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挑战稻香秘事攻略无名,剑网三25风雪稻香村无名怎么牵引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剑网三25风雪稻香村无名怎么牵引

牵引无名是选中无名,然后用你的卦。 保险起见你选中无名,用鼠标点一下卦(就是你说的对影卦的buff图标)就好了。 我不用互动键,每次都用鼠标点的
大侠您好:不是用F,是用鼠标点右下角的技能如帮助到您,还望采纳

剑网三25风雪稻香村无名怎么牵引

2,挑战稻香秘事老二怎么开

一号首领:董虎。关键技能:鱼叉三连戳:对某一方向进行鱼叉三连戳,造成中等伤害鱼叉突袭:对某一区域丢出鱼叉造成中等伤害,随后董虎会走过去拾起他的鱼叉鱼叉纵劈:对正面狭窄矩形范围造成中等伤害二号首领:董龙。关键技能:横扫:小幅度击退身边的玩家并造成中等伤害圆木砸地:引导后将范围内的敌人大幅度击退并造成高额伤害,该技能范围受内力值影响圆木陀螺:持续追击最远的目标,锁定后不再更换目标,持续一段时间,圆木陀螺需要消耗董龙大约35%的内力值跃击:跳向随机玩家并将其击倒,附带催筋断骨效果,造成持续外功伤害饮酒:获得能够吸收最大生命值3.5%伤害的护盾,同时五秒内开始饮酒快速恢复内力值,护盾存在时该技能无法被打断,如果饮酒成功到达100%内力值。

