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为什么游戏里面没有腓特烈大帝,英雄联盟我的成就都5阶了为什么游戏里看不见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英雄联盟我的成就都5阶了为什么游戏里看不见

在读条界面有,游戏里没有
在游戏中要按shift+6它他会显示
ctrl+6才可以看见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英雄联盟我的成就都5阶了为什么游戏里看不见

2,腓特烈大帝为什么会没有子女

他的父亲一再受到亲奥势力的压力,腓特烈在其影响下,不情愿的和伊莉萨白·克里斯丁娜·冯·布赖恩施怀克—贝芬(Elisabeth Christine von Braunschweig-Bevern)成婚。伊莉萨白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个远房亲戚。两人并未诞下一子。腓特烈基本上和她分居,只在节庆场合一同出现。但腓特烈在其父临终前答应了,誓不会对伊莉萨白不忠。在莱茵斯堡(Rheinsberg)的四年(1736–1740)可能是两位在一起最幸福的日子了,但这究竟是真的还是只是做给他那多疑的父亲的一出戏,尚没有定论。

腓特烈大帝为什么会没有子女

3,欧洲四大名将为什么没有腓特烈大帝

当然不会,相反,富裕的东亚地区还会使普鲁士王国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按题主所言,其实是对骑兵战术的不了解。蒙古人的轻骑兵优势在于骑射和灵活性,靠的是个人武勇。但是这样的战术在面对西方17世纪的近代骑兵却是毫无作用的。近代的正规骑兵从战术上讲求集团式冲锋,而集团式冲锋的核心要求是极其严明的纪律。骑兵方阵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有着极高的战斗意志,对组织和纪律的服从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即使面对敌人的强烈打击,也很难击溃近代骑兵的方阵。相反,任何靠着个人勇武的中世纪骑兵军团都难以抵挡住近代骑兵的骑墙式冲击。有人说那蒙古骑兵又不会傻乎乎的跟对方的骑墙对冲,可以分散开来用骑射慢性消耗敌人。然而真实的史实却是非常打脸。17世纪中叶,向东部扩张的俄罗斯人在中亚和蒙古人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但是俄军骑兵的卡宾枪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是蒙古短弓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蒙古轻骑兵四散开来,也不过是给近代骑兵提供了几个移动式的枪靶。从七年战争的记录来看,俄军骑兵和普军骑兵战斗力相当,也就是说,既然俄军士兵可以把蒙古骑兵摁在地上摩擦,那么普军骑兵也是一样的。再者说,普鲁士还有专门针对骑兵的骑炮部队。在七年战争中,由于受到过俄军高机动骑兵的冲击,腓特烈大帝意识到必须拥有一支同时兼具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部队来压制敌方的骑兵。于是他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骑炮部队,由两人操作一门1-2磅的小型火炮,火炮由单匹马拉着,在运输过程中,另外一名骑手还可以担当火炮的护卫。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运输,普军可以在任何指定位点实施火力打击。就算抛开骑炮部队和近代骑兵,单凭蒙古人散乱式的冲击,根本奈何不了近代步兵组成的线列式战术。燧发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是骑射手的火力难以匹敌的。而密集的刺刀阵地,会使得松散的骑兵根本没有勇气冲击过去。总的来说,不但蒙古人奈何不了普鲁士,普鲁士还会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之下吞并整个东亚大陆的富饶地区。军事上的代差,往往就是这样的可怕。
当然不会,相反,富裕的东亚地区还会使普鲁士王国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按题主所言,其实是对骑兵战术的不了解。蒙古人的轻骑兵优势在于骑射和灵活性,靠的是个人武勇。但是这样的战术在面对西方17世纪的近代骑兵却是毫无作用的。近代的正规骑兵从战术上讲求集团式冲锋,而集团式冲锋的核心要求是极其严明的纪律。骑兵方阵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有着极高的战斗意志,对组织和纪律的服从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即使面对敌人的强烈打击,也很难击溃近代骑兵的方阵。相反,任何靠着个人勇武的中世纪骑兵军团都难以抵挡住近代骑兵的骑墙式冲击。有人说那蒙古骑兵又不会傻乎乎的跟对方的骑墙对冲,可以分散开来用骑射慢性消耗敌人。然而真实的史实却是非常打脸。17世纪中叶,向东部扩张的俄罗斯人在中亚和蒙古人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但是俄军骑兵的卡宾枪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是蒙古短弓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蒙古轻骑兵四散开来,也不过是给近代骑兵提供了几个移动式的枪靶。从七年战争的记录来看,俄军骑兵和普军骑兵战斗力相当,也就是说,既然俄军士兵可以把蒙古骑兵摁在地上摩擦,那么普军骑兵也是一样的。再者说,普鲁士还有专门针对骑兵的骑炮部队。在七年战争中,由于受到过俄军高机动骑兵的冲击,腓特烈大帝意识到必须拥有一支同时兼具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部队来压制敌方的骑兵。于是他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骑炮部队,由两人操作一门1-2磅的小型火炮,火炮由单匹马拉着,在运输过程中,另外一名骑手还可以担当火炮的护卫。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运输,普军可以在任何指定位点实施火力打击。就算抛开骑炮部队和近代骑兵,单凭蒙古人散乱式的冲击,根本奈何不了近代步兵组成的线列式战术。燧发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是骑射手的火力难以匹敌的。而密集的刺刀阵地,会使得松散的骑兵根本没有勇气冲击过去。总的来说,不但蒙古人奈何不了普鲁士,普鲁士还会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之下吞并整个东亚大陆的富饶地区。军事上的代差,往往就是这样的可怕。外援、好运气、军事胜利和时代局限,这4条缺一不可,构成了普鲁士“1挑4”而不倒的4根支柱。首先是有钱养兵打仗。整个“七年战争”(1756至1763年)中,有5年时间(1758至1762年)遵照《盎格鲁-普鲁士公约》,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大帝)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英国的67万英镑(铸有圣乔治屠龙形象的金币)巨额补贴,这笔钱足够他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当时流传的一首军歌《腓特烈大帝颂》中就诙谐地唱道:“法国国王用发油(当时属于奢侈品)称作军饷,而我们每星期都能准时收钱”。其次是国际局势突然变化,说白了就是腓特烈大帝“走了狗屎运”。1762年1月,普鲁士的人口(兵员和劳动力)、军队、国民经济已濒临枯竭和崩溃——普军刚刚在一场战役中损失了1.9万人,而俄罗斯和奥地利的10余万大军正兵分3路逼近柏林(距离最近只有80公里),腓特烈大帝七拼八凑也只能集结9万疲惫之师(一说只有6万)保卫首都。面对绝境,腓特烈大帝原本已经认定“我不会幸存下来,我认为一切都失败了”。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出现了——沙俄女皇伊丽莎白突然去世,由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位。而彼得三世素来亲近普鲁士,他将腓特烈大帝视作崇拜的偶像,不仅停止了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而且很快与普方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返还所有被占普鲁士领土,并派出2万俄军协助。这件事被称作“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第3点,就是腓特烈大帝和麾下将帅的指挥才能,以及普军的训练有素。当时的普军被誉为欧洲最优秀的军队之一,士兵能够使用手中的前装燧发枪,每分钟开火4至5次(同一时间敌军能开一两枪就不错了)。1757年11月5日的罗斯巴赫战役中,腓特烈大帝以2.2万人、72门火炮、3500名骑兵对战4.2万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配有109门大炮),结果他发挥普军超强的机动性赶在敌人完成部署前发起攻击,并以娴熟的步骑炮协同战术打得对手猝不及防,仅仅90分钟后法军就兵败如山倒,损失近1万官兵,而普军伤亡还不到600人。罗斯巴赫大捷不仅让法国对普作战兴趣大减(到1759年就实质上退出了普鲁士境内的战斗),而且让腓特烈大帝赢得了来自英国的财政支持。罗斯巴赫战役结束后不久,普军又急行军274公里,以迅猛动作突然出现在进攻西里西亚的奥军侧翼,用3.3万人就击败了对手6.6万人,给奥军造成了伤亡1万人、被俘1.2万人、丢失大炮116门的惨重损失,这就是被拿破仑赞誉为“在运动、机动和决断3方面都堪称杰作”的洛伊滕战役。最后一点就是当时欧洲的王朝体制、军事体系和生产力水平,也限制了列强速战速决“碾压式消灭”普鲁士的能力。比如整个战争期间,俄军都饱受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困扰,因为当时海运不可靠,而陆上运输又受制于东欧糟糕的路况和普军的半道截杀。1761年9月,普军骑兵对沙俄一支辎重车队的袭击,就造成2000名俄军士兵和民夫丧生,多达5000辆马车的物资被毁,这次后勤损失使得俄军向柏林挺进的时间放缓了好个月。
