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马忠,三国马忠是怎么死的啊
作者:本站作者
1,三国马忠是怎么死的啊
三国时有两个马忠
吴国的马忠
东吴将军潘璋的部将,于麦城之战中设伏擒获关羽。刘备伐吴时,马忠随潘璋等往拒,突袭射伤蜀将黄忠,导致黄忠死亡。不久,潘璋为关兴所杀,马忠收拾败军,引降将糜芳、傅士仁屯于江渚。糜、傅二人发现军士不满,欲兵变,于是刺杀了马忠,将首级献于刘备。
蜀国的马忠
字德信,巴西阆中人,出身士大夫,三国时蜀汉名将。随丞相诸葛亮南征,曾多次在诸葛亮指挥下击败南蛮军,但在对抗祝融夫人时为营救张嶷曾一度被俘,北伐其间以奋威将军、博阳亭侯身份担任右军领兵使。建兴七年其间参与大败曹军的战役。诸葛亮六出祁山其间,马忠与姜维同领中队进攻北原。延熙五年(公元242年),大司马蒋琬北驻汉中,而马忠入朝述职,于是受命到前线宣传诏旨,加拜为镇南大将军。魏国进攻汉中,大将军费祎率军北上增援,马忠留在成都处理政事。费祎班师,马忠才回到南中。延熙十二年死于任上。
2,三国马忠为什么叫神将杀手
他生擒关羽,暗杀张辽,五虎将五良将中4人被他所杀,因此有人说马忠是神将杀手。三国正史记载,马忠,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任潘璋部下司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吴督吕蒙攻关羽,忠于章乡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都督赵累等,遂定荆州。众所周知,三国的英雄很多,论武艺早有其定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然而有一位英雄,连威震华夏的关羽、黄忠都丧命他手,他就是东吴的马忠。三国的作品内容:东汉末年,朝纲混乱。内有董卓巨奸权倾朝野,专横跋扈;外有黄巾军起义,撼动社稷。时有曹操韬光养晦,欲为国除害。逃出京城后,曹操与各地诸侯袁绍、刘备、孙坚等二十路豪杰会盟,共同讨伐董卓。几番征战,董卓最终死于义子吕布之手。此时大汉气数将尽,英雄豪杰皆觊觎天下,因此上演了群雄逐鹿的争霸大戏。关羽、张飞、诸葛亮、周瑜、夏侯渊、陆逊、姜维、司马懿等风云人物相继入世,魏、蜀、吴三分天下,千古传奇流传至今。
3,三国马忠是谁手下
马忠,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建安末年,马忠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曾被刘备称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任马忠为门下督。建兴三年,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讨平牂牁叛乱。后任庲降都督,剿灭豪帅刘胄叛乱。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历封博阳亭侯、彭乡侯。延熙十二年,马忠去世。马忠是蜀汉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期间,他稳定秩序、处事果断、威恩并立,深受百姓的爱戴。
4,三国演义中为何有两个马忠他们是一个人吗
提起马忠,好像后来蜀汉的“安汉三侯”中也有个叫马忠的,咋一看还很惊讶,怎么蜀汉也有个马忠呢?和东吴擒关羽父子的马忠同名同姓,一字不差。难道是东吴的马忠后来又投奔蜀汉了。后来上网查了查《三国志》,东吴确实有个马忠,是吴将潘璋的部将,一说是军司马,正是他擒住了关羽父子。但《三国志》没有为东吴马忠立传,至于东吴马忠是怎么死的,也没有记述。蜀汉的马忠,却从未去过东吴,《三国志》对其立了传,却是个历害角色,曾随诸葛亮平南中,后来随诸葛亮北伐,以后镇守南中的张翼回朝,马忠就顶替张翼,镇守南中,善于恩威并举,处事果断,多次平定南中一些叛乱,在当地很有影响,以致当地后人还立庙祭祀他。由于马忠镇守南中功绩卓著,最终官拜镇南大将军、彭乡侯,与当时镇守汉中以拒曹魏的王平和镇守永安防备东吴的邓芝合称安汉三侯,249年马忠病死。不过《三国演义》中,蜀汉的马忠表现并不多出色,因此往往被人遗忘。而东吴的马忠,虽在《三国志》中没有被立传,在《三国演义》中却做出了很惊人的成绩,蜀汉的两员五虎上将,均死于此人之手。下面我们就说说《三国演义》中这东吴马忠的过人之处及结局。东吴马忠是大将潘璋的部将。关羽败走麦城,留下周仓、王甫及一百余人守城,自己带关平、赵累及二百残兵突出北门,向北突围。关羽横刀在前,夜里初更时分,大约走了二、三十里,只见山凹里金鼓齐鸣,喊声大震,周围伏兵四起。关羽在前先后杀败东吴大将朱然、潘璋,无奈吴兵太多,关羽等不敢恋战,望山里急走,赵累已死于乱军之中,后面随行的也止有关平等十余人。当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这时已五更将尽,东方欲白。关公等人困马乏,追兵在后,惶急不敢停留。正走之间,一声喊,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关平孤身独战,力尽被执。就这样关羽父子被俘,孙权劝降无果,终不屈被杀。在麦城的周仓、王甫看到城外吴兵挑出的关公父子人头,大惊失色。王甫大叫一声坠城而死,周仓也自刎而亡。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为潘璋所得,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赐与马忠当坐骑。不想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悲鸣而死。过了两年,刘备起大军征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在彝陵界,老将黄忠不服老,到阵前与吴将潘璋交战。不想那潘璋使诱敌计,战不数合即逃。黄忠骤马追赶,追了三、四十里,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有潘璋,后有凌统,把黄忠围困在核心。这时又狂风大作,黄忠急引军退,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落马。吴兵见黄忠中箭,一齐来攻。正在危急时刻,关兴、张苞率军杀到,杀散吴兵,救了黄忠。黄忠终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伤势沉重。刘备亲来看望,抚着他的肩膀说:“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黄忠道:“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说罢不省人事,到深夜竟死于军营。