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展开

狙击手在哪里躲藏最安全,手游狙击手躲在哪里

作者:本站作者

一般目标在没有发现狙击手存在时,运动路线都是匀速有规律的,这给了狙击手从容调整计算最终击杀对方,这种情况狙击手狙杀成功率是很高的。而在狙击手视角里,移动狙击步枪到3个刻度加上提前量计算所需刻度角度只需要1秒钟,完全可以从容修正瞄准然后射击,所以说在战场上靠“走位”是躲不开狙击手子弹的。

cf手游如何练好狙?

cf手游如何练好狙

感谢邀请回答。我玩cf玩的挺勤,打狙,有卡点狙,有甩狙,手游打瞬狙,很少,但还是打的出,我打1千次或许有一发是,手感太炸裂的时候,没看到镜。我呢,很扎心,不太会卡点狙,因为我可能是打甩狙,打惯了,卡点狙打不中。不逼逼了,步入整体1 切枪,说实话,很多人觉得切枪狙是装逼,我觉得一个是手感跟精力的调整,一个是走位躲子弹2 出现人的时候,别总瞄啊瞄的。

打中就打中,随缘吧,你盯着瞄真的是害自己,偏要把狙红点移到他身上,是没用滴。又不是傻傻的站那里,你随着感觉往他那边一划,辅助瞄准的作用,或许就中了。3 实在不会玩狙,先去打打生化,记住,不要蹲着一个点,你就站在地面,等他们过来打你,练习走位跟狙,然后好一点去打个人狙战,在好一点就去步枪战打狙。至于一些大神说,排位打狙不带副武器,我目前达不到,咋们又不是职业,玩玩而已。

狙击手为什么在树上躲的时候绑绳子?

cf手游如何练好狙

兔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一些图片,电影中经常看到狙击手为了能够看到远处的目标,会跑树上去,特别是在有树木遮挡的地理环境下,而且有绑绳子这个说法,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判断呢?实战,我们只有从实战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才能找到答案,仅凭脑子想象就会钻进牛角尖,会偏离方向。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狙击手是干什么的,狙击手是单兵狙杀人员,射杀距离通常是远于步兵班武器射击距离,并不是说狙击手主要是杀伤敌人阵地后方的人员,而是他通常是身处前沿阵地前后的位置,主要是方便观察和狙杀的需要,同时又要相对安全点的位置。

狙击手主要武器是狙击步枪,狙击步枪通过瞄准镜倍率放大来看清目标,但又不能放大太多,否则视场会变小,不利于观察敌情。狙击手要做到精准狙杀靠狙击枪,而狙击枪靠良好的射击环境,如果枪支有晃动现象狙击手就无法瞄准射击了,因此,上树并不是狙击手的理想阵地,更像是观察手的该待的地方,而且还不能久留。战场上树上并不是狙击手的理想阵地,而且是所有士兵都不会选择上树,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树木能够起到隐蔽的作用,也可以利用粗大的树木的遮挡隐蔽射击,但树上可是一个是非之地,没人会爬树上去,观察一下敌情尚可,作为一个狙击阵地就差太多了。首先树木要想做为一个狙击阵地必须要粗大,但粗大枝繁叶茂,树大招风,再大的树木也会被轻风吹动,这样树木自然就会出现摇晃的情况,狙击手整个人连同狙击步枪都会处于摇晃状态下,这对于瞄准非常困难,很难打准。

另外,如果是一个独立树也很容易就暴露目标,招来打击,如果树木较多,在树上更难于欢察到地面上的情况,得不偿失。狙击手不是打一枪就完事,战场上的狙击手主要就是打冷枪,目标也都是敌前沿阵地上的目标,后面的也打不到。我们必须要端正狙击手的作用,现在的狙击手除了反恐行动中的作用好点,战场上越来越难于完成任务,主要是现在的进攻节奏快了,战场上精确射击步枪远比狙击枪的作用更符合实际。

狙击手定位对高价值目标射杀只是一个噱头,不可能做到,而步兵班的精确射手的作用更加实际。这样的战场环境下你跑树上去干什么?找打吗?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防炮火时不钻松软的洞,会被埋住,碎石砸伤,趴弹坑里更好些,不上树,树上打不准,开两枪就会暴露位置,想下来基本不可能活着下来,所以,上树不是一个好招。喜欢上树的狙击手大概只有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的日本,基本都是单程票,上去就下不来了。

