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门风月邀约权贵攻略,京门风月手游天命系统怎么玩 天命系统玩法攻略
作者:本站作者
1,京门风月手游天命系统怎么玩 天命系统玩法攻略
天命系统 参星斗之奥秘 玩家在角色升至37级时,会开启天命系统,共有4张星图等待点亮。所有玩家都需要从天罡开始点天命。在系统图中可以看到,每点亮一颗星都能为角色带来属性加成,每点亮一颗星需要消耗10天命点数,而天命点可以在副本的宝箱中获得,精英副本中获得的天命点远远超过普通副本,所以需要玩家尽力去刷副本三星开启副本宝箱哦~
2,京门风月手游权贵任务攻略
如英亲王,他是个妩媚清冷的女子 如果衣服属性不够就用妩媚属性凑一凑,拿到丙即可通关 一定要抓关键词 另外 权贵二选一问答 一般NPC喊你帮忙你都去,但是有些吧。反而他还闹脾气不给你加好感,我只提那些不太按常理出牌的权贵回答 1 言辰 关于谢家防卫分布,言辰提出要自己去→拒绝 2 金燕 如果秦铮变心你选什么→尽力挽回 (变心了谁特么还挽回啊!) 3 杂货老板 扩大店面→ 不扩大 涨粮价→涨 (关键选涨一边骂你唯利是图一边给你加好感) 3 皇后 秦怜选驸马→谢云继 给秦怜送礼→送秦怜喜欢的 4 忠勇侯 喝什么酒→西风烈 无聊找点事→下棋 6 谢墨含 要秦铮还是哥→观望秦铮 7 燕小侯爷 你想不想知道我心里是谁→想 求取听音→拒绝 8 卢雪莹 帮忙见秦铮→不帮 划船比赛谁赢→裕谦王府 9.秦怜,不要选进胭脂楼的。秦倾,谁谁喜欢谁三选一,不要选不知道,不要选李如碧,要选燕岚 以上就是京门风月手游权贵任务攻略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玩家们,想要了解更多京门风月手游游戏攻略,请关注。
3,张紫妍自杀至今十年历经三任总统无人问谁的责任最大
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感谢邀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性贿赂是贿赂罪中一个体现而已。以前贿赂送礼,是送现金,后来送购物卡,有的送古董、首饰,有的送娱乐场所的消费卡,等等花样繁多!现在又出现一种各取所需的贿赂方式,例如你的孩子想进xx单位,你让对方给你家孩子亮绿灯,当对方的孩子进自己单位的时候,你也亮绿灯。这种方式更隐蔽。因为公务员招聘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要回避。无论是哪种贿赂,只要贿赂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无论是贿赂方还是收受贿赂方都已构成贿赂罪。如果题主有这个想法,建议趁早放弃这个危险的行为,不要知法犯法。说点题外话: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领导风气不好,你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不说不给你办,反正是各种理由拖你时间就是办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财消灾,贿赂一下,把事情解决掉也值了!其实正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间接地养成了某些人不良习惯!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感谢邀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性贿赂是贿赂罪中一个体现而已。以前贿赂送礼,是送现金,后来送购物卡,有的送古董、首饰,有的送娱乐场所的消费卡,等等花样繁多!现在又出现一种各取所需的贿赂方式,例如你的孩子想进xx单位,你让对方给你家孩子亮绿灯,当对方的孩子进自己单位的时候,你也亮绿灯。这种方式更隐蔽。因为公务员招聘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要回避。无论是哪种贿赂,只要贿赂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无论是贿赂方还是收受贿赂方都已构成贿赂罪。如果题主有这个想法,建议趁早放弃这个危险的行为,不要知法犯法。说点题外话: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领导风气不好,你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不说不给你办,反正是各种理由拖你时间就是办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财消灾,贿赂一下,把事情解决掉也值了!其实正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间接地养成了某些人不良习惯!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他绝非政治人物,也非军事人物,然而,他又有相当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他还保留一些桀骜不驯的匪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摇摇欲坠的乱世上海滩,干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南京刺汪,挫败杜月笙,警告张学良,一二八事变时配合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怒刺日酋白川大将,等等等等。后来,他被戴笠的手下杀害,主要是因为戴笠流浪上海滩时,曾跟他订交,对他十分熟悉,另外,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好女色,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跟二十多个女人睡过觉。关于王亚樵具体是怎么被杀害的?说法很多。王亚樵兄弟余立奎的小老婆佘婉君,是其中的关键。1986年5月28日,曾经追捕过王亚樵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接受安徽文史学者戴健的采访时,曾说:“王亚樵这个人,我抓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抓到。王亚樵最后被戴笠指派的余立奎小老婆余婉君跟踪到广西梧州,终遭杀害。余婉君这个人,长得漂亮,只是眼睛丑,戴个小眼睛——”有人认为,王亚樵被杀,是戴笠抓住了他和余婉君有不正常男女关系,并利用余婉君设计了一个致命的胭脂井。从王亚樵最后独自一人前往余婉君住处这个细节看,两人幽会的可能性很大。但王亚樵的胞弟王述樵却认为,王亚樵实质上是死于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王述樵说,那时广西管理极严,军统二十几个特务乘汽艇开进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岂有不知之理?王亚樵之死,乃是李、白开门揖盗,假戴笠之手而杀之,李、白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已经获知他要投奔延安,二是因为他们正在谋求与蒋介石合作。不管是死于阴谋,还是死于大意失荆州,1936年10月20日晚上8时许,一代暗杀大王身中五枪三刀,脸皮被剥,惨死梧州,年仅48岁。王亚樵死在了奔向黎明前,那他的几位心腹兄弟,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王亚樵被杀时,其心腹兄弟华克之正在延安为他打前站,铺路。王亚樵死后,延安鉴于华克之身为南京政府通缉的要犯,不便公然收留,经过权衡,便将他派去华南,充当延安与李济深等华南实力派之间的信使。后来,华克之化名张建良,在廖承志、潘汉年手下,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一时期,他游走在周佛海等一批汉奸身边,获取了大量的日伪蒋情报,并为新四军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1949年之后,华克之一直从事国家安全工作。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身陷牢狱。在牢狱中,华克之因屡次被审,愤懑异常,竟用筷子戳出了自己的右眼珠。被关了11年出狱后,华克之以一个报社编辑的平凡身份,度过了余生,1998年1月7日去世。先是江湖人物,后是灰色地带的情报人物,华克之能善终,也算是命硬了。王亚樵的另一心腹兄弟郑抱真,昔日斧头帮金牌杀手,人头曾值十万大洋。七七事变后,他返回老家安徽寿县,拉队伍抗日,并担任了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支队司令,人马最盛时,有上千条枪。1938年10月,在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担心抗日自卫军尾大不掉,决定改编、解散这支队伍。郑抱真响应地下党号召,率部毅然参加新四军,并在后来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向安徽合肥奔进,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2月1日,合肥由县改市,郑抱真出任了第一任市长。安徽全境解放后,郑抱真还曾担任过皖北行署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在上海,享年57年。年寿虽不高,却是轰轰烈烈。再说王亚樵的第三个心腹兄弟余亚农。王亚樵死后,余亚农与郑抱真一起回到安徽,组建抗日自卫军,并担任了第五路指挥。但在1938年桂系的清洗中,他的应对不如郑抱真,因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所幸经爱国人士营救,余亚农后来获释,之后他回到淮北一带,经商、务农。抗战胜利后,余亚农在上海参加了民主同盟,1949年与地下党一起在宁沪策动起义,协助大军渡江。解放后,余亚农的待遇不错,曾担任过安徽省副省长。1959年,余亚农在病危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病逝,享年72岁。最后再来说说余立奎。余立奎曾是王亚樵身边最得力的干将,抗战时期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王亚樵策划的那些惊天暗杀,具体实施时都有余立奎的身影。1935年行刺汪精卫后,余立奎跟随王亚樵一同逃到香港,但很不幸,在香港他被捕了。值得一说的是,在狱中,无论是酷刑,还是王亚樵和余婉君的绯闻,都没能让这位江湖汉子背叛自己的大哥,1936年他被引渡回南京,被判死刑后遭到了长期监禁,直到1949年。恢复自由后,1950年,余立奎担任了南京救济分会监委会副主任,并由李济琛介绍担任了民革南京分部常务委员,1951年回到安徽,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67年逝世。从王亚樵这四位兄弟后来的命运、人生历程看,他们这一帮人是有热血,有正气的,倘若王亚樵1936年不死,也许他还能写下一段传奇。实在可惜。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感谢邀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性贿赂是贿赂罪中一个体现而已。以前贿赂送礼,是送现金,后来送购物卡,有的送古董、首饰,有的送娱乐场所的消费卡,等等花样繁多!现在又出现一种各取所需的贿赂方式,例如你的孩子想进xx单位,你让对方给你家孩子亮绿灯,当对方的孩子进自己单位的时候,你也亮绿灯。这种方式更隐蔽。因为公务员招聘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要回避。无论是哪种贿赂,只要贿赂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无论是贿赂方还是收受贿赂方都已构成贿赂罪。如果题主有这个想法,建议趁早放弃这个危险的行为,不要知法犯法。说点题外话: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领导风气不好,你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不说不给你办,反正是各种理由拖你时间就是办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财消灾,贿赂一下,把事情解决掉也值了!其实正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间接地养成了某些人不良习惯!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他绝非政治人物,也非军事人物,然而,他又有相当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他还保留一些桀骜不驯的匪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摇摇欲坠的乱世上海滩,干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南京刺汪,挫败杜月笙,警告张学良,一二八事变时配合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怒刺日酋白川大将,等等等等。后来,他被戴笠的手下杀害,主要是因为戴笠流浪上海滩时,曾跟他订交,对他十分熟悉,另外,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好女色,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跟二十多个女人睡过觉。关于王亚樵具体是怎么被杀害的?说法很多。王亚樵兄弟余立奎的小老婆佘婉君,是其中的关键。1986年5月28日,曾经追捕过王亚樵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接受安徽文史学者戴健的采访时,曾说:“王亚樵这个人,我抓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抓到。王亚樵最后被戴笠指派的余立奎小老婆余婉君跟踪到广西梧州,终遭杀害。余婉君这个人,长得漂亮,只是眼睛丑,戴个小眼睛——”有人认为,王亚樵被杀,是戴笠抓住了他和余婉君有不正常男女关系,并利用余婉君设计了一个致命的胭脂井。从王亚樵最后独自一人前往余婉君住处这个细节看,两人幽会的可能性很大。但王亚樵的胞弟王述樵却认为,王亚樵实质上是死于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王述樵说,那时广西管理极严,军统二十几个特务乘汽艇开进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岂有不知之理?王亚樵之死,乃是李、白开门揖盗,假戴笠之手而杀之,李、白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已经获知他要投奔延安,二是因为他们正在谋求与蒋介石合作。不管是死于阴谋,还是死于大意失荆州,1936年10月20日晚上8时许,一代暗杀大王身中五枪三刀,脸皮被剥,惨死梧州,年仅48岁。王亚樵死在了奔向黎明前,那他的几位心腹兄弟,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王亚樵被杀时,其心腹兄弟华克之正在延安为他打前站,铺路。王亚樵死后,延安鉴于华克之身为南京政府通缉的要犯,不便公然收留,经过权衡,便将他派去华南,充当延安与李济深等华南实力派之间的信使。后来,华克之化名张建良,在廖承志、潘汉年手下,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一时期,他游走在周佛海等一批汉奸身边,获取了大量的日伪蒋情报,并为新四军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1949年之后,华克之一直从事国家安全工作。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身陷牢狱。在牢狱中,华克之因屡次被审,愤懑异常,竟用筷子戳出了自己的右眼珠。被关了11年出狱后,华克之以一个报社编辑的平凡身份,度过了余生,1998年1月7日去世。先是江湖人物,后是灰色地带的情报人物,华克之能善终,也算是命硬了。王亚樵的另一心腹兄弟郑抱真,昔日斧头帮金牌杀手,人头曾值十万大洋。七七事变后,他返回老家安徽寿县,拉队伍抗日,并担任了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支队司令,人马最盛时,有上千条枪。1938年10月,在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担心抗日自卫军尾大不掉,决定改编、解散这支队伍。郑抱真响应地下党号召,率部毅然参加新四军,并在后来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向安徽合肥奔进,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2月1日,合肥由县改市,郑抱真出任了第一任市长。