刘备率蜀汉军夺取猇亭后,关兴追击溃散吴兵,正遇拿着青龙偃月刀的仇人潘璋。二人交马数合,潘璋敌抵不住,败逃而去。关兴哪里肯舍,骤马追之。终于在山中一老者的帮助下,加以关公显灵,斩杀了潘璋,将其首拴于马项之下,并夺回了青龙偃月刀。在回营的路上,正遇马忠率一彪军寻潘璋。马忠见到关兴马项下潘璋人头,青龙偃月刀又在关兴手中,不禁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要为潘璋报仇。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关兴一见马忠,更是气冲斗牛,举青龙偃月刀便砍。马忠部下三百军士将关兴团团围困。关兴正在力孤势危之时,忽然一彪军杀到,为首正是张苞。二人合力杀散吴兵,追赶马忠。这时糜芳、傅士仁率军寻马忠,正遇马忠败兵,随与关兴、张苞混战在一起。关兴、张苞兵少,只好突围而去。二人来到猇亭,献上潘璋人头,备言经过,刘备惊异,犒赏三军。马忠收合军队,与糜芳、傅士仁在江渚屯扎,与韩当、周泰等分头把守营寨。因吴兵连日大败,伤者不计其数。糜芳、傅士仁率领的本是原荆州兵。当夜三更,军士们哭声不止,有一伙军士说要瞅空儿杀死糜芳、傅士仁,再投奔到蜀营。糜芳、傅士仁得知大惊,感到蜀兵所恨的就是马忠,不如杀了马忠,去投刘备,说明他们以前投降的不得已。刘备宽仁厚德,糜竺又是刘备的小舅子,念及如此亲情,很可能就饶恕了他们。于是在夜里三更时分,二人就杀死了马忠,割了首级,投奔到刘备大营。结果刘备见了二人勃然大怒,亲于御营中设了关公灵位,将马忠首级祭上,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了衣服,跪在关公灵前,活剐了二人。因蜀汉军连连获胜,声威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孙权大惊,不得已听从步騭劝说,同意将荆州归还,并将张飞首级用沉香木匣盛上,绑缚范疆、张达,囚于槛车,送入蜀汉大营,以求和解。于是刘备又于营中设张飞灵位,令张苞将范疆、张达万剐凌迟,以祭张飞英灵。至此,杀害关羽的仇人和杀害张飞的仇人,俱已被斩杀,荆州又可回归蜀汉,可以说大仇得报了。但刘备依然不想退军,非要灭东吴,擒孙权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不得已,才书生拜大将,有了夷陵之战。这都是《三国演义》记述,与正史有所不同。正史中的糜芳、傅士仁没有杀马忠再投刘备,范疆、张达也没有被孙权绑缚送给刘备,四人也都或病死或战死东吴,竟也都成了东吴的功臣。如果《三国演义》也如实写,让关公、张飞仇人从此逍遥法外,岂不让读者郁闷?从《三国演义》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马忠这个人武艺平平,在东吴也就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将校。但潘璋总是把他放到最后出现,而且一击必中,绊赤兔,缚关羽,射黄忠,足见其做事严谨精细,箭技精湛,当也是个颇有能力的小将校。如果不被糜芳、傅士仁杀死,以后说不定也能成为东吴比较出色的大将吧。但正史中只有马忠捉关羽父子,黄忠属病死,没有给马忠立传,也不知最终他是怎么死的。看来东吴马忠最终也没达到立传资格,其业绩也就捉关羽那点儿,其才干也就一般般吧。提起马忠,好像后来蜀汉的“安汉三侯”中也有个叫马忠的,咋一看还很惊讶,怎么蜀汉也有个马忠呢?和东吴擒关羽父子的马忠同名同姓,一字不差。难道是东吴的马忠后来又投奔蜀汉了。后来上网查了查《三国志》,东吴确实有个马忠,是吴将潘璋的部将,一说是军司马,正是他擒住了关羽父子。但《三国志》没有为东吴马忠立传,至于东吴马忠是怎么死的,也没有记述。蜀汉的马忠,却从未去过东吴,《三国志》对其立了传,却是个历害角色,曾随诸葛亮平南中,后来随诸葛亮北伐,以后镇守南中的张翼回朝,马忠就顶替张翼,镇守南中,善于恩威并举,处事果断,多次平定南中一些叛乱,在当地很有影响,以致当地后人还立庙祭祀他。由于马忠镇守南中功绩卓著,最终官拜镇南大将军、彭乡侯,与当时镇守汉中以拒曹魏的王平和镇守永安防备东吴的邓芝合称安汉三侯,249年马忠病死。不过《三国演义》中,蜀汉的马忠表现并不多出色,因此往往被人遗忘。而东吴的马忠,虽在《三国志》中没有被立传,在《三国演义》中却做出了很惊人的成绩,蜀汉的两员五虎上将,均死于此人之手。下面我们就说说《三国演义》中这东吴马忠的过人之处及结局。东吴马忠是大将潘璋的部将。关羽败走麦城,留下周仓、王甫及一百余人守城,自己带关平、赵累及二百残兵突出北门,向北突围。关羽横刀在前,夜里初更时分,大约走了二、三十里,只见山凹里金鼓齐鸣,喊声大震,周围伏兵四起。关羽在前先后杀败东吴大将朱然、潘璋,无奈吴兵太多,关羽等不敢恋战,望山里急走,赵累已死于乱军之中,后面随行的也止有关平等十余人。当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这时已五更将尽,东方欲白。关公等人困马乏,追兵在后,惶急不敢停留。正走之间,一声喊,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关平孤身独战,力尽被执。就这样关羽父子被俘,孙权劝降无果,终不屈被杀。在麦城的周仓、王甫看到城外吴兵挑出的关公父子人头,大惊失色。王甫大叫一声坠城而死,周仓也自刎而亡。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为潘璋所得,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赐与马忠当坐骑。不想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悲鸣而死。过了两年,刘备起大军征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在彝陵界,老将黄忠不服老,到阵前与吴将潘璋交战。不想那潘璋使诱敌计,战不数合即逃。黄忠骤马追赶,追了三、四十里,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有潘璋,后有凌统,把黄忠围困在核心。这时又狂风大作,黄忠急引军退,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落马。吴兵见黄忠中箭,一齐来攻。正在危急时刻,关兴、张苞率军杀到,杀散吴兵,救了黄忠。黄忠终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伤势沉重。刘备亲来看望,抚着他的肩膀说:“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黄忠道:“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说罢不省人事,到深夜竟死于军营。