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弱冠负文翰,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多少岁

作者:本站作者

1,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多少岁

20岁古汉族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冠礼”,是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源于周朝。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在《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弱冠负文翰,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多少岁

2,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 什么意思啊

二十左右的时候就背负着自己的文章,在这个地方听到鹿的鸣叫。这是罗隐说自己在20岁左右的时候就进京赶考,以期得到利禄。鹿者,禄也。但罗隐一生遭遇坎坷,十次应试均遭黜落,辗转江湖干禄求食,直到五十五岁回乡投靠镇海节度使钱鏐,才暂时结束漂泊的生活。

弱冠负文翰,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多少岁

3,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1、“弱冠负文翰,此中听鹿鸣”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2、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3、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4、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弱冠负文翰,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多少岁

4,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

20岁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称为及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古代男子20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古时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到一定的年龄时候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男行加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举行冠礼仪式是非常讲究和慎重的。据《仪礼.士冠礼》上所载,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由父亲或兄长在宗庙里主持冠礼。行加冠礼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三次加冠完成后,主人必须设酒宴招待宾赞等人(赞是宾的助手),叫“礼宾”。“礼宾”后,受冠者入内拜见母亲,然后由宾取“字”,代表今后自己在社会上有其尊严。古人认为成年后,只有长辈才可称其“名”,一般人或平辈只可称其“字”,因此要取“字”便于别人称呼。接着再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之后,受冠者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礼帽礼服,带着礼品,去拜见国君、卿大夫(在乡有官位者)和乡先生(退休乡居的官员)。冠礼的仪式,从周朝开始持续到清朝,直到清末民初,由于西风东渐,冠礼也就逐渐没落而消失了。

