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奶块彷徨铠甲攻略视频,奶块 打彷徨奶了不回血是怎么回事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奶块 打彷徨奶了不回血是怎么回事

彷徨是普通近战物攻,半径扇形范围物理伤害,所以只要绕着他打或者远程攻击就行,他并没有技能限制玩家不能回血,你可以多试试,我是没遇到过哦。奶块彷徨铠甲属性 彷徨铠甲掉落图文攻略

奶块 打彷徨奶了不回血是怎么回事

2,奶块彷徨铠甲会掉落什么

奶块彷徨铠甲会掉落什么:要寻找彷徨铠甲的话,需要去遗忘之境找。另外它是个精英级生物,会使用物理伤害近战攻击敌人。技能列表:普通近战物攻,半径扇形范围物理伤害。主要掉落:贝希魔石、菲尼斯晶石、幽冥晶石、紫水晶、凋零之泪、恶魔之翼、赤铁陨石、破损的剑柄、彷徨头盔。

奶块彷徨铠甲会掉落什么

3,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你怎么看

中国穿旗袍的女子总是最美的,有一段时间我也很迷旗袍,但是旗袍其实是很考验身材,同时也能特别凸显身材,不同的人会把旗袍穿出不一样的气质,最近戚薇的旗袍也是特别的美,不过很多女明星穿旗袍出来的韵味也是完全不输的。张曼玉花样年华里的剧照,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面换了26件旗袍造型,每一件都把那种60年代的感觉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张曼玉就是苏丽珍,那种特别的气质就随着她穿旗袍的身影留在我心里。所以要说谁穿旗袍最美,我不一定会想到张曼玉,但要说谁穿旗袍最有感觉最有韵味,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她。倪妮这是金陵十三钗的造型,旗袍真的很特别适合倪妮,穿在她身上很有感觉,特别的妩媚迷人,大红唇+大波浪卷发,有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气质。但是又不艳俗,旗袍剪裁真的完全贴合她的身材,虽然一直知道她身材很好,但旗袍真的是让我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陈数最开始是在《倾城之恋》中的旗袍造型特别美,于是陈数就被封为了旗袍女神,是很多书迷心中最美的“白流苏”,不过不得不承认,陈数的旗袍造型真的很让人惊艳。汤唯色戒里的造型,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子长得好特别,没有说特别惊艳,但是较特别耐看,整个人的气质就是民国的那个时代的女孩。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气质,造型古典舒服,当时觉得男主角爱上她真的是必然的,有一种弱柳扶风,让人忍不住想怜爱的感觉。其实很多女星都有过旗袍造型,不过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其实不多,我觉得穿旗袍美在韵味,只有旗袍韵味气质穿出来了才是真的美~~~我是小ka,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偷懒的小ka。
中国穿旗袍的女子总是最美的,有一段时间我也很迷旗袍,但是旗袍其实是很考验身材,同时也能特别凸显身材,不同的人会把旗袍穿出不一样的气质,最近戚薇的旗袍也是特别的美,不过很多女明星穿旗袍出来的韵味也是完全不输的。张曼玉花样年华里的剧照,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面换了26件旗袍造型,每一件都把那种60年代的感觉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张曼玉就是苏丽珍,那种特别的气质就随着她穿旗袍的身影留在我心里。所以要说谁穿旗袍最美,我不一定会想到张曼玉,但要说谁穿旗袍最有感觉最有韵味,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她。倪妮这是金陵十三钗的造型,旗袍真的很特别适合倪妮,穿在她身上很有感觉,特别的妩媚迷人,大红唇+大波浪卷发,有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气质。但是又不艳俗,旗袍剪裁真的完全贴合她的身材,虽然一直知道她身材很好,但旗袍真的是让我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陈数最开始是在《倾城之恋》中的旗袍造型特别美,于是陈数就被封为了旗袍女神,是很多书迷心中最美的“白流苏”,不过不得不承认,陈数的旗袍造型真的很让人惊艳。汤唯色戒里的造型,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子长得好特别,没有说特别惊艳,但是较特别耐看,整个人的气质就是民国的那个时代的女孩。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气质,造型古典舒服,当时觉得男主角爱上她真的是必然的,有一种弱柳扶风,让人忍不住想怜爱的感觉。其实很多女星都有过旗袍造型,不过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其实不多,我觉得穿旗袍美在韵味,只有旗袍韵味气质穿出来了才是真的美~~~我是小ka,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偷懒的小ka。那就详细聊聊晁错吧。先从汉景帝说起吧。那一年,汉景帝还没转正,依照是太子一枚。有一天,太子刘启跟吴国的太子刘贤在一块下棋。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一山不容两虎,尤其是不容未成年的虎。两个太子党在一块,就是容易出事。两人原本好好下着棋,突然争着棋路来了。争就争吧,还动起手来了。动手就动手吧,刘启一暴走就拿起棋盘把刘贤给打死了。谁能想到文景之治的创造者之一,年轻的时候脾气这么暴?这一打死就麻烦了,虽然你爹是皇帝,人家的爹也不白给。刘贤的爹是吴王刘濞。刘濞的爹刘喜是个老实巴结的人,常年被刘太公当正面典型来教育刘邦。可到刘濞这一代,基因突变,变得特别生猛,生猛到刘邦决定派他去镇守江东。要知道,江东是项羽的基本盘,要在这里当王,没两把涮子可不行。可是,刘邦一封就后悔了,因为他怎么看这小子都像有反骨。但实在是用人之时,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让不是姓刘的去,他更不放心。于是,在刘濞上任之前,刘邦特地给打了一针预防针,他摸着大侄子的背说道:“我看啊,建汉五十年后,东南方向将有叛乱,这会不会是你啊?你可要想清楚啊,我们毕竟是一家人。”刘邦虽然没练过化骨绵掌,但这一摸,摸得刘濞魂都没有了,赶紧下跪表态自己一定不会反。刘邦在的时候,他没有反,吕后掌权的时候,他当然也不敢反,汉文帝在的时候,他也没有反,不过,小心思已经开始有了。谁让汉文帝为了安抚大家,曾经放出风,以后皇位可能传到吴国呢?而且汉文帝老是装低调,搞得别人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现在,自己的儿子竟然被汉文帝的儿子打死,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何况这还是他的独子,这是要绝自己的后啊!儿子的尸体运回来后,刘濞铁青着脸下令。把我儿子的尸体抬回长安!把死人抬到长安,这就是给汉文帝难看了。汉文帝也没有发火,毕竟这事是自己儿子惹了事,他耐着性子把刘贤下葬了,又专门派人去慰问刘濞。可光是慰问显然是无法平息刘濞的怒火。从此之后,刘濞就不进京拜码头了,每次都说自己有病,成为大汉的长期病号。有关部门也不傻,你说你有病就有病啊,你得有证明啊,一查刘濞果然在装病。于是,相关部门就把刘濞的使者给扣了起来,来一个扣一个,看你来不来拜码头。汉文帝还是好说话的,把这些扣押的使者全放了回去,还特地给刘濞送了一个老年顶级套装:倚几与手杖。并特批他从此都可不来朝见皇帝。刘濞满腔的怒火,碰上了汉文帝的化骨绵掌,有气也发不出来,只好活活憋了回去。但让他就此罢休是不可能的。刘濞借着自己的地盘大,又有资源,开始搞起了半割据,跟水浒传里的柴进一样,好好的日子不过,天天收容一些亡命之徒,就等着天下有变了。汉文帝去世了,上台的汉景帝还能镇住刘濞吗?为了对付刘濞以及那些藩王,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两大法宝。第一个是大汉第二聪明的政治家晁错,不说他第一倒不是违反广告法,而是他确实是第二。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汉文帝为了选拔人才,多弄点储备干部,好跟那些军功集团的人搞下平衡,搞了一次大考试,汉文帝亲自出题,让大家谈谈对建议大汉帝国有什么好的建议。在这场考试中,晁错名列第一。史书随后加了一句, 贾谊已死。对晁错来说,贾谊的死,让他摆脱了千年老二的位置,一下冲到了第一名,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晁错一个人抗了。如果贾谊还在,晁错只怕不会轮落到后面的悲惨境地。晁错,颍川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他的性格:峭直刻深。就是这个人很刻薄,不太懂得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性格特点往往在年轻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年轻人嘛,气有点盛,大家可以原谅。所以,晁错的青年时期顺风顺水,少年时学习法家,以文学特长进入汉朝礼仪机构太常寺工作,官居太常掌故。很快,他就获得了一个学习机会。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书籍都失传了。秦朝有一位博士叫伏生,他在家中的墙壁里隐藏了一套《尚书》。到了汉文帝时期,晁错被指定为官派学员,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等于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成归来,晁错的感觉就不一般了,毕竟受过名师指点,学过绝世经书,淡吐的档次一下上来了,很快就引起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被汉文帝送到儿子刘启那里上班。官居太子家令,相当于太子的老师。史书记载,因为善于出计,深受刘启喜欢,人称智囊。这时候,晁错“峭直刻深”的特点终于显露出来了。比如除了干好太子家教这份工作,还特别喜欢写研究报告,给汉文帝提各种大汉改造意见,比如建议汉文帝对匈奴人不要太客气,咱选良将精兵,怼他。汉文帝看了一下,点名表扬了一下晁错。接下来,接下来就没有了。汉文帝对这个主动出击的方案是点赞不行动,汉文帝也是这样对付贾谊的建议。过了两天,晁错又提了一个建议,大汉的法令过了这么久了,已经不合时宜了,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同样,汉文帝又点了一个赞,随后删除了他的帖子。晁错没有放弃,过一段时间,又琢磨出一个东西:那些诸侯是时候该削一削了。汉文帝依然给他一个红心,然后拉黑了他的建议。搞得久了,晁错也有点不服气,要是我提的建议不行,你就直说啊,你一直说行,又不按我说的做,这是几个意思呢?一冲动,晁错给汉文帝打了一个报告,里面有一句话: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看上去,晁错是在谦虚,表示自己的意见是狂夫之言,但实际上却在暗示,自己的意见行不行,就看领导明不明吧。连皇帝都敢叫板,可见晁错确实有点狂。因为这个,他在当太子家令这个冷门职务时,就得罪了一大批人,他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其中,有一位跟他意见最大的,就是汉文帝相当器重的袁盎。这两人不知道闹了什么意见,反正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两人同朝为官多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两人只要看到这个地方有另一个人的存在,立马掉头就走,绝对的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汉文帝是好说话的,他当然听出了晁错的弦外之音,但他没有打击晁错,而是很诚恳的写了一封回信,表示部下提的意见没有狂不狂的,大家可以随便提意见,我不会区分什么是狂的,什么是不狂。真正有区别的是做决策的人是否英明。如果我做决策不英明,那就是国家的祸患了。言下之意,你再狂,也得经过我这一关,你再狂,能狂出我的手心?方案你随便提,决策我做,责任我负。晁错有才,汉文帝是知道的,就像他知道贾谊有才一样,但是,像这样的年轻人,一定要磨磨性子,不然迟早要闯出大祸。可惜,汉文帝没多少功夫来磨他了,去世之后,晁错这位被他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终于蹦了出来。汉景帝继位后,立刻把晁错提拔为内史,每天跟他讨论国家大事,越听越觉得晁错有才啊,你说得都对,我马上照办。可见,在用人这样事情上,汉景帝还需要多多磨练,向他的父亲汉文帝学习,越要用一个人,越要懂得保护这个人。一味的恩宠,只会让他成为攻击的目标。很快,一位元老级人物就朝晁错发起了攻击。这位元老叫申屠嘉。申屠嘉算是最后的一代开国元老了,是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因为资格老,在汉文帝后期,因为宰相空缺,看来看去,就发现这位大爷还合适,德高望重,是军功集团的老前辈。所以把他请出来发挥余热。请出来才发现这热度相当高。有一天,申屠嘉拜见汉文帝,发现汉文帝正跟他的好基友邓通在喝酒快乐。邓通大概有点找不着北了,竟然对老同志有点礼数不到。申屠嘉回来之后,就让人拿着自己的手令把邓通召来,特地吩咐,如果这小子不来,就直接给我砍了。收到消息的邓通吓得赶紧躲进宫求救。汉文帝给他吃了定心丸:你放心去,我马上去救你。拿到了汉文帝的保证,邓通才敢到申屠嘉的丞相府报到。进了府,他赶紧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老爷子叩头认错,叩得满头是血,申屠嘉还在上面喊打喊杀,吓得邓通半条命都没有了,总算等到了汉文帝的救兵。回去之后,邓通的腿都是软的。汉文帝时的邓通,可是连太子刘启都没办法的人,但申屠嘉说杀就杀,也不过是看心情的事情。到了汉景帝继位,申屠嘉又觉得晁错不顺眼。史书没记载原因,老干部看不惯青云直上的年轻人,这是中国国情。再说了,你丫是哪冒出来的,你爹是谁?跟高祖皇帝杀过人没,你就敢在朝中目中无人了?而且汉景帝每天跟一个内史商议国事,还一商一个准。这可是丞相申屠嘉的工作范围,你小小的内史把丞相的工作给干了,丞相是摆设啊。你这是想让人家提前退休?其实申屠嘉不只看不惯晁错,他看不惯一切没啥根基的人,比如袁盎。那一年,汉文帝还在。有一天,袁盎刚从地方回京,退休在家,一次出去逛街,在大街上碰到了申屠嘉,一看是前辈来了,袁盎连忙下车行礼。申屠嘉就没什么心情下车了,一个晚辈,又是没来头的,就随便在车上意思了一下。袁盎回去之后,越琢磨越觉得自己今天面子丢大了,当街被申屠嘉轻视,而且旁边还有不少低级官吏,自己好歹也是前朝的老臣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所以怎么办?提把刀杀过去?那《史记》就该改叫《水浒传》了。袁盎穿好官服,收拾的整整齐齐,出门右转朝申屠嘉家走去,请求拜见申屠嘉。等了半天,也没见人来接他。这也不能说申屠嘉傲慢,这其实是他的一个习惯,他下班后从来不见私客,以免有人来求办事。原本以为袁盎呆一会就走,可没想到,袁盎大有见不到人,就要留下来吃晚饭的意思。申屠嘉只好破例出来了一次。见到申屠嘉后,袁盎深吸了一口气,提了一个请求:“请别人回避一下,我想单独跟丞相聊聊。”申屠嘉一听,以为又是来求办事,再联想到袁盎最近没有工作,不会是来求我的吧。于是,申屠嘉毫不客气,“你要说公事,明天到官署跟长史谈,要是私事,对不起,恕不奉陪。”说罢,申屠嘉掉头就要走,突然听到后面一个轻脆的声音,回头一看,袁盎跪下来。这求的什么事?申屠嘉刚想大叫把这人叉出去,却听到袁盎问了一句话,这句话把他留了下来。“请问大人,你做为丞相,你感觉跟陈平、绛侯(周勃)比怎么样?”申屠嘉终于意识到对方来者不善。他认真答道:“我不如。”袁盎站了起来,拍拍衣袖,“这就对了,你也知道自己不如。当年陈平、绛侯辅助高帝打天下,又诛灭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而丞相当年不过是武夫,靠着小功劳迁为小队长,后面当上了淮阳郡守,一路下来,丞相也没有什么大的功劳。我们陛下从代地到长安来之后,每当有人提意见,陛下没有不停车认认真真听取别人意见的。能用的就用,不用的先放到一边,但没有不表扬的。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了招揽天下的贤人。所以我们的陛下每天能够听到以前没听过的,知道以前不知道的。这才一天比一天圣明。”说实话,以我的猜测,当申屠嘉听到前面半段时,估计是要发火的,毕竟论资历,论功劳,他确实不如陈平周勃这些大神级元老,但人家不是死了嘛,现在自己是老大啊。这种事情你怎么好当面戳破的。就后面的事情来看,申屠嘉也不是性格开朗的人,但他的火就是发不出来。因为袁盎在称赞皇帝啊,难道你敢跳出来反对?申屠嘉只有点头的份。“陛下都广开言论,而丞相你今天却在封闭天下人的嘴,只怕一天比一天愚蠢,要是圣明的陛下来责备愚蠢的丞相,只怕你要倒霉喽。”在文景时代,袁盎不像贾谊、晁错那样提过什么改变大汉朝的奇计,但他的提案是通过率最高的,除了他不怎么发表宏论之外,跟他高超的口才是有关的。这一顿话就把军功集团元老级的申屠嘉给说跪了,连忙向袁盎行礼,表示:“我实在是个乡巴佬,平时不懂事,今天幸亏将军教我。”申屠嘉将袁盎请入房内,引为上客。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袁盎指着申屠嘉的鼻子骂了一顿愚蠢愚蠢,大出了一口恶气。不但没得罪申屠嘉,还被申屠嘉如此器重。这里面的秘密不是袁盎抬出了皇帝,而是袁盎提到了陈平周勃。不要忘了,袁盎当年可是汉文帝用来打周勃的。他连周勃都可以收拾,何况你一个申屠嘉呢?申屠嘉听出了这个弦外之音,这才放下架子,给袁盎行礼。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实力说话的。那么,晁错有没有实力呢?他也是有实力的,并且成功抵挡住了申屠嘉的致命一击。有一天,申屠嘉收到一个消息,晁错在自己的内史府开了一个南门。原来晁错上班的地方门是朝东边开的,只能从东边出入,但我们晁错有直接跟汉景帝说悄悄话的权利,需要从南门进宫。那从东门出去就不太方便嘛,所以,晁错就在南边的墙上开了一道门。这一开麻烦了,因为内史府就在太庙旁边,而这道墙恰恰是宗庙的外墙。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晁错同学虽然有才华,但有时候心思不细,他也不想想,这天下的府门都是朝南开的,为什么他的内史府朝东开?至少你拆墙之前,先打听一下这墙是谁家的吧。听说晁错把太庙的墙拆了,申屠嘉喜出望外,等你多少天了,你小子终于犯在我手里了。申屠嘉赶紧叫人准备,自己明天一大早就去见皇帝,要参晁错一本,治他一个死罪。第二天一早,申屠嘉就进了宫,却发现晁错早就已经在皇帝身边了。因为晁错昨天就进宫了。据线索显示,晁错在申屠嘉的家里安排了眼线,申屠嘉一动,晁错收到了消息。想了一下,这祸闯得有点大,皇帝不出马是救不回了。于是,晁错马上进宫向汉景帝自首。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申屠嘉的奏章还递上去就被汉景帝打了回来。