,还能飞黄腾达,当时内侍太监总管陈德润自恃优秀,收买张皇后身边宫女,帮忙美言几句,旁敲侧击,但被张皇后严厉拒绝,气到不得的陈德润决定硬闯张皇后寝宫,结果强上未遂,被贬到孝陵守墓,此事说明,对食和菜户在明朝是一种公开的普遍现象,也说明了明朝的太监胆儿有点肥。史思明啊,来,我跟你讲!提起安史之乱,我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在名气上,安禄山比史思明名气大很多,这并非说史思明不如安禄山,而是安禄山的风头太大。安禄山长得又肥又胖,经历也很传奇,从一个偷山羊的小贩,经过多年努力,化身为大唐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且深受唐玄宗信赖。史料记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不可否认,安禄山是权力游戏中的佼佼者,满朝文武,他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只怕一个李林甫。别看安禄山是个三百多斤的胖人,肚子都能没过膝盖,但安禄山跳起胡舞却能流转如飞。除此之外,杨贵妃、唐玄宗还曾给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还给安禄山举行过三日洗澡的仪式。所以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戏份最重,也最能吸引眼球。史思明同样老奸巨猾,只是他表现得相对委婉,在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拿来接力棒,开始了下半场。狡诈多端,假意归降史思明是安禄山的发小,他们曾经一起偷过山羊,一起参军,一同在朝廷身居高位。天宝年间,史思明屡立战功,任知平卢军事,唐玄宗曾经亲自召见史思明,予以重用。天宝十一年,在安禄山的帮助下,史思明升任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唐玄宗待安禄山不薄,对史思明也不错,但狼就是狼,不论为喂他们多少肉,他们也没有满足的那一天。等到羽翼丰盈,安禄山果断举起大旗造反,而史思明是其手下头号悍将。公元755年,史思明攻克饶阳州郡,公元756年,攻克常山,史思明长于统兵,手下部队精锐善战,在中原大地上几乎所向披靡。大致也只有郭子仪、李光弼才能暂时阻止他的前进。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着手派兵遣将抵御叛军。公元757年,安禄山疾病缠身,眼睛也瞎了,被次子安庆绪所杀。此刻,唐军和叛军处于胶着状态,李亨派出郭子仪和李光弼,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接替安禄山成为伪燕的第二位皇帝,叛军不同于官军,本身就是叛乱分子,加之安庆绪水平有限,很多将领不服安庆绪的管束。史思明就是其中一位,安庆绪见史思明兵力强盛,还不听调度,就有意干掉史思明,接管他的军队。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奉安庆绪命令,率五千骑兵到达范阳,准备废掉史思明。史思明摆下酒宴款待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而暗地之中,史思明命军兵解除这五千军兵的武装。并给他们穿资路费,打发这些军兵回家,如果不想回家,就编入史思明的军中。明显,姜还是老的辣,安庆绪不仅扳不倒史思明,还被其吃掉五千人。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还成了史思明投降李唐的投名状。史料记载:“李光弼使衙官敬俛招之。遂令衙官窦子昂奉表,以所管兵众八万人,及以伪河东节度高秀岩来降。”为了暂时的利益,史思明放下身段,投降了唐军,实际上,这只是史思明的缓兵之计。风云再起,史思明自立为帝皇帝是为九五至尊,上天的儿子,这至高无上的宝座,在数千年年间,无数争端都因其而起,史思明作为一位枭雄,自然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公元758年,局势稍有安定,唐肃宗着手想废掉史思明,因为双方都很清楚,此时是乱世,先下手为强。只有杀掉史思明唐肃宗才能安心,而史思明也断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史思明手下近十万人马,兵强马壮,想要解决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暗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名为乌承恩的人,因为他原来就是史思明的旧部。老奸巨猾的史思明,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端倪。乌承恩的小儿子还留在范阳,这天晚间,乌承恩叫来儿子,告诉了其来的真实目的:“吾受命除此逆,明便授吾节度矣!”意思只要杀掉史思明,那么我就是节度使了。只是他不清楚,床下,还有两人在偷听,而这两人正是史思明安排的。很快,消息传回史思明耳中,旋即史思明将乌承恩父子抓住,乱棍打死。史思明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天下人,他史思明没有做错什么,他再二次背叛是被逼的。史思明的这一招,不仅找到了再次反叛的借口,还将口实踢给了唐肃宗和李光弼。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自立为帝,是为伪燕的第三位皇帝,而在此之前,他已经用计将安庆绪干掉。难兄难弟,同样被儿子所杀既然再次造反,那么史思明还是梦想着夺回长安,奈何李光弼还挡在他的面前。河阳之战,在李光弼的英明指挥下,史思明被杀得大败,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然而,在公元761年,史思明在北邙山大败李光弼、仆固怀恩,找回了面子,河阳三城也再度被史思明占据。一时间,战争再次陷入僵持阶段,史思明这个人,和安禄山有些类似,残忍嗜杀且阴险狡诈,他对待手下将领常常是非打即骂。或许史思明忘记安禄山是怎么死的,没有安排好他的儿子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况且史思明也算不上智者,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激怒了他的儿子史朝义。史思明为人残暴,而史朝义待人温和,颇受下属追捧。一次,史思明在陕州战败,要求史朝义修筑一座三角城,并限时一天造好,用来储备粮草。史朝义不停地赶工,但时间太短了,在史思明视察的时候,还是没有完成,史思明这家伙对儿子放下一句狠话:“等攻下陕州,就宰了你这个杂种!”不论史思明如何不待见史朝义,那毕竟也是亲儿子,史朝义听到父亲的话,被吓得瑟瑟发抖。据史朝义对父亲的了解,这句话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他会真的会这么干。为了保命,史朝义联合手下将领,成功抓住了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不愧为兄弟,连死法都这么相似,不久史思明就被史朝义派人绞死,结束了他的一生。