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攻略,要塞十字军东征攻城战略方法
时间:2022-06-23 13:54:22
作者:本站作者
1,要塞十字军东征攻城战略方法
教你一个简单的
直接出2队255人口弓骑兵绕着他们的城墙打 首先点射掉守城器械和火焰器 然后再杀兵 最后用剑士推掉 玩这个攻城纯粹就是一场消耗战 攻城十倍而围 五倍而攻 必胜始战 战必收其全功 见不能胜则退 退必保其全师 一次性弄不死就别往他们家冲
第二个问题没看懂 是出兵一次只有两个 还是农民一次出两个 要是前者就补两个民居
僧侣是以前要塞时期的雇佣兵 花钱就肯为你卖命的
巨盾 很少用 麻烦
2,要塞 东征十字军
我玩这个游戏1年多了~我有自己的一套打仗方法可以告诉你; 1.最开始把游戏速度变到20~然后快速在树多的地方见4~8个伐木厂(建议见8个,因为在游戏前期木材很重要!) 2.见2个个采石厂,然后见2个运石牛(前期没有什么石头可以运~到后期就会很忙,用石头来卖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3.在食物方面如果绿洲太小就见3~5个小麦厂,收割时见几个面包房和1~2个磨房(要耐心等待收割,到后期你就会发现食物会爆满,然后用这个来卖钱和增加声望) 4.建议前期先雇佣6~20的弓手和刀兵以免敌人突然袭击和骚扰(到后期不要雇佣,要用兵营来造兵~可以剩很多钱) 5.前期不要发动袭击和骚扰(后期要是兵到达200以上就给他致命一击,要多造铁甲兵和长攻手,再雇佣14个工程师分别用与5个投石车和2个巨火弓) 6.我见城堡见的都很大~最大有25%个地图那么大~因为面包房太多~人口太旺(前期只间一面墙就可以~用雇佣兵来当住敌人,后期见的越大越好!主要用护城河来挡住近距离兵~每个方塔或圆塔对必须上个射石机或巨弓就可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了~忘了和你说我的攻城(保守攻城) 用过次数;26 |成功率;80%推荐;蛇,撒拉丁,诗人|不推荐;猪,狼攻击主要还是先远距离作战!先用投石车打开他的墙~再用巨火弓射到他的内部让他起火~然后兵基本剩下一半了,等火没了之后用弓手先抵挡住塔上的弓手,然后用100多个盔甲兵一起冲进去(一定要等火没了之后进去,否则会把我军的盔甲兵都烧死!)最后一举攻下城池~胜利!!! (先发制人) 用过次数;17 |成功率;70%推荐;诗人,鼠,蛇|不推荐;狼,猪,2个以上敌人一开始只见一个雇佣兵营,然后一直造刀兵和弓手,等建到没钱的时候就去发动总攻,一举打败敌人(一定要注意,敌人只可以有1~2个,而且这次攻击必须赢,否则你就会直接输掉!)(玉火纵横)用过次数;8 |成功率;65%推荐;撒拉丁,蛇,狮心王|不推荐;猪,鼠,狼先造20个工程师,分别用于10个投石车,10个火弓车,40个十字军.用投石车凿开城墙或者再扔几个死牛,然后让十字军保护好车子,用火攻车向里头射,让内部起火,大火烧完就用十字军一举攻城(要提前用火攻车杀死塔上的敌人,用投石车尽量把他的水井或水钢消灭!)(巨石满天)用过次数;13 |成功率;85%推荐,所有距离近的敌人|不推荐;距离太远首先需要130石头来在离敌人很今的地方建3个方塔,在每个方塔上放5个弓手1个射石机2个工程师,把上去的楼梯拆断,用3个射石机崩出15块石头向敌人内部飞去,然后你就所定几个敌人内部的建设,石头就一直非过去,最后让他狼狈不堪,然后一举攻击"破"城池(射的时候越远越好,虽然有点欺负电脑,但赢的很刺激!)以上只是我玩游戏的一些策略和习惯~这个方法也不知道关不关用~但对新手来说可以很容易的胜利~~~!如果你对我的方法感兴趣~就交个朋友把~~ (^-^)
3,要塞十字军东征新手攻略
别人说的那么多你肯定看不下去~我就简单的指导一下吧~上来先造农业设施(苹果标志)因为绿洲很少所以上来就要抢位置~苹果园是首选,物美价廉~造几个之后要把粮仓放在离果园近一点的位置,这样采摘很快.然后造一个市场,东西不够就买,前期就是看谁快,花点钱无所谓.接下来是工业设施,伐木屋多造,木头很重要,然后找石头凿采石场,有铁的话就更好了.接下来造几个小房子,让农民多出来点.然后造一个雇佣军训练营,先买一点骑射手做防御,可以让他们巡逻.下面是最艰巨的任务了,建造城墙~尽量不要太大,不容易守城,小一点,做好接近方形,角落里放个塔楼,让弓箭手上去.记得在离工农业设施最近的地方建造小城门,这样运东西会很快.初期防御做好后就可以造武器作坊,然后造兵器库,然后再造兵营,接下来就会了吧?攻城,呵,简单得要死~我也起个名字~"四方俱灭"造10辆以上的双人投石车,在起兵的保护下狂砸,一会儿让敌人就剩个光杆司令站在孤零零的小塔楼上...每次都用,百战百胜,伤亡率极低~
4,如何看待西方历史上出现的十字军东征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十字军东征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进行的、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性的著名军事行动,东征是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为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了多次东征行动。但实际上,东征不仅仅只针对伊斯兰,如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就是针对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过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十字军的主要目的是支持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地区进行占领,并建立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这些战争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而实际征战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中的“敌对势力”的征服。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十字军与穆斯林展开拉锯战。第一次参战的十字军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于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他们占领了塞尔柱突厥人的都城尼凯亚等城,大肆掳掠。军队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杀死了70000余人。接着,十字军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了若干封建国家。第二次东征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埃德萨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被土耳其人击败。随后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既定目的。第三次战争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奥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由于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此次远征也没有达到既定目的,而且还造成了惨重伤亡。但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打乱了拜占庭的统治秩序,使拜占庭处境困难,并且激发了拜占庭人与拉丁人的矛盾。第四次战争由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将埃及作为日后行动的基地。这支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将领的建议转去攻打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他们还利用拜占庭国内的纠纷,攻打君士坦丁堡。这群贵族在抢劫和破坏后血腥屠城三天。大战过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该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第五次东征源于教皇英诺森三世。教皇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没有得到欧洲君主们的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落魄的骑士纳入十字军。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议,宣布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希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然而十字军在埃及被穆斯林击败,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失败。第六次战争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在1244年,耶路撒冷又被穆斯林夺回。第七次战争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结果十字军被马木鲁克骑兵打败。最终,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木留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与他的士兵才被释放回国。