挑战稻香秘事老二怎么开

3,梁启超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消极不推荐你怎么看

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
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后退原来是向前,如果有人说后退就是后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说消极的人确实是看到了消极的成分。“《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人说大象就是一根柱子,有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还有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有人说《道德经》是消极的,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从80楼往下看,都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也许满地垃圾。当然也可以说80楼看到的不过是虚无的景色,而从2楼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大众疾苦。位置不同,角度不一样,结论自然不同。至于事实本身究竟是什么、《道德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有“道可道,非常道”了。
穷追猛打万贵妃,当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明宪宗本人也。明宪宗在其23年的皇帝生涯中,对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始终荣宠不减,忠贞不二。这样的一段爱情,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么?我们可以容忍法国总统娶自己的老师,为何就容不下成化皇帝和万贵妃呢?更何况明宪宗证明了自己的爱情,另一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史书中万贵妃最大的罪名就是迫害皇嗣,如同《甄嬛传》中的皇后一样,热衷于给后宫妃嫔打胎。在任何一个朝代,皇嗣都是重中之重,而明宪宗本人对此更是印象深刻。当年他叔父景泰帝朱祁钰,就是因为没有儿子,轻易就被自己老爹篡夺了皇位。有此前车之鉴,他又为何放任万贵妃胡来呢?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史》造假。万贵妃剧照万贵妃:明宪宗一生所爱万贵妃是青州诸城县人,父亲万贵县吏出身,又因犯了过错而被谪居霸州。无奈之下年仅四岁的小万姑娘在明宣宗宣德九年被送进宫中,成为了皇后孙氏身边的宫女。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孙皇后也升级为皇太后。守卫废太子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朱祁镇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本人还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为了坚定天下臣民抗敌的勇气和意志,孙太后册封朱祁镇年仅三岁的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由宣宗次子朱祁钰监国。但是英宗这位瓦剌留学生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竟然在大明境内到处厚着脸皮扣关叫门。为了阻止皇帝卖国,孙太后下旨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帝,让朱祁钰登基为新皇帝。一年后失去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京师,随即被朱祁钰软禁在了紫禁城外的南宫。包括太子生母周贵妃在内的妃嫔,都跟着朱祁镇一起去了新住处。至于朱见深,和几个弟弟一起住进了祖母孙太后所在的清宁宫。清宁宫靠近东华门,其实离南宫不远,但这一小段距离,可称得上是“咫尺天涯”。明英宗朱祁镇剧照为了照顾孙儿,孙太后把最得力的宫女万氏派了过去。当然她没想到,万宫女这一去就是终身。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六岁的朱见深被告知从今以后你只是沂王了,皇太子变成了叔父的儿子朱见济。历史上的废太子,一般结局都非常凄惨。当时除了祖母孙太后,就只有万宫女尽心尽力地守在沂王身边。史书记载朱见深即位之后每逢出游,万氏总是“戎服前驱”。我们在嘲笑宪宗怪癖之时,有没有想过当年的万宫女就是这样保卫着年幼的朱见深呢?英宗复辟之后,朱见深被复封为皇太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庙号英宗。此前孙太后已经去世,换句话说,朱见深即位之后,身边最信任的人就是万宫女。据说朱见深曾有意立万氏为皇后,当然不出意外地遭到了已经升级为皇太后的周贵妃极力反对。最终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吴俊之女吴氏被册为皇后,但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被废黜,原因是“杖责”了万氏。根据《明史》的描写,吴皇后对万氏是“摘其过杖之”,也就是故意找茬。这是直接践踏皇帝底线的行为,万氏在皇帝心中可不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宫女。后立未踰月而废,当时传言或谓后宫先有擅宠者被后杖责故及。然宫禁事秘,莫得而详。—《明宪宗实录卷八》宪宗与万贵妃剧照诞育皇长子吴皇后被废之后,朱见深也并没有立万氏,新皇后是上元人王氏。当然对成化皇帝来说皇后是谁并不重要,万氏开心最重要。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十九日,宪宗和万氏的爱情结晶终于出生。当年三月,万氏被册封为贵妃,当初皇后候选人之一的柏氏进封贤妃。从这个角度看,万氏因诞育皇长子而进封贵妃,宪宗对她虽然宠爱,但并未逾礼。而且万氏封了贵妃之后,其父万贵才被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正五品),比柏贤妃之父柏珍锦衣卫指挥同知(从三品)的级别可差远了。可惜皇长子在当年十一月即不幸夭折,作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不满周岁就早夭的皇子,宪宗特地让礼部斟酌祭葬之礼。事实上礼部提出的一切从简,包括皇帝和万贵妃在内均没有提出异议。甲午,皇长子薨。上谕礼部曰:“皇子薨逝,朕甚感伤。祭葬之礼,其酙酌以闻。”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祭不用牲用素羞,出殡日上服浅淡服,明日百官行奉慰礼。