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门之屋2013攻略75视频,百门之屋2013 第36关
作者:本站作者
1,百门之屋2013 第36关
2,打开100个门68关怎么过
在百门之屋2013第68关游戏界面中,咦~本关怎么乱七八糟的,这些物品都需要我们怎么使用呢?其实,本关需要我们凑齐类似英文字母“Door"的物品。为此,我特意将这些物品标明数字,将标有数字的物品对应大门内的空格即可(如下图所示)。望采纳
3,魔塔2013的攻略
第一层,顺着剧情走,应该没有一点压力... 到达最后一直绿色史莱姆这里发现打不过后后,记得按回车键,点开技能,升级攻击强化...然后就能打死前面那只绿色史莱姆了,拿到黄色钥匙,开门,拿蓝色钥匙跟血瓶...然后走到上面杀死黄色史莱姆,打开蓝色门,拿到红色钥匙,黄色钥匙和2个血瓶,下去打开黄色门,杀死黄色史莱姆,打开左边蓝色的宝箱,取出巫师的愤怒... 使用物品“巫师的愤怒”就能杀死兽面人了,然后杀死黄色史莱姆,升级攻击强化技能,进入第二层.... 进入第二层后,可以看到一个存档点,可以建议先保存游戏,然后向上走,打最上面守护蓝色防御宝石的绿色史莱姆,开门一直向下走,打死第二只绿色史莱姆,直接向左走,去三楼... 去到3层后,走到右边轻松拿到蓝色钥匙,然后向下走,开启蓝色宝箱,物品快捷键E,然后打开存放黄色钥匙跟木箱子的蓝色门....如下图: 取得物品铁剑后,往回走回到第2层。 回到第二层后,一直向右走,走到最右边,打开守护两个红色攻击宝石的黄门,取得两颗红色宝石,这时候,打那只绿色史莱姆,已经无伤杀掉了....然后向下走,打死下面那只守护血瓶的绿色史莱姆。 取得血瓶后,走到第三层,打死守护蓝色宝箱跟黄色钥匙的黄色史莱姆,打开宝箱取得巫师的愤怒,一直向下走,打开兽面人那里的黄色门,使用物品巫师的愤怒,打死兽面人,一直向左走,取得布衣,然后再打死黄色史莱姆,取得两颗蓝色的防御宝石,再折回去,打守护后面一颗蓝色宝石的蝙蝠,打死蝙蝠后,取得蓝色防御宝石,返回第二层,所有的蝙蝠都可以无伤打死。 在第二层最左边蝙蝠守护的蓝色钥匙跟红色攻击宝石处取得蓝色钥匙,返回第三层,开启下面藏有血瓶的蓝色门,取得血瓶后,返回第二层,一次打完所有蝙蝠,获得技能书背刺,学习背刺,然后技能点有31了,可以升级攻击强化... 依次打死有两只的哥布林的通道,打死两只哥布林,向上走,获得两把黄钥匙,然后开门,剩下的最后一只哥布林,在后面用背刺打死...最后取得红钥匙... 取得红钥匙后,返回第三层,打开后面有一只守护蓝色钥匙跟血瓶的红门,取得物品后,返回第二层,走到靠近有楼梯位置的蓝色门,打开靠近楼梯侧的蓝门,上到三层,用背刺打死第一只哥布林,然后向右打死哥布林和红色史莱姆。 取得所有物品后,返回第二层,打开蓝色的门,然后向下走(千万不要向上开红色门),向左打死红色史莱姆,取得黄色钥匙,开门,进去左走,打死哥布林,然后技能点可以升级攻击强化,升级技能后,左走向下开红色门,取得红色攻击宝石。取得宝石升级技能后,再去打那只守护木箱子的哥布林。打死哥布林,打开箱子,可以获得武器,这时候,攻击已经有75了。 然后右走打死红色史莱姆,取得所有蓝色防御宝石跟血瓶,取得物品后去打蜥蜴人。打死蜥蜴人后取得所有物品,这时候的所有属性应该是(血:261,技能点:115,攻击:75,防御:36,黄钥匙1个),然后去三层开最后的黄色门,用提取技能打蝙蝠,获得物品“狂暴药水”,然后使用“狂暴药水”用提取打大法师,获得物品“巫师的愤怒”,使用“巫师的愤怒”打兽面人,即可过关通往第四层... 第四层一直向下走,打死两只绿色史莱姆获得黄色钥匙后,一直向右走,再向上...直接走,一直向下,走到最左边,开启最左下的蓝色门,获得里面的物品,开启里面藏有三只哥布林跟血瓶的红色门,取得物品后,再向右走,打死左边的三只哥布林,然后用提取打死蝙蝠,获得物品“狂暴药水”,然后左走,杀死红色藏有两把红色钥匙的红色史莱姆,然后到下面打死红色史莱姆,取得所有物品,向上走,使用“狂暴药水”而且可以升级“攻击强化”(注意,不要升级任何其它技能),打死蜥蜴人后,取得蓝色钥匙,去开剩下的那个蓝色门,取得里面的物品,最后再上去打死最后的双刀哥布林,就过关啦... 求采纳!!
4,乔治弗洛伊德之死能载入史册吗
想把一部电影剪辑成多个片段,这跟剪辑其它视频一样,没什么区别。首先要准备剪辑工具,选择一款适合你自己的制作软件,然后打开软件,把下载的电影导入制作页面,不过,剪辑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段留下的视频需要多大,要在哪里上传,因为,无论哪一个上传平台,都有上传时限的规定,如果片段大了,上传时会受到限制;片段小了,内容少了,也很可惜,所以片段大小,要根据需要,比如,你想在“火山小视频”上传,而火山上传平台,一般规定时长上限是15秒,如果能把每一段视频,时长定为15秒,那就恰到好处了……操作中,最好先播放一遍电影视频,然后逐一把不想要的部分剪裁掉,把预留片段保存好。在编辑过程中,最好保持原有视频的宽、高比;还有,如果不喜欢原电影中的音频,可以把音频分割掉,添加自己喜欢的音频,制作成自己满意的小视频。ok!想把一部电影剪辑成多个片段,这跟剪辑其它视频一样,没什么区别。首先要准备剪辑工具,选择一款适合你自己的制作软件,然后打开软件,把下载的电影导入制作页面,不过,剪辑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段留下的视频需要多大,要在哪里上传,因为,无论哪一个上传平台,都有上传时限的规定,如果片段大了,上传时会受到限制;片段小了,内容少了,也很可惜,所以片段大小,要根据需要,比如,你想在“火山小视频”上传,而火山上传平台,一般规定时长上限是15秒,如果能把每一段视频,时长定为15秒,那就恰到好处了……操作中,最好先播放一遍电影视频,然后逐一把不想要的部分剪裁掉,把预留片段保存好。在编辑过程中,最好保持原有视频的宽、高比;还有,如果不喜欢原电影中的音频,可以把音频分割掉,添加自己喜欢的音频,制作成自己满意的小视频。ok!老萨谈鬼子的精工之作-日制41式75mm山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如果说上一篇提到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是中国从0到有,是划时代的第一种自产山炮,是中国山炮的开山鼻祖。今天要说的日本41式山炮,则是民国初期到抗战结束之前国军各派系部队山炮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自产数量最大的山炮。下面就听老萨来说一说。日本火炮简史日式41山炮,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备的三种主要山炮之一,其中九九式山炮口径高达105毫米,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山炮,真正的山炮还是41式山炮和后来改进的94式75毫米山炮。日本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战国时期所谓的铁炮指的是火绳枪,所谓大筒也不过是大号火绳枪而已。在壬辰倭乱中,日军投入了15万精锐部队,而明军仅仅派出3万多人。在两军主力第一次交手的平壤之战中,日军被明军重创。防御平壤的日军战将小西行长的1万9000人被明军李如松部打的全线溃败,根据朝鲜历史记载,日军仅有十分之一侥幸逃出,余者全部完蛋。此战中,明军的骑兵和大炮都发挥很大作用。日本战国时期的骑兵极弱,不但士兵不擅长马上作战,连马也只是大号驴子一样,根本无法和明军纵横西北的强悍骑兵对抗。至于明军大炮更是日军是所没有见识过的,光挨打无法还击,更摧毁了日军士气。后来日军只要听到明军大炮声音,就放弃阵地溃败。日军当时其实也并不强大,他们的盔甲技术落后,很多都是竹子制造,弓箭射程近,穿透力弱,也远远不如明军。日军的优势在于火绳枪和专业武士近距离肉搏!火绳枪的威力较大,当时明军没有这类武器,只有火铳。而日本专业武士正式上战场之前已经受过至少10年的专业训练,又经过战国时期多年战争洗礼,相对明军的步兵有一定的优势。壬辰倭乱随着丰臣秀吉的暴死结束,失败的日军看到明军火炮的厉害,也曾经有过模仿。他们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少数的火炮,但并没有正式装备部队,仅仅在德川家康彻底控制日本的关原之战用了用,也只是壮壮声势而已,战果几乎没有。倒是在战国时期的收官战中,德川家康使用了一些大炮将大阪攻下,彻底消灭了丰臣家族!随后就是漫长的江户时代,200多年的和平时代,让这些大炮都留在古堡里面生锈。到了美国军舰入侵,日本被迫签订神奈川条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火炮技术已经和发达国家天差地远!而明治维新开始后,日军立即仿造西方军队组建了炮兵部队,发展的也很迅速。日本早在庆应2年(1866)请来法国陆军炮兵教官,模仿法军编制了2个野战炮兵队,武器就是从法国进口的四斤野山炮。此种类炮从明治元年的鸟羽、伏见战役开始投入战斗,一直用到明治19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使用四斤野山炮的法国惨败使用克虏伯80毫米野炮的普鲁士。克虏伯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远强于法国火炮!日本人瞬间舍弃法国大炮,全部换装德国人的。从明治4年到明治6年,分两次进口了36门克虏伯80毫米野炮。明治9年11月,日本又以3650美圆采购了1门最先进的克式70毫米野炮,此炮后来又采购了24门,大多装备近卫野炮兵队。当时的日本还很落后,自身还背着不平等条约,直到甲午战争开始,日军还没有自行生产火炮的能力,所用的都是进口火炮。甲午战争胜利以后,日军获得清政府巨额赔款,有资金和时间开始火炮的自产工作!在著名的有坂成章大佐(三八大盖发明者)的主持下,日本先从克虏伯公司购买220个炮身、400个炮身半成品,施耐德公司购买炮架400个,由东京炮兵工厂开始组装,命名为31式速射山野炮。这算不上自产,仅仅是组装,最终于1903年2月全部组装完成。31式速射山炮口径75毫米,理论射速每分钟7发,实际射速每分钟2到3发,采用分装式弹药 最大射程2800米,采用五马驮载。由于当时日本技术力量薄弱,光是组装也花费了很久时间。这种山炮没有能够赶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侵华期间,日军仍然使用从法国和普鲁士进口的火炮!到日俄战争之前,日军才开始大量装备自己组装生产的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基层日军对老旧的31式山炮极不满意。这种山炮属于19世纪末期过时的产品,虽然也采用后膛装填,却没有制退机构,这导致炮的射速极低,每分钟仅仅2,3发。而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山炮都采用了先进的退管装置,每分钟射速高达10发甚至更多。火炮的射速是非常重要的,31式火炮射速还不到敌人火炮的三分之一,岂不是3门炮才能抵得上别人一门好。除了射速低下以外,31式火炮各方面技术都已经落后,射程极近,经常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俄军炮弹击毁,火炮重量偏大,炮弹威力偏小,看来被淘汰是必然的了。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相对俄军的三英寸火炮不占任何优势,也从未在炮战中占过上风。要知道,俄军因为是固守,火炮的数量是远远不如日军的,就这样尚且无法取得炮兵上的优势,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又该如何?在20世纪最初几年,世界火炮技术突飞猛进,德国美国英国都研发最新式的退管式山炮,日本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38年(1908年),新式山炮的研究工作交给了日本最有名的大阪兵工厂,由炮兵上校岛川文八郎负责。岛川文八郎负责是著名武士家族后代,当时已经44岁。他是炮兵出身,曾去德国法国比利时留学多年,学习兵器制造技术,回国转为军火工程师。他曾经东京炮兵工厂板桥火药制造所长,制造日本历史上最初的无烟黄色炸药。由于能力出色,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他被提升为大佐,并且任命为野炮兵第3联队长。日俄战争中,岛川文八郎作为一线炮兵指挥官,深感日军火炮的落后,恨得咬牙切齿。岛川文八郎虽然是留学的高材生,但此人性格粗暴,谈吐粗俗,在战争期间经常用脏话大骂国内火炮设计人员。由于火炮精度不够,射程有限,浪费了大量炮弹,又补充不上,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号召部下,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去捡到炮弹壳,交回部队,以方便后方提高炮弹产量。炮兵在实战中,炮兵保命尚且困难,谁还管炮弹壳,没人去拾。无奈之下,这个家伙只得自己掏腰包一个炮弹壳3钱,让士兵收集起来交给兵站部。换成一般人早就破产了,好在他是著名武士家族,家产颇丰,还是应付的了得。在战争后期,日军高层找到岛川文八郎,希望他负责制造新式山炮,饱受落后山炮之苦的岛川文八郎立即表示同意。岛川文八郎是一个军工生产大师,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加上他又做过炮兵,对火炮的问题非常熟悉,对部队需要什么样子的火炮也最为了解。经过长达4年的研究工作,又参考了西方先进火炮的设计,直到1911年,也就是明治41年才大体定型。由此,这门火炮被叫做41式山炮,也就是明治41年的意思。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真正自产的山炮。不过,定型以后,却发现性能上还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岛川文八郎为此大发雷霆,要求项目组立即改进。日本人的一个民族性就是精益求精,这个设计组在岛川文八郎的每天咒骂下,又用了长达6年时间完成的细节上全部改进,并且在1917年正式批量装备部队。1917年也是大正六年(明治已经挂了),所以该炮也有个别称叫做大正六年式75山炮,其实都是同一门炮。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41式山炮是一门性能非常优秀的山炮,绝对是世界第一流水平。它采用了先进的液压机械复合制退机构技术,火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后期采用更先进的一体式炮弹射速更高达每分钟20发,相比31式火炮提高了6,7倍之多。火炮射程也增加到6公里,当时世界主流山炮,如克虏伯之流射程也就是5公里左右。41式火炮的其他结构和31式大体类似,但又做了简化,大大减轻了重量。山炮可以分解成6块,由6匹马进行背负,以适应山地作战。而山炮全重仅为540公斤,拆卸以后平均每块也就100公斤左右。当时日军引进西方和阿拉伯先进的马种,负重150公斤还可以跨越较宽的障碍,这100公斤不算什么!山炮初速360米每秒,这个初速在当时还是很不错的,使得火炮威力较大,弹道性能也良好,非常低平,炮击很准确。日军方面对41式山炮做了仔细的测试,最终认为该炮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战需要,所以大批量制造和装备部队。41式火炮早在1917年开始大量生产,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还在日军中大量使用,甚至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还装备了一批,换句话说,这种火炮使用时间长达30多年,是相当了不起的!而日军对于41式火炮和弹药的加工技术非常讲究,质量关把的很严格,堪称用尽心思。所以这也大大增加了41式火炮的口碑。它的一些炮弹在中国仓库中存放到70年代,只好储存了30年之久。在处理弹药,拆卸弹体的时候,却发现锈蚀并不严重,可见质量之好。而岛川文八郎也因为此炮得到日军高层的认可,从大佐提拔为少将,最终在1919年4月,成为技术军官的顶峰,也就是陆军技术本部长,并被任命为大将。这对于岛川文八郎其实极不容易,如果不是成绩如此辉煌,他怎么也不可能爬上去,因为此人粗暴的脾气让几乎所有上级都受不了!他成为大佐以后,还曾经扛着猎枪到邻居的田地里面偷偷的打兔子,被发现以后居然恼羞成怒的殴打邻居。结果双方一顿互殴,邻居胳膊险些被打断,而岛川文八郎两个眼睛都被打的乌黑,半个多月不好意思去上班。上级对此极为痛恨,却因为他掌握着41式山炮的研究工作,没法中途撤换,只好向新闻界维护他说:岛川文八郎是武士后代,性格有豪杰遗风!小小事件,不用深责!41式山炮理论上性能不错,没想到实战性能更佳。只是日军自一战青岛战役以后,没有大规模的作战,进入西伯利亚也算不了什么。在1931年9月入侵中国东北的战斗中,由于张学良公然违背国民政府抵抗令,擅自撤退,日军轻松占领东三省。但在黑龙江等地,日军还是遭遇部分东北军的抵抗。日军在918中自然是进攻一方,而东北军固守阵地,往往是修建过时的坚固工事。即使没有坚固工事,由于东北天气非常冷,只需要用泥土石子加上木头搭建简易工事,再浇上一层水,一旦结冰也就坚不可摧了。当时日军还没有装备后来大量使用的92步兵炮,掷弹筒又打不动,一度无可奈何。此时41式山炮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来41式山炮是师团炮,也就是配属日军师团(相当于国军的军)使用的支援火炮,但实战中发现它非常使用用于一线支援部队作战,就下发到联队(相当于国军的旅)一级使用。战斗中,41式山炮仅有500多公斤的重量,让两个强壮的炮兵就能够推着做短距离的移动。平时用6匹马背负的机动性很高,基本人能走的,山炮都能到。如此,11个炮兵班和1门山炮组成的小组和也随时可以跟随步兵营或步兵团前进,直接可以在最前线作战,非常适合在一线步兵的火力支援。而且该炮射速高,炮弹威力大,又非常精确,完全可以作为直瞄火炮使用。41式火炮在918中,往往被日军推到1,2公里上开炮,直接在近距离打击东北军的工事。东北军则由于装备较差,依靠射程几百米的轻武器根本无法还击,所以很难守住阵地。但41式山炮当时并没有防盾,这容易导致炮手的伤亡,后期就增加了一个。随后41式山炮又参加了热河战役,长城会战,128战役。这些战斗中,41式山炮更是发挥极大作用。在热河长城的山地,上海附近水网纵横的环境下,野炮行动不便,一线炮兵几乎完全依靠轻便的41式山炮。日军利用轻便又有很大威力的山炮,将只有轻武器的国军完全压制。在长城会战中,一些地方国军被日军山炮却无力还击,一战下来伤亡是日军4,5倍。由此,41式山炮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但到了30年代,随着世界火炮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服役20年的41式山炮开始变得落后,日军在1934年退出了更为先进的94式山炮,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不过,以内41式的性能还足以满足实战的需要,所以在94式75山炮大量装备的同时,41式山炮也没有全面淘汰,仍然大量装备部队,只是逐步有师团一级,将为联队一级。当时日军联队都下辖一个山炮中队,装备4门41式75毫米山炮,这是联队一级口径最大的支援火炮了,联队的总人数大约是3800人。而师团一级也不是说全部淘汰了41式山炮,很多师团的炮兵联队,还是装备36门41式山炮!这样一直到战争结束,没有太大的变化!-----------------------老式的31式山炮,这种山炮最初连防盾都没有,日军用木头防盾代替。这是日军第一款组装的山炮,通过组装他们学到很多东西。31式山炮射程只有2公里多,弹药威力小,射速慢,很快被淘汰了。但没想到抗战中,日军大量在中国增兵,一些部队山炮数量不足,也就将库存的31式山炮拿出来凑数。反正国军也没有山炮,31式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中国的仿造和引进本来日本的火炮跟中国有多大关系?看起来似乎完全无关,其实不是这样!日本作为东亚的强国,一度也是军火出口大国。早在清末日本还没有自产军火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做中间贩子,将西方美国的军火走私到中国。到了民国初年,中国军阀混战,更是日本的很好机会。西方为了制止中国的内战,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但日本并不在乎这个禁运,仍然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军售,一度成为中国军火的第一进口国。而日本除了赚钱考虑以外,更像《战争之王》里面的老军火商西蒙一样,试图通过军售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他们有意的对部分军阀进行大量军售,妄图扶持这些军阀成为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击溃英美支持军阀在中国的控制。所以,41式火炮很快也就传到了中国。而41式火炮在中国主要由三个军阀生产,第一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早在1922年就用重金和出卖部分东北的权益,从日本购买了全套的火炮生产设备,开始生产先进的41式75山炮。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奉天兵工厂(也叫沈阳兵工厂)!不过,张作霖生产的火炮种类众多,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甚至还有还有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大家伙,所以山炮并不算主角,处于次要地位。1925年奉天兵工厂通过购买全套日本设备加上从日本进口核心部件(诸如炮管),完成了41式山炮的自产,取名为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但生产了6年时间,也只生产了75门而已,平均每年不过13门,平均每个月1门。而与此同时其他火炮生产数量则较大,诸如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生产105门(仿造日本38式野炮),仿制奥式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生产300门(其实大体是零件组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各种型号火炮,总数也有200门左右!所以,这区区75门41式山炮也算不了什么。中原大战中损失一部分,1928年,奉军退出关外,当时奉军还有两个团的41式山炮。后随着918东北军溃败,山炮部队也就丢了大半,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损失殆尽,这两个团已经淘汰剩余的少量火炮,全部换装了从苏联引进的76.2毫米野炮。第二个军阀就是直系的吴佩孚。吴佩孚在当年是比张作霖还要厉害的军阀头子,他们的直系也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直系也比较注重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外购。当时他控制了中国两大兵工厂,也就是汉阳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早在1921年,汉阳兵工厂仿造41式75毫米山炮,造出了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它的性能和41式一模一样。不过,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的产量较少,到抗战前仅生产68门!而直系因为作战频繁,仅仅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损耗了大量武器装备,这区区60多门山炮到直系灭亡时候也所剩无几了!而中国仿造41式山炮的最大军阀,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阎锡山。阎锡山是日本士官军校的高材生,对日本的军火装备和战术都非常了解。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督军,到1949年太原会战败给徐向前,离开山西,前后控制该省长达38年之久。阎锡山是个军阀,也是民国历史上仅次于张作霖第二个厉害的军阀,是一个少有的实干家。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成为山西督军,实力却是非常弱的,仅有1个旅2个团。阎锡山有心扩大兵力,却畏惧实际控制北方的军阀领袖袁世凯的威慑,只好装傻充愣,暂时保持晋绥军现有规模。直到1916年袁世凯被气死,段祺瑞无力有效控制山西,阎锡山这才开始大量扩充部队。晋绥军瞬间增加到4个旅又7个团,另外还有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总兵力突破2万人。部队增加了好几倍,遗憾的是战斗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在民国各派系军阀中,晋绥军是公认的战斗力平平的部队。历史上除了脱离晋绥系的傅作义35军以外,晋绥军没有什么大的胜仗,所谓的胜仗基本也就是打比自己更弱的对手。阎锡山对晋绥军很了解,他知道晋绥军战斗力较弱,并非就是训练,组织什么的原因,更多是山西人的特点。山西这个地方的人,有本事的老百姓大多以经商为荣,阎锡山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商人,后来因为赔光了本钱没办法才去考了军校。一个地方一旦商人多,民风必然比较温和,重享受,不愿意随便拼命。山西人为民还不错,精明能干,为兵则不行,打起仗来不狠不凶,官兵多惜命,往往打不了硬仗。其实这也并不是山西一个省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以日军为例,日军最厉害的第六师团,编组地在九州的熊本,这个山区非常贫困,民风好斗,男人古代多以当兵为生。所以日军第六师团的战斗力在日军中数一数二!而第二师团编组地是日本北面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仙台,也就是鲁迅留学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民风也相对比较凶悍,所以第二师团战斗力比较强。在918初期以区区半个师团就敢深入东北军10多万大军内部四面出击!而同样装备和训练的其他师团,就不如第六师团和第二师团。以最早编组的第1师团为例,这支名义上的老牌劲旅比起第六师团就有很大差距。因为第1师团编组地是东京,这个商业城市的民风温和,在江户时代200多年都是这样。所以控制东京的日本古代大名往往都不屑于在本地征兵,而在东京附近比较贫穷的长野县招兵。晋绥军也是这样,在抗战初期打的很烂。诸如大同战役,和日军一碰就垮了!日军因为此战队晋绥军极为蔑视,甚至说:在山西难打的是中央军,至于晋绥军,只要用木棍挑着钢盔晃几下,就会把他们吓跑了!后来平型关战役(非中共平型关战斗)晋绥军打的还可以,但在最后关键时候没顶住,功亏一篑,没有能够歼灭或者重创日军第五师团!而在1916年的阎锡山心里很清楚,他不可能短期内改变山西的民风,所以很难改变晋绥军士兵战斗力较弱的特点。那么,现阶段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部队战斗力的方法,显然只有一个,就是装备更先进的武器,要超越其他军阀。不过,在当时,山西却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山西在当年的华北属于普通省份,并不算很穷,但也绝对不富裕。