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幼儿结构游戏,简述三到六岁幼儿结构游戏发展阶段
作者:本站作者
1,简述三到六岁幼儿结构游戏发展阶段
在游戏内容的选择:建议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性格养成和人际关系拓展的关系时期。所以就着重找些开发这两方面的亲子游戏。其实 如果想全方面的开发宝宝的智力,最简单的方法,买成套的米卡成长天地的产品,从DVD教学,到益智玩具,以及手工包,父母手册、绘本书等等
2,什么是建构游戏
这个名称大家可能有点陌生, 我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建构游戏。建构游戏是指儿童操作各种结构性材料,比如积木、积塑、花片、沙、水、土、瓶子、纸盒等材料进行各种搭建、构造的游戏活动。最常见的当属每个家庭都有的积木、拼图、乐高等。有研究者发现,儿童在学前期的建构游戏表现能预测其进入初中和高中之后的数学成绩。并且列举了儿童在搭建单元积木时能够建构和应用的29个数学概念和20个科学概念。可以说,建构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发展、艺术、语言、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是不是没有想到建构游戏有这么多的好处?而且,孩子在建构游戏中需要使用的技能更是因操作材料不同而不同,比如:排列、组合、拼插、旋转、黏合等,这些技能对发展孩子的逻辑推理、空间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在孩子小的时候,我经常和他玩积木、乐高的游戏。刚开始,他只能把积木从一个地方拿到另一个地方。慢慢的,通过观察、模仿我们大人的行为,他开始能把积木摆成排和行了。随着孩子大运动和精细运动能力的提升,他开始不满足于搭建简单的造型了,开始搭立体图形,进行角色扮演,比如给小狗的窝、太空飞船、甚至一整座城市。当我们用积木、乐高搭建这些立体图形和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孩子需要面对每块积木都有不同特征的事实,大小、形状、重量、厚度、宽度、长度、对称性等。所以在建构时,其实他已经在头脑中进行了比较、分类、预测的思考过程。并且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建构游戏的能力也不同,还记得在上篇文章《如何激发孩子数学兴趣?在生活中和孩子玩这些数学游戏,超实用》我们讲过的吸收性心智吗?孩子正是通过与周边事物不断互动中形成认知,所以我们家长要抓住孩子不同阶段的建构游戏特点,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第一阶段通常是2岁以下孩子的典型行为,只是把积木拿来拿去,我们把它叫做“搬弄”。这个阶段孩子主要是感知积木的重量和触摸。第二阶段通常发生在孩子刚刚开始“搭”积木时,就是简单的一块一块排列成一行,或者叠高。我们把它叫做“重复”。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是把积木堆高再推到。第三阶段通常发生在3岁左右孩子身上,他开始探索如何进行简单造型的拼搭,比如“门”、“桥”。我们把它叫为“搭建”。第四个阶段孩子慢慢发现积木是可以形成封闭空间的,于是就有了“家”、“动物园”等。我们把它叫为“围封”。第五个阶段孩子发现并利用对称和平衡的原理来建造模型,并且还不断改进,使之越来越复杂。我们把它叫为“模型”。第六个阶段孩子开始为自己建造的东西命名,使它成为现实世界中某物体的象征代表。我们把它叫做“再现”。孩子进行建构游戏的能力也是随着年龄阶段逐步发展起来的,经由这几个过程,孩子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那在每一次和孩子进行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我自己一般还会通过语言启发式的问题,让孩子的思维由一个点扩散到相关的其它点,慢慢积累和扩展经验。我最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孩子的阶段特征进行封闭性提问或者开放式提问。比如对于低龄的孩子,我们主要是去引导孩子认识建构材料,有意识的让孩子说出材料的名称。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是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制定方案,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举个例子,孩子用乐高搭建了一个收费亭,我会问他“咱们这个收费亭的工作人员用这个小男孩还是这个小女孩?”孩子只能在固定的选项中去进行有限选择,这个答案是依据他的喜好他来自由回答的,没有难度所以他会很愿意进入到这个互动环节中来。然后呢,我会再问他“那如果司机不停车,怎么才能不让车子闯过去呢?”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提问是希望能够引发孩子的思考,同时通过讨论也能够和孩子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逻辑思维能力也就被激发出来了。当孩子们在进行建构游戏时,他们会像“成年人”一样去思考,用他们已经掌握的逻辑思维去构想和设计,并且在游戏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同伴的分工与合作,在看到成果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这一些都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留下印记,每一个游戏都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子玲想要通过文章去教给大家的方法,以及去激发孩子更多的潜能,使他的逻辑思维能力
3,拼装积木类玩具对儿童成长有什么好处
开发智力积木是一种素材玩具,它由不同几何图形组成。
积木玩具可以开展多样化游戏。
首先,它是结构游戏的重要材料,可以作为主要的结构玩具供孩子玩耍。由于积木是素材玩具,单一块积木并无意义,只有当这些积木被组合成物体的形象时才能反映生活活动。所以,积木能为孩子提供想象的广阔天地,可有力地促进孩子创造思维发展,培养孩子创造能力。
同时,孩子在拼搭积木中,锻炼了手的灵活性、眼手协调性,手脑并用使他们感觉灵敏,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积木的拼搭是件细致工作,一幢楼房需要几十块积木才能搭成,因而要求孩子认真、细心、坚定地去实现。孩子们在共同建造活动中,还能形成良好的集体品德,增进有关立体造型方面的艺术知识、技能。
积木是孩子游戏的亲密伴侣,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教具,它有利于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4,应该从哪些方面评价幼儿结构游戏的水平