5,关于弱冠的诗句

《咏史》年代: 魏晋 作者: 左思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送李大夫赴广州》年代: 唐 作者: 钱起一贤间气生,麟趾凤凰羽。何意人之望,未为王者辅。出镇忽推才,盛哉文且武。南越寄维城,雄雄拥甲兵。鼓门通幕府,天井入军营。厥俗多豪侈,古来难致礼。唯君饮冰心,可酌贪泉水。忠臣感圣君,徇义不邀勋。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征途凡几转,魏阙如在眼。向郡海潮迎,指乡关树远。按节化瓯闽,下车佳政新。应令尉陀俗,还作上皇人。支离交俊哲,弱冠至华发。昔许霄汉期,今嗟鹏鷃别。图南不可御,惆怅守薄暮。《马秀才草书歌》年代: 唐 作者: 权德舆伯英草圣称绝伦,后来学者无其人。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纸纷纷运纤腕。初闻之子十岁馀,当时时辈皆不如。犹轻昔日墨池学,未许前贤团扇书。艳彩芳姿相点缀,水映荷花风转蕙。三春并向指下生,万象争分笔端势。有时当暑如清秋,满堂风雨寒飕飕。乍疑崩崖瀑水落,又见古木饥鼯愁。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忆昔谢安问献之,时人虽见那得知。《满庭芳·梅拆数枝》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梅拆数枝,蓂舒四荚,二阳始觉来临。五云呈瑞,渤海复生申。信道当年庆诞,人推天上石麒麟。果然是,名驰雁塔,弱冠绿袍新。鸾栖,虽小试,仕途发轫,现宰官身。信倚需一札,飞下天庭。自是调羹大手,环召也、快展经纶。称觞处,彩堂具庆,芳桂对萱椿。《沁园春·弱冠离家》年代: 元 作者: 许有壬弱冠离家,浪走人间,馀三十年。柰救时才短,虚尘政府,读书功少,深负经筵。风月西清,冰霜柏署,一岁中间漫几迁。君恩重,便不教覆*,直许归田。丰碑高表洹阡。又飞上吴头万里船。把家传图史,拂除尘蠹,旧栽松竹,收贮云烟。大别嵯峨,鹄逢缥缈,尽在先生几案前。闲人事,但登楼小酌,闭户高眠。《拟行路难》年代: 南北朝 作者: 鲍照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丈夫四十强而仕。余当二十弱冠辰。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对酒叙长篇。穷途运命委皇天。但愿樽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直得优游卒一岁。何劳辛苦事百年。1、弱冠弄柔翰魏晋左思 只查询左思的结果 《咏史》2、弱冠燕赵来唐李白 只查询李白的结果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3、弱冠相知早唐沈佺期 只查询沈佺期的结果 《饯高唐州询》4、弱冠偶良晨唐储光羲 只查询储光羲的结果 《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5、弱冠遭世难唐韦应物 只查询韦应物的结果 《京师叛乱寄诸弟》6、差池弱冠年唐杜甫 只查询杜甫的结果 《哭韦大夫之晋》7、弱冠至华发唐钱起 只查询钱起的结果 《送李大夫赴广州》8、弱冠被华缨唐卢纶 只查询卢纶的结果 《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9、弱冠駸駸暮齿宋刘辰翁 只查询刘辰翁的结果 《念奴娇·先生自寿》10、年弱冠宋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江神子/江城子》11、弱冠绿袍新宋无名氏 只查询无名氏的结果 《满庭芳·梅拆数枝》12、弱冠无所就唐权德舆 只查询权德舆的结果 《寓兴》13、白眉年少未弱冠唐权德舆 只查询权德舆的结果 《马秀才草书歌》14、弱冠游咸京唐刘禹锡 只查询刘禹锡的结果 《谒柱山会禅师》15、弱冠游灵台唐孟郊 只查询孟郊的结果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16、年过弱冠风尘里唐刘得仁 只查询刘得仁的结果 《山中寻道人不遇》17、年逾弱冠即为老唐韩偓 只查询韩偓的结果 《惜春》18、弱冠离家元许有壬 只查询许有壬的结果 《沁园春·弱冠离家》19、只今年逾弱冠元凌云翰 只查询凌云翰的结果 《木阑花慢 寿侄云达时七下四日也》20、只今年逾弱冠元凌云翰 只查询凌云翰的结果 《木阑花慢 寿侄云达时七下四日也》21、弱冠逢世阻魏晋陶渊明 只查询陶渊明的结果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22、弱冠参戎魏晋曹摅 只查询曹摅的结果 《赠欧阳建》23、弱冠休风魏晋陆云 只查询陆云的结果 《赠顾骠骑诗 有皇》24、弱冠慷慨魏晋陆云 只查询陆云的结果 《答兄平原诗》25、余当二十弱冠辰南北朝鲍照 