当然不会,相反,富裕的东亚地区还会使普鲁士王国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按题主所言,其实是对骑兵战术的不了解。蒙古人的轻骑兵优势在于骑射和灵活性,靠的是个人武勇。但是这样的战术在面对西方17世纪的近代骑兵却是毫无作用的。近代的正规骑兵从战术上讲求集团式冲锋,而集团式冲锋的核心要求是极其严明的纪律。骑兵方阵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有着极高的战斗意志,对组织和纪律的服从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即使面对敌人的强烈打击,也很难击溃近代骑兵的方阵。相反,任何靠着个人勇武的中世纪骑兵军团都难以抵挡住近代骑兵的骑墙式冲击。有人说那蒙古骑兵又不会傻乎乎的跟对方的骑墙对冲,可以分散开来用骑射慢性消耗敌人。然而真实的史实却是非常打脸。17世纪中叶,向东部扩张的俄罗斯人在中亚和蒙古人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但是俄军骑兵的卡宾枪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是蒙古短弓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蒙古轻骑兵四散开来,也不过是给近代骑兵提供了几个移动式的枪靶。从七年战争的记录来看,俄军骑兵和普军骑兵战斗力相当,也就是说,既然俄军士兵可以把蒙古骑兵摁在地上摩擦,那么普军骑兵也是一样的。再者说,普鲁士还有专门针对骑兵的骑炮部队。在七年战争中,由于受到过俄军高机动骑兵的冲击,腓特烈大帝意识到必须拥有一支同时兼具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部队来压制敌方的骑兵。于是他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骑炮部队,由两人操作一门1-2磅的小型火炮,火炮由单匹马拉着,在运输过程中,另外一名骑手还可以担当火炮的护卫。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运输,普军可以在任何指定位点实施火力打击。就算抛开骑炮部队和近代骑兵,单凭蒙古人散乱式的冲击,根本奈何不了近代步兵组成的线列式战术。燧发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是骑射手的火力难以匹敌的。而密集的刺刀阵地,会使得松散的骑兵根本没有勇气冲击过去。总的来说,不但蒙古人奈何不了普鲁士,普鲁士还会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之下吞并整个东亚大陆的富饶地区。军事上的代差,往往就是这样的可怕。外援、好运气、军事胜利和时代局限,这4条缺一不可,构成了普鲁士“1挑4”而不倒的4根支柱。首先是有钱养兵打仗。整个“七年战争”(1756至1763年)中,有5年时间(1758至1762年)遵照《盎格鲁-普鲁士公约》,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大帝)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英国的67万英镑(铸有圣乔治屠龙形象的金币)巨额补贴,这笔钱足够他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当时流传的一首军歌《腓特烈大帝颂》中就诙谐地唱道:“法国国王用发油(当时属于奢侈品)称作军饷,而我们每星期都能准时收钱”。其次是国际局势突然变化,说白了就是腓特烈大帝“走了狗屎运”。1762年1月,普鲁士的人口(兵员和劳动力)、军队、国民经济已濒临枯竭和崩溃——普军刚刚在一场战役中损失了1.9万人,而俄罗斯和奥地利的10余万大军正兵分3路逼近柏林(距离最近只有80公里),腓特烈大帝七拼八凑也只能集结9万疲惫之师(一说只有6万)保卫首都。面对绝境,腓特烈大帝原本已经认定“我不会幸存下来,我认为一切都失败了”。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出现了——沙俄女皇伊丽莎白突然去世,由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位。而彼得三世素来亲近普鲁士,他将腓特烈大帝视作崇拜的偶像,不仅停止了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而且很快与普方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返还所有被占普鲁士领土,并派出2万俄军协助。这件事被称作“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第3点,就是腓特烈大帝和麾下将帅的指挥才能,以及普军的训练有素。当时的普军被誉为欧洲最优秀的军队之一,士兵能够使用手中的前装燧发枪,每分钟开火4至5次(同一时间敌军能开一两枪就不错了)。1757年11月5日的罗斯巴赫战役中,腓特烈大帝以2.2万人、72门火炮、3500名骑兵对战4.2万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配有109门大炮),结果他发挥普军超强的机动性赶在敌人完成部署前发起攻击,并以娴熟的步骑炮协同战术打得对手猝不及防,仅仅90分钟后法军就兵败如山倒,损失近1万官兵,而普军伤亡还不到600人。罗斯巴赫大捷不仅让法国对普作战兴趣大减(到1759年就实质上退出了普鲁士境内的战斗),而且让腓特烈大帝赢得了来自英国的财政支持。罗斯巴赫战役结束后不久,普军又急行军274公里,以迅猛动作突然出现在进攻西里西亚的奥军侧翼,用3.3万人就击败了对手6.6万人,给奥军造成了伤亡1万人、被俘1.2万人、丢失大炮116门的惨重损失,这就是被拿破仑赞誉为“在运动、机动和决断3方面都堪称杰作”的洛伊滕战役。最后一点就是当时欧洲的王朝体制、军事体系和生产力水平,也限制了列强速战速决“碾压式消灭”普鲁士的能力。比如整个战争期间,俄军都饱受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困扰,因为当时海运不可靠,而陆上运输又受制于东欧糟糕的路况和普军的半道截杀。1761年9月,普军骑兵对沙俄一支辎重车队的袭击,就造成2000名俄军士兵和民夫丧生,多达5000辆马车的物资被毁,这次后勤损失使得俄军向柏林挺进的时间放缓了好个月。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希特勒确实很崇拜腓特烈大帝,俩人也确实有相似的地方。譬如说希特勒本来有心要成为一个画家,而腓特烈大帝,则有志成为一名音乐家或诗人,而且他们俩人最终都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和希特勒一样,腓特烈上台之上就走向了扩张之路,他的矛头首先指向西里西亚,这是当时中欧最富饶的地方,原本属于奥地利。此时奥地利女皇特蕾西亚即位,腓特烈便以女子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为借口,入侵西里西亚。原本欧洲各国都鄙视腓特烈,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军事白痴。谁想到奥地利很快就被腓特烈打败被迫割让西里西亚,普鲁士的疆域和人口一下增长了30%。但如果你认为腓特烈只是一个战争狂人,那又错了,他对经济文化都颇有心得。他采取一切手段大力发展经济,把普鲁士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他还普及义务教育,设立科学奖学金,对各种发明进行奖励。普鲁士人的记载说:“国王的钱柜好像就摆在市场上和道路旁等着,谁一有什么发明,就付给报酬。”甚至他还开放言论出版自由,允许柏林的书店里公开展出丑化他的漫画,他说:“我和我的人民达成了协议,我干我想干的事,而人民则说他们想说的话。”所以,腓特烈不是秦始皇,他是一个颇有建树的国王,甚至可以这么说,普鲁士的崛起,他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恩格斯曾言:“腓特烈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但他并没有把国家的钱都拿来扩军,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他扩张军备的钱,据说花的是王室的80%——也就是说,他把其他国王皇帝拿来喝酒吃大餐游猎赏赐宠妃的钱,全都用在了军队之上。他也不是嗜血狂魔,“如果毫无理由地让士兵流血,这是非人道的屠杀。”这就是他的名言。据说他曾抓住一个逃兵,逃兵表示自己逃跑,是认为不可能获胜。而腓特烈的反应,居然是开玩笑说:“好吧,今天让我们再打一仗,如果我失败了,明天我们大家一起逃走好了。”随后就把逃兵送回原来部队且不加处罚。(顺便说一句,此时的中国,正上演如图剧情)1786年,74岁的腓特烈坚持在大雨中检阅军队达6个小时,早已心律衰竭的他因此病故,最后一句话是:“离开这个世界,我毫无遗憾。”至于希特勒,确实在很多地方试图模仿这位了不起国王,譬如说在私生活方面他做得还不错,对于本国经济民生,也有些功劳。但最终,他未能重来一遍腓特烈的人生。而”巴巴罗萨“,其实是指更早的一个腓特烈,他是个红胡子,12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希特勒崇拜的这个腓特烈,是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同名但时代不同。