刘备率蜀汉军夺取猇亭后,关兴追击溃散吴兵,正遇拿着青龙偃月刀的仇人潘璋。二人交马数合,潘璋敌抵不住,败逃而去。关兴哪里肯舍,骤马追之。终于在山中一老者的帮助下,加以关公显灵,斩杀了潘璋,将其首拴于马项之下,并夺回了青龙偃月刀。在回营的路上,正遇马忠率一彪军寻潘璋。马忠见到关兴马项下潘璋人头,青龙偃月刀又在关兴手中,不禁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要为潘璋报仇。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关兴一见马忠,更是气冲斗牛,举青龙偃月刀便砍。马忠部下三百军士将关兴团团围困。关兴正在力孤势危之时,忽然一彪军杀到,为首正是张苞。二人合力杀散吴兵,追赶马忠。这时糜芳、傅士仁率军寻马忠,正遇马忠败兵,随与关兴、张苞混战在一起。关兴、张苞兵少,只好突围而去。二人来到猇亭,献上潘璋人头,备言经过,刘备惊异,犒赏三军。马忠收合军队,与糜芳、傅士仁在江渚屯扎,与韩当、周泰等分头把守营寨。因吴兵连日大败,伤者不计其数。糜芳、傅士仁率领的本是原荆州兵。当夜三更,军士们哭声不止,有一伙军士说要瞅空儿杀死糜芳、傅士仁,再投奔到蜀营。糜芳、傅士仁得知大惊,感到蜀兵所恨的就是马忠,不如杀了马忠,去投刘备,说明他们以前投降的不得已。刘备宽仁厚德,糜竺又是刘备的小舅子,念及如此亲情,很可能就饶恕了他们。于是在夜里三更时分,二人就杀死了马忠,割了首级,投奔到刘备大营。结果刘备见了二人勃然大怒,亲于御营中设了关公灵位,将马忠首级祭上,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了衣服,跪在关公灵前,活剐了二人。因蜀汉军连连获胜,声威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孙权大惊,不得已听从步騭劝说,同意将荆州归还,并将张飞首级用沉香木匣盛上,绑缚范疆、张达,囚于槛车,送入蜀汉大营,以求和解。于是刘备又于营中设张飞灵位,令张苞将范疆、张达万剐凌迟,以祭张飞英灵。至此,杀害关羽的仇人和杀害张飞的仇人,俱已被斩杀,荆州又可回归蜀汉,可以说大仇得报了。但刘备依然不想退军,非要灭东吴,擒孙权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不得已,才书生拜大将,有了夷陵之战。这都是《三国演义》记述,与正史有所不同。正史中的糜芳、傅士仁没有杀马忠再投刘备,范疆、张达也没有被孙权绑缚送给刘备,四人也都或病死或战死东吴,竟也都成了东吴的功臣。如果《三国演义》也如实写,让关公、张飞仇人从此逍遥法外,岂不让读者郁闷?从《三国演义》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马忠这个人武艺平平,在东吴也就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将校。但潘璋总是把他放到最后出现,而且一击必中,绊赤兔,缚关羽,射黄忠,足见其做事严谨精细,箭技精湛,当也是个颇有能力的小将校。如果不被糜芳、傅士仁杀死,以后说不定也能成为东吴比较出色的大将吧。但正史中只有马忠捉关羽父子,黄忠属病死,没有给马忠立传,也不知最终他是怎么死的。看来东吴马忠最终也没达到立传资格,其业绩也就捉关羽那点儿,其才干也就一般般吧。马忠是蜀汉政权大人物中的小人物"三国迷"们对马忠可能熟悉的不多,昨天个别网友甚至认为把马超错写成马忠了。无论有多少马忠,在下只谈蜀汉马忠。马忠,表字德信,巴西郡阆中人。就是当地干部。刚开始步入仕途是担仼巴西郡(郡政府所在地阆中县城关镇)的小史。建安未年(220)被举荐为孝廉(广东东莞一带称为?备干部)终于实授汉昌县长(不是百度上的河北汉昌)人事人事,人永远比事重要,因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耳垂至肩的刘备因为猇亭失利,却及时收到马忠由阆中解来的5000壮丁和粮草,因此战失去马忠乡党黄权、这是一位颇有远见的重要官员,刘备很伤心,却十分欣慰的看到蜀中未来的干部人才队伍后继有人,他颇欣赏马忠。刘备去世后,蜀中第二梯队干部队伍开始崭露头角,如马忠、姜维。当诸葛亮处理完因刘备去世后的事务后,决定按照"既定方针"办。他开始信任马忠,在云贵川交界处的南中少数民族叛乱,诸葛丞相親自剿抚,并将这片广袤地方牂牁郡交由马忠打理,郡太守应该是现在的一方大员了。上仼伊始,郡政府下属一个朱褒的想趁马忠立足未稳,打个下马威而叛乱,马忠点齐郡属警备部队,一举剿灭平定,为诸葛亮的北伐起了维稳后方的巨大作用。对于这一带的安定团结,马忠仍然使用剿抚并举,恩威齐下的老办法。深得诸葛丞相赏识一一这样的军地两用人才,少之又少哟!好的印象是成功的一半,建兴八年(230)诸葛丞相上调地方大员马忠为自己的幕僚之一,协助留守后方的长史蒋琬,处理丞相府事务。第二年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干脆带在身边协助管理军务。回到成都马忠又指挥张嶷等讨伐汶山郡叛乱。建兴十一年,南中少数民族又复叛,看来马忠是平叛老司机,于是调走平叛不力的后蜀大将张翼,马忠升官为都督去南中平叛。平叛胜利结束,朝庭加授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马忠以一乡孝廉而跃为朝庭栋樑,出将入相,的确是实力使然。延熙七年春,军事总长费祎北上抗曹魏,马忠在成都留守,任尚书台要务,相当于军委秘书长了吧!直到费总长回成都,马忠离开,不带走一丝利益。延熙十二年去世。儿子马脩继承爵位。马忠不但忠于朝庭,而且忠厚,脸上始终平静如水,无论在阆中乡下还是在弦歌锦城,蛮夷人对他感情复杂一一畏惧又爱载!去世时,当地人都到灵堂吊唁,跺脚相送!(完了)提起马忠,好像后来蜀汉的“安汉三侯”中也有个叫马忠的,咋一看还很惊讶,怎么蜀汉也有个马忠呢?和东吴擒关羽父子的马忠同名同姓,一字不差。难道是东吴的马忠后来又投奔蜀汉了。后来上网查了查《三国志》,东吴确实有个马忠,是吴将潘璋的部将,一说是军司马,正是他擒住了关羽父子。但《三国志》没有为东吴马忠立传,至于东吴马忠是怎么死的,也没有记述。蜀汉的马忠,却从未去过东吴,《三国志》对其立了传,却是个历害角色,曾随诸葛亮平南中,后来随诸葛亮北伐,以后镇守南中的张翼回朝,马忠就顶替张翼,镇守南中,善于恩威并举,处事果断,多次平定南中一些叛乱,在当地很有影响,以致当地后人还立庙祭祀他。由于马忠镇守南中功绩卓著,最终官拜镇南大将军、彭乡侯,与当时镇守汉中以拒曹魏的王平和镇守永安防备东吴的邓芝合称安汉三侯,249年马忠病死。不过《三国演义》中,蜀汉的马忠表现并不多出色,因此往往被人遗忘。而东吴的马忠,虽在《三国志》中没有被立传,在《三国演义》中却做出了很惊人的成绩,蜀汉的两员五虎上将,均死于此人之手。