理由很简单:这是我让他干的!这保护伞也太明显,太黑了吧。回来之后,这位军功集团最后的元老,曾经吓得邓通屁滚尿流的申屠嘉活活气死了。在跟军功集团的较量当中,晁错取得了完胜。这一切,当然是汉景帝的支持。那么,从刘邦时代开始就掌控着长安政局的军功集团就要退出江湖?一切还言之尚早。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专栏《中学大历史》,我们下回再聊七国之乱。对了,这是一个收费专栏,目前在促销,原价88,目前只需要68。谢谢大家支持。大家好,这里是专栏《中学大历史》,这两天正在高考,有亲在后台留言,说我这个专栏押中高考题了。我一看,还真是,前些天刚给大家介绍了贾谊,今年全国语文卷的文言文就是贾谊。当然,这不是说我有多历害,我这个写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就是文言文,写得多了,难免撞上。我也不忽悠大家说看了我的专栏,高考一定得高分。咱们的专栏不是做高考押题的,我们只是讲中学历史的,突然押中语文高考卷,这只是一个例外。而且要想真正学好历史,学好语文,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说你押中题就行的。好了,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中学大历史,前面我们讲了晁错得到汉景帝的宠信,明明拆了太庙的墙,汉景帝却张开保护伞,活活把告状的申屠嘉给气死了。晁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很快升任为御史大夫。官升得快,活也得干,为了对得起皇帝开的这份工资,晁错很快提了一个大方案:削藩。削藩这件事情贯穿了半个西汉,其实这个事情刘邦在干,吕后在干,汉文帝也在干,但都干得小心翼翼,生怕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不该扯的东西。晁错觉得过了这么多年,再这么小心有点赶不上大汉帝国快速发展的形势,建议汉景帝加快步仗,大干三年大变样。而晁错给的理由简单又粗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你削他们,他们会反,不削他们,他们也会反。削了,他们不过现在反,准备不充分,反而祸害少。稍迟了,他们有准备了,反而不好处理。所以,千言万语换成一个字:削!这个理由太简单太粗暴,听起来甚至不像是正儿八经讨论国家大事的态度。但是,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年贾谊给汉文帝提过无数次削藩的意思,晁错也提过,但基本上都是被领导打了回来,表示你们提的这个意见很好,我们再商量商量,一商量就没了消息。直到晁错提出这个削亦反,不削亦反的理由后,汉景帝脑子一热,终于拍板:削他丫的。楚王来长安拜码子,晁错报告,薄太后去世那一年,这家伙在自己家里搞娱乐活动,与女孩睡觉了,请诛之!我就不知道,人家楚王在家里跟谁睡觉,晁错是怎么知道的。汉景帝没有杀楚王,但用这个借口把人家的东海郡给削了。没过多久,又抓住赵王的一个鞭子,把人家的常山郡给没收了。又过一会,发现胶西王在买卖官爵时搞了暗箱操作,把人家六个县给削了。削完这些二线诸侯,终于削到硬骨头了:吴王。事实上,朝中还在讨论怎么削吴王时,吴王就已经要反了。说实话,晁错说的削之反之,不削亦反,不是指别人,就是指吴王他老人家。这是当年刘邦就已经看出有反骨的人。而且汉景帝打死了人家的儿子,这种仇岂是说忘就忘的。这些年,吴王在自己的封国异动频繁。比如他封国的百姓不用交赋税,甚至连政府摊派的徭役也不用去,吴王全包了。逢年过节有各种福利。不但如此,一些在别的地方混不下去的人,包括一些流窜犯,到了吴国就等于进了和平饭店。吴王太有钱了,他的封国本就是富庶之地,国内还有铜山,能够自己制造钱币,吴国的钱币跟邓通的钱币是汉朝的两大通货。而且吴国还能制盐。当然,越是有钱越不能任性,做为一个封国,你没事收买人心是什么意思?对这些事,汉文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这位彪悍的大哥寿终正寝。可没想到,吴王挺能活的,熬过了会玩太极的汉文帝。到汉景帝一上台,这位新司机把大汉这辆刚做了保养的二手车开上了削藩的快车道。按晁错的说法,削之反,不削亦反。而吴王刘濞自己也觉得,我不想反,人家会认为我会反,我想反,人家也会认为我会反,那就反他丫的。为了提高造反成功率,团结大多数诸侯。吴王热情邀请大家一起共识盛举。刘濞先是拉扰了刚被削掉六个县的胶西王刘昂,表示打下天下,两人一起平分天下。这个建议提出来时,刘昂的部下表示,这个估计是刘濞忽悠我们的,现在一个皇帝就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天下怎么可能有两个皇帝而不闹事的呢?这个道理刘昂也懂,但他依然决定投入到造反大业中。原因很简单,打下了天下,大家再重新竞争嘛,当年高祖皇帝不也是跟项羽平分天下,然后决胜出最后的胜利者吗?很快,同一个汉朝,同一个梦想,许多的藩王加入到造反大业中,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加上吴王刘濞,一共七个六伙伴。大汉建立后,最大的内斗七国之乱拉开了序幕。一发动,阵势有点大,刘濞表示自己今年六十二了,廉颇不老尚能饭,将亲自担主帅,自己的小儿子十四岁,也将上战场。想起来也是有点心酸,自己的儿子当年要是没被汉景帝打死,哪里需要老父幼子上场操练。吴楚两国国大县多,实力雄厚,是造反的主力,两国一发兵就盯住了另一个藩国:梁国。梁国的梁王是汉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国地大物博,是汉文帝在贾谊的建议下特意设立的大国,专门用来制衡吴楚两国的。要想挺进长安,就必须拿下梁国。在吴楚夹击下,梁国屡战屡败,最后只能缩到都城睢阳防守。诸侯的用兵之神速,完全出乎长安的意外。这一点上,晁错同学要负起责任来,他提出削藩的建议,就应该有一整套方案,不能只靠汉景帝下文件去办。至少,他得有紧急预案。怎么削?如果削不动,怎么办?削了人家要反,又怎么调兵?谁来当统帅?怎么打败反兵?对于这一些,晁错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计划。好在这一切,死去的汉文景想到了。在去世之前,汉文帝找到儿子,告诉他一句话:有事找周哥。(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哥,汉朝二代名将之首周亚夫。有一年,大汉著名神算许负给周亚夫看了一个相,说道:你三年以后将会封侯,封侯八年后将出将入相,这时候,你执掌国家大权,位尊权重,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不过,再过九年,你就要饿死 。周亚夫笑了,“我父亲的侯爵已经被我哥哥继承了,我哥哥就算去世,侯爵之位也有他的儿子继承,我怎么可能封侯?再说了,我如果真像你说的大富大贵,怎么又会饿死呢?你这自相矛盾啊。”许相指指他的嘴,“你脸上有纵纹一直延伸到嘴里,这就是饿死的面相。”看到这里,我吓得赶紧照了照镜子,脸上没纵纹,看来发达是没戏了。但也没有纹路入嘴,托袁隆平的福,我也不用担心饿死。许负的算命术是开过光的,富甲天下的邓通,她说会饿死,就真的饿死了。过了三年,周亚夫真的封侯了。因为哥哥杀了人,被剥夺爵位。爵位落到了周亚夫的身上。而周亚夫进入汉文帝的视野,是因为帝国的一次军事行动。在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入侵边境,情况紧急,汉文帝紧急调动三路大军护卫京师。这其中,宗正刘礼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驻军棘门,周亚夫驻军细柳。想了一下,汉文帝还是有点不放心,决定亲自到军营里查看一下。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路上看到是皇帝来了,军营大开,将军跟下面的官兵纷纷卸甲相迎,把一个军事考察搞成了领导欢迎会。汉文帝没有表态,只是说了两句同志们辛苦了就离开了。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汉文帝发现自己进不去,营中的将士披甲持锐,如临大敌,根本不像要迎接大领导的意思。这是什么意思?营中的将士报告,我们将军说了,到了军营,只能听将军的,不用听天子的诏令。难道这天下底还有天子禁区?汉文帝下令拿自己的符节去开门。终于,军营大门打开了。刚准备进去,又有人拦住了。“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对不起,你超速了。”士兵表示,将军有令,军营内实行限速,不能开快车。于是,汉文帝只好放慢了缰绳,缓缓前行,好不容易才见到了周亚夫,却发现这哥们身着铠甲,手中还有武器,也没有跪拜的意思,还理直气壮的表示,“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说完,周亚夫给汉文帝行了一个军礼算数。没有感受到皇帝应有的礼遇,汉文帝没有生气,反而端正了坐姿,挥手向营中的将士致意。此后,汉文帝退了出来,面对被拦在营外的群臣,汉文帝叹了一口气:“这才是大汉的将军啊。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看到的,仿佛就是儿戏,那些将军只怕随时会被袭击成为俘虏,只有亚夫这里,没人能够侵犯他。”这个故事称为《细柳营》,今年语文教材改革,原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涉世家》被请出了教材,新增了这篇《细柳营》。不要过度解读。官方解释,《细柳营》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其实,《细柳营》的主角固然是周亚夫,但汉文帝的形象同样突出,没有明辨事非的汉文帝,是不可能产生细柳营这样的故事。换个昏庸的领导,周亚夫这样的刺头早就被叉出去了。这一次慰问,汉文帝记住了周亚夫。临死之前,才给儿子留下这个活锦囊:信周哥,得永生。那么,在汉文帝的局里,是不是晁错负责捅破这个疮,周亚夫负责收拾呢?如果这样想的话,就把治理天下想得太简单了。在周亚夫出兵后不久,晁错提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建议。他建议汉景帝到前线督战,自己留守长安。很多人认为,晁错大概是脑子进水了,怎么会提这种荒唐的建议。皇帝在前面拼命,你在大后方歌照唱,舞照跳?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刘邦跟项羽争天下时,就是刘邦在前面打仗,萧何在后面负责粮草包邮。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照搬经营模式是会吃大亏的。刘邦那会是创业,创业当然是老板冲在最前面。而汉景帝是守业,守业当然要守在家里。何况,你晁错能达到萧何这样的水平吗?就是萧何在镇守后方时也是提心吊胆,担心老板不相信他,把自己家的年轻人全送到前线,给刘邦当人质。晁错呢?什么都没给,就要坐镇后面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晁错后面倒霉的主要原因。但是,晁错的这个建议背后隐藏着汉朝政局变迁的真正秘密。晁错为什么请求汉景帝亲征?难道汉景帝不能跟着晁错一起坐镇后面吗?原因是,晁错意识到,汉景帝如果不亲征,可能还真调动不了汉朝的将军们。这些大将不是别人,正是周亚夫们。周亚夫不是别人,正是周勃的儿子,是军功集团第二代的领军人物,而削藩这种事情,是军功集团不愿意看到的。刘邦建立汉朝,外封同姓王,内用功臣,大汉集团形了皇帝、诸侯、功臣的三角架。什么样的人会希望进行调整呢?当然是这个权力架构之外的人,也就是草根文官集团。如果你仔细阅读削藩这段历史,你就会发现,积极建议削藩的贾谊也好,晁错也好,他们都不是军功集团的成员,他们是皇帝发掘出来的汉朝新兴政治力量。从刘邦到汉文帝,丞相都被军功集团所垄断,那些没有军功背影的人,就算能力再高,顶天也就混个九卿当当,而且还特别费劲,动不动就被军功集团的人集体攻击。贾谊就是这样被郁闷成了屈原。贾谊也好、晁错也好,他们只有寄希望削藩打破汉朝的政治壁垒,从而跻身到官场的最高级。那问题来了,晁错们要将军功集团挤下去,为什么盯着的是外面的藩王呢?答案很简单,诸侯、军功集团、皇帝是汉朝的三个支架。军功集团跟诸侯虽然并不相干,但其实相互依存,皇帝用诸侯防止军功集团逆袭,也用军功集团压制诸侯。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被破掉,另一个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这些东西,军功集团当然是了解的,所以他们明知道这些诸侯可能会闹出乱子,但他们从来不提削藩的事情。现在,晁错捅了蒌子,还让军功集团去平叛?这不是让人家卖自己包数钱吗?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汉朝平叛大军的进展情况,但可以猜测,这些军功集团子弟率领的大军必定出现了磨洋工的情况。晁错这才提出让皇帝亲征的事情。提议皇帝亲征,自己坐守后方,晁错犯下了第一个错误,但紧接着他犯下了第二个大错。他要弄死袁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晁错跟袁盎两个原本没什么交集的人成了死敌,同朝为官十多年,两人一句话也没说过,进了一个办公室,只要发现里面有对方的存在,立马甩袖就走。绝对的有你没我,有我没他。晁错一直想收拾袁盎,但无奈一直没机会。吴王一反,晁错觉得机会来了。因为袁盎曾经当过吴国的国相。晁错跟属下商量,袁盎在当吴国国相的时候,一直报告说吴王不会反,结果现在却反了,袁盎一定是收了吴王的贿赂。说实话,这就是公报私仇了。人家袁盎去吴国当国相,也不是自己要求的,是组织上安排的,而且吴王一向跋扈,汉文帝时候就已经这样了,跟袁盎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人家在吴国的时候,吴王确实没有反。吴王反的时候,袁盎早已经退休回长安。而说袁盎收受吴王的贿赂,那倒不是冤枉袁盎,不过,这个事情已经追究过了,袁盎正因为收了吴王的钱才提前退休,回到长安当了一个老百姓。一罪不能二罚,这时候再痛打落水狗有点不合适吧。大概是觉得自己的理由有点牵强,所以晁错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在他犹豫的一瞬间,晁错的生命就开始倒计时了。政治场上,公报私仇是常见操作,顺手处理个把对手,政治家们经常这样干,但问题在于,你不能犹豫。要么不要起心,起心就要做到底。在晁错犹豫的时候,袁盎收到了消息。可是,怎么逃过这一劫呢?晁错是当红炸子鸡,汉景帝正天天跟他商量削藩的大事,为了把这个事情办顺,为了能够让晁错集中精力,汉景帝是不会在乎杀不杀一个袁盎的。想了半天,袁盎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如果说眼下还有一个人能够救他的话,非这个人莫属。这个人叫窦婴。之所以找上窦婴,是因为窦婴的身份特殊。一,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属于外戚集团,能跟皇帝说得上话。更重要的是,要对付晁错,千万不能找军功集团的人,因为找军功集团的人会让汉景帝认为这是政治攻击。二,窦婴一向反对晁错削藩。那天晁错提出不削会反,削之亦反时,举朝上下没人敢反对,只有窦婴站出来说不。三,最重要的一点,窦婴也担任过吴国的国相,如果说担任吴国的国相就有罪的话,那窦婴也有罪嘛。窦婴很快明白,救袁盎其实就是救自己,他连夜进宫向汉景帝报告,说袁盎从吴国回来,他对吴国的情况了解,不如让他进宫说说看。想了一下,汉景帝同意了。袁盎进宫了,进宫时,汉景帝正在跟晁错商议调运粮草的事情。看到袁盎来了,汉景帝示意他坐下,问了他最关心的事情:吴楚造反,你怎么看?袁盎一开口就给汉景帝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足忧也!”汉景帝来了兴致:“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吴王这么强大,要钱有钱,要豪杰有豪杰,你怎么说他们没什么作为呢?袁盎正色答道:“吴国确实有铜盐之利,但哪里有什么豪杰啊,要真有豪杰,应该安心辅助吴王,就不会造反了。现在吴王招揽的那些人不过是一些无赖之徒亡命之人,他们能成什么大事?”这一顿话,不但让汉景帝心花怒放,就连晁错都听了连连点头。“袁盎说得很对!”晁错禁不住说道,他甚至有些抱歉,他原本以为袁盎这次来会夸大吴楚的实力,阻止皇帝用兵,没想到袁盎是来打气的。就在晁错放松的时候,汉景帝问了一句:“那现在怎么办?”袁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左右看了一下,然后说道:“请陛下屏退左右。”随从退下去了,只有一位老兄稳如磐石,一般没有挪屁股的意思。这当然是晁错,我是皇帝大秘,我当然不用走。袁盎上前了一步,“臣说的话,人臣不能听。”晁错露出了错愕的表情,他现在终于回过神来,今天袁盎一定是来对付自己的。说实话,他不想走,可是想赖着不动也不合适,皇帝的眼光已经扫了过来。晁错只好行礼退下,他不情愿的迈着小碎步走到东厢房,脸上已经难抑恨意。从这一刻,他的命运就已经不在自己的手里。“现在应该怎么办?”汉景帝又问了一次。袁盎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杀晁错!袁盎的理由如下,吴楚等国造反,就是因为晁错要削藩,他们打的旗号也是杀晁错,清君侧!把晁错杀了,再把那些削去的地盘还藩王,他们自然就退兵了。汉文帝陷入了沉默,良久,他说出了决定晁错命运的一句话:“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十多天后,正在家里的晁错接到消息,皇帝召他去巡查一下街市。晁错如同往常一样穿好朝服,他还希望巡察完街市能够再见一见皇帝。他心中有无数的事情要跟皇帝商议,削藩之后,还有大汉律法的改革,还有对匈奴的用兵。在他心中,早就规划好了一切大汉的未来。可惜,政治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了。开到东市,车子停了下来,车帘拉开时,晁错看到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晁错被拉扯了下来,史书中没有记载晁错的反应,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来。但晁错大概也曾经想到过这样的结局。建议削藩时,他的父亲从家乡颍川赶来,逮住他就骂:“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晁错的父亲也许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大智慧,但他却懂得人情世故。皇帝才刚继位,根基不稳,一上来就要削藩,这是得罪人的事情。晁错固执的说道:“我做得没错,不这样做,天子就没有尊严,宗庙就不能安宁。”父亲盯着儿子,他知道自己如何也劝阻不了,只好气得甩手离去,“你这样搞,姓刘的是安全了,我们姓晁的呢?”离开之后,父亲服毒自尽,留下了一句预言也是遗言:“我不忍心看到族灭的那一天。”在东市,晁错听到了他对他宣判,他的罪名是莫须有的,甚至是东拼西凑的。“不称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罩你的时候,你拆了太庙的墙,也是我的指使,不罩你的时候,你连呼吸都是犯罪。晁错被处以最为严厉的惩罚:腰斩。从腰部斩下的人,通常不会立刻死去。历史上最后一位被腰斩的人叫俞鸿图,因为科场舞弊,被处以腰斩。被腰斩后,俞鸿图痛得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这件事情传到雍正皇帝的耳里,这才废除了腰斩这项酷刑。