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三国吧兄弟,奔跑吧兄弟唱三分天注定那期

作者:本站作者

1,奔跑吧兄弟唱三分天注定那期

楼主说的是奔跑吧兄弟第四季的第三期,播出时间是2016年4月29日

三国吧兄弟,奔跑吧兄弟唱三分天注定那期

2,三国吧兄弟手游买月卡算VIP累积充值嘛能领天天好礼的奖励么

今天趣机枫岚妹纸为大家提供的三国吧兄弟元宝分配实用攻略~点击以下链接进入原帖讨论。首先是充值(前面新手升级就不介绍了)建议充值到V6也就300RMB左右。加上前面升级和礼包还有系统给的也有六七千吧。首先招财进宝(非常重要。重中 之重)。这样最少最少也有八千加。脸好的可以上万。然后抽卡首抽加十连。十连有橙卡奖励。加前面抽的也有五六个橙卡了。至于是什么卡就要看脸了。上阵的话 优先上S和同阵容的卡。比较好配缘分。如果没那么多也不要抽了。就将使用骚年关羽和萝莉貂蝉。再把VIP礼包成长计划买了。接下来进商店。体力耐力买满(体力耐力35级之前建议一直买满。到了后面就每天三体力二耐力的买。三体二耐是我研究的最合理最实惠的方案。毕竟体力耐力有 阶梯价。到了五十级之后就每天一体二耐的买。)再买一个战功期(5元宝。非常实惠。不要小看了一个战功期毕竟是养成游戏嘛。可能到了后期不缺了的话也就不 用买了。毕竟大家都没玩过后期)至于箱子建议先不要买。毕竟元宝有限。如果有现成的箱子缺钥匙的话。不用考虑,,买钥匙就是了。再说说副本。精英副本每天买一次20元宝。绝对物超所值。千年树妖每天买一次。25元宝非常划算。毕竟银子是本游戏最大的软肋。不管是平民还是大R。征讨黄巾买一次20元宝。买次可以获取3到5个战功期。平均划5元宝一个。其道理和商店里面的战功期一样。还有官银兑换和训练点领取。建议小于30元宝的全买。军团贡献前期建议给300元宝。给的多贡献也多。贡献也可以买东西。如果经济有限的话最少也要给20元宝。用银子捐献的都是傻蛋。补充抽卡每天元宝抽一次(有100的回扣)。按我这个攻略相信大家不可能还会有元宝紧缺的情况。然后多的元宝就看大家自己分配了是抽卡还是开箱子按自己需求。