下面我们就说说《三国演义》中这东吴马忠的过人之处及结局。东吴马忠是大将潘璋的部将。关羽败走麦城,留下周仓、王甫及一百余人守城,自己带关平、赵累及二百残兵突出北门,向北突围。关羽横刀在前,夜里初更时分,大约走了二、三十里,只见山凹里金鼓齐鸣,喊声大震,周围伏兵四起。关羽在前先后杀败东吴大将朱然、潘璋,无奈吴兵太多,关羽等不敢恋战,望山里急走,赵累已死于乱军之中,后面随行的也止有关平等十余人。当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这时已五更将尽,东方欲白。关公等人困马乏,追兵在后,惶急不敢停留。正走之间,一声喊,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关平孤身独战,力尽被执。就这样关羽父子被俘,孙权劝降无果,终不屈被杀。在麦城的周仓、王甫看到城外吴兵挑出的关公父子人头,大惊失色。王甫大叫一声坠城而死,周仓也自刎而亡。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为潘璋所得,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赐与马忠当坐骑。不想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悲鸣而死。过了两年,刘备起大军征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在彝陵界,老将黄忠不服老,到阵前与吴将潘璋交战。不想那潘璋使诱敌计,战不数合即逃。黄忠骤马追赶,追了三、四十里,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有潘璋,后有凌统,把黄忠围困在核心。这时又狂风大作,黄忠急引军退,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落马。吴兵见黄忠中箭,一齐来攻。正在危急时刻,关兴、张苞率军杀到,杀散吴兵,救了黄忠。黄忠终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伤势沉重。刘备亲来看望,抚着他的肩膀说:“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黄忠道:“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说罢不省人事,到深夜竟死于军营。刘备率蜀汉军夺取猇亭后,关兴追击溃散吴兵,正遇拿着青龙偃月刀的仇人潘璋。二人交马数合,潘璋敌抵不住,败逃而去。关兴哪里肯舍,骤马追之。终于在山中一老者的帮助下,加以关公显灵,斩杀了潘璋,将其首拴于马项之下,并夺回了青龙偃月刀。在回营的路上,正遇马忠率一彪军寻潘璋。马忠见到关兴马项下潘璋人头,青龙偃月刀又在关兴手中,不禁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要为潘璋报仇。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关兴一见马忠,更是气冲斗牛,举青龙偃月刀便砍。马忠部下三百军士将关兴团团围困。关兴正在力孤势危之时,忽然一彪军杀到,为首正是张苞。二人合力杀散吴兵,追赶马忠。这时糜芳、傅士仁率军寻马忠,正遇马忠败兵,随与关兴、张苞混战在一起。关兴、张苞兵少,只好突围而去。二人来到猇亭,献上潘璋人头,备言经过,刘备惊异,犒赏三军。马忠收合军队,与糜芳、傅士仁在江渚屯扎,与韩当、周泰等分头把守营寨。因吴兵连日大败,伤者不计其数。糜芳、傅士仁率领的本是原荆州兵。当夜三更,军士们哭声不止,有一伙军士说要瞅空儿杀死糜芳、傅士仁,再投奔到蜀营。糜芳、傅士仁得知大惊,感到蜀兵所恨的就是马忠,不如杀了马忠,去投刘备,说明他们以前投降的不得已。刘备宽仁厚德,糜竺又是刘备的小舅子,念及如此亲情,很可能就饶恕了他们。于是在夜里三更时分,二人就杀死了马忠,割了首级,投奔到刘备大营。结果刘备见了二人勃然大怒,亲于御营中设了关公灵位,将马忠首级祭上,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了衣服,跪在关公灵前,活剐了二人。因蜀汉军连连获胜,声威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孙权大惊,不得已听从步騭劝说,同意将荆州归还,并将张飞首级用沉香木匣盛上,绑缚范疆、张达,囚于槛车,送入蜀汉大营,以求和解。于是刘备又于营中设张飞灵位,令张苞将范疆、张达万剐凌迟,以祭张飞英灵。至此,杀害关羽的仇人和杀害张飞的仇人,俱已被斩杀,荆州又可回归蜀汉,可以说大仇得报了。但刘备依然不想退军,非要灭东吴,擒孙权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不得已,才书生拜大将,有了夷陵之战。这都是《三国演义》记述,与正史有所不同。正史中的糜芳、傅士仁没有杀马忠再投刘备,范疆、张达也没有被孙权绑缚送给刘备,四人也都或病死或战死东吴,竟也都成了东吴的功臣。如果《三国演义》也如实写,让关公、张飞仇人从此逍遥法外,岂不让读者郁闷?从《三国演义》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马忠这个人武艺平平,在东吴也就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将校。但潘璋总是把他放到最后出现,而且一击必中,绊赤兔,缚关羽,射黄忠,足见其做事严谨精细,箭技精湛,当也是个颇有能力的小将校。如果不被糜芳、傅士仁杀死,以后说不定也能成为东吴比较出色的大将吧。但正史中只有马忠捉关羽父子,黄忠属病死,没有给马忠立传,也不知最终他是怎么死的。看来东吴马忠最终也没达到立传资格,其业绩也就捉关羽那点儿,其才干也就一般般吧。马忠是蜀汉政权大人物中的小人物"三国迷"们对马忠可能熟悉的不多,昨天个别网友甚至认为把马超错写成马忠了。无论有多少马忠,在下只谈蜀汉马忠。马忠,表字德信,巴西郡阆中人。就是当地干部。刚开始步入仕途是担仼巴西郡(郡政府所在地阆中县城关镇)的小史。建安未年(220)被举荐为孝廉(广东东莞一带称为?备干部)终于实授汉昌县长(不是百度上的河北汉昌)人事人事,人永远比事重要,因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耳垂至肩的刘备因为猇亭失利,却及时收到马忠由阆中解来的5000壮丁和粮草,因此战失去马忠乡党黄权、这是一位颇有远见的重要官员,刘备很伤心,却十分欣慰的看到蜀中未来的干部人才队伍后继有人,他颇欣赏马忠。刘备去世后,蜀中第二梯队干部队伍开始崭露头角,如马忠、姜维。当诸葛亮处理完因刘备去世后的事务后,决定按照"既定方针"办。他开始信任马忠,在云贵川交界处的南中少数民族叛乱,诸葛丞相親自剿抚,并将这片广袤地方牂牁郡交由马忠打理,郡太守应该是现在的一方大员了。