这是西汉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至少也要给一句话,光明正大的处死臣子,而晁错却是穿着朝服被骗到刑场腰斩。这不得不说是汉景帝的一个洗不掉的污点。史书不会忘记这一幕,在记录这件事情时,他们永远会写清楚: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啊,他是穿着朝衣被骗到东市处死的啊。那么,晁错的死能够换来吴楚等国的罢兵吗?晁错被斩后,袁盎出发了,前往面见吴王刘濞。算起来,袁盎跟刘濞也是老朋友了。当年袁盎在刘濞手下当国相时,基本上是道系国相,一天不管事,也不打刘濞的小报告,专心当三陪,陪吃陪喝陪吹牛皮,所以关系还是不错的。看到袁盎求见,刘濞当然明白这是来劝自己撤兵的。刘濞笑了,“我都已经做了东方的皇帝了,不好意思,我的膝盖弯不下去,没办法向人跪拜了。”连刘濞的面袁盎都没见着,就直接被扔到营账关了起来。晁错的死,谁也不关心,史书压根都没有记载袁盎有没有汇报晁错的死,也没有记载刘濞对晁错之死的评价。仿佛这只是一个打酱油的配角,在东市领先自己的盒饭后,再也没有人记起他。七国反不反跟晁错有关系,但跟晁错死不死没有关系。晁错不死,反!死,也要反。说话刘濞原本想让袁盎给他打工,袁盎誓死不从。得不到你的心,那就得到你的人头吧。刘濞决定杀死袁盎。可正当袁盎等死的时候,救难求难的兄弟来了。来人是一位校尉。当年袁盎在吴国工作的时候,这位校尉是他的从史,却跟他家的婢女发生了一些不好描述的关系。校尉害怕袁盎找他麻烦,所以私自逃跑了。我比较关心校尉逃跑时有没有带上婢女,可惜史书没有记载,只记载袁盎追上之后,不但没有责怪处罚他,反而把婢女送给了他。校尉知恩图报,变卖自己的财物,花钱买酒灌醉了守城的士兵,又潜入营账,将袁盎救了出来。袁盎算是汉朝的著名杠精了,上怼皇帝,下杠群臣,但这位哥们的情商并不低,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什么时候可以变通。比如他怼了一辈子周勃,可等周勃入狱后,他却跳出来替周勃说话,在周勃最后的两年里跟周勃成为了朋友。所以,一跟袁盎谈公事,不少人狠他牙恨发痒,但一谈到私情,都说这小子其实人不错。袁盎活着从吴军大营里逃了出来,但他出使的任务失败了,他并没有用晁错的死换来刘濞的退兵。而不用袁盎回报,汉景帝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一位叫邓公的校尉从前面回来汇报军情,汉景帝特地问他:“你看吴国和楚国退兵了没有?”这位老校尉苦笑了。“吴王准备叛乱已经几十年了,杀晃错只是他的借口,他原本的目标就不是晁错,杀了晁错怎么可能退兵呢?现在我只担心以后没有人跟陛下你说实话了。”汉景帝愣住了。“为什么!”他问道,我只是杀了一个晁错,后果就这么严重吗?邓公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晁错是担心诸侯的力量太过强大,朝廷不能制服,所以才提出削藩。这本来就是造福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他却突然被杀。这不是对内堵众人的口,对外替诸侯报私仇?”老校尉直率得说道,“陛下真的不应该这么做啊。”汉景帝沉默了,良久,他长叹了一口气,“你说得对,我也很后悔。”这是一段很奇怪的对话。一个来汇报军情的校尉怎么具有直接向汉景帝汇报的资格呢?这一段对话,无非是让我们加深了一个印象,汉景帝是被袁盎给欺骗了,是为了平息七国的怒火而杀了晁错。那么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真相当然不是这样。因为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清君侧不过是反王的一个借口,没有人会真正指望杀了自己的大臣,能够让人家退兵。而且袁盎如果真的是忽悠汉景帝杀了晁错,为什么吴楚不退兵,袁盎也没有被治罪,反而被判有功,重新得到任用呢?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真相是,汉景帝杀晁错,并不是杀给七国看,而是杀给另一群看。这就是军功集团。史书里记载了奇怪的一刻。在袁盎建议汉景帝杀晁错后,汉景帝等了十天才开始安排诛晁事宜。这很不合常理的。因为如果要杀晁错给诸侯看,应该越快越好,让这些反王及早退兵。汉景帝为什么要等十天呢?他到底在等什么呢?反叛的诸侯正加急用兵,他们是不需要观望的。真正在观望的是军功集团。这十天里,汉景帝在等军功集团的反应。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晁错提出了不合理的请求,让汉景帝到前线亲征,其原因就是前线出现了怠工的迹象。这在汉朝的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年齐王刘襄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诛诸吕。开国元勋的灌婴带着兵马去平定齐王的叛乱,结果走到莱阳就按兵不动,跟刘襄达成了秘密协定。现在前线的那些开国元勋的二代们,这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会不会重演吕氏时代的一幕?这十天,是汉景帝密切观察形势的十天。平心而论,他也不想杀死自己的老师,晁错是从太子时期就辅佐他的人。因为晁错的智慧,汉景帝才能够一帆风顺的成为皇帝。但当袁盎跟汉景帝提出诛杀晁错时。汉景帝的回答是:“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我爱我的老师,但我,还是更爱这个天下。汉景帝走出弃卒保帅的一步。他示意弹劾晁错的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不是别人,正是代表着军功集团的军功二代们。陶青,开国功臣开封侯陶舍之子。陈嘉,功臣复阳侯陈胥之子。张欧,功臣安丘侯张说之子。这些人的父亲原本就不是什么显赫的功臣,他们自身也资质平庸,一生毫无作为。比如这位廷尉张欧,后面当了御史大夫,主管刑法。可是一年到头,什么雷霆手段都没有,一副以和为贵的样子。有什么罪犯落到他手上,一律打回票,实在打不了,连案卷都不忍心看,有时候还会替犯罪份子流眼泪。说得好听是黄老之道。说得不好听就是烂好人嘛。这三人这辈子干得最大的事情就是诛杀了晁错。他们自身没有什么才能,却凭借着父亲的功勋牢牢的把持着高位,排挤着有才华却没有根基的人。这些东西,汉文帝知道,汉景帝也知道,他们不是不想改变,只是无力改变。因为这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从刘邦创业打天下起,这天下就是一群人的天下。要把这群人从帝国的体系中请出去,谈何容易。刘邦不过完成了诛异姓王的部分。吕后不过安排点外戚,为大汉注入了一点不光彩的裙带新血液,就被连锅端了。汉文帝不过提拔了一些人,还不敢太高调。汉景帝、汉武帝……或许大汉灭亡的那一刻,大汉的残砖断瓦,还有他们的身影。现在,军功集团最为优秀的一位,太尉周亚夫正统帅三十六位将军前去迎击吴楚叛军。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关注我的这个专栏《中学大历史》。后面继续为大家聊这些事情。
中国穿旗袍的女子总是最美的,有一段时间我也很迷旗袍,但是旗袍其实是很考验身材,同时也能特别凸显身材,不同的人会把旗袍穿出不一样的气质,最近戚薇的旗袍也是特别的美,不过很多女明星穿旗袍出来的韵味也是完全不输的。张曼玉花样年华里的剧照,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面换了26件旗袍造型,每一件都把那种60年代的感觉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张曼玉就是苏丽珍,那种特别的气质就随着她穿旗袍的身影留在我心里。所以要说谁穿旗袍最美,我不一定会想到张曼玉,但要说谁穿旗袍最有感觉最有韵味,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她。倪妮这是金陵十三钗的造型,旗袍真的很特别适合倪妮,穿在她身上很有感觉,特别的妩媚迷人,大红唇+大波浪卷发,有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气质。但是又不艳俗,旗袍剪裁真的完全贴合她的身材,虽然一直知道她身材很好,但旗袍真的是让我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陈数最开始是在《倾城之恋》中的旗袍造型特别美,于是陈数就被封为了旗袍女神,是很多书迷心中最美的“白流苏”,不过不得不承认,陈数的旗袍造型真的很让人惊艳。汤唯色戒里的造型,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子长得好特别,没有说特别惊艳,但是较特别耐看,整个人的气质就是民国的那个时代的女孩。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气质,造型古典舒服,当时觉得男主角爱上她真的是必然的,有一种弱柳扶风,让人忍不住想怜爱的感觉。其实很多女星都有过旗袍造型,不过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其实不多,我觉得穿旗袍美在韵味,只有旗袍韵味气质穿出来了才是真的美~~~我是小ka,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偷懒的小ka。那就详细聊聊晁错吧。先从汉景帝说起吧。那一年,汉景帝还没转正,依照是太子一枚。有一天,太子刘启跟吴国的太子刘贤在一块下棋。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一山不容两虎,尤其是不容未成年的虎。两个太子党在一块,就是容易出事。两人原本好好下着棋,突然争着棋路来了。争就争吧,还动起手来了。动手就动手吧,刘启一暴走就拿起棋盘把刘贤给打死了。谁能想到文景之治的创造者之一,年轻的时候脾气这么暴?这一打死就麻烦了,虽然你爹是皇帝,人家的爹也不白给。刘贤的爹是吴王刘濞。刘濞的爹刘喜是个老实巴结的人,常年被刘太公当正面典型来教育刘邦。可到刘濞这一代,基因突变,变得特别生猛,生猛到刘邦决定派他去镇守江东。要知道,江东是项羽的基本盘,要在这里当王,没两把涮子可不行。可是,刘邦一封就后悔了,因为他怎么看这小子都像有反骨。但实在是用人之时,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让不是姓刘的去,他更不放心。于是,在刘濞上任之前,刘邦特地给打了一针预防针,他摸着大侄子的背说道:“我看啊,建汉五十年后,东南方向将有叛乱,这会不会是你啊?你可要想清楚啊,我们毕竟是一家人。”刘邦虽然没练过化骨绵掌,但这一摸,摸得刘濞魂都没有了,赶紧下跪表态自己一定不会反。刘邦在的时候,他没有反,吕后掌权的时候,他当然也不敢反,汉文帝在的时候,他也没有反,不过,小心思已经开始有了。谁让汉文帝为了安抚大家,曾经放出风,以后皇位可能传到吴国呢?而且汉文帝老是装低调,搞得别人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现在,自己的儿子竟然被汉文帝的儿子打死,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何况这还是他的独子,这是要绝自己的后啊!儿子的尸体运回来后,刘濞铁青着脸下令。把我儿子的尸体抬回长安!把死人抬到长安,这就是给汉文帝难看了。汉文帝也没有发火,毕竟这事是自己儿子惹了事,他耐着性子把刘贤下葬了,又专门派人去慰问刘濞。可光是慰问显然是无法平息刘濞的怒火。从此之后,刘濞就不进京拜码头了,每次都说自己有病,成为大汉的长期病号。有关部门也不傻,你说你有病就有病啊,你得有证明啊,一查刘濞果然在装病。于是,相关部门就把刘濞的使者给扣了起来,来一个扣一个,看你来不来拜码头。汉文帝还是好说话的,把这些扣押的使者全放了回去,还特地给刘濞送了一个老年顶级套装:倚几与手杖。并特批他从此都可不来朝见皇帝。刘濞满腔的怒火,碰上了汉文帝的化骨绵掌,有气也发不出来,只好活活憋了回去。但让他就此罢休是不可能的。刘濞借着自己的地盘大,又有资源,开始搞起了半割据,跟水浒传里的柴进一样,好好的日子不过,天天收容一些亡命之徒,就等着天下有变了。汉文帝去世了,上台的汉景帝还能镇住刘濞吗?为了对付刘濞以及那些藩王,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两大法宝。第一个是大汉第二聪明的政治家晁错,不说他第一倒不是违反广告法,而是他确实是第二。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汉文帝为了选拔人才,多弄点储备干部,好跟那些军功集团的人搞下平衡,搞了一次大考试,汉文帝亲自出题,让大家谈谈对建议大汉帝国有什么好的建议。在这场考试中,晁错名列第一。史书随后加了一句, 贾谊已死。对晁错来说,贾谊的死,让他摆脱了千年老二的位置,一下冲到了第一名,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晁错一个人抗了。如果贾谊还在,晁错只怕不会轮落到后面的悲惨境地。晁错,颍川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他的性格:峭直刻深。就是这个人很刻薄,不太懂得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性格特点往往在年轻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年轻人嘛,气有点盛,大家可以原谅。所以,晁错的青年时期顺风顺水,少年时学习法家,以文学特长进入汉朝礼仪机构太常寺工作,官居太常掌故。很快,他就获得了一个学习机会。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书籍都失传了。秦朝有一位博士叫伏生,他在家中的墙壁里隐藏了一套《尚书》。到了汉文帝时期,晁错被指定为官派学员,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等于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成归来,晁错的感觉就不一般了,毕竟受过名师指点,学过绝世经书,淡吐的档次一下上来了,很快就引起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被汉文帝送到儿子刘启那里上班。官居太子家令,相当于太子的老师。史书记载,因为善于出计,深受刘启喜欢,人称智囊。这时候,晁错“峭直刻深”的特点终于显露出来了。比如除了干好太子家教这份工作,还特别喜欢写研究报告,给汉文帝提各种大汉改造意见,比如建议汉文帝对匈奴人不要太客气,咱选良将精兵,怼他。汉文帝看了一下,点名表扬了一下晁错。接下来,接下来就没有了。汉文帝对这个主动出击的方案是点赞不行动,汉文帝也是这样对付贾谊的建议。过了两天,晁错又提了一个建议,大汉的法令过了这么久了,已经不合时宜了,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同样,汉文帝又点了一个赞,随后删除了他的帖子。晁错没有放弃,过一段时间,又琢磨出一个东西:那些诸侯是时候该削一削了。汉文帝依然给他一个红心,然后拉黑了他的建议。搞得久了,晁错也有点不服气,要是我提的建议不行,你就直说啊,你一直说行,又不按我说的做,这是几个意思呢?一冲动,晁错给汉文帝打了一个报告,里面有一句话: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看上去,晁错是在谦虚,表示自己的意见是狂夫之言,但实际上却在暗示,自己的意见行不行,就看领导明不明吧。连皇帝都敢叫板,可见晁错确实有点狂。因为这个,他在当太子家令这个冷门职务时,就得罪了一大批人,他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其中,有一位跟他意见最大的,就是汉文帝相当器重的袁盎。这两人不知道闹了什么意见,反正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两人同朝为官多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两人只要看到这个地方有另一个人的存在,立马掉头就走,绝对的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汉文帝是好说话的,他当然听出了晁错的弦外之音,但他没有打击晁错,而是很诚恳的写了一封回信,表示部下提的意见没有狂不狂的,大家可以随便提意见,我不会区分什么是狂的,什么是不狂。真正有区别的是做决策的人是否英明。如果我做决策不英明,那就是国家的祸患了。言下之意,你再狂,也得经过我这一关,你再狂,能狂出我的手心?方案你随便提,决策我做,责任我负。晁错有才,汉文帝是知道的,就像他知道贾谊有才一样,但是,像这样的年轻人,一定要磨磨性子,不然迟早要闯出大祸。可惜,汉文帝没多少功夫来磨他了,去世之后,晁错这位被他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终于蹦了出来。汉景帝继位后,立刻把晁错提拔为内史,每天跟他讨论国家大事,越听越觉得晁错有才啊,你说得都对,我马上照办。可见,在用人这样事情上,汉景帝还需要多多磨练,向他的父亲汉文帝学习,越要用一个人,越要懂得保护这个人。一味的恩宠,只会让他成为攻击的目标。很快,一位元老级人物就朝晁错发起了攻击。这位元老叫申屠嘉。申屠嘉算是最后的一代开国元老了,是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因为资格老,在汉文帝后期,因为宰相空缺,看来看去,就发现这位大爷还合适,德高望重,是军功集团的老前辈。所以把他请出来发挥余热。请出来才发现这热度相当高。有一天,申屠嘉拜见汉文帝,发现汉文帝正跟他的好基友邓通在喝酒快乐。邓通大概有点找不着北了,竟然对老同志有点礼数不到。申屠嘉回来之后,就让人拿着自己的手令把邓通召来,特地吩咐,如果这小子不来,就直接给我砍了。收到消息的邓通吓得赶紧躲进宫求救。汉文帝给他吃了定心丸:你放心去,我马上去救你。拿到了汉文帝的保证,邓通才敢到申屠嘉的丞相府报到。进了府,他赶紧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老爷子叩头认错,叩得满头是血,申屠嘉还在上面喊打喊杀,吓得邓通半条命都没有了,总算等到了汉文帝的救兵。回去之后,邓通的腿都是软的。汉文帝时的邓通,可是连太子刘启都没办法的人,但申屠嘉说杀就杀,也不过是看心情的事情。到了汉景帝继位,申屠嘉又觉得晁错不顺眼。史书没记载原因,老干部看不惯青云直上的年轻人,这是中国国情。再说了,你丫是哪冒出来的,你爹是谁?跟高祖皇帝杀过人没,你就敢在朝中目中无人了?而且汉景帝每天跟一个内史商议国事,还一商一个准。这可是丞相申屠嘉的工作范围,你小小的内史把丞相的工作给干了,丞相是摆设啊。你这是想让人家提前退休?其实申屠嘉不只看不惯晁错,他看不惯一切没啥根基的人,比如袁盎。那一年,汉文帝还在。有一天,袁盎刚从地方回京,退休在家,一次出去逛街,在大街上碰到了申屠嘉,一看是前辈来了,袁盎连忙下车行礼。申屠嘉就没什么心情下车了,一个晚辈,又是没来头的,就随便在车上意思了一下。袁盎回去之后,越琢磨越觉得自己今天面子丢大了,当街被申屠嘉轻视,而且旁边还有不少低级官吏,自己好歹也是前朝的老臣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所以怎么办?提把刀杀过去?那《史记》就该改叫《水浒传》了。袁盎穿好官服,收拾的整整齐齐,出门右转朝申屠嘉家走去,请求拜见申屠嘉。等了半天,也没见人来接他。这也不能说申屠嘉傲慢,这其实是他的一个习惯,他下班后从来不见私客,以免有人来求办事。原本以为袁盎呆一会就走,可没想到,袁盎大有见不到人,就要留下来吃晚饭的意思。申屠嘉只好破例出来了一次。见到申屠嘉后,袁盎深吸了一口气,提了一个请求:“请别人回避一下,我想单独跟丞相聊聊。”申屠嘉一听,以为又是来求办事,再联想到袁盎最近没有工作,不会是来求我的吧。