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大陆页游游戏商,37斗罗大陆网页游戏官网
作者:本站作者中国的游戏行业,手游和页游已经基本做到了工业化规模生产,游戏大多很low,游戏性艺术性通通没有,完全入不了核心玩家的法眼。台湾奥汀出品,不能算是大陆的三国游戏。有两款游戏非常出众,都是大陆制作。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盗版商常常给冷门游戏、老游戏挂上热门大作的名字来吸引买家。
大陆有什么精品的三国游戏吗?
我真的真的很努力去找了一下,过去十年内真的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精品的大陆三国游戏。三国这个经久不衰的IP,在游戏内容上的却是一直被国外游戏占领。文化输出我们是做到了,但是钱一直是被外国人赚着。罗贯中也从来收不到一分钱的版权费。先看看精品的三国游戏都长什么样子,都是哪国人做的。《全面战争:三国》——欧洲人做的PASS目前市场上,发售当天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5万,热度超过了彩虹六号。
成为了当前世界上最新最火的三国类游戏。全战三国可以证明,中国玩家对三国类游戏的热情,现在这款游戏基本上60%的玩家是中国人。全战:三国正在冲击市面上最好的三国游戏的头衔。《三国志》系列——日本做的PASS毋庸置疑的经典, 从一代开始到最新的三国志13。他的影响力大到影响了所有的三国类游戏的人物画像。现在的三国类游戏里的人物头像,多多少少都有三国志系列的影子。
9代和11代是三国志系列的巅峰。《真·三国无双》系列——日本做的PASS同样是日本做的游戏,与三国志系列的策略主题完全不同,日本人在另一个维度上挖掘出了三国游戏的潜力,那就是无尽的打怪,俗称割草,让玩家有一种一骑当千的感觉。真三国无双的3代到5代是巅峰,后续作品有点崩坏,主要是审美疲劳。但不影响最初真三国无双三代在PS2平台与PC平台上的耀眼。
那时候真的是无脑割草游戏的巅峰。赵子龙名言“敌羞吾去脱他衣”,我现在还记得。《三国群英装》系列——国产然而是中国台湾的,并不是大陆的PASS最成功的的版本应该是三国群英传3,当时是2000年左右的网吧。三国群英传3在红警、星际、传奇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游戏里还加了些作弊码,R011,R021等用于直接释放武将技,炫酷的武将技是非常前卫的设定,可惜三国群英传从5开始逐渐崩坏,后续的作品再也不是人的战争了,后期甚至有神仙精怪的加入。
目前最后一部三国群英传也定格在七代了再也没出续作,而七代的发行时间是2007年,11年前了,可以说这个系列也已经彻底消失了。台湾奥汀出品,不能算是大陆的三国游戏。而大陆的三国游戏,列举一下:《三国杀》不得不说,最早期的标准版时的武将技能设定,非常还原三国的各种人设,平衡也做得很好。而现在的三国杀,武将一个比一个不知名,技能一个比一个酷炫,技能描述一个比一个复杂,字数都可以超过一篇高考作文了。
所有新的更新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骗氪。把三国题材浪费在这种上面,然后再对比一下《全战三国》这样水准的作品,十分尴尬。如果放在Steam上恐怕已经差评如潮了。实在算不上精品。《梦三国》本来就是DOTA的同级延续,然而DOTA和LOL都做出了自己的风格,梦三国现在半死不活的状态。即便是氪金网游,能够冲出世界也可以算作精品。
而梦三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满足于现状,没有赶上移动转型潮流,最终埋葬在了自己手上。哪怕是有了危机意识出了2代与手机版,也已经晚了,成为被时代抛弃的小众游戏,算不上精品。《率土之滨》网易投入了多少钱在这个游戏的宣传上面,然而氪金手游的属性已经注定了这款游戏的结局。现在半冷不冷,搞的网易扔也不是留也不是,非常尴尬。
精品是不可能的。最悲哀的事莫过于要找大陆的三国精品游戏,我竟然要到20多年前去找!20年前,国内的游戏产业是有灵魂的,还没有被各种业绩KPI腐蚀。有两款游戏非常出众,都是大陆制作。《傲世三国》目标软件2001年开发的作品。国内第一款打入全球游戏排行榜TOP100的作品。当时国内游戏界的骄傲。距离现在已经整整18年了。
这个游戏可以算作精品,就同期游戏的水准来说。把策略游戏和实施战略游戏两者的优点完美结合起来。这是战斗画面,战场元素的丰富度,战斗的密集度与现在的游戏比较丝毫不逊色。《三国赵云传》珠海的游戏团队2001年的作品。多少80后还能从抽屉里找出那些年的游戏光碟?里面一定有一部三国赵云传甚至是后续的资料片纵横天下。
游戏性放到现在也一点不逊色,只要图形界面能跟上。同样这个游戏也可以算作精品。技能树点偏所以,我们明明有一个非常好的开端的啊。为什么这20年来,就再也没有出过几个哪怕不是精品可以让人记得住名字的三国游戏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游戏业的技能树已经点偏了,在各种KPI的压榨之下,唯有短周期,快速回本的氪金手游能满足这些条件了。
中国网游中的“页游”是如何成功的?