三国吧兄弟,奔跑吧兄弟唱三分天注定那期

3,三国吧兄弟7月活动 7月活动介绍

不管你愿不愿意,7月的主旋律就是“热”!此时天南海北的人们都热衷于谈论一切解暑的话题。不要告诉我你还不知道,找到一款好玩不累的手机游戏,也是个消暑良方!《三国吧兄弟》就是这样一款有“解暑”效果的手游,其幽默的剧情,丰富的活动,给力的奖品,定能让你清凉一夏!想更爽一点,猛戳官网吧:http://sg.***.com。(红手软妹带你清凉一夏 from《三国吧兄弟》)轻松幽默 颠覆式穿越剧情《三国吧兄弟》的主角(也就是您老人家),本是诸葛亮颇为倚重的人,却因施工事故穿越到了三国初年黄巾起义的时候,从此各路豪杰听你调遣,一场爆笑的穿越故事就此展开。如果你因为剧情和角色太逗比而开始怀疑人生,请放心,你打开的方式没有问题。(两个二货鸣翠柳 一行逗比上青天 from《三国吧兄弟》)花样翻新 活动亲民乐趣多《三国吧兄弟》中,最值钱的一般等价物是“元宝”。很多震古烁今的成名武将和牛掰闪闪的传奇装备,都能用“元宝”搞到手。虽然元宝是好东西,但玩家要付出的代价却不多,《三国吧兄弟》中,每天依靠各种活动玩法奖励,就能搜集到足够你驰骋中原的元宝!各种送礼没商量的活动,让小编不禁狂呼:游戏制作人你是做慈善出身吗!?(没有玩不通的关卡 只有做不完的活动 from《三国吧兄弟》)豪礼不停 实体大奖爽翻天虚拟的“元宝”不过瘾?没关系,玩《三国吧兄弟》,参与游戏中各色活动,还有机会赢取数码大奖。从电话充值卡到iWatch要啥有啥。大礼就在这里,不偏不离,就看你有没有人品拿得走!(实体大奖啥都有哦 from《三国吧兄弟》)《三国吧兄弟》是一款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手游,但同时它仍然十分接地气。无论是幽默的剧情,轻松的玩法、花样百出的活动、价值不菲的奖品,都能看出来它对玩家的诚意:既要让玩家玩得开,又要让玩家玩得high!【关于《三国吧兄弟》】高B格,良心作!第四代动作卡牌手游巨制《三国吧兄弟》,首创即时奇策、主角光环、机缘升级等全新玩法,将卡牌与动作完美结合!更有铜雀台、白虎洞、点将台、竞技夺宝等多种PVE、PVP游戏模式。Q萌的画面,炫酷的特效,颠覆式的爆笑穿越剧情,上万套武将、装备、阵法搭配。指点如画江山,逐鹿万里中原,一起三国吧,兄弟!三国吧兄弟7月活动就给你们说到这里了,希望对你们有用!
不管你愿不愿意,7月的主旋律就是“热”!此时天南海北的人们都热衷于谈论一切解暑的话题。不要告诉我你还不知道,找到一款好玩不累的手机游戏,也是个消暑良方!《三国吧兄弟》就是这样一款有“解暑”效果的手游,其幽默的剧情,丰富的活动,给力的奖品,定能让你清凉一夏!想更爽一点,猛戳官网吧:http://sg.***.com。(红手软妹带你清凉一夏 from《三国吧兄弟》)轻松幽默 颠覆式穿越剧情《三国吧兄弟》的主角(也就是您老人家),本是诸葛亮颇为倚重的人,却因施工事故穿越到了三国初年黄巾起义的时候,从此各路豪杰听你调遣,一场爆笑的穿越故事就此展开。如果你因为剧情和角色太逗比而开始怀疑人生,请放心,你打开的方式没有问题。(两个二货鸣翠柳 一行逗比上青天 from《三国吧兄弟》)花样翻新 活动亲民乐趣多《三国吧兄弟》中,最值钱的一般等价物是“元宝”。很多震古烁今的成名武将和牛掰闪闪的传奇装备,都能用“元宝”搞到手。虽然元宝是好东西,但玩家要付出的代价却不多,《三国吧兄弟》中,每天依靠各种活动玩法奖励,就能搜集到足够你驰骋中原的元宝!各种送礼没商量的活动,让小编不禁狂呼:游戏制作人你是做慈善出身吗!?(没有玩不通的关卡 只有做不完的活动 from《三国吧兄弟》)豪礼不停 实体大奖爽翻天虚拟的“元宝”不过瘾?没关系,玩《三国吧兄弟》,参与游戏中各色活动,还有机会赢取数码大奖。从电话充值卡到iWatch要啥有啥。大礼就在这里,不偏不离,就看你有没有人品拿得走!(实体大奖啥都有哦 from《三国吧兄弟》)《三国吧兄弟》是一款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手游,但同时它仍然十分接地气。无论是幽默的剧情,轻松的玩法、花样百出的活动、价值不菲的奖品,都能看出来它对玩家的诚意:既要让玩家玩得开,又要让玩家玩得high!【关于《三国吧兄弟》】高B格,良心作!第四代动作卡牌手游巨制《三国吧兄弟》,首创即时奇策、主角光环、机缘升级等全新玩法,将卡牌与动作完美结合!更有铜雀台、白虎洞、点将台、竞技夺宝等多种PVE、PVP游戏模式。Q萌的画面,炫酷的特效,颠覆式的爆笑穿越剧情,上万套武将、装备、阵法搭配。指点如画江山,逐鹿万里中原,一起三国吧,兄弟!三国吧兄弟7月活动就给你们说到这里了,希望对你们有用!
不管你愿不愿意,7月的主旋律就是“热”!此时天南海北的人们都热衷于谈论一切解暑的话题。不要告诉我你还不知道,找到一款好玩不累的手机游戏,也是个消暑良方!《三国吧兄弟》就是这样一款有“解暑”效果的手游,其幽默的剧情,丰富的活动,给力的奖品,定能让你清凉一夏!想更爽一点,猛戳官网吧:http://sg.***.com。(红手软妹带你清凉一夏 from《三国吧兄弟》)轻松幽默 颠覆式穿越剧情《三国吧兄弟》的主角(也就是您老人家),本是诸葛亮颇为倚重的人,却因施工事故穿越到了三国初年黄巾起义的时候,从此各路豪杰听你调遣,一场爆笑的穿越故事就此展开。如果你因为剧情和角色太逗比而开始怀疑人生,请放心,你打开的方式没有问题。(两个二货鸣翠柳 一行逗比上青天 from《三国吧兄弟》)花样翻新 活动亲民乐趣多《三国吧兄弟》中,最值钱的一般等价物是“元宝”。很多震古烁今的成名武将和牛掰闪闪的传奇装备,都能用“元宝”搞到手。虽然元宝是好东西,但玩家要付出的代价却不多,《三国吧兄弟》中,每天依靠各种活动玩法奖励,就能搜集到足够你驰骋中原的元宝!各种送礼没商量的活动,让小编不禁狂呼:游戏制作人你是做慈善出身吗!?(没有玩不通的关卡 只有做不完的活动 from《三国吧兄弟》)豪礼不停 实体大奖爽翻天虚拟的“元宝”不过瘾?没关系,玩《三国吧兄弟》,参与游戏中各色活动,还有机会赢取数码大奖。从电话充值卡到iWatch要啥有啥。大礼就在这里,不偏不离,就看你有没有人品拿得走!(实体大奖啥都有哦 from《三国吧兄弟》)《三国吧兄弟》是一款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手游,但同时它仍然十分接地气。无论是幽默的剧情,轻松的玩法、花样百出的活动、价值不菲的奖品,都能看出来它对玩家的诚意:既要让玩家玩得开,又要让玩家玩得high!【关于《三国吧兄弟》】高B格,良心作!第四代动作卡牌手游巨制《三国吧兄弟》,首创即时奇策、主角光环、机缘升级等全新玩法,将卡牌与动作完美结合!更有铜雀台、白虎洞、点将台、竞技夺宝等多种PVE、PVP游戏模式。Q萌的画面,炫酷的特效,颠覆式的爆笑穿越剧情,上万套武将、装备、阵法搭配。指点如画江山,逐鹿万里中原,一起三国吧,兄弟!三国吧兄弟7月活动就给你们说到这里了,希望对你们有用!