于是,申屠嘉毫不客气,“你要说公事,明天到官署跟长史谈,要是私事,对不起,恕不奉陪。”说罢,申屠嘉掉头就要走,突然听到后面一个轻脆的声音,回头一看,袁盎跪下来。这求的什么事?申屠嘉刚想大叫把这人叉出去,却听到袁盎问了一句话,这句话把他留了下来。“请问大人,你做为丞相,你感觉跟陈平、绛侯(周勃)比怎么样?”申屠嘉终于意识到对方来者不善。他认真答道:“我不如。”袁盎站了起来,拍拍衣袖,“这就对了,你也知道自己不如。当年陈平、绛侯辅助高帝打天下,又诛灭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而丞相当年不过是武夫,靠着小功劳迁为小队长,后面当上了淮阳郡守,一路下来,丞相也没有什么大的功劳。我们陛下从代地到长安来之后,每当有人提意见,陛下没有不停车认认真真听取别人意见的。能用的就用,不用的先放到一边,但没有不表扬的。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了招揽天下的贤人。所以我们的陛下每天能够听到以前没听过的,知道以前不知道的。这才一天比一天圣明。”说实话,以我的猜测,当申屠嘉听到前面半段时,估计是要发火的,毕竟论资历,论功劳,他确实不如陈平周勃这些大神级元老,但人家不是死了嘛,现在自己是老大啊。这种事情你怎么好当面戳破的。就后面的事情来看,申屠嘉也不是性格开朗的人,但他的火就是发不出来。因为袁盎在称赞皇帝啊,难道你敢跳出来反对?申屠嘉只有点头的份。“陛下都广开言论,而丞相你今天却在封闭天下人的嘴,只怕一天比一天愚蠢,要是圣明的陛下来责备愚蠢的丞相,只怕你要倒霉喽。”在文景时代,袁盎不像贾谊、晁错那样提过什么改变大汉朝的奇计,但他的提案是通过率最高的,除了他不怎么发表宏论之外,跟他高超的口才是有关的。这一顿话就把军功集团元老级的申屠嘉给说跪了,连忙向袁盎行礼,表示:“我实在是个乡巴佬,平时不懂事,今天幸亏将军教我。”申屠嘉将袁盎请入房内,引为上客。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袁盎指着申屠嘉的鼻子骂了一顿愚蠢愚蠢,大出了一口恶气。不但没得罪申屠嘉,还被申屠嘉如此器重。这里面的秘密不是袁盎抬出了皇帝,而是袁盎提到了陈平周勃。不要忘了,袁盎当年可是汉文帝用来打周勃的。他连周勃都可以收拾,何况你一个申屠嘉呢?申屠嘉听出了这个弦外之音,这才放下架子,给袁盎行礼。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实力说话的。那么,晁错有没有实力呢?他也是有实力的,并且成功抵挡住了申屠嘉的致命一击。有一天,申屠嘉收到一个消息,晁错在自己的内史府开了一个南门。原来晁错上班的地方门是朝东边开的,只能从东边出入,但我们晁错有直接跟汉景帝说悄悄话的权利,需要从南门进宫。那从东门出去就不太方便嘛,所以,晁错就在南边的墙上开了一道门。这一开麻烦了,因为内史府就在太庙旁边,而这道墙恰恰是宗庙的外墙。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晁错同学虽然有才华,但有时候心思不细,他也不想想,这天下的府门都是朝南开的,为什么他的内史府朝东开?至少你拆墙之前,先打听一下这墙是谁家的吧。听说晁错把太庙的墙拆了,申屠嘉喜出望外,等你多少天了,你小子终于犯在我手里了。申屠嘉赶紧叫人准备,自己明天一大早就去见皇帝,要参晁错一本,治他一个死罪。第二天一早,申屠嘉就进了宫,却发现晁错早就已经在皇帝身边了。因为晁错昨天就进宫了。据线索显示,晁错在申屠嘉的家里安排了眼线,申屠嘉一动,晁错收到了消息。想了一下,这祸闯得有点大,皇帝不出马是救不回了。于是,晁错马上进宫向汉景帝自首。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申屠嘉的奏章还递上去就被汉景帝打了回来。理由很简单:这是我让他干的!这保护伞也太明显,太黑了吧。回来之后,这位军功集团最后的元老,曾经吓得邓通屁滚尿流的申屠嘉活活气死了。在跟军功集团的较量当中,晁错取得了完胜。这一切,当然是汉景帝的支持。那么,从刘邦时代开始就掌控着长安政局的军功集团就要退出江湖?一切还言之尚早。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专栏《中学大历史》,我们下回再聊七国之乱。对了,这是一个收费专栏,目前在促销,原价88,目前只需要68。谢谢大家支持。大家好,这里是专栏《中学大历史》,这两天正在高考,有亲在后台留言,说我这个专栏押中高考题了。我一看,还真是,前些天刚给大家介绍了贾谊,今年全国语文卷的文言文就是贾谊。当然,这不是说我有多历害,我这个写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就是文言文,写得多了,难免撞上。我也不忽悠大家说看了我的专栏,高考一定得高分。咱们的专栏不是做高考押题的,我们只是讲中学历史的,突然押中语文高考卷,这只是一个例外。而且要想真正学好历史,学好语文,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说你押中题就行的。好了,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中学大历史,前面我们讲了晁错得到汉景帝的宠信,明明拆了太庙的墙,汉景帝却张开保护伞,活活把告状的申屠嘉给气死了。晁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很快升任为御史大夫。官升得快,活也得干,为了对得起皇帝开的这份工资,晁错很快提了一个大方案:削藩。削藩这件事情贯穿了半个西汉,其实这个事情刘邦在干,吕后在干,汉文帝也在干,但都干得小心翼翼,生怕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不该扯的东西。晁错觉得过了这么多年,再这么小心有点赶不上大汉帝国快速发展的形势,建议汉景帝加快步仗,大干三年大变样。而晁错给的理由简单又粗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你削他们,他们会反,不削他们,他们也会反。削了,他们不过现在反,准备不充分,反而祸害少。稍迟了,他们有准备了,反而不好处理。所以,千言万语换成一个字:削!这个理由太简单太粗暴,听起来甚至不像是正儿八经讨论国家大事的态度。但是,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年贾谊给汉文帝提过无数次削藩的意思,晁错也提过,但基本上都是被领导打了回来,表示你们提的这个意见很好,我们再商量商量,一商量就没了消息。直到晁错提出这个削亦反,不削亦反的理由后,汉景帝脑子一热,终于拍板:削他丫的。楚王来长安拜码子,晁错报告,薄太后去世那一年,这家伙在自己家里搞娱乐活动,与女孩睡觉了,请诛之!我就不知道,人家楚王在家里跟谁睡觉,晁错是怎么知道的。汉景帝没有杀楚王,但用这个借口把人家的东海郡给削了。没过多久,又抓住赵王的一个鞭子,把人家的常山郡给没收了。又过一会,发现胶西王在买卖官爵时搞了暗箱操作,把人家六个县给削了。削完这些二线诸侯,终于削到硬骨头了:吴王。事实上,朝中还在讨论怎么削吴王时,吴王就已经要反了。说实话,晁错说的削之反之,不削亦反,不是指别人,就是指吴王他老人家。这是当年刘邦就已经看出有反骨的人。而且汉景帝打死了人家的儿子,这种仇岂是说忘就忘的。这些年,吴王在自己的封国异动频繁。比如他封国的百姓不用交赋税,甚至连政府摊派的徭役也不用去,吴王全包了。逢年过节有各种福利。不但如此,一些在别的地方混不下去的人,包括一些流窜犯,到了吴国就等于进了和平饭店。吴王太有钱了,他的封国本就是富庶之地,国内还有铜山,能够自己制造钱币,吴国的钱币跟邓通的钱币是汉朝的两大通货。而且吴国还能制盐。当然,越是有钱越不能任性,做为一个封国,你没事收买人心是什么意思?对这些事,汉文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这位彪悍的大哥寿终正寝。可没想到,吴王挺能活的,熬过了会玩太极的汉文帝。到汉景帝一上台,这位新司机把大汉这辆刚做了保养的二手车开上了削藩的快车道。按晁错的说法,削之反,不削亦反。而吴王刘濞自己也觉得,我不想反,人家会认为我会反,我想反,人家也会认为我会反,那就反他丫的。为了提高造反成功率,团结大多数诸侯。吴王热情邀请大家一起共识盛举。刘濞先是拉扰了刚被削掉六个县的胶西王刘昂,表示打下天下,两人一起平分天下。这个建议提出来时,刘昂的部下表示,这个估计是刘濞忽悠我们的,现在一个皇帝就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天下怎么可能有两个皇帝而不闹事的呢?这个道理刘昂也懂,但他依然决定投入到造反大业中。原因很简单,打下了天下,大家再重新竞争嘛,当年高祖皇帝不也是跟项羽平分天下,然后决胜出最后的胜利者吗?很快,同一个汉朝,同一个梦想,许多的藩王加入到造反大业中,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加上吴王刘濞,一共七个六伙伴。大汉建立后,最大的内斗七国之乱拉开了序幕。一发动,阵势有点大,刘濞表示自己今年六十二了,廉颇不老尚能饭,将亲自担主帅,自己的小儿子十四岁,也将上战场。想起来也是有点心酸,自己的儿子当年要是没被汉景帝打死,哪里需要老父幼子上场操练。吴楚两国国大县多,实力雄厚,是造反的主力,两国一发兵就盯住了另一个藩国:梁国。梁国的梁王是汉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国地大物博,是汉文帝在贾谊的建议下特意设立的大国,专门用来制衡吴楚两国的。要想挺进长安,就必须拿下梁国。在吴楚夹击下,梁国屡战屡败,最后只能缩到都城睢阳防守。诸侯的用兵之神速,完全出乎长安的意外。这一点上,晁错同学要负起责任来,他提出削藩的建议,就应该有一整套方案,不能只靠汉景帝下文件去办。至少,他得有紧急预案。怎么削?如果削不动,怎么办?削了人家要反,又怎么调兵?谁来当统帅?怎么打败反兵?对于这一些,晁错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计划。好在这一切,死去的汉文景想到了。在去世之前,汉文帝找到儿子,告诉他一句话:有事找周哥。(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哥,汉朝二代名将之首周亚夫。有一年,大汉著名神算许负给周亚夫看了一个相,说道:你三年以后将会封侯,封侯八年后将出将入相,这时候,你执掌国家大权,位尊权重,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不过,再过九年,你就要饿死 。周亚夫笑了,“我父亲的侯爵已经被我哥哥继承了,我哥哥就算去世,侯爵之位也有他的儿子继承,我怎么可能封侯?再说了,我如果真像你说的大富大贵,怎么又会饿死呢?你这自相矛盾啊。”许相指指他的嘴,“你脸上有纵纹一直延伸到嘴里,这就是饿死的面相。”看到这里,我吓得赶紧照了照镜子,脸上没纵纹,看来发达是没戏了。但也没有纹路入嘴,托袁隆平的福,我也不用担心饿死。许负的算命术是开过光的,富甲天下的邓通,她说会饿死,就真的饿死了。过了三年,周亚夫真的封侯了。因为哥哥杀了人,被剥夺爵位。爵位落到了周亚夫的身上。而周亚夫进入汉文帝的视野,是因为帝国的一次军事行动。在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入侵边境,情况紧急,汉文帝紧急调动三路大军护卫京师。这其中,宗正刘礼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驻军棘门,周亚夫驻军细柳。想了一下,汉文帝还是有点不放心,决定亲自到军营里查看一下。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路上看到是皇帝来了,军营大开,将军跟下面的官兵纷纷卸甲相迎,把一个军事考察搞成了领导欢迎会。汉文帝没有表态,只是说了两句同志们辛苦了就离开了。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汉文帝发现自己进不去,营中的将士披甲持锐,如临大敌,根本不像要迎接大领导的意思。这是什么意思?营中的将士报告,我们将军说了,到了军营,只能听将军的,不用听天子的诏令。难道这天下底还有天子禁区?汉文帝下令拿自己的符节去开门。终于,军营大门打开了。刚准备进去,又有人拦住了。“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对不起,你超速了。”士兵表示,将军有令,军营内实行限速,不能开快车。于是,汉文帝只好放慢了缰绳,缓缓前行,好不容易才见到了周亚夫,却发现这哥们身着铠甲,手中还有武器,也没有跪拜的意思,还理直气壮的表示,“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说完,周亚夫给汉文帝行了一个军礼算数。没有感受到皇帝应有的礼遇,汉文帝没有生气,反而端正了坐姿,挥手向营中的将士致意。此后,汉文帝退了出来,面对被拦在营外的群臣,汉文帝叹了一口气:“这才是大汉的将军啊。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看到的,仿佛就是儿戏,那些将军只怕随时会被袭击成为俘虏,只有亚夫这里,没人能够侵犯他。”这个故事称为《细柳营》,今年语文教材改革,原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涉世家》被请出了教材,新增了这篇《细柳营》。不要过度解读。官方解释,《细柳营》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其实,《细柳营》的主角固然是周亚夫,但汉文帝的形象同样突出,没有明辨事非的汉文帝,是不可能产生细柳营这样的故事。换个昏庸的领导,周亚夫这样的刺头早就被叉出去了。这一次慰问,汉文帝记住了周亚夫。临死之前,才给儿子留下这个活锦囊:信周哥,得永生。那么,在汉文帝的局里,是不是晁错负责捅破这个疮,周亚夫负责收拾呢?如果这样想的话,就把治理天下想得太简单了。在周亚夫出兵后不久,晁错提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建议。他建议汉景帝到前线督战,自己留守长安。很多人认为,晁错大概是脑子进水了,怎么会提这种荒唐的建议。皇帝在前面拼命,你在大后方歌照唱,舞照跳?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刘邦跟项羽争天下时,就是刘邦在前面打仗,萧何在后面负责粮草包邮。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照搬经营模式是会吃大亏的。刘邦那会是创业,创业当然是老板冲在最前面。而汉景帝是守业,守业当然要守在家里。何况,你晁错能达到萧何这样的水平吗?就是萧何在镇守后方时也是提心吊胆,担心老板不相信他,把自己家的年轻人全送到前线,给刘邦当人质。晁错呢?什么都没给,就要坐镇后面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晁错后面倒霉的主要原因。但是,晁错的这个建议背后隐藏着汉朝政局变迁的真正秘密。晁错为什么请求汉景帝亲征?难道汉景帝不能跟着晁错一起坐镇后面吗?原因是,晁错意识到,汉景帝如果不亲征,可能还真调动不了汉朝的将军们。这些大将不是别人,正是周亚夫们。周亚夫不是别人,正是周勃的儿子,是军功集团第二代的领军人物,而削藩这种事情,是军功集团不愿意看到的。刘邦建立汉朝,外封同姓王,内用功臣,大汉集团形了皇帝、诸侯、功臣的三角架。什么样的人会希望进行调整呢?当然是这个权力架构之外的人,也就是草根文官集团。如果你仔细阅读削藩这段历史,你就会发现,积极建议削藩的贾谊也好,晁错也好,他们都不是军功集团的成员,他们是皇帝发掘出来的汉朝新兴政治力量。从刘邦到汉文帝,丞相都被军功集团所垄断,那些没有军功背影的人,就算能力再高,顶天也就混个九卿当当,而且还特别费劲,动不动就被军功集团的人集体攻击。贾谊就是这样被郁闷成了屈原。贾谊也好、晁错也好,他们只有寄希望削藩打破汉朝的政治壁垒,从而跻身到官场的最高级。那问题来了,晁错们要将军功集团挤下去,为什么盯着的是外面的藩王呢?答案很简单,诸侯、军功集团、皇帝是汉朝的三个支架。军功集团跟诸侯虽然并不相干,但其实相互依存,皇帝用诸侯防止军功集团逆袭,也用军功集团压制诸侯。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被破掉,另一个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这些东西,军功集团当然是了解的,所以他们明知道这些诸侯可能会闹出乱子,但他们从来不提削藩的事情。现在,晁错捅了蒌子,还让军功集团去平叛?这不是让人家卖自己包数钱吗?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汉朝平叛大军的进展情况,但可以猜测,这些军功集团子弟率领的大军必定出现了磨洋工的情况。晁错这才提出让皇帝亲征的事情。提议皇帝亲征,自己坐守后方,晁错犯下了第一个错误,但紧接着他犯下了第二个大错。他要弄死袁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晁错跟袁盎两个原本没什么交集的人成了死敌,同朝为官十多年,两人一句话也没说过,进了一个办公室,只要发现里面有对方的存在,立马甩袖就走。绝对的有你没我,有我没他。晁错一直想收拾袁盎,但无奈一直没机会。吴王一反,晁错觉得机会来了。因为袁盎曾经当过吴国的国相。晁错跟属下商量,袁盎在当吴国国相的时候,一直报告说吴王不会反,结果现在却反了,袁盎一定是收了吴王的贿赂。说实话,这就是公报私仇了。人家袁盎去吴国当国相,也不是自己要求的,是组织上安排的,而且吴王一向跋扈,汉文帝时候就已经这样了,跟袁盎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人家在吴国的时候,吴王确实没有反。吴王反的时候,袁盎早已经退休回长安。而说袁盎收受吴王的贿赂,那倒不是冤枉袁盎,不过,这个事情已经追究过了,袁盎正因为收了吴王的钱才提前退休,回到长安当了一个老百姓。一罪不能二罚,这时候再痛打落水狗有点不合适吧。大概是觉得自己的理由有点牵强,所以晁错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在他犹豫的一瞬间,晁错的生命就开始倒计时了。政治场上,公报私仇是常见操作,顺手处理个把对手,政治家们经常这样干,但问题在于,你不能犹豫。要么不要起心,起心就要做到底。在晁错犹豫的时候,袁盎收到了消息。可是,怎么逃过这一劫呢?晁错是当红炸子鸡,汉景帝正天天跟他商量削藩的大事,为了把这个事情办顺,为了能够让晁错集中精力,汉景帝是不会在乎杀不杀一个袁盎的。想了半天,袁盎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如果说眼下还有一个人能够救他的话,非这个人莫属。这个人叫窦婴。之所以找上窦婴,是因为窦婴的身份特殊。一,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属于外戚集团,能跟皇帝说得上话。更重要的是,要对付晁错,千万不能找军功集团的人,因为找军功集团的人会让汉景帝认为这是政治攻击。二,窦婴一向反对晁错削藩。那天晁错提出不削会反,削之亦反时,举朝上下没人敢反对,只有窦婴站出来说不。三,最重要的一点,窦婴也担任过吴国的国相,如果说担任吴国的国相就有罪的话,那窦婴也有罪嘛。窦婴很快明白,救袁盎其实就是救自己,他连夜进宫向汉景帝报告,说袁盎从吴国回来,他对吴国的情况了解,不如让他进宫说说看。想了一下,汉景帝同意了。袁盎进宫了,进宫时,汉景帝正在跟晁错商议调运粮草的事情。看到袁盎来了,汉景帝示意他坐下,问了他最关心的事情:吴楚造反,你怎么看?袁盎一开口就给汉景帝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足忧也!”汉景帝来了兴致:“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吴王这么强大,要钱有钱,要豪杰有豪杰,你怎么说他们没什么作为呢?