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菊石的化学成分
作者:本站作者
本文目录一览
1,菊石的化学成分
菊石是一群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总称,菊石的壳体是一个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锥形管
2,菊石是什么
菊石,它是一种已经灭绝了的软体动物,它们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繁盛于中生代,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菊石是由鹦鹉螺(现在仍然存活在深海中)演化而来的,与鹦鹉螺的形状相似,体外有一个硬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大小差别很大,壳为几厘米或者十几厘米,最小的仅有1厘米,最大的比农村的大磨盘还要大。壳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锥形的和旋转形的,等等。旋转形的壳在菊石中占绝大多数。
3,菊石是不是海生的无脊椎动物
是的菊石,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的一个亚纲。菊石不是现生动物而是已绝灭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泥盆纪至白垩纪。它最早出现在古生代泥盆纪初期(距今约4亿年),繁盛于中生代(距今约2.25亿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白垩纪末期(距今约6500万年)绝迹。菊石通常分为9目约80个超科,约280个科和约 2000 个属,以及许多种和亚种等,它与鹦鹉螺是近亲。[1]
4,菊石类的详细定义
已绝灭的头足动物。化石见于海相泥盆系到白垩系。为有壳类型,很多菊石食肉成性。壳有直、有卷,既起着保护和支撑作用,又像流体静力装置那样,使其适应于水深的变化。壳以具高度弯曲和复杂的缝合线为特征,并以此与鹦鹉螺区别。缝合线出现在内部隔壁与外壳壁相连之处。由于在浅海海域的广泛地理分布、迅速的演化和易于辨认的特征,故是重要的标准化石。在时间上相继出现三类菊石,缝合线一类比一类复杂。具有简单形式的缝合线的称稜角石,全盛期为古生代;以较多弯曲的缝合线为特征的称齿菊石,替代了稜角石,在三叠纪最旺盛;菊石的大多数属在三叠纪末趋向绝灭,但少数属残存下来并发展,白垩纪期间演变为各种形态,以复杂的交织缝合线为特征,称菊石
5,菊石是什么请各位漂亮姐姐和帅气哥哥作答吧急用
其实菊石很弱智的,根本不可怕,只是他的化石样子比较怪异。他们比恐龙更古老,是比较小的软体动物,很早就灭绝了, 菊石因其旋绕的形状而有“阿蒙角”之称,巫师们利用它使“沉睡的神灵显圣”。中世纪的人们把菊石称为“蛇石”,说它们是被7世纪的圣女希尔达砍了头的小蛇。为了符合传说,拣到菊石出售的人,会在其上刻一个蛇头,使它们“恢复原样 菊石的化石被人们赋予了可怕的意义而以 状如蜷曲公羊角的菊石(Ammonites) 菊石因其旋绕的形状,而有「阿蒙角」之称,这是因为一位埃及的神只阿蒙(Ammon),长有卷曲的羊角。巫师利用菊石,使「沉睡的神灵显圣」。中世纪时,人们视菊石如盘曲无头的蛇,尾巴在当中。菊石在英国和德国都称为蛇石。英国约克郡的怀特比城(Whitby)有则传说,说菊石在古代是小蛇,7世纪的圣女希尔达(Hilda)砍了它们的头。为了符合传说,捡到菊石出售的人,曾在其上列一个蛇头,使它们「恢复原样」。
6,菊石的菊石 进化发展
菊石最早出现在距今约4亿年的古生代泥盆纪初期,在中生代得到繁盛,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三叠纪海洋中。因而,它比恐龙的出现早1.7亿年。菊石是由鹦鹉螺演化而来的,属于头足类动物,运动的器官在头部。体外有一个硬壳--这是它自己建造的蜗居,与鹦鹉螺的形状酷似。在头足类的进化过程中,除鹦鹉螺外,其他的种属已不再背负着一个沉甸甸的硬壳,而是轻装前进。 菊石贝壳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锥形的和旋转形,以旋转形的壳为多。菊石的壳也分前、后、背、腹;。菊石壳体的大小差别很大,一般的壳只有几厘米或者几十厘米,最小的仅有1厘米;大的则达到2米。 “棱菊石”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菊石。在2.45亿年前出现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使“棱菊石”从地球上消失了。后来出现了“齿菊石”,当这种动物在三叠纪成为主要的海洋动物时,恐龙也开始到陆地生活。然而,“齿菊石”在大约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就消失了。后来,还有“腹菊石”、“白羊石”、“箭石”。