只查询鲍照的结果 《拟行路难》26、弱冠参多士南北朝鲍照 只查询鲍照的结果 《拟古诗》27、弱冠慕前踪南北朝沈约 只查询沈约的结果 《怀旧诗 伤王融》28、弱冠阙师友南北朝萧衍 只查询萧衍的结果 《撰孔子正言竟述怀诗》29、弱冠穷六经南北朝萧衍 只查询萧衍的结果 《会三教诗》30、弱冠寻方数岁华清龚自珍 只查询龚自珍的结果 《已亥杂诗 207》31、卓 全凭弱冠争清龚自珍 只查询龚自珍的结果 《已亥杂诗 302》32、弱冠学道朝天京元杨维桢 只查询杨维桢的结果 《医师行,赠袁炼师》33、弱冠寻芳数岁华近代宁调元 只查询宁调元的结果 《感旧,集定庵句》34、弱冠弄文史现代陈独秀 只查询陈独秀的结果 《述哀》35、何郎弱冠称神勇现代陈独秀 只查询陈独秀的结果 《存殁六绝句》36、弱冠来京华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断河酒楼得花字落字二首》37、弱冠至休致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老而健贫而诗自志其喜八首》38、弱冠至七十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39、弱冠历吴楚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秋晚杂书三十首》40、弱冠君有子宋五迈 只查询五迈的结果 《寄浙漕王子文野以思君令人老五字为韵得诗五》41、男儿才弱冠唐权德舆 只查询权德舆的结果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42、弱冠同怀长者忧唐刘禹锡 只查询刘禹锡的结果 《重答柳柳州》43、弱冠下茅岭唐顾非熊 只查询顾非熊的结果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44、弱冠负文翰唐罗隐 只查询罗隐的结果 《南康道中》45、弱冠封侯四海推唐徐夤 只查询徐夤的结果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46、吾兄虽弱冠清冷士嵋 只查询冷士嵋的结果 《哭子晋兄》47、妙龄正弱冠宋陈淳 只查询陈淳的结果 《谨所之赠王氏子》48、年方登弱冠陈麟 只查询陈麟的结果 《题释英白云集》49、收科弱冠中宋陈宓 只查询陈宓的结果 《挽郑大监》50、弱冠飞英翰墨林宋陈襄 只查询陈襄的结果 《寄李惟肖》51、我才弱冠出乡闾宋陈藻 只查询陈藻的结果 《黄景咏七十》52、自从弱冠为游子宋陈藻 只查询陈藻的结果 《纪梦》53、老夫弱冠奇一秋宋陈藻 只查询陈藻的结果 《赠高待聘》54、如今弱冠归妻后宋陈著 只查询陈著的结果 《次儿生日八句示之》55、华年弱冠近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呈吴门王治中元俞都中参政伯大孙先人同榜》56、弱冠清修更老成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次韵谢吕君见寄二首》57、弱冠初游鬓如漆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三天竺还五首》58、五十四年前弱冠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三月八日百五节林敬舆携酒约盛元仁戴帅初方》59、弱冠吟诗六十年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思家五首》60、昔年初弱冠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送紫阳赵山长治台叟三首》61、忆昔我弱冠宋郭印 只查询郭印的结果 《提宫宇文朝议挽辞》62、二十日弱冠宋何梦桂 只查询何梦桂的结果 《诫子》63、儿今弱冠昔何有宋孔武仲 只查询孔武仲的结果 《泊赵屯》64、弱冠司国章宋寇准 只查询寇准的结果 《述怀》65、弱冠论交老更坚宋李弥逊 只查询李弥逊的结果 《宝学连公挽诗二首》66、弱冠近天墀宋李弥逊 只查询李弥逊的结果 《节使少师王公挽诗二首》67、弱冠声名翰墨场宋李弥逊 只查询李弥逊的结果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68、男子无闻已弱冠宋李廌 只查询李廌的结果 《镜屏诗二首》69、弱冠相逢今四十宋强至 只查询强至的结果 《京师逢徐良温叟明府》70、弱冠功名喜自邀宋强至 只查询强至的结果 《哭曾四丈供备》71、弱冠交游鬓发苍宋司马光 只查询司马光的结果 《和邠守宋席去来卜居与南园为邻》72、弱冠游穷边宋司马光 只查询司马光的结果 《子厚先生哀辞》73、忆昔我年未弱冠宋苏颂 只查询苏颂的结果 《送王秀才出京》74、弱冠登龙入粉闱宋王操 只查询王操的结果 《上李昉相公》75、弱冠纡缨绂宋王禹偁 只查询王禹偁的结果 《五哀诗故国子博士部公》76、年将弱冠非童子宋余良弼 