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射雕英雄传游戏江湖百晓生积分,金庸武侠三大百晓生

作者:本站作者

先来看看《射雕英雄传》中的江湖。所以整个江湖都凋零成这样,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辉煌比起来,总有一种末世之感,尤其是是以江湖为主要背景的故事。如果将“射雕三部曲”内部做一个比较,《倚天屠龙记》的质量比诸《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稍逊。

为什么《射雕英雄传》中没有少林寺身影?

为什么《射雕英雄传》中没有少林寺身影

我本山里人,偶做前堂客,戏说之言,希望博各位一笑。本人看来,少林寺的和尚之所以被封建王朝推崇,一个是他们有武力能帮助朝廷,另一个他们是方外之人,他们做大不至于构成对统治的危险。所以历代朝廷庙堂都大多歌颂少林寺。但是本书的角度是从世俗百姓的眼里去看的,其实过去古代的大多老百姓对和尚没有好看法,那会儿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少,在老百姓的眼里,看那些和尚就是一群吃饱了没事干的玩意,他们光吃饭不干活。

没事儿没纷的人,谁去寺院里求和尚?那会的佛祖办事也要收礼的,不然和尚们吃啥呀?往往穷苦百姓求到寺庙,因为没有礼送,他们也是不管的。所以老百姓更喜欢那些江湖大侠,他们往往是劫富济贫,在那个封建时代,还是穷苦的百姓多啊!所以,老百姓自然不喜欢和尚们。而我们的金大师写作品多年,他也知道老百姓喜欢啥,所以他尽量的写老百姓喜欢看的地方,看的东西。

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

金庸为何将射雕三部曲第一部命名为《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其实就是郭靖,《射雕英雄传》完全可以换个名字叫《郭靖传》,因为这本书讲的是郭靖从大漠里一个射雕少年成长为“侠之大者”的英雄的故事。书里还有一个暗线,讲的是成吉思汗从一个射雕英雄最后被否定为“不是英雄”的故事。先说《射雕英雄传》开始部分,第四回《华山论剑》讲的是成吉思汗射雕,之后郭靖射雕并因此成为了金刀驸马。

这个时候郭靖还是个啥也不懂的射雕少年,成吉思汗却已经是纵横大漠的射雕英雄了。而到了《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一回,第四十回《华山论剑》的时候,郭靖当着成吉思汗的面说他不是英雄,当晚,成吉思汗身亡,全书也至此结束。此时的郭靖历经各种传奇,得到《武穆遗书》,已经从一个质朴愚钝的少年成长为思考国家,民族大义的大侠了。

《射雕英雄传》全书至此也完成了主旨的创作。所以,金庸这本书取名是有深意的,明面上写的是少年郭靖的人生历险传奇,暗里却是在探讨什么才是英雄,他生怕读者误会这本书里的射雕英雄是成吉思汗,特意在此书后面附了一篇《成吉思汗家族》,他明确说明此书里的英雄是郭靖,不是成吉思汗。另外,金庸本人对动物特别感兴趣,这可能他自己都没意识到,细看他的十五部小说命名,竟然有九部小说的名字里含有动物,占了五分之三。

当年大家有没有玩到一款名为《射雕英雄传》的单机游戏?

当年大家有没有玩到一款名为《射雕英雄传》的单机游戏

射雕英雄传,这个我印象太深了,这是一款索尼PS1上面的游戏,由SCEI开发并且发售,所以这其实是一款日本制作的游戏哦,我以前还以为是台湾做的,下面聊聊这个游戏吧。次时代机平台为数不多的中国风游戏说是为数不多,其实除了土星SS的仙剑以外,就是PS的射雕了,仙剑是移植,这个可是原创,受欢迎的原因有很多,题材是其一,金庸大师的巨作,中国人都知道,并且这个游戏剧情也比较忠实原著,人设方面也参考了TVB版本射雕的衣服装饰,1994张智霖那一版,郭靖的帽子我印象很深,战斗动作也是参考了一些影视片段吧,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非常有武侠味儿。

