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资料,关于孟浩然的介绍名字生死日期哪里人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关于孟浩然的介绍名字生死日期哪里人
本名浩,字浩然,别名:孟山人、孟襄阳,出生日期:689逝世日期:740,出生地:湖北襄阳.当时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
2,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
孟浩然(689—740),唐代的大诗人
襄阳人,前半生主要是在家闭门苦学,灌蔬艺竹,为乡里救患释纷,曾一度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才到长安,求仕失望。在江淮吴越各地漫游了几年,重回故乡。张九龄作荆州长史,曾引他作过短期的幕僚,最后还是归.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3,孟浩然生于哪年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4,孟浩然的介绍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 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应进士试不第,漫游吴越。他沿曹娥江、剡溪顺流而下,然后换马陆行来到天台。 还在乘船的水途中,孟浩然不时地翘首遥望,写下了《舟中晓望台山》的名篇;到达天台后,在寻访道友太乙子的同时,游览了石梁、华顶、赤城、桐柏、寒石山,留下了烩炙人口的诗篇。他真想一脱尘网,羽化登仙:“愿言解缨,从此去烦恼。高步临四明,元踪得二老。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桐柏宫》) 后来孟浩然与太乙子在越中水路上邂逅,以自豪的口吻述说了天台之行,尽情赞颂了天台山:“兹山夙所尚,安得闻灵怪?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往来赤城中,道遥白云外。霉苔异人间,瀑市当空界。福庭长不死,华顶旧称最。” 天台山人也没有忘记这位“风流天下闻”、“清诗句句尽堪传”的诗人,特意把孟浩然驻足吟啸过的地方称作“孟湖”、“孟湖岭”。
5,过故人庄的作者是孟浩然他是唐代著名的什么诗人
《过故人庄》孟浩然,他与王维并称“王孟”,都是唐朝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语言特点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 人物简介:孟浩然(公元689——公元740),字浩然,号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浩然的诗歌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早寒江上有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晚泊浔阳望庐山》《送王昌龄之岭南》
6,孟浩然主要经历30字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扩展资料在盛唐,许多名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风格迥异的诗篇。不同于李白的狂放、李商隐的愁苦、王维的画中有诗、杜甫的诗中有情,孟浩然的一生与他的诗作,都贯彻着「清澈」与「风流」。他的诗往往怀抱着强烈「直」意,就像清水里的鱼儿一样,一读便让人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求的是什么。二十多岁的孟浩然,决定前往鹿门山隐居,泛舟游湖时有感而发:寥寥数笔,孟浩然就描绘出自己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别有一番意境。在隐居之日的某个清晨,孟浩然见自家后院落花纷纷,灵感大发,便写下流芳千古的《春晓》。《春晓》篇幅简短又适合朗读,几乎成为了当代人的启蒙诗篇。在归隐时,他又经常与朋友在田舍有约,享受田野闲乐。好景不长,孟浩然因家庭变故不得不放弃隐居生活出山谋官。丞相张九龄来襄阳视察,孟浩然在朋友的引荐下,寄给了张丞相这篇传世名作。这首诗写洞庭湖浩瀚的同时又直抒胸怀,衬托诗人的积极状态,最后两句将渴望建功立业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可惜玄宗并没有看上孟浩然,他的仕途也因此中断。在那之后,孟浩然的科举也连连落榜。他已经不再年轻,对仕途的渴望也渐渐消退。此诗最能归纳出孟浩然一生中都在「仕」与「隐」的矛盾中挣扎,在最后他却干净利落的表明不论功名的澄澈之心。由于归隐的生活实在与求仕之途落差太大,他的诗里常有对仕途的郁闷和对早年归隐的渴望。造化弄人,一日与好友王维饮酒之时,玄宗突然驾到,这无疑是谋取功名的好机会。然而孟浩然上呈的却是《岁暮归南山》。这首诗成为了压倒孟浩然仕途的最后一根稻草,唐玄宗愤怒的回复:「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后,将孟浩然放还归隐。孟浩然的一生,有「仕」之乐,无「隐」之苦,但无论在哪个时期,孟浩然的诗词总是最为清澈见底的。这也应了李白对他的评价——「风流天下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浩然孟浩然(689--740),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隐居与漫游中度过的,代表作是《过故人庄》。
7,诗人孟浩然的简介以及有哪些代表作
孟浩然(689~740)中国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还曾游历扬州以及湘、赣、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滞留洛阳.开元二十二年(734) ,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其同去长安,为其延誉.但孟浩然不慕荣名,竟至期未去.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乡.二十八年,他病疹发背,医治将愈,适王昌龄来襄阳,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 ,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 .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自然浑成,韵致飘逸,意境清迥,空灵蕴藉,挹之不尽.孟诗以清旷 冲澹为 基调 ,但“ 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吟谱》)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一联,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但这类诗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为南宋初刻本,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孟浩然(689~740) 中国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 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在此前后,他还曾游历扬州以及湘、赣、蜀的一些地方,也曾滞留洛阳。开元二十二年(734) ,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其同去长安,为其延誉。但孟浩然不慕荣名,竟至期未去。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足一年而返乡。二十八年,他病疹发背,医治将愈,适王昌龄来襄阳,相见甚欢,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 ,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者 。其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自然浑成,韵致飘逸,意境清迥,空灵蕴藉,挹之不尽。 孟诗以清旷 冲澹为 基调 ,但“ 冲澹中有壮逸之气 ”(《吟谱》) 。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一联,为摹写洞庭壮观的名句。但这类诗在孟诗中毕竟不多见。总的说来,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为南宋初刻本,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文章TAG:
孟浩然的资料 关于孟浩然的介绍名字生死日期哪里人 孟浩然 资料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