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手游超级大国从哪里下载

作者:本站作者

另外,要成为一流的超级大国,显然是首先成为政治上的超级大国。假如俄罗斯能从传统中吸取文化资源,同化周边的斯拉夫国家,再现超级大国仍然是有可能的。只有一个具有普世性文化的国家,才有可能做超级大国,也才做得稳超级大国。最后说中国,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咱们也是做过超级大国的,在鸦片战争之前,我们只能算自认是超级大国。

中国如何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中国如何成为科技超级大国

在本世纪初,北京中关村以庞杂的电子产品市场闻名,这里的商铺多充斥的是摄像机、电视、DVD等电子产品,多数都是组装,很少有是中国发明创造的,而老外对中国当时的印象,则是“勤劳的‘模仿’之国”。但到了数年前,除了“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也驰誉世界,出售廉价电子产品的租户逐渐离开,取而代之的是新科技企业,虽然也有留下来的老租户,但新旧并存现象,也让人们意识到了中国变化之快。

某位在中国和硅谷工作的投资者说过,他在硅谷还总是碰到以为中国只会copy他们点子的人,但现在这种想法已经落伍,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公司在模仿中国。在眼下,中国的未来和中国的过去正在并存,而更让世界越来越关注的,是新生企业主推动的(新)中国,人工智能、基因研究、无人机等与日俱增的实力,在一些方面正在改变着全球科技的未来。

在国内,智能手机的支付已经是家常便饭,大街上停满数百万辆的“智能”自行车,这些到来之快让人都感到吃惊,似乎在一夜之间,大批科技公司突然冒出,有专家曾说,这一代的中国企业家不同以前,很快能够成为独角兽和“十角兽”。在如今消费之外的中国科技领域,许多西方人也在使用中国制造产品,在如今,中国的创新者和投资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为什么美国身为超级大国,却控制不住疫情?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医疗资源也很充分,但为什么控制不住新冠病毒呢?主要原因如下:一,误诊,新冠病毒起源于美国,早在2019年美国就开始暴发新冠肺病,只是美国根本不重视,也不做病毒调查,只是简地误诊为电子烟疾病和流感,当年就死了数千人。在武汉軍运会期间,美国把新冠病毒带到武汉,而且美国故意隐瞒病情,致使武汉新冠病毒大规模暴发。

中国如实向世卫组织和美国通报了疫情。但美国忙于攻击中国,根本不做准备。二,社会制度问题。美国是大资本家集团统治的国家,治疗新冠病毒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矛盾。要封城治疗新冠病毒,就要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严重影响资本集团利益,资本集团根本不关心底层百姓的生命,他们关心的只是资本集团的利益,所以在疫情期间,美国政府根本没采取任何措施。

三,党派斗争激化。新冠病毒流行已使美国有四千多万人感染,六十多万人死亡,双创世界第一,而至今连戴不戴口罩还在争论不休,真是世界笑话。四,社会严重撕裂,种族主义盛行,种族矛盾无法调和,种族严重对立,白人攻击其他族裔的事情不断发生,几乎每天都有其他族裔的人被警察和白人枪杀,美国政府都毫无办法,那有人管抗疫?五,美国社会混乱也是导至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原因之一。

美国人民由于受到特朗普政府的误导,至今还坚持不戴口罩举行各种集会,给新冠病毒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六,其实美国是新冠病毒发生的源头,美国一开始就非常清楚,因为在武汉軍运会期间,美国运动员发病拒绝在中国就医,而用专机运回美国医治,就充分暴露了美国是新冠源头的事实。美国隐瞒新冠病毒在美国首先发病,一是怕承担责任。

超级大国路漫漫?为何说巴西始终与超级大国无缘?

