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坎尼会战战神剧本攻略,攻城掠地里打败黄忠科技开户的世界剧本五是什么

作者:本站作者

1,攻城掠地里打败黄忠科技开户的世界剧本五是什么

就是剧本出现更高难度战神,基本没变,经验多几W,每天还是只能打3次。望采纳

坎尼会战战神剧本攻略,攻城掠地里打败黄忠科技开户的世界剧本五是什么

2,铁血战旗剧本坎尼会战地狱怎么过

现在开始介绍下官渡之战的入手条件:君主83级+啃掉了曹彰 简单难度 就走左手边数起第二条路……一路碾压过去……无压力无难度。连影子也省了

坎尼会战战神剧本攻略,攻城掠地里打败黄忠科技开户的世界剧本五是什么

3,古代打仗方阵最外面一排的人怎么想的谁愿意在最外面一排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双方军队的指挥官是罗马的西庇阿和迦太基的汉尼拔,这两人都是可以排进历史前十的著名将领。这场战役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之一,以罗马大获全胜告终。公元前218年,年仅29岁的汉尼拔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腹地,通过提契诺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消灭了罗马军队主力,一度将罗马逼到了亡国的边缘。遭到重创的罗马人汲取了教训,改变硬碰硬的战法,采用收缩固守、袭扰粮道、坚壁清野的做法,终于把战争拖进了持久战。公元前210年,逐渐恢复元气的罗马人决定发动反攻,年仅25岁的军事天才西庇阿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贪功冒进,他在西班牙一面广施仁政,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一面操练军队,改进武器,逐步蚕食迦太基人的地盘。通过四年的努力,西庇阿成功的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连根拔起。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双方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得不到国内支援的汉尼拔被困在意大利最南部,已经无法对罗马形成威胁。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充足的西庇阿率军登陆北非,将战火燃到了迦太基本土。在北非,西庇阿继续表演着他的指挥天才,大败迦太基和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人主动求和,同时,身处意大利的汉尼拔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由于一支罗马的补给船队遭到迦太基人的劫掠,双方和谈破裂,战事重启。这一次,军事天才西庇阿和战术大师汉尼拔终于展开正面交锋,进行宿命的对决。经过一番战前的试探和交手,最终两军在一个名叫扎马的小镇附近碰面。西庇阿麾下有3.4万步兵,6000骑兵总计4万人,其中步兵来自于应征的罗马公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应征入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双方军队的指挥官是罗马的西庇阿和迦太基的汉尼拔,这两人都是可以排进历史前十的著名将领。这场战役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之一,以罗马大获全胜告终。公元前218年,年仅29岁的汉尼拔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腹地,通过提契诺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消灭了罗马军队主力,一度将罗马逼到了亡国的边缘。遭到重创的罗马人汲取了教训,改变硬碰硬的战法,采用收缩固守、袭扰粮道、坚壁清野的做法,终于把战争拖进了持久战。公元前210年,逐渐恢复元气的罗马人决定发动反攻,年仅25岁的军事天才西庇阿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贪功冒进,他在西班牙一面广施仁政,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一面操练军队,改进武器,逐步蚕食迦太基人的地盘。通过四年的努力,西庇阿成功的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连根拔起。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双方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得不到国内支援的汉尼拔被困在意大利最南部,已经无法对罗马形成威胁。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充足的西庇阿率军登陆北非,将战火燃到了迦太基本土。在北非,西庇阿继续表演着他的指挥天才,大败迦太基和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人主动求和,同时,身处意大利的汉尼拔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由于一支罗马的补给船队遭到迦太基人的劫掠,双方和谈破裂,战事重启。这一次,军事天才西庇阿和战术大师汉尼拔终于展开正面交锋,进行宿命的对决。经过一番战前的试探和交手,最终两军在一个名叫扎马的小镇附近碰面。西庇阿麾下有3.4万步兵,6000骑兵总计4万人,其中步兵来自于应征的罗马公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应征入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首先,必须得承认,汉尼拔是位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与罗马人对抗过程中不幸战死,可以说汉尼拔家族就是罗马人的死敌。还在儿童时期,汉尼拔就随父出征西班牙,并立下了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虽然汉尼拔家族都与罗马结成了死敌,但无奈罗马实力强过迦太基太多。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因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并取得大胜。鉴于罗马的强大,迦太基不得不主动求和,向罗马赔款,并割让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21年,由于姐夫被凯尔特人刺杀,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的最高统帅。从此,汉尼拔开始了他的天才军事生涯。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军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萨贡托,这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18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人原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海军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从西班牙登陆,去攻打汉尼拔。可惜,罗马人低估了汉尼拔的雄心。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部署完毕,汉尼拔就已率领9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大象,越过比利牛斯山,沿着高卢南岸入侵意大利半岛!这一远征计划极度冒险,却出乎罗马人意料之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虽损失了几万兵力,却顺利地杀入了罗马境内。从此后两年内,汉尼拔军队就成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罗马境内翻江倒海,搅得整个罗马不得安宁。公元前216年,被激怒的罗马元老院派出了多达8万人的罗马军团和同盟军,去与汉尼拔决战。此时,汉尼拔大军远离己方军事基地已长达两年,兵力损失严重,仅剩下4万步兵和1万骑兵。不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大军的构成也极为复杂:有西班牙人、高卢人、非洲人,战斗力参差不齐。而罗马人是主场作战,派出的还是8万精心训练的职业士兵,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马人都占据了绝对上风。可在坎尼大战时,天才的汉尼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设计出了一个弓形战阵,反客为主地用五万士兵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将强大的罗马军团屠杀殆尽——仅有一万罗马人得以逃脱!坎尼会战,令罗马人士气大受打击:几乎每一位罗马人都有亲人在坎尼会战中丧生,罗马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全国哀悼日!尽管如此,罗马却没有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危机,已经是罗马人第二次遭遇外敌入侵危机了。早在六十多年前,罗马共和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到类似的危机。只不过,那是罗马人面对的敌人是希腊人。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刚刚崛起,意大利半岛南部大多是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283年,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矛盾激化,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为增强己方实力,希腊城邦的首脑塔兰托不得不向希腊本土求援。由于塔兰托母国斯巴达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法前来,塔兰托人就转而请来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士远征意大利的征途并不顺利,刚出发就遭遇飓风,载有军队的船只被台风吹得散落四处,皮洛士绝望地跳海自杀,幸好被部下给救了起来。最终,皮洛士还是率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500名投石手、20000名步兵登上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登陆意大利后,与罗马人展开了多次会战,并先后取得了锡里斯河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的胜利,令罗马人损失惨重!可多次失败之后,罗马人却坚决地拒绝了同希腊人的和解。肥沃的拉丁姆平原,供养了数量众多的人口;罗马共和国连同其盟友拉丁和坎帕尼亚,兵源多达27.5万人!与皮洛士作战损失的一万多罗马军队,不过是罗马军队的九牛一毛。可是,皮洛士就不同了。虽然每次与罗马作战都取胜,但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精锐士兵也损失惨重。由于远离本土,皮洛士损失的兵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在阿斯琴伦会战过后,皮洛士就哀叹道:“再这样胜利一次,我们就完了!”公元前275年,在意大利征战了四五年的皮洛士最终在第三次与罗马军团的大会战被击败,从此彻底退出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的命运,就是汉尼拔的前兆。汉尼拔时代,罗马共和国实力远胜皮洛士时期,更不愿轻言投降;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失去汉尼拔的迦太基,后来被罗马军团攻陷,罗马人还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意在使迦太基土地从此不能再种植庄稼。此后,迦太基正式归属罗马,再也不能对罗马构成威胁。所以,为何坎尼会战汉尼拔取得大胜却无法灭亡罗马?关键在于罗马的综合国力远胜迦太基,迦太基人内部又不能完全团结一致,造成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征战十五年,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孤军奋战。这样的情形下,汉尼拔怎么能灭亡罗马?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双方军队的指挥官是罗马的西庇阿和迦太基的汉尼拔,这两人都是可以排进历史前十的著名将领。这场战役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之一,以罗马大获全胜告终。公元前218年,年仅29岁的汉尼拔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腹地,通过提契诺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消灭了罗马军队主力,一度将罗马逼到了亡国的边缘。遭到重创的罗马人汲取了教训,改变硬碰硬的战法,采用收缩固守、袭扰粮道、坚壁清野的做法,终于把战争拖进了持久战。公元前210年,逐渐恢复元气的罗马人决定发动反攻,年仅25岁的军事天才西庇阿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贪功冒进,他在西班牙一面广施仁政,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一面操练军队,改进武器,逐步蚕食迦太基人的地盘。通过四年的努力,西庇阿成功的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连根拔起。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双方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得不到国内支援的汉尼拔被困在意大利最南部,已经无法对罗马形成威胁。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充足的西庇阿率军登陆北非,将战火燃到了迦太基本土。在北非,西庇阿继续表演着他的指挥天才,大败迦太基和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人主动求和,同时,身处意大利的汉尼拔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由于一支罗马的补给船队遭到迦太基人的劫掠,双方和谈破裂,战事重启。这一次,军事天才西庇阿和战术大师汉尼拔终于展开正面交锋,进行宿命的对决。经过一番战前的试探和交手,最终两军在一个名叫扎马的小镇附近碰面。西庇阿麾下有3.4万步兵,6000骑兵总计4万人,其中步兵来自于应征的罗马公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应征入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首先,必须得承认,汉尼拔是位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与罗马人对抗过程中不幸战死,可以说汉尼拔家族就是罗马人的死敌。还在儿童时期,汉尼拔就随父出征西班牙,并立下了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虽然汉尼拔家族都与罗马结成了死敌,但无奈罗马实力强过迦太基太多。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因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并取得大胜。鉴于罗马的强大,迦太基不得不主动求和,向罗马赔款,并割让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21年,由于姐夫被凯尔特人刺杀,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的最高统帅。从此,汉尼拔开始了他的天才军事生涯。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军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萨贡托,这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18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人原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海军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从西班牙登陆,去攻打汉尼拔。