袁盎正色答道:“吴国确实有铜盐之利,但哪里有什么豪杰啊,要真有豪杰,应该安心辅助吴王,就不会造反了。现在吴王招揽的那些人不过是一些无赖之徒亡命之人,他们能成什么大事?”这一顿话,不但让汉景帝心花怒放,就连晁错都听了连连点头。“袁盎说得很对!”晁错禁不住说道,他甚至有些抱歉,他原本以为袁盎这次来会夸大吴楚的实力,阻止皇帝用兵,没想到袁盎是来打气的。就在晁错放松的时候,汉景帝问了一句:“那现在怎么办?”袁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左右看了一下,然后说道:“请陛下屏退左右。”随从退下去了,只有一位老兄稳如磐石,一般没有挪屁股的意思。这当然是晁错,我是皇帝大秘,我当然不用走。袁盎上前了一步,“臣说的话,人臣不能听。”晁错露出了错愕的表情,他现在终于回过神来,今天袁盎一定是来对付自己的。说实话,他不想走,可是想赖着不动也不合适,皇帝的眼光已经扫了过来。晁错只好行礼退下,他不情愿的迈着小碎步走到东厢房,脸上已经难抑恨意。从这一刻,他的命运就已经不在自己的手里。“现在应该怎么办?”汉景帝又问了一次。袁盎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杀晁错!袁盎的理由如下,吴楚等国造反,就是因为晁错要削藩,他们打的旗号也是杀晁错,清君侧!把晁错杀了,再把那些削去的地盘还藩王,他们自然就退兵了。汉文帝陷入了沉默,良久,他说出了决定晁错命运的一句话:“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十多天后,正在家里的晁错接到消息,皇帝召他去巡查一下街市。晁错如同往常一样穿好朝服,他还希望巡察完街市能够再见一见皇帝。他心中有无数的事情要跟皇帝商议,削藩之后,还有大汉律法的改革,还有对匈奴的用兵。在他心中,早就规划好了一切大汉的未来。可惜,政治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了。开到东市,车子停了下来,车帘拉开时,晁错看到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晁错被拉扯了下来,史书中没有记载晁错的反应,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来。但晁错大概也曾经想到过这样的结局。建议削藩时,他的父亲从家乡颍川赶来,逮住他就骂:“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晁错的父亲也许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大智慧,但他却懂得人情世故。皇帝才刚继位,根基不稳,一上来就要削藩,这是得罪人的事情。晁错固执的说道:“我做得没错,不这样做,天子就没有尊严,宗庙就不能安宁。”父亲盯着儿子,他知道自己如何也劝阻不了,只好气得甩手离去,“你这样搞,姓刘的是安全了,我们姓晁的呢?”离开之后,父亲服毒自尽,留下了一句预言也是遗言:“我不忍心看到族灭的那一天。”在东市,晁错听到了他对他宣判,他的罪名是莫须有的,甚至是东拼西凑的。“不称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罩你的时候,你拆了太庙的墙,也是我的指使,不罩你的时候,你连呼吸都是犯罪。晁错被处以最为严厉的惩罚:腰斩。从腰部斩下的人,通常不会立刻死去。历史上最后一位被腰斩的人叫俞鸿图,因为科场舞弊,被处以腰斩。被腰斩后,俞鸿图痛得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这件事情传到雍正皇帝的耳里,这才废除了腰斩这项酷刑。这是西汉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至少也要给一句话,光明正大的处死臣子,而晁错却是穿着朝服被骗到刑场腰斩。这不得不说是汉景帝的一个洗不掉的污点。史书不会忘记这一幕,在记录这件事情时,他们永远会写清楚: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啊,他是穿着朝衣被骗到东市处死的啊。那么,晁错的死能够换来吴楚等国的罢兵吗?晁错被斩后,袁盎出发了,前往面见吴王刘濞。算起来,袁盎跟刘濞也是老朋友了。当年袁盎在刘濞手下当国相时,基本上是道系国相,一天不管事,也不打刘濞的小报告,专心当三陪,陪吃陪喝陪吹牛皮,所以关系还是不错的。看到袁盎求见,刘濞当然明白这是来劝自己撤兵的。刘濞笑了,“我都已经做了东方的皇帝了,不好意思,我的膝盖弯不下去,没办法向人跪拜了。”连刘濞的面袁盎都没见着,就直接被扔到营账关了起来。晁错的死,谁也不关心,史书压根都没有记载袁盎有没有汇报晁错的死,也没有记载刘濞对晁错之死的评价。仿佛这只是一个打酱油的配角,在东市领先自己的盒饭后,再也没有人记起他。七国反不反跟晁错有关系,但跟晁错死不死没有关系。晁错不死,反!死,也要反。说话刘濞原本想让袁盎给他打工,袁盎誓死不从。得不到你的心,那就得到你的人头吧。刘濞决定杀死袁盎。可正当袁盎等死的时候,救难求难的兄弟来了。来人是一位校尉。当年袁盎在吴国工作的时候,这位校尉是他的从史,却跟他家的婢女发生了一些不好描述的关系。校尉害怕袁盎找他麻烦,所以私自逃跑了。我比较关心校尉逃跑时有没有带上婢女,可惜史书没有记载,只记载袁盎追上之后,不但没有责怪处罚他,反而把婢女送给了他。校尉知恩图报,变卖自己的财物,花钱买酒灌醉了守城的士兵,又潜入营账,将袁盎救了出来。袁盎算是汉朝的著名杠精了,上怼皇帝,下杠群臣,但这位哥们的情商并不低,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什么时候可以变通。比如他怼了一辈子周勃,可等周勃入狱后,他却跳出来替周勃说话,在周勃最后的两年里跟周勃成为了朋友。所以,一跟袁盎谈公事,不少人狠他牙恨发痒,但一谈到私情,都说这小子其实人不错。袁盎活着从吴军大营里逃了出来,但他出使的任务失败了,他并没有用晁错的死换来刘濞的退兵。而不用袁盎回报,汉景帝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一位叫邓公的校尉从前面回来汇报军情,汉景帝特地问他:“你看吴国和楚国退兵了没有?”这位老校尉苦笑了。“吴王准备叛乱已经几十年了,杀晃错只是他的借口,他原本的目标就不是晁错,杀了晁错怎么可能退兵呢?现在我只担心以后没有人跟陛下你说实话了。”汉景帝愣住了。“为什么!”他问道,我只是杀了一个晁错,后果就这么严重吗?邓公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晁错是担心诸侯的力量太过强大,朝廷不能制服,所以才提出削藩。这本来就是造福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他却突然被杀。这不是对内堵众人的口,对外替诸侯报私仇?”老校尉直率得说道,“陛下真的不应该这么做啊。”汉景帝沉默了,良久,他长叹了一口气,“你说得对,我也很后悔。”这是一段很奇怪的对话。一个来汇报军情的校尉怎么具有直接向汉景帝汇报的资格呢?这一段对话,无非是让我们加深了一个印象,汉景帝是被袁盎给欺骗了,是为了平息七国的怒火而杀了晁错。那么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真相当然不是这样。因为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清君侧不过是反王的一个借口,没有人会真正指望杀了自己的大臣,能够让人家退兵。而且袁盎如果真的是忽悠汉景帝杀了晁错,为什么吴楚不退兵,袁盎也没有被治罪,反而被判有功,重新得到任用呢?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真相是,汉景帝杀晁错,并不是杀给七国看,而是杀给另一群看。这就是军功集团。史书里记载了奇怪的一刻。在袁盎建议汉景帝杀晁错后,汉景帝等了十天才开始安排诛晁事宜。这很不合常理的。因为如果要杀晁错给诸侯看,应该越快越好,让这些反王及早退兵。汉景帝为什么要等十天呢?他到底在等什么呢?反叛的诸侯正加急用兵,他们是不需要观望的。真正在观望的是军功集团。这十天里,汉景帝在等军功集团的反应。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晁错提出了不合理的请求,让汉景帝到前线亲征,其原因就是前线出现了怠工的迹象。这在汉朝的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年齐王刘襄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诛诸吕。开国元勋的灌婴带着兵马去平定齐王的叛乱,结果走到莱阳就按兵不动,跟刘襄达成了秘密协定。现在前线的那些开国元勋的二代们,这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会不会重演吕氏时代的一幕?这十天,是汉景帝密切观察形势的十天。平心而论,他也不想杀死自己的老师,晁错是从太子时期就辅佐他的人。因为晁错的智慧,汉景帝才能够一帆风顺的成为皇帝。但当袁盎跟汉景帝提出诛杀晁错时。汉景帝的回答是:“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我爱我的老师,但我,还是更爱这个天下。汉景帝走出弃卒保帅的一步。他示意弹劾晁错的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不是别人,正是代表着军功集团的军功二代们。陶青,开国功臣开封侯陶舍之子。陈嘉,功臣复阳侯陈胥之子。张欧,功臣安丘侯张说之子。这些人的父亲原本就不是什么显赫的功臣,他们自身也资质平庸,一生毫无作为。比如这位廷尉张欧,后面当了御史大夫,主管刑法。可是一年到头,什么雷霆手段都没有,一副以和为贵的样子。有什么罪犯落到他手上,一律打回票,实在打不了,连案卷都不忍心看,有时候还会替犯罪份子流眼泪。说得好听是黄老之道。说得不好听就是烂好人嘛。这三人这辈子干得最大的事情就是诛杀了晁错。他们自身没有什么才能,却凭借着父亲的功勋牢牢的把持着高位,排挤着有才华却没有根基的人。这些东西,汉文帝知道,汉景帝也知道,他们不是不想改变,只是无力改变。因为这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从刘邦创业打天下起,这天下就是一群人的天下。要把这群人从帝国的体系中请出去,谈何容易。刘邦不过完成了诛异姓王的部分。吕后不过安排点外戚,为大汉注入了一点不光彩的裙带新血液,就被连锅端了。汉文帝不过提拔了一些人,还不敢太高调。汉景帝、汉武帝……或许大汉灭亡的那一刻,大汉的残砖断瓦,还有他们的身影。现在,军功集团最为优秀的一位,太尉周亚夫正统帅三十六位将军前去迎击吴楚叛军。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关注我的这个专栏《中学大历史》。后面继续为大家聊这些事情。如果我是梁山之主,选以下之人辅佐于我,必能在北宋年间追王逐北改朝换代。夫人:琼矢镞琼英从《水浒传》里选一个女子当夫人,真是再简单不过了。因为《水浒传》里没有几个好女人——长得好看的都淫邪,不淫邪的长得丑,不淫邪长得又好看的适龄女子只有金翠莲,扈三娘和琼英三人。金翠莲是个惯三,适合当小妾,不适合当正室,况且没有武功为人懦弱,只能没事唱点流行歌曲,对我成就霸业没有帮助。而且好像还特别能吸引男人,镇关西,鲁智深,以及赵员外在短时间内要么想得到她,要么想帮助她。鲁智深更是因为她打死了镇关西,丢了体制内的工作 ,还成了一个网逃。这么一个红颜祸水,绝对不能引火烧身。扈三娘虽然武功样貌俱佳,但是为人是非不分。梁山军把扈家庄歼灭,李逵杀了扈家庄一家老幼,反过来扈三娘不但不思报仇雪耻,还能跟这些杀父仇人称兄道弟。并且自己本是有未婚夫的,就因为被捉上梁山就心甘情愿地嫁给梁山上人品差,颜值低,武功弱的王英。这样的女人靠不住!只有琼英是《水浒传》女性中的一股清流,几乎完美。琼英出场时,年方十六是田虎麾下的女将军。不但貌美如花,并且英姿飒爽。琼英的武功特别高,在梦中学到了没羽箭张清的飞石绝技。在跟梁山军的对阵中,她刺伤王英,打伤扈三娘,打翻谢珍,飞石打中孙新的头盔,吓得孙新顾大嫂不敢靠近他。打得林冲,李逵满脸迸血。而且她非常贞烈,原著中她跟张清成亲,张清在讨伐方腊的过程中战死。琼英一人抚养他们的遗腹子张节,把张节培养成了一名抗金的将领。张节在战场上立下战功,受封官爵,回家养母,并奏请天子表扬其母贞洁。因此选琼英不但年轻漂亮,非常养眼,而且武功高可以负责我的贴身警卫工作。还有就是人品和作风都非常过硬。军师:入云龙公孙胜军师是绝对不能选吴用的,听施公给他起这个名字就寓意着他难堪大用。让他当军师不给他添乱就不错了。看看他的所谓计谋:取了生辰纲之后,钱还没等花呢就败露了逼着大伙投奔了梁山;激林冲火并了王伦,陷林冲于不仁不义;假冒蔡京的信,差点把戴宗和宋江都害死;赚卢俊义上山,去人家题反诗,让卢员外在监狱里差点没挂了。这样的人也好意思叫自己智多星。公孙胜就不一样了,他是原著中的最强法师。原著对他的描述:这个公孙胜大郎,自幼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又跟二仙山的罗真人学得道术,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后来他还跟师傅罗真人学了五雷天罡正法,还能隔空御物,呼唤金甲神人。即使对方有雄兵百万,在法师公孙胜的眼里也都是一些渣渣,一股风都给你卷跑了。宋江征讨方腊的时候,公孙胜脱离了队伍,否则梁山军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伤亡。并且他还有一个能预知未来,法力更高的半仙师傅罗真人。遇到什么重大决策直接问他师傅就行了,罗真人是出了名的爱剧透。有公孙胜当军师,天下就算定了一半了。将领一:轰天雷凌振梁山上最被埋没的好汉就是轰天雷凌振了,宋江吴用作为领导裙带关系太明显,用的人都是自己的嫡系。像凌振这种能力出众但是没啥背景的人,在梁山受到了冷落。炮兵在战争中本应该作为主战部队,宋江和吴用却常让他扔信号弹,这不是大炮打蚊子吗?唯一的高光时刻就是与方腊交战中用火炮,炸死了砍掉武松一条手臂的包道乙。有火炮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谁还用金戈铁马的血肉之躯交战啊?这不是脑袋有病吗?早点用火炮,武松能成为杨过吗?将领二:神医安道全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领袖人物,我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健康,所以作为军医的安道全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原著中安道全从一名村医,最后成为了御医,可见其医术之高明。对于我来说,只要保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征服天下不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嘛!将领三:大刀关胜最后我的队伍需要一位网红将军作形象代言人,这个人武圣关羽的后人大刀关胜最为合适。古人重鬼神,轻人事。关羽是忠义的化身,在人们的心中是神不是人,他的后代也一样。而且关胜从形象气质上都COSPLAY他的仙人,一定被人民看成是忠义的化身。征战所到之处,必是民心归附。对手败给他也会心服口服认为败给的是神不是人,不会过分的心存怨念。再有关胜本就是带兵的指挥使,并且宣赞称他:“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莫当之勇。”关胜武功高,能统领千军万马,还懂兵法,而且其余非凡有先主之风,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中国穿旗袍的女子总是最美的,有一段时间我也很迷旗袍,但是旗袍其实是很考验身材,同时也能特别凸显身材,不同的人会把旗袍穿出不一样的气质,最近戚薇的旗袍也是特别的美,不过很多女明星穿旗袍出来的韵味也是完全不输的。张曼玉花样年华里的剧照,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面换了26件旗袍造型,每一件都把那种60年代的感觉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张曼玉就是苏丽珍,那种特别的气质就随着她穿旗袍的身影留在我心里。所以要说谁穿旗袍最美,我不一定会想到张曼玉,但要说谁穿旗袍最有感觉最有韵味,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她。倪妮这是金陵十三钗的造型,旗袍真的很特别适合倪妮,穿在她身上很有感觉,特别的妩媚迷人,大红唇+大波浪卷发,有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气质。但是又不艳俗,旗袍剪裁真的完全贴合她的身材,虽然一直知道她身材很好,但旗袍真的是让我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陈数最开始是在《倾城之恋》中的旗袍造型特别美,于是陈数就被封为了旗袍女神,是很多书迷心中最美的“白流苏”,不过不得不承认,陈数的旗袍造型真的很让人惊艳。汤唯色戒里的造型,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子长得好特别,没有说特别惊艳,但是较特别耐看,整个人的气质就是民国的那个时代的女孩。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气质,造型古典舒服,当时觉得男主角爱上她真的是必然的,有一种弱柳扶风,让人忍不住想怜爱的感觉。其实很多女星都有过旗袍造型,不过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其实不多,我觉得穿旗袍美在韵味,只有旗袍韵味气质穿出来了才是真的美~~~我是小ka,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偷懒的小ka。