相信看到这个问题,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因为“巴西人懒”,“南美混血人不勤奋”,还有人说“人的问题是关键”,“那么好的土地,送给我们中国人开发,马上就好了”……对于这种回答,我想说一句:话说你们这些人的地理,都是体育老师教出来的吗?事实上,“巴西地理位置非常好”,“风调雨顺、资源丰富”只不过是一些对地理一知半解的“地图炮”作者想象出来的说法罢了,且不用说巴西根本不缺洪水、森林大火、瘟疫、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单纯说巴西的地理位置好,这个说法站在农业时代的角度尚可,到了工业时代,事情就变了味。

事实上,站在发展工业角度,巴西可以说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差的大国,发展工业,对于巴西完全是从头到尾打“地狱模式”,难度非常之大。之所以很多答主会发现巴西完美避开了历史上的诸多战争,远离欧洲主战场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巴西这块地方实在太差了,那些政治、军事精英搁谁都看不上。甚至可以说,过于恶劣的地理环境,无法大规模开展工业建设,无法大规模开展工业建设就无法充分就业,无法充分就业就会有大量劳动力闲散街头,这才是导致我们很多自媒体作者看到的“巴西人懒惰”的现状根本原因。

换句话说,巴西人懒惰是果,地理位置差才是因。随意把很多东西归咎到人的层次上面,其实是一种因果倒置的说法。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看不懂了。你说巴西地理位置差,我成天看到某些新闻上说,巴西的铁矿石有XXX亿吨,铝矾土有XXX亿吨,铜矿石有XX亿吨,水力发电可装机容量XXXX亿千瓦时,每年还出口XXX万吨大豆,XXX万吨粮食,这不是很好吗?看看我们国家,哪有那么多自然资源?怎么可能赶得上巴西的自然条件呢?其实,我就一句话,地理位置并不是没有自然灾害、资源多就是好的。

刚才说过巴西发展工业是“地狱模式”,我们就看看什么叫遍地是矿的情况下依然是地狱模式。相信很多人当年都玩过红色警戒这款经典游戏,游戏中也应该遇到过白令海峡这张经典地图,里面有个位置——没有记错是3号位置——特别狭窄,被两道绝壁夹住,如果是经验比较丰富的玩家遇到这种情况还好些,游戏一开始不要展开基地车,把它拖下山,到其它有平地的地方去发展还可能有救,但是如果是AI比较低的电脑被指派到了这里,基地车展开以后建设发电厂、兵营、采矿工场这三样就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了,最多再起几个机枪碉堡、爱国者飞弹啥的就彻底无法再进行任何建设,啥也搁不下,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出战车工厂、高科技中心、超级武器,然后一大波天启坦克、基洛夫飞艇压境……当然,不出意外,Game Over。

最气人的就是,这个位置周围的各种矿石还特别多,足足两大片,别的地方都是一片……巴西人民:WTF,守着一堆矿石,却没地方建战车工厂,这不是就是在说我们吗?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清奇?其实稍微懂一些巴西的都知道,一点都不清奇,就是这么回事。那么的巴西到底缺什么?答案很简单:能够汇聚大量人口的,适合低成本建设工业区的大江大河入海口冲积平原,或者后接足够规模腹地的岩质湾区港口。

我们看看巴西的地图:关于巴西,地理课本上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巴西同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和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高原和大西洋之间,隔着一道曼蒂凯拉山地。巴西的主要人口分布在巴西高原之上,首都巴西利亚,最重要的城市是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这些估计都是大家熟知的了。巴西的北部赤道地区,是人迹罕至、瘟疫横生、毒蛇恶蝎、沼泽密布、洪水泛滥、土地贫瘠的亚马逊平原。

这里不适合发展经济,甚至不适宜人类生存。这里再次强调一下,热带雨林虽然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控制地球二氧化碳总量有重大意义,但是站在发展经济的角度,亚马逊平原和雪域高原、西伯利亚、撒哈拉沙漠一样,都极端不适合人类生存。觉得巴西可以大规模开发亚马逊平原的,请先去恶补一下自己的地理知识。抛开亚马逊大平原,巴西的绝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南部的巴西高原和曼蒂凯拉山地地区。

相比我国的三级阶梯地形,巴西正好“掉了个头”,越是沿海人口密集区,地势越高、越崎岖,海岸线都是悬崖峭壁,这才是“巴西地理位置差”的真谛。如果不能理解这句话,看看我们的宝岛台湾。为什么我国台湾省数得着的大城市,像台北、基隆、台中、新竹、嘉义、台南、高雄都分布在半岛西部,岛屿东部只有花莲和台东两座小城——没错,人口只有30万左右的小城。

