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答题游戏,答题游戏老幼咸宜全民参与
作者:本站作者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中华文明”的定义以及“五千年”的来历。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怎么算的,从专家的研究来看,有几种看法。华夏文明何止上下五千年!由愚蒙到开化,演进的时间是很长的。有人认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事实上不止五千年。
中国上下五千年是怎么算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怎么算的?这个问题应该由历史领域的来作答才是,不过文化领域也可以回答,因为文史一家嘛。回答这个问题说实话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既不是史学家,又不是考古学家。因此,只能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做个分析推测。关于中国上下五千年怎么算的,从专家的研究来看,有几种看法。一种是北京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中心研究员陆杨的看法。
他说:“中华五千年这个概念最早既非科学结果,也不是中国人自己提出的,而是耶稣人士卫匡国在编撰中华史时建议从伏羲时代开始算起,将伏羲元年定为公元前2952年,这个观点稍后耶稣会士撰写中国史时采纳,从而奠定了中华史大约有五千年的框架。”还有一种,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易曾引用梁启超的话来说明中国史籍的记载:“俗史详记古帝王年代,大抵皆据宋邵雍之《皇极经世》,如云黄帝元年大约距今四千六百二十五年。
”《皇极经世》是宋代一本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和社会历史变迁的书。书中称尧元年为甲辰年,清末民初学者卢景贵认为相当于公元前2357年。另据晋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纪》推算尧以上共有五帝历时341年,黄帝应为2698年。这一说法后来被广泛接受。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清末民初,尤其是辛亥革命(1911年)前十余年,中国曾掀起一股“黄帝热”。这是因为晚清知识分子在西方民族文化的冲击之下,试图建构本国国族认同的文化符号,便从远古传说中选择了神话人物——黄帝,强调其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炎黄子孙”的概念也是这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自我称谓。影响直至今天。另外,从鲁迅先生1903年在东京写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就是选择了黄帝(轩辕)作为国族感寄托的符号。
钱穆在他的《国史大纲》里写道:“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从黄帝传说以来约为4600余年。”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从大禹治水算起,从公元前2200年大禹治水,距今4200年左右。那么到底哪种说法更为确切呢?我们大致来梳理一下,人们都熟知的“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有人认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事实上不止五千年。从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头遗址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古城和祭坛,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遗址就证实了中国文明史是五千年以上。那么从伏羲元年这种说法来看,我们先对此做个简单了解。史记中称伏栖,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氏(即东方上帝)一说。
太昊伏羲是传说时代最早的远古帝王。各种迹象表明,他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的母系氏族演变为父系氏族的原始氏族首领。黄河中下游地区最早产生于大汶口文化区域。太昊氏族首开历史先河。大汶口文化距今约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综合上述几种说法。我们认为,中国上下五千年还是从黄帝时起计算较为科学。其理由:一、虽然伏羲的时间与黄帝差不多远,(太昊氏族距今约公元前4300年——公元前2500年,黄帝以来约4600年)我们也有的地方的祖先牌位写了伏羲,但从大多数的情况来看还是称“炎黄子孙”这点来看,从黄帝时开始计算更为合理。
二、持大禹治水时计算的说法,理由不充足。我们知道大禹治水的历史贡献,但后世的纪年从此时开始证据不足。三、的确我们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化遗址要不止五千年,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发现更早的文化遗址。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只能说到目前为止,中国人的普遍认可,由于时间的约定俗成,所以,还是赞成中国上下五千年从黄帝时起开始计算的说法。
为什么青少年要读《上下五千年》?