全省适合耕地的面积不大,全部集中中从大同到太原的一系列盆地里面,商业虽然相对发达,但都是老式的商业,比较票号,钱庄,丝绸,茶叶,食盐等等,进入民国以后被西方洋鬼子的经济入侵几乎搞垮。至于工业几乎没有,军工业就更别说了。当时山西只有一个军工厂,就是满清传下来的山西机器局。这个山西机器局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山西巡抚胡聘之主办的。最初仅仅用白银银480两,买了308亩和庙宇房屋,也就是为了胡聘之自己博取一个搞实业的名头,便于升官而已。所以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狼狈逃到陕西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兵工厂只能修理一些枪械,另外只能制造洋鼓、洋号、大刀、长矛等莫名其妙的玩意。虽然军工生产不行,主管的官员却非常擅长拍马屁。史料记载:在太原期间,慈禧护驾卫队的枪只需要修理,山西机器局奉旨挑选技术精湛的工匠,对枪只进行了精心修理,为此,工匠徒弟都得到了奖赏。慈禧太后当场将一件“团龙马褂”赐予建造厂房的监工陶庆春。黄马褂不能改变山西兵工厂一穷二白的现状,到了阎锡山接手的时候,该兵工厂已经办了16年,虽然表面上有翻砂、铁工、木样、机器等四厂,工匠200多人,却还造不出一杆新式步枪,只能造早就被淘汰的满清抬枪!阎锡山这个家伙有千般不好,却有一点是好的。这个人极为务实,而且精打细算,一旦决定干什么,绝对不开空头支票,也不乱花一分钱,而是下苦功夫去干。1914年(民国三年),阎锡山将山西机器局改组为山西陆军修械所,隶属山西督军署军械局,随即开始了兵工厂的大规模建设。只是此时袁世凯还没死,阎锡山不敢动作太大导致被袁盯上,所以一切都是暗中做,仍然以修理枪械为主。到了1917年袁世凯翘了辫子,阎锡山开始大张旗鼓的公开做了。他和汉阳兵工厂达成协议,由他们代为培养技术人员,并亲自选派山西大学优等生张书田等10人赴汉阳兵工厂学习制造枪砲技术。同时,阎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款10万元扩建陆军修械所。随后逐年投入,到了1921年,工厂从200多人扩大到900余人,从十几部破烂机器发展到182部先进机器。当时手榴弹月产1万枚、步枪子弹月产2万4千余发,甚至还有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军用罐头,这在当时还是军阀里面的第一个。1923年到1925年晋绥军第二次大扩军,规模增加到4万多人。扩军需要大量武器装备,兵工厂自然也随着扩大。1923年,工厂职工增加到1840人,机器320部,除了生产弹药和步枪以外,甚至仿造成功了重机枪。同年,从1920年就开始筹划的炮厂正式成立,第一款火炮是晋造12式75山炮。这种火炮是仿造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其实晋造12式75山炮与其说是自造,还不如说是组装,因为所有零件全部都是德国进口的,一年内组装了30门。后来陆续组装了一批,到抗战前,一共组装了约200门。其实,阎锡山早在10年前就表现出对火炮的极度需求,只是当时没有这个能力。他在1918年前后利用参战借款向日本购买41式山炮12门、三八式野炮12门,花了不少的钱。这批日式火炮对于缺乏炮兵的晋绥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后来阎锡山断断续续向日本购买了一批41式山炮,装备了一个炮兵团!购买外国货花钱太多,财政吃不消。阎锡山从来就说:我们山西底子薄,张作霖是10块钱当1块钱用,吴佩孚是2块钱当1块钱用,我们是1块钱当做10块钱来用。所以火炮自然还是以仿造为好,至少比较省钱!所以,晋造12式75山炮也是阎锡山翘首企盼多年的产物。晋造12式75山炮的性能平平,在20年代已经属于落后的火炮,根本不能让阎锡山满意!阎锡山是日本军校毕业,深知炮兵对于军队的作用。而山西全是山地,山炮是晋绥军最需要的武器,自然给予百分之二百的关注。于是,从1924年开始,阎锡山引进了日本的技术,开始仿造先进的41式山炮,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山炮之一。阎锡山给它的名字是晋造13式75山炮!相比晋造12式75山炮完全依靠进口,只是在山西组装。晋造13式75山炮开始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产,由于山西工业能力很弱,所以炮管等核心部件仍然需要重金从日本进口。不过毕竟部分零件无需进口,省了很多钱!晋造13式75山炮是晋绥军炮兵的主要力量,所以生产数量最多。到了1928年,在军阀混战中,41式山炮表现出射程较近的缺点,阎锡山下令将射程增加。遗憾的是,工厂没什么设计能力,最终只增加了1公里的射程,该火炮和之前的晋造13式75山炮几乎完全一致,但阎锡山仍然命名为晋造17式75山炮,不过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一般都还把他当做之前的型号。晋造13式75山炮的生产数量比较大,从1924年开始,生产到1930年阎锡山因为中原大战下野,平均每年100门左右,到了1931年一共生产了700门。其中1927年,该兵工厂进入鼎盛时期,阎锡山也将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改名为太原兵工厂。全兵工厂职工人数猛增为15000余人,拥有各种设备3800余部。兵工厂每月生产能力为:山炮30余门、迫击炮100余门、机关枪30余挺、冲锋枪90余枝、步枪3000枝、迫击炮弹9000余发、子弹约400余万发。自然,所有炮管以及特种钢材等核心部件仍然是从日本引进的。随着大量火炮的制造,晋绥军连续两次扩军,在1927年因为参加北伐捞到很多好处,兵力增加到8个军,另有8个炮兵团,超过了13万人。1929年,阎锡山在桂系和中央军,西北军和中央军的激战中隔岸观火,同时又吸收了一些中小军阀,晋绥军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兵力扩充到10个,另外还组建了4个保安纵队,骑兵和炮兵也进一步增强,使总兵力达到了20万。需要说明的是,阎锡山发展兵工厂几乎没有扰民。开始他试图通过增加税收充实财政,没想到瞬间引起学生运动,学生们冲入政府打砸抗议。阎锡山被迫宣布停止增加税收,改想其他办法。当时民国初期,民间除了钞票以外,还大量使用银元和铜币。比如鲁迅写的一点小事里面,他抓了一大把给车夫的就是铜币。山西盛产煤矿和铜矿,但当时煤并不值钱,但铜如果作为矿卖,也不之前。阎锡山左思右想,最终决定通过铸造铜元来扩充财政收入,来搞兵工厂。这其实是一个好办法,铸造铜币和发行钞票有一定的不同。阎锡山当时本身使用晋票,不能在外省流通,你发行越多的纸币,其实就是在搞垮本省经济,捞一点钱也是暂时的,长久以往是死路一条,更别说学生还虎视眈眈,恨不得再砸一次政府。而发行铜币则可以流通全国,增加的铜币对于山西省来说也许很多,在全国来看也就没什么了。于是,阎锡山用了7年的时间,以区区10万元投资,铸造了6800枚铜元,获得了360元的利润(一说1200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字。除了通过铜元捞钱,阎锡山甚至把钱投入金融期货领域搞投资,据说这样也赚了200,300万。要知道,阎锡山的胆子可真大,当时期货极为动荡,上海几乎每天都有投资商跳楼自杀,估计他也是被逼急了!-------------------晋绥军的炮兵阵地,这是百灵庙战役。在军阀混战中,各派系军阀大部分只有迫击炮,所以拥有10个炮兵团300多门火炮的晋绥军具有极强的打击力,一般军阀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可惜炮兵也要人来用才行,最终强大的炮兵被中央军在中原大战中击溃!抗战显威风阎锡山为什么投入如此之大也要建立炮兵,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这些炮兵让本来战斗力虚弱的晋绥军脱胎换骨!在中原大战期间,晋绥军杀入山东,和原属西北军,先听命于蒋介石的韩复榘军大战。韩复榘有6万之众,战斗力在西北军中属于相当厉害的。没想到,在实战中,仅有迫击炮的韩复榘部队根本抵抗不住晋绥军炮兵的猛攻。韩复榘的主力部队从6万被打成3万多人,一度支持不住,韩向蒋介石表示要率部放弃山东省,在蒋介石的严厉劝阻下才勉强留住。但山东的中央军因为缺少炮兵,也不是阎锡山炮兵的对手,德州,济南先后被晋绥军占领,韩复榘和中央军几乎崩溃。直到中央军在青岛全面登陆,这才避免了全面的失败。不过,1930年以后,阎锡山就没有再制造什么火炮!这主要是晋绥军在中原大战溃败,兵力锐减到10万左右,现在的9个团炮兵已经足够,再增加似乎没有必要,只需要大量生产炮弹即可。所以晋绥军在抗战爆发前,共有9个炮兵团,其中1个团装备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炮(仿苏罗通式88毫米野炮),1个团装备从日本购买来的原装41式山炮以外,其余7个团全部装备晋造13式75山炮。当时每个团是36门,每个连4门!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抗战很快爆发,作为华北堡垒的山西省自然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目标。阎锡山虽然知道日本不可能放过他,却也不想彻底把本钱拿出来拼掉,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使用炮兵部队。没想到,大同战役中,只有轻武器晋绥军和日军一接触就溃败,晋北大同地区很快沦陷。阎锡山一面向蒋介石要求帮助,一面开始调兵遣将。在随后平型关战役中,国军其他派系部队开始和晋绥军并肩作战,一举造成第五师团近万人的减员,但最后因为侧翼被攻破,被迫放弃了平型关。平型关战役中,阎锡山仍然藏私,对于炮兵的使用限于营连规模。到了日军攻破雁门关和平型关,直接杀入阎锡山的核心地盘忻定盆地,再退就是太原了。阎锡山见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只得破釜沉舟,在忻口会战中使用了晋绥军全部炮兵部队,共9个团,200多门山炮和野炮。对于此战炮兵的作战,老萨新抗战系列有专门的描写,摘录如下!由于第五师团在忻口会战中连遭重创,伤亡很大却没有进展,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没有办法,一再向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求援。寺内此时已经抽调2个旅团加入战场,现在手上实在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他只得调动在河北后方驻守的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2联队!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是地方卫戍部队,本来是不应该到前线作战的。此次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日军以第2联队为基干,增补了大量坦克,工兵,骑兵,组成了近万人的一个萱岛支队,火速增援到忻口一线。这是日军第三次增援了,这三次增援规模都在1万人以上。萱岛支队在10月24日投入忻口战场,但仍然进展非常缓慢。整整10多天内,日军在忻口以蜗牛速度前进,还付出了巨大伤亡。鉴于如此的困境,日军恼羞成怒,居然开始使用大量毒气弹,并且发射大量燃烧弹,但也没有什么战果。也许有有些朋友奇怪,为什么日军进攻如此不顺利,主要还是国军防御顽强,地形适合防守,另外就是国军的火力是日军进入山西以来最强大的。这主要是国军炮兵和空军的功劳!晋绥军是国内军阀部队中仅有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本来晋绥军炮兵和张作霖的奉军炮兵,中央军炮兵并称全国三强。但918以后,张学良丢弃了可以制造火炮的奉天兵工厂,奉军炮兵由此一蹶不振。晋绥军就成为全国军阀部队中仅剩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此次忻口战役是决定晋绥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阎锡山破釜沉舟的将9个团全部运到忻口前线,并且命令太原兵工厂将库存的8万发炮弹全部拿出来使用,每天都用火车运送弹药到前线。由此,忻口前线国军火力大大改善,炮兵的轰击也是日军伤亡3万多人的重要原因。晋绥军炮兵第21团首先赶到前线,刚刚把火炮进入炮位,日军就开始了进攻忻口,也就产生了抗战以来,北方战场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21团官兵回忆,因为日军炮兵进入山西以后,基本没有遭受过国军火炮的射击,所以日本炮兵从上倒下非常骄狂。我们炮兵观察员通过望远镜看到,日军24门野炮就在云中河北岸露天放置,没有做任何隐蔽,甚至连日军炮兵军官的肩章和军刀都看得一清二楚。21团官兵非常气愤,在得到上级允许以后,立即开炮射击。日军离得比较远,而晋绥军的41式山炮的射程仅有6公里,在接近6公里的时候射击精度不高,实际并没有给日军造成什么大的损失。日军野炮随即还击,双方炮战一天,晋绥军炮兵损失大于日军。到了晚上,晋绥军炮兵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火炮向前推进几公里,然后在第二天抵近射击。此举也就是将火炮推到了第一线,这对于炮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样不但会遭到日机轰炸,还有可能遭到日军步兵攻击。可惜此时官兵杀敌心切,顾不上自己安全。他们连夜将火炮前移2公里,第二天天刚亮,晋绥军21团等几个团上百门大炮抢先开炮。晋绥军炮弹雨点一样砸向日军炮兵阵地,不但完全压制了日军炮兵,还真把日军轰傻了!日军野战炮兵遭遇这种规模炮击后,立即乱成一团,炮兵四散奔逃躲避,后方牵马的辎重兵一再试图冲上阵地将大炮往后拖,都被晋绥军炮弹拦截,一次次被轰走,就是上不来。经过一天轰击,到了第三天日军被迫将炮兵全部撤到后方,不敢在放在第一线。第三天开始只有不到开始一半的日军火炮开炮,这样导致一线日军火力大减,当时国军步兵反攻受到的阻力也大大减小。防御如此,进攻呢?以掩护国军反攻南怀化阵地为例,晋绥军炮兵前后调用上百门火炮轰击。每天天一亮就从太原通过火车运来大量炮弹,打到傍晚就全打光了。当时炮兵们冒着日军飞机扫射和日军火炮还击,从早到晚拼命射击。由于战斗紧张,射击强度大,炮兵们一般全身都是大汗,此时已经是山西的深秋,天气非常寒冷需要穿棉衣,但晋绥军炮兵一般脱掉棉衣,甚至赤裸上身操作。打到激烈时候,连伙夫,马夫都帮着搬炮弹,擦炮弹。10月14日下午,日军汽车20多辆开入南怀化前线。由于不知道晋绥军炮兵的威力,前面七辆汽车一路冲入日军一线阵地阵地,被晋绥军一顿轰击,4辆卡车被炸毁,2辆起火燃烧,仅剩1辆逃走。而当时和晋绥军并肩作战的中央军第2师直属炮兵营的12门日本原装41式山炮,一次齐射就击毁日军阵地上的3辆坦克,击伤数辆。10月18日日军出动主力强攻南怀化外的204高地,双方步兵激烈争夺,一天易手13次之多。期间中,中日炮兵都给予一线部队炮火支援,由于很多时候中日两军进展肉搏,国军一旦伤亡殆尽支持不住的时候,就呼叫炮兵向他们的阵地轰击。晋绥军炮兵含泪射击,一顿火炮将不到千米的山头全部覆盖,上面上百中日军官兵全部被炸死。这是比编造出来的所谓向我开炮的王成剧本,更为真实的历史。这种打法,晋绥军炮兵损失也不轻。晋绥军火炮数量不少,却都是射程仅有6公里的山炮,只在日军中不过是联队一级的火炮,也就是大队装备的92步兵炮以上一级的火力支援火炮。而日军在旅团和师团一级还装备大量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75野炮和150毫米榴弹炮。火炮好坏,第一就是射程远,第二要打得准,第三才是射速快。射程有差距,后面两个再好也无法扭转。因此晋绥军和中央军的往往被日军的重炮压制住。以日军旅团装备的38式和90式75毫米野炮来说,它的射程高达14公里,超过41式山炮一倍有余,对晋绥军炮兵有着很大的威胁。而日军的师团配备的150毫米重炮,不但射程远,威力也巨大,压制晋绥军75毫米山炮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除了火炮以外,日本空军也非常讨厌。由于知道国军火炮厉害,日本空军首要攻击目标已经改为晋绥军炮兵。当时国军空军只有有限的制空权,日军飞机则肆无忌惮,可以反复的俯冲轰炸扫射,晋绥军炮兵是无力还击的,只能转移阵地。同时,它们还屡次使用侦察机观察晋绥军炮位,修正己方火炮射击精度,这些都是晋绥军炮兵不能比拟的。炮战几天以后,日军炮兵在白天逐步占据了上风,他们用远射程野炮压制晋绥军火炮,同时使用空军大力轰炸。晋绥军炮兵和中央军炮兵白天一旦开火,立即遭受日军炮兵还击,更讨厌的是日军飞机的轰炸,一度遭受很大伤亡。以晋绥军炮兵26团第三营为例,他们全营360多名炮兵伤亡230多人,12门山炮被击毁9门,营长陕文光也受伤了。这样打下去太吃亏,由此晋绥军炮兵开始被迫转变作战方法。一方面他们修筑坚固的防空防炮工事,一方面他们停止在白天的炮击,转为夜晚炮击。晋绥军炮兵白天不开炮,而是精确测量敌人所在位置!到了晚上200多门火炮则根据白天的测量数据猛烈开火,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破坏日军阵地。这样一来,日军无法有效还击,晋绥军炮兵就安全多了,同时也可以杀伤不少日军,尤其可以配合部队夜袭作战。这23天时间内,晋绥军炮兵一共发射了4万多发炮弹,平均每天发射2000多发。这恐怕是1943年之前,国军最大规模的炮击水平了。一般认为,日军在前线中损失的3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晋绥军炮兵的功劳。此战如果没有晋绥军200门大炮,日军伤亡仍然是有限的。-------------------------------日军自己也有大量的41式山炮,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各派系的法宝918期间东北沦陷,奉天兵工厂被日寇占领,仿造41式山炮也就无从谈起。其实就算日军不占领奉天,该兵工厂也不过是来料组装,只要和日军开战也就无法生产这种山炮。而抗战爆发以后,由于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的仿造41式山炮的炮管全部靠从日本进口,此时自然就断了来源,也就无法生产了。加上太原会战,阎锡山没有及时撤退兵工厂,导致相当一部分机器设备被日寇缴获,所以自产火炮也就无从谈起了。41式山炮由于很适合实战,被大量用于国军各派系中。中央军也有一定的装备,诸如南口战役的汤恩伯主力师,就装备2门41式山炮。甚至八路军也有不少41式山炮!八路军有一个炮兵团,在1938年正式成立的时候一共配有山炮12门,其中绝大部分是晋造13式山炮!不过,之前都是游击战,没有攻坚战,迫击炮足可以完成任务,山炮部队很难发挥作用,真正的大战就是在百团大战。我党的资料中详细的表述了山炮的作用,老萨摘录如下: 炮兵团受领任务后,立即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工作。3营营长张福臣率领9连的干部同新10旅侦察分队一道,进入敌占区现地侦察了作战路段的敌 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等。与此同时,炮兵团参战连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战斗动员,指战员们抓紧时间认真检查了火炮、弹药和装具等,很 快做好了战斗准备。 新10旅旅长范子侠根据本部担负的破袭任务,决定战役发起后,首先摧毁正太路上的桑掌桥。该桥位于阳泉以西,长达300米,是正太路上最长的石 桥。敌人在桥东筑有坚固据点守备。为了确保首战胜利,炮兵团3营9连长赵大满带领1名观察员和2名侦察员连夜赶到桑掌桥侦察地形、敌情。并经过反复做工 作,争取了的当地维持会长,从而获得了该据点敌人兵力、装备和碉堡的详细情报。 8月20日晚,部队以隐蔽迅速的动作到达桑掌桥后按预定部署立即展开。范旅长亲自带领赵连长选择炮兵阵地。最开始把阵地选在河滩上,因天太黑, 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表尺瞄准。他们继续向敌人据点摸索前进,一直摸到了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外边,当即决定把发射阵地选在铁丝网 外距离敌人不到百米的一块豆角地里。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炮手们将火炮拆开肩扛着部件步行400余米,迅速占领了阵地。此时,日寇亦有所察觉,用机枪向我阵 地疯狂扫射。范子侠旅长立即发出步炮协同攻击命令,山炮第一次发射,就打哑了敌堡里的机枪。接着三发,发发命中敌褒。范旅长高喊着“炮兵打中了,冲啊!” 步兵以迅猛果敢的动作冲进敌人据点,很快,数十名敌人被我干净利落的彻底消灭了。战斗结束后,被俘日军士兵由衷地感叹我军炮兵抵进射击的勇气和技术,说 “八路军的大炮上了刺刀!”。攻克据点的同时,工兵彻底炸毁了桑掌桥,我军首战告捷! 次日,右翼纵队乘胜西指,攻打距离桑掌桥7.5公里的坡头车站。该据点四周有石围墙,由敌人一个中队守备。范旅长决心兵分三路,合击敌人车站据 点,并规定以炮兵开炮为攻击信号。炮兵9连冒着大雨涉水渡河,于午后赶到破头车站。赵大满连长决定在车站对面一个有围墙的果树园里设置阵地,距敌约400 米。 黄昏时分,赵连长考虑到天黑后火炮瞄准困难,会影响射击效果,便主动建议步兵营长和教导员,抓紧时机发起攻击。并说:“我保证炮弹击中车站,你 们带部队冲上去,一定能把车站拿下来”。征得步兵指挥员的同意后,赵连长下令开始射击。第一发炮弹落在票房后院里,修正方向距离后,第二发准确命中站房。 又连续4发,均命中目标。敌人在我猛烈炮击下,顿时乱作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我步兵按照预先规定的信号,在炮声、枪声、手榴弹声中三路合击,很 快全歼守敌,占领了车站,取得了第二仗的胜利。8月23日,新10旅继续进攻坡头车站以西位于山边的狼峪车站。在车站上方半山腰处有一座高达七、八米的大碉堡,有两层射击孔,居高临下瞰制着车 站。范旅长和赵连长经过现地勘察,决定把炮阵地设在敌堡西边1200米处。敌人龟缩在车站和碉堡里悄无声息,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名堂。为了探清虚实,引敌出 洞,足智多谋的范旅长心生一计。他命令部队隐蔽待命,看他的旗号行动。自己换上一身鬼子的军 服,拿着面太阳旗,沉着地向敌据点走去,一边走一边晃动旗帜。守敌发现范旅长的动作时,还以为是救兵到了。纷纷从碉堡中出来窥视,有的拿着旗帜朝范旅长走 过来,有的站在碉堡外面等候。双方越走越近,就在敌人快要察觉事态不对时,范旅长果断挥旗下令发起进攻。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我各种武器一起开火。炮9连 以准确猛烈的射击摧毁了碉堡,车站票房也中弹起火。步兵部队以猛虎扑羊的气势迅速攻入车站,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 与此同时,配属中央纵队的总部炮兵团教导营第1连,在团长武亭和营长姜彩斌的率领下,经过长距离行军到达平定以西地区。战役发起后,他们首先配 合第386旅第772团作战,攻打平定县西南的敌重要据点冶西村。22日晨7时,772团以两个连进行强袭,因敌工事坚固、加之地形于我不利,激战终日未 能奏效,于黄昏撤出战斗。25日16时,772团第1营再次强袭,两门山炮向敌碉堡、工事发射27发炮弹,大部命中,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实施近战,歼敌30 余名,仅10余敌狼狈向平定方向逃去。至此,除段延、芦家庄外,寿阳以西,榆次以东之正太路,已完全为我控制。 紧接着,炮1连又跟随385旅陈锡联旅长攻打落摩寺。陈旅长亲自带领连队进至落摩寺敌人据点北面近处,这时步兵还没有到达。遂隐蔽在一块距离敌 人大约200米的玉米地里。炮连只有4支自卫步枪,陈旅长认为时机难得,不顾自身安危当即命令炮兵射击敌碉堡,首发命中,又连射两发,碉堡被轰跨。步兵听 到炮声后立即加快行军速度,15分钟后到达战场投入战斗,很快拔除了这个据点,歼敌30余名,缴获架退式山炮一门。 至9月10日,历时20天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这一阶段中,八路军总部炮兵团9连和教导营1连先后5次配合步兵作战,都出色地完成了 任务,受到了步兵部队首长多次表扬:“这次有你们炮兵配合作战,对提高步兵的战斗情绪和完成作战任务都起了积极作用。”并赠送炮兵若干慰问品以示表彰和关 怀。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双方也普遍使用41式山炮,而且都在生产山炮的75毫米炮弹。但此时41式山炮早已过时,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射程太近,仅有6公里。而日本推出新式的94式山炮射程高达8公里多,而抗战之前国军引进先进的博福斯山炮射程高达10公里。当时全世界,已经没有射程如此小的山炮了。只是因为国军和解放军的炮兵水平都很低,这才让41式山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甚至到了朝鲜战争,解放军仍在使用这种山炮,因为它很适合朝鲜这种山地地形,甚至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整个朝鲜战争中,解放军损失晋造13式山炮17门,日制41式山炮57门,损失就这么多,由此可见装备了多少门41式山炮。早第五次战役结束时,解放军还装备着日制41式山炮140门。当时这些火炮都已经志超使用了10年以上,长则20年之久。------------------------41式火炮的威力较大,而且非常轻便,1到2匹马就可以拖动!胡乱的攻击其实很多五毛攻击国民政府,理由是阎锡山和张作霖都可以批量生产火炮,但国民政府生产的不多,这完全属于胡扯淡。第一,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张作霖也好,阎锡山也罢,别的为了生产这种山炮都投入巨大的财力和时间。光是阎锡山,从1920年开始筹备,直到1924年才开始正式仿造41式山炮,大规模生产则是1927年以后的事情了,前后花费了7年之久。这七年内,山西省内部是完全和平的,根本没有内战。张作霖也是这样,在奉天兵工厂成立的10多年内,东北境内基本和平。而国民政府之前并没有自己的兵工厂,而在中原大战胜利之前,也仅仅控制上海,金陵,汉阳,巩县兵工厂而已,当时已经是1930年,从此时开始到1937年1月之间,满打满算不过7年时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停止过,上海兵工厂所在地上海被日军攻占,金陵兵工厂所在地南京这个首都也被日军威胁,被迫迁都,兵工厂还能好好运作吗!政府财政也是严重赤字,哪有阎锡山,张作霖这样的巨额投入!第二, 国民政府接手的后略加调整,1931年汉阳兵工厂每月生产山炮2门,上海兵工厂每月山炮6门,其余兵工厂不能生产山炮,这样全年为96门,也强于奉天兵工厂的年产26门产量了,至于阎锡山的炮厂已经停产了。而之后几年,因为国军尚且无法满足轻武器的生产,所有主要力量均放在轻武器方面,到了抗战前已经有长足的进步。这个无数论文都写了,不多说了。至于重武器,尤其是大中口径火炮,造价高,投资大,造出来一些过时的火炮,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抗战前大体保持着之前的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同时通过外购买了一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其实国府在1936年新投资在湖南株洲建立大规模的炮厂,只是建立一般抗战就爆发,无功而返。由此,国府着重扩大比较容易生产,一线急需,投资又不大的迫击炮。两家主要兵工厂的迫击炮年产量从800增加到1800门,产量提高了一倍多。