第八次战争依旧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但在西西里,路易九世被安茹的查理说服,转而进军突尼斯。结果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后不久,就在路上爆发了传染病,路易九世也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领导,目的是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爱德华王子已经无力回天。他在阿卡签定了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木留克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王国灭亡。至此,十字军东征彻底失败。十字军东征是西方基督教文明与东方伊斯兰文明的直接对抗,双方伤亡惨重。十字军虽然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但实际上是以政治、社会与经济等目的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不过东征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的出现。可以说,这是一场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且历时超长的复杂宗教政治军事事件。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 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正式开始后的过程吧:正式的东征队伍原定于1096年8月15日,也就是圣母升天节那天集结出发。可当年4月,就已经有另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是来自法兰西北部亚眠的隐士皮埃尔,与法兰西北部柏伊希-桑萨瓦尔的领主戈蒂耶·桑萨瓦尔为首的一支十字军。隐士皮埃尔朴实、平易近人、热心公益,且站在穷人一边。当大量贫民响应教宗的号召,想参加十字军的时候,却发现教廷根本不想理会他们。只有隐士皮埃尔关心“报教无门”的他们。在皮埃尔富有感染力的宣讲下,大量贫民在他和少量贵族的指挥下向耶路撒冷进发,这便是所谓“平民十字军”的主要一路。可是,即便自称受到基督指引的皮埃尔再怎样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把未经训练、纪律不整、普遍文盲,而又规模庞大的这些乌合之众,好好地带到耶路撒冷与塞尔柱突厥人作战。他们尚未同异教徒接触,一路上就已同基督徒打成了一团——从德意志出发的三支分队,早在进入匈牙利后便已全部覆灭。皮埃尔亲自带领的主队,则先后劫掠了贝尔格莱德,攻占、屠掠了泽蒙,并同东罗马军队混战于尼什。待到达君士坦丁堡之时,约四万人已只剩下不到三万。随后他们被东罗马皇帝阿莱克修斯一世像送瘟神一般地送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安纳托利亚地区的平民十字军,忙于扫荡乡村。四分五裂之下,隐士皮埃尔彻底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最终,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尼西亚附近,被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率领的罗姆苏丹国军队消灭。除了少数改信伊斯兰教的俘虏活下来之外,只剩三千余人,被隐士皮埃尔讨来的拜占庭援军救走,安置于君士坦丁堡城郊。而当平民十字军跌跌撞撞地向耶路撒冷进军时,正规十字军也按来源分成数路,相继向预定集结地(君士坦丁堡)行进。“法兰克人的国王”腓力一世的兄弟弗芒杜瓦伯爵于格一世首先到达。随后神圣罗马帝国的下洛林公爵布永的戈弗雷和他的兄弟布洛涅伯爵尤斯塔斯三世、布洛涅的博杜安,以及罗伯特·吉斯卡德的儿子塔兰托伯爵博希蒙德一世、博希蒙德的外甥坦克雷德,有首倡之功的图卢兹伯爵雷蒙德四世,英格兰国王威廉二世的兄弟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二世、罗贝尔的亲戚布卢瓦伯爵艾蒂安二世和弗兰德伯爵罗伯特二世等几路诸侯也先后到达。其中,于格一世率领着法国卡佩王朝的势力,戈弗雷率领着德意志的洛林骑士,博希蒙德一世率领着意大利南部诺曼人的队伍,罗贝尔二世率领着法兰西北部诺曼人的军队,雷蒙德四世率领着法兰西南部普罗旺斯等地区的贵族。这些诸侯奉曾去过耶路撒冷朝圣的勒皮主教阿希马尔为精神领袖,在拜占庭将领的协助下,渡过海峡,进攻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尼西亚。罗姆苏丹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此时正领军在安纳托利亚地区东北部同土库曼人建立的达尼什曼德王朝作战。得知后方警讯,匆匆议和回撤,却因为受之前平民十字军的作战表现所麻痹,低估了正规十字军的实力。结果被士气高昂、愈战愈勇的十字军击败,损失惨重,只得避入山中。失去了援军的尼西亚,在绝望中依然坚守了近一个月,直到拜占庭的劝降使者到来,城头方才易帜。拜占庭军完整接收了这座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名城,这本是十字军将领事先宣誓过的——从异教徒手中夺回的东罗马帝国旧领土必须归还。事到临头,十字军却严重不满起来。不能洗劫,不能报复,不能勒索大额赎金,甚至绝大多数部队都不能入城,纵使阿莱克修斯一世用不少的给养和财货来进行安抚,骑士老爷们依然怒不可赦。十字军与拜占庭的分道扬镳看来是早晚之事。另一方面,罗姆苏丹国虽然在尼西亚蒙受了许多财富与兵力上的损失,同时却也成功的与达尼什曼德王朝达成了真正的和平。作为半游牧的民族,塞尔柱突厥人只要还有人有马,东山再起就相对比较容易。经过在东部召集属民,重新装备军队后,基利杰·亚尔斯兰一世卷土重来,于多里留姆附近伏击了十字军。这场战斗依旧以十字军的胜利而告终。对于第一次东征而言,这是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却也是一场惨胜。被包抄而仓皇撤退的突厥军队,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十字军则在肉搏中受到了很大伤亡。此后,十字军在酷暑中长驱直入,缺粮少水之下,军中许多人畜因此丧生。沿线的突厥人早已逃走,大军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直到进入了信奉基督教的流亡亚美尼亚人控制的区域,情况才得到改观。与此同时,拜占庭军队收复了一些旧领土,保证了皇帝与十字军·拜占庭联军之间的联系,沿途的流亡亚美尼亚人诸小国纷纷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权。这正符合阿莱克修斯一世的期望,却不符合十字军将领们的期望。十字军的将领们想要建立自己的领国。尤其是,以诺曼底公爵头衔作抵押,从兄弟威廉二世那里借了大笔钱充作军资的罗贝尔二世,以及富婆妻子在东征中病亡后,变得几近一无所有的布洛涅的博杜安等人,更是没有退路可寻。1098年,脱离十字军主力,自行经营势力范围的博杜安得到了机会。受到突厥人军队威胁的贸易枢纽埃德萨向他求援,谈判之下,博杜安成为埃德萨君主亚美尼亚人托罗斯的义子及继承人。很快,在博杜安的暗中推动下,托罗斯在暴乱中被杀。他成功篡夺了亚美尼亚人的政权,建立了近东第一个十字军国家——埃德萨伯国。得益于埃德萨的肥沃土地和发达的金属加工业,托罗斯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末了,都便宜了博杜安这干儿子。利用强大的财力,通过购买城池与攻城略地等手段,埃德萨伯国迅速强大起来。十字军骑士们风闻后,许多人投奔了过来,成为博杜安的附庸,以求取采邑和奖赏。为了长治久安,他更是以身作则,鼓励部下同当地的亚美尼亚妇女结婚。加上对伊斯兰教徒的掠夺与镇压,政权得以稳定了下来。而在获得自欧洲来的几支小股十字军的加盟后,十字军主力得到了第一次东征以来的重大战果。经过八个月的围困,数次击退塞尔柱突厥人的援军,到了1098年6月3日,十字军借助亚美尼亚人内应攻占了穆斯林重镇、壮丽的古城安条克。十字军入城后,进行了全面掠夺和大屠杀。城内的伊斯兰教徒被斩尽杀绝,基督教徒也遭到了洗劫。在经历城外八个月的艰难困苦、忍饥挨饿之后,十字军将士们在遍地尸骸上,疯狂地发泄了四天。谁知,就在四天后,摩苏尔总督克尔布嘎率领穆斯林联军包围了安条克城。围困敌人八个月的十字军反而被敌人围困了。城内食物奇缺,不说树皮野草被吃光,就连死尸也成了果腹之物的时候。十字军居然在圣彼得教堂的地下,挖出了据说当年被用来刺死耶稣的那柄圣枪(即“隆基努斯之枪”)。这当然是赝品,就算真的存在这件所谓的“圣物”,历史上也已经几次三番被各色人等发现过了。但是,绝境中的十字军,没人介意圣枪的真假。他们成功借助这一“神迹”激发出无尽的狂热与战斗力,放手一搏之下,内部矛盾重重的穆斯林联军被击溃了。胜利了的十字军没能高兴多久,便遭遇了一场大瘟疫。唯一能够调解十字军诸将矛盾的精神领袖,勒皮主教阿希马尔在瘟疫中病亡。由于缺乏粮食与分赃不均,内部不和越来越严重。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热衷于拉帮结派,进一步加深了相互间的矛盾。终于,在下层的恐惧、中层的不安、上层的争吵中,十字军于1099年初重新踏上了向耶路撒冷的征程。而在对安条克的争夺中获胜的,是以博希蒙德一世为首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集团,他们留了下来,建立了近东第二个十字军国家——安条克公国。是年6月7日,十字军到达圣地耶路撒冷城下。满目贫瘠、缺食少水的现实景象,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圣地的激动,一起刺激着将士们的泪腺。嚎啕大哭之后,十字军需要确定对策,进攻耶路撒冷城的对策。对于此时的十字军而言,兵力、补给、时间,无一不缺。