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空飞行,在二战时躲开雷达的检测需要超低空飞行
作者:本站作者
1,在二战时躲开雷达的检测需要超低空飞行
一般是离地面三十米以内.因为雷达波是直线的.而地球表面是有弧度的二战时不想被雷达发现也只有超低空飞行了,不象现在可以刷吸收电的涂料,利用外型设计减少反射和利用电离子等等
2,什么是超低空飞行
超低空飞行其他含义飞行高度距离海平面或地面100m以下的飞行叫超低空飞行。超低空飞行在作战中有利于突破敌方防空系统,对敌方目标实施隐蔽突击。特点是:燃料消耗大,使飞机的续航能力降低;机载电子设备作用距离缩短;观察地面角速度大,发现和识别地标难度加大;易受地面高大障碍物和飞鸟的威胁;飞行员精力高度集中,容易疲劳。超低空飞行时,应注意飞行区域与航线的选择,考虑通信、导航、雷达等设备的性能、地面高大障碍物及地区性气象的影响;对飞行区域的高大障碍物应标出其准确高度和位置,必要时组织人员实地核查;飞行航线尽量避开城市、军事基地、大型工厂等重要目标
3,以色列突袭伊拉克时超低空飞行大概几米
一直以60米高度的超低空飞行。时间80分钟,速度0.7马赫。
具体可以看这篇文章: http://bbs.tiexue.net/post_3031792_1.html你所说的是“巴比伦”行动,当时以色列空军以离地只有数十米高的低空飞行。也就是不超过一百米的高度!
4,超低空飞行是指低于高空多少米及超低空飞行雷达收不到信号的原因是
超低空飞行则指10~100米高度,低空飞行是指1000米以下。超低空飞行在一定距离外是可以躲避雷达的,原因如下: 1:因为地面是起伏不平的,有很多小山小丘陵,可以挡住雷达波,从而探测不到超低空飞行的飞行器。 2:在超低空有很多地面的辐射杂波,影响雷达波探测,从而探测不到超低空飞行的飞行器。 3:雷达波从雷达发射出来有一个角度,在这个角度内是没有雷达波的,超低空飞行可以躲在这个雷达盲区内不被发现。
5,飞机为什么很难进行超低空飞行
我国飞行条例中规定:“在空中距离地面或水面1000米的飞行,称为低空飞行。距离地面或水面10米至100米的飞行,称为超低空飞行。”现代战争是立体战争,航空兵部队将首当其冲,首当其用。未来的战争中,航空兵部队低空或超低空飞行,有利于隐蔽接敌,推迟雷达发现时间,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减少敌导弹和大、中口径高射炮对飞机的威胁;便于识别小目标和伪装目标,提高空投、空降侦察的准确性。在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基地,近代美国空袭伊拉克、南斯拉夫,都是利用飞机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来实施的。
6,战斗机在超低空飞行最低能飞多少米这样会有什么危险
技术高超的飞行员能把战斗机飞到5米以下,这个已经是极致,可以看到尾喷口把地面吹出一道气线,优酷上有很多超低空飞行的视频,都是老外的,你可以看下这样有什么危险?危险性到不是很大,也就相当于刀尖上行走,那么高速的飞机在贴地飞行,哪怕控制杆哆嗦一下都会机毁人亡,连弹射的机会都没有。还有地面的扰流、和尘埃颗粒随时都可能造成飞机解体。用喷气飞机能飞到5米下的绝对是畜生级的了一般低于200米 就算是超低空飞行了危险很大 超低空飞行 很可能造成发动机停车主要看实用不实用航展上最低1米都有 不过那是很低的速度在很平整理想的地面速度连200公里都不到实用飞行 山地地形每小时500公里-400公里 30米左右 这是机动性很好,翼载荷很低的飞机海面上可以每小时800公里 贴海7米 速度慢一点海情好一点可以3米
7,飞机在超低空飞行是会产生什么
机翼的侧剖面是一个上缘向上拱起,下缘基本平直的形状。所以气流吹过机翼上下表面而且要同时从机翼前端到达后端,从上缘经过的气流速度就要比下缘的快(因为上缘弧度大,弧长较长,就是说距离较远)。
按照物理学的伯努利方程:同样是流过某个表面的流体,速度快的对这个表面产生的压强要小。因此就得出机翼上表面大气压强比下表面的要小的结论,这样子就产生了升力,升力达到一定程度飞机就可以离地而起。
有个公式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L=Cl*1/2*ρ*V*V*S。