—《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长子去世之后,可能是为了弥补贵妃,其父万贵在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九月被封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正四品,还是不如柏珍)。《明史》中的谎言按照《明史》记载,万贵妃在皇长子夭折之后似乎进入了癫狂状态。对已经怀孕的妃嫔,要下药打胎。对已经出生的皇子(孝宗),要动手杀害。所作所为,简直是人神共愤。我们上一段原文,再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谬误。孝穆纪太后,孝宗生母也,贺县人。…授女史,警敏通文字,命守内藏。…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帝自悼恭太子薨后,久无嗣,中外皆以为忧。成化十一年,帝召张敏栉发,照镜叹曰:“老将至而无子。”敏伏地曰:“死罪,万岁已有子也。”帝愕然,问安在。对曰:“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主。”于是太监怀恩顿首曰:“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帝大喜,即日幸西内,遣使往迎皇子。使至,妃抱皇子泣曰:“儿去,吾不得生。儿见黄袍有须者,即儿父也。”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使怀恩赴内阁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贺,颁诏天下。移妃居永寿宫,数召见。万贵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绐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贵妃致之死,或曰自缢也。谥恭恪庄僖淑妃。敏惧,亦吞金死。—《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万贵妃剧照孝穆纪太后是广西土官的女儿,因“警敏通文字”,被授为宫中女史。女史是明代宫中六局二十四司之中最低级别的女官,当然也是在皇帝的临幸范围内。以上这段《明史》记载有多少错误呢?我们试着来做个分析:其一孝宗出生后,万贵妃让太监张敏去把这位皇子溺死。张敏的反应是“上未有子,奈何弃之”,这真是见了鬼了。孝宗生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七月,是宪宗第三子。在他出生之前,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四月柏贤妃为宪宗生下皇次子朱祐极。朱祐极在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十一月被册封为皇太子,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正月去世,赐谥曰悼恭。换句话说,孝宗出生之时,悼恭太子活得好好的,宪宗怎么就没儿子?其二张敏在向宪宗说出孝宗的存在之后,即畏罪自尽,那他的死期应该就在成化十一年六月左右。可是《明史杨继宗传》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杨继宗有当时天下第一清官的美誉,他在浙江按察使的任上多次与宫中太监张庆发生矛盾。张敏作为张庆的哥哥,也曾经在宪宗前进谗言,结果却被当面打脸。那么杨继宗是什么时候出任浙江按察使的呢?答案是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九月初四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一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二》壬戌日条下的记载自己看一下。换句话说,纪氏死了三年,张敏还活得好好的。又据地方县志,张敏实际死于成化二十一年。其三宪宗一看到孝宗,就觉得像自己。这个事吧,由于纪淑妃的血统关系,孝宗的相貌和大明历代先帝其实区别挺大的。下图有画像对比,大家可以自己看。左为宪宗画像,右为孝宗画像其四纪淑妃之死,只怕和万贵妃真扯不上关系。由大学士商辂给宪宗的上疏可知,孝宗和纪淑妃分开之后,是由万贵妃抚养的。知道这个信息,有没有惊掉下巴?万贵妃要是想害孝宗,不是举手之劳的事么?初,帝召见皇子留宫中,而纪妃仍居西内。辂恐有他患,难显言,偕同官上疏曰:“皇子聪明岐嶷,国本攸系。重以贵妃保护,恩逾己出。但外议谓皇子母因病别居,久不得见。宜移就近所,俾母子朝夕相接,而皇子仍藉抚育于贵妃,宗社幸甚。”由是纪妃迁永寿宫。—《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孝宗移居万贵妃寝宫昭德宫,应该在当年四月十四日乾清宫发生火灾之后。而从商辂的上疏来看,纪氏当时就已得病。到了六月二十六日纪氏病情愈发沉重,商辂再次提醒皇帝,作为皇长子生母,其死后“一应礼节须宜从厚”。六月二十八日纪氏去世,追封为淑妃,谥恭恪庄僖。八月葬于西山。当年十一月初八日,朱祐樘被册立为皇太子,此后移居仁寿宫,由祖母周太后照顾。孝宗既立为皇太子,时孝肃皇太后居仁寿宫,语帝曰:“以儿付我。”太子遂居仁寿。《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后妃》乾清宫谎言由何而来?虽然《明史》中有关万贵妃的记载大有问题,但这个责任还真不能按在清朝的头上。如果我们打开《胜朝彤史拾遗记》这本书,就会发现《明史》中的内容,几乎原封不动摘抄自本书第三卷万妃传。“胜朝”指已灭亡的前一朝代,“彤史”是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那么很明显,《胜朝彤史拾遗记》一书讲的就是明朝后宫的八卦新闻。这本书的作者毛奇龄曾出任明史馆修纂官,这下大家应该清楚为何《明史》中的记载和《胜朝彤史拾遗记》几乎一模一样了吧?那么《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史料又从何而来呢?有没有可信度呢?我们再往前翻,有一本叫《谷山笔麈》的书,是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所著。在本书中对于孝宗身世和万贵妃恶行的描写,基本就是《胜朝彤史拾遗记》的最初来源。孝庙既生,顶上有数寸许无发,盖药所中也。传云太子迎入东朝,贵妃使使赐孝穆死。或曰孝穆自缢。万历甲戌,一老中官为予道说如此。—《谷山笔麈卷之二·纪述一》万历甲戌就是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此时距离纪氏之死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而在另一部明代重要史料《万历野获编》中,其作者沈德符就对于慎行听信宦官之言的行为嗤之以鼻。于公起北方早贵,并本朝纪载不尽寓目,自谓得其说于今上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万历野获编卷三·宫闱孝宗生母》结语:至此真相大白,有关万贵妃的种种黑料,原来尽出于万历初年的一位宫中老太监之口。后世史学家不加验证便书之于史书,若非太蠢,便是太坏。册封朱祐樘为皇太子之后,宪宗或许是为了安慰万贵妃,于次年十月进封其为皇贵妃。