仅一万三千人左右的部队,不足以围困耶路撒冷这样的城市。水、粮、各类给养都不充分,队伍不可能长期逗留在城下。而一年前易手的耶路撒冷,已经从塞尔柱突厥人的手中,落到了法蒂玛王朝的手中。也就是说,自埃及来的援军,随时可能到达。在这样的不利情形下,十字军选择了孤注一掷,立即拼命展开攻击。这连串攻城尝试与其说是作战,不如说是投机。经过几天的战斗,投机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恰巧热那亚人的船队在6月17日到达,为十字军带来了亟需的攻城器械和补给。但战事依然没有太大进展。日子一天天过去,城内区区千余人的守军依然在坚持,十字军上下都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大家开始做最后的努力,或者说做垂死挣扎:修道士开始传授据说由已死的阿希马尔主教显灵后教给的取胜方法——斋戒后集体赤脚绕城走。执行过这个方法后,十字军各派系放下争执,同仇敌忾,再度发动强攻,终于7月15日破城而入。奇迹发生了。烧杀劫掠势必会展开,十字军将士这样认为,耶路撒冷居民也这样认为。然而,耶路撒冷最终遭遇的,还是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想。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不仅把穆斯林,也把犹太人洗了个干净。当然,这并不是说穆斯林和犹太人中没有幸存者。但这些幸存者,与其说是拜十字军的怜悯所赐,不如说是拜中世纪低下的杀人效率所赐。至于城中的基督徒,则是因在攻城战前便已被城中统治者驱逐而因祸得福,没有遭遇太多殃及池鱼的不幸。圣地光复后不久,布永的戈弗雷最终被确立为圣墓守护者,建立起近东第三个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就此宣告完成。中东地区,自古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欧洲历史上的各大地区强国都曾经在这片地区驰骋,直到今天,中东都是世界上最动乱不堪的地区之一。而这个地方曾经又是现如今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更加使得这一地区充满着冲突。就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利益冲突不断扩大的同时,来自欧洲的基督教徒开始发动了一场针对伊斯兰教徒到又不限于伊斯兰教徒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近两百多年,无论是对欧洲还是西亚北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序幕:穆斯林的东扩和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公元1世纪,起源于罗马帝国的犹太省(今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整个罗马帝国,在欧洲不断扩张,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宗教。地中海沿岸大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都属于基督教的范围,不过随着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原本处于分裂的罗马帝国开始受到伊斯兰教的冲击。公元636年东扩的穆斯林在约旦击败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占领了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而在北非地区,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北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半岛。由此后的几百年间,穆斯林与基督教徒时有冲突,爱情海中的一些岛屿已然被穆斯林征服,而在圣地耶路撒冷,由于双方最高领导人的变换,出现了和平相处和对立冲突反复现象。例如公元1009年,控制耶路撒冷的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下令摧毁耶路撒冷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堂。这种做法切断了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的道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而在1039年,埃及哈基姆下台以后,继任者在受到来自拜占庭帝国的贿赂以后,又允许基督教徒在耶路撒冷建立教堂,双方关系再次走向和平。而在耶路撒冷的穆斯林也感觉到了来自基督教徒的好处,很多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做生意,帮助穆斯林改善生活。而在东方的逊尼派穆斯林也发生了巨变,原来控制巴格达的哈里发被另一支突厥人控制,并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向西发展,控制了耶路撒冷,严重影响了拜占庭帝国和法蒂玛王朝的利益。▲朝圣的穆斯林处于基督教和伊斯兰冲突前沿的拜占庭帝国被新兴的塞尔柱帝国接连打败,大片土地被并入塞尔柱帝国,只剩下巴尔干半岛和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作为欧亚桥头堡的君士坦丁堡岌岌可危。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向西方罗马教皇求救,但是由于教皇和帝国皇帝的冲突,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求救却往往被忽略。冲突:基督教教内冲突和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冲突而十字军东征的前夕,欧亚大陆之间却发生着一系列的巨变,矛盾冲突重重,最后点燃了这场持续了200多年的战争。公元1053年,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会君士坦丁堡牧首弥格耳因君士坦丁堡的拉丁礼教堂拒绝使用希腊礼拜仪式而将拉丁礼教堂全数关闭。这一举动受到了来自罗马教廷的抗议,弥格耳却反而质问西方教堂为何使用源自犹太人的无酵饼(犹太是耶稣叛徒)。罗马教廷派遣使者前往君士坦丁堡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不退步,最后谈判破裂。来自罗马教廷的使者宣布弥格耳被基督教开除教籍,而弥格耳反而将来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宗烧毁,由此双方不分胜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派。而就在基督教发生分裂后的十几年后,日益壮大的世俗国王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扩大。公元1077年更是发生了西方历史著名的“卡诺萨之辱”事件。▲卡诺萨之辱卡诺萨之辱发生的起因是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七世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力,试图对神职人员的“叙任权”进行改革,原本神职人员的任免权都来自于世俗皇帝,但是格里高利的改革触动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的利益。双方发生冲突,亨利出兵镇压来自罗马教皇的暴力事件。作为反击,格里高利宣布将亨利逐出天主教,不承认亨利的王位。这次的权力斗争,使得教皇权力达到了巅峰,但同时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世俗权力也不断限制教皇的权力。这一次斗争最后以亨利四世前往罗马教皇谢罪结束。当时亨利四世在教皇们外连等三天,最终才得到教皇同意进入城堡求得原谅。虽然这一次的冲突,使得皇权未能战胜教权。但是亨利四世在这次奇耻大辱以后,一直对教权发起攻势,使得格里高利七世最后客死他乡。而格里高利后继任的维克多三世依然未能同罗马帝国皇帝改善关系。这位年轻气盛的皇帝在经过上次耻辱以后,他的政治手腕显得更加成熟,让自己的权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直到两年后重新上台的乌尔班二世,才在同亨利四世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乌尔班二世上台以后,采取了更为灵活的对策。虽然为了跟亨利四世所立的教皇克力门三世宣战,乌尔班二世自称为格里高利七世的继承人,但是为了能够有很多资本跟亨利四世进行争夺,乌尔班二世决定投奔意大利南部的诺曼人。他知道军权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中世纪。尽管乌尔班二世得到了诺曼王朝的支持,得以在继位八个月以后进入罗马,但是历任罗马教皇都要坐镇的拉特兰宫(重建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所捐赠宫殿)却被亨利四世所扶持的克力门三世控制。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神圣罗马帝国世俗权力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准备:乌尔班二世的重塑信念之举虽然乌尔班二世不能踏足罗马主教堂,但是为了获得更多情报,乌尔班二世开始游走在意大利半岛各地。