第三, 至于所谓自产的火炮,无论国民政府,张作霖,阎锡山其实都不能自产,全部是来料加工,关键部位需要进口,制造钢材的特种钢也需要进口。阎锡山太原兵工厂需要的锰铬等合金钢无法自产,全部靠进口。1936年太原兵工厂通过自己的育才炼钢厂自产的碳素钢修复了几门损害的山炮。没想到忻口战役中,这几门火炮刚发射一个基数炮管就变形,炮报废了!至于生产设备也全部是高价从国外进口!其实生产火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购买国外火炮,到自己组装,就经过了近40年时间,从组装到自产又有10多年时间。生产中大口径火炮必须建立在一个国家重工业基础上,所需要的钢材,加工机械,加工技术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无法一蹴而就。阎锡山和张作霖两个军阀有这么好的条件,花费10多年也没有搞定,你能期待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短短几年就搞定了?这岂不是痴人说梦!第四, 抗战之前,张作霖的兵工厂已经垮了,无法生产火炮。阎锡山在抗战后,炮管等零件进口路线中止,也完全停止了生产。而国民政府还生产了少量火炮,但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性价比太差,干脆放弃转为迫击炮的生产。这样一年生产30,40门火炮,相比日军每年光是大口径重炮就可以生产800门的能力,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关注迫击炮显然是完全正确的,最终抗战期间生产累计生产了1万2000多门迫击炮和550万发炮弹。这些一线支援型武器,在后来战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道理很简单,稍微动脑子就可以理解,只是有些人是不能动脑子,有些人是不愿意动脑子!老萨谈鬼子的精工之作-日制41式75mm山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如果说上一篇提到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是中国从0到有,是划时代的第一种自产山炮,是中国山炮的开山鼻祖。今天要说的日本41式山炮,则是民国初期到抗战结束之前国军各派系部队山炮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自产数量最大的山炮。下面就听老萨来说一说。日本火炮简史日式41山炮,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备的三种主要山炮之一,其中九九式山炮口径高达105毫米,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山炮,真正的山炮还是41式山炮和后来改进的94式75毫米山炮。日本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战国时期所谓的铁炮指的是火绳枪,所谓大筒也不过是大号火绳枪而已。在壬辰倭乱中,日军投入了15万精锐部队,而明军仅仅派出3万多人。在两军主力第一次交手的平壤之战中,日军被明军重创。防御平壤的日军战将小西行长的1万9000人被明军李如松部打的全线溃败,根据朝鲜历史记载,日军仅有十分之一侥幸逃出,余者全部完蛋。此战中,明军的骑兵和大炮都发挥很大作用。日本战国时期的骑兵极弱,不但士兵不擅长马上作战,连马也只是大号驴子一样,根本无法和明军纵横西北的强悍骑兵对抗。至于明军大炮更是日军是所没有见识过的,光挨打无法还击,更摧毁了日军士气。后来日军只要听到明军大炮声音,就放弃阵地溃败。日军当时其实也并不强大,他们的盔甲技术落后,很多都是竹子制造,弓箭射程近,穿透力弱,也远远不如明军。日军的优势在于火绳枪和专业武士近距离肉搏!火绳枪的威力较大,当时明军没有这类武器,只有火铳。而日本专业武士正式上战场之前已经受过至少10年的专业训练,又经过战国时期多年战争洗礼,相对明军的步兵有一定的优势。壬辰倭乱随着丰臣秀吉的暴死结束,失败的日军看到明军火炮的厉害,也曾经有过模仿。他们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少数的火炮,但并没有正式装备部队,仅仅在德川家康彻底控制日本的关原之战用了用,也只是壮壮声势而已,战果几乎没有。倒是在战国时期的收官战中,德川家康使用了一些大炮将大阪攻下,彻底消灭了丰臣家族!随后就是漫长的江户时代,200多年的和平时代,让这些大炮都留在古堡里面生锈。到了美国军舰入侵,日本被迫签订神奈川条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火炮技术已经和发达国家天差地远!而明治维新开始后,日军立即仿造西方军队组建了炮兵部队,发展的也很迅速。日本早在庆应2年(1866)请来法国陆军炮兵教官,模仿法军编制了2个野战炮兵队,武器就是从法国进口的四斤野山炮。此种类炮从明治元年的鸟羽、伏见战役开始投入战斗,一直用到明治19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使用四斤野山炮的法国惨败使用克虏伯80毫米野炮的普鲁士。克虏伯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远强于法国火炮!日本人瞬间舍弃法国大炮,全部换装德国人的。从明治4年到明治6年,分两次进口了36门克虏伯80毫米野炮。明治9年11月,日本又以3650美圆采购了1门最先进的克式70毫米野炮,此炮后来又采购了24门,大多装备近卫野炮兵队。当时的日本还很落后,自身还背着不平等条约,直到甲午战争开始,日军还没有自行生产火炮的能力,所用的都是进口火炮。甲午战争胜利以后,日军获得清政府巨额赔款,有资金和时间开始火炮的自产工作!在著名的有坂成章大佐(三八大盖发明者)的主持下,日本先从克虏伯公司购买220个炮身、400个炮身半成品,施耐德公司购买炮架400个,由东京炮兵工厂开始组装,命名为31式速射山野炮。这算不上自产,仅仅是组装,最终于1903年2月全部组装完成。31式速射山炮口径75毫米,理论射速每分钟7发,实际射速每分钟2到3发,采用分装式弹药 最大射程2800米,采用五马驮载。由于当时日本技术力量薄弱,光是组装也花费了很久时间。这种山炮没有能够赶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侵华期间,日军仍然使用从法国和普鲁士进口的火炮!到日俄战争之前,日军才开始大量装备自己组装生产的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基层日军对老旧的31式山炮极不满意。这种山炮属于19世纪末期过时的产品,虽然也采用后膛装填,却没有制退机构,这导致炮的射速极低,每分钟仅仅2,3发。而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山炮都采用了先进的退管装置,每分钟射速高达10发甚至更多。火炮的射速是非常重要的,31式火炮射速还不到敌人火炮的三分之一,岂不是3门炮才能抵得上别人一门好。除了射速低下以外,31式火炮各方面技术都已经落后,射程极近,经常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俄军炮弹击毁,火炮重量偏大,炮弹威力偏小,看来被淘汰是必然的了。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相对俄军的三英寸火炮不占任何优势,也从未在炮战中占过上风。要知道,俄军因为是固守,火炮的数量是远远不如日军的,就这样尚且无法取得炮兵上的优势,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又该如何?在20世纪最初几年,世界火炮技术突飞猛进,德国美国英国都研发最新式的退管式山炮,日本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38年(1908年),新式山炮的研究工作交给了日本最有名的大阪兵工厂,由炮兵上校岛川文八郎负责。岛川文八郎负责是著名武士家族后代,当时已经44岁。他是炮兵出身,曾去德国法国比利时留学多年,学习兵器制造技术,回国转为军火工程师。他曾经东京炮兵工厂板桥火药制造所长,制造日本历史上最初的无烟黄色炸药。由于能力出色,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他被提升为大佐,并且任命为野炮兵第3联队长。日俄战争中,岛川文八郎作为一线炮兵指挥官,深感日军火炮的落后,恨得咬牙切齿。岛川文八郎虽然是留学的高材生,但此人性格粗暴,谈吐粗俗,在战争期间经常用脏话大骂国内火炮设计人员。由于火炮精度不够,射程有限,浪费了大量炮弹,又补充不上,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号召部下,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去捡到炮弹壳,交回部队,以方便后方提高炮弹产量。炮兵在实战中,炮兵保命尚且困难,谁还管炮弹壳,没人去拾。无奈之下,这个家伙只得自己掏腰包一个炮弹壳3钱,让士兵收集起来交给兵站部。换成一般人早就破产了,好在他是著名武士家族,家产颇丰,还是应付的了得。在战争后期,日军高层找到岛川文八郎,希望他负责制造新式山炮,饱受落后山炮之苦的岛川文八郎立即表示同意。岛川文八郎是一个军工生产大师,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加上他又做过炮兵,对火炮的问题非常熟悉,对部队需要什么样子的火炮也最为了解。经过长达4年的研究工作,又参考了西方先进火炮的设计,直到1911年,也就是明治41年才大体定型。由此,这门火炮被叫做41式山炮,也就是明治41年的意思。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真正自产的山炮。不过,定型以后,却发现性能上还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岛川文八郎为此大发雷霆,要求项目组立即改进。日本人的一个民族性就是精益求精,这个设计组在岛川文八郎的每天咒骂下,又用了长达6年时间完成的细节上全部改进,并且在1917年正式批量装备部队。1917年也是大正六年(明治已经挂了),所以该炮也有个别称叫做大正六年式75山炮,其实都是同一门炮。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41式山炮是一门性能非常优秀的山炮,绝对是世界第一流水平。它采用了先进的液压机械复合制退机构技术,火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后期采用更先进的一体式炮弹射速更高达每分钟20发,相比31式火炮提高了6,7倍之多。火炮射程也增加到6公里,当时世界主流山炮,如克虏伯之流射程也就是5公里左右。41式火炮的其他结构和31式大体类似,但又做了简化,大大减轻了重量。山炮可以分解成6块,由6匹马进行背负,以适应山地作战。而山炮全重仅为540公斤,拆卸以后平均每块也就100公斤左右。当时日军引进西方和阿拉伯先进的马种,负重150公斤还可以跨越较宽的障碍,这100公斤不算什么!山炮初速360米每秒,这个初速在当时还是很不错的,使得火炮威力较大,弹道性能也良好,非常低平,炮击很准确。日军方面对41式山炮做了仔细的测试,最终认为该炮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战需要,所以大批量制造和装备部队。41式火炮早在1917年开始大量生产,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还在日军中大量使用,甚至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还装备了一批,换句话说,这种火炮使用时间长达30多年,是相当了不起的!而日军对于41式火炮和弹药的加工技术非常讲究,质量关把的很严格,堪称用尽心思。所以这也大大增加了41式火炮的口碑。它的一些炮弹在中国仓库中存放到70年代,只好储存了30年之久。在处理弹药,拆卸弹体的时候,却发现锈蚀并不严重,可见质量之好。而岛川文八郎也因为此炮得到日军高层的认可,从大佐提拔为少将,最终在1919年4月,成为技术军官的顶峰,也就是陆军技术本部长,并被任命为大将。这对于岛川文八郎其实极不容易,如果不是成绩如此辉煌,他怎么也不可能爬上去,因为此人粗暴的脾气让几乎所有上级都受不了!他成为大佐以后,还曾经扛着猎枪到邻居的田地里面偷偷的打兔子,被发现以后居然恼羞成怒的殴打邻居。结果双方一顿互殴,邻居胳膊险些被打断,而岛川文八郎两个眼睛都被打的乌黑,半个多月不好意思去上班。上级对此极为痛恨,却因为他掌握着41式山炮的研究工作,没法中途撤换,只好向新闻界维护他说:岛川文八郎是武士后代,性格有豪杰遗风!小小事件,不用深责!41式山炮理论上性能不错,没想到实战性能更佳。只是日军自一战青岛战役以后,没有大规模的作战,进入西伯利亚也算不了什么。在1931年9月入侵中国东北的战斗中,由于张学良公然违背国民政府抵抗令,擅自撤退,日军轻松占领东三省。但在黑龙江等地,日军还是遭遇部分东北军的抵抗。日军在918中自然是进攻一方,而东北军固守阵地,往往是修建过时的坚固工事。即使没有坚固工事,由于东北天气非常冷,只需要用泥土石子加上木头搭建简易工事,再浇上一层水,一旦结冰也就坚不可摧了。当时日军还没有装备后来大量使用的92步兵炮,掷弹筒又打不动,一度无可奈何。此时41式山炮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来41式山炮是师团炮,也就是配属日军师团(相当于国军的军)使用的支援火炮,但实战中发现它非常使用用于一线支援部队作战,就下发到联队(相当于国军的旅)一级使用。战斗中,41式山炮仅有500多公斤的重量,让两个强壮的炮兵就能够推着做短距离的移动。平时用6匹马背负的机动性很高,基本人能走的,山炮都能到。如此,11个炮兵班和1门山炮组成的小组和也随时可以跟随步兵营或步兵团前进,直接可以在最前线作战,非常适合在一线步兵的火力支援。而且该炮射速高,炮弹威力大,又非常精确,完全可以作为直瞄火炮使用。41式火炮在918中,往往被日军推到1,2公里上开炮,直接在近距离打击东北军的工事。东北军则由于装备较差,依靠射程几百米的轻武器根本无法还击,所以很难守住阵地。但41式山炮当时并没有防盾,这容易导致炮手的伤亡,后期就增加了一个。随后41式山炮又参加了热河战役,长城会战,128战役。这些战斗中,41式山炮更是发挥极大作用。在热河长城的山地,上海附近水网纵横的环境下,野炮行动不便,一线炮兵几乎完全依靠轻便的41式山炮。日军利用轻便又有很大威力的山炮,将只有轻武器的国军完全压制。在长城会战中,一些地方国军被日军山炮却无力还击,一战下来伤亡是日军4,5倍。由此,41式山炮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但到了30年代,随着世界火炮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服役20年的41式山炮开始变得落后,日军在1934年退出了更为先进的94式山炮,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不过,以内41式的性能还足以满足实战的需要,所以在94式75山炮大量装备的同时,41式山炮也没有全面淘汰,仍然大量装备部队,只是逐步有师团一级,将为联队一级。当时日军联队都下辖一个山炮中队,装备4门41式75毫米山炮,这是联队一级口径最大的支援火炮了,联队的总人数大约是3800人。而师团一级也不是说全部淘汰了41式山炮,很多师团的炮兵联队,还是装备36门41式山炮!这样一直到战争结束,没有太大的变化!-----------------------老式的31式山炮,这种山炮最初连防盾都没有,日军用木头防盾代替。这是日军第一款组装的山炮,通过组装他们学到很多东西。31式山炮射程只有2公里多,弹药威力小,射速慢,很快被淘汰了。但没想到抗战中,日军大量在中国增兵,一些部队山炮数量不足,也就将库存的31式山炮拿出来凑数。反正国军也没有山炮,31式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中国的仿造和引进本来日本的火炮跟中国有多大关系?看起来似乎完全无关,其实不是这样!日本作为东亚的强国,一度也是军火出口大国。早在清末日本还没有自产军火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做中间贩子,将西方美国的军火走私到中国。到了民国初年,中国军阀混战,更是日本的很好机会。西方为了制止中国的内战,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但日本并不在乎这个禁运,仍然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军售,一度成为中国军火的第一进口国。而日本除了赚钱考虑以外,更像《战争之王》里面的老军火商西蒙一样,试图通过军售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他们有意的对部分军阀进行大量军售,妄图扶持这些军阀成为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击溃英美支持军阀在中国的控制。所以,41式火炮很快也就传到了中国。而41式火炮在中国主要由三个军阀生产,第一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早在1922年就用重金和出卖部分东北的权益,从日本购买了全套的火炮生产设备,开始生产先进的41式75山炮。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奉天兵工厂(也叫沈阳兵工厂)!不过,张作霖生产的火炮种类众多,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甚至还有还有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大家伙,所以山炮并不算主角,处于次要地位。1925年奉天兵工厂通过购买全套日本设备加上从日本进口核心部件(诸如炮管),完成了41式山炮的自产,取名为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但生产了6年时间,也只生产了75门而已,平均每年不过13门,平均每个月1门。而与此同时其他火炮生产数量则较大,诸如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生产105门(仿造日本38式野炮),仿制奥式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生产300门(其实大体是零件组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各种型号火炮,总数也有200门左右!所以,这区区75门41式山炮也算不了什么。中原大战中损失一部分,1928年,奉军退出关外,当时奉军还有两个团的41式山炮。后随着918东北军溃败,山炮部队也就丢了大半,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损失殆尽,这两个团已经淘汰剩余的少量火炮,全部换装了从苏联引进的76.2毫米野炮。第二个军阀就是直系的吴佩孚。吴佩孚在当年是比张作霖还要厉害的军阀头子,他们的直系也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直系也比较注重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外购。当时他控制了中国两大兵工厂,也就是汉阳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早在1921年,汉阳兵工厂仿造41式75毫米山炮,造出了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它的性能和41式一模一样。不过,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的产量较少,到抗战前仅生产68门!而直系因为作战频繁,仅仅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损耗了大量武器装备,这区区60多门山炮到直系灭亡时候也所剩无几了!而中国仿造41式山炮的最大军阀,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阎锡山。阎锡山是日本士官军校的高材生,对日本的军火装备和战术都非常了解。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督军,到1949年太原会战败给徐向前,离开山西,前后控制该省长达38年之久。阎锡山是个军阀,也是民国历史上仅次于张作霖第二个厉害的军阀,是一个少有的实干家。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成为山西督军,实力却是非常弱的,仅有1个旅2个团。阎锡山有心扩大兵力,却畏惧实际控制北方的军阀领袖袁世凯的威慑,只好装傻充愣,暂时保持晋绥军现有规模。直到1916年袁世凯被气死,段祺瑞无力有效控制山西,阎锡山这才开始大量扩充部队。晋绥军瞬间增加到4个旅又7个团,另外还有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总兵力突破2万人。部队增加了好几倍,遗憾的是战斗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在民国各派系军阀中,晋绥军是公认的战斗力平平的部队。历史上除了脱离晋绥系的傅作义35军以外,晋绥军没有什么大的胜仗,所谓的胜仗基本也就是打比自己更弱的对手。阎锡山对晋绥军很了解,他知道晋绥军战斗力较弱,并非就是训练,组织什么的原因,更多是山西人的特点。山西这个地方的人,有本事的老百姓大多以经商为荣,阎锡山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商人,后来因为赔光了本钱没办法才去考了军校。一个地方一旦商人多,民风必然比较温和,重享受,不愿意随便拼命。山西人为民还不错,精明能干,为兵则不行,打起仗来不狠不凶,官兵多惜命,往往打不了硬仗。其实这也并不是山西一个省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以日军为例,日军最厉害的第六师团,编组地在九州的熊本,这个山区非常贫困,民风好斗,男人古代多以当兵为生。所以日军第六师团的战斗力在日军中数一数二!而第二师团编组地是日本北面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仙台,也就是鲁迅留学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民风也相对比较凶悍,所以第二师团战斗力比较强。在918初期以区区半个师团就敢深入东北军10多万大军内部四面出击!而同样装备和训练的其他师团,就不如第六师团和第二师团。以最早编组的第1师团为例,这支名义上的老牌劲旅比起第六师团就有很大差距。因为第1师团编组地是东京,这个商业城市的民风温和,在江户时代200多年都是这样。所以控制东京的日本古代大名往往都不屑于在本地征兵,而在东京附近比较贫穷的长野县招兵。晋绥军也是这样,在抗战初期打的很烂。诸如大同战役,和日军一碰就垮了!日军因为此战队晋绥军极为蔑视,甚至说:在山西难打的是中央军,至于晋绥军,只要用木棍挑着钢盔晃几下,就会把他们吓跑了!后来平型关战役(非中共平型关战斗)晋绥军打的还可以,但在最后关键时候没顶住,功亏一篑,没有能够歼灭或者重创日军第五师团!而在1916年的阎锡山心里很清楚,他不可能短期内改变山西的民风,所以很难改变晋绥军士兵战斗力较弱的特点。那么,现阶段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部队战斗力的方法,显然只有一个,就是装备更先进的武器,要超越其他军阀。不过,在当时,山西却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山西在当年的华北属于普通省份,并不算很穷,但也绝对不富裕。全省适合耕地的面积不大,全部集中中从大同到太原的一系列盆地里面,商业虽然相对发达,但都是老式的商业,比较票号,钱庄,丝绸,茶叶,食盐等等,进入民国以后被西方洋鬼子的经济入侵几乎搞垮。至于工业几乎没有,军工业就更别说了。当时山西只有一个军工厂,就是满清传下来的山西机器局。这个山西机器局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山西巡抚胡聘之主办的。最初仅仅用白银银480两,买了308亩和庙宇房屋,也就是为了胡聘之自己博取一个搞实业的名头,便于升官而已。所以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狼狈逃到陕西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兵工厂只能修理一些枪械,另外只能制造洋鼓、洋号、大刀、长矛等莫名其妙的玩意。虽然军工生产不行,主管的官员却非常擅长拍马屁。史料记载:在太原期间,慈禧护驾卫队的枪只需要修理,山西机器局奉旨挑选技术精湛的工匠,对枪只进行了精心修理,为此,工匠徒弟都得到了奖赏。慈禧太后当场将一件“团龙马褂”赐予建造厂房的监工陶庆春。黄马褂不能改变山西兵工厂一穷二白的现状,到了阎锡山接手的时候,该兵工厂已经办了16年,虽然表面上有翻砂、铁工、木样、机器等四厂,工匠200多人,却还造不出一杆新式步枪,只能造早就被淘汰的满清抬枪!阎锡山这个家伙有千般不好,却有一点是好的。这个人极为务实,而且精打细算,一旦决定干什么,绝对不开空头支票,也不乱花一分钱,而是下苦功夫去干。1914年(民国三年),阎锡山将山西机器局改组为山西陆军修械所,隶属山西督军署军械局,随即开始了兵工厂的大规模建设。只是此时袁世凯还没死,阎锡山不敢动作太大导致被袁盯上,所以一切都是暗中做,仍然以修理枪械为主。到了1917年袁世凯翘了辫子,阎锡山开始大张旗鼓的公开做了。他和汉阳兵工厂达成协议,由他们代为培养技术人员,并亲自选派山西大学优等生张书田等10人赴汉阳兵工厂学习制造枪砲技术。同时,阎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款10万元扩建陆军修械所。随后逐年投入,到了1921年,工厂从200多人扩大到900余人,从十几部破烂机器发展到182部先进机器。当时手榴弹月产1万枚、步枪子弹月产2万4千余发,甚至还有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军用罐头,这在当时还是军阀里面的第一个。1923年到1925年晋绥军第二次大扩军,规模增加到4万多人。扩军需要大量武器装备,兵工厂自然也随着扩大。1923年,工厂职工增加到1840人,机器320部,除了生产弹药和步枪以外,甚至仿造成功了重机枪。同年,从1920年就开始筹划的炮厂正式成立,第一款火炮是晋造12式75山炮。这种火炮是仿造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其实晋造12式75山炮与其说是自造,还不如说是组装,因为所有零件全部都是德国进口的,一年内组装了30门。后来陆续组装了一批,到抗战前,一共组装了约200门。其实,阎锡山早在10年前就表现出对火炮的极度需求,只是当时没有这个能力。他在1918年前后利用参战借款向日本购买41式山炮12门、三八式野炮12门,花了不少的钱。这批日式火炮对于缺乏炮兵的晋绥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后来阎锡山断断续续向日本购买了一批41式山炮,装备了一个炮兵团!购买外国货花钱太多,财政吃不消。阎锡山从来就说:我们山西底子薄,张作霖是10块钱当1块钱用,吴佩孚是2块钱当1块钱用,我们是1块钱当做10块钱来用。所以火炮自然还是以仿造为好,至少比较省钱!所以,晋造12式75山炮也是阎锡山翘首企盼多年的产物。晋造12式75山炮的性能平平,在20年代已经属于落后的火炮,根本不能让阎锡山满意!阎锡山是日本军校毕业,深知炮兵对于军队的作用。