为啥?台湾旅游的时候,去花莲登临一下那里的太鲁阁国家公园,走一趟那里号称“一寸公路一寸血,一里公路一条命”的中横公路、苏花公路,看到高耸入云一线天,海拔2000多米的太鲁阁,悬崖峭壁般的清水断崖,亲自体验一下随时有可能塌方的险境,晕车吐得七荤八素之后,诸位也就明白了。类似的例子还有我们的邻居韩国。韩国的大城市、人口都聚集在半岛西部,东部海岸线虽然很长,但是放眼韩国日本海沿岸,居然连像样的城市都没有。

韩国的最大城市汉城(首尔),宁可放在“三八线”门口对方的火炮打击之下也不肯挪窝,为什么?看一眼半岛地图立刻能明白:朝鲜半岛西部多平原丘陵,东部是高大的山地,故韩国优先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是必然的。经常见到一些人议论说,半岛南北两侧出现了经济差距完全是人的问题,但是同样朝鲜半岛,东西两侧也出现了经济差距,这就完全是地理位置的问题了。

韩国和台湾东部地区沿海地带发展不起来,也要归咎于人的问题吗?这个没法用人来背锅吧……回到巴西这里,一句话,“一面高山、一面深海”的地形,看起来风景优美,但是如何建设大城市、如何建设工业园区、交通物流如何开展,都是严峻的问题。巴西的腹地和海岸线被曼蒂凯拉山生生隔断,大山直插海滨,海岸线和韩国的日本海沿岸、我国台湾省东岸一样,都是悬崖峭壁,巴西内陆地区的货物送到港口,要么走曼蒂凯拉山,翻山越岭、修路架桥;要么绕道亚马逊平原,排干沼泽、筑坝挡水,这两条路都是非常艰难的。

了解了这些,看到巴西虽然有大把海岸线,却低三下四的哀求邻国巴拉圭、乌拉圭借巴拉那河下游水道,绕道走拉普拉塔河,巴西有自己的港口不用,大批内陆货物都是借别人港口出海,和一个内陆国别无二致,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这种地形,海畔升起一堵高山,直接把整段的海岸线封死,在中国是不多的,充其量也就是刚刚提到的台湾花莲一处。

所以在很多国人的脑洞里思维根本延伸不了那么远。故而很多人只能意识到巴西“风调雨顺、资源丰富”,简直是“上帝眷顾之国”,然而实际上,受制于高山深海之困,说巴西是“上帝遗弃之国”还差不多。当然,这么说,上帝可能不太乐意。上帝:我就在里约热内卢,说我遗弃巴西人民,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都说上帝是公平的,从“上帝的视角”看过去,很明显可以得知,里约热内卢实际上建设在山和海之间的一小块平地之上,城市里面都是峰峦叠嶂,用地极其紧张,哪怕是山脚下,见缝插针,每一块稍微平坦的位置都建满了建筑,哪怕一小绺,几十米,一百米宽的地域也不放过……都说“环滁皆山也”是欧阳修笔下的浪漫,然而到了巴西,“环里约皆山也”,连上帝都呵呵了。

图上很明显可以看出来,以里约热内卢的地形,学学我国上海、南京、天津、青岛搞个什么浦东新区、江北新区、滨海新区、西海岸新区……那是不现实的。城市住宅用地都紧张到这个程度了,还搞什么新区发展工业呢,想得美……更重要的是,如果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比成我国上海的话,那么巴西的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卫星城们,都在哪里?事实是里约热内卢周围根本就没有地方可以建卫星城好吧???里约热内卢附近地区的地图上可以看出来,巴西沿海就只有一小绺狭窄的地方被涂上了低海拔的绿色标记,更要命的是,从里约热内卢的实景照片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即使这一小绺,也绝不是什么坦途,峰峦叠嶂是少不了的。

这时候里约热内卢的企业家来到上海考察,看到苏州、嘉兴等地一眼望不到边的各式各样的保税区、工业园区、进出口加工区、外商投资区……他们的表情是:中国上海周围是大片的平地,有足够的场地兴建工厂、开办加工基地,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被大山紧紧包围,到处都是崇山峻岭——这不正是“守着金山银山、大片矿脉却连基地车都展不开只能坐看别人过来推平”的地狱模式吗?所以,文章开头说的,巴西的地理位置对于发展工业是“地狱模式”,说到这里,我想诸位已经很清楚了。