通过各地的枢机主教和商人,控制着遍布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修道院,而这些修道院又正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正是这些商人和僧侣给了乌尔班二世更多的机会,使得乌尔班二世掌控着整个中世纪社会的走向,就在诺曼人彻底将穆斯林赶出亚平宁半岛和西西里岛之际,西方的伊比利亚半岛却被穆斯林彻底占领,在这种糟糕的情况下,使得最后在乌尔班二世所号召的持续了近二百年的“十字军东征”中,西班牙人都未能派遣一兵一卒前往支援,他们自身的情况已经十分严峻。而恰恰正是诺曼人赶走了穆斯林,使得以诺曼人为靠山的乌尔班二世更加具有信服力,诺曼人赶走穆斯林的战争一直被西方所赞扬,他们认为这是解放,是将人民从伊斯兰教下解救出来。公元1094年秋,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皮亚琴察地区,乌尔班二世同之前格里高利七世的改革派举行了“公会议”,与会的还有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特使。这一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如何解救来自东方的拜占庭兄弟。拜占庭帝国在突厥人的入侵下已经奄奄一息,为了获得更多支持,经常派遣特使前往神圣罗马帝国寻求帮助,此前多次未果,而这一次恰好符合了乌尔班二世的诉求,乌尔班二世开始在基督教世界大力宣传所谓的伊斯兰威胁。有了诺曼人的支持,乌尔班二世开始了寻求神圣罗马帝国外的势力支持,而其中力量最大的便是法兰克王国。在这次“公会议”以后,乌尔班二世跨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法国。公元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勒芒市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集会,史称“勒芒会议”。▲勒芒会议这一次会议中乌尔班二世教皇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就是“上帝的休战”:极力抨击基督教内部的道德沦丧,强调基督教徒要同心协力,基督徒不能为了土地而互相倾轧。另一个就是“十字军东征”:来自东方的基督教徒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来自东方的异教徒一直在屠戮,蚕食属于我们的地中海,我们誓要将穆斯林赶出我们的土地,我们要变成上帝的战士,原先因犯罪而被上帝惩罚的人将在这次战役中得到救赎,而这些都是上帝耶稣的旨意。乌尔班二世明显比格里高利二世高明之处一在于对军队的控制,二就是善于抓住上帝的信仰。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状况呢?虽然在经过古希腊古罗马时候的辉煌以后,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中世纪是一个愚昧倒退的时期,但其实不然,中世纪时期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水平都已经远超古希罗时期。而真正钳制住中世纪发展的就是信仰了。而这也恰恰是乌尔班二世成功之处,在这样一个全民十分崇拜上帝的时期,抓住上帝就等于抓住了一切,特别是其宣扬的参加东征可以救赎自己此前所犯下的过错,这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诱惑十分大,很多犯错的基督徒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所犯之错。乌尔班二世假借上帝旨意取得了空前成功。乌尔班还对基督徒东征做了一系列规定,首先,所有参加东征的基督徒都要胸前和后背戴上用红布制成的十字架。十字架代表基督教。红色代表基督教徒视死如归的血性。东征的日子是次年(公元1096年)的圣母马利亚升天节(8月15日)。出征:基督教徒的东征之路及其背后思考正式的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这一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路开始。教皇为了这次出征,还大力派遣教士前往各阶层进行游说,其中最主要的便是骑士阶层,然而,有一些自告奋勇的狂热宣传分子同时也鼓动了下层贫民。这些被鼓动的贫民或来自于领主的农民和仆役,或有城市流民、亡命之人等等,他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十字军的宣传意义,但他们知道要摆脱目前的困顿和窘况。而这也正好被这些激进主义者所利用。这些被称作为“平民十字军”,他们更像迁家,而不是打仗。同年秋,另外一支“十字军”——由贵族和骑士组成开始了东征之路。1099年,十字军占领埃及法蒂玛王朝控制下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和三个附属小国。同时这批十字军还对穆斯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此举使得日和穆斯林对待基督教徒留下了永不可磨灭的伤痛。往后的两百多年间,来自法兰克的基督教徒裹挟着拜占庭人、罗马人、威尼斯人对穆斯林(但不限于穆斯林,其中还有对犹太人和东正教徒的战争)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的战争被称为“十字军东征”,而在穆斯林世界,有着一个更富有现实性的名字——法兰克人入侵。这场持续了两百多年的宗教战争是残酷的,它对犹太人、东方基督教徒和穆斯林都带了深重的灾难。即使是西欧各国人民也深受其难,有近几十万东征军死亡,唯一从中获取利益得便是教廷和封建主。虽说是宗教战争,但是显然,这是在教权和皇权的斗争中,教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以获得更多利益,将外部矛盾转化为主要矛盾,从而提高自己的权威与地位的举措。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年乌尔班二世所说的“上帝的休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他所希望的只是将内部的斗争转移到东部,东部基督教徒受到了来自穆斯林的冲击,寻求西方的支持,而西方基督教徒显然是不可能拒绝的,这种教派之间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冲突,我们非教徒是难以理解的。此时的整个西欧的基督教徒的热情都十分高涨,更是由于在“解放圣地”等口号的影响下。即便也有并不热心之人,也难以反对这种道义制高点。由此一来,乌尔班二世既能通过不同于前任格里高利七世的莽撞之法——直接公然撕毁与皇权的矛盾,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数以十万计的十字军派往东方,以武力夺回耶路撒冷的方式显示出自己凌驾于全体世俗君主之上的领导能力和教皇的权威。试问,何乐而不为呢?藤树先生说:这场基督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战争是无耻的,将十一世纪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作为东征的理由,显然是十分牵强的。穆斯林对基督教徒的暴行最近的也是九十年前的哈基姆焚毁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徒。时隔这么久,为何才在九十年后提起。并且,西欧的天主教徒对待希腊的东正教徒反而并没有伊斯兰教对东正教徒显得宽容。当时的东正教徒被西欧天主教认为是异教徒,不能存在,而在靠近希腊的伊斯兰地区。只要缴纳“吉兹亚”人头税,天主教徒即可生存,虽然也会受到歧视,但是显然比在西欧不能生存更好。可见,东正教徒从未想过寻求西方天主教徒的帮助,他们在这种“以税换生”的制服下和平度过了近三百年,又何来寻求天主教徒之说呢?而真正邀请教皇派遣援军的,是希望收复曾经占有的中近东失地的拜占庭帝国皇帝。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为了一己私利而战的统治者,最终都将受到人民的抛弃。愿世界和平,人类共存!(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参考文献:《中世纪史》《欧洲史》《十字军东征》百度百科/维基百科
5,十字军东征游戏 操作介绍 详细的
用最通用的方法解决掉所有敌人→个人觉得弓骑兵是游戏中最实用的兵种 只要征150到300个弓骑兵(视敌人的战斗力而定) 冲过去绕着目标的城堡跑一圈(注意野狼 肥猪 狮心王会在城堡周围放陷阱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打他们时要离得远一些)射光了敌人的兵→接下来二选一 要不让一小队弓骑兵拆了他的兵营(点左下角攻击 再点兵营 弓骑兵会拔小刀拆) 要不让一些弓骑兵往敌人出农民的地方放箭 不让他征兵 然后他就任你宰割了 这个游戏开始有个大本营,可以住10农民,每增加一个民房,可再住8农民,这些农民全部集中在大本营的篝火旁,等待工作,也可以训练成士兵;每增加一个工作岗位(伐木屋、采石头、农田、水井、牧师……),就会有一个农民去工作,这个人就不能成为士兵了;士兵不占人口,当一个农民成为士兵,就会再出来一个农民,同样,一个农民死去,也会再出来一个。当你的声望(你说的满意度)低于50,农民们就会离开你的阵营,所以你要让声望大于50;屏幕右下角人物抱着一本书,点开里面第一项,会有声望明细,里边可能出现各种加减,只要总和不是负数,农民就会留下。有其他不懂的请追问。 选择对手——设置阵营(那张桌子)——进入游戏——造粮仓,小店,采石场,伐木屋等——建造兵营,一开始多造雇佣兵,后来早兵,如果农民不够就遭茅屋。。。等到集结200左右。杀 在游戏主菜单中,同时按下shift、alt和a键开启作弊模式,然后在游戏中按如下键位即可获得相应效果: alt + c 所有任务 alt + k 免费建设,无资源要求 alt + x 名声100,并获得100单位金钱 这位兄弟,但我告诉您……这死密码我试了100遍都没用,最好用《金山游侠》改金钱,不然后面的几关越来越变态难惨了。《金山游侠》百度去搜!