中国穿旗袍的女子总是最美的,有一段时间我也很迷旗袍,但是旗袍其实是很考验身材,同时也能特别凸显身材,不同的人会把旗袍穿出不一样的气质,最近戚薇的旗袍也是特别的美,不过很多女明星穿旗袍出来的韵味也是完全不输的。张曼玉花样年华里的剧照,张曼玉在这部电影里面换了26件旗袍造型,每一件都把那种60年代的感觉韵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时看的时候我就觉得张曼玉就是苏丽珍,那种特别的气质就随着她穿旗袍的身影留在我心里。所以要说谁穿旗袍最美,我不一定会想到张曼玉,但要说谁穿旗袍最有感觉最有韵味,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她。倪妮这是金陵十三钗的造型,旗袍真的很特别适合倪妮,穿在她身上很有感觉,特别的妩媚迷人,大红唇+大波浪卷发,有一种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特殊气质。但是又不艳俗,旗袍剪裁真的完全贴合她的身材,虽然一直知道她身材很好,但旗袍真的是让我对她又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陈数最开始是在《倾城之恋》中的旗袍造型特别美,于是陈数就被封为了旗袍女神,是很多书迷心中最美的“白流苏”,不过不得不承认,陈数的旗袍造型真的很让人惊艳。汤唯色戒里的造型,当时就觉得,这个女子长得好特别,没有说特别惊艳,但是较特别耐看,整个人的气质就是民国的那个时代的女孩。有一种小家碧玉的气质,造型古典舒服,当时觉得男主角爱上她真的是必然的,有一种弱柳扶风,让人忍不住想怜爱的感觉。其实很多女星都有过旗袍造型,不过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其实不多,我觉得穿旗袍美在韵味,只有旗袍韵味气质穿出来了才是真的美~~~我是小ka,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爱偷懒的小ka。那就详细聊聊晁错吧。先从汉景帝说起吧。那一年,汉景帝还没转正,依照是太子一枚。有一天,太子刘启跟吴国的太子刘贤在一块下棋。社会经验告诉我们,一山不容两虎,尤其是不容未成年的虎。两个太子党在一块,就是容易出事。两人原本好好下着棋,突然争着棋路来了。争就争吧,还动起手来了。动手就动手吧,刘启一暴走就拿起棋盘把刘贤给打死了。谁能想到文景之治的创造者之一,年轻的时候脾气这么暴?这一打死就麻烦了,虽然你爹是皇帝,人家的爹也不白给。刘贤的爹是吴王刘濞。刘濞的爹刘喜是个老实巴结的人,常年被刘太公当正面典型来教育刘邦。可到刘濞这一代,基因突变,变得特别生猛,生猛到刘邦决定派他去镇守江东。要知道,江东是项羽的基本盘,要在这里当王,没两把涮子可不行。可是,刘邦一封就后悔了,因为他怎么看这小子都像有反骨。但实在是用人之时,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让不是姓刘的去,他更不放心。于是,在刘濞上任之前,刘邦特地给打了一针预防针,他摸着大侄子的背说道:“我看啊,建汉五十年后,东南方向将有叛乱,这会不会是你啊?你可要想清楚啊,我们毕竟是一家人。”刘邦虽然没练过化骨绵掌,但这一摸,摸得刘濞魂都没有了,赶紧下跪表态自己一定不会反。刘邦在的时候,他没有反,吕后掌权的时候,他当然也不敢反,汉文帝在的时候,他也没有反,不过,小心思已经开始有了。谁让汉文帝为了安抚大家,曾经放出风,以后皇位可能传到吴国呢?而且汉文帝老是装低调,搞得别人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现在,自己的儿子竟然被汉文帝的儿子打死,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何况这还是他的独子,这是要绝自己的后啊!儿子的尸体运回来后,刘濞铁青着脸下令。把我儿子的尸体抬回长安!把死人抬到长安,这就是给汉文帝难看了。汉文帝也没有发火,毕竟这事是自己儿子惹了事,他耐着性子把刘贤下葬了,又专门派人去慰问刘濞。可光是慰问显然是无法平息刘濞的怒火。从此之后,刘濞就不进京拜码头了,每次都说自己有病,成为大汉的长期病号。有关部门也不傻,你说你有病就有病啊,你得有证明啊,一查刘濞果然在装病。于是,相关部门就把刘濞的使者给扣了起来,来一个扣一个,看你来不来拜码头。汉文帝还是好说话的,把这些扣押的使者全放了回去,还特地给刘濞送了一个老年顶级套装:倚几与手杖。并特批他从此都可不来朝见皇帝。刘濞满腔的怒火,碰上了汉文帝的化骨绵掌,有气也发不出来,只好活活憋了回去。但让他就此罢休是不可能的。刘濞借着自己的地盘大,又有资源,开始搞起了半割据,跟水浒传里的柴进一样,好好的日子不过,天天收容一些亡命之徒,就等着天下有变了。汉文帝去世了,上台的汉景帝还能镇住刘濞吗?为了对付刘濞以及那些藩王,汉文帝给汉景帝留下了两大法宝。第一个是大汉第二聪明的政治家晁错,不说他第一倒不是违反广告法,而是他确实是第二。汉文帝前十五年(前165年),汉文帝为了选拔人才,多弄点储备干部,好跟那些军功集团的人搞下平衡,搞了一次大考试,汉文帝亲自出题,让大家谈谈对建议大汉帝国有什么好的建议。在这场考试中,晁错名列第一。史书随后加了一句, 贾谊已死。对晁错来说,贾谊的死,让他摆脱了千年老二的位置,一下冲到了第一名,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晁错一个人抗了。如果贾谊还在,晁错只怕不会轮落到后面的悲惨境地。晁错,颍川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他的性格:峭直刻深。就是这个人很刻薄,不太懂得搞好人际关系。这样的性格特点往往在年轻的时候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年轻人嘛,气有点盛,大家可以原谅。所以,晁错的青年时期顺风顺水,少年时学习法家,以文学特长进入汉朝礼仪机构太常寺工作,官居太常掌故。很快,他就获得了一个学习机会。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书籍都失传了。秦朝有一位博士叫伏生,他在家中的墙壁里隐藏了一套《尚书》。到了汉文帝时期,晁错被指定为官派学员,到伏生那里学习《尚书》,等于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学成归来,晁错的感觉就不一般了,毕竟受过名师指点,学过绝世经书,淡吐的档次一下上来了,很快就引起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 ,被汉文帝送到儿子刘启那里上班。官居太子家令,相当于太子的老师。史书记载,因为善于出计,深受刘启喜欢,人称智囊。这时候,晁错“峭直刻深”的特点终于显露出来了。比如除了干好太子家教这份工作,还特别喜欢写研究报告,给汉文帝提各种大汉改造意见,比如建议汉文帝对匈奴人不要太客气,咱选良将精兵,怼他。汉文帝看了一下,点名表扬了一下晁错。接下来,接下来就没有了。汉文帝对这个主动出击的方案是点赞不行动,汉文帝也是这样对付贾谊的建议。过了两天,晁错又提了一个建议,大汉的法令过了这么久了,已经不合时宜了,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同样,汉文帝又点了一个赞,随后删除了他的帖子。晁错没有放弃,过一段时间,又琢磨出一个东西:那些诸侯是时候该削一削了。汉文帝依然给他一个红心,然后拉黑了他的建议。搞得久了,晁错也有点不服气,要是我提的建议不行,你就直说啊,你一直说行,又不按我说的做,这是几个意思呢?一冲动,晁错给汉文帝打了一个报告,里面有一句话: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看上去,晁错是在谦虚,表示自己的意见是狂夫之言,但实际上却在暗示,自己的意见行不行,就看领导明不明吧。连皇帝都敢叫板,可见晁错确实有点狂。因为这个,他在当太子家令这个冷门职务时,就得罪了一大批人,他在朝中几乎没有什么朋友。这其中,有一位跟他意见最大的,就是汉文帝相当器重的袁盎。这两人不知道闹了什么意见,反正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两人同朝为官多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两人只要看到这个地方有另一个人的存在,立马掉头就走,绝对的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汉文帝是好说话的,他当然听出了晁错的弦外之音,但他没有打击晁错,而是很诚恳的写了一封回信,表示部下提的意见没有狂不狂的,大家可以随便提意见,我不会区分什么是狂的,什么是不狂。真正有区别的是做决策的人是否英明。如果我做决策不英明,那就是国家的祸患了。言下之意,你再狂,也得经过我这一关,你再狂,能狂出我的手心?方案你随便提,决策我做,责任我负。晁错有才,汉文帝是知道的,就像他知道贾谊有才一样,但是,像这样的年轻人,一定要磨磨性子,不然迟早要闯出大祸。可惜,汉文帝没多少功夫来磨他了,去世之后,晁错这位被他压了五百年的孙猴子终于蹦了出来。汉景帝继位后,立刻把晁错提拔为内史,每天跟他讨论国家大事,越听越觉得晁错有才啊,你说得都对,我马上照办。可见,在用人这样事情上,汉景帝还需要多多磨练,向他的父亲汉文帝学习,越要用一个人,越要懂得保护这个人。一味的恩宠,只会让他成为攻击的目标。很快,一位元老级人物就朝晁错发起了攻击。这位元老叫申屠嘉。申屠嘉算是最后的一代开国元老了,是当年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因为资格老,在汉文帝后期,因为宰相空缺,看来看去,就发现这位大爷还合适,德高望重,是军功集团的老前辈。所以把他请出来发挥余热。请出来才发现这热度相当高。有一天,申屠嘉拜见汉文帝,发现汉文帝正跟他的好基友邓通在喝酒快乐。邓通大概有点找不着北了,竟然对老同志有点礼数不到。申屠嘉回来之后,就让人拿着自己的手令把邓通召来,特地吩咐,如果这小子不来,就直接给我砍了。收到消息的邓通吓得赶紧躲进宫求救。汉文帝给他吃了定心丸:你放心去,我马上去救你。拿到了汉文帝的保证,邓通才敢到申屠嘉的丞相府报到。进了府,他赶紧摘下帽子,脱下鞋子,给老爷子叩头认错,叩得满头是血,申屠嘉还在上面喊打喊杀,吓得邓通半条命都没有了,总算等到了汉文帝的救兵。回去之后,邓通的腿都是软的。汉文帝时的邓通,可是连太子刘启都没办法的人,但申屠嘉说杀就杀,也不过是看心情的事情。到了汉景帝继位,申屠嘉又觉得晁错不顺眼。史书没记载原因,老干部看不惯青云直上的年轻人,这是中国国情。再说了,你丫是哪冒出来的,你爹是谁?跟高祖皇帝杀过人没,你就敢在朝中目中无人了?而且汉景帝每天跟一个内史商议国事,还一商一个准。这可是丞相申屠嘉的工作范围,你小小的内史把丞相的工作给干了,丞相是摆设啊。你这是想让人家提前退休?其实申屠嘉不只看不惯晁错,他看不惯一切没啥根基的人,比如袁盎。那一年,汉文帝还在。有一天,袁盎刚从地方回京,退休在家,一次出去逛街,在大街上碰到了申屠嘉,一看是前辈来了,袁盎连忙下车行礼。申屠嘉就没什么心情下车了,一个晚辈,又是没来头的,就随便在车上意思了一下。袁盎回去之后,越琢磨越觉得自己今天面子丢大了,当街被申屠嘉轻视,而且旁边还有不少低级官吏,自己好歹也是前朝的老臣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所以怎么办?提把刀杀过去?那《史记》就该改叫《水浒传》了。袁盎穿好官服,收拾的整整齐齐,出门右转朝申屠嘉家走去,请求拜见申屠嘉。等了半天,也没见人来接他。这也不能说申屠嘉傲慢,这其实是他的一个习惯,他下班后从来不见私客,以免有人来求办事。原本以为袁盎呆一会就走,可没想到,袁盎大有见不到人,就要留下来吃晚饭的意思。申屠嘉只好破例出来了一次。见到申屠嘉后,袁盎深吸了一口气,提了一个请求:“请别人回避一下,我想单独跟丞相聊聊。”申屠嘉一听,以为又是来求办事,再联想到袁盎最近没有工作,不会是来求我的吧。于是,申屠嘉毫不客气,“你要说公事,明天到官署跟长史谈,要是私事,对不起,恕不奉陪。”说罢,申屠嘉掉头就要走,突然听到后面一个轻脆的声音,回头一看,袁盎跪下来。这求的什么事?申屠嘉刚想大叫把这人叉出去,却听到袁盎问了一句话,这句话把他留了下来。“请问大人,你做为丞相,你感觉跟陈平、绛侯(周勃)比怎么样?”申屠嘉终于意识到对方来者不善。他认真答道:“我不如。”袁盎站了起来,拍拍衣袖,“这就对了,你也知道自己不如。当年陈平、绛侯辅助高帝打天下,又诛灭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而丞相当年不过是武夫,靠着小功劳迁为小队长,后面当上了淮阳郡守,一路下来,丞相也没有什么大的功劳。我们陛下从代地到长安来之后,每当有人提意见,陛下没有不停车认认真真听取别人意见的。能用的就用,不用的先放到一边,但没有不表扬的。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了招揽天下的贤人。所以我们的陛下每天能够听到以前没听过的,知道以前不知道的。这才一天比一天圣明。”说实话,以我的猜测,当申屠嘉听到前面半段时,估计是要发火的,毕竟论资历,论功劳,他确实不如陈平周勃这些大神级元老,但人家不是死了嘛,现在自己是老大啊。这种事情你怎么好当面戳破的。就后面的事情来看,申屠嘉也不是性格开朗的人,但他的火就是发不出来。因为袁盎在称赞皇帝啊,难道你敢跳出来反对?申屠嘉只有点头的份。“陛下都广开言论,而丞相你今天却在封闭天下人的嘴,只怕一天比一天愚蠢,要是圣明的陛下来责备愚蠢的丞相,只怕你要倒霉喽。”在文景时代,袁盎不像贾谊、晁错那样提过什么改变大汉朝的奇计,但他的提案是通过率最高的,除了他不怎么发表宏论之外,跟他高超的口才是有关的。这一顿话就把军功集团元老级的申屠嘉给说跪了,连忙向袁盎行礼,表示:“我实在是个乡巴佬,平时不懂事,今天幸亏将军教我。”申屠嘉将袁盎请入房内,引为上客。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袁盎指着申屠嘉的鼻子骂了一顿愚蠢愚蠢,大出了一口恶气。不但没得罪申屠嘉,还被申屠嘉如此器重。这里面的秘密不是袁盎抬出了皇帝,而是袁盎提到了陈平周勃。不要忘了,袁盎当年可是汉文帝用来打周勃的。他连周勃都可以收拾,何况你一个申屠嘉呢?申屠嘉听出了这个弦外之音,这才放下架子,给袁盎行礼。这个世界,终究还是实力说话的。那么,晁错有没有实力呢?他也是有实力的,并且成功抵挡住了申屠嘉的致命一击。有一天,申屠嘉收到一个消息,晁错在自己的内史府开了一个南门。原来晁错上班的地方门是朝东边开的,只能从东边出入,但我们晁错有直接跟汉景帝说悄悄话的权利,需要从南门进宫。那从东门出去就不太方便嘛,所以,晁错就在南边的墙上开了一道门。这一开麻烦了,因为内史府就在太庙旁边,而这道墙恰恰是宗庙的外墙。从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晁错同学虽然有才华,但有时候心思不细,他也不想想,这天下的府门都是朝南开的,为什么他的内史府朝东开?至少你拆墙之前,先打听一下这墙是谁家的吧。听说晁错把太庙的墙拆了,申屠嘉喜出望外,等你多少天了,你小子终于犯在我手里了。申屠嘉赶紧叫人准备,自己明天一大早就去见皇帝,要参晁错一本,治他一个死罪。第二天一早,申屠嘉就进了宫,却发现晁错早就已经在皇帝身边了。因为晁错昨天就进宫了。据线索显示,晁错在申屠嘉的家里安排了眼线,申屠嘉一动,晁错收到了消息。想了一下,这祸闯得有点大,皇帝不出马是救不回了。于是,晁错马上进宫向汉景帝自首。第二天早朝的时候,申屠嘉的奏章还递上去就被汉景帝打了回来。理由很简单:这是我让他干的!这保护伞也太明显,太黑了吧。回来之后,这位军功集团最后的元老,曾经吓得邓通屁滚尿流的申屠嘉活活气死了。在跟军功集团的较量当中,晁错取得了完胜。这一切,当然是汉景帝的支持。那么,从刘邦时代开始就掌控着长安政局的军功集团就要退出江湖?一切还言之尚早。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的专栏《中学大历史》,我们下回再聊七国之乱。对了,这是一个收费专栏,目前在促销,原价88,目前只需要68。谢谢大家支持。大家好,这里是专栏《中学大历史》,这两天正在高考,有亲在后台留言,说我这个专栏押中高考题了。我一看,还真是,前些天刚给大家介绍了贾谊,今年全国语文卷的文言文就是贾谊。当然,这不是说我有多历害,我这个写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就是文言文,写得多了,难免撞上。我也不忽悠大家说看了我的专栏,高考一定得高分。咱们的专栏不是做高考押题的,我们只是讲中学历史的,突然押中语文高考卷,这只是一个例外。而且要想真正学好历史,学好语文,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是说你押中题就行的。好了,今天我们继续我们的中学大历史,前面我们讲了晁错得到汉景帝的宠信,明明拆了太庙的墙,汉景帝却张开保护伞,活活把告状的申屠嘉给气死了。晁错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很快升任为御史大夫。官升得快,活也得干,为了对得起皇帝开的这份工资,晁错很快提了一个大方案:削藩。削藩这件事情贯穿了半个西汉,其实这个事情刘邦在干,吕后在干,汉文帝也在干,但都干得小心翼翼,生怕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不该扯的东西。晁错觉得过了这么多年,再这么小心有点赶不上大汉帝国快速发展的形势,建议汉景帝加快步仗,大干三年大变样。而晁错给的理由简单又粗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你削他们,他们会反,不削他们,他们也会反。削了,他们不过现在反,准备不充分,反而祸害少。稍迟了,他们有准备了,反而不好处理。所以,千言万语换成一个字:削!这个理由太简单太粗暴,听起来甚至不像是正儿八经讨论国家大事的态度。但是,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年贾谊给汉文帝提过无数次削藩的意思,晁错也提过,但基本上都是被领导打了回来,表示你们提的这个意见很好,我们再商量商量,一商量就没了消息。直到晁错提出这个削亦反,不削亦反的理由后,汉景帝脑子一热,终于拍板:削他丫的。楚王来长安拜码子,晁错报告,薄太后去世那一年,这家伙在自己家里搞娱乐活动,与女孩睡觉了,请诛之!我就不知道,人家楚王在家里跟谁睡觉,晁错是怎么知道的。汉景帝没有杀楚王,但用这个借口把人家的东海郡给削了。没过多久,又抓住赵王的一个鞭子,把人家的常山郡给没收了。又过一会,发现胶西王在买卖官爵时搞了暗箱操作,把人家六个县给削了。削完这些二线诸侯,终于削到硬骨头了:吴王。事实上,朝中还在讨论怎么削吴王时,吴王就已经要反了。说实话,晁错说的削之反之,不削亦反,不是指别人,就是指吴王他老人家。这是当年刘邦就已经看出有反骨的人。而且汉景帝打死了人家的儿子,这种仇岂是说忘就忘的。这些年,吴王在自己的封国异动频繁。比如他封国的百姓不用交赋税,甚至连政府摊派的徭役也不用去,吴王全包了。逢年过节有各种福利。不但如此,一些在别的地方混不下去的人,包括一些流窜犯,到了吴国就等于进了和平饭店。吴王太有钱了,他的封国本就是富庶之地,国内还有铜山,能够自己制造钱币,吴国的钱币跟邓通的钱币是汉朝的两大通货。而且吴国还能制盐。当然,越是有钱越不能任性,做为一个封国,你没事收买人心是什么意思?对这些事,汉文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等这位彪悍的大哥寿终正寝。可没想到,吴王挺能活的,熬过了会玩太极的汉文帝。到汉景帝一上台,这位新司机把大汉这辆刚做了保养的二手车开上了削藩的快车道。按晁错的说法,削之反,不削亦反。而吴王刘濞自己也觉得,我不想反,人家会认为我会反,我想反,人家也会认为我会反,那就反他丫的。为了提高造反成功率,团结大多数诸侯。吴王热情邀请大家一起共识盛举。刘濞先是拉扰了刚被削掉六个县的胶西王刘昂,表示打下天下,两人一起平分天下。这个建议提出来时,刘昂的部下表示,这个估计是刘濞忽悠我们的,现在一个皇帝就把我们折腾得够呛,天下怎么可能有两个皇帝而不闹事的呢?这个道理刘昂也懂,但他依然决定投入到造反大业中。原因很简单,打下了天下,大家再重新竞争嘛,当年高祖皇帝不也是跟项羽平分天下,然后决胜出最后的胜利者吗?很快,同一个汉朝,同一个梦想,许多的藩王加入到造反大业中,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加上吴王刘濞,一共七个六伙伴。大汉建立后,最大的内斗七国之乱拉开了序幕。一发动,阵势有点大,刘濞表示自己今年六十二了,廉颇不老尚能饭,将亲自担主帅,自己的小儿子十四岁,也将上战场。想起来也是有点心酸,自己的儿子当年要是没被汉景帝打死,哪里需要老父幼子上场操练。吴楚两国国大县多,实力雄厚,是造反的主力,两国一发兵就盯住了另一个藩国:梁国。梁国的梁王是汉景帝的同胞兄弟,梁国地大物博,是汉文帝在贾谊的建议下特意设立的大国,专门用来制衡吴楚两国的。要想挺进长安,就必须拿下梁国。在吴楚夹击下,梁国屡战屡败,最后只能缩到都城睢阳防守。诸侯的用兵之神速,完全出乎长安的意外。这一点上,晁错同学要负起责任来,他提出削藩的建议,就应该有一整套方案,不能只靠汉景帝下文件去办。至少,他得有紧急预案。怎么削?如果削不动,怎么办?削了人家要反,又怎么调兵?谁来当统帅?怎么打败反兵?对于这一些,晁错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计划。好在这一切,死去的汉文景想到了。在去世之前,汉文帝找到儿子,告诉他一句话:有事找周哥。(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周哥,汉朝二代名将之首周亚夫。有一年,大汉著名神算许负给周亚夫看了一个相,说道:你三年以后将会封侯,封侯八年后将出将入相,这时候,你执掌国家大权,位尊权重,没有人能比得上你。不过,再过九年,你就要饿死 。周亚夫笑了,“我父亲的侯爵已经被我哥哥继承了,我哥哥就算去世,侯爵之位也有他的儿子继承,我怎么可能封侯?