只查询余良弼的结果 《教子诗》77、长思当弱冠宋张师锡 只查询张师锡的结果 《老儿诗五十韵》78、弱冠诵流传宋赵蕃 只查询赵蕃的结果 《寄衡州舅氏》79、识自弱冠初宋赵蕃 只查询赵蕃的结果 《秋怀十首》80、弱冠揖高科宋郑侠 只查询郑侠的结果 《观孔义甫与谢致仕诗有感》81、弱冠早登龙唐王昌龄 只查询王昌龄的结果 《寒食卧疾喜李少府见寻》82、爱君方弱冠唐皇甫冉 只查询皇甫冉的结果 《送孔党赴举》83、弱冠家庐岳唐李端 只查询李端的结果 《长安书事寄卢纶》84、弱冠投边急唐王贞白 只查询王贞白的结果 《少年行二首》85、士安逾弱冠唐吴筠 只查询吴筠的结果 《高士咏·玄晏先生》86、弱缕冠絺衣南北朝沈约 只查询沈约的结果 《咏甘蕉诗》87、弱冠相知今白发宋陈宓 只查询陈宓的结果 《挽方佥判》88、君今弱冠不可那宋陈起 只查询陈起的结果 《楷书歌赠人》89、忆我弱甫冠宋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忆我二首各三十韵》90、弱冠诗名六十年宋顾逢友 只查询顾逢友的结果 《顾君际近集》91、乞灵从弱冠宋孔武仲 只查询孔武仲的结果 《庙下候风呈同行》92、饭蔬力弱防冠坠宋刘筠 只查询刘筠的结果 《天禧戊午岁立夏奉祀太一宫斋宿有感》93、樽酒论文弱冠前宋刘宰 只查询刘宰的结果 《送姜君玉赴省试》94、弱冠承赏延宋楼钥 只查询楼钥的结果 《送元声弟赴水阳监镇》95、季也误弱冠宋陆文圭 只查询陆文圭的结果 《竹支以其季子将有远行丐余一言余与翁游视其》96、弱冠无所闻宋蒲寿宬 只查询蒲寿宬的结果 《示儿》97、弱冠文章惊殿幄宋强至 只查询强至的结果 《王尚书生辰》98、弱冠事笔耕宋沈与求 只查询沈与求的结果 《次韵刘殿院赠钱圃翁》99、弱冠游神京宋释智圆 只查询释智圆的结果 《送惟凤师归四明》100、弱冠衡茅住宋苏辙 只查询苏辙的结果 《葺东斋》101、昔君弱冠我犹儿宋王迈 只查询王迈的结果 《寄谢希贤先觉表兄》102、弱冠珥朝簪宋王禹偁 只查询王禹偁的结果 《送正言杨学士之任缙云》103、我从二子方弱冠宋王之道 只查询王之道的结果 《酬潘县尉》104、忆昔弱冠游芹宫宋许应龙 只查询许应龙的结果 《代上庠同舍上廷评》105、君年甫弱冠宋杨万里 只查询杨万里的结果 《送子上弟之石井》106、弱冠慈母仙去早宋姚勉 只查询姚勉的结果 《梦保母如儿时》107、最小郎君今弱冠宋曾几 只查询曾几的结果 《闻李泰发参政得旨自便将归以诗迓之》108、决科甫弱冠宋张耒 只查询张耒的结果 《赠张公贲》109、余方弱冠事科举宋张嵲 只查询张嵲的结果 《赠赵公旦》110、大儿逾弱冠明戴良 只查询戴良的结果 《忆子》111、弱冠弄篇帙明高叔嗣 只查询高叔嗣的结果 《送别永之》112、弱冠抗高议明何允泓 只查询何允泓的结果 《徐文贞阶》113、弱冠理玄训明金大车 只查询金大车的结果 《归途杂诗二首》114、宗侯弱冠我尚幼明来复 只查询来复的结果 《听斗谷宗侯琵琶歌》115、弱冠负婉娈明卢柟 只查询卢柟的结果 《赠故大同府节判魏张公祝入祠七十韵》116、弱冠卢卿果登第明陆之裘 只查询陆之裘的结果 《赠梁五兄》117、记得先朝年弱冠明吕皞 只查询吕皞的结果 《十月写怀》118、长者未弱冠明秋潭舷公 只查询秋潭舷公的结果 《简道可法兄》119、弱冠精华开明汤显祖 只查询汤显祖的结果 《三十七》120、弱冠好山水明危素 只查询危素的结果 《游庐山栖贤寺》121、弱冠已银印唐岑参 只查询岑参的结果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122、弱冠负高节唐高适 只查询高适的结果 《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123、借问督邮才弱冠唐皇甫冉 只查询皇甫冉的结果 《送李录事(一作裴员外)赴饶州》124、弱冠早相知唐司空曙 只查询司空曙的结果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苗公即参军舅氏)》125、弱冠弄笔砚宋陈应龙 只查询陈应龙的结果 《吴徐宪应特》126、弱岁儒其冠宋韩维 只查询韩维的结果 《送赵员外之官宪州》127、弱冠英才已惊世宋司马光 只查询司马光的结果 《和胜之雪霁借马入局偶书》128、弱冠中正鹄宋王禹偁 只查询王禹偁的结果 《送朱九龄》129、汝年今弱冠宋于石 只查询于石的结果 《示衢子》130、弱冠为儒世所推宋喻良能 只查询喻良能的结果 《挽施州使君钟公》131、大男逾弱冠明戴良 只查询戴良的结果 《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并序)》132、我生弱冠余明汤显祖 只查询汤显祖的结果 《赴帅生梦作(有序)》133、奈何才弱冠明王绂 只查询王绂的结果 《题义方书舍》134、弱冠弄柔翰明王问 只查询王问的结果 《将至徐作》135、此物怀当弱冠年明王寅 只查询王寅的结果 《箭月歌》136、忆曾弱冠客安西明朱曰藩 只查询朱曰藩的结果 《燕薁引》

