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景泰十年完美攻略,历史上争皇位争的很有名的朝代

作者:本站作者

1,历史上争皇位争的很有名的朝代

隋朝(隋炀帝杨广花十年时间夺太子杨勇之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太子李建成登位)明朝(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建文帝朱允炆之位)(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南宫复辟夺景泰帝 朱祁钰之位)

景泰十年完美攻略,历史上争皇位争的很有名的朝代

2,景泰十年养成攻略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景泰十年养成攻略: 尝试试探了一下养成的事件。。。 第一天早上 御花园 刘昱好感+3;中午宫外,武力+5好感+5 第二天早上 御花园 健康+5、上书房文采+5顾好感+5;中午 御花园健康+5,宫外武力+5,晚上华清宫皇上好感+5 第三天早上 御花园 刘昱好感+3、上书房 文采好感+5;中午宫外 武力好感+5 第四天早上 华清宫 皇上好感+2、御花园 荣贵妃好感+5;中午 御花园 文采+5、宫外 武力+10健康-10;晚上 御花园 金钱+500 第五天早上 华清宫 皇上好感+2、御花园 荣贵妃好感+5;中午 御花园 文采+5、宫外 武力+10健康-10 第六天早上 华清宫 皇上好感+2、御花园 健康-5;中午 御花园 文采+5、宫外 武力+10健康-10;晚上 上书房 文采好感+5 第七天早上 华清宫 皇上好感+2、御花园 健康-5;中午 御花园 文采+5、宫外 武力+10健康-10;晚上 上书房 文采号感+5、御花园文采+3

景泰十年完美攻略,历史上争皇位争的很有名的朝代

3,今天是月圆食吗

今晚,浩渺夜空将迎来10年来我国观测条件最好的月全食。月全食全程将持续近6个小时,从22时06分至22时57分的全食阶段是“红月亮”现身时段。
有啊,十年遇一次,八点开始,最好看一看吧
是,记地看啊
今天有十年来最完美的月全食,时长达6小时
是啊

景泰十年完美攻略,历史上争皇位争的很有名的朝代

4,永嘉长公主是谁详细说明

永嘉公主(1376年-1455年10月12日),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女,母为郭惠妃。汝阳公主同母姐。 洪武九年出生。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六日(1389年11月23日),公主下嫁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永乐三年,进封永嘉长公主。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1424年11月21日),进封永嘉大长公主。宣德十年,公主乞请给其子郭珍嗣。景泰六年九月二日(1455年10月12日),公主去世,享年八十岁。 明世宗即位时,永嘉公主的元孙郭勋受宠,特为永嘉公主求谥号,后赐谥贞懿。 希望对你有帮助 。
乾煦三十四年六月,兹承皇上圣喻,怡国嘉和硕公主端雅大方,秀外慧中,故加封号“端”,是为“怡国端嘉和硕公主”。另年纪渐长,敕造城东公主府一座,赐居。乾煦三十六年九月初四,圣宗皇帝崩,擢升为“荣国靖端和硕永嘉长公主”。
永嘉公主(1376年-1455年10月12日),明朝公主。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二女,母为郭惠妃。汝阳公主同母姐。 洪武九年出生。洪武二十二年十一月六日(1389年11月23日,公主下嫁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镇。永乐三年,进封永嘉长公主。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壬申(1424年11月21日),进封永嘉大长公主。宣德十年,公主乞请给其子郭珍嗣。景泰六年九月二日(1455年10月12日),公主去世,享年八十岁。 明世宗即位时,永嘉公主的元孙郭勋受宠,特为永嘉公主求谥号,后赐谥贞懿。

5,明朝年号按照次序一定要全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洪武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代宗 朱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孝宗 朱右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世宗 碃肌百可知玖版雪保磨朱厚囱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参考资料:post.baidu.com/f?kz=74097340
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
w b zd
洪武 1368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1398 惠帝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孙 永乐 1402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1424 仁宗 朱高炽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长子 宣德 1425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炽之长子 正统 1435 英宗 朱祁镇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碃肌百可知玖版雪保磨朱瞻基之长子 景泰 1450 代宗 祁钰 正统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顺 1457 英宗 朱祁镇 景泰八年正月复辟(1457.2) 31 8 38 成化 1464 宪宗 朱见深 天顺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镇之长子 弘治 1487 孝宗 朱佑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见深之第三子 正德 1505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长子 嘉靖 1521 世宗 朱厚璁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庆 1567 穆宗 朱载后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囱之第三子 万历 1572 神宗 朱翊钧 隆庆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载后之第三子 泰昌 1620 光宗 朱常洛 万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钧之长子 天启 1620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长子 崇祯 1627 思宗 朱由检 天启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6,我国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哪本书