可惜,罗马人低估了汉尼拔的雄心。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部署完毕,汉尼拔就已率领9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大象,越过比利牛斯山,沿着高卢南岸入侵意大利半岛!这一远征计划极度冒险,却出乎罗马人意料之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虽损失了几万兵力,却顺利地杀入了罗马境内。从此后两年内,汉尼拔军队就成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罗马境内翻江倒海,搅得整个罗马不得安宁。公元前216年,被激怒的罗马元老院派出了多达8万人的罗马军团和同盟军,去与汉尼拔决战。此时,汉尼拔大军远离己方军事基地已长达两年,兵力损失严重,仅剩下4万步兵和1万骑兵。不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大军的构成也极为复杂:有西班牙人、高卢人、非洲人,战斗力参差不齐。而罗马人是主场作战,派出的还是8万精心训练的职业士兵,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马人都占据了绝对上风。可在坎尼大战时,天才的汉尼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设计出了一个弓形战阵,反客为主地用五万士兵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将强大的罗马军团屠杀殆尽——仅有一万罗马人得以逃脱!坎尼会战,令罗马人士气大受打击:几乎每一位罗马人都有亲人在坎尼会战中丧生,罗马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全国哀悼日!尽管如此,罗马却没有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危机,已经是罗马人第二次遭遇外敌入侵危机了。早在六十多年前,罗马共和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到类似的危机。只不过,那是罗马人面对的敌人是希腊人。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刚刚崛起,意大利半岛南部大多是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283年,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矛盾激化,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为增强己方实力,希腊城邦的首脑塔兰托不得不向希腊本土求援。由于塔兰托母国斯巴达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法前来,塔兰托人就转而请来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士远征意大利的征途并不顺利,刚出发就遭遇飓风,载有军队的船只被台风吹得散落四处,皮洛士绝望地跳海自杀,幸好被部下给救了起来。最终,皮洛士还是率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500名投石手、20000名步兵登上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登陆意大利后,与罗马人展开了多次会战,并先后取得了锡里斯河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的胜利,令罗马人损失惨重!可多次失败之后,罗马人却坚决地拒绝了同希腊人的和解。肥沃的拉丁姆平原,供养了数量众多的人口;罗马共和国连同其盟友拉丁和坎帕尼亚,兵源多达27.5万人!与皮洛士作战损失的一万多罗马军队,不过是罗马军队的九牛一毛。可是,皮洛士就不同了。虽然每次与罗马作战都取胜,但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精锐士兵也损失惨重。由于远离本土,皮洛士损失的兵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在阿斯琴伦会战过后,皮洛士就哀叹道:“再这样胜利一次,我们就完了!”公元前275年,在意大利征战了四五年的皮洛士最终在第三次与罗马军团的大会战被击败,从此彻底退出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的命运,就是汉尼拔的前兆。汉尼拔时代,罗马共和国实力远胜皮洛士时期,更不愿轻言投降;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失去汉尼拔的迦太基,后来被罗马军团攻陷,罗马人还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意在使迦太基土地从此不能再种植庄稼。此后,迦太基正式归属罗马,再也不能对罗马构成威胁。所以,为何坎尼会战汉尼拔取得大胜却无法灭亡罗马?关键在于罗马的综合国力远胜迦太基,迦太基人内部又不能完全团结一致,造成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征战十五年,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孤军奋战。这样的情形下,汉尼拔怎么能灭亡罗马?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是1947年8月由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升格而来的,豫东战役期间已经配属给华野外线兵团指挥遂行作战任务,时任司令员王秉章,下辖第30、第31和第32等三个旅共11000余人,实际也就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第1、第2、第2旅。该纵在豫东战役打响的1948年7月间,成立尚不满一年,无论是兵力兵器数量,还是战斗素养和军事素质,比较其他野战主力纵队,仍有不小的差距。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中野11纵原定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华野外线兵团主力歼击区寿年兵团,因为打区必须阻邱,粟裕已将华野第3、第8、第10等三个主力纵队派出去阻击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该敌距离区寿年第七兵团的直线距离只有10余公里。这样,为了保证歼灭战中兵力上的优势,粟裕将中野11纵用于攻击区兵团所属的新编第21旅,负责主攻的“突击集团”第1、第4、第6纵队则负责歼击整72、整75两个整编师,各部在特纵的炮火支援下猛烈攻击。眼见着区兵团正在垂死挣扎,南京和徐州方面都沉不住气了,而邱清泉的整五军被华野三个纵队所阻、胡琏的整十八军又被中野三个纵队拖住,老蒋一时无兵可派,便决定“挖疮补肉”,命令顾祝同迅调在山东战场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加强第3快速纵队和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临时兵团,铁运豫东救火。许谭山东兵团阻击不及,1948年6月29日,黄百韬这个老广率领所部在商丘下车,迅速向豫东战场靠拢。粟裕原本摆好的是与三个敌人过招的饭桌,就此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而手中的兵力也用到了极限,于是只能挤出王秉章的中野11纵,附两广纵队和野司警卫团(可见兵力的匮乏程度)火速东进阻击黄百韬。按道理说,黄百韬兵团只有一个整编师23000余人的野战步兵,快速纵队是旅级部队规模、交警总队则是加强团级规模,满打满算也就30000多人,中野11纵、两广纵队(仅3000余人)和野警团16000余人吃掉它自然不现实,阻击上几天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到底还是地方部队新升格的野战纵队,中野11纵在战术细节上还欠火候,广纵和野警团更是战斗经验不足,他们忽略了黄兵团的快速纵队是有大批坦克装甲车的,这一点与华野打援集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宋时轮等纵队在阻击整五军之前,就了解曾经的新22师师长邱清泉善长坦克突击,并且整五军(整11师、整70师共45000余人)也确实配备战车部队,其整11师所辖的整200旅,那可是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因此华野阻击部队在阻击阵地的开设上,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布置,不仅埋了相当数量的地雷,并且相当专业地挖掘了反坦克壕,部分壕内还密设鹿砦,再辅以野炮和战防炮的火力配合,让“邱疯子”硬是裹足不前。整五军什么招术都用上了,什么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冲通通无济于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便成名于斯,最终邱疯子能够想到的,只有绕过阻击线进行迂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多走路多耗时的。可惜,中野11纵缺乏这些战场经验,也没有完全搞清黄百韬的兵力配置,仍然按传统的阻击战法在老王集一线进行布防,无非就是构筑了野战工事和散兵坑。结果被蒋军第三快速纵队的坦克一冲,防线就被轻易突破了,纵队后撤后组织第二道防线,然而豫东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至7月2日,中野11纵阻击失利且伤亡严重。黄百韬兵团冲过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该敌到达帝丘店时,距离区兵团整72师被包围的铁佛寺只有不足10公里,眼见着两股敌人就将合流。危急时刻,迂回攻击整72师的华野第1师、第3师刚好插入了帝丘店和铁佛寺之间,于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黄百韬的继续推进。但是黄兵团的意外到场,也迫使粟裕临时改变了战役决心,因为该敌挡住了华野未来撤出战场的道路。于是在区兵团尚未完全歼灭的情况下(整72师残部仍在),粟裕调动突击集团全力围攻黄兵团,遭遇黄百韬的拼死顽抗,已经很是疲劳的华野各纵一时未能得手。而迂回的邱清泉整五军已到达帝丘店右侧、胡琏的整十八军进至淮阳、商水地区、连重建的整编第74师都接近了战场,这个仗已经打夹生了,此时如继续围歼黄百韬兵团,势必被迫与多路援敌作战,华野外线兵团势将陷入被动,于是粟裕下令撤出战斗。细节决定成败啊,如果中野11纵具备打坦克的经验,或者掌握反坦克障碍的构建技巧,能够挡住黄百韬三天时间,则华野主力必然可以干净彻底地全歼区寿年兵团,再腾出手来对付邱清泉和黄百韬,无论如何都将从容的多,至少可以全身而退,那么豫东战役第三阶段就将完美收官,殊为可惜。也不能过多苛求华野,在攻克开封的战役中,华野3纵和8纵伤亡较大,再加上阻援部队的损失,外线兵团伤亡已经突破10000人,战斗力普遍下降。同时豫东地区干旱缺水,时值盛夏,指战员们的体力和意志也到了极限。中野11纵这样的部队,更适合作为攻击预备队,用于阻击敌精锐兵团,仍显勉强,实在是粟总手中兵力有限,因为外线兵团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双方军队的指挥官是罗马的西庇阿和迦太基的汉尼拔,这两人都是可以排进历史前十的著名将领。这场战役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之一,以罗马大获全胜告终。公元前218年,年仅29岁的汉尼拔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腹地,通过提契诺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消灭了罗马军队主力,一度将罗马逼到了亡国的边缘。遭到重创的罗马人汲取了教训,改变硬碰硬的战法,采用收缩固守、袭扰粮道、坚壁清野的做法,终于把战争拖进了持久战。公元前210年,逐渐恢复元气的罗马人决定发动反攻,年仅25岁的军事天才西庇阿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贪功冒进,他在西班牙一面广施仁政,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一面操练军队,改进武器,逐步蚕食迦太基人的地盘。通过四年的努力,西庇阿成功的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连根拔起。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双方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得不到国内支援的汉尼拔被困在意大利最南部,已经无法对罗马形成威胁。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充足的西庇阿率军登陆北非,将战火燃到了迦太基本土。在北非,西庇阿继续表演着他的指挥天才,大败迦太基和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人主动求和,同时,身处意大利的汉尼拔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由于一支罗马的补给船队遭到迦太基人的劫掠,双方和谈破裂,战事重启。这一次,军事天才西庇阿和战术大师汉尼拔终于展开正面交锋,进行宿命的对决。经过一番战前的试探和交手,最终两军在一个名叫扎马的小镇附近碰面。西庇阿麾下有3.4万步兵,6000骑兵总计4万人,其中步兵来自于应征的罗马公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应征入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首先,必须得承认,汉尼拔是位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与罗马人对抗过程中不幸战死,可以说汉尼拔家族就是罗马人的死敌。还在儿童时期,汉尼拔就随父出征西班牙,并立下了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虽然汉尼拔家族都与罗马结成了死敌,但无奈罗马实力强过迦太基太多。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因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并取得大胜。鉴于罗马的强大,迦太基不得不主动求和,向罗马赔款,并割让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21年,由于姐夫被凯尔特人刺杀,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的最高统帅。从此,汉尼拔开始了他的天才军事生涯。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军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萨贡托,这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18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人原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海军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从西班牙登陆,去攻打汉尼拔。可惜,罗马人低估了汉尼拔的雄心。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部署完毕,汉尼拔就已率领9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大象,越过比利牛斯山,沿着高卢南岸入侵意大利半岛!这一远征计划极度冒险,却出乎罗马人意料之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虽损失了几万兵力,却顺利地杀入了罗马境内。从此后两年内,汉尼拔军队就成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罗马境内翻江倒海,搅得整个罗马不得安宁。公元前216年,被激怒的罗马元老院派出了多达8万人的罗马军团和同盟军,去与汉尼拔决战。此时,汉尼拔大军远离己方军事基地已长达两年,兵力损失严重,仅剩下4万步兵和1万骑兵。不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大军的构成也极为复杂:有西班牙人、高卢人、非洲人,战斗力参差不齐。而罗马人是主场作战,派出的还是8万精心训练的职业士兵,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马人都占据了绝对上风。可在坎尼大战时,天才的汉尼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设计出了一个弓形战阵,反客为主地用五万士兵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将强大的罗马军团屠杀殆尽——仅有一万罗马人得以逃脱!