大家好,我是爱学习的雁知,我来回答。我收藏的《上下五千年》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由林汉达、曹余章编著的图书,是一本优秀历史读物,优秀的少年儿童读物。作者根据历史上重要事件和著名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故事化的写出来,浅显易懂,故事引人入胜。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所以一般说"上下五千年",也就是代指中国的历史。
编著者曹余章在82年版的前言中写了一段话,充分说明了为什么青少年要读《上下五千年》。作者写到:“我曾经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除了别的措施之外,扩大知识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历史知识,同语文知识的关系很密切。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词汇、特别是成语典故,多半出于各种历史书籍。
在一些古今典范作品中,运用史实的更不少见。因此让学生从小阅读一些历史书,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无疑是有益的。但是我国的史籍太多,而且古代史的原著都是文言文。一般少年读者要读懂这类书当然有困难。何况现在学生要学的科学门类那么多,也没有可能去直接阅读原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运用史籍中的丰富材料,来整理、编写一本浅近的比较系统的历史故事书,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要问中华五千年是怎样推算出来,敞人虽不才,但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中华五千年不是推算出来的,根本也不用推算,凡是中华国人稍有头脑的都知道!有人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这只是传说,没有根据。有据可证明的就是由三皇时代的伏羲传无字天书---河图和先天八卦图开始,后又有神农为解决人们疾病的痛苦舍身尝百草,註有神农本草经传流於世。
到五帝之首的黄帝结合阴阳道理,探索病因病情,总结出医疗理论,写出对人类的医疗事业巨有非常大的指导方针的宏伟著作---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的理论至今还在指导着中医学的大方向!在这期间已有连山易的出現,所以黄帝定立了道历!这时的阴历法,农历法已经形成,到了大禹的夏朝时便有了一套完整历法系统。所以把阴历和农历统称为夏历。
大禹也用洛书与伏羲的河图前后呼应,用后天八卦与伏羲的先天八卦相配演义出八八六十四复卦,完成了史无前例的重大文献---易经,为后世的儒学,道家指明了航向!如果有人不信中华五千年有记载,请到各处的道覌询问今年道历是多少年,好了,您也不用费那个劲了,我就告诉你吧,今年是道历四千七百一十七年,今天是阴历四月十八。
中国封建制度才2000多年,为什么说是上下五千年?
文/玉之溪封建社会2000年大家都知道,问题是封建制度之前有没有别的社会形态或者组织形式呢,答案肯定是有的。封建社会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一个比较高级成熟的社会形态。在此之前有奴隶制社会制度、部落联盟社会制度、部落制度这些社会组织形态。中国的封建社会制度是公元前221年正式在全国建立的,他的标志就是秦国东出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进而统一思想、文字、文化、经济形态等,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纪元,经过不断的演变完善,到了公元1912年,新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帝制,结束了封建社会,算起来到现在也就是两千多年了。
从公元前221年往前推,是中国的奴隶制社会,这个时期的人类社会是残酷的,人可以是物品,可以相互买卖、人可以是祭品,可以给死去的王公贵族陪葬。这个时期主要就是指的周、商、夏三个奴隶制国家,这几个国家国祚加起来有近2000年左右。由于当时的文明程度很低,只留下了一些古迹文物,越往前越模糊,以至于可以佐证夏朝存在的文物古迹都不多,遭到某些人的质疑。
但是有关历史文献资料是可以佐证夏朝存在的。比方说司母方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等物品都是商朝流传下来的。这些文物上记载的事,破译出来,也证实夏朝存在。夏朝之前就是,部落联盟时代了,流传最广的当属尧舜禹的传说。由于考古的局限性,那个时代流传下来的东西物件很少,只有少数夏商周时期流产下来的一些文物及远古遗趾,显示他的存在,还有近似神话的传说,使人将信将疑。
但这些是毋庸置疑的存在。再往前就是部落传说时代,比方说炎帝、皇帝、蚩尤部落时代,部落之间兼并融合,催生华夏族的诞生。再往前就是神话时代。比方说,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女娲造人、补天等神话时代。这个时代历时更久远,远不是几千年、上万年的时间,这个可能就是人类在渐渐走向文明时代一种浓缩现象。不能记入中国人文明史。
要想深入掌握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需要读哪些历史著作?
谢邀!回答这个问题,就像面对着烫手的山芋,闻着香甜,但不敢一口吞下。“读史以明鉴,察古而知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章典籍,灿若星河。非得分门别类,排出哪些著作,我无能为力,就思想文化而言,是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杂剧,明清小说,这些都难以割舍。一部《红楼梦》,多少学人为其贡献毕生精力,才成为红学专家,他们为文化传承发展不遗余力,皓首穷经,矢志不渝。
中华上下5000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的,你怎么看?