上仼伊始,郡政府下属一个朱褒的想趁马忠立足未稳,打个下马威而叛乱,马忠点齐郡属警备部队,一举剿灭平定,为诸葛亮的北伐起了维稳后方的巨大作用。对于这一带的安定团结,马忠仍然使用剿抚并举,恩威齐下的老办法。深得诸葛丞相赏识一一这样的军地两用人才,少之又少哟!好的印象是成功的一半,建兴八年(230)诸葛丞相上调地方大员马忠为自己的幕僚之一,协助留守后方的长史蒋琬,处理丞相府事务。第二年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干脆带在身边协助管理军务。回到成都马忠又指挥张嶷等讨伐汶山郡叛乱。建兴十一年,南中少数民族又复叛,看来马忠是平叛老司机,于是调走平叛不力的后蜀大将张翼,马忠升官为都督去南中平叛。平叛胜利结束,朝庭加授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马忠以一乡孝廉而跃为朝庭栋樑,出将入相,的确是实力使然。延熙七年春,军事总长费祎北上抗曹魏,马忠在成都留守,任尚书台要务,相当于军委秘书长了吧!直到费总长回成都,马忠离开,不带走一丝利益。延熙十二年去世。儿子马脩继承爵位。马忠不但忠于朝庭,而且忠厚,脸上始终平静如水,无论在阆中乡下还是在弦歌锦城,蛮夷人对他感情复杂一一畏惧又爱载!去世时,当地人都到灵堂吊唁,跺脚相送!(完了)谢谢邀请。吴蜀的马忠,从历史看是蜀汉马忠强,从演义看是吴国马忠强。三国中同名同姓的人不少,其中有一对就是两个马忠。一个是蜀汉后期的马忠,一个是东吴中期的马忠。这两个马忠,分别在历史上和演义中有出色表现。咱们先看演义。演义中,东吴马忠虽然地位低下,只是潘璋背后的司马,然而表现极为出彩:首先,擒拿关羽,获赐赤兔马。虽然是靠绊马索擒获,但毕竟是活捉武圣第一人啊。魏续宋宪活捉吕布好歹趁了睡着,马忠生擒战斗状态的关羽,演义第一!同时也成为董卓、吕布、曹操、关羽之后的赤兔马第五个拥有者(虽然直接饿死了)。其次,夷陵之战中,一箭射死箭神黄忠。然后在潘璋死后,马忠大展雄威:(马)忠见(关)兴杀了主将潘璋,将首级擐于马项之下,青龙刀又被兴得了,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 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牛斗,举青龙刀望忠便砍。忠部下三百军并力上前,一声喊起, 将关兴围在垓心。兴力孤势危。忽见西北上一彪军杀来,乃是张苞。马忠见救兵到来,慌忙引军自退。关兴、张苞一处赶来。赶不数里,前面糜芳、傅士仁引兵来寻马忠。两军相合, 混战一处。苞、兴二人兵少,慌忙撤退。三国演义里面,尤其是前期、中期,战斗经常是武将单挑为主,兵力是个次要因素。而马忠与关兴单挑时,部下三百人一拥而上就能让关兴“力孤势危”,显然这里马忠的武力至少是接近关兴。否则,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候哪些守将基本都是带着千儿八百的兵马,还是被关羽斩了。到后面,马忠又与糜芳、傅士仁联手混战关兴、张苞,并使得关兴、张苞两人慌忙撤退。而关兴、张苞的武力,在演义中大致是A级,与张郃、魏延等相当。再加上生擒关羽、射死黄忠的表现,综合看来,东吴马忠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力至少有A-级别(李典、高览),甚至可能达到A级。在三国演义数百武将中,排进前50是没啥问题的。而且东吴马忠在演义中的地位也被拔高,居然糜芳和傅士仁是他的下属。这都得算高级将领了。而演义中蜀汉马忠,虽然出场次数较多,但表现就惨淡得很了,基本上是诸葛亮手中的一个棋子。比较突出的几次露脸如下:(1)征南蛮,配合赵云击败阿会喃(2)征南蛮,和魏延、王平、关索等人一起,伏兵擒拿前来诈降的南蛮酋长(3)出战祝融夫人,被绊倒活捉(4)火烧藤甲兵时,与张嶷一起带投降的蛮人活捉孟获。(5)二次北伐,与张嶷、马岱一起伏击郭淮孙礼(6)三次北伐,与张嶷、吴班、吴懿、关兴、王平、张翼伏击张郃戴凌(7)五次北伐,与杨仪一起在剑阁埋伏射死张郃(8)六次北伐,与马岱、王平、张嶷、姜维、廖化一起伏击魏军,杀死秦朗。可见,演义中蜀汉马忠参与了许多战斗,立功不少,不乏活捉孟获、射死张郃、杀死秦朗这样的重要功绩,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执行诸葛亮的计策,而且是和同伴一起完成的。整个来说这人很没有表现力,有他没他都差不多,远远比不上东吴马忠。他的武力甚至没有什么展现,但大致应该为B-或者C级,演义中能不能排进前二百的两说。以上说的是演义。而在历史中,东吴马忠则完全没法和蜀汉马忠相比了。东吴马忠地位仅仅是潘璋部下的司马(相当于连营级干部)。他在正史中的露脸只有两处,一处是孙权传,一处是潘璋传,说的同一件事,就是生擒了关羽、关平和关羽的都督赵累。这当然是很大的功劳,但是史书并没有记载他因此获得了什么奖励,倒是他的主官潘璋因此获得了固陵太守、振威将军、溧阳侯的封赏。东吴马忠自己,就此默默无闻。相反,蜀汉马忠(狐笃)则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史书记载他在东汉时期就担任汉昌长,刘备临终前颇为赏识他,认为他足以和黄权并称。丞相诸葛亮开府后以忠为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时,马忠担任牂牁太守,平定了朱褒的叛乱,之后驻扎南方,在当地“甚有威惠”。230年担任丞相参军,作为长史蒋琬的助手,又领州治中从事。231年参与了诸葛亮北伐。之后,马忠督率张嶷等讨平了汶山郡的羌人叛乱,233年又斩杀了南夷叛变的豪帅刘胄,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之后马忠进一步安定南部,加为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242年马忠回到朝廷,拜为镇南大将军。244年,大将军费祎北上抵抗魏军入侵,马忠留在成都担任平尚书事,相当于代理丞相。因此,马忠基本是蜀汉时期,益州本地人获得地位的巅峰。史书还记载马忠为人宽济有度量,威恩并立,所以蛮夷都很敬畏和爱戴他。等马忠去世,这些少数民族都很伤心,还为他立庙祭祀。这基本上有些诸葛亮的影子了。由此可知,在三国演义中,吴马忠远胜蜀马忠;而正史上,蜀马忠远胜吴马忠。提起马忠,好像后来蜀汉的“安汉三侯”中也有个叫马忠的,咋一看还很惊讶,怎么蜀汉也有个马忠呢?和东吴擒关羽父子的马忠同名同姓,一字不差。难道是东吴的马忠后来又投奔蜀汉了。后来上网查了查《三国志》,东吴确实有个马忠,是吴将潘璋的部将,一说是军司马,正是他擒住了关羽父子。但《三国志》没有为东吴马忠立传,至于东吴马忠是怎么死的,也没有记述。