6,要塞2秘籍
《要塞:十字军东征》秘籍 在游戏主菜单中,同时按下Shift、Alt和A键开启作弊模式,然后在游戏中按如下键位即可获得相应效果: Alt + C 所有任务 Alt + K 免费建设,无资源要求 Alt + X 名声100,并获得100单位金钱 点病牛发射键,然后双击你要攻击的建筑物上,这样就可以弹药无限了(注意双击要有时间间隔)! 要塞控制农民大法 :造一个攻击用的投石车,把两个工师放进去,再解散投石车。这是工师变成了农民,把他们圈住,看,可以控制了!他们还在顶礼膜拜呢! 要塞全攻略 第一幕:衰落的王国 国王刚把他的军队开进野蛮人的国土,阴谋夺取王位的谣言就开始出现了。当国王被俘的消息传来时这个郡已经遭到了入侵几个贵族,包括你的父亲,试图结束这场流血的冲突但在前去谈判的路上,他们一干人马却被一群不明身份的袭击者给杀害了。你被打败了,浑身是伤疲惫不堪,退入俯瞰半岛的一片森临中,那里隐藏着一小群终于你的部队。尽管郡丢了,但你也许至少能从这个避难所为你父亲的死报仇。 任务一:聚拢失散的部队 目标:肉,木材 指导:放下自己的城堡后,把粮仓建在旁边,然后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树林旁建伐木屋,在粮仓旁建猎人小屋,然后增加人口,加快生产。这一个任务主要是熟悉操作,不用多久任务完成。 任务二:修整城堡 由于你把城堡建在狼迁徙的路中间,只好派你去保护要塞。 目标:肉,完成城堡 指导:开始先建造伐木屋,以及猎人小屋。然后,招募更多得人,继续生产木头,和食物。然后把围墙修完(按空格查看是否有空隙)要是快的话在第一批狼来之前你已完成任务。 任务三:消灭狼 目标:消灭狼 指导:由于狼在西南(以起始地图为准)建议把伐木屋建在东边的树林旁并建一所弓箭作坊,当然还要建武器库。发展起来后建五六个弓箭作坊,和一座木头兵营,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弓箭兵,很快会有一小群老鼠的部队来进攻,如果你的猎人多的话,猎人就把他们收拾了。生产十几个弓箭兵后,扫荡狼群,任务完成。 任务四:隐藏的监哨所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这一个任务食物类只能造奶牛场,他们没有战斗力要好好保护。最好在任务开始时建一座弓箭作坊和兵营。之后发展必要设施。敌人很快便来进攻了。如果弓箭手顶不住,只好靠农民了,幸好敌人不多。然后建四五座弓箭作坊。在敌人第二次来时你已有20-30的兵力,让他们站在离路标比较近的高地上,这样可有效的消灭敌人。敌人最后一次进攻来临了,依靠你现有的兵力应该可以完成任务。 任务五:在岩石和困境之间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开始建基础设施,一座磨房可以为7座面包房提供面粉。好好利用这一点。食物将会很丰富,再建4-5或更多的弓箭作坊,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很容易打退。之后就是屯兵。在最左边的出入口处建城墙,再把其他的出口用城墙封起来(注意!要让你的兵走走试试)你可以在不损失兵的情况下消灭来犯部队。最后有攻城器,小心!用一小部分弓箭兵消灭它,任务完成。 第二幕:取得一个立足点 任务六:老鼠的建议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开始建吧!以最快的速度发展,用石墙把城堡围起来,敌人会从两个方向进攻,把所有的兵力放在城墙上,让一小队在墙后,让这一小队消灭攻城器,消灭掉最后一群敌人任务完成。 任务七:打破围城 目标: 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立刻让所有的兵上城墙,在消灭掉云梯兵后立刻让矛兵堵在城主的那座屋前,在兵营中还有几个弓箭兵要好好利用,不久便打退敌人。快速发展吧,注意敌人进攻时会先拆掉建在前面的农场,要注意保护,多造弓箭兵,以及一些矛兵。用矛兵拆云梯,弓箭兵消灭敌人。只要注意到这些很容易过关。 任务八:对付魔鬼 目标:10爱尔啤酒(任务中长到20桶) 和 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农场可以建两座,剩下的地建啤酒花农场,再建4-5座 啤酒作坊。敌人第一次来得很早,千万顶住。之后把兵放到敌人路标附近(建一座城墙),在完成啤酒的任务后会有援兵,援兵到之时也就是敌人来之时,立刻部署迎战。消灭敌人任务完成。 任务九:老鼠最后的立足点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一开始,在建好必要设施后,把矛兵调到敌人路标处,这是为了消灭攻城器。还要小心敌人会攻击城外的设施,小心保护。猎人小屋可是好东东多造,它既可以提供食物,又可攻击敌人,它是我得最爱。大家不妨试试。如果木头太多的话可以卖掉,消灭掉所有敌人完成任务。 任务十:抓蛇行动开始 目标:实现人口规模(根据难度改变)和受祝福75% 指导:占领城堡后在小麦农场旁建猎人小屋,多建。因为一会儿,会有兔灾他们会吃掉农田,猎人 狗和狼才能杀掉兔子。根据人口规模发展吧。还要建教堂。敌人经常来可是他们竟被一群猎人杀掉了。你只管发展就ok了。 任务十一:第一滴血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注意食物的生产,之后不要忘了铁和石头。在消灭敌人的第一个剑士后,得到弩的制造方法,立刻生产。在敌人总攻之前你应该有了50-60的弓箭以及弩兵,链锤兵也应有20-30了,敌人来之时不要用链锤兵先冲,而是用弓箭兵打头阵,先消灭弓箭兵再打剑士,打剑士时要和它跑着打,他的攻击力很强可速度很慢,很好的利用这一点消灭他们,完成任务。 第三幕:孤军奋战 任务十二:赎金 目标:黄金(根据任务难度而定) 指导:在攻城时先用弓箭兵,当你在离城墙某一个点时,你能攻击城墙上的敌人,而敌人却看不到你,利用这一点消灭城墙上的所有弓箭兵,之后让你的兵冲进城堡立刻肃清敌人。剩下的你要用任何方法赚钱,可以大量开采资源之后卖掉,加大税收并且要把人民总数提高到150以上。注意你的声望。注意到这几点后赚钱很容易。 任务十三:蛇眼 目标:消灭蛇 指导:先观察,蛇的城堡有两个弩炮,要对付他们最好的方法使用攻城器,期间会有敌人不断来袭。发展一段时间后,在我去观察敌情时,发现一个弩炮已经没了,原来是猎人的杰作,啊我造我造……造十多个攻城器和40-50个链锤兵后发动总攻。用攻城器打开城门后。用链锤兵踏平敌人的老窝(进去后不要关剩下的喽罗直接攻击蛇,蛇被淹没在兵海中终于寡不敌众回老家了),任务完成。 任务十四:山口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此关分好几道城墙防守最好让敌人连第一道也过不来,把所有的兵调往第一道防线,并加固城墙。敌人来时先打攻城器。把链锤兵放在城墙后如果敌人打开一个缺,用兵把它堵住,如果过了第一道防线那就完了。顶住敌人最后一次进攻,任务完成。 任务十五:凿路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首先要注意时间。用弓箭兵干掉第一道防线的守兵这是关键一步可以利用敌人弓箭兵的死角在不耗一兵一卒的情况下消灭他们,要注意时间。然后冲进去,把兵分散开分别攻击干掉所有守兵。任务完成。 第四幕:国王和国家 任务十六:战斗撤退 目标:石料 指导:此任务中学会了沥青沟,这颗是非常管用,在一开始好好利用沥青沟打退敌人的进攻,之后可用弓箭手和链锤兵挡住敌人的进攻,石料场不大,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关键是练习一下沥青沟的使用。