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狙击手主要对手是美军,岛屿作战中由于岛上植被从生,日军的武器装备也不能和美军比,美军的单兵装备多是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而日本的步枪是三八大盖之类的栓动步枪,射速肯根本就无法和美军比,因此,日军虽然占据有利地形依然无法和美军抗衡,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狙击手并不少,但效果普遍不好,死伤很大。

为了能够有效狙杀美军,避免被植被遮挡,日军狙击手跑树上去,由于太平洋海岛上的树木并不粗大,特别是一些热带的椰子树,是无法射击的,日军就用绳子把自己固定住,但效果并不好,只要一开枪就很容易看见狙击手,据美军士兵后来回忆,他们对付日军狙击手主要就是用机枪对树冠扫射,所以对日军的狙击手杀伤很大。关于日军狙击手为什么要上树,可能是日军的武士道精神做怪,知道上去就下不来了,但为了能够消灭美军也就不在乎生命了。

其实战场上对于上树普遍是忌讳的,很难有效射击,特别是战场上,风,爆炸的冲击波都会造成树木的晃动,这种情况下很难操枪瞄准射击,再晃动的情况下瞄准镜就成为了一个负担,不如机械瞄准具好用,正是日军狙击手都喜欢爬树上去使它们的死亡率高的多,而效果却并不高。日军二战时期的狙击手上树这个问题并不只限于太平洋战场上的岛屿争夺战中,他们普遍喜欢爬树上去。

日军二战的其它战场上也有这样的情况,特别是后期日军投降前这一段时间,不光是狙击手上树,就连一些枪法准的日军士兵也都喜欢上树。我们分析一下原因,日本二战中的士兵受武士道精神洗脑,加上日本的武器装备、兵源都无法支撑作战持续下去,日本本身就是靠战争掠夺支撑战争,它们叫做以战养战,日本蚂蚁吞大象的野心随着战争的扩大,越来越显窘态,日军为了对付实力强于自己的盟军,日军就突发奇想,上树,在树上射杀对手,日军狙击手上树并不是在阵地后面相对安全的位置,而是选择一颗便于隐蔽又有开阔视野的位置,这个位置有时深入阵地前面,日本只所以把自己邦树上有两原因,一个是便于稳定自己,第二个就是在爆炸冲击波的冲击下防止掉落,同时在负伤的情况下能够继续作战,说直白点,就是一个自杀式的火力支撑点,直到战死为止。

也是日军垂死挣扎的一个表现,由此来看,日军的这种做法更是一种自杀行为。通过前文所述我们应该看出来,狙击手上树并不是一个普遍的情况,可以说是一个个案,这种方式的普遍的使用者是想象二战时期的日军,狙击手上树可以说是日军以命搏命的杰作,但即便是日军这样的不要命最后依然无法摆脱被消灭的命运,日本军国主义也最后被彻底打败,沦为阶下囚。

如何才能有效躲避狙击手的夺命子弹?

如何才能有效躲避狙击手的夺命子弹

首先,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巴雷特半自动狙击步枪曾有光荣战绩,在阿富汗的两名澳大利亚狙击手,使用12.7毫米口径M82A1“巴雷特”反器材步枪,在从2800米开外对一名塔利班领导人进行的一次协同射击中,这两名狙击手同时开枪,6秒钟后该塔利班首领应声倒毙。 在这一超远距离射击中,被狙击者不会听到枪声,因为狙击步枪的位置十分远,而子弹的飞行速度快于声速。

在未来战争,狙击手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少?

狙击手还有相当大的生存空间,这个作战单位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我们首先需要注意一个问题——狙击手是个不断发展的、变化的产物,“狙击手”这三个在每个时期的意义并不一样。一般狙击手的发展被认为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一、二战时期,此时的狙击手已经开始成型,并具备了一些专业化的发展,初步拥有了基本的专业装备。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被认为是现代狙击手的促生温床,全威力步枪搭配战壕工事中的对射,以及步兵为王的思路让枪与枪的轻武器对决极为被重视,于是人们给狙击枪配备了瞄准镜,安排了观察手,想尽办法让这些狙击手封锁和杀伤对方的士兵。二战时的狙击手其实也谈不上专业,他们与一战半斤八两,但二战已经认识到狙击手所带来的战术威慑能力,在大规模的狙击手运用下,诞生了不少传奇级的狙击英雄。