史思明的死,让叛军失去了顶梁柱,安史之乱不久后被平定,但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此开始,成为唐朝的噩梦。之所以,史思明没有安禄山有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场叛变更正确的讲,应该是安禄山之乱,史思明只是在安禄山的基础上延续了叛乱。之所以人们对史思明不了解,主要还是因为安禄山是头,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截止到杨贵妃被弄死为止,后面的历史大家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必经之地”必然是绕不过去的!能绕过去就不叫“必经”了战略要地通常分为两种,分别是:“关隘要塞”和“城市重镇”。关隘一般是绕不过去的,而城市也是必须要拿下的,咱先说关隘。关隘基本都是依照地形而修建的,大多数关隘都建在山脉的缺口,或者是河流旁边,据险而守。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两旁有山脉河流的阻挡,进攻方在没长翅膀的前提下,打不下关隘是过不去的。因此只要守住关隘要塞,就能把敌人挡在外面。(陕西东面的两大关口:函谷关和潼关,这个关隘南边是秦岭,北边则是黄河,想从东面进入关中就必须拿下这两个关隘)(这个角度更容易理解潼关的位置,它介于秦岭和黄河之间,是进入陕西的东大门)(山海关位置,西北是燕山,东南是渤海,就这一个口可以走)(山海关远处的燕山)既然关隘绕不过去,那么那些城市重镇可以绕过去吗?答案同样是绕不过去。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特别是对于步兵而言,补给线的安全更是至关重要。在古代,只要占领一个城市便可以控制周围一大片地区,建立稳定的补给点,缩短自己的补给线。并且城市有高大的城墙做保护,若进攻不利也可以入城防守。不过古代的城墙是非常恐怖的,即便是有火炮,攻打一座防备严密的城市也非常困难。在很多围城战中,面对高大的城墙,进攻方往往束手无策,只得将城市围城铁桶,切断对城内的粮食供给,生生地将守城者饿死。但如果城内粮食充足,在即便是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守个五六年也是绝对没问题。并且得益于中国的地下水非常浅,内城随便挖口井就能打出水来,因此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今天复建的大同城墙,大同是明代九边之一,历史上大同城极少被正面攻破过)如此以来,攻城就是个巨大的麻烦事。可就算再麻烦,这个城你也得打。但如果你知难而退,选择绕过去,那么不仅意味着你的补给线被拉长,背后还有可能遭到守城敌军的偷袭,那时你就十分被动了。冷兵器时代打仗都是需要排开阵型的,阵型的正面是一支军队最强大的地方,而阵型的背后则是这支军队最脆弱的软肋。军队如是在行军和打仗时突然遭遇背后袭击,那么极有可能造成阵型崩溃,一旦阵型乱了,人再多都没用。冷兵器时代可没有移动电台的,底层官兵在混乱之中是没有办法及时接收上峰的命令,军队统帅将失去对全军的控制,如此一来,整支军队的处境就危险了。即便是你做好了防守,保护好了自己的身后,但漫长的补给线你就绝对看不住了。敌军抢你几次粮车,你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每次当你反击的时候,人家已经带着粮食回城了。就算带不走,人家给你一把火烧了,你能有啥脾气?所以城市重镇也绕不过去,必须打下来。但事情无绝对,骑兵部队就可以凭借着高超的机动性绕过某些据点和城市,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带。比如说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在进攻济南不利的情况下,便选择带领骑兵绕过济南,最后成功地攻占南京,这就是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巨大优势,当年蒙古人正是凭借着这一优势横扫亚欧大陆的。(骑兵自身携带的粮食和机动速度都远超步兵,因此可以绕过些据点和关隘,长途奔袭敌人腹地,比如明末八旗就曾五次绕过山海关攻入中原抢掠,但这些行动仅仅限于抢掠,如果想彻底入主中原,攻城还是必须的)
所谓“不世之奇谋六,无竟之伟烈四,又有震世之独行五”,并不见诸于《明史》,而是出自晚明士人范守己之口。而这十五件大事,分别是这些:奇谋六:正世及之大辩(大礼议实践);复四郊之大礼(重新开始在京城附近祭天);黜胡主之庙祀(把忽必烈搬出历代帝王神主);革荣国侑享(把张玉从朱棣陪祀名单里剔除);崇奉先师,除象设之陋(好好修缮孔子的庙堂);厘正诸儒,严迪德之选(收拾儒生)伟烈四:革籓镇之诸阉(把各地镇守太监给撤了回来);废畿甸之皇庄(把皇庄给废除了);夺外戚之世封(把外戚的世系封爵给夺了);抑司礼之秉用(遏制司礼监的权力)独行五:正嫔御之数,内无女宠(女人玩的少);放鸟兽之玩,外无禽荒(把豹房里的玩意儿全轰了出去);不以隆眷而废刑诛(不因为是皇亲就不动刀子);不以甲令而拘除擢(不因身份低贱而不提拔);不以摄生而废化截(不因为修道而荒废国事)。在列举了这些举措后,范守己又赞叹道:……所以驾二祖,迈百王,帝道之隆,于斯为极!那么,范守己说得对不对呢?相信对明史有所了解的朋友,已经在心里有了判断了——说的很对,但是马屁太多。所谓六件奇谋里,除了收拾儒生以外,其他完全都是于国于民无益,只为了加强君主自身专制的举措。尽管抑制宦官和外戚、废除皇庄算得上是为民除害,但是其本质上依然是要集权于自己手中;至于什么女人少就更是扯淡——你知不知道,嘉靖为了修道,吸了多少处子的身子??当然,范守己的结论是对的——明朝的君主专制,在太祖、成祖以后,到嘉靖朝又到达了一个顶峰。只是在欧洲已经开始地理大发现,即将迎来尼德兰和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中国这样的君主专制“帝道之隆”,真的是完全有益吗?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由于我本人对于宫斗戏并不感兴趣,所以无法解答《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哪个令妃被塑造的更符合历史原型,本文只是结合历史尽量还原历史上真实的令妃,至于哪个更还原历史还需要题主自行判断。由于清宫戏的热播,“令妃”也成了清朝关注度非常高的历史人物,乾隆十年,令妃进宫,乾隆四十九年令妃去世,伴君三十九年荣宠无限,乾隆三十年就被进封为皇贵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实为后宫之主,由于儿子颙琰被立为储君登基为帝,按照惯例令贵妃也被追封为皇后——孝仪纯皇后。在乾隆皇帝的感情生涯中有三个人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还有一个就是令妃。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当属富察氏,这是乾隆的原配夫人,虽然乾隆号称风流天子但是对于富察氏的感情确实情深笃定,在富察氏去世后酷爱作诗的乾隆皇帝经常作诗缅怀爱妻,其中一句“九御咸备位,对之吁若空”,表达了乾隆对于富察氏的无限缅怀,三宫六院在乾隆看来皆如虚空。富察氏死后乾隆将对富察氏的爱转移到了其家族,傅恒与福康安都受到了超越祖制的恩宠。