结构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发展幼儿想象力、审美能力、体力、情商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摆弄积木块、构建造型时,既体现了一个认知构造的过程,又反映了幼儿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再现。在游戏时,他们首先要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质,学习空间关系,有时需要看图模仿构建时还要学会认识数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再需要灵活地运用小手进行操作,促进了幼儿感觉、知觉、想象力、思维的发展。2、促进情感智力的发展。在做主题系列的建构时,幼儿通过建设家乡的游戏,培养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感情。此外,一次次的耐心摆放,一次次的拼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了认真负责、坚持耐心、克服困难、互相协作、团结友爱的良好品质。3、促进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空间想象、空间构建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幼儿构建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的。
5,为什么现代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寓学于乐,培养学习兴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个主要是由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或者叫发展认识论发展而来的。学前儿童为什么需要进行游戏呢?儿童游戏的实质是什么?皮亚杰认为,这是因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皮亚杰说:“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象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也就是说,在游戏中,儿童能安全地检验新的行为模式。他能练习新的运动、社会性、智力、情绪的行为方式,而不必受一定结果的妨碍。在真实生活中,他冒着犯错误、不一致、生气或混淆的危险,而在游戏中,因为游戏提供了儿童实验一个角色或活动的机会,使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正、变化活动的方向,可以自己安排事件,从而获得兴趣、需要以及情感上的满足。因此,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儿童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一些概念,思维变得更灵活,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游戏是幼儿智力活动中的重要方面,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以及整个心理建构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6,求一首儿童歌曲名歌词有汉堡包呀汉堡包可乐呀可乐薯条呀薯条
歌曲名为:《小白小白上楼梯》创作:贝瓦儿歌歌词如下: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抽出小电线,按下小按钮电视不好看,关上电视机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鸡翅呀鸡翅,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汉堡包呀汉堡包噢,噢,噢,汉堡包真好吃!扩展资料:贝瓦儿歌的内容十分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或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贝瓦儿歌多与生动的动画相配合,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幼儿好动,又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的积极性,从而跟着音乐蹦蹦跳跳。贝瓦儿歌的篇幅短小精巧,结构单纯而不复杂,因为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还比较单纯,且限于口耳相传。因此,贝瓦儿歌,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就每句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短小、单纯、自然,就易学易唱。贝瓦儿歌形式简约活泼、富有音乐感、生动活泼,这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儿歌虽然短小,却也是集德育、智育、美育于一体的万花筒,在亲情生活中,通过教唱儿歌,潜移默化地把知识灌输给宝宝,使教得生动,学得有趣,让宝宝在欢歌嘻笑中受到文学的熏陶,提高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式。贝瓦儿歌的最大特点是原创的儿歌动画。动画的画面优美、色彩饱满,搭配朗朗上口的儿歌,调动宝宝的视觉、听觉感官,带给他一场盛大的视听觉盛宴。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贝瓦儿歌(儿歌)《小白小白上楼梯》手指游戏《小白小白上楼梯》歌词如下: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抽出小电线,按下小按钮,电视不好看,关上电视机,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鸡翅呀鸡翅,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汉堡包呀汉堡包,噢,噢,噢,汉堡包真好吃!扩展资料:幼儿手指游戏简介:手指活动与人脑的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密切关系,在做手指游戏活动时,大脑、眼、手同时协调运动。协调发展,对视觉、听觉、触觉、语言等功能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做手指运动能开发幼儿的大脑潜能,促进大脑与手指间的信息传递,锻炼幼儿子部肌肉群的发育。参考资料:幼儿手指游戏_百度百科《小白小白上楼梯》手指游戏《小白小白上楼梯》歌词如下:小白小白上楼梯,打开电视机,抽出小电线,按下小按钮,电视不好看,关上电视机,小白小白下楼梯,来到肯德基,鸡翅呀鸡翅,薯条呀薯条,可乐呀可乐,汉堡包呀汉堡包,噢,噢,噢,汉堡包真好吃!扩展资料:《小白小白上楼梯》教案活动目标:1.初步掌握儿歌的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2.通过手指游戏,提高手指的灵活性。3.能安静认真地跟着教师一起玩游戏。一、谈话导入1.老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操《大胖子睡了》,让小朋友安静坐好,以进行教学活动。2.提问:小朋友你们跟爸爸妈妈去吃过肯德基吗?哪你们去到肯德基都会吃些什么呢?二、教师示范、教学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跟小朋友们做一个有关肯德基的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小白"2.教师示范。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小朋友想学吗?哪就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学。3.教师逐步教学。师:哪现在请小朋友们伸出你的小剪刀(食指和中指),小剪刀变成小白的两只脚了,前面的脚走一步,后面的脚跟一步, 小白要上楼梯了,让我看看谁的小白走的最好。三、加强幼儿记忆1.师:让我们再来玩一下吧!2.教师带幼儿多做几遍游戏,并慢慢加快节奏,让幼儿熟悉节奏、旋律。3.