安徽全境解放后,郑抱真还曾担任过皖北行署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在上海,享年57年。年寿虽不高,却是轰轰烈烈。再说王亚樵的第三个心腹兄弟余亚农。王亚樵死后,余亚农与郑抱真一起回到安徽,组建抗日自卫军,并担任了第五路指挥。但在1938年桂系的清洗中,他的应对不如郑抱真,因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所幸经爱国人士营救,余亚农后来获释,之后他回到淮北一带,经商、务农。抗战胜利后,余亚农在上海参加了民主同盟,1949年与地下党一起在宁沪策动起义,协助大军渡江。解放后,余亚农的待遇不错,曾担任过安徽省副省长。1959年,余亚农在病危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病逝,享年72岁。最后再来说说余立奎。余立奎曾是王亚樵身边最得力的干将,抗战时期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王亚樵策划的那些惊天暗杀,具体实施时都有余立奎的身影。1935年行刺汪精卫后,余立奎跟随王亚樵一同逃到香港,但很不幸,在香港他被捕了。值得一说的是,在狱中,无论是酷刑,还是王亚樵和余婉君的绯闻,都没能让这位江湖汉子背叛自己的大哥,1936年他被引渡回南京,被判死刑后遭到了长期监禁,直到1949年。恢复自由后,1950年,余立奎担任了南京救济分会监委会副主任,并由李济琛介绍担任了民革南京分部常务委员,1951年回到安徽,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67年逝世。从王亚樵这四位兄弟后来的命运、人生历程看,他们这一帮人是有热血,有正气的,倘若王亚樵1936年不死,也许他还能写下一段传奇。实在可惜。“小太宗”唐宣宗的母亲郑氏,即孝明皇后的一生堪称传奇,她在被唐宪宗临幸之前,不单单只做过郭贵妃的侍女,更曾是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也就是说郑氏算是二婚,甚至不能称之为婚,毕竟在李琦那里她只是侍妾,在唐宪宗这里,她在他生前也没有封号,地位很低。直到唐宪宗去世后,她才成为太妃,又在儿子登基后成为太后,进而太皇太后,一直熬到七八十岁,也算是相当的长寿了。郑氏是润州人,因为相士一句“此女当生天子”的话被已经有了异志的李琦纳进府中做了侍妾,李琦说起来还是李唐皇室的远族,能追溯到李虎一辈,不过到李琦这里,早已经是很远很远了。唐中期之后,藩镇林立,很多大型的藩镇都想割据自立,李琦也想着有个自己的独立王国,但他很不幸的遇到了强势的唐宪宗,硬是出兵打败了李琦。李琦被带到长安在独柳树下被处斩,而其女眷则没入掖庭为奴,郑氏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郭贵妃的侍女,然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郑氏在唐宪宗在世时的品阶,很可能也只是被临幸了一次,然后幸运的生下了儿子,但地位并没有改变多少,正因为如此,身为皇子的李忱特别的寡言少语,甚至宫中都在传言这是一个傻子。这反倒成了郑氏和李忱的保护色。一直到李忱十一岁的时候,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之子唐穆宗继位,郑氏成了太妃,和光王李忱生活在一起。郑氏经过的变故太多,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子,也正因为如此,她之前虽然身份不高,但也平安无事。在穆宗时期,李忱就开始经常梦到乘龙上天,他告诉郑氏,郑氏很恐慌,忙叮嘱儿子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正是因为郑氏的影响,李忱一直是低调的,即便被自己的侄子们嘲笑也不反驳。如果就这么过一辈子,郑氏实际上也算是因为有个儿子才有了一个不错的晚年,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儿子给她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大的尊贵等着她。846年,唐武宗病逝,宦官们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李忱这个看似痴傻的光王就成了他们的猎物,这一年,李忱被扶立为皇帝,即唐宣宗。母凭子贵,郑氏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后。郑氏由原来的太妃升为现在的太后,和曾经的主子郭氏成了平级关系,虽然郭氏在宗法上仍高于郑氏,但在宣宗一朝,郭氏的实际地位是很尴尬的。在这之前,郭氏一直是压着郑氏的,是宫中最尊贵的女人,而宣宗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是郭氏的孙子,她做了26年的太皇太后。等宣宗一继位,她和郑氏再次有了密切的利益接触,两人之间还真是牵扯颇多,更是大唐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宣宗侍母极孝,亲自将郑太后养在大明宫尽孝,而对郭太后则多有冷落。亲疏本就有别,而唐宣宗又是一个极有主见的皇帝,根本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他将帝国治理的很好,对外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甚至河湟之地也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样一位皇帝他坚持自己的一套东西,也记得郭太后过去曾经给过亲生母亲的那些难堪,而郭太后因为自己的子嗣从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自然对宣宗也没有什么好态度。所以双方之间并不愉快,矛盾在宣宗继位的两年后爆发,当时郭太后带着几个人直接到勤政楼准备跳楼自杀,但是被人救了下来,不过在当天晚上,郭太后还是死在了兴庆宫。有关部门奏请让郭太后与唐宪宗合葬景陵,并让她的神主祔于唐宪宗太庙,这遭到了宣宗的强烈反对。在他这个皇帝看来,这一切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母亲郑太后的,而不是郭太后。859年,唐宣宗去世,其子唐懿宗继位,郑氏又成为太皇太后,此时的她已经是75岁,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她也已经成为一个老人,虽然是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但是余生也只剩下孤寂清冷的日子。抛去荣华富贵和权力不谈,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因为一句相士的话,她就做了节度使李琦的侍妾。因为李琦对抗朝廷失败,她就成为一名宫奴,在郭贵妃身边伺候。因为被唐宪宗多看了一眼进而临幸,她就开始了寂寞的被冷落的妃子生活。但她终还是因为有儿子傍身,在唐宪宗去世后有了容身之所,在熬过26年的太妃生涯后,她的儿子成了九五之尊,而她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子,即便这或许并不是她想要的。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感谢邀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性贿赂是贿赂罪中一个体现而已。以前贿赂送礼,是送现金,后来送购物卡,有的送古董、首饰,有的送娱乐场所的消费卡,等等花样繁多!现在又出现一种各取所需的贿赂方式,例如你的孩子想进xx单位,你让对方给你家孩子亮绿灯,当对方的孩子进自己单位的时候,你也亮绿灯。这种方式更隐蔽。因为公务员招聘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要回避。无论是哪种贿赂,只要贿赂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无论是贿赂方还是收受贿赂方都已构成贿赂罪。如果题主有这个想法,建议趁早放弃这个危险的行为,不要知法犯法。说点题外话: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领导风气不好,你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不说不给你办,反正是各种理由拖你时间就是办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财消灾,贿赂一下,把事情解决掉也值了!其实正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间接地养成了某些人不良习惯!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他绝非政治人物,也非军事人物,然而,他又有相当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他还保留一些桀骜不驯的匪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摇摇欲坠的乱世上海滩,干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南京刺汪,挫败杜月笙,警告张学良,一二八事变时配合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怒刺日酋白川大将,等等等等。后来,他被戴笠的手下杀害,主要是因为戴笠流浪上海滩时,曾跟他订交,对他十分熟悉,另外,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好女色,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跟二十多个女人睡过觉。关于王亚樵具体是怎么被杀害的?说法很多。王亚樵兄弟余立奎的小老婆佘婉君,是其中的关键。1986年5月28日,曾经追捕过王亚樵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接受安徽文史学者戴健的采访时,曾说:“王亚樵这个人,我抓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抓到。王亚樵最后被戴笠指派的余立奎小老婆余婉君跟踪到广西梧州,终遭杀害。余婉君这个人,长得漂亮,只是眼睛丑,戴个小眼睛——”有人认为,王亚樵被杀,是戴笠抓住了他和余婉君有不正常男女关系,并利用余婉君设计了一个致命的胭脂井。从王亚樵最后独自一人前往余婉君住处这个细节看,两人幽会的可能性很大。但王亚樵的胞弟王述樵却认为,王亚樵实质上是死于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王述樵说,那时广西管理极严,军统二十几个特务乘汽艇开进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岂有不知之理?王亚樵之死,乃是李、白开门揖盗,假戴笠之手而杀之,李、白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已经获知他要投奔延安,二是因为他们正在谋求与蒋介石合作。不管是死于阴谋,还是死于大意失荆州,1936年10月20日晚上8时许,一代暗杀大王身中五枪三刀,脸皮被剥,惨死梧州,年仅48岁。王亚樵死在了奔向黎明前,那他的几位心腹兄弟,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王亚樵被杀时,其心腹兄弟华克之正在延安为他打前站,铺路。王亚樵死后,延安鉴于华克之身为南京政府通缉的要犯,不便公然收留,经过权衡,便将他派去华南,充当延安与李济深等华南实力派之间的信使。后来,华克之化名张建良,在廖承志、潘汉年手下,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一时期,他游走在周佛海等一批汉奸身边,获取了大量的日伪蒋情报,并为新四军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1949年之后,华克之一直从事国家安全工作。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身陷牢狱。在牢狱中,华克之因屡次被审,愤懑异常,竟用筷子戳出了自己的右眼珠。被关了11年出狱后,华克之以一个报社编辑的平凡身份,度过了余生,1998年1月7日去世。先是江湖人物,后是灰色地带的情报人物,华克之能善终,也算是命硬了。王亚樵的另一心腹兄弟郑抱真,昔日斧头帮金牌杀手,人头曾值十万大洋。七七事变后,他返回老家安徽寿县,拉队伍抗日,并担任了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支队司令,人马最盛时,有上千条枪。1938年10月,在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担心抗日自卫军尾大不掉,决定改编、解散这支队伍。郑抱真响应地下党号召,率部毅然参加新四军,并在后来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向安徽合肥奔进,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2月1日,合肥由县改市,郑抱真出任了第一任市长。安徽全境解放后,郑抱真还曾担任过皖北行署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在上海,享年57年。年寿虽不高,却是轰轰烈烈。再说王亚樵的第三个心腹兄弟余亚农。王亚樵死后,余亚农与郑抱真一起回到安徽,组建抗日自卫军,并担任了第五路指挥。但在1938年桂系的清洗中,他的应对不如郑抱真,因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所幸经爱国人士营救,余亚农后来获释,之后他回到淮北一带,经商、务农。抗战胜利后,余亚农在上海参加了民主同盟,1949年与地下党一起在宁沪策动起义,协助大军渡江。解放后,余亚农的待遇不错,曾担任过安徽省副省长。1959年,余亚农在病危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病逝,享年72岁。最后再来说说余立奎。余立奎曾是王亚樵身边最得力的干将,抗战时期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王亚樵策划的那些惊天暗杀,具体实施时都有余立奎的身影。1935年行刺汪精卫后,余立奎跟随王亚樵一同逃到香港,但很不幸,在香港他被捕了。值得一说的是,在狱中,无论是酷刑,还是王亚樵和余婉君的绯闻,都没能让这位江湖汉子背叛自己的大哥,1936年他被引渡回南京,被判死刑后遭到了长期监禁,直到1949年。恢复自由后,1950年,余立奎担任了南京救济分会监委会副主任,并由李济琛介绍担任了民革南京分部常务委员,1951年回到安徽,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67年逝世。从王亚樵这四位兄弟后来的命运、人生历程看,他们这一帮人是有热血,有正气的,倘若王亚樵1936年不死,也许他还能写下一段传奇。实在可惜。“小太宗”唐宣宗的母亲郑氏,即孝明皇后的一生堪称传奇,她在被唐宪宗临幸之前,不单单只做过郭贵妃的侍女,更曾是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也就是说郑氏算是二婚,甚至不能称之为婚,毕竟在李琦那里她只是侍妾,在唐宪宗这里,她在他生前也没有封号,地位很低。直到唐宪宗去世后,她才成为太妃,又在儿子登基后成为太后,进而太皇太后,一直熬到七八十岁,也算是相当的长寿了。郑氏是润州人,因为相士一句“此女当生天子”的话被已经有了异志的李琦纳进府中做了侍妾,李琦说起来还是李唐皇室的远族,能追溯到李虎一辈,不过到李琦这里,早已经是很远很远了。唐中期之后,藩镇林立,很多大型的藩镇都想割据自立,李琦也想着有个自己的独立王国,但他很不幸的遇到了强势的唐宪宗,硬是出兵打败了李琦。李琦被带到长安在独柳树下被处斩,而其女眷则没入掖庭为奴,郑氏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郭贵妃的侍女,然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郑氏在唐宪宗在世时的品阶,很可能也只是被临幸了一次,然后幸运的生下了儿子,但地位并没有改变多少,正因为如此,身为皇子的李忱特别的寡言少语,甚至宫中都在传言这是一个傻子。这反倒成了郑氏和李忱的保护色。一直到李忱十一岁的时候,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之子唐穆宗继位,郑氏成了太妃,和光王李忱生活在一起。郑氏经过的变故太多,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子,也正因为如此,她之前虽然身份不高,但也平安无事。在穆宗时期,李忱就开始经常梦到乘龙上天,他告诉郑氏,郑氏很恐慌,忙叮嘱儿子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正是因为郑氏的影响,李忱一直是低调的,即便被自己的侄子们嘲笑也不反驳。如果就这么过一辈子,郑氏实际上也算是因为有个儿子才有了一个不错的晚年,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儿子给她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大的尊贵等着她。