全程中文语音这个游戏带语音的地方非常多,一些重要剧情的对白都加入了语音,而且配音演员全部都是专业的哦,全都是TVB的配音演员,比如给郭靖配音的是叶青,就是给陈浩民版天龙八部段誉配音的那个人,声音一出来太亲切太有味儿了,玩日文配音游戏的时候语音都是跳过去的,玩这个游戏时候就耐心听下去了,和看电视剧差不多,此后很多年都没有再见过中文语音的游戏了。

剧情还原度非常高这一点非常好,玩家们玩起来不会有违和感,我觉得还原度高也是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著作吧,你让日本开发者去修改,他们也改不了啊,只能照着搬了,另外开发小组还请了几个台湾人,也是怕中间因为文化方面出岔子,玩这个游戏的感觉真的就和在看电视剧差不多,就是画面次了一点,大方块有些惨不忍睹,不过画面好的最终幻想8也就那个样,PS1机能还是有限的。

你们觉得《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哪个更好?为什么?

射雕英雄传最早进入我们的视线,83版本的电视剧,家喻户晓,万人空巷,那个时候小说还不大见到,里面的人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开口就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顽童,梅超风,小王爷,傻郭靖,俏黄蓉……这书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就小说的完整性,精彩性,个人更喜欢笑傲江湖,里面人物也是非常的完美,个性鲜明,潇洒不羁的令狐冲,羞涩的圣姑,痴情的仪琳,移情别恋的小师妹,还有天下第一的东方不败,身负吸星大法的任我行,拥有易筋经的少林寺方证大师,精通太极剑的武当派掌门冲虚道长,更有真小人左冷禅,伪君子岳不群,总之精彩程度,比起射雕,有过之无不及。

《射雕英雄传》的五绝和《笑傲江湖》五岳掌门,哪边更厉害?

射雕绝对是一个武学盛世,而五绝也象征了射雕前期的最高水平,五人各有千秋,王重阳虽略胜一筹,但绝不敌其余四人中随意二人联手,这也体现出其余四人的武艺一样非同小可,每人都有自己的成名绝技,王重阳的先天功,洪七公的降龙十八掌,黄药师的弹指神通,段皇爷的一阳指,乃至欧阳锋的蛤蟆功,哪一样不是闻名于天下?与此相比,《笑傲江湖》中的五岳掌门弱了可不止一星半点! 真正的武学宗师以一身深厚内功为基础,大多以自创或所学掌法为自己的武功绝学,王重阳会全真剑法,但他绝非此剑法而得名,黄药师会玉箫剑法,但玉箫剑法的威力绝对比不上弹指神通,《笑傲江湖》中五岳掌门定闲师太,莫大先生,天门道长都成名于剑法,只有岳不群的紫霞神功,左冷禅的寒冰神掌还算是不错,可与降龙十八掌,先天功相比,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五绝不必全体出动,王重阳加上洪七公就可以完虐五岳掌门,没有任何悬念! (我是墨白说说,期待您在评论区的评论与关注,共谈历史,小墨等着您)。

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你喜欢看哪部?

小说的话一直最喜欢的都是《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翁美玲版的《射雕英雄传》是许多人心目中无法超越的经典,个人对该版本是挺喜欢的。可要说最喜欢看的必然是古天乐与李若彤版的《神雕侠侣》,那么多年后仍然会再刷。虽说经典永留存,几十年以上的电视剧演员不可复制,每个年代的制片都有它特有的年代感。就如翁美玲版的《射雕》八十年代 风格演员艺术表现配合着还不太完善的道具,会比九十年代出品的电视剧真实度要差一点,景物与人的自然度也有欠缺,只是这些“缺点”在粉丝眼里就是它经典的价值。

所以《射雕》迷那么多,特别是翁美玲对黄蓉这个角色的演绎让人深入人心。就如《射雕》迷一样,笔者同样喜欢《神雕侠侣》因为那时候年代距离没那么远,影视效果和审美更适合我。加之,这部电视剧中选角个人非常满意,尤其是李若彤演的小龙女,在笔者心目中是武侠女神般的形象存在,惊艳之感至今犹在,成为了笔者心中无可替代的小龙女。