博索纳洛:我觉得如何拯救里约热内卢的事情还是不要问我这个巴西总统了,去问上帝可能更好一些……里约热内卢已经没救了,巴西还有圣保罗这个最大的海滨城市呢,等等,海滨城市?且慢:760米,相当于泰山中天门,半个泰山的高度,你确定这是一个海滨城市应该有的风格?相比之下,我们的“山城”重庆的那点山,在圣保罗面前弱爆了,重庆的最高建筑顶端比圣保罗的建筑基准面还低100多米……所以,重庆这个远不如圣保罗的山城都是这种画风:那么,圣保罗通往海滨的道路,画风一定是这样的:或者这样的:巴西人民:我太难了……当然,我知道很多网友看到这里,肯定已经“愚公”精神大发,两扎青啤下肚,不知道天高地厚喊着“派点中国工程队过去,把山挖掉就好了,正好挖下来石头还可以填海”。

有这么简单吗?稍微懂造价的算一下土石方量都知道,挖平一座1000米高、坡度30度、绵延1000公里的高山,土石方的量是一千立方公里还要多,也就是万亿立方米,把挖下来的砖石送到300公里外去填海,组织一个1万辆重卡的运输车队,每天往返一趟,按每辆车装50方(已经超载了),以现在最先进的工程手段,大约需要2500-3000年。

结论:从秦始皇时代就开始忙,到现在都干不完。孟姜女:巴西人民挺难,我也挺难,要哭3000年,哪来那么多眼泪……至于在大山中间挖几条隧道、修几条大桥,这个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修桥架路不是白忙活,更重要的是,以上海这种城市,港口卸了货,运往苏州、嘉兴这样的卫星城的工厂里进行加工制造,难道挖通一座山,修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就够了吗?答案肯定是不够的,核心城市/城市群要有紧密联系的话,路网概念了解一下。

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在烟台和大连之间建条隧道,这两个城市的关系就会变得像上海和苏州、深圳和东莞那么密切吗……谁都知道,不可能的。一条隧道只能让大连和烟台之间的交通变得便捷而已。要想两个城市紧密无间、一体化的话,可能十条隧道还差不多,就像上海、武汉的过江大桥那样……千米高山说挖就挖,千米深海说填就填,给喜马拉雅山开个口子,说得和建一栋写字楼似的那么容易……几瓶啤酒下肚,吹得没边,网上说说可以,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而在山地开展大规模建设,纵使各项黑科技加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修路架桥的成本也终究是迈不过去的坎。而这些钱,最终都是要由巴西的企业家和人民来埋单、不管怎么样,绕来绕去,都是会拉高巴西的工业生产成本、削减巴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资源类产品譬如矿石、大豆只需要一次性运输还好,很多工业品在上下游配套的过程中需要十几次、几十次、上百次的运输,这对于巴西的工业来说,是致命的。

不管怎么看,巴西这片土地,对于发展工业而言,“地狱模式”都是跑不掉的。因此,巴西这个沿海国家,比很多人经常调侃的口小肚大的刚果金、伊拉克、约旦等好不到那里去。虽然不缺海岸线,但是哪哪都别扭,怎么看都憋屈……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在羡慕巴西“资源丰富、风调雨顺”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巴西最紧缺的东西,恰恰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不觉得有啥珍贵的平地。

因为缺乏适合发展经济的平原地带,上帝给巴西安排的命运,恐怕注定就是依赖广袤国土下丰富的资源,卖大豆、粮食、铁矿石维持生计……而一个依赖资源的巴西,居然要成为超级大国,想什么呢?说到这里,很多人应该能知道红色警戒里的基地车在被鼠标点到时候总能时不时冒出来的那一句琅琅上口的美式英语:“Location is key,let us find some flat land.”(位置是关键,让我们找寻平地)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了。

你觉得哪个国家能在2050年成为超级大国?为什么?