坎尼会战,令罗马人士气大受打击:几乎每一位罗马人都有亲人在坎尼会战中丧生,罗马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全国哀悼日!尽管如此,罗马却没有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危机,已经是罗马人第二次遭遇外敌入侵危机了。早在六十多年前,罗马共和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到类似的危机。只不过,那是罗马人面对的敌人是希腊人。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刚刚崛起,意大利半岛南部大多是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283年,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矛盾激化,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为增强己方实力,希腊城邦的首脑塔兰托不得不向希腊本土求援。由于塔兰托母国斯巴达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法前来,塔兰托人就转而请来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士远征意大利的征途并不顺利,刚出发就遭遇飓风,载有军队的船只被台风吹得散落四处,皮洛士绝望地跳海自杀,幸好被部下给救了起来。最终,皮洛士还是率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500名投石手、20000名步兵登上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登陆意大利后,与罗马人展开了多次会战,并先后取得了锡里斯河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的胜利,令罗马人损失惨重!可多次失败之后,罗马人却坚决地拒绝了同希腊人的和解。肥沃的拉丁姆平原,供养了数量众多的人口;罗马共和国连同其盟友拉丁和坎帕尼亚,兵源多达27.5万人!与皮洛士作战损失的一万多罗马军队,不过是罗马军队的九牛一毛。可是,皮洛士就不同了。虽然每次与罗马作战都取胜,但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精锐士兵也损失惨重。由于远离本土,皮洛士损失的兵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在阿斯琴伦会战过后,皮洛士就哀叹道:“再这样胜利一次,我们就完了!”公元前275年,在意大利征战了四五年的皮洛士最终在第三次与罗马军团的大会战被击败,从此彻底退出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的命运,就是汉尼拔的前兆。汉尼拔时代,罗马共和国实力远胜皮洛士时期,更不愿轻言投降;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失去汉尼拔的迦太基,后来被罗马军团攻陷,罗马人还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意在使迦太基土地从此不能再种植庄稼。此后,迦太基正式归属罗马,再也不能对罗马构成威胁。所以,为何坎尼会战汉尼拔取得大胜却无法灭亡罗马?关键在于罗马的综合国力远胜迦太基,迦太基人内部又不能完全团结一致,造成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征战十五年,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孤军奋战。这样的情形下,汉尼拔怎么能灭亡罗马?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是1947年8月由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升格而来的,豫东战役期间已经配属给华野外线兵团指挥遂行作战任务,时任司令员王秉章,下辖第30、第31和第32等三个旅共11000余人,实际也就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第1、第2、第2旅。该纵在豫东战役打响的1948年7月间,成立尚不满一年,无论是兵力兵器数量,还是战斗素养和军事素质,比较其他野战主力纵队,仍有不小的差距。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中野11纵原定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华野外线兵团主力歼击区寿年兵团,因为打区必须阻邱,粟裕已将华野第3、第8、第10等三个主力纵队派出去阻击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该敌距离区寿年第七兵团的直线距离只有10余公里。这样,为了保证歼灭战中兵力上的优势,粟裕将中野11纵用于攻击区兵团所属的新编第21旅,负责主攻的“突击集团”第1、第4、第6纵队则负责歼击整72、整75两个整编师,各部在特纵的炮火支援下猛烈攻击。眼见着区兵团正在垂死挣扎,南京和徐州方面都沉不住气了,而邱清泉的整五军被华野三个纵队所阻、胡琏的整十八军又被中野三个纵队拖住,老蒋一时无兵可派,便决定“挖疮补肉”,命令顾祝同迅调在山东战场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加强第3快速纵队和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临时兵团,铁运豫东救火。许谭山东兵团阻击不及,1948年6月29日,黄百韬这个老广率领所部在商丘下车,迅速向豫东战场靠拢。粟裕原本摆好的是与三个敌人过招的饭桌,就此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而手中的兵力也用到了极限,于是只能挤出王秉章的中野11纵,附两广纵队和野司警卫团(可见兵力的匮乏程度)火速东进阻击黄百韬。按道理说,黄百韬兵团只有一个整编师23000余人的野战步兵,快速纵队是旅级部队规模、交警总队则是加强团级规模,满打满算也就30000多人,中野11纵、两广纵队(仅3000余人)和野警团16000余人吃掉它自然不现实,阻击上几天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到底还是地方部队新升格的野战纵队,中野11纵在战术细节上还欠火候,广纵和野警团更是战斗经验不足,他们忽略了黄兵团的快速纵队是有大批坦克装甲车的,这一点与华野打援集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宋时轮等纵队在阻击整五军之前,就了解曾经的新22师师长邱清泉善长坦克突击,并且整五军(整11师、整70师共45000余人)也确实配备战车部队,其整11师所辖的整200旅,那可是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因此华野阻击部队在阻击阵地的开设上,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布置,不仅埋了相当数量的地雷,并且相当专业地挖掘了反坦克壕,部分壕内还密设鹿砦,再辅以野炮和战防炮的火力配合,让“邱疯子”硬是裹足不前。整五军什么招术都用上了,什么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冲通通无济于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便成名于斯,最终邱疯子能够想到的,只有绕过阻击线进行迂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多走路多耗时的。可惜,中野11纵缺乏这些战场经验,也没有完全搞清黄百韬的兵力配置,仍然按传统的阻击战法在老王集一线进行布防,无非就是构筑了野战工事和散兵坑。结果被蒋军第三快速纵队的坦克一冲,防线就被轻易突破了,纵队后撤后组织第二道防线,然而豫东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至7月2日,中野11纵阻击失利且伤亡严重。黄百韬兵团冲过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该敌到达帝丘店时,距离区兵团整72师被包围的铁佛寺只有不足10公里,眼见着两股敌人就将合流。危急时刻,迂回攻击整72师的华野第1师、第3师刚好插入了帝丘店和铁佛寺之间,于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黄百韬的继续推进。但是黄兵团的意外到场,也迫使粟裕临时改变了战役决心,因为该敌挡住了华野未来撤出战场的道路。于是在区兵团尚未完全歼灭的情况下(整72师残部仍在),粟裕调动突击集团全力围攻黄兵团,遭遇黄百韬的拼死顽抗,已经很是疲劳的华野各纵一时未能得手。而迂回的邱清泉整五军已到达帝丘店右侧、胡琏的整十八军进至淮阳、商水地区、连重建的整编第74师都接近了战场,这个仗已经打夹生了,此时如继续围歼黄百韬兵团,势必被迫与多路援敌作战,华野外线兵团势将陷入被动,于是粟裕下令撤出战斗。细节决定成败啊,如果中野11纵具备打坦克的经验,或者掌握反坦克障碍的构建技巧,能够挡住黄百韬三天时间,则华野主力必然可以干净彻底地全歼区寿年兵团,再腾出手来对付邱清泉和黄百韬,无论如何都将从容的多,至少可以全身而退,那么豫东战役第三阶段就将完美收官,殊为可惜。也不能过多苛求华野,在攻克开封的战役中,华野3纵和8纵伤亡较大,再加上阻援部队的损失,外线兵团伤亡已经突破10000人,战斗力普遍下降。同时豫东地区干旱缺水,时值盛夏,指战员们的体力和意志也到了极限。中野11纵这样的部队,更适合作为攻击预备队,用于阻击敌精锐兵团,仍显勉强,实在是粟总手中兵力有限,因为外线兵团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是汉尼拔·巴卡(生于前247年-死于前183年)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成长的年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汉尼拔年少时就随父亲哈米尔卡进军西班牙,并向父亲立下要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他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训练,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二次是最长也最有名的一场战争,前后共打了16年),参加了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坎尼战役、札马战役。正式在这场战争中,汉尼拔的出色表现奠定了他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汉尼拔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损失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巧妙运用计谋,例如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汉尼拔的厉害,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行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从政之后的汉尼拔能力也非常突出。在札马战役结束7年之后,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苏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但汉尼拔决心不落入罗马人手下,最终在前183年服毒自尽。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双方军队的指挥官是罗马的西庇阿和迦太基的汉尼拔,这两人都是可以排进历史前十的著名将领。这场战役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之一,以罗马大获全胜告终。公元前218年,年仅29岁的汉尼拔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腹地,通过提契诺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消灭了罗马军队主力,一度将罗马逼到了亡国的边缘。遭到重创的罗马人汲取了教训,改变硬碰硬的战法,采用收缩固守、袭扰粮道、坚壁清野的做法,终于把战争拖进了持久战。公元前210年,逐渐恢复元气的罗马人决定发动反攻,年仅25岁的军事天才西庇阿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贪功冒进,他在西班牙一面广施仁政,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一面操练军队,改进武器,逐步蚕食迦太基人的地盘。通过四年的努力,西庇阿成功的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连根拔起。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双方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得不到国内支援的汉尼拔被困在意大利最南部,已经无法对罗马形成威胁。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充足的西庇阿率军登陆北非,将战火燃到了迦太基本土。在北非,西庇阿继续表演着他的指挥天才,大败迦太基和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人主动求和,同时,身处意大利的汉尼拔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由于一支罗马的补给船队遭到迦太基人的劫掠,双方和谈破裂,战事重启。这一次,军事天才西庇阿和战术大师汉尼拔终于展开正面交锋,进行宿命的对决。经过一番战前的试探和交手,最终两军在一个名叫扎马的小镇附近碰面。西庇阿麾下有3.4万步兵,6000骑兵总计4万人,其中步兵来自于应征的罗马公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应征入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首先,必须得承认,汉尼拔是位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与罗马人对抗过程中不幸战死,可以说汉尼拔家族就是罗马人的死敌。还在儿童时期,汉尼拔就随父出征西班牙,并立下了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虽然汉尼拔家族都与罗马结成了死敌,但无奈罗马实力强过迦太基太多。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因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并取得大胜。鉴于罗马的强大,迦太基不得不主动求和,向罗马赔款,并割让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21年,由于姐夫被凯尔特人刺杀,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的最高统帅。从此,汉尼拔开始了他的天才军事生涯。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军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萨贡托,这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18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人原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海军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从西班牙登陆,去攻打汉尼拔。可惜,罗马人低估了汉尼拔的雄心。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部署完毕,汉尼拔就已率领9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大象,越过比利牛斯山,沿着高卢南岸入侵意大利半岛!这一远征计划极度冒险,却出乎罗马人意料之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虽损失了几万兵力,却顺利地杀入了罗马境内。从此后两年内,汉尼拔军队就成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罗马境内翻江倒海,搅得整个罗马不得安宁。公元前216年,被激怒的罗马元老院派出了多达8万人的罗马军团和同盟军,去与汉尼拔决战。此时,汉尼拔大军远离己方军事基地已长达两年,兵力损失严重,仅剩下4万步兵和1万骑兵。不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大军的构成也极为复杂:有西班牙人、高卢人、非洲人,战斗力参差不齐。而罗马人是主场作战,派出的还是8万精心训练的职业士兵,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马人都占据了绝对上风。