而山西全是山地,山炮是晋绥军最需要的武器,自然给予百分之二百的关注。于是,从1924年开始,阎锡山引进了日本的技术,开始仿造先进的41式山炮,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山炮之一。阎锡山给它的名字是晋造13式75山炮!相比晋造12式75山炮完全依靠进口,只是在山西组装。晋造13式75山炮开始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产,由于山西工业能力很弱,所以炮管等核心部件仍然需要重金从日本进口。不过毕竟部分零件无需进口,省了很多钱!晋造13式75山炮是晋绥军炮兵的主要力量,所以生产数量最多。到了1928年,在军阀混战中,41式山炮表现出射程较近的缺点,阎锡山下令将射程增加。遗憾的是,工厂没什么设计能力,最终只增加了1公里的射程,该火炮和之前的晋造13式75山炮几乎完全一致,但阎锡山仍然命名为晋造17式75山炮,不过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一般都还把他当做之前的型号。晋造13式75山炮的生产数量比较大,从1924年开始,生产到1930年阎锡山因为中原大战下野,平均每年100门左右,到了1931年一共生产了700门。其中1927年,该兵工厂进入鼎盛时期,阎锡山也将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改名为太原兵工厂。全兵工厂职工人数猛增为15000余人,拥有各种设备3800余部。兵工厂每月生产能力为:山炮30余门、迫击炮100余门、机关枪30余挺、冲锋枪90余枝、步枪3000枝、迫击炮弹9000余发、子弹约400余万发。自然,所有炮管以及特种钢材等核心部件仍然是从日本引进的。随着大量火炮的制造,晋绥军连续两次扩军,在1927年因为参加北伐捞到很多好处,兵力增加到8个军,另有8个炮兵团,超过了13万人。1929年,阎锡山在桂系和中央军,西北军和中央军的激战中隔岸观火,同时又吸收了一些中小军阀,晋绥军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兵力扩充到10个,另外还组建了4个保安纵队,骑兵和炮兵也进一步增强,使总兵力达到了20万。需要说明的是,阎锡山发展兵工厂几乎没有扰民。开始他试图通过增加税收充实财政,没想到瞬间引起学生运动,学生们冲入政府打砸抗议。阎锡山被迫宣布停止增加税收,改想其他办法。当时民国初期,民间除了钞票以外,还大量使用银元和铜币。比如鲁迅写的一点小事里面,他抓了一大把给车夫的就是铜币。山西盛产煤矿和铜矿,但当时煤并不值钱,但铜如果作为矿卖,也不之前。阎锡山左思右想,最终决定通过铸造铜元来扩充财政收入,来搞兵工厂。这其实是一个好办法,铸造铜币和发行钞票有一定的不同。阎锡山当时本身使用晋票,不能在外省流通,你发行越多的纸币,其实就是在搞垮本省经济,捞一点钱也是暂时的,长久以往是死路一条,更别说学生还虎视眈眈,恨不得再砸一次政府。而发行铜币则可以流通全国,增加的铜币对于山西省来说也许很多,在全国来看也就没什么了。于是,阎锡山用了7年的时间,以区区10万元投资,铸造了6800枚铜元,获得了360元的利润(一说1200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字。除了通过铜元捞钱,阎锡山甚至把钱投入金融期货领域搞投资,据说这样也赚了200,300万。要知道,阎锡山的胆子可真大,当时期货极为动荡,上海几乎每天都有投资商跳楼自杀,估计他也是被逼急了!-------------------晋绥军的炮兵阵地,这是百灵庙战役。在军阀混战中,各派系军阀大部分只有迫击炮,所以拥有10个炮兵团300多门火炮的晋绥军具有极强的打击力,一般军阀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可惜炮兵也要人来用才行,最终强大的炮兵被中央军在中原大战中击溃!抗战显威风阎锡山为什么投入如此之大也要建立炮兵,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这些炮兵让本来战斗力虚弱的晋绥军脱胎换骨!在中原大战期间,晋绥军杀入山东,和原属西北军,先听命于蒋介石的韩复榘军大战。韩复榘有6万之众,战斗力在西北军中属于相当厉害的。没想到,在实战中,仅有迫击炮的韩复榘部队根本抵抗不住晋绥军炮兵的猛攻。韩复榘的主力部队从6万被打成3万多人,一度支持不住,韩向蒋介石表示要率部放弃山东省,在蒋介石的严厉劝阻下才勉强留住。但山东的中央军因为缺少炮兵,也不是阎锡山炮兵的对手,德州,济南先后被晋绥军占领,韩复榘和中央军几乎崩溃。直到中央军在青岛全面登陆,这才避免了全面的失败。不过,1930年以后,阎锡山就没有再制造什么火炮!这主要是晋绥军在中原大战溃败,兵力锐减到10万左右,现在的9个团炮兵已经足够,再增加似乎没有必要,只需要大量生产炮弹即可。所以晋绥军在抗战爆发前,共有9个炮兵团,其中1个团装备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炮(仿苏罗通式88毫米野炮),1个团装备从日本购买来的原装41式山炮以外,其余7个团全部装备晋造13式75山炮。当时每个团是36门,每个连4门!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抗战很快爆发,作为华北堡垒的山西省自然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目标。阎锡山虽然知道日本不可能放过他,却也不想彻底把本钱拿出来拼掉,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使用炮兵部队。没想到,大同战役中,只有轻武器晋绥军和日军一接触就溃败,晋北大同地区很快沦陷。阎锡山一面向蒋介石要求帮助,一面开始调兵遣将。在随后平型关战役中,国军其他派系部队开始和晋绥军并肩作战,一举造成第五师团近万人的减员,但最后因为侧翼被攻破,被迫放弃了平型关。平型关战役中,阎锡山仍然藏私,对于炮兵的使用限于营连规模。到了日军攻破雁门关和平型关,直接杀入阎锡山的核心地盘忻定盆地,再退就是太原了。阎锡山见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只得破釜沉舟,在忻口会战中使用了晋绥军全部炮兵部队,共9个团,200多门山炮和野炮。对于此战炮兵的作战,老萨新抗战系列有专门的描写,摘录如下!由于第五师团在忻口会战中连遭重创,伤亡很大却没有进展,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没有办法,一再向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求援。寺内此时已经抽调2个旅团加入战场,现在手上实在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他只得调动在河北后方驻守的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2联队!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是地方卫戍部队,本来是不应该到前线作战的。此次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日军以第2联队为基干,增补了大量坦克,工兵,骑兵,组成了近万人的一个萱岛支队,火速增援到忻口一线。这是日军第三次增援了,这三次增援规模都在1万人以上。萱岛支队在10月24日投入忻口战场,但仍然进展非常缓慢。整整10多天内,日军在忻口以蜗牛速度前进,还付出了巨大伤亡。鉴于如此的困境,日军恼羞成怒,居然开始使用大量毒气弹,并且发射大量燃烧弹,但也没有什么战果。也许有有些朋友奇怪,为什么日军进攻如此不顺利,主要还是国军防御顽强,地形适合防守,另外就是国军的火力是日军进入山西以来最强大的。这主要是国军炮兵和空军的功劳!晋绥军是国内军阀部队中仅有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本来晋绥军炮兵和张作霖的奉军炮兵,中央军炮兵并称全国三强。但918以后,张学良丢弃了可以制造火炮的奉天兵工厂,奉军炮兵由此一蹶不振。晋绥军就成为全国军阀部队中仅剩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此次忻口战役是决定晋绥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阎锡山破釜沉舟的将9个团全部运到忻口前线,并且命令太原兵工厂将库存的8万发炮弹全部拿出来使用,每天都用火车运送弹药到前线。由此,忻口前线国军火力大大改善,炮兵的轰击也是日军伤亡3万多人的重要原因。晋绥军炮兵第21团首先赶到前线,刚刚把火炮进入炮位,日军就开始了进攻忻口,也就产生了抗战以来,北方战场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21团官兵回忆,因为日军炮兵进入山西以后,基本没有遭受过国军火炮的射击,所以日本炮兵从上倒下非常骄狂。我们炮兵观察员通过望远镜看到,日军24门野炮就在云中河北岸露天放置,没有做任何隐蔽,甚至连日军炮兵军官的肩章和军刀都看得一清二楚。21团官兵非常气愤,在得到上级允许以后,立即开炮射击。日军离得比较远,而晋绥军的41式山炮的射程仅有6公里,在接近6公里的时候射击精度不高,实际并没有给日军造成什么大的损失。日军野炮随即还击,双方炮战一天,晋绥军炮兵损失大于日军。到了晚上,晋绥军炮兵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火炮向前推进几公里,然后在第二天抵近射击。此举也就是将火炮推到了第一线,这对于炮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样不但会遭到日机轰炸,还有可能遭到日军步兵攻击。可惜此时官兵杀敌心切,顾不上自己安全。他们连夜将火炮前移2公里,第二天天刚亮,晋绥军21团等几个团上百门大炮抢先开炮。晋绥军炮弹雨点一样砸向日军炮兵阵地,不但完全压制了日军炮兵,还真把日军轰傻了!日军野战炮兵遭遇这种规模炮击后,立即乱成一团,炮兵四散奔逃躲避,后方牵马的辎重兵一再试图冲上阵地将大炮往后拖,都被晋绥军炮弹拦截,一次次被轰走,就是上不来。经过一天轰击,到了第三天日军被迫将炮兵全部撤到后方,不敢在放在第一线。第三天开始只有不到开始一半的日军火炮开炮,这样导致一线日军火力大减,当时国军步兵反攻受到的阻力也大大减小。防御如此,进攻呢?以掩护国军反攻南怀化阵地为例,晋绥军炮兵前后调用上百门火炮轰击。每天天一亮就从太原通过火车运来大量炮弹,打到傍晚就全打光了。当时炮兵们冒着日军飞机扫射和日军火炮还击,从早到晚拼命射击。由于战斗紧张,射击强度大,炮兵们一般全身都是大汗,此时已经是山西的深秋,天气非常寒冷需要穿棉衣,但晋绥军炮兵一般脱掉棉衣,甚至赤裸上身操作。打到激烈时候,连伙夫,马夫都帮着搬炮弹,擦炮弹。10月14日下午,日军汽车20多辆开入南怀化前线。由于不知道晋绥军炮兵的威力,前面七辆汽车一路冲入日军一线阵地阵地,被晋绥军一顿轰击,4辆卡车被炸毁,2辆起火燃烧,仅剩1辆逃走。而当时和晋绥军并肩作战的中央军第2师直属炮兵营的12门日本原装41式山炮,一次齐射就击毁日军阵地上的3辆坦克,击伤数辆。10月18日日军出动主力强攻南怀化外的204高地,双方步兵激烈争夺,一天易手13次之多。期间中,中日炮兵都给予一线部队炮火支援,由于很多时候中日两军进展肉搏,国军一旦伤亡殆尽支持不住的时候,就呼叫炮兵向他们的阵地轰击。晋绥军炮兵含泪射击,一顿火炮将不到千米的山头全部覆盖,上面上百中日军官兵全部被炸死。这是比编造出来的所谓向我开炮的王成剧本,更为真实的历史。这种打法,晋绥军炮兵损失也不轻。晋绥军火炮数量不少,却都是射程仅有6公里的山炮,只在日军中不过是联队一级的火炮,也就是大队装备的92步兵炮以上一级的火力支援火炮。而日军在旅团和师团一级还装备大量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75野炮和150毫米榴弹炮。火炮好坏,第一就是射程远,第二要打得准,第三才是射速快。射程有差距,后面两个再好也无法扭转。因此晋绥军和中央军的往往被日军的重炮压制住。以日军旅团装备的38式和90式75毫米野炮来说,它的射程高达14公里,超过41式山炮一倍有余,对晋绥军炮兵有着很大的威胁。而日军的师团配备的150毫米重炮,不但射程远,威力也巨大,压制晋绥军75毫米山炮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除了火炮以外,日本空军也非常讨厌。由于知道国军火炮厉害,日本空军首要攻击目标已经改为晋绥军炮兵。当时国军空军只有有限的制空权,日军飞机则肆无忌惮,可以反复的俯冲轰炸扫射,晋绥军炮兵是无力还击的,只能转移阵地。同时,它们还屡次使用侦察机观察晋绥军炮位,修正己方火炮射击精度,这些都是晋绥军炮兵不能比拟的。炮战几天以后,日军炮兵在白天逐步占据了上风,他们用远射程野炮压制晋绥军火炮,同时使用空军大力轰炸。晋绥军炮兵和中央军炮兵白天一旦开火,立即遭受日军炮兵还击,更讨厌的是日军飞机的轰炸,一度遭受很大伤亡。以晋绥军炮兵26团第三营为例,他们全营360多名炮兵伤亡230多人,12门山炮被击毁9门,营长陕文光也受伤了。这样打下去太吃亏,由此晋绥军炮兵开始被迫转变作战方法。一方面他们修筑坚固的防空防炮工事,一方面他们停止在白天的炮击,转为夜晚炮击。晋绥军炮兵白天不开炮,而是精确测量敌人所在位置!到了晚上200多门火炮则根据白天的测量数据猛烈开火,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破坏日军阵地。这样一来,日军无法有效还击,晋绥军炮兵就安全多了,同时也可以杀伤不少日军,尤其可以配合部队夜袭作战。这23天时间内,晋绥军炮兵一共发射了4万多发炮弹,平均每天发射2000多发。这恐怕是1943年之前,国军最大规模的炮击水平了。一般认为,日军在前线中损失的3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晋绥军炮兵的功劳。此战如果没有晋绥军200门大炮,日军伤亡仍然是有限的。-------------------------------日军自己也有大量的41式山炮,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各派系的法宝918期间东北沦陷,奉天兵工厂被日寇占领,仿造41式山炮也就无从谈起。其实就算日军不占领奉天,该兵工厂也不过是来料组装,只要和日军开战也就无法生产这种山炮。而抗战爆发以后,由于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的仿造41式山炮的炮管全部靠从日本进口,此时自然就断了来源,也就无法生产了。加上太原会战,阎锡山没有及时撤退兵工厂,导致相当一部分机器设备被日寇缴获,所以自产火炮也就无从谈起了。41式山炮由于很适合实战,被大量用于国军各派系中。中央军也有一定的装备,诸如南口战役的汤恩伯主力师,就装备2门41式山炮。甚至八路军也有不少41式山炮!八路军有一个炮兵团,在1938年正式成立的时候一共配有山炮12门,其中绝大部分是晋造13式山炮!不过,之前都是游击战,没有攻坚战,迫击炮足可以完成任务,山炮部队很难发挥作用,真正的大战就是在百团大战。我党的资料中详细的表述了山炮的作用,老萨摘录如下: 炮兵团受领任务后,立即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工作。3营营长张福臣率领9连的干部同新10旅侦察分队一道,进入敌占区现地侦察了作战路段的敌 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等。与此同时,炮兵团参战连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战斗动员,指战员们抓紧时间认真检查了火炮、弹药和装具等,很 快做好了战斗准备。 新10旅旅长范子侠根据本部担负的破袭任务,决定战役发起后,首先摧毁正太路上的桑掌桥。该桥位于阳泉以西,长达300米,是正太路上最长的石 桥。敌人在桥东筑有坚固据点守备。为了确保首战胜利,炮兵团3营9连长赵大满带领1名观察员和2名侦察员连夜赶到桑掌桥侦察地形、敌情。并经过反复做工 作,争取了的当地维持会长,从而获得了该据点敌人兵力、装备和碉堡的详细情报。 8月20日晚,部队以隐蔽迅速的动作到达桑掌桥后按预定部署立即展开。范旅长亲自带领赵连长选择炮兵阵地。最开始把阵地选在河滩上,因天太黑, 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表尺瞄准。他们继续向敌人据点摸索前进,一直摸到了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外边,当即决定把发射阵地选在铁丝网 外距离敌人不到百米的一块豆角地里。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炮手们将火炮拆开肩扛着部件步行400余米,迅速占领了阵地。此时,日寇亦有所察觉,用机枪向我阵 地疯狂扫射。范子侠旅长立即发出步炮协同攻击命令,山炮第一次发射,就打哑了敌堡里的机枪。接着三发,发发命中敌褒。范旅长高喊着“炮兵打中了,冲啊!” 步兵以迅猛果敢的动作冲进敌人据点,很快,数十名敌人被我干净利落的彻底消灭了。战斗结束后,被俘日军士兵由衷地感叹我军炮兵抵进射击的勇气和技术,说 “八路军的大炮上了刺刀!”。攻克据点的同时,工兵彻底炸毁了桑掌桥,我军首战告捷! 次日,右翼纵队乘胜西指,攻打距离桑掌桥7.5公里的坡头车站。该据点四周有石围墙,由敌人一个中队守备。范旅长决心兵分三路,合击敌人车站据 点,并规定以炮兵开炮为攻击信号。炮兵9连冒着大雨涉水渡河,于午后赶到破头车站。赵大满连长决定在车站对面一个有围墙的果树园里设置阵地,距敌约400 米。 黄昏时分,赵连长考虑到天黑后火炮瞄准困难,会影响射击效果,便主动建议步兵营长和教导员,抓紧时机发起攻击。并说:“我保证炮弹击中车站,你 们带部队冲上去,一定能把车站拿下来”。征得步兵指挥员的同意后,赵连长下令开始射击。第一发炮弹落在票房后院里,修正方向距离后,第二发准确命中站房。 又连续4发,均命中目标。敌人在我猛烈炮击下,顿时乱作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我步兵按照预先规定的信号,在炮声、枪声、手榴弹声中三路合击,很 快全歼守敌,占领了车站,取得了第二仗的胜利。8月23日,新10旅继续进攻坡头车站以西位于山边的狼峪车站。在车站上方半山腰处有一座高达七、八米的大碉堡,有两层射击孔,居高临下瞰制着车 站。范旅长和赵连长经过现地勘察,决定把炮阵地设在敌堡西边1200米处。敌人龟缩在车站和碉堡里悄无声息,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名堂。为了探清虚实,引敌出 洞,足智多谋的范旅长心生一计。他命令部队隐蔽待命,看他的旗号行动。自己换上一身鬼子的军 服,拿着面太阳旗,沉着地向敌据点走去,一边走一边晃动旗帜。守敌发现范旅长的动作时,还以为是救兵到了。纷纷从碉堡中出来窥视,有的拿着旗帜朝范旅长走 过来,有的站在碉堡外面等候。双方越走越近,就在敌人快要察觉事态不对时,范旅长果断挥旗下令发起进攻。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我各种武器一起开火。炮9连 以准确猛烈的射击摧毁了碉堡,车站票房也中弹起火。步兵部队以猛虎扑羊的气势迅速攻入车站,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 与此同时,配属中央纵队的总部炮兵团教导营第1连,在团长武亭和营长姜彩斌的率领下,经过长距离行军到达平定以西地区。战役发起后,他们首先配 合第386旅第772团作战,攻打平定县西南的敌重要据点冶西村。22日晨7时,772团以两个连进行强袭,因敌工事坚固、加之地形于我不利,激战终日未 能奏效,于黄昏撤出战斗。25日16时,772团第1营再次强袭,两门山炮向敌碉堡、工事发射27发炮弹,大部命中,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实施近战,歼敌30 余名,仅10余敌狼狈向平定方向逃去。至此,除段延、芦家庄外,寿阳以西,榆次以东之正太路,已完全为我控制。 紧接着,炮1连又跟随385旅陈锡联旅长攻打落摩寺。陈旅长亲自带领连队进至落摩寺敌人据点北面近处,这时步兵还没有到达。遂隐蔽在一块距离敌 人大约200米的玉米地里。炮连只有4支自卫步枪,陈旅长认为时机难得,不顾自身安危当即命令炮兵射击敌碉堡,首发命中,又连射两发,碉堡被轰跨。步兵听 到炮声后立即加快行军速度,15分钟后到达战场投入战斗,很快拔除了这个据点,歼敌30余名,缴获架退式山炮一门。 至9月10日,历时20天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这一阶段中,八路军总部炮兵团9连和教导营1连先后5次配合步兵作战,都出色地完成了 任务,受到了步兵部队首长多次表扬:“这次有你们炮兵配合作战,对提高步兵的战斗情绪和完成作战任务都起了积极作用。”并赠送炮兵若干慰问品以示表彰和关 怀。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双方也普遍使用41式山炮,而且都在生产山炮的75毫米炮弹。但此时41式山炮早已过时,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射程太近,仅有6公里。而日本推出新式的94式山炮射程高达8公里多,而抗战之前国军引进先进的博福斯山炮射程高达10公里。当时全世界,已经没有射程如此小的山炮了。只是因为国军和解放军的炮兵水平都很低,这才让41式山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甚至到了朝鲜战争,解放军仍在使用这种山炮,因为它很适合朝鲜这种山地地形,甚至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整个朝鲜战争中,解放军损失晋造13式山炮17门,日制41式山炮57门,损失就这么多,由此可见装备了多少门41式山炮。早第五次战役结束时,解放军还装备着日制41式山炮140门。当时这些火炮都已经志超使用了10年以上,长则20年之久。------------------------41式火炮的威力较大,而且非常轻便,1到2匹马就可以拖动!胡乱的攻击其实很多五毛攻击国民政府,理由是阎锡山和张作霖都可以批量生产火炮,但国民政府生产的不多,这完全属于胡扯淡。第一,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张作霖也好,阎锡山也罢,别的为了生产这种山炮都投入巨大的财力和时间。光是阎锡山,从1920年开始筹备,直到1924年才开始正式仿造41式山炮,大规模生产则是1927年以后的事情了,前后花费了7年之久。这七年内,山西省内部是完全和平的,根本没有内战。张作霖也是这样,在奉天兵工厂成立的10多年内,东北境内基本和平。而国民政府之前并没有自己的兵工厂,而在中原大战胜利之前,也仅仅控制上海,金陵,汉阳,巩县兵工厂而已,当时已经是1930年,从此时开始到1937年1月之间,满打满算不过7年时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停止过,上海兵工厂所在地上海被日军攻占,金陵兵工厂所在地南京这个首都也被日军威胁,被迫迁都,兵工厂还能好好运作吗!政府财政也是严重赤字,哪有阎锡山,张作霖这样的巨额投入!第二, 国民政府接手的后略加调整,1931年汉阳兵工厂每月生产山炮2门,上海兵工厂每月山炮6门,其余兵工厂不能生产山炮,这样全年为96门,也强于奉天兵工厂的年产26门产量了,至于阎锡山的炮厂已经停产了。而之后几年,因为国军尚且无法满足轻武器的生产,所有主要力量均放在轻武器方面,到了抗战前已经有长足的进步。这个无数论文都写了,不多说了。至于重武器,尤其是大中口径火炮,造价高,投资大,造出来一些过时的火炮,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抗战前大体保持着之前的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同时通过外购买了一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其实国府在1936年新投资在湖南株洲建立大规模的炮厂,只是建立一般抗战就爆发,无功而返。由此,国府着重扩大比较容易生产,一线急需,投资又不大的迫击炮。两家主要兵工厂的迫击炮年产量从800增加到1800门,产量提高了一倍多。第三, 至于所谓自产的火炮,无论国民政府,张作霖,阎锡山其实都不能自产,全部是来料加工,关键部位需要进口,制造钢材的特种钢也需要进口。阎锡山太原兵工厂需要的锰铬等合金钢无法自产,全部靠进口。1936年太原兵工厂通过自己的育才炼钢厂自产的碳素钢修复了几门损害的山炮。没想到忻口战役中,这几门火炮刚发射一个基数炮管就变形,炮报废了!至于生产设备也全部是高价从国外进口!其实生产火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购买国外火炮,到自己组装,就经过了近40年时间,从组装到自产又有10多年时间。生产中大口径火炮必须建立在一个国家重工业基础上,所需要的钢材,加工机械,加工技术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无法一蹴而就。阎锡山和张作霖两个军阀有这么好的条件,花费10多年也没有搞定,你能期待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短短几年就搞定了?这岂不是痴人说梦!第四, 抗战之前,张作霖的兵工厂已经垮了,无法生产火炮。阎锡山在抗战后,炮管等零件进口路线中止,也完全停止了生产。而国民政府还生产了少量火炮,但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性价比太差,干脆放弃转为迫击炮的生产。这样一年生产30,40门火炮,相比日军每年光是大口径重炮就可以生产800门的能力,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关注迫击炮显然是完全正确的,最终抗战期间生产累计生产了1万2000多门迫击炮和550万发炮弹。这些一线支援型武器,在后来战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道理很简单,稍微动脑子就可以理解,只是有些人是不能动脑子,有些人是不愿意动脑子!老萨谈鬼子的精工之作-日制41式75mm山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如果说上一篇提到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是中国从0到有,是划时代的第一种自产山炮,是中国山炮的开山鼻祖。今天要说的日本41式山炮,则是民国初期到抗战结束之前国军各派系部队山炮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自产数量最大的山炮。下面就听老萨来说一说。日本火炮简史日式41山炮,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备的三种主要山炮之一,其中九九式山炮口径高达105毫米,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山炮,真正的山炮还是41式山炮和后来改进的94式75毫米山炮。日本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战国时期所谓的铁炮指的是火绳枪,所谓大筒也不过是大号火绳枪而已。在壬辰倭乱中,日军投入了15万精锐部队,而明军仅仅派出3万多人。在两军主力第一次交手的平壤之战中,日军被明军重创。防御平壤的日军战将小西行长的1万9000人被明军李如松部打的全线溃败,根据朝鲜历史记载,日军仅有十分之一侥幸逃出,余者全部完蛋。此战中,明军的骑兵和大炮都发挥很大作用。日本战国时期的骑兵极弱,不但士兵不擅长马上作战,连马也只是大号驴子一样,根本无法和明军纵横西北的强悍骑兵对抗。至于明军大炮更是日军是所没有见识过的,光挨打无法还击,更摧毁了日军士气。后来日军只要听到明军大炮声音,就放弃阵地溃败。日军当时其实也并不强大,他们的盔甲技术落后,很多都是竹子制造,弓箭射程近,穿透力弱,也远远不如明军。