神雕侠侣跟射雕英雄传就差二十几年,为什么武林高手会多出那么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神雕侠侣中,新出现的高手并不多。神雕侠侣新出现的高手,基本是这几个派别:第一古墓派;第二金轮法王派;第三忽必烈手下。其余并没有什么高手。古墓派的高手其实只有三个人,小龙女、李莫愁和杨过。其中李莫愁武功并非顶尖,遇到黄药师直接被秒杀。李莫愁的武功只是强于全真七子,但还不如当年的梅超风,并没有太了不起。

黄蓉后来和李莫愁单挑,就压倒性优势获胜。至于小龙女的武功较高,但也不是登峰造极,在用左右互搏后也只是略强于公孙止。而公孙止真实武功也不是很强,和杨过对掌只是略胜,靠一些奇门武功开始压倒武功还没有大成的杨过,但却被裘千尺打瞎了眼睛。公孙止武功当然大大强于全真七子,也强于李莫愁,却强不了太多。由此类推,小龙女的武功同公孙止差距有限。

至于杨过,那是机缘巧合,自学成才。第二是金轮法王派,这就是金轮法王、达尔巴和霍都三人。金轮法王本来就是西藏密宗高手,那个射雕的灵智上人也是密宗,但学的不是上乘武学,武功却也不亚于霍都和达尔巴。所以,金轮法王才是真正厉害的高手。遗憾的是,徒弟武功和他相差很远,自己连个传人都没有。后来金轮法王在襄阳被打死,他的武功应该失传了。

第三是忽必烈手下。主要是潇湘子、尹克西、尼摩星三人。这三人武功挺高,但也就是全真七子的水平。其中尼摩星后来被杨过一招暗器就打死了,说明他和超一流高手差距巨大。潇湘子打了觉远禅师一掌,自己却被震成重伤。而尹克西武功比上面两个人要差多了,曾被杨过一招打败。所以,这些人武功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是全国甚至印度搜罗来的高手。

为啥古龙给江湖排名非要借用百晓生?《隋唐》里面作者就直接排了?

《隋唐》是在真实历史上加工创作的,为了突出作品的严肃性和条理性,它是某种意义上的“正统文学”。古龙的武侠小说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架空历史,完完全全是虚幻构造的。也正是这样,古龙那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才层出不穷,才有最大限度的发挥空间,《多情剑客无情剑》作为古龙的代表作之一,当然也不例外。古龙通过百晓生设计兵器谱来逐渐引出后续的人物和故事,如果排除掉百晓生和兵器谱,在情节上就没有那么紧凑,也没有了那种新鲜感。

在我看来,古龙这么做的用意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纵观金古梁温四大武侠小说所有作品中,没有一部是以第一人称来描写的。武侠小说首先是虚幻的,金庸也仅仅会参考一些真是人物的某一点作为原型来加工,古龙几乎都是百分百虚构的。古龙通过兵器谱引出接下来出场的一系列人物,这种方式会激发读者的兴趣,抓住读者的眼球。越往后看,对每个出场的人物大家都在心里猜测:这个人是不是兵器谱上排名的人,排第几?既然排上名的人都这么厉害,那做出这个排名的人岂不是最厉害?读者带着这些疑点看这部作品,然后古龙在这些人物之间穿插一些连贯的故事,作品几乎就完成了一大半。

二,古龙通过百晓生这个人做这件事,留了一些回旋的余地。古龙往往通过很大的反差对比来凸显人物的性格,往往开篇用洋洋洒洒很大篇幅来交代一个出场人物,让读者觉得这个人就是无敌手,主角光环妥妥的。但是随即笔锋一转,立马有另一个更厉害的出场,通过巨大的落差,人物的形象就鲜明了起来。同样,兵器谱上的排名人物一个一个出场,然后依次对上号,在这个创作过程,如果在思路上面有更改,可以随时调整。

如果像《隋唐》那样,就没有这个效果。三,把百晓生也融入到这个江湖中去,然后故意留些疑点给观众。书中最大的疑点就是兵器谱上排名第六是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猜测,这是这部作品最大的彩蛋。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妙用无穷!如果是像《隋唐》那样一五一十的安排好,就绝对达不到这个效果。综上,百晓生这个在书中出场并不是很多的人物,通过兵器谱排名这个局把各个人物之间串联起来,然后再在各个任务之间加上爱恨情仇的种种,是不是就水到渠成了呢?。

金庸的三部曲,为什么《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成为佳话,而《倚天屠龙记》却反响平平?