中华民族以悠久的历史为傲,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现在是公元2019年,如果按照五千年来算,中华文明应当是始于公元前三千多年。可即使早到中原大地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也已经是公元前二百年左右建立的了,在秦朝之前那三千年,到底去了哪儿呢?按照史书记载,中华文明最早的朝代是治水有功,受舜帝禅让而建立的夏朝,建国的大致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距今四千余年。
也就是说 ,即使加上夏朝,中华文明总共也就四千多年,这和我们宣称的“上下五千年”并不匹配,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我们要先了解上下五千年这一说法的来源,其实,这个说法最早并不是中国人自己提出来的,而是出自清顺治年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1614年9月20日-1661年6月6日),他写过一本《中国上古史》,向西方介绍遥远东方的国度中国,并在自己的著作中以上古伏羲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将伏羲时代的元年定为公元前2952年。
他的这一说法在欧洲广为流传,得到了众西方史学家的认可,于是先是在欧洲,出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一说法。然而伏羲的神话色彩实在过于浓重,于是他关于中华文明历史的观点并没有被这一文明的继承人所采纳。民国成立伊始,采用了以另一位稍微现实一些,且更能代表华夏文明的人物黄帝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以他的诞辰公元前2698年当作纪元。
1912年民国建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通令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中华民国元年。”按照四舍五入,也算是勉强达到了“上下五千年”。按照社会学的定义:“文明是使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这些集合至少包括了以下要素:家族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观念、法律、城邦和国家等等。
”在考古学界,“文明”的标准则是“城市、文字和国家制度。”可是目前,我们最早的文明遗址发掘还停留在商代,以至于西方许多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没有实物证据,就难以证明文明的存在。换句话说,秦朝以前的那三千多年里,有一千多年还被在埋土里,还仅仅被记录在史册或传说里。要想向质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人证明,还需要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需要一代代考古人的前赴后继。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真的有五千年吗?
若以人的短短几十年经历,去量度五千年时光,会感觉到长得不可思议。但是,不妨换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人类演进的历史,以数十万年计人类与动物分道扬镳,是基于人类有两个强项:善于理性思维;善于劳动创新。由分道扬镳那一刻到今天,历经了数十万年。华夏文明何止上下五千年!由愚蒙到开化,演进的时间是很长的。华夏文明五千年,其实是属于历史当中最近最新的部分,其认定,是建立在考古学证据上的。
既然夏朝没有明确的考古证据,为什么还一定要说“上下五千年”呢?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中华文明”的定义以及“五千年”的来历。何谓中华文明?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中华文明的开端?传统的史学界大多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奴隶社会。因为从这一时期开始,建立了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和原始水利灌溉技术,有了明确的列王世系和兴亡更替的朝代。
从这时开始,文明不断地传承了下去,在千年的朝代更替的积累中,中华文明一步步形成、发展。所以,想找到中华文明的源头,主要就是寻找中国的第一个朝代的开端。缘何是“五千年”?大致源于《史记》中关于三皇五帝以及《夏本纪》的记载,所以中国传统里就认为信史始于三皇五帝,认为未找到确切的出土遗址是由于年代久远,但始终坚信他们都是存在的。
所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也就一直这么叫下去了。到近现代,一批严谨的史学者开始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我们不该用战国以下的记载来决定商周以前的史实。王国维成功释读了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商王世系表基本可靠,实现了出土文物与史料记载的双重论证,所以殷墟时期商王朝的事迹确为信史。但是,夏朝一直只是存在于类似传说的记载中,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证明。
于是考古学者开始寻找夏朝存在的实物证据。目前挖掘出的出土遗址中,最重大成果是二里头遗址,它是一个超大型的都邑,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多进院落大型宫殿建筑、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等等。它表明当时的社会进入到广域王权国家阶段。但是,它是否是史料记载中的“夏朝”,目前仍处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中,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步进展。
华夏文明上下5000年,易中天却说只有3700年,你觉得这个说法靠谱吗?你认为华夏文明有多少年?