从成龙大哥代言传奇类页游的那天开始,大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按照成龙大哥代言一家垮一家的毒性,这个行业迟早得出事,果然最近这个行业的大哥《贪玩蓝月》就出事了。6 月 12 日,《贪玩蓝月》研发商浙江盛和游戏的控股母公司恺英网络晚间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控股股东、实控人王悦的《通知函》,王悦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经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批准,已被上海市公安局正式逮捕。
相信大家都对《贪玩蓝月》这款游戏一点都不陌生,这款传奇类页游凭借着「搭嘎好,我是渣渣辉」、「是兄弟就来砍我,我在贪玩蓝月等你」等魔性的广告词外加上疯狂砸钱得来的曝光率,不仅在大众心中刷足了存在感,而且也造就了 B 站经典的鬼畜素材。虽然在观感上很low,但是《贪玩蓝月》的流水额是非常惊人的,《贪玩蓝月》的月流水在 2017 年就超过 2 个亿,是所有页游中最高的,就算跟行业寡头腾讯网易的大部分游戏相比,也不遑多让。
这款游戏的所有权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在王悦被抓进去的当天,江西贪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发布了一个公告,声称《贪玩蓝月》与恺英网络并无直接的关系,王悦也并非媒体报道中的《贪玩蓝月》公司实控人。要搞清楚其中的关系,还是要从王悦本人说起,这个曾经在 2016 以 70 亿元身家,与滴滴创始人程维一同入选「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中国最年轻富豪的 80 后,是怎么一步步成为阶下囚的。
王悦,1983 年出生于江苏昆山的一个教师家庭,2001 年开始在长安大学学习修大坝的专业,在大学期间王悦并没有像那一批大学生一样开始沉迷于游戏,而是把聚焦点放在了做网站做流量上,通过制作下载站、音乐站这些资源类的站点,王悦在大学期间就已经依靠广告年入百万了。可以说,王悦是一个极具商业头脑的人,而在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了位于上海的 51.com,从产品经理做起,三年时间内组建了 51 的游戏部门并且担任负责人,并且将用户量从 0 做到了 1.7 亿。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这个自称并不喜欢游戏的年轻人看到了游戏的商机,并且在 2008 年自立门户成立了恺英网络。恺英网络一开始就相中了当时风靡全国的社交游戏,并且借助人人网和腾讯的巨大流量,用户数量迅速发展,公司也很快月入千万。随着页游时代的到来,恺英网络也迎来了最快速的发展期,恺英网络开发和运营了包括《蓝月传奇》(贪玩蓝月前身)、《蜀山传奇》等多款热门游戏。
而到了手游时代,恺英网络依然顺风顺水,推出了《全民奇迹MU》首日流水就达到了 2600 万,并且长期位列国内 iOS 畅销榜前五。出色的业绩也让恺英网络在 2015 年底成功借壳上市,市值一度达到了 400 亿之巨,王悦一夜之间暴富,而且这个市值也远远超过了王悦在内的管理层的预估,大家都想着赶紧高位套现,于是在股票还没有解禁的短短的时间内,恺英网络出现了大量的股权质押,管理层通过这种方式过上了富豪的生活。
王悦也在 2016 年达到了人生顶峰,入选了当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然而好景不长,到了 2017 年,恺英网络业绩增长不如预期,股价也一路下跌几近腰斩,也就是在此时,为了提升股价,恺英网络共花了 18.07 亿元拿到了当时《蓝月传奇》的开发商—浙江盛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71% 的股权,凭借这波操作,公司市值有所回升,而《蓝月传奇》在后来由江西贪玩代理后改名改成了《贪玩蓝月》,也是在贪玩的营销下到达了知名度的巅峰。
然而对于王悦来说,几笔收购短期内的确让股价稳定了下来,但是也只是饮鸩止渴,尤其是在 2018 年整个游戏行业受限于版号等问题,导致没有新游上线产生流水,股价再度出现了大幅下滑,王悦试过了区块链完成自救,但是最终回天乏术,资产随着公司市值下滑到 100 亿的时候几乎归零,王悦也在 2018 年从公司逐步淡出,卸任了总经理、董事长之位。
而把他投入囹圄的正是当时为了提升股价而做的收购,根据公安机关的立案事由:王悦涉嫌操纵股价、内幕交易,在当年收购盛和的时候,恺英网络就要求浙江盛和在 2017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将现金支付的 16 亿元中的 7.5 亿元用来购买上市公司的非限售流通股,自实际购买日起锁定三年,次年开始逐年解禁(36%、32%、32%)。
而王悦其实也是中国游戏行业的一个缩影,在行业里面本身并不爱玩游戏的人却掌握着制作游戏的真正话语权,而游戏策划则只能按照这些操盘手的要求去制作所谓的游戏,去产生流水,从而在金融市场上完成增值。甚至为了做流水,整个行业充斥着各种暗箱操作:自充值、砸钱请明星代言造势,甚至操控股价。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些操盘手们可以快速变现,实现财富的疯狂增值。
你认为独立游戏会是国产单机游戏最好的选择吗?