石料采集完后,任务完成。 任务十七:冒烟的培根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以开始先建一座弩炮和兵营,有十个长矛兵可以造。敌人来时让工兵站在塔楼上把有倒在敌人头上可以烧死不少呢。之后多造兵,各兵种相结合(弓箭兵+长矛兵+工兵)挡住敌人最后一次进攻后过关。 任务十八:猪的末日 目标:杀死猪 指导:这个城堡和任务十五的一样,只是兵力多了,并且没有了时间限制。此时猪掌握了沥青沟技术。如果利用弓箭手攻击敌人的死角时要小心每杀一个人都要存档。不用急,慢慢消灭敌人。待第一防线攻破后用攻城器打开门,先让一小群兵往里冲(只能牺牲一小部分人,引着沥青沟)之后大部队再冲,利用云梯等工具冲上城墙,好是要分批消灭敌人。最后杀死猪。 任务十九:把狼关起来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这一关主要武器是投石器,任务开始首先建投石器。不要有太多的居民不然食物不够,因为在城堡外所有的建筑物都会被摧毁。要生产的的兵种有剑士,和弓箭兵以及最关键的投石器。工兵也要有。造4-5个攻城器后加固城墙。让工兵站在城楼下,敌人到跟前时再上楼,不然会被弓箭兵杀掉。把投石器放在离敌人路标比较近的地方,一定要在城内。敌人的投石器还会投毒,要小心。由于投石器需要石头,一定要保证石头供应。敌人来时,剑士是排着队,用投石器瞄准第一个打,打的准的话一下一个。如果敌人攻进来用剑士顶住。还不要忘了倒油,有时它起决定性作应。顶住敌人的猛攻后,任务完成。 任务二十:更加悲痛和咬牙切齿 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 指导:生产出剑士及骑士后,不要在城里待着,立刻冲出去,敌人立刻来到,先干掉敌人的攻城器,然后消灭掉敌人的剑士。空闲时,要加快生产速度,黄金会不够用,要一边生产一边攒钱。此时要用骑兵消灭攻城器,用骑士对骑士以及弓箭手。多造弓箭手,可以帮助你更快的消灭敌人。这一关很难,我在困难难度下玩了好几遍才过,大家要有耐心,要过这一关要看你的指挥才能了。任务二十一:最后的复仇 目标:杀死狼 指导:还是那一招,用弓箭手突破或是用攻城器突破。狼窝离外每一步都是危险,要小心控制弓箭手,攻破的一道防线后让士兵都上城墙,因为地上全是沥青沟,如果被烧则会死一大片。在里面也是同样的。经过拼杀后,来到最后一道防线。此时让剑士2个一组往里冲,目的是为了引着沥青沟。待沥青沟熄灭后,也就是我发起总攻之时。终于,狼倒在了我得剑下。 《要塞十字军东征》战役任务流程攻略第一关:重整旗鼓任务目标:1.获取20肉 2.获取40木料本关目的主要是对游戏中食物、木料资源的采集、运用有个初步了解。选好主城堡、粮仓的地址后,先修5个锯木房、2个猎人小屋,正好用光木料资源。然后待收集一定木料后,再多建几个锯木房和猎人小屋,积蓄够资源后即可过关。第二关:修整堡垒任务目标:1.获取35肉 2.完成城堡本关目的是了解用木料来修建围墙和城楼。主城堡左边有一片森林资源可砍伐木料,猎户小屋可在粮仓附近多建几个,加快肉的采集速度。在主城堡上方的山坡上有几只狼,有时会影响到猎人的生命。待木料充足后,可在其附近建一个城楼,放上弓箭兵后可轻松消灭。肉的数量达到目标后,用围墙将主城堡圈起来,即可过关。第三关:消灭狼群任务目标:根除狼本关可以通过木头兵营和武器库来建立自己的部队,武器方面则只有弓箭作坊打造弓箭,所以只能招募弓箭兵。狼群聚集在左边的河对岸,如果胆大的话,主城堡可以建在隔河相对的山坡上。此时狼还不会主动攻击玩家,可以修建围墙将最右边的水路封住,在下方的水路旁建一个木城楼,派上弓箭兵将树林周围的狼消灭,然后建造锯木房砍伐木料。在收集食物、木料资源的过程中,从右下会出现几个弓箭兵敌人来骚扰,所以右边的围墙应该有城楼或平台,布置上弓箭兵防守。待木料和武器充足后,在靠近河边并排建上几个城楼,布置好弓箭兵,发动最后攻击,可以隔着河流一举消灭狼群。第四关:隐藏的哨所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我方可将主城堡建在左边的高地上,位置最好靠近左下方(如果冒险一点,可以将主城堡建在右下的树林边)。将上方的缺口用围墙封住,在上下两个山坡上修建城楼,然后用围墙封住。主城堡的本关的唯一食物来源是奶牛场,修建速度比猎户小屋快,尽量围着粮仓修建。本关敌人清一色为矛兵,会从右边中部出现。修建围墙和城楼时,不要太靠近右边中部的那个路牌,否则敌人一出现,围墙和城楼会自动坍塌。对付矛兵的方法当然是城楼加弓箭兵,随着我方资源逐渐雄厚,可多城楼布置弓箭兵,并用围墙延缓敌人的行动。击退敌人三、四次进攻后即可过关。第五关:在岩石和困境之间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我方的主城堡位于中间的小岛,敌人会从右上方进攻,而且敌人的队伍中还多了弓箭兵。先用围墙封掉最右边的水路,使得敌人的进攻方向主要为主城堡两侧的水路。在每个水路口修上城楼,木料资源足够后,可在主城堡右上方的水边再修两个城楼,在城楼上布满弓箭兵,增强防御。食物供给方面,本关开始学习建造小麦农场、磨坊、面包房来生产面包。形成流水线的生产后,面包对人口的支持是很大的。打退敌人的三、四次进攻后,即可胜利过关。第六关:鼠的建议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我方可以建造采石场、牛围栏来采集运输石头,这样就可以修建石头围墙和石门楼。将弓箭兵放在坚固的石门楼上,是一种很强的防御力量。来犯敌人出现的地点有两个,一个在右上一点的山谷处,一个在左上方的山坡上,所以我方的防守重心在上方。但是右下角在游戏开始时有几头野熊,应先派部队将其消灭,否则会影响到我方的生产发展。本关食物供给可采取面包、奶酪、肉综合的方式,这样会有利于声望的增加。击败敌人的三、四次攻击后,即可胜利过关。第七关:打破围城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一开始就要立即阻挡敌人的进攻。将所有的弓箭兵都集合到石门楼里,部分矛兵在城墙上逡巡,随时推掉敌人的云梯兵。由于暴露在城墙上,很容易受敌人弓箭兵的攻击,所以上城墙的矛兵的伤亡比较惨重。留一部分矛兵在城墙后或聚集到城主所在的主城堡,以备城墙被攻破的不时之需。打退敌人的这轮进攻后,马上着手城墙的修复和经济的发展。在后方的石滩上见缝插针地建几块小麦农场,多建几个牛围栏,加快石头的采集,并将城墙加厚。在城墙防线的前方,修一些围墙来拖慢敌人的行动。建几个弓箭作坊,大量招募弓箭兵和矛兵。如果发展得好,会有充足的部队在城楼上以逸待劳,即使敌人后面的几轮攻击增加了弹射器,也不足为惧。第八关:魔鬼交易任务目标:1.获取10桶艾尔啤酒 2.消灭敌人所有部队本关敌人的第一轮攻击来得很快,要抢先在石头矿右上的山坡上修一个木城楼或石门楼,将弓箭兵集合在上面,矛兵则在附近待命。敌人此时虽然不算很多,但对我方农场和工人会造成一定损失。打退敌人后,就要立即考虑生产发展。本关可建农场的地方很少,只有山谷里的一片低地,可谓寸土寸金,要充分利用。先建几块小麦农场,将面包生产稳定以后,就可以建啤酒花农场来造艾尔啤酒。敌人是从右边的树林里出现,所以右边两个山口都要建石门楼和城墙防守,注意不要与敌人的出现点靠得太近。上面的山口可在两个山坡上建石门楼夹击敌人,下面的山口用一个石门楼加城墙封住就可以了,敌人一般不会往封住的路口进攻的。