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宫是哪家的游戏,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游戏
作者:本站作者结语: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天庭借助这一机会测试如来佛的考场,是玉帝和三清设计好的试卷让如来作答。天庭法力无边的大神多的是,有没有如来帮忙其实都是无所谓。到西天取经时,道家的高足、佛家的高徒、甚至民间的高手纷纷登场一试身手,这些人大多都有决胜乾坤的法宝法术,比如青牛精的金刚琢、黄眉童儿的后天人种袋、赤脚大仙的法术袖里乾坤等,这些都是罕见的顶级法宝法术,孙悟空没有,孙悟空学的仅仅是逃命的本领,所以怎么也打不过他们。
孙悟空的师父真实身份是什么?
所有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都有一个疑问。孙悟空的授业师傅——“须菩提祖师”,文中也叫“菩提祖师”,也简称“祖师”,他到底是哪路神仙?到底是和尚还是道士?为什么后来再没出现过?孙悟空的师傅,可以说是全书最神秘的人物。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作为神仙,无论是哪吒、托塔天王、二十八宿、太上老君,还是观音、普贤、五百罗汉,我们都能在别的小说、演义、故事中见到,但唯独这位“须菩提祖师”,在别的什么书里都再没有提到过,只在《西游记》里有,还这么大本领。
文中祖师登坛开讲时,“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这三百六十傍门中,书中提到的有:“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中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
”“动”字门中“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只待了二十年,前七年还只是“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显然孙悟空只学了九牛一毛,就能“大闹天宫”,西行路上“斩妖除魔”,而且能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故要求孙悟空保密,绝不能提起自己。
这位“须菩提祖师”的法力之高,可见一斑。很多人都在论证谁是菩提祖师。电视剧中菩提祖师是以一个道家仙人的身份出现。其实小说原文并没有描写菩提祖师的着装,到底是僧是道。之所以穿道家服装,因孙悟空路遇樵夫,樵夫唱到祖师“静坐讲《黄庭》”,《黄庭》是道家经典。虽没说菩提祖师的着装,但写了他座前童子,是“髻双丝绾,宽袍两袖风。
”显然童子是道童的打扮。但他的名字,书中提到他是“须菩提”,“菩提”是佛教用语。我们很容易想到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大弟子是神秀,是大家公认的弘忍大师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老去,要在弟子中寻找继承人,所以他就让徒弟们都做一首偈子,也就是有禅意的诗。
大弟子神秀就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我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掸拂擦试,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要通过“持续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强调后天修行的作用,属于“渐修”说。看到这个偈子的时候,其他弟子都说好,只有弘忍大师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
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而这时,当庙里的和尚们都在谈论这首偈子的时候,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也就是后来的六祖惠能禅师听到了,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又做了一个偈子,惠能自己不会写字,就拜托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就是广为流传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说,神秀还有明镜台,还需要常打扫,以免染上尘埃,而自己的心,什么都没有,连落尘埃的地都没有。
他这个偈子带有禅宗所强调的“顿悟”的理念,比神秀的又高了一级。弘忍大师看到这个偈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成为六祖。
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都是三更传道,都是头上打了三下就走,都是成道后就赶走了弟子。《西游记》的作者,肯定知道这个故事,显然也借鉴了这个故事,但要说“须菩提祖师”的原型就是五祖弘忍大师,也还不是。作者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借鉴弘忍大师和六祖慧能的故事桥段。那“须菩提祖师”到底是谁呢?属于哪路神仙呢?答案是,这个神仙就是——你自己。
其实,“须菩提祖师”是一个不见任何经典的,是《西游记》作者凭空杜撰出来的想象人物。我们先来看《西游记》产生的时代,当时的中国上至内阁首辅,下至普通士子,哪怕是带兵的武将,都信仰一种思想,那就是王阳明的“心学”。其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更是影响到了今天,曾国藩、梁启超、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稻盛和夫等都信仰他的学说。