不是,只能作为目前形势下的权宜之计,是迫不得已而非最佳选择。一方面,从生产者角度来看,游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想要大发展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必须要具有规模化生产的能力才有竞争力。这一点和电影产业是一样的道理。规模化生产不代表流水线换皮,欧美日的3A大作都是规模化生产,有一套完整的产业结构,这样才能保质保量的持续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中国的游戏行业,手游和页游已经基本做到了工业化规模生产,但是游戏大多很low,游戏性艺术性通通没有,完全入不了核心玩家的法眼。单机游戏这块,国内还难以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既有技术方面的原因(手游页游对技术的要求相对更低),但更大的是市场原因,这一点下面细说。承接上文,另一方面自然是市场方面。国内游戏这块由于历史原因,单机市场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于是手游页游补位进来,满足了游戏这块的市场需求,把钱都赚走了,再加上盗版横行,国内玩家愿意花钱玩正版单机的自然就很少了,做单机大作在国内很难回本。
做出来不赚钱所以没有多少人愿意投大钱去做,所以只有一些小的独立游戏团队做一些小体量低价位的游戏。独立游戏这种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对游戏产业生产力的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极其有限,和小农经济最终会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道理(当然,这并不是说独立游戏不好,独立游戏的佳作还是非常多的)。小团队资金和人力都很有限,开发人员的精力无法撑起一个大体量的项目,也没有足够高的薪水去聘请业内大手子来加盟,这就导致无论是项目管理还是技术水平都不可能与大厂大作相提并论。
为了把游戏做出来并回本,有追求的独立游戏团队通常会做一些小而精的作品以求脱颖而出,成功的独立游戏通常胜在创意和题材,但大作中也不乏创意和题材优秀的作品,这并不是独立游戏的专利。说一千道一万,独立游戏只是在技术和资金条件不足以做出大作时的一种折中方案,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目前腾讯通过其旗下的next studios开始尝试进军单机游戏领域(当然,由于腾讯是大资本,所以他们做的也就不算独立游戏了),可以看做一个好的苗头。
那些年玩盗版游戏时有过什么让人崩溃的凄惨经历?为什么?
国内每一个网游时代以前的老玩家肯定都玩过盗版。那时的我们因为三五元钱的廉价盗版盘接触到了很多好游戏,也因为盗版的粗糙制作被坑了无数回。回想起来真是一段笑与泪的时光。1000合一游戏卡最早玩到的盗版游戏就是小霸王学习机上的各种FC老游戏。那时候很常见的就是把N个游戏装进一张卡带里的100合一、500合一,最多的我见过9999合一……感觉赚到了有没有?但其实无论多少合一,基本上就只有坦克大战、马里奥、魂斗罗、小蜜蜂那么几个经典游戏,其他的都是重复的。
更要命的是,有的几千合一卡带的菜单还没有翻页功能,你要耐心等着光标一行行往下走才能选到自己想要的游戏,简直是一场噩梦。挂羊头卖狗肉一些盗版商常常给冷门游戏、老游戏挂上热门大作的名字来吸引买家。像暗黑破坏神8、魔兽争霸4、GTA6这些还没有影子的游戏很多年前就已经在盗版界诞生了。不过不得不佩服盗版商的想象力,封面随时跟进热点话题,P图也做得有模有样,比那些直接盗用别家CG动画的劣质页游广告用心多了(为了卖出五元钱的光盘发挥出了匠人精神)。
内容阉割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很多年以来都不知道红警2有CG动画。那时候盗版光盘容量有限,有很多大作都是被删减了文件再打包起来的。特别是比较占空间的CG动画和音乐文件是重点阉割对象。我记得那时候的红警2、暗黑破坏神2、星际争霸等等热门游戏都没有动画。直到多年后我才发现了真相,感觉错过了一个亿。删减动画还好,至少游戏可玩。