当然不会,相反,富裕的东亚地区还会使普鲁士王国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按题主所言,其实是对骑兵战术的不了解。蒙古人的轻骑兵优势在于骑射和灵活性,靠的是个人武勇。但是这样的战术在面对西方17世纪的近代骑兵却是毫无作用的。近代的正规骑兵从战术上讲求集团式冲锋,而集团式冲锋的核心要求是极其严明的纪律。骑兵方阵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有着极高的战斗意志,对组织和纪律的服从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即使面对敌人的强烈打击,也很难击溃近代骑兵的方阵。相反,任何靠着个人勇武的中世纪骑兵军团都难以抵挡住近代骑兵的骑墙式冲击。有人说那蒙古骑兵又不会傻乎乎的跟对方的骑墙对冲,可以分散开来用骑射慢性消耗敌人。然而真实的史实却是非常打脸。17世纪中叶,向东部扩张的俄罗斯人在中亚和蒙古人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但是俄军骑兵的卡宾枪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是蒙古短弓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蒙古轻骑兵四散开来,也不过是给近代骑兵提供了几个移动式的枪靶。从七年战争的记录来看,俄军骑兵和普军骑兵战斗力相当,也就是说,既然俄军士兵可以把蒙古骑兵摁在地上摩擦,那么普军骑兵也是一样的。再者说,普鲁士还有专门针对骑兵的骑炮部队。在七年战争中,由于受到过俄军高机动骑兵的冲击,腓特烈大帝意识到必须拥有一支同时兼具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部队来压制敌方的骑兵。于是他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骑炮部队,由两人操作一门1-2磅的小型火炮,火炮由单匹马拉着,在运输过程中,另外一名骑手还可以担当火炮的护卫。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运输,普军可以在任何指定位点实施火力打击。就算抛开骑炮部队和近代骑兵,单凭蒙古人散乱式的冲击,根本奈何不了近代步兵组成的线列式战术。燧发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是骑射手的火力难以匹敌的。而密集的刺刀阵地,会使得松散的骑兵根本没有勇气冲击过去。总的来说,不但蒙古人奈何不了普鲁士,普鲁士还会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之下吞并整个东亚大陆的富饶地区。军事上的代差,往往就是这样的可怕。外援、好运气、军事胜利和时代局限,这4条缺一不可,构成了普鲁士“1挑4”而不倒的4根支柱。首先是有钱养兵打仗。整个“七年战争”(1756至1763年)中,有5年时间(1758至1762年)遵照《盎格鲁-普鲁士公约》,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大帝)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英国的67万英镑(铸有圣乔治屠龙形象的金币)巨额补贴,这笔钱足够他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当时流传的一首军歌《腓特烈大帝颂》中就诙谐地唱道:“法国国王用发油(当时属于奢侈品)称作军饷,而我们每星期都能准时收钱”。其次是国际局势突然变化,说白了就是腓特烈大帝“走了狗屎运”。1762年1月,普鲁士的人口(兵员和劳动力)、军队、国民经济已濒临枯竭和崩溃——普军刚刚在一场战役中损失了1.9万人,而俄罗斯和奥地利的10余万大军正兵分3路逼近柏林(距离最近只有80公里),腓特烈大帝七拼八凑也只能集结9万疲惫之师(一说只有6万)保卫首都。面对绝境,腓特烈大帝原本已经认定“我不会幸存下来,我认为一切都失败了”。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出现了——沙俄女皇伊丽莎白突然去世,由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位。而彼得三世素来亲近普鲁士,他将腓特烈大帝视作崇拜的偶像,不仅停止了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而且很快与普方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返还所有被占普鲁士领土,并派出2万俄军协助。这件事被称作“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第3点,就是腓特烈大帝和麾下将帅的指挥才能,以及普军的训练有素。当时的普军被誉为欧洲最优秀的军队之一,士兵能够使用手中的前装燧发枪,每分钟开火4至5次(同一时间敌军能开一两枪就不错了)。1757年11月5日的罗斯巴赫战役中,腓特烈大帝以2.2万人、72门火炮、3500名骑兵对战4.2万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配有109门大炮),结果他发挥普军超强的机动性赶在敌人完成部署前发起攻击,并以娴熟的步骑炮协同战术打得对手猝不及防,仅仅90分钟后法军就兵败如山倒,损失近1万官兵,而普军伤亡还不到600人。罗斯巴赫大捷不仅让法国对普作战兴趣大减(到1759年就实质上退出了普鲁士境内的战斗),而且让腓特烈大帝赢得了来自英国的财政支持。罗斯巴赫战役结束后不久,普军又急行军274公里,以迅猛动作突然出现在进攻西里西亚的奥军侧翼,用3.3万人就击败了对手6.6万人,给奥军造成了伤亡1万人、被俘1.2万人、丢失大炮116门的惨重损失,这就是被拿破仑赞誉为“在运动、机动和决断3方面都堪称杰作”的洛伊滕战役。最后一点就是当时欧洲的王朝体制、军事体系和生产力水平,也限制了列强速战速决“碾压式消灭”普鲁士的能力。比如整个战争期间,俄军都饱受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困扰,因为当时海运不可靠,而陆上运输又受制于东欧糟糕的路况和普军的半道截杀。1761年9月,普军骑兵对沙俄一支辎重车队的袭击,就造成2000名俄军士兵和民夫丧生,多达5000辆马车的物资被毁,这次后勤损失使得俄军向柏林挺进的时间放缓了好个月。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希特勒确实很崇拜腓特烈大帝,俩人也确实有相似的地方。譬如说希特勒本来有心要成为一个画家,而腓特烈大帝,则有志成为一名音乐家或诗人,而且他们俩人最终都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和希特勒一样,腓特烈上台之上就走向了扩张之路,他的矛头首先指向西里西亚,这是当时中欧最富饶的地方,原本属于奥地利。此时奥地利女皇特蕾西亚即位,腓特烈便以女子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为借口,入侵西里西亚。原本欧洲各国都鄙视腓特烈,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军事白痴。谁想到奥地利很快就被腓特烈打败被迫割让西里西亚,普鲁士的疆域和人口一下增长了30%。但如果你认为腓特烈只是一个战争狂人,那又错了,他对经济文化都颇有心得。他采取一切手段大力发展经济,把普鲁士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他还普及义务教育,设立科学奖学金,对各种发明进行奖励。普鲁士人的记载说:“国王的钱柜好像就摆在市场上和道路旁等着,谁一有什么发明,就付给报酬。”甚至他还开放言论出版自由,允许柏林的书店里公开展出丑化他的漫画,他说:“我和我的人民达成了协议,我干我想干的事,而人民则说他们想说的话。”所以,腓特烈不是秦始皇,他是一个颇有建树的国王,甚至可以这么说,普鲁士的崛起,他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恩格斯曾言:“腓特烈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但他并没有把国家的钱都拿来扩军,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他扩张军备的钱,据说花的是王室的80%——也就是说,他把其他国王皇帝拿来喝酒吃大餐游猎赏赐宠妃的钱,全都用在了军队之上。他也不是嗜血狂魔,“如果毫无理由地让士兵流血,这是非人道的屠杀。”这就是他的名言。据说他曾抓住一个逃兵,逃兵表示自己逃跑,是认为不可能获胜。而腓特烈的反应,居然是开玩笑说:“好吧,今天让我们再打一仗,如果我失败了,明天我们大家一起逃走好了。”随后就把逃兵送回原来部队且不加处罚。(顺便说一句,此时的中国,正上演如图剧情)1786年,74岁的腓特烈坚持在大雨中检阅军队达6个小时,早已心律衰竭的他因此病故,最后一句话是:“离开这个世界,我毫无遗憾。”至于希特勒,确实在很多地方试图模仿这位了不起国王,譬如说在私生活方面他做得还不错,对于本国经济民生,也有些功劳。但最终,他未能重来一遍腓特烈的人生。而”巴巴罗萨“,其实是指更早的一个腓特烈,他是个红胡子,12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希特勒崇拜的这个腓特烈,是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同名但时代不同。从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到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在沙皇俄国近400年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2位沙皇,其中命运最悲催的当属彼得三世。