蜀汉的马忠,却从未去过东吴,《三国志》对其立了传,却是个历害角色,曾随诸葛亮平南中,后来随诸葛亮北伐,以后镇守南中的张翼回朝,马忠就顶替张翼,镇守南中,善于恩威并举,处事果断,多次平定南中一些叛乱,在当地很有影响,以致当地后人还立庙祭祀他。由于马忠镇守南中功绩卓著,最终官拜镇南大将军、彭乡侯,与当时镇守汉中以拒曹魏的王平和镇守永安防备东吴的邓芝合称安汉三侯,249年马忠病死。不过《三国演义》中,蜀汉的马忠表现并不多出色,因此往往被人遗忘。而东吴的马忠,虽在《三国志》中没有被立传,在《三国演义》中却做出了很惊人的成绩,蜀汉的两员五虎上将,均死于此人之手。下面我们就说说《三国演义》中这东吴马忠的过人之处及结局。东吴马忠是大将潘璋的部将。关羽败走麦城,留下周仓、王甫及一百余人守城,自己带关平、赵累及二百残兵突出北门,向北突围。关羽横刀在前,夜里初更时分,大约走了二、三十里,只见山凹里金鼓齐鸣,喊声大震,周围伏兵四起。关羽在前先后杀败东吴大将朱然、潘璋,无奈吴兵太多,关羽等不敢恋战,望山里急走,赵累已死于乱军之中,后面随行的也止有关平等十余人。当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这时已五更将尽,东方欲白。关公等人困马乏,追兵在后,惶急不敢停留。正走之间,一声喊,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擒。关平知父被擒,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兵齐至,把关平四下围住。关平孤身独战,力尽被执。就这样关羽父子被俘,孙权劝降无果,终不屈被杀。在麦城的周仓、王甫看到城外吴兵挑出的关公父子人头,大惊失色。王甫大叫一声坠城而死,周仓也自刎而亡。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为潘璋所得,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赐与马忠当坐骑。不想赤兔马数日不食草料悲鸣而死。过了两年,刘备起大军征伐东吴,为关羽报仇。在彝陵界,老将黄忠不服老,到阵前与吴将潘璋交战。不想那潘璋使诱敌计,战不数合即逃。黄忠骤马追赶,追了三、四十里,四面喊声大震,伏兵齐出:右边周泰,左边韩当,前有潘璋,后有凌统,把黄忠围困在核心。这时又狂风大作,黄忠急引军退,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落马。吴兵见黄忠中箭,一齐来攻。正在危急时刻,关兴、张苞率军杀到,杀散吴兵,救了黄忠。黄忠终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伤势沉重。刘备亲来看望,抚着他的肩膀说:“令老将军中伤,朕之过也!”黄忠道:“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亦足矣。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说罢不省人事,到深夜竟死于军营。刘备率蜀汉军夺取猇亭后,关兴追击溃散吴兵,正遇拿着青龙偃月刀的仇人潘璋。二人交马数合,潘璋敌抵不住,败逃而去。关兴哪里肯舍,骤马追之。终于在山中一老者的帮助下,加以关公显灵,斩杀了潘璋,将其首拴于马项之下,并夺回了青龙偃月刀。在回营的路上,正遇马忠率一彪军寻潘璋。马忠见到关兴马项下潘璋人头,青龙偃月刀又在关兴手中,不禁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要为潘璋报仇。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关兴一见马忠,更是气冲斗牛,举青龙偃月刀便砍。马忠部下三百军士将关兴团团围困。关兴正在力孤势危之时,忽然一彪军杀到,为首正是张苞。二人合力杀散吴兵,追赶马忠。这时糜芳、傅士仁率军寻马忠,正遇马忠败兵,随与关兴、张苞混战在一起。关兴、张苞兵少,只好突围而去。二人来到猇亭,献上潘璋人头,备言经过,刘备惊异,犒赏三军。马忠收合军队,与糜芳、傅士仁在江渚屯扎,与韩当、周泰等分头把守营寨。因吴兵连日大败,伤者不计其数。糜芳、傅士仁率领的本是原荆州兵。当夜三更,军士们哭声不止,有一伙军士说要瞅空儿杀死糜芳、傅士仁,再投奔到蜀营。糜芳、傅士仁得知大惊,感到蜀兵所恨的就是马忠,不如杀了马忠,去投刘备,说明他们以前投降的不得已。刘备宽仁厚德,糜竺又是刘备的小舅子,念及如此亲情,很可能就饶恕了他们。于是在夜里三更时分,二人就杀死了马忠,割了首级,投奔到刘备大营。结果刘备见了二人勃然大怒,亲于御营中设了关公灵位,将马忠首级祭上,又令关兴将糜芳、傅士仁剥了衣服,跪在关公灵前,活剐了二人。因蜀汉军连连获胜,声威大震,江南之人尽皆胆裂,日夜号哭。孙权大惊,不得已听从步騭劝说,同意将荆州归还,并将张飞首级用沉香木匣盛上,绑缚范疆、张达,囚于槛车,送入蜀汉大营,以求和解。于是刘备又于营中设张飞灵位,令张苞将范疆、张达万剐凌迟,以祭张飞英灵。至此,杀害关羽的仇人和杀害张飞的仇人,俱已被斩杀,荆州又可回归蜀汉,可以说大仇得报了。但刘备依然不想退军,非要灭东吴,擒孙权不可。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不得已,才书生拜大将,有了夷陵之战。这都是《三国演义》记述,与正史有所不同。正史中的糜芳、傅士仁没有杀马忠再投刘备,范疆、张达也没有被孙权绑缚送给刘备,四人也都或病死或战死东吴,竟也都成了东吴的功臣。如果《三国演义》也如实写,让关公、张飞仇人从此逍遥法外,岂不让读者郁闷?从《三国演义》的记述中可以看出,马忠这个人武艺平平,在东吴也就是个很不起眼的小将校。但潘璋总是把他放到最后出现,而且一击必中,绊赤兔,缚关羽,射黄忠,足见其做事严谨精细,箭技精湛,当也是个颇有能力的小将校。如果不被糜芳、傅士仁杀死,以后说不定也能成为东吴比较出色的大将吧。但正史中只有马忠捉关羽父子,黄忠属病死,没有给马忠立传,也不知最终他是怎么死的。看来东吴马忠最终也没达到立传资格,其业绩也就捉关羽那点儿,其才干也就一般般吧。马忠是蜀汉政权大人物中的小人物"三国迷"们对马忠可能熟悉的不多,昨天个别网友甚至认为把马超错写成马忠了。无论有多少马忠,在下只谈蜀汉马忠。马忠,表字德信,巴西郡阆中人。就是当地干部。刚开始步入仕途是担仼巴西郡(郡政府所在地阆中县城关镇)的小史。建安未年(220)被举荐为孝廉(广东东莞一带称为?备干部)终于实授汉昌县长(不是百度上的河北汉昌)人事人事,人永远比事重要,因为所有的事都是人做的。耳垂至肩的刘备因为猇亭失利,却及时收到马忠由阆中解来的5000壮丁和粮草,因此战失去马忠乡党黄权、这是一位颇有远见的重要官员,刘备很伤心,却十分欣慰的看到蜀中未来的干部人才队伍后继有人,他颇欣赏马忠。刘备去世后,蜀中第二梯队干部队伍开始崭露头角,如马忠、姜维。当诸葛亮处理完因刘备去世后的事务后,决定按照"既定方针"办。他开始信任马忠,在云贵川交界处的南中少数民族叛乱,诸葛丞相親自剿抚,并将这片广袤地方牂牁郡交由马忠打理,郡太守应该是现在的一方大员了。