辉发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在富察氏死后第三年被册封为皇后,乾隆三十年辉发那拉氏因为断发风波和乾隆反目,虽然没有明令被废,但实际上辉发那拉氏已无皇后之实,不久去世,仅以贵妃之礼下葬。富察氏和辉发那拉氏之后乾隆此后三十年再未立后,实际上统摄后宫的正是“令妃”。令妃本是汉族,受宠后“抬旗”入满洲镶黄旗,从乾隆十年入宫受封为贵人同年即被封为嫔,乾隆十三年受封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又被封为贵妃,乾隆三十年进封皇贵妃,在辉发那拉氏之后成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历史上对于令妃的后宫生活并没有过多记载,但是一个汉人内管领之女出身的令妃,没有深厚的背景能够一步一个脚印成为皇贵妃仅凭容貌是很难实现的,从灰姑娘到皇贵妃的传奇经历也为很多艺术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我们无法真实的了解乾隆到底如何宠爱令妃,但是从令妃创纪录的生育记录来看,令妃确实非常受宠,根据史料记载,令妃一共怀孕七次,生育六个孩子,从乾隆二十二年之后皇子全为令妃生育,十年生育六个子女,这时候乾隆已经是年近半百之人,可见乾隆多么宠幸令妃才能这么高产。除了高产,令妃子女所受的待遇也很高,除了颙琰被立为储君之外,幼子永璘也很受乾隆宠爱,生育的女儿也被封为“固伦公主”,这个封号可是皇帝嫡女才能获得的,可见乾隆对于“令妃”的宠爱也爱屋及乌到了他们的子女身上。除了生育诸多子女,令妃在乾隆朝的随驾次数也也能看出乾隆对他的宠爱,虽然长期处于孕妇的阶段,但是乾隆出行令妃总是随驾。由于出身低微,令妃死前未能获封皇后,但是死后的待遇确实超过了皇贵妃的级别,令妃死后被葬入乾隆地宫,位置仅次于原配皇后富察氏,仪仗达到了76件,仅比皇后少一件,这些都体现了乾隆对于令妃的特殊宠爱。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明史》有详细的“对食”记载,意为宫女和宫女同性恋爱结为“夫妻”,也就是现在的女同性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宫女11、2岁就入宫,地位最低下,长到青春期时,情窦初开,整日的无聊与寂寞的宫女们为了弥补内心世界的空虚,在宫女之间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性爱关系,称为“对食”。宫女与宫女之间叫“对食”,宫女与太监之间叫“菜户”。最早的“对食”记载于汉武帝时期,刘彻的第一任陈皇后,膝下无子而受冷落,长期苦闷中的陈皇后想解乏,就让随身宫女扮成男装,然后媾和于室,刘彻发现后大怒,废黜了陈氏的皇后封号,打入长门宫幽禁起来。《汉书》也有“房与宫对食”的记载,可见汉朝时宫女之间“对食”不在少数。仇英的《汉宫春晓图》中,捧壶端盘的宫女。后来“对食”范围逐渐发展为异性,北齐的胡太后养了男宠不满足,还与太监“对食”,被儿子高纬发现后,斥责其淫乱行为;五代的南汉,大家都知道,是个禽兽王朝,想当官必须自宫,于是南汉朝廷臣子们都是太监,正好成了宫女们的“对食”对象,《南汉宫词》有“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的句子。图为北京恭俭胡同,左边几个大烟筒就是当年的净身房。到了明朝时,宫女和太监对食现象达到鼎盛,还出现了新名词叫“菜户”,不但有中间人作媒,还要举行婚礼拜天地,在宫内各司其职,出宫后夫唱夫随,双方互相接济亲属,养老送终,宫女和太监们都以找到“菜户”为荣,如果有宫女或太监找不到“菜户”会被耻笑,受人欺负,其中会厨艺的宫女最吃香,位高权重的太监最吃香。图为明朝内宫监太监腰牌。最出名的要数大太监魏忠贤和明熹宗乳母客氏了,就是那个木匠皇帝的奶妈客氏受宠信,太监们都巴结她,想组成“菜户”,客氏本来就有相好的,是掌印太监王国臣,但这老家伙年龄大了弄不动了,而魏忠贤以前在社会上就是个混混,会来事儿,把客氏搞得五迷三道的,于是客氏和魏忠贤厮混在一起。一次被王国臣撞上了,被戴绿帽子的王国臣不敢找客氏闹,于是去找魏忠贤麻烦,两国三言两语就打起来了,惊到了正在赶木工活的明熹宗,这傻皇帝知道宫中有“菜户”现象,这是不公开的秘密,所以就当成一件平常事在一旁看热闹,而这时的客氏请皇帝做主,明熹宗就让客氏自己选跟谁,于是选了魏忠贤,从此小魏子一步登天,王国臣不久被杀。张嫣,明熹宗的皇后,21岁开始守寡,长得年轻貌美,受到宫内太监觊觎,想与其对食,被张嫣严厉拒绝。还有件事,明熹宗23岁就死了,留下了年轻的张皇后守寡,当时后宫“菜户”现象极为普遍,便有胆大的太监想靠上年轻貌美的张皇后,成为其“菜户”那还不但抱得美人,还能飞黄腾达,当时内侍太监总管陈德润自恃优秀,收买张皇后身边宫女,帮忙美言几句,旁敲侧击,但被张皇后严厉拒绝,气到不得的陈德润决定硬闯张皇后寝宫,结果强上未遂,被贬到孝陵守墓,此事说明,对食和菜户在明朝是一种公开的普遍现象,也说明了明朝的太监胆儿有点肥。史思明啊,来,我跟你讲!提起安史之乱,我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安禄山,而不是史思明。在名气上,安禄山比史思明名气大很多,这并非说史思明不如安禄山,而是安禄山的风头太大。安禄山长得又肥又胖,经历也很传奇,从一个偷山羊的小贩,经过多年努力,化身为大唐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且深受唐玄宗信赖。史料记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不可否认,安禄山是权力游戏中的佼佼者,满朝文武,他连皇帝都不放在眼中,只怕一个李林甫。别看安禄山是个三百多斤的胖人,肚子都能没过膝盖,但安禄山跳起胡舞却能流转如飞。除此之外,杨贵妃、唐玄宗还曾给安禄山过生日,杨贵妃还给安禄山举行过三日洗澡的仪式。所以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戏份最重,也最能吸引眼球。史思明同样老奸巨猾,只是他表现得相对委婉,在安禄山死后,史思明拿来接力棒,开始了下半场。狡诈多端,假意归降史思明是安禄山的发小,他们曾经一起偷过山羊,一起参军,一同在朝廷身居高位。天宝年间,史思明屡立战功,任知平卢军事,唐玄宗曾经亲自召见史思明,予以重用。天宝十一年,在安禄山的帮助下,史思明升任为平卢节度都知兵马使。唐玄宗待安禄山不薄,对史思明也不错,但狼就是狼,不论为喂他们多少肉,他们也没有满足的那一天。等到羽翼丰盈,安禄山果断举起大旗造反,而史思明是其手下头号悍将。公元755年,史思明攻克饶阳州郡,公元756年,攻克常山,史思明长于统兵,手下部队精锐善战,在中原大地上几乎所向披靡。大致也只有郭子仪、李光弼才能暂时阻止他的前进。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着手派兵遣将抵御叛军。公元757年,安禄山疾病缠身,眼睛也瞎了,被次子安庆绪所杀。此刻,唐军和叛军处于胶着状态,李亨派出郭子仪和李光弼,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接替安禄山成为伪燕的第二位皇帝,叛军不同于官军,本身就是叛乱分子,加之安庆绪水平有限,很多将领不服安庆绪的管束。史思明就是其中一位,安庆绪见史思明兵力强盛,还不听调度,就有意干掉史思明,接管他的军队。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奉安庆绪命令,率五千骑兵到达范阳,准备废掉史思明。