中国史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鲁文公十四年 前613 《春秋》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秦厉共公十年 前467 《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 ◆秦始皇七年 前240 5月15日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汉文帝后元二年 前163 5月12日 《汉书·天文志》 汉文帝后元二年正月壬寅,天 夕出西南。 ◆汉昭帝始元二年 前87 7月10日 《汉书·天文志》 孝昭始元中,汗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 ◆汉成帝元延元年 前12 10月9日 《汉书·五行志》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六日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锋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后妃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汉明帝永平八年 66 2月2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平八年,六月壬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凌太微,至上阶,凡现五十六日去柳。 ◆汉顺帝永和六年 141 4月1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星。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长六尺,癸未昏见西北,历毕昴。甲申在东井,遂历舆贵柳七星张,光炎及三台,至轩辕中灭。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218 5月28日 《后汉书·天文志》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孛星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座。 ◆晋惠帝元康五年 295 4月23日 《晋书·天文志》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374 2月13日 《晋书·天文志》 宁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于女虚,经氐、角、亢、轸、翼、张,至三月丙戌,彗星见于氐。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451 6月26日 《宋书·天文志》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彗星见卷舌,入太微,逼帝座,犯上相,拂屏,出端门,灭翼轸。 ◆北魏庄帝永安三年 530 9月27日 《魏书·天象志》 永安三年七月甲午,有彗星晨见东北方,在东台中一丈,长六尺,正白色,东北行,西南指。丁酉距下台上星西北一尺,而晨伏。庚子夕见西北方,长尺,东南指,渐移入氐,至八月己未渐见,癸亥灭。 ◆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3月18日 《隋书·天文志》 大业三年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至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 ◆唐武帝后光宅元年 684 10月7日 《新唐书·天文志》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 ◆唐肃宗乾元三年 760 5月22日 《新唐书·天文志》 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见于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历昴、毕、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至右执法西,凡五旬余不见。 ◆唐文帝开成二年 837 2月28日 《新唐书·天文志》 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见于危,长七尺余,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光耀愈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余,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长二余丈,广三尺。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长五丈,无歧,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余,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 ◆梁太祖乾化二年 912 7月17日 《新五代史·司天考》 乾化二年四月壬申,彗出于张,申戌彗出灵台。 ◆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 9月3日 《宋史·天文志》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宋英治平三年 1066 3月20日 《宋史·天文志》 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在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泊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北,有星无芒。彗益东行,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座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有星孛气,如一升器,历营室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1145 4月18日 《宋史·天文志》 绍兴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销。 ◆宋宁宗嘉定十五年 1222 9月29日 《宋史·天文志》 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出右摄提,光芒约三丈以上,其体小如木星,凡两月,行历氐、房、心乃没。 ◆元成宗大德五年 1301 10月27日 《元史·天文志》 大德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东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西北,后经文昌、斗魁,南扫太阳,又扫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星长丈余,至天市垣,巴蜀之东,梁楚之南,宋星上,长盈尺,凡四十六日而灭。