7,菊石化石怎么挑选
1.菊石的化石太多了,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数量巨大,稀有性没有,所以价值不可能太高;2.菊石的品种也很多,所以,即是是稀有品种,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所以,即是是特别稀有的品种,比起其它的种类化石,价格说服力也不是很高;3.时至今日,菊石的科研价值已经不是很大了,看何况还有它的现生后裔-------鹦鹉螺做比对。科研价值不大,虽然菊石很漂亮,收藏价值也不可能太大。菊石有着漂亮的曲线,有的还留着漂亮的缝合线,特别是抛光后,更是招人喜爱,但是,上述理由决定菊石的价值不可能太高。有一些欧珀拉化的,价值可能高一些。其余的,都属于一般化石。这样的化石居然有这样的标签,初看很正常,实则很雷人啊。 你的这块化石是马达加斯加的菊石是毫无疑问的,马岛菊石很漂亮,很多,这点是毫无疑问的。这样的化石很多,市场价值百元之内或者几百元。你这个个头较小吧,恐怕是前者。 之所以说鉴定证书雷人,是因为此菊石被切了头部。这也是马岛菊石的一个标志,这样的菊石经过抛光,基本就是工艺品了,基本失去了科研的意义,所以,不是脑残的博物馆是不会要这样的东西做标本的。这样的标签怕是商家的一种炒作行为吧。 还有一个要补充,中生代是2.5-0.65亿年,时间直指2.5不能自圆其说。
8,菊石化石是怎样形成
菊石化石 菊石是从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早期的鹦鹉螺目进化而来的,在其后的3亿7千万年间,在全世界的海洋里大量存在,直到白垩纪同其他海生类,诸如箭石以及陆生类恐龙同时从地球上绝种。由于菊石进化很快、分布很广这一特点,这就使其在细分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时期很有价值。作为一类,其特征是体管(与壳腔室相连接的管)的位置是在壳(腹)的外面。在古生代发现的菊石种的骨缝是单一的,而在中生代发现的则是复合的。菊石化石以形成方解石物质,腔室内填满水晶。其变化多端的花纹和美丽的螺电,特别适合观赏与收藏。欧洲及日本、韩国及台湾将小菊石制成首饰和装饰品相当别致,人们或佩戴或作为礼品赠送特别受欢迎。菊石是距今约2亿年前的海洋无脊椎软体动物, 属底栖半游泳生活类型,一般生活在50至80米的浅海底。它具有壳饰丰富,壳壁较厚,外观优美等特点。菊石化石是在东源增坑发现的,共有200多块,是目前全国发现数量最多、 品种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菊石化石群,其中有块42厘米的特大型菊石化石,为南国之冠。由于保存完好,外观纹饰奇特,这些化石看上去更象是长在石头里的菊花,形态可爱。我觉得应该给你否定的答案。理由有以下几种: 1.菊石的化石太多了,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数量巨大,稀有性没有,所以价值不可能太高; 2.菊石的品种也很多,所以,即是是稀有品种,似乎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所以,即是是特别稀有的品种,比起其它的种类化石,价格说服力也不是很高; 3.时至今日,菊石的科研价值已经不是很大了,看何况还有它的现生后裔-------鹦鹉螺做比对。科研价值不大,虽然菊石很漂亮,收藏价值也不可能太大。 菊石有着漂亮的曲线,有的还留着漂亮的缝合线,特别是抛光后,更是招人喜爱,但是,上述理由决定菊石的价值不可能太高。有一些欧珀拉化的,价值可能高一些。其余的,都属于一般化石。
文章TAG:
菊石 菊石的化学成分 化学 化学成分 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