日军的优势在于火绳枪和专业武士近距离肉搏!火绳枪的威力较大,当时明军没有这类武器,只有火铳。而日本专业武士正式上战场之前已经受过至少10年的专业训练,又经过战国时期多年战争洗礼,相对明军的步兵有一定的优势。壬辰倭乱随着丰臣秀吉的暴死结束,失败的日军看到明军火炮的厉害,也曾经有过模仿。他们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少数的火炮,但并没有正式装备部队,仅仅在德川家康彻底控制日本的关原之战用了用,也只是壮壮声势而已,战果几乎没有。倒是在战国时期的收官战中,德川家康使用了一些大炮将大阪攻下,彻底消灭了丰臣家族!随后就是漫长的江户时代,200多年的和平时代,让这些大炮都留在古堡里面生锈。到了美国军舰入侵,日本被迫签订神奈川条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火炮技术已经和发达国家天差地远!而明治维新开始后,日军立即仿造西方军队组建了炮兵部队,发展的也很迅速。日本早在庆应2年(1866)请来法国陆军炮兵教官,模仿法军编制了2个野战炮兵队,武器就是从法国进口的四斤野山炮。此种类炮从明治元年的鸟羽、伏见战役开始投入战斗,一直用到明治19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使用四斤野山炮的法国惨败使用克虏伯80毫米野炮的普鲁士。克虏伯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远强于法国火炮!日本人瞬间舍弃法国大炮,全部换装德国人的。从明治4年到明治6年,分两次进口了36门克虏伯80毫米野炮。明治9年11月,日本又以3650美圆采购了1门最先进的克式70毫米野炮,此炮后来又采购了24门,大多装备近卫野炮兵队。当时的日本还很落后,自身还背着不平等条约,直到甲午战争开始,日军还没有自行生产火炮的能力,所用的都是进口火炮。甲午战争胜利以后,日军获得清政府巨额赔款,有资金和时间开始火炮的自产工作!在著名的有坂成章大佐(三八大盖发明者)的主持下,日本先从克虏伯公司购买220个炮身、400个炮身半成品,施耐德公司购买炮架400个,由东京炮兵工厂开始组装,命名为31式速射山野炮。这算不上自产,仅仅是组装,最终于1903年2月全部组装完成。31式速射山炮口径75毫米,理论射速每分钟7发,实际射速每分钟2到3发,采用分装式弹药 最大射程2800米,采用五马驮载。由于当时日本技术力量薄弱,光是组装也花费了很久时间。这种山炮没有能够赶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侵华期间,日军仍然使用从法国和普鲁士进口的火炮!到日俄战争之前,日军才开始大量装备自己组装生产的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基层日军对老旧的31式山炮极不满意。这种山炮属于19世纪末期过时的产品,虽然也采用后膛装填,却没有制退机构,这导致炮的射速极低,每分钟仅仅2,3发。而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山炮都采用了先进的退管装置,每分钟射速高达10发甚至更多。火炮的射速是非常重要的,31式火炮射速还不到敌人火炮的三分之一,岂不是3门炮才能抵得上别人一门好。除了射速低下以外,31式火炮各方面技术都已经落后,射程极近,经常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俄军炮弹击毁,火炮重量偏大,炮弹威力偏小,看来被淘汰是必然的了。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相对俄军的三英寸火炮不占任何优势,也从未在炮战中占过上风。要知道,俄军因为是固守,火炮的数量是远远不如日军的,就这样尚且无法取得炮兵上的优势,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又该如何?在20世纪最初几年,世界火炮技术突飞猛进,德国美国英国都研发最新式的退管式山炮,日本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38年(1908年),新式山炮的研究工作交给了日本最有名的大阪兵工厂,由炮兵上校岛川文八郎负责。岛川文八郎负责是著名武士家族后代,当时已经44岁。他是炮兵出身,曾去德国法国比利时留学多年,学习兵器制造技术,回国转为军火工程师。他曾经东京炮兵工厂板桥火药制造所长,制造日本历史上最初的无烟黄色炸药。由于能力出色,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他被提升为大佐,并且任命为野炮兵第3联队长。日俄战争中,岛川文八郎作为一线炮兵指挥官,深感日军火炮的落后,恨得咬牙切齿。岛川文八郎虽然是留学的高材生,但此人性格粗暴,谈吐粗俗,在战争期间经常用脏话大骂国内火炮设计人员。由于火炮精度不够,射程有限,浪费了大量炮弹,又补充不上,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号召部下,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去捡到炮弹壳,交回部队,以方便后方提高炮弹产量。炮兵在实战中,炮兵保命尚且困难,谁还管炮弹壳,没人去拾。无奈之下,这个家伙只得自己掏腰包一个炮弹壳3钱,让士兵收集起来交给兵站部。换成一般人早就破产了,好在他是著名武士家族,家产颇丰,还是应付的了得。在战争后期,日军高层找到岛川文八郎,希望他负责制造新式山炮,饱受落后山炮之苦的岛川文八郎立即表示同意。岛川文八郎是一个军工生产大师,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加上他又做过炮兵,对火炮的问题非常熟悉,对部队需要什么样子的火炮也最为了解。经过长达4年的研究工作,又参考了西方先进火炮的设计,直到1911年,也就是明治41年才大体定型。由此,这门火炮被叫做41式山炮,也就是明治41年的意思。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真正自产的山炮。不过,定型以后,却发现性能上还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岛川文八郎为此大发雷霆,要求项目组立即改进。日本人的一个民族性就是精益求精,这个设计组在岛川文八郎的每天咒骂下,又用了长达6年时间完成的细节上全部改进,并且在1917年正式批量装备部队。1917年也是大正六年(明治已经挂了),所以该炮也有个别称叫做大正六年式75山炮,其实都是同一门炮。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41式山炮是一门性能非常优秀的山炮,绝对是世界第一流水平。它采用了先进的液压机械复合制退机构技术,火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后期采用更先进的一体式炮弹射速更高达每分钟20发,相比31式火炮提高了6,7倍之多。火炮射程也增加到6公里,当时世界主流山炮,如克虏伯之流射程也就是5公里左右。41式火炮的其他结构和31式大体类似,但又做了简化,大大减轻了重量。山炮可以分解成6块,由6匹马进行背负,以适应山地作战。而山炮全重仅为540公斤,拆卸以后平均每块也就100公斤左右。当时日军引进西方和阿拉伯先进的马种,负重150公斤还可以跨越较宽的障碍,这100公斤不算什么!山炮初速360米每秒,这个初速在当时还是很不错的,使得火炮威力较大,弹道性能也良好,非常低平,炮击很准确。日军方面对41式山炮做了仔细的测试,最终认为该炮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战需要,所以大批量制造和装备部队。41式火炮早在1917年开始大量生产,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还在日军中大量使用,甚至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还装备了一批,换句话说,这种火炮使用时间长达30多年,是相当了不起的!而日军对于41式火炮和弹药的加工技术非常讲究,质量关把的很严格,堪称用尽心思。所以这也大大增加了41式火炮的口碑。它的一些炮弹在中国仓库中存放到70年代,只好储存了30年之久。在处理弹药,拆卸弹体的时候,却发现锈蚀并不严重,可见质量之好。而岛川文八郎也因为此炮得到日军高层的认可,从大佐提拔为少将,最终在1919年4月,成为技术军官的顶峰,也就是陆军技术本部长,并被任命为大将。这对于岛川文八郎其实极不容易,如果不是成绩如此辉煌,他怎么也不可能爬上去,因为此人粗暴的脾气让几乎所有上级都受不了!他成为大佐以后,还曾经扛着猎枪到邻居的田地里面偷偷的打兔子,被发现以后居然恼羞成怒的殴打邻居。结果双方一顿互殴,邻居胳膊险些被打断,而岛川文八郎两个眼睛都被打的乌黑,半个多月不好意思去上班。上级对此极为痛恨,却因为他掌握着41式山炮的研究工作,没法中途撤换,只好向新闻界维护他说:岛川文八郎是武士后代,性格有豪杰遗风!小小事件,不用深责!41式山炮理论上性能不错,没想到实战性能更佳。只是日军自一战青岛战役以后,没有大规模的作战,进入西伯利亚也算不了什么。在1931年9月入侵中国东北的战斗中,由于张学良公然违背国民政府抵抗令,擅自撤退,日军轻松占领东三省。但在黑龙江等地,日军还是遭遇部分东北军的抵抗。日军在918中自然是进攻一方,而东北军固守阵地,往往是修建过时的坚固工事。即使没有坚固工事,由于东北天气非常冷,只需要用泥土石子加上木头搭建简易工事,再浇上一层水,一旦结冰也就坚不可摧了。当时日军还没有装备后来大量使用的92步兵炮,掷弹筒又打不动,一度无可奈何。此时41式山炮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来41式山炮是师团炮,也就是配属日军师团(相当于国军的军)使用的支援火炮,但实战中发现它非常使用用于一线支援部队作战,就下发到联队(相当于国军的旅)一级使用。战斗中,41式山炮仅有500多公斤的重量,让两个强壮的炮兵就能够推着做短距离的移动。平时用6匹马背负的机动性很高,基本人能走的,山炮都能到。如此,11个炮兵班和1门山炮组成的小组和也随时可以跟随步兵营或步兵团前进,直接可以在最前线作战,非常适合在一线步兵的火力支援。而且该炮射速高,炮弹威力大,又非常精确,完全可以作为直瞄火炮使用。41式火炮在918中,往往被日军推到1,2公里上开炮,直接在近距离打击东北军的工事。东北军则由于装备较差,依靠射程几百米的轻武器根本无法还击,所以很难守住阵地。但41式山炮当时并没有防盾,这容易导致炮手的伤亡,后期就增加了一个。随后41式山炮又参加了热河战役,长城会战,128战役。这些战斗中,41式山炮更是发挥极大作用。在热河长城的山地,上海附近水网纵横的环境下,野炮行动不便,一线炮兵几乎完全依靠轻便的41式山炮。日军利用轻便又有很大威力的山炮,将只有轻武器的国军完全压制。在长城会战中,一些地方国军被日军山炮却无力还击,一战下来伤亡是日军4,5倍。由此,41式山炮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但到了30年代,随着世界火炮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服役20年的41式山炮开始变得落后,日军在1934年退出了更为先进的94式山炮,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不过,以内41式的性能还足以满足实战的需要,所以在94式75山炮大量装备的同时,41式山炮也没有全面淘汰,仍然大量装备部队,只是逐步有师团一级,将为联队一级。当时日军联队都下辖一个山炮中队,装备4门41式75毫米山炮,这是联队一级口径最大的支援火炮了,联队的总人数大约是3800人。而师团一级也不是说全部淘汰了41式山炮,很多师团的炮兵联队,还是装备36门41式山炮!这样一直到战争结束,没有太大的变化!-----------------------老式的31式山炮,这种山炮最初连防盾都没有,日军用木头防盾代替。这是日军第一款组装的山炮,通过组装他们学到很多东西。31式山炮射程只有2公里多,弹药威力小,射速慢,很快被淘汰了。但没想到抗战中,日军大量在中国增兵,一些部队山炮数量不足,也就将库存的31式山炮拿出来凑数。反正国军也没有山炮,31式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中国的仿造和引进本来日本的火炮跟中国有多大关系?看起来似乎完全无关,其实不是这样!日本作为东亚的强国,一度也是军火出口大国。早在清末日本还没有自产军火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做中间贩子,将西方美国的军火走私到中国。到了民国初年,中国军阀混战,更是日本的很好机会。西方为了制止中国的内战,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但日本并不在乎这个禁运,仍然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军售,一度成为中国军火的第一进口国。而日本除了赚钱考虑以外,更像《战争之王》里面的老军火商西蒙一样,试图通过军售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他们有意的对部分军阀进行大量军售,妄图扶持这些军阀成为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击溃英美支持军阀在中国的控制。所以,41式火炮很快也就传到了中国。而41式火炮在中国主要由三个军阀生产,第一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早在1922年就用重金和出卖部分东北的权益,从日本购买了全套的火炮生产设备,开始生产先进的41式75山炮。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奉天兵工厂(也叫沈阳兵工厂)!不过,张作霖生产的火炮种类众多,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甚至还有还有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大家伙,所以山炮并不算主角,处于次要地位。1925年奉天兵工厂通过购买全套日本设备加上从日本进口核心部件(诸如炮管),完成了41式山炮的自产,取名为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但生产了6年时间,也只生产了75门而已,平均每年不过13门,平均每个月1门。而与此同时其他火炮生产数量则较大,诸如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生产105门(仿造日本38式野炮),仿制奥式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生产300门(其实大体是零件组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各种型号火炮,总数也有200门左右!所以,这区区75门41式山炮也算不了什么。中原大战中损失一部分,1928年,奉军退出关外,当时奉军还有两个团的41式山炮。后随着918东北军溃败,山炮部队也就丢了大半,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损失殆尽,这两个团已经淘汰剩余的少量火炮,全部换装了从苏联引进的76.2毫米野炮。第二个军阀就是直系的吴佩孚。吴佩孚在当年是比张作霖还要厉害的军阀头子,他们的直系也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直系也比较注重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外购。当时他控制了中国两大兵工厂,也就是汉阳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早在1921年,汉阳兵工厂仿造41式75毫米山炮,造出了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它的性能和41式一模一样。不过,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的产量较少,到抗战前仅生产68门!而直系因为作战频繁,仅仅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损耗了大量武器装备,这区区60多门山炮到直系灭亡时候也所剩无几了!而中国仿造41式山炮的最大军阀,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阎锡山。阎锡山是日本士官军校的高材生,对日本的军火装备和战术都非常了解。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督军,到1949年太原会战败给徐向前,离开山西,前后控制该省长达38年之久。阎锡山是个军阀,也是民国历史上仅次于张作霖第二个厉害的军阀,是一个少有的实干家。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成为山西督军,实力却是非常弱的,仅有1个旅2个团。阎锡山有心扩大兵力,却畏惧实际控制北方的军阀领袖袁世凯的威慑,只好装傻充愣,暂时保持晋绥军现有规模。直到1916年袁世凯被气死,段祺瑞无力有效控制山西,阎锡山这才开始大量扩充部队。晋绥军瞬间增加到4个旅又7个团,另外还有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总兵力突破2万人。部队增加了好几倍,遗憾的是战斗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在民国各派系军阀中,晋绥军是公认的战斗力平平的部队。历史上除了脱离晋绥系的傅作义35军以外,晋绥军没有什么大的胜仗,所谓的胜仗基本也就是打比自己更弱的对手。阎锡山对晋绥军很了解,他知道晋绥军战斗力较弱,并非就是训练,组织什么的原因,更多是山西人的特点。山西这个地方的人,有本事的老百姓大多以经商为荣,阎锡山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商人,后来因为赔光了本钱没办法才去考了军校。一个地方一旦商人多,民风必然比较温和,重享受,不愿意随便拼命。山西人为民还不错,精明能干,为兵则不行,打起仗来不狠不凶,官兵多惜命,往往打不了硬仗。其实这也并不是山西一个省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以日军为例,日军最厉害的第六师团,编组地在九州的熊本,这个山区非常贫困,民风好斗,男人古代多以当兵为生。所以日军第六师团的战斗力在日军中数一数二!而第二师团编组地是日本北面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仙台,也就是鲁迅留学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民风也相对比较凶悍,所以第二师团战斗力比较强。在918初期以区区半个师团就敢深入东北军10多万大军内部四面出击!而同样装备和训练的其他师团,就不如第六师团和第二师团。以最早编组的第1师团为例,这支名义上的老牌劲旅比起第六师团就有很大差距。因为第1师团编组地是东京,这个商业城市的民风温和,在江户时代200多年都是这样。所以控制东京的日本古代大名往往都不屑于在本地征兵,而在东京附近比较贫穷的长野县招兵。晋绥军也是这样,在抗战初期打的很烂。诸如大同战役,和日军一碰就垮了!日军因为此战队晋绥军极为蔑视,甚至说:在山西难打的是中央军,至于晋绥军,只要用木棍挑着钢盔晃几下,就会把他们吓跑了!后来平型关战役(非中共平型关战斗)晋绥军打的还可以,但在最后关键时候没顶住,功亏一篑,没有能够歼灭或者重创日军第五师团!而在1916年的阎锡山心里很清楚,他不可能短期内改变山西的民风,所以很难改变晋绥军士兵战斗力较弱的特点。那么,现阶段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部队战斗力的方法,显然只有一个,就是装备更先进的武器,要超越其他军阀。不过,在当时,山西却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山西在当年的华北属于普通省份,并不算很穷,但也绝对不富裕。全省适合耕地的面积不大,全部集中中从大同到太原的一系列盆地里面,商业虽然相对发达,但都是老式的商业,比较票号,钱庄,丝绸,茶叶,食盐等等,进入民国以后被西方洋鬼子的经济入侵几乎搞垮。至于工业几乎没有,军工业就更别说了。当时山西只有一个军工厂,就是满清传下来的山西机器局。这个山西机器局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山西巡抚胡聘之主办的。最初仅仅用白银银480两,买了308亩和庙宇房屋,也就是为了胡聘之自己博取一个搞实业的名头,便于升官而已。所以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狼狈逃到陕西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兵工厂只能修理一些枪械,另外只能制造洋鼓、洋号、大刀、长矛等莫名其妙的玩意。虽然军工生产不行,主管的官员却非常擅长拍马屁。史料记载:在太原期间,慈禧护驾卫队的枪只需要修理,山西机器局奉旨挑选技术精湛的工匠,对枪只进行了精心修理,为此,工匠徒弟都得到了奖赏。慈禧太后当场将一件“团龙马褂”赐予建造厂房的监工陶庆春。黄马褂不能改变山西兵工厂一穷二白的现状,到了阎锡山接手的时候,该兵工厂已经办了16年,虽然表面上有翻砂、铁工、木样、机器等四厂,工匠200多人,却还造不出一杆新式步枪,只能造早就被淘汰的满清抬枪!阎锡山这个家伙有千般不好,却有一点是好的。这个人极为务实,而且精打细算,一旦决定干什么,绝对不开空头支票,也不乱花一分钱,而是下苦功夫去干。1914年(民国三年),阎锡山将山西机器局改组为山西陆军修械所,隶属山西督军署军械局,随即开始了兵工厂的大规模建设。只是此时袁世凯还没死,阎锡山不敢动作太大导致被袁盯上,所以一切都是暗中做,仍然以修理枪械为主。到了1917年袁世凯翘了辫子,阎锡山开始大张旗鼓的公开做了。他和汉阳兵工厂达成协议,由他们代为培养技术人员,并亲自选派山西大学优等生张书田等10人赴汉阳兵工厂学习制造枪砲技术。同时,阎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款10万元扩建陆军修械所。随后逐年投入,到了1921年,工厂从200多人扩大到900余人,从十几部破烂机器发展到182部先进机器。当时手榴弹月产1万枚、步枪子弹月产2万4千余发,甚至还有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军用罐头,这在当时还是军阀里面的第一个。1923年到1925年晋绥军第二次大扩军,规模增加到4万多人。扩军需要大量武器装备,兵工厂自然也随着扩大。1923年,工厂职工增加到1840人,机器320部,除了生产弹药和步枪以外,甚至仿造成功了重机枪。同年,从1920年就开始筹划的炮厂正式成立,第一款火炮是晋造12式75山炮。这种火炮是仿造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其实晋造12式75山炮与其说是自造,还不如说是组装,因为所有零件全部都是德国进口的,一年内组装了30门。后来陆续组装了一批,到抗战前,一共组装了约200门。其实,阎锡山早在10年前就表现出对火炮的极度需求,只是当时没有这个能力。他在1918年前后利用参战借款向日本购买41式山炮12门、三八式野炮12门,花了不少的钱。这批日式火炮对于缺乏炮兵的晋绥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后来阎锡山断断续续向日本购买了一批41式山炮,装备了一个炮兵团!购买外国货花钱太多,财政吃不消。阎锡山从来就说:我们山西底子薄,张作霖是10块钱当1块钱用,吴佩孚是2块钱当1块钱用,我们是1块钱当做10块钱来用。所以火炮自然还是以仿造为好,至少比较省钱!所以,晋造12式75山炮也是阎锡山翘首企盼多年的产物。晋造12式75山炮的性能平平,在20年代已经属于落后的火炮,根本不能让阎锡山满意!阎锡山是日本军校毕业,深知炮兵对于军队的作用。而山西全是山地,山炮是晋绥军最需要的武器,自然给予百分之二百的关注。于是,从1924年开始,阎锡山引进了日本的技术,开始仿造先进的41式山炮,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山炮之一。阎锡山给它的名字是晋造13式75山炮!相比晋造12式75山炮完全依靠进口,只是在山西组装。晋造13式75山炮开始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产,由于山西工业能力很弱,所以炮管等核心部件仍然需要重金从日本进口。不过毕竟部分零件无需进口,省了很多钱!晋造13式75山炮是晋绥军炮兵的主要力量,所以生产数量最多。到了1928年,在军阀混战中,41式山炮表现出射程较近的缺点,阎锡山下令将射程增加。遗憾的是,工厂没什么设计能力,最终只增加了1公里的射程,该火炮和之前的晋造13式75山炮几乎完全一致,但阎锡山仍然命名为晋造17式75山炮,不过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一般都还把他当做之前的型号。晋造13式75山炮的生产数量比较大,从1924年开始,生产到1930年阎锡山因为中原大战下野,平均每年100门左右,到了1931年一共生产了700门。其中1927年,该兵工厂进入鼎盛时期,阎锡山也将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改名为太原兵工厂。全兵工厂职工人数猛增为15000余人,拥有各种设备3800余部。兵工厂每月生产能力为:山炮30余门、迫击炮100余门、机关枪30余挺、冲锋枪90余枝、步枪3000枝、迫击炮弹9000余发、子弹约400余万发。自然,所有炮管以及特种钢材等核心部件仍然是从日本引进的。随着大量火炮的制造,晋绥军连续两次扩军,在1927年因为参加北伐捞到很多好处,兵力增加到8个军,另有8个炮兵团,超过了13万人。1929年,阎锡山在桂系和中央军,西北军和中央军的激战中隔岸观火,同时又吸收了一些中小军阀,晋绥军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兵力扩充到10个,另外还组建了4个保安纵队,骑兵和炮兵也进一步增强,使总兵力达到了20万。需要说明的是,阎锡山发展兵工厂几乎没有扰民。开始他试图通过增加税收充实财政,没想到瞬间引起学生运动,学生们冲入政府打砸抗议。阎锡山被迫宣布停止增加税收,改想其他办法。当时民国初期,民间除了钞票以外,还大量使用银元和铜币。比如鲁迅写的一点小事里面,他抓了一大把给车夫的就是铜币。山西盛产煤矿和铜矿,但当时煤并不值钱,但铜如果作为矿卖,也不之前。阎锡山左思右想,最终决定通过铸造铜元来扩充财政收入,来搞兵工厂。这其实是一个好办法,铸造铜币和发行钞票有一定的不同。阎锡山当时本身使用晋票,不能在外省流通,你发行越多的纸币,其实就是在搞垮本省经济,捞一点钱也是暂时的,长久以往是死路一条,更别说学生还虎视眈眈,恨不得再砸一次政府。而发行铜币则可以流通全国,增加的铜币对于山西省来说也许很多,在全国来看也就没什么了。于是,阎锡山用了7年的时间,以区区10万元投资,铸造了6800枚铜元,获得了360元的利润(一说1200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字。除了通过铜元捞钱,阎锡山甚至把钱投入金融期货领域搞投资,据说这样也赚了200,300万。要知道,阎锡山的胆子可真大,当时期货极为动荡,上海几乎每天都有投资商跳楼自杀,估计他也是被逼急了!-------------------晋绥军的炮兵阵地,这是百灵庙战役。在军阀混战中,各派系军阀大部分只有迫击炮,所以拥有10个炮兵团300多门火炮的晋绥军具有极强的打击力,一般军阀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可惜炮兵也要人来用才行,最终强大的炮兵被中央军在中原大战中击溃!