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 1378 11月11日 《明史·天文志·客星篇》 洪武十一年九月甲戌,客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 ◆明景宗景泰七年 1456 6月9日 《明史·天文志》 景泰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明世宗嘉靖十年 1531 8月26日 《明史·天文志》 嘉靖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罇,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宿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1607 10月27日 《明史·天文志》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于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 ◆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 9月15日 《清朝文献通考》 七月己巳,彗星见东北方,白色,尾迹长二尺余,指西南,在井宿北河北。壬申行东北,尾迹长六尺余。 ◆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3月13日 《清朝文献通考》 二十四年三月甲午,彗星见于虚宿之次,色苍白,尾迹长尺余,指西南,每夜顺行,十余日伏不见。四月戊辰复出,在张宿,体势甚微,向东顺行,至五月初隐伏。 ◆清道光十五年 1835 11月16日 《清朝续文献通考》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十一日彗星见。 ◆清宣统二年 1910 4月20日 《清朝续文献通考》 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寅初初刻,东北方云中彗星出见,尾指西南方。因在云中,未能考测。初五日寅初一刻,东北方见彗星,在外屏之北,尾指西南危宿土公吏之间,测得彗星高四度,正东偏北十五度,嗣于十六日不见。 四月十八日戌正三刻,正西偏南柳宿间彗星出见,尾指东南,翼宿名堂之间,测得彗星高二十六度,正西偏南十二度。日渐微,至五月三十日不见。 张钰哲先生在他的《哈雷彗星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一文中认为,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为《淮南子·兵略训》中的:“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当战之时,十日乱于上,风雨击于中。”这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前1057或前1056,如果把它列为哈雷彗星的第一次回归(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找到比这更早的记录),那么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41次,我国记录了其中的33次,从前1057或前1056到前613有5次没有记录,从前613到前467有1次没有记录,从前467到前240有2次没有记录(这些缺失的记录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文献可以补充)。详细情况请阅读quasar的文章,1986年的那次没有列出,不过很容易查到。 世界公认最早、最可靠的记录是《史记》中前240的那次。西欧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在66年。还望采纳谢谢
中国史书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 ◆鲁文公十四年 前613 《春秋》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秦厉共公十年 前467 《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年,彗星见。 ◆秦始皇七年 前240 5月15日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 ◆汉文帝后元二年 前163 5月12日 《汉书·天文志》 汉文帝后元二年正月壬寅,天 夕出西南。 ◆汉昭帝始元二年 前87 7月10日 《汉书·天文志》 孝昭始元中,汗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垣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 ◆汉成帝元延元年 前12 10月9日 《汉书·五行志》 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河戌北,率行轩辕太微,后六日度有余,晨出东方;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锋炎再贯紫宫中;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后妃之域,南逝度,犯大角摄提,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汉明帝永平八年 66 2月2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平八年,六月壬午,长星出柳、张三十七度,犯轩辕,刺天船,凌太微,至上阶,凡现五十六日去柳。 ◆汉顺帝永和六年 141 4月10日 《后汉书·天文志》 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长六七尺,色青白,西南指营室及坟墓星。丁丑彗星在奎一度,长六尺,癸未昏见西北,历毕昴。甲申在东井,遂历舆贵柳七星张,光炎及三台,至轩辕中灭。 ◆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 218 5月28日 《后汉书·天文志》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孛星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犯历五车、东井、五诸侯、文昌、轩辕、后妃、太微,锋炎指帝座。 ◆晋惠帝元康五年 295 4月23日 《晋书·天文志》 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 ◆晋孝武帝宁康二年 374 2月13日 《晋书·天文志》 宁康二年正月丁巳,有星孛于女虚,经氐、角、亢、轸、翼、张,至三月丙戌,彗星见于氐。 ◆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 451 6月26日 《宋书·天文志》 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彗星见卷舌,入太微,逼帝座,犯上相,拂屏,出端门,灭翼轸。 ◆北魏庄帝永安三年 530 9月27日 《魏书·天象志》 永安三年七月甲午,有彗星晨见东北方,在东台中一丈,长六尺,正白色,东北行,西南指。