那么,作为沙俄最有权势的人,彼得三世究竟有多悲催?彼得三世本名卡尔·彼得·乌尔里希,1728年生于荷尔施泰因公国,出身极其尊贵。从父系来看,彼得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侄孙,父亲则是荷尔施泰因公爵卡尔·弗雷德里克;从母系来看,彼得则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外孙,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的外甥,母亲则是女沙皇的亲姐姐安娜。由于卡尔十二世没有子嗣,所以在他战死后(1718年),王位便由妹妹乌尔莉卡、妹夫弗雷德里克一世共享,但由于乌尔莉卡也没有子嗣(弗雷德里克有数位私生子,但无权继位),所以为了江山社稷的考虑,他们便打算把侄孙卡尔立为王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彼得开始接受特殊的教育,并在叔父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监督下长大。阿道夫请来的教师对卡尔管教十分严厉,一旦发现他有越轨的行为,便命令他跪在豆子上,而且体罚时间很长,但即使如此,也没有让他变得勤奋好学起来。不仅如此,在经常遭受体罚环境中长大的卡尔,生性胆小多疑,并常伴有病态的幻想。他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而是痴迷于玩军事游戏,最心爱的玩具则是一套木制的士兵木偶,每天都不离手。1741年,当彼得长到13岁的时候,姨妈伊丽莎白通过政变上台,成为俄国史上第三位女沙皇。由于伊丽莎白没有子嗣,所以为了保障江山后继有人,她便选中亲外甥彼得为皇储,荷尔施泰因公国权衡多时,最终还是顺从地将彼得送到圣彼得堡。而瑞典王储的位子,最终则落到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手上。次年,彼得在伊丽莎白的加冕仪式上,被正式册立为皇储,并改信东正教,改名为彼得·费奥多罗维奇。3年后,彼得又在女沙皇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运作下,迎娶普鲁士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爵之女索菲娅为妻(婚后改名为叶卡捷琳娜),后者即是日后声名赫赫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彼得虽然成为沙俄的皇储,但他对这个国家却充满了厌恶感,对学习东正教、俄国文化和宫廷礼仪丝毫不感兴趣,虽然接受宫廷教师的指导,但在3年时间内却连俄语都没有学会。此时的彼得依旧沉迷于军事游戏当中,士兵木偶整日不离手,对周围事物很冷淡,而且作风浮夸、爱慕虚荣,由此让女沙皇和俄国臣民很失望。更糟糕的是,彼得因为崇拜腓特烈二世,在七年战争期间(1756年-1763年),不仅公然表示对敌国普鲁士的支持,甚至还频频出卖军事情报给后者,让女沙皇一度很愤怒。此时,已有很多朝臣建议女沙皇改易皇储,但后者出于对外甥的疼爱,再加上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原谅他。而对于妻子叶卡捷琳娜,彼得出于对政治婚姻的厌恶,对她同样很冷淡,以至于在婚后5年时间里几乎不跟她同床,自然更不会生下子女。而彼得真正喜欢的,是姨妈身边的侍女,每日里跟她幽会,闹出了不少的丑闻。出于对彼得的报复,叶卡捷琳娜同样开始寻找情人,并与被俘的普鲁士军官奥尔洛夫相恋。彼得夫妇的情况引起女沙皇的担心,为了保障江山后继有人,她便逼迫夫妻二人必须生下男孩,否则将被剥夺继承权。在强大的压力下,彼得被迫妥协,最终与叶卡捷琳娜同床,并生下独子保罗。然而保罗并非彼得的亲骨肉,生父其实是奥尔洛夫,关于这一点,叶卡捷琳娜曾不止一次地跟儿子暗示过,但保罗始终都不愿意相信。1762年1月5日,伊丽莎白一世驾崩,皇储彼得登基为帝,是为彼得三世。彼得上台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解散秘密刑侦衙门,没收教会的土地,建立国家银行,扶助工商业发展,解除外贸禁令,停止了对旧礼仪派教徒的迫害。与此同时,他还签署《贵族自由宣言》,规定贵族们完全不必服役,并且可以随时出国,随意处置名下的封地,使得贵族获得空前的特权。但在另一方面,彼得却大肆出卖国家利益,不仅单独与普鲁士媾和、停战,归还整个东普鲁士以及七年战争期间占领的所有土地,而且还与它结盟,安全背离了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采取的政策。彼得三世的举动招致朝野内外的不满,很多大臣和禁军将领们开始酝酿政变,而皇后叶卡捷琳娜出于对彼得的失望、痛恨,也加入其中。当年4月,叶卡捷琳娜为情夫奥尔洛夫又生下一个私生子,由此彻底激怒沙皇。为了维护尊严,彼得三世屡屡威胁将逮捕叶卡捷琳娜,但一直没有采取行动,从而为自己招致灾祸。当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率近卫军团发动政变,以“叛国罪”的名义废黜丈夫(不久被杀),随即自立为女沙皇。彼得三世在位仅半年便被妻子废黜、杀害,连独生子都不是自己的骨血,堪称俄国史上最悲催的沙皇。史料来源: 《俄国沙皇传略》 、《俄国历史概要》、《俄国史》、《俄罗斯帝国兴衰》
当然不会,相反,富裕的东亚地区还会使普鲁士王国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按题主所言,其实是对骑兵战术的不了解。蒙古人的轻骑兵优势在于骑射和灵活性,靠的是个人武勇。但是这样的战术在面对西方17世纪的近代骑兵却是毫无作用的。近代的正规骑兵从战术上讲求集团式冲锋,而集团式冲锋的核心要求是极其严明的纪律。骑兵方阵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有着极高的战斗意志,对组织和纪律的服从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即使面对敌人的强烈打击,也很难击溃近代骑兵的方阵。相反,任何靠着个人勇武的中世纪骑兵军团都难以抵挡住近代骑兵的骑墙式冲击。有人说那蒙古骑兵又不会傻乎乎的跟对方的骑墙对冲,可以分散开来用骑射慢性消耗敌人。然而真实的史实却是非常打脸。17世纪中叶,向东部扩张的俄罗斯人在中亚和蒙古人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但是俄军骑兵的卡宾枪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是蒙古短弓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蒙古轻骑兵四散开来,也不过是给近代骑兵提供了几个移动式的枪靶。从七年战争的记录来看,俄军骑兵和普军骑兵战斗力相当,也就是说,既然俄军士兵可以把蒙古骑兵摁在地上摩擦,那么普军骑兵也是一样的。再者说,普鲁士还有专门针对骑兵的骑炮部队。在七年战争中,由于受到过俄军高机动骑兵的冲击,腓特烈大帝意识到必须拥有一支同时兼具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部队来压制敌方的骑兵。于是他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骑炮部队,由两人操作一门1-2磅的小型火炮,火炮由单匹马拉着,在运输过程中,另外一名骑手还可以担当火炮的护卫。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运输,普军可以在任何指定位点实施火力打击。就算抛开骑炮部队和近代骑兵,单凭蒙古人散乱式的冲击,根本奈何不了近代步兵组成的线列式战术。燧发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是骑射手的火力难以匹敌的。而密集的刺刀阵地,会使得松散的骑兵根本没有勇气冲击过去。总的来说,不但蒙古人奈何不了普鲁士,普鲁士还会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之下吞并整个东亚大陆的富饶地区。军事上的代差,往往就是这样的可怕。外援、好运气、军事胜利和时代局限,这4条缺一不可,构成了普鲁士“1挑4”而不倒的4根支柱。首先是有钱养兵打仗。整个“七年战争”(1756至1763年)中,有5年时间(1758至1762年)遵照《盎格鲁-普鲁士公约》,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大帝)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英国的67万英镑(铸有圣乔治屠龙形象的金币)巨额补贴,这笔钱足够他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当时流传的一首军歌《腓特烈大帝颂》中就诙谐地唱道:“法国国王用发油(当时属于奢侈品)称作军饷,而我们每星期都能准时收钱”。其次是国际局势突然变化,说白了就是腓特烈大帝“走了狗屎运”。1762年1月,普鲁士的人口(兵员和劳动力)、军队、国民经济已濒临枯竭和崩溃——普军刚刚在一场战役中损失了1.9万人,而俄罗斯和奥地利的10余万大军正兵分3路逼近柏林(距离最近只有80公里),腓特烈大帝七拼八凑也只能集结9万疲惫之师(一说只有6万)保卫首都。面对绝境,腓特烈大帝原本已经认定“我不会幸存下来,我认为一切都失败了”。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出现了——沙俄女皇伊丽莎白突然去世,由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位。而彼得三世素来亲近普鲁士,他将腓特烈大帝视作崇拜的偶像,不仅停止了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而且很快与普方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返还所有被占普鲁士领土,并派出2万俄军协助。这件事被称作“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第3点,就是腓特烈大帝和麾下将帅的指挥才能,以及普军的训练有素。