史思明摆下酒宴款待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而暗地之中,史思明命军兵解除这五千军兵的武装。并给他们穿资路费,打发这些军兵回家,如果不想回家,就编入史思明的军中。明显,姜还是老的辣,安庆绪不仅扳不倒史思明,还被其吃掉五千人。阿史那承庆、安守忠还成了史思明投降李唐的投名状。史料记载:“李光弼使衙官敬俛招之。遂令衙官窦子昂奉表,以所管兵众八万人,及以伪河东节度高秀岩来降。”为了暂时的利益,史思明放下身段,投降了唐军,实际上,这只是史思明的缓兵之计。风云再起,史思明自立为帝皇帝是为九五至尊,上天的儿子,这至高无上的宝座,在数千年年间,无数争端都因其而起,史思明作为一位枭雄,自然也想尝尝做皇帝的滋味。公元758年,局势稍有安定,唐肃宗着手想废掉史思明,因为双方都很清楚,此时是乱世,先下手为强。只有杀掉史思明唐肃宗才能安心,而史思明也断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史思明手下近十万人马,兵强马壮,想要解决他,最好的办法就是暗杀,效率最高,成本最低。这个任务交给了一个名为乌承恩的人,因为他原来就是史思明的旧部。老奸巨猾的史思明,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端倪。乌承恩的小儿子还留在范阳,这天晚间,乌承恩叫来儿子,告诉了其来的真实目的:“吾受命除此逆,明便授吾节度矣!”意思只要杀掉史思明,那么我就是节度使了。只是他不清楚,床下,还有两人在偷听,而这两人正是史思明安排的。很快,消息传回史思明耳中,旋即史思明将乌承恩父子抓住,乱棍打死。史思明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天下人,他史思明没有做错什么,他再二次背叛是被逼的。史思明的这一招,不仅找到了再次反叛的借口,还将口实踢给了唐肃宗和李光弼。公元759年四月,史思明自立为帝,是为伪燕的第三位皇帝,而在此之前,他已经用计将安庆绪干掉。难兄难弟,同样被儿子所杀既然再次造反,那么史思明还是梦想着夺回长安,奈何李光弼还挡在他的面前。河阳之战,在李光弼的英明指挥下,史思明被杀得大败,损兵折将狼狈不堪。然而,在公元761年,史思明在北邙山大败李光弼、仆固怀恩,找回了面子,河阳三城也再度被史思明占据。一时间,战争再次陷入僵持阶段,史思明这个人,和安禄山有些类似,残忍嗜杀且阴险狡诈,他对待手下将领常常是非打即骂。或许史思明忘记安禄山是怎么死的,没有安排好他的儿子们。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况且史思明也算不上智者,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激怒了他的儿子史朝义。史思明为人残暴,而史朝义待人温和,颇受下属追捧。一次,史思明在陕州战败,要求史朝义修筑一座三角城,并限时一天造好,用来储备粮草。史朝义不停地赶工,但时间太短了,在史思明视察的时候,还是没有完成,史思明这家伙对儿子放下一句狠话:“等攻下陕州,就宰了你这个杂种!”不论史思明如何不待见史朝义,那毕竟也是亲儿子,史朝义听到父亲的话,被吓得瑟瑟发抖。据史朝义对父亲的了解,这句话并不是在开玩笑,而是他会真的会这么干。为了保命,史朝义联合手下将领,成功抓住了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不愧为兄弟,连死法都这么相似,不久史思明就被史朝义派人绞死,结束了他的一生。史思明的死,让叛军失去了顶梁柱,安史之乱不久后被平定,但藩镇割据的局面也就此开始,成为唐朝的噩梦。之所以,史思明没有安禄山有名,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场叛变更正确的讲,应该是安禄山之乱,史思明只是在安禄山的基础上延续了叛乱。之所以人们对史思明不了解,主要还是因为安禄山是头,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是截止到杨贵妃被弄死为止,后面的历史大家就不怎么感兴趣了。“必经之地”必然是绕不过去的!能绕过去就不叫“必经”了战略要地通常分为两种,分别是:“关隘要塞”和“城市重镇”。关隘一般是绕不过去的,而城市也是必须要拿下的,咱先说关隘。关隘基本都是依照地形而修建的,大多数关隘都建在山脉的缺口,或者是河流旁边,据险而守。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由于两旁有山脉河流的阻挡,进攻方在没长翅膀的前提下,打不下关隘是过不去的。因此只要守住关隘要塞,就能把敌人挡在外面。(陕西东面的两大关口:函谷关和潼关,这个关隘南边是秦岭,北边则是黄河,想从东面进入关中就必须拿下这两个关隘)(这个角度更容易理解潼关的位置,它介于秦岭和黄河之间,是进入陕西的东大门)(山海关位置,西北是燕山,东南是渤海,就这一个口可以走)(山海关远处的燕山)既然关隘绕不过去,那么那些城市重镇可以绕过去吗?答案同样是绕不过去。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后勤补给”,特别是对于步兵而言,补给线的安全更是至关重要。在古代,只要占领一个城市便可以控制周围一大片地区,建立稳定的补给点,缩短自己的补给线。并且城市有高大的城墙做保护,若进攻不利也可以入城防守。不过古代的城墙是非常恐怖的,即便是有火炮,攻打一座防备严密的城市也非常困难。在很多围城战中,面对高大的城墙,进攻方往往束手无策,只得将城市围城铁桶,切断对城内的粮食供给,生生地将守城者饿死。但如果城内粮食充足,在即便是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守个五六年也是绝对没问题。并且得益于中国的地下水非常浅,内城随便挖口井就能打出水来,因此不用担心饮水问题。(今天复建的大同城墙,大同是明代九边之一,历史上大同城极少被正面攻破过)如此以来,攻城就是个巨大的麻烦事。可就算再麻烦,这个城你也得打。但如果你知难而退,选择绕过去,那么不仅意味着你的补给线被拉长,背后还有可能遭到守城敌军的偷袭,那时你就十分被动了。冷兵器时代打仗都是需要排开阵型的,阵型的正面是一支军队最强大的地方,而阵型的背后则是这支军队最脆弱的软肋。军队如是在行军和打仗时突然遭遇背后袭击,那么极有可能造成阵型崩溃,一旦阵型乱了,人再多都没用。冷兵器时代可没有移动电台的,底层官兵在混乱之中是没有办法及时接收上峰的命令,军队统帅将失去对全军的控制,如此一来,整支军队的处境就危险了。即便是你做好了防守,保护好了自己的身后,但漫长的补给线你就绝对看不住了。敌军抢你几次粮车,你就吃了上顿没下顿,而每次当你反击的时候,人家已经带着粮食回城了。就算带不走,人家给你一把火烧了,你能有啥脾气?所以城市重镇也绕不过去,必须打下来。但事情无绝对,骑兵部队就可以凭借着高超的机动性绕过某些据点和城市,直插敌人的心脏地带。比如说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在进攻济南不利的情况下,便选择带领骑兵绕过济南,最后成功地攻占南京,这就是骑兵在冷兵器时代的巨大优势,当年蒙古人正是凭借着这一优势横扫亚欧大陆的。(骑兵自身携带的粮食和机动速度都远超步兵,因此可以绕过些据点和关隘,长途奔袭敌人腹地,比如明末八旗就曾五次绕过山海关攻入中原抢掠,但这些行动仅仅限于抢掠,如果想彻底入主中原,攻城还是必须的)1.