三国吧兄弟,奔跑吧兄弟唱三分天注定那期

4,三国历史刘关张是真兄弟情吗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战乱年代,人各有志,亲兄弟都会分道扬镳丶师徒也会各为其主。诸葛三兄弟分属三国,因大小作用分称为"龙虎狗",实是诸葛亮帮助刘备创立蜀汉丶并辅弼两代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义,死后,除了后院八百株松柏及微量农地,几无所有。诸葛一心尽忠不仅在蜀汉民间广为传颂,而且三国归于晋后,连司马炎皇帝都对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赞不绝口。诸葛亮能被人奉为一代贤相,一是从小熟读春秋,很早立志效管仲乐毅之忠义,辅弼明君强国富民。并矢志不移。二是刘备能礼贤下士重用诸葛亮,也是一种知遇隆恩,诸葛亮当以涌泉相报。从《出师表》中就展现出了忠义大观,被史家誉为天下忠义第一表。秦汉是中国封建主义社会的奠基之国,经过西汉末丶东汉末两次农民起义冲击和诸侯混战,进入了近百年的三国动荡时期,在弱肉强食丶群雄丧心病狂地争权夺利的血风腥雨的乱世中,唯有诸葛亮像入了淤泥而一尘不染的荷花: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位重而忠义,权高而清雅,不愧为一代忠义贤相,青史流芳!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
谢邀。三国时候,诸葛亮的三兄弟分别是:大哥诸葛瑾,二哥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其中,大哥诸葛瑾在早先父亲去世后,就离开家乡,南下江东。200年孙策死后,他被推荐给孙权,最初是担任宾客(顾问),后来先后干过长史、中司马、太守、左将军等。孙权称王后,诸葛瑾官拜大将军、豫州牧,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重臣。他的儿子诸葛恪更是在孙权死后,一度成为东吴的权臣、独裁者,可惜当权一团乱麻,不久之后就在内部政变中被杀,连累诸葛瑾的儿孙几乎都被杀绝。二哥诸葛亮在战乱中,先到庐江投奔叔叔诸葛玄,之后又搬迁到荆州地区,隐居了十年左右。207年他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虽然没有担任太高的官职,但很快从实权上成为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其相对地位甚至高于大哥诸葛瑾。209年刘备占领南部四郡后,诸葛亮负责统一管辖长沙、桂阳、零陵三郡。211年刘备入川后,诸葛亮担任留守荆州的第一号负责人。213年诸葛亮又奉命指挥张飞、赵云等人带领第二路军进川。刘备定益州后,诸葛亮以“署事”的形式管辖后方事务。222年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担任丞相。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诸葛亮更是以丞相身份实际掌握蜀汉政权,以至于刘阿斗都发牢骚说“政权由诸葛老爹,我只负责祭祀”。三弟诸葛均跟随二哥诸葛亮投奔刘备,大约由于才能本身有限,以及诸葛亮并不刻意提拔亲戚,因此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这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中级官职,但也没有什么太显赫,廖立当上这个官还不满意。诸葛均的事迹比较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诸葛诞,是诸葛瑾、诸葛亮他们的同族兄弟。诸葛诞是在魏国当官,先后历任尚书郎、荥阳令、吏部郎、御史中丞尚书等。但在魏明帝曹丕当政时,因为卷入浮华案,遭到贬斥。曹睿死后,曹芳继位,诸葛诞得到好友夏侯玄的支持,先后担任御史中丞尚书、扬州刺史、昭武将军。在司马懿与曹芳的决战中,诸葛诞两不相帮。司马氏掌权后先后提升他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在司马师镇压毌丘俭、文钦的淮南二叛中,诸葛诞督率豫州诸军,立下大功,于是被提升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后来因为击败东吴,又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最后,诸葛诞起兵讨伐司马昭,兵败身死。一般人将诸葛亮、诸葛瑾和诸葛诞这三人并称,叫做“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汉末三国时期,朝政混乱,整个社会都是人心惶惶,无论是世家豪族还是普通百姓都需要生存下去。诸葛三兄弟也并非具有超前眼光,三方下注,为其家族寻求兴旺发达,仅仅是为了活下去而已。尽管史料有矛盾之处,但诸葛兄弟的身世还是基本清楚的。清楚了诸葛兄弟的身世,题主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也就清楚了。琅琊郡世族据《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诸葛亮是西汉元帝时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司隶校尉是两汉时期的监察官职,其职责主要是监督朝内大臣与皇亲国戚,以及京都附近的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河东、河南、河内和弘农七郡的官员。秩二千石,职责类同于刺史,但比刺史的地位要高。