蒋介石更是将台湾的草山改名为阳明山。《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把“心学”故事化的作品。作者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唐僧一行的形象尤其是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佛化的心学,宣扬佛教的“明心见性”、“自度成佛”,即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人性完美的追求。我们仔细看“须菩提祖师”所住的洞府,叫做“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不是灵山,而是类似“镜台”是指人的“心”;“方寸”有成语叫“方寸已乱”,也是指人的“心”;而“斜月三星”,把弯弯的月亮放倒,就是一个“卧钩”,再加三个“星星”是什么字呢?是一个“心”字。
所以说,“菩提者,心也。”也就是心的代表。像第56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开篇,诗曰: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色邪永灭超真界,坐享西方极乐城。“须菩提祖师”就是“心”的最高境界。作为弟子的孙悟空,他就是普通人“心”的具体形象化的产物,第一回就把孙悟空的诞生,就叫做“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孙悟空的本领来自“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实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修行。一切本领、神通,都源于自己的内心。全书三个部分,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下,西天取经成正果,实际上暗喻一个人的“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书中还不时让孙悟空像唐僧宣传“明心见性”的主张。如第24回唐僧问孙悟空何时到西天雷音,悟空答道:“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第85回,悟空还用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提醒唐僧道:“在心头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顿时唐僧明了:“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所以,真正的““须菩提祖师””就是每个人,“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里面。人的“内心”才是真正无穷力量的源泉。第6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李天王二太子木叉,南海观音大徒弟惠岸”助父亲托塔天王李靖捉拿孙悟空,与孙悟空大战,木叉的兵器也是“铁棒”。
小说原文:好太子,双手轮着铁棍,束一束绣衣,跳出辕门,高叫:“那个是齐天大圣?”大圣挺如意棒,应声道:“老孙便是。你是甚人,辄敢问我?”木叉道:“吾乃李天王第二太子木叉,今在观音菩萨宝座前为徒弟护教,法名惠岸是也。”大圣道:“你不在南海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木叉道:“我蒙师父差来打探军情,见你这般猖獗,特来擒你!”大圣道:“你敢说那等大话!且休走!吃老孙这一棒!”木叉全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
他两个立那半山中,辕门外,这场好斗——……这大圣与惠岸战经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大圣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门之外。木叉是观音大弟子,这是佛门势力第一次和孙悟空交手,“五六十合”,就被孙悟空打败了。而第49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八戒与沙僧拜问道:“这鱼儿怎生有那等手段。
”菩萨道:“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那一柄九瓣铜锤,乃是一枝未开的菡萏,被他运炼成兵。不知是那一日,海潮泛涨,走到此间。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孙悟空只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十几年,就能大闹天宫。
一个莲花池里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用“一枝未开的菡萏”,就能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都拿他不住,最后还得请观音亲自前来捉拿。可见无论是佛是道的修为,还是在“内心”,正如唐僧所说:“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作者正要告诉你们,其实没有什么“菩提祖师”,有的只是你们自己。正像那个时代“阳明心学”所说的“满街皆是圣人”。
孙悟空大闹天宫,万一如来不帮忙,玉帝能降伏得了他吗?