846年,唐武宗病逝,宦官们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李忱这个看似痴傻的光王就成了他们的猎物,这一年,李忱被扶立为皇帝,即唐宣宗。母凭子贵,郑氏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后。郑氏由原来的太妃升为现在的太后,和曾经的主子郭氏成了平级关系,虽然郭氏在宗法上仍高于郑氏,但在宣宗一朝,郭氏的实际地位是很尴尬的。在这之前,郭氏一直是压着郑氏的,是宫中最尊贵的女人,而宣宗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是郭氏的孙子,她做了26年的太皇太后。等宣宗一继位,她和郑氏再次有了密切的利益接触,两人之间还真是牵扯颇多,更是大唐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宣宗侍母极孝,亲自将郑太后养在大明宫尽孝,而对郭太后则多有冷落。亲疏本就有别,而唐宣宗又是一个极有主见的皇帝,根本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他将帝国治理的很好,对外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甚至河湟之地也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样一位皇帝他坚持自己的一套东西,也记得郭太后过去曾经给过亲生母亲的那些难堪,而郭太后因为自己的子嗣从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自然对宣宗也没有什么好态度。所以双方之间并不愉快,矛盾在宣宗继位的两年后爆发,当时郭太后带着几个人直接到勤政楼准备跳楼自杀,但是被人救了下来,不过在当天晚上,郭太后还是死在了兴庆宫。有关部门奏请让郭太后与唐宪宗合葬景陵,并让她的神主祔于唐宪宗太庙,这遭到了宣宗的强烈反对。在他这个皇帝看来,这一切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母亲郑太后的,而不是郭太后。859年,唐宣宗去世,其子唐懿宗继位,郑氏又成为太皇太后,此时的她已经是75岁,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她也已经成为一个老人,虽然是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但是余生也只剩下孤寂清冷的日子。抛去荣华富贵和权力不谈,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因为一句相士的话,她就做了节度使李琦的侍妾。因为李琦对抗朝廷失败,她就成为一名宫奴,在郭贵妃身边伺候。因为被唐宪宗多看了一眼进而临幸,她就开始了寂寞的被冷落的妃子生活。但她终还是因为有儿子傍身,在唐宪宗去世后有了容身之所,在熬过26年的太妃生涯后,她的儿子成了九五之尊,而她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子,即便这或许并不是她想要的。作者:史遇春既然要说大清王朝外官向京官送礼的相关事体,那么,就必须清楚什么是京官,什么是外官。京官,一般是指在京师任职的中央系统的官员。相对于京官而言,外官则是指地方官员和朝廷差遣外出的官员。外官要向京官送礼,其间的道理,有人情也有政治,比较清楚,这里就不细说了。话入正题。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下。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以前,外官馈送京官,主要有以下三项:一、夏季有冰敬。所谓冰敬,就是指:在夏季到来之际,地方官员、下级官员为了给京官或上级官员送礼,便以消暑降温为由,馈送钱财以示“恭敬”,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堂,称之为“冰敬”。须知,这一事体,不但清朝有,明朝也有。二、冬季有炭敬。与冰敬同理,炭敬则是指:每当冬日降临,各地地方官员便以为京官购置取暖的木炭为名,向其“恭敬”钱财,此所谓“炭敬”。三、出京上任前有别敬。所谓别敬,就是地方官赴任前,在向京官告别时,致送礼金,以表达“恭敬”之情意。有人把这解读为“潜规则”。有人把这解读为公开“行贿受贿”。还有人把这解读为“奖金”、“年终奖”。各人解读,自有他们立意的根据,也有他们作文的用心。此处不做评议,点到为止,仅供大家参考而已。冰敬、炭敬、别敬,这三项,算是清朝官场普遍存在的馈送。除以上三项而外,还有一项,它流行于特定的群体之间。这特定的群体,一是同年;二是同乡。同乡很好理解。同年,需要简单解释一下: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另,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清朝官场流行于同年、同乡之间的馈送,称之为“团拜项”。也就是说,每一年,同朝为官的同年或者同朝为官的同乡之间,要团拜一次。团拜时,外官同年要向京官同年馈送,外官同乡要向京官同乡馈送。说到这里,顺便简单说说外官馈送京官的背景,以便对这一事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清代的京官,在职位上,较地方官稍为清贵。但是,京官的收入却远逊于外官。单靠微薄的俸禄,要租房、要养家、要应酬、还要照顾亲族,这对大部分京官而言,是远远无法应付生计的。外官则不然,除了薪俸及朝廷发放的养廉银(京官无此项收入。关于养廉银,详见文后补充资料)外,其他各种收入,才是他们的大笔进项。当然,这并非是说,外官完全都是贪污受贿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外官可以利用地方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向乡绅民众设立不同的收费项目。京官与外官之间收入悬殊,但是,京官处在中央系统,他们有职务上的优势。所以,京官也可以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基于以上情况,京官与外官外之间,相互之间都有借助对方需要,于是,基于双方收入的差异,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仗外官的冰敬、炭敬和别敬等。到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以后,外官对京官的馈送,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冰敬不再是京官普遍的进项,而是变成了专有馈送:冰敬成了督抚(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送给军机处京官(大臣)的专项礼金。此时,除军机处京官拥有冰敬和炭敬两项馈送外,其余京官就只剩下了炭敬一项馈送。冰敬、炭敬的礼金数目,以八两银子为起点,到三百两银子封顶。沈文肃(葆桢)向军机处送礼金,不分什么冰敬、炭敬、别敬等,他每年只送一次,每次每人送三百两银子。当然,军机处的大臣,也有不收他所送礼金的。至于地方官送给其他京官的炭敬礼金多少,则由地方官自由决定。外官馈送京官礼金的多少,一般根据两个标准:一是所要馈送的京官官阶大小;一是与所要馈送京官的交情深浅。外官对京官的馈送,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交情;到了后来,大家的关注点完全变了,基本上都是非常注重官阶(权势)了。原本,京官可以普遍获取的炭敬;到了后来,在普通京官中,炭敬也逐渐变得稀有了。只有那些与外官交情很好的普通京官,这个时候,才可以拿得到炭敬。也就是说,在冰敬被军机处专享之后,其他京官已与冰敬无缘了。再到后来,炭敬也逐渐集中为高阶官员享有;此外,只有数量较少的普通京官,需要依靠个人与外官的交情,才可以获得炭敬。不过,别敬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督抚、藩臬(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等外官回到京师之后,除了“恭敬”朝中的权臣、亲贵之外,他们还会对自己的同乡、同年、还有那些他们所任职省份的京官普遍有所馈送。这种时候,所送别敬礼金的数目,基本上都是在十两银子左右。到后来,这别敬礼金的数目也有所缩水,竟然有人降低标准,只送六两银子。虽然别敬礼金的数目已经降低了标准,但是,因为京官日渐增多,对外官而言,这一趟下来,也要花费不菲的银子。笔记作者何刚德到京师任职之后,他的生活来源逐渐羞涩。经他计算,他每年能够得到外官的馈送,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两银子。虽然说也就只有一百两银子,但是,对于何刚德在京师的生活而言,已经算是不小的贴补了。到了清德宗光绪帝与清逊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之际,贿赂之风大盛。这个时候,那些个冰敬、炭敬、别敬等,基本上全都集中在权贵那里了。于是,冰敬、炭敬、别敬等也就成了收受贿赂的名目、也就成了违制乱法的掩盖。此时,京官中地位比较低的、所在衙门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职务没有多少实质影响力的,他们基本上就与冰敬、炭敬、别敬等完全绝缘了。这一时期,炭敬已经有了年末馈送的意涵了。大约也就是总结旧年,犒劳辛苦;迎接新岁,恭贺未来的意思吧。有人说炭敬就是“年终奖”,的确,这个时候的炭敬的确是在年终收到的;的确也是额外的进项,可看作是“奖”。但是,粗略对比之后,如果把炭敬说成是“年终奖”,这大概是让人比较难以认同的吧。这时候,馈送炭敬,为了隐晦,致函时不再明示所送礼金的数目。而是采取了一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暗指赠银数目。这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就是采用八韵、十韵或者数十韵的梅花诗来暗指。如果馈送四十两银子,诗中会说:四十贤人。如果馈送三百两银子,诗中会说:毛诗一部。如此这般,是多么地文雅啊!那时候,满清的皇亲贵族中有一些掌握着实权,所以,就有人别有用意地送他们炭敬。据说,有人曾送给涛贝勒(爱新觉罗·载涛)一千两银子,致函的封面上写有“千佛名经”四个字。按照通行梅花诗的解读,官场上都知道是送了一千两银子。由于涛贝勒那时还不知内情,他就把这封信函拿出来给人家看。等拆开信函后,才发现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附本文相关资料:【养廉银】清朝特有的官员薪资给付制度。创建于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本意是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避免贪污事件的发生,因而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是地方的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程度,养廉银数额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养廉银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火耗”起于明神宗(朱翊钧)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要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熔化重铸中,就有火耗。具体征税时,官方加征的“火耗”,均大于实际的“火耗”,其间的差额,归官员所有。清初也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更是数倍于正赋。虽然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公元1644年~公元1661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朝廷也就默认了。〕【沈葆桢】(公元1820年~公元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应曾国藩之请,赴安庆大营,被委以重用。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他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开始了他在台湾倡导的近代化之路。清德宗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回朝,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他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力量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北洋水师。清德宗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江宁任上病逝,享年59岁。谥文肃,追赠太子太保。【爱新觉罗?载涛】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生于北京。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不久,晋辅国公。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加郡王衔,与铁良等任总司稽察。清廷新设禁卫军后,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清逊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命管理军咨处事务。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后派任赴英国专使大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任军咨大臣并掌管禁卫军,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1912年,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后解散。1917年,张勋复辟,任为禁卫军司令。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1927年,任翊卫使。1929年,迫于生计,将贝勒府卖给当时的辅仁大学。1931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日军侵华期间,拒绝到伪满洲国任职。建国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历任总后勤部民政局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全文结束)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感谢邀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性贿赂是贿赂罪中一个体现而已。以前贿赂送礼,是送现金,后来送购物卡,有的送古董、首饰,有的送娱乐场所的消费卡,等等花样繁多!现在又出现一种各取所需的贿赂方式,例如你的孩子想进xx单位,你让对方给你家孩子亮绿灯,当对方的孩子进自己单位的时候,你也亮绿灯。这种方式更隐蔽。因为公务员招聘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要回避。无论是哪种贿赂,只要贿赂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无论是贿赂方还是收受贿赂方都已构成贿赂罪。如果题主有这个想法,建议趁早放弃这个危险的行为,不要知法犯法。说点题外话: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领导风气不好,你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不说不给你办,反正是各种理由拖你时间就是办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财消灾,贿赂一下,把事情解决掉也值了!其实正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间接地养成了某些人不良习惯!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他绝非政治人物,也非军事人物,然而,他又有相当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他还保留一些桀骜不驯的匪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摇摇欲坠的乱世上海滩,干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南京刺汪,挫败杜月笙,警告张学良,一二八事变时配合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怒刺日酋白川大将,等等等等。