真正的变化在越南战争时期,丛林限制了高科技武器和火力的发挥,这使美军重新开始重视轻武器战斗,他们第一次提出了“部队订制式狙击枪”的概念,以招标的方式发布自己的需求,最终得到了M40狙击枪这样的专业性狙击枪。M40的装备和改进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它标志着狙击手彻底摈弃了过去那种用量产步枪凑合的状态,成为更专业的兵种。

自越战以后,部队招标研发专用狙击枪成为潮流,诞生了一大批优秀装备。现代狙击手比起越战时的装备又更进了一步,他们装备着最精锐的专门生产设计的狙击枪,与一二战那些加了瞄准镜的步枪、越战时由高性能枪械按需改造的武器截然不同。所有的步兵轻武器装备中,狙击手设备可谓是极尽考究之能事,无论是成本还是性能都是拔尖的。

在战场上,靠“走位”能躲开狙击手的子弹吗?

答案是——不能。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17年阿富汗战场,一名加拿大狙击手在3540米的距离上使用12.7mm大口径狙击步枪成功狙杀目标。由于距离过于遥远,该狙击手第一枪只打中目标的背包,第二枪才命中目标躯体,成功创造至今无人超越的最远距离狙杀记录。要知道12.7mm狙击步枪弹的枪口初速只有850米/秒,抛开远距离上的飞行速度递减不论,飞行3540米的距离也需要4秒的时间。

并且在开第一枪没有命中的情况下,目标必然会像题主所说的那样“走位躲避”,假设狙击手从拉机退弹到重新推弹上膛,再到重瞄准并再次击发需要耗时3秒。那么再加上子弹飞行耗时4秒,目标一共得到7秒的时间用来“走位”,然而结果依旧是被子弹穿透身体倒地身亡,可见所谓的“走位”是不能够躲开狙击手子弹的。下图为8倍镜瞄具视角下的1000米距离目标镜像,假设目标楼顶宽度为70米,它在瞄具视角下也只是几个分划板刻度的尺寸而已,如果目标在这个楼顶上“走位”,对于狙击手而言只是动一动瞄准角度的事而已,并没有增加太多狙杀难度。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在遥远的距离上“走位”依旧无法躲避狙击手的子弹呢?答案与狙击手的视角有关,狙击手所使用的狙击步枪都采用具有一定放大倍数的瞄准镜做为瞄具,射击距离越远,瞄具的倍数就越大。以12.7mm大口径狙击步枪所使用的32倍镜瞄具为例,根据观看距离÷放大倍数=镜像尺寸的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目标在狙击手眼睛里的大小为3540÷16=110.6mm。

这个尺寸相当于我们用肉眼在25米内观察一个鸡蛋,也可以理解为用54式手枪打25米胸环靶,这样的射击条件别说狙击手了,就连警队的优秀射手也能一枪命中。目标镜像被放大以后产生的效果就是徒步“走位”的速度和距离是逃不掉瞄具里的分划板刻度的。在3000多米的距离上,通过密位计算,一个刻度的距离约为80米,如果目标在第一枪未命中的情况下“走位”了3个刻度,即240米,即使他拿出博尔特的速度奔跑也需要近26秒才能跑完全程。

而在狙击手视角里,移动狙击步枪到3个刻度加上提前量计算所需刻度角度只需要1秒钟,完全可以从容修正瞄准然后射击,所以说在战场上靠“走位”是躲不开狙击手子弹的。下图为军用16倍镜瞄具视角下1800米距离上的胸靶目标成像效果,如果换成生动目标,它一共需要“走位”8个身位才能离开瞄具视角。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来验证:用一根木棒模拟狙击步枪,然后瞄准约1000米以外正在行驶的汽车,当汽车行驶了约200米的距离为瞄准终点时,木棒从初始瞄准点移动到瞄准终点只是一个调整约12度的角度。

假设汽车与木棒的距离增加到3000米,那么这个角度只需要调整约4度,也就是说距离越远,调整的角度就越小,即提前量就越小。不仅狙击步枪如此,战场上许多武器同样是通过调整较小角度来实现提前量的设定,对较远目标进行瞄准射击,比如说反坦克炮、高射炮等等。就拿反坦克炮来举例吧,它在以7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高速机动时就相当于“走位”,然而这样的机动动作在反坦克炮瞄准镜里也只是跑掉几个刻度而已,炮手摇动几下火炮射击角,炮口就准确对准提前量瞄准点了。

因此在战场上,不论是面对狙击手的步兵还是面对反坦克炮的坦克,想要靠“走位”来躲避攻击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隐蔽,隐蔽到瞄具观察不到的地方,射手也就无计可施了。下图为坦克炮白光瞄准镜视角下距离1200米的目标镜像,高速移动的目标对于坦克炮而言只是稍微转动一下炮塔就能轻松瞄准,在这样的“上帝视角”下任何“走位”都是徒劳的,此时发射几发烟幕弹来隐蔽自己才是保命之道,而不是靠“走位”躲避攻击。

战争中被狙击手瞄准时,靠“蛇皮走位”能躲避子弹吗?

