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恶,主张人性本恶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语句
作者:本站作者
1,主张人性本恶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语句
代表人物:荀子(战国末期儒家代表)
代表语句:(1)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2)人之性,生而好利,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生而有疾惡,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3)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2,本恶的意思是什么
本恶释义:1.旧恶。《公羊传·僖公十年》:“ 桓公 之享国也长,美见乎天下,故不为之讳本恶也; 文公 之享国也短,美未见乎天下,故为之讳本恶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公羊之非》:“享国长,故不为之讳本恶;享国短,故为之讳本恶:圣人不若是之龌龊也。”2.谓本性恶劣。《礼记·王制》“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唐 孔颖达 疏:“凡犯罪之人,或子为父隐,臣为国讳,而非其本恶。故听讼者,本其宿情,立其恩义,为平量之恕。”
3,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可以帮忙详细解释一下两者的来意或是
人性非本善,亦非本恶。 人性本己。 利人不利己,大善; 利人利己,小善。 损人利己,小恶; 损人不利己,大恶哉!!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虽然本意是说人不修为自己,天地不容,但现代人的理解,也是不无道理的:人不为自己,天地不容。。 任何事,人都是会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 所以说,人性本己。本己,不一定就是本善或本恶。 喝高了,也不知说的对不对。。。
4,人之初性本恶是谁说的
人之初性本恶是荀子说的。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扩展资料:社会影响: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性恶论并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冯友兰先生说:“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照荀子所说,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禽兽有父子,有牝牡,这是自然。至于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则不是自然,而是社会关系,是人为和文化的产物。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精神的创造。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要有道德,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
5,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谁能举俩个列子说明下吗谢谢了
善恶是社会世俗约定的,就看以什么做标准。孟子主张人性本善,曰:人之初,性本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例如,人见弱小或危难之人,都有怜悯之心。荀子崇尚人性本恶,曰,人之初,性本恶。孩婴恶作,与生俱来矣。比如,人从婴儿到老人都有出自本能的攻击性、破坏性,刚出生的婴儿有时也会用齶咬破母亲的乳头。简而答之,仅供参考。人性没有好坏之分,好意会做坏事情,做坏事也可以是好意。
6,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谁人之口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断言人性本善的是战国中期的孟轲。《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此外,《三字经》也提出 “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
他认为:“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
7,人性本善 还是 人性本恶
呵呵……
让我想起了佛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而你说的呢!就 有 可 能
善即是恶;恶即是善!
善恶相互间转变!人性原本就有善恶两面没有先后顺序!就像鸡与鸡蛋一样!不能分辨!除非你想!!!我个人认为对于一部分人是前者;一部分呢,是后者;当然,我并没有针对任何人人性本恶。。比如双胞胎,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还是会争营养的,人性本恶~~~~
原因很简单
两个人被困在孤岛上,没食物来源,时间长了,他们会怎么样?别把事情想得太美好,出于本能,他们会想吃掉对方,别认为不可能。这是本能,不是你能控制的。古时候善并不指善良,恶也不是邪恶,善是指没有欲望,恶是有欲望,人性本善或本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轻易下结论是鲁莽的,荀子和孟子学派争论了千年也没有结果。
8,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
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他认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
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
是人的社会属性。 ......人之初性本善!