后来,他被戴笠的手下杀害,主要是因为戴笠流浪上海滩时,曾跟他订交,对他十分熟悉,另外,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好女色,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跟二十多个女人睡过觉。关于王亚樵具体是怎么被杀害的?说法很多。王亚樵兄弟余立奎的小老婆佘婉君,是其中的关键。1986年5月28日,曾经追捕过王亚樵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接受安徽文史学者戴健的采访时,曾说:“王亚樵这个人,我抓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抓到。王亚樵最后被戴笠指派的余立奎小老婆余婉君跟踪到广西梧州,终遭杀害。余婉君这个人,长得漂亮,只是眼睛丑,戴个小眼睛——”有人认为,王亚樵被杀,是戴笠抓住了他和余婉君有不正常男女关系,并利用余婉君设计了一个致命的胭脂井。从王亚樵最后独自一人前往余婉君住处这个细节看,两人幽会的可能性很大。但王亚樵的胞弟王述樵却认为,王亚樵实质上是死于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王述樵说,那时广西管理极严,军统二十几个特务乘汽艇开进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岂有不知之理?王亚樵之死,乃是李、白开门揖盗,假戴笠之手而杀之,李、白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已经获知他要投奔延安,二是因为他们正在谋求与蒋介石合作。不管是死于阴谋,还是死于大意失荆州,1936年10月20日晚上8时许,一代暗杀大王身中五枪三刀,脸皮被剥,惨死梧州,年仅48岁。王亚樵死在了奔向黎明前,那他的几位心腹兄弟,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王亚樵被杀时,其心腹兄弟华克之正在延安为他打前站,铺路。王亚樵死后,延安鉴于华克之身为南京政府通缉的要犯,不便公然收留,经过权衡,便将他派去华南,充当延安与李济深等华南实力派之间的信使。后来,华克之化名张建良,在廖承志、潘汉年手下,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一时期,他游走在周佛海等一批汉奸身边,获取了大量的日伪蒋情报,并为新四军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1949年之后,华克之一直从事国家安全工作。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身陷牢狱。在牢狱中,华克之因屡次被审,愤懑异常,竟用筷子戳出了自己的右眼珠。被关了11年出狱后,华克之以一个报社编辑的平凡身份,度过了余生,1998年1月7日去世。先是江湖人物,后是灰色地带的情报人物,华克之能善终,也算是命硬了。王亚樵的另一心腹兄弟郑抱真,昔日斧头帮金牌杀手,人头曾值十万大洋。七七事变后,他返回老家安徽寿县,拉队伍抗日,并担任了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支队司令,人马最盛时,有上千条枪。1938年10月,在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担心抗日自卫军尾大不掉,决定改编、解散这支队伍。郑抱真响应地下党号召,率部毅然参加新四军,并在后来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向安徽合肥奔进,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2月1日,合肥由县改市,郑抱真出任了第一任市长。安徽全境解放后,郑抱真还曾担任过皖北行署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在上海,享年57年。年寿虽不高,却是轰轰烈烈。再说王亚樵的第三个心腹兄弟余亚农。王亚樵死后,余亚农与郑抱真一起回到安徽,组建抗日自卫军,并担任了第五路指挥。但在1938年桂系的清洗中,他的应对不如郑抱真,因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所幸经爱国人士营救,余亚农后来获释,之后他回到淮北一带,经商、务农。抗战胜利后,余亚农在上海参加了民主同盟,1949年与地下党一起在宁沪策动起义,协助大军渡江。解放后,余亚农的待遇不错,曾担任过安徽省副省长。1959年,余亚农在病危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病逝,享年72岁。最后再来说说余立奎。余立奎曾是王亚樵身边最得力的干将,抗战时期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王亚樵策划的那些惊天暗杀,具体实施时都有余立奎的身影。1935年行刺汪精卫后,余立奎跟随王亚樵一同逃到香港,但很不幸,在香港他被捕了。值得一说的是,在狱中,无论是酷刑,还是王亚樵和余婉君的绯闻,都没能让这位江湖汉子背叛自己的大哥,1936年他被引渡回南京,被判死刑后遭到了长期监禁,直到1949年。恢复自由后,1950年,余立奎担任了南京救济分会监委会副主任,并由李济琛介绍担任了民革南京分部常务委员,1951年回到安徽,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67年逝世。从王亚樵这四位兄弟后来的命运、人生历程看,他们这一帮人是有热血,有正气的,倘若王亚樵1936年不死,也许他还能写下一段传奇。实在可惜。“小太宗”唐宣宗的母亲郑氏,即孝明皇后的一生堪称传奇,她在被唐宪宗临幸之前,不单单只做过郭贵妃的侍女,更曾是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也就是说郑氏算是二婚,甚至不能称之为婚,毕竟在李琦那里她只是侍妾,在唐宪宗这里,她在他生前也没有封号,地位很低。直到唐宪宗去世后,她才成为太妃,又在儿子登基后成为太后,进而太皇太后,一直熬到七八十岁,也算是相当的长寿了。郑氏是润州人,因为相士一句“此女当生天子”的话被已经有了异志的李琦纳进府中做了侍妾,李琦说起来还是李唐皇室的远族,能追溯到李虎一辈,不过到李琦这里,早已经是很远很远了。唐中期之后,藩镇林立,很多大型的藩镇都想割据自立,李琦也想着有个自己的独立王国,但他很不幸的遇到了强势的唐宪宗,硬是出兵打败了李琦。李琦被带到长安在独柳树下被处斩,而其女眷则没入掖庭为奴,郑氏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郭贵妃的侍女,然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郑氏在唐宪宗在世时的品阶,很可能也只是被临幸了一次,然后幸运的生下了儿子,但地位并没有改变多少,正因为如此,身为皇子的李忱特别的寡言少语,甚至宫中都在传言这是一个傻子。这反倒成了郑氏和李忱的保护色。一直到李忱十一岁的时候,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之子唐穆宗继位,郑氏成了太妃,和光王李忱生活在一起。郑氏经过的变故太多,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子,也正因为如此,她之前虽然身份不高,但也平安无事。在穆宗时期,李忱就开始经常梦到乘龙上天,他告诉郑氏,郑氏很恐慌,忙叮嘱儿子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正是因为郑氏的影响,李忱一直是低调的,即便被自己的侄子们嘲笑也不反驳。如果就这么过一辈子,郑氏实际上也算是因为有个儿子才有了一个不错的晚年,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儿子给她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大的尊贵等着她。846年,唐武宗病逝,宦官们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李忱这个看似痴傻的光王就成了他们的猎物,这一年,李忱被扶立为皇帝,即唐宣宗。母凭子贵,郑氏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后。郑氏由原来的太妃升为现在的太后,和曾经的主子郭氏成了平级关系,虽然郭氏在宗法上仍高于郑氏,但在宣宗一朝,郭氏的实际地位是很尴尬的。在这之前,郭氏一直是压着郑氏的,是宫中最尊贵的女人,而宣宗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是郭氏的孙子,她做了26年的太皇太后。等宣宗一继位,她和郑氏再次有了密切的利益接触,两人之间还真是牵扯颇多,更是大唐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宣宗侍母极孝,亲自将郑太后养在大明宫尽孝,而对郭太后则多有冷落。亲疏本就有别,而唐宣宗又是一个极有主见的皇帝,根本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他将帝国治理的很好,对外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甚至河湟之地也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样一位皇帝他坚持自己的一套东西,也记得郭太后过去曾经给过亲生母亲的那些难堪,而郭太后因为自己的子嗣从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自然对宣宗也没有什么好态度。所以双方之间并不愉快,矛盾在宣宗继位的两年后爆发,当时郭太后带着几个人直接到勤政楼准备跳楼自杀,但是被人救了下来,不过在当天晚上,郭太后还是死在了兴庆宫。有关部门奏请让郭太后与唐宪宗合葬景陵,并让她的神主祔于唐宪宗太庙,这遭到了宣宗的强烈反对。在他这个皇帝看来,这一切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母亲郑太后的,而不是郭太后。859年,唐宣宗去世,其子唐懿宗继位,郑氏又成为太皇太后,此时的她已经是75岁,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她也已经成为一个老人,虽然是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但是余生也只剩下孤寂清冷的日子。抛去荣华富贵和权力不谈,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因为一句相士的话,她就做了节度使李琦的侍妾。因为李琦对抗朝廷失败,她就成为一名宫奴,在郭贵妃身边伺候。因为被唐宪宗多看了一眼进而临幸,她就开始了寂寞的被冷落的妃子生活。但她终还是因为有儿子傍身,在唐宪宗去世后有了容身之所,在熬过26年的太妃生涯后,她的儿子成了九五之尊,而她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子,即便这或许并不是她想要的。作者:史遇春既然要说大清王朝外官向京官送礼的相关事体,那么,就必须清楚什么是京官,什么是外官。京官,一般是指在京师任职的中央系统的官员。相对于京官而言,外官则是指地方官员和朝廷差遣外出的官员。外官要向京官送礼,其间的道理,有人情也有政治,比较清楚,这里就不细说了。话入正题。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下。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以前,外官馈送京官,主要有以下三项:一、夏季有冰敬。所谓冰敬,就是指:在夏季到来之际,地方官员、下级官员为了给京官或上级官员送礼,便以消暑降温为由,馈送钱财以示“恭敬”,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堂,称之为“冰敬”。须知,这一事体,不但清朝有,明朝也有。二、冬季有炭敬。与冰敬同理,炭敬则是指:每当冬日降临,各地地方官员便以为京官购置取暖的木炭为名,向其“恭敬”钱财,此所谓“炭敬”。三、出京上任前有别敬。所谓别敬,就是地方官赴任前,在向京官告别时,致送礼金,以表达“恭敬”之情意。有人把这解读为“潜规则”。有人把这解读为公开“行贿受贿”。还有人把这解读为“奖金”、“年终奖”。各人解读,自有他们立意的根据,也有他们作文的用心。此处不做评议,点到为止,仅供大家参考而已。冰敬、炭敬、别敬,这三项,算是清朝官场普遍存在的馈送。除以上三项而外,还有一项,它流行于特定的群体之间。这特定的群体,一是同年;二是同乡。同乡很好理解。同年,需要简单解释一下: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另,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清朝官场流行于同年、同乡之间的馈送,称之为“团拜项”。也就是说,每一年,同朝为官的同年或者同朝为官的同乡之间,要团拜一次。团拜时,外官同年要向京官同年馈送,外官同乡要向京官同乡馈送。说到这里,顺便简单说说外官馈送京官的背景,以便对这一事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清代的京官,在职位上,较地方官稍为清贵。但是,京官的收入却远逊于外官。单靠微薄的俸禄,要租房、要养家、要应酬、还要照顾亲族,这对大部分京官而言,是远远无法应付生计的。外官则不然,除了薪俸及朝廷发放的养廉银(京官无此项收入。关于养廉银,详见文后补充资料)外,其他各种收入,才是他们的大笔进项。当然,这并非是说,外官完全都是贪污受贿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外官可以利用地方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向乡绅民众设立不同的收费项目。京官与外官之间收入悬殊,但是,京官处在中央系统,他们有职务上的优势。所以,京官也可以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基于以上情况,京官与外官外之间,相互之间都有借助对方需要,于是,基于双方收入的差异,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仗外官的冰敬、炭敬和别敬等。到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以后,外官对京官的馈送,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冰敬不再是京官普遍的进项,而是变成了专有馈送:冰敬成了督抚(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送给军机处京官(大臣)的专项礼金。此时,除军机处京官拥有冰敬和炭敬两项馈送外,其余京官就只剩下了炭敬一项馈送。冰敬、炭敬的礼金数目,以八两银子为起点,到三百两银子封顶。沈文肃(葆桢)向军机处送礼金,不分什么冰敬、炭敬、别敬等,他每年只送一次,每次每人送三百两银子。当然,军机处的大臣,也有不收他所送礼金的。至于地方官送给其他京官的炭敬礼金多少,则由地方官自由决定。外官馈送京官礼金的多少,一般根据两个标准:一是所要馈送的京官官阶大小;一是与所要馈送京官的交情深浅。外官对京官的馈送,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交情;到了后来,大家的关注点完全变了,基本上都是非常注重官阶(权势)了。原本,京官可以普遍获取的炭敬;到了后来,在普通京官中,炭敬也逐渐变得稀有了。只有那些与外官交情很好的普通京官,这个时候,才可以拿得到炭敬。也就是说,在冰敬被军机处专享之后,其他京官已与冰敬无缘了。再到后来,炭敬也逐渐集中为高阶官员享有;此外,只有数量较少的普通京官,需要依靠个人与外官的交情,才可以获得炭敬。不过,别敬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督抚、藩臬(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等外官回到京师之后,除了“恭敬”朝中的权臣、亲贵之外,他们还会对自己的同乡、同年、还有那些他们所任职省份的京官普遍有所馈送。这种时候,所送别敬礼金的数目,基本上都是在十两银子左右。到后来,这别敬礼金的数目也有所缩水,竟然有人降低标准,只送六两银子。虽然别敬礼金的数目已经降低了标准,但是,因为京官日渐增多,对外官而言,这一趟下来,也要花费不菲的银子。笔记作者何刚德到京师任职之后,他的生活来源逐渐羞涩。经他计算,他每年能够得到外官的馈送,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两银子。虽然说也就只有一百两银子,但是,对于何刚德在京师的生活而言,已经算是不小的贴补了。到了清德宗光绪帝与清逊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之际,贿赂之风大盛。这个时候,那些个冰敬、炭敬、别敬等,基本上全都集中在权贵那里了。于是,冰敬、炭敬、别敬等也就成了收受贿赂的名目、也就成了违制乱法的掩盖。此时,京官中地位比较低的、所在衙门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职务没有多少实质影响力的,他们基本上就与冰敬、炭敬、别敬等完全绝缘了。这一时期,炭敬已经有了年末馈送的意涵了。