三国的牛人袁绍、曹操、张飞都曾经担任过司隶校尉一职,可见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汉元帝授予诸葛丰司隶校尉,继而为光禄大夫。诸葛丰性情刚直不阿,对贪官污吏、专事阿谀逢迎之人恨之入骨。后因为弹劾权臣,皇帝不允许,被降为城门校尉。不久被免职,贬为庶人,最终老死家中。汉元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在位。从汉元帝到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192年或作187年)病逝,二百多年过去了,史料中也没有记载其家族再有大人物出现。豹眼认为,诸葛丰虽然被贬为庶人失去了官职,但其耕读世家的传统并没有断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一直存在。这就是汉末三国时期,诸葛氏家族出现人才井喷的根本原因。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做了泰山郡都丞,再度出仕,重新回到了国家公务员序列。从这里看,诸葛亮的祖上的确曾经阔过,但有些人称诸葛氏是琅琊郡的豪门望族,这恐怕就有些过了。但到了诸葛亮这一代,也许是诸葛氏家族厚积薄发的缘故,涌现出了像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这样杰出的人才,可谓时势造英雄。但也正是因为时势的缘故,尽管他们风云一时,但最终结局都很悲催甚至是惨烈,用昙花一现来比喻也不为过。诸葛亮诸葛亮传: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181--234年),早年丧父,一般认为诸葛亮此时年仅八岁。这就是说其父诸葛珪不太可能是192年病逝,更可能是187年左右。诸葛亮丧父之后,就跟从叔父诸葛玄生活。后来,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领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到豫章上任。这个时间节点没有明确的记载,史料中也没有汝南袁氏与琅琊诸葛氏有交情的记载,豹眼认为,在袁术入主淮南之前,很可能与诸葛氏家族没有多少交往。初平四年(193年)春天,袁术在匡亭被曹操击败,曹操六百里大追击,把袁术赶到了寿春(今安徽淮南寿县)。很可能在这时,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玄带领诸葛亮及他的两个姐姐、弟弟诸葛均上任。后来,汉朝廷更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就失去了官职。由于跟荆州牧刘表关系不错,诸葛玄就前往荆州依附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躬耕陇亩。这是《三国志》的说法,但《献帝春秋》却有不同的记载:豫章太守周术病亡后,袁术表封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所南昌。朝廷任命朱皓为豫章太守,朱皓请求扬州刺史刘繇出兵,一起攻击诸葛玄,诸葛玄退守西城。建安二年(197年),西城居民叛乱,杀死了诸葛玄,斩其首级送与刘繇。《献帝春秋》言之凿凿说诸葛玄是被叛民杀死的,也没有记载投靠刘表一说,这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相矛盾。孰是孰非,难有定论。但确定的是诸葛亮因为早年丧父,依附叔父诸葛玄,先到了豫章郡(江西南昌),然后才到了荆州襄阳刘表处。究竟是诸葛玄带领诸葛亮等来到了襄阳,还是诸葛玄被杀之后,诸葛亮等独自来到襄阳,不得而知。但比较肯定的是,诸葛亮兄弟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隐居才来到襄阳,仅仅是因为家庭变故,生活所迫,不得已避居襄阳。对于未来,诸葛亮也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是随波逐流而已。此时,诸葛亮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应该有自立的能力了。之后,就是诸葛亮躬耕陇亩,好《梁父吟》,与徐庶等人成为好基友。刘备屯兵新野,徐庶推荐了诸葛亮给刘备,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成为蜀汉丞相。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结束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就诸葛亮本身而言,能够成为蜀汉一代贤相并为后世传颂,也是功德圆满。诸葛亮一直没有儿子,就过继其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为养子,早卒。其子诸葛攀,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也早卒。诸葛瑾长子、诸葛乔之兄诸葛恪在东吴被夷灭三族后,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诸葛亮晚年有了诸葛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时,诸葛瞻年仅八岁。由于诸葛亮的光环照耀,诸葛瞻在蜀汉混得不错。景耀六年(263年),邓艾伐蜀,诸葛瞻与其长子诸葛尚一起战死绵竹。诸葛瞻时年三十七岁。