上仼伊始,郡政府下属一个朱褒的想趁马忠立足未稳,打个下马威而叛乱,马忠点齐郡属警备部队,一举剿灭平定,为诸葛亮的北伐起了维稳后方的巨大作用。对于这一带的安定团结,马忠仍然使用剿抚并举,恩威齐下的老办法。深得诸葛丞相赏识一一这样的军地两用人才,少之又少哟!好的印象是成功的一半,建兴八年(230)诸葛丞相上调地方大员马忠为自己的幕僚之一,协助留守后方的长史蒋琬,处理丞相府事务。第二年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干脆带在身边协助管理军务。回到成都马忠又指挥张嶷等讨伐汶山郡叛乱。建兴十一年,南中少数民族又复叛,看来马忠是平叛老司机,于是调走平叛不力的后蜀大将张翼,马忠升官为都督去南中平叛。平叛胜利结束,朝庭加授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马忠以一乡孝廉而跃为朝庭栋樑,出将入相,的确是实力使然。延熙七年春,军事总长费祎北上抗曹魏,马忠在成都留守,任尚书台要务,相当于军委秘书长了吧!直到费总长回成都,马忠离开,不带走一丝利益。延熙十二年去世。儿子马脩继承爵位。马忠不但忠于朝庭,而且忠厚,脸上始终平静如水,无论在阆中乡下还是在弦歌锦城,蛮夷人对他感情复杂一一畏惧又爱载!去世时,当地人都到灵堂吊唁,跺脚相送!(完了)谢谢邀请。吴蜀的马忠,从历史看是蜀汉马忠强,从演义看是吴国马忠强。三国中同名同姓的人不少,其中有一对就是两个马忠。一个是蜀汉后期的马忠,一个是东吴中期的马忠。这两个马忠,分别在历史上和演义中有出色表现。咱们先看演义。演义中,东吴马忠虽然地位低下,只是潘璋背后的司马,然而表现极为出彩:首先,擒拿关羽,获赐赤兔马。虽然是靠绊马索擒获,但毕竟是活捉武圣第一人啊。魏续宋宪活捉吕布好歹趁了睡着,马忠生擒战斗状态的关羽,演义第一!同时也成为董卓、吕布、曹操、关羽之后的赤兔马第五个拥有者(虽然直接饿死了)。其次,夷陵之战中,一箭射死箭神黄忠。然后在潘璋死后,马忠大展雄威:(马)忠见(关)兴杀了主将潘璋,将首级擐于马项之下,青龙刀又被兴得了,勃然大怒,纵马来取关兴。 兴见马忠是害父仇人,气冲牛斗,举青龙刀望忠便砍。忠部下三百军并力上前,一声喊起, 将关兴围在垓心。兴力孤势危。忽见西北上一彪军杀来,乃是张苞。马忠见救兵到来,慌忙引军自退。关兴、张苞一处赶来。赶不数里,前面糜芳、傅士仁引兵来寻马忠。两军相合, 混战一处。苞、兴二人兵少,慌忙撤退。三国演义里面,尤其是前期、中期,战斗经常是武将单挑为主,兵力是个次要因素。而马忠与关兴单挑时,部下三百人一拥而上就能让关兴“力孤势危”,显然这里马忠的武力至少是接近关兴。否则,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候哪些守将基本都是带着千儿八百的兵马,还是被关羽斩了。到后面,马忠又与糜芳、傅士仁联手混战关兴、张苞,并使得关兴、张苞两人慌忙撤退。而关兴、张苞的武力,在演义中大致是A级,与张郃、魏延等相当。再加上生擒关羽、射死黄忠的表现,综合看来,东吴马忠在三国演义中的武力至少有A-级别(李典、高览),甚至可能达到A级。在三国演义数百武将中,排进前50是没啥问题的。而且东吴马忠在演义中的地位也被拔高,居然糜芳和傅士仁是他的下属。这都得算高级将领了。而演义中蜀汉马忠,虽然出场次数较多,但表现就惨淡得很了,基本上是诸葛亮手中的一个棋子。比较突出的几次露脸如下:(1)征南蛮,配合赵云击败阿会喃(2)征南蛮,和魏延、王平、关索等人一起,伏兵擒拿前来诈降的南蛮酋长(3)出战祝融夫人,被绊倒活捉(4)火烧藤甲兵时,与张嶷一起带投降的蛮人活捉孟获。(5)二次北伐,与张嶷、马岱一起伏击郭淮孙礼(6)三次北伐,与张嶷、吴班、吴懿、关兴、王平、张翼伏击张郃戴凌(7)五次北伐,与杨仪一起在剑阁埋伏射死张郃(8)六次北伐,与马岱、王平、张嶷、姜维、廖化一起伏击魏军,杀死秦朗。可见,演义中蜀汉马忠参与了许多战斗,立功不少,不乏活捉孟获、射死张郃、杀死秦朗这样的重要功绩,但是基本上都是在执行诸葛亮的计策,而且是和同伴一起完成的。整个来说这人很没有表现力,有他没他都差不多,远远比不上东吴马忠。他的武力甚至没有什么展现,但大致应该为B-或者C级,演义中能不能排进前二百的两说。以上说的是演义。而在历史中,东吴马忠则完全没法和蜀汉马忠相比了。东吴马忠地位仅仅是潘璋部下的司马(相当于连营级干部)。他在正史中的露脸只有两处,一处是孙权传,一处是潘璋传,说的同一件事,就是生擒了关羽、关平和关羽的都督赵累。这当然是很大的功劳,但是史书并没有记载他因此获得了什么奖励,倒是他的主官潘璋因此获得了固陵太守、振威将军、溧阳侯的封赏。东吴马忠自己,就此默默无闻。相反,蜀汉马忠(狐笃)则是蜀汉的重要将领。史书记载他在东汉时期就担任汉昌长,刘备临终前颇为赏识他,认为他足以和黄权并称。丞相诸葛亮开府后以忠为门下督。诸葛亮南征时,马忠担任牂牁太守,平定了朱褒的叛乱,之后驻扎南方,在当地“甚有威惠”。230年担任丞相参军,作为长史蒋琬的助手,又领州治中从事。231年参与了诸葛亮北伐。之后,马忠督率张嶷等讨平了汶山郡的羌人叛乱,233年又斩杀了南夷叛变的豪帅刘胄,加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之后马忠进一步安定南部,加为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242年马忠回到朝廷,拜为镇南大将军。244年,大将军费祎北上抵抗魏军入侵,马忠留在成都担任平尚书事,相当于代理丞相。因此,马忠基本是蜀汉时期,益州本地人获得地位的巅峰。史书还记载马忠为人宽济有度量,威恩并立,所以蛮夷都很敬畏和爱戴他。等马忠去世,这些少数民族都很伤心,还为他立庙祭祀。这基本上有些诸葛亮的影子了。由此可知,在三国演义中,吴马忠远胜蜀马忠;而正史上,蜀马忠远胜吴马忠。三国演义中为何两个马忠,他们是一个人吗?两个马忠不是一个人,蜀汉马忠,此人文武兼备,首在蜀汉立过不少战功。七擒孟获时与抚戌将军关内侯张嶷,共同战斗擒获孟获。官封奋威将军,博阳亭侯。后来又随诸葛亮进行了北伐。东吴的马忠,善于埋伏,是有名的弓箭手,关羽失荆州走麦城时,就遭遇了马忠的埋伏以致被擒获,遭到孙权的杀害。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中,大将黄忠追赶吴军先锋潘璋,被预先埋伏在暗处的马忠用箭射杀。
5,三国马忠是哪里人