可在坎尼大战时,天才的汉尼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设计出了一个弓形战阵,反客为主地用五万士兵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将强大的罗马军团屠杀殆尽——仅有一万罗马人得以逃脱!坎尼会战,令罗马人士气大受打击:几乎每一位罗马人都有亲人在坎尼会战中丧生,罗马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全国哀悼日!尽管如此,罗马却没有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危机,已经是罗马人第二次遭遇外敌入侵危机了。早在六十多年前,罗马共和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到类似的危机。只不过,那是罗马人面对的敌人是希腊人。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刚刚崛起,意大利半岛南部大多是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283年,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矛盾激化,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为增强己方实力,希腊城邦的首脑塔兰托不得不向希腊本土求援。由于塔兰托母国斯巴达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法前来,塔兰托人就转而请来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士远征意大利的征途并不顺利,刚出发就遭遇飓风,载有军队的船只被台风吹得散落四处,皮洛士绝望地跳海自杀,幸好被部下给救了起来。最终,皮洛士还是率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500名投石手、20000名步兵登上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登陆意大利后,与罗马人展开了多次会战,并先后取得了锡里斯河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的胜利,令罗马人损失惨重!可多次失败之后,罗马人却坚决地拒绝了同希腊人的和解。肥沃的拉丁姆平原,供养了数量众多的人口;罗马共和国连同其盟友拉丁和坎帕尼亚,兵源多达27.5万人!与皮洛士作战损失的一万多罗马军队,不过是罗马军队的九牛一毛。可是,皮洛士就不同了。虽然每次与罗马作战都取胜,但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精锐士兵也损失惨重。由于远离本土,皮洛士损失的兵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在阿斯琴伦会战过后,皮洛士就哀叹道:“再这样胜利一次,我们就完了!”公元前275年,在意大利征战了四五年的皮洛士最终在第三次与罗马军团的大会战被击败,从此彻底退出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的命运,就是汉尼拔的前兆。汉尼拔时代,罗马共和国实力远胜皮洛士时期,更不愿轻言投降;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失去汉尼拔的迦太基,后来被罗马军团攻陷,罗马人还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意在使迦太基土地从此不能再种植庄稼。此后,迦太基正式归属罗马,再也不能对罗马构成威胁。所以,为何坎尼会战汉尼拔取得大胜却无法灭亡罗马?关键在于罗马的综合国力远胜迦太基,迦太基人内部又不能完全团结一致,造成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征战十五年,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孤军奋战。这样的情形下,汉尼拔怎么能灭亡罗马?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是1947年8月由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升格而来的,豫东战役期间已经配属给华野外线兵团指挥遂行作战任务,时任司令员王秉章,下辖第30、第31和第32等三个旅共11000余人,实际也就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第1、第2、第2旅。该纵在豫东战役打响的1948年7月间,成立尚不满一年,无论是兵力兵器数量,还是战斗素养和军事素质,比较其他野战主力纵队,仍有不小的差距。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中野11纵原定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华野外线兵团主力歼击区寿年兵团,因为打区必须阻邱,粟裕已将华野第3、第8、第10等三个主力纵队派出去阻击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该敌距离区寿年第七兵团的直线距离只有10余公里。这样,为了保证歼灭战中兵力上的优势,粟裕将中野11纵用于攻击区兵团所属的新编第21旅,负责主攻的“突击集团”第1、第4、第6纵队则负责歼击整72、整75两个整编师,各部在特纵的炮火支援下猛烈攻击。眼见着区兵团正在垂死挣扎,南京和徐州方面都沉不住气了,而邱清泉的整五军被华野三个纵队所阻、胡琏的整十八军又被中野三个纵队拖住,老蒋一时无兵可派,便决定“挖疮补肉”,命令顾祝同迅调在山东战场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加强第3快速纵队和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临时兵团,铁运豫东救火。许谭山东兵团阻击不及,1948年6月29日,黄百韬这个老广率领所部在商丘下车,迅速向豫东战场靠拢。粟裕原本摆好的是与三个敌人过招的饭桌,就此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而手中的兵力也用到了极限,于是只能挤出王秉章的中野11纵,附两广纵队和野司警卫团(可见兵力的匮乏程度)火速东进阻击黄百韬。按道理说,黄百韬兵团只有一个整编师23000余人的野战步兵,快速纵队是旅级部队规模、交警总队则是加强团级规模,满打满算也就30000多人,中野11纵、两广纵队(仅3000余人)和野警团16000余人吃掉它自然不现实,阻击上几天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到底还是地方部队新升格的野战纵队,中野11纵在战术细节上还欠火候,广纵和野警团更是战斗经验不足,他们忽略了黄兵团的快速纵队是有大批坦克装甲车的,这一点与华野打援集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宋时轮等纵队在阻击整五军之前,就了解曾经的新22师师长邱清泉善长坦克突击,并且整五军(整11师、整70师共45000余人)也确实配备战车部队,其整11师所辖的整200旅,那可是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因此华野阻击部队在阻击阵地的开设上,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布置,不仅埋了相当数量的地雷,并且相当专业地挖掘了反坦克壕,部分壕内还密设鹿砦,再辅以野炮和战防炮的火力配合,让“邱疯子”硬是裹足不前。整五军什么招术都用上了,什么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冲通通无济于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便成名于斯,最终邱疯子能够想到的,只有绕过阻击线进行迂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多走路多耗时的。可惜,中野11纵缺乏这些战场经验,也没有完全搞清黄百韬的兵力配置,仍然按传统的阻击战法在老王集一线进行布防,无非就是构筑了野战工事和散兵坑。结果被蒋军第三快速纵队的坦克一冲,防线就被轻易突破了,纵队后撤后组织第二道防线,然而豫东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至7月2日,中野11纵阻击失利且伤亡严重。黄百韬兵团冲过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该敌到达帝丘店时,距离区兵团整72师被包围的铁佛寺只有不足10公里,眼见着两股敌人就将合流。危急时刻,迂回攻击整72师的华野第1师、第3师刚好插入了帝丘店和铁佛寺之间,于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黄百韬的继续推进。但是黄兵团的意外到场,也迫使粟裕临时改变了战役决心,因为该敌挡住了华野未来撤出战场的道路。于是在区兵团尚未完全歼灭的情况下(整72师残部仍在),粟裕调动突击集团全力围攻黄兵团,遭遇黄百韬的拼死顽抗,已经很是疲劳的华野各纵一时未能得手。而迂回的邱清泉整五军已到达帝丘店右侧、胡琏的整十八军进至淮阳、商水地区、连重建的整编第74师都接近了战场,这个仗已经打夹生了,此时如继续围歼黄百韬兵团,势必被迫与多路援敌作战,华野外线兵团势将陷入被动,于是粟裕下令撤出战斗。细节决定成败啊,如果中野11纵具备打坦克的经验,或者掌握反坦克障碍的构建技巧,能够挡住黄百韬三天时间,则华野主力必然可以干净彻底地全歼区寿年兵团,再腾出手来对付邱清泉和黄百韬,无论如何都将从容的多,至少可以全身而退,那么豫东战役第三阶段就将完美收官,殊为可惜。也不能过多苛求华野,在攻克开封的战役中,华野3纵和8纵伤亡较大,再加上阻援部队的损失,外线兵团伤亡已经突破10000人,战斗力普遍下降。同时豫东地区干旱缺水,时值盛夏,指战员们的体力和意志也到了极限。中野11纵这样的部队,更适合作为攻击预备队,用于阻击敌精锐兵团,仍显勉强,实在是粟总手中兵力有限,因为外线兵团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是汉尼拔·巴卡(生于前247年-死于前183年)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成长的年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汉尼拔年少时就随父亲哈米尔卡进军西班牙,并向父亲立下要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他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训练,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二次是最长也最有名的一场战争,前后共打了16年),参加了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坎尼战役、札马战役。正式在这场战争中,汉尼拔的出色表现奠定了他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汉尼拔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损失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巧妙运用计谋,例如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汉尼拔的厉害,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行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从政之后的汉尼拔能力也非常突出。在札马战役结束7年之后,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苏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但汉尼拔决心不落入罗马人手下,最终在前183年服毒自尽。“一图顶千字”,阵法有用,尤其在训练当中!1、我们先列一个阵图——“阴阳队图”。此图出自军事名著《太白阴经》,作者唐朝李筌。(阴阳队图 ▲)该阵布置如下:前面的排甲作为防御,陌刀兵在排甲之后,准备斩马破骑兵;陌刀兵再之后,是弓弩,远处射击敌人;再之后又是保护中央主帅的排甲、仪甲。另外,阵型中用于指挥的大旗、大纛(主帅的旗帜)也很清晰;大旗分列队伍前方、左右;大纛位于队伍中后部,由众兵团团保护。另外,道家博大精深,其中太白星“主杀伐”,这阴阳队图,便容纳了军队编制、军事制度以及中华哲学,我们让古人解释一下:"经典曰:阳队排列从一到九,阴队排列从九到一。每队五十人,其中五人为火长,五火各有士兵九人,那么,每队士兵不少四十五人之数。(阵型中的军队编制)士兵之中包容士兵,两兵之间相距二步;队中有队,两队之间相距十八步,每队与前 、后队之间各相距十步。所有各队之间各队前后相距情况,也都是这样。(古人行兵打仗规制很严格)黄帝说:“大阵之中包容许多小阵,大队之中包容许多小队,大曲之中包容许多小曲。(古老的中华哲学)“怎么样,这阵型很帅气,很有章法吧,我抽空还可列出很多阵型,有空写文章列举。【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2、关键问题来了,怎样处理训练中的“有阵”,和实战中“无阵”的关系。阵型那么死板,实战中变化,敌人克制怎么办?唐朝军事家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明白了,也很明白——军事是经验科学,绝不能墨守成规,即绝不能墨守训练阵法,要灵活运用!今天的部分网友不看书,在网上瞎争论。李筌在兵书中说道:我们翻译一下:在营垒中用阵图教战,能使士兵知道怎样前进与后退,正确识别金鼓指挥号令。但是,临敌实战中的具体阵法,都不可预先画好图形照搬照套。 因为 ,战胜敌人的具体战法不会重复出现 , 而应敌的阵形却是变化无穷的。用兵打仗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 ,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形态 ,用兵作战则依不同敌情而制定取胜方略。(偃月营图▲)【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3、我也谈赵光义的阵图,即毛泽东评价赵光义——“此人不知兵。”我研读宋史,明显看出赵光义作战经验欠缺,宋人还不停美化;但许多证据是掩盖不了的。比如,赵光义实战前颁发阵图,让军队必须遵守,结果打败;比如,训练花里胡哨的“舞剑队”,在军镇前表演花剑,想震慑敌人;再比如任用不知兵的晋王府元从亲信,领导军队……这样的人物,把后周郭荣、北宋赵匡义打造的精锐禁军送上前线,送上最难攻打的幽云十六州,固定阵型作战,不败才怪,就是太可惜将士们性命;北宋,在赵光义手里,在赵光义的“实战固图”下,丧失了全统一的机会,可叹!可叹!。【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双方军队的指挥官是罗马的西庇阿和迦太基的汉尼拔,这两人都是可以排进历史前十的著名将领。这场战役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之一,以罗马大获全胜告终。公元前218年,年仅29岁的汉尼拔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腹地,通过提契诺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消灭了罗马军队主力,一度将罗马逼到了亡国的边缘。遭到重创的罗马人汲取了教训,改变硬碰硬的战法,采用收缩固守、袭扰粮道、坚壁清野的做法,终于把战争拖进了持久战。公元前210年,逐渐恢复元气的罗马人决定发动反攻,年仅25岁的军事天才西庇阿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贪功冒进,他在西班牙一面广施仁政,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一面操练军队,改进武器,逐步蚕食迦太基人的地盘。通过四年的努力,西庇阿成功的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连根拔起。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双方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得不到国内支援的汉尼拔被困在意大利最南部,已经无法对罗马形成威胁。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充足的西庇阿率军登陆北非,将战火燃到了迦太基本土。在北非,西庇阿继续表演着他的指挥天才,大败迦太基和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人主动求和,同时,身处意大利的汉尼拔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由于一支罗马的补给船队遭到迦太基人的劫掠,双方和谈破裂,战事重启。这一次,军事天才西庇阿和战术大师汉尼拔终于展开正面交锋,进行宿命的对决。经过一番战前的试探和交手,最终两军在一个名叫扎马的小镇附近碰面。