咸熙元年(264年),诸葛瞻次子诸葛京及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一起被迁徙到河内郡。晋泰始起居注载诏记载:“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其孙京,随才署吏,後为郿令。”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诸葛亮在蜀汉鞠躬尽瘁,其子诸葛瞻又临难而死于大义,此乃天下之一善。任诸葛瞻次子诸葛京为郿县令。”尚书仆射山涛也替诸葛京说话,举荐他为东宫舍人。诸葛京最后官至江州刺史。诸葛瞻父子在绵竹战死后,后世在绵竹建有诸葛瞻父子墓祠(又名诸葛双忠祠),与成都武侯祠遥遥相对,这都是为了纪念诸葛一门“三世忠贞”而建的。诸葛瑾诸葛瑾传: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诸葛瑾(174--241年),其父病亡时,诸葛亮八岁,那么诸葛瑾应该十五岁了。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上任时大约十三四岁,诸葛瑾就在二十岁左右。此时的诸葛瑾应该开始独立生活,去寻求生路了。诸葛瑾传记载,诸葛瑾为了避乱到了江东。诸葛亮及其弟诸葛均年幼,跟随叔父生活,已经长大的诸葛瑾独自去闯荡江湖,也就在情理之中。建安五年(200年),江东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替其位。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见到了诸葛瑾,对于其才大为惊异,就推荐给了孙权。诸葛瑾与鲁肃等人一起受到孙权的器重,被当做贵宾来接待。之后,诸葛瑾任孙权长史,又升迁为中司马。诸葛瑾跟随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代替吕蒙任南郡太守。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三国志·诸葛瑾传:瑾子恪,名盛当世,权深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赤乌四年,年六十八卒,遣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在当时就有盛名,孙权对他非常器重。但诸葛瑾却非常嫌弃他,认为他不是保全家族的儿子,并为此忧虑。赤乌四年(241年),诸葛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此时,诸葛恪已经封侯,诸葛瑾的爵位就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继承,并继续统领诸葛瑾的队伍驻守公安。赤乌八年(245年),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为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统管荆州军务。赤乌十四年(251年),孙权病重,太子孙亮年幼,孙权命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并将后事托付给诸葛恪等人。孙权病逝,太子孙亮继位,诸葛恪主掌朝政。建兴二年(253年),孙亮对诸葛恪的刚愎自用、飞扬跋扈非常不满,就联合托孤大臣、侍中孙峻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时年五十一岁。诸葛恪长子诸葛绰、次子诸葛竦、幼子诸葛建全部被杀,诸葛恪被夷灭三族,其外甥都乡侯张震及常侍朱恩等也一起被杀。在江东显赫一时的诸葛氏一族,就此断绝,远在西蜀的诸葛瑾次子诸葛乔之子诸葛攀远复为诸葛瑾后裔,延续其香火。诸葛诞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不清楚他究竟比诸葛亮小多少,但从其资历来看,比诸葛亮、诸葛瑾出仕要晚很多。最初诸葛诞是以尚书郎被任命为荥阳令。在任尚书郎期间,诸葛诞曾经与仆射杜畿在陶河试船,遇到风浪船沉到河里,二人同时被淹。虎贲驾小船来救,诸葛诞让先救杜畿,自己却昏死过去,身体漂到河岸,后来被救活。从这个情况分析,诸葛亮在蜀汉、诸葛瑾在孙吴为官与曹魏作对,并没有影响诸葛诞在曹魏出仕,很可能诸葛诞是因为品行被举荐为郎,继而出仕。具体时间不得而知。在汉末三国时期,各为其主,有能力的人自谋出路,这司空见惯,并没有因为家族中有人在敌对阵营就影响了前程。后来,诸葛诞被升迁为御史中丞、尚书,与散骑侍郎夏侯玄交好。因为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就免掉了诸葛诞的官职。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魏明帝死后,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把持朝政。曹爽与夏侯玄关系密切,重用夏侯玄等人,诸葛诞得以复职,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控制了朝政。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另立楚王曹彪为帝。司马懿领兵讨伐,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决定三路伐吴,其中一路由镇东将军诸葛诞、征东将军胡遵率领七万大军进攻东兴二城。东吴太傅诸葛恪得知东兴告急,亲率四万大军日夜兼程驰援,结果诸葛诞被击败。这是诸葛氏爷俩面对面直接的交流,东兴大捷成全了诸葛恪的威名,致使诸葛恪更加骄狂自负,也为最后被夷灭三族埋下了祸根。