海底捞作为一个火锅爱好者,分享给大家几个吃海底捞更便宜的小技巧~首先锅底,海底捞的锅底可以选择单锅,双锅和四宫格,但是如果是只是两个人吃的话,强烈建议你点四宫格,然后选择一种或两种锅底,其他几个用清水。比如番茄锅,番茄锅整锅的价格是69元,而四宫格只需要25元,基本上这样点过来便宜40-60元是没问题的。旁边的清水可以用来过油或者涮蔬菜也用得上。海底捞的菜品还可以点半份,非常适合我这种选择困难症患者。而且说实话,两个半份可能比整份要多。另外,万能的某宝上面有超多的打折优惠券,这个留给大家自己解锁,但是要注意的是使用的时间,有的优惠券不是任何时间都能用的。2.星巴克强烈建议大家办一张星享卡!绑定App后,会员卡里有面是五张券,三张买一赠一券,一张十一点前的免费中杯券,一张升杯券。卡内的优惠用完之后,随着卡上面的星级增加,满十次可以赠一杯,是计算消费次数的。如果你只想买一杯,用不到买一送一,那你可以到某宝或者闲鱼上买星巴克伙伴券。在职的员工公司每月会送十张中杯卷,还有一些公司发给员工的纸质中杯卷,信用卡积分兑换的二维码中杯卷等等,市场价25一张左右,要注意可以使用的地区,江浙沪和其他地区可能不能同时使用的。3.汉堡王第一种大家可以在马爸爸网上搜索“汉堡王优惠券”,3元左右可以下单买“小薯条+霸王鸡条”套装,付款后店家会给你两个二维码,到店把二维码出示给收银员扫描,他就会免费送你一份霸王鸡条和小薯,相当于3块钱买一份小薯+鸡条,超级划算!然后马爸爸网上还有皇堡+薯条+可乐套餐,价格在36-40元左右,这个我个人觉得性价比一般般!除了上面这种,大家还可以在汉堡王的官网和支付宝中领取它们的优惠券,相比门店价格和各种优惠券网站,其优惠券的优惠力度还是蛮大的。比如我之前领过的双皇堡33元,皇堡+薯条+可乐=25元,4.肯德基优惠券如果大家喜欢吃肯德基,可以在马爸爸网上搜索“肯德基优惠券”,一般有以下这些套装和优惠券可以购买:128元购买4人汉堡套餐:4个汉堡+烤翅+鸡翅+原味鸡+土豆泥+红豆派+饮料,宅急送免费送到家。KFC宅急送免运费券:1元可以买他们给的账号,然后用账号下单满39元可以免运费一次,如果自己是新用户也可以注册。20元、50元肯德基代金券:一般20元代金券价格是11元,50元代金券价格是30元左右,在肯德基店铺使用没有什么限制。双人全家桶套餐:店内130元,马爸爸网80元就可以下单,里面包含汉堡,鸡翅,饮品,薯条,蛋挞等等,两个人吃完全足够了,性价比也不错!5.饿了吗、美团外卖优惠券如果你平时用饿了么、美团外卖比较多,可以百度“券妈妈”或者“券老大”,然后进去搜索饿了么或者美团外卖,直接领取各种外卖红包,一次性多领取些,非常方便。6.滴滴积分商城的美食券作为一个常年加班党,深夜打滴滴回家已经成为日常,某天发现滴滴的积分商城可以换东西(16年就开始了,我才知道),出租车和专车是车费满5块钱赚1个,快车满2块钱赚1个,点下面这个积分商城可以查看。除此之外,每次行程结束后分享可以再得5个,甚至可以换到飞机贵宾厅的优惠券,还是很爽的哈哈哈哈(好像之前打车没花钱一样)。然后在积分商城就可以兑换快车券、手机流量等等,本地特惠里面的东西还挺实用的。另外行程结束后还有个快领美食券的按钮,可以领一些周边美食的立减券,减的不多,没准能用到呢。在发现这个之后,我就迷上了积分商城的兑换,支付宝、外卖平台、大众点评等等等等……大学时在某家快销品牌兼职,身边的的同学在另外的几家品牌,所以对优衣库、Zara、H&M降价规律肥肠熟悉,分别说说哈!1.优衣库优衣库是我大学时候的心头爱,但是工作结婚后就很少买日常的衣服了,像内衣、袜子、睡衣等等会在优衣库买,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优衣库每周二会进行一次“卖变”,就是把过季、不好卖的商品降价处理,衣服上的价签会在原价上贴着红色的价格条,基本上每周都会卖变一些不好卖的袜子内裤,如果对样式要求不高的话,光凭质量来说还是非常值得买的,一般就是10块、19块的价格。卖变商品如果还是卖不出去,可能会在下周二继续降价卖变处理,但是码数可能就不全了。每周四优衣库会进行一次“限时特优”,把当季的主推商品优惠售卖,一般为期三天,毕竟周末是高峰期嘛,这里有个规律就是限定的商品是轮着来的,这周没有你喜欢的可以下周再去看看。优衣库在去年提供了门店自提的服务,也就是说你可以以网店的价格买到实体店的商品,比如今年的年货节有满500-50元的优惠券,你就可以在网上下单,再到门店提货,即省钱又省了等物流的时间。优衣库的降价活动可以说是很实在的了,有的时候员工价都没有优惠价格便宜。2.H&MH&M我大学的时候会买一些基础款的衣服,有些衣服的质量真的不敢恭维,但是价格还是很可爱的。因为H&M的衣服更新换代很快,没有像优衣库一样固定的降价规律,但还是有很多方式可以享受优惠。H&M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营销手段,带旧衣服到店里(3-5件),可以是任何品牌,并且得到一张优惠券,再次购物的时候,整单可以优惠8.5折。还有一个可以获得折扣的方法就是H&M的官方App,下载和注册都是免费的,之后你就会收到很多App独家优惠券,7折左右的力度都是标配,首单购物9折,生日券7.5折,这样的优惠券力度还是非常给力的!当然某宝上也有很多打折券卖,大家自己解锁吧。3.ZARAZara作为无数姑娘们最心水的品牌,可以说是这三家最高冷的了,平时没什么降价活动,App上的优惠活动也是少之又少,只在Sale季的时候优惠力度最大,双十一也会有部分商品5折出售。Sale季是每年的6月以及12月的中旬,全场降价,我之前看中的一款裙子没下手就不见了,后来在Sale季买下来便宜了快200块。但是Sale季的价格也不是固定的,在之后的几周每周四会继续降价,但是很多热门款没等到二次降价就已经卖完了。关于某宝上的代购,一般渠道就是员工代购,而据我所知,正品代购的价格一般是原价的7-7.5折,而且是不允许退换货的,所以那些说随便退换货,或者价格过低,有可能是不正规渠道得来的(每个品牌店都会有丢衣服的情况),也很有可能是假的。4.某宝大额优惠券淘宝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和客服说“主播推荐”,大店一般都有做淘宝主播,说这个可以优惠5-10块,省个运费什么的还是不错的。5.奥特莱斯折扣店经常去奥特莱斯买鞋,NIKE和ADIDAS是真的便宜,但还是经常要排长队,这是我们这奥特莱斯刚开业的时候,真的便宜哭,同款的鞋会便宜5折左右。1.快捷酒店预订某宝是个神奇的网站。如果订7天、如家这种快捷连锁酒店,自己不是会员的话,可以在马爸爸网上直接搜索“7天连锁会员”这种关键词,可以帮你以门市价5-8折左右订到房间,一些门店也有加送双早。整体的流程还可以,把你想订的房和时间告诉这些店,如果有房间和优惠,他们会帮你预定,然后你直接去快捷酒店付费入住即可。Ps:这种预定快捷酒店虽然价格便宜些,但是个人信息容易泄露,也是一个问题,大家注意下。同理,一些品牌的鞋子包包啊,都可以搜一下会员卡,报上卡号就可以打折了。至于为什么这么便宜,因为你用了他们的卡号预定,他们会累积积分,成为更高级的会员,有很多跑腿买星巴克的小哥也都会办张星享卡,一个道理。2.豪华酒店预订希尔顿、万豪、香格里拉等5星级酒店其实都可以折扣价预定。基本是内部折扣价或者是高级会员折扣。希尔顿和万豪有些门店还可以免费升级成行政房或套房。之前我在上海的时候预定过香格里拉,价格是门店的5-7折左右,价格500-700左右可以拿下,牛逼的是免费送双早,这个真的超级舒服,豪华酒店的早餐还是蛮不错的。Ps:在马爸爸网搜索“五星级酒店代订”即可预定,但是这种预定方式个人信息存在泄漏的风险。3.机票预订说说买机票的小技巧吧,我是下载了一个机票比价的App,叫「机票全网比价」,可以同时比较多家线上订票软件的价格,还是挺方便的。还有我会到各个航空公司的官网注册会员,每月的会员日的票价基本是全网最低价,但是一定要提前注册好会员,提前两个月订机票大概率是最便宜的。海南航空的会员日是每月8日。东方航空是每月18日。春秋航空是每月27日。南方航空是每月28日。国航是「每月同月数日」,即「1月1日,2月2日」,以此类推。深圳航空会员日:每月12日。厦门航空会员日:每月9日。四川航空会员日:每月19日。吉祥航空会员日:每月25日。我们的目标是钱可以省,但是生活品质不打折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您有什么不懂得欢迎留言提问,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为您解答。喜欢美食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主页有更多美食等着你。