抗战显威风阎锡山为什么投入如此之大也要建立炮兵,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这些炮兵让本来战斗力虚弱的晋绥军脱胎换骨!在中原大战期间,晋绥军杀入山东,和原属西北军,先听命于蒋介石的韩复榘军大战。韩复榘有6万之众,战斗力在西北军中属于相当厉害的。没想到,在实战中,仅有迫击炮的韩复榘部队根本抵抗不住晋绥军炮兵的猛攻。韩复榘的主力部队从6万被打成3万多人,一度支持不住,韩向蒋介石表示要率部放弃山东省,在蒋介石的严厉劝阻下才勉强留住。但山东的中央军因为缺少炮兵,也不是阎锡山炮兵的对手,德州,济南先后被晋绥军占领,韩复榘和中央军几乎崩溃。直到中央军在青岛全面登陆,这才避免了全面的失败。不过,1930年以后,阎锡山就没有再制造什么火炮!这主要是晋绥军在中原大战溃败,兵力锐减到10万左右,现在的9个团炮兵已经足够,再增加似乎没有必要,只需要大量生产炮弹即可。所以晋绥军在抗战爆发前,共有9个炮兵团,其中1个团装备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炮(仿苏罗通式88毫米野炮),1个团装备从日本购买来的原装41式山炮以外,其余7个团全部装备晋造13式75山炮。当时每个团是36门,每个连4门!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抗战很快爆发,作为华北堡垒的山西省自然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目标。阎锡山虽然知道日本不可能放过他,却也不想彻底把本钱拿出来拼掉,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使用炮兵部队。没想到,大同战役中,只有轻武器晋绥军和日军一接触就溃败,晋北大同地区很快沦陷。阎锡山一面向蒋介石要求帮助,一面开始调兵遣将。在随后平型关战役中,国军其他派系部队开始和晋绥军并肩作战,一举造成第五师团近万人的减员,但最后因为侧翼被攻破,被迫放弃了平型关。平型关战役中,阎锡山仍然藏私,对于炮兵的使用限于营连规模。到了日军攻破雁门关和平型关,直接杀入阎锡山的核心地盘忻定盆地,再退就是太原了。阎锡山见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只得破釜沉舟,在忻口会战中使用了晋绥军全部炮兵部队,共9个团,200多门山炮和野炮。对于此战炮兵的作战,老萨新抗战系列有专门的描写,摘录如下!由于第五师团在忻口会战中连遭重创,伤亡很大却没有进展,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没有办法,一再向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求援。寺内此时已经抽调2个旅团加入战场,现在手上实在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他只得调动在河北后方驻守的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2联队!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是地方卫戍部队,本来是不应该到前线作战的。此次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日军以第2联队为基干,增补了大量坦克,工兵,骑兵,组成了近万人的一个萱岛支队,火速增援到忻口一线。这是日军第三次增援了,这三次增援规模都在1万人以上。萱岛支队在10月24日投入忻口战场,但仍然进展非常缓慢。整整10多天内,日军在忻口以蜗牛速度前进,还付出了巨大伤亡。鉴于如此的困境,日军恼羞成怒,居然开始使用大量毒气弹,并且发射大量燃烧弹,但也没有什么战果。也许有有些朋友奇怪,为什么日军进攻如此不顺利,主要还是国军防御顽强,地形适合防守,另外就是国军的火力是日军进入山西以来最强大的。这主要是国军炮兵和空军的功劳!晋绥军是国内军阀部队中仅有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本来晋绥军炮兵和张作霖的奉军炮兵,中央军炮兵并称全国三强。但918以后,张学良丢弃了可以制造火炮的奉天兵工厂,奉军炮兵由此一蹶不振。晋绥军就成为全国军阀部队中仅剩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此次忻口战役是决定晋绥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阎锡山破釜沉舟的将9个团全部运到忻口前线,并且命令太原兵工厂将库存的8万发炮弹全部拿出来使用,每天都用火车运送弹药到前线。由此,忻口前线国军火力大大改善,炮兵的轰击也是日军伤亡3万多人的重要原因。晋绥军炮兵第21团首先赶到前线,刚刚把火炮进入炮位,日军就开始了进攻忻口,也就产生了抗战以来,北方战场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21团官兵回忆,因为日军炮兵进入山西以后,基本没有遭受过国军火炮的射击,所以日本炮兵从上倒下非常骄狂。我们炮兵观察员通过望远镜看到,日军24门野炮就在云中河北岸露天放置,没有做任何隐蔽,甚至连日军炮兵军官的肩章和军刀都看得一清二楚。21团官兵非常气愤,在得到上级允许以后,立即开炮射击。日军离得比较远,而晋绥军的41式山炮的射程仅有6公里,在接近6公里的时候射击精度不高,实际并没有给日军造成什么大的损失。日军野炮随即还击,双方炮战一天,晋绥军炮兵损失大于日军。到了晚上,晋绥军炮兵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火炮向前推进几公里,然后在第二天抵近射击。此举也就是将火炮推到了第一线,这对于炮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样不但会遭到日机轰炸,还有可能遭到日军步兵攻击。可惜此时官兵杀敌心切,顾不上自己安全。他们连夜将火炮前移2公里,第二天天刚亮,晋绥军21团等几个团上百门大炮抢先开炮。晋绥军炮弹雨点一样砸向日军炮兵阵地,不但完全压制了日军炮兵,还真把日军轰傻了!日军野战炮兵遭遇这种规模炮击后,立即乱成一团,炮兵四散奔逃躲避,后方牵马的辎重兵一再试图冲上阵地将大炮往后拖,都被晋绥军炮弹拦截,一次次被轰走,就是上不来。经过一天轰击,到了第三天日军被迫将炮兵全部撤到后方,不敢在放在第一线。第三天开始只有不到开始一半的日军火炮开炮,这样导致一线日军火力大减,当时国军步兵反攻受到的阻力也大大减小。防御如此,进攻呢?以掩护国军反攻南怀化阵地为例,晋绥军炮兵前后调用上百门火炮轰击。每天天一亮就从太原通过火车运来大量炮弹,打到傍晚就全打光了。当时炮兵们冒着日军飞机扫射和日军火炮还击,从早到晚拼命射击。由于战斗紧张,射击强度大,炮兵们一般全身都是大汗,此时已经是山西的深秋,天气非常寒冷需要穿棉衣,但晋绥军炮兵一般脱掉棉衣,甚至赤裸上身操作。打到激烈时候,连伙夫,马夫都帮着搬炮弹,擦炮弹。10月14日下午,日军汽车20多辆开入南怀化前线。由于不知道晋绥军炮兵的威力,前面七辆汽车一路冲入日军一线阵地阵地,被晋绥军一顿轰击,4辆卡车被炸毁,2辆起火燃烧,仅剩1辆逃走。而当时和晋绥军并肩作战的中央军第2师直属炮兵营的12门日本原装41式山炮,一次齐射就击毁日军阵地上的3辆坦克,击伤数辆。10月18日日军出动主力强攻南怀化外的204高地,双方步兵激烈争夺,一天易手13次之多。期间中,中日炮兵都给予一线部队炮火支援,由于很多时候中日两军进展肉搏,国军一旦伤亡殆尽支持不住的时候,就呼叫炮兵向他们的阵地轰击。晋绥军炮兵含泪射击,一顿火炮将不到千米的山头全部覆盖,上面上百中日军官兵全部被炸死。这是比编造出来的所谓向我开炮的王成剧本,更为真实的历史。这种打法,晋绥军炮兵损失也不轻。晋绥军火炮数量不少,却都是射程仅有6公里的山炮,只在日军中不过是联队一级的火炮,也就是大队装备的92步兵炮以上一级的火力支援火炮。而日军在旅团和师团一级还装备大量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75野炮和150毫米榴弹炮。火炮好坏,第一就是射程远,第二要打得准,第三才是射速快。射程有差距,后面两个再好也无法扭转。因此晋绥军和中央军的往往被日军的重炮压制住。以日军旅团装备的38式和90式75毫米野炮来说,它的射程高达14公里,超过41式山炮一倍有余,对晋绥军炮兵有着很大的威胁。而日军的师团配备的150毫米重炮,不但射程远,威力也巨大,压制晋绥军75毫米山炮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除了火炮以外,日本空军也非常讨厌。由于知道国军火炮厉害,日本空军首要攻击目标已经改为晋绥军炮兵。当时国军空军只有有限的制空权,日军飞机则肆无忌惮,可以反复的俯冲轰炸扫射,晋绥军炮兵是无力还击的,只能转移阵地。同时,它们还屡次使用侦察机观察晋绥军炮位,修正己方火炮射击精度,这些都是晋绥军炮兵不能比拟的。炮战几天以后,日军炮兵在白天逐步占据了上风,他们用远射程野炮压制晋绥军火炮,同时使用空军大力轰炸。晋绥军炮兵和中央军炮兵白天一旦开火,立即遭受日军炮兵还击,更讨厌的是日军飞机的轰炸,一度遭受很大伤亡。以晋绥军炮兵26团第三营为例,他们全营360多名炮兵伤亡230多人,12门山炮被击毁9门,营长陕文光也受伤了。这样打下去太吃亏,由此晋绥军炮兵开始被迫转变作战方法。一方面他们修筑坚固的防空防炮工事,一方面他们停止在白天的炮击,转为夜晚炮击。晋绥军炮兵白天不开炮,而是精确测量敌人所在位置!到了晚上200多门火炮则根据白天的测量数据猛烈开火,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破坏日军阵地。这样一来,日军无法有效还击,晋绥军炮兵就安全多了,同时也可以杀伤不少日军,尤其可以配合部队夜袭作战。这23天时间内,晋绥军炮兵一共发射了4万多发炮弹,平均每天发射2000多发。这恐怕是1943年之前,国军最大规模的炮击水平了。一般认为,日军在前线中损失的3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晋绥军炮兵的功劳。此战如果没有晋绥军200门大炮,日军伤亡仍然是有限的。-------------------------------日军自己也有大量的41式山炮,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各派系的法宝918期间东北沦陷,奉天兵工厂被日寇占领,仿造41式山炮也就无从谈起。其实就算日军不占领奉天,该兵工厂也不过是来料组装,只要和日军开战也就无法生产这种山炮。而抗战爆发以后,由于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的仿造41式山炮的炮管全部靠从日本进口,此时自然就断了来源,也就无法生产了。加上太原会战,阎锡山没有及时撤退兵工厂,导致相当一部分机器设备被日寇缴获,所以自产火炮也就无从谈起了。41式山炮由于很适合实战,被大量用于国军各派系中。中央军也有一定的装备,诸如南口战役的汤恩伯主力师,就装备2门41式山炮。甚至八路军也有不少41式山炮!八路军有一个炮兵团,在1938年正式成立的时候一共配有山炮12门,其中绝大部分是晋造13式山炮!不过,之前都是游击战,没有攻坚战,迫击炮足可以完成任务,山炮部队很难发挥作用,真正的大战就是在百团大战。我党的资料中详细的表述了山炮的作用,老萨摘录如下: 炮兵团受领任务后,立即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工作。3营营长张福臣率领9连的干部同新10旅侦察分队一道,进入敌占区现地侦察了作战路段的敌 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等。与此同时,炮兵团参战连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战斗动员,指战员们抓紧时间认真检查了火炮、弹药和装具等,很 快做好了战斗准备。 新10旅旅长范子侠根据本部担负的破袭任务,决定战役发起后,首先摧毁正太路上的桑掌桥。该桥位于阳泉以西,长达300米,是正太路上最长的石 桥。敌人在桥东筑有坚固据点守备。为了确保首战胜利,炮兵团3营9连长赵大满带领1名观察员和2名侦察员连夜赶到桑掌桥侦察地形、敌情。并经过反复做工 作,争取了的当地维持会长,从而获得了该据点敌人兵力、装备和碉堡的详细情报。 8月20日晚,部队以隐蔽迅速的动作到达桑掌桥后按预定部署立即展开。范旅长亲自带领赵连长选择炮兵阵地。最开始把阵地选在河滩上,因天太黑, 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表尺瞄准。他们继续向敌人据点摸索前进,一直摸到了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外边,当即决定把发射阵地选在铁丝网 外距离敌人不到百米的一块豆角地里。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炮手们将火炮拆开肩扛着部件步行400余米,迅速占领了阵地。此时,日寇亦有所察觉,用机枪向我阵 地疯狂扫射。范子侠旅长立即发出步炮协同攻击命令,山炮第一次发射,就打哑了敌堡里的机枪。接着三发,发发命中敌褒。范旅长高喊着“炮兵打中了,冲啊!” 步兵以迅猛果敢的动作冲进敌人据点,很快,数十名敌人被我干净利落的彻底消灭了。战斗结束后,被俘日军士兵由衷地感叹我军炮兵抵进射击的勇气和技术,说 “八路军的大炮上了刺刀!”。攻克据点的同时,工兵彻底炸毁了桑掌桥,我军首战告捷! 次日,右翼纵队乘胜西指,攻打距离桑掌桥7.5公里的坡头车站。该据点四周有石围墙,由敌人一个中队守备。范旅长决心兵分三路,合击敌人车站据 点,并规定以炮兵开炮为攻击信号。炮兵9连冒着大雨涉水渡河,于午后赶到破头车站。赵大满连长决定在车站对面一个有围墙的果树园里设置阵地,距敌约400 米。 黄昏时分,赵连长考虑到天黑后火炮瞄准困难,会影响射击效果,便主动建议步兵营长和教导员,抓紧时机发起攻击。并说:“我保证炮弹击中车站,你 们带部队冲上去,一定能把车站拿下来”。征得步兵指挥员的同意后,赵连长下令开始射击。第一发炮弹落在票房后院里,修正方向距离后,第二发准确命中站房。 又连续4发,均命中目标。敌人在我猛烈炮击下,顿时乱作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我步兵按照预先规定的信号,在炮声、枪声、手榴弹声中三路合击,很 快全歼守敌,占领了车站,取得了第二仗的胜利。8月23日,新10旅继续进攻坡头车站以西位于山边的狼峪车站。在车站上方半山腰处有一座高达七、八米的大碉堡,有两层射击孔,居高临下瞰制着车 站。范旅长和赵连长经过现地勘察,决定把炮阵地设在敌堡西边1200米处。敌人龟缩在车站和碉堡里悄无声息,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名堂。为了探清虚实,引敌出 洞,足智多谋的范旅长心生一计。他命令部队隐蔽待命,看他的旗号行动。自己换上一身鬼子的军 服,拿着面太阳旗,沉着地向敌据点走去,一边走一边晃动旗帜。守敌发现范旅长的动作时,还以为是救兵到了。纷纷从碉堡中出来窥视,有的拿着旗帜朝范旅长走 过来,有的站在碉堡外面等候。双方越走越近,就在敌人快要察觉事态不对时,范旅长果断挥旗下令发起进攻。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我各种武器一起开火。炮9连 以准确猛烈的射击摧毁了碉堡,车站票房也中弹起火。步兵部队以猛虎扑羊的气势迅速攻入车站,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 与此同时,配属中央纵队的总部炮兵团教导营第1连,在团长武亭和营长姜彩斌的率领下,经过长距离行军到达平定以西地区。战役发起后,他们首先配 合第386旅第772团作战,攻打平定县西南的敌重要据点冶西村。22日晨7时,772团以两个连进行强袭,因敌工事坚固、加之地形于我不利,激战终日未 能奏效,于黄昏撤出战斗。25日16时,772团第1营再次强袭,两门山炮向敌碉堡、工事发射27发炮弹,大部命中,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实施近战,歼敌30 余名,仅10余敌狼狈向平定方向逃去。至此,除段延、芦家庄外,寿阳以西,榆次以东之正太路,已完全为我控制。 紧接着,炮1连又跟随385旅陈锡联旅长攻打落摩寺。陈旅长亲自带领连队进至落摩寺敌人据点北面近处,这时步兵还没有到达。遂隐蔽在一块距离敌 人大约200米的玉米地里。炮连只有4支自卫步枪,陈旅长认为时机难得,不顾自身安危当即命令炮兵射击敌碉堡,首发命中,又连射两发,碉堡被轰跨。步兵听 到炮声后立即加快行军速度,15分钟后到达战场投入战斗,很快拔除了这个据点,歼敌30余名,缴获架退式山炮一门。 至9月10日,历时20天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这一阶段中,八路军总部炮兵团9连和教导营1连先后5次配合步兵作战,都出色地完成了 任务,受到了步兵部队首长多次表扬:“这次有你们炮兵配合作战,对提高步兵的战斗情绪和完成作战任务都起了积极作用。”并赠送炮兵若干慰问品以示表彰和关 怀。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双方也普遍使用41式山炮,而且都在生产山炮的75毫米炮弹。但此时41式山炮早已过时,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射程太近,仅有6公里。而日本推出新式的94式山炮射程高达8公里多,而抗战之前国军引进先进的博福斯山炮射程高达10公里。当时全世界,已经没有射程如此小的山炮了。只是因为国军和解放军的炮兵水平都很低,这才让41式山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甚至到了朝鲜战争,解放军仍在使用这种山炮,因为它很适合朝鲜这种山地地形,甚至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整个朝鲜战争中,解放军损失晋造13式山炮17门,日制41式山炮57门,损失就这么多,由此可见装备了多少门41式山炮。早第五次战役结束时,解放军还装备着日制41式山炮140门。当时这些火炮都已经志超使用了10年以上,长则20年之久。------------------------41式火炮的威力较大,而且非常轻便,1到2匹马就可以拖动!胡乱的攻击其实很多五毛攻击国民政府,理由是阎锡山和张作霖都可以批量生产火炮,但国民政府生产的不多,这完全属于胡扯淡。第一,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张作霖也好,阎锡山也罢,别的为了生产这种山炮都投入巨大的财力和时间。光是阎锡山,从1920年开始筹备,直到1924年才开始正式仿造41式山炮,大规模生产则是1927年以后的事情了,前后花费了7年之久。这七年内,山西省内部是完全和平的,根本没有内战。张作霖也是这样,在奉天兵工厂成立的10多年内,东北境内基本和平。而国民政府之前并没有自己的兵工厂,而在中原大战胜利之前,也仅仅控制上海,金陵,汉阳,巩县兵工厂而已,当时已经是1930年,从此时开始到1937年1月之间,满打满算不过7年时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停止过,上海兵工厂所在地上海被日军攻占,金陵兵工厂所在地南京这个首都也被日军威胁,被迫迁都,兵工厂还能好好运作吗!政府财政也是严重赤字,哪有阎锡山,张作霖这样的巨额投入!第二, 国民政府接手的后略加调整,1931年汉阳兵工厂每月生产山炮2门,上海兵工厂每月山炮6门,其余兵工厂不能生产山炮,这样全年为96门,也强于奉天兵工厂的年产26门产量了,至于阎锡山的炮厂已经停产了。而之后几年,因为国军尚且无法满足轻武器的生产,所有主要力量均放在轻武器方面,到了抗战前已经有长足的进步。这个无数论文都写了,不多说了。至于重武器,尤其是大中口径火炮,造价高,投资大,造出来一些过时的火炮,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抗战前大体保持着之前的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同时通过外购买了一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其实国府在1936年新投资在湖南株洲建立大规模的炮厂,只是建立一般抗战就爆发,无功而返。由此,国府着重扩大比较容易生产,一线急需,投资又不大的迫击炮。两家主要兵工厂的迫击炮年产量从800增加到1800门,产量提高了一倍多。第三, 至于所谓自产的火炮,无论国民政府,张作霖,阎锡山其实都不能自产,全部是来料加工,关键部位需要进口,制造钢材的特种钢也需要进口。阎锡山太原兵工厂需要的锰铬等合金钢无法自产,全部靠进口。1936年太原兵工厂通过自己的育才炼钢厂自产的碳素钢修复了几门损害的山炮。没想到忻口战役中,这几门火炮刚发射一个基数炮管就变形,炮报废了!至于生产设备也全部是高价从国外进口!其实生产火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购买国外火炮,到自己组装,就经过了近40年时间,从组装到自产又有10多年时间。生产中大口径火炮必须建立在一个国家重工业基础上,所需要的钢材,加工机械,加工技术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无法一蹴而就。阎锡山和张作霖两个军阀有这么好的条件,花费10多年也没有搞定,你能期待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短短几年就搞定了?这岂不是痴人说梦!第四, 抗战之前,张作霖的兵工厂已经垮了,无法生产火炮。阎锡山在抗战后,炮管等零件进口路线中止,也完全停止了生产。而国民政府还生产了少量火炮,但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性价比太差,干脆放弃转为迫击炮的生产。这样一年生产30,40门火炮,相比日军每年光是大口径重炮就可以生产800门的能力,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关注迫击炮显然是完全正确的,最终抗战期间生产累计生产了1万2000多门迫击炮和550万发炮弹。这些一线支援型武器,在后来战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道理很简单,稍微动脑子就可以理解,只是有些人是不能动脑子,有些人是不愿意动脑子!如果时间宽裕,花最少的钱玩几天的泸沽湖,那就自由行,往返坐班车200元,住便宜的酒店100元左右,最便宜的就是住当地居民家,讲讲价也许20元也能住一晚,自己随便吃,丰俭由人,门票100元必须买否则进不了景区,坐猪槽船自己和当地船老板讲价,怎么也得60—80元,夜晚篝火晚会50—100元,自己讲价,其实花费也不少,关键还穷游。有一种方式是跟团走纯玩,不知你愿意不愿意?行程如下:D1,早上7:00在丽江你居住的酒店接人至泸沽湖,参加环湖游、格姆女神山、情人滩情人桥玩个够,夜晚免费参加篝火晚会和摩梭儿女共欢乐,住三星标准酒店;D2,坐猪槽船,参加摩梭家访,下午返回丽江,行程结束。费用含:门票、旅游车费、导游费、房费、含3正餐和1个早餐,猪槽船票、篝火晚会;费用合计:300元/人缺点就是只能玩两天,行程紧凑比较赶睡不了懒觉。好处也有费用划算还纯玩不操心。其他方式的玩法费用贵得多,比如自驾游,商务车拼团游,包车游等。你要怎么选择你自己看着办,希望我的提议能帮到你!想把一部电影剪辑成多个片段,这跟剪辑其它视频一样,没什么区别。首先要准备剪辑工具,选择一款适合你自己的制作软件,然后打开软件,把下载的电影导入制作页面,不过,剪辑之前,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段留下的视频需要多大,要在哪里上传,因为,无论哪一个上传平台,都有上传时限的规定,如果片段大了,上传时会受到限制;片段小了,内容少了,也很可惜,所以片段大小,要根据需要,比如,你想在“火山小视频”上传,而火山上传平台,一般规定时长上限是15秒,如果能把每一段视频,时长定为15秒,那就恰到好处了……操作中,最好先播放一遍电影视频,然后逐一把不想要的部分剪裁掉,把预留片段保存好。在编辑过程中,最好保持原有视频的宽、高比;还有,如果不喜欢原电影中的音频,可以把音频分割掉,添加自己喜欢的音频,制作成自己满意的小视频。ok!老萨谈鬼子的精工之作-日制41式75mm山炮(抗战重武器系列)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如果说上一篇提到的沪造克虏伯75毫米山炮是中国从0到有,是划时代的第一种自产山炮,是中国山炮的开山鼻祖。今天要说的日本41式山炮,则是民国初期到抗战结束之前国军各派系部队山炮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自产数量最大的山炮。下面就听老萨来说一说。日本火炮简史日式41山炮,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装备的三种主要山炮之一,其中九九式山炮口径高达105毫米,不属于传统意义的山炮,真正的山炮还是41式山炮和后来改进的94式75毫米山炮。日本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战国时期所谓的铁炮指的是火绳枪,所谓大筒也不过是大号火绳枪而已。在壬辰倭乱中,日军投入了15万精锐部队,而明军仅仅派出3万多人。在两军主力第一次交手的平壤之战中,日军被明军重创。防御平壤的日军战将小西行长的1万9000人被明军李如松部打的全线溃败,根据朝鲜历史记载,日军仅有十分之一侥幸逃出,余者全部完蛋。此战中,明军的骑兵和大炮都发挥很大作用。日本战国时期的骑兵极弱,不但士兵不擅长马上作战,连马也只是大号驴子一样,根本无法和明军纵横西北的强悍骑兵对抗。至于明军大炮更是日军是所没有见识过的,光挨打无法还击,更摧毁了日军士气。后来日军只要听到明军大炮声音,就放弃阵地溃败。日军当时其实也并不强大,他们的盔甲技术落后,很多都是竹子制造,弓箭射程近,穿透力弱,也远远不如明军。日军的优势在于火绳枪和专业武士近距离肉搏!火绳枪的威力较大,当时明军没有这类武器,只有火铳。而日本专业武士正式上战场之前已经受过至少10年的专业训练,又经过战国时期多年战争洗礼,相对明军的步兵有一定的优势。壬辰倭乱随着丰臣秀吉的暴死结束,失败的日军看到明军火炮的厉害,也曾经有过模仿。他们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了少数的火炮,但并没有正式装备部队,仅仅在德川家康彻底控制日本的关原之战用了用,也只是壮壮声势而已,战果几乎没有。倒是在战国时期的收官战中,德川家康使用了一些大炮将大阪攻下,彻底消灭了丰臣家族!随后就是漫长的江户时代,200多年的和平时代,让这些大炮都留在古堡里面生锈。到了美国军舰入侵,日本被迫签订神奈川条约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火炮技术已经和发达国家天差地远!而明治维新开始后,日军立即仿造西方军队组建了炮兵部队,发展的也很迅速。日本早在庆应2年(1866)请来法国陆军炮兵教官,模仿法军编制了2个野战炮兵队,武器就是从法国进口的四斤野山炮。此种类炮从明治元年的鸟羽、伏见战役开始投入战斗,一直用到明治19年。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使用四斤野山炮的法国惨败使用克虏伯80毫米野炮的普鲁士。克虏伯火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远强于法国火炮!日本人瞬间舍弃法国大炮,全部换装德国人的。从明治4年到明治6年,分两次进口了36门克虏伯80毫米野炮。明治9年11月,日本又以3650美圆采购了1门最先进的克式70毫米野炮,此炮后来又采购了24门,大多装备近卫野炮兵队。当时的日本还很落后,自身还背着不平等条约,直到甲午战争开始,日军还没有自行生产火炮的能力,所用的都是进口火炮。甲午战争胜利以后,日军获得清政府巨额赔款,有资金和时间开始火炮的自产工作!在著名的有坂成章大佐(三八大盖发明者)的主持下,日本先从克虏伯公司购买220个炮身、400个炮身半成品,施耐德公司购买炮架400个,由东京炮兵工厂开始组装,命名为31式速射山野炮。