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杜威是什么时候提出游戏教育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出处

作者:本站作者

1,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出处

《学校与社会》

杜威是什么时候提出游戏教育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出处

2,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是哪个教育家说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

杜威是什么时候提出游戏教育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出处

3,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杜威认为,真正理解“从做中学”的涵义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因为“活动的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没有什么新颖的、惊人的东西。特别是自我活动观念的形式,很久以来就是最高教育理想的名称。但是,对活动的解释往往过于注重形式上的和内在固有的意义,因此,它仍旧是一个对实际没有影响的无结果的理想;有时它变成了空洞的词句,只在口头上受到尊崇。要使活动观念产生效果,我们对它的理解必须广阔到足以涵盖包括能力的生长在内的一切事情——特别是包括认清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能力。”在杜威看来,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其次,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做事和活动会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做事和从事活动就不能一律化。“指望一个幼小儿童从事的活动象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或者指望年龄较大的儿童所从事的活动象成人所从事的活动那样复杂,这是可笑的。”因此,只有当儿童要做的事和从事的活动具有呼唤他去做的性质或具有期待他的能力的支持的性质时,只有当困难能起激励作用而不是起使人沮丧的作用时,这种选择才是他力所能及的。  在论述“从做中学”的涵义时,杜威明确指出:工作是“使用中介工具或用具以达到目的”,其区别于“劳动”和“游戏”的是具有理智的特点。它“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地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它涉及各种用工具和材料去进行的表现和建造,一切形式的艺术活动和手工活动,只要它们包括为了达到目的的有意识或深思熟虑的努力。这就是说,它们包括油画、绘画、泥塑、唱歌,只要有对工具——对实行的技巧有些有意的注意。它们包括各种手工训练、木工、金工、纺织、烹饪、缝纫等,只要这些活动包括有一个关于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观念……。它们还包括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对研究材料的搜集、对器具的管理、工作进行中和记录实验情况所需的活动程序。”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威所提出的“从做中学”的内容具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艺术活动,其中有油画、绘画、泥塑、唱歌等;二是手工训练,其中有木工、金工、纺织、烹饪、缝纫、园艺等;三是要动手的科学研究。因此,在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中,“做小人家、造房子、弄家务,……是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感兴趣的经常反复轮换的活动。”  杜威还认为,“从做中学”的内容使儿童关心的并不是那些客观事实和科学定律,而是直接的材料的操作和简单能量的运用,以产生有趣的结果。正如梅休和爱德华兹在《杜威学校》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学校为提供儿童生长的经验所选择的活动应该有3个标准:首先应当是基本的,即作为基本需要的那些东西,例如吃的、穿的、住的。这类活动是真正的和没有时间性的。它们的现实性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努力。其次应当是简单的,例如,儿童能够重新发现、重新发明和重新建造的东西,或者现在小型的、通常的农庄提供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既引起儿童的兴趣,又在他的建造的能力范围之内。这些活动也把儿童引导到未加工的材料,这些材料必须通过儿童反复改制,才能成为他所想象的东西。第三应当是社会性的。这些活动不仅是儿童在做的时候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它们象征社会的情况,并包括儿童能感知和理解的种种关系。一个儿童如果没有经验到比较简单的生活舞台,就不能进入或了解现在的社会组织,正如他如果没有参与过各种比较简单的音乐的体裁就不能欣赏交响曲一样。  杜威又认为,教育者应该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从做中学”的环境,并指导儿童去选择要做的事情和要从事的活动。因此,他强调指出,实现“从做中学”,“与其说是通过专门设计来使课程更有活力和更具体,或者通过取消教科书以及师生间过去那种储水池和抽水机般的关系来达到的,不如说是通过给儿童一个充满了要做的有趣的事的环境来达到的。”因为为任何一群儿童选择作业,从儿童的环境中,从当时能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的一些事物里选择作业,也是智慧的一部分。为了更清楚地表达上述的观点,杜威又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假定有一所学校,学生在那里处在大量的材料、设备和各种工具的包围中。教师只是问他们喜欢做什么,然后告诉他们“就去做吧”,而自己既不动手,也不动脑筋。那么,学生去做什么呢?又怎样保证他们所做的事情不止于是一时的冲动和兴趣的表现呢  杜威告诫人们,在“从做中学”时,儿童“仅仅是去做,不管怎样生动,都是不够的。一个活动或设计当然一定是在学生的经验的范围内,并且同他们的需要相联系——这决不等于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表现出的任何喜爱和愿望。……一个良好设计的检验是,它是不是足够的充分和足够的复杂,向不同的儿童要求各种不同的反应,并允许每个儿童自由地去做,而且按照自己特有的方式做出他的贡献。从教育方面来说,一个良好的活动进一步检验的标志是,它有着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幅度,为的是把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究都包括在里面,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把它们包括起来,那就是每一步开辟了一个新的方面,引起新的问题,唤起对更多的知识的需要,还要在已经完成了什么并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下一步做什么。适应着这两种条件的各种作业活动,将必然导致不仅仅把已知的教材积累起来,而且也把它组织起来。”因此,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儿童去做事和从事活动既不是出于所谓功利的原因,又不是教师为防止儿童懒散淘气而叫他做的作业或练习,更不是用来代替课本的练习。