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万皇贵妃去世,当时刚刚结束庆成宴回宫的宪宗突然接到噩耗,整个人都懵了。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所谓的侍长,即妾室之长的意思。万皇贵妃生于宣德庚戌(即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此时已经58岁高龄。万皇贵妃谥号为恭肃端慎荣靖,葬天寿山西南。而宪宗本人在此之后果然“悒悒无聊,日以不预”,半年后即驾崩。这份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却因为二者之间的年龄差距而不容于后世,何其愚哉!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后追尊其母,各路马屁精纷纷出动。当年九月山东鱼台县县丞徐顼上疏认为“先母后之旧痛未伸”,意思就是纪氏之死存疑。明孝宗对此表态:“此事皇太后、母后宣谕已明,凡外间无据之言难凭访究”。年底宪宗梓宫将赴葬山陵,监察御史曾璘上疏提出将万贵妃迁葬并削其谥号。孝宗再次表态:“削谥迁葬事,其止勿复言”。从孝宗本人多次表态来看,他不认为生母死于万皇贵妃之手,至少并无任何证据。乾隆帝画像俗话说皇帝最懂皇帝,多年之后爱好广泛的乾隆皇帝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为万皇贵妃鸣冤,其中有一句话特别一针见血:总之宫闱事秘,传闻已不可凭,或由众人深嫉万安之假附乱政,遂饰为无稽之言以归万妃。—《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上文内容出自《乾隆御批通鉴卷十一》,乾隆以帝王眼光来看万皇贵妃不过是被众人讨厌的万安所连累而已。万安虽是成化朝内阁首辅,但不过是政治手腕高超的宪宗皇帝手中提线木偶而已。文官们厌恶万皇贵妃,不过是厌恶万安。而厌恶万安,实质是对宪宗大权独揽不满。而万皇贵妃,无疑是曲线攻击皇帝的最佳目标。谎言说得多了,渐渐也就众恶所归了。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后退原来是向前,如果有人说后退就是后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说消极的人确实是看到了消极的成分。“《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人说大象就是一根柱子,有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还有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有人说《道德经》是消极的,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从80楼往下看,都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也许满地垃圾。当然也可以说80楼看到的不过是虚无的景色,而从2楼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大众疾苦。位置不同,角度不一样,结论自然不同。至于事实本身究竟是什么、《道德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有“道可道,非常道”了。国内的恐怖片一般不推荐,因为吓人主要靠声音,结局一般是主演神经病或者作梦。美国的《电锯惊魂》系列、《死神来了》系列等,尺度非常大,各种恶心镜头随处可见。头颅被砍喷血给你看,心脏拿出来给你看,看了头皮发麻。不怕被恶心到,可以试试。韩国的《昆池岩》,作为恐怖片,票房大卖,影片的结局高能,胆小勿看。影片以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让人感觉很真实。一群年轻人,由于好奇,夜里去探寻鬼屋。没想到遇到了真鬼!真的应了那句话,不作死就不会死!恐怖片建议不要多看,怕你不敢睡觉!
万贵妃有可能是被明清文人黑了。第一,按照《明史》的记载,万贵妃是个心理变态的人,自己没孩子,便强迫后宫怀孕的妃子打胎,导致明宪宗长时间都没儿子。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但根据《明宪宗实录》的记载,万贵妃还活着时,虽然言官多次弹劾她,列举了很多关于她的罪状,如恃宠而骄、纵容本家亲戚祸乱朝纲等。但在言官的弹劾中,却没提到“善妒杀嗣”。要知道,《明宪宗实录》是明孝宗在位时期命人修撰的。都已经是孝宗时代了,揭万贵妃老底,还担心被打击报复?不可能嘛。如果万贵妃真的是个打胎队长,宪宗的实录里面就不可能完全没记载。所以,关于万贵妃逼妃子打胎的记载,大概率是编的。可信度不太高。也就是说。万贵妃确实是个小心眼的人,这点不能否认。女人嘛,谁都希望自己的男人专宠自己。但要说她逼其他妃子打胎,这就是在抹黑了。她只是小心眼,并不是一个变态毒妇。第二,成化六年之前,明宪宗之所以只有三个儿子。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宪宗当时只有三个后妃。一个是宪宗专宠的万贵妃,另外两个是明英宗生前,为宪宗指定的王皇后和柏贤妃。其实还有一个吴皇后,也是明英宗生前为宪宗指定的妃子。但吴皇后担任皇后仅一个月就被明宪宗打入了冷宫。成化四年以前,宪宗只临幸万贵妃一人。而万贵妃由于年纪大,生下一个儿子后(也就是宪宗的皇长子),就再也不能生育了。故而,也就导致了在此期间,宪宗只有一个儿子。(结果还夭折了)到了成化四年,满朝文武都为宪宗的儿子问题操心。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宪宗便临幸了柏贤妃。而柏贤妃也很争气,在次年就为宪宗生了皇次子,这便是悼恭太子朱祐极。成化五年,明宪宗偶然临幸女史纪氏,明孝宗因此于次年出生。现在很多人都说明宪宗是色批,后宫一群后妃不临幸,看见一个女官就睡了。这可真是冤枉明宪宗了。因为成化五年的大明后宫,仍然只有三个后妃。一个是明宪宗不愿意碰的王皇后。一个是已经生不出孩子的万贵妃。还有一个是正在坐月子的柏贤妃。后宫没人,宪宗自然只能找女官生孩子了。这里要注意了。明孝宗出生时,他的二哥朱祐极还活着。因此《明史》说万贵妃善妒杀嗣,专盯着孝宗的母亲纪氏迫害,是因为她担心纪氏会诞下皇子,影响自己的地位,这明显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逻辑。我要是万贵妃,肯定是优先弄死朱祐极。毕竟这孩子已经被封为太子了。而纪氏当时还只是怀孕了而已,谁也不知道她肚子里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孝宗出生后,至他被册立为太子期间。宪宗为什么一个儿子都没有,我不知道原因。但很有意思的是,宪宗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兴献王朱祐杬的母亲邵氏,她在生下朱祐杬之前,地位也不高。直到朱祐杬出生之后,她才被封为宸妃。另外,朱祐槟和朱祐楎的母亲张德妃;朱祐橓和朱祐楷的母亲杨恭妃。也是一样情况。她们原本也是身份不高的宫女或嫔,是在生下皇子后,才陆续晋升为妃子。这说明,宪宗中前期的后宫,正儿八经的妃子很少。而宪宗不广纳妃子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太爱万贵妃了,太想让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给自己生孩子。