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由,带由字旁的字有哪些
作者:本站作者
1,带由字旁的字有哪些
2,由字的笔画顺序怎么写
由字的笔画顺序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竖、横、你好!由字的笔画是:竖、折、横、竖、横。有些字笔画顺序错一步,整个字就打不来了,多注意下,就能掌握了,生活愉快!
3,什么汉字有由字
抽 笛 黄 届 庙 袖 油 宙 轴 铀 釉 迪 岫 柚 蚰 鼬 妯 舳 鲉 峀 紬 廸 苖 腗 褏 怞 秞 牰 伷 粙 駎 邮 胄 畁 頔 甹古代的日本语言里只有日常对话,发音,没有文字 也就是职能听和说,没有记载的方式 后来借用了汉字,以及一部分汉字的读音 但部分读音依然用和语 后来利用汉字的草书演化出了假名,也就是(类似あ,い,う...)从而构成今天的日语
4,由字是什么意思
(1) ㄧㄡˊ (2) 原因:原~。事~。理~。~于(介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3) 自,从:~表及里。~衷(出于本心)。 (4) 顺随,听从,归属:~不得。信马~缰。 (5) 经过,经历:必~之路。~来已久。 (6) 凭借:~此可知。 (7) 古同“犹”,尚且,还。 (8) 古同“犹”,犹如,好像。 (9) 姓是(纟由)吧?(纟由):布料。古代女性的衣服通常用缎、(纟由)等布料来做服装。如棉被,黄的就叫黄(纟由)袄,绿的就叫绿(纟由)袄
5,由字加偏旁组新字由怎么加
1. 邮[ yóu ]1.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款项、物件等 2. 有关邮务的 3. 特指“邮票” 4.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2. 甹[pīng]出正式决定(如结婚、录取等)之前的考验期、过渡期。3. 抽[chōu ]1. 把中间的取出 :把信~出。2. 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 :~签。~调(diào)。~查。~头。~薪止沸。3. 吸 :~烟。~水。~泣。~咽。4. 概括 :~象。~演。5. 减缩 :~缩。6. 引出,长出 :~青。~芽。~穗。~纱。7. 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 :用鞭子~。8. 痉挛 :~搐。~风。4. 笛[dí ] 1.管乐器名,通常是竹制的,有八孔,横着吹奏:~子。长~。短~。~膜。2.响声尖锐的发音器:汽~。警~。5. 届[jiè]1.到:~时。~期。2.量词,略同于“次”,用于定期的会议或毕业的班级等:上~。应~(指本期的,用于毕业生)。第一~。6. 庙[miào ] 1.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宗~。太~。2.供神佛或历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岳~。寺~。7. 袖[ xiù ]1.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 :~子。套~。~标。2. 藏在袖子里 :~藏。~手旁观。~刃(袖藏利刃)。8. 油[yóu ] 1.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2.用油或漆涂抹:~刷9. 宙[zhòu ] 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10. 轴[zhóu ] 穿在轮子中间的圆柱形物件:~心。轮~。[zhòu ] [大~子]戏曲演出排在最末的一出,一般都是重头、精采的剧目:压~(倒数第二出戏)。 11. 釉[yòu ] 覆盖在陶瓷、搪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12. 迪[ dí ] 1. 开导 2. 进 3. 继承由字加偏旁组新字——油、宙、轴、抽、笛、届、庙、袖、铀、釉、迪、岫、柚、蚰、鼬、妯、舳、鲉、峀、廸、苖、怞、秞、牰、伷、粙、邮、胄、畁、甹……
6,字是从哪里来的
太 tài 〈形〉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太,大也。"《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汉字的起源有种种传说,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说仓颉看见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长得好像是一幅绘有文字的画,仓颉便描摹他的形象,创造了文字。有的古书说,仓颉创造出文字后,由于泄漏了天机,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还有一种传说,说仓颉观察了鸟兽印在泥土上的脚迹,启发了他发明文字的灵感。这种种传说都是靠不住的。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从1954年秋至1957年夏,中国考古工作者多次发掘了半坡遗址(今西安市东郊半坡村北),发现了早在6000年左右半坡人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和绘画、雕塑、装饰品等艺术作品。半坡人的刻划符号多保留在彩陶上,这可以看作是原始的中国文字。 近年来,中国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里发现了一批墓葬(距今已有4500多年),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在一些陶尊上各刻有一个图象文字,共发现了10多个单字。这些文字是按照实物的形状描绘出来的,所以称为“象形字”。字体的结构与甲骨文上的象形字十分相似,但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因此,“象形字”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已具有了文字的特征。 汉字的构成主要有三种方法: 象形法 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到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来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会意法 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例:“明”字写成,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旦”字写成,(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形声法 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音。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例:“爸”字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汉字的形成和发展,成为人们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适应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
7,中国汉字的来历
中国汉族人民用以记录汉语、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是一种音节文字,一个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音义。汉字本身有一定的严谨的结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尽管汉语方言比较分歧,可是用汉字写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懂,虽然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商周的古文和由秦汉传下来的古书现在仍然能读得懂。这不是其他民族的文字所能相比的。 汉字的产生 汉字有极悠久的历史。汉字开始产生的时间,还难以确切断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文字是商代刻在甲骨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的文字已经是很发达的文字了,最初产生文字的时代必然远在商代以前,那就是夏代或更早于夏代,距今当在四五千年以上,应当在新石器时代。 汉字形体的演变 商代的文字见之于卜辞和铜器铭文的已经不是图画,而是一种笔画简单的记录语言的符号了。秦灭六国以后,李斯倡议进行统一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于是有小篆。小篆是由商周文字发展而成的,隶书是由简略的篆书发展而成的。到了汉代,隶书不断发展,成为日常应用的字体。在汉代隶书开始发展的时期,又有了草书。到魏晋时代有了真书。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趋向是由繁难变为简易。 汉字的结构 汉字是方块式的文字,有的是独体字,有的是合体字。独体字来源于图画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在汉字总体内,独体字很少,合体字占90%以上,而合体字中以形声字占绝对多数。 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汉字是一种表意注音的音节文字,每一个汉字代表语言里的一个音节。一个字不一定就是一个词,它可能只是构成一个词的词素(或称语素),它只代表整个词的一个音节。汉字虽然是音节文字,但是汉字本身不能确切地表示语音。汉字在记录语言时,每一个字都有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用法,是不能随便写的。写错了就称为写白字。 汉字的增繁与简化 秦代的《仓颉》、《博学》、《爰历》三篇有3300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包括4.7万多字。实际上日常使用的字不过六七千而已。由繁复趋向简化,这是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但不能违背约定俗成的原则。随意简化,就失去作为交流思想工具的作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整理异体字和制定简化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重大作用。汉字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http://baike.baidu.com/view/1712.html?wtp=tt#2
文章TAG:
字由 带由字旁的字有哪些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