大约也就是总结旧年,犒劳辛苦;迎接新岁,恭贺未来的意思吧。有人说炭敬就是“年终奖”,的确,这个时候的炭敬的确是在年终收到的;的确也是额外的进项,可看作是“奖”。但是,粗略对比之后,如果把炭敬说成是“年终奖”,这大概是让人比较难以认同的吧。这时候,馈送炭敬,为了隐晦,致函时不再明示所送礼金的数目。而是采取了一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暗指赠银数目。这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就是采用八韵、十韵或者数十韵的梅花诗来暗指。如果馈送四十两银子,诗中会说:四十贤人。如果馈送三百两银子,诗中会说:毛诗一部。如此这般,是多么地文雅啊!那时候,满清的皇亲贵族中有一些掌握着实权,所以,就有人别有用意地送他们炭敬。据说,有人曾送给涛贝勒(爱新觉罗·载涛)一千两银子,致函的封面上写有“千佛名经”四个字。按照通行梅花诗的解读,官场上都知道是送了一千两银子。由于涛贝勒那时还不知内情,他就把这封信函拿出来给人家看。等拆开信函后,才发现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附本文相关资料:【养廉银】清朝特有的官员薪资给付制度。创建于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本意是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避免贪污事件的发生,因而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是地方的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程度,养廉银数额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养廉银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火耗”起于明神宗(朱翊钧)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要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熔化重铸中,就有火耗。具体征税时,官方加征的“火耗”,均大于实际的“火耗”,其间的差额,归官员所有。清初也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更是数倍于正赋。虽然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公元1644年~公元1661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朝廷也就默认了。〕【沈葆桢】(公元1820年~公元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应曾国藩之请,赴安庆大营,被委以重用。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他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开始了他在台湾倡导的近代化之路。清德宗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回朝,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他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力量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北洋水师。清德宗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江宁任上病逝,享年59岁。谥文肃,追赠太子太保。【爱新觉罗?载涛】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生于北京。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不久,晋辅国公。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加郡王衔,与铁良等任总司稽察。清廷新设禁卫军后,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清逊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命管理军咨处事务。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后派任赴英国专使大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任军咨大臣并掌管禁卫军,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1912年,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后解散。1917年,张勋复辟,任为禁卫军司令。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1927年,任翊卫使。1929年,迫于生计,将贝勒府卖给当时的辅仁大学。1931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日军侵华期间,拒绝到伪满洲国任职。建国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历任总后勤部民政局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全文结束)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在农村人情客往是一件许多年留下的规距,你有事我帮忙,比如过去农村盖房子,是土砖房,布瓦那种,六七十年代农村很穷,但是盖三两间大瓦房花不了几个钱,匠人工钱,铁钉,和饭菜,其余全部是乡亲,邻里帮工全部免费。后来乡下红白喜事,小孩周岁,老人生日都兴送礼,我们那叫赶情搭礼,根据亲疏礼物,礼金来决定。前三年我堂叔去世,因为他在县城工作,乡下人情礼往基本没落下,去世时大家自愿帮忙,整个下来花了两万元。前两年我堂奶奶去世,因为堂叔在省城而且地位较高,很少回乡下,和农村人情客往完全没有,但是农村人就计较了,人来了,记工,那怕一上午或者一两小时,按一天工钱算,一天150元外加一盒烟,还有三餐饭,一下来花了四万多元,比堂叔多了一倍。这就是农村人情一个现象,不论你官重权贵,富甲一方农民眼里都是平等,你把他们当人尊重你,如果你与乡下亲人们没交情那怕亲兄弟,死了也不让你进屋。我亲堂哥在武汉铁路工作,他亲弟不让进家门。后来还是我二弟让堂哥进他的家办的。现在农村人比较实惠,和城市人一样,人情客往在于往。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感谢邀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性贿赂是贿赂罪中一个体现而已。以前贿赂送礼,是送现金,后来送购物卡,有的送古董、首饰,有的送娱乐场所的消费卡,等等花样繁多!现在又出现一种各取所需的贿赂方式,例如你的孩子想进xx单位,你让对方给你家孩子亮绿灯,当对方的孩子进自己单位的时候,你也亮绿灯。这种方式更隐蔽。因为公务员招聘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要回避。无论是哪种贿赂,只要贿赂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无论是贿赂方还是收受贿赂方都已构成贿赂罪。如果题主有这个想法,建议趁早放弃这个危险的行为,不要知法犯法。说点题外话: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领导风气不好,你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不说不给你办,反正是各种理由拖你时间就是办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财消灾,贿赂一下,把事情解决掉也值了!其实正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间接地养成了某些人不良习惯!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他绝非政治人物,也非军事人物,然而,他又有相当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他还保留一些桀骜不驯的匪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摇摇欲坠的乱世上海滩,干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南京刺汪,挫败杜月笙,警告张学良,一二八事变时配合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怒刺日酋白川大将,等等等等。后来,他被戴笠的手下杀害,主要是因为戴笠流浪上海滩时,曾跟他订交,对他十分熟悉,另外,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好女色,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跟二十多个女人睡过觉。关于王亚樵具体是怎么被杀害的?说法很多。王亚樵兄弟余立奎的小老婆佘婉君,是其中的关键。1986年5月28日,曾经追捕过王亚樵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接受安徽文史学者戴健的采访时,曾说:“王亚樵这个人,我抓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抓到。王亚樵最后被戴笠指派的余立奎小老婆余婉君跟踪到广西梧州,终遭杀害。余婉君这个人,长得漂亮,只是眼睛丑,戴个小眼睛——”有人认为,王亚樵被杀,是戴笠抓住了他和余婉君有不正常男女关系,并利用余婉君设计了一个致命的胭脂井。从王亚樵最后独自一人前往余婉君住处这个细节看,两人幽会的可能性很大。但王亚樵的胞弟王述樵却认为,王亚樵实质上是死于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王述樵说,那时广西管理极严,军统二十几个特务乘汽艇开进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岂有不知之理?王亚樵之死,乃是李、白开门揖盗,假戴笠之手而杀之,李、白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已经获知他要投奔延安,二是因为他们正在谋求与蒋介石合作。不管是死于阴谋,还是死于大意失荆州,1936年10月20日晚上8时许,一代暗杀大王身中五枪三刀,脸皮被剥,惨死梧州,年仅48岁。王亚樵死在了奔向黎明前,那他的几位心腹兄弟,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王亚樵被杀时,其心腹兄弟华克之正在延安为他打前站,铺路。王亚樵死后,延安鉴于华克之身为南京政府通缉的要犯,不便公然收留,经过权衡,便将他派去华南,充当延安与李济深等华南实力派之间的信使。后来,华克之化名张建良,在廖承志、潘汉年手下,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一时期,他游走在周佛海等一批汉奸身边,获取了大量的日伪蒋情报,并为新四军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1949年之后,华克之一直从事国家安全工作。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身陷牢狱。在牢狱中,华克之因屡次被审,愤懑异常,竟用筷子戳出了自己的右眼珠。被关了11年出狱后,华克之以一个报社编辑的平凡身份,度过了余生,1998年1月7日去世。先是江湖人物,后是灰色地带的情报人物,华克之能善终,也算是命硬了。王亚樵的另一心腹兄弟郑抱真,昔日斧头帮金牌杀手,人头曾值十万大洋。七七事变后,他返回老家安徽寿县,拉队伍抗日,并担任了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支队司令,人马最盛时,有上千条枪。1938年10月,在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担心抗日自卫军尾大不掉,决定改编、解散这支队伍。郑抱真响应地下党号召,率部毅然参加新四军,并在后来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向安徽合肥奔进,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2月1日,合肥由县改市,郑抱真出任了第一任市长。安徽全境解放后,郑抱真还曾担任过皖北行署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在上海,享年57年。年寿虽不高,却是轰轰烈烈。再说王亚樵的第三个心腹兄弟余亚农。王亚樵死后,余亚农与郑抱真一起回到安徽,组建抗日自卫军,并担任了第五路指挥。但在1938年桂系的清洗中,他的应对不如郑抱真,因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所幸经爱国人士营救,余亚农后来获释,之后他回到淮北一带,经商、务农。抗战胜利后,余亚农在上海参加了民主同盟,1949年与地下党一起在宁沪策动起义,协助大军渡江。解放后,余亚农的待遇不错,曾担任过安徽省副省长。1959年,余亚农在病危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病逝,享年72岁。最后再来说说余立奎。余立奎曾是王亚樵身边最得力的干将,抗战时期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王亚樵策划的那些惊天暗杀,具体实施时都有余立奎的身影。1935年行刺汪精卫后,余立奎跟随王亚樵一同逃到香港,但很不幸,在香港他被捕了。值得一说的是,在狱中,无论是酷刑,还是王亚樵和余婉君的绯闻,都没能让这位江湖汉子背叛自己的大哥,1936年他被引渡回南京,被判死刑后遭到了长期监禁,直到1949年。恢复自由后,1950年,余立奎担任了南京救济分会监委会副主任,并由李济琛介绍担任了民革南京分部常务委员,1951年回到安徽,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67年逝世。从王亚樵这四位兄弟后来的命运、人生历程看,他们这一帮人是有热血,有正气的,倘若王亚樵1936年不死,也许他还能写下一段传奇。实在可惜。“小太宗”唐宣宗的母亲郑氏,即孝明皇后的一生堪称传奇,她在被唐宪宗临幸之前,不单单只做过郭贵妃的侍女,更曾是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也就是说郑氏算是二婚,甚至不能称之为婚,毕竟在李琦那里她只是侍妾,在唐宪宗这里,她在他生前也没有封号,地位很低。直到唐宪宗去世后,她才成为太妃,又在儿子登基后成为太后,进而太皇太后,一直熬到七八十岁,也算是相当的长寿了。郑氏是润州人,因为相士一句“此女当生天子”的话被已经有了异志的李琦纳进府中做了侍妾,李琦说起来还是李唐皇室的远族,能追溯到李虎一辈,不过到李琦这里,早已经是很远很远了。唐中期之后,藩镇林立,很多大型的藩镇都想割据自立,李琦也想着有个自己的独立王国,但他很不幸的遇到了强势的唐宪宗,硬是出兵打败了李琦。李琦被带到长安在独柳树下被处斩,而其女眷则没入掖庭为奴,郑氏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郭贵妃的侍女,然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郑氏在唐宪宗在世时的品阶,很可能也只是被临幸了一次,然后幸运的生下了儿子,但地位并没有改变多少,正因为如此,身为皇子的李忱特别的寡言少语,甚至宫中都在传言这是一个傻子。这反倒成了郑氏和李忱的保护色。一直到李忱十一岁的时候,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之子唐穆宗继位,郑氏成了太妃,和光王李忱生活在一起。郑氏经过的变故太多,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子,也正因为如此,她之前虽然身份不高,但也平安无事。在穆宗时期,李忱就开始经常梦到乘龙上天,他告诉郑氏,郑氏很恐慌,忙叮嘱儿子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正是因为郑氏的影响,李忱一直是低调的,即便被自己的侄子们嘲笑也不反驳。如果就这么过一辈子,郑氏实际上也算是因为有个儿子才有了一个不错的晚年,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儿子给她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大的尊贵等着她。846年,唐武宗病逝,宦官们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李忱这个看似痴傻的光王就成了他们的猎物,这一年,李忱被扶立为皇帝,即唐宣宗。