还可以请幼儿上来表演,让下面的小朋友观赏。四、结束师:今天老师教了小朋友一个什么游戏呀?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吗?今天在幼儿园学到了这个那么好玩的手指游戏,哪也请我们的小朋友回到家也教一下你们的爸爸妈妈玩这个好玩的手指游戏,分享一下我们的小本领。儿童歌曲,在带给宝宝快乐的同时也让自己回忆起儿时的岁月。优美的旋律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伴侣,也帮助每一个成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找远去的童真,为心灵留一方净土。儿歌 (nursery rhyme),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词句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曲调接近语言音调,节奏轻快,有独唱或对唱,如公认的全球第一儿歌《一闪一闪小星星》。儿歌中既有民间流传的童谣,也有作家创作的诗歌;近年“彭野新儿歌”很有时代感;另有梁静茹的歌命名为《儿歌》。想吃一个汉堡包演唱:储维宅女的生活总是无法想象的糟糕腐女的生活充满电视节目的熏陶我好想知道十二点的时候谁在卖包周末的汉堡包是不是显得格外美好想吃一个汉堡包不要可乐不要薯条那样会变成圆圆的一个球球那样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我想吃一个汉堡包不要可乐不要薯条那样会变成圆圆的一个球球那样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我宅女的生活总是无法想象的糟糕腐女的生活充满电视节目的熏陶我好想知道十二点的时候谁在卖包周末的汉堡包是不是显得格外美好想吃一个汉堡包不要可乐不要薯条那样会变成圆圆的一个球球那样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我想吃一个汉堡包不要可乐不要薯条那样会变成圆圆的一个球球那样谁都不会喜欢这样的我
7,怎样加强幼儿游戏教育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学习,主动地探索。《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不同于幼儿园的自由游戏,它是以操作材料为依托的探索性、操作性智力游戏。幼儿按照游戏中不断提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操作材料,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进行游戏。游戏的整个过程是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同时,课程的操作材料,不仅色彩艳丽而且操作性极强,这些材料既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调整、提高,通过各阶段的游戏课程,幼儿能体会成就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思维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众所周知,思维游戏中手的动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贯穿始终的。我国著名的手外科专家顾玉东先生认为:人手能够完成二十七种复杂动作,是目前任何一台机器所不能比拟的。而脑生理学研究则证明,人脑功能具有区域性特点,即在脑的某个块面上比较侧重某种功能。在脑的动作神经中枢里,有掌管手运动功能的神经组织,使手在运动时,与大脑相应管理手功能的神经元相联系。也就是说,对手进行各种动作的训练,实际上使得大脑得到锻炼与刺激,脑与手的联系和脑内部的联系都得到加强,从而对改善脑功能起了积极作用。所以,思维游戏的性质决定了思维游戏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三、培养幼儿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今天的孩子——21世纪国家的栋梁,培养创新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有着其它活动不可代替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比较注重幼儿的技能培养,现代的教育观则注重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创造力、表现力的培养。。而《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注重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在操作中,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纳幼儿不同的创造结果,从不同角度随时给予肯定、鼓励,使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大胆表现,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如在《小魔术师》这一主题中,幼儿仿佛一个个真正的魔术师。各色形状艳丽的图形,通过他们大胆想象、拼摆,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造型,真实太精彩、太丰富了!幼儿的创造思维,只有在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心理状态下才会产生。在思维游戏中,幼儿的创新意识在每一次活动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只要我们给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推陈出新,超越自己,超越同伴,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幼儿的思维驰骋跳跃,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
合作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协调行动。它不仅是幼儿有效探索、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现代人才尤为需要的基本素质。欧洲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交往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可见合作能力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思维游戏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可以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幼儿园生活以集体生活为主。孩子们在一起学习、游戏、活动的机会是很多的。《幼儿思维游戏特色课程》依据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中角色分配,相互配合,使幼儿明白了,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开展游戏,才能使变得有声有色。如《商业街》这一主题,幼儿在建构商业街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分配角色(营业员、顾客等),游戏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谦让,掌握了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他们形成了自信,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结合“思维游戏特色课程”,我们都应该注意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并且尽力将这种精神融入他们的日常行为中,以求使孩子们养成一种做事团结协作的习惯。