这算不上自产,仅仅是组装,最终于1903年2月全部组装完成。31式速射山炮口径75毫米,理论射速每分钟7发,实际射速每分钟2到3发,采用分装式弹药 最大射程2800米,采用五马驮载。由于当时日本技术力量薄弱,光是组装也花费了很久时间。这种山炮没有能够赶上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侵华期间,日军仍然使用从法国和普鲁士进口的火炮!到日俄战争之前,日军才开始大量装备自己组装生产的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基层日军对老旧的31式山炮极不满意。这种山炮属于19世纪末期过时的产品,虽然也采用后膛装填,却没有制退机构,这导致炮的射速极低,每分钟仅仅2,3发。而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山炮都采用了先进的退管装置,每分钟射速高达10发甚至更多。火炮的射速是非常重要的,31式火炮射速还不到敌人火炮的三分之一,岂不是3门炮才能抵得上别人一门好。除了射速低下以外,31式火炮各方面技术都已经落后,射程极近,经常被不知道哪里飞来的俄军炮弹击毁,火炮重量偏大,炮弹威力偏小,看来被淘汰是必然的了。31式山炮在日俄战争中,相对俄军的三英寸火炮不占任何优势,也从未在炮战中占过上风。要知道,俄军因为是固守,火炮的数量是远远不如日军的,就这样尚且无法取得炮兵上的优势,如果双方势均力敌又该如何?在20世纪最初几年,世界火炮技术突飞猛进,德国美国英国都研发最新式的退管式山炮,日本自然也不能落后于人。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明治38年(1908年),新式山炮的研究工作交给了日本最有名的大阪兵工厂,由炮兵上校岛川文八郎负责。岛川文八郎负责是著名武士家族后代,当时已经44岁。他是炮兵出身,曾去德国法国比利时留学多年,学习兵器制造技术,回国转为军火工程师。他曾经东京炮兵工厂板桥火药制造所长,制造日本历史上最初的无烟黄色炸药。由于能力出色,在日俄战争爆发前,他被提升为大佐,并且任命为野炮兵第3联队长。日俄战争中,岛川文八郎作为一线炮兵指挥官,深感日军火炮的落后,恨得咬牙切齿。岛川文八郎虽然是留学的高材生,但此人性格粗暴,谈吐粗俗,在战争期间经常用脏话大骂国内火炮设计人员。由于火炮精度不够,射程有限,浪费了大量炮弹,又补充不上,他一边骂骂咧咧,一边号召部下,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去捡到炮弹壳,交回部队,以方便后方提高炮弹产量。炮兵在实战中,炮兵保命尚且困难,谁还管炮弹壳,没人去拾。无奈之下,这个家伙只得自己掏腰包一个炮弹壳3钱,让士兵收集起来交给兵站部。换成一般人早就破产了,好在他是著名武士家族,家产颇丰,还是应付的了得。在战争后期,日军高层找到岛川文八郎,希望他负责制造新式山炮,饱受落后山炮之苦的岛川文八郎立即表示同意。岛川文八郎是一个军工生产大师,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加上他又做过炮兵,对火炮的问题非常熟悉,对部队需要什么样子的火炮也最为了解。经过长达4年的研究工作,又参考了西方先进火炮的设计,直到1911年,也就是明治41年才大体定型。由此,这门火炮被叫做41式山炮,也就是明治41年的意思。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款真正自产的山炮。不过,定型以后,却发现性能上还有种种不如意之处,岛川文八郎为此大发雷霆,要求项目组立即改进。日本人的一个民族性就是精益求精,这个设计组在岛川文八郎的每天咒骂下,又用了长达6年时间完成的细节上全部改进,并且在1917年正式批量装备部队。1917年也是大正六年(明治已经挂了),所以该炮也有个别称叫做大正六年式75山炮,其实都是同一门炮。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41式山炮是一门性能非常优秀的山炮,绝对是世界第一流水平。它采用了先进的液压机械复合制退机构技术,火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10发,后期采用更先进的一体式炮弹射速更高达每分钟20发,相比31式火炮提高了6,7倍之多。火炮射程也增加到6公里,当时世界主流山炮,如克虏伯之流射程也就是5公里左右。41式火炮的其他结构和31式大体类似,但又做了简化,大大减轻了重量。山炮可以分解成6块,由6匹马进行背负,以适应山地作战。而山炮全重仅为540公斤,拆卸以后平均每块也就100公斤左右。当时日军引进西方和阿拉伯先进的马种,负重150公斤还可以跨越较宽的障碍,这100公斤不算什么!山炮初速360米每秒,这个初速在当时还是很不错的,使得火炮威力较大,弹道性能也良好,非常低平,炮击很准确。日军方面对41式山炮做了仔细的测试,最终认为该炮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实战需要,所以大批量制造和装备部队。41式火炮早在1917年开始大量生产,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还在日军中大量使用,甚至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还装备了一批,换句话说,这种火炮使用时间长达30多年,是相当了不起的!而日军对于41式火炮和弹药的加工技术非常讲究,质量关把的很严格,堪称用尽心思。所以这也大大增加了41式火炮的口碑。它的一些炮弹在中国仓库中存放到70年代,只好储存了30年之久。在处理弹药,拆卸弹体的时候,却发现锈蚀并不严重,可见质量之好。而岛川文八郎也因为此炮得到日军高层的认可,从大佐提拔为少将,最终在1919年4月,成为技术军官的顶峰,也就是陆军技术本部长,并被任命为大将。这对于岛川文八郎其实极不容易,如果不是成绩如此辉煌,他怎么也不可能爬上去,因为此人粗暴的脾气让几乎所有上级都受不了!他成为大佐以后,还曾经扛着猎枪到邻居的田地里面偷偷的打兔子,被发现以后居然恼羞成怒的殴打邻居。结果双方一顿互殴,邻居胳膊险些被打断,而岛川文八郎两个眼睛都被打的乌黑,半个多月不好意思去上班。上级对此极为痛恨,却因为他掌握着41式山炮的研究工作,没法中途撤换,只好向新闻界维护他说:岛川文八郎是武士后代,性格有豪杰遗风!小小事件,不用深责!41式山炮理论上性能不错,没想到实战性能更佳。只是日军自一战青岛战役以后,没有大规模的作战,进入西伯利亚也算不了什么。在1931年9月入侵中国东北的战斗中,由于张学良公然违背国民政府抵抗令,擅自撤退,日军轻松占领东三省。但在黑龙江等地,日军还是遭遇部分东北军的抵抗。日军在918中自然是进攻一方,而东北军固守阵地,往往是修建过时的坚固工事。即使没有坚固工事,由于东北天气非常冷,只需要用泥土石子加上木头搭建简易工事,再浇上一层水,一旦结冰也就坚不可摧了。当时日军还没有装备后来大量使用的92步兵炮,掷弹筒又打不动,一度无可奈何。此时41式山炮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本来41式山炮是师团炮,也就是配属日军师团(相当于国军的军)使用的支援火炮,但实战中发现它非常使用用于一线支援部队作战,就下发到联队(相当于国军的旅)一级使用。战斗中,41式山炮仅有500多公斤的重量,让两个强壮的炮兵就能够推着做短距离的移动。平时用6匹马背负的机动性很高,基本人能走的,山炮都能到。如此,11个炮兵班和1门山炮组成的小组和也随时可以跟随步兵营或步兵团前进,直接可以在最前线作战,非常适合在一线步兵的火力支援。而且该炮射速高,炮弹威力大,又非常精确,完全可以作为直瞄火炮使用。41式火炮在918中,往往被日军推到1,2公里上开炮,直接在近距离打击东北军的工事。东北军则由于装备较差,依靠射程几百米的轻武器根本无法还击,所以很难守住阵地。但41式山炮当时并没有防盾,这容易导致炮手的伤亡,后期就增加了一个。随后41式山炮又参加了热河战役,长城会战,128战役。这些战斗中,41式山炮更是发挥极大作用。在热河长城的山地,上海附近水网纵横的环境下,野炮行动不便,一线炮兵几乎完全依靠轻便的41式山炮。日军利用轻便又有很大威力的山炮,将只有轻武器的国军完全压制。在长城会战中,一些地方国军被日军山炮却无力还击,一战下来伤亡是日军4,5倍。由此,41式山炮的名气就越来越大了。但到了30年代,随着世界火炮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服役20年的41式山炮开始变得落后,日军在1934年退出了更为先进的94式山炮,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不过,以内41式的性能还足以满足实战的需要,所以在94式75山炮大量装备的同时,41式山炮也没有全面淘汰,仍然大量装备部队,只是逐步有师团一级,将为联队一级。当时日军联队都下辖一个山炮中队,装备4门41式75毫米山炮,这是联队一级口径最大的支援火炮了,联队的总人数大约是3800人。而师团一级也不是说全部淘汰了41式山炮,很多师团的炮兵联队,还是装备36门41式山炮!这样一直到战争结束,没有太大的变化!-----------------------老式的31式山炮,这种山炮最初连防盾都没有,日军用木头防盾代替。这是日军第一款组装的山炮,通过组装他们学到很多东西。31式山炮射程只有2公里多,弹药威力小,射速慢,很快被淘汰了。但没想到抗战中,日军大量在中国增兵,一些部队山炮数量不足,也就将库存的31式山炮拿出来凑数。反正国军也没有山炮,31式还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中国的仿造和引进本来日本的火炮跟中国有多大关系?看起来似乎完全无关,其实不是这样!日本作为东亚的强国,一度也是军火出口大国。早在清末日本还没有自产军火能力的时候,就开始做中间贩子,将西方美国的军火走私到中国。到了民国初年,中国军阀混战,更是日本的很好机会。西方为了制止中国的内战,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但日本并不在乎这个禁运,仍然通过各种手段对中国军售,一度成为中国军火的第一进口国。而日本除了赚钱考虑以外,更像《战争之王》里面的老军火商西蒙一样,试图通过军售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他们有意的对部分军阀进行大量军售,妄图扶持这些军阀成为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击溃英美支持军阀在中国的控制。所以,41式火炮很快也就传到了中国。而41式火炮在中国主要由三个军阀生产,第一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早在1922年就用重金和出卖部分东北的权益,从日本购买了全套的火炮生产设备,开始生产先进的41式75山炮。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奉天兵工厂(也叫沈阳兵工厂)!不过,张作霖生产的火炮种类众多,包括山炮野炮榴弹炮,甚至还有还有日本38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大家伙,所以山炮并不算主角,处于次要地位。1925年奉天兵工厂通过购买全套日本设备加上从日本进口核心部件(诸如炮管),完成了41式山炮的自产,取名为辽14年式75毫米山炮。但生产了6年时间,也只生产了75门而已,平均每年不过13门,平均每个月1门。而与此同时其他火炮生产数量则较大,诸如辽13年式75毫米野炮生产105门(仿造日本38式野炮),仿制奥式21倍口径100毫米轻型榴弹炮生产300门(其实大体是零件组装),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各种型号火炮,总数也有200门左右!所以,这区区75门41式山炮也算不了什么。中原大战中损失一部分,1928年,奉军退出关外,当时奉军还有两个团的41式山炮。后随着918东北军溃败,山炮部队也就丢了大半,到了抗战初期已经损失殆尽,这两个团已经淘汰剩余的少量火炮,全部换装了从苏联引进的76.2毫米野炮。第二个军阀就是直系的吴佩孚。吴佩孚在当年是比张作霖还要厉害的军阀头子,他们的直系也是国际社会承认的中国合法政府。直系也比较注重武器装备的生产和外购。当时他控制了中国两大兵工厂,也就是汉阳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早在1921年,汉阳兵工厂仿造41式75毫米山炮,造出了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它的性能和41式一模一样。不过,汉10年式75毫米山炮的产量较少,到抗战前仅生产68门!而直系因为作战频繁,仅仅第二次直奉战争就损耗了大量武器装备,这区区60多门山炮到直系灭亡时候也所剩无几了!而中国仿造41式山炮的最大军阀,就是大名鼎鼎的山西王阎锡山。阎锡山是日本士官军校的高材生,对日本的军火装备和战术都非常了解。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为山西督军,到1949年太原会战败给徐向前,离开山西,前后控制该省长达38年之久。阎锡山是个军阀,也是民国历史上仅次于张作霖第二个厉害的军阀,是一个少有的实干家。辛亥革命以后,阎锡山成为山西督军,实力却是非常弱的,仅有1个旅2个团。阎锡山有心扩大兵力,却畏惧实际控制北方的军阀领袖袁世凯的威慑,只好装傻充愣,暂时保持晋绥军现有规模。直到1916年袁世凯被气死,段祺瑞无力有效控制山西,阎锡山这才开始大量扩充部队。晋绥军瞬间增加到4个旅又7个团,另外还有一个炮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总兵力突破2万人。部队增加了好几倍,遗憾的是战斗力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在民国各派系军阀中,晋绥军是公认的战斗力平平的部队。历史上除了脱离晋绥系的傅作义35军以外,晋绥军没有什么大的胜仗,所谓的胜仗基本也就是打比自己更弱的对手。阎锡山对晋绥军很了解,他知道晋绥军战斗力较弱,并非就是训练,组织什么的原因,更多是山西人的特点。山西这个地方的人,有本事的老百姓大多以经商为荣,阎锡山自己也曾是一个小商人,后来因为赔光了本钱没办法才去考了军校。一个地方一旦商人多,民风必然比较温和,重享受,不愿意随便拼命。山西人为民还不错,精明能干,为兵则不行,打起仗来不狠不凶,官兵多惜命,往往打不了硬仗。其实这也并不是山西一个省如此,全世界都是这样。以日军为例,日军最厉害的第六师团,编组地在九州的熊本,这个山区非常贫困,民风好斗,男人古代多以当兵为生。所以日军第六师团的战斗力在日军中数一数二!而第二师团编组地是日本北面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仙台,也就是鲁迅留学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民风也相对比较凶悍,所以第二师团战斗力比较强。在918初期以区区半个师团就敢深入东北军10多万大军内部四面出击!而同样装备和训练的其他师团,就不如第六师团和第二师团。以最早编组的第1师团为例,这支名义上的老牌劲旅比起第六师团就有很大差距。因为第1师团编组地是东京,这个商业城市的民风温和,在江户时代200多年都是这样。所以控制东京的日本古代大名往往都不屑于在本地征兵,而在东京附近比较贫穷的长野县招兵。晋绥军也是这样,在抗战初期打的很烂。诸如大同战役,和日军一碰就垮了!日军因为此战队晋绥军极为蔑视,甚至说:在山西难打的是中央军,至于晋绥军,只要用木棍挑着钢盔晃几下,就会把他们吓跑了!后来平型关战役(非中共平型关战斗)晋绥军打的还可以,但在最后关键时候没顶住,功亏一篑,没有能够歼灭或者重创日军第五师团!而在1916年的阎锡山心里很清楚,他不可能短期内改变山西的民风,所以很难改变晋绥军士兵战斗力较弱的特点。那么,现阶段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部队战斗力的方法,显然只有一个,就是装备更先进的武器,要超越其他军阀。不过,在当时,山西却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山西在当年的华北属于普通省份,并不算很穷,但也绝对不富裕。全省适合耕地的面积不大,全部集中中从大同到太原的一系列盆地里面,商业虽然相对发达,但都是老式的商业,比较票号,钱庄,丝绸,茶叶,食盐等等,进入民国以后被西方洋鬼子的经济入侵几乎搞垮。至于工业几乎没有,军工业就更别说了。当时山西只有一个军工厂,就是满清传下来的山西机器局。这个山西机器局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山西巡抚胡聘之主办的。最初仅仅用白银银480两,买了308亩和庙宇房屋,也就是为了胡聘之自己博取一个搞实业的名头,便于升官而已。所以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杀入北京,慈禧狼狈逃到陕西的时候,这个所谓的兵工厂只能修理一些枪械,另外只能制造洋鼓、洋号、大刀、长矛等莫名其妙的玩意。虽然军工生产不行,主管的官员却非常擅长拍马屁。史料记载:在太原期间,慈禧护驾卫队的枪只需要修理,山西机器局奉旨挑选技术精湛的工匠,对枪只进行了精心修理,为此,工匠徒弟都得到了奖赏。慈禧太后当场将一件“团龙马褂”赐予建造厂房的监工陶庆春。黄马褂不能改变山西兵工厂一穷二白的现状,到了阎锡山接手的时候,该兵工厂已经办了16年,虽然表面上有翻砂、铁工、木样、机器等四厂,工匠200多人,却还造不出一杆新式步枪,只能造早就被淘汰的满清抬枪!阎锡山这个家伙有千般不好,却有一点是好的。这个人极为务实,而且精打细算,一旦决定干什么,绝对不开空头支票,也不乱花一分钱,而是下苦功夫去干。1914年(民国三年),阎锡山将山西机器局改组为山西陆军修械所,隶属山西督军署军械局,随即开始了兵工厂的大规模建设。只是此时袁世凯还没死,阎锡山不敢动作太大导致被袁盯上,所以一切都是暗中做,仍然以修理枪械为主。到了1917年袁世凯翘了辫子,阎锡山开始大张旗鼓的公开做了。他和汉阳兵工厂达成协议,由他们代为培养技术人员,并亲自选派山西大学优等生张书田等10人赴汉阳兵工厂学习制造枪砲技术。同时,阎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款10万元扩建陆军修械所。随后逐年投入,到了1921年,工厂从200多人扩大到900余人,从十几部破烂机器发展到182部先进机器。当时手榴弹月产1万枚、步枪子弹月产2万4千余发,甚至还有一条生产线用于生产军用罐头,这在当时还是军阀里面的第一个。1923年到1925年晋绥军第二次大扩军,规模增加到4万多人。扩军需要大量武器装备,兵工厂自然也随着扩大。1923年,工厂职工增加到1840人,机器320部,除了生产弹药和步枪以外,甚至仿造成功了重机枪。同年,从1920年就开始筹划的炮厂正式成立,第一款火炮是晋造12式75山炮。这种火炮是仿造德国克虏伯公司的产品!其实晋造12式75山炮与其说是自造,还不如说是组装,因为所有零件全部都是德国进口的,一年内组装了30门。后来陆续组装了一批,到抗战前,一共组装了约200门。其实,阎锡山早在10年前就表现出对火炮的极度需求,只是当时没有这个能力。他在1918年前后利用参战借款向日本购买41式山炮12门、三八式野炮12门,花了不少的钱。这批日式火炮对于缺乏炮兵的晋绥军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后来阎锡山断断续续向日本购买了一批41式山炮,装备了一个炮兵团!购买外国货花钱太多,财政吃不消。阎锡山从来就说:我们山西底子薄,张作霖是10块钱当1块钱用,吴佩孚是2块钱当1块钱用,我们是1块钱当做10块钱来用。所以火炮自然还是以仿造为好,至少比较省钱!所以,晋造12式75山炮也是阎锡山翘首企盼多年的产物。晋造12式75山炮的性能平平,在20年代已经属于落后的火炮,根本不能让阎锡山满意!阎锡山是日本军校毕业,深知炮兵对于军队的作用。而山西全是山地,山炮是晋绥军最需要的武器,自然给予百分之二百的关注。于是,从1924年开始,阎锡山引进了日本的技术,开始仿造先进的41式山炮,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山炮之一。阎锡山给它的名字是晋造13式75山炮!相比晋造12式75山炮完全依靠进口,只是在山西组装。晋造13式75山炮开始实行了一定程度的自产,由于山西工业能力很弱,所以炮管等核心部件仍然需要重金从日本进口。不过毕竟部分零件无需进口,省了很多钱!晋造13式75山炮是晋绥军炮兵的主要力量,所以生产数量最多。到了1928年,在军阀混战中,41式山炮表现出射程较近的缺点,阎锡山下令将射程增加。遗憾的是,工厂没什么设计能力,最终只增加了1公里的射程,该火炮和之前的晋造13式75山炮几乎完全一致,但阎锡山仍然命名为晋造17式75山炮,不过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一般都还把他当做之前的型号。晋造13式75山炮的生产数量比较大,从1924年开始,生产到1930年阎锡山因为中原大战下野,平均每年100门左右,到了1931年一共生产了700门。其中1927年,该兵工厂进入鼎盛时期,阎锡山也将将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改名为太原兵工厂。全兵工厂职工人数猛增为15000余人,拥有各种设备3800余部。兵工厂每月生产能力为:山炮30余门、迫击炮100余门、机关枪30余挺、冲锋枪90余枝、步枪3000枝、迫击炮弹9000余发、子弹约400余万发。自然,所有炮管以及特种钢材等核心部件仍然是从日本引进的。随着大量火炮的制造,晋绥军连续两次扩军,在1927年因为参加北伐捞到很多好处,兵力增加到8个军,另有8个炮兵团,超过了13万人。1929年,阎锡山在桂系和中央军,西北军和中央军的激战中隔岸观火,同时又吸收了一些中小军阀,晋绥军达到历史上的高峰,兵力扩充到10个,另外还组建了4个保安纵队,骑兵和炮兵也进一步增强,使总兵力达到了20万。需要说明的是,阎锡山发展兵工厂几乎没有扰民。开始他试图通过增加税收充实财政,没想到瞬间引起学生运动,学生们冲入政府打砸抗议。阎锡山被迫宣布停止增加税收,改想其他办法。当时民国初期,民间除了钞票以外,还大量使用银元和铜币。比如鲁迅写的一点小事里面,他抓了一大把给车夫的就是铜币。山西盛产煤矿和铜矿,但当时煤并不值钱,但铜如果作为矿卖,也不之前。阎锡山左思右想,最终决定通过铸造铜元来扩充财政收入,来搞兵工厂。这其实是一个好办法,铸造铜币和发行钞票有一定的不同。阎锡山当时本身使用晋票,不能在外省流通,你发行越多的纸币,其实就是在搞垮本省经济,捞一点钱也是暂时的,长久以往是死路一条,更别说学生还虎视眈眈,恨不得再砸一次政府。而发行铜币则可以流通全国,增加的铜币对于山西省来说也许很多,在全国来看也就没什么了。于是,阎锡山用了7年的时间,以区区10万元投资,铸造了6800枚铜元,获得了360元的利润(一说1200万元),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字。除了通过铜元捞钱,阎锡山甚至把钱投入金融期货领域搞投资,据说这样也赚了200,300万。要知道,阎锡山的胆子可真大,当时期货极为动荡,上海几乎每天都有投资商跳楼自杀,估计他也是被逼急了!-------------------晋绥军的炮兵阵地,这是百灵庙战役。在军阀混战中,各派系军阀大部分只有迫击炮,所以拥有10个炮兵团300多门火炮的晋绥军具有极强的打击力,一般军阀根本不是他的对手。可惜炮兵也要人来用才行,最终强大的炮兵被中央军在中原大战中击溃!抗战显威风阎锡山为什么投入如此之大也要建立炮兵,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这些炮兵让本来战斗力虚弱的晋绥军脱胎换骨!在中原大战期间,晋绥军杀入山东,和原属西北军,先听命于蒋介石的韩复榘军大战。韩复榘有6万之众,战斗力在西北军中属于相当厉害的。没想到,在实战中,仅有迫击炮的韩复榘部队根本抵抗不住晋绥军炮兵的猛攻。韩复榘的主力部队从6万被打成3万多人,一度支持不住,韩向蒋介石表示要率部放弃山东省,在蒋介石的严厉劝阻下才勉强留住。但山东的中央军因为缺少炮兵,也不是阎锡山炮兵的对手,德州,济南先后被晋绥军占领,韩复榘和中央军几乎崩溃。直到中央军在青岛全面登陆,这才避免了全面的失败。不过,1930年以后,阎锡山就没有再制造什么火炮!这主要是晋绥军在中原大战溃败,兵力锐减到10万左右,现在的9个团炮兵已经足够,再增加似乎没有必要,只需要大量生产炮弹即可。所以晋绥军在抗战爆发前,共有9个炮兵团,其中1个团装备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炮(仿苏罗通式88毫米野炮),1个团装备从日本购买来的原装41式山炮以外,其余7个团全部装备晋造13式75山炮。当时每个团是36门,每个连4门!每团人数一千余,马三百余匹,枪三百余支。抗战很快爆发,作为华北堡垒的山西省自然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目标。阎锡山虽然知道日本不可能放过他,却也不想彻底把本钱拿出来拼掉,所以一开始没有大规模使用炮兵部队。没想到,大同战役中,只有轻武器晋绥军和日军一接触就溃败,晋北大同地区很快沦陷。阎锡山一面向蒋介石要求帮助,一面开始调兵遣将。在随后平型关战役中,国军其他派系部队开始和晋绥军并肩作战,一举造成第五师团近万人的减员,但最后因为侧翼被攻破,被迫放弃了平型关。平型关战役中,阎锡山仍然藏私,对于炮兵的使用限于营连规模。到了日军攻破雁门关和平型关,直接杀入阎锡山的核心地盘忻定盆地,再退就是太原了。阎锡山见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只得破釜沉舟,在忻口会战中使用了晋绥军全部炮兵部队,共9个团,200多门山炮和野炮。对于此战炮兵的作战,老萨新抗战系列有专门的描写,摘录如下!由于第五师团在忻口会战中连遭重创,伤亡很大却没有进展,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没有办法,一再向华北派遣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求援。寺内此时已经抽调2个旅团加入战场,现在手上实在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他只得调动在河北后方驻守的中国驻屯步兵旅团第2联队!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是地方卫戍部队,本来是不应该到前线作战的。此次到了这种地步,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日军以第2联队为基干,增补了大量坦克,工兵,骑兵,组成了近万人的一个萱岛支队,火速增援到忻口一线。这是日军第三次增援了,这三次增援规模都在1万人以上。萱岛支队在10月24日投入忻口战场,但仍然进展非常缓慢。整整10多天内,日军在忻口以蜗牛速度前进,还付出了巨大伤亡。鉴于如此的困境,日军恼羞成怒,居然开始使用大量毒气弹,并且发射大量燃烧弹,但也没有什么战果。也许有有些朋友奇怪,为什么日军进攻如此不顺利,主要还是国军防御顽强,地形适合防守,另外就是国军的火力是日军进入山西以来最强大的。这主要是国军炮兵和空军的功劳!晋绥军是国内军阀部队中仅有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本来晋绥军炮兵和张作霖的奉军炮兵,中央军炮兵并称全国三强。但918以后,张学良丢弃了可以制造火炮的奉天兵工厂,奉军炮兵由此一蹶不振。晋绥军就成为全国军阀部队中仅剩的一支比较强大的炮兵部队。此次忻口战役是决定晋绥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所以阎锡山破釜沉舟的将9个团全部运到忻口前线,并且命令太原兵工厂将库存的8万发炮弹全部拿出来使用,每天都用火车运送弹药到前线。由此,忻口前线国军火力大大改善,炮兵的轰击也是日军伤亡3万多人的重要原因。晋绥军炮兵第21团首先赶到前线,刚刚把火炮进入炮位,日军就开始了进攻忻口,也就产生了抗战以来,北方战场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21团官兵回忆,因为日军炮兵进入山西以后,基本没有遭受过国军火炮的射击,所以日本炮兵从上倒下非常骄狂。