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游戏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历史地位
作者:本站作者对于题主想问的学习历史,那么完全可以从游戏中每名武将列传中吸取关于历史人物的介绍。总体来看,这个游戏做的很不错,起码在关卡设置上,很对应三国的历史事件,或者确切的说,对应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事件。话不多说直接上游戏名字,推荐《血色衣冠》这款由《三国志11》为基础制作的MOD游戏。
有没有一些在电脑上玩,可以学历史的游戏?
话不多说直接上游戏名字,推荐《血色衣冠》这款由《三国志11》为基础制作的 MOD 游戏。首先,作为一个笔记本电脑的使用者,对于这款只有几百兆体积的游戏,想要运行,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其次,尽管游戏是以 2006 年发售的《三国志11》为基础改编制作的,但是现在看来这水墨画风格的游戏风格也没有让人觉得过时。
最后,游戏的背景是,上溯春秋、下迄明末,跨度两千余年,所选的 40 个政权、732 名文臣武将,以统一华夏大地为目标,在同一个舞台上相互角逐。接下来说说详细的介绍。游戏背景已经不再简单的局限于三国时期,而是如同介绍的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选出了古时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 40 个政权。除了大家熟知的三国之外,像三国之前的西汉和东汉,结束三国乱世的二晋等等,还有唐、宋、明等大家较为熟悉的鼎盛王朝都会出现在游戏中。
游戏玩法上秉持了《三国志11》一贯的模拟策略类型玩法,不过作者利用 SIRE 软件对于原版游戏内诸多不合理或不贴近史实的设定都做出了更为详实的修改和设定,此外还为游戏增加了 40 多个全新设计的特技,让游戏体验更加丰富和有趣。对于题主想问的学习历史,那么完全可以从游戏中每名武将列传中吸取关于历史人物的介绍。
因为作者以《通鉴》、《左传》和《二十四史》为基础所撰写了十四万字的人物列传,没有演义中出现的虚构人物。简单的说,三国时期的人物列传全都是以《三国志》为记载撰写,而没有将《三国演义》的杜撰故事写进去,保证了你在游戏中了解的历史内容都是正统的内容。除了这些非常详尽的历史人物记载资料之外,每名武将的特技,也都是根据武将生平中一些较为突出的事迹进行设定的。
比如我们学习过的“商鞅变法”,在商鞅的两次变法之后带来了秦国的强大,游戏中作为秦国武将的商鞅特技也正是变法这个特技,而特技的效果也和变法本身增强国力有着息息相关的设定。这样的特技设定也让题主可以从侧面了解到这些历史人物有过哪些代表性的事迹。不过你以为就这些了吗?并不是的,武将的能力值设定和兵种适性设定也同样都参考了这些武将的代表性战役或所统率的精锐兵种。
像历史中以培养骑兵并成功击破匈奴的霍去病在游戏中骑兵适性评级就是最高等级的圣(SS)适性,代表了他在骑兵领域独一无二的能力。而同样在骑兵上有着非常厉害战绩的拓跋焘,在游戏中设定了骑兵的神(S )适性,以及特技当中的骑神。如此的设置既体现了霍去病的强大,也没有让处在不同时代的另一位在骑兵上非常有建树武将处于劣势。
不过这样的争论更能在武将的能力值上有着诸多的体现。因为能力值的设定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在这里就单拿最具代表性的统率来举例说明一下。《血色衣冠》与原版游戏有着一个很重大的设定区别就是,原版游戏是武将统率定取所率领部队的防御值,而武力则定取攻击值;《血色衣冠》则完全是由统率定取攻防值,这样的目的是为了突显历史中一些儒帅的实际作用。
那么如何给这些历史的人物进行实际的统率值划分那?作者对于能力值的判定进行了一个系统的衡量标准准则。能力值评定规则:99:失败者最高统90:战绩得过硬,或者名声很高89:很有水平,与 90 的区别是名气/战绩可能会没那么突出,或者有大型失败84:名气极高,甚至有古之名将之称,但战绩一般;或者战绩不错,但名气太低83:地盘归零诸侯的最高统,或兵败 身死,当然也有实际是这个水平的。
79:有能力但是有重大缺陷70:一言难尽的带兵武将,或者带兵的文官69:与 70 的区别在进攻方面59:长孙嵩专属,空耗武庙名额但是实在过于一般50:以下的就没带兵经历了部分武将数据:100:刘裕99:项羽90:班超、李晟89:王镇恶、薛仁贵84:高长恭、刘道规83:关羽、侯景、周访79:侯君集、元英70:姚襄、康怀贞69:苻健、孙承宗59:长孙嵩50:黄歇对于这样的制订规则,以及你掌握的历史内容,不知道对于作者的设定还满意吗?这就仿佛像一次历史考试一般,这些武将因何能够得到这样的数据,在你的印象里是否与作者的规划一致?如果不一致又是谁对谁错那?总而言之《血色衣冠》不仅是一款源自《三国志11》修改之后的佳作,还是一款玩游戏学历史的最好伴侣,从游戏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武将的设定与其历史中的记载都有着非常贴切的体现,很容易勾起你在玩游戏的同时,看到一些你不熟悉的武将却有着不错的能力值,想要去了解一下这个人物真实的记载是怎么样的求知欲望。
经典游戏《三国战记》的游戏流程符合三国历史吗?为什么?