当时的普军被誉为欧洲最优秀的军队之一,士兵能够使用手中的前装燧发枪,每分钟开火4至5次(同一时间敌军能开一两枪就不错了)。1757年11月5日的罗斯巴赫战役中,腓特烈大帝以2.2万人、72门火炮、3500名骑兵对战4.2万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配有109门大炮),结果他发挥普军超强的机动性赶在敌人完成部署前发起攻击,并以娴熟的步骑炮协同战术打得对手猝不及防,仅仅90分钟后法军就兵败如山倒,损失近1万官兵,而普军伤亡还不到600人。罗斯巴赫大捷不仅让法国对普作战兴趣大减(到1759年就实质上退出了普鲁士境内的战斗),而且让腓特烈大帝赢得了来自英国的财政支持。罗斯巴赫战役结束后不久,普军又急行军274公里,以迅猛动作突然出现在进攻西里西亚的奥军侧翼,用3.3万人就击败了对手6.6万人,给奥军造成了伤亡1万人、被俘1.2万人、丢失大炮116门的惨重损失,这就是被拿破仑赞誉为“在运动、机动和决断3方面都堪称杰作”的洛伊滕战役。最后一点就是当时欧洲的王朝体制、军事体系和生产力水平,也限制了列强速战速决“碾压式消灭”普鲁士的能力。比如整个战争期间,俄军都饱受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困扰,因为当时海运不可靠,而陆上运输又受制于东欧糟糕的路况和普军的半道截杀。1761年9月,普军骑兵对沙俄一支辎重车队的袭击,就造成2000名俄军士兵和民夫丧生,多达5000辆马车的物资被毁,这次后勤损失使得俄军向柏林挺进的时间放缓了好个月。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希特勒确实很崇拜腓特烈大帝,俩人也确实有相似的地方。譬如说希特勒本来有心要成为一个画家,而腓特烈大帝,则有志成为一名音乐家或诗人,而且他们俩人最终都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和希特勒一样,腓特烈上台之上就走向了扩张之路,他的矛头首先指向西里西亚,这是当时中欧最富饶的地方,原本属于奥地利。此时奥地利女皇特蕾西亚即位,腓特烈便以女子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为借口,入侵西里西亚。原本欧洲各国都鄙视腓特烈,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军事白痴。谁想到奥地利很快就被腓特烈打败被迫割让西里西亚,普鲁士的疆域和人口一下增长了30%。但如果你认为腓特烈只是一个战争狂人,那又错了,他对经济文化都颇有心得。他采取一切手段大力发展经济,把普鲁士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他还普及义务教育,设立科学奖学金,对各种发明进行奖励。普鲁士人的记载说:“国王的钱柜好像就摆在市场上和道路旁等着,谁一有什么发明,就付给报酬。”甚至他还开放言论出版自由,允许柏林的书店里公开展出丑化他的漫画,他说:“我和我的人民达成了协议,我干我想干的事,而人民则说他们想说的话。”所以,腓特烈不是秦始皇,他是一个颇有建树的国王,甚至可以这么说,普鲁士的崛起,他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恩格斯曾言:“腓特烈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但他并没有把国家的钱都拿来扩军,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他扩张军备的钱,据说花的是王室的80%——也就是说,他把其他国王皇帝拿来喝酒吃大餐游猎赏赐宠妃的钱,全都用在了军队之上。他也不是嗜血狂魔,“如果毫无理由地让士兵流血,这是非人道的屠杀。”这就是他的名言。据说他曾抓住一个逃兵,逃兵表示自己逃跑,是认为不可能获胜。而腓特烈的反应,居然是开玩笑说:“好吧,今天让我们再打一仗,如果我失败了,明天我们大家一起逃走好了。”随后就把逃兵送回原来部队且不加处罚。(顺便说一句,此时的中国,正上演如图剧情)1786年,74岁的腓特烈坚持在大雨中检阅军队达6个小时,早已心律衰竭的他因此病故,最后一句话是:“离开这个世界,我毫无遗憾。”至于希特勒,确实在很多地方试图模仿这位了不起国王,譬如说在私生活方面他做得还不错,对于本国经济民生,也有些功劳。但最终,他未能重来一遍腓特烈的人生。而”巴巴罗萨“,其实是指更早的一个腓特烈,他是个红胡子,12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希特勒崇拜的这个腓特烈,是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同名但时代不同。从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到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在沙皇俄国近400年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2位沙皇,其中命运最悲催的当属彼得三世。那么,作为沙俄最有权势的人,彼得三世究竟有多悲催?彼得三世本名卡尔·彼得·乌尔里希,1728年生于荷尔施泰因公国,出身极其尊贵。从父系来看,彼得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侄孙,父亲则是荷尔施泰因公爵卡尔·弗雷德里克;从母系来看,彼得则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外孙,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的外甥,母亲则是女沙皇的亲姐姐安娜。由于卡尔十二世没有子嗣,所以在他战死后(1718年),王位便由妹妹乌尔莉卡、妹夫弗雷德里克一世共享,但由于乌尔莉卡也没有子嗣(弗雷德里克有数位私生子,但无权继位),所以为了江山社稷的考虑,他们便打算把侄孙卡尔立为王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彼得开始接受特殊的教育,并在叔父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监督下长大。阿道夫请来的教师对卡尔管教十分严厉,一旦发现他有越轨的行为,便命令他跪在豆子上,而且体罚时间很长,但即使如此,也没有让他变得勤奋好学起来。不仅如此,在经常遭受体罚环境中长大的卡尔,生性胆小多疑,并常伴有病态的幻想。他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而是痴迷于玩军事游戏,最心爱的玩具则是一套木制的士兵木偶,每天都不离手。1741年,当彼得长到13岁的时候,姨妈伊丽莎白通过政变上台,成为俄国史上第三位女沙皇。由于伊丽莎白没有子嗣,所以为了保障江山后继有人,她便选中亲外甥彼得为皇储,荷尔施泰因公国权衡多时,最终还是顺从地将彼得送到圣彼得堡。而瑞典王储的位子,最终则落到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手上。次年,彼得在伊丽莎白的加冕仪式上,被正式册立为皇储,并改信东正教,改名为彼得·费奥多罗维奇。3年后,彼得又在女沙皇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运作下,迎娶普鲁士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爵之女索菲娅为妻(婚后改名为叶卡捷琳娜),后者即是日后声名赫赫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彼得虽然成为沙俄的皇储,但他对这个国家却充满了厌恶感,对学习东正教、俄国文化和宫廷礼仪丝毫不感兴趣,虽然接受宫廷教师的指导,但在3年时间内却连俄语都没有学会。此时的彼得依旧沉迷于军事游戏当中,士兵木偶整日不离手,对周围事物很冷淡,而且作风浮夸、爱慕虚荣,由此让女沙皇和俄国臣民很失望。更糟糕的是,彼得因为崇拜腓特烈二世,在七年战争期间(1756年-1763年),不仅公然表示对敌国普鲁士的支持,甚至还频频出卖军事情报给后者,让女沙皇一度很愤怒。此时,已有很多朝臣建议女沙皇改易皇储,但后者出于对外甥的疼爱,再加上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原谅他。而对于妻子叶卡捷琳娜,彼得出于对政治婚姻的厌恶,对她同样很冷淡,以至于在婚后5年时间里几乎不跟她同床,自然更不会生下子女。而彼得真正喜欢的,是姨妈身边的侍女,每日里跟她幽会,闹出了不少的丑闻。出于对彼得的报复,叶卡捷琳娜同样开始寻找情人,并与被俘的普鲁士军官奥尔洛夫相恋。彼得夫妇的情况引起女沙皇的担心,为了保障江山后继有人,她便逼迫夫妻二人必须生下男孩,否则将被剥夺继承权。在强大的压力下,彼得被迫妥协,最终与叶卡捷琳娜同床,并生下独子保罗。然而保罗并非彼得的亲骨肉,生父其实是奥尔洛夫,关于这一点,叶卡捷琳娜曾不止一次地跟儿子暗示过,但保罗始终都不愿意相信。1762年1月5日,伊丽莎白一世驾崩,皇储彼得登基为帝,是为彼得三世。彼得上台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解散秘密刑侦衙门,没收教会的土地,建立国家银行,扶助工商业发展,解除外贸禁令,停止了对旧礼仪派教徒的迫害。与此同时,他还签署《贵族自由宣言》,规定贵族们完全不必服役,并且可以随时出国,随意处置名下的封地,使得贵族获得空前的特权。但在另一方面,彼得却大肆出卖国家利益,不仅单独与普鲁士媾和、停战,归还整个东普鲁士以及七年战争期间占领的所有土地,而且还与它结盟,安全背离了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采取的政策。彼得三世的举动招致朝野内外的不满,很多大臣和禁军将领们开始酝酿政变,而皇后叶卡捷琳娜出于对彼得的失望、痛恨,也加入其中。当年4月,叶卡捷琳娜为情夫奥尔洛夫又生下一个私生子,由此彻底激怒沙皇。为了维护尊严,彼得三世屡屡威胁将逮捕叶卡捷琳娜,但一直没有采取行动,从而为自己招致灾祸。