五、培养幼儿的学习探索能力
我们在组织幼儿进行思维游戏时,有选择的为幼儿提供材料,尽量体现材料的新奇性,并从幼儿兴趣出发,为幼儿提供了和课程相应的材料,“新”的材料刺激了幼儿的求知欲望,他们很渴望能尽快的构建出好的作品。这时,我们并没有一味的教给幼儿单纯的技能,而是采用了“授之以渔”的方法,鼓励幼儿亲自偿试或是和伙伴共同完成,在不断的失败——成功的过程中,幼儿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学习探索能力。
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思维游戏过程中,可以为幼儿创设很多这样的环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探索出一种不同玩法时,教师可鼓励幼儿同小伙伴交流彼此不同的玩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引导幼儿间互相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幼儿出色完成任务时,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感受。除此之外,有的思维游戏同故事相联系,更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好时机。
七、思维游戏适合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参与
随着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幼儿个性孤僻、脱离集体、我行我素的现象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小班幼儿,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兴致勃勃地组织幼儿上课、游戏或活动,可有的幼儿却坐在那里不闻不问,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而在思维游戏中却很少见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思维游戏易操作,易学易会,又有多种玩法。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幼儿可以玩出各种花样,发展水平稍低的幼儿也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所以,幼儿极易被它所吸引,并参与到其中,从而使每一个幼儿完成独立、结伴、集体游戏的发展过程,提高其自身综合能力。
八、思维游戏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幼儿
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总会存在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在集体性的教学活动中,很难得以全面的展现,因而不易被教师所了解。在思维游戏中,“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游戏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从来就不是纯粹的自然活动,而是负载着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教育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并加以适时的引导,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幼儿在自主性的游戏活动中,尤其是在思维游戏中,幼儿操作的同时,获得失败或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得出克服困难的方法或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投入放松的状态下,幼儿的个性得以释放:有的活泼好动,喜形于色;有的内向倔强,含而不露;有的天真可爱,有的大方文静……,教师通过思维游戏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并贯彻《纲要》中,从而做到“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帮助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思维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效果是肯定的、对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甚为有效的,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充分挖掘思维游戏潜在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在思维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健康成长。
8,如何评价区域活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实践证明,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应具有丰富多样性,如创设做服装设计、时装秀台、照相馆、苗苗医院、洋洋邮电局、小菜尝小吃店、凉凉冷饮店、烧烤店、银行、娃娃家、美美理发店、乐乐超市、建筑部、体育馆等区域,就好像一个社会的缩影。在区域游戏...现在我们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们宠爱着,呵护着,要啥给啥,惟恐待慢了他(她)。他们从出生那时起就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中,是这个“王国”里的“小皇帝”,他们什么都不缺,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从而导致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的现象。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比如:有的孩子比较自私,不让别人碰他(她)的东西;有的孩子有点霸气,爱发小脾气;也有的孩子不爱说话,见人就脸红,害羞腼腆等表现,这些不良的习性将阻碍着他们今后的社会活动。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实践,通过创设更多交往机会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正文: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为重要。