蛇皮走位的说法最早出自游戏圈的常用术语,也是例如DOTA、DOTA2、英雄联盟、等MOBA游戏的一种走位操作方法,这种走位会让玩家比较容易躲避攻击,具体操作就是一边跑一边左右摇方向盘,很像是蛇行前进的样子,后来也被形容为走位风骚~~~实际战场上,士兵一般都采用战术动作来躲避子弹的打击,比如匍匐前进、行动间突然向左或向右翻滚,这都是有效躲避子弹弹道的方式,在部队我们管这种方式叫战术动作。

对于狙击手来说,当时最好对付的目标就是固定目标。可是实际上有部分目标是运动中的;因此瞄准时需要计算好提前量,才能命中目标。一般目标在没有发现被狙击手瞄准时,其运动路线都是均速有规律的,这样可以让狙击手从容的调整最终击毙对方。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狙击手狙杀目标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但是如果一旦目标知道自己被瞄准了,这时有经验的就会采用战术动作来规避,比如有掩护找掩护,没掩护也要进行之字形走位或是蛇形走位,来让狙击手无法准确判断出自己的下一步动作方向,从而有效的保护自己。

对于狙击手来说,一般都是远距离狙杀,比如800米-1500米之间,远的更是在2000米开外,这时只要目标的动作够快不规律,基本上打中概率就会降低大半。比如,红海行动中我军狙击手在与对方狙击手对战中,成功将对方逼出隐蔽位置,起身逃跑,由于距离太远,对方狙击手逃跑时动作比较剧烈,最终只是被打掉了耳朵,没有被一枪毙命。

在战场上,狙击手会隐藏在战壕里吗?还是另有狙击地点?

一般来说,狙击手大致分两种吧,战场形势也有变化,所以是不是部署在战壕里没有一定之规。有些人估计是通过电子游戏来推测真正的战争,在某些游戏里,玩家扮演的狙击手头上有标识,蹲战壕太明显了,很容易被重点照顾,不如找个没人注意的地方蹲起来。但是真实战场不是这样,战壕是有一定防护作用的。首先隐蔽在战壕中,狙击手暴露给敌人的身体面积比较小,不容易被子弹命中。

其次,各种火炮的轰击以及空袭才是战场的主要杀伤手段,战壕的防护作用显然比其它地形要好。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隐蔽在战壕里才是准确的做法。而且,狙击手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猎杀”,也就是自主选择狙击地点和狙击目标的,这种的狙击手不必跟随连排级部队行动,所以可能部署在战场的侧翼或者敌军区域,也许会尽可能地利用地形隐蔽,那么多半不会在己方部队的战壕里。

另外一种狙击手是跟随连排部队行动的,直接支援最前线的步兵作战,这是苏联/俄罗斯的狙击手部队强调的作战思路,近年来西方军队也有这样的狙击手,不过改了个名字叫精确射手。这一类狙击手直接受连长或者排长指挥,所以多半会部署在战壕里行动。估计有些人以为狙击手的杀伤力就是某些游戏里描绘的那样,打一枪消灭一个敌人,其实不是这样。

被狙击手瞄准后,一听到响声就立马躲开,能躲避得了射击吗?