杜威是什么时候提出游戏教育的,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出处

4,杜威的教育观是什么

杜威鼓励探究与创新教育思想的形成建立在对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教育冲突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革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一方面,在19世纪的欧美社会,随着生理学以及与生理学相关联的心理学的进展、进化论思想的出现、科学实验方法的使用等等,强调发展及变化和重视探究及实验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杜威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精神广泛影响的产物。另一方面,19世纪后期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形成了与以往哲学不同的特点。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强调行动和鼓励探究的哲学。它反对只强调观念的孤立或独处状态,而主张将观念与行动统一起来,并在二者的结合中把观念能否产生效果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杜威教育思想渗透了强调探究和创新的思想,形成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特征。其次,这一思想的形成也与杜威对传统认识论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密切的联系。一般说来,认识论是关于知识以及认知的理论。在杜威看来,认识论所关心的不只是知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认知问题。杜威认为,传统的认识论在认知问题上是以“知识旁观者”的理论(spectator theory of knowledge)出现的。这种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对实在的“静态”把握或关注。杜威指出,这种认识论在认知上存在两个缺陷:一是认知的主体与被认知的对象是分离的,认知者如同“旁观者”或“局外人”一样,以一种“静观”的状态来获取知识;二是认知被理解为一种认识“对象”呈现给认知者的事件,认知者在认识中是被动的。杜威指出,“知识的旁观者”理论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二元论”,在现代科学面前是站不住脚的。现代科学的发展表明:知识不是某种孤立的和自我完善的东西,而是在生命的维持与进化中不断发展的东西。杜威指出,知识的获得不是个体“旁观”的过程,而是“探究”的过程。杜威认为,“探究”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在行动中,知识不是存在于旁观者的被动的理解中,而是表现为主体对不确定情境的积极反应。知识是个体主动探究的结果。从这个思想出发,杜威认为所有成功的探究都遵循一般的模式。这种“探究”模式既可以是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模式,也可以是学校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总之,杜威所主张的以“探究”为基础的认识论批判了传统的“二元论”的认识论,突出了探究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性,为现代教育重新认识知识的作用和学生个体的活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再次,杜威的这一思想也与他对传统教育“知行分离”现象的批判分不开的。在杜威看来,由于知识“旁观者理论”把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相隔离,强调认知是一种认识“对象”呈现给认知者的事情,这样在教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知识为中心,学习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与行为相分离等弊端。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学科变成了书本上的东西,变成了远离儿童经验和不能对行为发生影响的东西。杜威认为,人的知识和行为应当是合一的。如果一个人他所学的知识不能影响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不能源于他所学的知识,那就只会养成一种轻视知识的习惯。从“知行合一”思想出发,杜威强调,学校应当把单纯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转移到儿童的活动上来,依照儿童发展的程序,通过儿童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逐渐发展他的能力,直到他能教育自己为止。杜威对“知行分离”现象的批判和“知行合一”思想的阐述,提出了知识与行为相结合以及个体在获取知识上的主动性问题,为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儿童活动的关系,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提供了指导思想。

5,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什么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详见搜搜百科
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

6,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杜威认为,真正理解“从做中学”的涵义是十分重要的。在杜威看来,在“从做中学”时,必须排除由于外部强制或命令的行动、不能将行动的人引入未来更广阔的领域的行动以及习惯性和机械性的行动。在论述“从做中学”的涵义时,杜威明确指出:工作是“使用中介工具或用具以达到目的”,其区别于“劳动”和“游戏”的是具有理智的特点。它“涉及一切活动,它包括使用中介的材料、用具以及使用各种有意识地用以获得结果的各种技巧。精髓杜威鼓励探究与创新教育思想的形成建立在对社会变革、科学发展和教育冲突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首先,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与杜威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深刻变革的认识分不开的,在杜威看来,自工业革命以来不到100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发生了迅速、广泛和深刻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不仅改变了政治疆界,扩大了生产的规模,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也使得人们的各种生活习惯、道德以及观念和爱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革的重要结果就是促进了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在19世纪的欧美社会,随着生理学以及与生理学相关联的心理学的进展、进化论思想的出现、科学实验方法的使用等等,强调发展及变化和重视探究及实验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为杜威教育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杜威的教育思想正是这一时期科学探索精神广泛影响的产物。

7,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谁

顺应 C.同化 D.平衡 8.“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席勒 9.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

8,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的教育家是谁

福禄倍尔。福禄倍尔高度评价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游戏体系,力图使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来发展认识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体力,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是福禄培尔最先提出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方法

9,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教育家是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古代有孔子、墨子、朱熹、王守仁、王夫之等;近代有何子渊、丘逢甲;现代有蔡元培、陶行知、竺可桢、徐特立等;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近代西方的著名教育家有约翰·杜威、苏霍姆林斯基。
福禄培尔 在一个选择题里面看到过
福禄培尔

10,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还是卢梭啊

是杜威,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最终形成和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相对立的“现代教育学派”
儿童中心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他提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以儿童为中心”,体现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应考虑儿童的个性特征,使每个学生都能发展他们的特长,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做中学“是杜威教学理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理论上是以他的经验论哲学观和本能论心理学思想为基础的,是对传统教育的教学进行全面否定的一个中心论据。“教师中心论: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认为教育过程中,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积极性。

11,谁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之而同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调

德国的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席勒、斯宾塞把游戏看做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发泄。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游戏成熟说,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生物性本质观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和游戏理论的研究。例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贡献:游戏的本能论及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生理性特点。局限性:它尽管强调了游戏是人在童年的重要活动,却仍然不能改变人们对儿童游戏不屑一顾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态度。
搜一下:谁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之而同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调
文章TAG:杜威是什么时候提出游戏教育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出处  杜威  是什么  什么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