攒够10桶艾尔啤酒后,会获得一些援军(如果发展过久,会发现自己的部队数量远远大于援军数量),然后击败敌人的最后攻击即可胜利过关。第九关:鼠的末日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的目的是要消灭鼠领主,但是却是防御战。一开始我方即有一座城堡,但是特别小。此时马上让矛兵将城外的护城河挖宽,并用城墙将粮仓朝下方的两面加厚保护(敌人的弹射器很猛,如果粮仓被摧毁,我方一定完蛋)。将左边用小石门楼和吊桥打开通路,建几个锯木房砍伐木料。如果想保护右边的石头矿,可招一些矛兵在此巡逻,然后将城墙上的弓箭兵全部集中在小石门楼上。不多时间敌人就会开始进攻,此时马上指挥城外挖完护城河的矛兵直取敌人的云梯兵和弹射器,这样会大大减轻守城的压力。运气好的话,我方的采石场不会被完全破坏,打退敌人的第一次进攻后马上修复城墙,同时建几个猎人小屋增加食物和人口。部队招募方面以弓箭兵为主,矛兵继续拓宽护城河。抵挡住敌人的第二次攻击后,即可胜利过关。第十关:捕蛇行动任务目标:1.人口规模达到25人(容易)50人(普通)75人(困难)100人(极难) 2.受祝福的百分比达到75%本关开始要先抢占敌人的城堡。先用弓箭兵远距离射杀塔楼上的敌人(注意掌握距离,这招在以后的攻城战中经常用到。如果嫌太慢,就直接用链锤兵攻击吧),然后将所有弓箭兵调上塔楼,直接射杀主城堡的链锤兵和弓箭兵。占领主城堡后,马上在山坡下方的草地上建造小麦农场,建立面包生产线。期间会不时受到野兔和狼群的骚扰,最好用城墙将农场与左边隔开,并修建小石门楼随时射杀。本关敌人主要是链锤兵和弓箭兵,我方要加快弓箭的生产,用最快的时间招募大量的弓箭兵来防守。石头矿在右下方,可用城墙围起来,将山坡留个窄通道,两旁建好小石门楼。这样敌人就会直接进攻主城堡,不会去破坏采石场了。将防御体系建好后,就可以放手发展内政了。人口目标很容易达到,主要是祝福的目标,攒够金钱多修几个教堂也很容易就达到了。本关一开始就要立即阻挡敌人的进攻。将所有的弓箭兵都集合到石门楼里,部分矛兵在城墙上逡巡,随时推掉敌人的云梯兵。由于暴露在城墙上,很容易受敌人弓箭兵的攻击,所以上城墙的矛兵的伤亡比较惨重。留一部分矛兵在城墙后或聚集到城主所在的主城堡,以备城墙被攻破的不时之需。打退敌人的这轮进攻后,马上着手城墙的修复和经济的发展。在后方的石滩上见缝插针地建几块小麦农场,多建几个牛围栏,加快石头的采集,并将城墙加厚。在城墙防线的前方,修一些围墙来拖慢敌人的行动。建几个弓箭作坊,大量招募弓箭兵和矛兵。如果发展得好,会有充足的部队在城楼上以逸待劳,即使敌人后面的几轮攻击增加了弹射器,也不足为惧。第十一关:第一滴血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的地形很开阔,防守不太容易。首先将主城堡建在左下靠近石头、铁矿资源的平地上,然后先集中资源采集木料,接着是石头和铁矿。同时建弓箭作坊、金属作坊和皮甲作坊,招募矛兵(长矛用尽后就不用再造了,本关要以链锤兵为主要近战力量)。采集够石头后,马上在旁边的小山坡上修建小石门楼,并用围墙隔断左边的道路,剩下的材料也拿来修围墙,向右边延伸一点后就尽量向上延伸(如果一直向右,弓箭兵会射不到敌人)。在敌人从右上开始第一轮攻击时,往往是不够石头修第二个小石门楼的。如果能招募一两个链锤兵,将其与矛兵摆在主城堡上,堵在城主前。本关来犯的敌人中多了攻防力极高的兵种:剑士。幸好其致命弱点在于速度缓慢,而此时我方也应该有足够的材料修建城墙来延缓其行动。但是剑士很可能也会慢慢杀到主城堡里,将其消灭后,我方开始可以造弩弓了(在弓箭作坊里选择),后面的部队就要以发展弩兵为主了。接下来再小心抵挡住几次敌人的进攻后即可过关。第十二关:赎金任务目标:获取黄金3000(容易)6000(普通)9000(困难)12000(极难)本关又是需要先夺取敌人的城堡。先用弩兵远距离将西北面城墙和塔楼上的敌人干掉,然后用隧道兵和链锤兵将城墙砸开,一番搏杀后夺下城堡。然后马上发展经济和防御工事:小麦农场、磨房、面包房、弓箭作坊、皮甲作坊等等。石头、铁矿资源都在城外的左侧,可以用围墙将左边的山坡横着封住,注意要把那条水路也封掉。同时将围墙向右延伸,几乎与西北面的城墙平行。石头矿旁边也修上一小段围墙隔住,旁边的猎户小屋和奶牛场也用围墙包起来,之间留一丝狭窄的通道。这样就会引诱敌人向这个方向进攻。派链锤兵或矛兵将城堡西北和东北挖上护城河,并将弩兵和弓箭兵布在这两方的塔楼上(主要是西北方,因为是敌人来犯的方向)。随着资源的丰富,还可以将东北方的空地封住,使得敌人只能向左下攻击。待到防守力量平衡后,坐等金钱达到目标即可过关。第十三关:蛇眼任务目标:杀死蛇领主本关的目标是攻下右上方蛇领主的城堡,但是猪领主的部队会不时地从右边出现,所以要先将防御工事建好,再考虑进攻的问题。先将主城堡上方的缺口封住,并建一个塔楼防守。然后在右下石头矿附近修建围墙,石门楼或塔楼要建在奶牛场附近(因为封住石矿后,敌人不会从森林里攻击的),可考虑用护城河加围墙的方法来射杀敌人。山坡下的空地可用来建农场发展经济,积蓄金钱。待蓄养了大批的部队后,就可以开始进攻了。敌人的防线有两层,第一层前还有无数陷坑,要小心。用工兵建造弹射器先将塔楼打掉,注意补充弹射器的石头弹药,再用弓箭兵、弩兵配合消灭城墙上的敌人。最后将远射部队集合在敌人塔楼上可直接将蛇领主射死。第十四关:山口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可谓是山隘防守战的典型。敌人的第一轮攻击来得很快,我方第一道防线是抵抗不住的,建议将有生力量撤回到第二道防线。后方的部队也要集中到第二道防线后,同时抓紧时间发展经济。食物建议多建奶牛场,待到后期再建小麦农场。而木材的需要量是很大的,而石头没有资源可采集,只能通过市场来交换。本关我方可以布置陷坑来阻杀敌人的链锤兵,而敌方部队中最致命的是撞城车,对城墙和塔楼的破坏力极大。敌人的两轮进攻间歇时间不长,但幸好敌人的撞城车数量不多,在敌人进攻之前在防线外埋伏一定数量的链锤兵,直取撞城车即可。本关的重点在于及时采集足够的木料来铺设陷坑,并用换来的石头修复城墙和建设塔楼。将敌人的链锤兵干掉后,敌人就无计可施了。再用链锤兵干掉剩余的敌人即可过关。第十五关:开路先锋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己方部队的数量、限制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本关我方要在规定时间内攻下敌人的城堡。敌人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为了减少伤亡,还是采取用弩兵、弓箭兵扫清城墙上的敌人,再用矛兵、链锤兵开路的战术。注意抓紧时间即可,没有太大的难度。将敌人全部消灭后即可胜利过关。第十六关:退却战任务目标:获取石料100(容易)200(普通)300(困难)400(极难)本关我方主城堡在上方,敌人出现的地点在中下偏左一点,中间有大片的沼泽。现在多了一种新的防御工事:沥青沟,弓箭兵用火箭点燃后(注意,弩兵是不能点燃沥青沟的),会大面积烧杀敌人。沥青沟的原料是沥青,本关我方的沥青采集场很多,资源丰富。所以主要目标是采集木料、石头等资源。后方是一片平地,先建几个奶牛场和苹果园,待发展一定时间后再建小麦农场造面包。作为任务目标的石头资源在沼泽另一端的左下方,很容易受到来犯敌人的骚扰,建议用围墙隔起来。敌人除了会沿唯一的通道进攻外,还会寻找薄弱的城防,淌过沼泽来进攻主城堡。所以收集一定材料后,要在沼泽边建立相应的塔楼来防御。收集够任务所需的石头后,即可胜利过关。第十七关:烟熏火腿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一开始的要塞是个半成品,可以说修建得十分糟糕。