直到宪宗30岁,见到万贵妃已经47岁,已经无法生育了。他这才改变想法,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考虑,开始临幸其他女人,陆续又生了11个儿子。(景德镇造斗彩鸡缸杯,拍卖价值将近三个亿。这是万贵妃生下皇长子后,宪宗命景德镇专门烧制的。之所以会以鸡为绘画主题,是因为万贵妃怀孕的当年是鸡年。而杯壁所画的一只公鸡带着一只母鸡和一群小鸡,则代表了明宪宗和万贵妃以及他们的孩子。宪宗通过这件瓷器,表达了他对自己与万贵妃如同寻常百姓般的夫妻生活的向往)第三。按《明史》的记载,万贵妃让张敏弄死还未出生的明孝宗。但张敏没有遵万贵妃的懿旨杀害孝宗,而是瞒着宪宗和万贵妃,将孝宗偷藏在宫中供养。直到有一天,他见宪宗感叹自己一把年纪还没孩子时,才把孝宗的事情和盘托出。而宪宗看到孝宗后,说这孩子像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便直接就认了儿子。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也就是说,六年未见一面的儿子,宪宗直接相认。依据是宪宗认为孝宗长得像自居。但是,我们只要看宪宗和孝宗的画像就可以发现,这父子俩人,根本就不像。明英宗和明宪宗一看就是亲生父子。但明宪宗和明宪宗,长得根本不像。既然不像,那《明史》的说法就不成立。所以,《明史》关于张敏从宫外拉了一个六岁的孩子给宪宗,说这是他亲儿子,宪宗直接就认了的记载,明显是有bug的。宪宗之所以相信孝宗是自己儿子,真正原因是宪宗从一开始就知道孝宗的存在。能证明这个论述的史料有很多。如商辂的奏折《商文毅疏稿》;如尹直所著的《謇斋琐缀录》;还有陈宏谟的《治世余闻》。成化中,皇妣纪氏得幸,有娠。万贵妃既觉,恚而苦楚之。宪庙乃密托病,出之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治世余闻》孝宗还在娘胎时,宪宗就知道了消息。只是宪宗听说万贵妃因为这事吃醋了,才以纪氏生病为由,将其安置在安乐堂,让万贵妃眼不见心不烦。之后的几年,孝宗从出生,到长到六岁,宪宗都派了心腹内侍全天候照顾孝宗和纪氏。既诞,密令内侍近臣,谨护视之——《治世余闻》直到张敏把孝宗的事实告诉万贵妃。加之当时乾清门起火,宪宗认为这是老天爷对他隐藏儿子的报应,这才大大方方地把孝宗和纪氏接回了宫里。而万贵妃在知道事情后,还埋怨宪宗,说怎么能只瞒着我一个人呢?为了表达诚意,万贵妃以极高礼仪接待了孝宗和纪氏。注意,前面说了,王皇后是摆设,而宪宗又专宠万贵妃。此时的万贵妃,实际是仅次于周太后的后宫二号人物。所以,不要小看了她对纪氏和孝宗的客套之举。因为这相当于是后宫真正的皇后,接纳了纪氏和孝宗母子。很有标志性意义。至是,太监张敏厚结贵妃主宫太监段英,乘间说之,贵妃惊云:“何独不令我知?”遂具服进贺,厚赐纪氏母子,择吉日请入宫——《謇斋琐缀录》孝宗回宫后,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万贵妃与明孝宗的关系。按《明史》的记载,周太后因为担心孙儿被害,不允许万贵妃靠近孝宗。所以他们的关系很一般。但是按照当时一手史料的记载,明孝宗被接回宫后,负责抚养孝宗的人,是万贵妃。不是周太后。证据就是商辂的奏折。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商文毅疏稿》这份奏折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万贵妃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扶养孝宗,大家知道后,都对万贵妃称赞有加。但孝宗生母纪氏的身体不好,大家希望皇帝能把纪氏安置在离孝宗近一些的地方,能让孝宗尽孝。明孝宗和万贵妃的关系可能不太好,但肯定也不是仇人。第二是纪氏的死因。众所周知,孝宗和纪氏回宫后不久,纪氏就病死了。按《明史》的记载,是万贵妃害死了纪氏。可无论是商辂,还是尹直,他们都知道纪氏的身体不好,也都猜测纪氏可能命不久矣。这就说明,纪氏患病的事,其实很多人一早就知道了。不仅内廷的人知道,就连外朝的官员也知道。这并不是秘密。如果,孝宗生母真是万贵妃害死的,这事能瞒得住?外朝的那些言官岂不是要喷死万贵妃!可实际上,并没有人因为纪氏之死而向宪宗弹劾万贵妃。包括继位后的明孝宗,也没有把母亲的死归罪于万贵妃。插一句,商辂是宪宗时期的内阁首辅,尹直是宪宗时期的兵部尚书,陈宏谟是武宗时期的江西巡抚。陈宏谟的年纪稍小,成化年间的事情应该是听说的。但商辂和尹直都是成化时期的见证人。他们留下的资料,是有可信度的。第四,按《明史》的记载,太监张敏把孝宗活着的秘密透露给宪宗后,就在万贵妃的胁迫之下,吞金自杀了。但在尹直和陈宏谟的史料中,供养孝宗之事与张敏无关。在整个事件中,张敏只是把孝宗活着的消息透露给了万贵妃。这方面的史料记载,前面已经列举了,这里不再赘述。由此来看,张敏不仅不是万贵妃的眼中钉。相反,他应该还是万贵妃的宠臣。而另据福建《金门县志》的记载,张敏的死亡时间是1485年,比《明史》的记载时间晚了九年左右。(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医诊视。讣闻,震悼,遣司礼、御马二监治丧,赐宝钞二万贯、冠帽、牙牌、玉带;祭二坛,户部给斋粮麻布、工部造坟——《金门志·张敏传》这从侧面也能证明,张敏应该不是万妃的眼中钉。他也没有搭救过儿时的明孝宗。历史上真正的张敏,可能是个墙头草,为了巴结万贵妃,不择手段。既然张敏不是万贵妃杀的。那万贵妃明显就是被《明史》泼了脏水。值得一提的是,《明史》关于张敏的记载也有bug。在万贵妃的传记中,说他死于成化十一年。但在著名清官杨继宗的传记中,却记载张敏在成化十三年,构陷杨继宗,然后被明宪宗骂了一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杨继宗传》难道当时有两个叫张敏的?也不是啊。无论是《明史》中的张敏,还是《謇斋琐缀录》中的张敏,都是大太监。不是小角色。很多事迹还是重叠的。这就说明成化朝只有一个叫张敏的大太监。那么,作为正史的《明史》,为何会有这种明显的低级失误呢?众所周知,《明史》不是一个人编的。编《明史》后妃部分的史官叫毛奇龄。编大臣本传的人,另有其人。很可能是这些清朝史官在修史过程中,只负责自己的部分,没有相互比照。于是也就产生了内容上的冲突。第五,关于万贵妃善妒杀嗣,以及她杀害张敏的记载,最早出自《古山笔尘》,作者叫于慎行。纯皇之诞孝庙也,时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潜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古山笔尘》于慎行是万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在朝中的地位很高。但他毕竟是万历时期的人,并不是成化朝的见证者。所以,他所著的《古山笔尘》,相比于尹直的《謇斋琐缀录》,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也正因为可信度不高。所以,于慎行在文章的结尾处,还专门强调——“万历甲戌,一老中官(太监)为予道说如此。”这是我从一个宫中的老太监那里听来的,至于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说到这里,明朝史料对万贵妃的记载,已经很清晰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成化年间的人,以尹直为代表,记载了万贵妃是个小心眼,但没有关于她迫害妃子和皇子以及杀害张敏的记载。