幼儿阶段的社会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以提高 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游戏又贯穿于幼儿生活的一日各个环节,而游戏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应当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一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一、努力为幼儿创设可充分自由交往的环境和条件。幼儿学习、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首先,建立促进各区幼儿间合作的良好常规。以前区域游戏中幼儿交往仅限于本区范围内。有一次娃娃家里的石泽对我说:“老师,我想带孩子到理发店理发。”“好吧!”石泽高兴地走到理发区,说:“我带孩子来理发,可以吗?”正在理发的小雨和浩浩愣了愣,转头看着。我向她们点了点头,小雨马上笑着搬过一把椅子,拉着石泽说:“好吧,你抱着娃娃坐在这儿我马上给你们理发。”理完发石泽说:“现在娃娃困了,我带他回家睡觉,谢谢你们,再见!”以上事例表明,我们应该鼓励、引导各区游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这样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的空间,增强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其次,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幼儿喜欢游戏,但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冲突。幼儿面对矛盾冲突,她们往往喜欢请老师替他们解决问题。但幼儿应逐渐形成勇于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有一次,幼儿在玩娃娃家时,就因为一个灶具,孩子们发生了激励的争吵。这时,欣悦很生气的告诉我,“老师,你看!明明又抢我家的煤气灶了!”这时的我连忙说:“欣悦,你看怎么办?”欣悦还是生气的说:“让他还给我!”我又找到明明,“明明,你看欣悦生气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明明不好意思的说:“欣悦,别生气了!我把玩具还给你!”欣悦这时也高兴的说:“你先玩一会儿,等会儿再还给我吧!”这时她们又开心的去玩了。最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引导幼儿互帮互助,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活动区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有效场所,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陈鹤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强调“儿童教儿童”。有一次,我与浩南在玩颜色识别游戏,静静走过来,说:“老师我也想玩!”“好吧,你们俩玩。但是静静应该象老师那样边帮助浩南玩,好吗?”“好!”静静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玩了好几个轮回,静静还连连让了浩南好几次,最后我又听见静静说:“今天你认识绿色了吗?”浩南点点头说:“嗯,认识了。明天我们俩再一块儿玩,好吗?”鼓励引导幼儿充当个别幼儿指导者有助于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品质,有助于增强幼儿相互交往的乐趣,有助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二、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3—6岁幼儿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不稳定,并伴随情感受进行。在活动中,只有当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才会积极参与活动。活动区的活动为幼儿创设了自由、理解、宽松、合作的人际环境,他们可以在同一活动区与同一组小朋友进行交往,也可在不同活动区和不同的小朋友交往,有时是幼儿与教师的交往,交往的方式是自由变化的,减少了思维的框框与内在的压力,幼儿的手、口、脑都得到了解放。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投入“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另外,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因此,创造性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行为的最佳活动。在区域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进行语言交往的迁移。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已习得一些语言交往经验,老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等的句式可以迁移到游戏中,“请让一让,行吗?”“请和我一起玩,好吗?”“请你来娃娃家做客,好吗?”...... 区域活动中,除了强化幼儿语言的交往功能,我们还引导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主题,制定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各游戏成员有机地进行交往,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体验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三、正确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决定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充分的强化,而实现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活动区游戏后的评价。活动区游戏后的集体评价有助于全体幼儿的普遍发展与提高。例如有一次我在活动后,向大家介绍某些幼儿的友好谦让行为,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之后,在活动区游戏过程中,经常有小朋友跑来向我说,自己是如何把玩具谦让给别人玩的。另外,有一次我发现冉冉、苗苗等小朋友,在娃娃家中玩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其内容较丰富、有条理。我利用评价机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他们是如何开展游戏的,并组织幼儿讨论“在游戏中,如果你是幼儿园老师会怎样组织小朋友们的生活?在游戏中,小朋友们应该如何协商、分配角色?”他们各抒己见,丰富多彩。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在娃娃家中开始了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他们协商、分配好角色后,开始了游戏,又是进餐、又是画画、又是游戏、又是讲故事,其内容更生动有趣。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文章TAG:
什么是幼儿结构游戏 简述三到六岁幼儿结构游戏发展阶段 什么 幼儿 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