母凭子贵,郑氏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后。郑氏由原来的太妃升为现在的太后,和曾经的主子郭氏成了平级关系,虽然郭氏在宗法上仍高于郑氏,但在宣宗一朝,郭氏的实际地位是很尴尬的。在这之前,郭氏一直是压着郑氏的,是宫中最尊贵的女人,而宣宗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是郭氏的孙子,她做了26年的太皇太后。等宣宗一继位,她和郑氏再次有了密切的利益接触,两人之间还真是牵扯颇多,更是大唐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宣宗侍母极孝,亲自将郑太后养在大明宫尽孝,而对郭太后则多有冷落。亲疏本就有别,而唐宣宗又是一个极有主见的皇帝,根本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他将帝国治理的很好,对外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甚至河湟之地也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样一位皇帝他坚持自己的一套东西,也记得郭太后过去曾经给过亲生母亲的那些难堪,而郭太后因为自己的子嗣从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自然对宣宗也没有什么好态度。所以双方之间并不愉快,矛盾在宣宗继位的两年后爆发,当时郭太后带着几个人直接到勤政楼准备跳楼自杀,但是被人救了下来,不过在当天晚上,郭太后还是死在了兴庆宫。有关部门奏请让郭太后与唐宪宗合葬景陵,并让她的神主祔于唐宪宗太庙,这遭到了宣宗的强烈反对。在他这个皇帝看来,这一切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母亲郑太后的,而不是郭太后。859年,唐宣宗去世,其子唐懿宗继位,郑氏又成为太皇太后,此时的她已经是75岁,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她也已经成为一个老人,虽然是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但是余生也只剩下孤寂清冷的日子。抛去荣华富贵和权力不谈,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因为一句相士的话,她就做了节度使李琦的侍妾。因为李琦对抗朝廷失败,她就成为一名宫奴,在郭贵妃身边伺候。因为被唐宪宗多看了一眼进而临幸,她就开始了寂寞的被冷落的妃子生活。但她终还是因为有儿子傍身,在唐宪宗去世后有了容身之所,在熬过26年的太妃生涯后,她的儿子成了九五之尊,而她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子,即便这或许并不是她想要的。作者:史遇春既然要说大清王朝外官向京官送礼的相关事体,那么,就必须清楚什么是京官,什么是外官。京官,一般是指在京师任职的中央系统的官员。相对于京官而言,外官则是指地方官员和朝廷差遣外出的官员。外官要向京官送礼,其间的道理,有人情也有政治,比较清楚,这里就不细说了。话入正题。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下。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以前,外官馈送京官,主要有以下三项:一、夏季有冰敬。所谓冰敬,就是指:在夏季到来之际,地方官员、下级官员为了给京官或上级官员送礼,便以消暑降温为由,馈送钱财以示“恭敬”,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堂,称之为“冰敬”。须知,这一事体,不但清朝有,明朝也有。二、冬季有炭敬。与冰敬同理,炭敬则是指:每当冬日降临,各地地方官员便以为京官购置取暖的木炭为名,向其“恭敬”钱财,此所谓“炭敬”。三、出京上任前有别敬。所谓别敬,就是地方官赴任前,在向京官告别时,致送礼金,以表达“恭敬”之情意。有人把这解读为“潜规则”。有人把这解读为公开“行贿受贿”。还有人把这解读为“奖金”、“年终奖”。各人解读,自有他们立意的根据,也有他们作文的用心。此处不做评议,点到为止,仅供大家参考而已。冰敬、炭敬、别敬,这三项,算是清朝官场普遍存在的馈送。除以上三项而外,还有一项,它流行于特定的群体之间。这特定的群体,一是同年;二是同乡。同乡很好理解。同年,需要简单解释一下: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另,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清朝官场流行于同年、同乡之间的馈送,称之为“团拜项”。也就是说,每一年,同朝为官的同年或者同朝为官的同乡之间,要团拜一次。团拜时,外官同年要向京官同年馈送,外官同乡要向京官同乡馈送。说到这里,顺便简单说说外官馈送京官的背景,以便对这一事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清代的京官,在职位上,较地方官稍为清贵。但是,京官的收入却远逊于外官。单靠微薄的俸禄,要租房、要养家、要应酬、还要照顾亲族,这对大部分京官而言,是远远无法应付生计的。外官则不然,除了薪俸及朝廷发放的养廉银(京官无此项收入。关于养廉银,详见文后补充资料)外,其他各种收入,才是他们的大笔进项。当然,这并非是说,外官完全都是贪污受贿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外官可以利用地方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向乡绅民众设立不同的收费项目。京官与外官之间收入悬殊,但是,京官处在中央系统,他们有职务上的优势。所以,京官也可以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基于以上情况,京官与外官外之间,相互之间都有借助对方需要,于是,基于双方收入的差异,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仗外官的冰敬、炭敬和别敬等。到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以后,外官对京官的馈送,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冰敬不再是京官普遍的进项,而是变成了专有馈送:冰敬成了督抚(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送给军机处京官(大臣)的专项礼金。此时,除军机处京官拥有冰敬和炭敬两项馈送外,其余京官就只剩下了炭敬一项馈送。冰敬、炭敬的礼金数目,以八两银子为起点,到三百两银子封顶。沈文肃(葆桢)向军机处送礼金,不分什么冰敬、炭敬、别敬等,他每年只送一次,每次每人送三百两银子。当然,军机处的大臣,也有不收他所送礼金的。至于地方官送给其他京官的炭敬礼金多少,则由地方官自由决定。外官馈送京官礼金的多少,一般根据两个标准:一是所要馈送的京官官阶大小;一是与所要馈送京官的交情深浅。外官对京官的馈送,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交情;到了后来,大家的关注点完全变了,基本上都是非常注重官阶(权势)了。原本,京官可以普遍获取的炭敬;到了后来,在普通京官中,炭敬也逐渐变得稀有了。只有那些与外官交情很好的普通京官,这个时候,才可以拿得到炭敬。也就是说,在冰敬被军机处专享之后,其他京官已与冰敬无缘了。再到后来,炭敬也逐渐集中为高阶官员享有;此外,只有数量较少的普通京官,需要依靠个人与外官的交情,才可以获得炭敬。不过,别敬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督抚、藩臬(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等外官回到京师之后,除了“恭敬”朝中的权臣、亲贵之外,他们还会对自己的同乡、同年、还有那些他们所任职省份的京官普遍有所馈送。这种时候,所送别敬礼金的数目,基本上都是在十两银子左右。到后来,这别敬礼金的数目也有所缩水,竟然有人降低标准,只送六两银子。虽然别敬礼金的数目已经降低了标准,但是,因为京官日渐增多,对外官而言,这一趟下来,也要花费不菲的银子。笔记作者何刚德到京师任职之后,他的生活来源逐渐羞涩。经他计算,他每年能够得到外官的馈送,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两银子。虽然说也就只有一百两银子,但是,对于何刚德在京师的生活而言,已经算是不小的贴补了。到了清德宗光绪帝与清逊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之际,贿赂之风大盛。这个时候,那些个冰敬、炭敬、别敬等,基本上全都集中在权贵那里了。于是,冰敬、炭敬、别敬等也就成了收受贿赂的名目、也就成了违制乱法的掩盖。此时,京官中地位比较低的、所在衙门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职务没有多少实质影响力的,他们基本上就与冰敬、炭敬、别敬等完全绝缘了。这一时期,炭敬已经有了年末馈送的意涵了。大约也就是总结旧年,犒劳辛苦;迎接新岁,恭贺未来的意思吧。有人说炭敬就是“年终奖”,的确,这个时候的炭敬的确是在年终收到的;的确也是额外的进项,可看作是“奖”。但是,粗略对比之后,如果把炭敬说成是“年终奖”,这大概是让人比较难以认同的吧。这时候,馈送炭敬,为了隐晦,致函时不再明示所送礼金的数目。而是采取了一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暗指赠银数目。这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就是采用八韵、十韵或者数十韵的梅花诗来暗指。如果馈送四十两银子,诗中会说:四十贤人。如果馈送三百两银子,诗中会说:毛诗一部。如此这般,是多么地文雅啊!那时候,满清的皇亲贵族中有一些掌握着实权,所以,就有人别有用意地送他们炭敬。据说,有人曾送给涛贝勒(爱新觉罗·载涛)一千两银子,致函的封面上写有“千佛名经”四个字。按照通行梅花诗的解读,官场上都知道是送了一千两银子。由于涛贝勒那时还不知内情,他就把这封信函拿出来给人家看。等拆开信函后,才发现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附本文相关资料:【养廉银】清朝特有的官员薪资给付制度。创建于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本意是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避免贪污事件的发生,因而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是地方的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程度,养廉银数额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养廉银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火耗”起于明神宗(朱翊钧)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要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熔化重铸中,就有火耗。具体征税时,官方加征的“火耗”,均大于实际的“火耗”,其间的差额,归官员所有。清初也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更是数倍于正赋。虽然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公元1644年~公元1661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朝廷也就默认了。〕【沈葆桢】(公元1820年~公元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应曾国藩之请,赴安庆大营,被委以重用。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他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开始了他在台湾倡导的近代化之路。清德宗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回朝,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他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力量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北洋水师。清德宗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江宁任上病逝,享年59岁。谥文肃,追赠太子太保。【爱新觉罗?载涛】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生于北京。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不久,晋辅国公。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加郡王衔,与铁良等任总司稽察。清廷新设禁卫军后,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清逊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命管理军咨处事务。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后派任赴英国专使大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任军咨大臣并掌管禁卫军,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1912年,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后解散。1917年,张勋复辟,任为禁卫军司令。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1927年,任翊卫使。1929年,迫于生计,将贝勒府卖给当时的辅仁大学。1931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日军侵华期间,拒绝到伪满洲国任职。建国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历任总后勤部民政局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全文结束)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在农村人情客往是一件许多年留下的规距,你有事我帮忙,比如过去农村盖房子,是土砖房,布瓦那种,六七十年代农村很穷,但是盖三两间大瓦房花不了几个钱,匠人工钱,铁钉,和饭菜,其余全部是乡亲,邻里帮工全部免费。后来乡下红白喜事,小孩周岁,老人生日都兴送礼,我们那叫赶情搭礼,根据亲疏礼物,礼金来决定。前三年我堂叔去世,因为他在县城工作,乡下人情礼往基本没落下,去世时大家自愿帮忙,整个下来花了两万元。前两年我堂奶奶去世,因为堂叔在省城而且地位较高,很少回乡下,和农村人情客往完全没有,但是农村人就计较了,人来了,记工,那怕一上午或者一两小时,按一天工钱算,一天150元外加一盒烟,还有三餐饭,一下来花了四万多元,比堂叔多了一倍。这就是农村人情一个现象,不论你官重权贵,富甲一方农民眼里都是平等,你把他们当人尊重你,如果你与乡下亲人们没交情那怕亲兄弟,死了也不让你进屋。我亲堂哥在武汉铁路工作,他亲弟不让进家门。后来还是我二弟让堂哥进他的家办的。现在农村人比较实惠,和城市人一样,人情客往在于往。刘备:背景:大汉集团名誉董事长的叔叔。任职经历:在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和两个朋友结拜为兄弟,同进同退。1,因有业绩,我出任安喜县县尉。可惜,刚上任不久,就遇到裁员。因不满上级督邮的傲慢态度,一气之下,我把督邮吊起来打200鞭。然后,我就走了。2,后来,漂泊一段时间后,我到同窗好友公孙瓒的公司任职,任职别部司马,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阻击冀州牧袁绍。公孙瓒的死(199年)跟我没关系,我(194年)早走了。3,本来我和同窗一起干的挺好。此时遇到一个机遇,曹操集团恶意收购徐州公司!救援徐州的话,我就有机会成为徐州大股东。于是,我带着实股救援陶谦集团。后来,陶谦病死了,我真的就成了徐州集团董事长。4,我在率领徐州集团阻击袁术的恶意吞并时,不小心被吕布抄了后路,成了吕布手下的小股东。早知道,就不接纳吕布入股了。后来,因为股份问题,我被吕布逼走了。最后,也是报应,吕布这个小人也死了。(我二弟,爱看书)5,从吕布集团出来以后,我携干股就到曹操手下任职豫州牧。曹操本来只是大汉集团的一个高官,竟然欺负我侄子。我找个机会,拿下车胄的股份,自立门户。不想,还没等我替侄子初期,曹操竟然找我报仇。6,因为势单力薄,我携干股转投袁绍资本。可惜,袁绍这个人太狂妄自大,不听下属建议,最终兵败而亡。7,从袁绍那出来,我携干股转投远亲刘表公司。