它的意义是:飞机升力是一下五个量的乘积:
1.升力系数Cl (那个C表示系数,l是角码,我没有字符编辑工具打不出来),它的值和飞机的迎风角度等许多精细的变量有关,一般在零点几,详细的记不大情了:(
2.二分之一 就是0.5
3.大气密度ρ (飞机所在环境,可以是高空也可以是低空)
4.飞机相对于周围大气速度的平方 V*V (没有角码打不出来只能这么表示)
5.机翼面积 S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速度相对慢的飞行,就像常见的大小型客机飞行,其他飞行器(只要有机翼)速度不超过一马赫时基本都可以用,但是象战机那种两三马赫的大速度飞行就不行了,速度太大的话机翼表面的空气会变得有黏性,要考虑到雷诺数,那时候就另有一个公式了,很复杂,我也不懂。:)
8,飞机在超低空飞行是会产生什么
类似于低空飞行,区别不是很大,主要考验的是飞行员的心理、驾驶术和飞机性能。与中低空相比,飞行主要特征区别如下:可利用雷达杂波、死角、掩盖飞行行踪:空气阻力增大,很难高速或保持高速飞行:飞行噪音明显:地区风变化大:真高变化频繁:低速飞行地、海效应明显:同样的速度耗油量大增:超短波通讯距离下降:地平线平直、海平线上翘:禁用自驶仪、调整片状态向上:僚机高于长机:鸟撞机率增大:操纵灵敏度增加,但机动范围受限:飞行人员体力、精力消耗较大:、、、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飞机在做超低空超音速飞行时会产生(音爆)现象,会对地面的人员及建筑物产生损害。“音爆”是只有当飞机在作超音速飞行时才会出现。“音爆”的强弱以及即对地面影响的大小,与飞机飞行高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激波和水波一样,距离越远,波的强度也越弱。当飞机作低空超音速飞行时,不但地面的人畜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巨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飞机有角度的超音速飞行时还可以震碎玻璃,甚至损坏不坚固的建筑物,造成直接的损失。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这种影响越来越弱,当超过一定的高度后,地面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另外,当飞机做超低空飞行时,由于越接近地面,气压越大,机体温度将急剧上身,抖动加剧,飞机结构将承受更大的挑战。同时由于高度低,飞机的发动机也容易吸入异物,危及飞行安全。机翼的侧剖面是一个上缘向上拱起,下缘基本平直的形状。所以气流吹过机翼上下表面而且要同时从机翼前端到达后端,从上缘经过的气流速度就要比下缘的快(因为上缘弧度大,弧长较长,就是说距离较远)。 按照物理学的伯努利方程:同样是流过某个表面的流体,速度快的对这个表面产生的压强要小。因此就得出机翼上表面大气压强比下表面的要小的结论,这样子就产生了升力,升力达到一定程度飞机就可以离地而起。 有个公式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l=cl*1/2*ρ*v*v*s。 它的意义是:飞机升力是一下五个量的乘积: 1.升力系数cl (那个c表示系数,l是角码,我没有字符编辑工具打不出来),它的值和飞机的迎风角度等许多精细的变量有关,一般在零点几,详细的记不大情了:( 2.二分之一 就是0.5 3.大气密度ρ (飞机所在环境,可以是高空也可以是低空) 4.飞机相对于周围大气速度的平方 v*v (没有角码打不出来只能这么表示) 5.机翼面积 s 这个公式只适用于速度相对慢的飞行,就像常见的大小型客机飞行,其他飞行器(只要有机翼)速度不超过一马赫时基本都可以用,但是象战机那种两三马赫的大速度飞行就不行了,速度太大的话机翼表面的空气会变得有黏性,要考虑到雷诺数,那时候就另有一个公式了,很复杂,我也不懂。:)
文章TAG:
超低空飞行 在二战时躲开雷达的检测需要超低空飞行 超低空 低空飞行 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