首先需要抓紧时间建造必须的食物供给建筑,如猎户小屋与苹果园互相搭配。同时将城内不必要的城楼都拆掉。在左上是一大片森林,可以采集木料。但是石头、铁矿资源却在地图的最下方,建议还是放弃采集的念头。下方的城墙顺着其原来的形状向左延伸,使下面完全封住,只建一个石门楼供工人出入。上方的城墙则可修建得靠近树林,一直拉到屏幕的左边,但不要完全封住,沿途建几个塔楼。敌人会从右边出现,沼泽会延缓不同兵种的速度。由于上方的城墙在最左边留有缺口,所以敌人会往上方突破。我方除了新的兵种长矛兵外,工兵还多了一种攻击敌人的方法:当敌人靠近城墙时,工兵会将滚烫的油从墙上倒下,大面积烧伤敌人。再加上沥青沟和点火柱,能冲到最左边的敌人就少得多了。如果己方弓箭兵、弩兵不太多,可以多修一道围墙,将敌人再从左边牵回来。如此来回射杀,能活下来的也受不了守在出口处长矛兵的一击。在击退敌人的进攻后,注意再建设锯木房、猎人小屋等建筑,维持良好的内政发展是本关取胜的关键。第十八关:猪的末日任务目标:杀死猪领主(不同难度下,己方部队的数量不同)要攻打的还是第十五关的那座城堡,不过难度却大大增加:敌人数量增多,护城河加宽,而且城外的平地埋伏着沥青沟。采取同样的战术:把出击的链锤兵敌人消灭后,用弓箭兵、弩兵逐个小心地消灭第一层防线城墙上的敌人(如果保守一点的话,可先用矛兵引诱敌人将沥青沟点燃)。将右下城门附近的护城河填平后,用撞城车撞开城楼,继续用矛兵点燃沥青沟。然后将己方的弓箭兵、弩兵调上塔楼,与敌人对射。此时,抓紧时间用撞城车攻击第二层防线的城楼,注意城墙下有个狗笼。派足够的链锤兵保护撞城车,打开缺口后,将所有近战部队派上城楼,统一选择“进攻姿态”。右边的城墙、塔楼上没有长矛兵和链锤兵,只有弓箭兵和弩兵,可优先攻击;左边的敌人由于有长矛兵和链锤兵保护,攻击时死伤会较为惨重。最后消灭主城堡的猪领主,即可胜利过关。第十九关:追逐狼群任务目标:消灭敌人所有部队(不同难度下,敌人的数量不同)本关我方新增加的兵种
7,要塞十字军东征怎么打时间的沙粒要简单还有阿拉伯奇遇记那关
http://games.sina.com.cn/j/h/2005-12-22/13283573.shtml 在游戏主菜单中,同时按下Shift、Alt和A键开启作弊模式,然后在游戏中按如下键位即可获得相应效果: Alt + C 所有任务 Alt + K 免费建设,无资源要求 Alt + X 名声100,并获得100单位金钱 朋友,我十分肯定地告诉你,没有!以上几位说的都是要塞的秘籍,而十字军东征真的没有秘籍,这也是我6年追寻的结果...不过别灰心,利用游戏的bug也可以小小的投机取巧,最重要的就是真的要用策略。给你一个链接,大家交流一下吧http://post.baidu.com/f?kw=%CA%AE%D7%D6%BE%FC%B6%AB%D5%F7 用伐木屋堵住敌人城堡的城门,用牛围栏也可以,在把牛围栏或伐木屋的工作状态调成z z z,这样你的农民也不会短缺。管用极了!如果鼠标手速慢,可以把游戏速度调成20. 教你个阴招,一出来狂出刺客,5分钟之内开始洗城,先洗蝎子,能洗几家洗几家,主要杀君主,他打你你也别管,很快就可以赢的。。或者狂出弓骑兵也可以。 用伐木屋堵住敌人城堡的城门,用牛围栏也可以,在把牛围栏或伐木屋的工作状态调成z z z,这样你的农民也不会短缺。管用极了!如果鼠标手速慢,可以把游戏速度调成20. 教你个阴招,一出来狂出刺客,5分钟之内开始洗城,先洗蝎子,能洗几家洗几家,主要杀君主,他打你你也别管,很快就可以赢的。。或者狂出弓骑兵也可以。 嘿嘿嘿...教LZ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基本上前20关有10关都可以这么过..一开始造阿拉伯兵营,买掉一切可以买的,留5面包,所有的钱造刺客,在对方还没有把城堡建起来的时候派刺客把电脑灭了,基本上25个刺客搞定一个,这办法5个蛇都能干掉,但要快,10分钟以内要解决战斗,这方法有2个弱点,第一电脑钱不能比你多,多了很麻烦,第二,电脑家里如果有能放火的这招不行。不过时间的沙粒,阿拉伯奇遇记肯定能过。 我曾经也玩过这个游戏。。。不过现在用WIN7了,没法玩了。。。怀念一下,呵呵 你好!http://tieba.baidu.com/f?kz=282783620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8,要塞1十字军东征玩法
……请说清楚你到底会多少?都说了吧 1.[满意度]就是右下角一个人举张纸上面最大的数字,高于69人会增 长(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房屋),低于60人口就会减少。 2.[食物]你一定要有至少一个粮仓,在粮仓里可以调节食物供给。给的 越多满意度越多,反过来也一样。还有食物种类越多满意度也多: ⑴[面包]产量大,速度也还行,是后期主要的食物。一般两三个田可 以支配2个风车和七八个面包房。 ⑵[苹果]田的面积大,速度快,但是产量不大,是前期的主要食物 ⑶[奶酪]田的面积大,产量低,速度低,作为食物没啥用,但皮革制 造需要牛,投石机也可以发射牛。 ⑷[肉](有的地图有)产量中,速度中,就是有数量限制,是中期的 食物 ⒊[酒]造酒馆使用酒,加满意度,要多造,分布要广,可以多 加满意度,满8 ⑴造三个啤酒花田可以支配4个酿酒场 ⒋[教堂]教堂也可以加满意度,大教堂里可以造僧侣(一种兵,我觉得 没啥用) ⑴[教堂和大教堂奖励]教堂和大教堂可以增加满意度,一个教堂可以 加1个满意度,造一个教堂之后再造就不会给教堂奖励了。大教堂可以 加2个满意度,造一个大教堂之后再造就不会给大教堂奖励了。 ⑵[人口覆盖]广造礼拜堂可以加满意度,满8 ⒌[美化设施/刑具] ⑴[美化设施]五个一级,每过一级都会增加满意度,但也会降低人们 的工作效率,适合爱买东西过日子的玩家(多收税,反正满意度也 多)。 ⑵[刑具]五个一级,每过一级都会减少满意度,但也会增加人们的工 作效率适合爱自己造东西过日子的玩家。 ⒍[兵种] ⑴[长矛兵]很没用,也就挖和添护城河,其他的没啥用 ⑵[弓箭手]造大量的弓箭手可以形成强大的防御,但是遇到投石车就 傻了。也可以挖和添护城河。 ⑶[链锤兵]速度快,护甲还行,攻击中,K墙很好 ⑷[弩兵]防御时可以加一些弩兵,攻击好,射程远,防御好,就是速 度慢 ⑸[戟兵]速度中,攻击中高,防御中高,看大门的好兵 ⑹[剑士]速度很慢,攻击高,防御高,是军队中的骨干。 ⑺[骑士]速度快,攻击中高,防御中高,不能上城,适合前期扫荡 ⑻[奴隶]烂得不能再烂的军队,也就挖和添护城河,当踩雷的 ⑼[阿拉伯弓箭手]射程、攻击、速度、防御都比弓箭手高,就是贵 ⑽[刺客]在远处敌人看不见,离近了敌人才会看到(头上会有一个叹 号)。攻击、防御、速度、都是中 ⑾[阿拉伯骑射手]可以边骑边射,是很好的骚扰部队 ⑿[阿拉伯剑士]攻击、防御都不及剑士,但速度比剑士快 ⒀[投火兵]速度很慢,防御也差,也就扔个火点草丛,我认为没啥用 ⒎[技巧] ⑴在大部队上之前最好让许多奴隶去踩雷和被浇油 ⑵如果有钱可以不时派一些链锤兵和骑射手去骚扰和毁田 ⑶如果将城墙打开口子后发现城内有许多房屋和兵,就让工程师造火 弩把城内变成火海 ⑷可以先让骑射手干掉敌人的弓箭手,再派一堆弩兵射敌人的国王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指出来
文章TAG:
十字军东征攻略 要塞十字军东征攻城战略方法 十字 十字军东征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