当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率近卫军团发动政变,以“叛国罪”的名义废黜丈夫(不久被杀),随即自立为女沙皇。彼得三世在位仅半年便被妻子废黜、杀害,连独生子都不是自己的骨血,堪称俄国史上最悲催的沙皇。史料来源: 《俄国沙皇传略》 、《俄国历史概要》、《俄国史》、《俄罗斯帝国兴衰》明朝火枪兵如果有普鲁士军队的严酷纪律和战术阵型,完全可以战胜女真、蒙古的游牧骑兵。应该说,步兵对骑兵确实处于先天劣势,即使腓特烈大帝训练的普鲁士军队如此强悍,在对阵俄罗斯哥萨克骑兵排山倒海般地冲击时,也曾一败涂地,连柏林都被俄国人攻占,大帝几乎自杀。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步兵在对阵骑兵时毫无机会,一支训练有素的步兵,如果得到正确的指挥,是可以与骑兵分庭抗礼的。即使在火枪发明以前,优秀的步兵仅凭弓箭也能抗住骑兵。汉朝时,李陵的五千步兵在没有地形可以依托的草原上硬抗匈奴八万骑兵,给对手以重大杀伤,最后因箭枝耗尽才失败。步兵要对抗骑兵,最重要的是结成牢固的阵型,而要保持阵型,则需要铁一般的纪律,每个士兵必须视死如归,看到战友倒下要立即补位,如果稍有惊慌,就会导致阵型崩溃,这就是所谓排队枪毙的精神。腓特烈大帝的斜击战术能横行欧洲,靠得就是这种精神。其实不仅是普鲁士军队,拿破仑的老近卫军、英国冷溪步兵团等都拥有这种勇气和纪律。鸦片战争中,清朝第一次见识了这种战法,把道光帝惊呆了,他问大臣们,洋人打仗为什么不怕死?大臣们就胡诌说洋人不到四十岁不能结婚,所以打仗没有拖累,因而不怕死。道光听了恨恨地说了句“可恶至极!”就明朝的军队而言,戚继光也是靠严酷的纪律和严密的阵型,在对倭寇和蒙古作战时做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的组织与训练水平与他领军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即使这样的戚家军,仅凭往日余威,仍在浑河之战中与女真的三万铁骑大战一场,以火器大量杀伤敌人,最后因寡不敌众,周边明军见死不救而覆没,若是鼎盛时期的戚家军,即使在这场血战中不能取胜,也足以自保。明军打不过女真的主要原因是极度黑暗腐败,军官残酷压榨,士兵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形同乞丐,,谈何英勇作战?嘉靖六年十二月,刑部尚书李承勋就上奏了军中“将领剥削日甚”的严重情况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刑科给事中吴世忠巡查大同后上奏: “臣到大同,时将十月,棉衣肉食,犹不胜寒。而军士奔走于风霜之中,面色惨黧,甲衣无褐。其妻子所居,泥屋一间,半无烟火。七八岁男女,犹有祼体而向日者。”他见了于心不忍,便询问这些士兵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一人之身,既以当军,又以应役。一石之米,既以养家,又以奉将。凶荒年益一年,征求日甚一日,何能及于温饱,何暇及于妻子哉?”这种叫花子一样的士兵不要说盔甲,连衣服都穿不上,还有什么士气,又有什么精神和体力去冲锋陷阵。如果明军不是那么腐败,再以戚继光《纪效新书》的办法严格练兵,配以火枪,完全能够克制女真铁骑。
当然不会,相反,富裕的东亚地区还会使普鲁士王国快速成长成为一个更加强大的帝国。按题主所言,其实是对骑兵战术的不了解。蒙古人的轻骑兵优势在于骑射和灵活性,靠的是个人武勇。但是这样的战术在面对西方17世纪的近代骑兵却是毫无作用的。近代的正规骑兵从战术上讲求集团式冲锋,而集团式冲锋的核心要求是极其严明的纪律。骑兵方阵中的每一名士兵都有着极高的战斗意志,对组织和纪律的服从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即使面对敌人的强烈打击,也很难击溃近代骑兵的方阵。相反,任何靠着个人勇武的中世纪骑兵军团都难以抵挡住近代骑兵的骑墙式冲击。有人说那蒙古骑兵又不会傻乎乎的跟对方的骑墙对冲,可以分散开来用骑射慢性消耗敌人。然而真实的史实却是非常打脸。17世纪中叶,向东部扩张的俄罗斯人在中亚和蒙古人进行着激烈的交锋。但是俄军骑兵的卡宾枪不管是威力还是射程,都是蒙古短弓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即使你蒙古轻骑兵四散开来,也不过是给近代骑兵提供了几个移动式的枪靶。从七年战争的记录来看,俄军骑兵和普军骑兵战斗力相当,也就是说,既然俄军士兵可以把蒙古骑兵摁在地上摩擦,那么普军骑兵也是一样的。再者说,普鲁士还有专门针对骑兵的骑炮部队。在七年战争中,由于受到过俄军高机动骑兵的冲击,腓特烈大帝意识到必须拥有一支同时兼具大火力和高机动性的部队来压制敌方的骑兵。于是他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骑炮部队,由两人操作一门1-2磅的小型火炮,火炮由单匹马拉着,在运输过程中,另外一名骑手还可以担当火炮的护卫。凭借着骑兵的高机动运输,普军可以在任何指定位点实施火力打击。就算抛开骑炮部队和近代骑兵,单凭蒙古人散乱式的冲击,根本奈何不了近代步兵组成的线列式战术。燧发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是骑射手的火力难以匹敌的。而密集的刺刀阵地,会使得松散的骑兵根本没有勇气冲击过去。总的来说,不但蒙古人奈何不了普鲁士,普鲁士还会在腓特烈大帝的指挥之下吞并整个东亚大陆的富饶地区。军事上的代差,往往就是这样的可怕。外援、好运气、军事胜利和时代局限,这4条缺一不可,构成了普鲁士“1挑4”而不倒的4根支柱。首先是有钱养兵打仗。整个“七年战争”(1756至1763年)中,有5年时间(1758至1762年)遵照《盎格鲁-普鲁士公约》,弗里德里希二世(腓特烈大帝)每年都能收到来自英国的67万英镑(铸有圣乔治屠龙形象的金币)巨额补贴,这笔钱足够他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当时流传的一首军歌《腓特烈大帝颂》中就诙谐地唱道:“法国国王用发油(当时属于奢侈品)称作军饷,而我们每星期都能准时收钱”。其次是国际局势突然变化,说白了就是腓特烈大帝“走了狗屎运”。1762年1月,普鲁士的人口(兵员和劳动力)、军队、国民经济已濒临枯竭和崩溃——普军刚刚在一场战役中损失了1.9万人,而俄罗斯和奥地利的10余万大军正兵分3路逼近柏林(距离最近只有80公里),腓特烈大帝七拼八凑也只能集结9万疲惫之师(一说只有6万)保卫首都。面对绝境,腓特烈大帝原本已经认定“我不会幸存下来,我认为一切都失败了”。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奇迹出现了——沙俄女皇伊丽莎白突然去世,由她的侄子彼得三世继位。而彼得三世素来亲近普鲁士,他将腓特烈大帝视作崇拜的偶像,不仅停止了对普鲁士的军事行动,而且很快与普方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返还所有被占普鲁士领土,并派出2万俄军协助。这件事被称作“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第3点,就是腓特烈大帝和麾下将帅的指挥才能,以及普军的训练有素。当时的普军被誉为欧洲最优秀的军队之一,士兵能够使用手中的前装燧发枪,每分钟开火4至5次(同一时间敌军能开一两枪就不错了)。1757年11月5日的罗斯巴赫战役中,腓特烈大帝以2.2万人、72门火炮、3500名骑兵对战4.2万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军(配有109门大炮),结果他发挥普军超强的机动性赶在敌人完成部署前发起攻击,并以娴熟的步骑炮协同战术打得对手猝不及防,仅仅90分钟后法军就兵败如山倒,损失近1万官兵,而普军伤亡还不到600人。罗斯巴赫大捷不仅让法国对普作战兴趣大减(到1759年就实质上退出了普鲁士境内的战斗),而且让腓特烈大帝赢得了来自英国的财政支持。罗斯巴赫战役结束后不久,普军又急行军274公里,以迅猛动作突然出现在进攻西里西亚的奥军侧翼,用3.3万人就击败了对手6.6万人,给奥军造成了伤亡1万人、被俘1.2万人、丢失大炮116门的惨重损失,这就是被拿破仑赞誉为“在运动、机动和决断3方面都堪称杰作”的洛伊滕战役。最后一点就是当时欧洲的王朝体制、军事体系和生产力水平,也限制了列强速战速决“碾压式消灭”普鲁士的能力。比如整个战争期间,俄军都饱受漫长而脆弱的补给线困扰,因为当时海运不可靠,而陆上运输又受制于东欧糟糕的路况和普军的半道截杀。1761年9月,普军骑兵对沙俄一支辎重车队的袭击,就造成2000名俄军士兵和民夫丧生,多达5000辆马车的物资被毁,这次后勤损失使得俄军向柏林挺进的时间放缓了好个月。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希特勒确实很崇拜腓特烈大帝,俩人也确实有相似的地方。譬如说希特勒本来有心要成为一个画家,而腓特烈大帝,则有志成为一名音乐家或诗人,而且他们俩人最终都没有实现这些愿望。和希特勒一样,腓特烈上台之上就走向了扩张之路,他的矛头首先指向西里西亚,这是当时中欧最富饶的地方,原本属于奥地利。此时奥地利女皇特蕾西亚即位,腓特烈便以女子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利为借口,入侵西里西亚。原本欧洲各国都鄙视腓特烈,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军事白痴。谁想到奥地利很快就被腓特烈打败被迫割让西里西亚,普鲁士的疆域和人口一下增长了30%。但如果你认为腓特烈只是一个战争狂人,那又错了,他对经济文化都颇有心得。他采取一切手段大力发展经济,把普鲁士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他还普及义务教育,设立科学奖学金,对各种发明进行奖励。普鲁士人的记载说:“国王的钱柜好像就摆在市场上和道路旁等着,谁一有什么发明,就付给报酬。”甚至他还开放言论出版自由,允许柏林的书店里公开展出丑化他的漫画,他说:“我和我的人民达成了协议,我干我想干的事,而人民则说他们想说的话。”所以,腓特烈不是秦始皇,他是一个颇有建树的国王,甚至可以这么说,普鲁士的崛起,他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恩格斯曾言:“腓特烈的军事组织是当时最好的”。