西庇阿麾下有3.4万步兵,6000骑兵总计4万人,其中步兵来自于应征的罗马公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应征入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首先,必须得承认,汉尼拔是位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与罗马人对抗过程中不幸战死,可以说汉尼拔家族就是罗马人的死敌。还在儿童时期,汉尼拔就随父出征西班牙,并立下了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虽然汉尼拔家族都与罗马结成了死敌,但无奈罗马实力强过迦太基太多。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因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并取得大胜。鉴于罗马的强大,迦太基不得不主动求和,向罗马赔款,并割让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21年,由于姐夫被凯尔特人刺杀,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的最高统帅。从此,汉尼拔开始了他的天才军事生涯。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军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萨贡托,这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18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人原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海军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从西班牙登陆,去攻打汉尼拔。可惜,罗马人低估了汉尼拔的雄心。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部署完毕,汉尼拔就已率领9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大象,越过比利牛斯山,沿着高卢南岸入侵意大利半岛!这一远征计划极度冒险,却出乎罗马人意料之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虽损失了几万兵力,却顺利地杀入了罗马境内。从此后两年内,汉尼拔军队就成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罗马境内翻江倒海,搅得整个罗马不得安宁。公元前216年,被激怒的罗马元老院派出了多达8万人的罗马军团和同盟军,去与汉尼拔决战。此时,汉尼拔大军远离己方军事基地已长达两年,兵力损失严重,仅剩下4万步兵和1万骑兵。不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大军的构成也极为复杂:有西班牙人、高卢人、非洲人,战斗力参差不齐。而罗马人是主场作战,派出的还是8万精心训练的职业士兵,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马人都占据了绝对上风。可在坎尼大战时,天才的汉尼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设计出了一个弓形战阵,反客为主地用五万士兵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将强大的罗马军团屠杀殆尽——仅有一万罗马人得以逃脱!坎尼会战,令罗马人士气大受打击:几乎每一位罗马人都有亲人在坎尼会战中丧生,罗马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全国哀悼日!尽管如此,罗马却没有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危机,已经是罗马人第二次遭遇外敌入侵危机了。早在六十多年前,罗马共和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到类似的危机。只不过,那是罗马人面对的敌人是希腊人。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刚刚崛起,意大利半岛南部大多是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283年,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矛盾激化,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为增强己方实力,希腊城邦的首脑塔兰托不得不向希腊本土求援。由于塔兰托母国斯巴达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法前来,塔兰托人就转而请来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士远征意大利的征途并不顺利,刚出发就遭遇飓风,载有军队的船只被台风吹得散落四处,皮洛士绝望地跳海自杀,幸好被部下给救了起来。最终,皮洛士还是率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500名投石手、20000名步兵登上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登陆意大利后,与罗马人展开了多次会战,并先后取得了锡里斯河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的胜利,令罗马人损失惨重!可多次失败之后,罗马人却坚决地拒绝了同希腊人的和解。肥沃的拉丁姆平原,供养了数量众多的人口;罗马共和国连同其盟友拉丁和坎帕尼亚,兵源多达27.5万人!与皮洛士作战损失的一万多罗马军队,不过是罗马军队的九牛一毛。可是,皮洛士就不同了。虽然每次与罗马作战都取胜,但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精锐士兵也损失惨重。由于远离本土,皮洛士损失的兵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在阿斯琴伦会战过后,皮洛士就哀叹道:“再这样胜利一次,我们就完了!”公元前275年,在意大利征战了四五年的皮洛士最终在第三次与罗马军团的大会战被击败,从此彻底退出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的命运,就是汉尼拔的前兆。汉尼拔时代,罗马共和国实力远胜皮洛士时期,更不愿轻言投降;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失去汉尼拔的迦太基,后来被罗马军团攻陷,罗马人还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意在使迦太基土地从此不能再种植庄稼。此后,迦太基正式归属罗马,再也不能对罗马构成威胁。所以,为何坎尼会战汉尼拔取得大胜却无法灭亡罗马?关键在于罗马的综合国力远胜迦太基,迦太基人内部又不能完全团结一致,造成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征战十五年,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孤军奋战。这样的情形下,汉尼拔怎么能灭亡罗马?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是1947年8月由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升格而来的,豫东战役期间已经配属给华野外线兵团指挥遂行作战任务,时任司令员王秉章,下辖第30、第31和第32等三个旅共11000余人,实际也就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第1、第2、第2旅。该纵在豫东战役打响的1948年7月间,成立尚不满一年,无论是兵力兵器数量,还是战斗素养和军事素质,比较其他野战主力纵队,仍有不小的差距。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中野11纵原定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华野外线兵团主力歼击区寿年兵团,因为打区必须阻邱,粟裕已将华野第3、第8、第10等三个主力纵队派出去阻击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该敌距离区寿年第七兵团的直线距离只有10余公里。这样,为了保证歼灭战中兵力上的优势,粟裕将中野11纵用于攻击区兵团所属的新编第21旅,负责主攻的“突击集团”第1、第4、第6纵队则负责歼击整72、整75两个整编师,各部在特纵的炮火支援下猛烈攻击。眼见着区兵团正在垂死挣扎,南京和徐州方面都沉不住气了,而邱清泉的整五军被华野三个纵队所阻、胡琏的整十八军又被中野三个纵队拖住,老蒋一时无兵可派,便决定“挖疮补肉”,命令顾祝同迅调在山东战场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加强第3快速纵队和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临时兵团,铁运豫东救火。许谭山东兵团阻击不及,1948年6月29日,黄百韬这个老广率领所部在商丘下车,迅速向豫东战场靠拢。粟裕原本摆好的是与三个敌人过招的饭桌,就此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而手中的兵力也用到了极限,于是只能挤出王秉章的中野11纵,附两广纵队和野司警卫团(可见兵力的匮乏程度)火速东进阻击黄百韬。按道理说,黄百韬兵团只有一个整编师23000余人的野战步兵,快速纵队是旅级部队规模、交警总队则是加强团级规模,满打满算也就30000多人,中野11纵、两广纵队(仅3000余人)和野警团16000余人吃掉它自然不现实,阻击上几天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到底还是地方部队新升格的野战纵队,中野11纵在战术细节上还欠火候,广纵和野警团更是战斗经验不足,他们忽略了黄兵团的快速纵队是有大批坦克装甲车的,这一点与华野打援集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宋时轮等纵队在阻击整五军之前,就了解曾经的新22师师长邱清泉善长坦克突击,并且整五军(整11师、整70师共45000余人)也确实配备战车部队,其整11师所辖的整200旅,那可是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因此华野阻击部队在阻击阵地的开设上,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布置,不仅埋了相当数量的地雷,并且相当专业地挖掘了反坦克壕,部分壕内还密设鹿砦,再辅以野炮和战防炮的火力配合,让“邱疯子”硬是裹足不前。整五军什么招术都用上了,什么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冲通通无济于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便成名于斯,最终邱疯子能够想到的,只有绕过阻击线进行迂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多走路多耗时的。可惜,中野11纵缺乏这些战场经验,也没有完全搞清黄百韬的兵力配置,仍然按传统的阻击战法在老王集一线进行布防,无非就是构筑了野战工事和散兵坑。结果被蒋军第三快速纵队的坦克一冲,防线就被轻易突破了,纵队后撤后组织第二道防线,然而豫东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至7月2日,中野11纵阻击失利且伤亡严重。黄百韬兵团冲过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该敌到达帝丘店时,距离区兵团整72师被包围的铁佛寺只有不足10公里,眼见着两股敌人就将合流。危急时刻,迂回攻击整72师的华野第1师、第3师刚好插入了帝丘店和铁佛寺之间,于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黄百韬的继续推进。但是黄兵团的意外到场,也迫使粟裕临时改变了战役决心,因为该敌挡住了华野未来撤出战场的道路。于是在区兵团尚未完全歼灭的情况下(整72师残部仍在),粟裕调动突击集团全力围攻黄兵团,遭遇黄百韬的拼死顽抗,已经很是疲劳的华野各纵一时未能得手。而迂回的邱清泉整五军已到达帝丘店右侧、胡琏的整十八军进至淮阳、商水地区、连重建的整编第74师都接近了战场,这个仗已经打夹生了,此时如继续围歼黄百韬兵团,势必被迫与多路援敌作战,华野外线兵团势将陷入被动,于是粟裕下令撤出战斗。细节决定成败啊,如果中野11纵具备打坦克的经验,或者掌握反坦克障碍的构建技巧,能够挡住黄百韬三天时间,则华野主力必然可以干净彻底地全歼区寿年兵团,再腾出手来对付邱清泉和黄百韬,无论如何都将从容的多,至少可以全身而退,那么豫东战役第三阶段就将完美收官,殊为可惜。也不能过多苛求华野,在攻克开封的战役中,华野3纵和8纵伤亡较大,再加上阻援部队的损失,外线兵团伤亡已经突破10000人,战斗力普遍下降。同时豫东地区干旱缺水,时值盛夏,指战员们的体力和意志也到了极限。中野11纵这样的部队,更适合作为攻击预备队,用于阻击敌精锐兵团,仍显勉强,实在是粟总手中兵力有限,因为外线兵团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是汉尼拔·巴卡(生于前247年-死于前183年)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成长的年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汉尼拔年少时就随父亲哈米尔卡进军西班牙,并向父亲立下要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他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训练,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二次是最长也最有名的一场战争,前后共打了16年),参加了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坎尼战役、札马战役。正式在这场战争中,汉尼拔的出色表现奠定了他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汉尼拔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损失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巧妙运用计谋,例如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汉尼拔的厉害,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行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从政之后的汉尼拔能力也非常突出。在札马战役结束7年之后,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苏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但汉尼拔决心不落入罗马人手下,最终在前183年服毒自尽。“一图顶千字”,阵法有用,尤其在训练当中!1、我们先列一个阵图——“阴阳队图”。此图出自军事名著《太白阴经》,作者唐朝李筌。(阴阳队图 ▲)该阵布置如下:前面的排甲作为防御,陌刀兵在排甲之后,准备斩马破骑兵;陌刀兵再之后,是弓弩,远处射击敌人;再之后又是保护中央主帅的排甲、仪甲。另外,阵型中用于指挥的大旗、大纛(主帅的旗帜)也很清晰;大旗分列队伍前方、左右;大纛位于队伍中后部,由众兵团团保护。另外,道家博大精深,其中太白星“主杀伐”,这阴阳队图,便容纳了军队编制、军事制度以及中华哲学,我们让古人解释一下:"经典曰:阳队排列从一到九,阴队排列从九到一。每队五十人,其中五人为火长,五火各有士兵九人,那么,每队士兵不少四十五人之数。(阵型中的军队编制)士兵之中包容士兵,两兵之间相距二步;队中有队,两队之间相距十八步,每队与前 、后队之间各相距十步。所有各队之间各队前后相距情况,也都是这样。(古人行兵打仗规制很严格)黄帝说:“大阵之中包容许多小阵,大队之中包容许多小队,大曲之中包容许多小曲。(古老的中华哲学)“怎么样,这阵型很帅气,很有章法吧,我抽空还可列出很多阵型,有空写文章列举。【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2、关键问题来了,怎样处理训练中的“有阵”,和实战中“无阵”的关系。阵型那么死板,实战中变化,敌人克制怎么办?唐朝军事家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明白了,也很明白——军事是经验科学,绝不能墨守成规,即绝不能墨守训练阵法,要灵活运用!今天的部分网友不看书,在网上瞎争论。李筌在兵书中说道:我们翻译一下:在营垒中用阵图教战,能使士兵知道怎样前进与后退,正确识别金鼓指挥号令。但是,临敌实战中的具体阵法,都不可预先画好图形照搬照套。 因为 ,战胜敌人的具体战法不会重复出现 , 而应敌的阵形却是变化无穷的。用兵打仗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 ,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形态 ,用兵作战则依不同敌情而制定取胜方略。(偃月营图▲)【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3、我也谈赵光义的阵图,即毛泽东评价赵光义——“此人不知兵。”