再说了,我如果真像你说的大富大贵,怎么又会饿死呢?你这自相矛盾啊。”许相指指他的嘴,“你脸上有纵纹一直延伸到嘴里,这就是饿死的面相。”看到这里,我吓得赶紧照了照镜子,脸上没纵纹,看来发达是没戏了。但也没有纹路入嘴,托袁隆平的福,我也不用担心饿死。许负的算命术是开过光的,富甲天下的邓通,她说会饿死,就真的饿死了。过了三年,周亚夫真的封侯了。因为哥哥杀了人,被剥夺爵位。爵位落到了周亚夫的身上。而周亚夫进入汉文帝的视野,是因为帝国的一次军事行动。在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入侵边境,情况紧急,汉文帝紧急调动三路大军护卫京师。这其中,宗正刘礼驻军霸上,祝兹侯徐厉驻军棘门,周亚夫驻军细柳。想了一下,汉文帝还是有点不放心,决定亲自到军营里查看一下。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路上看到是皇帝来了,军营大开,将军跟下面的官兵纷纷卸甲相迎,把一个军事考察搞成了领导欢迎会。汉文帝没有表态,只是说了两句同志们辛苦了就离开了。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汉文帝发现自己进不去,营中的将士披甲持锐,如临大敌,根本不像要迎接大领导的意思。这是什么意思?营中的将士报告,我们将军说了,到了军营,只能听将军的,不用听天子的诏令。难道这天下底还有天子禁区?汉文帝下令拿自己的符节去开门。终于,军营大门打开了。刚准备进去,又有人拦住了。“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对不起,你超速了。”士兵表示,将军有令,军营内实行限速,不能开快车。于是,汉文帝只好放慢了缰绳,缓缓前行,好不容易才见到了周亚夫,却发现这哥们身着铠甲,手中还有武器,也没有跪拜的意思,还理直气壮的表示,“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说完,周亚夫给汉文帝行了一个军礼算数。没有感受到皇帝应有的礼遇,汉文帝没有生气,反而端正了坐姿,挥手向营中的将士致意。此后,汉文帝退了出来,面对被拦在营外的群臣,汉文帝叹了一口气:“这才是大汉的将军啊。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看到的,仿佛就是儿戏,那些将军只怕随时会被袭击成为俘虏,只有亚夫这里,没人能够侵犯他。”这个故事称为《细柳营》,今年语文教材改革,原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涉世家》被请出了教材,新增了这篇《细柳营》。不要过度解读。官方解释,《细柳营》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明、令行禁止、不畏权势的形象。其实,《细柳营》的主角固然是周亚夫,但汉文帝的形象同样突出,没有明辨事非的汉文帝,是不可能产生细柳营这样的故事。换个昏庸的领导,周亚夫这样的刺头早就被叉出去了。这一次慰问,汉文帝记住了周亚夫。临死之前,才给儿子留下这个活锦囊:信周哥,得永生。那么,在汉文帝的局里,是不是晁错负责捅破这个疮,周亚夫负责收拾呢?如果这样想的话,就把治理天下想得太简单了。在周亚夫出兵后不久,晁错提了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建议。他建议汉景帝到前线督战,自己留守长安。很多人认为,晁错大概是脑子进水了,怎么会提这种荒唐的建议。皇帝在前面拼命,你在大后方歌照唱,舞照跳?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刘邦跟项羽争天下时,就是刘邦在前面打仗,萧何在后面负责粮草包邮。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照搬经营模式是会吃大亏的。刘邦那会是创业,创业当然是老板冲在最前面。而汉景帝是守业,守业当然要守在家里。何况,你晁错能达到萧何这样的水平吗?就是萧何在镇守后方时也是提心吊胆,担心老板不相信他,把自己家的年轻人全送到前线,给刘邦当人质。晁错呢?什么都没给,就要坐镇后面了。很多人认为,这是晁错后面倒霉的主要原因。但是,晁错的这个建议背后隐藏着汉朝政局变迁的真正秘密。晁错为什么请求汉景帝亲征?难道汉景帝不能跟着晁错一起坐镇后面吗?原因是,晁错意识到,汉景帝如果不亲征,可能还真调动不了汉朝的将军们。这些大将不是别人,正是周亚夫们。周亚夫不是别人,正是周勃的儿子,是军功集团第二代的领军人物,而削藩这种事情,是军功集团不愿意看到的。刘邦建立汉朝,外封同姓王,内用功臣,大汉集团形了皇帝、诸侯、功臣的三角架。什么样的人会希望进行调整呢?当然是这个权力架构之外的人,也就是草根文官集团。如果你仔细阅读削藩这段历史,你就会发现,积极建议削藩的贾谊也好,晁错也好,他们都不是军功集团的成员,他们是皇帝发掘出来的汉朝新兴政治力量。从刘邦到汉文帝,丞相都被军功集团所垄断,那些没有军功背影的人,就算能力再高,顶天也就混个九卿当当,而且还特别费劲,动不动就被军功集团的人集体攻击。贾谊就是这样被郁闷成了屈原。贾谊也好、晁错也好,他们只有寄希望削藩打破汉朝的政治壁垒,从而跻身到官场的最高级。那问题来了,晁错们要将军功集团挤下去,为什么盯着的是外面的藩王呢?答案很简单,诸侯、军功集团、皇帝是汉朝的三个支架。军功集团跟诸侯虽然并不相干,但其实相互依存,皇帝用诸侯防止军功集团逆袭,也用军功集团压制诸侯。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被破掉,另一个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这些东西,军功集团当然是了解的,所以他们明知道这些诸侯可能会闹出乱子,但他们从来不提削藩的事情。现在,晁错捅了蒌子,还让军功集团去平叛?这不是让人家卖自己包数钱吗?在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汉朝平叛大军的进展情况,但可以猜测,这些军功集团子弟率领的大军必定出现了磨洋工的情况。晁错这才提出让皇帝亲征的事情。提议皇帝亲征,自己坐守后方,晁错犯下了第一个错误,但紧接着他犯下了第二个大错。他要弄死袁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晁错跟袁盎两个原本没什么交集的人成了死敌,同朝为官十多年,两人一句话也没说过,进了一个办公室,只要发现里面有对方的存在,立马甩袖就走。绝对的有你没我,有我没他。晁错一直想收拾袁盎,但无奈一直没机会。吴王一反,晁错觉得机会来了。因为袁盎曾经当过吴国的国相。晁错跟属下商量,袁盎在当吴国国相的时候,一直报告说吴王不会反,结果现在却反了,袁盎一定是收了吴王的贿赂。说实话,这就是公报私仇了。人家袁盎去吴国当国相,也不是自己要求的,是组织上安排的,而且吴王一向跋扈,汉文帝时候就已经这样了,跟袁盎有什么关系?更何况人家在吴国的时候,吴王确实没有反。吴王反的时候,袁盎早已经退休回长安。而说袁盎收受吴王的贿赂,那倒不是冤枉袁盎,不过,这个事情已经追究过了,袁盎正因为收了吴王的钱才提前退休,回到长安当了一个老百姓。一罪不能二罚,这时候再痛打落水狗有点不合适吧。大概是觉得自己的理由有点牵强,所以晁错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在他犹豫的一瞬间,晁错的生命就开始倒计时了。政治场上,公报私仇是常见操作,顺手处理个把对手,政治家们经常这样干,但问题在于,你不能犹豫。要么不要起心,起心就要做到底。在晁错犹豫的时候,袁盎收到了消息。可是,怎么逃过这一劫呢?晁错是当红炸子鸡,汉景帝正天天跟他商量削藩的大事,为了把这个事情办顺,为了能够让晁错集中精力,汉景帝是不会在乎杀不杀一个袁盎的。想了半天,袁盎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如果说眼下还有一个人能够救他的话,非这个人莫属。这个人叫窦婴。之所以找上窦婴,是因为窦婴的身份特殊。一,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也就是说他属于外戚集团,能跟皇帝说得上话。更重要的是,要对付晁错,千万不能找军功集团的人,因为找军功集团的人会让汉景帝认为这是政治攻击。二,窦婴一向反对晁错削藩。那天晁错提出不削会反,削之亦反时,举朝上下没人敢反对,只有窦婴站出来说不。三,最重要的一点,窦婴也担任过吴国的国相,如果说担任吴国的国相就有罪的话,那窦婴也有罪嘛。窦婴很快明白,救袁盎其实就是救自己,他连夜进宫向汉景帝报告,说袁盎从吴国回来,他对吴国的情况了解,不如让他进宫说说看。想了一下,汉景帝同意了。袁盎进宫了,进宫时,汉景帝正在跟晁错商议调运粮草的事情。看到袁盎来了,汉景帝示意他坐下,问了他最关心的事情:吴楚造反,你怎么看?袁盎一开口就给汉景帝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足忧也!”汉景帝来了兴致:“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吴王这么强大,要钱有钱,要豪杰有豪杰,你怎么说他们没什么作为呢?袁盎正色答道:“吴国确实有铜盐之利,但哪里有什么豪杰啊,要真有豪杰,应该安心辅助吴王,就不会造反了。现在吴王招揽的那些人不过是一些无赖之徒亡命之人,他们能成什么大事?”这一顿话,不但让汉景帝心花怒放,就连晁错都听了连连点头。“袁盎说得很对!”晁错禁不住说道,他甚至有些抱歉,他原本以为袁盎这次来会夸大吴楚的实力,阻止皇帝用兵,没想到袁盎是来打气的。就在晁错放松的时候,汉景帝问了一句:“那现在怎么办?”袁盎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左右看了一下,然后说道:“请陛下屏退左右。”随从退下去了,只有一位老兄稳如磐石,一般没有挪屁股的意思。这当然是晁错,我是皇帝大秘,我当然不用走。袁盎上前了一步,“臣说的话,人臣不能听。”晁错露出了错愕的表情,他现在终于回过神来,今天袁盎一定是来对付自己的。说实话,他不想走,可是想赖着不动也不合适,皇帝的眼光已经扫了过来。晁错只好行礼退下,他不情愿的迈着小碎步走到东厢房,脸上已经难抑恨意。从这一刻,他的命运就已经不在自己的手里。“现在应该怎么办?”汉景帝又问了一次。袁盎这才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杀晁错!袁盎的理由如下,吴楚等国造反,就是因为晁错要削藩,他们打的旗号也是杀晁错,清君侧!把晁错杀了,再把那些削去的地盘还藩王,他们自然就退兵了。汉文帝陷入了沉默,良久,他说出了决定晁错命运的一句话:“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十多天后,正在家里的晁错接到消息,皇帝召他去巡查一下街市。晁错如同往常一样穿好朝服,他还希望巡察完街市能够再见一见皇帝。他心中有无数的事情要跟皇帝商议,削藩之后,还有大汉律法的改革,还有对匈奴的用兵。在他心中,早就规划好了一切大汉的未来。可惜,政治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了。开到东市,车子停了下来,车帘拉开时,晁错看到了全副武装的士兵。晁错被拉扯了下来,史书中没有记载晁错的反应,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来。但晁错大概也曾经想到过这样的结局。建议削藩时,他的父亲从家乡颍川赶来,逮住他就骂:“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晁错的父亲也许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大智慧,但他却懂得人情世故。皇帝才刚继位,根基不稳,一上来就要削藩,这是得罪人的事情。晁错固执的说道:“我做得没错,不这样做,天子就没有尊严,宗庙就不能安宁。”父亲盯着儿子,他知道自己如何也劝阻不了,只好气得甩手离去,“你这样搞,姓刘的是安全了,我们姓晁的呢?”离开之后,父亲服毒自尽,留下了一句预言也是遗言:“我不忍心看到族灭的那一天。”在东市,晁错听到了他对他宣判,他的罪名是莫须有的,甚至是东拼西凑的。“不称主上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错当要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罩你的时候,你拆了太庙的墙,也是我的指使,不罩你的时候,你连呼吸都是犯罪。晁错被处以最为严厉的惩罚:腰斩。从腰部斩下的人,通常不会立刻死去。历史上最后一位被腰斩的人叫俞鸿图,因为科场舞弊,被处以腰斩。被腰斩后,俞鸿图痛得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这件事情传到雍正皇帝的耳里,这才废除了腰斩这项酷刑。这是西汉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幕。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至少也要给一句话,光明正大的处死臣子,而晁错却是穿着朝服被骗到刑场腰斩。这不得不说是汉景帝的一个洗不掉的污点。史书不会忘记这一幕,在记录这件事情时,他们永远会写清楚: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啊,他是穿着朝衣被骗到东市处死的啊。那么,晁错的死能够换来吴楚等国的罢兵吗?晁错被斩后,袁盎出发了,前往面见吴王刘濞。算起来,袁盎跟刘濞也是老朋友了。当年袁盎在刘濞手下当国相时,基本上是道系国相,一天不管事,也不打刘濞的小报告,专心当三陪,陪吃陪喝陪吹牛皮,所以关系还是不错的。看到袁盎求见,刘濞当然明白这是来劝自己撤兵的。刘濞笑了,“我都已经做了东方的皇帝了,不好意思,我的膝盖弯不下去,没办法向人跪拜了。”连刘濞的面袁盎都没见着,就直接被扔到营账关了起来。晁错的死,谁也不关心,史书压根都没有记载袁盎有没有汇报晁错的死,也没有记载刘濞对晁错之死的评价。仿佛这只是一个打酱油的配角,在东市领先自己的盒饭后,再也没有人记起他。七国反不反跟晁错有关系,但跟晁错死不死没有关系。晁错不死,反!死,也要反。说话刘濞原本想让袁盎给他打工,袁盎誓死不从。得不到你的心,那就得到你的人头吧。刘濞决定杀死袁盎。可正当袁盎等死的时候,救难求难的兄弟来了。来人是一位校尉。当年袁盎在吴国工作的时候,这位校尉是他的从史,却跟他家的婢女发生了一些不好描述的关系。校尉害怕袁盎找他麻烦,所以私自逃跑了。我比较关心校尉逃跑时有没有带上婢女,可惜史书没有记载,只记载袁盎追上之后,不但没有责怪处罚他,反而把婢女送给了他。校尉知恩图报,变卖自己的财物,花钱买酒灌醉了守城的士兵,又潜入营账,将袁盎救了出来。袁盎算是汉朝的著名杠精了,上怼皇帝,下杠群臣,但这位哥们的情商并不低,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原则,什么时候可以变通。比如他怼了一辈子周勃,可等周勃入狱后,他却跳出来替周勃说话,在周勃最后的两年里跟周勃成为了朋友。所以,一跟袁盎谈公事,不少人狠他牙恨发痒,但一谈到私情,都说这小子其实人不错。袁盎活着从吴军大营里逃了出来,但他出使的任务失败了,他并没有用晁错的死换来刘濞的退兵。而不用袁盎回报,汉景帝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一位叫邓公的校尉从前面回来汇报军情,汉景帝特地问他:“你看吴国和楚国退兵了没有?”这位老校尉苦笑了。“吴王准备叛乱已经几十年了,杀晃错只是他的借口,他原本的目标就不是晁错,杀了晁错怎么可能退兵呢?现在我只担心以后没有人跟陛下你说实话了。”汉景帝愣住了。“为什么!”他问道,我只是杀了一个晁错,后果就这么严重吗?邓公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晁错是担心诸侯的力量太过强大,朝廷不能制服,所以才提出削藩。这本来就是造福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他却突然被杀。这不是对内堵众人的口,对外替诸侯报私仇?”老校尉直率得说道,“陛下真的不应该这么做啊。”汉景帝沉默了,良久,他长叹了一口气,“你说得对,我也很后悔。”这是一段很奇怪的对话。一个来汇报军情的校尉怎么具有直接向汉景帝汇报的资格呢?这一段对话,无非是让我们加深了一个印象,汉景帝是被袁盎给欺骗了,是为了平息七国的怒火而杀了晁错。那么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真相当然不是这样。因为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清君侧不过是反王的一个借口,没有人会真正指望杀了自己的大臣,能够让人家退兵。而且袁盎如果真的是忽悠汉景帝杀了晁错,为什么吴楚不退兵,袁盎也没有被治罪,反而被判有功,重新得到任用呢?那么,汉景帝为什么要杀晁错?真相是,汉景帝杀晁错,并不是杀给七国看,而是杀给另一群看。这就是军功集团。史书里记载了奇怪的一刻。在袁盎建议汉景帝杀晁错后,汉景帝等了十天才开始安排诛晁事宜。这很不合常理的。因为如果要杀晁错给诸侯看,应该越快越好,让这些反王及早退兵。汉景帝为什么要等十天呢?他到底在等什么呢?反叛的诸侯正加急用兵,他们是不需要观望的。真正在观望的是军功集团。这十天里,汉景帝在等军功集团的反应。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晁错提出了不合理的请求,让汉景帝到前线亲征,其原因就是前线出现了怠工的迹象。这在汉朝的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当年齐王刘襄也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诛诸吕。开国元勋的灌婴带着兵马去平定齐王的叛乱,结果走到莱阳就按兵不动,跟刘襄达成了秘密协定。现在前线的那些开国元勋的二代们,这些手握兵权的将军们,会不会重演吕氏时代的一幕?这十天,是汉景帝密切观察形势的十天。平心而论,他也不想杀死自己的老师,晁错是从太子时期就辅佐他的人。因为晁错的智慧,汉景帝才能够一帆风顺的成为皇帝。但当袁盎跟汉景帝提出诛杀晁错时。汉景帝的回答是:“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我爱我的老师,但我,还是更爱这个天下。汉景帝走出弃卒保帅的一步。他示意弹劾晁错的三个人,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不是别人,正是代表着军功集团的军功二代们。陶青,开国功臣开封侯陶舍之子。陈嘉,功臣复阳侯陈胥之子。张欧,功臣安丘侯张说之子。这些人的父亲原本就不是什么显赫的功臣,他们自身也资质平庸,一生毫无作为。比如这位廷尉张欧,后面当了御史大夫,主管刑法。可是一年到头,什么雷霆手段都没有,一副以和为贵的样子。有什么罪犯落到他手上,一律打回票,实在打不了,连案卷都不忍心看,有时候还会替犯罪份子流眼泪。说得好听是黄老之道。说得不好听就是烂好人嘛。这三人这辈子干得最大的事情就是诛杀了晁错。他们自身没有什么才能,却凭借着父亲的功勋牢牢的把持着高位,排挤着有才华却没有根基的人。这些东西,汉文帝知道,汉景帝也知道,他们不是不想改变,只是无力改变。因为这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从刘邦创业打天下起,这天下就是一群人的天下。要把这群人从帝国的体系中请出去,谈何容易。刘邦不过完成了诛异姓王的部分。吕后不过安排点外戚,为大汉注入了一点不光彩的裙带新血液,就被连锅端了。汉文帝不过提拔了一些人,还不敢太高调。汉景帝、汉武帝……或许大汉灭亡的那一刻,大汉的残砖断瓦,还有他们的身影。现在,军功集团最为优秀的一位,太尉周亚夫正统帅三十六位将军前去迎击吴楚叛军。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关注我的这个专栏《中学大历史》。后面继续为大家聊这些事情。