丁酉距下台上星西北一尺,而晨伏。庚子夕见西北方,长尺,东南指,渐移入氐,至八月己未渐见,癸亥灭。 ◆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 3月18日 《隋书·天文志》 大业三年三月辛亥,长星见西方,竟天,干历奎、娄,至角、亢而没;至九月辛未,转见南方,亦竟天,又干角、亢,频扫太微、帝座,干犯列宿,唯不及参、井,经岁乃灭。 ◆唐武帝后光宅元年 684 10月7日 《新唐书·天文志》 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 ◆唐肃宗乾元三年 760 5月22日 《新唐书·天文志》 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见于东方,在娄、胃间,色白,长四尺,东方疾行,历昴、毕、觜、觿、参、东井、舆鬼、柳、轩辕,至右执法西,凡五旬余不见。 ◆唐文帝开成二年 837 2月28日 《新唐书·天文志》 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见于危,长七尺余,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光耀愈盛。癸丑在虚,辛酉长丈余,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长二余丈,广三尺。癸亥愈长且阔,三月甲子在南斗。乙丑长五丈,无歧,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东指。己巳长八丈余,在张。癸未长三尺,在轩辕右不见 ◆梁太祖乾化二年 912 7月17日 《新五代史·司天考》 乾化二年四月壬申,彗出于张,申戌彗出灵台。 ◆宋太宗端拱二年 989 9月3日 《宋史·天文志》 端拱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历右摄提,凡三十日,至亢没。 ◆宋英治平三年 1066 3月20日 《宋史·天文志》 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在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许,西南指危,泊坟墓,渐东速行,近日而伏。至辛巳夕见西北,有星无芒。彗益东行,别有白气一,阔三尺许,贯紫微极星,并房宿,首尾入浊。益东行,历文昌、北斗,贯尾。至壬午星复有芒,彗长丈余,阔三尺余,东北指,历五车,白气为歧,横天,贯北河、五诸侯、轩辕、太微、五帝座内五诸侯,及角、亢、氐、房宿。癸未彗长丈五尺,有星孛气,如一升器,历营室至张,凡一十四舍,积六十七日,星气孛皆灭。 ◆宋高宗绍兴十五年 1145 4月18日 《宋史·天文志》 绍兴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丙申复见于参度。五月丁巳,化为客星,其色青白。壬戌留守张,至六月丁亥乃销。 ◆宋宁宗嘉定十五年 1222 9月29日 《宋史·天文志》 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出右摄提,光芒约三丈以上,其体小如木星,凡两月,行历氐、房、心乃没。 ◆元成宗大德五年 1301 10月27日 《元史·天文志》 大德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东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如南河大星,色白,长五尺,直西北,后经文昌、斗魁,南扫太阳,又扫北斗、天机、紫微垣、三公、贯索,星长丈余,至天市垣,巴蜀之东,梁楚之南,宋星上,长盈尺,凡四十六日而灭。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 1378 11月11日 《明史·天文志·客星篇》 洪武十一年九月甲戌,客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余,扫内阶,入紫微宫,扫北极五星,犯东垣少宰,入天市垣,犯天市,至十月己未阴云不见。 ◆明景宗景泰七年 1456 6月9日 《明史·天文志》 景泰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指西南。五月癸酉渐长丈余,戊子西北见于柳,长九尺余,扫犯轩辕星。甲午见于张,长七尺余,扫太微北,西南行。六月壬寅,入太微垣,长尺余。十二月甲寅,彗星复见于毕,长五寸,东南行,渐长,至癸亥而没。 ◆明世宗嘉靖十年 1531 8月26日 《明史·天文志》 嘉靖十年闰六月乙巳,彗星见于东井,长尺余,扫轩辕第一星,芒渐长,至翼长七尺余,东北扫天罇,入太微垣,扫郎位,行角宿东南,扫亢北第二星,渐敛,积三十四日而没。 ◆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1607 10月27日 《明史·天文志》 万历三十五年八月辛酉朔,彗星见于东井,指西南,渐往西北。壬午自房历心灭。 ◆清康熙二十一年 1682 9月15日 《清朝文献通考》 七月己巳,彗星见东北方,白色,尾迹长二尺余,指西南,在井宿北河北。壬申行东北,尾迹长六尺余。 ◆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3月13日 《清朝文献通考》 二十四年三月甲午,彗星见于虚宿之次,色苍白,尾迹长尺余,指西南,每夜顺行,十余日伏不见。四月戊辰复出,在张宿,体势甚微,向东顺行,至五月初隐伏。 ◆清道光十五年 1835 11月16日 《清朝续文献通考》 道光十五年闰六月十一日彗星见。 ◆清宣统二年 1910 4月20日 《清朝续文献通考》 宣统二年四月初二日寅初初刻,东北方云中彗星出见,尾指西南方。因在云中,未能考测。初五日寅初一刻,东北方见彗星,在外屏之北,尾指西南危宿土公吏之间,测得彗星高四度,正东偏北十五度,嗣于十六日不见。 四月十八日戌正三刻,正西偏南柳宿间彗星出见,尾指东南,翼宿名堂之间,测得彗星高二十六度,正西偏南十二度。日渐微,至五月三十日不见。 张钰哲先生在他的《哈雷彗星轨道演变趋势和它的古代历史》一文中认为,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为《淮南子·兵略训》中的:“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当战之时,十日乱于上,风雨击于中。”这次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在前1057或前1056,如果把它列为哈雷彗星的第一次回归(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找到比这更早的记录),那么到1986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41次,我国记录了其中的33次,从前1057或前1056到前613有5次没有记录,从前613到前467有1次没有记录,从前467到前240有2次没有记录(这些缺失的记录在世界范围内也没有文献可以补充)。详细情况请阅读quasar的文章,1986年的那次没有列出,不过很容易查到。 世界公认最早、最可靠的记录是《史记》中前240的那次。西欧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在66年。
鲁国编年史《春秋》
文章TAG:景泰十年完美攻略  历史上争皇位争的很有名的朝代  景泰  十年  完美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