但司马师把全部责任归咎于自己,监军司马昭被降职,诸葛诞等武将名义上被降职,但仅仅是防区对调,诸葛诞由镇东将军转为镇南将军罢了。东兴之战,说明了一点,作为将领各为其主,也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即便是兄弟、爷们见面也是往死里揍。这就是他们在不同阵营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元二年(255年),镇东大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讨伐司马师,并派遣使者联络诸葛诞。诸葛诞一向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了使者,向全国通报了二人的叛乱。诸葛诞协助司马师讨伐叛乱,因功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之后,诸葛诞派遣部将蒋班,击败孙吴支援毌丘俭、文钦叛乱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被封高平侯,食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虽然与司马氏父子走得很近,但其好友邓飏、夏侯玄先后被杀,王凌、毌丘俭讨伐司马氏失败后被夷灭三族,这引起了诸葛诞对司马氏兄弟擅权的不满,而且心中十分不安。于是,诸葛诞在当地收买人心,并蓄养数千死士以自保。甘露二年(257年),司马昭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诸葛诞接到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了叛乱。甘露三年(258年)正月,司马昭率军平叛,围困寿春。二月城破,诸葛诞被夷灭三族。诸葛诞长女嫁给了司马伷,司马伷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外孙司马靓被封为琅琊王。司马靓的儿子、也就是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史称晋元帝。这恐怕是司马昭、诸葛诞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诸葛诞之子诸葛靓,在诸葛诞发动叛乱时将其送往孙吴做人质,躲过一劫,后为东吴官员,官至右将军。诸葛靓长子诸葛颐,在东晋时为官,官至太常。诸葛靓次子诸葛恢,东晋官员,官至尚书令,死后追赠左光禄大夫、开府。诸葛诞的曾外孙司马睿做了皇帝,诸葛诞一脉跟着沾点光也就在情理之中。总而言之,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别为魏蜀吴三国效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至于匡扶汉室之类的话,也就是说说而已。各为其主,各自寻求生路,绝对没有啥战略默契。见面叫一声兄弟,然后各走各路。就其最终结果来看,诸葛亮与诸葛瑾都能荣光的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子孙或为国战死,或弄权被诛,都难以善终。恰恰是诸葛诞因为造反而被夷灭三族,又因造反把儿子作为人质交给东吴而留下了一脉。阴差阳错,又因为自己的曾外孙做了东晋的皇帝,这一脉又得以兴旺起来。真正是世事难料,但无论是荣耀、风光,还是被夷灭三族,都是时势所为。不甘于平淡,就要奋斗,但奋斗就会有牺牲。是对是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友友们自己去品味吧。假如你有三兄弟,分别为三个老板打工,难道说其中一位老板提出,要你们兄弟为其一个做事吗?,如果表现好的话,同样他们给你们加薪,也得到重用,我想就是这样的原因,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真兄弟情是不容质疑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刘备带二弟关羽出兵征讨袁术,留三弟张飞守徐州。后因张飞酒后误事,暴打吕布的岳丈人曹豹,吕布在盛怒之下,领兵夺了张飞的徐州。张飞丢下刘备家眷,孤身一人杀出重围逃到刘备帐前,被关羽指责后,气急攻心的张飞拔剑就要自刎,被刘备急忙拦下后,深情说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也”。从这句话中,就体现了刘备爱兄弟胜过爱妻子。后来,张飞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妻子。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领兵攻破徐州,刘、关、张三人被曹操大军冲散,刘备丢弃家小逃往河北投靠袁绍去了,张飞杀出重围,逃去古城当了强盗,关羽保护刘备家眷走得慢,被曹兵围困土丘,后由张辽劝回曹营暂住,关羽拒绝曹操劝降,不为金钱美女所诱惑,一直打探刘备的消息,后来,在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的时候,便不顾一切,千里走单骑的护送两位嫂嫂去河北找刘备,此乃真兄弟情也。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败走麦城,被俘斩杀,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几乎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后中陆逊之计火烧连营,刘备因此兵败,病死于白帝城,此乃真兄弟情也。