我研读宋史,明显看出赵光义作战经验欠缺,宋人还不停美化;但许多证据是掩盖不了的。比如,赵光义实战前颁发阵图,让军队必须遵守,结果打败;比如,训练花里胡哨的“舞剑队”,在军镇前表演花剑,想震慑敌人;再比如任用不知兵的晋王府元从亲信,领导军队……这样的人物,把后周郭荣、北宋赵匡义打造的精锐禁军送上前线,送上最难攻打的幽云十六州,固定阵型作战,不败才怪,就是太可惜将士们性命;北宋,在赵光义手里,在赵光义的“实战固图”下,丧失了全统一的机会,可叹!可叹!。【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不胜枚举,看一看我国的解放战争,哪一次大战不是弱势的解放军围歼优势的国民党正规军?打的国民党军队输得是莫名其妙,偌大一个中国就这么活生生的在几百万正规国民党军队手里弄丟了,你就说奇怪不奇怪吧?虽然这样的战例奇怪是奇怪了一点,但最终也会是一种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自家的家事我就不拿出来举例说明啦,咱们来讲讲发生在1954年越南的奠边府战役。由于二战胜利后,法国又开始惦记起了曾经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区域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企图再次对这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法国打的如意算盘自然就遭到了已经宣布独立的越南胡志明政权的奋起抵抗,在法国优势兵力面前,越南军队简直就像是一帮拿着土枪的“泥腿子”,哪里有个军人的形象?可就是这帮泥腿子,却凭着为国甘愿赴死的战斗精神,硬生生的把1.6万法军正规部队围歼在了奠边府,任凭法国怎么补给增兵,还是没能让一个法国士兵能逃出包围圈,被俘人员都高达1.1万人,由于当时的越南火力有限,在借助解放军炮兵火力的协助下,对法军一个营一个营的步步蚕食,最终才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样是越南战争中的溪山机场之战,越南这次包围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敏锐的美军闻到了昔日不可战胜的对手那熟悉的味道,一度让远在美国的约翰逊总统都诚惶诚恐,每天都在担心守卫溪山机场的美军主力被全部消灭的恐惧之中煎熬,甚至让美军绝望的以为溪山机场就是第二个奠边府。只可惜美军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过于优势了,再加上美军轰炸机每天上百吨的不停歇地向越南阵营倾泻炸弹,最终让溪山机场守卫美军有惊无险逃过一劫。但是那种以弱势兵力包围优势军队的战例绝对可以堪称经典,其中令美国大兵脊背发凉的不败对手指得是谁?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吧!如果题主要去查阅资料,一定还能找出不少这样的战例,我也就讲讲这两个最典型的战例,毕竟以越南游击队跟法国军队和美国大兵比起来,那弱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可是却偏偏就打出这样的战争效果,你就说经典不经典吧?
有!毛主席在军事指挥方面,属于少有的天才。他没上过正规军校,却对带兵打仗的事“无师自通”。刚开始搞武装起义时,还是毛主席最先在队伍中,开始确定了“党支部建在连上”的组织方针,建立了高度组织化的革命军队。到红军时期,他甚至没读过像样的兵书,就读过一本《三国演义》,连《孙子兵法》都没有通读。毛主席自己都曾说过,那时候,他和很多指战员们连《孙子兵法》有多少章节都不知道。就这样,毛主席照样领到红军,取得了前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一次反围剿:毛主席采取透敌深入战略,领导红军4万人打败蒋介石10万人。第二次和第三次反围剿:在诱敌深入的基础上,发挥运动战,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劣势敌人。两次反围剿,毛主席先后以3万人打败何应钦总司令的20万人、蒋介石总司令的30万人。等到长征时期,又是毛主席逆袭般的“四渡赤水”,让3万红军摆脱了国军40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甚至,期间,毛主席还对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虚晃一枪,吓得蒋介石差点跑路。等到抗战时期,毛主席的军事才能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抗战时期,他接连出了很多军事著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游击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等。此时,毛泽东抓住了战争的本质与规律,并上升到理论层面。他已经是军事家了!正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党在抗战后拥有了强大的根据地,军队发展壮大到上百万人。等到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提出的放弃延安、抢占东北,挺进大别山,决战锦州等战略,成功的扭转了内战的不利局势。后来的“三大战役”,毛主席更是了不起的领导解放军改编和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73个师,消灭蒋介石部队多达150余万人!之后的渡江战役及以后的战斗,已经是摧枯拉朽之势。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也是毛主席在京规划好,再由彭老总前线指挥落实的。而且,毛主席缔造出的军队,是真正的“斗志昂扬”的人民军队。就连那些“解放战士”,再经过解放军的洗礼后,也会变得百战百胜。例如:吴化文的35军,第一个打进南京总统府。滇军60军,抗美援朝时屡立战功。(文|勇战王聊历史)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扎马会战,是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双方军队的指挥官是罗马的西庇阿和迦太基的汉尼拔,这两人都是可以排进历史前十的著名将领。这场战役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战役之一,以罗马大获全胜告终。公元前218年,年仅29岁的汉尼拔完成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壮举,他率领数万大军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捣意大利腹地,通过提契诺战役、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战役、坎尼会战,消灭了罗马军队主力,一度将罗马逼到了亡国的边缘。遭到重创的罗马人汲取了教训,改变硬碰硬的战法,采用收缩固守、袭扰粮道、坚壁清野的做法,终于把战争拖进了持久战。公元前210年,逐渐恢复元气的罗马人决定发动反攻,年仅25岁的军事天才西庇阿被派往西班牙进攻汉尼拔的大本营。年轻的西庇阿并没有贪功冒进,他在西班牙一面广施仁政,获得了当地人的支持;一面操练军队,改进武器,逐步蚕食迦太基人的地盘。通过四年的努力,西庇阿成功的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势力连根拔起。经过十数年的战争,双方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得不到国内支援的汉尼拔被困在意大利最南部,已经无法对罗马形成威胁。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充足的西庇阿率军登陆北非,将战火燃到了迦太基本土。在北非,西庇阿继续表演着他的指挥天才,大败迦太基和努米底亚联军,迫使迦太基人主动求和,同时,身处意大利的汉尼拔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公元前202年,由于一支罗马的补给船队遭到迦太基人的劫掠,双方和谈破裂,战事重启。这一次,军事天才西庇阿和战术大师汉尼拔终于展开正面交锋,进行宿命的对决。经过一番战前的试探和交手,最终两军在一个名叫扎马的小镇附近碰面。西庇阿麾下有3.4万步兵,6000骑兵总计4万人,其中步兵来自于应征的罗马公民,他们平时在家务农,战时则自备武器应征入伍。根据家庭财务状况不同,士兵准备的武器装备也各不相同,不过大致可以分为轻装步兵和重装步兵。而6000名骑兵除了2500人征召自国内,其余3500人均是被流放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与罗马军队相比,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更胜一筹。汉尼拔带到战场上的军队有步兵4.6万人,骑兵4000余人总计5万大军,另外还有80头战象,这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出现这么庞大的“战略威慑力量”。不过汉尼拔的军队成分十分复杂,光是步兵就有来自迦太基、西班牙、伊利里亚、马其顿、利比亚、高卢等各地的雇佣军,他们的武器种类繁多,战法各异。而战象也是回国后重新征召的,存在训练不足的问题。会战在扎马和纳拉格拉之间开阔的平原上展开,西庇阿按照新兵、熟练兵和老兵的顺序将重装步兵按小队从前往后分成三排,同时将轻装步兵也分成小队安插在重装步兵之间,让重装步兵各小队之间的空隙变大,6000名骑兵被分成两个部分置于阵型的左右两翼。汉尼拔则是将80头战象部署在战场的最前列,第二列部署了1.2万名由混合雇佣军组成的步兵,第三列部署了来自迦太基、非洲和马其顿的1.9万名雇佣军步兵,两翼各部署2000名骑兵。随着罗马骑兵发起进攻,战斗正式打响。汉尼拔首先下令战象冲锋,但是早有准备的罗马人利用小队之间的空隙释放了战象的冲击力后,再用标枪和锣鼓刺激战象发狂,疯狂的战象四处狂奔,甚至冲击了己方的阵型,战象战术至此失败。随后,步兵的交锋正式展开,第一排的迦太基雇佣军在罗马重装步兵的攻击下很快支持不住,但是汉尼拔派出督战队,逼得他们不得不转身继续作战。随着罗马军队气势下降,汉尼拔将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1.5万名亲兵投入战场,战况发生了逆转。但是,西庇阿不愧是战术天才,他一反常规的重整阵型,排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弓形”阵,继续与迦太基军队展开拉锯战。很快,完成追击任务的罗马骑兵和轻步兵返回战场,从后方攻击迦太基阵营,“弓形”阵的两翼也在此刻收拢,完成了对迦太基军队的包围。看到这里,令人不禁对西庇阿的指挥天才拍案叫绝。战斗很快结束,被包围的迦太基军队全线崩溃,战死者超过2万人,另有2万人被俘虏,汉尼拔仅带着数名骑兵逃走。而罗马方面只有1500人战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绵延十六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在扎马会战之后正式结束,作为失败一方的迦太基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条约,从此再无对抗罗马的力量。汉尼拔在短暂的担任了一段时间迦太基的执政官后,迫于罗马的压力流亡他国,最终服毒自尽。西庇阿在回到罗马后,被授予了“阿非利加努斯(非洲征服者)”的称号,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西庇阿和汉尼拔还有一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扎马会战之后几年,两人有过一次偶遇,已经卸下肩上责任的他们在谈话中说起了世间名将。汉尼拔认为自己是继亚历山大大帝和皮洛士之后排在第三的名将,在西庇阿微笑着作出汉尼拔赢得扎马之战的假设后,汉尼拔理所当然的说:“如果我赢了,就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在扎马会战中,罗马的公民兵对比迦太基的雇佣军展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虽然在战斗技巧方面,出身农民的公民兵比不上以战争为职业的雇佣军,但是在战斗意志和对纪律的服从性上则远远强于雇佣军,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强烈决心和对军纪的畏惧。在冷兵器时代,精神层面的因素往往比战斗技巧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负,不愿亲身上战场,喜欢用金钱解决问题的迦太基人被纪律严明的罗马军团打败也是必然的事。首先,必须得承认,汉尼拔是位军事天才。汉尼拔的父亲就是在与罗马人对抗过程中不幸战死,可以说汉尼拔家族就是罗马人的死敌。还在儿童时期,汉尼拔就随父出征西班牙,并立下了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虽然汉尼拔家族都与罗马结成了死敌,但无奈罗马实力强过迦太基太多。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因为争夺西西里岛,罗马与迦太基爆发第一次布匿战争,并取得大胜。鉴于罗马的强大,迦太基不得不主动求和,向罗马赔款,并割让了西西里岛。公元前221年,由于姐夫被凯尔特人刺杀,25岁的汉尼拔在军队拥护之下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的最高统帅。从此,汉尼拔开始了他的天才军事生涯。公元前219年,汉尼拔率军攻占了罗马的同盟萨贡托,这直接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公元前218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罗马人原本的计划是兵分两路:一路海军直接攻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从西班牙登陆,去攻打汉尼拔。可惜,罗马人低估了汉尼拔的雄心。罗马人还没来得及部署完毕,汉尼拔就已率领9万步兵、一万二千骑兵和几十头大象,越过比利牛斯山,沿着高卢南岸入侵意大利半岛!这一远征计划极度冒险,却出乎罗马人意料之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过程中,汉尼拔虽损失了几万兵力,却顺利地杀入了罗马境内。从此后两年内,汉尼拔军队就成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在罗马境内翻江倒海,搅得整个罗马不得安宁。公元前216年,被激怒的罗马元老院派出了多达8万人的罗马军团和同盟军,去与汉尼拔决战。此时,汉尼拔大军远离己方军事基地已长达两年,兵力损失严重,仅剩下4万步兵和1万骑兵。不但兵力损失严重,汉尼拔大军的构成也极为复杂:有西班牙人、高卢人、非洲人,战斗力参差不齐。而罗马人是主场作战,派出的还是8万精心训练的职业士兵,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罗马人都占据了绝对上风。可在坎尼大战时,天才的汉尼拔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设计出了一个弓形战阵,反客为主地用五万士兵包围了8万罗马军团,将强大的罗马军团屠杀殆尽——仅有一万罗马人得以逃脱!坎尼会战,令罗马人士气大受打击:几乎每一位罗马人都有亲人在坎尼会战中丧生,罗马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全国哀悼日!尽管如此,罗马却没有向汉尼拔屈服。汉尼拔危机,已经是罗马人第二次遭遇外敌入侵危机了。早在六十多年前,罗马共和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就已经遭遇到类似的危机。只不过,那是罗马人面对的敌人是希腊人。公元前3世纪时,罗马共和国刚刚崛起,意大利半岛南部大多是希腊殖民城邦。公元前283年,希腊城邦与罗马共和国矛盾激化,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为增强己方实力,希腊城邦的首脑塔兰托不得不向希腊本土求援。由于塔兰托母国斯巴达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法前来,塔兰托人就转而请来了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皮洛士远征意大利的征途并不顺利,刚出发就遭遇飓风,载有军队的船只被台风吹得散落四处,皮洛士绝望地跳海自杀,幸好被部下给救了起来。最终,皮洛士还是率领3000名骑兵、30头战象、2000名弓箭手、500名投石手、20000名步兵登上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登陆意大利后,与罗马人展开了多次会战,并先后取得了锡里斯河会战、阿斯琴伦会战的胜利,令罗马人损失惨重!可多次失败之后,罗马人却坚决地拒绝了同希腊人的和解。肥沃的拉丁姆平原,供养了数量众多的人口;罗马共和国连同其盟友拉丁和坎帕尼亚,兵源多达27.5万人!与皮洛士作战损失的一万多罗马军队,不过是罗马军队的九牛一毛。可是,皮洛士就不同了。虽然每次与罗马作战都取胜,但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精锐士兵也损失惨重。由于远离本土,皮洛士损失的兵源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因此,在阿斯琴伦会战过后,皮洛士就哀叹道:“再这样胜利一次,我们就完了!”