没想到刘表公司内部股东有矛盾,两个儿子争家产,没我的份啊。刘表死后,我带着自己攒的股份出来自己创业去了。8,创业第一战,我联合东吴,阻击曹操资本南下,捞到第一桶金“荆州”。从此,边开始了自己的争王夺霸之路。(我三弟,脾气不好,爱打人)总结:只要不是曹贼,谁当我领导,我都没意见。反正,他们都没有我命硬。只要你们公司领导同意,我明天就去上班。(文|勇战王聊历史)当然有区别,一个是可以做也能做到,另一个是不想做,做了会不开心,但现实中又不得不做。感谢邀请: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性贿赂是贿赂罪中一个体现而已。以前贿赂送礼,是送现金,后来送购物卡,有的送古董、首饰,有的送娱乐场所的消费卡,等等花样繁多!现在又出现一种各取所需的贿赂方式,例如你的孩子想进xx单位,你让对方给你家孩子亮绿灯,当对方的孩子进自己单位的时候,你也亮绿灯。这种方式更隐蔽。因为公务员招聘中,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要回避。无论是哪种贿赂,只要贿赂行为已经发生,那么无论是贿赂方还是收受贿赂方都已构成贿赂罪。如果题主有这个想法,建议趁早放弃这个危险的行为,不要知法犯法。说点题外话:现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领导风气不好,你不送礼就办不成事,不说不给你办,反正是各种理由拖你时间就是办不成。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财消灾,贿赂一下,把事情解决掉也值了!其实正是有这种思想的人,间接地养成了某些人不良习惯!1960年代,王亚樵手下的四大金刚之一华克之曾这样评说昔日的斧头帮大哥——王亚樵者,皖北合肥人,前个世纪的末期,生在破产的小户人家,生活一向不富裕。清末民初,皖北出了不少大官僚、大政客、大军阀、大地主,最著名的前有李合肥(李鸿章),后有段合肥(段祺瑞),提携了成千上万的官僚、军人,纵横捭阖于北中国各省,王亚樵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从小就秉性倔强、嫉恶如仇、敢作敢为,不屈不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是年王亚樵22岁,自那时开始,他便自称朱家、郭解那样的轻财重义之士,一次次地反抗军阀暴政,一次次地遭到通缉。1920年代初,王亚樵潜入上海,接管安徽旅沪同乡会,号召皖籍工人入会,一时间入会者络绎不绝,人数达到十万之众。一次,一名皖籍工人遭到上海资本家恶意拖欠工资,工人前去索要,反遭毒打。王亚樵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前往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率领一百名大汉手提百把利斧,冲进资本家大院讨要说法,吓的资本家连连道歉,当即赔付工人工资。至此,斧头帮在上海声名鹊起,连青帮大亨杜月笙、黄金荣也要惧让三分。那时,王亚樵虽是万人斧头帮帮主,但论个人财产,却时常为升斗奔走。有不知者,总认为他无知,时时受人利用,无所不为,不惜作奸犯科;而知他者,却认为他是半个知识分子,行书写得不坏,论人事也会咬文嚼字。知他者说,王亚樵有平等思想,同情劳动者,否认一切权威。为了救人一难,经常倾家荡产,万金一掷;听人几句恭维话,也可拔刀相助,不计较后果。总之,他是一个精神豁达,乱七八糟的好人。他是喝上海乳汁长大的,说他是流氓,目不识丁,可以被人雇佣杀人,那是军统对他的污蔑。他绝不同于西方的那些黑手党组织,以制造恐怖作为生存手段,也不同于中国古老土地上的传统土匪,热衷杀人越货。他绝非政治人物,也非军事人物,然而,他又有相当深沉的政治头脑和精湛的军事常识,同时,他还保留一些桀骜不驯的匪性。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摇摇欲坠的乱世上海滩,干下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庐山刺蒋,北站刺宋,南京刺汪,挫败杜月笙,警告张学良,一二八事变时配合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怒刺日酋白川大将,等等等等。后来,他被戴笠的手下杀害,主要是因为戴笠流浪上海滩时,曾跟他订交,对他十分熟悉,另外,他有一个致命弱点,好女色,据不完全统计,他至少跟二十多个女人睡过觉。关于王亚樵具体是怎么被杀害的?说法很多。王亚樵兄弟余立奎的小老婆佘婉君,是其中的关键。1986年5月28日,曾经追捕过王亚樵的军统特务沈醉在接受安徽文史学者戴健的采访时,曾说:“王亚樵这个人,我抓过好几次,但都没有抓到。王亚樵最后被戴笠指派的余立奎小老婆余婉君跟踪到广西梧州,终遭杀害。余婉君这个人,长得漂亮,只是眼睛丑,戴个小眼睛——”有人认为,王亚樵被杀,是戴笠抓住了他和余婉君有不正常男女关系,并利用余婉君设计了一个致命的胭脂井。从王亚樵最后独自一人前往余婉君住处这个细节看,两人幽会的可能性很大。但王亚樵的胞弟王述樵却认为,王亚樵实质上是死于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王述樵说,那时广西管理极严,军统二十几个特务乘汽艇开进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岂有不知之理?王亚樵之死,乃是李、白开门揖盗,假戴笠之手而杀之,李、白之所以要这么做,一是因为已经获知他要投奔延安,二是因为他们正在谋求与蒋介石合作。不管是死于阴谋,还是死于大意失荆州,1936年10月20日晚上8时许,一代暗杀大王身中五枪三刀,脸皮被剥,惨死梧州,年仅48岁。王亚樵死在了奔向黎明前,那他的几位心腹兄弟,后来的命运如何呢?王亚樵被杀时,其心腹兄弟华克之正在延安为他打前站,铺路。王亚樵死后,延安鉴于华克之身为南京政府通缉的要犯,不便公然收留,经过权衡,便将他派去华南,充当延安与李济深等华南实力派之间的信使。后来,华克之化名张建良,在廖承志、潘汉年手下,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这一时期,他游走在周佛海等一批汉奸身边,获取了大量的日伪蒋情报,并为新四军搞到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1949年之后,华克之一直从事国家安全工作。1955年,因受潘汉年案牵连,身陷牢狱。在牢狱中,华克之因屡次被审,愤懑异常,竟用筷子戳出了自己的右眼珠。被关了11年出狱后,华克之以一个报社编辑的平凡身份,度过了余生,1998年1月7日去世。先是江湖人物,后是灰色地带的情报人物,华克之能善终,也算是命硬了。王亚樵的另一心腹兄弟郑抱真,昔日斧头帮金牌杀手,人头曾值十万大洋。七七事变后,他返回老家安徽寿县,拉队伍抗日,并担任了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路军第二支队司令,人马最盛时,有上千条枪。1938年10月,在安徽的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担心抗日自卫军尾大不掉,决定改编、解散这支队伍。郑抱真响应地下党号召,率部毅然参加新四军,并在后来的战争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军先遣队向安徽合肥奔进,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2月1日,合肥由县改市,郑抱真出任了第一任市长。安徽全境解放后,郑抱真还曾担任过皖北行署副主任,1954年12月,病逝在上海,享年57年。年寿虽不高,却是轰轰烈烈。再说王亚樵的第三个心腹兄弟余亚农。王亚樵死后,余亚农与郑抱真一起回到安徽,组建抗日自卫军,并担任了第五路指挥。但在1938年桂系的清洗中,他的应对不如郑抱真,因而被国民党逮捕入狱。所幸经爱国人士营救,余亚农后来获释,之后他回到淮北一带,经商、务农。抗战胜利后,余亚农在上海参加了民主同盟,1949年与地下党一起在宁沪策动起义,协助大军渡江。解放后,余亚农的待遇不错,曾担任过安徽省副省长。1959年,余亚农在病危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病逝,享年72岁。最后再来说说余立奎。余立奎曾是王亚樵身边最得力的干将,抗战时期铁血锄奸团的骨干成员,王亚樵策划的那些惊天暗杀,具体实施时都有余立奎的身影。1935年行刺汪精卫后,余立奎跟随王亚樵一同逃到香港,但很不幸,在香港他被捕了。值得一说的是,在狱中,无论是酷刑,还是王亚樵和余婉君的绯闻,都没能让这位江湖汉子背叛自己的大哥,1936年他被引渡回南京,被判死刑后遭到了长期监禁,直到1949年。恢复自由后,1950年,余立奎担任了南京救济分会监委会副主任,并由李济琛介绍担任了民革南京分部常务委员,1951年回到安徽,历任皖北行署委员、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第一、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1967年逝世。从王亚樵这四位兄弟后来的命运、人生历程看,他们这一帮人是有热血,有正气的,倘若王亚樵1936年不死,也许他还能写下一段传奇。实在可惜。“小太宗”唐宣宗的母亲郑氏,即孝明皇后的一生堪称传奇,她在被唐宪宗临幸之前,不单单只做过郭贵妃的侍女,更曾是镇海节度使李琦的侍妾,也就是说郑氏算是二婚,甚至不能称之为婚,毕竟在李琦那里她只是侍妾,在唐宪宗这里,她在他生前也没有封号,地位很低。直到唐宪宗去世后,她才成为太妃,又在儿子登基后成为太后,进而太皇太后,一直熬到七八十岁,也算是相当的长寿了。郑氏是润州人,因为相士一句“此女当生天子”的话被已经有了异志的李琦纳进府中做了侍妾,李琦说起来还是李唐皇室的远族,能追溯到李虎一辈,不过到李琦这里,早已经是很远很远了。唐中期之后,藩镇林立,很多大型的藩镇都想割据自立,李琦也想着有个自己的独立王国,但他很不幸的遇到了强势的唐宪宗,硬是出兵打败了李琦。李琦被带到长安在独柳树下被处斩,而其女眷则没入掖庭为奴,郑氏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了郭贵妃的侍女,然后被唐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史书中并没有记载郑氏在唐宪宗在世时的品阶,很可能也只是被临幸了一次,然后幸运的生下了儿子,但地位并没有改变多少,正因为如此,身为皇子的李忱特别的寡言少语,甚至宫中都在传言这是一个傻子。这反倒成了郑氏和李忱的保护色。一直到李忱十一岁的时候,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之子唐穆宗继位,郑氏成了太妃,和光王李忱生活在一起。郑氏经过的变故太多,养成了谨慎小心的性子,也正因为如此,她之前虽然身份不高,但也平安无事。在穆宗时期,李忱就开始经常梦到乘龙上天,他告诉郑氏,郑氏很恐慌,忙叮嘱儿子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这件事。正是因为郑氏的影响,李忱一直是低调的,即便被自己的侄子们嘲笑也不反驳。如果就这么过一辈子,郑氏实际上也算是因为有个儿子才有了一个不错的晚年,但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儿子给她带来的远不止这些,还有更大的尊贵等着她。846年,唐武宗病逝,宦官们为了更好的控制皇帝,李忱这个看似痴傻的光王就成了他们的猎物,这一年,李忱被扶立为皇帝,即唐宣宗。母凭子贵,郑氏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太后。郑氏由原来的太妃升为现在的太后,和曾经的主子郭氏成了平级关系,虽然郭氏在宗法上仍高于郑氏,但在宣宗一朝,郭氏的实际地位是很尴尬的。在这之前,郭氏一直是压着郑氏的,是宫中最尊贵的女人,而宣宗之前的三个皇帝都是郭氏的孙子,她做了26年的太皇太后。等宣宗一继位,她和郑氏再次有了密切的利益接触,两人之间还真是牵扯颇多,更是大唐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太皇太后。宣宗侍母极孝,亲自将郑太后养在大明宫尽孝,而对郭太后则多有冷落。亲疏本就有别,而唐宣宗又是一个极有主见的皇帝,根本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他将帝国治理的很好,对外战争进行的非常顺利,甚至河湟之地也回到了大唐的怀抱。这样一位皇帝他坚持自己的一套东西,也记得郭太后过去曾经给过亲生母亲的那些难堪,而郭太后因为自己的子嗣从此失去了继承大统的资格,自然对宣宗也没有什么好态度。所以双方之间并不愉快,矛盾在宣宗继位的两年后爆发,当时郭太后带着几个人直接到勤政楼准备跳楼自杀,但是被人救了下来,不过在当天晚上,郭太后还是死在了兴庆宫。有关部门奏请让郭太后与唐宪宗合葬景陵,并让她的神主祔于唐宪宗太庙,这遭到了宣宗的强烈反对。在他这个皇帝看来,这一切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母亲郑太后的,而不是郭太后。859年,唐宣宗去世,其子唐懿宗继位,郑氏又成为太皇太后,此时的她已经是75岁,她的丈夫和儿子都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她也已经成为一个老人,虽然是帝国最尊贵的女人,但是余生也只剩下孤寂清冷的日子。抛去荣华富贵和权力不谈,她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因为一句相士的话,她就做了节度使李琦的侍妾。因为李琦对抗朝廷失败,她就成为一名宫奴,在郭贵妃身边伺候。因为被唐宪宗多看了一眼进而临幸,她就开始了寂寞的被冷落的妃子生活。但她终还是因为有儿子傍身,在唐宪宗去世后有了容身之所,在熬过26年的太妃生涯后,她的儿子成了九五之尊,而她成为帝国最尊贵的女子,即便这或许并不是她想要的。作者:史遇春既然要说大清王朝外官向京官送礼的相关事体,那么,就必须清楚什么是京官,什么是外官。京官,一般是指在京师任职的中央系统的官员。相对于京官而言,外官则是指地方官员和朝廷差遣外出的官员。外官要向京官送礼,其间的道理,有人情也有政治,比较清楚,这里就不细说了。话入正题。本文出自清人何刚德的笔记《春明梦录》卷下。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公元1782年~公元1850年)、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以前,外官馈送京官,主要有以下三项:一、夏季有冰敬。所谓冰敬,就是指:在夏季到来之际,地方官员、下级官员为了给京官或上级官员送礼,便以消暑降温为由,馈送钱财以示“恭敬”,还起了个好听的名堂,称之为“冰敬”。须知,这一事体,不但清朝有,明朝也有。二、冬季有炭敬。与冰敬同理,炭敬则是指:每当冬日降临,各地地方官员便以为京官购置取暖的木炭为名,向其“恭敬”钱财,此所谓“炭敬”。三、出京上任前有别敬。所谓别敬,就是地方官赴任前,在向京官告别时,致送礼金,以表达“恭敬”之情意。有人把这解读为“潜规则”。有人把这解读为公开“行贿受贿”。还有人把这解读为“奖金”、“年终奖”。各人解读,自有他们立意的根据,也有他们作文的用心。此处不做评议,点到为止,仅供大家参考而已。冰敬、炭敬、别敬,这三项,算是清朝官场普遍存在的馈送。除以上三项而外,还有一项,它流行于特定的群体之间。这特定的群体,一是同年;二是同乡。同乡很好理解。同年,需要简单解释一下:唐代,同榜进士称“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另,清代科考先后中式者,其中式之年甲子相同,亦称“同年”。清朝官场流行于同年、同乡之间的馈送,称之为“团拜项”。也就是说,每一年,同朝为官的同年或者同朝为官的同乡之间,要团拜一次。团拜时,外官同年要向京官同年馈送,外官同乡要向京官同乡馈送。说到这里,顺便简单说说外官馈送京官的背景,以便对这一事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清代的京官,在职位上,较地方官稍为清贵。但是,京官的收入却远逊于外官。单靠微薄的俸禄,要租房、要养家、要应酬、还要照顾亲族,这对大部分京官而言,是远远无法应付生计的。外官则不然,除了薪俸及朝廷发放的养廉银(京官无此项收入。关于养廉银,详见文后补充资料)外,其他各种收入,才是他们的大笔进项。当然,这并非是说,外官完全都是贪污受贿的。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外官可以利用地方行政、财政系统中的诸多“特性”,向乡绅民众设立不同的收费项目。京官与外官之间收入悬殊,但是,京官处在中央系统,他们有职务上的优势。所以,京官也可以利用行政系统的“特性”,去影响外官的铨评升降。基于以上情况,京官与外官外之间,相互之间都有借助对方需要,于是,基于双方收入的差异,便形成一种经济上的调剂。大小京官,莫不仰仗外官的冰敬、炭敬和别敬等。到了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公元1862年~公元1874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公元1875年~公元1908年)以后,外官对京官的馈送,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冰敬不再是京官普遍的进项,而是变成了专有馈送:冰敬成了督抚(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明清两代的地方军政长官。)送给军机处京官(大臣)的专项礼金。此时,除军机处京官拥有冰敬和炭敬两项馈送外,其余京官就只剩下了炭敬一项馈送。