二是明朝万历、崇祯时期的人,以于慎行为代表。不仅说万贵妃是小心眼,而且还说她善妒杀嗣,心理极其的变态。这两种史料,明朝人其实更相信前一种。比如创作《万历野获编》的沈德符(万历时期的举人)就曾说过:“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那些宫里的老太监,净喜欢胡诌,传前朝的宫廷事,十句话里有九句都是假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毛奇龄编《明史》的过程中,却收录了于慎行的记载,而忽略了尹直等亲历者的记载。并且,毛奇龄还抹掉了于慎行在原文里的“免责声明”。把于慎行强调的“我也是听说的”,直接变成了正史。以致影响了后来的人。对于《明史》对万贵妃的记载,有人说这是清朝故意抹黑明朝,有意而为之。但是,乾隆皇帝在看过《明史》关于万贵妃的章节后,很不满意,认为史官抹黑了明宪宗和万贵妃,气鼓鼓的专门写了一篇小论文,对内容进行了驳斥。乾隆这篇论文叫《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内容就不列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所以我觉得万贵妃被黑,应该不是清朝统治者的意思。有可能,是明末的部分文人为了黑明宪宗而有意之为。毕竟,只有如此写,才最能突出明孝宗的人生传奇性。至于为什么要抬高明孝宗,这显而易见。明朝皇帝中,孝宗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最恭敬。不夸张地说,明朝文人最接近宋朝文人的时代,就是孝宗在位的十八年。这种对文人客客气气的好皇帝不捧,难道要捧重用宦官的明宪宗吗?
万贵妃有可能是被明清文人黑了。第一,按照《明史》的记载,万贵妃是个心理变态的人,自己没孩子,便强迫后宫怀孕的妃子打胎,导致明宪宗长时间都没儿子。时万贵妃专宠而妒,后宫有娠者皆治使堕。柏贤妃生悼恭太子,亦为所害。但根据《明宪宗实录》的记载,万贵妃还活着时,虽然言官多次弹劾她,列举了很多关于她的罪状,如恃宠而骄、纵容本家亲戚祸乱朝纲等。但在言官的弹劾中,却没提到“善妒杀嗣”。要知道,《明宪宗实录》是明孝宗在位时期命人修撰的。都已经是孝宗时代了,揭万贵妃老底,还担心被打击报复?不可能嘛。如果万贵妃真的是个打胎队长,宪宗的实录里面就不可能完全没记载。所以,关于万贵妃逼妃子打胎的记载,大概率是编的。可信度不太高。也就是说。万贵妃确实是个小心眼的人,这点不能否认。女人嘛,谁都希望自己的男人专宠自己。但要说她逼其他妃子打胎,这就是在抹黑了。她只是小心眼,并不是一个变态毒妇。第二,成化六年之前,明宪宗之所以只有三个儿子。很大一个原因,是由于宪宗当时只有三个后妃。一个是宪宗专宠的万贵妃,另外两个是明英宗生前,为宪宗指定的王皇后和柏贤妃。其实还有一个吴皇后,也是明英宗生前为宪宗指定的妃子。但吴皇后担任皇后仅一个月就被明宪宗打入了冷宫。成化四年以前,宪宗只临幸万贵妃一人。而万贵妃由于年纪大,生下一个儿子后(也就是宪宗的皇长子),就再也不能生育了。故而,也就导致了在此期间,宪宗只有一个儿子。(结果还夭折了)到了成化四年,满朝文武都为宪宗的儿子问题操心。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宪宗便临幸了柏贤妃。而柏贤妃也很争气,在次年就为宪宗生了皇次子,这便是悼恭太子朱祐极。成化五年,明宪宗偶然临幸女史纪氏,明孝宗因此于次年出生。现在很多人都说明宪宗是色批,后宫一群后妃不临幸,看见一个女官就睡了。这可真是冤枉明宪宗了。因为成化五年的大明后宫,仍然只有三个后妃。一个是明宪宗不愿意碰的王皇后。一个是已经生不出孩子的万贵妃。还有一个是正在坐月子的柏贤妃。后宫没人,宪宗自然只能找女官生孩子了。这里要注意了。明孝宗出生时,他的二哥朱祐极还活着。因此《明史》说万贵妃善妒杀嗣,专盯着孝宗的母亲纪氏迫害,是因为她担心纪氏会诞下皇子,影响自己的地位,这明显是错误的,也不符合逻辑。我要是万贵妃,肯定是优先弄死朱祐极。毕竟这孩子已经被封为太子了。而纪氏当时还只是怀孕了而已,谁也不知道她肚子里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孝宗出生后,至他被册立为太子期间。宪宗为什么一个儿子都没有,我不知道原因。但很有意思的是,宪宗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兴献王朱祐杬的母亲邵氏,她在生下朱祐杬之前,地位也不高。直到朱祐杬出生之后,她才被封为宸妃。另外,朱祐槟和朱祐楎的母亲张德妃;朱祐橓和朱祐楷的母亲杨恭妃。也是一样情况。她们原本也是身份不高的宫女或嫔,是在生下皇子后,才陆续晋升为妃子。这说明,宪宗中前期的后宫,正儿八经的妃子很少。而宪宗不广纳妃子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太爱万贵妃了,太想让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给自己生孩子。直到宪宗30岁,见到万贵妃已经47岁,已经无法生育了。他这才改变想法,为了明朝的江山社稷考虑,开始临幸其他女人,陆续又生了11个儿子。(景德镇造斗彩鸡缸杯,拍卖价值将近三个亿。这是万贵妃生下皇长子后,宪宗命景德镇专门烧制的。之所以会以鸡为绘画主题,是因为万贵妃怀孕的当年是鸡年。而杯壁所画的一只公鸡带着一只母鸡和一群小鸡,则代表了明宪宗和万贵妃以及他们的孩子。宪宗通过这件瓷器,表达了他对自己与万贵妃如同寻常百姓般的夫妻生活的向往)第三。按《明史》的记载,万贵妃让张敏弄死还未出生的明孝宗。但张敏没有遵万贵妃的懿旨杀害孝宗,而是瞒着宪宗和万贵妃,将孝宗偷藏在宫中供养。直到有一天,他见宪宗感叹自己一把年纪还没孩子时,才把孝宗的事情和盘托出。而宪宗看到孝宗后,说这孩子像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便直接就认了儿子。衣以小绯袍,乘小舆,拥至阶下,发披地,走投帝怀。帝置之膝,抚视久之,悲喜泣下曰:“我子也,类我。”也就是说,六年未见一面的儿子,宪宗直接相认。依据是宪宗认为孝宗长得像自居。但是,我们只要看宪宗和孝宗的画像就可以发现,这父子俩人,根本就不像。明英宗和明宪宗一看就是亲生父子。但明宪宗和明宪宗,长得根本不像。既然不像,那《明史》的说法就不成立。所以,《明史》关于张敏从宫外拉了一个六岁的孩子给宪宗,说这是他亲儿子,宪宗直接就认了的记载,明显是有bug的。宪宗之所以相信孝宗是自己儿子,真正原因是宪宗从一开始就知道孝宗的存在。能证明这个论述的史料有很多。如商辂的奏折《商文毅疏稿》;如尹直所著的《謇斋琐缀录》;还有陈宏谟的《治世余闻》。成化中,皇妣纪氏得幸,有娠。万贵妃既觉,恚而苦楚之。宪庙乃密托病,出之安乐堂,以痞报,而属门官照管——《治世余闻》孝宗还在娘胎时,宪宗就知道了消息。只是宪宗听说万贵妃因为这事吃醋了,才以纪氏生病为由,将其安置在安乐堂,让万贵妃眼不见心不烦。之后的几年,孝宗从出生,到长到六岁,宪宗都派了心腹内侍全天候照顾孝宗和纪氏。既诞,密令内侍近臣,谨护视之——《治世余闻》直到张敏把孝宗的事实告诉万贵妃。加之当时乾清门起火,宪宗认为这是老天爷对他隐藏儿子的报应,这才大大方方地把孝宗和纪氏接回了宫里。而万贵妃在知道事情后,还埋怨宪宗,说怎么能只瞒着我一个人呢?为了表达诚意,万贵妃以极高礼仪接待了孝宗和纪氏。注意,前面说了,王皇后是摆设,而宪宗又专宠万贵妃。此时的万贵妃,实际是仅次于周太后的后宫二号人物。所以,不要小看了她对纪氏和孝宗的客套之举。