公元前275年,在意大利征战了四五年的皮洛士最终在第三次与罗马军团的大会战被击败,从此彻底退出了亚平宁半岛!皮洛士的命运,就是汉尼拔的前兆。汉尼拔时代,罗马共和国实力远胜皮洛士时期,更不愿轻言投降;汉尼拔本人虽然是军事天才,但他却得不到迦太基本土的充分信任,反而在迦太基内部遭到了怀疑。因此,在远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汉尼拔虽然取得了多次胜利,但这些胜利都是战术上的胜利,无法转化成战略上的压倒性优势。因此某种程度上,汉尼拔的多次胜利都不过是“皮洛士式的胜利”。最终,在意大利半岛耗尽了自身实力后,孤立无援的汉尼拔宣告彻底失败了。此后,在公元前203年的扎马战役中,汉尼拔败给了罗马军官大西庇阿,彻底褪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光环。七年后,强大的罗马强迫迦太基交出汉尼拔,汉尼拔被迫逃亡海外。后来,汉尼拔被比提尼亚国王普鲁西阿出卖,被押解前往罗马。不甘心成为罗马囚徒的汉尼拔,在押解路途上就服毒自杀了。失去汉尼拔的迦太基,后来被罗马军团攻陷,罗马人还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洒满了盐,意在使迦太基土地从此不能再种植庄稼。此后,迦太基正式归属罗马,再也不能对罗马构成威胁。所以,为何坎尼会战汉尼拔取得大胜却无法灭亡罗马?关键在于罗马的综合国力远胜迦太基,迦太基人内部又不能完全团结一致,造成了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征战十五年,却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孤军奋战。这样的情形下,汉尼拔怎么能灭亡罗马?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是1947年8月由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升格而来的,豫东战役期间已经配属给华野外线兵团指挥遂行作战任务,时任司令员王秉章,下辖第30、第31和第32等三个旅共11000余人,实际也就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第1、第2、第2旅。该纵在豫东战役打响的1948年7月间,成立尚不满一年,无论是兵力兵器数量,还是战斗素养和军事素质,比较其他野战主力纵队,仍有不小的差距。豫东战役第二阶段,中野11纵原定的作战任务,是配合华野外线兵团主力歼击区寿年兵团,因为打区必须阻邱,粟裕已将华野第3、第8、第10等三个主力纵队派出去阻击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该敌距离区寿年第七兵团的直线距离只有10余公里。这样,为了保证歼灭战中兵力上的优势,粟裕将中野11纵用于攻击区兵团所属的新编第21旅,负责主攻的“突击集团”第1、第4、第6纵队则负责歼击整72、整75两个整编师,各部在特纵的炮火支援下猛烈攻击。眼见着区兵团正在垂死挣扎,南京和徐州方面都沉不住气了,而邱清泉的整五军被华野三个纵队所阻、胡琏的整十八军又被中野三个纵队拖住,老蒋一时无兵可派,便决定“挖疮补肉”,命令顾祝同迅调在山东战场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加强第3快速纵队和第2交警总队,组成一个临时兵团,铁运豫东救火。许谭山东兵团阻击不及,1948年6月29日,黄百韬这个老广率领所部在商丘下车,迅速向豫东战场靠拢。粟裕原本摆好的是与三个敌人过招的饭桌,就此突然出现了一个不速之客,而手中的兵力也用到了极限,于是只能挤出王秉章的中野11纵,附两广纵队和野司警卫团(可见兵力的匮乏程度)火速东进阻击黄百韬。按道理说,黄百韬兵团只有一个整编师23000余人的野战步兵,快速纵队是旅级部队规模、交警总队则是加强团级规模,满打满算也就30000多人,中野11纵、两广纵队(仅3000余人)和野警团16000余人吃掉它自然不现实,阻击上几天应该还是有把握的。到底还是地方部队新升格的野战纵队,中野11纵在战术细节上还欠火候,广纵和野警团更是战斗经验不足,他们忽略了黄兵团的快速纵队是有大批坦克装甲车的,这一点与华野打援集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宋时轮等纵队在阻击整五军之前,就了解曾经的新22师师长邱清泉善长坦克突击,并且整五军(整11师、整70师共45000余人)也确实配备战车部队,其整11师所辖的整200旅,那可是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因此华野阻击部队在阻击阵地的开设上,进行了非常有针对性的布置,不仅埋了相当数量的地雷,并且相当专业地挖掘了反坦克壕,部分壕内还密设鹿砦,再辅以野炮和战防炮的火力配合,让“邱疯子”硬是裹足不前。整五军什么招术都用上了,什么飞机炸大炮轰坦克冲通通无济于事,“排炮不动,必是十纵”便成名于斯,最终邱疯子能够想到的,只有绕过阻击线进行迂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多走路多耗时的。可惜,中野11纵缺乏这些战场经验,也没有完全搞清黄百韬的兵力配置,仍然按传统的阻击战法在老王集一线进行布防,无非就是构筑了野战工事和散兵坑。结果被蒋军第三快速纵队的坦克一冲,防线就被轻易突破了,纵队后撤后组织第二道防线,然而豫东平原上根本无险可守,至7月2日,中野11纵阻击失利且伤亡严重。黄百韬兵团冲过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当该敌到达帝丘店时,距离区兵团整72师被包围的铁佛寺只有不足10公里,眼见着两股敌人就将合流。危急时刻,迂回攻击整72师的华野第1师、第3师刚好插入了帝丘店和铁佛寺之间,于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硬是顶住了黄百韬的继续推进。但是黄兵团的意外到场,也迫使粟裕临时改变了战役决心,因为该敌挡住了华野未来撤出战场的道路。于是在区兵团尚未完全歼灭的情况下(整72师残部仍在),粟裕调动突击集团全力围攻黄兵团,遭遇黄百韬的拼死顽抗,已经很是疲劳的华野各纵一时未能得手。而迂回的邱清泉整五军已到达帝丘店右侧、胡琏的整十八军进至淮阳、商水地区、连重建的整编第74师都接近了战场,这个仗已经打夹生了,此时如继续围歼黄百韬兵团,势必被迫与多路援敌作战,华野外线兵团势将陷入被动,于是粟裕下令撤出战斗。细节决定成败啊,如果中野11纵具备打坦克的经验,或者掌握反坦克障碍的构建技巧,能够挡住黄百韬三天时间,则华野主力必然可以干净彻底地全歼区寿年兵团,再腾出手来对付邱清泉和黄百韬,无论如何都将从容的多,至少可以全身而退,那么豫东战役第三阶段就将完美收官,殊为可惜。也不能过多苛求华野,在攻克开封的战役中,华野3纵和8纵伤亡较大,再加上阻援部队的损失,外线兵团伤亡已经突破10000人,战斗力普遍下降。同时豫东地区干旱缺水,时值盛夏,指战员们的体力和意志也到了极限。中野11纵这样的部队,更适合作为攻击预备队,用于阻击敌精锐兵团,仍显勉强,实在是粟总手中兵力有限,因为外线兵团总兵力不过10万余人。是汉尼拔·巴卡(生于前247年-死于前183年)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迦太基著名的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其成长的年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汉尼拔年少时就随父亲哈米尔卡进军西班牙,并向父亲立下要终身与罗马为敌的誓言。他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训练,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之间共进行了三次布匿战争,第二次是最长也最有名的一场战争,前后共打了16年),参加了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坎尼战役、札马战役。正式在这场战争中,汉尼拔的出色表现奠定了他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汉尼拔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损失了大量佣兵,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雷比亚河战役、特拉西美诺湖战役和坎尼战役中,巧妙运用计谋,例如地形、兵种及天气变化引诱并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深感汉尼拔的厉害,于是减少与汉尼拔的军团发生正面冲突,加强同罗马联盟之间的关系,施行焦土战略,阻断其军需物资的补给,发行国债,增加军团,从汉尼拔身上学会及改用游击战略,才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战后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从政之后的汉尼拔能力也非常突出。在札马战役结束7年之后,罗马人开始顾虑迦太基人复苏的经济会对他们再次造成威胁,要求迦太基政府交出汉尼拔。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三世,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细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但汉尼拔决心不落入罗马人手下,最终在前183年服毒自尽。“一图顶千字”,阵法有用,尤其在训练当中!1、我们先列一个阵图——“阴阳队图”。此图出自军事名著《太白阴经》,作者唐朝李筌。(阴阳队图 ▲)该阵布置如下:前面的排甲作为防御,陌刀兵在排甲之后,准备斩马破骑兵;陌刀兵再之后,是弓弩,远处射击敌人;再之后又是保护中央主帅的排甲、仪甲。另外,阵型中用于指挥的大旗、大纛(主帅的旗帜)也很清晰;大旗分列队伍前方、左右;大纛位于队伍中后部,由众兵团团保护。另外,道家博大精深,其中太白星“主杀伐”,这阴阳队图,便容纳了军队编制、军事制度以及中华哲学,我们让古人解释一下:"经典曰:阳队排列从一到九,阴队排列从九到一。每队五十人,其中五人为火长,五火各有士兵九人,那么,每队士兵不少四十五人之数。(阵型中的军队编制)士兵之中包容士兵,两兵之间相距二步;队中有队,两队之间相距十八步,每队与前 、后队之间各相距十步。所有各队之间各队前后相距情况,也都是这样。(古人行兵打仗规制很严格)黄帝说:“大阵之中包容许多小阵,大队之中包容许多小队,大曲之中包容许多小曲。(古老的中华哲学)“怎么样,这阵型很帅气,很有章法吧,我抽空还可列出很多阵型,有空写文章列举。【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2、关键问题来了,怎样处理训练中的“有阵”,和实战中“无阵”的关系。阵型那么死板,实战中变化,敌人克制怎么办?唐朝军事家对这个问题想得很明白了,也很明白——军事是经验科学,绝不能墨守成规,即绝不能墨守训练阵法,要灵活运用!今天的部分网友不看书,在网上瞎争论。李筌在兵书中说道:我们翻译一下:在营垒中用阵图教战,能使士兵知道怎样前进与后退,正确识别金鼓指挥号令。但是,临敌实战中的具体阵法,都不可预先画好图形照搬照套。 因为 ,战胜敌人的具体战法不会重复出现 , 而应敌的阵形却是变化无穷的。用兵打仗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 ,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形态 ,用兵作战则依不同敌情而制定取胜方略。(偃月营图▲)【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3、我也谈赵光义的阵图,即毛泽东评价赵光义——“此人不知兵。”我研读宋史,明显看出赵光义作战经验欠缺,宋人还不停美化;但许多证据是掩盖不了的。比如,赵光义实战前颁发阵图,让军队必须遵守,结果打败;比如,训练花里胡哨的“舞剑队”,在军镇前表演花剑,想震慑敌人;再比如任用不知兵的晋王府元从亲信,领导军队……这样的人物,把后周郭荣、北宋赵匡义打造的精锐禁军送上前线,送上最难攻打的幽云十六州,固定阵型作战,不败才怪,就是太可惜将士们性命;北宋,在赵光义手里,在赵光义的“实战固图”下,丧失了全统一的机会,可叹!可叹!。【涛说乱世史原创,欢迎点赞哦】劣势军队围歼优势军队的战例不胜枚举,看一看我国的解放战争,哪一次大战不是弱势的解放军围歼优势的国民党正规军?打的国民党军队输得是莫名其妙,偌大一个中国就这么活生生的在几百万正规国民党军队手里弄丟了,你就说奇怪不奇怪吧?虽然这样的战例奇怪是奇怪了一点,但最终也会是一种必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自家的家事我就不拿出来举例说明啦,咱们来讲讲发生在1954年越南的奠边府战役。由于二战胜利后,法国又开始惦记起了曾经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区域的印度支那殖民地,企图再次对这些地方实行殖民统治。法国打的如意算盘自然就遭到了已经宣布独立的越南胡志明政权的奋起抵抗,在法国优势兵力面前,越南军队简直就像是一帮拿着土枪的“泥腿子”,哪里有个军人的形象?可就是这帮泥腿子,却凭着为国甘愿赴死的战斗精神,硬生生的把1.6万法军正规部队围歼在了奠边府,任凭法国怎么补给增兵,还是没能让一个法国士兵能逃出包围圈,被俘人员都高达1.1万人,由于当时的越南火力有限,在借助解放军炮兵火力的协助下,对法军一个营一个营的步步蚕食,最终才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同样是越南战争中的溪山机场之战,越南这次包围的敌人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敏锐的美军闻到了昔日不可战胜的对手那熟悉的味道,一度让远在美国的约翰逊总统都诚惶诚恐,每天都在担心守卫溪山机场的美军主力被全部消灭的恐惧之中煎熬,甚至让美军绝望的以为溪山机场就是第二个奠边府。只可惜美军的武器装备实在是太过于优势了,再加上美军轰炸机每天上百吨的不停歇地向越南阵营倾泻炸弹,最终让溪山机场守卫美军有惊无险逃过一劫。但是那种以弱势兵力包围优势军队的战例绝对可以堪称经典,其中令美国大兵脊背发凉的不败对手指得是谁?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了吧!如果题主要去查阅资料,一定还能找出不少这样的战例,我也就讲讲这两个最典型的战例,毕竟以越南游击队跟法国军队和美国大兵比起来,那弱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可是却偏偏就打出这样的战争效果,你就说经典不经典吧?我的观点是,也许很多人都愿意站在最外面(准确地说,应该是最前面)一排。而说没人愿意站在最前面一排,可能完全是一种误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代作战方阵)第一,站在最前面的人,都是军队里面最强悍的人。能够站在最前面一排,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我们很多人没有当过兵,没有上过战场,不能理解那些当兵上战场的人的心理。当一个人当兵上战场的时候,杀敌建功,就是他们唯一的思想。反而是那种在战场上贪生怕死,畏惧不前的人,会被大家嘲笑。秦朝的军队为什么打仗能力那么强悍,就是因为秦朝有一个很好的军功奖励制度。因为打了胜仗,杀了敌人,就可以建功立业,所以秦朝士兵在战场上总是争先恐后往前冲锋,没有人怕死。第二,站在最前面的人,未必是死亡率最高的,反而可能是死得最少的那一部分人。一是古代的方阵,站在最前面的,可能都手持较大的护盾。而他们站在护盾前面,反而不容易被敌人的箭矢或者抛出来的石头击中。而无论箭矢还是石头,其运行轨道都是抛物线,因此,受伤的,很可能是后面的。(传说中的九宫八卦阵)二是古代的军队排成方阵打仗,打起来的时候,一般都是捉对厮杀。无论站在后面的,还是站在前面的,都会参与打仗。绝对不可能前面的杀完了,然后再杀后来的。因此,从危险程度来说,无论站在前面还是站在后面的,其危险程度都是一样的。三是站在最前面的,反而是成活率最高的。其原因,除了上面说过的有更多的保护以外,还有就是因为其战斗力最强,其气势最凌人,因此在作战的时候敌人最害怕。战场的规律往往是,你越强,对手越害怕。而古代的那些聪明的大将,总是要想方设法激起士兵的顽强,激发他身上的能量。韩信的背水一战,其实就是激发将士在绝地中求生存的那种强大的爆发力。第三,古代打仗方阵是一种集团冲锋的方式,每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战术纪律,所以无论站在外面还是里面,所面临的危险都是一样的。古代的作战方阵,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特殊产物,也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的战争状况。最盛行的,是从春秋战国到唐宋其实。宋朝的军事著作《武经总要》里面有详细的记载。(各司其职的战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方阵打仗的方式,是为了把单个的散兵游勇,变成一个集团性的战争单元。这就像把几支箭捆扎起来,变成一把箭簇一样。单支的箭,很容易折断;但是一整捆箭簇,就很不容易折断。古代的作战方阵也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每一个士兵,都是整体的一个部分,缺一不可。每一个士兵,在方阵中,还会发挥不同的作用能,执行不同的任务。而且只有各自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好,才会保证整个战争方阵起到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没有站在哪里的人特别危险,也没有站在哪里的人特别不危险。(参考资料:《武经总要》)