5,游戏王gx卡片力量3怎么通关一周目

路过
和队友的好感(红心)刷满了,队友找你告白即可观看结局,开始二周目

6,君心我心第三章攻略

第三章魔星陨落杜画诗:虽然别的兵器我也会使一点,但是袖箭我自幼便有练习,现在基本能十发九中哦!-小而精致,确实是好物。【人心+1】失雾影:(皱眉)特殊的……手札?-(随失雾影出房门) 失雾影:明珠来江城可是想家了? -我只是想同你一起旅行【失雾影好感+1】-(留下与杜画诗聊天)【人心+1】(去哪里呢?)-(往左边走)杜画仙:姐姐,姐姐!-理【获得神秘的信】 -(向失雾影求助)【获得更神秘的信】-(往右边走)-练琴【技艺1-2】(要去哪里转转呢?)-练琴【技艺1-2】-外出 -软香阁【人心+1】 -露枫亭  -送过去了【失去更神秘的信】【银两+50】【人心+2】【获得杜画仙的信赖】  -没送过去【人心-1】(第二天:今天要去哪里呢?)-练琴【技艺1-2】-外出 -露枫亭【失雾影好感+1】 -荷花塘【勇气+1】(第三天:今天要去哪里呢?)-练琴【技艺1-2】(龙尧离与失雾影打架中)-龙尧离快住手!【失雾影好感+1】-失雾影快住手!【龙尧离好感+1】(四大门派加入战斗)-(不知道失雾影伤势如何?)【失雾影好感+1】赵晟:我不会让你跑了的!-拔出簪子刺对方-犹豫(或超出时效)【达成结局:香消玉殒】(眼前有两条路,左边的一条路似乎没人走过,树木繁茂,不知通往何方;右边的一条路要比左边平坦一些,也许顺着右边的路可以走上官道)-走左边的【左线江湖】-走右边的【右线江湖】

7,北境之地怎么通关 北境之地三种族困难通关图文攻略

第七章:北境BOSS:沉默术士BOSS核心技能:静默领域(全体沉默)、静默诅咒关键词:巨魔、减甲英雄:第一阶梯:巨魔、毒龙、剑圣、复仇第二阶梯:小黑、火枪、白虎鉴于BOSS沉默和吸能量的特性,这一关无论是高等级还是低等级的时候打,都是以物理DPS为主前排一人或是两人,后排站三个远程DPS这一关高伤害的重点是巨魔要多吸收伤害放出大招,所以不熊猫、骷髅王等站在巨魔身前的英雄之所以剑圣,是因为剑圣放完剑刃风暴后会回身一点点放加血图腾,这时候依然是巨魔吃伤害,而剑圣在放大招的时候也是巨魔吃伤害,所以不影响BOSS的静默诅咒在变身前是抽500能量,变身后是抽1000基本上只要被抽一次能量后就别想能放得出大招了所以建议后排要放三个英雄,这样的话BOSS的技能就会主要扔在后排上面,而不会影响巨魔(后排的英雄大招对整体的DPS提升不大)总体而言,巨魔和剑圣的总伤害量会差不多,火枪会稍低一点,毒龙对整

8,君心我心水月线攻略

1. 去不去都可以,不影响后续剧情,不过龙龙党的最好去2. 同样不影响剧情,走,要不和1中不去没区别(龙龙党最好去)3. 箭头随便点,反正都能进入剧情4.先点那个都一样,差别是观看顺序不同5.看不看随你~6.抽回来(勇气+1)7.沉默【不加暮衍好感(随意)】8.外出逛逛9.御花园10.原谅芳秀(人心+1)11.你没事吧?(人心+1)12.呃……谢谢你。【不加暮衍好感(随意)】13.昨夜刺客可有捉到?【不加暮衍好感(随意)】14.要【智慧+1】15.没怎么【不加暮衍好感(随意)】16.随意17.谢皇上【不加暮衍好感(随意)】18.可是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失雾影好感+1)【后期有用】19.宅在若水宫20.过去帮忙(人心+1)21.随意,不过选第二个暮衍好感加的少22.继续前进(要不你就死了)23.想办法帮白衣男子(勇气+1)24.随便25.随便26.过去看看他怎么了?(龙尧离好感+1)27.了解不了解随意(新手最好看看)28.【一阵心痛】(龙尧离好感+1)29.挡剑(龙尧离好感+2)30.随意(第一个剧情多)31.你的伤要不要紧(龙尧离好感+1)32.随意33.随意34.思考龙尧离的事情35.下床接近对方36.【坐他旁边睡】(龙尧离好感+1)37.并不害怕(龙尧离好感+1)38.选哪个都(智慧+1)【不过书生的比较好看~】39.随便(建议第一个)注普通通道千万别选【坑爹的~】 鲜花通道(可以考虑)一、我们自己玩的1我们自己玩的属性点2我们自己玩的好感值二、鲜花通道~(土豪们的福利)1好感2属性点40.(1)一起逛街(被拒绝就读档重来)→抹在龙尧离身上(勇气+1)(2)【独自逛街】(这里汪不太建议选这个)→卖水果(人心+1,银两-1)41.这个追求已经不小了(龙尧离好感+1)42.点盆43.【扑进对方怀里】(龙尧离好感+1)44.我等你回来(龙尧离好感+2)45.皇上,龙尧离去哪儿了?46.不回47.随便(建议第一个)48.是的(失雾影好感+1)【后期有用】49.可是,我想看到他平安……50.难道我喜欢上他了么?(勇气+1)51.在意(勇气+1)52.如果去清月教可以见到龙尧离吗?(勇气+1)53.你自己也多加小心(失雾影好感+1)【后期有用】54.【想起龙尧离】55.【上前看看】(勇气+1)56.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失雾影好感+1)【后期有用】57.吴公子,保重(人心+1)58.出门59.去小溪边60.邀请入队此后三天都循环57—59第一天:(建议存档多看看剧情)61.1金凤楼(勇气+1) 2随意(去宝华寺失失好感+1)62.是我连累你了(失雾影好感+1)【后期有用】第二天:(建议存档多看看剧情)63.1选第一个可以拿到一把琴【泣别(技艺1—2)】2茶楼→请那两人喝茶(人心+1)第三天:(建议存档多看看剧情)64.1茶楼→你胡说!(勇气+1)2随意(去金凤楼的话可能失雾影好感+1)65.吴公子你误会了!66.我在等你,你知不知道?(龙尧离好感+1)67.我知道你不会这么做的!(龙尧离好感+1)68.一定要报仇吗?(勇气+1)69.【希望这个怀抱是龙尧离的】(有龙龙隐藏属性)70.【出言阻止】(勇气+1)71.(随意)我知道了,谢谢你。(不加失失好感)72.希望你能早日找到他。(人心+1)73.小而精致,确实是好物。(人心+1)74.【留下与杜画诗聊天】(人心+1)75.往左边走76.理77.向失雾影求助第一天:(建议存档多看看剧情)781外出→软香阁(人心+1)2外出→露枫亭:送过去了(银两+50,人心+2,获得杜画仙的信任)第二天:(建议存档多看看剧情)79.1外出→荷花塘(勇气+1)2练琴(技艺+2)第三天:(建议存档多看看剧情)80.1练琴(技艺+2)2练琴(技艺+2)注普通通道千万别选【坑爹的~】鲜花通道:来做做比较吧~一、自己玩的1这是我们累死累活的属性点(属性最优化)2这是我们累死累活的好感(完全规避暮衍好感)二、鲜花通道从此汪鼓励大家去做土豪~~~81.失雾影快住手!(龙尧离好感+1)【攻略作者汪吐槽:这块真的是对不起失失了!!!】82.(担心龙尧离)83.拔出簪子刺对方(要不你就香消玉损了)84.走左边的(独身线第一步开始了)注独身线对金钱要求比较高,所以大家要有省钱的意识85.去(不去的话就进入结局:【长留梦中】)86.迷宫多点点就好了,肯定出的去87.点幕布88.随意89.随意注独身线需要高黑暗值90.树林深处91.拿尸体的衣服(黑暗值+1)92.【一走了之】(黑暗值+1)93.随意(建议两个都看看,很逗比的剧情~)此处肯定会【银两-1】94.【去杜家寻找线索】(此处一定要选这个,因为关乎到后期支线剧情,外加可以抱土豪大腿!省钱!)95.后门(前门没办法获得线索1)96.叫住他(获得线索1)97.(若是被她告知别人……)(黑暗值+1)98.本不应该先来后到吗?(此处是一个抱大腿的重要支线,一定要做)99. 【跟他出去】100.【龙尧离】(此处有龙尧离隐藏好感)