2013年以后,易中天多次在演讲中谈到,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是个错误,不能再讲五千年文明史,“上下5000年,是文化;3700年,是文明。文明的起点,是要有考古学证据的。据最新碳14测定,二里头文化一期(位于河南偃师)年代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所以是3700年。”《易中天中华史》,封面上赫然就印着“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
”易中天称,自己在断代方面,将中华文明分为史前史和文明史,分界在二里头。二里头是城市还是聚落有争议,自己取“城市”说。从二里头算起,我们是3700年文明史。“因此,我们以后不能说5000年文明史”。易中天的观点并不新鲜,民国的时候就有以历史学家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史学大家钱穆就有言称:“从古竹书纪年载夏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
(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二六八一。)。”胡适更激进,当时就说“东周以上无史”。西方某些历史专家根本不承认中国的夏商周先秦史,有名的《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直接从秦汉史写起, 不提先秦史或者上古史。易中天将中华文明5000年 “缩水”为3700年,主要依据是他所谓的一个“国际共识”:即文明的起源以国家建立为前提,而国家建立又以城市出现为标志。
西方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易中天的“国际共识”其实就是用西方的标准来套用中国历史。易中天说中华民族只有3700年文明作为一个学术观点,一家之言本无可厚非。易中天的历史观错在太绝对太武断,说什么不能再讲五千年文明史。易中天你凭什么认为中华民族肯定没有五千年文明,考古学的证据是一个动态的变化,民国发现了殷墟甲骨文,现在发现了二里头,明天会发现什么谁也不敢保证。
黑格尔认为“中国实在是最古老的国家,世界历史首先应从中华帝国说起”,“没有中国的古老文化,就没有世界文明”。苏联历史学家司徒卢威在《古代的东方》一书钟,在关于中国一篇的开头,就肯定地说:“中国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中国的历史起源本身就是一个迷,需要不断的研究不断的考证,轻易下结论,不是一个学者的求实精神。
司马迁写《史記》时,从黄帝开始写,但很难断定是真是假,于是采取“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即“可信的作为信史,可疑的存疑”的科学态度,秉笔直书,把疑虑留给后人考证。这才是一个史学家的态度。《史记·殷本纪》所记载的每代商王的世系和名字都被殷墟甲骨文所证实;王国维据此判断,《史记·夏本纪》的记载也同样是真实可信的。
西方根据神话史诗居然能找到特洛伊,我们为了一个夏朝到底存在不存在都要争论半天!清华大学历史教授李学勤曾说: 其实世界上考古遗址的属性不能够只设想从文字上来证明, 很多的遗址就没有文字的证据 例如考古学先驱德国的施里曼对特洛伊城的发现, 到今天为止, 那个遗址也没有出过特洛伊这个名字 可是所有人都相信, 肯定特洛伊就在那几个地层里面 。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不能简单以城市国家的出现文献的记载为证,历史的过程复杂多变,口口相传未必不是信史。易中天上来就说《尚书》《国语》不可信,史学家为这个问题争论了几百年了,也没有彻底否定其历史价值。连疑古派顾颉刚推断《尚书》有些篇章“或者是史官的追记,或者是真古文经过翻译”,易中天却轻易否定,可见其易中天的学术态度。
19世纪末,英国学者拉克伯里提出黄帝是从古巴比伦迁来的。此外,还有人认为华夏始祖是从埃及、印度、中亚来的。易中天则认为女娲的前身是夏娃,夏娃是女娲的前身。易中天真大胆,一下子把中华民族的神话史给改变了,夏娃也变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吗?不知道易中天从哪里得来的证据,这么信口雌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
良渚古城及之后的陶寺古城作为早期国家的实证,认为它们的“巨型都邑、大型宫殿基址、大型墓葬的发现表明,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前,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区域,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易中天信誓旦旦文明的起点是要有考古学证据的,而他自己喜欢信口开河,说什么女娲本身就是蛙,黄帝的母亲疑是性奴,中国古代根本没有尧舜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