目前中国已经被认为是准超级大国了,甚至在十年前,世界上G2的呼声就很高的了。实际上目前中国已经是妥妥的准超级大国了,只要实现两个基本条件之一,中国即时就会成为和美国势均力敌的超级大国。这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台湾统一,二是GDP超越美国。显然,这两个条件都可以预期,大概在2030年左右完成,因此,中国在2030年成为超级大国是没有什么悬念的。

依中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国势和块头,在超级大国的基础上再发展20年到了2050年,中国必定超越美国成为巨型强国或新的唯一超级大国。2050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类似于20年前的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到时中国不穷兵黩武,只会给世界和人类贡献亿级人口的巨型城市,高效的生物医学,促进世界的发展更加均匀和繁荣,宇宙开发和具有普用性的科技贡献,以及天下为公的普世价值观等等。

美国一旦倒台,哪个国家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

如果将美国看成是超级大国的标准,那么历史上曾经被认为是超级大国的苏联和鼎盛时期的英国都不够格。毕竟统领着一个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同盟,并且控制着世界主要航线的国家,历史上还真的从来不曾有过。如果将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作一个排行榜,美国估计要独自占有一级,美国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尝试进行全球治理的国家,成功不成功那另说,但是,只有美国进行过这样的尝试。

假如美国倒下了,差不多也就意味着整个西方文明主导世界的历史的终结,其它的西方大国也会必然跟着出局。如果真的再产生一个超级大国,必然来源于其它文明。产生新的超级大国,必然意味着国际体系的重构,说实话,现在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但是,有几个国家会有这方面的潜力。要成为超级大国,经济军事人口版图都很重要,但是,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进行改变的,就比如当下的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其国家实力就差不多发生了完全的倒转。

日本也曾经成为或者差一点就成为一个经济超级大国,但是,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也只算是西方体系内的一个平平无奇的国家。但有一样东西很难发生改变,那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而文化才是制约一个国家是否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据说鸦片战争时,清帝国的GDP仍然是英国的三倍,但是英国被世界认为是超级大国,而清朝不是。

许多人认为英国在军事上强于清朝,这我也是不承认的,清朝根本性的失败从来都是文化的失败,假如清朝是一个“军民团结如一人”的人民共和国,英国根本不可能获得战争的胜利。就算二战时期,英国在纳粹肆虐的时刻能坚决抵抗,这种文化就有一点超级大国的素质,如果只有经济强大,伦敦下院里可能没有多少人理会邱吉尔,盛产的是做好了等德军来了当带路党打算的政客。

所以,要成为新的超级大国,首先要完成的功课就是文化的构建!就是你的文化一定要具有普世性,这才是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核心秘密!当美国倒下之后,真的能有多少国家有机会发育出这种普世性的文化呢?可以说,少之又少!真正拥有过普世性文明观念的国家和地区,西方除外,世界上就有三个。伊斯兰文明圈,还有作为国家主体的中国和俄罗斯,他们虽然是一个国家,究其本质还是一种文明。

先说伊斯兰世界,现在的伊斯兰世界可以说是唯一真正有潜力在美国代表的西方文明衰落之后重新领导世界的文明,不要小瞧伊斯兰文明,现在美国和西方的衰落,他们贡献了最大的力量。不说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就说现在拥向欧洲和北美的难民,他们对美国和欧洲的冲击一点也不亚于当时蛮族对罗马帝国的入侵,而进入西方之后他们没有被同化的原因,就是伊斯兰文化。

再加上超高的出生率,我们几乎可以相信他们能兵不血刃地取得对西方的胜利!问题是,整个伊斯兰世界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国家,中东的几个大国,如果再出现一个类似于成吉思汗那样的人物,那么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国家是最有机会成为新一届超级大国的。美国在中东重兵防守,庸众说的是为了石油,但是看透大棋局的人,就会发现是为了防范这个地区崛起一个大国,挑战自己的地位。

另外,还有机会成为或者再成为超级大国的国家,就是俄罗斯,虽然机会已经非常之渺茫。如果在地图上看哪个国家最有世界帝国的样子,那无疑就是俄罗斯,高居中北方,版图也最大,当年是“欧洲宪兵”,后来的“红色帝国”,那都是超级大国的排场,但是,如果认为俄罗斯当年的超级大国或者准超级大国的地位是靠全民尚武好战获得的,那就不全面了,俄罗斯乃至整个东正教的文明,之所以一直和西方分庭抗礼,其核心仍然是文化,东正教的“弥赛亚”情结和后来的红色苏联的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才是俄罗斯对抗西方的底气,没有这个文化底蕴的俄罗斯,只能任西方欺压。