冰敬、炭敬的礼金数目,以八两银子为起点,到三百两银子封顶。沈文肃(葆桢)向军机处送礼金,不分什么冰敬、炭敬、别敬等,他每年只送一次,每次每人送三百两银子。当然,军机处的大臣,也有不收他所送礼金的。至于地方官送给其他京官的炭敬礼金多少,则由地方官自由决定。外官馈送京官礼金的多少,一般根据两个标准:一是所要馈送的京官官阶大小;一是与所要馈送京官的交情深浅。外官对京官的馈送,最初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重视交情;到了后来,大家的关注点完全变了,基本上都是非常注重官阶(权势)了。原本,京官可以普遍获取的炭敬;到了后来,在普通京官中,炭敬也逐渐变得稀有了。只有那些与外官交情很好的普通京官,这个时候,才可以拿得到炭敬。也就是说,在冰敬被军机处专享之后,其他京官已与冰敬无缘了。再到后来,炭敬也逐渐集中为高阶官员享有;此外,只有数量较少的普通京官,需要依靠个人与外官的交情,才可以获得炭敬。不过,别敬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督抚、藩臬(藩臬指藩司和臬司。明清两代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的并称。)等外官回到京师之后,除了“恭敬”朝中的权臣、亲贵之外,他们还会对自己的同乡、同年、还有那些他们所任职省份的京官普遍有所馈送。这种时候,所送别敬礼金的数目,基本上都是在十两银子左右。到后来,这别敬礼金的数目也有所缩水,竟然有人降低标准,只送六两银子。虽然别敬礼金的数目已经降低了标准,但是,因为京官日渐增多,对外官而言,这一趟下来,也要花费不菲的银子。笔记作者何刚德到京师任职之后,他的生活来源逐渐羞涩。经他计算,他每年能够得到外官的馈送,加起来也不过一百两银子。虽然说也就只有一百两银子,但是,对于何刚德在京师的生活而言,已经算是不小的贴补了。到了清德宗光绪帝与清逊帝宣统(爱新觉罗·溥仪)之际,贿赂之风大盛。这个时候,那些个冰敬、炭敬、别敬等,基本上全都集中在权贵那里了。于是,冰敬、炭敬、别敬等也就成了收受贿赂的名目、也就成了违制乱法的掩盖。此时,京官中地位比较低的、所在衙门没有什么实际权力的、职务没有多少实质影响力的,他们基本上就与冰敬、炭敬、别敬等完全绝缘了。这一时期,炭敬已经有了年末馈送的意涵了。大约也就是总结旧年,犒劳辛苦;迎接新岁,恭贺未来的意思吧。有人说炭敬就是“年终奖”,的确,这个时候的炭敬的确是在年终收到的;的确也是额外的进项,可看作是“奖”。但是,粗略对比之后,如果把炭敬说成是“年终奖”,这大概是让人比较难以认同的吧。这时候,馈送炭敬,为了隐晦,致函时不再明示所送礼金的数目。而是采取了一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暗指赠银数目。这种所谓比较文雅的方式就是采用八韵、十韵或者数十韵的梅花诗来暗指。如果馈送四十两银子,诗中会说:四十贤人。如果馈送三百两银子,诗中会说:毛诗一部。如此这般,是多么地文雅啊!那时候,满清的皇亲贵族中有一些掌握着实权,所以,就有人别有用意地送他们炭敬。据说,有人曾送给涛贝勒(爱新觉罗·载涛)一千两银子,致函的封面上写有“千佛名经”四个字。按照通行梅花诗的解读,官场上都知道是送了一千两银子。由于涛贝勒那时还不知内情,他就把这封信函拿出来给人家看。等拆开信函后,才发现是一张一千两的银票。附本文相关资料:【养廉银】清朝特有的官员薪资给付制度。创建于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本意是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避免贪污事件的发生,因而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是地方的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程度,养廉银数额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养廉银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而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火耗”起于明神宗(朱翊钧)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原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要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熔化重铸中,就有火耗。具体征税时,官方加征的“火耗”,均大于实际的“火耗”,其间的差额,归官员所有。清初也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更是数倍于正赋。虽然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公元1644年~公元1661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朝廷也就默认了。〕【沈葆桢】(公元1820年~公元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晚清重臣,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清文宗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应曾国藩之请,赴安庆大营,被委以重用。清穆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他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开始了他在台湾倡导的近代化之路。清德宗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回朝,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负责督办南洋水师。他以朝廷经费有限,分散建南、北洋水师力量不足,主动提议,先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建设北洋水师。清德宗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在江宁任上病逝,享年59岁。谥文肃,追赠太子太保。【爱新觉罗?载涛】清德宗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生于北京。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封二等镇国将军。不久,晋辅国公。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加郡王衔,与铁良等任总司稽察。清廷新设禁卫军后,任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清逊帝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奉命管理军咨处事务。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赴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后派任赴英国专使大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任军咨大臣并掌管禁卫军,后任蒙古镶黄旗都统。1912年,与载洵等组织宗社党,后解散。1917年,张勋复辟,任为禁卫军司令。1918年,徐世昌任为将军。1927年,任翊卫使。1929年,迫于生计,将贝勒府卖给当时的辅仁大学。1931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日军侵华期间,拒绝到伪满洲国任职。建国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历任总后勤部民政局顾问、国家民委委员、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0年,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全文结束)这是我的头条号网址: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谢谢大家关注!在农村人情客往是一件许多年留下的规距,你有事我帮忙,比如过去农村盖房子,是土砖房,布瓦那种,六七十年代农村很穷,但是盖三两间大瓦房花不了几个钱,匠人工钱,铁钉,和饭菜,其余全部是乡亲,邻里帮工全部免费。后来乡下红白喜事,小孩周岁,老人生日都兴送礼,我们那叫赶情搭礼,根据亲疏礼物,礼金来决定。前三年我堂叔去世,因为他在县城工作,乡下人情礼往基本没落下,去世时大家自愿帮忙,整个下来花了两万元。前两年我堂奶奶去世,因为堂叔在省城而且地位较高,很少回乡下,和农村人情客往完全没有,但是农村人就计较了,人来了,记工,那怕一上午或者一两小时,按一天工钱算,一天150元外加一盒烟,还有三餐饭,一下来花了四万多元,比堂叔多了一倍。这就是农村人情一个现象,不论你官重权贵,富甲一方农民眼里都是平等,你把他们当人尊重你,如果你与乡下亲人们没交情那怕亲兄弟,死了也不让你进屋。我亲堂哥在武汉铁路工作,他亲弟不让进家门。后来还是我二弟让堂哥进他的家办的。现在农村人比较实惠,和城市人一样,人情客往在于往。刘备:背景:大汉集团名誉董事长的叔叔。任职经历:在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就和两个朋友结拜为兄弟,同进同退。1,因有业绩,我出任安喜县县尉。可惜,刚上任不久,就遇到裁员。因不满上级督邮的傲慢态度,一气之下,我把督邮吊起来打200鞭。然后,我就走了。2,后来,漂泊一段时间后,我到同窗好友公孙瓒的公司任职,任职别部司马,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阻击冀州牧袁绍。公孙瓒的死(199年)跟我没关系,我(194年)早走了。3,本来我和同窗一起干的挺好。此时遇到一个机遇,曹操集团恶意收购徐州公司!救援徐州的话,我就有机会成为徐州大股东。于是,我带着实股救援陶谦集团。后来,陶谦病死了,我真的就成了徐州集团董事长。4,我在率领徐州集团阻击袁术的恶意吞并时,不小心被吕布抄了后路,成了吕布手下的小股东。早知道,就不接纳吕布入股了。后来,因为股份问题,我被吕布逼走了。最后,也是报应,吕布这个小人也死了。(我二弟,爱看书)5,从吕布集团出来以后,我携干股就到曹操手下任职豫州牧。曹操本来只是大汉集团的一个高官,竟然欺负我侄子。我找个机会,拿下车胄的股份,自立门户。不想,还没等我替侄子初期,曹操竟然找我报仇。6,因为势单力薄,我携干股转投袁绍资本。可惜,袁绍这个人太狂妄自大,不听下属建议,最终兵败而亡。7,从袁绍那出来,我携干股转投远亲刘表公司。没想到刘表公司内部股东有矛盾,两个儿子争家产,没我的份啊。刘表死后,我带着自己攒的股份出来自己创业去了。8,创业第一战,我联合东吴,阻击曹操资本南下,捞到第一桶金“荆州”。从此,边开始了自己的争王夺霸之路。(我三弟,脾气不好,爱打人)总结:只要不是曹贼,谁当我领导,我都没意见。反正,他们都没有我命硬。只要你们公司领导同意,我明天就去上班。(文|勇战王聊历史)张紫妍,韩国演艺界名星,于2009年自杀身亡。韩国女艺人自杀的人很多,但为什么张紫妍这么引人关注,因为她留有一封遗书,披露了韩国娱乐圈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封遗书,涉及的人和事太多,最后法院经过调查,也无人为此负责,最终不了了之。 大家知道,韩国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五千万人,但从事娱乐圈成为时尚。每年演艺专业毕业生达5000余人。但为争取上位,必然要有超常付出,娱乐圈竞争异常惨烈,要想出名可谓难之又难。在韩国娱乐界,艺人是否成名则掌握在经纪公司——“猎头”手中。艺人要想出名,仅凭漂亮外貌不行,靠辛勤汗水也不行,经纪公司还会胁迫艺人出卖肉体 来换取好的角色。 据韩国一份报告称,韩国有60% 左右的女艺人被要求向有头有脸的人士提供性交易。 再说张紫妍案件,同样也是受人胁迫,而自己不能忍受“潜规则”而导致自杀。张紫妍自杀后,韩国民众异常气氛,要求彻查此案,但经过了三任总统,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到现在也仍无下文。 如今,文在寅要求彻查张紫妍案件,或许是迫于民众压力,或许是争取民意,至于结果如何,要看韩国法院的本事了!
4,京门风月无名山试炼简单难度有多少层
45级开启巅峰试炼,模式与初级试炼的模式基本相同,通关难度会有很大提升,宝箱内的奖励也会大量提高,当有玩家挑战某关卡失败后,左下角的击退值就会加1,击退值越高,说明该关卡挑战失败的人数越多。我有跟你完全一样的经历,主要原因不是有死皮,而是洗面奶不适合你,这个洗面奶对你而言清洁过度了,把保护你皮肤的天然油脂洗得太干净了,对皮肤反而是种伤害,最好的就是马上扔掉这个洗面奶,换个保湿洗面奶。
5,京门风月手游权贵好感怎么提升 好感度提升攻略
青鱼:每天买完,直到你包里存了够李沐清吃饱的茄汁青鱼。作为刷友好度最划算的菜,它攻略了林七,谢伊,谢墨含,谢芳华,月娘,秦倾,李沐清,前中后期都能愉快的拿它出去喂养权贵。鳊鱼:做10盘鳊鱼用于升级厨艺,之后可以告别它了。鸡肉:大约需要购买200只鸡,做成葱油鸡,喂食给秦怜,直到开启英亲王鸭肉:用于攻略英亲王和燕岚,建议先准备400只左右的鸭攻略英亲王翡翠马:有钱就买吧,多存点没错的还不清楚的在公众号8090手机游戏咨询1,直接和权贵本人舌辩,1次机会,失败依然有通宝经验,但是无好感度2,权贵让你和别人舌辩,这就可以直接点结束了,因为这个机会是无限次的,直到成功去交任务。
6,京门风月手游怎么送礼
京门风月手游里的装备,除了做系统任务获得,更多就是刷副本获得,在没有充足的时间和体力刷精英副本的情况下 ,攻略权贵增加他们对你的好感度来获得装备是最快的途径,而且还会给很多升级技能的所需材料。最先攻略的权贵应该是黑市商人,他的商店每天会刷很多的攻略宝物 ,好感度越高 ,刷的东西越好,所以最好做完每天的委托任务。轩辕丶传奇丶手游的七星炼宝是通过npc冷少泉接取的炼宝任务,属于地宫刷怪任务,这个任务可以和血盟清缴同时进行。七星炼宝任务可刷新星级的,最高星级是七星,在保证钻石输出足够的情况下,尽量做高星级练宝任务。任务一共分为5环,每环需要击杀108个怪物。可在血盟图腾进入血盟定位在地宫地图,和血盟成员组队完成,会事半功倍哦。
7,京门风月手游文士主动技能选择哪个比较好
主动技能:凤箫声动、闲看庭花被动技能:沧笙踏歌、雁飞、威压主动技能1:凤箫声动技能范围:敌方后排(敌方后排指的不是后排一整排,而是主角对面的那个后排位置,如果那个位置没人则顺延到下一排的后排,反正只打一个人!同理,敌方前排也是一个人,而如果要表示整排则会说“竖排”)【文士篇】 主动技能:凤箫声动、闲看庭花 被动技能:沧笙踏歌、雁飞、威压 主动技能1:凤箫声动 技能范围:敌方后排 (敌方后排指的不是后排一整排,而是主角对面的那个后排位置,如果那个位置没人则顺延到下一排的后排,反正只打一个人!同理,敌方前排也是一个人,而如果要表示整排则会说“竖排”) 技能伤害:(对敌方后排)造成基础攻击*1 +n的伤害 技能效果: ① 自身 这一击100%会心 ② 自身所在竖排 增加n点攻击,持续2回合 ③敌方后排 驱散其增益状态(包括debuff免疫),当即生效完毕 ※主动技能2:闲看庭花 技能范围:敌方十字忍道传承,苹果↓ 更注重策略和阵容的变化
8,密室逃脱攻略doors第二十七关怎么过
密室逃脱攻略doors第二十七关攻略:按照右侧从上到下的颜色,黄蓝红绿,将对应球放进门上的嘴里,即可开门1、向前,在柜子最下面的抽屉里找到一张卡片 2、左转,在暖气上找到一块木块 3、左转,在地板上捡到信的一角 4、右转,进右侧的门(唯一开着的门) 5、在衣服口袋里找到信的一角,暖气上找到木块,沙发垫底下找到一张卡片,电话旁边和壁炉里各找到一个木块,所有木块组合成一个立方体 6、把立方体放到衣服旁边的门的架子上,打开门,进去 7、铁柜最下层找到一份病历,读一下,注意红色的6:00 8、书桌下面找到信的一角,转右,书架第二层最右侧书里找到一张卡片,转右,把座钟的指针转到6点的位置,得到一个立方体 9、转右,在地灯下捡到一张卡片,把立方体放到地灯旁边的门的架子上,打开门,进去 10、房间是倒置的,转一下,在地板(天花板)上捡到一张照片,是客厅里的保险箱的照片,下面写着scape,得知保险箱的密码为72273(不明白看电话) 11、回客厅,打开保险箱,拿到另一个立方体,回卧室,已经变回正常的方向了。 12、在床头柜里拿到信的一角,枕头下拿到一张卡片 13、左转,点衣柜底下,将立方体放到架子上,开关滑到另一边,退出来,点衣柜,进入另一个房间 14、进门后看到的架子右排倒数第二层捡到一张卡片,回主画面右转两次,看到开着门的柜子,把门关上,在门后的架子倒数第二层捡到展开的方块(十字架),近距离观察,上面有数字,可以将捡到的卡片放上去 15、在十字架的放大图上,把卡片依次放上去,次序为: 0-蓝 1-绿 2-橙 3-红 4-紫 5-灰 16、十字架变为立方体。 17、将立方体放到灶台旁边的门的架子上,进门 18、上楼梯,看到一扇门,走过去,上面有信的最后一部分,拿下来,把工具栏里信的每一部分点一下,拼好信,知道自己的车祸后昏迷不醒,被困在自己的意识中,只要走出这扇门,就可以醒过来了。 19、开门出去,过关了。
文章TAG:
京门风月邀约权贵攻略 京门风月手游天命系统怎么玩 天命系统玩法攻略 京门 风月 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