9,王国纪元限时冒险第三关密林阴谋的平民玩家阵容

我主要说一下平民的英雄搭配,土豪想怎么搭怎么搭。英雄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竞技场英雄(注意,竞技场英雄的军阶比品质重要)英雄的现在的主流平民阵容:主T:寒冰领主/光明之子/大个子(赢在起跑线礼包,有能力就买到金,最划算的礼包)副T:玫瑰骑士(精英6-12?出,前期可用白色或绿色誓言骑士顶一下)切入:狩魔猎人奶:金嗓子后排:愤怒射手另一类是内政英雄(只需要品质),带建筑加速和研究加速技能:大个子(金色+30%建筑速度)血色闪电(金色+20%建筑速度)诈欺师(金色+25%研发速度)风之贤者(金色+20%建筑速度)上述四个里面中,除了大个子都需要刷,一般来说不氪金的话一天240体力,20次副本,大概7个碎片,一个金色英雄需要330个碎片,也就是说需要47天左右。前期建筑需求比较多,所以先刷一个建筑速度的英雄,后期研发是大头,要把诈欺师刷出来,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再刷一个建筑速度英雄。
第一关乌鸦+金嗓子第二关乌鸦+愤怒第三关愤怒+玫瑰+金嗓子

10,橙光游戏君心我心龙尧离攻略 怎么玩

大方向提示:首先属性数值上,从开头就得注意刷人心和勇气,离开君府前最好人心15勇气12。其次剧情上,首先你要走江湖线的右线,然后有三个重要人物:①君明烟。初遇君府的人的时候,要对姐姐隐瞒龙妹发烧,之后在君府养伤那一段要选看大夫、追大夫、找姐姐、说自己不舒服(这是触发逆魂事件的方法)。君府伪养成的几天也要找姐姐,跟姐姐出门,回家爬完狗洞记得说谢谢姐姐增加跟姐姐的亲密度。②失雾影。失雾影的好感要加但是不能太过,保持在14-17之间。君府跟姐姐出门的时候要打探他的消息,才能进入雾失楼台支线。后来跟他单独谈话的时候要选那便不要折下。此外诗酒节之后他抱你的时候要选希望这个怀抱是龙妹的,不然他的好感加太多了后边可能会超过17,找他学武功的时候最好也坦白是因为龙妹受伤了才找他。③胡一剑。跟姐姐出门的时候看到他要追,才能触发不悔剑剧情。最后有两个重要物品:①簪子。君府养成期间一定要找你的小丫鬟拿到它。②双生铃。逆魂的解药,这个只要勇气够了就能拿到的。龙妹he详细攻略(精修后) ,照着选项选就行了:【见】【更在意自己的事情】 【你没事吧】 【皇皇皇皇上】 【马上接过】 【我不会弄丢的】 以上三个如果不想刷狗皇帝好感可以随便选 ;【可是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宅在若水宫】 【过去帮忙】 【你也不要太过劳累】 【继续向前走】 【想办法帮白衣男子】 【我要留下看帅哥】 【继续找龙尧离说话】 【过去看看他怎么了】 【否】 【一阵心痛】 【挡剑】 【求他放过芳秀】 【你的伤要不要紧】 【你一脸的嘲讽是什么意思】 【抓住龙尧离】 【思考龙尧离的事情】 【下床接近对方】 【坐他旁边睡】 【并不害怕】 【村长】 【你不懂】 【一起逛街】(存档被拒绝了重刷刷到同意为止!!!);【抹在龙尧离身上】 【这个追求已经不小了】 【扑进对方怀里】 【我等你回来】 【皇上,龙尧离去哪儿了】 【不回】 【是】 【因为外面有我在乎的人】 【是的】 【可是,我想看到他平安】 【可那是我真心话】 【在意】 【如果去清月教可以见到龙尧离吗】 【你自己也多加小心】 【想起龙尧离】 【上前看看】 【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 【吴公子,保重】 【出门】 【去小溪边】 【邀请入队】 (这之后伪养成的核心就是刷人心和勇气 主要是人心) ;【集市】 【买东西】 【仙音琴】 【金凤楼】 【是我连累你了】 【外出】 【小溪边】 【邀请加入队伍】 【集市】 【买东西】 【兑换属性】(此处存档 一直到兑换到人心为止 别的的话就读档重来) 【茶楼】 【请那两人喝茶】 【外出】 【小溪边】 【邀请入队】 【集市】 【买东西】(也是刷到人心为止) 【茶楼】 【你胡说】(根据我的这个玩法此时应该是智慧2勇气10人心9) ;【吴公子你误会了】 【我在等你,你知不知道】 【我知道你不会这么做的】 【一定要报仇吗】 【希望这个怀抱是龙尧离的】(这个不要乱选会玩脱的) ;【出言阻止】 【知道了,谢谢你】 【希望你能早日找到他】 【小而精致,确实是好物】 【留下与杜画诗聊天】 【往左边走】 【理】 【向失雾影求助】 【外出】 【软香阁】 【外出】 【露枫亭】 【送过去了】 【外出】 【荷花塘】 【外出】 【露枫亭】 【外出】 【软香阁】 【外出】 【荷花塘】 【失雾影快住手】 【担心龙尧离】 【对龙尧离的事情震惊】 【拔出簪子刺对方】 【右边】 【你怎么样,伤的严重不】 【不放开】 【姐姐,我自己来吧】 【否】 【隐瞒部分事情】(重要选项) ;【关于龙尧离发烧的部分】(这很重要啊啊啊敲黑板!!!) 【就这些了】(其他妖·艳·贱·货就不要管了) 【我来背他】 【留下照顾龙尧离】 【自己来】 【同意】 【凭什么】 【去龙尧离房间】 【我想陪陪他】 【坐去床边】 【偷偷亲一下】 【我知道你觉得我很烦】 【伤好前不可以偷偷走掉】 【观察大夫】(重要选项划重点!!!) 【追大夫】(同上) 【找君明烟】(同上) 【我身体也有些不适】(不能选另外一个) ;【这些事情不可对别人说】(继续敲黑板) 【不回去】 【没关系……我固守本心就好】 全部点一遍然后睡觉 【找春泥聊天】(重要选项 宝蓝色发簪必须get到) 【找姐姐聊天】 【找母亲聊天】 【多谢娘亲提醒】 【去】 【我想打探个人】 【追出去】 【我觉得与这剑颇有缘分】 【谢谢你】 【那又怎样】 【去别院的小树林】 【伤还没好,为什么这么不乖】 路线随缘吧总能出去的反正 【缴20两银子】 【询问清月教(龙尧离)】 【忍】 【仔细检查房间内部】 如何称呼各位自己开心就好 ;【与龙尧离算账】 【不出声只是默默的看着】 【自己去找】 【有其他的想法】 【和龙尧离说话】 【嗯……】 【和春泥聊天】 【说说看】 【躲起来观察】 【这是幻境】 【什么也不做】 【相信失雾影】 【你可有看到龙尧离在哪里】 【回以微笑】 【不好】 【龙尧离被困于幻境】 【暮珂,你也别想伤害他】 【马上松开手】 【我选择了他,所以也相信他】 【不答应】 【我是碰巧遇到他的】 【那便不要折下】(重要哦) 【原来他是个醋坛子啊】 【龙妹妹】 【不松开】 【可是,你冷……】 【他才受了重伤】(这里也蛮重要的) 【骚扰龙尧离】 【自己煮茶】 【随便逛逛】 【骚扰龙尧离】 【随便逛逛】 【感动】 【骚扰龙尧离】 【好像确实有这个想法】 【随便逛逛】 【毒会消耗体力】 【多谢,但我必须和他说清楚】 (这之后如果按我的选项走的应该是失雾影好感15,智慧9勇气16人心19); 【找龙尧离】 【同意】 【你在打什么坏主意】 【为什么】 【你放开他,我愿意和你回去找】 【我要先见到他】 【没有】 【不放开她】 【前进】 【上前检查】 【进去看看】 【你养蜘蛛】 【我明白了】 【转身离开】 【不相信杜画诗】 【好】 【信任】 【要】 【装哭】 【东方檩】(随意) 【酒馆】 【燕云山】 【半山】 【实话实说】 【你烦不烦】 【去桌案边寻找】 【一定是有密室】 【他一定经常去密室】 【求助胡一剑】(随便选)。