5,初见科技做什么的

是一家手机游戏全球发行公司
初见的员工会享受午餐补助,

6,三国吧兄弟怎么升级人物资质

七日登陆 武将宝马拿到手软容易程度:★★★★★(★数量越多越容易)高能福利预警!《三国吧兄弟》为玩家特设了七日登陆奖励,连续登陆两天即可获得六星橙色主公武将包,玩家可随机获得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其中一名主公级武将;连续登陆七天将获得六星橙色武将包,玩家可随机获得张飞、周泰、曹丕、贾诩其中一名武将。连续登陆七天,顶级武器、装备、宝马等拿到手软,更多细节不再剧透,总之是不可错过的福利!《三国吧兄弟》“武将”获取途径一览七星坛 首抽即得五、六星武将容易程度:★★★★☆拼人品的季节!在游戏中,玩家可通过主城的“七星坛”进行战将召唤、名将召募以及神将召唤,这是游戏中最常用的武将召唤方式,三种模式的规则设定各有不同,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详细规则。《三国吧兄弟》“武将”获取途径一览战将召唤:战将招募的武将星级为3星至6星,只能使用召唤令进行召唤。名将召募:名将招募的武将星级为4星至6星,首次召募必得5星武将。另外,每24小时会刷新一次免费召募机会,也可通过花费元宝直接进行召募。神将召唤:神将招募的武将星级为5星和6星,每隔48小时就会刷新一次免费招募机会。同样,玩家可以通过花费元宝直接进行召唤。神将召唤可以进行十次连召,此模式必得六星,还有更高机会召唤到资质SS的橙色武将!《三国吧兄弟》“武将”获取途径一览征战副本 智取武将将魂容易程度:★★★☆☆战胜关卡收集将魂,招募心仪武将尽在弹指间!在一些副本关卡中藏匿着武将将魂,玩家可以在各个关卡的掉落预览中查看将魂掉落信息。成功挑战后就有机会获得该武将将魂,集齐一定数量后便可召唤。此招募方式虽然费时,但很实用,要知道高品质武将悉数在列。《三国吧兄弟》“武将”获取途径一览高B格,良心作!第四代动作卡牌手游巨制《三国吧兄弟》,八月不删档内测!