如果将“射雕三部曲”内部做一个比较,《倚天屠龙记》的质量比诸《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稍逊。这不只是读者对于作品本身的倾向问题,还有实实在在的不足之处。从故事的背景画卷来说,《倚天屠龙记》的江湖最为没落对于一部武侠小说来讲,“江湖”的繁盛程度是其最为关键的要素。一个大侠辈出、派系林立的时代里走出的英雄,其含金量自然要比小猫两三只的江湖里走出的“大侠”更高。

我们可以来对比一下,虽然是同一个故事的延续,但《倚天屠龙记》的江湖早已经衰落得不像样子了。先来看看《射雕英雄传》中的江湖。射雕的开场,无论是杨康之父杨铁心还是郭靖之父郭啸天,其实都不算上江湖中人。杨铁心是名将杨再兴之后,算是将门;郭啸天是梁山赛仁贵郭盛之后,算是绿林。但二人的武艺在平常江湖中都算得上高手。

身为忠良之后,同时又有一副磊落脾性,和全真教丘处机意气相投,从而牵出了江南七侠这几个人物。其实丘处机在江湖上的本事还算有点说道,但江南七侠这几个人总是名声大过实力,是正道中人。所以和丘处机虽然有矛盾冲突,但双方没有拼命搏杀。这样一个铺垫,引出了郭靖、杨康直接的故事。但是,即使是江南七侠这种武艺,都教出了郭靖这样的高手,可见当时的江湖基础还是非常雄厚的。

在顶尖战力上,“东南西北中”五绝自然是一等一的,华山论剑成为一时佳话。但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更为自信,坚信自己创出的绝学才是世间一流,即使《九阴真经》有偌大的名声,他们也只是想要拿来借鉴一番,并没有真的想去修炼。当时的很多绝学,比如欧阳锋的蛤蟆功、洪七公的逍遥游、周伯通的双手互搏等等都是自创出来的,其中以黄药师最多,“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之外,弹指神通等等都是当时足以名震江湖的绝学。

江湖上有新人不断涌现,也有新的绝学不断诞生,这是其繁盛的基础。再来看《神雕侠侣》的江湖。这时期的江湖明显要比“射雕”时代更为繁盛,不仅上一辈的高手尚在人世,还出了一个能和“五绝”第一王重阳并列的古墓派祖师林朝英,即使是其后人弟子小龙女一出世,和杨过配合的《玉女剑法》也是一等一的绝学。除此之外,西域武学由金轮法王等人带入中原,《龙象波若功》不输“五绝”自创出的武学。

而像一代剑魔独孤求败的传承都已经现世,杨过更是练就了各家所长,成为了一代大侠。似乎这个年代的《九阴真经》都显得没有那么出色了。而《倚天屠龙记》的江湖是衰退之后的时代。一阳指这种绝学,其传承后人也像朱长龄、武烈这般不堪,全真教已经名不见经传,道门武当一家独大,还算看得过去。诸如和少林、武当、杨过等人都有大因果的峨眉派更是遗失了屠龙宝刀,其名声也只能靠着祖上庇荫以及神兵利器。

号称武林泰斗的少林轻轻松松就被赵敏等人血洗,天下第一大帮的丐帮早就成为了明教口中的跳梁小丑。这时候活跃在江湖上的所谓六大派,除武当还算看得过去之外,其余都名不副实,甚至心术不正。所以明教在这一时期的辉煌总给人一种“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感觉,张无忌年纪轻轻就能技压群雄,倒还真不一定是把《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神功》练到了多么出神入化,毕竟年岁做不了假。

所以整个江湖都凋零成这样,和《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辉煌比起来,总有一种末世之感,尤其是还是以江湖为主要背景的故事。之前既有珠玉,此后自然无光。从故事的讲述手法来说,《倚天屠龙记》最为邋遢除了故事的背景之外,《倚天屠龙记》也是“三部曲”中结构最为混乱的一部。故事开篇就能看出,前两部都是类似今天的“黄金三章”,主要的人物出场都非常迅速不说,其铺垫也和主体情节关联性很高。