三国时期有两个马忠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建安末年被推举为孝廉,任汉昌长。最初与刘备交谈,被他称赞为贤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以马忠为门下督。南中叛乱,马忠任牂牁郡太守,别领一军讨平牂牁郡的叛夷。后任庲降都督,剿灭夷首刘胄叛乱。官至镇南大将军,平尚书事。先封爵博阳亭侯,后进封彭乡侯,延熙十二年(249年)去世。马忠是蜀汉第四任庲降都督,在南中时期,稳定秩序,处事果断,威恩并立,深受百姓的爱戴。马忠,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任潘璋部下司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吴督吕蒙攻关羽,忠于章乡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等,遂定荆州。1.历史人物(吴) 马忠(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简明历史传记 马忠,东吴将军潘璋部下司马。在吕蒙袭荆州之战中,马忠于章乡擒获关羽、关平、赵累等人。 简明演义传记 马忠,东吴将军潘璋的部将,于麦城之战中设伏擒获关羽。刘备伐吴时,马忠随潘璋等往拒,突袭射伤蜀将黄忠,导致黄忠死亡。不久,潘璋为关兴所杀,马忠收拾败军,引降将糜芳、傅士仁屯于江渚。糜、傅二人发现军士不满,欲兵变,于是刺杀了马忠,将首级献于刘备。
6,三国马忠一共射杀了几个名将
三国马忠一共射杀了6个名将。1、关羽,樊城之战因被吴国切断后路,败走麦城,最后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没能活下来,就是因为混在人群中的马忠,突施冷箭,让关羽不治而亡。2、黄忠,与刘备伐吴的路上,遇到了潘璋的部队,黄忠老当益壮,打的潘璋节节败退,最后由于怒气冲冠,一时失去了理智,陷入了潘璋的包围,不过这难不住老黄忠,突围轻而易举,但是就在这时,一直冷箭射来,老黄忠应声落马,回营后不治身亡,而这一箭的射手正是马忠。3、乐进,魏国大将,在镇守合肥的时候,将吴国的将领打的落花流水,却莫名其妙的被吴营中的一支冷箭射死,不用说,又是马忠。4、曹仁,魏国名将,善于守城,关羽久攻不下的樊城正是他镇守的,败走关羽,勇力不凡,后来在与吴国的交战中,被马忠的冷箭射落马下,后来不治而亡了。5、许褚,人称“虎痴”,与马超大战一百回合不落败的男人,身为曹操集团的金牌贴身护卫,在与吴军交战的时候,护送曹操渡河,被藏在一旁的马忠一箭射死。6、张辽,五子良将之首,为人忠义,与关羽关系非常好,自从吕布落败投靠曹操后,忠心不二,武力超群,曾经800人打败吴国十万大军,最后在保护曹丕的时候,被马忠一箭射死。黄初元年(220年),张辽进封晋阳侯。染病之后,依旧令孙权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病逝于江都,谥曰刚侯。
7,赤兔马是谁的坐骑
董卓;吕布;曹操;关羽《三国志》中有赤兔马的记载,赤兔马先后归属董卓、吕布、曹操、关羽,最终和青龙偃月刀一起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汉朝末年,有一匹马,名曰赤兔,颇富传奇。它先后归属于两个宰相,并先后归属于两个马背上的大英雄。它的一生纵横南北,最终死在长江以南的吴地。 它的第一个主人是宰相董卓,董卓身躯沉重,赤兔马却能托着他健步如飞,这说明赤兔马在董卓那里已经成年。这个人生性残暴,为万民所恨,惹得天下英雄群起而讨伐之。不仅如此,与他同殿称臣的同事们也瞧不上他,丁原便是一个。他在一次由董卓召开的部以上干部会上对董卓破口大骂,董卓想动粗,这时候,丁原背后闪出来英雄吕布,单是吕布的英雄气概就把董卓震慑住了,董卓只好让步。那之后,董卓便迷上了吕布,千方百计想把他弄到手。这时候,手下李肃自告奋勇说是吕布的同乡,可以用自己的美人计劝吕布来降,但是,有一个条件,得把赤兔马给吕布。这个条件就像挖董卓的心肝一样,他怎么也舍不得。但后来从大局考虑还是答应了。赤兔马成了吕布的坐骑。权且把董卓和吕布认识之前的时间保守计算为6年,赤兔马跟了吕布之后,已经至少8岁了。那时候有一佳话传世——“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有了赤兔马的吕布神气得不得了,没有谁可以制服得了他。以至于上演了“三英战吕布”、“吕布稍稍不支”的一幕。彼时华夏,无居吕布之右者。后来,吕布中了司徒王允的连环计,把董卓杀了。从此,也开始了独当一面的生活。但终究因刚愎自用而被曹操所杀,赤兔马成了曹操的坐骑。从吕布得到赤兔马到吕布在白门楼被吊死,整整8年,赤兔马16岁。历史在短时间内重复上演。曹操为了收服关羽,又一次使用了赤兔马这个大诱饵。关羽激动万分,连忙跪谢,说“有此宝马,一日可见吾兄!”曹操懊悔不已。这时候,距离吕布归西又有了4年。这一年,赤兔马20岁。 从此,赤兔马成了关羽的坐骑,再没有更换主人。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记载赤兔马的最后一刻的——“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权即赐马忠骑坐。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一匹马,四个主人,几段离奇。人人惜此马,此马也得以名垂千古。马背上的四个骑士串起了一段诸侯纷争的历史,同时,这匹马在四个主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也说明了马与主人的血脉关联。董卓送马给吕布,思前想后舍不得,最终在别人劝告下痛下决心。可是曹操送马给关羽,却是主动送上门去。一前一后,一个委琐一个宽大,两个政治家的不同跃然纸上。吕布死了以后,马乖乖地在曹营吃草。关羽死了以后,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一前一后,一个无情一个有情,两个盖世英雄的不同跃然纸上。不过,一匹马的平均寿命一般是30岁,按小说家的记载,关公得到赤兔马之后又骑了整整20年,换句话说,赤兔马死的时候已经40岁了。这样看来,究竟赤兔马是因为思恋最后一个主人而死,还是安享天年而亡,尚不可随便定论。《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许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这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但根据史书记载,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由此也可佐证《三国演义》有虚构成分。民间又传,赤兔代代繁衍。宋朝时由方腊重金买来。梁山泊征讨时,被关胜夺来。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罗贯中在民间搜集资料时,被误传了。
文章TAG:
三国马忠 三国马忠是怎么死的啊 三国 马忠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