假如俄罗斯能从传统中吸取文化资源,同化周边的斯拉夫国家,再现超级大国仍然是有可能的。最后说中国,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咱们也是做过超级大国的,在鸦片战争之前,我们只能算自认是超级大国。我俄罗斯一样,我们的文化中也有成为超级大国的因素,只是被我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要成为新的超级大国,就要回到我们中央之国的理念,重建我们昔日的天下观!少提我们文化中的特殊性,要向世界宣传我们文化的普世性。

只有一个具有普世性文化的国家,才有可能做超级大国,也才做得稳超级大国。只要补齐这块文化的短板,从目前的状况,我们的国家就是一个天然的超级大国!此前我们国家中的天下观念,就是要在华夏文明的的文化影响力的范围内进行一种国际秩序的管理,朝贡体系就是我们祖上当过超级大国的证明。因此如果由美国主导的单级体制崩溃之后,最有可能成为新的超级大国的,只有中国。

成为超级大国有多难?若欧洲统一,能否成为下一个超级大国?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表面上似乎是肯定的,但其实是否定的,今天欧洲从外表到本质都给人以很多似是而非的印象。首先,我同意前面几个回答的解释,欧洲联盟表面上看去似乎是一个统一体,但其实内部各种利益和想法很分散,几乎到了四分五裂的地步。欧盟只是通过一种共同的外交和国防,以及共同的市场和货币把各国整合起来而已。这样的一个构想和行动无疑是伟大的,因为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防止了在一片大陆上产生持续的战争和冲突。

但是,由于各个民族国家之间依然还是各怀心思,因此要组建一个全球一流的国家恐怕依然是难上加难。另外,要成为一流的超级大国,显然是首先成为政治上的超级大国。然而,对于今天的欧洲各国来说,政治上的超级大国时代早已结束了,那是在欧洲十八、十九世纪的年代。但经过了十八、十九世纪的大国势力博弈和烽火连绵之后,欧洲各国在二战之后终于绚然过归于平淡,感性回归理性,认识到以联合来消弥分歧和敌意是何等重要。

历史上有哪些因素促成美国在短短的200年内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我觉得就像德川家康一样,它成功的关键是等待。即使实力有所成长,也不去挑战霸主;而等待欧洲的那些老大哥们把它抬到主角的位置。静待时机,在不损害自身实力的情况下慢慢凸显出自己的霸主地位。其实美国在19世纪末的很多数据都已经并列甚至超过和当时的英国,德国了,但美国并没有主动的对外采取行动,它所坚持的仍是所谓的孤立主义。

以美国大陆这么一个体量的国家来说,只要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成长为世界顶尖的国家是必然的事情。而从一战,二战的历史来看,可以说美国并不是想当老大,而是国际局势把它推到了老大的位置。亚洲和欧洲曾经都是世界的中心,但这个时期都陷入战乱之中。美国作为隔绝在外的山巅之城,成为了很多人的诺亚方舟。许多国家的精英都逃往了美国,构成美国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形成了现在美国的移民社会。

而当各国都饱受战乱的时候,美国的实力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发展,能够在二战的时候扮演起救世主的角色,抗击日本和德国的扩张战略。而美国的工业和经济也在这个时期大发展,使得美国在战后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战前英国的世界霸权是基于英国所主导的金本位制度。但随着二战阴影的到来,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开始流向美国,占了全世界的七成以上。

美国是怎样成为超级大国的,是什么时候成为的,此前的超级大国是哪国?

成为超级大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累积了大量战时卖武器弹药的钱,加上战火燃及欧亚非三大洲并未燃到美国国内,使得世界上大量人才涌入美国(如爱因斯坦等伟大科学家),美国在别的国家还在重建时,他在飞速发展。苏联解体后,更是无人匹敌,一超多强,一跃成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成立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

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殖民地的经济,文化,政治相对成熟。 英法争夺海上霸权,英国获胜。胜利使得英国人的野心膨胀起来,加大对殖民地的剥削压榨。北美殖民地面对高压政策,受不了了,“任性”地开始了独立运动,最终在法国的帮助下胜利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结语: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文章TAG:超级大国  手游  下载  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  手游超级大国从哪里下载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