网文讲究的“黄金三章”手法其实并不是它独有的,而是通俗小说常用的一种方式,金庸、古龙、琼瑶、张恨水、张爱玲等等大家都很钟爱这样的笔法。“黄金三章”不是为了网文而生的创作手法,而是被人总结出来通俗小说较为受欢迎的一种笔法。而《倚天屠龙记》在开篇上就非常邋遢,用了很长的篇幅都去写张翠山、殷素素以及谢逊的故事,还穿插着杨逍与峨眉派的恩怨情仇以及明教内部的分崩离析。

虽然这些情节都应该交代,但如此集中实在不妥,和之前的两个故事对比来说非常明显。最主要的是,这样的写法完全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取代,并不是非如此不可,如《碧血剑》、《雪山飞狐》这样的作品再情节处理上都要好很多。再有,主要矛盾的设置也是比较混乱的。在《倚天屠龙记》的前一部分流出“倚天剑”、“屠龙刀”这两把神兵利器,似乎在围绕这两件兵器来写江湖纷争,无论是书名还是开篇都给人这样的感觉。

但是故事讲着讲着就偏了,屠龙刀孤悬海外十几年,倚天剑更是没什么存在感,主要的情节还是张无忌赤手空拳的两大神功而已。这样一来,明显故事开头所说这两把“神兵利器”就成为了一个失败的噱头,对于整个故事的情节来说都没什么推动作用。即使之后有刀剑中藏兵法、秘籍的情节,但明显非常讲述的非常急躁,几乎是一笔略过。回过头来看整个故事,更像是去圆初始阶段的情节不协调处。

最后可以看到,张无忌这个主人公实在是不讨喜。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我想“优柔寡断”最合适不过。这样的一个人物形象与郭靖的忠义憨厚、杨过的正邪恣意相比,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最主要的是,感人的故事和张无忌没什么太大关系,反倒是因为他所造成的悲剧一件接一件。这些即使是出自金庸老先生之手,但也不得不说,《倚天屠龙记》在情节和结构上确实是有些问题,不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合理一些。

从读者接受心理来说,《倚天屠龙记》让人失去耐心抛开作品本身的不足,读者对于情节的期待也是《倚天屠龙记》口碑没有前两部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客观来讲,读者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都是有心理预期的。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角色,甚至是整体的情节走向都有自己想象的成分,这种想象是自发的,更像是一种本能,只要看到这些文字,自然就会去设想故事的结局。

思维的速度要比手眼更快,这是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特征。所以,当人们看到一个情节冲突的时候,自然都会去预想故事该如何走向。但这种预想是否符合作品本身,这就不一定了。作者和读者具有不同的思维,作者在创作之初就有了大致的提纲,该如何设置冲突、搭建结构都有一个大局观,但读者往往是从一点一滴去推断,并看不见全貌。所以二人对于故事的理解自然就有可能出现不同。

倒不是说谁对谁错,读者在没有读完整部作品的时候是无法真正理解情节好坏的。那么,一个故事越长,作者和读者心理预期的冲突就越多,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我们举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琼瑶的《还珠格格》。第一部是最为成功的,第二部的故事其实就有些问题,但总体来说还算出彩,虽然走了下坡,但还是有观众追捧。但是,几乎所有的主演都不再接第三部《还珠格格》了。

从后续的采访中就能看出,这些主演都觉得这个故事越来越有问题了。实际上收视率和支持率都下滑得非常严重,《还珠格格》的第三部确实比较糟糕,虽然它出自琼瑶之手。《倚天屠龙记》也是这般,这个故事是第三部了,并且之间隔着一百多年,整个背景物非人也非,和时间连贯的前两部作品比起来,自然就会让读者产生非常多的不满情绪。

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而是有关联的“三部曲”,在《射雕英雄传》的时候读者的心理预期和作者的构思就有些冲突的地方,毕竟两个人的思维方式总会是不同的,经过了《神雕侠侣》的积累,到了《倚天屠龙记》自然就非常多了。简单来说,读者的心理预期与作者冲突不是《倚天屠龙记》才开始的,而是在之前的两部作品中就已经开始了。

文章TAG:百晓生  射雕  金庸  武侠  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游戏江湖百晓生积分  金庸武侠三大百晓生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