但他并没有把国家的钱都拿来扩军,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下,他扩张军备的钱,据说花的是王室的80%——也就是说,他把其他国王皇帝拿来喝酒吃大餐游猎赏赐宠妃的钱,全都用在了军队之上。他也不是嗜血狂魔,“如果毫无理由地让士兵流血,这是非人道的屠杀。”这就是他的名言。据说他曾抓住一个逃兵,逃兵表示自己逃跑,是认为不可能获胜。而腓特烈的反应,居然是开玩笑说:“好吧,今天让我们再打一仗,如果我失败了,明天我们大家一起逃走好了。”随后就把逃兵送回原来部队且不加处罚。(顺便说一句,此时的中国,正上演如图剧情)1786年,74岁的腓特烈坚持在大雨中检阅军队达6个小时,早已心律衰竭的他因此病故,最后一句话是:“离开这个世界,我毫无遗憾。”至于希特勒,确实在很多地方试图模仿这位了不起国王,譬如说在私生活方面他做得还不错,对于本国经济民生,也有些功劳。但最终,他未能重来一遍腓特烈的人生。而”巴巴罗萨“,其实是指更早的一个腓特烈,他是个红胡子,12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希特勒崇拜的这个腓特烈,是18世纪的普鲁士国王,同名但时代不同。从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到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在沙皇俄国近400年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22位沙皇,其中命运最悲催的当属彼得三世。那么,作为沙俄最有权势的人,彼得三世究竟有多悲催?彼得三世本名卡尔·彼得·乌尔里希,1728年生于荷尔施泰因公国,出身极其尊贵。从父系来看,彼得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侄孙,父亲则是荷尔施泰因公爵卡尔·弗雷德里克;从母系来看,彼得则是俄国沙皇彼得大帝的外孙,女沙皇伊丽莎白一世的外甥,母亲则是女沙皇的亲姐姐安娜。由于卡尔十二世没有子嗣,所以在他战死后(1718年),王位便由妹妹乌尔莉卡、妹夫弗雷德里克一世共享,但由于乌尔莉卡也没有子嗣(弗雷德里克有数位私生子,但无权继位),所以为了江山社稷的考虑,他们便打算把侄孙卡尔立为王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彼得开始接受特殊的教育,并在叔父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监督下长大。阿道夫请来的教师对卡尔管教十分严厉,一旦发现他有越轨的行为,便命令他跪在豆子上,而且体罚时间很长,但即使如此,也没有让他变得勤奋好学起来。不仅如此,在经常遭受体罚环境中长大的卡尔,生性胆小多疑,并常伴有病态的幻想。他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而是痴迷于玩军事游戏,最心爱的玩具则是一套木制的士兵木偶,每天都不离手。1741年,当彼得长到13岁的时候,姨妈伊丽莎白通过政变上台,成为俄国史上第三位女沙皇。由于伊丽莎白没有子嗣,所以为了保障江山后继有人,她便选中亲外甥彼得为皇储,荷尔施泰因公国权衡多时,最终还是顺从地将彼得送到圣彼得堡。而瑞典王储的位子,最终则落到阿道夫·弗雷德里克的手上。次年,彼得在伊丽莎白的加冕仪式上,被正式册立为皇储,并改信东正教,改名为彼得·费奥多罗维奇。3年后,彼得又在女沙皇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运作下,迎娶普鲁士安哈尔特-采尔勃斯特公爵之女索菲娅为妻(婚后改名为叶卡捷琳娜),后者即是日后声名赫赫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彼得虽然成为沙俄的皇储,但他对这个国家却充满了厌恶感,对学习东正教、俄国文化和宫廷礼仪丝毫不感兴趣,虽然接受宫廷教师的指导,但在3年时间内却连俄语都没有学会。此时的彼得依旧沉迷于军事游戏当中,士兵木偶整日不离手,对周围事物很冷淡,而且作风浮夸、爱慕虚荣,由此让女沙皇和俄国臣民很失望。更糟糕的是,彼得因为崇拜腓特烈二世,在七年战争期间(1756年-1763年),不仅公然表示对敌国普鲁士的支持,甚至还频频出卖军事情报给后者,让女沙皇一度很愤怒。此时,已有很多朝臣建议女沙皇改易皇储,但后者出于对外甥的疼爱,再加上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所以最终还是选择原谅他。而对于妻子叶卡捷琳娜,彼得出于对政治婚姻的厌恶,对她同样很冷淡,以至于在婚后5年时间里几乎不跟她同床,自然更不会生下子女。而彼得真正喜欢的,是姨妈身边的侍女,每日里跟她幽会,闹出了不少的丑闻。出于对彼得的报复,叶卡捷琳娜同样开始寻找情人,并与被俘的普鲁士军官奥尔洛夫相恋。彼得夫妇的情况引起女沙皇的担心,为了保障江山后继有人,她便逼迫夫妻二人必须生下男孩,否则将被剥夺继承权。在强大的压力下,彼得被迫妥协,最终与叶卡捷琳娜同床,并生下独子保罗。然而保罗并非彼得的亲骨肉,生父其实是奥尔洛夫,关于这一点,叶卡捷琳娜曾不止一次地跟儿子暗示过,但保罗始终都不愿意相信。1762年1月5日,伊丽莎白一世驾崩,皇储彼得登基为帝,是为彼得三世。彼得上台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解散秘密刑侦衙门,没收教会的土地,建立国家银行,扶助工商业发展,解除外贸禁令,停止了对旧礼仪派教徒的迫害。与此同时,他还签署《贵族自由宣言》,规定贵族们完全不必服役,并且可以随时出国,随意处置名下的封地,使得贵族获得空前的特权。但在另一方面,彼得却大肆出卖国家利益,不仅单独与普鲁士媾和、停战,归还整个东普鲁士以及七年战争期间占领的所有土地,而且还与它结盟,安全背离了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采取的政策。彼得三世的举动招致朝野内外的不满,很多大臣和禁军将领们开始酝酿政变,而皇后叶卡捷琳娜出于对彼得的失望、痛恨,也加入其中。当年4月,叶卡捷琳娜为情夫奥尔洛夫又生下一个私生子,由此彻底激怒沙皇。为了维护尊严,彼得三世屡屡威胁将逮捕叶卡捷琳娜,但一直没有采取行动,从而为自己招致灾祸。当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率近卫军团发动政变,以“叛国罪”的名义废黜丈夫(不久被杀),随即自立为女沙皇。彼得三世在位仅半年便被妻子废黜、杀害,连独生子都不是自己的骨血,堪称俄国史上最悲催的沙皇。史料来源: 《俄国沙皇传略》 、《俄国历史概要》、《俄国史》、《俄罗斯帝国兴衰》明朝火枪兵如果有普鲁士军队的严酷纪律和战术阵型,完全可以战胜女真、蒙古的游牧骑兵。应该说,步兵对骑兵确实处于先天劣势,即使腓特烈大帝训练的普鲁士军队如此强悍,在对阵俄罗斯哥萨克骑兵排山倒海般地冲击时,也曾一败涂地,连柏林都被俄国人攻占,大帝几乎自杀。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步兵在对阵骑兵时毫无机会,一支训练有素的步兵,如果得到正确的指挥,是可以与骑兵分庭抗礼的。即使在火枪发明以前,优秀的步兵仅凭弓箭也能抗住骑兵。汉朝时,李陵的五千步兵在没有地形可以依托的草原上硬抗匈奴八万骑兵,给对手以重大杀伤,最后因箭枝耗尽才失败。步兵要对抗骑兵,最重要的是结成牢固的阵型,而要保持阵型,则需要铁一般的纪律,每个士兵必须视死如归,看到战友倒下要立即补位,如果稍有惊慌,就会导致阵型崩溃,这就是所谓排队枪毙的精神。腓特烈大帝的斜击战术能横行欧洲,靠得就是这种精神。其实不仅是普鲁士军队,拿破仑的老近卫军、英国冷溪步兵团等都拥有这种勇气和纪律。鸦片战争中,清朝第一次见识了这种战法,把道光帝惊呆了,他问大臣们,洋人打仗为什么不怕死?大臣们就胡诌说洋人不到四十岁不能结婚,所以打仗没有拖累,因而不怕死。道光听了恨恨地说了句“可恶至极!”就明朝的军队而言,戚继光也是靠严酷的纪律和严密的阵型,在对倭寇和蒙古作战时做到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戚继光死后,戚家军的组织与训练水平与他领军时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即使这样的戚家军,仅凭往日余威,仍在浑河之战中与女真的三万铁骑大战一场,以火器大量杀伤敌人,最后因寡不敌众,周边明军见死不救而覆没,若是鼎盛时期的戚家军,即使在这场血战中不能取胜,也足以自保。明军打不过女真的主要原因是极度黑暗腐败,军官残酷压榨,士兵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形同乞丐,,谈何英勇作战?嘉靖六年十二月,刑部尚书李承勋就上奏了军中“将领剥削日甚”的严重情况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刑科给事中吴世忠巡查大同后上奏: “臣到大同,时将十月,棉衣肉食,犹不胜寒。而军士奔走于风霜之中,面色惨黧,甲衣无褐。其妻子所居,泥屋一间,半无烟火。七八岁男女,犹有祼体而向日者。”他见了于心不忍,便询问这些士兵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说:“一人之身,既以当军,又以应役。一石之米,既以养家,又以奉将。凶荒年益一年,征求日甚一日,何能及于温饱,何暇及于妻子哉?”这种叫花子一样的士兵不要说盔甲,连衣服都穿不上,还有什么士气,又有什么精神和体力去冲锋陷阵。如果明军不是那么腐败,再以戚继光《纪效新书》的办法严格练兵,配以火枪,完全能够克制女真铁骑。西方四大名将和中国四大名将,只是极个别的人推出来的,没经过权威认同。我本人认同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伦。但汉尼拔不认同的,腓特列就更加啦,比他优秀的一大堆。现代的,如二战中出现很多优秀将领,如德国的沙漠之狐,苏联的朱可夫。你要说古代,就法兰克王国的创始人,及查理曼也比他战功大及政绩优秀。再古老一点,西庇阿、贝利撒留、查士丁尼……再多说一下,根据中国国程,汉尼拔是非洲人。西方历史将古代北非定性为欧洲史。但中国历史并没有这样认为哦。