声音在常温25℃下的传播速度为346m/s;人的反应时间最快是等于0.1秒,田径运动员在听到裁判鸣枪后,起跑的反应时间在0.1秒到0.3秒之间,因此可以以此为人听到枪响后的反应时间。手枪的子弹速度在300m/s-400m/s之间,有效射程在50米。冲锋枪由于是主要应用于堑壕和巷战等狭窄战斗环境的近身战中,注重的是连续火力,因此其射程一般不超过200米,其子弹的速度接近于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

如果人在手枪,冲锋枪的有效射程范围之内,听到手枪的声音后作出反应的时间为0.24秒-0.34秒,此时子弹已经飞行了72米-136米,人已经来不及做出反应就被打中了。而冲锋枪的射速从每秒几百发到上千发不等,也就是说,人是不可能在近距离躲避冲锋枪的饱和攻击。虽然有效射程不代表目标超过射程范围就打不到,但是如果人站在有效射程外,听到手枪,冲锋枪响声后就逃离,还是有机会躲避枪击。

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与子弹的口径有关,口径越大射程越远,目前的狙击步枪的射程在600米至3000米不等,美国大兵曾经在伊拉克战场使用AC-50重型狙击步枪击中极端武装分子,可见狙击步枪的射程之远。狙击步枪的子弹速度一般在800m/s-1000m/s不等,子弹在出膛后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速度会慢慢降低。目标在狙击步枪有效射程范围内时,人枪声再做出反应的总时间为听到0.67秒到8.97秒,此时子弹已经飞行了536米到8970米。

显然子弹不可能飞行近万米,但是即使是子弹在600米的有效射程范围内,最慢的子弹速度飞行的536米的距离没能到达站在600米处的目标。因此在远距离的狙击是有可能被目标听到枪响后逃脱。以上的分析是在忽略了实际情况做出的分析。狙击手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狙击手选择的狙击距离综合考虑自身安全和狙击成功率,距离过远很难命中目标,而距离太近容易被发现和不利于撤离。

子弹同时受到空气阻力和重力的影响,其飞行轨距类似于抛物线,也就是说子弹飞行距离越远其偏向目标的距离越大。因此即使是在有效射程范围内,无论是忽略空气阻力和重力等客观因素影响,还是在真空环境下的影响,也不保证能100%狙击对手。而且目标距离越远,难度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远程狙击手旁边要配备一个副手负责观察,以提高命中率。

在真实战争中被敌人瞄准了,能像在游戏中那样蛇皮走位来躲避子弹吗?

蛇皮走位最先出自游戏圈,也就在DOTA、英雄联盟等游戏走位操作的方法,主要用妖娆的走位躲避技能,现在最流行的吃鸡游戏,加入了预瞄和子弹下坠,因此靠蛇皮走位也能让其他玩家更难进行瞄准,那么在真实战争中如果被敌人瞄准了,能靠蛇皮走位来躲子弹吗?实际战场上,士兵都是采用战术动作来躲避子弹的攻击,比如行进间突然向左向右翻滚、匍匐前进、快速隐蔽等,这些都是躲避子弹的有效方法,部队称这种方式叫战术动作。

对狙击手来说,最好对付的是固定目标;其次是有规律运动的目标,因此瞄准时要计算好提前量,才能命中目标。一般目标在没有发现狙击手存在时,运动路线都是匀速有规律的,这给了狙击手从容调整计算最终击杀对方,这种情况狙击手狙杀成功率还是很高的。但一旦目标知道自己可能被瞄准,有经验的士兵就会采用战术动作来规避,有掩护找掩护,没掩护迅速之字走位,也就是蛇形走位,目的让狙击手无法预判你的下一个动作,保护自己。

狙击手一般都是远距离狙杀,甚至距离在800米以上~1500米之间,更远的2000米距离开外,这种距离的远距离狙杀除了狙击小组素质过硬外,运气成分占据相当大的因素,因为子弹会在空中飞3秒左右,只要是运动目标,打中的概率就会降低一大半。比如《红海行动》中我军狙击手顾顺,在成功将对方狙击手逼出隐蔽位置后,起身逃跑,由于是运动目标且距离较远,最终只是打掉了一个耳朵,没有完成一枪毙命!需要注意的是,躲避狙击手,想要进行战术动作切记不要让对方抓住你的规律,优秀的狙击手你的任何破绽都可能让你丢命。

比如我军在朝鲜战场的第一狙击手张桃芳,最远狙杀距离800米(没镜的情况下),当时就是在一个开阔地,美军的一名情报官采用之字走位,也就在之字拐点的时候,被一枪毙命。一般面对狙击手,机动前可以利用假目标吸引对方的火力,然后趁着第一枪射击后,第二枪补充子弹或进重新瞄准的一瞬间冲出去;甚至采取火力压制;有火炮的时候快速呼叫火炮进行覆盖打击~~。

文章TAG:狙击手  手游  躲藏  狙击手在哪里躲藏最安全  手游狙击手躲在哪里  
相关教程
猜你喜欢