因为这相当于是后宫真正的皇后,接纳了纪氏和孝宗母子。很有标志性意义。至是,太监张敏厚结贵妃主宫太监段英,乘间说之,贵妃惊云:“何独不令我知?”遂具服进贺,厚赐纪氏母子,择吉日请入宫——《謇斋琐缀录》孝宗回宫后,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万贵妃与明孝宗的关系。按《明史》的记载,周太后因为担心孙儿被害,不允许万贵妃靠近孝宗。所以他们的关系很一般。但是按照当时一手史料的记载,明孝宗被接回宫后,负责抚养孝宗的人,是万贵妃。不是周太后。证据就是商辂的奏折。重以贵妃殿下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凡内外群臣以及都城士庶之门闻之,莫不交口称赞,以为贵妃之贤,近代无比,此诚宗社无疆之福也。但外间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揆之人情事体诚为未顺。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烦贵妃抚育,俾朝夕之间便于接见。——《商文毅疏稿》这份奏折简单翻译一下就是,万贵妃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扶养孝宗,大家知道后,都对万贵妃称赞有加。但孝宗生母纪氏的身体不好,大家希望皇帝能把纪氏安置在离孝宗近一些的地方,能让孝宗尽孝。明孝宗和万贵妃的关系可能不太好,但肯定也不是仇人。第二是纪氏的死因。众所周知,孝宗和纪氏回宫后不久,纪氏就病死了。按《明史》的记载,是万贵妃害死了纪氏。可无论是商辂,还是尹直,他们都知道纪氏的身体不好,也都猜测纪氏可能命不久矣。这就说明,纪氏患病的事,其实很多人一早就知道了。不仅内廷的人知道,就连外朝的官员也知道。这并不是秘密。如果,孝宗生母真是万贵妃害死的,这事能瞒得住?外朝的那些言官岂不是要喷死万贵妃!可实际上,并没有人因为纪氏之死而向宪宗弹劾万贵妃。包括继位后的明孝宗,也没有把母亲的死归罪于万贵妃。插一句,商辂是宪宗时期的内阁首辅,尹直是宪宗时期的兵部尚书,陈宏谟是武宗时期的江西巡抚。陈宏谟的年纪稍小,成化年间的事情应该是听说的。但商辂和尹直都是成化时期的见证人。他们留下的资料,是有可信度的。第四,按《明史》的记载,太监张敏把孝宗活着的秘密透露给宪宗后,就在万贵妃的胁迫之下,吞金自杀了。但在尹直和陈宏谟的史料中,供养孝宗之事与张敏无关。在整个事件中,张敏只是把孝宗活着的消息透露给了万贵妃。这方面的史料记载,前面已经列举了,这里不再赘述。由此来看,张敏不仅不是万贵妃的眼中钉。相反,他应该还是万贵妃的宠臣。而另据福建《金门县志》的记载,张敏的死亡时间是1485年,比《明史》的记载时间晚了九年左右。(成化)二十一年,敏疾,帝遣太医诊视。讣闻,震悼,遣司礼、御马二监治丧,赐宝钞二万贯、冠帽、牙牌、玉带;祭二坛,户部给斋粮麻布、工部造坟——《金门志·张敏传》这从侧面也能证明,张敏应该不是万妃的眼中钉。他也没有搭救过儿时的明孝宗。历史上真正的张敏,可能是个墙头草,为了巴结万贵妃,不择手段。既然张敏不是万贵妃杀的。那万贵妃明显就是被《明史》泼了脏水。值得一提的是,《明史》关于张敏的记载也有bug。在万贵妃的传记中,说他死于成化十一年。但在著名清官杨继宗的传记中,却记载张敏在成化十三年,构陷杨继宗,然后被明宪宗骂了一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明史·杨继宗传》难道当时有两个叫张敏的?也不是啊。无论是《明史》中的张敏,还是《謇斋琐缀录》中的张敏,都是大太监。不是小角色。很多事迹还是重叠的。这就说明成化朝只有一个叫张敏的大太监。那么,作为正史的《明史》,为何会有这种明显的低级失误呢?众所周知,《明史》不是一个人编的。编《明史》后妃部分的史官叫毛奇龄。编大臣本传的人,另有其人。很可能是这些清朝史官在修史过程中,只负责自己的部分,没有相互比照。于是也就产生了内容上的冲突。第五,关于万贵妃善妒杀嗣,以及她杀害张敏的记载,最早出自《古山笔尘》,作者叫于慎行。纯皇之诞孝庙也,时万贵妃宠冠后廷,宫中有孕者,百方堕之。孝穆太后旧为宫人入侍,已而有孕。贵妃使医堕之,竟不能下,乃潜育之西宫,报曰:“已堕。”上不知也。——《古山笔尘》于慎行是万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在朝中的地位很高。但他毕竟是万历时期的人,并不是成化朝的见证者。所以,他所著的《古山笔尘》,相比于尹直的《謇斋琐缀录》,可信度并不是很高。也正因为可信度不高。所以,于慎行在文章的结尾处,还专门强调——“万历甲戌,一老中官(太监)为予道说如此。”这是我从一个宫中的老太监那里听来的,至于是不是真的,我就不知道了。说到这里,明朝史料对万贵妃的记载,已经很清晰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成化年间的人,以尹直为代表,记载了万贵妃是个小心眼,但没有关于她迫害妃子和皇子以及杀害张敏的记载。二是明朝万历、崇祯时期的人,以于慎行为代表。不仅说万贵妃是小心眼,而且还说她善妒杀嗣,心理极其的变态。这两种史料,明朝人其实更相信前一种。比如创作《万历野获编》的沈德符(万历时期的举人)就曾说过:“初年老中官,不知宦寺传言讹舛,更甚于齐东。予每闻此辈谈朝家故事,十无一实者,最可笑也。”那些宫里的老太监,净喜欢胡诌,传前朝的宫廷事,十句话里有九句都是假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毛奇龄编《明史》的过程中,却收录了于慎行的记载,而忽略了尹直等亲历者的记载。并且,毛奇龄还抹掉了于慎行在原文里的“免责声明”。把于慎行强调的“我也是听说的”,直接变成了正史。以致影响了后来的人。对于《明史》对万贵妃的记载,有人说这是清朝故意抹黑明朝,有意而为之。但是,乾隆皇帝在看过《明史》关于万贵妃的章节后,很不满意,认为史官抹黑了明宪宗和万贵妃,气鼓鼓的专门写了一篇小论文,对内容进行了驳斥。乾隆这篇论文叫《驳明宪宗怀孕诸妃皆遭万妃逼迫而堕胎》。内容就不列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所以我觉得万贵妃被黑,应该不是清朝统治者的意思。有可能,是明末的部分文人为了黑明宪宗而有意之为。毕竟,只有如此写,才最能突出明孝宗的人生传奇性。至于为什么要抬高明孝宗,这显而易见。明朝皇帝中,孝宗对文人士大夫的态度最恭敬。不夸张地说,明朝文人最接近宋朝文人的时代,就是孝宗在位的十八年。这种对文人客客气气的好皇帝不捧,难道要捧重用宦官的明宪宗吗?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后退原来是向前,如果有人说后退就是后退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说消极的人确实是看到了消极的成分。“《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有人说大象就是一根柱子,有人说大象是一堵墙,还有人说大象是一根绳子。有人说《道德经》是消极的,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从80楼往下看,都是美景,从2楼往下看,也许满地垃圾。当然也可以说80楼看到的不过是虚无的景色,而从2楼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大众疾苦。位置不同,角度不一样,结论自然不同。至于事实本身究竟是什么、《道德经》到底说了些什么,只有“道可道,非常道”了。