7,有一款以三国人物为基础 升级方法要吸收其他英雄能量的手机游戏叫什

好多三国的这种游戏……推一个差不多的吧《三国吧兄弟》也是三国系列的~
我是来看评论的

8,奔跑吧兄弟第5季5月26日这一期国宝秘史迪丽热巴角色身份未揭开

已经都揭晓身份了,陈赫和郑恺是追查者,马东和李晨是杀手,邓超是有超能力的人,其他人都是好人都是使者,热巴是使者
迪丽热巴是从《奔跑吧(奔跑吧兄弟第五季》第1期开始加入的迪丽热巴是常驻嘉宾,从第1期到最后的12期都在

9,奔跑吧兄弟人肉桥梁是那集

奔跑吧兄弟人肉桥梁是在第三季的第六期,时间是20151204,嘉宾有ella陈嘉桦,冯绍峰,柳岩。
你好,这是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第六期20150522期,嘉宾是大鹏,吉克隽逸,萧敬腾,姚晨,信。因为节目播出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所有的游戏环节都会播出,节目组只能进行删减,所以将跳高粘墙这个环节删掉,但在后面的花絮中有播出

10,任娇参加的是奔跑吧兄弟哪一期

任娇没有参加过《奔跑吧兄弟》,只是参演了《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任娇,出生于辽宁鞍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模特。从小学习美术、舞蹈及钢琴,擅长肚皮舞、拉丁舞、爵士舞等。在2013年获得第42届洲际小姐深圳赛区总决赛亚军。跑男团的几位兄弟姐妹散落在全国各地,他们有的人是厨师, 有的人是富二代,有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人干起了电视购物。直到有一天,每个人都收到一条神秘的中奖短信,纷纷参加了豪华旅游团来到三亚。谁知这一切都是有人特意安排指使,目的就是将所有人骗到三亚实施一个大阴谋。疑点重重的三亚之旅,到底与“跑男”兄弟团有什么联系,他们能否冲破层层难关找出幕后黑手

11,奔跑吧兄弟有几位队员分别是谁

奔跑吧兄弟成员:第一季:邓超,李晨,陈赫,王祖蓝,angelababy,郑凯,王宝强第二季:邓超,李晨,陈赫,王祖蓝,angelababy,郑凯,包贝尔第三季:邓超,李晨,陈赫,王祖蓝,angelababy,郑凯,鹿晗
第三季第十集有元老级嘉宾 王宝强
七位,第三季Angelababy,王祖蓝,李晨,陈赫,邓超,郑恺,鹿晗。前两季无鹿晗,第一季王宝强和第二季包贝尔。这些是固定的
奔跑吧兄弟第一季最强者是baby,第二季最强者是郑恺,第三季最强者是陈赫,第四季最强者是邓超

12,奔跑吧兄弟第三季为什么10月23日不能看

计划10月23日播放的第三季跑男将延迟,具体播出时间需等候官方通知。关于延播原因,宣传方面表示因第一期片子剪辑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原定本周五(10月23日)与观众见面的《奔跑吧兄弟》第三季确认延迟播出。  《奔跑吧兄弟》第三季除邓超、Angelababy、李晨、郑恺、王祖蓝、陈赫六位固定嘉宾外,还包括新加盟的“小鲜肉”鹿晗,其在开播前就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据悉,本季跑男首站录制地点为洛阳,跑男团与市民一起挑战66人跳长绳的“国民游戏”,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今日新浪娱乐从浙江卫视获悉,《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将于本周五晚(10月30日)21点10分播出。
文章TAG:三国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唱三分天注定那期  三国  兄弟  奔跑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