6,艹操曹丞相最霸气的一句话是哪句

曹丞相最霸气的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三国中,曹操应该是性格最复杂,历史争议最多的一个人了,长期以来,“扬刘抑曹”历史观点一直占主导位置,所以曹操几乎一直是反面人物的代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评价是“世之奸雄”;戏曲艺术中,曹操也是以白脸奸贼的形象出现。尤其是曹操在错杀吕伯奢后所说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长久以来更是为世人所垢病,似乎这就是曹操寡仁少义,世之奸雄的铁证。然而,在详细的了解三国历史后,我们不难发现,曹操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诗人。他的综合素质和个人魅力在当时实在是很难有人可以比肩。虽然他出身卑贱,是宦官之后,曾经是顽劣少年,但他弱冠入仕后,抨击时政、打击豪强、剿灭宦官、讨伐董卓、平定黄巾、西迎献帝、苦斗南阳、血战官渡、北上冀并、南下荆扬,为结束战乱分裂,恢复社会生产,重建稳定社会艰苦奋斗了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至于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慨叹,我认为有如下两个原因,其一:曹操夜宿吕伯奢家是在刺杀董卓失败之后的流亡阶段,精神高度紧张,在错杀吕伯奢一家老小之后,仰天长叹“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内心痛苦与自责后的自我安慰,是对于大错以后的一种自我开脱。其二:曹操在内心深处是有强烈的自我意识的,他认为,纵观天下,能平定乱世,统一天下的只有他曹某人。这一点可以从后来曹操在袁绍大营里对袁绍充满鄙夷的“竖子不足与谋”的评价中看的出来,还有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他对刘备说“论天下英雄,唯玄德与操尔!”由此可见,在曹操的内心深处,因为自己肩负着统一天下、平定乱世的重任的,所以吕伯奢是可以死的,但自己是绝对不能死的,别人是可以辜负的,但自己是绝对不能被别人辜负的。一个风起云涌的乱世造就了一个具有浓郁传奇色彩的曹操,无论说他是“拨乱世的英雄”还是说他是“挟天子的奸贼”,总之,曹操是一个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一位充满了人格魅力而又有这缺点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你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有疑问,请追问。
宁可我负天下人 不可天下人负我吧

7,伯乐韩愈太平广钞翻译

李贺字长吉,唐诸王孙也。父瑨肃,边上从事。贺年七岁,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时韩愈与皇甫湜贤贺所业,奇之而未知其人。因相谓曰:“若是古人,吾曹不知者。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会有以瑨肃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其子。既而总角①荷衣而出。二公不之信,因面试一篇。贺承命欣然,操觚②染翰,旁若无人。仍目曰《高轩过》,曰:“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磨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耿耿贯当中。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负天鸿,他日不羞蛇作龙。”二公大惊,遂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所居,亲为束发。年未弱冠,丁内艰。他日举进士,或谤贺不避家讳,文公时著辨讳一篇。不幸未状室而终。【注释】①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语出《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②觚:古代一种写字用的木板。【译文】李贺字长吉,是唐皇室的王孙。他的父亲叫李瑨肃,从事一些低位官职的事务。李贺七岁时,就因作的长短句而名声轰动京师。当时在文坛上已负盛名的韩愈与皇甫湜很赞赏李贺写的诗篇,十分惊奇,但不认识这个人。他们说:“这个写一手好诗的人若是古人,我们不知道就罢了,若是现在的人,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呢?”在文友们聚会时,有人将李贺的父亲李瑨肃的简单概况告诉了他们。于是,韩愈与皇甫湜一起骑马登门造访,请李瑨肃将李贺唤出来让他们看看。不一会儿,从内室走出一位扎着两个爪髻,披着衣裳的少年。韩愈和皇甫湜不相信眼前这个孩子就是名动京师的诗人,请李贺当场作篇诗给他们看看。李贺欣然受命,拿起写诗的木板,在墨池中蘸好墨笔,旁若无人地挥笔疾书起来。诗题叫《高轩过》:“华裾织翠青如蒽,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隐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二十八宿罗心胸,殿前作赋声磨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耿耿贯当中。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负天鸿,他日不羞蛇作龙。”韩愈与皇甫湜看了以后大为惊讶,于是他们将来时骑的马的嚼子连在一起,携李贺返回,亲手为他束发。李贺尚未成年就遭受艰难的生活。后来他想参加举拔乡贡进士的科考,又遭到世人诽谤。为此韩愈写了一篇辨“讳”的文章为他辩护。不幸的是,李贺二十六岁就去世了,未到壮年。

8,雨说中襁褓一词什么意思

qiǎng bǎo  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  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来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背负小儿用的布兜和系带。包裹婴儿的布或被。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  《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臣青子在繦緥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  张守节《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  《史记.蒙恬列传》:“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  《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  《后汉书.桓荣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褓。”  《玉篇.衣部》:“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  垂髫是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耋指八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1,使用比喻的手法把雨在白云中形成孕育的过程比作孩子在襁褓中长大,2,形象的写出“白云”是“雨”成长的摇篮,生动地写出了云对雨的关怀培养呵护。
襁褓(qiǎng bǎo)  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葆,通“ 褓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寸至二尺,阔八寸左右。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示例:  1、张守节《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  2、《玉篇·衣部》:“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  3、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后汉书·桓郁传》  4、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汉书霍光传>
指包裹婴儿的棉辱