天庭法力无边的大神多的是,有没有如来帮忙其实都是无所谓。其实在实战中就应该能看出来孙悟空的能耐基本上跟二郎神杨戬一个级别,比天庭的看门人王灵官稍微高那么一丁点。孙悟空表面上横冲直撞打得很凶很猛,其实战局牢牢控制在天庭一方。孙悟空所闹的地方都是在天庭划出的红线之外折腾,最后打到通明殿之内凌霄殿之外这个区域的时候孙悟空就再难前进一步了。
在这个区域王灵官率领三十六员雷将牢牢将孙悟空围困起来,再打下去孙悟空其实也没有什么突破了。就是在王灵官跟孙悟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玉皇大帝给如来佛下了一道诏书要求他来收服妖猴。玉皇大帝选择的这个时机和火候非常重要,因为再打下去孙悟空体力耗尽了就会束手就擒,就要趁着孙悟空还有抵抗能力的时候抓紧让如来佛前来收服猴子。
玉皇大帝为什么要让如来佛前来收服猴子呢?主要原因其实就是玉帝在试探如来佛对天庭的忠诚度。如来佛虽然贵为西天佛祖但他也要接受天庭的管辖和领导,因为如来佛是玉帝下面的五方五老之一,玉帝跟如来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君臣关系,玉帝为君如来自然就是臣子了。说白了如来佛其实就是天庭下辖的一方诸侯,诸侯与皇帝之间历来就充满着互不信任的矛盾。
皇帝怕诸侯做大觊觎自己的宝座,诸侯则怕被皇帝打压,殷纣王的成汤王朝不就是被诸侯西歧给灭了从而建立了周朝吗?西天如来长期远离天庭玉皇大帝的视线,玉帝对如来难免会有些猜疑和不信任。因此借助孙悟空大闹天宫这样的机会玉帝下诏书让如来降服妖猴以测试如来是否对自己忠心。如来闻诏后如果推三阻四或者是来得不及时说明如来有了异心;如果如来第一时间赶到顺利将孙悟空解决掉说明至少在现阶段如来佛还不敢直接跟天庭分庭抗礼。
球踢给如来佛了,玉帝冷眼旁观就看如来如何应对了。原著中说如来闻诏后不敢怠慢立即带领两名弟子赶到天庭迅速果断地将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如来佛的表现让玉帝很是满意,于是给了如来佛最高规格的接待,也就是所谓的安天大会,让如来坐了首席,连平时高高在上的三清都亲自出面参加盛宴。玉帝对如来的考核非常满意,以后如来佛提出要将真经传到动土大唐的请求得到了天庭玉帝的积极支持。
玉帝是投桃报李,既然都是一家人,佛教的事当然也就是道教的事,正因为由天庭的强力支持,如来佛的取经计划才得以顺利实施。当然了到了后来佛教终究还是脱离了道教天庭的控制,成了独立的教派,但是在西游世界里佛教是受道教管辖是确凿无疑的。结语: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天庭借助这一机会测试如来佛的考场,是玉帝和三清设计好的试卷让如来作答。
为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很厉害,西天取经时妖怪都比它厉害?
三观信念改变,目标追求变化 大闹天宫时,孙悟空是为个人而奋斗,提出了“皇帝轮流做”的响亮口号,他的理想是为自己和猴子猴孙们打下一个大大的天空,从此自由和长生。当时他有激情、有动力,无所顾忌,所以横扫天下,所向披靡。 到西天取经时,孙悟空不是绝对主角了,他意识到被骗了,无奈接受了高层交给的政治任务,他的任务就是帮助唐僧走到西天取得真经。
战斗时他都是被动作战,仅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安全,没有激情、缺少追求,战力自然大打折扣。 战斗群体不同,难度明显加大 大闹天宫时是道家内部的小斗争,大佬们看在菩提老祖的面子上多没参与,陪孙悟空玩的多为中层干部,实力有限,又没有决胜的法宝,孙悟空的本身战力和保命手段对付他们绰绰有余。 到西天取经时,道家的高足、佛家的高徒、甚至民间的高手纷纷登场一试身手,这些人大多还都有决胜乾坤的法宝法术,比如青牛精的金刚琢、黄眉童儿的后天人种袋、赤脚大仙的法术袖里乾坤等,这些都是罕见的顶级法宝法术,孙悟空没有,孙悟空学的仅仅是逃命的本领,所以怎么也打不过他们。
战略战术变化,战斗效果锐减 大闹天宫时,孙悟空是主动进攻,没有明确目标,别人难以防范。他的如意金箍棒是绝世神兵,他又身负筋斗云神功,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可以采用游击战术,攻守兼得,来去自如,众神都捉拿不住他,拿他毫无办法。到西天取经时,他的职责是掩护凡人唐僧,情况正好相反,敌在暗,我在明,只能被动防御,战术不当导致战力直线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