更恶劣的是直接删游戏内容。有的游戏因为内容太多,盗版盘中只灌入了部分游戏,当你玩到某个该换盘的剧情时就会卡住或者死机。我还记得,圣女之歌2:撒雷母天使在N个盗版盘中都只有800M的试玩版,完整版只不过是封面的宣传词。后来专门去淘了这游戏的正版才玩到。安装到99%……为了把游戏尽可能装进一张光盘,盗版商常常会混用多种压缩软件。
安装操作非常麻烦耗时,对那时的小硬盘来说压力也很大。而最可怕的是,经常安装到99%的时候,进度条就不动了。有时候熬过去了就能玩,也有的时候等一两个小时也到不了100%,前功尽弃。真.免光盘版在国产单机辉煌的最后几年,正版厂商发明了一个非常反人类的DRM反盗版机制:频繁检测光驱中有没有授权光盘。那时,很多盗版都无法完美破解。
但方法还是有的,需要你打开机箱,拔掉光驱线!然后,还要在系统设置中把光驱这个设备完全禁用掉。而且,这还是有成功几率的,不保证绝对成功。想想当年为了玩个游戏也是疯狂。正版厂商的反击就算你毫无意外的装好了盗版游戏,能正常进入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有的厂商会在游戏中植入反盗版机制,搞得你崩溃。比如当年的GTA4,如果不是完美破解,游戏人物会进入到类似醉酒的状态,整个屏幕晃来晃去让你没法正常游戏。
可笑的是,那时候我还以为自己的电脑出了问题。盗版-1,R星 1。不能关机记得PSP以前有个版本破解以后是不能关机的,关机后破解就会失效。重新破解就要卡漏洞,有几率,有时候半天都卡不进去,那叫一个心烦意乱。主机变砖从主机被破解开始就一直存在一个风险:破解失败或者误点了正版升级,机器可能变砖。而且硬件破解机原厂商不提供保修。
我的第一台PS3就是被自己瞎整变砖了。这才激发了我的正版意识,都是血的教训……如今,虽然我早就已经远离盗版“转正”了,但是回想起来,还是要感谢那些年研究盗版的心得让我学会了使用虚拟光驱、winrar、7Z、装系统、设置BIOS、改注册表……(嗯,盗版是学习的动力)你们还有那些刻骨铭心的盗版经历,也来分享一下吧。
外服游戏平台抢占国内pc端市场,大陆游戏厂商该何去何从?
游戏平台一直是国内外的游戏公司都比较看重的东西,因为你选择了一个好的游戏平台去上架自己的游戏,很有可能就会有更高的关注度,销售量也是比较高。现在国外的游戏平台如steam、EGS这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是反观国内的游戏平台,好像只有腾讯的wegame,而且很多玩家都是将这个平台当成是腾讯的游戏登陆器。就如同一部分玩家对待steam平台一样,只是用来登陆一下吃鸡而已,但是游戏平台能够做的事情可不只有这些。
Steam是国外进军大陆最成功的海外游戏平台没有之一,很久之前就是靠着刀塔2成为了国内游戏玩家的香饽饽,fps游戏盛行之后cs.go也是成为了大家的宠儿。更是不用说席卷全球的绝地求生上线,让steam取得了游戏销售量的巅峰。也是让steam再次在国内玩家的视野里刷屏。一瞬间steam就席卷了国内市场,不只是pubg的销量提升,玩家们发现steam商店里面有着很多的同样很好玩的游戏,于是对于steam的首充纷纷开始。
这样的场景出现,steam当然乐于看到的,但是国内的游戏厂商就不太开心了。本身国内的游戏都是以免费为主,然后进行游戏内的收费,但是steam的营销成功也让国内的游戏厂商起了苗头。首先是腾讯迅速将tgp游戏平台更名为wegame,然后在维持原有腾讯游戏免费登陆的同时,开启了自己的wegame商店。但是国内的游戏实在是参差不齐,大家都发现,那些需要付费的游戏玩起来甚至还不如腾讯之前推出来的免费游戏好玩,所以wegame的销售量可以称得上是可怜。
不过说到底还说自己游戏开发的硬实力不行,就像是steam一样,刚一开始跟我说需要先掏钱再玩游戏的时候我也不能接受,但是发现不掏钱还真就不能玩上这个火爆全球的绝地求生,就只能乖乖掏腰包,同时还得把加速器的钱掏出去。这就是游戏开发的硬实力。现在EPIC也是看到了大陆在游戏方向上面的潜力,开始将自己的平台像大陆模式转化,投其所好的开始了支付宝 微信支付的模式。
大哥代言的网页游戏你玩没玩过?为什么那么多明星都去代言了?
一开始只是纯明星代言,只是某些带头做港星代言人的公司因为广告中的一些梗,间接形成了一种文化,自然而然就变得热门起来。回到楼主问题,对于明星而言,为什么这类游戏的口碑这么差,他们还是要代言。原因很简单,本质上你游戏不存在法律和道德上的问题,加上本身游戏公司开的价格够高何乐而不为。对于游戏公司而言,现在继续找代言人无疑就是花钱赚吆喝,将自己的品牌文化做大做深,但实际是没有带给他们非常直观的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