坎尼会战战神剧本攻略,攻城掠地里打败黄忠科技开户的世界剧本五是什么

4,泰伯利亚之战剧情问题

1.会 使用泰弹会被骂屠夫,不过你当上GDI最高指挥官了 (应该是GDI篇正式结局...)不用的话会得到那位老将军的赞扬,另外少死个几百万人... 2.可以
这个游戏中,gdi有个建筑叫泰矿储藏罐,其作用是增加泰矿的存储上限,这个非常必要,因为经常会出现因储满而导致大量已采回来的泰矿浪费的情况,其他阵营似乎也有类似的设置,楼主可以留意一下。
1\必须要用泰弹,这是任务要求之一.2\对剧情没有影响3\ 凯恩之怒 比 泰伯利亚 对系统的要求要稍高一点,可以在设置里把一些不太重要的项目参数降低一些.

5,宸汐缘原著叫什么名字

电视剧《宸汐缘》并非小说改编,而是原创剧本。《宸汐缘》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的制作班底根据市场调研,分析人物和故事,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求,根据经验一步步打磨出的原创剧本。《宸汐缘》定档2019年7月15日开播,为爱奇艺独播网剧,每周一至周五20:00 各更新2集,VIP会员抢先看。这部剧与杨幂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一个制作班底,风格也非常相似。该剧讲述上古战神万年前被封印,陷入沉睡,灵汐偶然唤醒了沉睡的战神,之后两人相处中互生情愫。灵汐天生便带有煞气,而这煞气是魔族最好的灵药,也能够解开魔神的封印,使魔神苏醒,祸害天下苍生。只有九宸才能拯救灵汐,去掉她身上的煞气。灵汐在九宸的帮助下,逐渐从单纯的少女成长为带领族人反抗魔神的领袖,他们二人也经过磨难收获爱情。

6,新武林外传

称号有很多种、 做剧本换的称号+的属性不算太好. 你可以尝试做下 "不败战神", 这称号给的属性狠逆天,可以说是全武林最好的. 有兴趣去看下多玩武林外传.任务流程上面有写. 整个任务下来 虽然要的时间会久一些.但是属性太给力 去尝试做一下呗.祝楼主如愿以偿..嘿嘿
剧本称号全部加起来最牛
你可以去多玩网站查看所有称号,看看也挺爽的,那些个称号去做剧本任务呗,剧本任务10级一个,奖励很变态的
不财战神,神捕
当然是剧本称号好些洛。。
那些是做剧本 用剧本得到的道具兑换得到的

7,潼关之战剧本怎么触发马超占长安

马超马腾属于大势力,骑兵科技攻5,防4,机动5,只有吕布的骑兵比他强,没有任何难度潼关之战的马超起始状态拥有长安(终极兵种战车),拥有马岱(最强的骑兵兵击),庞德(超一流骑兵),阎行(还算不错的骑兵),成英公(骑兵系最强DEBUFF),还有韩遂(全攻城强化,弥补战车敲城门爆慢的缺陷),且韩遂还是游戏里仅有的3个俘虏之策的武将。直接组成5骑1弓的阵容开局后第二回合攻汉中。然后长安出战车,多造兵营爆兵。等羌族一出现,马上就可以登录越吉,超一流骑兵。之后有机会就开求贤,那些袁绍相形的武将,如袁熙,袁尚等等弓兵武将,登用来守长安汉中,主力直接打西蜀刘璋,刘璋的猛将都是弓兵,正好被战车完克,不需要任何密策,连续进攻,就可以轻松打到江州或者永安,之后更是简单了。马超打电脑玩的就是骑兵,而骑兵靠的就是兵种和科技压制,潼关之战的马超天时地利人和占完,打起来是非常非常简单的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8,新战神剧情

剧情的大概时间是在战神2和战神1期间、奎爷在杀掉战神阿瑞斯后,不时地被童年的记忆困扰,奎爷的弟弟迪莫斯在他幼年时被雅典娜和阿瑞斯带走,因为迪莫斯出生时身上就有奇怪的红色胎记,而宙斯从某处得知他会被一个身上有印记的儿子杀死。于是他派人将奎爷的弟弟带走。这给奎爷痛苦的回忆,于是他把身上也文上了红色来纪念弟弟。然后奎爷在波塞冬的宫殿那找到了他的母亲,母亲告诉他,迪莫斯其实还活着。奎爷问道:“我父亲是谁?!”母亲说:“我被你父亲下了诅咒,只要说出来就会变成怪物。”最终她还是说了(他爸是宙斯)于是变成了怪物,奎爷不得不亲手把其母杀死,使她得到了解脱,然后奎爷来到了死亡之地找到了迪莫斯,二人一同迎战最终BOSS死神塞拉托斯,在激战中,迪莫斯为了救奎爷,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奎爷最终爆发,雅典娜之剑变身火焰模式然后把BOSS干掉了。然后抱着弟弟的尸体埋了。这时雅典娜出现,说:“你已经准备好成为神了”最终奎托斯当上了战神,连接2代剧情。
斯巴达幽灵?大体上~~ 是关于奎爷弟弟的事。他小时候和他弟弟被迫分离,然后奎爷找他,最后找到他弟弟,一起打败了最后BOSS。
文章TAG:坎尼会战战神剧本攻略  攻城掠地里打败黄忠科技开户的世界剧本五是什么  坎尼会战  战神  剧本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