9,晋书列传第三十九翻译

周顗字伯仁,年少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司徒掾贲嵩有清高的节操,见到周顗,赞叹说:“汝颍本来就有很多奇士!”近来正道衰微,现今又见到周伯仁了,他将重振风雅晋书列传第三十九翻译
周顗年方弱冠便入朝为官,宦海之中沉浮数次。先领荆州刺史,与敌军交战,大败。后为吏部尚书,终日醉酒不醒,人称“三日仆射”,被有司弹劾。又有门生持刀伤人,因此连坐罢官。至太 王敦兴初年,再被起用,复礼部尚书之职。 庾亮曾对周顗说:“大家都拿你跟乐广相比呢。”周顗说:“奈何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意思是说这不是以丑比美吗?我怎么能跟乐广相提并论呢?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正是酒酣歌热之际,元帝高兴得说:“众位爱卿,今日名臣共聚一堂,纵使是尧舜之时也不过如此吧?”忽有一人在堂下朗声答道:“如今的世道怎么能跟尧舜盛世相比呢?”此人正是周顗。元帝大怒,下诏书将周顗下狱,不日处死。若干天后元帝愤怒平息,才将周顗放出,大家都前去探望,周顗却说:“我就知道我死不了,没犯死罪嘛。”当时的宰辅王导非常器重周顗,曾经躺在周顗的腿上指着他的大肚子说:“这里面有什么呢?”周顗回答说:“此种空洞无物,但是像你这样的人,能装他个几百个。”王导也不以为忤。后来王敦举兵,刘隗劝元帝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司空王导入朝请罪,恰好遇见正要进宫的周顗,王导叫住周顗说:“伯仁,我们家这几百口性命就全靠你了!”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元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一高兴,又喝多了酒才出来。此时王导还跪在宫门口谢罪,看见周顗出来,又喊周顗的名字,周顗依旧不搭理他,只对左右说:“如今杀了这 建康地图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出宫之后,周顗又上书朝廷,坚持说王导不可杀。而王导却不知道周顗曾经救过自己,因而非常恨他。   后来王敦兵入建康,王氏一族重又得志。王敦问王导:“周顗、戴若思是人望所在,应当位列三司,这是肯定的了。”王导没吱声。王敦又说:“就算不列三司,也得作个仆射吧?”王导依旧不答。王敦说:“如果不能用他们,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还是不说话。不久,周顗和戴若思果然都被逮捕,路过太庙,周顗大声说到:“天地先帝之灵;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陵虐天下,神祇有灵,当速杀敦,无令纵毒,以倾王室。”话音未落,左右差役便用戟戳其口,血流满地而周顗面不改色,神情自若,遂被杀,时年五十四岁。 王导重新掌权之后,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王导拿着这封奏折,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回来之后他对他的儿子们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10,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什么段子

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滕王阁序》赏析   一、整体感知   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   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   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后易老,李广难对。”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赏析:这是全文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1.辨识六处借代用法   (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2)檐帷暂驻:襜帷代车驾,实代宇文氏。   (3)仙人之旧馆:代滕王阁。   (4)帝阍:代朝廷。   (5)奉宣室:代入朝做官。   (6)抚凌云而自惜:凌云代司马相如的赋。因汉武帝曾夸其赋“飘飘有凌云之气”。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童子,王勃自称。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微命,指卑微的地位。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滕王阁序》的用典   1.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   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   “龙光”之典见于《晋书?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刘勰《文心雕龙》语)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   2.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   3.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   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谢家宝树”之典见《世说新语?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侄子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孟氏芳邻”之典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鲤对”之典见《论语?季氏》,孔子曾立于庭中,其子孔鲤“趋而过庭”,孔子教诲他应学习《诗》《礼》。“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膺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以上四个典故在句中连用,极恰当地表达出了年轻的王勃受宠若惊而又自怨自叹的复杂心理,而且这几个用典或正或反,给人以一气贯之的畅快淋漓之感。   《滕王阁序》写景“四美”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   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   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文章TAG:弱冠负文翰  弱冠负文翰中的弱冠指的是多少岁  弱冠  文翰  的是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