欧洲四大名将为什么没有腓特烈大帝

4,我下载了魔兽战役为什么在游戏里没

战役地图是.w3n文件,不是放在Maps文件夹下,而应该放在魔兽根目录的的 Campaigns文件夹 下,自定义战役即可
灯光?
要把地图放到campain这个文件夹里 然后进游戏里的自定义战役

5,单机游戏里为啥没有帝国时代的分类

你好、帝国时代确实是一款不可或缺的战略游戏、97年起发展至今肯定有其独特的魅力!但是游戏子分类的项目划分由知道高级管理员du家族(du秋水、du悠然等)统一管理、我们只是游戏子分类管理员、无法实际地进行增减子分类操作、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大家提出的分类项目建议反馈给du家族高管!该建议已经反映、至于最终能否增加帝国时代游戏的分类项目取决于官方、希望支持du家族的决定、相信无论是否增加该分类、都不会影响玩家对帝国时代游戏的热爱!
文明系列,没话说的,那是完全和帝国时代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游戏,强烈推荐 星际争霸2 2010年最新出来的暴雪作品的游戏魔兽争霸3 比较经典的老游戏红警
。。。。。。。。这个提问 问什么啊? 而且 你说的是哪个 网站啊
送你四个字,没事找事

6,在炉石传说游戏里为什么收集了所有的鱼人还没获得老瞎眼老瞎眼

老瞎眼还存在。古神的低语扩展包上线后,更新了狂野模式。老瞎眼和八个里亚尔的收集赠送任务被取消了,还要等到下次扩展包上线才能合成。基本信息:老瞎眼是游戏炉石传说中的一张传说级随从卡牌,4/2/4冲锋,在战场上每有一个其他鱼人便获得+1攻击力。需要集齐八张其他鱼人卡才能获得。
炉石传说老瞎眼获取的方式及技巧介绍:上古之神的低语”正式发布后,获取“老瞎眼”和“船长的鹦鹉”的相关任务持续到北京时间2017年5月2日(周一)下午的14:59为止。也就是说,现在这两个任务已经关闭了。软件帝官网www.ruanjiandi.com详细游戏资料介绍:  详细答案:  不可以通过任务获得了,现在想获得只能通过合成。“上古之神的低语”正式发布后,获取“老瞎眼”和“船长的鹦鹉”的相关任务持续到北京时间2017年5月2日(周一)下午的14:59为止。也就是说,现在这两个任务已经关闭了。老瞎眼是玩家集齐鱼人后隐藏任务赠送的橙卡,集齐所有金色鱼人则赠送金色老瞎眼。 软件帝小波为您解析,希望我的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楼主您好改版前如果有老瞎眼那就还在,狂野里面就能看到。改版后鱼人成群的任务取消了,老瞎眼只能合成了。不过不推荐合成。因为奖励卡牌不能在标准模式中使用

7,玩王者荣耀没声音媒体声音开了游戏设置里面也开了怎么回事

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为:没有进行授权,授权后即可。授权的方法如下:1、第一步,打开“王者荣耀”,进入游戏界面,然后在右上角找到设置选项,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2、第二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在左侧找到音效设置,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3、第三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在右侧找到语音聊天,然后打开语音聊天的开关,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4、第四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开始游戏,在游戏的小地图上找到一个小扬声器,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5、第五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单击小扬声器以选择声音即可,见下图。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了。
出现此问题的原因为:没有进行授权,授权后即可。授权的方法如下:1、第一步,打开“王者荣耀”,进入游戏界面,然后在右上角找到设置选项,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2、第二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在左侧找到音效设置,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3、第三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在右侧找到语音聊天,然后打开语音聊天的开关,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4、第四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开始游戏,在游戏的小地图上找到一个小扬声器,见下图,转到下面的步骤。5、第五步,执行完上面的操作之后,单击小扬声器以选择声音即可,见下图。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了。
可行方案。 我也是刚刚才知道的进入游戏内 打开键盘随便打几个字不用发出再退出来就有声音了,。 苹果
1、可能是手机静音模式2、可能是手机调低音量3、可能是关闭游戏中的声音了【建议】1、检查是否开启静音模式,关闭即可2、调高手机音量3、检查游戏中的声音是否开启4、如果以上都不行,建议重启手机试试。
王者荣耀玩游戏没声音可能是关闭了媒体音量建议检查音量是否打开如果确认打开却还是没有声音可能是游戏缺少声音文件导致的
如果是苹果手机的,那么看下手机旁边的音量上的一个小腱子是不是关了
文章TAG:为什么游戏里面没有腓特烈大帝  英雄联盟我的成就都5阶了为什么游戏里看不见  为什么  什么  游戏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