我们炮兵观察员通过望远镜看到,日军24门野炮就在云中河北岸露天放置,没有做任何隐蔽,甚至连日军炮兵军官的肩章和军刀都看得一清二楚。21团官兵非常气愤,在得到上级允许以后,立即开炮射击。日军离得比较远,而晋绥军的41式山炮的射程仅有6公里,在接近6公里的时候射击精度不高,实际并没有给日军造成什么大的损失。日军野炮随即还击,双方炮战一天,晋绥军炮兵损失大于日军。到了晚上,晋绥军炮兵经过仔细研究,决定将火炮向前推进几公里,然后在第二天抵近射击。此举也就是将火炮推到了第一线,这对于炮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样不但会遭到日机轰炸,还有可能遭到日军步兵攻击。可惜此时官兵杀敌心切,顾不上自己安全。他们连夜将火炮前移2公里,第二天天刚亮,晋绥军21团等几个团上百门大炮抢先开炮。晋绥军炮弹雨点一样砸向日军炮兵阵地,不但完全压制了日军炮兵,还真把日军轰傻了!日军野战炮兵遭遇这种规模炮击后,立即乱成一团,炮兵四散奔逃躲避,后方牵马的辎重兵一再试图冲上阵地将大炮往后拖,都被晋绥军炮弹拦截,一次次被轰走,就是上不来。经过一天轰击,到了第三天日军被迫将炮兵全部撤到后方,不敢在放在第一线。第三天开始只有不到开始一半的日军火炮开炮,这样导致一线日军火力大减,当时国军步兵反攻受到的阻力也大大减小。防御如此,进攻呢?以掩护国军反攻南怀化阵地为例,晋绥军炮兵前后调用上百门火炮轰击。每天天一亮就从太原通过火车运来大量炮弹,打到傍晚就全打光了。当时炮兵们冒着日军飞机扫射和日军火炮还击,从早到晚拼命射击。由于战斗紧张,射击强度大,炮兵们一般全身都是大汗,此时已经是山西的深秋,天气非常寒冷需要穿棉衣,但晋绥军炮兵一般脱掉棉衣,甚至赤裸上身操作。打到激烈时候,连伙夫,马夫都帮着搬炮弹,擦炮弹。10月14日下午,日军汽车20多辆开入南怀化前线。由于不知道晋绥军炮兵的威力,前面七辆汽车一路冲入日军一线阵地阵地,被晋绥军一顿轰击,4辆卡车被炸毁,2辆起火燃烧,仅剩1辆逃走。而当时和晋绥军并肩作战的中央军第2师直属炮兵营的12门日本原装41式山炮,一次齐射就击毁日军阵地上的3辆坦克,击伤数辆。10月18日日军出动主力强攻南怀化外的204高地,双方步兵激烈争夺,一天易手13次之多。期间中,中日炮兵都给予一线部队炮火支援,由于很多时候中日两军进展肉搏,国军一旦伤亡殆尽支持不住的时候,就呼叫炮兵向他们的阵地轰击。晋绥军炮兵含泪射击,一顿火炮将不到千米的山头全部覆盖,上面上百中日军官兵全部被炸死。这是比编造出来的所谓向我开炮的王成剧本,更为真实的历史。这种打法,晋绥军炮兵损失也不轻。晋绥军火炮数量不少,却都是射程仅有6公里的山炮,只在日军中不过是联队一级的火炮,也就是大队装备的92步兵炮以上一级的火力支援火炮。而日军在旅团和师团一级还装备大量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75野炮和150毫米榴弹炮。火炮好坏,第一就是射程远,第二要打得准,第三才是射速快。射程有差距,后面两个再好也无法扭转。因此晋绥军和中央军的往往被日军的重炮压制住。以日军旅团装备的38式和90式75毫米野炮来说,它的射程高达14公里,超过41式山炮一倍有余,对晋绥军炮兵有着很大的威胁。而日军的师团配备的150毫米重炮,不但射程远,威力也巨大,压制晋绥军75毫米山炮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除了火炮以外,日本空军也非常讨厌。由于知道国军火炮厉害,日本空军首要攻击目标已经改为晋绥军炮兵。当时国军空军只有有限的制空权,日军飞机则肆无忌惮,可以反复的俯冲轰炸扫射,晋绥军炮兵是无力还击的,只能转移阵地。同时,它们还屡次使用侦察机观察晋绥军炮位,修正己方火炮射击精度,这些都是晋绥军炮兵不能比拟的。炮战几天以后,日军炮兵在白天逐步占据了上风,他们用远射程野炮压制晋绥军火炮,同时使用空军大力轰炸。晋绥军炮兵和中央军炮兵白天一旦开火,立即遭受日军炮兵还击,更讨厌的是日军飞机的轰炸,一度遭受很大伤亡。以晋绥军炮兵26团第三营为例,他们全营360多名炮兵伤亡230多人,12门山炮被击毁9门,营长陕文光也受伤了。这样打下去太吃亏,由此晋绥军炮兵开始被迫转变作战方法。一方面他们修筑坚固的防空防炮工事,一方面他们停止在白天的炮击,转为夜晚炮击。晋绥军炮兵白天不开炮,而是精确测量敌人所在位置!到了晚上200多门火炮则根据白天的测量数据猛烈开火,杀伤日军有生力量,破坏日军阵地。这样一来,日军无法有效还击,晋绥军炮兵就安全多了,同时也可以杀伤不少日军,尤其可以配合部队夜袭作战。这23天时间内,晋绥军炮兵一共发射了4万多发炮弹,平均每天发射2000多发。这恐怕是1943年之前,国军最大规模的炮击水平了。一般认为,日军在前线中损失的3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晋绥军炮兵的功劳。此战如果没有晋绥军200门大炮,日军伤亡仍然是有限的。-------------------------------日军自己也有大量的41式山炮,它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地形!各派系的法宝918期间东北沦陷,奉天兵工厂被日寇占领,仿造41式山炮也就无从谈起。其实就算日军不占领奉天,该兵工厂也不过是来料组装,只要和日军开战也就无法生产这种山炮。而抗战爆发以后,由于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的仿造41式山炮的炮管全部靠从日本进口,此时自然就断了来源,也就无法生产了。加上太原会战,阎锡山没有及时撤退兵工厂,导致相当一部分机器设备被日寇缴获,所以自产火炮也就无从谈起了。41式山炮由于很适合实战,被大量用于国军各派系中。中央军也有一定的装备,诸如南口战役的汤恩伯主力师,就装备2门41式山炮。甚至八路军也有不少41式山炮!八路军有一个炮兵团,在1938年正式成立的时候一共配有山炮12门,其中绝大部分是晋造13式山炮!不过,之前都是游击战,没有攻坚战,迫击炮足可以完成任务,山炮部队很难发挥作用,真正的大战就是在百团大战。我党的资料中详细的表述了山炮的作用,老萨摘录如下: 炮兵团受领任务后,立即展开了紧张有序的战前准备工作。3营营长张福臣率领9连的干部同新10旅侦察分队一道,进入敌占区现地侦察了作战路段的敌 情、地势、涵洞、桥梁、车站、碉堡、通讯设施等。与此同时,炮兵团参战连队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战斗动员,指战员们抓紧时间认真检查了火炮、弹药和装具等,很 快做好了战斗准备。 新10旅旅长范子侠根据本部担负的破袭任务,决定战役发起后,首先摧毁正太路上的桑掌桥。该桥位于阳泉以西,长达300米,是正太路上最长的石 桥。敌人在桥东筑有坚固据点守备。为了确保首战胜利,炮兵团3营9连长赵大满带领1名观察员和2名侦察员连夜赶到桑掌桥侦察地形、敌情。并经过反复做工 作,争取了的当地维持会长,从而获得了该据点敌人兵力、装备和碉堡的详细情报。 8月20日晚,部队以隐蔽迅速的动作到达桑掌桥后按预定部署立即展开。范旅长亲自带领赵连长选择炮兵阵地。最开始把阵地选在河滩上,因天太黑, 看不清敌人碉堡,判定不出炮目距离,山炮无法装定表尺瞄准。他们继续向敌人据点摸索前进,一直摸到了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外边,当即决定把发射阵地选在铁丝网 外距离敌人不到百米的一块豆角地里。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炮手们将火炮拆开肩扛着部件步行400余米,迅速占领了阵地。此时,日寇亦有所察觉,用机枪向我阵 地疯狂扫射。范子侠旅长立即发出步炮协同攻击命令,山炮第一次发射,就打哑了敌堡里的机枪。接着三发,发发命中敌褒。范旅长高喊着“炮兵打中了,冲啊!” 步兵以迅猛果敢的动作冲进敌人据点,很快,数十名敌人被我干净利落的彻底消灭了。战斗结束后,被俘日军士兵由衷地感叹我军炮兵抵进射击的勇气和技术,说 “八路军的大炮上了刺刀!”。攻克据点的同时,工兵彻底炸毁了桑掌桥,我军首战告捷! 次日,右翼纵队乘胜西指,攻打距离桑掌桥7.5公里的坡头车站。该据点四周有石围墙,由敌人一个中队守备。范旅长决心兵分三路,合击敌人车站据 点,并规定以炮兵开炮为攻击信号。炮兵9连冒着大雨涉水渡河,于午后赶到破头车站。赵大满连长决定在车站对面一个有围墙的果树园里设置阵地,距敌约400 米。 黄昏时分,赵连长考虑到天黑后火炮瞄准困难,会影响射击效果,便主动建议步兵营长和教导员,抓紧时机发起攻击。并说:“我保证炮弹击中车站,你 们带部队冲上去,一定能把车站拿下来”。征得步兵指挥员的同意后,赵连长下令开始射击。第一发炮弹落在票房后院里,修正方向距离后,第二发准确命中站房。 又连续4发,均命中目标。敌人在我猛烈炮击下,顿时乱作一团,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防御。我步兵按照预先规定的信号,在炮声、枪声、手榴弹声中三路合击,很 快全歼守敌,占领了车站,取得了第二仗的胜利。8月23日,新10旅继续进攻坡头车站以西位于山边的狼峪车站。在车站上方半山腰处有一座高达七、八米的大碉堡,有两层射击孔,居高临下瞰制着车 站。范旅长和赵连长经过现地勘察,决定把炮阵地设在敌堡西边1200米处。敌人龟缩在车站和碉堡里悄无声息,不知道在搞什么鬼名堂。为了探清虚实,引敌出 洞,足智多谋的范旅长心生一计。他命令部队隐蔽待命,看他的旗号行动。自己换上一身鬼子的军 服,拿着面太阳旗,沉着地向敌据点走去,一边走一边晃动旗帜。守敌发现范旅长的动作时,还以为是救兵到了。纷纷从碉堡中出来窥视,有的拿着旗帜朝范旅长走 过来,有的站在碉堡外面等候。双方越走越近,就在敌人快要察觉事态不对时,范旅长果断挥旗下令发起进攻。还没等敌人反应过来,我各种武器一起开火。炮9连 以准确猛烈的射击摧毁了碉堡,车站票房也中弹起火。步兵部队以猛虎扑羊的气势迅速攻入车站,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 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我炮兵发紧密配合右翼纵队,三战皆胜,阳泉至寿阳段的敌人据点相继被我攻克,扫清了破路的障碍。接着部队、民工昼夜奋战,把这段长30多公里的铁路、沿线桥梁、车站等破坏殆尽。 与此同时,配属中央纵队的总部炮兵团教导营第1连,在团长武亭和营长姜彩斌的率领下,经过长距离行军到达平定以西地区。战役发起后,他们首先配 合第386旅第772团作战,攻打平定县西南的敌重要据点冶西村。22日晨7时,772团以两个连进行强袭,因敌工事坚固、加之地形于我不利,激战终日未 能奏效,于黄昏撤出战斗。25日16时,772团第1营再次强袭,两门山炮向敌碉堡、工事发射27发炮弹,大部命中,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实施近战,歼敌30 余名,仅10余敌狼狈向平定方向逃去。至此,除段延、芦家庄外,寿阳以西,榆次以东之正太路,已完全为我控制。 紧接着,炮1连又跟随385旅陈锡联旅长攻打落摩寺。陈旅长亲自带领连队进至落摩寺敌人据点北面近处,这时步兵还没有到达。遂隐蔽在一块距离敌 人大约200米的玉米地里。炮连只有4支自卫步枪,陈旅长认为时机难得,不顾自身安危当即命令炮兵射击敌碉堡,首发命中,又连射两发,碉堡被轰跨。步兵听 到炮声后立即加快行军速度,15分钟后到达战场投入战斗,很快拔除了这个据点,歼敌30余名,缴获架退式山炮一门。 至9月10日,历时20天的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在这一阶段中,八路军总部炮兵团9连和教导营1连先后5次配合步兵作战,都出色地完成了 任务,受到了步兵部队首长多次表扬:“这次有你们炮兵配合作战,对提高步兵的战斗情绪和完成作战任务都起了积极作用。”并赠送炮兵若干慰问品以示表彰和关 怀。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双方也普遍使用41式山炮,而且都在生产山炮的75毫米炮弹。但此时41式山炮早已过时,它的最大问题在于射程太近,仅有6公里。而日本推出新式的94式山炮射程高达8公里多,而抗战之前国军引进先进的博福斯山炮射程高达10公里。当时全世界,已经没有射程如此小的山炮了。只是因为国军和解放军的炮兵水平都很低,这才让41式山炮可以继续发挥作用!甚至到了朝鲜战争,解放军仍在使用这种山炮,因为它很适合朝鲜这种山地地形,甚至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整个朝鲜战争中,解放军损失晋造13式山炮17门,日制41式山炮57门,损失就这么多,由此可见装备了多少门41式山炮。早第五次战役结束时,解放军还装备着日制41式山炮140门。当时这些火炮都已经志超使用了10年以上,长则20年之久。------------------------41式火炮的威力较大,而且非常轻便,1到2匹马就可以拖动!胡乱的攻击其实很多五毛攻击国民政府,理由是阎锡山和张作霖都可以批量生产火炮,但国民政府生产的不多,这完全属于胡扯淡。第一, 大家可以看到,无论是张作霖也好,阎锡山也罢,别的为了生产这种山炮都投入巨大的财力和时间。光是阎锡山,从1920年开始筹备,直到1924年才开始正式仿造41式山炮,大规模生产则是1927年以后的事情了,前后花费了7年之久。这七年内,山西省内部是完全和平的,根本没有内战。张作霖也是这样,在奉天兵工厂成立的10多年内,东北境内基本和平。而国民政府之前并没有自己的兵工厂,而在中原大战胜利之前,也仅仅控制上海,金陵,汉阳,巩县兵工厂而已,当时已经是1930年,从此时开始到1937年1月之间,满打满算不过7年时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根本没有停止过,上海兵工厂所在地上海被日军攻占,金陵兵工厂所在地南京这个首都也被日军威胁,被迫迁都,兵工厂还能好好运作吗!政府财政也是严重赤字,哪有阎锡山,张作霖这样的巨额投入!第二, 国民政府接手的后略加调整,1931年汉阳兵工厂每月生产山炮2门,上海兵工厂每月山炮6门,其余兵工厂不能生产山炮,这样全年为96门,也强于奉天兵工厂的年产26门产量了,至于阎锡山的炮厂已经停产了。而之后几年,因为国军尚且无法满足轻武器的生产,所有主要力量均放在轻武器方面,到了抗战前已经有长足的进步。这个无数论文都写了,不多说了。至于重武器,尤其是大中口径火炮,造价高,投资大,造出来一些过时的火炮,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抗战前大体保持着之前的规模,没有继续扩大。同时通过外购买了一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炮。其实国府在1936年新投资在湖南株洲建立大规模的炮厂,只是建立一般抗战就爆发,无功而返。由此,国府着重扩大比较容易生产,一线急需,投资又不大的迫击炮。两家主要兵工厂的迫击炮年产量从800增加到1800门,产量提高了一倍多。第三, 至于所谓自产的火炮,无论国民政府,张作霖,阎锡山其实都不能自产,全部是来料加工,关键部位需要进口,制造钢材的特种钢也需要进口。阎锡山太原兵工厂需要的锰铬等合金钢无法自产,全部靠进口。1936年太原兵工厂通过自己的育才炼钢厂自产的碳素钢修复了几门损害的山炮。没想到忻口战役中,这几门火炮刚发射一个基数炮管就变形,炮报废了!至于生产设备也全部是高价从国外进口!其实生产火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购买国外火炮,到自己组装,就经过了近40年时间,从组装到自产又有10多年时间。生产中大口径火炮必须建立在一个国家重工业基础上,所需要的钢材,加工机械,加工技术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无法一蹴而就。阎锡山和张作霖两个军阀有这么好的条件,花费10多年也没有搞定,你能期待国民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短短几年就搞定了?这岂不是痴人说梦!第四, 抗战之前,张作霖的兵工厂已经垮了,无法生产火炮。阎锡山在抗战后,炮管等零件进口路线中止,也完全停止了生产。而国民政府还生产了少量火炮,但因为投资大,见效慢,性价比太差,干脆放弃转为迫击炮的生产。这样一年生产30,40门火炮,相比日军每年光是大口径重炮就可以生产800门的能力,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关注迫击炮显然是完全正确的,最终抗战期间生产累计生产了1万2000多门迫击炮和550万发炮弹。这些一线支援型武器,在后来战斗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其实道理很简单,稍微动脑子就可以理解,只是有些人是不能动脑子,有些人是不愿意动脑子!回答之前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好了,如果大多数人能随口回答出来,那么弗洛伊德之死必然永载史册,反之的话,大抵也就是历史中长河中的一朵浪花罢了。请听题:引爆2014年密苏里州骚乱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引爆2012年佛罗里达州骚乱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引爆1992年洛杉矶骚乱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引爆1968年全美110个城市骚乱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引爆1967年底特律骚乱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引爆1966年芝加哥暴动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引爆1964年费城骚乱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引爆1962年密西西比州骚乱的黑人受害者叫什么名字?我估计除了1968年那个马丁·路德·金以外,其他的名字不会太为人熟知,不是人们健忘,而是这种烂事在美国太多了。说点政治不正确的话,进入21世纪美国的种族矛盾已经算平息不少了,上世纪60年代黑豹党血战街头的场景很难再现,那帮大哥才叫真正的战士。黑豹党是在马丁·路德·金死后组建的,巅峰的1970年在全美设有68个办事处,上万成员。对于自己种族的权益,他们认为可以保持一切自卫的权益,包括武力自卫。他们的核心业务是武装巡逻社区,监控警察行为,乃至直接在城市中挑战警方暴行,总之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另外黑豹党并非那种毫无精神追求的乌合之众,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纲领,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极其明确。说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那帮大哥坚持马列主义,并对润公的思想极其崇拜,旗帜鲜明的反对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像黑豹党这样组织严密,战斗力强悍的组织现在都已经被时光遗忘,很少有人再能叫出鲍比·希尔、休伊·牛顿这些名字,弗洛伊德大约也会很快被忘记的吧。
5,百门之屋2013
要按我说的顺序。
先按右下角的时钟的5次,再按左下角时钟的6次,按左上角的时钟的12次(7+3+2),按右上角的时钟的5次。
6,百门之屋逃亡攻略四十关怎么过图解
展开1全部
100门:逃跑(100 Doors Runaway)40关攻略:根据门上的提示,以及门中间可以移开的球的提示获得操作方法。 1,将图中的球移动到四个角上,保证绿线连接和正方形一致,而且球之能出现在四个角。 2,这个时候点击地上绿色的按钮,游戏就会提示音; 3,按照门上图形顺序,依次完成 长三角形,菱形,短三角形。就能够通过。
7,b站在线观看人数在哪
用手机打开哔哩哔哩app选择一个视频进入。点击右下角全屏图标,在视频左上角可以看到在线人数。哔哩哔哩,现为国内领先的年轻人文化社区,该网站于2009年6月26日创建,被粉丝们亲切的称为“B站”。在B站上可以看到视频在线观看人数,方法很简单:1、打开哔哩哔哩,打开需要查看在线人数的视频。2、在视频左上方会显示正在看的人数。
8,百门之屋 游戏攻略
展开1全部
其实就是按照圈圈指示旋转,先按照打圈圈提示逆时针转一圈,然后按照小圈圈顺时钟转一圈。就是手机竖直、慢慢左右倾斜转圆圈。逆时针、顺时针转圈后,门会自动打开的。 楼下那个按“skip level”的,太没水平了吧,那是跳过本关!不是过关。百门之屋我之前玩到顶了,现在又更新了下,也快玩完了,100floors也玩到它更新的最后一关90关了,等着更新···
9,百门之屋2013 12关怎么过就是小于90度的几个图形怎么解
∠90°表示直角,而不是小于90度。第一图形有4个直角,第二图形有2个直角,第三图形有 1个直角,第四个图形有2个直角,一个90°外直角,即第四个图形有3个直角。12、初看以为是算数游戏,其实是拼图游戏,2+2是两个2拼起来是左上角第一个,3+3拼起来是8,7+7拼起来是一个三角形,依次按三个图形就可以了;百屋之门2013快速通关详细攻略: http://www.anruan.com/news/435.html
10,史上最难的逃亡游戏第81关怎么过
展开3全部
史上最难的逃亡游戏第81关怎么过 第81关超详细图文攻略 进入百门之屋2013第81关游戏界面中,不少玩家会发现眼前一片混乱,此关非同寻常!我们只需将这些凌乱的拼图拼凑起来即可(如上图所示)。 每次拼凑后,百门之屋2013游戏系统会发出嘟的一声,这说明已经成功!大门中的两扇门是最麻烦的,如果没有拼凑完整是无法开门的,拼凑完成后,点击大门右侧的绿色按钮即可(如上图所示)。 恭喜你,成功进入下一关。
11,100doors2013 第三十二关怎么过
第32关 1。从左上角的弩开始,跟着箭头的方向开始按,最终到达右下角的那个靶。或按以下按钮:第2列第1行第3列第1行第2列第4行第1列第5行第1列第4行第2列第3行第3列第3行第4列第3行第4列第2行第3列第2行第2列第2行32.从左上角的弩开始,跟著箭头的方向开始按,最终到达右下角的那个靶100doors2013 百门之屋2013 1-100完全攻略 有一部分是视频的攻略 自己去网页看吧!http://www.vishengsu.com/100doors2013/
12,100doors2013攻略67关怎么过
展开1全部
在100doors2013第67关游戏界面中,左上角的位置设有密码器,可是这密码该从何获知呢?大门下方躺着三盏不同颜色的灯管,点击将它们统统收入囊中,接着...使用这三盏灯分别插入大门上方的凹孔中即可。 当我们将天蓝色灯管插入大门上方的凹孔中后,出现了两个数字,分别为:6和4,而大门中还出现了箭头符号和六个圆点,难道?需要我们依照圆点的位置,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总结出百门之屋2013第67关的通关密码吗? 在100doors2013第67关游戏工具栏内选取黄色灯管,使用黄色灯管插入大门上方的凹孔处后,黄色的灯光照亮了一旁的数字:1和9。接下来,我们使用最后一盏灯来获知密码吧!再将红色灯管插入大门上方的凹孔处后,又出现了两个数字:7和3。 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推断出密码:614739,点击百门之屋2013第67关游戏左上角密码器输入密码后,大门即可打开。
13,打开第1百个门第18关怎样过
百门之屋2013第26关超详细图文攻略,希望对各位玩家有所帮助。进入百门之 Tags:100个门第26关100个门第27关100个门第28关100个门第29关10打开100个门全攻略:第11关进入这1关后,首先可以看到右侧有4个 . 打开100个门全攻略:第18关这关和前面的打开100个门第14关有点像。在百门之屋2013第16关游戏界面中,咦~本关没有任何可以迹象!大门视乎是要钥匙才能打开哦!可是钥匙深藏何处呢?我们只需左右摇晃手机(如上图84人觉得有用 100道门第18关怎样过啊: 答:100道门23关: 2013-07-05 回答者: 问:刚才由于好奇下载得手机上了,玩着玩着就上瘾了,在过第108关的时候我. 关攻略:
14,百门之屋2013圣诞版第17关SWAG那关怎么喷漆
展开3全部
百门之屋2013第17关超详细图文攻略。 进入百门之屋2013第17关游戏界面中,本关有点不对劲!大门上方设有四个小盆,这四个小盆需要我们放入种子长出花来吗?额~右下角的位置正有些饲料呢!点击获取右下角的饲料(如上图所示),这里有一大把呢!可惜,只能获得一罐饲料哦! 如上图所示。饲料中有一只小蛇哦!难道?这个饲料是喂给蛇吃的?额~小编不敢多想...在百门之屋2013第17关游戏工具栏中选取饲料,使用饲料放入小鹏中。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将百门之屋2013第17关游戏中的饲料放入小盆后,再次获取饲料放入小盆中,接二连三地重复操作,需要放入四次饲料哦!才能引出大蛇... 呼~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大蛇引出来了,还好它被饲料所吸引未发现我们的存在!它的身上出现了一串数字:7911,莫非...这是通关密码吗? 点击左边的密码器输入密码:7911,大门打开了,趁大蛇未发现之际,赶紧溜吧!
15,高贵妃第几集死
《延禧攻略》32集;《如懿传》38集《延禧攻略》32集中魏璎珞为了给皇后报仇,借着“万紫千红”的戏用铁水烫伤了高贵妃高宁馨的后背,而娴妃偷偷在铁水中加入了金汁也就是粪汁,导致高贵妃的背一直发炎无法治愈,最后喝下毒酒上吊而亡!《如懿传》38集中高贵妃高晞月病死。阿箬死后,如懿和海兰策划了一出冤魂索命事件,让高贵妃彻底崩溃被皇上疏远,精气神不佳的高贵妃使得体内的寒症愈发的不好医治,这时候如懿告诉高贵妃她多年不曾有孕的原因是皇后所赏赐的象征姐妹情分的手镯里放了使女子不能怀孕的零陵香。高贵妃气的不行,在临死前把皇后所做的所有事情包括皇后是如何谋害嫔妃皇嗣甚至是哲妃的死这些事情全部告诉了皇上。《延禧攻略》高贵妃高宁馨在后宫之中,地位仅仅次于富察皇后,但是要比皇后的气场还要大。只见她身穿高贵的大红旗装,妖冶精致的打扮,神情冷艳凌厉,就算浑身都是华贵的珠宝首饰,也丝毫不会显得庸俗,反倒是有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威严仪态。魏璎珞为了了给皇后报仇,借着“万紫千红”的戏用铁水烫伤了高贵妃的后背,而娴妃偷偷在铁水中加入了金汁也就是粪汁,导致高贵妃的背一直发炎,根本就无法治愈,最后高贵妃疼痛难忍,不得不喝下毒酒上吊而亡!死之前,高贵妃又扮上了,上演了一场贵妃别君的戏码,当时皇上并不知道贵妃已经危在旦夕。在高贵妃生命最后的时刻,她知道了陷害她的就是娴妃,但是最后她放弃了报仇,选择做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除掉她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免得她们进宫获宠,让她的哥哥在家中无立足之地。在完成最后的心愿之后,她用白绫上吊身亡,结束了自己光芒万丈的一生。《如懿传》高贵妃高晞月有寒症,一入冬天更是怕冷的不行。但是这并不是高贵妃天生的,高贵妃一直以为这是自己从出生就有的病症,医治不好。虽然这个病虽然是从出生就有,但并不是不能医治,是富察皇后买通了太医,不让太医把高贵妃医治好,后来阿箬死后,如懿和海兰策划了一出冤魂索命事件。这件事情让高贵妃彻底崩溃了,崩溃的高贵妃开始胡言乱语,皇上也开始觉得这一切都是高贵妃指使阿箬做的,渐渐的疏远了高贵妃。精气神不佳的高贵妃使得体内的寒症愈发的不好医治,这时候如懿告诉高贵妃她多年不曾有孕的原因是皇后所赏赐的象征姐妹情分的手镯里放了使女子不能怀孕的零陵香。高贵妃气的不行,在临死前把皇后所做的所有事情包括皇后是如何谋害嫔妃皇嗣甚至是哲妃的死这些事情全部告诉了皇上。在电视剧里高贵妃临死前欣赏了一次漫天的雪花,然后去和孔雀道别,最后死在雪地里。
文章TAG:
百门之屋2013攻略75视频 百门之屋2013 第36关 门之 2013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