11,君心我心阿离掌上明珠he结局完全小白攻略

1。见【人心+1】 2。更在意自己的事情【勇气+2】【人心+2】 3。你没事吧?【人心+1】 4。马上作揖【不加皇上好感】 5。迟疑不决【同样不加】 6。谢皇上【还是不加⊙▽⊙】 7。可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失失好感+1】 8。宅在若水宫-过去帮忙【人心+1】 9。你也不要太过劳累【皇桑好感+1⊙▽⊙】 10。继续向前走【智慧+1,其他两个会死哦】 11。想办法救白衣男子【勇气+1,不救还玩啥】 12。我要留下来看帅哥(づ ̄ 3 ̄)づ 13。继续找龙尧离说话??(ˊωˋ*)?? 14。过去看看他怎么了【龙爷好感+1】 15。是否都行辣~⊙▽⊙ 16。一阵心痛【龙爷好感+1】 17。挡剑【龙爷好感+2】 18。求他放过芳秀?_? ... 19。你的伤要不要紧【龙爷好感+1】 20。我只是稍微有点点怕黑而已 21。抓住龙尧离 22。思考龙尧离的事情【专一啊妹子⊙▽⊙】 23。下床接近对方( ̄▽ ̄)~* 24。做他旁边睡【龙爷好感+1】 25。并不害怕【龙爷好感+1】 26。书生【智慧+1】 27。你不懂?(?′0`?)? 28。一起逛街【可能会拒绝哦,存档哦!!】 29。抹在龙尧离身上【勇气+1】 30。这个追求已经不小了【龙爷好感+1】 31。点床上的椅子【是不是椅子捏⊙▽⊙】 32。扑进对方怀里【龙爷好感+1】 33。我等你回来【龙爷好感+1】 34。皇上,龙尧离去哪儿了? 35。不回(╬ ̄皿 ̄) 36。是(*^ω^*) 37。因为外面有我在乎的人 38。是的【失失好感+1,所以带我出去吧~】 39。可是,我想看到他平安。。。 40。可那是我真心话。。。【勇气+1】 这里自动加失失好感+1 41。在意【勇气+1】 42。你为何在皇上身边做事?⊙▽⊙ 43。不勉强【失失好感+1】 44。你自己也多加小心【失失好感+1】 45。想起龙尧离【专一啊妹纸们⊙▽⊙】 46。上前看看【勇气+1】 47。我还以为你出什么事了【失失好感+1】 48。吴公子,保重【人心+1】 49。出门-去小溪边-邀请入队 50。去金凤楼【勇气+1】去集市-买东西-这里要存档-选属性兑换,一定要抽到人心+1,不行读档再来(?°3°?) 51。是我连累了你【失失好感+1】 52。外出-去小溪边-邀请入队 53。去金凤楼-选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获得【泣别】,然后去茶楼,请那俩人喝茶【人心+1】 54。外出-去小溪边-邀请入队 55。去茶楼,选你胡说【勇气+1】。然后去金凤楼,选龙尧离是不是也经常来这里?⊙▽⊙ 56。吴公子你误会了?_?? 57。我在等你,你知不知道?【龙爷好感+1】 58。我知道你不会这么做的!【龙爷好感+1】 59。一定要报仇吗?【勇气+1】 60。希望这个怀抱是龙尧离的【妹子们?_? ...】 61。出言阻止【勇气+1】 62。我比较想和你一起骑马啊。【失失好感+1】 63。希望你能早日找到他【人心+1】 64。小而精致,确实是好物【人心+1】 65。留下与杜画诗聊天【人心+1】 66。往左边走 67。理 68。向失雾影求助 69。外出-软香阁【人心+1】外出-露枫亭-送过去了【人心+2】 70。外出-荷花塘【勇气+1】-练琴 71。练琴-还是练琴 72。失雾影快住手!【龙爷好感+1】 73。担心龙尧离(?ω? ) 74。对龙尧离的事情震惊 75。拔出簪子刺对方【这里要快点(⊙o⊙)哦】 76。走右边【走左边你打到吐血也不能HE】 77。你怎么样,伤的严重不?【龙爷好感+1】 78。不放开?~? 79。姐姐,我自己来吧。【人心+1】 80。是否都可以辣~ 81。隐瞒部分事情-关于龙尧离发烧的部分 82。我来背他(?ω? ) 83。留下照顾龙尧离 84。自己来 85。同意【人心+1】 86。凭什么 87。去龙尧离房间 88。我想陪陪他 89。坐去床边 90。偷偷亲一下 91。放绝招 92。伤好前不可以偷偷走掉【龙爷好感+2】 93。观察大夫【重要Σ( ° △ °|||)︴】 94。追大夫 95。找君明烟 96。我身体也有些不适 97。这些事情不可对别人说 98。不回去 99。没关系。我固守本心就好【龙爷好感+2】 100。三个都点一遍后努力睡觉 101。骚扰龙尧离 102。你还是想吃了书?【龙爷好感+1】 103。找姐姐聊天【重要,提升亲密度】 104。找春泥聊天【重要,得到宝蓝色发簪】 105。去【重要,触发不悔】 106。我想打探个人【触发雾失楼台】 107。追出去 108。我觉得与这剑颇有缘分 109。 109。那也是等你伤好之后的事【龙爷好感+3】 109。谢谢你【姐姐亲密度上升辣】 110。那也是等你伤好之后的事【龙爷好感+3】【触发不悔事件】 111。去别院的小树林 112。伤还没好,为什么这么不乖?【龙爷好感+1】 这里方向随便选 上船讨价还价~⊙▽⊙ 113。询问清月教 114。咬他【勇气+1】 115。门【反正都出不去的】 到了这里就看剧情 慢慢等吧??(ˊωˋ*)?? 116。喜欢怎么叫就怎么叫 117。询问春泥 118。不出声,只是默默地看着 119。自己去找 120。有其他的想法【智慧+1】 121。和龙尧离说话 122。嗯。。。 123。和春泥聊天 124。说说看【人心+1】 125。躲起来观察 126。这是幻境【智慧+1】 127。出言提醒 128。相信失雾影【失失好感+2,智慧+1】 129。你没事吧?【失失好感+2】 130。多谢 131。不好 132。龙尧离被困于幻境? 133。默不作声 134。马上松开手 135。继续主线 136。我选择了他,所以也相信他。 137。不答应 138。默认 139。那便不要折下 140。可是我们没有说什么啊【失失好感+1】 141。龙妹妹 142。不松开 143。可是。。你冷 144。他才受了重伤 145。骚扰龙尧离-自己煮茶-随便逛逛【勇气+1】 146。骚扰龙尧离-随便逛逛【勇气+1】 147。嗤之以鼻-骚扰龙尧离-好像确实有这个想法。。-随便逛逛【勇气+1】 148。毒会消耗体力【智慧+2】 149。你放开 150。找龙尧离 151。同意【人心+1】 152。你在打什么坏主意? 153。为什么? 154。你放开他,我愿意和你回去找 155。我凭什么要帮你 156。没有 157。不放开她【智慧+1】 158。前进【勇气+1】 159。上前检查【勇气+1】 160。进去看看 161。你养蜘蛛? 162。我明白了 163。转身离开 164。不相信杜画诗【智慧+1】 165。好 166。信任【人心+1】 167。要 168。装哭 169。随便一个都行 170。酒馆 171。燕云山-半山 172。实话实说 173。昔年看不看都行 174。以至如此,绝不可半途而废 175。在书架处寻找 176。一定是有密室 177。他一定经常去密室! 之后就看剧情吧 之后都没什么选项辣⊙▽⊙
文章TAG:君心未史第三章攻略  永恒之沫30阿尔宙斯没抓到该怎样去三周目  第三  三章  攻略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