人的善恶一小部分是先天的,但绝大部分取决于后天的成长因素
所以孩子的道德素质教育和成长环境很重要
我不懂哲理,但我觉得人类的传宗接代因该是一种精神方面净化的过程,所以我认为人性还是善的
如果是恶那我们就是一种失败的产品,O(∩_∩)O~
人性本善。是因为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做事的方法也就不同。管它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那什么都不能代表,关键在于你现在想做一个怎样的人第一,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第二,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目当中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那个曹操不是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吗?那个路易十五不是也说过:“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还有一个英国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卖掉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对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第三,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时间警示).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加以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对方辩友,如果真的是人性本善的话,那么孔老夫子何必还诲人不倦呢?善恶观是价值观,是社会的属性,你不能说人本来就是什么,在有善恶以前是无尽的生存欲望与繁衍欲望。 马斯洛层次论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几等,生存与繁衍属于最基本的层次,无所谓善恶,但是当社会开始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提高,人的社会需求变得更加醒目了,因此,人们往往会忽略掉这些基本的欲望,并且认为赤裸裸的是坏的之类的价值观。 当人们还是原始人的时候,乱伦根本就是很正常的事,但是放在现在社会呢?你就是恶。佛罗依德提出的俄底普丝(恋母情节),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心理需求,不是什么善恶能够说得清楚的。 但一旦以价值观来判断事物,欲望往往是恶的代名词,然而价值观本身就是会漫漫变化的,所以人性本善本恶的观点在一开始就是在变化的。 个人认为一开始是无的东西就无所谓善恶,人的本性就是的自然属性,而善恶性是社会属性,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在社会中的行为你可以去评判善恶,但是自然性的行为你能用社会观评判吗? 你不能说老虎吃兔子,那么老虎就是恶,同理,猫吃老鼠,那么老鼠是恶。
9,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说出论点
人之初 性本无 就和那 空白磁带 移动卡 是一样的 就看往里边装什么了 恶··由恶转善 · ·成了真善··那么你就······人刚生下来,眼睛都是清澈明亮的,看到的脏东西多了,眼睛就不再明亮~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问题讨论了两千多年矣,至今还未有公论,还使人迷茫,这是不应该的。我辈只好出来,为世人解悟,佛曰:"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儒家和法家各有理据,争持不下。
孟子说人性皆善,因而主张仁义化民,宋朝理学承袭、扭曲其说,说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女子无才便是德"、提倡父权、夫权这些迂腐的谬论。荀子生在孟子之后,反对孟子的学说,说人性恶,因而主张用礼规劝世人,他的弟子韩非子认为礼的制裁力太弱,不如法律的制裁力强,由此又继承老子治国思想之一的"法",于是变为刑名之学、刻薄寡恩。于是儒法两家,互相排斥,学说上、政治上生出许多冲突,一直争论至今。我辈认为必须将之说清楚。
道家思想是联系百家学说的桥梁,道家治世讲究无为而治,讲究"道德仁义礼刑兵"七字。按道家思想,儒法之争根本没有必要,它们根本不矛盾,因为儒法两家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在"道家思想--联系百家思想的桥梁"一文中说过,如果将中国文明比成一篇论文,则道家思想相当于这篇论文的提纲、框架、中心思想,百家思想相当于这篇论文的各个具体论点内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篇完美的、结构严谨的论文,共同构成了中国文明瑰宝。
它们都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按事态的发展,对儒家思想不能约束之事物或问题,按其自由发展必然危害社会,当然就必须用法家思想约束之,若仍不能控制,当然就必须用兵家思想最终消灭之了,这怎么会有矛盾,有何必要争论?门派之见也、迂腐也,浪费时间和精力也!
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决定的。社会生产力是一种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当然也必须符合物理学的力学原理。其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符合物理学的电磁理论、右手定则的,生产力、经济基础相当于右手定则的主力线,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当于右手定则的螺旋上升曲线,这也是我将在2018年科学、系统、全面地提出"共产主义实践论"的第二个观点--人类社会进化轨道的观点的核心理论基础。百家思想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属于意识的范畴,它们当然也必须反作用经济基础这条社会发展的主线,呈螺旋上升式的发展,反作用社会后,当然也推动社会呈螺旋上升式发展。道、儒、墨、法、兵等百家思想只不过是这条螺旋上升式意识发展曲线上的组成部分而矣,它们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从这个高度上说,儒法之争或者说性善、性恶之争还有何意义?
儒法之争完全没有必要,完全是门派之见、迂腐之见,我辈一切依客观规律办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用道家思想时用道家,该用儒家思想时用儒家,该用墨家思想时用墨家,该用法家思想时用法家,该用兵家思想时用兵家,一切灵活对待,"无为无所不为"、"以不变应万变"可矣。人本性恶,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善是在制度控制下的环境中学习形成的。 人出生后,未睁眼就会吃!所以人和其他动物一样,生存是人的本能,弱肉强食则是一切动物的生存法则.也有人认为人性本善,可又要强调好好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教人懂规则,守制度.使人克服贪欲,弃恶从善!!人之初性本善啊!三字经都写了,还要什么论点啊!矫情!
文章TAG:
本恶 主张人性本恶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语句 主张 人性本恶 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