汉景帝明知诛杀恩师晁错七国并不会因此罢兵为何还要将其腰斩你怎么看

4,QQ游戏 信阳商都茶苑视频斗地主

QQ游戏里有两种斗地主1.QQ斗地主就是没限制的 负多少分都能玩2.欢乐斗地主有欢乐豆限制 欢乐豆没了就不能玩了他俩的区别就是欢乐斗地主可以名牌 那个不可以 还有欢乐斗地主的声音比那个好听些 QQ游戏 信阳商都茶苑视频斗地主

5,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换成顶点式 视频 或解题思路方法例yx2

供饥垛渴艹韭讹血番摩首先提出二次项的系数,如系数为1,就不用提了,如你这道,如下: y=x^2-5x+(5/2)^2-(5/2)^2-6则y=(x-5/2)^2-(5/2)^2-6y=(x-5/2)^2-49/4就这样
如图

6,奶块黑曜石怎么打通关攻略

游戏《奶块》中挖到黑曜石的小技巧:1、boss普通攻击会附带一个正面的范围伤害,吸引boss仇恨的骑士,其他骑士要学会在黑曜石背后捅刀。2、守卫召唤:随着战斗时间的推移,冰霜娜迦会为了守卫boss加入战斗。面对这群无知的娜迦,奶粉们还是及时击败为妙呀。3、恐怖陨石:黑曜石血量低于50%后开始召唤陨石攻击玩家。陨石下落速度虽慢但伤害超高。陨石落地会生成陨石生物造成大范围的aoe伤害。装备 :1、建议佩戴圣殿骑士、堕落天使、永恒梦魇级别的装备。 2、boss的伤害为物理伤害,骑士的附魔以“护甲”为主,弓箭手和魔导士以最大化输出位置。 食物、炼金药水 :1、由于是在极寒之境作战,请准备充足的“热饮” 2、记得携带“葡萄酒”、“南瓜派”、“蘑菇浓汤”、“罗宋汤”、“投掷型虚弱药水”、“投掷型腐蚀药水”、“投掷型虚无药水”可增加boss战的胜率。

7,奶块有什么方法可以得到水晶树苗

我之前在极寒之境打精英得时候掉了一个,那时候刚开极寒,我打第一个精英掉的
哈哈不可能
极地精英怪掉落水晶树苗,干掉那个水晶骷髅就可以得的。开极地箱子出了个水晶树苗。把树叶给打掉水晶书面 就掉落出来了。开随机宝箱,有可能得到水晶树苗。击败极寒之境的水晶守卫有几率掉落,可以种在泥土上生长成水晶树,可对树苗使用骨粉,可加速其生长。可以用钻石去买,好多人 拥有水晶树苗也没有用,10钻估计就能买到。
开随机宝箱
1. 极地精英怪掉落水晶树苗,干掉那个水晶骷髅就可以得的。2. 开极地箱子出了个水晶树苗。3. 把树叶给打掉水晶书面 就掉落出来了。4. 开随机宝箱,有可能得到水晶树苗。5. 击败极寒之境的水晶守卫有几率掉落,可以种在泥土上生长成水晶树,可对树苗使用骨粉,可加速其生长。6. 可以用钻石去买,好多人 拥有水晶树苗也没有用,10钻估计就能买到。

8,奶块黑曜石怎么弄 黑曜石获得方法

以下内容来自 当游(奶块黑曜石怎么得)1、没有发现黑曜石层,只有岩浆的这时你要准备:三组沙子、一组梯子。大家都知道沙子是无法悬空,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个特点。在你挖开的洞口处放沙子,沙子会往下掉,等沙子超过岩浆层时,你在岩浆层就有了立足之地。这时你有两个做法:(1)看准沙子所在地,跳下去,用梯子爬上你的沙子,那么你就可以在岩浆层立足了,剩下就是开潜行模式,把你的平台扩大,然后找黑曜石。(2)或者让沙子超过岩浆层,把沙子堆到你的所在高度,再用梯子搭下去,千万别直接跳沙子上会死的。2、挖到-150层发现黑曜石层(1)看准黑曜石层,直接跳下去,当你快到黑曜石层的时候,按返回键结束游戏。再进去你就在黑曜石层了。(2)跳到黑曜石层旁边的岩浆层用梯子搭黑曜石层起来,那么就可以愉快的挖黑曜石了!注意:挖黑曜石需要钻石稿哦!
挖到地下-150,也就是岩浆层了。在这里你会看到红红的岩浆,是不是非常可怕,而稀有的黑曜石就是在这么恐怖的地方才有的,那么怎么挖到黑曜石呢?情况分为两种:一、没有发现黑曜石层,只有岩浆的。你先准备:三组沙子,一组梯子玩家们都知道沙子是无法悬空的,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一个特点。在你挖开的洞口处放沙子,沙子会往下掉,等沙子超过岩浆层的时候,你在岩浆层就会有立足之地。这时你有两个做法:1、看准沙子所在地,跳下去(注:不要直接跳沙子上,你会死的),然后用梯子爬上你的沙子。那么你就能够在岩浆层立足了,剩下的就是开潜行模式,将你的平台扩大,然后找黑曜石。2、让沙子超过岩浆层,把沙子堆到你的所在高度,然后再用梯子搭下去,是不是非常的简单?二、发现黑曜石层的。也是有两种方法:1、看准了黑曜石层,然后直接跳下去,当你快到黑曜石层时,按返回键结束游戏,然后再进去你就在黑曜石层了,怪刷新非常快,一定要当心。注:看单身几年的手速就能够体现出来了。2、跳到黑曜石层旁边的岩浆层用梯子搭黑曜石层起来,那么就能够愉快的挖黑曜石了。

9,奶块怎么刷钻石 钻石快速获取方法

钻石到地下13层去挖,应有尽有。奶块多维世界:1、天空之城: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不会有怪物生成,有许多NPC。2、主世界:boss:天启四骑士、大雪狐、雪怪、大年兽等,会有任意怪物刷出,除驿站、领地、村庄。3、暮色森林:主要boss:丛林领主、怨灵武士、女妖、魔女小樱,会有任意暮色怪物刷出。4、极寒之境:主要boss:冰霜女巫、黑曜石守卫,会有任意极寒怪物刷出。(需完成成就“暮色征服者”才能进入)扩展资料防具:T1套装:铁制套装、粗布套装、皮质套装。T2套装:骑士套装、能量套装、狩猎套装、丘比特之弓、拐杖糖法杖。T3套装:圣殿骑士套装、堕落天使套装、永恒梦魇套装。复仇套装:(仅竞技可用)狂怒套装(骑士、射手、法师)、复仇套装(骑士、射手、法师)。T4套装:魂铸意志套装、黑暗信使套装、深渊行者套装。T5套装:无谓勇气套装、羽落星辰套装、神圣信念套装。传说武器:传说之剑(初阶)、传说之盾(初阶)、传说之剑(进阶)、传说之盾(进阶)、传说之剑(终阶)、传说之盾(终阶)、传说之弓(仅一种)。
不知道,问问大佬吧
刷钻可用练金台刷,只要你有足够的粉钻(不知道现在还刷的起吗),还可以去骗别人的(但是可能会引起举报差评)。还可以用仙人掌透矿~
奶块钻石哪里出的多钻石一般在12高度以下的地方,如果你选定了一个位置,就往四周挖挖看,如果挖到钻石了,在看看四周有没有,找出所有的钻石再挖还有,有时候钻石会靠着岩浆,富贵须向险中求,到地下13层去挖各种矿物应有尽有。你可以四处找一下看看有没有天然洞穴,有的话最好,没的话自己往下挖,差不多2×2往下挖,再在地壳石向上5格向周围拓展开挖就行了啊。挖钻石所需要使用到的工具钻石和金矿用铁镐,铁和红石用石镐,黑曜石用钻石镐。奶块新手小知识汇总1.主世界或者暮色森林的树木砍了是不会重新生长的哦!所以一定记得砍了以后顺便种颗树苗。2.建立自己的领地不能与别人相交。3.矿产挖了以后是不会刷新的哦!没了就是没了。(不知道以后更新版本会不会刷新新矿产)4.主世界的小伙伴想去天空之城,可以去每个世界的驿站传送点,传送点旁边有个传送门,那个就是传送天空之城的啦!5.建立村庄需要4名小伙伴哦!(必须都是好友)6.所有人进入的都是同一个暮色森林7.挖矿的时候,看见前方方块发亮,仔细观察。特别明亮一定是岩浆哦!微微发亮的不是钻石就是黄金。8.暮色森林的传送门每隔一段时间会变换位置的哦!9.可以用骨粉快速让树木长大,骨头分解为骨粉,骨粉也能用于农业作物。10.森林卷轴可以在主世界打骷髅王掉落(百分之百掉落呢)可用于开启暮色门。11.葡萄籽,南瓜种子,百香果种子等大部分稀有种子都可以在暮色森林打怪掉落,几率比较低。12.死亡是不会掉落自己的物品的,相应的经验会掉落。13.掉落的经验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重新回去捡取。14.大粥的NPC在天空之城的大树底下哦。15.建立的领地不能低于-2016.各个世界的天空高度有350+哦!17.黑曜石在-150以下的地方,注意安全,下面可是一望无际的岩浆海。18.用沙子烧成玻璃,玻璃可以制作得到瓶子哦!可用于制作葡萄酒,百香果汁,盐。19.主世界和暮色会随机刷宝箱哦!运气好的话,里面可能有钻石或者稀有种子。(主世界刷的宝箱有时候会开出蜘蛛哦!)20.奶块世界是不会下雨的,还不能睡觉。21.村庄传送点就算你是村民也没法破坏哦!22.村庄没有出村长的呢!不能踢村民。(以后版本会更新村委系统)23.吃东西一直拿着食物长按24.手拿水缸对着水面长按就可以装水啦!25.暮色门摆放4*5(宽四高五)26.在深不见底的地下矿洞里也有怪物哦!下矿记得带上一把斧头。(斧头近战伤害大于剑哦)27.葡萄,百香果种植长大了以后剑类和空手是撸不掉的哦!得用斧头砍(不会掉落种子)
文章TAG:奶块彷徨铠甲攻略视频  奶块  打彷徨奶了不回血是怎么回事  彷徨  铠甲  攻略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