梁启超认为老子的道德经消极不推荐你怎么看

4,剑网三 怎样去稻香秘事

去龙门荒漠找李复,跟他对话就能进去这个副本。如果你是想刷画卷的话,我记得网上是有一些攻略的。只是不知道现在还行不行。
如果是普通的稻香村新手地图 要到敬师堂找王昌龄 50的稻香村副本找主城新手村车夫 70的英雄稻香村找龙门的李复

5,剑网三沉香扇骨怎么刷 梦回稻香任务攻略

每完成一个梦回稻香结局,就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沉香扇骨啦,每个结局给的沉香扇骨数量都不一样,不过你做完的话,扇子肯定可以得到一把的关于攻略的话,剑网3贴吧里置顶的就是,有文字版和纣炀的视频攻略,不过现在只找出20个结局攻略,还有一个结局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出
这个是周年挂件,只有在周年即8月28前后才可以刷,江湖画扇是前年的周年挂件了,去年是山海间,2018年还不知道,梦回稻香也是周年的时候才可以刷,但是由于重制版取消了稻香村,所以,9周年能以什么方式通过任务得到挂件还未可知。

6,魔杰座什么时候出

专辑周杰倫2008年最新魔幻傑作「魔杰座」魔術師與小丑的頂尖對決 周杰倫粉墨登場秀時尚版「煙燻小丑妝」9/24預購起跑 12款「魔杰桌曆」迎2009 「魔杰方塊」等歌迷挑戰 预购日期:9月24日(星期三)開始 7-11預購贈送『魔杰桌曆』 各大唱片行預購贈送『魔杰方塊』 发行日期:10月9日 首波歌曲「稻香」9月22日早10:00Hit Fm首播 新专辑里添加了魔术元素 支持正版 支持杰伦
官方预购9月24,到时可以听主打歌 稻香 10月9号全亚洲发行
快了,年底前就会出了.我也在等待呀.
10月10号

7,周杰伦什么时候出新专辑

目前还只出了一首歌专辑 周杰倫2008年最新魔幻傑作「魔杰座」魔術師與小丑的頂尖對決 周杰倫粉墨登場秀時尚版「煙燻小丑妝」9/24預購起跑 12款「魔杰桌曆」迎2009 「魔杰方塊」等歌迷挑戰 预购日期:9月24日(星期三)開始 7-11預購贈送『魔杰桌曆』 各大唱片行預購贈送『魔杰方塊』 发行日期:10月9日 首波歌曲「稻香」9月22日早10:00Hit Fm首播 新专辑里添加了魔术元素 支持正版,支持杰伦 PS:本张专辑又遭泄露,请大家不要听网上的,要支持杰伦买正版新专辑,专辑可能又会提前发行了 喜欢他就要尊重他 尊重他就要尊重他的音乐 拒绝听盗版,期待新专辑的发行日
已经 出了 魔杰座
已经出来新专辑
除了 08年9月24 魔杰座

8,落凤坡庞统遇难在刘备率军攻打成都的战斗中魏延兵败险些被

骄兵必败
二人都是急于立功,冒险进兵。 先说魏延,跟黄忠一起投降刘备,但黄忠名气比魏延大,黄忠年届六旬仍能跟关羽打个平手,而且箭术百步穿杨。魏延的武勇不在黄忠之下,但一直都籍籍无名。刘备最初入蜀,没有带关张赵随行,只带了黄忠魏延关平周仓几个武将,当时刘备命令黄忠魏延各自攻打敌军一个营寨,魏延贪功,想两个营寨一起攻破,所以比黄忠提前进兵,结果中了埋伏,幸好黄忠及时赶来救援。至于庞统,在刘备夺取荆州后才来投靠刘备。庞统与诸葛亮齐名天下,诸葛亮帮助刘备夺取荆州立下赫赫战功,而这时庞统未立寸功已当上副军师。刘备入蜀,庞统自荐随行,诸葛亮留守荆州。后来刘璋识破刘备入蜀意图,刘备陷于进退两难之际,诸葛亮派人送信来说要谨慎用兵,不可急进。庞统认为这是诸葛亮怕自己立下大功所以阻止自己,所以不听劝阻坚持要进兵。结果被张任乱箭射死于落凤坡下。启示:行军打仗,不能冒险急于进兵而忽略客观因素。将帅有进取心本是好事,但必须同心协力,不能互相猜忌,更不能互相埋怨攻击导致内讧爆发。做人如此,做事也应该如此。团结是成功之本。

9,魔兽版稻香的歌词谁能给个

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 被守了就不敢继续挑战吗 为什么你要这么的啰嗦,复活 让我继续和你一起 战斗吧,为日常的奖励勇敢的对抗吧 这是PVP的乐趣 珍惜一切,包括你的对手 还记得洛丹伦那废弃的城堡,索多里尔河弗丁*在微笑: 玩小号,小心别碰到三季稻* 不要怕让飞毛腿*带着你逃跑,纳格兰的天空多么奇妙。 回忆吧,回忆所有的美好(工程的土飞机,吵得大家对我发脾气) 所谓的那快乐 孤单在战歌守老家守到累了(战场) 走神OT被团长给骂到怕了,谁在偷笑呢 (副本) 我绕着大柱子 唱着歌读条的打不到 (竞技场) 哦,哦,太阳之尘拍卖行会卖更贵 哦,哦,但愿塞瑞利恩不要再心碎* 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还记得洛丹伦那废弃的城堡,索多里尔河弗丁*在微笑: 玩小号,小心别碰到三季稻* 不要怕让飞毛腿*带着你逃跑,纳格兰的天空多么奇妙。 回忆吧,回忆所有的美好 不要这么容易就发脾气,就像我说的 太强大的职业,换版本他就弱了 为魔兽的人生鲜艳上色,把友情涂上喜欢的颜色 笑一个吧,装备头衔不是目的 让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 工程的土飞机,吵得大家对我发脾气 所谓的那快乐 孤单在战歌守老家守到累了(战场) 走神OT被团长给骂到怕了,谁在偷笑呢 (副本) 我绕着大柱子 唱着歌读条的打不到 (竞技场) 哦,哦,太阳之尘拍卖行会卖更贵 哦,哦,但愿塞瑞利恩不要再心碎* 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文章TAG:挑战稻香秘事攻略无名  剑网三25风雪稻香村无名怎么牵引  挑战  稻香  秘事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