三国类游戏层出不穷,《三国战记》是一个经典的街机游戏,共包含七关,大致都是三国中的经典故事:第一关BOSS:孙姬。地图名字:截江救阿斗 第二关BOSS:彻里吉、夏侯渊。地图名字:定军斩夏侯 第三关BOSS:夏侯惇、张辽。地图名字:威震汉中地 第四关BOSS:吕蒙。地图名字:大意失荆州 第五关BOSS:陆逊、沙摩柯、左慈。
地图名字:智破八阵图 第六关BOSS:许褚、孟获、黄盖。地图名字:雪战夺荆州 第七关BOSS:曹丕、魏延、司马懿、曹操。地图名字:三国归一统如果说把三国归一统放在最后,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前面的几个顺序也大致是正确的,第一个为赵子龙曹营救阿斗,第二个的定军山和第三个的张辽威震逍遥津,时间发生基本是前后,安排合理。
而在往后面,大意失荆州和攻打东吴失败后智破八阵图,时间也符合。(雪战夺荆州不太清楚),最后三国归一统,主要是对应三国大后期了。总体来看,这个游戏做的很不错,起码在关卡设置上,很对应三国的历史事件,或者确切的说,对应三国演义中的经典事件。像后来出的一些其他游戏,也都紧贴三国事件,像后来出的三国志,三国群英传之类的。
日本借鉴中国历史的影片或制作的游戏,比如三国,会给版权费吗?
我真的希望《三国志》作者陈寿、巜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后人们,出示有力证据,向日本如“东京电视台”、漫画家横山光辉等部门和人员追索版权费。西晋史学家陈寿是四川南充人,当地文化名人谯周的高足弟子,他的父亲是参军(类似军队参谋),本人也担任观阁令史(其职不祥)、姜维幕僚。陈寿的资料我仅能提供这些。长达半个世纪的“金矿”挖掘(三国太精彩 动漫素材犹如守着金山)刚好半个世纪前,现在忙于打游戏的朋友,在你现在的这个年纪的时候,你的父母对于巜三国志》和巜三国演义》的书籍了解可能还是很生疏的,因为这样的小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而一衣带水的日本,漫画家横山光辉(不是横山勇的后人吧)居然用了15年时间,将另一个日本人吉川的《三国志》(涉嫌假冒伪劣)改编成长达60卷的漫画。十六年(1986)后,这部漫画重印超过70次,累计发行量达到5000万。那位疑似“横山勇”后人的横山光辉获利几个亿,很快成为漫画界的“热搜人物”,一线品牌作家的地位是稳当的。
漫画“正说”曹操《苍天航路》是一部成功的“正说”曹操的漫画作品,在这部漫画作品中,中国传统的奸臣形象被完全颠覆,成为当时的正统人物。我国的导演高希希同志也许受到邻国对于曹操的正统表现,也导演了一部名为巜三国》的长篇巨制,片中主角曹操也被“次正统”化,显然高希希先生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因为《三国演义》在中国民间,已经形成了传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日本版的漫画曹操,同样给作者带来超过千万的销量,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日版曹操的形象被日本各界奉为正统,认为是完美领䄂的代表。浪花淘尽英雄《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在日本掀起的滔天浪花,在后浪急起直追的“戏说三国”时代,60卷的《三国志》和《苍天航路》被拍死在沙滩上。率先发难的是巜龙狼传》,勉强够得上黄易先生《寻秦记》的一个角角,以两个穿越回到三国时代的高中生为主角,将三国历史任性的穿插其中,这种骚操作的作品,居然销量过亿!的确为我们的高希希先生抱屈。
骚编的还有,三国猛将们纷纷变身日本高中生,巜一骑当千》的猛张飞,莽相如都变成娘希希(不要唸成匹)的高中生。群雄逐鹿的故事变成了以洛阳(日本)学院等十所高中争夺关中地区最好的私立高中的打斗。这种高调宣传的后果就是现实中“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怜的是日本的父母们,跪伏于考场外,心中祈愿:“如有万苦,皆加吾身。
”三国时代的美女们《百花缭乱》的戏说中,须眉豪杰们一个个变身美少女,这种令人窒息的神操作,可能使我们目瞪口呆,但这些维妙维肖的美少女战士,依然飘红各地票房,赚得用背兜装钱。三国牌,就是日本的金矿,成为变化无穷的金刚魔方,可以随意使用。结语日本在巜三国》係列商品大战中,对中国取得了较大的胜利,真金白银赚得不计其数,而所谓的版权费,根本没有,因为版权人早已作古,而且因为是世界名著,我认为是人类共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